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校园足球

2024-06-26

上海市校园足球(精选12篇)

上海市校园足球 篇1

摘要:羽毛球运动是人们最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项目, 不仅具有独特的健身性、竞技性和娱乐观赏性等特征, 还是一项激烈攻守对抗的运动项目.自从1873年羽毛球运动诞生100多年来, 羽毛球的竞赛规则进行了多次的修改和补充, 更加重要的是每一次的修改和补充都推动了羽毛球技、战术的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羽毛球,男子单打,技战术特征,21分赛制

前言:为了将羽毛球运动推广和普及, 吸引更多的观众, 促使体育比赛的商业发展, 国际羽联于2005年5月对羽毛球规则做了大幅度的改动, 提出21分赛制, 并在今后的比赛中逐步实施。本研究着重对羽毛球男子单打后场技术进行分析比较, 以找出新规则下出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并在研究的过程中对今后的训练和比赛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1、15 分制下羽毛球男子单打运动员后场技术的分析

后场技术可以分为高球、吊球、杀球、被动吊球、被动抽球等。从录像和整场比赛的数据可以看出, 杀球技术是最有用也是最有效的技术, 高远球和吊球主要是用来过渡球和调整节奏用的。从各项数据可以看出, 高球和吊球之和为49.13%, 高于杀球的31.03%很多。这就说明在15分赛制中, 由于还存在转换发球权的规则, 高球和吊球为过渡球, 因此在比赛中还占据主要位置, 运用过渡球和等待对方失误成为当时比赛的主要现象, 运动员在比赛中并不急于进攻和下压, 多采取拉吊结合的方法, 打出来的多为四方球战术, 因此比赛的节奏和激烈程度还不是很高, 运动员的进攻欲望还没有现在这样强烈, 比赛的观赏性自然也就不高。

2、21 分制下羽毛球男子单打运动员后场技术的分析

在21分制比赛中, 高球、吊球、杀球、被动吊球、被动抽球五项技术中, 杀球运用的比例最多, 一场比赛下来有47次, 占整个后场技术的38.21%, 其次是吊球的23次, 占18.69%, 高球占了16.26%, 高球和吊球之和为34.95%, 小于杀球的38.21%, 这就说明21分制比赛中杀球已经占据了绝对的地位, 后场劈吊劈杀的比例明显上升, 也由于比赛已经采用每球得分制, 因此运动员在后场技术中大多为直接进攻, 先采取下压球已经非常明显, 杀球技术更是尤为突出, 而被动低吊和被动抽球由原来的7.75%和12.06%变成现在的12.19%和14.63%, 这说明在比赛中给对手造成的难度更加多了, 主动的机会逐渐减少, 被动情况增加, 所以运动员在被动的情况下多采用被动抽球, 双方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节奏更快了, 激烈程度增加也尤为明显, 这也提高了运动员的反攻意识。

3、15 分制与 21 分制比赛中后场技术使用情况分析

新赛制下的高球比例减少了很多, 由原来的21.55%下降到16.26%, 下降了5.29%, 在15分赛制中高球运用的比例多 , 主要是由于15分赛制中运用的多为过渡球, 是为了进攻创造机会, 会让对手失误得分, 21分制的进攻节奏加快了, 高球一般都被直接下压, 主要是以进攻为主, 运动员都不想自己被动, 给对手进攻机会, 因此高球减少, 即使是高球也是平高球, 高远球很少。

但对杀球, 新赛制中的比例则明显上升, 由原来的31.03%上升到现在的38.21%, 因为15分赛制中比赛的时间长短不能确定, 有时候可能为争夺一个发球权而打上好几个回合, 因此运动员在比赛中要合理的分配体能, 在对手给后场高球时, 林丹可能为了节省体能而选择吊球或是回高球来调动对手, 找到更好的机会在进攻, 新赛制中的每球得分制使运动员不仅仅减少失误, 还要主动进攻来得分, 在遇到对手回的高球质量不高时采用重杀、劈杀或者点杀等技术直接下压争取主动。

对于吊球来说, 新赛制中的吊球比例明显降低, 由原来的27.58%下降到18.69%, 这与就旧赛制相比差异非常明显, 也说明运动员在后场进攻选择上由原来的轻吊变为现在的劈吊, 加快了进攻的节奏, 缩短对手的反应时间。

被动低吊和被动抽球的使用比例都有所上升, 由15分制中的7.75%和12.06%使用率上升到21分制中的12.19%和14.63%, 从这两项数据显示中可以看出, 运动员处于被动情况更多了, 而且运动员也增加了反攻的意识, 这从被动抽球增加的比例中可以反映出来, 由于21分制比赛节奏的加快, 运动员进攻意识的增加, 防守反击也成为主要的得分手段, 被动抽球不但能使自己在被动的情况下过渡一拍, 而且还能变被动为主动, 为下一拍进攻打下基础。

4、结论

在15分制的比赛中, 由于存在转换发球权的规则, 运动员必须得先获得发球权, 在此基础上才能得分, 因此比赛的节奏比较慢, 比赛的时间也比较长, 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进攻意识也不是很强, 多采用拉吊结合, 打四方球等技战术为主, 打法比较保守, 比赛场面也不是很精彩。

参考文献

[1]于勇.21分每球得分新赛制对羽毛球运动影响及其对策分析[J].体育科技, 2007, (3) .

[2]房巍.羽毛球新规则的特点及对策探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6, 22, (3) .

[3]费瑛.浅析羽毛球21分赛制对比赛的影响[J].辽宁体育科技, 2006, 8, (6) .

上海市校园足球 篇2

校园足球运动已经开始进入各类学校,然而在校园足球的开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何顺利开展校园足球运动,已经成为各类学校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作者学校的实际出发,简要的研究了农村小学开展校园足球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希望能为农村小学校园足球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

校园足球 农村小学 现状及对策

1.前言

足球运动是世界第一运动,在全世界有着极其广泛的基础和影响力,同时足球运动也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对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国足球长期以来一直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为目标,然而所取得的成绩不能令人满意。 “足球运动需要从娃娃抓起”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校园足球的重视, “校园足球”开始进入各级学校的视野。国家对校园足球也投入了大量的资源,然而校园足球的普及程度远不及其他运动项目。我市有2所小学成为全国首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然而其他30几所小学的校园足球开展的.现状却不竟如人意,特别是对于农村小学来说校园足球的路还很漫长。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作者通过各类期刊网查阅了关于校园足球开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2调查研究法

作者通过对本校周边几所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走访和问谈,了解到他们学校开展校园足球的现状。

3.现状及对策

3.1教师资源匮乏

我市农村小学体育教师资源匮乏,体育专职教师较少。拿本校来说,学校有880名学生,而专职体育教师只有3名,其中有2名年龄均超过了55岁。学校每年需要参加传统的田径、篮球、乒乓球比赛,没有人手来顾及校园足球的开展。教师资源匮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校园足球的开展。这需要上级部门提高体育教师的质和量,同时加强专业体育教师的培养。只有优秀的足球教练员,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校园足球运动中来,确保校园足球的开展。

3.2场地器材限制

我市大多数农村小学普遍存在场地器材不足的问题,由于政策的关心,足球倒是很多,可场地问题一直无法解决,这就导致了学生有球但是无处可踢。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大部分农村小学办学条件差,能给学生踢球的场地少,周边学校田径场基本在200米左右,本校只有150米,再加上地面坑洼不平,即便是6人足球都很难开展。国家对校园足球有专项的经费支持,上级主管部门应合理有效的利用,加强对操场的改造,同时配置专业的训练器材,给校园足球强大的后勤保障。如何创造场地并合理运用场地,给校园足球一片成长的沃土。这是当前校园足球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

3.3家长的不支持

现在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家长认为踢球影响到了孩子的学习成绩,在“成绩就是一切”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家长只能选择成绩而放弃足球。同时由于孩子踢球会给家长带来一些额外的负担(安全问题、经费问题),使得一些家长不愿意孩子参与足球运动,无法取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这不光是家长的问题,更是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所存在的问题。这时良好的家校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和家长的沟通,使家长充分认识到足球运动对小孩的好处,另一方面需要完善体育特长生升学的问题,让家长主动参与到校园足球这项运动中来,这样才能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

3.4学生安全问题

足球运动本身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下表是各运动受伤情况:(表格引用李生良《体育教学中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和研究》)

由表可见足球运动学生受伤比例几乎占到了运动损伤总量的一半,而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如果孩子由于足球运动而导致受伤,这对家长来说是无法接受的事情,这也就限制了校园足球的发展。我们在足球训练的过程中要加强安全防范工作,重视安全管理和教育,消除安全隐患。在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校园意外伤害保险的同时再由学校统一购买运动损伤类的专业保险,给每个学生按上“双保险”,即使出现了意外受伤的情况,也能妥善的解决。

3.5校领导不重视

校园运动的开展离不开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对于“校园足球”这个新生儿来说,校领导的支持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校园足球面临的困难很多,而且成绩的取得更是遥遥无期,对比田径、篮球、这些早已成熟的运动项目,领导很容易放弃足球。面对这种情况,教育局和体育局应该通力合作,首先,要加强宣传,使校领导认识到校园足球的重要性。其次,把校同足球的开展纳入学校各类考评当中去,并组织全市校同足球联赛,提高各类学校对校园足球的热情。使得做好校园足球工作既有“名”又有“利”,这样校园足球的开展必定会得到校领导的支持。

4.结论与建议

校园足球对青少年儿童体质的提高以及中国足球水平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个体育教师都应竭尽全力的积极应对校园足球所面临的各种困难,为校园足球的发展保驾护航。

校园足球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每一个体育教师长期的坚持。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培养孩子们对足球的兴趣,让孩子们充分享受到校园足球的乐趣。不仅要让孩子们能积极的参与到校园足球中来,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们学会运动,学会团结友爱,学会奋勇拼搏。长此以往中国足球必将含苞怒放!

【参考文献】

【1】王鹏飞。中部六省校园足球活动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

【2】李生良。体育教学中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和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 7)

校园足球:放飞孩子的足球梦想 篇3

校园足球活动是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国家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是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这是一项大型公益性活动,旨在通过体教结合的方式,增强学生体质,培养青少年拼搏进取和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普及足球知识和技能,形成校园足球文化,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的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

河南再增4座校园足球布局城市

2013年3月30日,郑州、开封、洛阳、新乡、许昌、临颍的160所中小学校长齐聚郑州,聆听国家校园足球办培训部主任曾丹关于校园足球知识的培训。这标志着河南青少年校园足球动员工作全面拉开。

此前,省教育厅和省体育局在国家布局城市郑州市、临颍县开展校园足球的基础上,又确定开封、洛阳、新乡、许昌等4个省辖市作为省级校园足球布局城市,开展更加广泛的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形成以学校为依托、体育部门为指导的可持续发展的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系。

根据相关要求,每个布局城市至少选定4所高中、8所初中、12所小学为校园足球试点学校。所有试点学校每周要有不少于2小时足球活动时间,保证全校不少于50%的学生参加足球活动,体育课加大足球教学内容比例。重视安全问题和意外伤害处理,必须购买意外伤害责任险。同时,所有试点学校都要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学校、集体和个人要进行表彰和奖励。

河南足球曾一度落后。近些年来,随着校园足球的开展,河南的足球氛围逐渐浓厚,尤其是在2009年至2010年间,河南建业足球俱乐部获得中超比赛的第三名,并征战亚冠,大大激发了河南人的足球热情。为了更好地推广和普及足球运动,培养青少年足球人才,河南建业牵手校园足球,在郑州、洛阳、开封和许昌等地的13所小学,挂牌成立“青少年足球培训基地”。这些训练基地的成立,对学校足球项目的开展,对多渠道、系统化培养人才,挖掘更多优秀足球苗子,对河南足球事业的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另外,河南省还要在2015年之前建成完善的校园足球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联赛体系,省级联赛冠军队代表河南参加全国校园足球联赛。同时,各校园足球布局城市要根据定点学校足球工作需要,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争取3~5年逐步落实每所定点学校中至少有1名足球专业教师。

校园足球成为试点城市和学校的名片

一个只有199所中小学的中原小县,就有足球训练基地学校101所,足球训练队348支,其中男队174支,女队174支,专兼职足球指导教师216名,每天参与足球训练的青少年学生达5000多人。这就是位于河南省中部的临颍县。过去,这个中原小县曾因“南街村”声名远扬,如今又因足球吸引了众多目光,被《中国体育报》称为“我国第一个实现‘足球共产主义’的示范县”。

2011年3月,临颍县被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办公室授予“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试点县”。目前全国的试点县仅有三家,分别是陕西省的志丹县、河南省的临颍县和江苏省的姜堰市。

近年来,临颍县通过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普及开展,承办两岸三地“木兰杯”比赛,以及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运动的相关赛事,让更多人的目光聚焦在这一个普普通通的农业县,让人们更有兴趣去了解这样一个能把足球运动搞得红红火火的小县,为临颍县经济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现在足球运动已成为临颍县的一张名片。今年5月,临颍县北街小学参加了“瑞典哥德堡杯世界青少年足球赛”中国赛区选拔赛,并一举夺得中国赛区女子组比赛冠军,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于第一时间报道了比赛进程及结果,临颍校园足球再次成为国人瞩目的焦点。7月,临颍县还要代表中国,走出国门,远赴瑞典参加“‘哥德堡杯’世界青少年足球锦标赛”。

在郑州,也同样有一所小学因为足球而出名,这就是郑上路小学。郑上路小学是河南省足球传统项目学校,曾多次在省市乃至全国的比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去年,他们获得了“奥体杯”全国首届青少年校园足球冠军杯赛的第三名。小组赛中,他们还打败了亚军获得者——号称足球黄埔军校的东北路小学,引起一阵轰动。

目前,学校每个年级、每个班级都有一支自己的足球队,多年来的校园足球活动在这里形成了良好的足球文化氛围。每年,学校都会组织举办足球文化节。在文化节期间,学校通过班级联赛、足球知识普及、足球文化宣传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们分享到足球带给他们的快乐。

校园足球为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打下基础

校园足球是建设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通过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在广大青少年中推广普及足球运动,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使其成为终身受益的健身方式。另一方面通过恢复、完善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在体教结合中科学选材,严格训练,夯实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基础,提升青少年足球运动竞技水平。

“校园足球的开展为孩子们又开辟了一条成才之路。”临颍县教育科技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黄宾礼说。自2010年以来,临颍县向河南省体校输送女子足球运动苗子14人,并且还有近30名小学男女队员被省体校选中;向国安足球俱乐部青少年梯队输送1名男生和2名女生,有8名优秀足球队员被广东恒大皇马足球学校录取,有5名学生被选送到福建省女子足球集训队,有1名学生被河南大学足球专业录取。

校园足球经过近四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逐步得到学校、政府的重视,也得到企业和社会机构的关注。但是在开展过程中也依旧面临诸多问题的考验,如:经费不足,硬件设施不完善,专业教练的缺乏以及足球苗子的选送等,如果没有合适的途径解决这些问题,将制约河南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

作为国内首家且唯一一家专门从事足球公益事业的民间公募型基金会,河南足球事业发展基金会的成立,为社会与政府之间搭建了有效的沟通交流平台,利用民间基金会灵活、公开、透明的特点,募集社会资金共同参与河南足球的普及和发展。基金会于2012年先后资助了30名河南少年赴北京参加了为期7天的足球训练营;主办了以“信心和希望”为主题的捐赠晚宴,募集善款12.7万元,用于农村小学购买足球设备,开展校园足球活动;赴漯河临颍宋老桥小学、开封禹王台实验小学开展送温暖活动,为孩子们送去了书包、手套、学习用具和足球;组织河南五人制足球队的球员在荥阳开展为期十期的“足球进校园”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专业的足球指导。今年,基金会开展了“百千万公益工程”,其中的“百”就是要资助100名青少年足球苗子走上足球道路。另外,基金会还利用河南建业足球俱乐部的平台,联合河南省足协组织选拔培训男女青少年训练营,有效衔接U13、U15、U17青少年足球梯队建设,重在培养青少年足球人才,为职业足球输送人才。

基金会理事长杨楠说:“足球要从娃娃抓起,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家长、学校、社会和政府的支持。青少年足球人才体系的完善和建设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是我相信,随着校园足球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会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足球苗子被发掘出来,中国足球的后备人才也会更充足,基金会也将在培养青少年足球人才的过程中进行有益的探索,希望能走出一条路子。”同时,杨楠也呼吁,一些对社会、对教育、对孩子有责任心的企业能够投入到足球运动中来,一起来改善孩子们踢球所需的硬件设施。“我也希望社会上一些有足球特长的有志之士积极投入到校园足球运动中来,在空闲时间指导孩子们踢球,为河南的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注入新的力量,实现孩子们的足球梦想。”

【编辑:杨子】

上海市校园足球 篇4

关键词:阳光体育,校园足球,课外活动,上海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的意见》,推进《关于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1],2009年6月,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启动了席卷全国的“校园足球”活动,作为阳光体育运动的配套工程,“校园足球”对于我国足球运动的普及和振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上海市校园足球自开展以来,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对青少年足球健康成长和普及起到关键性作用的足球课外活动却一直未得到足够重视。在调查的101所校园足球布点学校中,开展课外活动的学校仅有30所,而在开展的学校中能够达标的也并不多。本文拟对阳光体育背景下上海市校园足球课外活动的现状与对策进行研究,旨在为上海市校园足球课外活动的发展提供科学参考依据,并提出相应对策。

1 上海市校园足球课外活动开展的现状

1.1 上海市校园足球课外活动的开展情况

根据预调查发现(见表1),在上海市的101所校园足球布点学校中,有70.3%的学校并未开展校园足球课外活动,校园足球课外活动课作为校园足球广泛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年多的发展过程中,只有30所布点学校做到了贯彻实施,仅仅占了校园足球布点学校总数的29.7%,而在开展的学校中也只有5.9%的学校每周足球课外活动的节数达到了3节及3节以上。

1.2 上海市校园足球课外活动管理体制的情况

上海市校园足球工作采用自上至下的垂直领导模式,即全国校足办领导上海市校足办,上海校足办再领导杨浦区、虹口区等各区的校足办,各区直接领导布点学校。上海市校足办对上海市校园足球活动的发展规划、活动规模、活动要求、布点学校等提出明确要求,上海市、区都是在整体的框架内工作相关文件下发至各布点学校,再由各学校的校足办根据相关的文件制定具体的活动内容[3]。

1.3 上海市校园足球课外活动方案的情况

有针对性、计划性的活动方案是保证校园足球课外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4]。而通过调查发现(见表2),在开展校园足球课外活动的30所布点学校中,持续制定具体活动方案的学校仅有4所,而其他学校是停留在偶尔制定方案,甚至没有制定方案的情况。

1.4 上海市校园足球课外活动组织者和辅导者的情况

校园足球课外活动的组织者和辅导者在活动的开展和推进中起到了主导作用,他们是教育者和指导者,引导着课外活动的发展方向,组织者和辅导者的校园足球课外活动理念,教学内容,组织能力以及教学方法的更新,都直接影响着活动的进行[5]。

通过对开展校园足球课外活动的30所布点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见表3),小学1-2年级足球课外活动的组织者和辅导者主要是班主任,占到了总数的60%;小学3-5年级中,体育教师是组织和辅导的主力军,占到了55%;预备班和初中则主要是由班主任和体育教师组织,这可能与初中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以自由活动为主有关。许多学校也意识到了自身师资的不足,聘请了校外指导员来指导教学,分别占到了15%,15%,20%。但是,应该引起重视的是,各个学校聘请校外指导员的意识还不强,这就使校园足球课外活动的质量难以保证。

1.5 上海市校园足球课外活动内容的情况

对于校园足球课外活动内容的调查结果(见表4),其中足球一般技术教学、结合足球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比赛形式的综合性教学所占比重还是比较大,分别占到了83.3%、60%和60%,这与传统的中小学足球训练规律相匹配,学校和指导者将足球活动的重点放在了训练的层面上,没有真正理解开展校园足球的理念。而作为最能体现校园足球课外活动意义的足球游戏,开展的学校只有10所,仅仅占到了33.3%,这对于校园足球的普及是十分不利的。

1.6 上海市校园足球课外活动组织形式的情况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小组活动、群体性活动以及个人活动三种[6]走访调查发现,在开展足球课外活动的学校中,以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开展的比例比较低,大部分学校还是以班级或者年级为单位,以群体性活动的形式进行,而比较适宜于足球课外活动发展的小组活动形式几乎没有得到有效运用,组织形式显得比较单一,不利于上海市校园足球课外活动的持续开展。

1.7 上海市校园足球课外活动保障情况

保障机制是校园足球课外活动顺利展开的重要方面,这其中就包括了领导对足球课外活动的支持度、场地器材、财政拨款等因素。

通过对开展校园足球课外活动的布点学校调查发现,影响开展的主要因素有:校领导对校园足球课外活动的支持度不够,说明在学生学业成绩的压力下,大部分学校领导对于校园足球课外活动还存在认知差距;关于场地,拥有十一人制场地的学校有3所,七人制场地的学校有24所,没有专门场地有1所,租借场地有2所,说明大多数学校存在场地少,安排困难的现象,而器材也相对比较匮乏,30所学校中只有13所学校的活动器材是能够满足活动需要的;在财政拨款方面,有73.3%的学校存在拨款不及时和很不及时的现象,因此给活动的开展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2 结论与对策

2.1 上海市校园足球课外活动的开展情况不容乐观

管理组织机构职责不明确,规章制度执行、落实不力,计划(方案)不配套,难以落实。活动的组织者和辅导者专业素养不足,课外活动的内容不系统、针对性不强,组织形式单一,难以引起孩子的兴趣、爱好,保障体系不完善。

2.2 进一步完善、健全校园足球课外活动的管理体制

健全校园足球课外活动的组织机构,明确校园足球课外活动管理组织机构的职责,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上海市校园足球活动方案中关于课外活动的目标与要求,建立、制订保障校园足球课外活动顺利开展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市、区、校各级管理机构的监管力度。

2.3 进一步完善市、区、校三级课外活动方案

保证校园足球课外活动的顺利开展,使之成为检查、监督、评价校园足球课外活动指标。

2.4 合理制定安排校园足球课外活动内容

依据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与认知水平,学校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合理制定安排校园足球课外活动内容,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目标,满足学生对足球兴趣、培养爱好,普及足球知识与技能,使之成为学生身体锻炼、娱乐的手段之一。

2.5 校园足球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应丰富多样

以小组活动为基本组织形式,合理融入个人活动与群体性活动,更好的激发广大青少年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

2.6 进一步完善、健全保障体系

满足校园足球课外课外活动的场地、器材等设施的需要,保证上海市各布点学校的校园足球课外活动能够可持续开展。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EB/OL],2006.

[2]董众鸣,龚波,颜中杰.开展校园足球活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5(2):91-94.

[3]刘桦楠.上海校园足球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8(8):104-107.

[4]李卫东,张廷安,陆煜.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开展情况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5(5):22-25.

[5]贾珍荣.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9):85-88.

上海市校园足球 篇5

----马桥镇校园足球工作汇报

大家都知道,中国足球正处于发展中的尴尬境地,全国上下为之堪忧。为中国足球,邓小平同志专门题词“足球要从娃娃抓起”。淄博是世界足球起源地,也是亚足联确定的实施中国展望计划城市,我镇马桥实验学校是亚足联中国展望示范学校。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振兴我市乃至全国足球事业贡献出我们的绵薄之力。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市县教、体局的正确指导下,我镇在校园足球方面取得了些许成绩,下面我就全镇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情况向大家做一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加强领导,统一认识,建立校园足球新机制。

我镇现有一处初级中学,两处小学。为切实抓好校园足球活动的有序开展,在每学期制定工作计划时,学校始终将足球教育作为马桥镇教育的特色项目抓实抓好。一是制订学校足球教育规划和足球教育考核方案;二是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积极参加市、县组织的各种教练员培训;三是建立由校长主管、艺体处具体负责、体育老师具体实施的足球教育管理体系;四是学校领导定期开会研究布置足球教育工作,解决足球教学、训练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强化检查、督促、总结、评比力度;五是加大投入,增添和维护足球训练设施。

二、响应政策更新理念---让校园足球成为素质教育的平台。

校园足球的本意就在于体教结合,教书育人,强身健体,阳光体育,快乐足球。这是校园足球的宗旨。校园足球除了体育运动技能的训练外,更强调的是足球精神的获取,那种积极向上,机智果断,顽强拼搏,团结合作,密切配合,互相友爱的精神正是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需要的品质。学校的办学目的是“育人”,这里的教育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开展足球普及教育活动,让足球课程进入每一个班级的课堂,达到每一个学生都具备简单初步的足球技能,掌握初步的足球知识,了解足球的发展历史,激发热爱足球运动的情感,在活动中形成勇于拼搏,敢于竞争,团结合作的品质,并把在足球活动中形成的精神力迁移至更广泛的学习生活中去,使学生具备勤奋刻苦,持之以恒、善于交往合作的学习和做人品质。第二,学校足球队的训练活动,这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讲求科学有效训练的活动,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出一批足球后备军,为市队、省队、国家队输送足球人才。

三、理念引领体制,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足球教育模式和体系。

第一、游戏激趣,抓好足球基本功。

我镇小学在足球训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感情,激发兴趣,抓好足球基本功。小学生你给他讲为国争光不现实,我们主要采用很多的游戏。如在小学各年级的体育课和足球训练中,引入足球元素,像射门游戏,颠球游戏,传球,运球绕竿等,通过训练,定期开展小学生基本功足球比赛。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更好的促进校园足球运动的普及。

第二、利用校园足球节、小范围对抗赛,形成梯队,提高技战术水平。

在中学阶段的校园足球中,我镇学校班级有班级代表队,级部

有级部代表队,学校有学校代表队。学校每学期都会举办一次校园足球节,通过足球节选出梯队人才,班内水平高的进入级部代表队,级部水平高的进入校队,从而激励学生刻苦训练。此外采用很多小比赛的形式来进行训练,3对3,5对5,7对7,因为孩子在11对11的大场地里踢比赛,触球的次数会非常少,只是在场地上跟着跑。而小场地就会让他们多触球,既能练技术,也能练战术,包括体能,攻防转换,所有的足球比赛当中包含的元素在小场地对抗里都会有。通过班级对抗赛、梯队竞争,培养了孩子们逢一必争,唯旗是夺的竞争意识。

第三、承办县足球联赛,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促进普及提高。每年一届的桓台县校园足球联赛,我校积极承办。高水平的比赛在家门口举行,更加提高了学生参与到快乐足球的热情。学校适时制定了足球联赛规程,合理安排比赛时间,利用校园宣传栏公告每天赛程、最新赛况、射手排行榜;橱窗展示各种校园足球联赛的图文介绍、照片、手抄报、征文等,吸引着孩子们驻足观赏,沉浸在快乐的足球中。整个联赛比的不仅仅是进多少球、赢多少场比赛,更是全校学生良好意志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个综合展示。

四、硕果累累,谱写足球教育新篇章。

我镇学校足球队经过严格训练,运动水平和质量有很大提升,在省、市、县历届青少年足球比赛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全镇、乃至桓台县赢得了殊荣,为足球运动培养了后备人才。2009年在桓台县足球联赛中我该校足球队取得女子冠军、男子第三名; 2010

年桓台县足球联赛中男足获得全县亚军、女足全县冠军的好成绩,并连续两年荣获桓台县足球赛优秀赛区、优秀组织奖荣誉称号。在2011年桓台县全民运动会足球赛中获得初中女子第一名、男子第二名,并荣获桓台县全民运动会足球赛优秀赛区。在2009年淄博市十五届运动会中代表桓台县出战乙组男女比赛,取得女子第四名、男子第六名;在2009年10月举行的淄博市十二届市长杯足球赛中获得全市女子第三名的优异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2010年淄博市十三届“市长杯”足球赛,女子获得第三名、男子获得第二名;2011年淄博市十四届市长杯比赛中获得初中女子U16第一名、初中U14男子第五名、U14女子第六名的优异成绩,并获得淄博市十四届市长杯优秀组织奖。2011年8月,我校女子足球队代表淄博市参加山东省“中国体育彩票杯”中小学生体育联赛,荣获足球比赛初中女子第四名。

五、发展中面临的困惑。

发展中马桥足球面临的问题很多,从领导到教练都在摸索着前进,虽然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时常感到困惑无奈。几点问题和建议如下:

1、孩子的出路。小学里踢球好的孩子升入初中后因为学习压力不断增加,何去何从?很多对足球有兴趣的学生到中学,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再加上家长的不支持,就不得不告别心爱的足球。这使得中学参加足球训练的人锐减。纯粹为了锻炼身体、为了业余爱好等理由对家长对学生的吸引力显得苍白无力。高中现在也有了联

赛,这是市体育局领导做的努力,希望在此基础上在高中招生这方面为足球爱好者拓展升学之路。

2、安全问题。足球运动本身具有一定的对抗性,在平时的训练或比赛中,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受伤,从而造成这样那样的麻烦。而现在的孩子又以独生子女居多,一些家长不舍得让孩子“受罪”。

“中国人应该首先能从足球中体会到快乐。”这是一位在中国足球界浸淫多年的英国足球专业人士说过的话。我们马桥镇的孩子是幸福的,因为他们能从小感受到足球本应给人带来的快乐。在体育局领导的指导和关心下,通过辛苦的付出和努力,如今终于结出丰硕的成果,为我县体育事业又写下光彩的一笔。我们将总结经验,严格训练,力争在以后的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续写桓台马桥足球事业的辉煌,为淄博市的体育事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做出应有的贡献。

快乐足球、快乐成长

----马桥镇校园足球工作汇报

马桥镇中心学校

上海市校园足球 篇6

福建省厦门第二中学是一所具有深厚历史积淀、浓郁文化氛围和鲜明足球特色的学校。厦门二中的前身英华书院在1898年创办之初即开展了足球教育,是中国现代足球运动发祥地之一。现在的厦门二中弘扬百余年来的足球精神,发挥足球育人功能,让更多学生热爱足球、享受足球,并成为学生适应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的有效途径,形成了独特的校园足球文化。

一、源远流长,铸就足球文化之魂

1.源远流长。厦门二中足球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影响深远。1936年,中国第一次派出足球队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力队员陈镇和、徐亚辉就是英华校友。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福建省足球队和厦门市足球队的球员大都来自厦门二中,还走出了卓仁禧、洪伯潜两位会踢足球的院士。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校友王介福成为国家青年队主力守门员。

2.战绩辉煌。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华足球队远征东南亚,屡战屡胜,蜚声海外。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校足球队多次参加华东区和全国足球比赛,多次夺得华东区冠军。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校足球队在厦门市中学生足球赛中夺得32次冠军,在福建省中学生足球赛中获得19次冠军。2009年,校足球队获中国高中足球联赛全国第七名。2013、2014年,初中足球队蝉联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冠军杯”季军。2015年2月学校承办中国中学生足球协会杯比赛,并获得该项比赛初中组第五、高中组第六名的成绩。2015年10月,高中足球队荣获中国中学生足球锦标赛亚军,创下历史最好成绩。2016年2月,初中足球队又夺得中国中学生足球协会杯比赛亚军,取得福建省中学生足球赛事的最高荣誉。

3.足球精神。百余年来,厦门二中在传承足球传统的过程中,形成了“乐观向上、激情勇敢、团结合作”的足球精神,这种精神成为激励厦门二中足球队奋发有为、冲关夺冠的精神动力,也成为厦门二中积淀的优秀文化内涵。现在,学校弘扬二中历史文化和足球精神,并且不断深化文化内涵,形成了二中特有的“球文化”:“以球立德”,培养规则意识、团队意识、拼搏意识、友谊意识,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良好品质的形成;“以球健体”,促进身体协调能力、运动能力、体能和竞技水平的提高;“以球育智”,促进思维活跃、记忆力增强、注意力集中,并开发智力和提高学业成绩。

学校注重足球精神的传承与培育。2015年,学校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为契机,倾力拍摄了一部以一代球王、抗日英烈陈镇和为主题的励志微电影《中华球魂》,作为《筑梦中国》系列主题电影之一。《中华球魂》的上映,一时间引发国内主流媒体的热议,腾讯、新浪、爱奇艺、风行、优酷等门户网站纷纷上映且观看量超过百万。

在厦门二中校园内,无人不知陈镇和,无人不晓其感人事迹。作为后人,在这个英雄成长的校园,学生们不仅缅怀他在国家危难之际,毅然告别球场,投身空军,舍身为国的爱国情怀;更学习他和当时的球队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始终坚忍不拔、顽强拼搏,在球场上为国扬威的坚强意志。正是一批又一批像陈镇和这样的优秀足球运动先驱,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铸就了属于厦门二中特有的积极向上、激情勇敢、团结合作的足球之魂。

二、借助东风,构建足球文化之形

近年来,党中央把振兴足球作为发展体育运动、建设体育强国的国家战略和重要任务摆上日程,出台了《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作为有着百余年足球传统和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的厦门二中,也借着校园足球这股强劲的东风,立足现实,积极构建有着二中特色的校园足球文化之形。

1.建章立制,落实校园足球。为推动校园足球的开展,学校成立了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初、高中六年一贯制的《足球体育班办学方案》《厦门二中足球教练员管理办法》《厦门二中校园足球经费管理办法》《厦门二中足球教练员工薪及补贴办法》《厦门第二中学足球体育班纪律管理条例》等系列管理制度,并且不断完善,保证学校足球教育和管理的正常开展。

2.进入课程,确保人人参与。从2015年3月开始,学校初中每周开设1节足球课,高中安排一个足球模块教学,将足球基本技能的考查纳入学生体育课考试中,保障学生人人初步掌握足球技能。在此基础上,学校评定厦门二中足球运动员等级与助理裁判员。在开设足球必修课的基础上,还开设了足球选修课,主要满足对足球兴趣浓厚的学生进一步提高足球运动技能的需要。

3.组织联赛,形成班班球队。参照开展校园足球四级联赛的制度,学校也开展三级联赛。班级有球队,而且不止一支球队,班赛和段赛成为常态,再加上学校足球赛,形成了“人人热爱足球”“班班组织球队”“年年举办赛事”的校园运动氛围。年级的联赛,形式多样,有5人制、7人制、11人制等,班级的积分按男生队和女生队成绩的累积计算。现在,学校足球不仅有职业队,也有业余队;不仅有男子队,还有女子队。此外,学校还定期举办足球嘉年华活动,组织足球社团及丰富多彩的趣味足球活动,有力推动了校园足球的普及。

4.申报课题,提升教研质量。学校积极开展校园足球的教学科研,努力探索多种可行的教育教学和训练指导方法。学校与厦门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院校的专业教师,积极申报足球科研课题,交流科研成果,推动学校足球运动向纵深发展。同时,探索足球教学改革与创新,编制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形成足球教学特色。为更好地开展足球运动,学校与厦门市竞技体育管理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结合双方足球专业和教育优势,实施体教结合。还聘请上海体育学院董众鸣教授等三位专家进行专业指导,充分借助高校在足球人才培养、足球专业训练、足球队伍管理等方面的理论优势,推动学校足球发展。

5.强化队伍,提升执教水平。学校将足球教练员的培训纳入教师培训计划,采取“请进来送出去”方式,聘请两位阿根廷籍足球教练到校进行指导和训练,同时,选派教练员到国内外学习培训,提高教练员训练水平。现在学校具有足球专业的教师与教练员有11名(含外籍教练2名),都具有亚足联C级或更高级别教练资质,其中有两位教练取得A级资格。通过完善教练员管理办法,健全日常训练、比赛、奖励等规章制度,充分调动教练员积极性。

三、润泽校园,沐浴足球文化之露

厦门二中不仅开展校园足球用于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和培养国家足球后备人才,还将足球运动作为一种文化,让学生们产生以足球为荣,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与品格。这种足球文化带来的“正能量”将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以及未来学习、工作生涯当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这种文化会像春风化雨润泽校园,让学生沐浴着足球文化之露。

1.融入发展规划。在“十三五”校园足球发展规划中,学校提出经过三年努力,高水平完成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全国校园足球试点校的任务,目标就是普及加提高。普及就是把足球教育作为必修课纳入课程,班级和年级足球赛达到常态化、制度化,使全体学生初步掌握足球基本技能。在普及的基础上,学校男子足球队达到较高水平,相对稳定在全国前列,走向世界参与中学生足球交流和比赛;并组建女子业余足球队,参与各级赛事。最终要使学校足球特色走在全国前列,为中国足球梦作出贡献。

2.融入精神文化。从人类社会创造的整体文化范围来讲,体育和教育都是以“文化”为基础,将文化具体化。所以,体育的真正内涵是文化。为此,学校借助优秀的校园足球文化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培养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和自觉性,体验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不是每个走向足球运动场的孩子,将来都会成为梅西、罗纳尔多,但一个从小接受体育理念与体育精神的孩子,注定在今后的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力量——乐观积极、团结协作、激情勇敢、坚忍不拔。所以,我们要让校园足球文化浸润更多学生的成长。

3.融入校园文化。作为足球传统学校,学校加大对足球文化的宣传力度,建立了以足球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学校在球场的一角建立了足球广场,广场的中心有校友们捐赠的“足球之魂”雕像。足球广场有一个世界杯通道,介绍每一届世界杯。通道的上部是由各种颜色的花岗岩拼成的大力神杯。通道的最上部预留了几块空白,那是给中国和中国队准备的。把足球文化“泼”在地板上,吸引了学生和参观者的驻足观看。此外,学校利用校园网平台,及时报道足球活动、交流经验、成果等;组织开展以足球为主题的征文、摄影、黑板报、知识竞赛、足球才艺展示、年级明星对抗赛等系列活动,在全校形成“人人爱足球”“个个会足球”的氛围。

4.融入对外辐射。学校充分发挥足球文化、教练队伍、球队训练的优势,与厦门市湖里区教育局签订了合作开展校园足球协议。根据协议,学校与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第二附属小学、江头三小、康乐小学等六所小学设立了“厦门第二中学足球合作基地校”,在足球课程建设、队伍培养、校园足球活动开展和球队训练等方面给予合作校帮助与支持。学校每年创办福建省或厦门市校园足球夏令营、冬令营,承办厦门市、福建省乃至全国足球赛事,为校园足球的开展作出了贡献。2015年,学校在承办中体协会杯足球比赛的基础上,又承办了首届五缘湾杯厦漳泉龙青少年校园足球比赛,国际足球先生罗纳尔迪尼奥现身开幕式,发表讲话助推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开展。学校积极搭建青少年校园足球交流平台,对提高厦门市和福建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运动水平,推动各地市开展校园足球交流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厦门二中来说,足球是一种情怀,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文化。学校构建的校园足球文化,让学生浸润其中,终身受益,并不断推动着校园足球运动的发展。

上海市校园足球 篇7

2009年初,由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两部委共同发文全面推广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活动旨在以足球运动为载体,鼓励青少年走出课堂、走进操场积极参与到各项足球活动当中,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和体能、培养拼搏意识和团队精神,夯实足球后备人才基础,切实提高我国足球运动水平。作为首阶段开展的小学、初中、高中各项校园足球相关活动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第四阶段的大学校园足球活动即将全面展开。高校是先进文化的发源地,亦应成为足球文化的引领者。本研究旨在以高校校园足球文化为切入点,探讨在校园足球活动的大背景下,如何构建全面、和谐、健康向上的高校校园足球文化,以促进校园足球活动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二、校园足球活动的发展背景

2009年国家体育总局联合教育部开展了一项足球系统工程——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该活动于2009年6月14日正式启动,活动初期主要集中在小学和初中层面,经过多年的推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活动覆盖区域包含中国大陆境内所有省区市,开展校园足球联赛的中小学和高校已达5000多所,校园注册人数已达20万,经常在校园踢球、注册比赛的学生进300多万人,年均比赛约10万余场。目前升级版的校园足球活动计划也已制定完成,据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介绍,教育部计划到2017年在全国扶持建设2万所左右中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200个高校高水平足球队,足球人口达到2000万人,并形成区域特色,拟建成30个左右校园足球试点区县,全面展开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联赛。由此可见,09年推出的校园足球活动至此已形成相当规模。

三、校园足球文化的内涵

1、校园足球文化概念的界定

时任中国足协副主席的薛立曾在多个场合表示:“在校园中开展足球运动,重点是要建立一种足球文化氛围,让孩子们每天都有体育运动,让足球深入他们的生活。”由此可见校园足球的重心是放在了文化层面而不是竞技层面。那么什么是文化?什么是足球文化?什么是校园足球文化?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对于文化的界定历来都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在文化学里面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大家都认可的定义。《辞海》中是这么定义“文化”一词的:“广义来讲,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来讲,是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制度。”笔者认为可以将文化简单的理解为人的有意识活动、行为或者结果。足球文化从概念上来讲属于体育文化的一部分,是体育概念文化中的一个属概念,可以理解为足球文化丰富了体育文化,同时受制于体育文化的发展。从广义来讲,它是以足球比赛为载体,由球队、球迷、媒体、赞助商、相关足球产业、行政管理系统等构成的一个足球文化链。狭义来讲,它是人们对足球的认知及价值判断。校园足球文化由足球文化与校园体育文化两种文化交汇而成,是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身独特特性的文化系统,泛指校园内一切与足球有关的活动。依据定义文化普遍采用的“四分法”,参考卢元镇对体育文化的界定“体育文化是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结合校园足球的特点,将校园足球文化定义为:校园足球文化是与校园足球相关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总和。

2、校园足球文化的功能

(1)校园足球文化能够促进大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

大学体育教育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其目的是以运动和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对大学生的机体进行科学培育,在提高人的生物潜能、心理潜能的过程中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努力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健康思想。校园足球文化是学校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是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观念的重要场所。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影响力广泛,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通过校园足球文化教育能够使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体验运动带来的乐趣,了解和认识体育对个人以及社会的积极作用。校园足球文化教育能够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自觉性,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和价值观,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2)校园足球文化能够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是大学人才培养的关键,人们在自己日常生产劳动当中产生的新颖的、独特的思想及成果便是创新。足球更是一项处处蕴含着创造的运动,所有的技战术既有场下单独练习时的规范和标准,又有实战当中个人所展示出的不同风格,没有固定的模式及套路。每个人、每支球队都可以根据自己对足球的理解来诠释不同的技战术风格。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需要参与者根据场上的实时情况,通过观察、预判、分析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正确的选择。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参与者用自己的智慧创造性的去应对场上出现的一切问题,从而有效的提高创新能力。

(3)校园足球文化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足球运动当中蕴含着丰富的素质教育内容,它能有效缓解工作学习压力,通过良性的竞争环境培养健康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承受力,在激烈的比赛当中培养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足球作为一项集体运动,即可有效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解决当今封闭式家庭造成的学生缺少有效沟通的问题,又能在增加交流的同时有效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帮助参与者正确理解和处理个人与集体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四、构建高校校园足球文化的措施与途径

1、加强对校园足球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认识

高校校园足球文化建设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除了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更重要的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文化素质的培养。高校主管领导要正确认识和理解校园足球文化内涵,理解足球运动不简单是一个体育项目,不简单的是足球基本技术的练习和身体素质的强化,而是可以体现人的综合素质的运动,它是以智力为灵魂的一种运动,某些时候更是一种信仰。要理解校园虽然不是培养体育精英的地方,但却是积淀和传播足球文化的地点,校园足球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是对素质教育的重要的补充。

2、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加强足球课程建设

足球课程的科学性、健身性、娱乐性,对于扩大足球受众、增加足球人数、培养球迷群体、活跃校园足球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高校中开设的足球必修和选修课是校园足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足球课程比例,大力开发足球校本课程建设,进一步深化足球教育教学改革。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科学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丰富教学形式提倡师生之间的多边互动。借助现代教学手段组织教学,充分利用电视实况转播、现场观球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足球文化教育。

3、加强学生足球社团建设

学生社团是在学校团委领导下的一种群众性组织,是高校中最为活跃的学生集体性组织。它通过一定的规章制度将志趣相投的学生组织到一起,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来展示自己。因切实加强学生足球社团以及足球裁判社团的建设,努力提高学生参与足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组织师生足球友谊比赛增进师生感情;每逢重大比赛期间组织“足球沙龙”让学生欣赏高水平足球比赛的同时进行切磋、讨论;组织裁判社团成员积极参与校级、系级比赛执法,提高实践能力;通过其他各种形式的活动来扩大辐射面,增加在校足球人口。

4、加强校园足球文化氛围建设

上海市校园足球 篇8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足球进校园”的部署,落实《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有关校园足球的具体要求,人教社在大量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组织课程教学专家、足球教育专家、一线体育教师共同编写完成了《中小学校园足球》丛书。该书共分为七册:学生用书四册,分别为三至四年级、五至六年级、七至九年级、高中全一册;教师用书三册,分别为一至六年级、七至九年级、高中全一册。目前,人教社还在陆续制作该套丛书的教师用书、电子音像产品和数字化产品,力争提供全方位的教学配套资源。在此次活动中,冯云生主席、殷忠民社长、韦志榕总编辑、李胜利副厅长为《中小学校园足球》丛书揭幕。

为做好校园足球教材的开发工作,人民教育出版社充分发挥自身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和教材开发方面的优势,对于把校园足球纳入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该套丛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关注足球运动文化,传播足球运动价值,创新教材呈现体例,拓展足球学习内容,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注重科学性、系统性,确保校园足球能够规范、长期和深入地开展。丛书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介绍足球运动文化和技战术学练方法,采用了实景技术图解、二维码技术动作视频和三维战术图示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更加真实、有效地帮助青少年学生学习和掌握足球的基本技术和战术。

为了更好地在一线教学中检验和完善这套校园足球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了山东省淄博市、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山西省太原市、湖北省荆州市等12个足球强市(区)作为示范区,选择了新疆乌鲁木齐第五小学、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小学、辽宁省大连市第八中学等20所传统足球特色校作为示范校。探索并实验该套教材在实际教学中的效用,收纳意见,为后期修改、完善教材做好充分准备。殷忠民社长、韦志榕总编辑、魏运华副总编、谭钢副社长、曾超敏处长、李久军董事长、金志扬教授向示范区、示范校代表授牌。

金志扬作为本套教材的编写顾问为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新建路小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代表赠送了亲笔签名的足球,并在活动中阐述了自己的一些体会,他表示:“在体育改革上,拿足球作为先锋口,是因为足球改革最需要变革,足球的改革可促进其他项目的改革。足球改革有一定难度,足球改革好了,其项目的改革就可以迎刃而解。足球是一个技术工程,又有周期性,其改革任重而道远,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校园足球是足球改革的第一关,它不单是要培养孩子们的足球血性,更重要的是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关系着民族的未来;足球可以让孩子们身体强壮,心理阳光,面对挫折勇敢而上,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爱国精神。因此,足球运动要抓青少年、抓校园,这是根本和基础”,目前中国足球的改革已纳入中国体育改革的一个突破口,而教材对校园足球的推动和普及可起到一个实质性的作用,“形势在发展,我们应在教、授中吸取意见、不断修改、不断提高”。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教体局副局长邱云作为中小学校园足球示范区的代表分享了金水区在推进校园足球工作进程中的主要做法和经验。金水区采取“校本实施,行政推动,文化引领”,开启了金水区校园足球“9531工程”发展的新篇章。金水区校园足球“9531”工程具有区域特色,体现了该区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现状。“9531”中的“9”表示有9所选择足球项目为一校一品的学校,精教足球技能;“5”表示选择啦啦操、体操、武术等操类化体育项目作为一校一品的学校,把足球、篮球、排球等球类项目中的一种作为第二大特色项目,选择足球的占50%,简教足球技能;“3”表示选择田径、跳绳等技巧类、竞技类体育项目作为一校一品的学校,30%的学校选择足球作为一校一品的第二大特色项目;“1”表示依托金水区幼儿园的足球特色,研发幼儿足球游戏,总结幼儿足球对幼儿感受足球、了解足球、享受足球的经验做法并培养幼儿对足球的兴趣,打造足球品牌。金水区还采取了“校本实施课程化推进,确保足球教学有质有量;立足于教学与训练实践,科学系统地推进;注重评价,科学地追求质量,面向全体学生”3个主要做法,大力普及和推动校园足球工作的开展,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五小学作为中小学校园足球首批示范学校之一,校长吉利力·吾甫尔分享了第五小学近年来在学校体育尤其是在校园足球上所获得的荣誉和成绩,吉利力·吾甫尔校长坦言:“今天所获得的成绩与中央自治区对少数民族地区校园足球管辖政策是分不开的”,政策上的支持,促进了我国校园足球工作的有效开展,然而科学系统的校园足球教材也将起到助力作用并产生良好的影响。

据了解,人民教育出版社在选择示范区和示范校以检验此套用书的同时,还将组织教材编写专家、足球专业人士、一线优秀教师等对各地教师进行广泛培训,从而帮助教师们尽快地熟练运用本书进行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掌握足球的基本技战术,还能使他们从中体会足球精神,享受足球所带来的快乐,从而促进青少年学生强身健体与全面发展。

上海市校园足球 篇9

1.1 文化的概念

文化,英文为culture,这个词最早源于拉丁语,原意为:耕耘、耕作。文化 是人类特 有的社会 现象,由于文化 现象十分 复杂,国内外学者 对“文化”这 一概念有 不同的解 读。德国学者 普芬多夫认为,文化是社会人的 活动所创造,同时也是依赖 于人和社会生活 而存在的 东西的总 和。英国人类 学家爱德 华·B·泰勒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 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 人作为社 会成员之 一分子所 获得的任 何技巧和 习惯 [1]。总之,我们可以将文 化概括为:文化是与自然现 象不同的人类 社会生活的全 部成果 , 它包括人 类所创造 的一切物 质与非物 质的东西[1]。

1 . 2 足球文化的概念

随着足球运动的发展,人们对足球文化内涵的研究日趋增多,我国学者李建辉认为,足球文化是足球运动主体创造的,是世界不同地域、人群通过从事足球这项活动,围绕足球的本体特征发展、创新而最终形成的[2];张晓健认为,足球文化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以足球竞赛为核心内容,同时也包含了足球比赛广告制作与宣传、足球理论知识普及、足球文艺表演等一系列体育行为[3]。因此,根据文化的定义及足球运动自身的特点就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足球文化包含了所有与足球运动相关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

1.2.1不同国家对足球文化的理解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在不同的国家、民族或群体之间,文化所表现的区别要比任何其他生理现象所表现的区别更加深刻,地域、疆界的 划分只能区别于 国家之间领土 主权的归属,只有文化才能表现出其本 质上的区别。在英国,绅士风度是英国的 国家文化,要充分体现出 良好的民族 气质,球员和广大球 迷们都是合格的绅士。在激烈的比赛中,球员们积极拼抢、善于长传冲吊、技术动 作简单且多变,球迷朋友们对球队 也是绝对的支持 和忠诚。德国是一 个具有强烈民 族精神的国 家,在比赛的日子 里,他们对足球的激情完全被点燃,他们敞开心扉去的迎接足球,在这时,旗帜、啤酒、歌声和人群,快乐或者忧愁都是最自然和亲切的[4]。在中国,足球文化因受 足球水平和 足球体制的 影响,足球文化不够发达,其中球迷文化、足球俱乐部文化的缺失也较明显,足球文化没有形成其应有的 影响力。

2 我国足球文化建设

2 . 1 足球物质文化建设

足球的物质文化是指与足球相关的一切物质要素的集合,包括足球场地、足球俱乐部、足球学校、足球工艺制作等等。我国足球的物质文化建设,第一,从足球场地来说,我国现有4个专业足球场,(分别是上海虹口与金山足球场、天津泰达足球场、四川龙泉足球场,)有学者专门对这4个专业足球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虹口足球场因停车位设计不足,赛事期间都会造成严重堵车;泰达足球场处于人口密度低的郊区,缺乏商业活力;龙泉足球场不仅在地理位置上选择不当,而且在建筑设计上防风性不好、足球场地不平整;金山足球场最初只是为考虑承办国际足球赛事和作为国足在南方的集训基地而设计,并没有综合考虑足球市场供求关系和当地足球文化,在日后的使用中也遇到了困难。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今后我国专业足球场地的设计应着重从前期策划、规划与建筑设计这3个方面去研究,而且应该把营运指导前期策划和建筑设计作为重中之重[5]。第二,从足球学校的建设来说,足球学校是我国足球物质文化建设内容的一部分,是培养我国优秀足球后备人才的重要基地,它作为一个新生的事物,只有具备强大的生命力,才能有利于广泛普及足球运动,增强学生体质,培养足球事业的接班人,因此足球学校的设立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拒绝只着重培养少数几位“尖子生”的功利化现象。此外还要完善足校学生选拔制度和培养体系等,这样才能有利于足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我国足球物质文化建设做贡 献。

2 . 2 足球制度文化建设

足球的制度文化是指与足球相关的一切制度的总和,包括人才选拔与培养制度、赛会制度、足球运动规则、各级足球管理机构的工作运行制度和规范等等。从以往的研究来看,我国的足球制度文化建设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出发:第一,就人才培养制度来说,建立“体教结合”型 人才培养模式,以定点学校为依托,成立各个项目、年龄阶段的训练队。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教育系统内的训练环境与条件,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制度,真正实现“体教结合”之路。第二,从人才选拔制度来说,合理选择和挖掘人才资源是基础,美国NBA选秀制度值得借鉴,美国NBA的球队中都有各自的球探负责了解具备实力征战NBA的优秀球员,在选拔中国足球后备人才制度中也可以有这样的“球探”存在。第三,严格要求队员在比赛中要遵守赛会制度、足球运动规则,任何人都不能逾越制度之上,以此完善足球制度文化建设。2015年3月,《中国足球发展改革总体方案》正式出台,《方案》明确提出要理顺足球管理体制,制定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创新中国特色足球管理模式[6]。对中国足球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预示着中国足球“发展春天”的到来。

2 . 3 足球行为文化建设

足球行为文化是指一切与足球相关的职业人、业余爱好者在球场上、下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的集合,包括各类、各级别的足球相关训练、比赛、研讨、交流等活动,也包括一切与足球相关人员的言行举止、文明礼貌等。足球行为文化建设:第一,要坚决抵制“赌球”“假球”等现象,建立足球反赌工作常态化机制,将赌球纳入刑法规制范围,坚决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第二要做好球迷工作,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要教育球迷能够以平常心态看球,接受比赛结果,尊重比赛过程,从中享受足球的乐趣;二是要加强球迷组织建设,规范球迷组织行为,鼓励球迷的自我管理;三是要做好球迷异地看球的疏导、组织、联系工作,各地赛区、足协和公安司法部门要加强联系与沟通,能够随时掌握球迷异地看球的信息动态,以此规范球迷行 为。

2 . 4 足球精神文化建设

足球精神文化是指一切与足球相关人员的精神总和,包括队徽、队标的设计理念、球场上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团结合作意识等,也包括对足球运动的理解。足球精神文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在球队队徽的设计方面,要遵循求新、求异、求变、求美的根本发展原则,在设计理念上要注重信息组合的多样性、象征性,大胆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创新,队徽设计作为足球精神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才会呈现出勃勃生机[7]。其次是足球的集体主义精神建设,一支球队就是一个现实的集体,在集体内,各成员之间要不断地进行交流与合作,为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全队必须坚持集体主义,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不能搞个人英雄主义,不能让个人影响集体[8],这也是中国足球精神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3 足球文化对校园足球活动发展的促进作用

校园足球活动是以全面提高全国青少年身体健康水平,培养拼搏精神和合作意识为宗旨,通过在全国大中小学校园广泛开展足球活动,普及足球知识和技能,形成以学校为依托、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9]。在校园足球活动推广的过程中,足球文化对校园足球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 . 1 有利于校园足球活动的推广与普及

足球文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改变人们对校园足球活动的看法。校园足球活动开展以来,有部分校长、老师及家长不赞成学生踢球,认为踢球会耽误学习,影响升学。但是随着国家对足球重视度的提高, 对足球文化的宣传、对 校园足球活动的政 策支持等。越来越多的校长、老师及家长的态度有了转变,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他们开始鼓励更多的孩子走出教室,走入操场,参与到足球运动中 去。

3 . 2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足球的兴趣

要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足球运动中去,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通过荧屏转播的“世界杯”中,足球运动员的“英雄式”表现给人们带来了深深的震撼,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希望自己也会踢球,拥有出色的足球技能,能够向他们心中的“英雄”学习,因此学生会逐渐喜欢足球运动。此外,一些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足球知识竞赛、足球表演、足球比赛、足球文化节等活动,给学生营造了学习足球的良好氛围,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与支持,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足球的兴趣。

3 . 3 有利于培养拼搏精神

校园足球在行动 篇10

编者按

发展校园足球,对于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振兴中国足球事业意义重大。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2014年11月26日在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以校园足球为突破口带动学校体育改革发展,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实现中国足球梦想奠定坚实基础。 2015年1月,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的成立标志着由教育部主导的校园足球工作的全面启动。

为进一步推动和宣传校园足球运动,本期专题从国家、地方政府、专家以及学校层面向大家呈现了校园足球面临的发展环境、发展中的问题以及几所典型学校的发展现状,以期帮助广大教育工作者更深入地了解校园足球,更顺畅地开展校园足球运动。

足球进校园与振兴中国足球的思考 篇11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足球走进校园的可能性,足球走进校园存在的问题,足球进入校园的发展趋势等角度综合研究校园足球的发展对中国足球的影响。另一方面,足球进入校园是后背人才培养重心战略转移的制度创新,更是有利于振兴我国的足球事业,使我国足球运动得到充分的普及与规模不断扩大。而且依托学校,使普及与提高并重,构建以教育系统为主渠道的足球后背人才培养体系。本研究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有利于中国足球真正实现管办分离,有利于开拓我国学校的多元化,有利于发展足球相关领域的信息产业等作用。理论意义:通过对足球走进校园如何振兴中国足球的研究,为如何提高中国足球水平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据,为有关部门日后制定、实施提高中国足球水平的相关政策提供相应的理论与决策参考。

【关键词】中国足球;校园足球;足球;振兴足球

一、足球走进校园的时代意义

2009年,我国启动校园足球计划,让足球走进校园,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及实施方案,旨在增加足球后备人才储备、推广足球文化,以达到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于是校园足球肩负着促进我国足球发展和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双重任务。

1.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从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2009年4月14日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到2013年2月18日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意见》,不难看出国家对校园足球的重视。其推行背景就是在我国青少年体质的一些重要指标20多年连续下降的情况下进行的,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和体能,培养学生的拼搏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足球训练和比赛中有利于球员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坚强的意志、沟通交流、团队协作、责任心、决策能力(管理者)、以及塑造学生强健的体魄等。

2.有利于突破我国的足球困境,培养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足球运动作为世界第一运动,时至今日,其在全世界发展早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竞赛性和竞技性,足球运动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长期以来,由于金牌战略和功利化的发展使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陷入停滞,各职业俱乐部为了成绩片面强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忽视青少运动员的文化知识学习和全面的素质教育培养,这些情况进一步加剧了中国足球落后的局面。国务院刘延东同志在中国足球工作座谈会中强调:“这个论断至今仍然对我们中国足球界乃至整个体育系统、教育系统都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从娃娃抓起,搞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这是提高我国足球水平的基础性工作”。而校园足球是我国足球困境突破与希望所在。2009年全国校园足球计划的启动与实施,成为我国足球困境的突破与希望。

二、足球走进校园存在的现实问题

1.中小学对足球运动认识差距。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率与各地经济发展差异等条件以及学校、家长、青少年学生等受众认识的有关。足球运动是一项存在一定强度身体对抗的运动项目,学校和家长担心学生的学习受到了影响。另外,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出发点是重在培养足球后备人才还是让足球成为学生的一种锻炼方式上仍然存在争议。认识上的种种不同就会带来行动的显著差异。许多学校为了保障升学率不惜砍掉了或挪用、挤占本就不多的体育活动时间。这种情况就造成了校园活动处在只做表面文章的尴尬境地。

2.资金投入不足。为了启动和发展校园足球,个政府主导部门也加大了资金投入的力度,国家体育总局每年从体彩公益金中划拨的活动经费对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来说,只能是起到引导、资助、奖励、保障的基本作用。足球场地建设的投入是现今校园足球活动最为突出的问题。面对这么样的资金缺口,仅仅依靠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足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各省市,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合作才能保证校园足球活动才能长久的开展下去。

3.政策保障不足。虽然近些年出台了一些有关校园足球的政策文件,但有的政策并未落实和缺少政策规定的实际问题仍然困扰着校园足球活动。既然足球进入校园的发起者是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那么活动的宣传推广的责任也需要地方体育局和教育局联手承担,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两个独立部门的协同共走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当前教育部门仍然是校园足球的主管部门。各省、市的教育局仍然起主导作用,体育部门只是对活动本身做到业务指导。如果不理顺各方面关系,校园足球的长远发展很难得到有效的保障。

4.基层教练员数量下降且水平不高。由于历史客观原因,以及资金和师资力量的限制,长期以来中国足协的教练员岗位培训的制度存在问题,这就造成了基层教练员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的出现。由于基层教练员的工资待遇较低且数量严重不足,专业程度不高,有经验的教练员都不愿干,这样的问题有严重影响到足球进入校园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足球进入校园的推广上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困难。

5.关注度有待提高。中国足球水平长期在较低层次徘徊的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一起动员参与才能解决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极度匮乏的问题不仅只是体育、教育两部门的问题,不可能仅有这两个部门的参与就能解决,虽然在谈到中国足球的解决方法时,几乎所有人都能认识到后备人才培养对提高国家队的水平和成绩的意义,但社会各方对校园足球活动的关注度尚低。因此只有让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融入整个社会发展之中去,才能使其与青少年学生和普通大众的生活相融洽,这也正是让足球走进校园的重要目标之一。

三、校园足球发展定位

1.学生体质:校园足球的根本目标。国家大力推行校园足球计划,进行大量的投资其基本目的在于提高我国青少年体质,希望我国青少年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运动量要科学合理,组织形式灵活多变,让学生的身心在愉悦中得到发展。

2.自身足球文化发展:校园足球的方向。随着我国校园足球的发展,不少校园足球布点校的足球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足球文化已成为这些学校文化的特色。足球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对校园足球的长期发展极为有利,同时对终身进行足球活动奠定了一定基础,对于我国足球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一定作用。

3.理念体系;校园足球发展的支撑。校园足球的发展理念要在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设计我国校园足球发展的理念体系,如在教练员的培训中,要帮助教练员树立正确的足球训练、足球指导、足球比赛等方面的理念。唯有在此基础上我国校园足球才能得到良好开展,可以说足球教练的理念应是校园足球理念的核心理念。校园足球理念应是一个理念体系,应涵盖不同层次和多维度,最终形成校园足球的理念体系,以支撑校园足球的长期发展。

4.制度:校园足球发展的保障。全国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是一项巨大工程,要想保障我国校园足球的发展,必须设立专业组织机构、建立制度、搭建比赛体系等。没有健全的制度,校园足球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和推广。例如,学校建立科学的教师工作考核制度,对足球教师付出的劳动能给予适当的报酬和承认。

四、足球进入校园是振兴中国足球有效方法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足球振兴发展的全局,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中国足球全面振兴。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转变发展观念,增强发展活力。学校足球是振兴中国足球的突破口,可以加快解决当前和今后足球发展的难点问题和瓶颈问题。校园足球是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载体,也是足球培养的必由之路,足球人才的培养脱离了校园这一载体便失去了发展的基本需要。校园足球推广的必然就是顺应了足球發展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是振兴中国足球可行途径。

五、总结

1.青少年后备力量的培养是振兴中国足球必由之路,是国足球诸多落后因素中的重要因素,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2.青少年开始系统训练的年龄以7一8岁为宜。这样能充分利用少年在13岁以前的身体发展敏感期进行针对性训练,给儿童少年打一坚实的技术基础。

3.改善训练基本条件,从教练员的培养使用到场地器材、文化学习的保障,从训练指导思想到水平评价系统,都必须创造出有利于青少年健康、优质、高速发展的培养环境,从根本保障后备力量培养的正常进行。

4.评价青少年训练水平应从根本上改变认识,不能以比赛成绩好坏来衡量,而应以队员其备的技战术的全面性,身体素质的发展性,临场意识的应变性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此评价系统应成为当前急需完成的足球科研工作。

【参考文献】

[1]陈军,李献青.我国校园足球发展的时代意义和战略构想[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7):81-85

[2]李吉慈.振兴中国足球的思考—浅谈青少年足球后备力量的培养[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1995,1:41-43

[6]周冰,刘明胜.当前中国足球主要问题及振兴策略[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32(1):10-11

作者简介:王杨,1989.3女,汉族,籍贯: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硕士研究生,武汉体育学院,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

《校园足球》征稿函 篇12

为贯彻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落实校园足球宣传工作,应全国校园足球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并经报主管单位教育部同意,由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刊物《体育健康知识画刊》 于二○一五年起变更刊名为《校园足球》,刊号CN10-1333/G8,邮发代号:82-672,每月一期。

本刊辟有“政策解读”、“工作动态”、“区域推进”、“球员成长”、“缤纷赛场”、“师资培训”、“各地经验”、“教学与训练”、“健康课堂”、“舆情聚焦”等栏目。现面向广大学校、基层教练、青少年学生、学生家长等校园足球管理者、参与者、关注者征集稿件。

投稿平台:请登录h t t p://t j z h.c b p t.c n k i.n e t进行投稿,联系人:贾琼王佳玉,联系电话:010- 66093842/3841,传真:01066093840,栏目内容及投稿要求详情请见论坛(http://bbs.sports.edu.cn)。

上一篇:建模语言下一篇:管理和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