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山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4-10-17

农村山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精选8篇)

农村山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篇1

农村山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韩飞舟

(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北京 101300)

[摘要]农村山区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是我国卫生事业均衡发展中最艰巨的任务,通过开办北京农村山区半山区定向班,适度改革课程体系,从特定卫生人才培养的背景出发,探索山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的目标、机制和方式,以同层次同类型专业为对照进行统计分析,农村山区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 农村山区; 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一、人才培养背景

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存在,医疗卫生人才首先流向城市,其次流向农村[1],农村边远地区的医疗卫生人才严重短缺。从一定意义上说,最边远落后的农村山区半山区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是我国卫生事业均衡发展中最艰巨的任务。随着农村卫生人才供给的不断增加,北京市七个远郊区县的区县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人才基本实现了总量的供求平衡,以培养和引进高水平学科带头人为主;全市平原区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卫生人才紧缺状态得到初步缓解,进入动态补充阶段;北京山区半山区的乡镇和村两级卫生服务机构的人才需求不足的状况目前尚未得到改善,卫生人才严重不足成为北京山区半山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为了尽快缓解北京农村山区半山区卫生人才紧缺的状况,北京市出台了《关于为北京农村山区半山区定向培养卫生人才的实施意见》,由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举办北京山区半山区临床医学专科定向班。

山区半山区定向班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培养体制,从怀柔、平谷、密云、延庆、房山、门头沟、昌平等七个远郊区县的83个乡镇农村户籍的应往届高中毕业生中通过高考录取,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住宿费,毕业后以协议方式服务于北京山区半山区。

山区半山区定向班学生高考录取分数低于学院同层次同专业学生几十分,无就业压力,无学费和住宿费之忧,确保教育质量面临很大挑战,因此必须持之以恒地探索山区半山区定向班建设的有效方式。

二、人才培养目标

对于专科层次的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应该兼顾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等方面,培养适应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特点,具备为农村居民开展医疗技术服务和卫生管理服务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性技术人才[2]。为最边远的农村山区培养技术人才,必须坚持“来自山区、服务山区、扎根农村、志在基层”的培养方向,以心理和思想教育为先导,以班风学风建设为核心,以确保学业成绩为重点,实现农村山区半山区定向班志向坚定、学风优良、特色鲜明的培养目标。具体目标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心理健康、思想坚定。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乐观积极,健康向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具备为北京农村山区半山区人民服务的远大志向。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人数和入党积极分子比例较高。

(二)学风优良、学业进步。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积极、学习动力强大、专业思想稳固、学习氛围浓厚,学业成绩进步。与同层次同类型的临床医学专科班比较,通过统计学分析,考试课成绩追平率大于或等于70%。

×100%

健康,组织纪律严明。没有同学因违纪受到处分。

(三)班风良好。班级目标明确,同学关系和谐,班团组织有力,舆论氛围

(四)全面发展。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文艺、体育、社团、社会实践、志愿者等各项素质教育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活动,表现突出。

(五)特色鲜明。围绕服务于山区、成才于基层的班级建设目标,创新、开展和提炼一系列标志性的班级特色活动,征集、讨论和形成班训与班徽。

(六)志向明确。养成在基层施展才华的志向,锤炼在山区扎根献身的意志。在校生100%合格毕业、毕业生100%扎根山区半山区。

三、人才培养机制

学院建立“5+5”教育管理机制,即利用10种力量协同作用以加强山区半山区定向班建设。组织系列方面有5种力量,即学院党委负责全面部署,学生办公室负责制度管理,教科办公室负责教学管理,团委负责党团建设,学系负责综合管理;个人系列方面有5种力量,即学院主管副书记负责协调指挥,学系副书记负责直接管理;辅导员负责日常管理,班主任负责学习指导,班团干部负责自我管理。

四、人才培养方式

山区定向班基本执行临床医学专科班的教学计划,同时增开36学时的社区康复学,将急诊医学和常用护理技术分别改为社区急救和常用社区护理技术,适当增加中医学课时,旨在加强社区医学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

学风建设及学业成绩是班级建设的核心。影响北京农村山区半山区定向班学业成绩的主要因素有10个,即学习基础素质(以高考录取成绩为参考)、政策环境(就业政策、学费政策、招生政策)、教育环境、培养方案、教师、辅导员、家庭、试卷、学风、教育特色项目。这10个因素中,有2个差别常量,即学习基础素质和政策环境;有6个无差别常量;有2个变量,即学风和教育特色项目。山区半山区定向班学业成绩提高的重点因素是在认清学习基础素质和教育环境两大区别的前提下,着力抓学风和教育特色项目两个可以改进和发挥效力的因素。从山区半山区定向班学生入学的第一天起,到毕业前的最后一天,全院教育管理机制所确定的十种力量要协同作用,对该班实施明显强于其他班次的教育和管理力度,在全面加强班级建设的基础上,确保学风优秀和学业进步;要针对山区半山区定向班的目标,实施班训凝练、班徽设计、任课教师定期答疑、班内帮学小组活动、上年级优秀学生代表成长经验交流、宿舍文化活动竞赛、班会制度、团日活动、山区卫生院考察、专题思想教育、主题社会实践、农村卫生人才专项奖学金等一系列教育特色项目,确保山区半山区定向班教育质量的提高和稳定。

五、人才培养效果

北京农村山区半山区定向班是2008年9月开办的,由于该班肩负着破解农村最边远地区医疗卫生人才紧缺瓶颈的重任,校内外在开办之初给予了极大关注,使首届学生在学风、学业、纪律、综合素质各方面全面快速进步。与山区班同层次同专业的临床医学专科班,高考录取平均分高出北京市专科提档线100分以上,生源优秀,实践教学基地规范稳定,有21年的专业培养经验,以该班作为对照班,山区班三个学期的16门考试课中,平均成绩无差异的7门,有差异而优于临床医学专科班的5门,在高考录取分低45分的情况下,培养质量不

低于对照班,学习成绩追平率为75%(见表1)。

表1 运用SPSS程序对山区定向班与临床医学专科班考试课成绩比较的T检验结果

(一)第二届学生入学后,由于山区班人才培养已进入正常轨道,学院按部就班地开展人才培养,在本届学生高考入学成绩低于47分的情况下,表现出学业吃力,纪律松弛,意志薄弱,动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与临床医学专科班相比,第一学期4门考试课平均成绩无差异的2门,有差异而劣于临床医学专科班的2门,学习成绩追平率为50%(见表2)。

表2 运用SPSS程序对山区定向班与临床医学专科班考试课成绩比较的T检验结果

(二)针对山区班的发展态势,学院近一年来深入分析山区班人才培养背景和特点,全面总结两年多的人才培养实践,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培养举措,初步构建起山区医疗卫生人才定向培养模式。与同级临床医学专科班相比,2009级山区班第二学期6门考试课平均成绩全部无差异,学习成绩追平率达到100%(见

表3)。

表3运用SPSS程序对山区定向班与临床医学专科班考试课成绩比较的T检验结果

(三)在农村山区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中,山区班班风健康,学风严谨,学习动力明显增强,服务山区的意愿和本领显著提高,经过艰巨细致的探索和深入扎实的实践,使低起点的北京农村山区半山区定向班的人才培养质量达到了高标准。

[参考文献]

[1]梁琼芳,陈志超,陈 利.医学院校为农村培养应用型卫生人才的思考与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28(6):20-21.[2]涂明华,杨耀防,姚果原,等.医学专科学校人才培养类型及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08,8(1):13-15.[作者简介] 韩飞舟,男,硕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基金项目] 首都医科大学校长研究基金项目(编号09DJY17)。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medical and health personnel training model

for rural mountainous areas

HAN Fei-zhou

(Yanjing Medical College,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1300, China)

联系方式

电话:010-69421736 手机:***

电子信箱:flyingship@263.net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大东路4号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

农村山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篇2

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 地处荆山山脉深处。自2011年以来, 镇委、镇政府围绕县委“231”工作思路, 立足高寒山区基础设施和民生建设滞后、农民群众迫切希望改变生产生活环境的实际, 解放思想, 积极探索, 大胆实践。以中心镇所在地东园村为核心示范区, 满足新生代农民“下山进城”改变环境发展的愿望;以海拔千米阳太坪村为重要示范点, 满足老一代农民就地改变环境发展的愿望;以麻竹高速公路建设征迁为契机, 满足公路沿线拆迁户改变环境发展的愿望。大力推进山区山上、山下公路沿线农村新社区建设, 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 长坪镇农村新社区建设现状

长坪镇位于南漳县西北部高寒贫困山区, 距县城42公里, 305省道穿境而过, 交通便利, 东达南漳、襄樊、武汉, 西通保康、房县、神农架, 素有“南漳西大门”之称。总面积258平方公里。镇内既有河谷, 也有高山, 海拔落差大 (最低300米, 最高1570米) , 气候比较恶劣 (全年无霜期只有210天) 。现辖村委会14个:黄潭洲、孔家畈、长岭、龙沟、东园、钟鼓坪、陡山、阳太坪、龙凤、赵岭、青林、标湖、朝阳、中岭, 65个村民小组, 乡村户4346户, 总人口16274人, 劳动力8732人, 常用耕地面积31118亩, 其中:水田面积2652亩、旱田28466亩。

长坪镇是南漳县农村新区试点镇, 东园村是山区农村新社区建设的省市示范村。长坪镇抓住长坪作为南漳“县级农村新社区建设示范点”的机遇, 坚持因地制宜、规划先行、试点带动的原则, 按照“1+6”的工作思路 (即长坪城镇为中心, 带动东园、黄潭洲、孔家畈、钟鼓坪、陡山、阳太坪等6个村向纵深发展) , 采取政策扶持、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等措施, 努力把长坪城镇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特色鲜明、管理有序、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的新型山区小城镇, 把东园村建成县级示范村, 把黄潭洲、孔家畈、钟鼓坪、陡山、阳太坪等5个村建成镇级示范村。农村新社区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六新”:新定位、新布局、新设施、新服务、新市场新产业、新机制。建设的具体要求:按照“集中居住、节约用地”的要求, 强化规划管理, 规范社区住宅建设;按照“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的要求, 强化硬件建设, 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按照“培育产业、引导就业”的要求, 积极培植主导产业, 拓宽农民就业渠道。

1.1 东园村农村新社区建设

东园村新社区建设示范点规划面积100亩, 第一期工程已启动建设面积50亩, 占地5000平方米土特产交易大市场已经竣工, 计划建设宜居房屋75套, 首批75套住房主体工程已完工, 完成建设投资2000万元。405户已有320户新建了小洋楼, 30多户成为牲猪、山羊养殖大户, 新发展的200万袋代料食用菌也进入备料阶段。当前正在推进东园农村新社区基础设施配套和宜居新村河堤水毁修复工程建设。目前, 已采购材质上乘的石料, 投入机械和人工进行浇筑河堤基底, 河堤主体工程已完工, 河堤防护拦杆正在紧张有序施工, 已完成工程量的95%。

长坪镇党委现已勾画出东园村新社区的“美好蓝图”, 二期工程将再建住房200余套, 并完善社区卫生、文化、体育、商贸等公用服务配套设施, 真正把东园新社区建成独具特色的山区幸福新家园 (见图1) 。

1.2 阳太坪农村新社区建设

阳太坪村新社区建设示范点规划面积40亩, 计划建设宜居房屋30套, 三友公司已投资500多万元, 完成了16套农村新社区新房主体工程, 16户农户已搬迁入住 (见图2) 。

1.3 高速省道沿线农村新社区建设

高速省道沿线农村新社区建设主要是黄潭洲、孔家畈、东园、钟鼓坪4个村。黄潭洲村建设沙湾和龙头沟两个农村新社区建设。钟鼓坪村建设顾家院子和大年坡两个农村新社区。全部建成三间两层结构。孔家畈、陡山等村农村新社区也在加紧建设 (见图3) 。

1.4 开展“洁万家”活动

全镇14个村开展“洁万家”活动, 沿河黄潭洲、孔家畈、东园、钟鼓坪4个村已配备100个垃圾筒, 全镇已配备1台垃圾车, 在钟鼓坪童家沟建立了垃圾场, 对垃圾进行集中焚烧填埋。

2 长坪镇农村新社区建设特点

2.1 毗邻中心集镇建社区, 实现新生代农民“下山进城”改变环境发展的梦想

山区搞农村新社区建设, 既要政府不负债, 又要农民买得起, 是必须破解的难题。长坪镇在建设东园村新社区过程中, 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坚持“以镇为单位, 以镇郊村为依托”, 实行“政府统筹主导、村组主体开发, 引导镇郊集中、整体连片建设, 科学规划选址、尊重民意选型, 用活用足政策、多种渠道筹资, 功能配套完善、严格准入条件, 拓宽就业门路、共享幸福生活”的运作模式, 实现了“镇村两级不负债、集镇建设有形象、农民群众买得起、承建商人有钱赚”三方共赢的效果, 走出了一条符合山区实际的农村新社区建设之路 (见图4) 。

改变居住环境就是改变生产生活环境。把新社区当做“新城”建, 既能满足农民改善生活环境的愿望, 又能实现农民就近“进城”的梦想。

山区搞农村新社区建设, 地方财政薄弱, 农民自身的投入能力有限。如何在这种情况下, 既要政府不负债, 又要农民买得起?通过认真细致的研究, 长坪镇党委、政府决定采取融资的方式破解社区建设资金难题。

按照“打造宜居新社区、建好长坪新城区、共享幸福新生活”这一目标定位, 镇党委、政府把东园村农村新社区建设与长坪镇集镇建设接轨, 统一纳入规划, 委托中铁十一局勘探设计院和随州规划设计院进行了规划设计, 拟用3年左右的时间, 在东园村109亩荒滩和农用地上, 建设兼有现代气息和乡土特色的新民居300套, 同时配套各种公共设施。建成后, 东园村新社区可吸纳下山农民2000人, 幼教中心可接收适龄儿童500人 (见图5) 。

鉴于镇、村无财力开发建设的实际, 东园村新社区采取了由承建商垫资、相关部门优惠减免费用、争取相关扶持政策等办法, 实施统一开发。

东园村新社区把公用服务设施建设与住房建设一起规划、一起设计、一起实施, 由承建商垫资承担其所开发的房屋规划范围内的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承建商在建设一期75套住房的同时, 投资近200万元, 实施道路硬化、空间绿化、路灯亮化、环境净化、水电增容、防洪保安、幼教中心、休闲广场、集贸市场等“九大工程”, 真正让购房户放心购买, 舒心入住。

农民“进城”后怎么办?这是东园村新社区建设首先考虑的问题。东村新社区未雨绸缪, 采取多种办法为“下山进城”农民寻求可靠的出路。具体是:鼓励有技术、有资金的农户租田租山, 培植一批烟叶、食用菌、中药材大户;引导首期购房的75户农民, 利用门面房开办小吃店、土特产店创收;利用长坪“口子镇”的区位优势, 组建了一个跨县的农产品营销队伍;利用镇内白峪河、穿山河等山水资源优势, 发展农家乐、探险等休闲观光旅游业;加大实用技能培训力度, 实行定向输出、集团输出, 打造劳务品牌;发展鲜菜鲜菇等现代农业, 目前已在镇郊发展大棚蔬菜20亩;选择山场开阔、自然隔离较好的地点建设山羊、土鸡、土猪规模养殖场;着力培植农产品加工或手工艺品生产企业, 让下山农民就近打工。

2.2 高山随湾就片建社区, 满足老一代农民就地改变环境发展的愿望

针对老一代农民不愿下山的情况, 阳太坪村走出了一条“依托资源引龙头、企业投资建新房, 农户林权换房产、林地流转兴产业, 农户经营零风险、产业受益四六分, 农民转换成农工、就业养老有保障”的公司农户双赢的产业主导型农村新社区建设之路。

2011年5月, 引进三友 (随州) 食品有限公司到该村投资发展袋料食用菌产业。鉴于阳太坪村山场面积大、栎木资源木质素高, 适合生产高品质食用菌的实际, 三友公司提出投资农民建新房置换农民山林经营权的产业发展思路, 在发展产业同时, 同步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在广泛征求和尊重民意的基础上, 阳太坪村采用“三友公司全额投资建房、农户平均以225亩山场林权置换房屋产权 (差1亩山补差价200元) ”的办法, 本着基本不占耕地的原则, 科学规划选址建设农村新社区。截止目前, 三友公司已投资兴建16套农村新社区新房已竣工入住。兴建1个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功能比较完备的群众文化广场, 硬化道路1公里, 配套设施逐步完善。

为解决农民在家门留得住、能致富的问题, 阳太坪村在巩固烟叶产业的基础上, 依托三友公司龙头带动作用, 建设“十里菇棚长廊”。制定了“公司全额投入、农民分散生产、收益四六分成 (公司四成、农户六成) ”让利于民的优惠政策。吸收200多名阳太坪村农民就近转移就业增收。

2.3 依托高速省道沿线建社区, 努力打造美丽家园风景线

今年长坪镇在农村新社区建设上除重点完善东园社区、阳太坪社区基础设施配套, 如堤坝除险正在加固, 道路马上硬化等, 还要紧紧抓住麻竹高速拆迁80多户机遇, 在途经黄潭洲、钟鼓坪两个村建设省道沿线小社区50多户。按照统一规划设计, 统一建筑风格, 统一装饰色调, 统一基础设施, 统一公共服务, 统一社会管理, 统一市场体系, 统一产业布局等“八统一”要求, 遵循“政府主导、村委会主帅、群众主体”的原则, 建设成为节能、环保、绿色、靓丽、便民新社区, 最终形成一道以集镇为中心, 以国省道沿线为依托的农村新社区靓丽风景线。

3 制约长坪镇农村新社区建设的因素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 山高路陡, 人口居住分散, 土地贫瘠, 加之受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整体素质不高、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等因素制约, 目前长坪镇所面临的加快山区农村新社区建设任务仍十分艰巨。

一是自然灾害频发。受地理位置影响, 长坪镇属于自然灾害易发地区。灾害发生后, 往往导致农田被淹、作物被毁, 农民收入遭受重大影响, 农村新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随时有被损毁的风险。例如去年8月, 长坪镇暴发了百年罕见的洪灾, 全镇大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洪灾, 农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 交通、电力、通讯设施、农田水利和农村新社区设施遭到严重损坏, 直接影响了农民参与建设农村新社区的信心。

二是农民发展意识不强。受地理条件、文化水平的限制, “小富则安”、“等、靠、要”的惰性思想依然存在, 缺乏开拓创新能力和敢闯敢拼的精神, 创新发展意识不强。农村实用人才缺乏, 科技示范户和专业大户培育少, 农民科技意识淡薄, 接受新品种、新技术、新观念的能力弱, 发展农村新社区意识不强。

三是干部队伍老化突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村党员干部人才队伍老化问题在镇村两级不同程度地存在, 年轻的人才留不住, 部分村干部受教育程度较低, 能力不足, 无法形成人才梯次配备。镇政府机关人员26人, 其中:50岁以上9人, 40—50岁11人, 30—40岁3人, 30岁以下3人。村主职干部16人中, 35—40岁1人, 40—45岁2人, 45—50岁2人, 50岁以上11人, 没有35岁以下干部。发展农村新社区缺乏人才支撑。

4 长坪镇农村新社区建设措施和建议

把建设“农村新社区”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统筹“三农”工作全局来抓。继续坚持“1+6”工作思路, 努力把东园村建成省、市、县三级示范农村新社区, 其他黄潭洲、孔家畈、钟鼓坪、陡山、阳太坪5个村建成镇级示范农村新社区。

以长坪是县级农村新社区试点为契机, 多渠道引进老板借“外力”提形象, 多形式融资借“外资”搞建设。坚持把新社区与长坪中心镇作为一个整体, 系统研究、统筹谋划、扎实推进 (见图6) 。

一是新定位。按照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筑风格、统一装饰色调、统一基础设施、统一公共服务、统一社会管理、统一市场体系、统一产业布局等“八统一”要求, 建设成为节能、环保、绿色、靓丽、便民新社区。

二是新布局。长坪城镇规划区面积1.1平方公里, 全盘规划、顶层设计、整体设计, 以新思维推动新区发展, 把握好旧城更新与新区开发的关系, 以新区建设推动老区更新。创新推进镇政府机关危房改造工程, 拟筹措资金300万元, 高标准新建长坪镇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建成长坪党建工作亮点镇的龙头。扎实推进东园农村新社区二期工程建设的同时, 积极宣传, 政策倾斜, 成立专班, 倒排工期, 稳步推进长坪南北两个老街道进行改造, 吸引老板参与投资和个人自建相结合, 按照“八统一”要求, 修建两条绿色通道, 限制车辆通行, 方便学生上学和居民出行, 配套公益设施和健身器材, 形成“三纵五横”镇区大格局, 建成路路相通环镇路网。三纵:双桥至广场建成绿色通道 (沿河大道) , 305省道建成通车主干道 (民生路) , 堰塘洼老街道至长坪法庭建成绿色通道 (紫薇大道) ;五横:双桥段、农贸市场段、大白果树段、幼教中心段、德杰置业售楼部段。在沿河大道建成桂花一条街 (沿河植垂柳形成护堤林和风景林, 新社区门面前植桂花) , 南面老街道建成红枫一条街, 305省道建成香樟一条街, 北面老集镇靠后山建成紫薇一条街, 达到每天有绿色, 四季有景色。所有新路边形成路沿面铺彩砖, 植树绿化, 装灯亮化 (见图7) 。

三是新设施。规划配套有线电视线、自来水供水、排污水管网、水冲式公厕、垃圾处理站, 公益绿地面积不低于承建面积的10%至20%。

四是新服务。新建“1+8”农村社区服务中心 (1个文化广场, 8个工作室:村党支部、村委会、社区服务站、农业发展公司、综治调解说事室、便民服务室、培训中心、农家超市) 。

五是新市场新产业。在规划新社区已建成1座占地5000平方米的农贸交易市场, 同时引导农民从事农产品经营。2011年7月引进的湖北省食用菌企业龙头老大随州三友公司, 随州三友公司今年在新社区投资1亿元建香菇交易大市场和胶囊菌种厂, 投资5000万元在钟鼓坪村建设水菇生产基地和阳太坪村二期宜居村庄及“十里香菇长廊”建设等项目, 发展袋料食用菌产业, 以产业带动农村新社区建设。投资引导农民就业从事食用菌产业生产, 形成农村新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初步议定随州三友公司援助建设一处集休闲、健身、景观为一体的“三友广场”, 与沿河大道和长坪东园农村新社区相呼应, 形成观光旅游风景带。

农村山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篇3

关键词: 自主学习 翻转课堂 学习模式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在思想观念和教学模式上提出新要求: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变“教师的一言堂”为“师生对话与交往互动的课堂”。如何才能尽快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找到一个贴近实际而又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模式呢?如果要在同一时间段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这就需要有一种高效、实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学理论上的指导思想。于是我尝试“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并尝试将“翻转课堂”运用到高一英语新教材的教学中。我把两个教学班分别定成一个实验班和一个平行班,实验班采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翻转课堂;平行班则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

一、“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翻转课堂”的基本含义

“小组自主合作学习”(Self-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教育家David Koonts首先倡导并实施的。它实际上是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以教学中人际合作和自主学习与互动为基本特征。在教学评价上它强调将常模参照评价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把按个人记分改成小组记分,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依据。

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教师更多的成为指导者而非内容的传递者,在课堂上观察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教室内巡视,学生发展起自己的协作学习小组,学生彼此帮助,相互学习和借鉴,而不是依靠教师作为知识的唯一传播者。

二、“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翻转课堂”的理论依据

英语学习是一个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在谈到中学生的一般性发展时,皮亚杰(Piaget)认为,中学生接受的社交互动的质量和数量将会极大地影响他本人成长发展的速度。维果茨基(Vvgobky)的最近发展区理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强调高质量的交往互动,如成人引导下的互动或跟比自己优秀的同龄人的互动至关重要。章兼中教授在专著《外语教育学》中指出: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学生之间和小组之间的交往尤为重要,更主要的是生生交往。这是因为同一班级的学生具有共同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学习经验和思想情感因素,易于相互传递和接受信息,易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增加用外语交往的机会,从而促进学生掌握外语进行交流。

学习知识既是最终目的,又是获取新知识的手段或工具。要使知识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活起来,教师可以利用好课程平台,利用教学视频,在一定程度上翻转课堂,使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和控制自己的课后学习,从而在课堂上更好地进行答疑及课堂讨论活动。

三、“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实验的操作步骤

1.合理地分组

分组前充分考虑小组成员的性别、年龄、能力、原有成绩、性格特征、智力差异等方面因素进行分组,要确保分组成员都有程度各异的学生,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小组要根据学生学习状态进行重新分组,保持“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学习状态。我把学生分成五个大组,每组12人,男女生比例都为2:1,其中优等生1名,中等生8名,后进生3名。

2.组长的确立

每组的组长要挑选那些英语基础比较扎实,听、说、读、写领先的学生,还要乐于助人,团结同学,并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因为他们要承担着帮助较弱同学学习,帮助教师做课内作业检查,背诵课文检查等及组织课外英语角活动等任务。

3.教师合理的指导和调控

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有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获得较好的效果。因此,在备课时要根据分组活动的目的、形式、内容、时间、活动的工具材料、活动的要求等精心考虑、设计和策划,并且不同类型课程教学要采用不同的方式。此外,在学生课堂学习讨论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调控,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课文中心和话题,突出关键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只有这样才能不仅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地交换各自的看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语言技能也得到提高,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发挥,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克服自我中心、胆怯等不良心理因素,并使学生获得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4.“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翻转课堂”在不同课型中的运用

(1)听力训练课

听力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会集中注意力,通过听觉获得特定信息的能力。例如学习SBlUnit4Earthquakes,听力前先在黑板挂出四幅关于地震的图片,并提出思考问题:

A:让小组成员讨论这四幅图片,然后让组长收集本组成员的意见,确定本组的回答(注意使用first,then,next,finally等词)。

B:交流各组的回答,教师收集有关的词语,如:

C:放完听课录音后,让各小组讨论课本中的四个问题,再由组长收集,整理,并做出回答,第2题听录音填词则是各小组推荐一名成员把答案写在黑板上,并进行比赛,看哪一组成员单词写得多而准确,写得最多的和准确无误的小组给予加分。

(2)口语训练课

口语训练课教学,要指导小组成员运用新旧语言知识,就某一话题发挥想象,通过创设情境,自编对话,进行角色表演,也可以组织小组成员进行接龙游戏或比赛。例如,教授SB2 Unit2 The Olympic Games,在进入课文对话前,利用教学视频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强化训练,使他们熟练使用有关语言,为更自然地进行课堂上的课文对话打好基础。

①课前师生对话,教师设计一些情景,与学生进行对话,要求他们作出快速反应:

When and where did the ancient Olympic Game start?When did the ancient Olympic Games stop?

②课堂学生对话,全班可分为四组,采用连锁反应形式,第一位学生与第二位学生对话,第二位学生与第三位学生对话,最后一位与第一位对话:组与组之间开展比赛。

(3)阅读理解课

阅读理解课一直以来就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学生需要掌握各种阅读技巧:速度技能(略读(skimming)、查读(scanning)、跳读(skipping)等)及其他微技能(如识别关键词,确定主题句、预测等),从而逐步形成“独立阅读,合作交流,个性构建”的阅读能力。翻转课堂在很大程度上要求学生课后做好阅读课的背景查阅,重点字词句的掌握学习,教师备好精炼的教学视频供学生课后学习使用。

例如学习SB2 Unit2 Healthy eating。课前预习:上课前,先让学生回去把自己平时喜爱吃的食物写下来。课堂操作:

①围绕食物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说出自己平时喜爱吃的食物,并要求其他学生做出准确的判断。Which is junk food?Which is healthy food?

②解读文章标题。阅读文章前,板书文章标题We are what we eat。让学生猜测意思,预测文章内容。在学生快速略读后,继续发问:What are Mainly talked about in the message. Do you understand why the writer uses this title now?If you are asked to give another title to the passage, what will you use?Why?让各组成员采用轮流提问的方式,逐一讨论以上问题,然后组长将各组员的意见归纳并整理,以便回答并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收集起来,以便在组际交流时解决。

③段落主题归纳。让学生重新阅读文章,理顺文章脉络,归纳各段落的主题句。这时教师先让讨论比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该组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再由各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际之间进行讨论、解答。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后,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文章的主题句就能清晰地概括出来。

④捕捉。段落主题归纳结束后,要求学生完成下表:

⑤提出一个半开放式的任务,提出两个问题:What can we do keep a balanced diet? People often go to Fast food restaurants, is it good or bad for their health?小组完成讨论以后,根据结果,提出healthy eating的小忠告,并设计成专栏抄写在教室黑板上。

(4)写作课

书面表达在每个单元学习完成“听、说、读”任务后,根据每个单元主题,完成特定的任务,不只是单纯的机械模仿,而是需要学生用所学文段中的语言素材,固定的表达方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同形式的书面表达,需要不同的写作技能,教师应有计划地给予学生写作方面的具体指导,使学生在动笔前做好充分必要的准备,逐步掌握写作的方法,训练时可以首先单句入手,逐步过渡到文段。另外高中生写作能力趋于成熟,可以在学生写完后采用自改、互改或小组编辑等方式。例如当学生学了UnitlFriendship后,要求学生用正确通顺的英语向电子笔友介绍个人情况。指导活动的具体步骤是:①个人活动:课前预习准备:阅读教材中的两篇邮件,列出信息点;模仿材料,写出单句。课后巩固提升:完成介绍自己情况的作文并发送电子邮件;②两人活动:与同桌交换作文。根据下面Revision questions互相修改,并作交流:A)Did he/she describe his/her personality clearly?B)Did he/she use the tense correctly?(the present tense)C)Did he/she make any mistakes in spelling,capitalization and punctuation?③小组活动:学生各自朗读自己的材料,推荐一名学生在班上交流;④班级活动:各组代表交流自己的材料,师生根据Revision questions进行评价。另外,教师在电脑室指导学生申请免费邮箱、发送电子邮件、认识网络常用缩略语、使用网络表情符号。

四、实验结果和体会

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实验教学,对实验班和对比班小组学习进行了比较。发现实验班的学生通过小组自主合作学习,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逐步培养思维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素质,使学生学会学习。通过组际交流,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助的精神,提高了学生积极向上、民主科学的心理素质。

通过实验数据看出实验班的学生成绩明显有大幅度提高,期末考试实验班的成绩明早优于平行班,及格人数远远超过平行班。实验结果表明,“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翻转课堂”课堂教学模式,能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发展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实际上,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高效地应用在教学之中,教师占据重要地位。在教学实验的实施过程中,教学录制视频的质量、学生进行交流的指导、学习时间的安排、课堂活动的组织,都对教学效果有重要影响。教师要适应改革的要求,加强信息技术教育素质能力的培训,在视频录制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录制情感丰富、生动活泼的教学视频,避免死板、单调的讲述。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努力提升专业能力,积极适应新科技和教育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322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梦想教育.

[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远程教育杂志.

[3]语言类课程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探究.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农村山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篇4

关键词:高职高专;通信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

高职教育作为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肩负着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任务,必须构建将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特征融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随着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三网合一的脚步加快,技术方面正在向软交换、下一代互联网NGI、3G和后3G、智能光网络和宽带接入共同构成的下一代网络NGN技术发展,通信企业的经营转型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

高职通信人才的培养目标

利用各种有效途径,充分了解和研究六大基础电信运营商(电信、移动、联通、网通、铁通、卫通)及一些依托基础电信运营商的增值电信服务商与支撑企业的实际需求,确定了通信类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是通信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有后劲”的高技能人才。因此,高职通信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应是既掌握通信技术知识,又懂市场营销,能进行通信设备维护管理、设备营销管理、通信工程施工的复合型营销人才。

“一二三”高职通信人才培养模式

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后,我院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三加强一紧跟”(即加强英语教学,加强计算机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紧跟通信技术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按照为邮电通信行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坚持“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构建了“一二三”高职通信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一二三”高职通信人才培养模式,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依据高职教育教学的规律,科学地安排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使学生从入学就接触专业,专业技术教育与素质教育不断线,形成“实践——理论——实践”螺旋式推进的教学模式。具体做法是:“一”是确立一条教学主线。即以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贯穿人才培养。

“二”是构建两个教学体系。即“基础平台﹢专业模块”的理论教学体系和“仿真﹢全真”的实践教学体系,搭建专业人才培养的框架。通过课程的模块化与综合化、课程的整合与重组,优化课程内容,弱化课程的学科性,强化课程的针对性、应用性、实践性,突出高职特色。从实际、实践、实用的原则出发,以应用为主旨,以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形成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融合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

“三”是实施三个结合。即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产与学相结合。实施“三个结合”是培养高素质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是认识事物、掌握规律的基本方法,是最基本的教学原则。产与学相结合就是学校与企业结成伙伴关系,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权利与义务对等、互惠双赢的合作运行机制。合作双方共同参与制定、实施人才培养计划,为学生提供两种学习环境(学校与企业)、两类教师(学校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两种课堂(教室、实验室与生产现场),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职业环境和职业氛围中,可及时获得最新的实用技术信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相结合就是通过开设人文社科类课程和进行相关的课内外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一二三”高职通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制定具有较强岗位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在深入通信企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明确通信类专业学生就业针对的岗位群是通信设备的安装、调配、测试、维护以及线路和杆塔工程的施工、安装、建设等一线岗位。通过对职业岗位群技能要求与知识结构要求的分析,确定通信技术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将职业能力分解为综合能力、职业基础能力和职业技术能力;将知识分解为思想政治基础知识、计算机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强调计算机、英语、专业技术等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围绕岗位关键能力组织教学,构建以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教学计划具有较强的岗位针对性,根据教学计划确定相应的课程,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综合素质分析与培养见图1,专业素质分析与培养见图2。“基础平台+专业模块”课程体系的建立基本做法是:在前两个学期,通信类专业所有学生学同样的课程(基础平台),完成基础共同课和专业共同课的学习,从第三学期开始,分专业完成专业方向(专业模块)与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基础平台+专业模块”课程体系。

1.搭好“基础平台”,培养综合素质。通过开设《思想道德与法律》、《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礼仪》等必修课程和《书法艺术》、《文学欣赏》等人文素质类选修课程,举办《健美操》、《诗歌欣赏》等讲座以及开展书画比赛、朗诵比赛等课外活动搭建“基础平台”。在“基础平台”类课程的教学中,创新方法,注重素质培养。在学生人文素质、道德品质的培养过程中提出重视家庭、学校和社会三大德育环境的有机结合,整合德育资源,建立一体化德育网络的理念与具体构想,并在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引入实践环节,开展社会实践,培养和训练学生综合分析与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2.重视“专业模块”,培养职业能力和素质。一方面加大“专业模块”课程建设力度。一是根据通信技术发展方向和电信企业转型需要,开发新课程,如根据ADSL的安装与维护的需要,开发新课程《ADSL技术》。二是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变化,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如分别在《现代通信网》课程中增加软交换的新内容,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增加IPV6的有关内容,在《现代交换技术》课程中增加固网智能化改造的有关内容,使专业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实际,更具有预见性和前瞻性。三是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程建设,注重抓好精品课程建设。如已将《光纤通信原理》、《通信电缆线路》和《通信英语》等课程建成省级精品课程,将《数字通信原理》、《移动通信技术》等课程建成院级精品课程。此外不断开发企业急需的培训课程,在开展企业员工培训的同时,组织毕业班学生进行培训,学习《号码百事通》、《商务领航》等课程。另一方面在“专业模块”课程的教学中强调理论知识的应用,注重能力锻炼。如在《现代通信网》的教学过程中引入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完成《×××通信网络系统设计方案》,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着重强调知识性、模拟性和参与性。将学生分成几个项目小组,每组设项目经理1名,技术总监1名,工程师若干名。项目经理以自荐形式产生,任职条件是能组建一支10人左右的团队;技术总监由项目经理任命,负责方案的架构设计、进度监测等;组员由技术总监根据能力和特长分工,分别承担子系统的设计、资料收集、方案文本打印等工作。同时成立一个10人评审小组模拟实际评标,负责答辩工作并评出各组的成绩和名次。实践活动模拟了实际的工作环节,达到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工作能力的实训目的,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了竞争力。

“仿真﹢全真”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仿真﹢全真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由三个训练(课程单项训练、专业综合训练、职业素质训练)、五个环节(课程实验、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或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构成的。

1.实习实训的内容逐年递进,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在实训安排上“年年有实习,期期有实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替进行,有机结合。第一学期安排入学教育、军训与认识实习,重点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和职业意识。以后每学期集中安排为期2~3周的实习实训,让学生完成相关的实训操作,了解和掌握今后就业的岗位群的技能要求,树立知识与技能的感性认识。暑假安排社会实践活

动,重在培养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企业、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与适应社会的能力。第六学期安排毕业实习(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实践技能,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

2.实训方案的设计形式多样。根据不同的课程平台及实训阶段,采取形式多样的实训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与创新精神。一是实施单项实训,如在物理课单项实训中开设设计性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要求学生按照课题的要求,根据相关原理设计实验方案、选用仪器,独立完成实验操作、数据采集与分析的全过程。在《电工与电子》课程实训周,按照规定题目要求学生完成电路板的设计、制作、测试等工作,最后进行课题鉴定。二是开展校内综合实训。按照教学计划和专业技能的教学要求,在校内实训基地熟悉通信企业不同工作岗位的工作,完成通信网中交换、接入、传输等各个岗位的操作训练。三是完成阶段性社会实践与顶岗实习。利用寒暑假让学生到通信企业进行社会实践,进一步了解不同岗位的基本要求,加深对未来就业岗位群的认识。课程结束后安排学生到通信企业顶岗实习,要求学生带着课题到企业实践锻炼,在企业实训教师或学院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能力。

“一二三”高职通信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

农村山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篇5

《嵌入式软件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精讲多练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环节.学生以小组协作形式完成课程系统级项目设计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各类专业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

作 者:李军 崔怀林 向军 Li Jun Cui Huai-lin Xiang Jun 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665刊 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年,卷(期):“”(10)分类号:B503.92关键词:嵌入式 课程设计 小组协作

农村山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篇6

建设宏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之一。涪城区把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坚持立足民政、发展专业、服务社会的发展思路,在加强社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探索性实践,逐步建立起民政系统及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机制。

一、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目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绵阳市涪城区在社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就社会工作社会化及社会工作人才的社会化而言,还存在着社工人才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高;布局不全,发展不平衡;人才培训不够,认证机制不健全;缺乏完善的人才评价标准和有效的激励保障措施等问题的存在,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工作的需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社工人才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高

从行业角度看,社工人才应该包括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五种。但从社会工作的角度来说,社工人才应当包括专业化的社会工作者和以社区服务业从业者、社会服务志愿者等为主体的社会化的社会工作者。全区现有人口40余万,有以民政系统及社区居委会委员为主的专职社区社会工作者600余人,平均每880人配备一名社会工作者。这部分社工全都通过选举、政府选派或招聘等方式产生,其中离退休教师、医生及文艺、司法工作者或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占到20%左右,其余多具有初、高中文化,专业服务技能掌握程度不高。另外还有6000多人以低学历者和老年人为主的志愿者队伍,超过半数的参与者具有初中或以下文化程度,大、中专在校生占4%左右,专业技术人员占8%左右,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整个社区志愿者队伍的随意性较大、专业程度不高,且专职的社会工作志愿者为数不多,加上管理及服务不规范等问题,使得这支队伍应有的功能和作用远未得到正常发挥,还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

(二)社工人才队伍布局不合理,服务开展不平衡

在政府的主导下,实物方面的救助、解困、康复等社会工作,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工作体系,但在社区层面上以精神关怀和智力支持为 主的社会工作,其从业人员就十分有限了,具体表现在:社区中某个个人或家庭需要协助适应生活环境,提高独立应付生活的能力,或改变态度、矫正行为、改善环境,发挥自身的潜能,实现人与环境的相互适应,而社区社会工作者要么缺乏相关的专业技能,要么由于人手不够而无力提供长期深入的协助。同时,由于参与社区服务的社会工作者,在年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又受时间与活动地点的限制,人员集中较困难,使社区因地域、环境、重视程度以及人员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存在着服务活动开展不均衡的现象。

(三)社区社会工作者培训不够,培训认证机制不健全 社工人才培训应当根据不同岗位的能力要求,对不同职业的社工人才进行分门别类的能力培训,在提高政策水平和其社会工作理论素养、向他们传授社会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培训专业技术知识、操作技能、社会工作的专业性方法和技巧,并培养其从事社会活动、调动和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目前,我区在低保、救助、司法、计生、养老、再就业及社区服务等社会工作方面都实施了多种形式的从业培训,但由于培训认证机制不健全,专业社工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及评价体系不完善,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社会服务培训未能普及,社工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缓慢,一方面,社会工作者技能培训无章可依,零星分散,导致技能培训与实际需要衔接不够且有效率不高;另一方面,社工的服务能力缺乏相关机构权威、统一的认可,不便于开展服务工作。

(四)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人才管理相对滞后

要开展好社区社会工作就必须要有大批参与者,就必须着重培养社区居民的义务观,培育社区成员的公共意识,而为社工提供一定的优待,能起到一种很好的价值导向作用。因此,需要政府出台一些规章,比如社区社会工作制度,规定一部分公民有义务承担一定量的公益事务并且有权要求得到需要的服务。同时,街道、社区的社工组织(如社会工作站、志愿者服务站)在社工登记注册、执证上岗、服务记录、行为规范,培训、帮扶、表彰、奖励等方面也要建立规范化的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建立考核和总结表彰等激励制度,以此作为对社区社会工作者客观评价的依据,使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逐步向社会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活跃在社区服务岗位上的老年服务者,他们特别在意别人的肯定,并且希望自己在需要时,也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和服务;而对于参与社区服务的年青人及在校生,他们参与社区服务的出发点和动机除了献爱心外,还希望能有更多历练、实践的机会。因此建立健全社区社会服务的评估奖励机制,对社 工进行有效评估,并及时进行慰问、奖励是不断提高社工服务质量和水平,促进社工队伍稳步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探索

(一)建立教育培训机制

一方面利用社区学校,制定实施了社区工作者培训计划,请来社区建设的领导和专家,定期组织现任社区工作者开展低保、救助、选举、居家养老、婚姻登记、优抚安置、心理辅导等社会工作及电脑维护使用等专业知识的学习培训,另外还通过外出考察及远程教育等形式,将系统学习和短期培训结合起来,宣传普及社会工作知识,提高社区工作者的服务管理技能。同时,区职各相关职能部门深入社区,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督促指导工作,对社区工作者业务能力的提高也起到了极好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社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通过选聘具备一定文化素质和特长的年青人充实到社区工作者队伍中,提高社区队伍的整体素质。目前,涪城区与绵阳师范学院建立了校地合作机制,由绵阳师范学院法学与社会学院负责培训涪城区社会工作人员,并辅导社会工作师(助理、中级)考试。该项目已于2012年4月启动,经过培训后,涪城区社工人员社会工作师考试通过率提高了20个百分点。

(二)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考评机制

在着力改善社区居委会成员年龄和文化结构方面,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自荐或群众推选及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新的社区居委会委员。涪城区在各社区推行了“双服务、双评议”(区直部门及街道办事处服务社区、社区服务居民;居民评议社区居委会,社区居委会评议区直部门及街道办事处)活动,并按照《居民组织法》对社区委员进行考核,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进一步完善了服务、评议工作制度和考核办法。

(三)打好社区硬件基础

自2003年以来,涪城区委、区政府就把解决社区组织办公服务用房问题列为了政府实事,在市级资金支持下,投入7500余万元,先后购建解决了90个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为社区新增办公服务用房近万平方米。到目前为止,全区141个社区中有100个社区居委会的工作服务用房达到了80平方米以上,占总数的71%。在送变电和金地社区,能同时容纳60余人开展活动的多功能厅、设施齐备的图 3 书阅览室和绿色网吧、社区医疗康复中心以及社区服务站等都为社区工作者开展各类服务活动提供了硬件支持。

(四)稳定社区工作者队伍

在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稳定社区队伍方面,涪城区在全市做到两个率先。率先把社区委员的生活补贴从2005年的人均120元增加到2011年的人均补贴500元左右。仅这一项,区财政年均投入就达到455万元以上(其中市承担150万元)。率先为社区委员办理了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通过实施《涪城区第五届社区居委会专职委员退养办法》和《涪城区社区居委会委员参加社会保险的实施意见》,解决了社区委员们的后顾之忧,对进一步稳定社区工作者队伍,调动社区委员的积极性,提高队伍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管理模式的反思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按照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民政、司法、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等职能部门具体实施,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成立昆山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在民政局增设社会工作管理科,负责协调全市社会工作的开展及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同时,在各区、镇明确社会工作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形成覆盖城乡的社会工作领导体系和组织网络。

(二)进一步优化制度设计

从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高度,把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列入党政领导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与其他重点工作同部署、同调度、同考核,确保工作任务高效完成,各项决策有效实施。定期召开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例会,讨论研究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总体思路。同时,积极制定社会工作指导性文件,使社工职业规范、项目设计、督导评估、资金保障等方面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三)进一步开发社工岗位

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结合绵阳市实际,在各级各类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社会工作者充当核心角色的领域、公益性社会团体和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社区中大量设置社会工作岗位,使其成为 4 社会工作人才就业的主渠道。逐步实行社会工作职业准入制度,对所有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都进行岗前培训,实行持证上岗。

(四)进一步加强教育培训

实施社会工作人员素质提升工程,有计划、分层次地加强社会工作人员的培训。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残障服务、学校、医院等领域建立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基地,提高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实务操作能力。与高校等组织合作,有计划地选送一批优秀社会工作人才赴先进地区培训学习和实践交流。

(五)进一步健全激励机制

农村山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篇7

1 农村从业人员应当具备的素质

1.1 专业基础理论扎实, 临床实践技能娴熟。

由于我国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 卫生资源80%集中在城市和大医院, 农村医疗卫生资源严重不足, 条件差、设备少, 很多情况下主要依靠医务人员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来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 这就要求农村医务人员应该更加注重全面学习专业基础理论和不断提升临床实践技能。

1.2 能中能西, 能医能药, 能防能护[1]。

由于受到社会、历史、地理和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和条件的制约, 农村医务工作者虽然不是专业意义上的全科医生, 但是他们所提供的服务却不分年龄、性别, 不以人体某个系统来明确界定服务对象和范围。因此, 现阶段我国农村医务工作者实际上是一支集医疗、保健、预防、护理于一身的人才队伍, 应当具备全科医生的基本素质。

1.3 善于沟通, 知法守法。

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化, 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 医疗卫生行业逐步走向正规化、制度化和法律化。同时, 社会的发展也推动着医学模式的变更, 疾病谱呈现出新的特征, 精神、心理、行为和生活方式等非生物因素在众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农村医生长期扎根于农村, 担负着初级预防和保健, 以及疾病支持的重任, 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和熟谙当地风土民情是担此重任的重要前提。

2 农村从业人员素质现状分析

2.1 学历偏低, 理论基础不扎实。

当今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市场提供服务的主体主要为上世纪60年代及70年代经过短期培训的乡村卫技人员, 集中在中专学历或中专水平, 大专及以上高级卫生技术人员凤毛麟角, 整体文化水平不高, 年龄老化, 培训不足[2]。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 他们仍将是农村卫生工作的主体, 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2.2 知识老化、结构不合理。

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医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宽, 农村医务人员由于学历和基础专业教育的欠缺, 加之各种主客观原因, 长期缺乏有效的继续医学教育, 专业知识更新少、慢, 并且知识结构不合理。

2.3 服务泛而不专。

受农村经济状况差和农民卫生保健意识淡漠、医学知识缺乏等社会多因素的影响, 农村医务工作者虽然不是专业的全科医生, 却一直担负着全科医生的工作和责任, 长期忽视对某个专业的深入学习和继续教育。但是, 我国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 既不是合格的专科医生, 更不是合格的全科医生[3]。结果是不但专科不专, 而且全科不全。

2.4 医疗行为不规范[4]。

由于泛而不专, 从而导致对某一问题或领域认识肤浅, 甚至存在错误认识。加之长期缺乏有效的专业实践技能继续教育, 难免导致有悖专业的不规范医疗行为。随着<<执业医师法>>的颁布与实施, 社会对农村医务人员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和期望值日益提高, 农村从业人员面临着新的压力和挑战。如何突破困境、充分发挥继续医学教育的作用, 培养一支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农村医疗卫生队伍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

3 农村医务人员继续教育的现状、成就和不足

3.1 目前农村继续医学教育的模式和内容主要有:

①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成人职业暨技术学院以提高学历, 更新、补充基础理论知识。②不定期开展各种时间长短不一的专业技术进 (研) 修班、培训班等以提高实践技能。③鼓励、支持基层医务工作者在医疗资源丰富的医疗卫生部门进行长期或短期进修或学习以丰富实践经验、提高实践技能, 拓宽视野。④以函授和广播电视为主要形式的远程教育。

3.2 成就和不足

经过20多年的探索, 我国农村继续医学教育体系已比较完善, 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乡村卫生人员继续教育的第一个阶段 (即学历文凭教育) 已基本完成[5], 大部分乡村卫生人员得到了培训, 整体素质和诊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仍然不能满足新时期农民医疗保健和农村医疗市场不断增加的需求, 因而对农村继续医学教育应转入第二个阶段 (即实践技能提高) 的培训[5]。但是由于管理不规范, 考核不够科学以及被培训人员经济收入受影响, 所在单位支持力度不够, 主观认识程度不同等各种原因, 传统的农村继续医学教育模式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有部分流于形式, 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也不能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加的健康需求, 不利于农村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因此, 传统的农村继续医学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新阶段农村继续医学教育的需求, 如何发展与创新以需求为导向、以实用为目标、以提高为目的的农村继续医学教育模式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重要问题[5]。

4 基于专业学术团体的协作组网络体系的目标、内容和优势

4.1 目标和内容。

21世纪, 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 继续医学教育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呈现出手段现代化、教学规范化、形式多样化、内容专业化、资源网络化等特征。针对传统的农村继续医学教育模式中学工矛盾的问题, 结合新阶段农村继续医学教育以提高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为主的目标, 基于专业学术团体的协作组网络体系将信息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医学及其相关学科紧密结合, 广泛收集某专业及其相关领域国内外先进经验技术, 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强化规范服务的意识[4], 依靠国内、省内知名医学专家, 组成不同疾病防治专家指导团, 制定各专业相关规范, 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周边区域进行实时、快速、高效的交流与互动, 以某区域为核心, 构建横向范围辐射至农村, 纵向达国内、省内的高、精、尖医学技术人才的同心圆式的疾病防治协作网络体系, 旨在依托专业协作组发展乡村卫生人员继续教育的网络教学和管理平台[5], 促进继续医学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全面推进我国农村卫生事业持续协调发展, 努力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逐步实现医疗卫生城乡一体化。

4.2 优势。

基于专业学术团体的协作组网络体系从现阶段农村的实际出发, 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 强化面向农村需要的全科医学教育, 为创新农村继续医学教育模式提出新的思路。主要优势有:①打破学科界限。协作组网络以某一问题为核心, 不以学科、系统为界限, 不分基础或临床, 广泛汲取与该问题相关的各领域知识, 是一个熔社会学、医学、行为学、心理学、食品与营养学等众多学科于一炉的知识、信息库。②“双师型”教师兼医师的教师队伍。教师的素质是乡村医生教育培训质量的关键, 因此, 培训教师应当不但理论水平较高, 而且临床经验丰富、实践技能过硬;不但有临床实践经验, 而且有授课实践经验[6]。协作组网络依靠国内、省内知名医学专家组成不同疾病防治专家指导团, 具有优秀的师资队伍。③在岗、网络培训, 克服学工矛盾, 降低培训费用。工学矛盾、培训费用过高是影响学习人员积极性和继续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协作组网络通过免费专业论坛、资料共享、远程会诊等多种形式实现在线、实时、快速、高效的指导, 采取在岗培训为主, 脱产培训为辅的方式, 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模式因脱产进修 (学习) 影响经济收入的弊端, 同时也节省了大部分培训费用, 提高了学员的积极性。④以专业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乡村医生不但担负着全科医生的工作和职责, 而且应当具备一定的专科医生的素养, 这样才有可能成为专业意义上的全科医生。协作组网络以专业为基础, 以提高实践技能为主要目标, 并围绕专业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和心理、行为以及交流沟通能力等全面素质教育, 能很好地满足广大农村医生和农民的实际需求。同时, 专家指导团定期深入基层进行床头教学和指导, 发扬传、帮、带精神, 快速提高农村医务人员专业实践技能, 既避免了重学历轻实践, 又避免了纸上谈兵。⑤现代远程教育。远程教育经过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 目前进入到发展的第三阶段:现代远程教育或网络远程教育。现代远程教育与网络的融合越来越密切, 网络的新技术促使传统远程教育向着现代远程教育的方向转化, 促使现代远程教育向着更深层次发展。随着网络的持续推广和普及, 新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应用, 以及网络铺设面的不断延伸, 电脑成本和售价的不断降低, 现代远程教育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7]。协作组网络以现代网络为依托, 借助新媒体技术, 主要包括博客、即时通讯工具、流媒体等 , 设立网站, 通过FTP服务, 利用网上信息检索和浏览, E~mail服务器和电子公告牌BBS的功能以及视频会议系统, 彻底解决传统远程教育中存在的实时双向交互问题。⑥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专家团定期深入基层协助、指导工作, 广泛认真听取农民和基层医务工作者的要求和意见、建议, 以广大农民和基层医务人员、农村卫生经济发展实际需求为指南, 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精神, 一以贯之地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定期组织专业针对性好、内容实用性强的学术讲座、学术交流, 最大限度满足农村医务人员学习需求。在此基础上, 协作组网络及时跟踪收集国内外研究动态和新进展, 保证学习培训内容不但针对性好、实用性强, 而且紧跟学术前沿, 与国际水平接轨, 以满足不同层次学员需求。

5 实践与展望

依托抗癌协会, 陕西省已经初步建立以乳腺癌为代表的肿瘤防治专业协作网络, 成立了乳腺疾病防治专家指导团, 并在省内7个行政区内选择具有良好前期基础及代表性的县市级医院19个作为协作组成员单位, 与所在辖区乡、镇、村卫生院 (所) 密切联系并友好合作。

利用网络进行专业论坛、资料共享、远程会诊, 实现在线、实时、快速、高效的指导, 定期组织学术讲座、学术交流和技术观摩, 并在此基础之上, 拟订本地区疾病诊治规范, 建立专业培训基地, 规范医疗行为, 进一步建立统一的疾病信息数据库, 不断发展与完善本地区医学科研、教育和疾病防治体系。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协作组网络基于专业的实践性教学[5]模式在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展现出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优势, 为广大农村医务人员所接受、欢迎。与传统模式比较, 协作组网络基于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模式更易于满足农村继续医学教育的实际需求, 更有助于培养既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又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的全科医生, 必将促进农村继续医学教育、推动农村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为三农问题的合理解决奠定坚实基础。

摘要:通过对农村医务人员从业素质要求和素质现状分析, 结合农村传统继续医学教育模式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 剖析基于专业学术团体的协作组网络在农村继续医学教育中的优势, 为创新农村继续医学教育模式提供实践和理论基础。

关键词:专业学术团体,医学继续教育,农村医生,素质,远程教育

参考文献

[1]邵湘宁, 聂绍通.试论我国乡村医生的现状和培养模式[J].中医药导报, 2005;11 (2) :64~67.

[2]管弦.浅谈我国乡村医生的现状及其应具备的素质[J].中外健康文摘 (医药月刊) , 2006;3 (11) :44~46.

[3]何红媛.关于我国医疗人员医学继续教育模式的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 2007;2:12~14.

[4]丁宏, 吴丽娟, 彭松, 等.关于规范乡村医生医疗服务行为的建议[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6;26 (5) :23~25.

[5]惠爱玲, 陈洁, 张菊香, 等.乡村卫生人员继续教育的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3 (8) :2008~2009.

[6]张艳, 袁玲.对我国乡村医生教育的思考[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5;25 (12) :24~25.

农村山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篇8

【关键词】 卫生监督;卫生监督员;综合素质;培养

【作者简介】 徐洁,江苏省江阴市卫生局卫生监所助理研究员,办公室主任助理,硕士。主要从事卫生事业管理与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 R19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9-0021-02

卫生监督员是由法律法规明确赋予职责的卫生行政执法人员。依据卫生部颁布的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卫生监督员的主要职责是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安全、食品安全、公共场所卫生、饮用水卫生、化妆品保健品卫生、职业健康等方面的监督与管理服务。卫生监督员不仅要监督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遵守卫生法律法规,还要依法追究违反卫生法律法规的行为,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因此,卫生监督员必须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廉洁奉公的执法工作作风、广泛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扎实的监督监测能力。江苏省江阴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从卫生监督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工作抓起,着力促进卫生行政执法队伍整体素养的提高,较好地提高了执法的效能,维护了法律的尊严,提升了政府的形象,保障了公众的健康权益。

一、卫生监督员政治素质的培养

1. 明确卫生监督员的基本要求

卫生监督员肩负着维护国家公共卫生事务安全的神圣使命,其行政行为影响到管辖范围内群众的健康。尤其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重大卫生活动保障等方面,卫生监督员必须做到令出必行,无条件服从组织安排。因此,每位卫生监督员必须具备优良的政治品质,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卫生监督工作,甘愿为卫生事业作出奉献。同时,卫生监督员的思想品德是决定执法力度强弱的关键性因素,“秉公办事、不徇私情、忠于职守、严格执法”是对卫生监督员的基本要求。

2. 把好进编人员的政治素质关

江阴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由卫生防疫站分离出来独立组建而成,每年都要招收一定数量的部队转业干部进编。同时,每年都会在卫生监督员中发展中共党员1-2名。目前本单位在编职工共80名,其中转业军人15名,占职工总数的19%;共产党员55名,占职工总数的69%。共青团员5名,占6.25%。这些政治思想觉悟较高的卫生监督员分布在各个部门,他们在工作中以身作则,形成一股正能量,可以带动其他人员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状态,出色地完成日常的卫生监督工作。

3. 注重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工作

日常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工作是卫生监督员政治素质培养最基本的途径,也是卫生监督员忠于职守、圆满完成本职工作的有力保障。据此,我们每年有计划地开展职业道德和卫生监督员行为规范教育,特别强化了反腐倡廉和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宣传教育,从而增强了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了模范遵守和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自觉性。我们还以共产党员先进性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育活动为契机,认真组织卫生监督员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系列讲话精神,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切实提高整个卫生行政执法队伍的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

二、卫生监督员业务素质的培养

1. 强化终身学习理念,提高专业素养

卫生监督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专业性都很强的工作,卫生监督员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卫生和法律两个方面。卫生监督员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医学和预防医学知识以及法学基础理论知识,还应熟悉与卫生行政执法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等。另外,卫生监督员还需要掌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技能,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文书写作技能。全面提高卫生监督员必备的专业素养是正确处置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解决复杂行政处罚案件的有力保障。为此,我们从提高卫生监督员的学历层次着手,对卫生监督员的专业素养进行分期分批地专业化培训,使全体卫生监督员的学历层次有了普遍提高。

卫生监督所成立时,既有卫生防疫站预防医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寄生虫与血防等专业毕业的人员,也有从卫生系统调入和部队医院转入的临床医学、药剂学、护理学等专业人员,还有少数计算机、光电子等专业人员,学历层次与专业素养参差不齐。为适应机构改建和卫生行政执法的新要求,我们对所有的卫生监督员都进行了行政执法和卫生监督专项培训,从而确保全体卫生监督员在取得执法证和监督证后才能上岗执法。平时,还定期组织卫生监督员学习法律法规和新知识新技能,进行行政执法案例讲评,开展执法经验交流活动。

2. 开展文字和语言表达培训,提高卫生行政执法效能

提高卫生监督员的文书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增强卫生行政执法效能的基础。卫生行政执法文书具有法律效用,载明的事项都是具体的、可执行的行为活动。卫生监督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更要具备条理清晰的思维能力、敏锐正确的理解能力和准确规范的书写能力,凡事都要正确表达、慎重书写,逐字逐句都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要求。另外,在日常的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中,现场检查、调查询问、处罚执行以及宣传咨询等工作都要求卫生监督员必须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协调能力。卫生监督员与管理相对人的言谈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口齿清楚、干脆利落、语言简练、通俗易懂、用词准确、扣住主题,避免含糊不清、啰哩啰嗦和过于艰深的专业化语言;卫生监督员在执法中要以文明执法为原则,语速适中,有理有据,坚定但不蛮横,既要有一定的亲和力,又要有一定的威慑力;卫生监督员还要具有协调处理公共关系的能力,遵循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原则,善于抓住时机,智慧处置,特别要避免因表达失误或处置不慎而导致误解和纠纷。因此,我们十分注重卫生监督员的个人技能培训,例如,每年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优秀卫生行政执法文书评比、优秀论文评比、主题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执法照片摄影培训等活动。定期邀请专家来本单位授课,训练卫生监督员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提升卫生监督员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

三、卫生监督员健康素养的培养

1. 充分认识健康素养培养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所谓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身体不虚弱,而是要达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使自己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处于完好的状态。据此,我们坚持对卫生监督员进行健康素养的培养。健康素养的内涵是指个人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健康信息,正确理解这些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与基本素质。除了必须具备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外,更要宣扬、监督、引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在保持自身健康的同时,更肩负着维护全体公民健康的重任。因此,卫生监督员要以自身的健康素养促进自己其他素质的形成和提高,进而确保胜任卫生监督员的岗位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和效能。

2. 全面实施卫生监督员健康素养培养方略

多年来,我们坚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卫生监督员健康素养的培养:一是培养健康的精神素养。努力提高卫生监督员的事业心、进取心和责任感,勤奋好学、不断更新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善于吸收运用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选派卫生监督员参加心理医学知识培训班,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鼓励参加社会组织的心理咨询活动,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健全的人格去引导管理相对人;二是强调规范的仪表仪态和饱满的精神风貌。平时要求卫生监督员必须正规着装,衣帽整洁,姿势端庄,表情自然,精神饱满;三是强化健康行动教育。专门成立禁控烟领导小组,劝导戒烟,在公共场所不抽烟,给公众做出表率。还成立了篮球队、羽毛球队、徒步锻炼队等兴趣小组,既锻炼了身体,也联络了感情,还凝聚了团队力量。经过多年努力,全体卫生监督员都具有健康的身体、平衡的心理、旺盛的精力,较好地适应了公共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保障了卫生行政执法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张红.关于提高卫生监督执法队伍素质的思考[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5,12(5).

[2] 洪文英.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基本素质初探[J].湖北预防医学杂志,2001,s(1).

上一篇:4s店网络营销方案下一篇:高二历史校本课程教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