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医院(共6篇)
城乡医院 篇1
摘要:文章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二院所开展的对口支援城乡基层医院的具体工作内容及工作实践进行了总结, 提出开展顺利推进此项工作的几点思考:互助共赢、方便快捷、因院制宜、适应市场、制度建设。
关键词:三级综合医院,城乡基层医院,对口支援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是江苏省基本现代化医院, 也是位于城中心具有百年历史的唯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近年来, 医院一直高度重视对城乡基层医院的支援工作, 尤其2009年以来, 医院与所在区的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省卫生厅指定帮扶医院靖江市人民医院建立对口帮扶机制, 以帮促建, 有效促进了帮扶单位的发展, 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1 做法与效果
1.1 职责明确、责任到位
医院高度重视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对口帮扶单位的扶持工作, 专门成立了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 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 其他院领导实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对一负责制, 同时医院主要职能科室如医务处、护理部、门诊部等部门负责人作为联系人;实行以科室为单位, 1~2个科室负责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专科建设帮助工作;医院还专门成立了对外联络办公室, 专门负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对口帮扶单位的协调, 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1.2 深入调研, 全面沟通
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对口单位的设备、人员结构、专科建设、周边人群、社区需求等情况进行详细调研, 同时与其进行多次沟通, 确切了解病人所需、社区所需, 因地制宜, 因科制宜, 有的放矢。
1.3 形式多样, 注重实效
1.3.1 双向转诊
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过磋商, 专门制定了《双向转诊管理规定》, 明确了上转病人、下转病人的条件, 制定了双向转诊流程;医院还与所在区卫生局、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等沟通, 优化了新农合病人的报销流程。
1.3.2 会诊
医院实行整体合作, 支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帮扶单位的对口科室参照科内会诊规范, 即对口科室专门排设对外会诊班, 随叫随到;其他科室会诊参照院内会诊要求, 实行会诊绿色通道, 先帮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帮扶单位解决问题再补办有关手续。
1.3.3 专家门诊
支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帮扶单位的对口科室在其设置专家门诊, 排设专家门诊表, 每周2~3次, 由副主任医师职称2年以上的医师进行专家门诊;医院还实行专家门诊电话、网络预约制度, 确保病人及时、有效得到服务。
1.3.4 晋升职称人员支农
医院将卫生支农作为医务人员职称晋升、聘用必备条件, 对即将晋升主治或副主任医师的医务人员按照“专业划分、对口帮扶”的原则, 在对口支援单位开设专科门诊, 并明确了相关制度及具体工作职责。
1.3.5 业务查房
支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科室每周1~2次参与对口单位的业务查房, 对病人尤其是疑难、危重病人的诊断、治疗提出方案, 确保医疗质量、医疗安全。针对对口社区卫生服务特点, 选择1~2项适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的技术项目进行重点带教, 确保效果。
1.3.6 免费进修、学习
从2004年开始, 我院即开设主要针对初职称医务人员的“晚读”课和针对中级以上的“早读”课, 每季度开展一次主要针对死亡病例讨论的“季读”课, 我们事先发放通知, 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他单位参加我院举办的继续教育项目;同时对到我院进修学习的对口单位医务人员实行一对一“导师带徒”制度, 免收进修费用, 并管理严格, 确保学有所成, 学有所长。
通过开展对口帮扶工作, 有力带动了对口支援单位医务人员处理常见疾病和诊断疑难病例的技术水平, 也带动了支援单位的科室发展, 病人双向转诊率超过同期30%;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本院部分科室平均住院天数, 提高了工作效率, 也提升了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会满意度和美誉度。
2 体会
2.1 互助共赢是顺利推进对口支援城乡基层医院工作的基础
病人得到实惠, 病人在家门口即能享受到大医院专家就诊待遇, 病情重转到大医院实行绿色通道, 确保抢救成功率, 病人进入康复期转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降低了医疗费用, 同时我院专家也定期到社区查房, 保证了医疗的连续性和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技术得到了发展, 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明显得到了提升, 大医院的帮扶, 使更多的病人选择了就近治疗;大医院也得到了发展, 一定程度缓解了医院人满为患的现象, 康复病人的流转, 缩短了平均住院日, 使医院有更多的精力、物力进行重危、疑难病人的诊疗, 做“三级医院该做的事”[1], 提高了工作效率。
2.2 方便快捷是顺利推进对口支援城乡基层医院工作的必备条件
医院高度重视支援工作中的方便快捷, 对于社区来本院就诊的病人, 凭社区卫生机构开设的检查单即可直接检查, 检查科室调整作息时间, 设置专窗为其服务;转诊手续方便, 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系, 减少中间环节, 避免了社区病人的后顾之忧;会诊服务均实行简易程序, 确保快捷、方便。
2.3 因地制宜、因院制宜是顺利推进对口支援城乡基层医院工作的关键
医院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专科建设及社区需要与对口单位确定了支援科室及适宜推广项目, 如其中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老城区, 老年人较多, 就以心血管科、呼吸内科与其结成帮扶对子;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治疗发展较全面, 就以骨科、神经内科与其结成对子;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希望五官科形成特色专科, 就以五官科与其结成对子;靖江市人民医院因区域内民营医院眼科发展较好, 为提升其竞争能力, 医院就以眼科为主与其结成对子, 定期派人指导。
2.4 适应市场是顺利推进对口支援城乡基层医院工作的立足点
对口支援是一项公益活动, 但如全面脱离市场也难以获得可持续发展, 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也难以维继[2]。以前卫生支农由于实际就诊病人较少, 支农医生得不到锻炼提高, 不愿下去, 针对这一情况, 医院一方面通过专家坐诊, 同时与对口单位一起加强宣传, 通过团队力量扩大影响, 提高了周边居民的就诊率;坚持差异化策略, 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在提高基础专业能力、提高其解决一般疾病和常规疾病的能力, 而对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处理存在困难的病人则转至大医院进行治疗, 病人康复后再转回治疗, 各司其职, 避免内部恶性竞争。
2.5 制度建设是顺利推进对口支援城乡基层医院工作的重要保证
对口支援工作是一项长期而有效的工作, 符合中央文件精神, 但实施过程由于人员、技术、设备等因素而容易导致“虎头蛇尾”。医院专门制定了文件, 对支援科室的具体目标、任务、及责任人进行了明确, 并与年度考核挂钩;明确晋升职称前必须完成卫生支农任务;建立了双向转诊台帐, 定期检查落实情况, 一系列制度建立和实施, 有力推进了城乡基层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积极稳妥进行。
参考文献
[1]张朝阳.我国乡镇卫生院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5, 21 (6) :364-365.
[2]刘瑞明.卫生支农中存在的误区[J].卫生经济研究, 2007 (2) :16-17.
城乡医院 篇2
对口支援工作总结
一、受援工作情况
2016年对我院进行对口帮扶的只有XX市中医院,帮扶工作按照《XX市中医院对口支援XX县中医院》协议开展。具体受援情况如下:
2016年XX市中医院共派驻2名医疗专家支援我院工作。在到达我院后,他们积极深入科室调研,着手理论知识、常见病临床路径、医疗安全及医疗质量核心制度等方面的建设。通过学术讲座、疑难病例讨论、教学查房等多种形式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指导我院开展新适宜技术3个,新技术新项目1个。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和良好的医德医风作表率,为当地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二、对口支援工作情况
(一)不定期分批次组织巡回医疗专家队伍到受援卫生院会诊、义诊、坐诊、查房指导,指导开展正骨、穴位敷贴、中药灌肠、针灸、推拿等中医诊疗技术。一年来在对口支援义诊活动中赠送药品13000多元,派发中医药宣传资料2000余份,促进了卫生院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方便了广大就诊患者。
城乡医院 篇3
此前中国的新医改中, 对于公立医院的改革, 是先从地市级三甲公立医院入手。目前, 中国的综合性三甲、专科三甲医院总数不到2000家。但全国目前有八千多家县级医院, 县级医院担负着全国70%的发病率的救治和9亿人的医疗任务。由于县级医院总数高于三甲医院, 并且县级医院覆盖的人口远远超出三甲医院。
然而, 全国八千多家县级医院, 在以往医疗体制的大背景下, 已经逐渐形成与目前发展很不适应的诸多现状。比如, 管理水平滞后几乎是最严重的问题。县级医院大都处于边远地区, 也都是当地的龙头老大, 长此以往的无需竞争生存状态, 导致医院自然竞争意识薄弱, 管理水平低下;另外, 县医院的医务人员大都学历较低, 大专学历居多, 本科成了个别现象, 硕士、博士人才的聘用率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当然, 医院的基础建设也相对薄弱。
目前, 中国所有类型的医院加起来达两万多家, 如果用金字塔的方式来排列, 三甲公立医院为最顶端, 其次为县级医院, 最末端是一级医疗机构, 即乡镇卫生院。据了解, 在这个以3个档次构成的金字塔中, 最末端的乡镇卫生院医疗机构数量最多, 达上万家, 服务对象为农村人口, 达2亿到3亿人。其次为县级医院, 在中国两千多个县级区域内, 按常规每个县有3家县级医院, 一个综合性人民医院, 一个是中医医院, 另一个是妇幼保健医院, 有的县还有第二人民医院。县级医院是农村三级卫生网的龙头, 是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的纽带, 其门诊量占公立医院的1/3, 住院量占公立医院的半壁江山。把县级医院这个龙头抓好, 对缩小城乡卫生差距, 均衡医疗资源配置, 让基层百姓更多享受到医改成果, 无疑是举足轻重的。
当然, 对于将医改的重点转向县级医院, 业内也有不同的意见。中欧商学院和上海财大兼职教授、美国麻省卫生福利部高级研究员蔡江南认为, 县级医院确实是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基本医疗服务的重要阵地, 县级医院改革对于提高广大农村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但是, 县级医院改革不可能成为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主战场, 大城市中的三级医院才是公立医院改革的主要堡垒。目前我国医疗卫生体制中种种问题的焦点、老百姓抱怨的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主要都集中在大城市的三甲医院。那么, 县级医院改革是否具有类似我国解放战争和经济改革的“农村包围城市”的作用呢?这显然不是一回事。县级医院与大城市三级医院是两个层次的医疗服务, 县级医院改革无法对大城市的大医院产生重要的影响和示范作用。
但更为普遍的观点是, 国家正在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整个医改的进程。北京大学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孟庆跃认为, 医改本身就是一项长久工程, 不可能在一两年内解决所有的问题, 目前公立医院改革探索还需要时间, 但是迟早会有所突破。江西三精易安医药总经理杨昌顺则认为, 县级医院改革是医改的先锋, 对解决“小病拖, 大病扛, 躺倒才往医院抬”,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可以快速见到成效, 而解决农村医疗卫生问题, 也是国家解决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关键一步。事实上, 把县级医院改革作为医改重点, 并不意味着要忽视公立医院改革。
2011年2月15日, 李克强副总理在全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讲话强调, 县医院覆盖9亿多人口, 是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连接的枢纽。要继续加强县医院建设, 推动综合改革, 消除以药养医, 控制医药费用。2011年是医改的攻坚之年, 要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 统筹安排, 突出重点, 循序渐进, 扎实有效地把医改推向前进。
2011年3月9日, 卫生部长陈竺指出:“今年我们突出了一个重点, 就是要把县乡村三级卫生医疗网络的龙头, 即县医院建设好。我们有一个测算, 目前农民大概80%的病能够解决在县医院,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90%的病, 包括一部分比较疑难的大病也能够解决在县医院, 实现大病基本不出县。”
2011年3月7日, 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 提出了2011年, 优先建设发展县级医院, 发展目标是使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症和部分疑难复杂疾病在县级医院能够得到有效解决。特别是要在服务人口较多、基础较好的300所县医院逐步推进以人事管理和收入分配、绩效考核、优质护理服务、支付方式、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实施临床路径、推进信息化建设等为重点的综合改革试点。
2011年3月19日, 卫生部部长陈竺在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以改革补偿机制为切入点推进县级医院综合改革。通过改革支付方式、实行“四降一升一增” (即降低药品价格、降低大型设备检查治疗价格、降低高值医用耗材价格、降低甚至取消药品加价率、提高医疗服务技术价格、增设药事服务费) 等多种形式改革以药补医机制, 进而推动治理机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改革, 维护县级医院公益性质, 提高县级医院运行效率。
2011年3月19日, 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表示:今年公立医院改革要以县医院改革为突破口。县医院覆盖70%人口, 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薄弱环节, 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处于枢纽地位, 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保障。同时, 县医院与城市三级医院相比矛盾相对简单;县党委政府具有很强的执行力, 优先推进县级医院综合改革具有有利条件。
这些都表明, 中国的新医改从提高尖子生之后, 正在向提高中间生迈进。由于医疗机构的数量和服务人口的定型, 新医改正在自上而下逐步实行。
2010年11月份, 卫生部在陕西省子长县召开了全国县医院改革发展现场会。现场会上, 不少县级医院介绍了其进行的改革探索。
陕西省子长县以建立平价医疗服务体系为重点, 加大政府投入, 改革医院管理机制, 建立药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制度, 降低药品价格, 医院公益性质得到强化。神木县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探索建立广覆盖、可持续的城乡一体的全民医疗保障制度, 提高保障水平, 解除了群众看病的后顾之忧。浙江省选取24个县开展农村卫生资源统筹配置和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的改革试点, 县级医院为乡镇医疗机构培养业务骨干。山东、福建、湖北等地建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等以组建医院集团、对县医院进行托管等形式, 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高能力及水平。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等发挥部属部管医院的优势, 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和指导。国家重点联系的16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也都把县医院改革发展放在突出位置, 辽宁省鞍山市为县级医院建立远程会诊平台, 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对县医院进行人事、分配、保障制度等方面的综合性改革, 山东省潍坊市则全力推动县医院标准化建设。
总体来看, 县级医院在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方面都需要改革, 医院的体制机制也需要调整。
2011年3月, 卫生部专门召集部分地区政府一把手和卫生行政部门官员, 对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征求意见。试点工作方案对解决以药养医问题提出了3种改革途径。一是实行支付方式改革, 使药品支出成为医院服务成本, 促进医院规范医疗行为, 控制成本。同时, 探索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或按人头付费等付费方式。二是实行“四降一升一增”, 即降低药品价格、降低大型设备检查诊疗价格、降低高值医用耗材价格、降低甚至取消药品加价率、提高医疗服务技术价格、增设药事服务费。三是在暂不具备前两种途径的地区, 采取药品差别加价率的过渡措施, 减少滥用贵重药的情况。
目前造成基层医院看病难的另一大关键问题是基层医院医生人才匮乏导致患者对基层医生不信任。为了解决基层医院中人才匮乏问题, 卫生部提出了完善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的相关政策;要落实城市医师晋升中级或副高级职称前到农村服务一年的规定, 没有完成支农时间的, 坚决不予晋升;要结合以全科医师为重点的住院医师培养, 吸引专科医生到县级医院工作。
另外, 国家计划3年内投资360亿元重点支持全国县级医院建设, 计划使每个县至少有1所县级医院基本达到标准化水平。根据中央要求, 针对县级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许多地方政府也加大投入资金, 加强县级医院基础设施更新改造。
以下节选自《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摘录:
优先建设发展县级医院:
1.政府在每个县重点办好1所县级医院。在前两年工作基础上, 中央今年再支持300所以上县级医院 (含中医医院, 下同) 标准化建设。人口数超过30万的县 (市) 2011年底前基本建成1所二级甲等以上的公立医院, 使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症和部分疑难复杂疾病的诊治能够在县域内基本解决。
2.深化城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工作。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 采取合作、托管、选派院长、团队支援等方式, 提高县级医院的管理和服务能力。在全国推行城市三级医院向县级医院轮换派驻医生制度, 每个县不少于1所医院, 每所医院不少于5名医生。妥善解决城市医院派驻人员涉及的人员编制和补助问题。
3.加强县级医院骨干人才培养。严格县级医院人员准入, 新进入县级医院医务人员须具备相应执业资格。组织未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新进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进行3年规范化培训。鼓励经过规范化培训的医师到县级医院就业, 并为其长期在县级医院工作创造条件。健全继续教育制度, 鼓励县级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多种形式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遴选6000名左右县级医院骨干医师或其他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到对口的三级医院进修学习。完善县级卫生人才职称评价标准, 突出临床技能考核, 淡化论文和外语要求。
城乡医院 篇4
各科室:
2012年是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提档升级”年,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卫生局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会议精神,进一步做我院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根据xx县卫生局文件《xx县卫生局2012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意见》(x卫„2012‟xx号),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以下工作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
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是政府、县卫生局高度重视的民生工程,在充分认识到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后,要加快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进程,进一步增强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责任感。我院成立以院长xxx为组长,副院长xxx为副组长,各科室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见附件),下设办公室在卫生院办公室,并明确分管领导和具体负责人员,落实工作职责,细化工作措施,完善管理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增加经费投入,强化监督检查,严格兑现奖惩,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
(一)彻底整治环境卫生,改善就医环境。以“清洁、美观、舒适、温馨”为总体要求,按照“净化、绿化、美化、亮化” 的整治目标,对院内外环境进行彻底整治,切实搞好单位工作区、生活区的环境卫生,消除卫生死角,实行全天保洁。认真落实门前“五包”(包绿化、包美化、包卫生、包秩序、包管理)责任制,确保门前责任区内地面干净整洁、行道树无损伤、公共设施无损害、墙面无乱涂乱画、门前无乱堆乱码。加强业务综合楼项目工程工地的秩序管理,严禁工地占道施工、占道堆码,做到封闭施工、文明施工,按规定设置围栏、标志和安全设施,确保施工场地内外整洁。认真搞好责任区域清扫,组织职工到分配的公共责任区域开展义务劳动,不定时对责任区域进行动态保洁。(责任科室:卫生院各科室)
(二)在院内设立专栏、墙报等宣传平台,向人民群众宣传健康防病知识,每季度卫生防病知识宣传专栏或墙报至少更新1次。(责任科室:公共卫生科)
(三)以开展健康知识教育讲座、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亿万农民健康教育促进活动”,面向广大农村进行健康知识传播,普及医药卫生知识;每月至少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村社)等举办1次大型全民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积极开展卫生知识、防病知识和健康知识教育,确保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健康行为率达70%以上。(责任科室:公共卫生科)
(四)积极开展控烟工作宣传,对各科室开展控烟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确保控烟工作取得实效。(责任科室:办公室)
(五)按照相关规定做好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管理和医疗废水污染治理工作,提高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处置台帐等数据和资料。指导各村卫生站按照医疗废物处置要求进行毁形、消毒、焚烧和填埋,填埋场所必须远离水源和生活区。(责任科室:医务科)
三、严肃工作纪律,实行责任追究
城乡医院 篇5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医院,急诊,疾病分布,就诊规律
近年来, 经济在不断地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在此背景下, 各个行业都有所发展[1]。医学领域在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也发展的更为全面, 随着“120”急救系统的建立和患者急救意识的提高, 急救患者数量日渐增多, 因此了解急诊患者的疾病分类及就诊规律和特点对急诊科的管理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同时对提高急诊科的医疗质量和救治水平也有非常大的参考价值[3]。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对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急诊就诊的患者进行了相关数据的分析, 以探讨城乡结合部综合性医院急诊科的疾病分类、患者就诊规律及特点,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嘉禾院区急诊科在这1年内所收治的52 806例各科急诊患者当中, 男29 425例, 女23 381例。经统计, 患者年龄15~76岁, 平均 (48.47±8.75) 岁。内科患者12 418例, 外科患者8256例, 妇科患者11 571例, 口腔科患者23 124例, 皮肤科患者6528例, 中医科患者9091例。所有患者因科室不同, 其病情的严重程度也各不相同, 划分标准有别, 但在本探究统计中, 在各个方面没有差异性, 具有研究的可行性。且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嘉禾院区交通便利一般, 是广州市白云区城乡结合部急诊量较大的医院, 其样本可基本反映本市城乡结合部综合性医院急诊患者的总体特征。病例诊断以急诊科医生的急诊初步诊断为依据。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嘉禾院区在这近1年内所收治的急诊科患者的临床资料, 划分患者的年龄和性别, 对患者的诊断情况进行研究, 明确患者的患病时间和就诊时间, 分析患者的病情, 区分患者的科室和患病特点。对患者的所有住院资料进行详细的审查和统计, 并绘制患者的病情回顾调查表格, 将患者的所有情况填写在表格上, 方便调查和研究。抽取部分已出院后者已康复患者进行随访调查, 建立随访调查制度和方案, 重新了解患者的病情, 对所调查和分析出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调查各个病例在各个时段的病情分布状况, 比如某病例在某年中的某季度或者某月份的发病几率或者某疾病在某天当中某日的发病几率, 可绘制 (日/月/年) 病情分布峰值表, 按照表格进行对比分析。随访患者时需要着重调查和询问患者在患病时就医的就诊原因和具体就诊时间, 对患者就诊原因对照该病情做具体研究, 对患者的就诊时间对照以上所绘制的病情缝补峰值表做具体对照研究等。
2 结果
笔者所在医院嘉禾院区10岁以下17 653例, 构成比33.43%;10~19岁7050例, 构成比13.35%;20~29岁8269例, 构成比15.66%;30~39岁8317例, 构成比15.75%;40~49岁4372例, 构成比8.28%;50岁以上7145例, 构成比13.53%。笔者所在医院嘉禾院区急诊病例月、时分布情况见表1、表2。表1可见, 月分布总体趋势比较平缓, 约4000~5000例, 有两个明显的高峰期。表2可见, 急诊患者就诊时间集中在每天的11∶00-15∶00时与17∶00-23∶00时, 有两个明显的高峰期。
发热、外伤和腹痛, 是急诊就诊的主要原因, 共占就诊总病例的60.10%, 其他单个病因 (中毒、心血管、呼吸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等) 所占比例较低。急诊病例就诊原因分布情况见表3。
外科、内科及儿科的就诊患者占总就诊人数的91.00%, 其他 (包括:五官科、眼科、口腔科及皮肤科等) 科室相对较少。急诊病例就诊科室分别情况见表4。
3 讨论
经分析不难发现, 0~40岁人群, 特别是男性患者占急诊就诊的多数。这可能由于在这个年龄段, 可能与这个年龄阶段的人群精神压力大, 大多都在职或是承担家庭的重担, 疏忽了身体的锻炼和保养, 机体功能减退有关[4]。其中10岁以下儿童占了较大比例, 这与笔者所在医院所处白云区城乡结合处, 外来年轻夫妇带小孩均在本地区打工, 周围缺乏儿童专科医院, 因此加强相应人群的健康教育工作, 特别是对儿童的教育和安全保护工作尤为重[5]。创伤性外伤占急诊一定比例, 主要是交通伤、治安伤、工伤等。这与该地区仓储物流业、轻工业发达, 区域内集装箱卡车运营繁忙, 道路建设发展无法相适应;驾驶员、行人交通法规相对薄弱, 疲劳驾驶, 非机动车、行人乱穿马路等有很大关系[6]。治安伤多与地区外来人口多, 人口流动性大;社区矛盾多, 打架斗殴等时有发生, 刀扎伤、皮外伤多有关[7]。
月份之间急诊病例的就诊情况有差异, 3、4月份以及11、12、1月份就诊患者明显增多, 与中国传统节日有关、天气、疾病流行季节, 每年3、4月份在回乡过节后陆续返回广州务工, 流动人口急剧增加, 另外在这季节呼吸道疾病多发。11、12、1月份因天气寒冷是老年性疾病如呼吸道、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疾病多发时段。
在每天的就诊的高峰期是中午11∶00-15∶00时以及夜间17∶100-23∶00时。就诊高峰时段的出现与晚间没有常规门诊以及许多人选择在空闲时间就诊有一定关系[8]。另外发现, 发热和外伤的患者较多, 而内科、外科和儿科的就诊占总就诊量的91.00%。这些信息提示医院的急诊科, 特别是内、外及儿科, 以及相关的辅助科室, 需要加强在傍晚至凌晨这一时间段的人员值班安排[9]。同时注意预检分诊工作的人员安排, 提高分诊质量、缩短分诊时间。而值班医生要注重提高对常见症状如发热和腹痛的鉴别诊断外伤急救能力[10]。提高对常见病多发病以及中毒、心血管、呼吸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能力[11]。
城乡医院 篇6
一、确立了城乡社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培养目标
从我国目前的卫生事业发展状况和高等医学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 城乡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所需的全科医生, 不可能完全由医学本科生毕业后转化而来, 更多的是基层医院的专科医生经培训转型成为全科医生。城乡基层医生身处基层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 是规范化培养全科医生任务的基本力量来源, 是城乡社区群众健康的“守门人”。改革开放之前, 为了适应农村医疗需要, 我国曾培养了大批“一把草药治百病”、“身背药箱走千家”农村“赤脚医生”。然而,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的深入和城乡人民健康需求的增高, “赤脚医生”的知识结构、能力已不能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和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 城乡基层社区急需全科医生。然而, 照搬国外模式培养出来的全科医生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城乡全科医疗人才短缺、总体素质不高的现状。因此, 通过乡镇医生转岗培训城乡社区急需的全科医生并不意味着降低高等医学教育标准, 而是将现有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的继续教育作为全科医生培养的有效途径和发展方向。
因为全科医生作为综合程度较高的医学人才, 需要承担基层预防保健、多发病常见病诊疗和转诊、患者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因此, 城乡社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培养方向就是面向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乡镇卫生院。培养目标就是适应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 能在城乡基层社区开展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为一体的全科医学人才。
二、构建了城乡社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1+3”培养体系
(一) 落实并细化城乡社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基本要求
2012年7月, 国家卫生部、教育部组织制定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 (试行) 》 (卫科教发[2012]48号) 。在全科医生的培养目标、培养年限和方式、培养内容和要求等方面做了比较细致的规定。泰山医学院根据国务院、卫生部和教育部的相关文件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实施意见, 结合山东省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特色, 开展城乡社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研究, 制定了《泰山医学院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基本要求》, 规定了转岗培训在职业道德与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等方面应达到的最基本的要求, 从职业价值、职业态度、职业行为和伦理, 交流与沟通能力, 批判性思维和研究等方面提出转岗培训要求;从培养医学科学基础知识、群体健康方面提出转岗培训要求;从临床技能 (含社区卫生服务技能) 、沟通技能和信息管理等方面提出转岗培训要求。
(二) 确立了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体系
城乡社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关键是要使受训者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合理的知识结构, 以适应未来全科岗位的要求。其中“职业道德和人文精神培育”是城乡社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先导, “城乡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培养”是转岗培训的核心。泰山医学院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岗位要求, 确立了城乡社区全科医生所必备的“卫生服务能力”体系, 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城乡社区全科医生的基本能力。包括职业价值趋同能力、医患交流沟通能力、医疗卫生团队合作能力、城乡社区适应能力、突发医疗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等。二是城乡社区全科医生的核心能力。包括现代临床思维能力、城乡社区流行病诊治能力、社区健康教育与家庭保健指导能力、急症处理和社区康复能力、重大疾病预防干预能力、计划生育技术指导能力等。三是城乡社区全科医生的拓展能力。包括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实用卫生统计能力、社区卫生管理能力、社区调研与学习创新能力、科研设计与发现能力等。
(三) 设置了以培养高尚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素养的理论课程体系
德育为先, 能力为重。学校根据《山东省乡镇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 以“素质教育全程化、能力培养综合化”为原则, 设置了医学伦理和医德教育与专业核心课程两大理论课程体系。首先, 医学伦理和医德教育模块。设置了医患关系与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课程, 以适应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对全科医生亲情化、社会化的人文服务要求。其次, 专业核心课程模块。设置了基础医学课程群、临床专业课程群、全科医学与公共卫生法规课程群, 进一步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岗位要求。具体理论课程及学时分配如表1:
(四) 设置了以培养临床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技能培训体系
根据《山东省乡镇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 (鲁卫科教国合发[2010]3号) 文件要求, 临床医学基本技能培训阶段属于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第二阶段见表2, 共34个月, 主要在临床各相关二级学科轮转, 轮转期限为24个月。学员参加各轮转科室的医疗工作, 进行临床基本技能训练;然后转入8个月的专科定向培养阶段, 根据培训医师专业方向进行专科培养;再在相关科室进行2个月的该专科临床技能训练。为了进一步贯彻好省里的文件精神, 泰山医学院充分发挥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 (山东省临床培训基地) 的作用。设置实验实训课程群和实习实践课程群, 强化培养受训学员的现代临床思维能力、社区多发病综合诊治能力及其拓展能力。通过实验实训、参加各轮转科室的医疗工作等环节的整体设计, 实现临床技能全科化、服务技能社区化的要求。
三、保障了城乡社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师资队伍
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建设是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一项基础工程, 没有合格的全科医学教师就培养不出合格的全科医生。学校承担城乡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任务的师资队伍主要是校本部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等教学院部系的专任教师和附属医院的临床专科医师, 他们不但拥有全科医学的教学理念和全科医学的思维模式, 还掌握充足的临床专业实践技能。为了科学制定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重点培养全科医学骨干师资。学校按照“内培、外引、稳定”的建设思路, 分批分期选派专业教师和附属医院临床医师参加卫生部和山东省全科医学培训中心的师资培训, 并与本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实践基地联合互动, 通过集中培训学情质量评价、教学查房示范等形式提高师资的带教能力。
摘要:城乡社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是目前解决全科医生紧缺的有效途径之一。泰山医学院是山东省全科医生转岗理论培训基地, 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是山东省全科医生临床培训基地。两大基地针对转岗培训进行了积极探索, 确立了城乡社区医生转岗培训的培养目标, 构建了城乡社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1+3”培养体系, 保证了城乡社区医生转岗培训的师资。为我省乃至全国的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城乡社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德安, 孙保各, 唐兢, 等.上海徐汇区家庭病床服务与推行家庭医生制服务思考[J].当代医学, 2012 (01) .
[2]沈海英.全科医生社区实践基地建设的探讨[J].中国乡村医药, 2013 (20) .
[3]彭杰.群众是农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的最大受益者[J].中国乡村医药, 1999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