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创业园(精选8篇)
小微企业创业园 篇1
**镇小微企业创业园
工作总结
我镇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打造“经济强镇”的工作思路,在小微企业创业方面以我镇小微企业创业园为平台,在扶持小微企业创业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镇小微企业创业园运营主体为****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万元,以***产业聚集园为孵化载体,公司下设**镇小微企业创业园管理办公室,创业园项目总投资5亿元,规划开发面积300亩,已开发面积70亩,规划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已建成8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基地工作人员6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和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服务人员5人,目前在园区内创业企业有**有限公司、***实业有限公司、**玩具有限公司、**皮具有限公司、**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纺织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总投资2500万元,2013年产值1400万元,税收90万元,安排就业310人。2013年,我镇小微企业创业园管理办公室共向落户基地内企业提供政策咨询15次,协助企业办理各类证照5本,为企业提供免费培训40余人次,为企业提供各类金融资讯11条,协助企业调解工农矛盾10余次,极大保障了基地内
企业生产经营正常生产,为基地内企业改善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供了一个优质的外部环境。
为吸引更多更好的企业入驻小微企业创业园,我镇还为入驻企业提供了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入驻的企业第一年返还全部地方税收,第二年返还50% 地方税收,从第三年起正常征收税收;对于入驻时间超过五年的企业,创业园还将返还当年房租的20%,超过十年的返还当年房租的50%。对于年产值达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标准的企业,创业园还将在搬迁新址、用地、证照变更或重新办理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在政策咨询、培训等继续提供免费服务,协助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2014年6月11日
小微企业创业园 篇2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内驱动力
1.“创业创新”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30 多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GDP连续保持较高稳定增长,到2010 年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的物质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但回顾这30 多年的发展历程,在经济的增长方式上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是依靠粗放型的增长,依靠环境资源的巨大消耗,依靠低廉的劳动力。如果说在改革开放的前期,国家缺乏资金、技术,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方式是不得已的选择,那么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之后,奠定了扎实的经济基础之后,我们就要思考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在这关键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提出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意见指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是稳增长、扩就业、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公平正义的重大举措。”我国有13 亿人口,9 亿劳动力资源,人民汇聚起来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的,这也符合历史唯物主义“人民群众始终是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的原理。这些智慧必将转化为创业创新的新动力,推动我国经济稳定持续的增长。
2.“创业创新’的内驱动力。首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步入新时期,资源环境暴露出的问题已经凸显,再依靠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要使经济发展进人稳定持续的新常态,就需要创新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国务院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思想,就是要通过创新经济的增长方式,支持创新创业,打破既有的发展方式,打造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选择。其次,我国人口众多,每年有几百万应届大学生需要就业,加上农村转移的剩余劳动力和其他需要就业的各类人员,国家的总体就业压力比较大,而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以创新创业来带动就业是有效和重要的路径选择。据2012 年统计,小型微型企业已经超过3000 万户,占全国实有企业总数的95%以上,创造的最终产品和价值占GDP的50%左右。小微企业已成为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和提高居民收入的重要力量,小微企业创造了我国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和90%的新增就业岗位,在小微企业发达的地区,城乡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明显就高。在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中小微型民营科技企业占到80%以上。再次,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是为了激发全社会的智慧和合力,以此来推动我国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在重要的领域能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改变以往以市场去换技术而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二、小微企业作为创新创业平台的优势
小微企业是现代社会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已经开始重视小微企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如2011 年10 月国务院出台的九大金融财税政策;2012 年4 月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政策等,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使小微企业在创新创业方面的优势更加突出。
1.创业创新的准入制度相对宽松。小微企业规模小,在创业之初对创业者来说具有天然的优势,以避免资金方面、人力资源方面的不足而难以起步。由于规模小,经营方式灵活,个人的能动性和创新能力更容易被激发出来,更容易在技术的研发和产品的营销方面打破常规,勇于尝试,更具包容性,这样也就利于个人的创新潜能被激活。据2105 年10 月光明日报报道“受工商注册登记改革新政影响,创业主体数量直线上升。上半年,全国新登记企业200.1 万户,增长19.4%,注册资本(金)12 万亿元,增长43.0%。上半年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11 万户。”从数据可见,政策对创业支持的效果是非常之明显。
2. 信息技术给小微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成本优势。著名经济学家科斯认为“交易成本的大小影响企业的规模。当交易成本不断降低时,市场的压力将迫使企业生产更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而那些不具备比较优势的商品和服务将通过市场购买来获得,随之企业之间的分工也在不断深化。在这种情况下一种商品的完成就不会只局限于在一个企业加工生产,其代加工点可能遍布全球各地,小微企业正好利用这种分工合作带来的机遇,吸收大企业的各种经验发展自己。同时,信息技术发展产生的新商业模式给小微企业提供了优势,拓展了经营渠道,弥补其资金不足的缺陷,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
3. 科学技术提高小微企业的生产能力。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到“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都要多,还要大。”具体到当前社会,科学技术带来的巨大变化早已超出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这些新科技的出现使小微企业降低了研发技术的成本,可以通过技术的购买或合作可以在短期内跨越技术研发的时空,提升企业的生产能力,为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国家对小微企业的政策支持有助于推动创新创业
1.国家层面政策的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国家对小微企业的认识从建国以来经历了曲折的探索和认识,直到党的十五大提出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提升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鼓励、引导。时至今日,社会各界对小微企业的重要性认知已经达成共识,近年来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消除小微企业发展的困境和后顾之忧。如,2005 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更加明确了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和保护;2011 年7 月财政部、工信部、发改委联合颁布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规定》,第一次明确了小微型企业的划分标准;2012 年4 月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更加明确了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国家政策对小微企业的支持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制度保障,为国家倡导的创业创新找到了突破口。
2.地方层面政策的落实。为贯彻落实国家的政策,各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关的措施来确保政策能够落到实处。以四川省为例,2012 年成立了四川省促进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确保了小微企业的发展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同时,为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决策部署,把小微企业创新创业作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经济增长“新引擎”的重要举措,着力营造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生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创新创业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引导性作用,整合集聚创新创业服务资源、集成落实小微企业扶持政策,完善创新创业服务模式,推动小微企业走上内生增长、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发展轨道,形成“创新创业服务资源高度汇集、新型创新创业载体全域覆盖、创新创业投融资机构快速集聚、引领未来新业态新增长点不断催生”的生动局面。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研究制定了 《四川省小微企业创新创业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并提出了总体目标和预期目标。总体目标是:通过实施行动计划,全省小微企业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创新创业活力充分释放,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社会贡献更加突出。预期目标是:经过三年时间努力,形成200 个省级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200 个专业化创新创业服务机构,汇集200 个创新创业导师、200 个创新创业投资机构,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低于3000 户、助力一批新办小微工业企业加快发展。从数据可以看出,四川省把创业创新的要求具体化了,落到了实处,目标清晰合理。
四、结语
改革开放30 多年以来,小微企业把握住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机遇,在各个领域均取得了长足发展。小微企业在对经济的繁荣、吸纳社会劳动力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已经成为我国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但自2008 年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小微企业受到一定冲击,面临着融资难、税费高、工资支出上涨等问题,使许多小微企业陷入困境,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为小微企业减负已达成社会共识,国家和地方都出台了系列措施来扭转不利局面。2015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小微企业的低准入制度为创业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找到了创业创新的突破点。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把小微企业企业作为创业创新的立足点,创业创新势必会得到巨大的推动,小微企业也会在创业创新的驱动下赢得新的发展契机,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摘要:当前我国面临着经济下行的严峻形势,在这关键的经济转轨期,国务院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来推动经济社会实现新的发展。而要推动创业创新就离不开重要的平台,从实际情况来看,最好的选择平台就是小微企业。基于这一立足点,文章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的时代背景及重要意义、小微企业作为创新创业平台的优势、国家对小微企业的政策支持有助于推动创新创业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使小微企业的发展与创业创新实现最佳的结合。
关键词: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平台
参考文献
[1]华西都市报.小微企业你好吗?[2012-04-09][EB/OL].http://www.wccdaily.com.cn/epaper/hxdsb/html/2012-04/09/content_437538.htm.
[2]邱玥,陈晨.“双创”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N].光明日报·经济社会新闻,2015.10.10
[3]林汉川,秦志辉等.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2014[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4]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的春天来临? 篇3
5月31日,广东江门市在国家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联合开展的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评审中拔得头筹,成为全国15个示范城市之一,竞得6亿元国家支持资金,广东省当地也给予3亿元省支持资金。
获得“示范城市”的称号,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小微企业,都获得了极大鼓舞。江门市市长邓伟根表示,成为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城市是江门发展的一个重大机遇,并且已经把“小微双创”作为江门制造强市2020战略的重要引擎之一。而多位接受《小康》记者采访的小微企业主则认为,在此次评比中,江门获得第一名并得到国家6亿元支持资金,地方政府也给企业释放了一些优惠,希望以此点燃政府职能部门对企业服务的热情之火。
对于小微企业主的诸多期待,地方官员表示认可,并表示进一步改善服务企业环境,而且正在摸索相关的新政策和新措施。江门,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的春天真的已经来临?
小微企业期待“升级蝶变”
江门面积占珠三角1/4,东接广佛和深港澳“两大龙头”,是珠三角西进辐射大西南的重要枢纽,也是近年广东力推的珠西战略的策源地和主战场。2014年,江门先进(装备)制造业增长13.8%。而作为广东传统工业基地,江门拥有摩托车、纺织产业、水暖卫浴、绿色光源等22个国家级产业基地。
小微企业是江门市的重要市场主体。数据显示,2014年,江门市共有小微企业法人单位31895个,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96%,比例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4年,小微企业营业收入达到2644.08亿元,占全市企业营业收入的47%,几乎占据全市的半壁江山。小微企业对地方经济最大的贡献还体现在就业上,它们是江门创造就业岗位的主要来源。2014年,小微企业从业人员51.1万人,占二、三产业全部从业人员的55%。
另一项数据表明,江门拥有8个省级小企业创业基地,11个创新产业化示范基地,在广东省地级市中均位列第二。
虽然整体上江门小微企业产品还无太多技术优势,但品牌塑造、创新能力不断加强,目前,已涌现一批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小微企业。2014年,全市小微企业注册商标2250件,占全市实有注册商标总数的7%;缴纳税金181568万元,占全市的4.7%;拥有授权专利数750个,占全市的13.5%;技术合同成交额6052万元,占全市的39.3%。除了传统的营销模式,小微企业还逐渐通过电商市场和直营连锁等方式不断开拓营销渠道,2014年共有直营连锁企业26家,共计396家门店。
“江门超大企业很少,早些年‘大长江摩托’还是全国数一数二的摩托车制造企业,最近几年发展也不是很好,但小微企业却特别多,江门政府将经济发展重心偏向小微企业也是对的。”江门蓬江区的一位企业主说。
江门的华侨比本地户籍人口还多,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亲戚在国外。因此,江门又被称为“侨乡”,大量的华侨带着资金回到家乡创办实业,上述企业主认为,这也正是江门小微企业数量众多的主要原因之一。邓伟根表示,江门必须擦亮全国“小微双创”示范品牌,打造成以“江门特色、广东标杆、全国示范、国际平台”为全新内涵的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之都。
作为“珠西战略”策源地和主战场,江门成为广东省唯一的全国“小微双创”基地示范城市,其发展态势更是被广东省委、省政府寄予厚望。7月1日,广东省长朱小丹在江门调研时强调,要把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作为江门优化发展的新抓手,进一步深化改革,释放小微企业发展动力和活力。
江门市委书记毛荣楷也表态,江门要抓紧建立“小微双创”产业群、集聚区和示范点,力争3年内实现小微企业就业目标、创业目标、创新目标“三大突破”。
无论是从市还是省的层面上,对于江门小微企业未来的发展,都寄予了很大的期望,而如何走好这一步,江门市委市政府可谓不遗余力。江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梁植朋向《小康》记者表示,江门在准确划定帮扶群体上下了功夫,在全国率先开展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系统性确定工作,并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地方小微企业和科技型小微企业名录,推出扶助科技型小微企业措施。于企业而言,进入名录后有了权威公开的“身份”,可以“理直气壮”申请政策扶持,减少了准备各类认定材料的负担;于政府部门而言,落实扶持政策时有了具体扶持对象,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贴身”开展扶持工作。“目前第一批小微企业入库户数达36437户。”梁植朋说。
江门正以“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强劲引擎,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勇于先行先试的拼搏精神,率先推出了培育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的“雏鹰计划”,多项措施在全省乃至全国均属首创,力促江门小微企业“升级蝶变”。
优化小微企业“双创”环境
“这两个月来,有好多企业的老板都问我,江门获得示范城市的称号后,准备给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发放5000元的补贴券,以后我们参加培训是不是就可以直接用券抵扣培训费而不用交现金了?”从事企业咨询培训的江门市标杆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广君对《小康》记者说,尽管政府的补贴券还没有真正开始发放,但众多的小微企业还是对此翘首以待。
去年7月,由江门市中小企业局指导,江门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主办,李广君的公司承办了“江门市中小企业精益管理丰田考察”活动。“当时组织了江门20家企业53名董事长、总经理、相关经理亲临广汽丰田现场,感受精益改善文化。”李广君说,这些有切身体会的活动,对企业老总们在提升管理水平方面带来了很大帮助。公司拥有全国知名的培训讲师数十名,而小微企业老板只需交纳不到1000元的费用便可参加,深得企业欢迎。
nlc202309030645
但李广君也不否认,如果政府发放了5000元的补贴券后,相信参与培训的企业会更多,“因为补贴券只能用在企业服务抵扣,不可兑现。”
江门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雷钧告诉记者,在江门市(含四市三区)注册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运营规范,符合国家和市产业发展方向的并录入江门市小微企业名录数据库的小微企业都可以得到补贴,服务券票面额度统一为1000元。单个企业在一年内一次性申请领取,领取总额不得超过5000元,在规定有效期内使用,过期作废。
记者了解到,凡符合小微企业需求的,能够按照时间段或次数提供服务的方式核算价格的,均属于补贴服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财税服务、信用评级、法律服务、电子商务、管理咨询、融资服务、培训服务、技术创新、质量管理、市场开拓等等。有服务需求且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可直接登录江门小微企业公共服务网(江门市政企通信息服务平台)在线填写江门市小微企业服务券申请。
江门市中小企业局副局长吴国民介绍说,领取到服务券的企业,可自主选择政府认定的签约服务机构购买服务项目,涉及政府行政收费服务项目的也可以用服务券进行抵扣。服务券以实际服务费用额为结算标准,不设找零,不予退回差额。
但并非每一家提供服务的机构都可以参与使用服务券结算,必须是符合办法规定的服务机构向各市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初审后推荐给市经信局和市财政局,经组织专家进行综合评定后认定。“政府将在每个项目认定10家服务机构。” 吴国民向记者介绍道。
签约服务机构凭收取的服务券、服务合同及企业支付合同款的收费凭证(如发票,含扣除服务补贴券部分)到服务中心申请结算。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收到各签约服务机构的资料进行审核清算,服务总费用高于服务券总额的按收取签约服务机构的服务券总额计算,服务总费用低于服务券总额的按签约服务机构实际收费凭证总额计算。经审核无误后,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审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依据服务中心清算和核实的全年小微企业服务券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资金结算和拨付。
新会一位不愿具名的家具企业主对记者却表示,服务机构要由政府指定,比如说会计事务所,全市有几百家,而政府认定的却只有十家,这难免存在“权力寻租”的空间,而且服务券每张限额1000元,也不能找零,“还不如直接付现金好!”
记者在江门采访的多家会计事务所、咨询公司负责人都表示,为了能成为政府认定的服务机构,竞争压力很大,但操作细则还没出来,各家都在各显神通,在政府部门里找熟人。他们都认识到,服务券的诞生对于他们这些企业来说是一个大诱惑。
事实上,江门在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综合改革方面,正一步步探索,力争先行先试,率先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出多项措施。
例如在商事制度改革方面,江门在全省地级市率先实行工商登记“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在全省率先实施四大工商业务“同城通办”,在全省率先实行商事登记“双告知”模式,简化了程序、缩短了办事时限,大大方便了企业。
“融资难是所有全国各地小微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江门市智慧助残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彬说,“银行从来都是锦上添花,而不会雪中送炭”。为此,江门在全省率先推行小微企业“政银保”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引导银行对工业、科技型、农业类小微企业提供贷款;在全省率先成立首个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服务中心,为初创期和轻资产的小微企业提供无抵押、纯信用的融资贷款服务,目前已发出承保同意书的业务接近2000万份,已为十余家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超过1000万元;在全省率先开展小微企业外部信用评级,依托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创新引入权威信用评级机构对中小微企业进行外部评级,有效实现了信用评级数据共享和评级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
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已有624家中小企业与评级机构签订协议,其中381家企业完成评级,获得贷款166亿元,比评级前增加40亿元,减轻企业利息负担6468万元。
特别是在审批改革方面,江门在全省乃至全国首创“1+3+N”的开放型清单体系,规范了涉企收费,厘清了市、县两级政府以及各级政府内部的权责关系,明确了政府与企业、市场的活动边界。此外,江门在全国率先开通“微市长”公众服务平台和全省首个政企信息互通平台,促进服务便利化,并在全国率先建立“邑门式”行政服务中心,融合社区网格化管理和网上办事,涉及公安、社保、民政等15个部门的385个行政服务事项,形成“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全方位立体化公共服务模式。
通过全面深化体制改革,江门已渐渐成为“小微双创”的乐土。邓伟根表示,成为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城市是江门发展的一个重大机遇。
“这些探索和创新,最终目的是要为小微企业提供‘一门式’便捷服务,创造‘收费就低不就高、办事就简不就繁、服务就近不就远’的良好营商环境,以顺应小微企业对政府简政放权的期望和诉求,推动小微企业发展壮大。”邓伟根说。
小微企业创业园 篇4
创业孵化基地的目标是:按照“孵化带动、拎包创业”的总体目标要求,实行“三给”,即给场地、给资金、给资源,通过集中培训、实操指导、推荐项目、自主创业等四个流程,孵化推动小微企业发展,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氛围。近期主要以“搭建平台、营造氛围、低门槛吸引小微企业入驻园区、优质化服务”为主。中期目标是“形成业态、整合资源、业主互通、业绩提升”。长期目标是“打造大农业电商、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国家级的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孵化基地和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政府主导原则。一是,建立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二是区财政投入一定的资金完善、水、电等基础配套设施。
低门槛准入原则。对符合产业政策,不造成资源浪费,不污染环境,不属危险行业的企业均可进入。
促进就业原则。通过创办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开辟就业岗位,使更多的下岗职工再就业,更多的失地农民和返乡务工人员转为产业工人,实现以创业促就业,以就业促发展的良性互动,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小微企业创业园 篇5
基地城市示范专项资金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商贸业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根据国家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商务部、工商总局五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工作的通知》和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15〕458号)及《昆明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昆明市关于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建设的若干政策》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商务工作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所称商贸业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指由中央财政、省级财政转移支付由本市统筹使用和市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用于小微企业创业创新项目的资金中分配到商务系统的部分。
第三条 专项资金旨在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整合政策资源集聚服务要素,通过打造支持小微企业的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新型载体,进一步释放微观主体活力,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有效促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
第四条 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应符合财政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遵循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讲求绩效、加强监督的原则,实行专款专用、专项管理,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安全和高效。
第五条 专项资金原则上按照“申报、审核、评审、审批、公示、拨付、评价”等程序进行管理,实行管理制度、申报流程、评审结果、分配结果、绩效评价等全过程公开。
第二章 支持范围、方式和标准
第六条 专项资金不得用于楼堂馆所等基建工程支出,重点支持商贸集聚区建设、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物流综合服务平台、贸易便利化、名牌名品培育等。
(一)商贸集聚区
范围:商业综合体、特色商业(餐饮)街区、商业服务智慧社区、专业市场、物流基地、楼宇等类型的商贸集聚区。
标准:对减免空间费用(租金减免、给予小微企业的入驻优惠等)、提供创业场地和设施(提供场所、场地或设施设备等,含装修、设备购置,不含土建)、加强营销推广(对聚集区或入驻企业进行统一宣传、营销、促销活动等)、提升服务质量(提供仓储、物流、展示、咨询、代办等商业经营服务、智能化管理 — 2 — 等)等方面的投入进行补助,补助金额不高于实际支出的30%,每个项目不超过500万元。
(二)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
范围:支持建设服务昆明市小微企业的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创新电子商务商业发展模式、推广电子商务创业创新活动,根据项目规模大小,采取事后奖补的方式,对服务机构类、服务网站类、服务空间类平台给予不超过50万、80万、100万元的资金扶持。(范围界定: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是指,结合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及需求,综合为电商小微企业提供新闻资讯、政府政策、技术咨询、应用解决方案、运营营销、供应链整合、物流配套及优化、人才培训、创业孵化、数据分析、法律支持等电子商务专业服务的公共资源对接,或直接提供上述电子商务服务,或为电子商务小微企业提供运营、发展所需的配套设施、相应空间的平台,包括服务机构、服务网站、服务空间三个小类。)
标准:根据项目规模大小,采取事后奖补的方式,对电子商务服务机构类、服务网站类、服务空间类平台给予相应资金扶持。服务机构类平台按不超过机构运营成本(主要指办公场所、办公设备等的支出、投入)、服务收入的30%给予扶持,扶持总额不超过50万元。其中运营成本支持不超过30万元,服务收入奖补不超过20万元。服务网站类平台按不超过平台建设投入(硬件购置、成品软件购买,软件开发、集成等)、平台运营成本(主
— 3 — 要指办公场所、机房、办公设备等的支出、投入)的30%给予扶持,扶持总额不超过80万元。其中平台建设投入支持不超过50万元,平台运营投入支持不超过30万元。服务空间类平台按不超过空间投资(空间装修、内部优化、环境营造、空间宣传推广等,不含土建)、空间减免(给予小微企业的入驻优惠)的30%给予扶持,扶持总额不超过100万元。其中,空间投入支持不超过60万元,空间减免支持不超过40万元。
(三)物流综合服务平台
范围及标准:对在昆明设立独立核算、在昆明纳税的,具有带动作用大、服务面广,符合物流发展相关要求的互联网+物流平台,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根据项目规模大小,采取事后一次性奖补的方式,按不超过平台建设投入(办公场所、硬件购置、软件开发集成等)的30%进行奖补,每个项目一次性奖补不超过200万元。
(四)贸易便利化
范围及标准:支持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铁路口岸、“昆蓉欧”国际货运班列、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等贸易便利化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云品”出滇,融入“一带一路”国际市场,对上述平台给予一定补助。鼓励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跨境电商平台为小微外贸企业提供服务,对年成交额超过1亿美元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每招引 — 4 — 1家年进出口额在300万元以下的外贸企业在平台开展外贸业务的,给予不超过2万元的资金扶持,每个平台的资金扶持总额不超过200万元。
(五)名品名牌培育
范围及标准:大力挖掘老字号企业文化内涵,对新评为国家、省、市“老字号”的企业分别给予15万元、10万元、5万元一次性奖励;对老字号企业、小微餐饮企业、小微服务业企业在创新发展,新设或改造营业网点、创新服务模式、提升经营水平、开展智能化管理和服务方面的支出,给予不超过50%的补助,每个项目不超过100万元;鼓励服务业企业规范发展,对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地方规范等,经评审合格或获评等级的给予3-10万元奖励,其中,评定为1、2、3级的家政企业分别给予8万元、5万元、3万元的奖励;获评为5星、4星、3星级茶馆的分别给予8万元、5万元、3万元的奖励,其他企业不超过10万元。
第七条 专项资金采取资金补助(奖励)方式。同一项目原则上不重复享受专项资金,以前已获得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其新增支出,可纳入支持范围。
第三章 申报条件和资料
第八条 申请专项资金扶持的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在昆明市内登记注册,在昆明独立核算,并在昆明属地纳税,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在本市正常开展经营活动;
2.所实施项目符合国家、省、市产业发展政策;
3.符合工信部门小微企业的相关条件或从事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提供载体、平台、服务的业务;
4.产权明晰、管理规范、遵纪守法,有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
5.商贸集聚区还应具备以下条件:集聚区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具有不少于20家小微企业入驻的容纳能力,能提供不少于100个就业岗位;
6.服务机构类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有相应的服务团队,专业服务人员不少于5人;有固定办公场所及相应服务设备;有明确的服务方向及服务内容;上一服务电子商务小微企业不少于15家;上一电子商务小微企业服务收入不低于20万元。
7.网站类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网站须具备ICP备案证或许可证;网站持续正常运行半年以上,近半年内点击数不低于5000次;网站具备新闻资讯、政府政策、技术咨询、运营营销、物流配套、人才培训、创业孵化、数据分析、法律支持等类别中不少于5项,内容饱满、权威、严肃、更新及时;平台主办单位(或运维单位)具有相应的资源对接及服务能力。
— 6 — 8.服务空间类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空间建筑面积不低于3000平方米,有明确的经营管理主体,对入驻小微企业给予相应空间减免;具有不少于20家企业入驻的容纳能力,一年内服务电子商务小微企业数不低于20家;具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有科学的企业进出机制;具有对接政府政策、技术咨询、运营营销、物流配套、人才培训、创业孵化、数据分析等公共服务的能力和资源。
9.物流综合服务平台还应符合以下条件:
符合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相关要求;服务平台有信息展示中心,具有不少于200家本地小微企业(平台会员企业)入驻,服务本地物流车辆(平台会员车辆)1000辆以上。
第九条 申请专项资金,须提供以下资料:
(一)基本资料
1.项目申请表;
2.项目绩效目标申报表;
3.项目情况说明或可研报告(有相关单位的批准文件的请一并提供);
4.项目单位相关资质复印件(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如果企业未办理“三证合一”还需提交税务登记证复印件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及基本经营情况说明;
— 7 — 5.项目已投入资金的专项审计报告(尚未产生项目投资的,可提供项目实施单位上一财务审计报告),名品名牌培育中贯彻标准等级评定类项目可不提供审计报告,以评定结果为准;
6.对申报项目和申请材料内容的真实性承诺书; 7.其他能说明项目情况的相关资料。
(二)商贸集聚区、物流综合服务平台、贸易便利化项目还应提供以下资料:
1.土地权属证明或场地租赁合同;
2.入驻或受服务的小微企业证明材料(入驻小微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入驻协议、就业人数、营业额、纳税情况等);
3.对小微企业的空间租赁或其他费用减免的相关证明材料及财务会计凭证复印件等;
4.贸易便利化补充材料:(1)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报关注册登记证书;(3)企业上一财务审计报告(新设企业提供成立至申报截止日上月期间财务审计报告);(4)平台企业(含入驻平台企业)当年进出口不少于1亿美元;(5)有质资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平台建设实际发生费用的专项审计报告。
(三)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还应提供以下材料: 1.服务机构类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
机构基本情况;机构发展规划及愿景;为电子商务小微企业服务情况;服务团队人员信息及构成情况;具有为电子商务小微 — 8 — 企业提供服务及相关资源对接能力的证明材料;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的证明材料(如服务协议等);经有资质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机构运营成本、服务收入审计报告。
2.网站类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
网站运维企业基本情况;网站建设可研报告或项目计划书;网站建设、运维情况;网站正式上线运行证明材料;网站ICP许可或备案证;近半年网站点击数证明材料;网站首页截图(显示网站各栏目内容);具有为电子商务小微企业提供服务及相关资源对接能力的证明材料;服务电子商务小微企业情况概述;经有资质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网站建设、运营成本审计报告。
3.服务空间类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
项目建设(运维)企业基本情况;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及项目计划书;项目建设、招商、运维情况;空间所有权(使用权)、建筑面积证明材料;电子商务小微企业入驻企业名录及证明材料;空间管理制度及相关政策;空间减免证明材料;具有为电子商务小微企业提供服务及相关资源对接能力的证明材料;服务电子商务小微企业情况概述;经有资质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空间投入、空间减免审计报告。
第四章 资金申报审批和拨付
第十条 专项资金申报、审批、拨付按以下流程进行。
(一)申报。项目申报按属地原则办理。各县(市)区、开发(度假)园区商务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负责辖区内项目申报的组织和初审,对符合申报条件的,在规定上报时限内以联合行文的形式上报市商务局、市财政局,联合行文中应同时上报申报项目汇总表并加盖公章。
(二)审核。市商务局进行项目合规性审查。
(三)评审。市商务局委托第三方机构或专家组对项目进行独立、公平、公开评审,对申报内容的真实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做出客观的评价,并出具书面评审报告。
(四)公示。市商务局对通过评审的项目进行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
(五)审批。市商务局根据评审结果以及当年资金总量提出资金安排计划报市两创办,市两创办按程序报审后出具项目批复。
(六)资金拨付。市财政局按照批复将扶持资金拨付到项目所在县区,项目所在县区负责资金管理及拨付。扶持资金应按项目执行进度分阶段拨付,单个项目首次拨付金额不得超过扶持金额的60%,属事后奖补的,项目所在县区可一次性拨付至企业。项目执行完成后,由各县(市)区、开发区商务部门、财政部门组织对照绩效目标进行绩效评价及初步验收,出具绩效评价报告 — 10 — 及验收意见报市商务局,市商务局组织进行最终验收。最终验收通过后,方可拨付剩余资金。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 项目单位收到专项资金应加强管理、专款专用,并主动接受市两创办、商务、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二条 市商务局不定期对项目实施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抽查;建立项目绩效评价制度,按有关规定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价,评价意见作为今后安排专项资金的重要依据。
第十三条 凡违反规定,发生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专 项资金或截留、挪用专项资金等财政法行为的,依照《财政违法 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规定处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十四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小微企业创业园 篇6
为贯彻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激发小微企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支持范围
在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长沙经开区”)进行工商税务登记注册、符合园区产业导向(见附件1)、通过项目入驻备案(审批)、开展创新创业的小微企业,包括工业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企业。
第二条 支持内容
入驻小微企业符合长沙经开区招才引智、专利驱动创新发展、企业上市(挂牌)、融资财政贴息等政策的,可享受长沙经开区相关政策(见附件2)。符合条件的一般小微企业、企业服务站、创客空间还可享受如下政策支持:
1.入驻企业支持
(1)厂房租金补贴。对租赁厂房或办公场地(不含仓储物流场地和生活商业配套场地)开展生产经营、当年实缴税金5万元以上的小微企业,给予15元/平方米/月的租金补贴,每家企业每年租金补贴不超过15万元,补贴期限为三年;
(2)购买厂房补贴。2015年1月1日后购买厂房或办公场地(自用,不含附属和配套用房)开展生产经营、连续运营两年、连续两年实缴税金8万元以上的企业,按200元/平方米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单个企业补贴总额不超过40万元。先租赁后购买的,在享受购房补贴时,需扣除已享受的租赁补贴;
(3)孵化培育上台阶奖励。年销售收入首次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一次性给予5万元奖励。年销售收入首次超过2000万元的企业,一次性给予10万元奖励。
2.企业服务站补贴。支持小微企业聚集区(生产型企业达10家以上,办公或研发型企业达30家以上)按标准创建企业服务站(公共服务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设立开放式服务窗口、拥有不少于5人的专业服务团队),一次性给予企业服务站20万元建设及场地费用补贴。管委会每年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从中评选出不超过6家(含)业绩突出、企业公认的优秀企业服务站(见附件3),并给予优秀企业服务站每年30万元运行费用补贴。
3.创客空间补贴。支持建设创客空间为创业者提供创新创业平台和载体(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拥有专业运营团队、引进专业孵化机构、提供创业辅导),对于取得明显成效的创客空间(入驻企业数量不少于20家,每月开展不少于1次创业主题活动,协助入驻企业引进创业资金不少于500万元),每年给予创客空间运营主体30万元的运营及公共服务费用补贴。
第三条 申报程序
1.每年1月份由符合条件的企业向创业服务中心提供申报材料(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购房或租赁合同及发票复印件、完税凭证、企业入驻备案(审批)意见等)。2.管委会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对企业提交的申报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初步审核。
3.分管领导组织产业环保局、财政局、人社局、工商分局、创业服务中心对企业申报资料进行集中复审。
4.经管委会主任会议审定并公示无异议后,由财政局及时将资金拨付给申报对象。
第四条 其他事项
1.凡涉及与长沙经开区其他支持政策重复的,按照就高原则支持。
2.没有按程序办理项目入驻审批(备案)手续、发生环境违法行为或未按要求整改安全隐患的企业,采取“一票否决”方式,取消奖励或补贴。
3.本办法由长沙经开区创业服务中心负责解释,自2016年1月1日起生效执行,暂定三年,原有小微企业支持政策(长管发〔2014〕84号)自行废止。附件1
长沙经开区小微企业创新创业产业导向
1.正面清单
鼓励以下类型企业入驻长沙经开区,包括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健康、节能环保、集成电路、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工业机器人、健康服务以及生产性服务业。
2.负面清单
限制以下类型企业入驻长沙经开区,包括:(1)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2)低技术、低投入、低效益企业。(3)危化、危爆等安全生产高风险企业。(4)环评达不到要求的企业。
(5)国家禁止和限制类产业目录的企业。
附件2
长沙经开区适用小微企业创新创业政策(摘引)
一、企业创新发展支持
1.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奖励。入驻企业凡首次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的,一次性给予5万元奖励。
(《中共长沙县委 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长沙县人民政府关于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长县发〔2012〕33号))
2.支持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对拥有市级以上研发中心,上发明专利授权达到10件且增长率在30%以上的,给予30万元资助。
3.鼓励集成创新。对获得各类认定,包括科学技术奖励、科技成果鉴定、新产品认定等且拥有核心发明专利超过2件的创新成果,认定时与该成果相关的专利申请累计达30件的,给予10万元资助。
4.对每项中国专利奖金奖和优秀奖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资助;对每项省专利奖特别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分别给予15万元、10万元、8万元、5万元资助。
5.鼓励区外专利权人来区创业。对入驻区内孵化器,拥有有效发明专利且在区内进行专利技术产业化的创业项目,给予20万元资助(含入股等)。
6.鼓励企业申请发明专利,对发明专利申请在10件以上的企业,当年发明专利申请增长率超过30%的,给予当年每件发明专利申请3000元资助。对首次发明专利申请获得授权的企业给予5万元资助。
7.鼓励企业的国外专利布局。对通过专利合作协定(PCT)途径申请国外专利并进入国家阶段或者通过其它途径申请国外专利的,对每件专利申请给予5万元资助。单件专利向多个国家申请的不重复资助。
8.鼓励企业以专利权质押方式向银行和金融机构贷款。企业以自有专利获得质押贷款的,管委会按其实际发生的评估费用给予资助,对每一笔最高不超过5万元资助。
9.鼓励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建设,对通过知识产权管理贯标工作的企业给予10万元资助。对被评为国家、省、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或示范企业的,分别给予30万元、10万元、5万元资助。
(2-9条摘自《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关于印发<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专利驱动创新发展鼓励办法>的通知》长管发〔2014〕27号)
二、招才引智支持
1.上级政策全面落实并予以全额配套。引进人才在经开区申报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省“百人计划”和市“313计划”及相当层次的,予以100%配套,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引进人才创新创业项目获中央、省、市科技和产业计划资助或奖励的,按就高原则予以100%配套,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2.项目资金扶持(1)领军型人才领衔的创新项目或领衔创办的企业,经论证评估后,最高给予500万元的项目资金扶持;
(2)从事创新研发并进行成果转化的高级研发与经营管理人才领衔的创新项目或领衔创办的企业,经论证评估后,最高给予200万元的项目资金扶持;
(3)留学人员创办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予以在企业设立时个人实际出资额20%的项目资金扶持,最高不超过50万元;
(4)特别突出的创业项目,经研究同意后,可实行“一企一策”。
3.银行贷款贴息。引进人才创办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经论证评估后,可以给予贷款贴息。其中:
(1)领军型人才创办的企业,给予利息额50%的贷款贴息,期限3年,贴息总额不超过150万元;
(2)高级研发与经营管理人才创办的企业,给予利息额50%的贷款贴息,期限2年,贴息总额不超过100万元;
(3)留学人员创办的从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企业,给予利息额50%的贷款贴息,期限2年,贴息总额不超过50万元。
4.办公住宅租金补贴
(1)根据领军型人才、高级研发与经营管理人才创业项目实际需要,帮助提供最高600㎡的办公和住宅场所,并给予三年全额租金补贴,其中,领军型人才最高不超过20万元/年、高级研发与经营管理人才最高不超过15万元/年;(2)根据留学人员创业项目实际需要,帮助提供最高300㎡的办公和住宅场所,并给予两年全额租金补贴,租金补贴最高不超过10万元/年。
5.购房补助。领军型人才和高级研发与经营管理人才,首次在经开区、长沙县购买自住商品房的,按以下标准给予购房补助:
(1)领军型人才中,第1款最高可给予100万元,第2-4款可给予40-60万元;
(2)高级研发与经营管理人才中,第1款最高可给予20万元的购房补助,第2、3款最高可给予10万元的购房补助;
(3)创业型留学人员首次购房产生契税的区、县留成部分一次性全额补贴。
6.交通工具支持。引进的领军型人才在经开区创办企业的,视创业项目具体情况,在开办初期予以支持解决交通工具。
7.税收奖励。引进人才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中县、区留成部分,前5年以奖励的形式,等额补贴给纳税人。
8.生活待遇。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优先安排,配偶就业优先推荐,子女就读经开区国际学校的,补助教育补贴1万元/年•人,每个海外人才的子女教育补贴全部累计最高额度为5万元。主动协助引进人才办理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办理就医“绿色通道卡”,定期开展健康检查。
9.人才引进费用补助。鼓励企业采取各种方式和途径引进高层次人才,对引进领军型人才、高级研发与经营管理人才且签订3年以上工作合同,并工作满一年(以工资、个税、社保等为依据)的企业一次性分别给予8万元/人、3万元/人的人才引进费用补助,每个企业每年补助总金额不超过企业新增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县、区财政所得部分。
(1-9条摘自《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关于印发<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招才引智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长工发〔2013〕5号)
10.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资助计划。鼓励企业推荐员工参加技能提升培训,提高技能水平。对企业员工经定点培训机构培训取得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后在原企业就业满壹年的(缴纳社会保险),分别按每人400元、600元、800元给予企业培养资助。
(《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关于印发<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引进和培养技能型人才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长工发〔2013〕6号)
三、中小微企业融资财政贴息支持
1.长沙经开区对上一纳税额达到10万元以上的中小微企业通过信用担保、质押、抵押等方式取得的银行及小额贷款公司(长沙经开区区域范围外的仅限于被湖南省金融证券办评为A类的小额贷款公司)贷款所支付的利息给予补贴。
2.根据各企业通过银行不同授信方式和贷款资金到位的实际额度,按以下两种方式执行,单个企业贴息额度每年不超过30万元。(1)企业通过信用方式融资的,按年不超过贷款实际金额的3%给予贴息;
(2)企业通过担保、抵押、质押等其它方式获得的贷款,按年不超过实际贷款金额的2%给予贴息。
(1-2条摘自《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小微企业融资财政贴息管理办法》长经开管发〔2016〕32号)
四、企业上市(挂牌)支持(以新出台的政策为准)附件3
长沙经开区优秀企业服务站评选标准
鼓励创业基地按照标准(公共服务面积不少于200㎡、设立开放式服务窗口、拥有不少于5人的专业服务团队)创建企业服务站,支持企业服务站为入驻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每年从中评选出不超过6家(含)优秀企业服务站,具体评选标准如下:
1.积极协助、及时督促入驻企业办理准入审批手续,包括工商税务登记注册、环评等,企业准入办结率达到85%以上。
2.及时与入驻企业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覆盖率达100%;每年开展1次以上安全生产教育、消防安全应急演练,每年开展不少于4次安全生产检查,及时督促企业整改安全隐患,整改率达到85%以上。
3.及时完成长沙经开区管委会数据统计报表工作,确保统计报表全面、真实、可信。
4.精心为入驻企业提供各种常规性服务,包括创业辅导、人才招聘、政策申报、金融对接、企业孵化、物业服务等,企业满意度测评不低于80%。
小微企业创业园 篇7
一、联东产业园建设运营的基本情况
联东集团创办于1991年, 注册资金6.2亿元, 下辖二十多家子公司, 是一家集产业园区、模板钢结构和投资业务为一体的集团化公司。
在产业园区方面, 联东集团依托各地已经规划的园区, 采取“园中园”的方式, 以“联东U谷”为品牌, 围绕园区的规划、建设、招商、运营、企业退出等, 自建招商队伍, 为入园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逐步发展成为国内开发规模最大、产品系列最全、入驻企业最多的产业园区建设者、运营商和服务商。目前已成功进驻北京、天津、沈阳、上海、南京、无锡、苏州、宁波、济南、青岛、广州、重庆等城市, 建成和在建的园区超过30个, 入园企业超过2300家。
联东U谷逐步形成了两类标准化园区业态:产业综合体和总部综合体。其中, 产业综合体位于城市的开发区或新区内, 以打造功能性、规模化的产业发展载体为手段, 以培育和运营第二、三产业为目的, 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配套设施为补充, 形成产业发展的集聚平台, 其产品主要有现代化标准厂房、定制厂房、中试研发及相关服务配套设施等, 比如联东北京金桥产业园项目、沈阳沈北工业园项目即属于产业综合体。总部综合体在城市中心或副中心区域, 以打造高品质、规模化的总部载体为手段, 以培育和运营总部经济为目的, 形成以企业总部为核心, 聚合上下游及现代服务业等高端产业资源, 形成发展总部经济的企业集群, 其产品主要包括独栋总部办公、高层办公、酒店公寓及商业设施等, 比如正在开发的无锡总部商务园项目。
在2012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和中国指数研究院联合发布的排名中, 联东U谷位居“中国产业园区十强企业排行榜”、“中国产业园区品牌价值排行榜”两榜之首, 品牌价值达27.39亿元;2013年再次蝉联中国产业园区品牌价值第一名。
二、联东产业园服务小微企业的主要做法
一是解决小微企业用地难问题。近年来, 各地用地指标普遍紧缺, 更多用于保障大企业、大项目、住宅、商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 小微企业常常一地难求。为此, 国发[2012]14号文件专门提出, 规划建设小企业创业基地、科技孵化器、商贸企业集聚区等, 地方各级政府要优先安排用地计划指标。联东U谷以“园中园”的方式, 主要以小微企业为对象, 在开发成熟的产业用地上, 根据入园企业的个性需求, 通过建设现代化标准厂房、定制厂房、独栋总部办公和高层办公等, 以租售结合的方式, 有效解决了入园企业用地难问题, 降低了入园企业的用地成本。
二是加强对入园企业的全方位服务。联东U谷从解决入园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 建立了企业扶持、专业支持、联谊活动、商务后勤和共享平台等五大运营服务体系, 服务内容涵盖入园服务、政府项目申报、培训咨询、人力资源管理、融资、品牌、商务后勤、信息共享等多个方面。企业扶持方面, 主要是整合政府/行业资源, 提供政策、资金、人才、品牌扶持及相关业务代办。专业支持方面, 主要是整合专业资源, 提供管理咨询、培训、财税、法律、品牌营销、金融服务。联谊活动方面, 主要是组织企业联谊、慈善公益、节日类主题活动, 凝聚员工之心。商务后勤方面, 主要是打造便捷高效后勤服务平台, 使企业专注核心业务发展。共享平台方面, 主要是打造信息/资源跨区域共享平台, 联动全国园区。
联东U谷依托五大体系, 建立了高效的服务模式, 搭建起企业与政府、企业与行业、企业与企业之间良好的关系桥梁, 助力入园企业的成长发展。以联东北京金桥产业园为例:政策扶持方面, 先后帮助2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成功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 协助园区多家企业申请专项扶持资金100余万元、贷款贴息80万元;人才支持方面, 主动联系各大院校, 联合建立实习基地, 通过举办多场招聘会, 自2009年至今已为园区企业输送人才300余名;专业支持方面, 组织专业培训, 帮助企业解决专业技术方面的难题;品牌支持方面, 借助内部媒体《U客汇》等, 开展企业主题推广, 进行产品及品牌宣传;组织丰富的联谊活动等, 凝聚企业之心, 提高企业员工归属感;自2010年起通过引进园区办公用品供应商、推出电子采购平台等举措, 为园区企业提供办公用品统采统购服务, 节约了企业时间和成本;发起成立“北京优谷企业发展商会”, 加强对会员企业的服务。
三是建立入园企业的退出机制。推动在税收、业态类型等方面不再符合园区定位的企业自动退出, 将其持有的物业代租或代售给其他符合要求的企业, 帮助小微企业顺利退出, 实现了土地的集约利用。
三、几点启示
联东U谷通过前端的产业集聚、中端的运营服务体系以及后端的企业退出机制等, 为政府和企业两端都提供了高价值服务, 并为小微企业服务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一是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看。联东U谷通过打造企业成长平台, 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大大加快, 形成了快速的企业集聚, 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提高了土地容积率和单位土地投资收益, 从而推动了区域的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 创造了更多的税收和就业, 提升了区域综合价值。比如, 联东U谷园区内的土地容积率平均达到了1.5以上, 而分散建设、单独建厂的土地容积率一般只能达到0.8-1;企业从入园到投产平均需要3个月, 而单独建设的企业投产周期一般为2年;通过对园区的能源需求进行平衡调剂, 区内用电量一般只按总需求的50%安排即可满足;为区内企业提供的转让退出服务, 可以有效地避免因企业或产品的生命周期结束或意外所造成的土地和设施闲置。
二是从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看。联东U谷真正抓住了影响小微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通过市场化的方式, 充分整合政府服务资源和市场化服务资源, 为入园企业打造质优、高效的运营服务平台, 节约企业的交易成本、时间成本、运营成本等, 帮助企业提升品牌形象, 实现了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小微企业创业园 篇8
本届创业大赛设置创业奖金24万,共设40个奖项,其中一等奖1个(奖金3万元)、二等奖3个(奖金2万元)、三等奖6个(奖金1万元)、优秀奖30个(奖金3000元)。为切实加强对小微企业创业者的扶持,获奖单位除获得奖金、荣誉证书和奖杯外,对于符合小额担保贷款条件的企业,由鹤壁市小额贷款担保中心按规定提供银行贷款扶持;符合税费减免条件的企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前期宣传工作
为做好此次大赛的组织工作,市政府成立了鹤壁市小微企业创业大赛组委会,由市委组织部领导、市人社局局长任组长,市委组织部、团市委等各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大赛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市人社局。创业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利用鹤壁市电视台、鹤壁日报等多种媒介对本次大赛进行了宣传报道,并召开县区创业大赛专门会议,要求各县区人社局通过多种途径对大赛进行宣传,推荐更多的小微企业参与到本次活动中。截至2015年1月初,共有236家小微企业创业者报名参赛,参赛企业涵盖农业、制造加工、服务业、贸易业、建材、IT产业、教育、电子商务等40多个行业,参赛选手包括失业人员、返乡创业农民、大学生村官、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残疾人等各类城乡创业者。
严格大赛规则,提升大赛专业水平
按大赛规程要求,首先对236名报名者进行了资料初评,93名选手进入了初赛。进入初赛选手经过5分钟的企业(项目)展示、初赛评委组现场打分环节和实地考察程序之后,从中确定出40名复赛选手。复赛邀请了国家级创业培训师、国家高级创业咨询师、农业专家、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教授等任评委,最终10家小微企业的创业者挺进决赛。2015年2月11日,鹤壁市创业大赛决赛在鹤壁市艺术中心举行,邀请了河南省上市公司董事长、风投公司经理、天使投资基金会秘书长、创业培训师等专家作为评委,经过一分钟短片播放、企业项目介绍、评委提问、现场打分4个环节,最终河南美丽鸟车业有限公司孙国顺获得一等奖;河南省炳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获得二等奖;鹤壁淇香调味品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获得三等奖,有进入复赛的其他30家企业获得优秀奖。
突出“评”为主,“比”为副,促进企业发展
大赛共经过3轮4环节,其中2轮3个环节都设计有指导环节或“点评”环节。实地考查、复赛、决赛中创业咨询师、大赛评委等分别对参赛选手的项目给予现场指导与项目点评,对于企业经营中出现的问题,结合自身经验给出了指导意见或建议。比赛过程中,大赛组委会办公室重点引导参赛选手树立重“发展”轻“比赛”、重“交流”轻“结果”的理念,培养选手建立“学习、创新、发展”的思路。比赛结束时,参赛选手成立了联谊会,决定定期举办企业经验交流与座谈会。
做好赛后跟踪,发挥服务中心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