冷漠论作文

2024-10-07

冷漠论作文(共12篇)

冷漠论作文 篇1

论《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性根源

摘要: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追求的是对民族灵魂进行的剖析、改造,使中国人得到合理正常的发展。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祝福》中的祥林嫂是鲁迅笔下一个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也是众多封建社会妇女形象的典型代表,作者通过描写她在封建社会及其道德礼教迫害下的悲苦人生命运,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宗法制的种种罪恶,愤怒地控诉了封建社会吃人地本质。通过社会底层妇女的悲剧命运来使中国人民觉醒。

关键词:祥林嫂

悲剧

封建

前言:祥林嫂是《祝福》中的主人公,她是不幸的化身,她虽然勤劳、善良、质朴,但悲惨的命运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她,作为旧中国农村妇女的典型,生活在旧社会最底层的她,几经抗争非但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反而被践踏、被愚弄、被鄙视,而最终被封建社会所扼杀。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的灵魂的戕害,使人性的扭曲冷漠,变态。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一、苦人儿命运悲惨

祥林嫂生活在鲁镇这样一个封闭的农村社会中,和旧中国许许多多的农村一样,封建势力对农村的统治处于绝对的地位,旧中国五千年的封建社会,在人们心目中是根深蒂固的,封建权利是至高无上的,祥林嫂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她的命运必然是悲惨的。千百年来的中国传统文化造就了一批无爱、麻木、冷漠的灵魂,而整个社会毫无任何人情冷暖可言。没有人会去可怜一个命运悲剧,无助的妇女,相反却都在做着同一件事,那就是用冷漠去杀死这个灵魂,让她无路可走,自绝于人世而无容身之地。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典型的环境描写和生动的情节叙述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祝福》这篇小说中,主人公祥林嫂从来就没有获得过春天般的温暖,她丧夫、再嫁、失子、死去等几个关键情节都是在春天发生的。

(一)、丽春之时 祥林夭折

“她是春天没有了丈夫的”。在封建社会里,妇女地位最低,那么一个寡妇的处境更艰难,更何况“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由于丈夫“比她小十岁”,没有留下后代,“夫死从子”之路与她无缘,再说婆婆也不会把她这个克星留在家里,无子守寡,此路不通,摆在祥林嫂面前的是一条受人唾弃的改嫁之路。但“生为夫家人,死为夫家鬼”的她不能自作主张,只能由夫家人任意摆布,即象商品一样被卖掉。

总之,春天是不属于祥林嫂的,春天也不会带给她温馨与柔情,在封建礼教的摧残下,她将是没有春天的一生。

(二)、孟春之时 被卖再嫁

祥林嫂在生命和“名誉”之间,她依然选择了“名誉”权,即永远的有祥林名誉权的“不嫁二夫”的寡妇,于是她逃到鲁家后,非常勤快,然而“新年刚过”的一天,祥林嫂到河边去洗米时,突然被婆家人用极其野蛮的手段,像对待牲畜一样,生擒死拖,把她抢了回去,从卫婆子口里我们知道“她婆婆来抓她回去的时候,是早已许给了贺老六”,回家之后,不几天,也就装在花轿里抬去了,不难看出她是在春天被迫再嫁的。尽管当时她一路的嚎哭、叫骂,“喉咙哭哑了”,“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拜不成天地”,可结果还是被他们“七手八脚得将她和男人反关在新房里”。在祥林死后的第一个春天,祥林嫂被迫改嫁。

总之,春天,对于祥林嫂简直就是灾难,春天,带给她的是疯狂的人格侮辱,春天,是她心身备受摧残的时节。

(三)、暮春之时 痛失爱子

祥林嫂被迫改嫁后,幸运的做了母亲,便取得了做人的基本权利。可天有不测风云,贺老六不久“断送在伤寒上”,第二次丧夫又给她精神上一个沉重的打击。“幸亏有个儿子”这唯一的的亲骨肉,是她生命里仅存的一丝春光。但祸不单行、“春天快要完了”的一天,孩子竟“给狼衔去了”,命运之神不公平的从她怀里夺走了仅有的一丝春光。儿子死了,“大伯来收屋,又赶她,她真是走投无路了,只好来求老主人”。这个悲惨的情节再次发生在春天,而且随着“春天快要完了”,她的生命也将结束。

(四)、迎春之时 凄惨死去

当祥林嫂再次来到鲁镇,是想做奴隶而不得,四婶、四叔和柳妈对她的态度完全变了。祥林嫂沦为乞丐后,她的遭遇更是凄惨,常常连饭也要不到,最后带着对生的痛苦,对死的恐怖,在鲁镇祝福声中,在遭受了一连串的致命打击、迫害、摧残之下凄然死去。这时候正是万家欢乐、全家团圆的时候,而祥林嫂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竟连春意都未来得及享受,便悄无声息地退出了人生的历史舞台。

二、悲惨命运中的点滴曙光

祥林嫂虽然命运悲惨,晚景凄凉,但是在她的生命中依然出现了几道曙光照耀着温暖着她的内心,让她对生活又一次次的燃起了希望。尽管处于这个凄凉的人间,仍然能找到心灵的慰藉,灵魂的寄托,曾经有了精神的支柱,可以让她勇敢的生活下去。

(一)第一道曙光——在鲁四爷家安身

祥林嫂新寡逃出婆家,投奔同乡卫婆子希望能给她推荐一份差事,被卫婆子领到了鲁四爷家里做工,因她“试工期内,她整天的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所以第三天就定局,每月工钱五百文。”也因为有了好差事、好主顾,祥林嫂忽觉生活有了新的希望:“子很快的过去了,她的做工却毫没有懈,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人们都说鲁四老爷家里雇着了女工,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二)第二道曙光——阿毛的出生 祥林嫂被婆婆强行嫁到贺家墺的贺老六,“她到年底就生了一个孩子,男的,新年就两岁了,母亲也胖,儿子也胖;上头又没有婆婆,男人所有的是力气,会做活;房子是自家的。”阿毛是祥林嫂的孩子,他听话,懂事,小小年纪就会帮助母亲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祥林嫂的丈夫贺老六年轻体壮,能做活,有力气。对于祥林嫂这样的中国传统妇女而言,这也算是比较好的归宿了,丈夫能挣钱养家,儿子聪明懂事,自己也有了归属感和心理慰藉,人生本又一次燃起希望。

(二)第三道曙光——捐了门槛

祥林嫂再度回到了鲁镇的鲁四爷家里,因为自己的二嫁而丈夫又早亡加上儿子阿毛的死,受到鲁镇的居民的嘲讽,在捐了门槛以为可以洗脱身上的一切罪孽,而重获新生:“快够一年,她才从四婶手里支取了历来积存的工钱,换算了十二元鹰洋,请假到镇的西头去。但不到一顿饭时候,她便回来,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高兴似的对四婶说,自己已经在土地庙捐了门槛了。”似乎又重获新生,灵魂得到救赎。

三、无爱的社会,冷漠的灵魂

鲁镇是整个黑暗社会的缩影,这样冷酷的社会环境势必会孕育祥林嫂的时代悲剧。当时社会笼罩在封建礼教的阴影之下,生活的鲁镇上人们更是如此,同处于社会的最下层,而他们具备了被封建礼教、封建文化毒害的所有品质。他们麻木,守旧,他们没有同情怜悯之心,更没有给予任何人性的温暖与关怀。有的竟是“鄙薄”、“嘲笑”、“烦厌和唾弃”,将祥林嫂视作异类,是将她戕害致死刽子手,彼此残害杀戮,而这种残害的方式竟是无声的却触及灵魂,使祥林嫂无路可走,最终自绝人世而不愿苟活。

祥林嫂失望于愚昧冷漠的人群中,她以为丧夫失子能博得人们的同情,但变态的社会,人们的心灵都是畸形的,她的遭遇不会博得任何人的同情,她们只是觉得社会就是如此,她们已经习以为常了,就麻木了。在人们的眼中,死了丈夫祥林,她是祥林嫂,嫁给贺老六,并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她仍是祥林嫂——一辈子都是“祥林”的人,在当时的社会,寡而再嫁是整个社会所不能容纳的,“不守节”就是女人的奇耻大辱,她们都会用另类的眼光来看她。阿毛的故事,起初曾赢得些许同情,日子一久,时间便腐蚀了这份浅薄的同情,不久竟成了人们茶前饭后的话题,后又居然成了嘲笑、挖苦祥林嫂的材料,甚至额角的伤痕,也成了人们奚落的内容。拿别人的痛苦,作为自己谈笑的资本,封建社会的畸形是可想而知的。

鲁四老爷

鲁四老爷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他迂腐,保守,顽固,坚决捍卫封建思想,反对一切改革和革命,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他自私伪善,冷酷无情,在精神上迫害祥林嫂,才让她生存信心彻底毁灭,是导致祥林嫂惨死的主要人物。“初到鲁镇:鲁四老爷“皱了皱眉,”后又有“暗暗告诫四婶说,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的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一切饭菜,只好自己做,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

祥林嫂的婆婆

祥林嫂的婆婆是一个精明强干、有心计的女人,也是封建社会中自私自利典型。她拿走了祥林嫂的工钱,把祥林嫂当成工具,并且不顾祥林嫂的反对,不考虑她的意愿,就把她嫁到偏僻的村庄来获取高额的彩礼钱。“她就到手了八十千。现在第二个儿子的媳妇也娶进了,财礼花了五十,除去办喜事的费用,还剩十多千。”她也从容能干,面对鲁四爷的时候从容应对

柳妈

柳妈是个吃斋念佛的善女人,受封建迷信思想毒害很深,同情祥林嫂,又把她视为不贞的人加以奚落。出于善意,她想给祥林嫂寻求解脱的药方,结果反而给祥林嫂造成难以支持的重压,把祥林嫂推向更悲惨的深渊之中。柳妈自身的被害与她不经意的害人,从另一角度揭露了封建礼教的罪恶。

冷漠论作文 篇2

一、零度写作与个人内心情感的交融

在《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中, 作者罗森塔尔并没有像其他新闻写作一样只注重新闻的客观报道, 而是融入了他个人的情感, 虽然在内容上, 作者个人的情感不是很浓烈, 但是我们通读全文之后就会发现这篇报道没有一处没有新闻者自己对于纳粹党暴行的愤怒, “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中没有什么新闻”罗森塔尔这样说道, 但是就是这“没有什么新闻”却更加说明在纳粹党统治的奥斯维辛集中营里, 残忍和暴行随处可见, 这些都是人们知道了解的, 但是反过来讲, “没有什么新闻”不正是罗森塔尔在愤怒地表达着自己的不满吗?而像这样的例子在整篇报道中随处可见, 这篇报道是一篇印象性的新闻, 是可以融入作者的个人情感的, 但是印象性新闻要求的是情感与客观的完美结合, 这点是很难做到的, 但是罗森塔尔就很好地完成了融合。文章开篇就写到现在的奥斯维辛的环境, 然后又描写了在二战时期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情景, 两处一比较就会使读者自然形成一种反差, 这样的反差也恰恰反映了罗森塔尔的印象性新闻的完美处, 这种零度写作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在罗森塔尔的身上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二、文学性与新闻性的建构

(一) 巧妙的构思

首先是一个否定的标题, 把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文本上, 罗森塔尔用了欲擒故纵的手法成功地抓住读者的眼球, 然后在文章的前三段作者描绘了奥斯维辛的现状, 用了一些阳光的文字构建了一个圣地, 紧接着就是二战时期的奥斯维辛, 罗森塔尔却用了“人间地狱”这样的词营造极大的反差, 接着一组排比句点出了布热金卡是一个世人瞩目的地方。导语部分用如诗般的语言渲染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情感氛围, 调动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接下来是主体, 也是这篇新闻的主体, 按照“毒气室→焚尸炉→死囚牢→女牢房→灰砖房→长廊→地下室”的顺序来展现奥斯维辛“杀人工厂”的事实。从第四、五自然段的对于奥斯维辛的概括到接下来的法西斯的残忍无道的做法, 作者笔触细腻, 结构精巧。

(二) 象征手法的运用

“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 雏菊花在怒放”, 这个细节象征着邪恶是战胜不了正义的, 自由与希望的种子正茁壮成长。还有“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 长得丰满, 可爱, 皮肤细白, 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 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 一个集中营的受难者的肖像描写, 然后罗森塔尔又写道——“当时, 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又在想什么呢?”这是罗森塔尔在呼吁世人善良和纯真一定还在世界的某处栖息, 法西斯的暴行不会长久, 正义之花必会维护人们。

三、人类心灵的诗意之舞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只是一篇新闻稿, 但是作者罗森塔尔却为人们展现了一幅人性的画卷, 作者用掩藏的话语严厉地抨击了法西斯纳粹的暴行和残忍的屠杀。由于新闻写作的客观性使得作者不能大胆地表露出自己内心的情感, 因此, 在这篇新闻稿中作者并没有直接表达出自己对于纳粹的愤怒, 而是通过文学写作手法的运用来表现自己内在的情感价值, 其语言是清新委婉的, 内容是客观真实的, 情感是鲜明大胆的。无疑, 罗森塔尔的这篇新闻报道真实又富有情感, 所以罗森塔尔凭借这篇新闻稿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 他的这篇新闻把人类灵魂深处对于善恶之分的尺度明确了出来, 体现了人类灵魂的纯净之美。

四、结论

可以说罗森塔尔的这篇印象性新闻的最大特点就是客观与情感的融合, 没有哪一个新闻可以和罗森塔尔的这篇新闻相媲美, 因为它已经超越了新闻本身的价值直指人类心灵最深处的情感价值度, 而这种情感的价值度恰恰是现代人所缺少的。我们每一天都会面对着许许多多的大小新闻, 但是物质的富有导致我们精神的匮乏, 我们有可能会为某一个感人的新闻流下几滴眼泪, 但有谁会真的为了别人的悲伤而买单呢?罗森塔尔的这篇报道会让我们重新找回最本真的自我, 回顾经典, 品味真情, 是我们应该做的。

参考文献

[1]裴显生.新闻写作教程 (第一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3月.[1]裴显生.新闻写作教程 (第一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3月.

试论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冷漠 篇3

关键词:我国 当代大学生 政治冷漠

大学生虽然有一定的政治参与意识,但是部分学生在相当程度上表现出政治冷漠,政治参与不积极。深入分析我国当代大学生政治冷漠的表现、形成的原因,对于更全面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合理地引导其参与政治生活,特别是对我国实现公民参与现代化、制度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我国当代大学政治冷漠的表现、形成的原因进行探讨。

一、我国当代大学生政治冷漠概念的界定

(一)政治冷漠的涵义

《当代西方政治学新词典》中是这样定义政治冷漠,“政治冷漠,属于政治社会学范畴。作为一种政治态度,它指的是一国的公民对政治活动的冷淡和对政治问题的漠视;作为一种政治行为,它指的是对政治参与的疏远和逃避。”[1]但是,就目前学术界的研究来看,对政治冷漠的定义还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

目前,我国国内学术界主要有以下三种基本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政治冷漠是公民对政治生活和政治问题的冷淡的心理态度。第二种观点认为政治冷漠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行为类型。第三种观点认为政治冷漠是政治参与行为缺失的表现。综合以上三种观点,本文认为,政治冷漠既是一种政治态度,也是一种政治行为。作为一种政治态度,它指的是公民对政治活动的冷淡和对政治问题的漠视;作为一种政治行为,它指的是公民对于政治参与的疏远和逃避。[2]

(二)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冷漠

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冷漠是指作为政治参与主体的我国当代大学生由于外界或个人的原因,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便显出不参与或消极参与政治活动的政治行为以及对政治活动和政治问题采取冷淡、漠视的政治态度。

二、我国当代大学生政治冷漠的表现

大学生由于国家、社会或个人原因,主动或被动地不参加政治活动,在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参与行为方面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的不作为的现象。经过研究分析得出,我国当代大学生政治冷漠的表现如下:

(一)政治参与上主要表现为一种激情参与,而缺乏理性。对于国家发生的一些事情有自己的看法,但更多的只是口头上的 “义愤填膺”式的表达,而真正在有组织、有纪律的正式场合的政治参与或政治活动中却往往逃避常规的、主渠道的理性政治参与,并没有采取必要的政治表达;在理性政治参与中表现为漠视甚至主动放弃政治投票和政治选举的权利等。

(二)政治认知浅显,和政治行为之间存在较大偏差,并且政治评价趋向功利化。一部分大学生受到社会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对政治生活的认识和理解缺乏理性的目光,造成政治认知的直观化、浅显化。同时,当代大学生对某一政治价值判断做出正确的评价,有一定的参与基础,却往往在实际参与行为上有偏差,表现得知行不一。此外,目前大学生的政治评价功利化较为严重,为了综合素质考评加分、评奖、评优而参加共青团、党等学生组织部分活动。

(三)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研究,但对政治理论学习不够重视。大学期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渠道,但是大学生却表现出相当的不满意甚至讨厌政治课。

(四)互联网为大学生提供了新的平台,但是有效理性参与较少。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传播政治信息、引发政治讨论的重要平台,但是目前大学生更多关注的是休闲娱乐等信息,关于时事政治讨论的帖子较少,点击率和跟帖率也很低,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对政治的冷漠。

三、我国当代大学生政治冷漠形成的原因

我國当代大学生政治冷漠产生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本文主要从以下几点来探析其产生的原因:

(一)大学生在经济上的不独立地位导致了政治参与不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决定政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公民的政治参与必须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保障。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还是来自父母,部分同学靠社会兼职来或者国家贷款维持自己的生活,大学生这种经济不独立的性质决定了其政治参与不足。

(二)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人才竞争的巨大压力。目前随着我国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是越来越大了,部分大学生为了缓解就业压力而选择了考研或考博,同时大学生也意识到自己的实践水平和社会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利用假期来实习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部分学生通过考取各种有效的证书来更好求职。因此,他们在校期间除了上课学习、考证和社会实习等,用在政治上的精力就十分有限了,面对学校的各种选举也成了一种应付差事了,并没有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也没有这种政治参与意识。

(三)学校教育管理导向的偏差。高校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阵地,目前由于市场经济的全面推进,教学评估实行量化管理,各高校也面临着种种压力,为了提高学校的知名度,重视提高学生就业率,增加了工作技能的培训,而对隐性的不易考核的政治理论知识的教育不够重视,对大学生的政治理性培养不够,学生也没有机会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当中,这从另一个方面影响了学生政治理性,导致大学生的政治冷漠。

(四)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误导。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西方文化大量涌入,存在主义、实用主义等各种思潮侵入我国,而我国对大众传媒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和落后,以至于一些不健康、消极反动的文化严重毒害了我国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特别是西方国家一直以来对我国进行的文化侵略政策,因此,我国政府特别是高校应该重视对大学生的教育培养和管理。

(五)当代大学生自身价值观念的影响。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烈,个性张扬。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特别是受到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大学生价值观表现出主体化、世俗化、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趋势。越来越多大学生更加关注经济,关心金钱,特别是面对现在的居高不下的房价和医疗等,他们所面临的紧迫问题首先还是生存问题,以至于他们无暇关注政治,因此,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其政治冷漠。

参考文献:

[1]潘小娟.张辰龙.当代西方政治学新词典[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冷漠作文500字 篇4

我在上学的路上走着,回想刚才的那一幕,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早上,我一边往嘴里塞着面包,一边飞快地向学校赶去。有一个阿姨牵着一个小妹妹的手在我前面走着。我隐隐约约听见小妹妹对那个阿姨撒着娇:“妈妈,我要吃果冻!”“那你在这里好好等着,我去买。”有一辆自行车“嗖”的一声从我旁边飞过,正朝小妹妹的方向驶去。在这一瞬间,我的大脑正在高速运转着,各种惨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不禁有些为她难过。眼见他们快要被撞上了,我感觉我全身都麻了。阿姨站在原地被吓呆了,不知所措的望着。车上的人按响了铃铛,止住了刹车,可还是晚了一步。“啊――”人和车一起被撞倒在地上。小妹妹好像受了点伤,疼得在地上哇哇大哭着。骑自行车的人把车扶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尘,气恼地瞪着小妹妹:“哭什么哭?”听了这话,小妹妹哭的更厉害了,整条大街充满了她表达伤心的声音。一旁围观的几个人也开始议论纷纷起来。阿姨见小妹妹被撞倒了,赶忙跑过来将她扶起,温柔地安慰着,随即又用锋利的眼神盯着车旁的年轻人,大声质问:“你怎么把她撞倒了?”他理直气壮地回答:“我的车还伤了呢,那么贵……”一旁的议论声更大了。“这人怎么这样无理取闹?”“就是!”“……”阿姨手抓成了拳头,极力控制住自己的语气,冷冷地说:“向她道歉!”年轻人见势不妙,趁他们不注意,赶紧跨上车,灰溜溜地逃走了,他身后又是一阵大骂。

我继续向前走着,想起年轻人的话,不禁有些悲哀:金钱,让许多的人都变得冷漠了,无可救药。

冷漠作文350字 篇5

其实从一开始她就知道,他的目光承载的,是她无法企及的高度。

毕竟他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将来也没有多大的希望可以走到一起去。于是,她改变了自己和世界的.关系,她不再活泼可爱,她变得沉默。

无论什么时候,她都准备沉默。没有话说的时候沉默,受点委屈的时候沉默,就连面对男孩对她表白时也是沉默。所以好多女孩子在私底下都笑话她,叫她榆木疙瘩。

只有他一个人,在背后默默地陪伴她,维护她的名声。

他想他终究是喜欢她的,两年了,他为她打架,为她拒绝所有的女孩子,他不愿意她一个人来面对这个世界。他天真的想着,他继续努力下去,总有一天她会被自己感动的。

可是当时他还没有看清,她对于自己爱情的执着,甚至已经超越了他。

拒绝冷漠的作文 篇6

前段时间,保定望都县火车站广场附近,一位七十多岁的脑梗老人骑三轮车不慎摔倒,当地女网友“宝贝儿香香”上前求助,恰被拍摄了全过程。照片上网后引起网友激烈争议,有网友为这位女子点赞,也有部分网友质疑照片摆拍,个别网友攻击“想成网红想疯了”,而令女子心寒。幸亏老人向记者说明过程,给她作证,女子才得以澄清。

我也不明白,原本是善意的一个帮助,却偏偏有人扭曲其中的真相,也许正是由于人们背后的种种议论和质疑,使原本怀有爱心的人们,不敢伸出他们的双手,才有了冷漠的举动。

“各扫自家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有的人很喜欢借这句话来说明自己不帮助他人的借口。因此,我们越是冷漠,世间就变得冰冷,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去帮助一个需要温暖的人,就如雪中送炭,我想,在听到别人的.一句“谢谢”的时候,是不是也是很开心的!比起那些冷漠不屑的眼神,这是多么的神圣!

是的,对于老人摔倒该不该扶这种事情也很纠结。扶吧,怕被碰瓷,落得个倾家荡产;不扶吧,摒弃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可是,试想一下,万一老人是真的需要帮助呢,也许你的微微一扶,便能挽救他们的生命,他们的儿子孙女也不用那么的悲伤和愧疚。再试想一下,再过几十年后,我们也会变成老太太、老爷爷,或许那时候儿子女儿由于工作的忙碌无法相伴,自己独身艰难地行走在马路上,拄着拐杖,过马路时人们匆匆地行走,没有一个人扶着你,暂停着的车辆不停地怒骂着你的慢,耽误他们的车行驶。那时候,内心是不是很心寒很心痛呢?所以,我们应该拒绝内心的冷漠,用行动来帮助他们。

话题作文:热心与冷漠 篇7

冷漠是掩藏内心深处的腐朽,它悄无声息的吞噬着心,吞噬着人的灵魂。冷漠比死亡更可怕,死亡仅仅只拿走了人的生命,而冷漠却吞掉了人的思想与灵魂。

冷漠将世界变成昏暗,而热情就像是黑夜里的一道闪电,劈开了天地,孕育出生命。热情像一阵轻柔而温暖的风,携带着灵魂的种子,将其播撒在希望的田野上。

冷漠是魔鬼,而热情则是天使。魔鬼总是千方百计引诱你落入迷惘,天使却始终挥舞着神杖,死神则是战争的渔利者,一旦你倾向冷漠就会被抓入魔爪。

在钢筋铁骨、喧嚣浮躁的都市里,人变得自私而冷漠,人与人之间多了隔阂,少了真诚,甚至冷漠到对生命的漠然与漠视,那就成为了人类的一个悲剧。用爱烘烤人们冷漠的心,爱是人间的春风和生命的源泉,在充满爱心的沙漠和荒原里,死神也望而却步,只有懂得去关爱,才能得到他人的关爱。用爱烘烤人们冷漠的心,只要人人都充满爱心,这个世界就会永远绽开着美丽的鲜花,我们的生活就会美满而幸福。

无意间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视频:广东佛山一个只有两岁的小女孩被面包车撞到后,车主不仅没有停车营救,而是开车碾过了孩子瘦弱的身体。让人更可气的是,18个行人熟视无睹地从奄奄一息的孩子身边走过,其中还有一辆面包车再次轧到孩子后绝尘而去,行人冷漠的表情让人无比痛心,他们怎能忍心看着天真可爱的孩子忍受如此剧痛?他们又怎能忍心看着这样一个脆弱的生命一点点地向死神靠近?最后一个拾荒老人来到孩子身边,抱起孩子的瞬间,孩子瘫软的身体像一只折断了翅膀的鸟儿,那样悲凉而无助,看得我的心几乎都碎了…… 孩子被送到医院抢救,一直在与死神抗争,女孩父母的脸上挂满了焦急与痛苦,同时还有一丝茫然。如果当他们看到了那段监控录像后,看到那18个冷血面孔,会是怎样的肝肠寸断?

这些行人当中,有的连看都没看孩子一眼,有的看到了却事不关己、扭头离去,表情冷漠得让人寒心。由此我突然想到了《动物世界》里关于野牛迁徙的一幕,成千上万的野牛跋山涉水赶往栖息地,在途中如果受伤了,或者受到狮子的攻击,身边的同伴都会舍身帮忙,连动物都懂得在困难之时伸出援手,真不知道我们这些自认为是世界上最富有智慧的人类为何如此狠心?如果那个车主停下车来,孩子的伤并不会那么重,如果路人及时把孩子送到医院,女孩也不会被撞第二次,哪怕行人掏出手机打个电话,孩子也不会孤独痛苦地在冰冷的路上耽搁那么久。

人是自私的没有错,但是这个社会就是这样,你很大方,很热心,关键有人会放在心上吗?会珍惜你吗?不会的,所以对自己好点是不错的,不需要你博爱,只要真心去帮助真需要帮助的人,或者值得你去帮的人就可以了。(结尾表意不明,观点略偏激)

照亮冷漠世态的一段良心路程

本报记者 付雁南 《 中国青年报 》(2011年11月30日 01 版)

34岁的上海男人潘跃昀在开车赴朋友婚宴的路上,碰到遭土方车碾轧的一个4岁小女孩。她父亲在这场车祸中丧生,小女孩的右脚血肉模糊。潘跃昀毫不犹豫地带上小女孩,奔波近20公里,耗费4个小时,辗转两个医院,还垫付了数千元医药费。有人问他怕不怕被赖上,他说,你没有办法判断别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但你自己可以做一个好人。

如今,距车祸发生已经过去了一个星期,可这个故事仍在媒体上不断传播,有人评论说,在那么多冷漠的故事发生后,我们太需要这样一个故事,来温暖冰冷的人心。

如果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11月20日下午,上海男人潘跃昀应该轻松地开着自己的黑色“凯美瑞”轿车,回到家里,换上一身笔挺的西服,然后去参加朋友的婚宴。

但一个四岁的小女孩改变了他的行程。

在一个车来车往的路口,他看到了那个孩子:小女孩的左脚穿着粉红色的旅游鞋,右脚血肉模糊,不断往外淌着血;她整个人看起来迷迷糊糊的,还时不时地抽搐一下。

那是个繁忙的交通枢纽,两座高架桥交错立在马路上方。二三十个人围着一辆巨大的土方车,旁边是一辆被撞得扭曲的助力车,以及一滩血迹。

这个两年前刚刚当上父亲的男人觉得自己的心被狠狠抽了一下。“很心痛的感觉。”他事后说。

一位在现场的市民回忆,肇事的土方车司机已经吓得“没了方向”,他把小女孩从车底抱出来,站在路边拨打110和120,后来觉得等不及了,又跑到路中间,伸出沾着血的手,想拦下一辆过往的车辆。

路过的潘跃昀并不知道这些。他只看到这个“看起来挺老实”的年轻人抱着小女孩站在路上,过往的几辆车却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赶快上我的车!”潘跃昀说。他扭身打开车门,让司机抱着还在不断淌血的小女孩,坐进了自己车的后座,然后朝最近的医院开去。

这位35岁的男人并不知道,这段救人的路程会让自己奔波近20公里,耗费4个小时。他只是踩下油门,尽量让车跑得快一点。路途中,这位父亲时不时觉得,后座上那个喃喃喊痛的小女孩,“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

如果见死不救,我以后要怎么教育孩子,让他做一个好人?

最开始,潘跃昀的目的地是印象中距离最近的上海第十人民医院。

当时是下午三点,路上没有堵车,潘跃昀开着双闪灯,把车速尽量提到最高,甚至有两个路口,他看到黄灯也直接冲了过去。

在他的身后,小女孩躺在土方车司机的怀里,拖着已经分辨不出来的右腿,不断喃喃自语。

“爸爸,我要找爸爸„„”这是小女孩重复最多的句子。

而每一次,潘跃昀和土方车司机都会耐心地回答她:“爸爸马上就回来了。”

事实上,那个时候,小女孩的爸爸还躺在土方车的车轮下面。在他们离开五分钟后,120急救车赶到了现场。可当这位重伤的父亲被送到医院时,已经无法救治了。

路途中的小女孩无法体会到这样的悲伤,她只是不断地嘟囔,有时说“疼”,有时又想要“玩具”。

“想要玩具吗?到时候叔叔给你买。”潘跃昀对小女孩说。

“不要,我要自己的玩具。”小女孩回答。

“好好好,到时候叔叔去家里帮你拿。”潘跃昀一边好脾气地哄着孩子,一边加快了车速。

随着晚高峰临近,最后的一小段路,周围的车变多了,潘跃昀的速度也只能慢了下来。他转过头,看到小女孩的伤口还在滴滴答答地流血。暗红色的血液沿着后座淌下,也把脚下的地垫染红了。

“这么小的身体,出这么多血,还得了啊?”潘跃昀急了。他把车拐上路旁的非机动车道,摇下了驾驶室的窗户,一边拍着车门,一边对着旁边骑自行车的人们大喊:“帮忙让一下,车上有人要送医院!”

令他感动的是,路上的人们都带着理解的表情,给自己让了路。从车祸现场到医院的五公里路程,他只用了十分钟。

到了医院,潘跃昀和土方车司机直接抱着小女孩冲进抢救室。可是,在对伤口进行简单处理后,医生却告诉他们,孩子的伤势医院“处理不了”,建议转院到设有小儿骨科的新华医院。潘跃昀也是在这个时候才发现,孩子的右脚被几吨重的土方车直接碾过,只剩下了一些血肉模糊的骨头碴子。

“在那种情境里真的受不了,很崩溃。”这位中年男人说,当时忍不住“掉了好几次眼泪”。

因为时间短,在这里,并没有医生询问他的身份。潘跃昀猜测,“可能他们觉得我是小女孩的亲属吧”。不过,当他们把小女孩抬上医院门口的救护车时,一个围观的路人忍不住问潘跃昀:“这是你们家小孩吗?”

“不是,”潘跃昀说,“就是路过看到车祸,就把她送过来了。”

他总觉得,当时自己的车已经停在了小女孩旁边,如果装作没看见,再把车开走,“良心上过不去”,甚至回家都“没办法面对自己的孩子”。

“我以后要怎么教育他,让他做一个好人呢?”他说。

人做什么是由道德观,而不是由经济地位决定的

尽管第十人民医院的医生承诺用救护车送小女孩转院,可潘跃昀觉得,自己还是不能离开。

“小孩没有亲属,总要有个大人在吧。”他说。那个时候,土方车司机已经吓得“腿都软了”,所有证件和钱包都落在了车上,潘跃昀觉得,只有自己跟着,才能帮小女孩“解决些问题”。

一开始,他打算开车跟在救护车后面,不过又担心自己“跟丢了”,最后,他索性把车停在第十人民医院,爬上救护车,坐到了后舱里的长凳上。

也许是因为救护车顶上蓝色的警报,这段12公里的路程只用了20分钟。在新华医院门口,潘跃昀爽快地付了90元的救护车车费,然后和土方车司机一起把小女孩抬了进去。

“我有能力那就付了呗,”他说,“跟一个人的生命比起来,这些根本不算什么事情。”

在新华医院,潘跃昀又一次被当做了小女孩的亲属,他急忙否认,又把前面发生的事情大概讲了一遍。

可能是感动于他的故事,医院小儿骨科的值班医生没有像对待普通病人那样直接开出各种检查单,而是领着他们跑完了整个手续流程。这名医生还向办公室门口排队就医的病人们解释了情况,请大家稍微等一等。

“我真的很谢谢他的帮助。”潘跃昀说,“还有那些在门口等着的病人,我也挺感激他们的。”

于是,在这座现代化的医院大楼里,就出现了这样的画面:一位穿着白大褂的医生在前面带路,两个男人在后面推着担架车,在大楼里不同的科室间来回奔跑。三楼的小儿骨科急诊处、一楼的挂号、二楼的抽血化验、一楼的破伤风针注射、二楼的CT和X光检查,反正上下来回,“不知道跑了多远”。

在这些过程中,金钱的支出是免不了的。零零碎碎一千多元的检查费用,潘跃昀毫不犹豫地付了,等到办住院手续需要6000元押金的时候,因为身上没那么多现金,他又拿出了自己的银行卡。

“你不担心到了最后,这些钱没有人补给你吗?”在事情结束后,有人问他。

“没人补就没人补吧,我已经参与了,不可能因为吝啬这点钱让她得不到治疗。”他说,“当然,这些钱也在我的承受范围内。”

在平常的生活里,潘跃昀是上海一家广告印刷公司的合伙人。不过,他强调自己“不是富一代也不是富二代”。“人做什么是由道德观,而不是由经济地位决定的。”他说。

事实上,事情的后续发展也没有出现旁人担心的纠纷。当天晚上,土方车司机所在的运输公司赶来医院,并且在第一时间结清了潘跃昀垫付的全部款项。

你没有办法判断别人是好人坏人,但你自己可以做一个好人

直到当天晚上回到家,潘跃昀才突然想起他这趟行程的最初目的——参加朋友的婚礼。而在救助小女孩的一整段路途中,他已经把这件事完全忘了。

在土方车公司到来之前,他一直待在医院里。先前的检查结束后,他又遇到了新的问题。医生告诉他,小女孩必须尽快做截肢手术,需要直系亲属签字。

潘跃昀试着问了问小女孩,可孩子说不出自己的名字,也不知道家里的电话。除了唯一的一句“妈妈在上班”,她大多数时间都在喃喃地喊“疼”。

潘跃昀只好打了110,请民警帮忙寻找家人。

晚上七点,这个偶然路过车祸现场的普通市民终于跑完了全部的住院手续。肇事司机已经被警方带回去做笔录,土方车公司的负责人也赶到了医院。看到小女孩的家人没有找到,公司还专门派了两个人来医院守夜。

“不管后面事故责任怎么处理,你们一定不能让小女孩因为钱的问题得不到治疗。”潘跃昀对公司的负责人说。

“你放心,肯定该用什么钱用什么钱。”对方回答。

潘跃昀这才满意地离开了。他觉得,按照自己的观察,司机和这位公司的负责人“挺老实的”,自己这样才能走得放心。

晚上回到家,他才把下午的经历讲给父母和妻子。和他预想的一样,家人没有责备他“多管闲事”,也没有“被人讹上”的后怕。

“我太太应该挺为我骄傲的吧。”他笑着说。

在他看来,整件事应当连同这段救人的路途一样,到此结束了。令他没想到的是,一名护士拨打了当地媒体的热线电话,把他的故事告诉了记者。随后,潘跃昀接受了上海一家报纸的电话采访,后来还上了电视。

这让他感到“特别意外”。“我只是做了一件特别普通的事情。”他说,“我碰巧出现在那个地方,然后给小女孩搭了个便车。”

11月21日下午,潘跃昀再一次赶到了新华医院。当天凌晨,由院长直接代替亲属签字,小女孩的手术已经顺利做完。再晚些时候,小女孩的家人找到了这里,人们才终于知道了孩子的名字:“苗苗”。

对于这个四岁的女孩而言,前一天的经历就像一场无法摆脱的噩梦。她的左手、左腿骨折,右脚被截肢,脸上也留下了明显的擦伤痕迹。在车祸过去一个星期之后,她仍然会时不时地从睡梦中惊醒;而长辈们更加担心,今后漫长的人生道路,这个早早失去右脚的孩子该如何走下去。

不过,在谈及那位素不相识的“潘先生”时,苗苗的家人仍然会不住地感谢:“他真的是一个好人。”事实上,在第二天的探望中,潘跃昀给苗苗带来了一束鲜花,临走又留下了三千元钱。

如今,距离车祸发生已经过去了一个星期,可关于潘跃昀的故事仍然在媒体上不断传播,有人评论说,在那么多冷漠的故事发生后,我们太需要这样一个故事,来温暖冰冷的人心。

潘跃昀也曾读到过那些“冷漠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是搀扶别人反被污蔑为肇事者的“彭宇案”。他曾经设想,如果同样的情形发生在自己身上会怎么做,而现在,他自豪地说:“我做的和我想的一样。”

“你没有办法判断别人是好人坏人,但你自己可以做一个好人。”他说,“退一步说,也许你会被赖上,但也许你还会有别的收获呢。”

这些“收获”,不仅仅是被媒体采访、成为“网络红人”,而更多是一种“强大的、安宁平和的感觉”。“我自己认可自己,我不是个口头革命派,我周围的亲戚朋友都说,‘小潘你这个人不错’。”他笑眯眯地说,“我觉得,这就是我做好事的‘好报’。”

更大的‘好报’来自于他最看重的儿子。11月22日晚上,这个从没接触过媒体的男人第一次参加了一个现场直播的访谈,而他的妻子则坐在家里,抱着儿子在电视机前从头看到尾。

尽管两岁的儿子“应该没看懂”,但潘跃昀还是觉得,自己的行为就是一种最好的教育。

这段救人的路途当然也带来了一些麻烦。车祸第二天一早,他急忙打电话给前一天结婚的朋友,为自己没能参加婚礼表示抱歉;随后他又把车开走,给沾满血渍的后座和地垫做了一个大清洗,防止父母和妻子“看了害怕”。

不过,这个年轻的老板还是有自己的衡量标准:“仔细想想,用四个小时的时间,加上一块坐垫,换来全部的这些‘好报’,真是挺合算的。”

中国的良心成本,冷漠心态的形成剖析(批判中分析问题症结)

1.机动车压死一人赔付有定数,压伤一人赔付不知道多少,没有上限。

2.搀扶老人如果老人有伤,有被讹诈的危险。

3.路边有没人管的婴儿,怎么办,送到哪,没人接受咋办,自己又不能二次丢弃。4.把一个伤

员送到医院医疗费咋办?医院可是没押金不救人的。

5.做一件好事的成本有多高,个人能承受得起吗?良心承受得起吗?社会有没有建立起这种救助机制?

6.我们能做什么:路边要饭的能接济多少钱?路边的弃婴敢抱起吗?老人晕倒在地会去管吗,有能力管吗?

......社会要建立一个机制,让互相救助的良心成本不要高的一个个体无法承受。让我们的良心安宁。

我们向来如此吗?鲁迅的眼中的中国人就是这样了,现在还是这样。古代老是宣扬孝道,是不是那时的人都不孝顺,后来宣传的雷锋,是不是雷锋样的人很少,宣扬和谐的重要性,是不是内部已经有不和谐的因素?

有生以来我所面对的规则都给我一个感觉,不排挤掉他人自己就没有希望,不撒谎就得不到自己本应该享有的权利。各种运动中的坏分子的指标是下到每个小集体的,不对别人落井下石就会轮到自己;上山下乡的指标派到每一家,这是父母最难选择的决定;任何分配都有指标,别人得了你就得不到,招工有指标,晋升有指标,职称有指标,分房子有指标,生小孩有指标,结婚有指标......人多物少,竞争是必要的,但是要公平竞争,可是那些规则条件叫人哭笑不得,总是强硬地排挤掉大部分人的权利让小部分人获利,而且还没有任何努力地办法。分房为例:不结婚没权利分房,就是说不结婚就没有居住的权利,一辈子不结婚就一辈子分不到住房;现在的选学校要户口,教育资源向有权有势有钱的人倾斜;户籍制度人为地让城市的人剥削农民的利益;太多了,在这一系列排挤性制度的影响和教育下,冷漠应该是必然的,这也许就是中国人的冷漠的根基。

跨过摔倒老人的是冷漠心态与麻木良知

杨朝清

发稿时间:2013-04-08 07:27: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近日,吉林长春市一位老人在蔬菜水果批发市场内因突发脑梗塞晕倒在地。监控录像显示,围观市民迟疑一阵后纷纷排队从老人身上跨过离开,在急救人员赶到前,12分钟内共有178人从老人腿部跨过,只有1名白衣女子留下照顾老人。经过治疗,老人意识清醒后独自离开了。(4月7日《新文化报》)

这一幕,和一年多以前的情境何其相似。如果说小悦悦事件中18名路人“集体失明”的话,178名从摔倒老人腿部跨过的路人则是典型的“视若无睹”。这一切,无疑再次点爆了社会上积怨已久的对于人性冷漠、道德沦丧的激愤和谴责。一个问题也就接踵而至:举手之劳就可以救助一个美好生命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要选择回避?

从社会心理学上讲,冷漠和麻木是一对孪生兄弟,麻木就是对他人的痛苦失去敏感性的反应能力,当人们需要正义行动却无动于衷的时候,冷漠就变成了麻木。正如著名社会学家孙立平教授所言,见到有人失足落水人们冷漠旁观,见到跳楼者自杀人们当热闹来看,这种冷漠使得社会会生活的底线脆弱不堪,也使得对底线的突破成为一种见怪不怪的常态。

冷漠作为一种失范现象,有着错综复杂的行为动机。伴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型与社会流动加速,社会联结状态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个人之间联系的弱化,个人与公共世界的疏离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道德规范失灵;血缘、地缘等传统社会纽带的松弛,导致社会原子化、利益碎片化和人际关系“干燥化”,从而导致“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潜滋暗长。

社会润滑剂和粘合剂的缺失,导致社会互动的情感关系被渐次抽离,工具关系的比重不断加大。面对街头摔倒的老人,大多数人并没有恪守价值理性上的“应该不应该”,而是遵循工具理性上的“有利还是无利”来指引行动。于是,在保护性排斥的冷漠心态的裹挟下,面对摔倒的老人,眼下的许多路人已经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到”了。

正如小悦悦事件的第19位路人陈贤妹阿婆一样,面对摔倒老人,第179位路人并没有因为忙碌的生活而忘记停下脚步帮助别人。在这位白衣女子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道德自觉和良知救赎。由于她的存在,让人们在对社会冷漠心生寒意的时候,多了一丝温暖和希望。

拒绝冷漠传递温暖作文 篇8

冷漠可能并非出自内心,多半是因为外在压力,如“扶老人反被讹”,为老不尊,利用他人的关心敲诈;如“碰瓷”等,导致他人不敢扶,不敢帮。这也让世界多了几分冰凉。还有很多活生生的例子,如20xx年的“小悦悦”事件,足足证明了很多的人冷漠。刚刚过了两岁生日的她被一辆高大的工程车撞倒碾过,在这一分半钟以内,共有18个路人走过,却无一人伸手营救。有的人看见了就马上扭头走了,有的看见了硬是要装作没看见,就急匆匆地跑了,还有的就更过分了,头也不转就走了。在接下的两分钟时,又有一辆卡车无情地碾压过去。终于,有一位好心的王阿姨看见了她,连忙抱起了血迹斑斑的她,叫人帮忙打了120才送去医院。可惜到了医院已经为时已晚,小悦悦抢救无效,就这样离开了世界。

悲剧的必备三因素:加害者,被害者和旁观者。只要缺失了一个,悲剧就不会发生。

有关冷漠作文700字 篇9

校门外的人,一如既往的多,大多是家长。我真的挺羡慕那些有家长接送的同学,我自己是极少体会过的。学校附近的各个车站,都有老师站岗。这样的天气,到处湿嗒嗒的,又是放学的高峰期,车上肯定很挤,我真心不想坐公交车。然而,不得不坐。为了避免太挤,我和同学决定走到汽车北站上车。这段路并不长,但撑着雨伞的手已被冻僵,小拇指微微肿起,大概是要生冻疮了。

到达车站时,一辆公交已坐满了人,为了不到家太晚,我决定坐上这辆车。虽然这与我们来北站的初衷相互矛盾,但也不至于被挤在车门口。看见车缓缓启动,我的心莫名地安定了下来。比起刚才风雨的侵袭,车上的暖气让我感觉到舒适。

但回家的路途远没有我想象中的顺利,先是堵车。看着前方的大排长龙,司机似乎没有那么好的耐心,果断选择了改道,然而又被堵住了。这次是因为一辆奥迪想插进等候的车队中,于是造成了半个车道被横拦的局面。司机看见这幅景象,咒骂了几句,试图让那位车主让路。我看见那辆奥迪动了,以为它要让开了,没想到它只是把车身摆正,继续抢车位。车队中的车一辆紧跟一辆,没有想让它插进来的意思。车上的人群也开始躁动。这时公交司机火了,他本想冲下去教一教那位车主该怎么开车,后又见一位好心的车主给那辆奥迪让了位,便停止了行动。

待一切恢复正常,公交车继续向前方挺进。在某个转弯口,我看见一辆自行车倒在了路中央,东西撒了一地,旁边有个小孩一直在哭。一个妇女撑着雨伞,想把自行车扶起来,却一直使不上劲儿。旁边的车辆来来往往,也没见任何一个人来帮助她们的。公交车拐了个弯,也绕过了她们,我看着她们在眼前越来越小,也不知道最终有没有人去帮助她们。

公交车上的人越来越多,司机让我们往车厢后部挤。大家推推搡搡的,呼吸着沉闷的空气,都不愉快。但司机对他的车有一种莫名的信任,无穷无尽地把乘客往里塞,直至实在装不下为止。

可怕的冷漠四年级作文 篇10

前几天,住在老家的妈妈打电话给我,说了一件让我极为心疼的事。

她告诉我,在某高中,一个高一女生死了。经过是这样的:早上,女孩说身体很不舒服,连早餐都吃不下。于是,女孩为了不耽误学生,脸色苍白地来到教室,趴在桌子上……班主任知道后,并没太在意,只是淡淡地对她说:“没什么事吧,到中午还不舒服的话就带你去看医生。”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女孩已经离世了,身体都凉了……

某高中在离县城十公里左右的一个镇上,如果老师或同学对她的病情引起注意,及时送她去医院的话,情况也许不至于如此了。一条年轻的生命就这样在冷漠中离开了这个春暖花开的世界。

且不谈女孩离世的原因,但我知道,如果她身边的人对她温暖一些,多一些帮助,结局肯定是不一样的。

我难过了好久,也在反思。我曾有过这样的.冷漠吗?好像也有过,某次,在大街上,看到一穿着整齐的中年男人躺倒地上,却不敢对他伸出援手,甚至连问也没问,只是停留在离他不远的地方,看着他,希望在离他不远处的民警能帮他一把。所幸的是,那中年男人大约向了五分钟左右,就慢慢地坐起来,然后爬起来,慢慢走到路边的花坛边上坐下……看到这里,我长长地舒了口气。在这大约五分钟的时间里,他身边所有的人都没有对他伸出援手,连问候也没有,都像我一样。

这个世界怎么了?都变得如此冷漠而可怕呢。下次,我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会如何呢?有没有勇气去做我该做的事呢?

试想一下,如果那高一女生是自己的孩子,那老师还能那么淡定吗?我的孩子也应该一直相信这个世界都如她一样善良吗?如果是我的孩子,在她不舒服的时候,她会主动去看医生吗?

或许,相信世界的美好和自我保护并不冲突吧。我要告诉我的孩子,自己的身体是最珍贵的,无论什么都没有健康重要,自已能够好好爱自己,才会有足够的力量去爱这个世界。

拒绝冷漠五年级学生作文 篇11

10 月 13 日下午 5 时 30 分,一声啼哭划破天空,一出惨剧发生在佛山南海。

这一天,当两岁的小悦悦正在家门口玩耍时 ,一辆迎面驶来的面包车猛然加速,将悦悦卷到 了 车底,车轮 直接 从悦悦 的 胯下碾 了 过 去。司机 停了一下车 转瞬 又开走了。 后 车轮再次从小悦悦身上碾过。两名 经过的路人均未 理睬。这时,悦悦又被 随后开过来的另一辆车再次碾压。悦悦痛苦的躺在那里,先后路 过 18 个人,都当作没看见。最后一位拾荒的阿婆将悦悦救起。然而 20 10 月 21 日,可爱的小悦悦 还是 带着痛苦离 开了这个世界 。

小悦悦离世了,带着伤感和无奈 ; 我们痛心同时,很值得反思这个社会。我们 在 追求财富、地位的时候,有多少人已经丧失了精神文明?我们还有多少人具备最起码的道德意识?先后路过的 18 人都对小悦悦置之不理,甚至连打电话报警的人都没有。

无独有偶,像这样的事在我们身边也发生过。

一次我放学回家,看见一位老奶奶被脚下的石头绊了一下,摔倒了。这时我清清楚楚的看见老奶奶孤零零的`躺在马路上。一些小孩子看见了,都好奇的眨着大眼睛,站着一动不动的,而那些接孩子的家长 却都视而不见,当作什么也没发生一样。我赶忙跑过去,扶起了她。把她送到了马路对面。我想:老奶奶躺在路上难道人们都不帮帮老奶奶吗?人们的爱心都到哪里去了?中国人的冷漠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 地步。犹太作家威塞尔先生曾说:“美的反面不是丑,是冷漠;信仰的反面不是异端,是冷漠;生命的反面不是死亡,是冷漠。”

小悦悦事件发生后在网上引起热议,人们也反问自己,假如我是那 18 个人当中的一个,我会不会去帮助小悦悦?是不是也会视而不见呢?答案是犹豫的,说明这件事不是一个个案,国人的冷漠已经变成了普遍现象。假如全国的人都这么冷漠,这个世界就 会 如同寒冷的冬天。反之,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就会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春天。

咫尺间的冷漠小学作文 篇12

天下着雨,人行道上,有一个老太婆慢吞吞地走着。忽然,老太婆脚底一打滑,跌倒在人行道上。她一手扶腰,一手撑地,几次想爬起来,但都失败了。老太婆的脸扭曲了,脸色惨白,露出痛苦的神情,额头上的“川”字越来越深,不时地倒抽冷气。

路过的行人停下脚步,围着老太婆。他们窃窃私语,有几个人想把老太婆扶起来,但估计是怕被说是推到老太婆的人,眼里闪着犹豫的光。老太婆大概是疼痛难忍,大叫一声:“你们快扶我起来,我不说是你们推到我的。”语毕,方才有人上前帮忙,一个扶起老人,一个打电话叫救护车。围观的人愈来愈多,后来的人踮起脚尖,往里面张望,有些人眼里却流露出不屑的神情;有些人不在意地摇摇头,竟嫌帮忙的人自找麻烦。在一旁默默观望的我也没有上前,毕竟我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

现在,人们之间的信任似乎越来越淡,有的人去帮助伤者反被诬陷为推倒伤者的人;有的人原本相帮相助,到头来却反目成仇;有的人之间甚至打起了官司……这些事早已屡见不鲜。渐渐地,对于需要援手的人,人们开始无视,甚至怀疑、嘲讽,太多的围观,最后置之不理。哎,我们何时才能打破这层人心之间的冷漠的墙呢?

上一篇:请示报告文件格式下一篇:餐厅员工文明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