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食品安全白皮书

2024-06-09

上海市食品安全白皮书(精选6篇)

上海市食品安全白皮书 篇1

新版《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将发布

上海3月5日电(记者孙小静)交通白皮书是政府推进交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全社会共同营造和谐交通环境的行动指南。昨天,上海市建交委表示,历时一年半,新一轮《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编制完成。

新版《白皮书》在此前的社会公示中,共收到电子邮件215封、来函2封、各类网络评论约700条,在深入梳理和综合平衡各类反馈意见的基础上,对公示稿进行了十余处修改,其中重点完善了市民反馈意见较多的公共交通和小汽车章节的部分条款,如小客车额度拍卖政策应加强与既有政策的衔接、加强新城公共交通体系的建设、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延续限行的摩托车管控政策等。

将公布的新版《白皮书》文本共15章,涉及176条具体行动。相比2002版《白皮书》,新版《白皮书》研究范围由以中心城为主扩展至全市域并着眼于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研究对象由以城市客运交通为主拓展至对外交通、货运交通等综合交通,研究重心由关注设施规划建设转向更加强调政策导向和管理导向,更加突出了交通与城市、交通与环境、交通安全与文明、交通精细化管理的相关内容。

据介绍,新版《白皮书》提出,上海交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构筑国际大都市一体化交通,加快建成国际海空枢纽城市,具体包括五个方面主要指标:

一是安全。交通运行安全、可靠,道路交通事故万车年死亡率比2012年下降25%。二是畅达。交通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实现公共交通“45-60-90”目标。即中心城内平均出行时间在45分钟以内,新城平均60分钟可达中心城;长三角主要城市与上海中心城之间平均出行时间在90分钟以内。

三是高效。交通系统有机整合、高效运行,力争全市公共交通客运量达到3000万乘次,较2012年增长75%。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重达到60%,新城公共交通出行比重力争达到30%。拥挤路段的公交优先道高峰时段运行车速高于相邻车道社会车辆的运行车速。四是绿色。全市公共交通、步行、自行车等出行比重不低于80%,新能源与清洁能源公交车比例不低于50%,城市客货运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交通污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五是文明。交通决策更加公开透明,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法治意识、环保意识显著增强,全社会交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

上海市食品安全白皮书 篇2

中国美国商会很高兴看到, 过去一年中, 中国政府完善了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框架以进一步解决食品产品安全问题。2011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更将民生和质量问题放在比往年更加重要的位置。即便如此, 中国在这一领域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尤其体现在执法不统一和缺乏资金方面。美国公司在食品和产品安全综合监管体系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中国美国商会期待与中国政府和企业能够继续保持这方面的合作。

重大进展

去年, 中国政府根据民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陆续出台了重要举措, 以加强食品和产品安全保护。2010年2月, 国务院设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 负责协调政府食品安全工作。该委员会由李克强副总理任主任, 直接汇报至国务院, 负责对制定、实施食品和产品安全法律法规的中央、省级和地方各级相关部门的工作进行总体协调。随后, 卫生部又成立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评审委员会和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2010年, 国务院、卫生部、国家质量检验检疫监督总局以及其他政府部门, 就食品添加剂管理、食品安全信息通报、相关标准等问题发布了一系列食品安全标准、法规和通知。中国美国商会很高兴地看到中国在全面改革食品和产品安全管理方面所作出的承诺和表现出的行动速度。

具体问题

食品安全法规、标准解释不一致。

虽然中国迅速出台了食品安全标准, 但由于政府官员以及受新法律法规制约的业内人士对其解释并不一致, 导致很多条款仍然阐述模糊, 是造成执法不统一的主要原因。中国美国商会相信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对相关政府部门和业界人士进行系统的培训。值得称道的是, 中国已经开始在食品行业和大学院校之间探索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来对中国食品供应链上的大批中小型食品企业进行培训, 目的是帮助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美国政府和中国美国商会会员在应对食品安全问题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可以在上述培训活动中助一臂之力。中国美国商会非常愿意能够加强与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专家委员会和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成员之间的协作, 共同制定和开展上述培训活动。因此, 中国美国商会鼓励中国政府继续加强对监管者、生产商和制造商的教育培训, 帮助他们掌握食品和产品安全领域的国际通行规则和市场要求。我们期待着与中国政府开展相关合作, 并凭借自身广泛的网络联系和专业知识以帮助其促进这些努力。

缺乏监管能力和资源。

正如上文所述, 国务院于2010年成立了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不过由于缺少人力和资源, 旨在建立高效监管网络的努力并未能成功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不遵守相关规定的现象依然突出, 比如, 以非食品用化学物质生产食品, 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 使用错误或误导性产品标签, 以及缺乏对食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和肥料的监测和管理等。

中国美国商会对中国在食品监测和风险评估系统技术方面所做的承诺表示欢迎。但是, 中国政府应该投入更多的资源, 确保相关机构能够更准确地实施安全法规, 并针对全行业开展更多的合规教育。这将有助于提升消费者对“中国制造”产品的信心, 造福中国企业, 同时还可以保障消费者购买到安全的产品。

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对保障食品和产品安全至关重要。中国美国商会的会员企业有供应链管理领域的佼佼者, 通过向其在华业务引入最佳惯例和国际标准, 帮助中国提升了食品和产品安全的整体水平。他们可在帮助中国制定提高食品和产品安全有关规则和法律过程中提供宝贵的经验。与此同时, 会员企业还通过展示用于减少或消除供应链风险的风险管理或风险缓解方法, 帮助人们打消对于食品和产品安全的顾虑。中国国内的企业则可以仿效上述方法建立自己的供应链。中国美国商会鼓励中国推动开发世界级供应链管理实践经验, 鼓励进行支持食品和产品安全的物流网络投资, 包括冷链物流投资。美国政府也应该增加政府与企业的合作机会, 促进分享最佳实践经验和改善供应链质量。

知识产权执法。

缺乏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假冒产品泛滥依旧是影响食品和产品安全执法效率的重大障碍。只要制假卖假现象不予以杜绝, 特别是在药品和医疗器械或汽车制造等这些安全至上的行业, 中国的消费者就依然面临风险, 食品和产品安全领域的有效执法就会继续受阻。

中国美国商会继续呼吁对在中国从事业务经营的所有企业实行全面的知识产权保护。

结论

尽管去年中国在完善产品质量和安全保障监管框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由于缺少人力和资源, 监管程序上依然存在着实质性缺陷。但令人鼓舞的是, 中国政府显然注意到了此类问题并已采取对策加以解决, 如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并制定了其他安全标准和法律。但由于上述标准和法律模糊不清且执法不力, 影响了中国政府的实际工作效果, 降低了“中国制造”产品的信誉, 也损害了中外消费者的权益。加强对政府官员和行业从业人员在国际食品和产品安全标准方面的培训、增加对相关政府部门的资源分配、以及进一步推动供应链开发将有助于整体改善中国的监管环境, 提高食品和产品的安全性, 并进一步提升中国品牌的全球信誉。美国政府可以通过与中国开展高层经济对话, 与中国在产品安全领域开展合作, 推动中国食品和产品安全事业的发展。另外, 美国还应继续支持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US FDA) 和消费品安全委员会 (CPSC) 在中国的发展宗旨, 并向其提供更多的资源, 支持他们与中国同行在食品和产品安全领域开展合作, 从而使中美两国的企业和中国及全球的消费者都能从更为卫生、安全和有效的食品和产品中受益。

建议

对中国政府的建议:

对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进行能力建设并配以足够的资源, 提高食品和产品安全法律执法效率和合规度。

继续对监管者、生产者和制造者进行食品和产品安全国际通行标准和市场要求方面的培训。

推动开发世界级供应链管理实践经验, 鼓励投资建设一个支持食品和产品安全的物流网络, 包括冷链物流。

对在华开展业务的所有企业给予全面的知识产权保护。

对美国政府的建议:

继续支持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US FDA) 和消费品安全委员会 (CPSC) 在中国的发展宗旨, 向其提供更多的资源, 支持它们与中国同行在食品和产品安全领域开展合作。

增加政府与企业的合作机会, 推进最佳实践经验, 完善供应链。

上海市食品安全白皮书 篇3

叶立培、刘益谦和江南春是上海本土三大首富。

川商刘永行和闽商许荣茂是最富有的两位驻上海富豪。许荣茂同时是上海首善。

驻香港的荣智健是沪商首富,驻美国的戴伟丽是沪商女首富。

目前有350位10亿元富豪驻上海,其中109位是登上《2010胡润百富榜》的“阳光富豪”。

上海地区房地产行业、金融与投资行业创造富豪的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房地产行业上榜富豪最多。

上海地区7%的上榜富豪拥有国家政治身份,低于百富榜13%的比例。

上海吸引了很多外地富豪,109位上榜富豪中,有78位是外地出生,其中来自浙江最多。

上海出生的姚明是上海地区最年轻的上榜富豪,同时也是全国最年轻的。

没有一位沪商登上《2011胡润慈善榜》。

胡润研究院与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高傅财富俱乐部,日前联合发布《高傅2011胡润上海财富白皮书》,旨在分析上海地区富裕人士的概况。

上海地区千万富豪概况

上海地区千万富豪人数已经达到13.2万人,比去年增长8.2%(1万人);其中亿万富豪7800人,比去年增长6.8%(500人)。涨幅低于2010年上海GDP9.9%的增长。对比全国其他城市,上海地区千万富豪人数居全国第二,北京以17万人居全国第一。上海千万和亿万富豪人数分别占全国总数的13.8%和13%。

上海地区每175人中有1人是千万富豪。根据今年5月初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上海市常住人口已经突破2300万。上海千万富豪人数的增长,主要是因为2010年上海GDP增长了9.9%,以及房价的上涨,尤其是高端房价的涨幅更大。根据今年四月英国莱坊公司的一份报告显示,上海高端房产的价格比去年上涨了21%。亿万富豪人数增长的原因则还包括艺术品收藏和对高端房产的投资,如投资老洋房。2010年的股票市场几乎没有大的波动。

《高傅2011胡润上海财富白皮书》中的“富裕人士”为:拥有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资产的个人,资产包括可投资资产(现金、股票等)和不可投资资产(私人公司、自住房产、艺术品收藏等),不同于美林银行和招商银行各自的“财富报告”只统计可投资资产。分布状况则以富裕人士的长期居住地为主要依据。

上海地区富豪概况

总体来说,上海地区千万富豪平均年龄为39岁;男女比例为7:3;平均拥有3辆车、4块手表;平均拥有假期18天,比全国富豪的平均水平多3天;休闲时间,喜欢旅游、高尔夫和看书;最青睐的国际旅游目的地是法国、澳大利亚和美国;最青睐的国内旅游目的地是三亚和香港;喜欢收藏手表和酒;纳税是上海富豪认为体现企业家社会责任的最好方式,其次是环保。

13.2万个上海地区千万富豪中,5.5万人可以拿出1000万元进行投资,即拥有1000万元可投资资产(现金、股票等),而7.7万人拥有的可投资资产不足1000万,其余为私人公司、自住房产、艺术品收藏等不可投资资产。

上海地区千万富豪类型

上海地区千万富豪主要分为四种类型:企业主、“炒房者”、“职业股民”和“金领”。

企业主:企业的拥有者。这部分人群占上海所有千万富豪的55%。企业占其所有资产的60%。

“炒房者”:累积一定资金后,他们开始进行各种类型的投资,主要投资房地产。拥有的数套房产,在过去几年内升值很快。这部分人群占20%。投资性房产占其所有资产的60%。基本从十年前就开始炒房。

“职业股民”:拥有一定资金后,投资股票,并且获得相当高的收益。这部分人群占15%。股票投资占其所有资产的60%。平均从2004年开始炒股。

“金领”:包括大型企业集团、跨国公司的高层人士,他们拥有高额年薪、公司分红等来保证稳定的高收入。这部分人群占10%。可投资资产占其所有资产的40%。

上海地区亿万富豪类型

上海地区亿万富豪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企业主、“炒房者”和“职业股民”。

企业主----上海亿万富豪中,企业主的比重占75%。企业占其所有资产的65%。

“炒房者”----上海亿万富豪中,“炒房者”的比重占15%。房产投资占其所有资产的80%。

“职业股民”----上海亿万富豪中,“职业股民”的比重占10%。可投资资产占其所有资产的80%,包含股票、现金和其他投资。

上海地区富豪榜

目前大约有350位10亿元富豪驻上海,其中109人是登上《2010胡润百富榜》的“阳光富豪”,其余大约240人为隐形富豪,比阳光富豪多出一倍多。而全国10亿元富豪目前大约有4000人,其中1363人为阳光富豪。对比全国其他城市,上海阳光富豪人数居全国第二,北京以124人居全国第一。

上海地区109位上榜富豪的平均财富为46亿元,比《2010胡润百富榜》的平均财富高7亿元(18%)。

上海吸引了很多外地富豪,109位上榜富豪中,有78位是外地出生的,其中来自浙江的最多。

川商刘永行和闽商许荣茂是最富有的两位驻上海富豪。

前十名中只有1位出生在上海:叶立培。

前十名平均年龄52岁,比百富榜平均年龄大一岁。

前十名中共有7家企业拥有上市公司。

上海出生的富豪(沪商)

《2010胡润百富榜》上,共有39位沪商,全国排名第八,浙商以216人全国排名第一。

叶立培、刘益谦、江南春是上海本土三大首富,分别以财富150亿元、100亿元和75亿元,全国排名第51、85和135位。驻香港的荣智健是沪商首富,以财富220亿元,全国排名第29位;驻美国的戴伟丽是沪商女首富,以财富80亿元,全国排名第118位。

上海市食品安全白皮书 篇4

一、2010年工作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

2010年,我市各区、各部门全力开展食品安全整顿,稳步推进大运会食品安全保障各项筹备工作,完善监管体系,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基本完成了《2010年深圳市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白皮书》中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市委市政府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将食品安全指标列入‚深圳市社会建设考核指标体系‛,市领导多次开展食品安全工作调研,并就有关具体问题进行协调,市食安委全年共召开4次全体会议,讨论确定了成员单位职责、大运会食品安全保障等重要事项。

2010年,我市蔬菜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为98.5%, 生猪‚瘦肉精‛监测合格率为100%,水产品药物残留监测合格率为99.2%。食品生产环节共抽检食品6168批次,合格率为91.9%,其中豆制品抽检226批次,合格率为85.8%;流通环节共抽检食品8410批次,合格率为89.0%;餐饮服务环节共抽检食品及原料11507批次,合格率85%。全年确诊食品安全事故22宗,均及时妥善地进行了处臵,未出现死亡病例,未发生一宗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目前全市各类持证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13289家。包含:持证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785家,其中酒类生产企业7家;持证食品流通经营单位58611家,其中酒类批发企业615家;持证餐饮服务单位53893家,其中餐厅酒楼等经营单位43406家,集体食堂10487家。

(二)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开展情况

2010年是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收官之年,各区、各部门进一步加大整顿工作力度,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1、农产品质量安全整顿方面

(1)检打联动,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执法。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持在较高水平,2010年经市农产品检测机构例行监测,蔬菜农药残留合格率为98.5%, 生猪‚瘦肉精‛合格率为100%,水产品药物残留合格率为99.2%。市农业局在做好例行监测的同时,根据重点品种、重点时节,有针对性地做好专项监测工作。在荔枝上市时节,对大型果场、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及超市开展了荔枝质量安全的专项监测。在五

一、中秋、国庆和春节期间,对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及超市开展了蔬菜、水果、生猪肉品和水产品的专项监测。市农业局对不合格的产品进行了追踪溯源,将流通环节不合格农产品的信息通报给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向农产品生产源头发出了整改通知书,要求相关单位认真查找原因,切实落实整改措施。及时公布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定期在《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及深圳农业信息网上公布检测结果。

(2)突出重点,严厉打击生猪莱克多巴胺的违法行为。市农业局和市科工贸信委以全市定点屠宰场为重点,组织开展了生猪莱克多巴胺专项整治行动,采取了宰前抽检、宰后抽检、重点抽检和突击抽检等方式进行监测,严厉打击生产经营莱克多巴胺等违禁药物的生猪的违法行为。对抽检存有问题的生猪批发商,进2 行了通报批评,责令其暂停从问题产地采购生猪。分别依法暂停了广西陆川县、广东新兴县、博罗县和江西樟树市、宜丰县等5个产地的生猪进入深圳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取得明显成效,至2010年 12月全市生猪莱克多巴胺合格率达98.8%。

(3)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农产品标识管理工作。市农业局高度重视,克服困难,积极推进标识工作。认真研究制定了《全面推进食用农产品标识和市场准入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市、区有关人员前往农产品标识管理工作开展较好的地区考察,学习他人经验和做法。印制了《广东省食用农产品标识管理规定》小册子2万多本、宣传彩页2万多张,发送给相关单位。在宝安区开展了以食用农产品标识为主题的大型宣传活动,举办了各种培训班学习和宣传农产品标识管理工作。选择了45家企业进行农产品标识试点,这些企业涵盖了生产、批发、零售等环节。市、区农业局落实经费100多万元,为试点企业免费制作了一批标识牌、标签纸,有力地推动了标识试点工作的开展。

积极推进动物产品检疫电子化出证系统的建设,完善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管理。全面完成了15家定点屠宰场和南山、松岗、布吉、红晟等4家三鸟批发市场的动物产品检疫电子出证系统建设,实现了全市动物产品检疫电子化出证和监管,提高了监管效率。

2、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整顿方面 市市场监管局充分发挥生产流通餐饮三个环节监管职能整合的优势,积极落实各项整顿工作措施,全市生产、流通、餐饮服务三个环节食品安全秩序实现逐步好转。(1)重点开展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整顿 市市场监管局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8705人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8436家次,查扣不合格的食品添加剂311.4公斤以及滥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864公斤,查处生产、流通环节违法案件3宗,罚没人民币18040元;抽检企业生产和使用的食品添加剂111批次,合格率99%(不合格的批次为标签不合格)。经整治,我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食品添加剂的生产、销售、使用、管理等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未发生因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或滥用食品添加剂导致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2)突出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单位和重点食品,加大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打击力度

以元旦、春节、国庆、中秋等重要节假日及文博会等大型活动举办期间为重点时段,城中村、集贸市场等场所为重点区域,猪肉、酒类、豆制品、大米、食用油、烧卤类等食品为重点食品,学校食堂、工业区食堂、工地食堂、重大活动接待单位为重点单位,加大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和检查力度,重点检查食品生产企业、食品经营企业及餐饮服务单位是否落实进货查验制度,依法查处采购、使用无合法来源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或提供餐饮服务以及销售无合法来源食品的违法行为。2010年,三个环节共查处食品安全案件496宗,罚款99.1万元。

(3)不断强化食品抽样检验及信息发布,企业食品安全自律意识明显提升

市市场监管局充分发挥职能统一优势,统筹安排全市生产、4 流通、餐饮三个环节食品抽样检验工作,于2010年初制定了全年监督抽查计划,并加大了对豆制品、大米、食用油等影响面广、消费量大、跨环节多的重点品种的抽检力度。截至12月底,在三个环节共组织抽检食品、食品用相关产品26085批次,抽检餐饮具89297份,涵盖了市民日常消费的218个食品品种。充分发挥抽检工作的监督和引导作用,通过报纸以及门户网站发布了40期食品抽检结果信息,对提高企业食品安全自律意识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4)严格依法把关,食品市场准入工作稳步开展 ①餐饮服务许可工作平稳过渡

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制定了《深圳市餐饮服务许可实施办法(试行)》并完善了相关配套文件,开发了餐饮服务许可管理系统,组建了餐饮服务许可技术支撑专家组,强化餐饮服务许可业务培训,餐饮服务许可实现平稳过渡,逐步步入正轨。

②食品流通许可办法率先出台

市市场监管局率先制定了《深圳市食品流通许可暂行办法》,建立起食品流通许可工作体系,使我市成为全国首批核发食品流通许可证的城市之一。同时,厘清了食品流通许可的办证范围,经市法制办确认,明确对小杂货店等经营形式暂免办理流通许可证,网络销售食品暂不办理食品流通许可等问题,填补了政策盲点。

③食品生产许可工作稳步推进

市市场监管局制定下发了《食品生产许可工作规范(第一版)》和《关于进一步规范食品生产许可工作的通知》,对材料受理、现场核查、发证检验以及观察员委派等关键环节的工作要求 进行细化和明确。组织研究并优化了现场核查和发证检验等工作流程,有效解决发证产品名称、配料标注、产品标准以及食品添加剂原料带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建立了技术机构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

④完善许可标准,规范许可行为

市市场监管局制定了《现制现售即食食品餐饮服务许可工作指引》(试行),《深圳市餐饮服务(校外午托机构食堂)许可实施办法(试行)》,起草了小餐饮店餐饮服务许可工作指引和冷饮店餐饮服务许可工作指引等2项工作指引。细化了流通环节部分特许经营项目并草拟了现场审查标准;起草了食品准入审查员管理办法,规范审查员工作行为,提高审查质量。

全年共受理各类食品生产许可业务381家次、食品流通许可申请14066件、餐饮服务许可申请10980件,共新办食品生产许可证106张、换发食品生产许可证153张,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13148张,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7536张。

3、生猪屠宰整顿方面

(1)市科工贸信委联合农业、市场监管、城管、公安等部门开展了2010年肉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专项整治工作中,相关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9765人次,检查生产企业157家,商场超市集贸市场猪肉档6685家,餐饮单位7374家,督促19家生产企业、448家商超和猪肉档位、482家餐饮单位进行整改,对1家生产企业、7家商超和猪肉档位和13家餐饮单位进行行政处罚,查获问题猪肉1411.5千克,及时处理‚市场食品准入监管系统‛中猪肉档预警8659起。通过此次专项整治工作,有效提高了我市猪6 肉质量安全水平。

(2)打击私屠滥宰等违法行为。市城管局严厉打击私宰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清理一起。对私宰窝点,做到坚决彻底拆除屠宰点窝棚、没收生猪、屠宰工具;对属于违法建筑和乱搭建的,依法及时拆除,同时对用于运输私宰肉、私宰生猪、养猪潲水等交通工具坚决予以查扣,根绝私宰点的滋生土壤。据统计,2010年全市共取缔私宰生猪窝点344处,查扣涉嫌私宰的生猪642头。

4、保健食品整顿方面

市药品监管局重点整顿保健食品流通市场比较突出的保健食品违法添加药物、利用公益讲座等方式变相销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及变相无证销售保健食品、保健食品一证多品、保健食品夸大宣传功能、普通食品宣称特定保健功能等六大违法行为。2010年共出动检查人员2250人次,检查保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682家次,抽样544批次,受理保健食品相关举报投诉119宗,立案查处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66家,罚没款共计人民币400384元,对全市16个电视频道、5个平面媒体实施了保健食品广告监测,达到了对深圳市主流媒体的100%覆盖。

5、进出口环节整顿方面

深圳检验检疫局积极开展‚大质量工作机制、大质检文化建设‛和‚质量提升年‛活动,严格执法、严守国门,抓好了进出口食品安全整顿工作。一是不断完善境外食品生产企业注册、境外出口商、代理商和境内收货人备案、进境检疫审批、证书电子核查、进口和销售记录、进口商分类管理和风险预警等各项制度。对重点敏感产品、重点产地和重点口岸,根据风险预警信息,采 取加严监管措施,加大抽检频次,实施重点监管。二是积极推进‚大质量工作机制‛,与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双方合作备忘录有关食品安全协议的意见》。三是重点组织实施了2010进出口食品、农产品监控计划,构建了完善的动植物疫情疫病防控体系和药物残留监控体系。四是制定了确保供港食品安全的六项措施,有效地把好食品质量关,今年以来供港食品没发现安全质量问题。

深圳海关大力开展打击食品走私专项行动,建立缉私情报、风险管理、机动查验、现场监管的‚四位一体‛的联动打私机制,强化了打私合力。

6、食盐整顿方面

市盐务局组织开展了元旦、春节期间食盐专项打假行动和国庆、中秋期间食盐专项行动以及‚保亚运、促和谐‛食盐专项整治行动。坚持重点查窝点堵源头,对发现的涉盐违法线索,一追到底,对重大涉盐违法案件,依法从重处理,始终保持对涉盐违法犯罪的震慑态势。2010年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9562人次,检查市场1329个、店铺15040家、酒楼餐饮3781家;共查处盐业违法案件248宗,捣毁地下假冒伪劣盐加工窝点7个,端掉存放假冒盐产品仓库28间;查处盐产品224.7696吨,查获非法运载盐产品车辆16台,上缴财政罚款24.22万元;向公安机关移送盐业违法案件1宗,确保了我市盐业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7、妥善应对和处臵食品安全突出问题

一是快速响应、积极开展问题乳粉清查。成立了深圳市问题乳粉清查联合组,市政府与区、街道各级政府以及监管部门与乳品8 生产经营者分别签订了《深圳市问题乳粉清缴工作责任状》和《乳品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承诺书》,实行‚定点包厂‛质量安全管理责任制。各监管部门依职能对各环节开展全面清查、不留死角,确保从进出口、生鲜乳收购、奶畜养殖场到含乳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消费等环节得到全面覆盖。截至目前,我市未发现问题乳粉。

二是开展豇豆专项整治。媒体报道武汉发现来自海南省陵水等地豇豆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后,市农业局立即采取措施对海南蔬菜实行有进必检、每批必检制度,及时将有关抽检信息通报给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坚决杜绝不合格蔬菜进入市场销售,依法暂停了海南陵水县、澄迈县豇豆供应深圳市场。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加强对流通环节蔬菜的监管,对问题蔬菜进行下架处理,全市共下架豇豆605公斤、节瓜360公斤。

三是开展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出台了《深圳市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实施方案》(深食安办“2010”29号),2010年,市市场监管局共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22234家次,捣毁‚地沟油‛加工窝点8个,销毁‚地沟油‛约11吨,有针对性地开展了306批次近68吨食用油品的抽样检测,主渠道未发现不合格样品,餐饮环节不合格率仅为0.07%,总体情况良好。我市南山区餐厨垃圾处理项目(腾浪再生资源发展公司)已经开始试运行,目前已签订餐厨垃圾清运合同50多份,每天清运餐厨垃圾约11吨。

四是开展一次性餐具专项整治。针对央视节目曝光违法企业利用废旧原料制造一次性发泡餐具的黑幕,市市场监管局快速反 应,组织开展一次性餐具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违法生产销售一次性发泡餐盒等不合格一次性餐具的行为,整治期间出动执法人员2634人次,检查生产企业26家、流通企业768家以及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的餐饮企业2383家,累计封存或扣押问题餐具65678件。市卫生人口计生委对全市37家持照餐饮具集中消毒企业开展了摸底调查和监督检查,指导餐饮具集中消毒企业规范生产,对相关产品进行了抽检,对产品不合格的企业进行了处罚,并督促其进行整改,消除了卫生隐患,有效保障了餐饮具卫生安全。

(三)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开展情况

1、主动协调,无缝衔接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基本形成 市食安办主动协调,积极组织有关单位对食品安全监管职责进行研究,先后组织召开三次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全体会议进行讨论,出台了《深圳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职责》和《关于市市场监管部门与相关政府工作部门食品安全监管职责边界划分的意见》,最大程度地厘清了各部门之间的监管边界,避免了监管交叉和监管空白,基本形成了全市食品安全分段监管、无缝衔接的工作格局。

2、牵头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市食安办先后牵头制订并下发了《2010年深圳市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白皮书》、《2010年深圳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深圳市乳制品及春节期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深圳市2010年打击私屠滥宰和病死猪病害猪非法交易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深圳市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实施方案》、等工作方案,对各项整治进行了部署,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形10 成整治工作合力。

3、探索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体系

市食安办制定了《深圳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管理办法(试行)》和《深圳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实施方案(2010年)》,组织开展了全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市卫生人口计生委在全市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络的基础上建立全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开展了即食食品、水产品、乳制品、禽肉等16类食品、1303份样品的风险监测工作,编印了6期《深圳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简报》,将有关风险监测信息及时通报市农业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为其开展监管提供参考。为发挥我市科研机构的技术优势,市食安办还组织开展了2010市食品安全委员会资助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确定了8项课题研究工作,充分发挥专家的科研优势,为食源性疾病控制、蔬菜、反式脂肪酸、餐具和潲水油等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4、完善食品安全应急体系

为明确食品安全事故处臵职责分工和工作程序,市食安办起草了《深圳市食品安全事故处臵工作预案(草案)》和《深圳市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程序(草案)》,并已征求完有关单位意见进行修改完善。罗湖区制定了《关于罗湖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确定了辖区食品安全事故处理程序和部门职责。市食安办组织开展了全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通讯演练(Ⅲ级响应),举办了食品安全法及食品安全应急管理培训班。通过演练和培训,有效强化了各区和各部门食品安全事故应急人员的应急响应意识,提高了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应急能力。

5、针对食品安全热点问题,及时开展督办

关注我市食品安全热点问题,针对市民、媒体曝光以及各有关部门等关于食品安全质量问题的来信来访、反映蔬菜、农产品种养殖、私宰生猪、奶粉质量、亚硝酸盐、‚潲水油‛、瘦肉精等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及时转办和协调,督促各食品安全成员单位办结来信来访件30件次。

6、组织开展2010年食品安全工作督查

为全面检查各区2010年食品安全工作开展情况,督促各区政府落实食品安全属地责任,市食安办于2010年12月22日至23日间组织三个督查组对各区2010年食品安全工作情况进行督查。检查组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检查、反馈意见的方式对各区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白皮书完成情况、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情况、区食安委工作开展情况、各项专项整治情况、投诉举报受理和查处情况以及辖区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情况进行督查。从检查情况来看,各区较好地完成了2010年的各项工作任务。

7、科学谋划‚十二五‛全市食品安全工作

根据市发改委统一要求,市食安办牵头组织各部门开展了《深圳市食品安全‚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为‚十二五‛期间加强食品安全工作谋划布局,提升我市食品安全水平,推动深圳‚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起草了《深圳市食品安全‚十二五‛规划(草案)》,并已征求完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的意见。

市食安办还组织开展了“8.12大运倒计时一周年” 食品安全主题活动,食品安全与食品营养标签规范管理宣传活动,举办了12 ‚深圳市食品安全和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有奖知识竞赛‛,并采取设立咨询点、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横幅、等现场宣传形式,普及市民食品安全知识,为市民更好地参与食品安全监督、保障自身健康权益提供便利。

(四)食品安全‚五大工程‛和‚三年规划‛完成情况

1、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工程中,我市共确认了584个农产品生产基地,其中蔬菜基地170个,种植面积18.51万亩,年产量100万吨;生猪生产基地304个,年出栏生猪593.74万头;水产品生产基地110个,养殖面积22.98万亩,年产量27万吨。市农业局对供深农产品生产基地产品继续加强检测,及时公布检测结果,制定了《深圳市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验收办法》。市农业局向市政府报送了‚深圳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统筹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正全力推进我市‚菜篮子‛基地工程建设。

2、提升豆制品生产行业经营水平

市市场监管局大力推动市政府出台《深圳市豆制品生产经营单位限期改造及资金补贴办法》,指导企业按照《深圳市豆制品监督管理若干规定》的要求进行改造升级。目前,正联合市卫生人口计生委、科工贸信委及食品行业协会等部门,对7家豆制品生产企业改造资金补贴进行会审,预计补贴金额累计97余万元。

3、扎实推进生猪定点屠宰场与肉品流通体制改革工程 市科工贸信委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解决新建屠宰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征地拆迁、配套建设等问题,宝安区、龙岗区、坪山新 区大力推进二、三、四号屠宰场建设;推广冷鲜肉消费理念,扩大自营比例;各区政府启动了旧定点屠宰场资产评估和关闭谈判等工作。位于光明新区的一号屠宰场生产经营状况良好,3家新建屠宰场有望在2011年全部建成投产。

4、深化食品流通现代化建设水平

市科工贸信委启动了商贸流通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工作,对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和经营食品的连锁商业企业配送中心、食品安全准公益性项目予以扶持;贯彻落实商务部‚标准化菜市场示范工程‛试点工作,完成了31家标准化菜市场的建设和财政资金扶持拨付工作。

5、完成家禽批发市场和集中屠宰区域规划和政策的研究工作 市科工贸信委在系统性开展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深圳市家禽批发市场和集中屠宰区域设臵规划及配套政策研究报告》报市政府,提出了家禽经营市场和集中屠宰活动规范和提升意见和建议。

6、早餐午餐示范试点工程

市科工贸信委启动了‚早餐午餐示范试点工程‛,采用‚汽车供餐‛形式,筛选确定了深圳市金谷园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沙都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两家企业,选择华强北、福田中心区、人民南和科技园片区试点销售工业化、现代化、规模化加工的早午餐。福田区也采取多种措施解决中央商务区、华强北中心区从业人员和福田南的士司机就餐难等问题。

(五)大运会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和广州亚运会残运会保障工作开展情况

1、大运会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稳步推进。各有关部门与大运会执行局密切沟通,根据《关于印发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方案的通知》(深府办[2009]42号)的要求,全力抓好大运会食品安全保障有关工作。一是摸清了大运会食品安全需求,确定了大运会赛事期间运动员的食品原料种类,引进了餐饮监理,确定了大运会餐饮主服务商。二是扎实做好大运会农产品供应生产基地和大运会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遴选工作,完成了大运会官方酒店的遴选和挂牌工作。三是市食安委召开大运会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专题会议,各区、各部门制定了大运会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方案和各环节应急预案,启动了大运会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工作,建全供大运会食品安全保障机制,为大运会的召开奠定了良好的食品安全基础。龙岗区还开展了大运核心片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全面提升大运核心片区餐饮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2、全力做好广州亚运会残运会保障相关工作。加强对亚运会亚残会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组织领导;及时组织调查核实我市供应亚运会食品生产企业(基地)的相关信息并实施专项抽检与监督检查;组织开展亚运会残运会专项整治,保障广州亚运期间我市重点区域食品市场秩序,为亚运会亚残会的顺利举办贡献了深圳力量。

新的一年,我市的食品安全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市食安委将进一步加强领导,以更大的力度、更有力的措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二、2011年工作目标和任务

2011年,是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举办之年,也是‚深圳市食品安全‘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和‚三年规划‛实 施的最后一年,食品安全任务繁重,压力巨大。

(一)2011年工作目标

2011年的总体目标是,以‚大运会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为重点,建立健全大运会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机制,保障赛事期间运动员、嘉宾和游客的食品安全。继续加大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违法犯罪行为以及无证无照食品生产经营窝点的查处和打击力度,使我市食品安全水平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同时,着力抓好长效机制建设,不断完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风险监测体系、应急体系和法规体系。启动‚深圳市食品安全‘十二五’规划‛,全面提升食品产业水平,巩固我市食品安全保障基础,提高重点食品的安全水平,使人民群众食品消费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具体来说,要实现以下指标:

1、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超标案件查处率≥98%;

2、全市餐饮服务单位全面实施量化分级监管;

3、在全市全面推行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全年培养食品安全管理员10000名以上;

4、本市生产的食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1%以上,其中豆制品抽检合格率达到85%以上;

5、全市A级餐饮单位食品安全管理员持证上岗率达到65%以上。

6、全面推行许可审查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持证率达100%。

(二)主要任务

1、加大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力度

一是继续牵头组织各部门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整治工作,解决16 食品安全突出问题,督促各部门加强各环节监管工作力度,严厉打击各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二是进一步加大综合协调工作力度,理清各部门监管边界,推动建立地方政府负总责、各部门分工合作的监管体系。健全食品安全部门协作机制,充分发挥部门联动的作用,形成食品安全工作合力。继续对各区和各部门的食品安全工作开展督查和评估。

三是督促各部门制定落实《深圳市食品安全‚十二五‛规划》的具体措施,有序推进相关工作,实现‚十二五‛食品安全工作的良好开局。

四是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制订2011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开展风险监测工作,加快培养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管理高水平专业人员和队伍,不断提高承担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能力。

五是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处臵工作机制。出台《深圳市食品安全事故处臵工作预案》和《深圳市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程序》。加强应急培训,适时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队伍,提高应急能力,妥善处臵各类食品安全突发事件。

六是加强法制建设。充分发挥我市的立法优势,加快《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的立法步伐,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法律保障。

此项工作由市食安办牵头负责,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协办。

2、全力以赴抓好大运会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一是组织开展‚迎大运、创全国文明城市标兵200天行动‛之‚食品安全保障行动‛,强化食品安全社会宣传,有针对性地组 织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有效提高全市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自律意识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全体市民食品安全意识,为大运会的顺利举办创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

二是通过制定并实施大运会食品安全标准、遴选大运会食品指定供应基地、生产企业流通餐饮供应单位和大运会官方酒店、供大运食品企业专项监督检查、监督保障队伍业务培训、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臵演练、赛事期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赛事期间重要活动餐饮服务监督保障等工作措施建立起供大运会食品安全保障机制,确保赛事期间的食品安全。

大运会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3、开展各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1)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市农业局加强生产环节、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以批发为主的农贸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强化零售市场与超市农产品的市场准入和监管,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着力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尤其是着力建立部门协调合作机制、检打联动机制、监测预警和应急处臵机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提升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此项工作由市农业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区政府(管委会)负责。

(2)开展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服务环节专项整治 一是优化卫生学评价、预防性审查、现场核查与发证检验等工作流程,完善食品许可工作体系。二是全面承接食品生产许可审批发证工作,同时,协助省质监局开展获证乳制品及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的重新审查换证工作,推进我市乳制品生产行业优化升级。

三是巩固生产、流通、餐饮服务三个环节食品索证索票和台帐登记制度,严厉打击销售、使用不合格食品或食品原料的行为。

四是加强落实餐饮服务单位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突出抓好学校食堂、工地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全面推进实施A级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管理员持证上岗制度。

五是统筹安排,科学合理制定三个环节的食品抽样检验计划,严格开展抽检后处理,合理运用抽检信息发布手段加大不合格食品的曝光力度,有力督促企业自律经营。

六是突出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单位和重点食品,有针对性地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及食品安全专项执法行动,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保障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食品安全。

七是加强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工作,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并执行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此项工作由市市场监管局、各区政府(管委会)负责。(3)进出口环节整治

加强风险分析,把握重点敏感进出口食品的检验监督关键点,完善食品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对一线检验监督人员的工作指引和培训,提高风险分析能力,增强检测针对性,不断提高不合格检出率和疫情截获率。加强对特殊膳食用食品的监督管理,不断降低监督管理隐患。加强对食品安全风险信息的收集和研判,建立有效快速应急机制。开展食品走私专项治理行动,重点打击团伙 性走私食品入境等走私违法活动,保持打击食品走私高压态势。

此项工作由深圳检验检疫局、深圳海关依职责分工负责。(4)保健食品整治

一是通过日常检查、抽样检验、群众投诉举报、新闻媒体、外单位协查等各种途径深入挖掘案源线索;二是组织开展大运村、大运定点酒店及商业城、口岸、机场、火车站、汽车站、比赛场馆周边药店的拉网式专项检查,确保运动员、各国游客和我国公众使用保健食品的安全;三是加强与公安、市场监管等其他单位在保健食品监管方面的配合,形成合力,保障我市保健食品的质量安全。

此项工作由市药品监管局负责。(5)肉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

全面排查肉类食品从屠宰、肉制品加工到餐桌消费全过程的安全隐患。对生猪定点屠宰企业、肉类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及肉类储藏冷库、大中型餐饮单位和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等重点场所,开展全面排查和专项整治,依法规范肉类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此项工作由市科工贸信委牵头,市农业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城管局、市公安局、各区政府(管委会)依职责分工 负责。

(6)食盐整治

将宝安、龙岗作为打假重点区域,继续有针对性地加强食盐市场管理。开展全市食盐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和打假成员单位的交流与联系,开展食盐打假联合行动。继续加强食盐生产质量监20 管,确保食盐产品安全。

此项工作由市盐务局负责。

4、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1)继续推进农产品标识工作。贯彻落实《广东省食用农产品标识管理规定》,及时总结农产品标识试点工作经验,全面推进全市食用农产品标识管理工作。不断探索农产品标识新办法,逐步扩大和增加农产品标识的种类、数量,进一步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可追溯水平。

此项工作由市农业局牵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卫生人口计生委等有关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2)推进生猪定点屠宰场和肉品流通体制建设

加快推进二、三、四号大型现代化生猪定点屠宰场建设进度,力争二、三、四号屠宰场于2011年底前开始试运营。加快辖区旧定点屠宰场关闭步伐,力争所有旧定点屠宰场在2011年内全部关闭。

现代化生猪定点屠宰场的建设工作由市科工贸信委负责,旧定点屠宰场的关闭工作由各区(管委会)负责,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协办。

(3)提升食品流通现代化水平

按照《商务部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农产品现代化流通综合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商务部关于做好新时期蔬菜流通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农超对接‛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有关促进食品流通现代化工作指导精神,继续建设和完善我市食品流通现代化体系。

此项工作由市科工贸信委负责,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 位协办。

5、完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

(1)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推进农业安全监督与检测业务楼建设,争取2011年破土动工。加强市农产品检测机构的硬、软件建设,加强检测人员的培训和检测设备的购臵,提高市农产品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争取用3至5年时间,建立起一个由市级农产品检测中心、区级检测所、农业生产经营企业检测室组成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2)市质检院检测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市质检院食品检测实验室改扩建项目建设,建立与食品检测任务相适应的食品检测机构体系。

此项工作由市农业局、市市场监管局负责,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协办。

6、开展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工作

完善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向社会通报我市食品安全工作动态和食品状况信息。市食安办在2011年内要组织有关部门开展1至2次全市食品安全信息联合发布工作,市农业局、市市场监管局要独立开展1至2次本部门的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工作。

上海市食品安全白皮书 篇5

农村绿皮书预测, 2013年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涨幅约8%, 其中种植业产品生产价格上涨约10%, 林业产品上涨约6%, 畜牧业产品上涨约5%, 渔业产品上涨约11%。2013年, 粮食供求关系宽松, 理应会带来粮食市场价格的下跌。但是, 由于2013年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的提高, 以及政策性收购的作用, 粮食市场价格下跌的可能性会下降。预测2013年粮食生产价格上涨约9%。

受到农产品生产价格涨幅扩大影响, 食品消费价格涨幅可能随之扩大。考虑到国民经济增长、货币供给量、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农产品供求关系及其生产价格的可能走势, 以及国家继续鼓励农产品生产和食品价格调控等多个因素, 2013年食品消费价格比上年预期上涨7%。其中, 粮食消费价格上涨8%, 油脂消费价格上涨6%, 蔬菜消费价格上涨10%, 肉禽及其制品消费价格上涨7%, 水产品消费价格上涨7%。

值得说明的是, 农产品生产价格与食品消费价格变化存在着显著的不确定性。2013年, 粮食生产价格和消费价格涨幅的扩大, 势必影响其他类农产品生产价格和食品消费价格走势。

2013年《农村绿皮书》预计, 尽管面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 但粮食增产的积极因素仍然很多, 中国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6亿t左右的可能性依然很大。

社科院的预估比此前发改委和农业部的估值都高出很多, 亦高于中国去年5.8957亿t的粮食实际产量。但无论今年粮食生产是否实现“十连增”, 增产步伐放缓、增产难度加大是不争的事实。

发改委此前在两会报告中表示, 今年中国粮食产量预期在5亿t以上。而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一场记者会上表示, 今年确定的目标是粮食产量要达到5.25亿t。

在中国社科院2013年农村绿皮书发布会暨研讨会上, 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司长郭玮认为, 国家粮食安全标准可能需要调整。

201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实现9连增, 达到58 957万t, 比上年增长3.2%。但是, 这一年中国进口的粮食超过了7 000万t。这显示中国粮食自给率已经下降到90%以下。这突破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 (2008-2020年) 》 (以下简称《纲要》) 的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的红线。

不过当时的上述纲要, 确保粮食在2020年达到54 000万t的目标, 早已提前达到。粮食总产不断上升, 自给率却不断下降, 全国粮食价格相当稳定, 这可能意味着粮食安全标准需要调整。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发展研究所李国祥认为, 中国的粮食安全除了考虑自给率外, 也应该考虑购买能力。

根据中国农村绿皮书的预测, 2013年可能仍会继续增产, 但是因为工业需求增加, 可能仍需要大量进口粮食。

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司长郭玮认为, 粮食的自给率降到90%以下, 突破了长期以来我们所认为的粮食自给率保持在95%的国家粮食安全目标。未来粮食需求进一步保持比较快的增长, 粮食增产难度越来越大, 粮食的进口有可能还会再继续增加。

上海市食品安全白皮书 篇6

德国《演艺活动安全保障白皮书》由作者马丁·莱贝尔根据德国法律相关规定编写,说明演出活动的职责、责任、责任构成、责任履行及相关事项,用以明确演艺活动中与安全保障有关的法律责任,在德国剧院、电视台、展览和演出公司的从业者中,有着广泛的影响。本文由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组织翻译,本刊编辑刊发,以期为业内人士提供参考。

前言

这本《演艺活动安全保障白皮书》介绍演艺活动中与安全保障有关的法律责任。涉及所有参加相关活动(剧场演出、现场活动、企业活动以及会展活动)的工作人员(经营者、组织者、服务商或者合伙公司等)。安全保障义务的涵盖对象为所有(无论任何企业、行业或者职业)从业者。

“如果有多人参加存在危险隐患的项目(例如某种演出活动),必须确保参与者可以通过合理的方式相互进行联系和协调,以免对其他人造成本可避免的危险。特别是在需要采取明显安全措施(在存在危险隐患的实际行为开始之前)的情况下,风险源头的相关负责人必须在合理的范围内确保自己有能力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不得推卸给可能造成风险的相关人员。”①

为确保设计和建立整齐有序的组织机构,所有参与活动策划的工作人员,都必须遵守这一由德国联邦法院起草的法律准则。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并没有遵守这一法律准则,更有甚者,还曾出现决策授权和责任范围模糊不清,以及职能重叠和责任漏洞等结构性问题。因此,这本《白皮书》通过介绍法律常识并列出具体建议的方式,进一步阐释这方面的情况,从而确保在举办相关活动时人们能够更安全。

《演艺活动安全保障白皮书》

职责、责任以及司法独立性

职责指为了完成任务或在限定的范围内独立工作时,需要承担的义务和履行的权利。职责的产生可能与为自己进行的,或者为他人(正面的或者负面的)行为进行的独立决策有关。②

职责与责任的含义并不相同。责任指必须为造成的损失负责。如果可以证明(部分)损失是由于相关负责人的错误行为或者疏忽大意造成的(构成因果关系),该负责人必须为该损失承担责任。如果该负责人故意(蓄意)没有为可识别的风险采取必须的和合理的预防措施,或者忽视认真履行职责的规定(玩忽职守),也必须为此承担责任。无需承担责任的特殊情况(例如依据产品责任法的制作商的绝对责任),需由相关的法律进行特殊规定。举办活动中的职责是指:

如果没有出现疏忽大意的情况,或者没有忽视必须的和合理的预防措施,就无需承担责任。

在职责与责任之间需要法律规定的决策机构,由法官作为(相对)独立的仲裁人,因为只有法官才能判断相关负责人是否玩忽职守。不过,法官也并不是完全独立的。法官需要在自己的司法独立范围内做出判断,也就是必须依据与自己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此,在决策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是最高司法机关(德国联邦最高法院、德国最高行政法院和德国联邦宪法法院)的判决结果,也包括各个地方法院、州法院和高级地方法院的判决,前提是与决策过程中的判决结果和法律规定保持一致。除此之外,法官还需要注意遵守较低层次的法律法规,例如职业合作社的信息规则(BGI)和技术规定。在遵守一般性的逻辑原则和法律原则的前提下,法官才能做出具体的判决,确定一件受损案件的法律后果。除了这种工作方式,在实践中还需要分析举办活动时的职责体系和责任体系,根据出示文件的分析结果归纳出整个方案。

安全保障义务的原则

安全保障义务,有时也称安全维护义务,指为了控制风险源头,根据责任产生的必要义务,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将可能对第三方造成的风险降至可容忍的限度,降低威胁生命安全的风险。

造成风险源头的或者容忍其长期存在的责任人③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护相关人员。④

不过,保护义务不能只停留于在理论上探讨风险可能性,还必须采取总体状态下合理的措施,由明智谨慎的工作人员负责实施,以免对其他人造成损害。⑤如果专业人员此前确实可以发现风险、足以避免对其他人的人身安全和合法财产造成损失,一旦发生风险,则此专业人员必须为此承担失职的责任。⑥在判断当事人的行为是否触犯了刑法规定的玩忽职守罪时⑦,务必遵行这条民法判决原则。因此,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对演艺领域内的风险判断和记录至关重要。

为了体现“不得损害他人”原则,任何人都有义务防止其他人受到损害(无论是否存在具体的相关法规)。具体实施范围需要由标准系统进行具体规定。实践中,这意味着在选择保护措施时也必须遵守德国《公共活动场所法》的有关规定(即使该法规没有规定具体的适用地点)。因为维护合理程度的安全状态,不是遵行形式上的适用性,而必须确保在出现相关风险时采取“必须”的措施。

如果有多人参加一个活动,必须相互承担和分配安全维护义务。当一位参与者需要承担该义务时,这项义务不仅取决于合同关系,也取决于实际的工作关系。如果该义务的相关人员已经对危险采取了安全维护措施,首要责任人就无需采取保护措施。⑧不过,如果首要责任人需要减小履行义务的范围,就需要将义务进行有效转让。在转让生效的情况下,安全保障义务可以削减为只需要为选择、指示和监督承担义务。其中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明确协商并确定转让。⑨为此,需要建立清晰的职责体系和相应的协议规定。

举办活动时的安全保障义务

举办活动时的安全保障义务,首先指活动的经营者依据德国《公共活动场所法》第38条规定承担的经营者义务,其中规定了必要的职能和具体任务,还有组织者在举行活动过程中防止发生危险的保护义务,还包括重要的救济义务和相关企业需承担的企业义务(主要体现在《劳动保护法》和《环保法》的具体规定中)。在确定安全保障义务的内容与范围时⑩,需要参考相关法律法规、较低层次的法律法规、事故预防条例、行业技术标准——例如《DIN标准》和其他公认有效的规则。

德国《公共活动场所法》第38条的相关规定:

(1)经营者应该负责举办活动的安全并遵守规则。

(2)在活动场所的经营过程中,经营者或其委托的活动经理必须始终在现场。

(3)当维护活动场所安全所需的设备、设施或装备无法运行,或未能遵守规程操作时,经营者有义务对企业进行调整。

德国《劳动保护法》第3条的相关规定:

(1)雇佣方有义务根据具体环境采取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确保雇员在工作中的安全和健康。他必须检查这些措施的有效性,在必要的情况下根据情况的变化加以调整。务必争取改善雇员的安全和健康保护。

(2)在制定和实施第1款规定的相关措施时,雇佣方必须注意考虑工作的性质和雇员的数量。要维持必要的组织机构,准备必要的物资,及在必要情况下采取企业管理体系中可以采取的一切措施,充分发挥雇员的参与作用。

每次活动的具体安全保障范围只能根据具体的活动风险评估确定,因为风险评估越细致,就越能更好地预测风险发生概率和预防风险。因此,进行与筹办相关的风险评估非常重要。

经营者的义务

经营者的义务指的是与经营者的(建筑)设施(例如活动场所、展厅等)和企业相关的安全保障义务,同时还需要参照以许可证和指令形式加以完善的企业相关条例。不过,经营者的义务是无法用具有最终效力的清单列出的,因为具体范围取决于“必要的和必须的履行意愿”,取决于企业筹办活动过程中的具体情况。

地产所有人和设备经营者的司法自治权利,需要依据相关专业领域(取决于相关人员对公共安全的使用情况)的安全保障义务加以确定和限定。该权利也包括预防发生风险(防止地产或者建筑物的危险状态造成人身伤害)的义务。保障义务的额度取决于建筑设施的类型以及具体用途。因此,经营者的相关义务需要根据筹办情况以及相应的危险确定。需要注意的是,地产上的资产项目以及没有固定在地产上的其他设施,都可能与地产一起形成风险。经营者还需要在此基础之上,在筹办相关的风险评估范围内,对临时性装备的风险进行调查和评估,检查是否需要为此扩大自己的安全保障义务范围,是否需要采取其他保护措施。

德国《民法典》第836条——地产所有人的责任为:

……如果地产所有人为了避免发生危险,在安全方面作了必要的关注,可以不承担赔偿责任。

“必要的关注”在法律上没有专门的定义。在出现损失时,法官可以调查事前发生的总体情况。这些情况包括责任人是否要求采取措施避免出现损失(参见德国《最高法院民事判决》第26卷第365ff页的合理性标准)。这里的法律判决需要符合“实用理性”的衡量标准。

判断措施是否合理以及是否必要,应该依据:

☆ 重要法律;

☆ 条例;

☆ 技术规则和(行业)标准;

☆ 指令和注释;

☆ 实践中的约定俗成的规则。

安全保障义务的具体法规

相关标准的重复内容

上一篇:种糖记三年级作文下一篇:手倒立接前滚翻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