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医院)西山区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办法

2024-11-08

(区医院)西山区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办法(精选6篇)

(区医院)西山区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办法 篇1

征求意见

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局、财政局:

现将《西山区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办法》征求意见稿发给你们,请于10月28日下午5:00前将修订意见反馈到区政府办秘书科。

联系人:邝虎廷 8226719

西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9年10月26日

第五条 下列情形不能享受医疗救助:

(一)因打架斗殴、交通事故、酗酒伤害、吸毒、自杀、自残等行为产生的医疗费用;

(二)器官移植、镶牙、整形、矫形、配镜等费用;

(三)婚前检查、保健、康复等费用;

(四)未经允许在非定点医疗服务机构就医、购药产生的医疗费用;

(五)法律法规规定或政府认定的其他不能享受救助的医疗费用;

第三章 救助类型及标准

第六条 西山区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分为医疗优待、门诊医疗救助、住院医疗救助、临时医疗救助四种类型。

第七条 医疗优待是指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持《云南省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到昆明市人民医院或区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实行如下减免:

(一)门诊、住院使用的药品,实行零购销差率收费;

(二)免收其普通挂号费、普通门诊诊查费;

(三)住院病人中,未参加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减免30%的床位费、手术费;已参加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减免个人自付部分的30%床位费、手术费(符合条件的西山区新型农村合作参合群众参照本条执行)。

第十二条 门诊医疗救助程序按照救助对象申请,片区社会保障服务站或居委会审查,街道办事处核准,区民政局备案的程序办理。

第十三条 住院医疗救助程序是指对持有《低保证》或《五保证》的救助对象按照“先诊断后审查”的原则办理,即救助对象到定点医院就诊,对经诊断确需住院治疗的,由收治医院出具《住院证》,片区社会保障服务站或居委会核实后,由街道办事处出具《医疗救助告知书》告知医院,救助对象即可入院治疗。定点医院在本办法规定救助限额内垫付医疗费用给予治疗,由区局民政按季度与定点医院进行核算。

第十四条 临时医疗救助的救助对象凭医疗机构的住院证明、结算清单等有效票据,按照片区两保服务站或居委会审核,群众评议,街道办事处审核,报区医疗救助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程序办理。

第十五条 西山区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定点机构为区人民医院、各街道卫生服务中心院。

第十六条 西山区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定点机构应当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按照本地医疗保险用药目录、诊疗项目目录,为西山区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对象提供医疗服务。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督。

第二十二条 从事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明知当事人不符合享受城乡医疗救助条件而为其办理城乡医疗救助手续、或者明知当事人符合享受城乡医疗救助条件而不为其办理城乡医疗救助手续得;

(二)贪污、挪用、扣压、拖欠城乡医疗救助金的;

(三)收受贿赂的;

(四)玩忽职守、滥用职权、营私舞弊,影响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正常进行的;

(五)出具的证明材料与实际不相符的;

(六)有其他违法违纪行为的。

第二十三条 享受医疗救助待遇的人员,虚报或出具虚假证明等手续,骗取城乡医疗救助金的,给予批评教育,追回冒领的医疗救助金,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西山区民政局负责解释。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9年11月1日起施行。

淮南市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实施办法 篇2

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649号)、《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2‟11号)、《关于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试点工作的意见》(民发„2012‟21号)以及省民政厅等四部门联合下发的《安徽省城乡医疗救助实施办法》(皖民社救字„2015‟11号)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完善我市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救助对象

凡具有本市户籍,在我市行政区域内常住的下列困难居民,均可提出困难群众医疗救助申请:

(一)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以下简称低保对象);

(二)特困供养人员;

(三)低收入家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以下简称“低收入医疗救助对象);

(四)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指因医疗费用支出超过家庭负担能力,导致家庭实际生活水平低于当地低保边缘家庭标准的患者本人)

(五)县区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重病困难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列入救助范围:

(一)因自杀、自残等发生的医疗费用;

(二)对农村0-14周岁(含14岁)儿童急性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救助,按《关于印发<安徽省重大疾病按病种付费并提高医疗保障水平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10版)>的通知》(皖卫农„2010‟34号)确定的治疗定额付费标准和医疗救助标准实施救助。

(三)对特困供养人员的救助:

1、特困供养人员在住院治疗时不设起付线。

2、特困供养人员患病后,不论在门诊治疗还是住院治疗,在获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补偿后,剩余部分由医疗救助资金承担,每人每年救助金额累计不超过1.5万元。

(四)对低保对象的救助:

1、对农村低保对象在住院治疗时不设起付线;对城市低保对象住院治疗时,可适度降低起付标准。

2、视情实施医前救助或“一站式”即时结算。

3、低保对象如因家庭非常困难,造成暂时没钱住院治疗的,可按病种享受医前救助。属于本《实施办法》第二条中大病病种,给予一次性4000—6000元定额医疗救助;属于重症慢性病病种,给予一次性2000元定额医疗救助。

4、对低保对象住院治疗时不设病种限制,在获得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或补充医疗保险、大学生医保省级调剂金等(以下简称各种保险)各项保险补偿后,按照目录范围内自付费用的70%享受“一站式”即时结算,每人每年救助金额累计不超过1.5万元。

(五)对低收入家庭成员的救助:

1、所患必须为大病或重症慢性病。

2、视情实施医中或医后救助。

3、医中救助按照本《实施办法》第二条中规定的大病病种,给予一次性2000元定额医疗救助。

4、医后救助按照在获得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或补充医疗保险、大学生医保省级调剂金等各项保险补偿后,根据目录范围内个人自付额多少、分段救助:个人自付额1万元—2万元(含1万元),给予2000—3000元医疗救助;个人自付额2万元—3万元(含2万元),给予3000—5000元医疗救助;个人自付额3万元(含3万元)以上的,给予5000—8000元医疗救助。

(六)对低保对象和特困供养人员患尿毒症等重特大疾病需要长期门诊治疗,且个人自负医疗费用较高的可给予门诊医疗救助。

(七)本《实施办法》确定的各项救助标准需要调整的,由市民政局、财政局、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确定调整标准后执行。

(四)坚持“量入为出,平衡”的资金管理原则,对救助对象实施及时救助。对当年结余资金超过年救助资金总量10%的县区,省、市将调减下医疗救助资金补助额。

六、部门职责

(一)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工作,在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下,由民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综合协调和日常管理工作,有关部门配合,共同抓好落实。

(二)民政部门、卫生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相互免费提供数据接口,稳步推行“一站式”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不同医疗保障制度间人员信息、就医信息和医疗费用信息的共享,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方便困难群众。

(三)民政部门应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会商有关部门共同制定医疗救助政策,加强对医疗救助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工作,确保医疗救助制度的全面落实。同时,加强医疗救助和城镇居民(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政策衔接。

(四)财政部门负责会同民政部门研究制定医疗救助资金管理办法,筹集并及时拨付医疗救助资金。为保障医疗救助工作正常开展,各级财政应安排必需的工作经费,并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五)卫生部门负责做好医疗救助资金资助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工作。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倡和鼓励医疗机构对困难群众开展医疗优惠减免活动。并负责落实各医疗机构为医疗救助资金的在院结算先行垫付工作。

(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做好城镇居民(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与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的衔接,落实即时结算服务工作。

(七)实行定点医疗机构“一站式”即时结算的网点,由定点医疗机构在出院结算时直接将补助金额扣除、先行垫付,确定专人按月与县区民政部门对账,经县区民政部门审核后,商同级财政部门将其垫付资金拨付至定点医疗机构指定账户。

七、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

(一)建立健全医疗救助工作制度,有关单位、组织和个人要积级配合医疗救助工作的调查,如实提供所需情况,确保公开、公平、公正。

(二)建立规范的统计报告制度,医疗救助资金全部实行社会化发放,县区民政部门按时对本辖区救助人员、救助资金、账户结余等重要救助数据统计上报市民政部门。

城乡困难群众救助政策doc 篇3

一.门诊救助

一是对城市“三无”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发生的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门诊医疗费用,实行全额救助;二是对城乡低保对象中一、二级精神病患者,门诊救助每人每年200元,包干使用,不结转;三是对其他城乡低保对象,门诊救助每人每年100元,包干使用,家庭成员可共享,不结转。

二.住院救助

一是对城市“三无”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在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扣除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的费用后,剩余的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住院医疗费用全额救助;

二是城乡低保对象住院起付标准以下的部分给予全额救助;

三是实施一般住院救助。城乡低保对象和低保边缘困难群众,在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住院医疗费用,扣除各种医疗保险报销的费用后,剩余医疗费用按医院级别予以不同比例救助:一级医院80%、二级医院70%、三级医院60%;一个自然内,每人每年累计最高住院救助标准为20000元(含住院起付费);

四是实施大病住院救助。城乡低保对象和低保边缘困难群众中患有恶性肿瘤、白血病、尿毒症和门诊特殊疾病的和实施器官移植术及抗排斥治疗的,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住院医疗费用,扣除各种医疗保险报销的费用后,剩余医疗费用不分医院级别,均按最高救助比例70%救助;一个自然内,每人每年累计最高住院救助标准为40000元(含住院

起付费)。

以上住院救助中,对城乡低保对象中的智力类、精神类残疾人和其他类伤残等级为一、二级的残疾人患者,同一级别医院救助比例上浮10%。

城乡困难群众补充医疗救助政策

问:哪些人可以申请享受补充医疗救助政策?

答:具有我县户籍,在一年内扣除各种医疗保险报销和城乡医疗救助后,个人负担的住院医疗费用累计在0.5万元以上(含0.5万元)的城乡低保对象、入院时年满60周岁未领取基本养老金或离退休费的对象、家庭月人均收入高于城乡低保标准50%以内的城乡低保边缘困难群众。

问:补充医疗救助政策救助标准是多少?

答:

1、个人负担住院医疗费用累计在0.5万元以上至1万元的(含1万元),超出0.5万元的部分按50%进行救助;

2、个人负担住院医疗费用累计在1万元以上至3万元的(含3万元),超出0.5万元的部分按55%进行救助;

3、个人负担住院医疗费用累计在3万元以上至5万元的(含5万元),超出0.5万元的部分按60%进行救助;

4、个人负担住院医疗费用累计在5万元以上的,超出0.5万元的部分按70%进行救助;

5、城乡低保对象在同一救助比例的基础上上浮10%;

6、年最高救助金额为5万元。

问:怎样申请补充医疗救助?

答:申请城乡困难群众补充医疗救助的对象,于每年10月8日至20日向户籍所在地的县民政局提出书面申请。县民政局于10月30日前完成救助对象初审及救助金额初核工作,并将所有相关资料报成都市慈善事业发展办公室审批。

问:申请补充医疗救助需要提供哪些资料?

答:1.救助对象书面申请书;2.救助对象身份证复印件;

3.救助对象低保证复印件;4.救助对象的“成都市医疗保险支付结算表”复印件;5.救助对象的“成都市大病互助补充保险结算表”复印件;6.救助对象的“四川省医疗卫生单位统一住院费用结算票据”(未参保人员提供);7.县民政部门“医疗救助申请审批表”复印件。

城乡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政策

一.救助范围

因危重疾病、人身意外伤害、火灾、教育支出过大等临时性、突发性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困难急需救助的家庭。主要包括:在最低生活保障和其他专项社会救助制度范围外,由于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暂时性困难的低保边缘家庭;已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和其他专项社会救助覆盖范围,但由于特殊原因导致其基本生活暂时出现较大困难的家庭;各镇(街道)认定的其他应予救助的人员。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列入临时生活救助范围:家庭有就业能力的成员不自食其力或无正当理由拒绝就业的;法定赡(扶、抚)养人未按规定履行法定义务的;因赌博、吸毒及其他违法行为造成家庭生活困难且不思悔改的;拒绝管理人员调查,隐瞒或不提供家庭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

二.救助标准。

1.临时生活救助是一项非定期、非定额的救助,主要

依据维持基本生活需求来确定救助标准,分现金救助和实物救助两种,以现金救助为主、实物救助为辅,在一年内,救助家庭因同一原因造成临时生活困难的家庭,原则上实行一次性救助,每年每户救助总额不超过1万元。如第二年仍需继续救助的,应按程序提出申请并报有关部门审核。

2.现金救助:符合救助条件的低保户、重点优抚对象、困难精简职工因病在报销基本医疗、医疗救助、大病援助费用外,个人自付金额在2万元以上的,救助2000-5000元,特别困难的,救助不超过1万元;其他困难群众救助200-2000元;符合救助条件的家庭,因子女入学,在慈善会、县教育局、县残联实施的教育救助外,家庭生活仍特别困难的,原则上可按照高中(中专)生,每人每年500-1000元、大学生每人每年2000-5000元的标准实施救助;因家庭成员遭遇车祸、溺水、矿难等人身意外伤害,在获得各种赔偿、保险、救助等资金后,个人负担仍然较重且影响到家庭基本生活的,救助2000-3000元;因火灾等突发性意外事故,造成家庭财产重大损失且影响到家庭基本生活的救助2000-3000元; 其他临时生活救助,根据申请人家庭具体困难情况确定。

3.实物救助:对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根据其家庭成员及需求情况,按照食用油10公斤/户.月、米15公斤/人.月的标准救助;需衣被救助的,经调查后,按实际需求实施救助。

三.救助工作程序 1.申请。申请临时生活救助的家庭,由户主或受委托家庭成员,向户籍所在地的村(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户口本原(复印)件、身份证原(复印)件、家庭成员(即父母、配偶、子女和未成年的兄弟姊妹)以及民政部门要求提交的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2.审核审批:村(居)委会受镇(街道)委托对申请人的申请资料进行入户调查,并填写《双流县城乡困难家庭临时生活救助申请审批表》,符合条件的,提交村(社区)议事会评议并进行为期5天的张榜公示,群众无异议的,在上签署意见,连同有关资料报所在镇(街道)社会事务办(科)审核,2000元(含2000元)以下镇(街道)审批。超过镇(街道)审批权限需增加救助金额的,由各镇(街道)签署意见,将相关资料一并报民政局审批。县民政局对符合临时救助条件的申请,应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审批手续。

3.为及时快捷实施临时救助,对申请对象所需救助金额在一定额度内、且需求紧急的,县民政局科直接审批或授权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直接审批,但应在一个月内补齐所有申请审批手续。

双流县民政局

(区医院)西山区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办法 篇4

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我市的社会救助体系,逐步解决农村困难群众住房问题,改善农村困难家庭居住条件,根据省市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的原则:

(一)突出重点,分步施救。以我市农村低保户和低收入户为救助重点,逐年分步实施。

(二)自力更生,多方帮扶。要立足农户自力更生,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按照“政府补一块、集体助一块、个人出一块”的方式筹措资金,鼓励群众互帮互助。

(三)统筹建设,保障基本。摸清我市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状况,逐步提高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抗御灾害的能力。

第三条义乌市困难群众救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的领导和协调。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负责核定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的救助方式、救助标准,与上级部门的衔接以及对该项工作的监督检查等。

市民政部门负责我市农村困难群众住房现状的调查摸底和救助对象的审核审定等工作。市财政部门负责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资金的筹措安排工作。

市审计、监察部门负责对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资金的预算安排和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含工业园区管委会,下同)负责辖区内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申请的审查、工程管理、验收、资料收集等组织实施工作。

相关社区、村(居)民委员会根据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委托,承担辖区内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申请的受理、调查等日常服务工作。

第二章对象 第四条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的对象:

(一)不宜实行集中供养的农村五保户;

(二)农村低保户和低收入户中的无房户、危房户、因灾倒房户、住房困难户(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12平方米以下或住房残破简陋、不御寒冷和风雨、不具备基本居住条件的家庭);

(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困难家庭。

第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

(一)拒绝管理审批部门调查的;

(二)未按规定提供有关证件、证明,或证件、证明提供不全的;

(三)因家庭成员违法、犯罪造成自身财产损失或住房困难的;

(四)历年来已接受过修缮、新建住房救助的。

第三章方式和标准

第六条住房救助根据救助对象住房实际状况、村镇建设规划以及救助对象的意愿,采取以修缮为主,租用、新建、扩建、改建为补充的救助方式。

各种救助方式不能重复享受。

第七条住房救助应当遵守以下标准:

(一)建筑面积。新建、扩建、改建面积以救助对象实际在册人口数计算,1人户一般不超过40平方米,每增加1人可增加20平方米,每户原则上不超过100平方米。修缮的,按现有住房面积修缮。

(二)质量标准。以消除各类质量安全隐患为前提,确保救助住房“安全、实用、卫生、经济”。新建、改建、扩建的救助住房应为一层或二层砖混结构,设地梁、圈梁、构造柱及纵横墙拉接,铺水泥地面,粉刷内外墙,安全实用。修缮的住房重点实施地面、内外墙、屋

顶防漏防渗处理等工程。

(三)资金标准。

1.修缮住房的,根据破损程度和实际修缮面积给予补助,最高救助金额为2.4万元。

2.在城区及镇区租房居住的给予每人每年1000元的救助,除此以外的区域给予每人每年700元的救助。每户每年租用救助最高不超过5000元。租用救助资金可每年予以支付,但累计不得超过五年。

3.新建、扩建、改建住房的,每平方米补助400元,最高救助金额为4万元。

第四章工作程序

第八条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实行属地管理,逐级申报审批。

(一)申请。符合救助条件的家庭向村(居)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填写《义乌市农村困难群众住房专项救助申请表》,并提交下列资料:

1.家庭成员身份证及复印件和户籍证明;

2.市民政部门核发的低保证明、低收入家庭证明、农村五保供养证等及复印件;

3.旧房平面简图及照片;

4.救助项目要求的其他相关材料。

(二)评议。村(居)民委员会对收到的救助申请,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的方式进行评议,初定救助对象,并予以公示,广泛听取和征求意见。经评议符合救助条件的,在签署意见后将申请材料及公示情况报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不符合救助条件的,退回申请并说明理由。

(三)审查。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上报的申请材料要及时进行审核。经调查核实,符合条件的,签署意见后报送市民政局和住建局审批。不符合条件的,将材料退回所在村(居)民委员会,并说明理由。审查结果应在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政务公开栏进行公示。

(四)核准。市民政局对上报的材料进行汇总复核,确定救助对象。不符合救助对象条件的,由市民政局将有关材料退回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并说明理由。市住建局对经市民政局审核的救助对象的住房救助方式及标准予以核定。不符合救助条件和救助方式的由市住建局将有关材料退回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并说明理由。

第九条最终的审批结果应在《义乌商报》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条住房救助的申请、评议、审查、核准工作要在每年五月份之前完成,当年确定的计划应在当年完成。

第五章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根据市住建、民政、财政三个部门的联合发文,组织具体实施和管理。原则上由救助对象自行组织施工,确无能力的由当地镇(街道)落实村(居)委会组织施工。

第十二条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工程质量标准逐户验收,对质量不达标的要督促整改。

第十三条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于当年年终将收集整理好的资料交市住建局备案。

第六章资金管理

第十四条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资金由以下来源组成:

(一)省财政下拨的专项资金;

(二)市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

(三)社会捐赠资金。

第十五条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资金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补助资金按规定渠道下拨至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核算到户。救助项目经竣工验收合格且相关资料收集齐全后支付救助资金。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十六条对采取虚报、隐瞒等手段,骗取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的,由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追回救助款。对性质恶劣、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十七条管理审批单位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滥用职权,违规办理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构成违纪、违法的,按有关规定追究其纪律、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十八条本办法由市困难群众救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区医院)西山区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办法 篇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的管理和使用,提高使用效益,根据有关政策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城乡医疗救助基金,是指通过公共财政预算、彩票公益金和社会各界捐助等渠道筹集,按规定用于城乡贫困家庭医疗救助的专项基金。

第三条 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应按照公开、公平、公正、专款专用、收支平衡的原则进行管理和使用。

第四条 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以下简称社保基金专户),实行分账核算,专项管理,专款专用。县级财政部门将原来在社保基金专户中分设的“城市医疗救助基 金专账”和“农村医疗救助基金专账”进行合并,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专账”,用于办理基金的筹集、核拨、支付等业务。

第二章 基金筹集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城乡医疗救助基金来源主要包括:

(一)地方各级财政部门每年根据本地区开展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实际需要,按照预算管理的相关规定,在年初公共财政预算和彩票公益金中安排的城乡医疗救助资金。

(二)社会各界自愿捐赠的资金。

(三)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形成的利息收入。

(四)按规定可用于城乡医疗救助的其他资金。

第六条 县级以上财政部门会同民政部门根据城乡医疗救助对象需求、工作开展情况等因素,按照财政管理体制,科学合理地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上级财政对经济困难的地区给予 适当补助。

第三章 基金使用

第七条 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的救助对象是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以及其他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经济困难群众。

第八条 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应分别结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基本医疗保险)的相关政策规定,统筹考虑城乡困难群众的救助需求,首先确保资助救助 对象全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其次对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商业保险等补偿后,救助对象仍难以负担的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给予补助,帮助困难群众获得基本医疗服务。对因各种原因 未能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救助对象个人自负医疗费用,可直接给予救助。

第九条 救助方式以住院救助为主,同时兼顾门诊救助。各地要科学制定救助方案,合理设置封顶线,稳步提高救助水平。要结合基本医疗保险的待遇规定,统筹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弥合 城乡困难群众在获得医疗救助方面的差异,满足其正常的医疗服务需求。

第十条 各地区应结合本地实际明确城乡医疗救助对象的具体范围,细化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具体使用方案。

第四章 基金支出

第十一条 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原则上实行财政直接支付。民政部门向同级财政部门提交拨款申请,财政部门审核后将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由社保基金专户直接支付到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 药店或医疗救助对象。

资助医疗救助对象参保参合的,由民政部门将与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确认后的符合救助标准的医疗救助人数、参保参合资助标准及资金总量提供给同级财政部门,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 后,从社保基金专户中的“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专账”中将个人缴费核拨至“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专账”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专账”中。

开展“一站式”即时结算的地区,由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在结算时先扣除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费用和医疗救助补助的费用,参保参合救助对象只需结清个人应承担部分。基本医疗 保险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所垫付的医疗救助资金情况,在规定时间内报民政部门审核后,由民政部门向同级财政部门提出支付申请,同级财政部门通过“城乡医疗救助基 金专账”直接支付给以上机构。

未开展“一站式”即时结算的地区以及需要事后救助的,由医疗救助对象个人按规定出具基本医疗保险报销的补偿审核表或结算单、定点医疗机构复式处方或定点零售药店购药发票等能 够证明合规医疗费用的有效凭证,在规定时间内

报同级民政部门核批,由民政部门向同级财政部门提出申请,同级财政部门通过“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专账”直接支付给医疗救助对象。对救助 对象个人的补助资金原则上通过转账方式,减少现金支出。

统筹地区民政部门可采取通过财政直接支付向定点医疗机构提供一定预付资金额度的方式,减免救助对象住院押金,方便其看病就医。

第十二条 暂不具备直接支付条件的统筹地区民政部门可根据需要开设一个城乡医疗救助基金支出户(以下简称支出户)。一个统筹地区最多开设一个支出户。全部医疗救助补助支出实行 直接支付的地区,不设支出户。

支出户的主要用途是:接收财政专户拨入的基金,支付基金支出款项,包括对救助对象符合规定的不能通过“一站式”即时结算的医疗费补助支出,对偏远地区和金融服务不发达等不具 备直接支付条件的地区的基金支出,及政策规定的其他可以直接发放给救助对象的基金支出。支出户的利息收入应定期缴入社保基金专户,并入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管理。

支出户除向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结算垫付医疗费用、向医疗救助对象支付救助资金外,不得发生其他支出业务。支出户发生的业务原则上通过转账方式,逐步减少并取消现金支 出。

第十三条 建立定期对账制度,地方各级财政、民政部门应按照规定认真做好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的清理和对账工作,每年不少于两次。末,民政部门应按要求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城乡 医疗救助基金执行情况及相关说明。

第五章 基金管理

第十四条 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年终结余资金可以结转下继续使用。基金累计结余一般应不超过当年筹集基金总额的15%。各地应进一步完善救助方案,确保基金均衡合理使用,确保 救助对象最大程度受益。

第十五条 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必须全部用于救助对象的医疗救助,对不按规定用药、诊疗以及不按规定提供医疗服务所发生的医疗费,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不予结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 留、挤占、挪用,不得向救助对象收取任何管理费用。

第十六条 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的筹集和使用情况,应通过网站、公告等形式按季度向社会公布,城乡医疗救助对象和救助金额等情况应每季度在村(居)委

会张榜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七条 民政部门应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等部门定期检查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提供的医疗服务和收费情况,对医疗服务质量差、医疗行为违规的,暂缓或停止拨付 其垫付的资金。

第十八条 地方各级民政和财政等部门要定期对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自觉接受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民政部、财政部对各地医疗救助工作开展情况和基金使用 情况进行抽查。

第十九条 发现虚报冒领、挤占挪用、贪污浪费等违纪违法行为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对故意编造虚假信息,骗取上级补助的,除责令立即纠正、扣回、停拨上级补 助资金外,还应按规定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条 各地财政、民政部门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管理的具体办法。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财政部 民政部关于印发<农村医疗救助基金管理试行办法>》(财社〔2004〕1号)、《财政部民政部关于加强城市医疗救助基金管理的意见》(财社〔2005〕39号)同时废止。

天津市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管理办法 篇6

“三无”人员五保户医疗救助最高200元

作者:李海燕 李茜 徐杨

2010-08-04天津网-数字报刊

新报讯【记者李海燕 李茜 徐杨】为加强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管理,保证资金合理有效使用,昨天,本市出台《天津市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管理办法》。该办法明确规定,城乡医疗救助资金是指通过各级财政预算、福利彩票公益金以及社会各界捐赠等多渠道筹集的,用于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员、城乡特困救助人员、农村五保供养人员以及市和区县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协调推动小组共同认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给予医疗救助的专用资金。救助对象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就医的医疗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由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给予门诊医疗救助,救助最高限额为:城市“三无”人员、农村分散供养五保对象每人每年200元,其他救助对象每人每年60元。

门诊就医及住院期间如何受助

新办法规定,救助对象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按照本市相关规定执行,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由个人承担,单位缴费部分由救助对象所在单位缴纳;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的参保资金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贴资金中解决。

救助对象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就医的医疗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由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给予门诊医疗救助,救助最高限额为:城市“三无”人员、农村分散供养五保对象每人每年200元,其他救助对象每人每年60元。

救助对象在住院(含门诊特殊病)治疗期间,各项医疗保险报销后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由城乡医疗救助资金在报销封顶线内按一定比例给予救助,医疗救助对象中重度残疾人的救助标准,在基础救助比例上增加5个百分点。

对各区县医疗救助定点一级医院开展免收救助对象住院押金工作的,由城乡医疗救助资金拨付一定数额的周转金。

周转金标准由市人力社保局按照各区县医疗救助对象人数于每年一季度前核定,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拨付。

城乡医疗救助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提取管理费用和列支其他任何费用。

救助资金专账核算专户管理

城乡医疗救助资金要纳入各级财政年初预算,按照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实行财政专户管理。当年资金结余,结转下年继续使用,当年资金超支部分,通过市财政专项经费垫付解决。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卫生局要对本市救助对象医疗费用实际支出情况进行分析,建立筹资标准的动态管理机制,当年累计资金结余超过筹资总额的15%时,应减少市、区两级财政的筹资标准或修订补助政策;当年资金支出缺口超过筹资总额的15%时,经市政府批准,提高市、区两级财政的筹资标准,适时调整医疗救助政策。

资金使用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布

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以及救助对象、救助金额等情况应通过张榜公布和新闻媒体等方式定期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城乡医疗救助资金必须用于城乡救助对象的医疗救助,严格按照政策规定使用医疗救助资金,不得擅自扩大支出范围和提高救助标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挪用救助资金。

天津北方网讯:2010-08-08 12:49为加强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管理,保证资金合理有效使用,本市近日出台《天津市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管理办法》。

该管理办法规定:城乡医疗救助资金是指通过各级财政预算、福利彩票公益金以及社会各界捐赠等多渠道筹集的,用于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员、城乡特困救助人员、农村五保供养人员以及市、区县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协调推动小组共同认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给予医疗救助的专用资金。救助对象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就医的医疗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由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给予门诊医疗救助。

一、门诊就医及住院期间如何受助

救助对象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按照本市相关规定执行,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由个人承担,单位缴费部分由救助对象所在单位缴纳;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的参保资金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贴资金中解决。

救助对象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就医的医疗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由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给予门诊医疗救助,救助最高限额为:城市“三无”人员、农村分散供养五保对象每人每年200元,其他救助对象每人每年60元。

救助对象在住院(含门诊特殊病)治疗期间,各项医疗保险报销后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由城乡医疗救助资金在报销封顶线内按一定比例给予救助,医疗救助对象中重度残疾人的救助标准,在基础救助比例上增加5个百分点。

对各区县医疗救助定点一级医院开展免收救助对象住院押金工作的,由城乡医疗救助资金拨付一定数额的周转金。周转金标准由市人力社保局按照各区县医疗救助对象人数于每年一季度前核定,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拨付。

二、救助资金专账核算专户管理

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纳入各级财政年初预算,按照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实行财政专户管理。当年资金结余,结转下年继续使用,当年资金超支部分,通过市财政专项经费垫付解决。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卫生局要对本市救助对象医疗费用实际支出情况进行分析,建立筹资标准的动态管理机制,当年资金支出缺口超过筹资总额的15%时,经市政府批准,提高市、区两级财政的筹资标准,适时调整医疗救助政策。

三、资金使用情况定期公布

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以及救助对象、救助金额等情况,将通过张榜公布和新闻媒体等定期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城乡医疗救助资金必须用于城乡救助对象的医疗救助,严格按照政策规定使用医疗救助资金,不得擅自扩大支出范围和提高救助标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挪用救助资金。(记者姜艳秋通讯员崔宪伟)

天津2010年起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2009-8-5 11:20 每日新报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从2010年1月1日起,本市将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医疗救助对象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时,将免收挂号费、诊查费,减收化验费、放射费、检查费的10%,经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还可以享受门诊医疗救助,救助最高限额每人每年200元。救助对象住院医疗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在符合相关目录要求的前提下,个人负担部分可根据标准享受分段救助,年报销封顶线为10万元。另外,救助对象在定点一级医院住院不用交纳住院押金,在定点二级医院住院只需交纳500元押金,在三级医院住院只需交纳1000元押金。

本市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医疗救助对象包括本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员,本市农村五保供养人员,本市城乡特困救助人员,市和区县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协调推动小组共同认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

救助方式分为参保救助、就诊减免救助、门诊医疗救助、住院(含门诊特殊病)医疗救助四类。

另外,各区县还将继续做好城市“三无”人员和农村分散供养五保对象的医疗救助工作,所需费用从临时救济资金中解决。

市区郊区各设定点医院

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将实施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救助,市区将分别选择2至4所一级医院和区属二级医院(含中医医院)作为医疗救助定点医院,有农业的区县将分别选择2至4所中心卫生院和区县所属二级医院(含中医医院)作为医疗救助定点医院,承担住院医疗救助工作。

救助对象在定点一级医院住院不交纳住院押金,在定点二级医院住院交纳押金500元,在三级医院住院交纳押金1000元。每年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各区县医疗救助对象人数预拨定点一级医院一定数额的周转金,用于垫付医疗救助对象的住院押金。

城乡医疗救助将实行信息化标识管理,医疗救助对象凭医疗保险卡或社会保障卡等相关证明材料到联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定点住院医疗救助服务机构刷卡就医。医疗救助对象在未联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就医所发生的费用,每季度由区县民政局汇总交区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结算。城乡医疗救助资金主要来自市和区县两级财政预算、福利彩票公益金以及社会捐赠资金,市、区县两级财政分别按照每人每年230元的标准预算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福利彩票公益金中提取2%用于城乡医疗救助,各区县从每年接收社会各界的非定向捐赠资金中提取10%用于城乡医疗救助。

本市将建立城乡医疗救助资金预算制度,将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纳入医疗保险基金专户,单独核算,统一管理。

医保参保救助

按规定,医疗救助对象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所需资金按原渠道解决,确保医疗救助对象参保。就诊减免救助

医疗救助对象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含乡镇卫生院)就诊时,免收挂号费、诊查费,减收化验费、放射费、检查费10%。

门诊医疗救助

医疗救助对象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就医,经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给予门诊医疗救助,救助最高限额为城市“三无”人员、农村分散供养五保对象每人每年200元,其他救助对象每人每年60元。

住院医疗救助

在住院(含门诊特殊病)医疗救助中,医疗救助对象住院医疗期间发生的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和医疗服务设施目录的医疗费用,先由基本医疗保险及大额医疗费救助报销后,其个人负担部分再按照下列标准实行分段救助,年报销封顶线为10万元,其中3000元以下部分救助20%,3001元至6000元部分救助30%,6001元至10000元部分救助40%,10001元至20000元部分救助45%,20000元以上部分救助50%.医疗救助对象中重度残疾人的救助标准,还将在上述救助标准的基础上增加5个百分点。

2010年随着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实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全市统筹;完善城乡医疗救助筹资机制,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平衡、预防风险的原则,建立筹资标准相对稳定、适时调整的机制,将历年医疗救助市财政转移支付结余资金全部划入市财政专户,专项用于风险准备金;严格特殊救助对象审核认

定程序,由各区县民政、财政、劳动共同受理初审,报市城乡医疗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确认。

上一篇:企业双方承诺书下一篇:职工管理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