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物流

2024-09-20

城乡物流(精选8篇)

城乡物流 篇1

在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注重信息通道建设与管理模式创新,无疑能推进快速企业在城与乡之间更好地、快速地、安全地、有序地开展作业

当前,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以及传统物流企业与城镇化的发展不相适应,城镇化发展有倒逼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的趋势,传统模式的物流配送体系在运输效率、时间成本上无法满足需求。福建宁德市申通快递有限公司基于信息通道建设与创新管理,构建了城乡物流配送体系构建模式,把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到物流网点或网站建设中去,实现信息互通互享,以使物流企业配送更及时、更准确、更科学。在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注重信息通道建设与管理模式创新,无疑能推进快速企业在城与乡之间更好地、快速地、安全地、有序地开展作业。该创新模式有助于提高物流企业信息化能力和提升管理人才的应用水准,能够给企业带来生产效率和效益的提升。

企业基本情况

福建宁德市申通快递有限公司牢牢立足主营快递业务,在提供传统快递服务的同时,建立了庞大的信息采集、市场开发、物流配送、快件收派等业务网点,特别是近些年在区域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建设中,依托申通总部在全国的网络,不断完善自我终端网络、中转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三网一体的立体运行体系,全面进入电子商务物流领域,以专业的服务和严格的质量管理来推动区域物流和快递行业的发展。自2004年5月公司建立开始,从原有公司1个网点,发展到现在2 8个分公司营业网点,拥有36辆自有快递车辆,200多名员工。

本创新成果的名称是“基于信息通道建设与创新管理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构建模式”,其主要的创新内容包括: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平台确保六大功能即保证货物运送的准时性、货物与车辆跟踪、提高交货的可靠性、提高对用户需求的响应性、提高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工作的协同性和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加速物流信息通道水平,整合大港口、大通道、大枢纽、大路网、大物流系统,完善全方位的信息化通道体系;创新营业厅管理模式,实施“4+N”管理模式,即每个营业厅均由1名主管、1名前台客服、1名驾驶员、1辆面包车和4~6名快递业务员组成;塑造诚信新标杆,始终把“人为本,信为体”作为企业宗旨,“用心成就你我”作为企业的经营理念。

创新成果的产生背景

在当今城镇化下,提出信息通道与创新管理模式,是基于当前的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以及传统物流企业与之不相适应的现状。仅从物流系统的效率高低来说,它是互联网电子商务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城镇化发展倒逼了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但很明显,传统模式的物流配送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其一,传统仓储物流多是以“点到点”运输为主,而现在生产经营活动更加多元化,使得传统物流配送在运输效率、时间成本上无法满足需求。把物流业和互联网结合,就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协调货物和运力间的配送关系,形成“互联网+物流”的方式,实现物流业的变革转型。其二,在我国,物流设施落后,配送体系尚不完善,要发展电子商务首先应改造物流设施,建立与电子商务衔接的配送体系。否则,物流将会成为电子商务发展壮大的最大瓶颈。由此,特别是在城镇化新形态下,信息通道建设与管理模式的创新是机遇,也是面临的新挑战。

工业化与乡镇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物流配送。以福建省宁德市经济贸易为例,在对外贸易方面,2 0 1 2年度进出口总额2 4.4 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8.7%。其中,出口21.90亿美元,增长52.4%;进口2.58亿美元,增长23.2%;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19.31亿美元,比上年增加7.04亿美元;对东盟、欧盟、美国等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额保持较快增长。在国内贸易方面,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0.85亿元,比上年增长17.1%。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80.8亿元,增长17.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0.05亿元,增长12.3%。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2 8 4.2 0亿元,增长17.3%;餐饮收入额36.65亿元,增长15.9%。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85.3%,日用品类零售额增长56.7%,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40.1%,汽车类增长35.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6.6%,石油及制品类增长7.3%。其中,宁德农业指标方面,尽管当地政府大力打造“宁德大黄鱼”“福鼎白茶”“柘荣太子参”“古田银耳”等,但是农产品生产与旅游业发展、村级生态农业发展、美丽乡村旅游业发展、农村一村一品建设及如何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等诸多问题,仍然是沿海城市宁德市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作为一个地级城市——宁德城市工业化与乡镇农村经济的发展存在极大的不平衡。这种状态势必影响物流配送的规划、设备与技术、人员的投入比例,以及后台管理的级别问题。

设备智能化与科学管理的“互补”问题急需解决。物流配送体系建设中,最基础的是设备,最核心问题是科学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物流配送体系中,多数物流设备较为陈旧和老化。其中大多又为简单的机械设备,随着长时间的超负荷运转,磨损较为严重。并且,分类、检测等功能缺乏,与现代化的物流设备相比,自动化智能化非常落后,根本不能满足现代物流的需要。

二是管理人员的科学化水平有待提高。引进智能化硬件设备较为容易,但提高管理人员的科学化水平却非常困难。一方面,物流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仍处在低级层次,靠“苦力”的意识仍为主导;另一方面,人工作业中学习智能化的意识仍然偏低。

三是设备与管理层之间的融合问题更为突出。要改变“装备一流,管理二流”的局面,根本问题在于核心管理层自身的管理水平、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等都要跟得上当今现代城乡物流配送的需要。

大交通格局带来的“新挑战”。

当前,众多城市正在建设陆路与海路的大交通格局。大交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其一,城市的停靠问题。城市物流配送是物流企业在一个区域中最为激烈的竞争。但是,城市物流交通新政策却严重滞后,表现在“停车难、通行难、限制多”等矛盾上。

其二,大物流格局问题。城市与农村的大交通格局是新时期中国正在改革的重点,经过了多年的改造,城乡之间的交通瓶颈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大交通却难以等待大物流的同步进行。城乡各行业对物流配送,产生了许多不合拍的“节奏”。例如,供货商与收货客户的效率,严重影响配送通道的速度。

其三,城乡的物流规划问题。对一个地级市来说,物流规划面临着严重滞后现象,往往是城乡教育、生活、小区规划中,忽略了物流的规划,使得物流企业在城乡规划中,处于尴尬状态。例如,在一个人流密集的大学城,却没有物流配送的规划用地。

创新成果的主要内容

在工业面临第三次浪潮之后,互联网技术进入工业领域,改变工业生产和设计的方式,也随之改变全球市场工业链的物流配送方式。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是工业化新形态的唯一道路。显然,促使城乡物流配送体系逐步向高效率、科技化上一层次,其活力在于市场。当今的市场繁荣促使了物流配送需要一个全新的体系。对此,福建宁德市申通快递有限公司通过当地市场的调研,收集较为全面的数据,感悟到创新一个新的配送体系有两个方向需要去突破:一是信息通道的建设,二是管理模式的创新。这两点好比物流公司的两只“腿”,缺一不可。

信息通道建设。据2013年中国经济网报道,巨大现金流让互联网金融开启了网购新速度。当前,在全球范围内,互联网金融已经出现了三个重要的发展趋势:一是移动支付逐步替代传统支付业务。随着移动通信设备的渗透率超过正规金融机构的网点或自助设备,2011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总金额为1059亿美元,预计2016年将达到6169亿美元。二是人人贷逐步替代传统存贷款业务。由于正规金融机构一直未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而现代信息技术大幅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使人人贷在商业上成为可行。三是众筹融资逐步替代传统证券业务。集中大家的资金、能力和渠道,为小企业或个人进行某项活动等提供必要的资金援助,是最近两年国外最热的创业方向之一。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革命,促进了物流信息通道朝着互联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电子商务是20世纪信息化、网络化的产物,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已广泛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但是人们对电子商务所涵盖的范围却没有统一、规范的认识。和传统商务过程一样,电子商务中的任何一笔交易,都包含着几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过去,人们对电子商务过程的认识往往只局限于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的电子化、网络化,而忽视了物流的电子化过程,物流仍然可以由传统的经销渠道完成。但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物流的重要性对电子商务活动的影响日益明显。在电子商务下,消费者网上浏览后,通过轻松点击完成了网上购物,但所购货物迟迟不能到达手中,甚至出现了买电视机送茶叶的情况,其结果可想而知,消费者势必会放弃电子商务,选择更为安全可靠的传统购物方式。在电子商务中,一些电子出版物,如软件、CD等可以通过网络以电子的方式送给购买者,但绝大多数商品仍要通过物流过程完成从供应商到购买者的空间转移。由此也给予了物流企业一个巨大的思考和考验,如果网上商店购买后解决不了物流问题,电子商务的跨地域优势将失去诱惑。

对此,福建宁德市申通快递有限公司,准确地熟悉掌握宁德市,乃至福建省及其周边省会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积极融入宁德市建设大交通的格局中,在大港口、大通道、大枢纽、大路网、大物流建设,在熟识“一港四区”宁德港、“三纵四横四联”高速公路网、“一枢纽三纵三横八支线”区域铁路网、“四纵四横三联”普通国省道干线公路网格局中,分析新近建设及未来一段时间建设的宁古公路、宁武高速、京台高速公路、沈海复线宁德漳湾至连江浦口高速公路宁德段,合福铁路宁德段、白马港铁路支线等,用于着力规划并建设物流企业的信息站——货物场地、转运站、营业厅等“三点一线”的网络布局。除此之外,公司还着手建设互联网信息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各自营网点等通道体系。

管理模式创新

要提炼传统物流模式“贴近顾客”的优点,对接当今经济新形态进行创新。在自营方面,企业要充分借助自身拥有的设备、车辆等物质条件,设置合理的经营模式。在物流外包方面,要有共同承担风险与效率的机制,获得更多的信息,在减少自身企业投入的资本金之外,加速资本周转。

当然,物流配送的两个方向,需要一个物质基础的支撑。要配备良好的软硬件设施,要建设建立统一的呼叫服务系统和信息化服务平台,要配置统一的运输车辆,要采取统一标识等。

创新成果的主要创新点

“互联网+平台”,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互联网物流已经涉及各行各业,并将各行各业信息汇集在一起。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以其跨行业、跨地域、多学科交叉、技术密集、多方参与、系统扩展性强、开放性好的特点对现代物流的发展构成了有力支撑。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包含六大功能:保证货物运送的准时性;货物与车辆跟踪,提高交货的可靠性;提高对用户需求的响应性;提高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工作的协同性;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化。企业直接使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可以利用其庞大的资料库以及开放性的商务功能实现企业自身的信息交流、发布、业务交易、决策支持等信息化管理,可以说使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是物流企业信息化的捷径。

“1000万+细化”,加速物流信息通道水平。

当前形势下,电商物流企业特别是传统快递企业,仅仅依靠低水平扩张将难以支撑,必须建设“互联网+物流”的信息通道。在福建申通物流有限公司逐步发展的今天,陆续投入1000多万元进行服务场地改造、软硬件设备及服务实施购置等提升服务能力的建设,不断完善物流仓储能力。特别是在宁德(漳湾)高速口廉坑段成立了宁德首家快递转运中心,购置国内先进的流水线设备,快件日吞吐量可达5万件。主要承担宁德、福鼎、福安、霞浦、古田、屏南、周宁、寿宁、柘荣、罗源共计10个县(市)网点的快件中转,改变了以往快件在福州中转的状况,中转距离缩短了100多千米,达到了成本进一步降低、时效进一步提高的效果。这是福建申通实施向外、向下“双向”战略,打造规模最优、实力最优、服务最优“三优”快递企业的又一丰硕成果,也是物流企业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服务能力、降低运营成本方面取得的又一大突破。

同时,企业投入资金改善公司总部操作场地,科学区分进港件操作区和出港件操作区;将拥有的1500平方米的办公大楼改造成员工宿舍及食堂达300平方米,实现了操作、办公、食宿一体化。在信息通道建设上始终坚持高效率、低成本原则,坚持发挥优势、整合资源的系统性原则,细化了公司内部各个部门职责。设置了人力资源部、客服管理部、市场营销部、计划财务部、操作管理部、运营管理部、监察审计部、物料管理部、网络管理部、信息技术部、质控管理部11个部门,更加科学地管理企业。

当前电商与物流的高速发展需要优质的物流模式来耦合。为此,福建宁德市申通快递有限公司从传统的快递公司管理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创新出营业厅管理模式。该种“4+N”管理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员工管理,更有利于客户服务。这种管理模式运行之后,企业与企业全体员工始终秉承“用心成就你我”的经营理念,凡事都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骜于虚声,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依法经营、开拓进取,脚踏实地向前发展,从2004年公司业务收入7万元发展到2014年公司业务收入2120万元,10年间增长300多倍,刻下宁德申通企业10年印记。

人文+品牌,塑造诚信新标杆。从基层一步步发展起来的福建宁德市申通快递有限公司,始终把“人为本,信为体”作为企业宗旨,“用心成就你我”作为企业的经营理念。至今,宁德申通无一起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正因为这样,宁德申通多次被市县评为“诚信示范企业”。作为具备战略远见的负责任的物流企业,重视品牌维护与客户维护,注重人文品牌的建设。目前,宁德申通在全市的用户满意率为8 5%,在地级市同业企业中遥遥领先。为了培养员工,留住员工,福建宁德市申通快递有限公司成立了计划生育协会、团支部、工会委员会。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也通过活动大大提升了申通快递的品牌效应。同时完善绩效奖励、薪酬激励等机制,建立企业孝金,为优秀员工组织免费旅游等。

创新成果的应用效果

信息化通道的建设与创新管理模式,在宁德申通企业内部大力推广和应用,给企业带来了生产效率和效益的提升。应用效果指标对比如下。

主营业务收入对比情况:2013年度986.53万元;2014年度2120.98万元。实现利润增长情况:2013年度150.67万元;2014年度326.32万元。物流成本节约水平:2013年度节约1.2%;2014年度节约3.8%。订单完成水平;2 0 1 3年度完成92.5%;2014年度完成96.7%。运输效率提升:2014年度较2013年度运输效率提升1 8%。仓库利用水平:2013年度利用率80.2%;2014年度利用率9 0.3%。库存周转水平:2013年度库存周转率75.09%;2014年度库存周转率82.47%。物流信息化水平:2 0 1 3年度9 9.5%;2014年度利用率99.8%。

客户满意度:2013年度满意率81%;2014年度满意率85%。人力资源节约:2013年度236人;2014年度208人。环境保护等:无污染。

综上数据对比,信息化通道建设和创新管理模式,使宁德申通更有效地适应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新兴市场,给物流主体双方带来了更为便捷的效果,也为企业自身经济带来了收益。

创新成果的推广价值

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注重信息通道建设与管理模式创新,能推进快递企业在城与乡之间更好地、快速地、安全地、有序地开展作业。宁德申通在创新成果的开展中,不仅注重对信息通道等物理系统建设,也注重对内在的企业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进行创新,其全方位的创新实践模式,有助于系统地解决创新中的问题点和困难点,推动创新目标的实现,这种系统创新方式值得广大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物流服务创新中予以借鉴。

宁德申通在开展创新的过程中,准确地熟悉掌握宁德市,乃至福建省及其周边省会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积极融入宁德市建设大交通的格局中,因地制宜地开展城乡快递的运作实践,并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符合快递细分行业的创新做法,因此也值得相关的快递企业借鉴。

在当今城镇化下,提出信息通道与创新管理模式,是基于当前的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以及传统物流企业与之不相适应的现状。

在工业面临第三次浪潮之后,互联网技术进入工业领域,改变工业生产和设计的方式,也随之改变全球市场工业链的物流配送方。

摘要:<正>在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注重信息通道建设与管理模式创新,无疑能推进快速企业在城与乡之间更好地、快速地、安全地、有序地开展作业当前,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以及传统物流企业与城镇化的发展不相适应,城镇化发展有倒逼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的趋势,传统模式的物流配送体系在运输效率、

城乡物流 篇2

标签:工作实践体会 杂谈

一个在成都城乡商贸物流发展投资集团的朋友看了我在公司写的一些战略规划方面的报告 以后,请我帮忙给他写一个集团组建后的企业战略规划。“盛情”难却,在看了不少资料之后,草成下文。不过很多经营预测和目标还得由他自己做,因为我对他们公司的情况并是很了解。不过,从他们公司的经营业务来看,农业这个产业是大有可为的,想象空间非常大,政策支持和市场前景都是非常可观的。这些天查看资料,也对农业生产与流通这个领域有了

一些了解,甚至对这个民生行业蕴藏的巨大商机也产生了几分兴趣。

成都城乡商贸物流发展投资集团战略规划

一、组织机构定位(组织战略目标)

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以投资项目为支撑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构架,采取职能制组织结构和扁平化管理,形成由母公司和若干参股、控股、独资子公司组成的大型企业集团。

在当前新组建集团的形势下,本着立足核心业务,发展支撑业务,培育可能成为未来重要经济增长点的“明星”业务,调整和优化非优势或非核心业务、收缩劣势业务的原则,对集团下属子公司进行资产重组、股权整理和业务、人员的整合,从而保证集团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发展定位(企业战略目标)

以农业有序流通、稳定农业市场为目标,本着既着眼于经济利益,又着眼于社会利益的企业宗旨,根据国家农业政策和省市物流业发展规划,借助成都城乡统筹发展的契机,以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健全和完善为组织保证,以集团化管控为制度保证,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国资委的领导下,将我集团逐步发展成为以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禽蛋、腌卤食品、农副土特产品、糖酒、干杂、粮油、调味品、冷冻食品等农产品和食品产业为主业,以农业物流与商贸体系建设、农产品和食品精深加工为发展目标,以农业产业链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核心理念, 以现代物流业流通网络为依托,以农业产业化综合服务的延伸为纵深,具有自有知名品牌、完善的营销网络,并以西部市场为基础,辐射全国,具有全国竞争力和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跨区域的农产品和食品商贸流通集团,并在适时引入战略投资者基础上,作为涉农企业在国内外上市。

三、经营定位(经营战略目标)

立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以大商贸、大流通的一体化建设为基础,以建立新型的、现代化的农副产品流通体系为战略目标,以适度上游一体化(资源控制)、物流专业化经营、强力网络控制相结合为指导方针,注重产品和网络、资源与市场的联结,借助电子商务、网络配送等现代物流手段,构筑高起点、高标准农产品流通平台,实现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组织化、现代化和科学化,同时,以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为延伸,促进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

在经营模式上,要以连锁经营和标准化管理为基础,以实业经营为推动力,以资本运作为杠杆,以自建自营为主要扩张方式,以上下游资源整合为纽带,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为助力,建立遍布全市、全川、西南三省并在中西部省市拥有网点的特大型农业商贸流通体系。

四、社会功能定位

我公司系国有大型农业流通企业,对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与供应,健全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保障人民民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切实贯彻国家和省市政府的“菜篮子工程”、“放心肉”工程,也是我公司应尽的社会责任。我公司的业务经营不仅仅着眼于经济利益,也必须着眼于社会利益,这也必然将构成我公司企业宗旨和战略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经营目标上,既要追求公司自身的商业利益,也要注意以企业化运作方式带动农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链的调整优化,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农村经济的结构转型与升级。要继续探索发展“零售终端+基地+农户”模式和“批发分销企业+工厂+基地+农户”模式,加强和改进与农产品流通企业、农业生产基地、农民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关系与股权联结方式,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以产业要素和机制重新构建农业发展和配置农业资源,使大商贸、大流通、大产业运作下的农业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与推进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

五、发展阶段规划

第一阶段:理顺企业治理结构,健全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的职能,完善集团的组建和管控。完善现代管理制度,对企业的战略管理制度、投融资决策制度、财务制度、人事制度和各项业务制度进行立足于集团化管控的优化设计。从组织和制度两个方面保证集团上述发展目标的实现。时间:目前至2010年底。

第二阶段:以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标准化农贸市场和相关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为重点,在成都新建若干大型的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和100个以上标准化农贸市场,配套建设相关的物流配送基地和中心。同时对现有和建成的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进行资源整合,规范管理,统一标准,加强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并积极导入企业化、市场化管理。以拆、并、扩的方式对下属的现有布局分散、交易规模小、功能不完善、交易方式落后、管理混乱的批发市场进行资源整合和管理流程再造。加强上述设施的检验检测、信息、储藏、加工、运输、电子结算等功能,逐步在市属农业主产区和集散地建成一批布局合理、信息渠道畅通、交易方式先进、配套支持完善的国家级农业综合及专业批发市场。

完善全市街区与社区农贸超市与店铺的建设,形成遍布全市的销售网络。逐步培育若干本企业的自主知名的农产品品牌,形成独特性、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此外,加强企业软实力建设,提高商贸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加快农业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和物流服务体系的建设(可考虑在集团下成立上述领域的专业化公司牵头开展工作)。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充分利用西部农业的资源优势,练好自身内功,成为西南顶尖的农产品物流标杆企业,在中国西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起到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时间:目前至2014年底。

第三阶段:在公司主营业务方面,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和供应链管理,加强产业联结方式的改进,向纵深一体化发展。包括与农业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园等进一步密切协作,组建和收购兼并一批农产品和食品批发零售企业及加工企业,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提高农业附加值,并在农业物流综合服务方面进行延伸,围绕多元服务和增值服务打造全方位、多功能、集成式、现代化的农业物流产业链。在公司资产建设和管理方面,构建规范、高效的集约式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统一对下属的商贸物流资产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最大程度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在公司资本运作战略上,引入战略合作者,加强对涉农产业企业特别是农业物流企业的并购,以与旗下资产形成整合效应,突出集群效应,并可考虑适时上市。这一阶段的目标是,成为立足西部、跨越全国,产业组织方式完善、经营模式先进的大型农业物流与商贸集团,综合实力在全国同类企业中居前五位。

时间:2012年至2017年。

六、产业组合及其目标

1.重点打造肉类、蔬菜等农产品产业链,建设肉类、蔬菜等食品从生产到加工再进入农贸市场、食品超市、肉菜连锁店的网络体系,发展专业店、综合店、社区店、卖场店等终端形式,实现绿色食品、绿色经营,实现农业“从田间到餐桌”过程的内在价值优化和农业物流产业的整体升级。

2.建设和收购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农副产品物流园等农业物流商贸平台。本着适度超前、功能齐全、规模经营、管理规范、信息发达、配套完善的原则,建设和收购一批立足成都、辐射西部地区的集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花卉、茶叶、土特产品、副食品等农产品批发交易、加工、包装、仓储运输、物流配送、拍卖、电子商务、检验检测、进出口贸易、电子化结算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区域性现代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本着“准入规范,功能齐全,卫生达标,管理有序”的原则,建设一批方便民众、安全卫生、吞吐量较大、辐射周边街区或社区的标准化农贸市场。

3.发展农业物流配送服务体系。以大型农产品集散规模化为基础,以农业生产基地为源头,实现“农产品加工现代化、物流配送体系化、管理运营信息化”,加工配送农贸市场和机关

团体、学校食堂、餐饮酒店和超市等零售业需求的农副产品和食品。同时,建成一个保障食品安全、商品结构合理、资源优化配置,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专业化、集约化、多层次、多功能、集散性强的物流配送体系,创造农产品的采购、储藏、保鲜、分选、包装、运输、装卸、分销等各个环节的价值,建设相关流通设施,从而实现农业供应链(生产、储藏、加工、运输、配送等)管理的系统化、标准化、集群化、现代化,并打造畅通高效、安全卫生、交易方式先进的农业流通体系。

4.除商贸流通领域外,积极介入农产品和食品的初步加工和精深加工甚至标准化生产,特别是猪肉、粮油、生鲜食品、特色农产品、调味品、大众食品的加工、批发与零售,建设加工物流园或生产加工基地,购建加工设施,引进加工技术,形成产业链的适当纵深延伸。集团可考虑适时成立子公司,专门进行农产品和食品的加工与贸易,后者可借助集团强大的一体化网络体系,实现产品的快速批发与零售。

5.设立食品连锁零售店铺,经营国内外著名食品品牌的代理与销售,以及食品物流、食品进出口贸易的多元化贸易业务。

6.向上游一体化,介入农业生产基地的建设,如蔬菜种植示范区,农产品加工园区,特色农业产业园等。

7.农业物流与商贸方面的技术服务,农业博览会的举办等。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也可适时介入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等政府支持的涉农产业。

七、投资组合集团以农业商贸体系的投资为核心业务,以物流配送服务体系的建设为支撑业务,以农产品加工和生产为培育业务,以其它业务为辅助业务。四大业务在投资时兼顾地域、市场网络和技术的结合。在投资区域上,以成都乃至西部地区为主,逐步扩展到中部和东部发达省份。除着力建设农业流通体系外,还要特别注重对本市乃至四川优势农业和特色农业的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基地与生产加工企业的投资。

八、重点项目建设

1.农业商贸平台与农业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主要是建设八个中心和三个门店: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厨房式”农产品加工与专业性配送中心、农副产品期货交易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电子化信息中心、国际农产品贸易和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和综合配套服务中心;以及无公害肉类专卖连锁店,蔬菜、水果专卖连锁店和农副产品超市,从而构建配备完备、功能完善、业态完整的连锁商业业态。

2.农产品生产与加工方面的项目主要包括:肉类与蔬菜的生产与加工,水果制品的生产与加工,调味品的生产与加工,粮油的生产与加工,传统特色食品和土特产品的生产与加工,休闲食品的生产与加工,“早餐工程”食品的生产与加工,特色经济作物的生产与加工等。

九、资本运作战略

城乡物流 篇3

关键词:双向流通,逆向物流,体系

一、引言

目前, 我国城乡商品物流仍以单向为主, 双向物流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城乡市场的分隔依然存在, 只是在局部区域实现了初步的双向流通。同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人们也更加关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偏重社会效益方面的问题。在此背景下, 构建一个以实现社会与经济效益“双赢”为目的, 符合农村实际、满足现代流通发展需要的城乡“双向流通”体系, 将会成为促进城乡流通一体化和加强环保建设所面临的新课题。作为循环物流一部分的逆向物流, 对于获得社会和经济的双重效益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因此, 以合理配置流通业资源和优化流通业结构为前提, 建立以逆向物流为基础的城乡“双向流通”体系, 将很可能会成为城乡物资流通体系建设的一个发展趋势。

二、“双向流通”及逆向物流的内涵

(一) “双向流通”

文中的“双向流通”包括两层涵义。第二层的涵义是第一层的延伸与拓展。

第一层涵义是指实现城乡物资的双向流动和品牌经营的双向融合。具体是指流通型企业借助自身流通网络介入农副产品及工业品等的流通领域, 在向农村连锁网点配送工业品等产品之后的返程中把农村生产的农副产品运回城市, 配送到城市的连锁超市。同时, 大型企业凭借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 以及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和信誉度, 在进行工业品、农资等产品经营的同时选择部分特色农副产品作为自有品牌商品在自己系统内进行经营, 使得商品在城乡流通过程中, 由于品牌的影响力而获得更好的收益。

第二层涵义的范围将延伸至逆向物流。此处的“双向流通”是指实现商品的销售和废旧物品逆向回收和次品退货处理的双向循环, 具体是指流通型企业在进行农副产品收购和工业品配送的同时, 将经营农副产品、工业品的相关包装材料及其衍生物的再利用及对退回的货物的回收处理。

(二) 逆向物流

逆向物流一般分为两大类:一是回收物流, 即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货以及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从需方返回到供方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二是废弃物物流, 即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 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 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

在上述分类的基础上, 本文将“双向流通”体系中的逆向物流也概括为两层涵义。第一层涵义是指商品销售后, 可再次利用的商品包装物或被退回的次品等从消费者返回到原生产商或供应商的流通过程。第二层涵义是指在商品流通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废弃物进入市场上的再生资源网络进行加工处理二次利用的过程, 这是一种“资源→商品→再生资源→商品”的循环流动。

三、基于逆向物流的城乡“双向流通”体系

(一) 体系的整体描述

文章以系统的观点, 从流向、流体、载体、流程、流量和流速六个物流流动要素的角度出发, 对城乡“双向流通”体系进行总体描述, 以期更加清楚地展现流通的各环节及其特点。

1、流向的角度。

城乡“双向流通”体系分为“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两种流通渠道, 每种流通渠道又分为正向和逆向两种:一种是流体通过生产——流通——消费的流通过程, 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另一种是合理处置流通废弃物所产生的物流流向, 将加工处理后的废弃物流入再生资源网络或回收回生产企业。

2、流体的角度。

城乡“双向流通”体系的流体有两种:一种是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等以服务消费为目标的流体, 如农副产品、工业电器、农资等;另一种是物资流通过程中形成的衍生物。主要指物流活动直接造成的废旧物品和回流的次品, 如农资塑料瓶、质量不合格的电器产品等。表1就是对流体的具体分类。

3、载体的角度。

载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指基础设施, 如公路、车站等;第二类是指设备, 及以第一类载体为基础, 直接承载并运送流体的设备, 如车辆、装卸搬运设备等。城乡“双向流通”体系中载体一方面要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 比如要达到村村通公路、有多种运输方式衔接的中转站等。另一方面, 各种设备功能健全, 如运输特殊农产品和工业品的专业车辆和先进的装卸搬运器械。

4、流程的角度。基于逆向物流的“双向流通”归纳起来可以有以下四条途径。

a) 工业品下乡:生产厂家—>物流中心—>分销商—>零售商—>消费者

b) 农产品进城:农户—>收购企业—>物流中心—>各级批发商/超市

c) 回收物流:退货物品—>第三方物流中心—>生产厂商

d) 废弃物物流:废弃的物品—>废旧物品回收点—>再生资源网络

工业品下乡流程较长, 因为即使中间环节外包给第三方物流, 它仍要经过一级级地流通节点。

农产品进城流程较短, 因为农产品易腐烂, 运输仓储困难, 在一定的时间内就会失去商品价值, 需有专门的公司或批发市场统一收购运输, 避免以往零散收购的现象。

回收物流的流程很短, 因为它是依托于第三方物流公司专业化的物资流通, 只要经过第三物流中心一个中间环节。

废弃物物流流程长, 因为它要流经两个网络。一个是自身的废弃物产生的过程的流通网络, 另一个进入再生资源流通网路。

5、流量的角度。

流量即通过载体的流体在一定流向上的数量表现。在城乡“双向流通”体系的四个流通途径中, 为了满足城乡需求, 工业品和农产品的流量很大。相对而言, 逆向的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较少。但随着体系建设的规范化, 双向的流量都会有加大的趋势。

6、流速的角度。

流速的快慢主要是依赖于运输、仓储等物流功能要素能力和信息共享的程度, 城乡“双向流通”体系中物资的流通将要借助于第三方物流的专业能力并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 使得运输、仓储等功能显著改善, 信息化程度提高, 流速大大加快。

(二) 逆向物流环节的具体描述

如图2所示, 本文中的逆向物流主要有两个流向, 一个是退回的次品等的回流, 即回收物流;另一个是废弃物经加工处理流入再生资源网络, 即废弃物物流;而且在整个过程中信息网络的支撑必不可少。下面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对逆向物流环节进行具体描述。

1、回收物流环节。

首先, 各级分销商或零售商需要退货回收的物品将被送往各地的回收中心, 再通过专业的物流运输汇集到一个大的物流中心。接着, 中心将根据物品的特性, 分批量分品种地进行统一处理, 再将初步处理产品按规定的处理方式送往不同的处理地点。比如由于质量问题被退回的商品, 当问题不大时将送往生产厂商的加工仓库进行再加工;若问题较大, 修复十分困难或无法修复的商品将再中心直接拆分或销毁;对于由于滞销而回流的商品, 将运送到仓库保管, 以便以后继续使用。其中需要指出的是, 上述过程多数企业将依托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 利用其高效先进的运作, 提高回收效率, 加速物资的再利用过程。

2、废弃物物流环节。

“双向流通”中产生的废弃物将通过各类收购点, 进入再生资源网络。此处的再生资源网络是指目前社会上存在的专门从事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流通网络。废弃物在再生资源网络的流通过程可以简单描述如下:一是由再生资源企业设立的企业收购点进行直接收购, 然后进入企业的加工仓库进行处理;二是由私营收购点进行收购后流入再生资源企业继而流入企业的加工仓库进行处理;三是由流动私人收购点进行收购后, 部分流动私人收购点将其收购的废弃物品集中流入再生资源企业的收购终端, 或是部分流动私人收购点直接将其收购的废旧物品流入企业加工仓库进行处理。通过以上三种流通渠道进入加工仓库的废旧物品在经过拣选、分类、初加工或者深加工后, 可使用资源重新进入新的流通领域。

四、体系的效益分析

(一) 城乡“双向流通”体系的经济效益

首先, “双向流通”是两条流通渠道的融合, 它可以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闲置资源。企业通过入股、托管或集体加盟的方式把一些自身或其他流通渠道的中小企业资源整合到自己的优势的经营网络中去, 这不仅会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而且能通过整合达到打造专业化的品牌经营。其次, 逆向物流通过以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需求, 并为其创造更多附加值来提高企业竞争优势, 进而增加收益, 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逆向物流企业通过减少物流耗费、提高物流利用率、对资源的集约利用、对运输仓储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可以大大压缩物流成本、降低物流的环境风险成本。另外, 企业可以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 提升“环保”形象、改善与消费者的关系, 间接地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

(二) 城乡“双向流通”体系的社会效益

城乡“双向流通”体系建设是以逆向物流为基础的, 逆向物流的成功运作能够确保不符合订单要求的产品及时退货;保证有质量问题的商品能够及时被召回, 增加其对企业的信任感及反应率。通过逆向物流的经营理念, 企业能够减少最终废弃物的排放, 减少产品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消耗, 符合社会公众和环保法律的要求, 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环境行为、提高企业的形象、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同时, 政府和相关环保部门也可以将自己的责任分散开来, 落实到企业和个人的身上, 有利于于环保的具体实施和理念的普及。此外, 各种废弃物都进入了再生资源网络重新加工, 使资源得以循环利用,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污染物, 保护环境, 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玲.逆向物流在循环物流系统中的价值探讨[J]:现代物流, 2008 (8) .

[2]、阳征保, 高青松, 肖淑葵.以双向物流与品牌整合方式构建湖南农村新的流通局面[J]:中国集体经济, 2008年9月

[3]、王长琼.物流系统工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8月.

城乡物流 篇4

城乡物流一体化是在城乡统筹发展环境下, 以城市带动农村, 引导城市物流网络向农村延伸, 将城市物流和农村物流置于一个大系统, 以促进城乡物流要素的有效流动和优化组合, 充分发挥城乡全域物流系统战略协同效益。城乡物流一体化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性环节, 落后的城乡物流体系是制约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瓶颈。构建现代化城乡物流一体化运行机制, 建立一套高效、协调的城乡双向物流体系, 对统筹区域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但是, 如何量化论证城乡物流一体化各要素的经济效应, 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举措却是比较困难的。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作为一种计量经济分析工具, 可以从统计意义上检验经济现象中因果关系不明确的变量之间的因果性。本文选取浙江松阳县为实证案例, 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 对城乡物流一体化各影响因素进行评价, 据此提出进一步推动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2 现状分析及数据获取

2.1 松阳县城乡物流现状分析

松阳县是浙江省物流业起步较晚的地区, 当前正处于城乡物流一体化的关键阶段, 城乡物流网络初步建立, 但物流运营模式较为落后。全县20个乡镇现有17个客运站和15个货运站, 在各中心村建有109个农村物流配送网点。据统计, 2012全年物流业 (含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 增加值2.34亿元, 比上年增长8.8%。全县等级公路里程1327公里, 全年公路货物周转量10.95亿吨公里, 比上年增长5.0%。

但是, 从运营模式来看, 仍以自营直运模式为主, 物流市场规模小, 第三方物流比例低, 物流配送中心、物流园区的集散和流通加工能力尚未有效发挥。目前, 在松阳县境内以及辐射的周边地区, 公路为主要的交通基础设施, 公路直运所占比例较大, 例如在松阳县茶流通的过程中, 外地茶商和经销商谈拢价格, 直接到浙南茶叶市场将茶叶装载, 然后用公路运输的方式直运到所需地区, 例如永康、义乌。

2.2 指标设定与数据获取

本文基于系统性、典型性、实用性、可行性原则, 基于国内外物流一体化研究成果, 从区域物流系统出发, 结合松阳都市经济圈的实际情况, 选用以下指标来描述城乡物流一体化的发展水平:①城乡物流基础能力指标。以历年城乡运输线路长度 (CD) 来刻画城乡物流基础能力。②城乡物流需求指标。以城乡货运周转量 (ZZ) 来反应物流需求。文中所指的货运周转量是对公路、铁路、民航这三种主要运输方式的货运周转量进行简单的加总, 旨在反应社会经济活动在物流的各个环节所提出的有支付能力的需要。但在运输方式上, 松阳县只存在一种公路运输, 因此货运周转量总和即为公路运输的货运周转量。③城乡物流产值指标。物流产值包括很多方面, 如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等。④区域经济增长指标。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 (GDP) 作为衡量区域经济增长的指标。本文着重分析城乡物流一体化进程中, 各要素对于本地区GDP的影响, 并将这一程度以量化的形式表现出来。

数据来源:松阳统计局历年社会公报

3 格兰杰因果检验

3.1 检验分析过程

①数据平稳性检验。当两个变量均为非平稳时间序列时, 对其进行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得到可能是虚假的结果, 因此应首先采用扩展ADF检验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见表2。

数据来源:Eviews软件计算所得。

表中变量均为5%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 分析结果表明上述四个时间序列中, CD为平稳序列, 其余三个为一阶非平稳序列, 需要对这三项数据进行后续处理。

②数据协整关系检验。本文采用Engle两步法进行分析, 首先对计量方程进行回归, 然后提取残差进行分析, 如果残差满足平稳性要求, 就认为这些数据之间存在协整关系。通过检验, 本文发现这些数据的残差在5%水平上均为协整序列, 存在较强的协整关系, 可以进行计量分析, 检验结果见表3。

数据来源:Eviews软件计算所得。

③因果关系检验。对CD变量直接进行因果关系检验, 结果如下:

可见, CD与GDP两组数据之间相互存在着因果关系。

对后三组数据进行二阶因果关系检验, Probability的结果分别为:0.0144和0.0193。因此, 我们认为:CD、ZZ和CZ与当地GDP均存在因果关系。

3.2 检验结果分析

本文运用最小二乘法, 考察变量之间的自相关性, 可以得到如下方程:

可见, 拟合优度R2达到0.9691, 模型很好的通过了检验, 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检验效果。据检验结果可见:

①城乡物流基础供给能力 (公路里程数等) 对经济增长的弹性是0.26443, 即公路里程数每增长1%, 经济增长0.26443个百分点, 对经济的影响较为明显。

②城乡物流量 (货运周转量等) 对经济增长的弹性为0.0845, 即货运量每增长1%, 可以带动经济增长0.0845个百分点, 表明简单扩大物流需求量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三者中最不明显的。

③城乡物流产值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为0.28546, 即物流产值每增加1%, 经济增长0.28546个百分点, 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是最大的。

3.3 基本推论

①在城乡统筹环境下, 城乡物流一体化对地方经济发展和转型起到了直接的推动效应, 各物流要素均与地方GDP增长具有较强的因果关系, 因此, 推动城乡物流一体化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切入点和必要保障。

②对比各物流要素的影响程度可见, 推进城乡物流一体化的关键并不在于物流量的扩张, 城乡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仍对城乡物流水平提升以及城乡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包括公里、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的建设和使用等。

③物流产值对经济的影响程度最大, 一定程度上表明, 推动物流市场化、培养第三方物流等现代物流业态、转变城乡物流服务模式, 是未来城乡统筹中的战略性问题。从长远来看, 第三方物流等现代物流业态为主导, 从区域产业链全局整合城乡物流资源, 是城乡物流一体化的必然趋势。

4 进一步推进城乡物流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4.1 基于区域产业链, 提升城乡物流水平

城乡物流一体化下的企业关系是一种扩展到整个产业链的合作关系, 因此, 推进城乡物流一体化的关键是, 依托地方主导产业, 整合城乡物流资源, 使其在推动区域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以及相关产业之间协作中发挥最大效用。以松阳县为例, 茶产业在松阳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茶产业链物流一体化会带动城乡物流体系发展。因此, 要针对茶产业链物流发展的影响因素, 基于城乡统筹的发展设想, 率先推动区域茶叶物流发展。在重要茶叶物流节点建立货站, 依托各地现有资源, 优化、整合、培育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茶叶物流服务企业。以茶叶物流带动茶产业链的优化提升, 随着茶产业水平的提升, 要想满足更多更好更精的茶叶物流服务水平, 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提升自身的物流服务质量来满足其要求, 以形成良性循环。在这一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主导产业对其它产业的示范作用、辐射作用, 逐步构建县、乡、村三圈层融合的新城乡物流网络。

4.2 基于供应链管理, 创新城乡物流服务模式

运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 积极探索城乡物流对接的“农户+合作组织+城市零售终端”模式、“农户+合作组织+公司+城市零售终端”模式、“城市农资工业品生产企业+城乡配送中心+农村零售终端”模式、“城乡配送中心+乡村超市+城市生鲜便利店”模式等。在具体运作中, 可以借鉴物流联盟或供应链动态联盟等新型物流组织形式, 培养联盟或供应链核心企业, 通过纵向约束手段, 密切各环节主体之间的协作, 统筹安排好“生产资料或工业品下乡与农产品进城”的双向物流, 以实现城乡物流的无缝链接。

4.3 优化城乡物流网络, 发展城乡物流统一配送

城乡物流统一配送处于整个物流供应链末端, 是物流配送中有组织的高级形态, 具有环节多、服务面广、配送线路复杂等特点, 对提高城乡物流一体化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为此要逐步优化城乡物流配送网络, 加快农村联网公路建设, 为实现货物快速送达提供保障。鼓励地方龙头物流企业积极发展城市配送, 逐渐将分散的配送变为统一的配送, 鼓励车辆实行统一调度, 推广城乡物流配送车辆安装GPS装置, 对企业购置环保车辆和节能车辆开展城乡物流配送进行资金扶持, 同时加大对重点物流企业开展城乡物流配送发放通行证支持力度。

4.4 尝试交邮合作, 推进城乡物流资源整合

依托日趋成熟的城乡客运班线、乡村客货站及村邮站资源, 以满足农副产品进城、农资和生活消费品下乡等城乡物流配送需求为核心, 使“农村—城镇”和“城镇—农村”完成对接, 实现全面的双向流通。要坚持政府推动、整合推进、市场完善和统筹发展的原则, 以交通、邮政的邮路合作、站务整合、配送站点建设为切入点, 扶持推动局部地区率先开展交邮合作试点工作, 进而带动合作业务的全面深入, 最终建立起符合区域特点和未来发展需要的城乡物流一体化配送网络体系。

参考文献

[1]孙静.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物流运作模式研究[J].金融工程与管理, 2011, (03) .

[2]刘宝.我国物流发展的城乡“二元”形态及其破解思路[J].经济问题探索, 2008, (04) .

[3]吕光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模型选择与相关策略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3, (10) .

[4]王洋, 刘志迎.基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链合创新”的博弈关系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 2010, (05) .

城乡物流 篇5

关键词:城乡物流,配送,对策

1 引言

城乡物流配送体系的发展关系到城乡经济的统筹发展,也关系到“三农”问题。2014年9月12日,国务院以国发〔2014〕42号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提出,重点发展城乡物流配送工程。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制定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2-2020年)》。规划指出,我国应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整合行业资源,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及客户的满意度。

城乡物流联系着城市和农村。目前,沈阳城乡物流配送体系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一方面,城市产品流向农村的物流运送还不是很畅通。很多快递还不送到农村,只到地级市或者部分县城。如何让农民享有平等的物流服务,关系到“三农”问题、民生问题。另一方面,农产品具有季节性、易腐性和易损性。沈阳曾发生农产品积压滞销的现象。沈阳“胡萝卜第一村”连续遭遇2次大规模滞销,2015年最严重的,全村共滞销2000多万斤胡萝卜。这种矛盾更多地体现在流通领域。因此,沈阳城乡物流配送的优化和创新迫在眉睫。

文章对沈阳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发展现状进行调研,找出沈阳城乡物流配送体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为促进沈阳城乡物流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2 沈阳城乡物流配送体系的现状

2.1 物流基地布局现状

沈阳地处沈阳经济区、环渤海湾和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沈阳物流业的稳步增长是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重要依托。沈阳市已成功入选全国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2014年,沈阳物流业增加值实现321.3亿元,比2003年增长195.5亿元,增幅达155.4%,年均增长12.95%。沈阳市7大物流集中发展区和15个物流中心建设按计划有序推进,已入驻各类物流企业2000余户,规模以上物流企业336户,实现营业收入110亿元,其中还包括34家国外物流企业。按照发展规划,到2017年,沈阳将基本实现东北地区物流中心城市建设目标。

目前,沈阳市的农产品物流基地呈现出“一园、多中心”的产业布局,形成了具有区域辐射能力和规模效益的物流产业园区,培养出了多个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同时打造出了一批具有经营特色的中小物流企业和服务品牌。

一园。沈阳目前有七大物流园区,即张士物流园区、沈海汽车物流园区、铁西装备制造业物流园区、苏家屯物流园区、浑南(公共保税)物流中心、望花物流园区、沈北新区物流园区。其中,农产品物流占有重要比重的是沈北新区物流产业园。2015年,该园区入选2015年度“全国优秀物流园区”。该园区已经形成规模,成为沈北乃至沈阳经济区的经济增长重要支点,同时也大大的推动了沈阳的农业发展。

多中心。沈阳目前农产品物流中心有:(1)东北农产品冷藏物流中心。其交易以农产品物流带动农产品交易,形成区域农产品交易流通中心。(2)雨润农副产品全球采购中心总投资150亿元,主营产品为粮油、水产、海鲜、蔬菜、水果、禽类、肉类等。成为沈阳市城乡农产品配送体系中的重要节点。(3)明廉农副水产品物流中心。已成为以熟食冻品、蔬菜、水产为主,并集仓储、运输、配送于一体的多功能的物流中心。(4)沈阳粮食物流中心。由沈阳市第一粮库和沈阳粮食批发市场合并而成。是集自动化仓储、物流配送、产品深加工、包装、电子商务为一体的粮食专业物流中心。(5)地利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位于大东区东贸路地区,为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此外,农产品物流在(6)新民物流中心、(7)康平物流中心、(8)中储物流中心等3个中心也占有重要比例。(9)光辉现代农业示范区。园区位于于洪区西北部,打造成为沈阳最大的有机蔬菜基地和花卉基地,东北地区最大的农产品物流园区和交易市场。

沈阳在物流网络的布局上向物流集中发展区聚集,将聚集区发展成为沈阳城乡物流的节点,从而构成了沈阳城乡物流体系结构。沈阳划定的多个物流中心,有助于物流业集中发展,实现产业聚集、功能集成、经营集约,农产品的城乡配送体系更为完善和专业。

2.2 沈阳城乡物流配送中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物流信息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各个环节中的综合应用,是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的根本标志,也是物流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使物流信息技术达到了较高的应用水平。

一方面,沈阳的物流管理信息平台初具规模,如以沈阳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为代表的物流信息网络体系,已初具规模。一些物流企业自主开发、购入或租用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采用了GPS系统、条码等技术,有效提高了物流信息化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专门从事农产品交易的网站非常少,如沈阳塔湾北行农贸市场、沈阳绿康百源生鲜农产品网站,功能较为单一,利用率不高。由于物流配送中信息技术应用不够广泛,使得沈阳城乡物流的信息渠道没有达到畅通,很典型的例子就是沈阳“胡萝卜第一村”沈北新区尹家乡,连续遭遇2次大规模滞销,2015年尤为严重,全村共滞销2000多万斤胡萝卜。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民对市场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全面,导致缺乏竞争力。

2.3 冷链设施的使用现状

目前,沈阳冷藏物流业尚处于初级阶段,市场规模不大,还未形成体系。从冷库和车辆来看,沈阳现有的设备数量不多、功能不全、服务范围小。沈阳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而且大多数为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箱,而规范的保温式冷藏、保鲜车缺乏,冷藏卡车更是严重不足。目前,沈阳的食品冷藏运输率约为10%,80%-90%左右的蔬菜、水果、水产品、禽肉都是用普通卡车运输,至多上面用一块塑料布或帆布遮盖。

沈阳目前的冷链设施和冷链装备不足,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提供有效的低温冷藏保障,运输过程中的损耗较大,导致物流成本升高。

3 沈阳城乡物流配送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3.1 城乡物流网络布局有待完善

目前,沈阳城乡物流网络呈“一园,多中心”,布局相对合理,但仍需完善。由于沈阳城区较大,若能发展多个专业农产品的物流园区,并且在地理位置的分布上趋于均匀,将会大幅度提高城乡物流配送的效率。

3.2 物流企业发展不平衡

沈阳市城乡物流配送企业多是由一些运输公司、仓储企业、零售批发企业发展而成,较为分散,合作协调较差,无法形成合力致使城乡物流配送成本相对较高。此外,城乡物流配送企业多数都是规模较小的企业,企业功能单一。因此,需对规模较小的城乡物流配送企业进行整合,注重管理方法和手段的提高,形成特色,提高配送效率和质量。

3.3 行业缺少物流高级管理人才

传统思想认为,从事物流专业的人员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和高深的知识,所以导致目前的许多物流从业人员学历层次和素质普遍不高。而且高校物流专业开办较晚,数量较少,不能满足物流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因此,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4 发展沈阳城乡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议

4.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发挥政府协调作用

沈阳市各大物流园区以及物流中心多建在交通枢纽位置,选址较理想。提高城乡物流的配送效率,一是,构建统一的物流管理体系。要把多种运输形式统一起来,使各种运输方式很好衔接与配合,建设统一的管理系统。整合物流资源、合理分配资源,使其效用最大化,以降低物流成本,获取城乡物流的最优的配送效率和服务水平。二是,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物流园区运营成本。政府应给进驻物流园区的企业以更多的优惠政策,使物流园区取得更快的发展,发挥其应有的功用。三是,提高对物流业行业发展的认识,培养高级人才。四是,政府要组织和宣传先进理念,改变对物流业的传统认识。学习国外和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加快沈阳城乡物流统筹发展。

4.2 提高信息化水平,建设城乡智慧物流

一是,积极推广农村电子商务。应积极鼓励乡村服务站与电商进行对接,推进农村地区公共取送点的建设。积极引导农村物流经营主体开展电子商务服务业务,大力支持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提高电子商务在农村的普及推广应用水平。

二是,加强农产品物流的信息体系建设。农产品市场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直接导致了农产品的种植面积、产量与价格的剧烈波动。必须建设城乡物流信息体系,实现信息共享。一方面保证生产过程的计划性,降低风险,减少农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盲目性;另一方面通过网上预定产品、网络销售等方式,节省成本的同时提高城乡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是,.打造“城乡智慧物流”。在消除城乡物流基础设施、物流技术、物流设备、物流管理等方面的制约下,物流业落后,抓住国家变革和信息技术的机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努力创造“智慧城乡物流”。

4.3 完善城乡物流对接,打通最后一公里

城乡对接问题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农村的最初一公里,另一方面是城市的最后一公里。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快这一“难题”的解决。一是,加快通行证制度改革。研究制定相关法规,解决最后一公里物流企业配送车辆和交通的限制,以及进城通行、停靠和装卸作业等,以提高快递车辆的配送效率。二是,建立和完善公共配送管理体系,统一规划城乡配送节点。三是,创新模式,发展共同配送。科学规划配送网络布局、提升信息化水平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引导行业资源整合与业务延伸,鼓励末端配送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

[1]郭伟.谈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J].电子测试,2013,(21):124-126.

[2]董忠敏.沈阳地区物流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08,(15):110-111.

[3]尹洁,李艳.信息不对称对农产品市场交易的影响及其矫治——以陕西关中地区为例[J].理论导刊,2011,(11):73-74.

[4]王之泰.城镇化需要“智慧物流”[J].中国流通经济,2014,28(3).

[5]常浩.城市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的研究[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2,(3):40-40.

城乡物流 篇6

农产品物流是指为了满足用户需求, 实现农产品价值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 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经济活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问题就是要增加农民收入, 解决的办法有很多, 其中一个基本的重要的途径就是减少农产品流通成本,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实行规模化经营, 加强农产品的流通。

2 城乡统筹背景下, 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现状

我国农产品物流处于初级起步阶段, 发展比较落后。第一, 物流渠道中间环节较多, 基本上都是通过由农户到中间代理, 中间代理到产地批发商, 产地批发商到销地批发商, 销地批发商再到零售商, 最后向顾客出售这一供应链进行流动。第二, 物流主体多元化发展, 竞争力不强。各个供应链环节都有各自不同的主体。农产品物流的主体包括自营主体、第三方物流主体、第四方物流。近年来第三方物流发展迅速, 但自营主体仍占主导地位。第三, 早在2002年我国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就透露, 中国农产品的总体市场化程度已接近80%。市场在农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因此农产品物流数量也是非常巨大的。第四, 我国农产品通常以常温或者自然形态进入物流过程, 损失较大。第五, 在物流成本方面, 我国农产品特别是鲜活类农产品的物流费用较高, 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物流成本比较如表1所示。

3 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农产品市场发育程度低

现阶段, 我国农民还不能担当起农产品市场经济发展主体的角色。组织化程度低、小规模的分散生产经营方式制约了农民的交易方式, 也使得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农民无法及时掌握市场信息, 甚至连对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学习掌握都存在一定问题。

3.2 农产品物流仓储运输技术落后

农产品大多具有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等自然属性, 对农产品物流仓储和运输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 我国现阶段农产品物流具体流程中大多以常温或自然形式为主。农产品由于腐烂变质而遭受的损失巨大。

3.3 农产品包装标准化程度低

目前, 我国不少农产品的分类、分级等都是凭农户人工感觉, 误差大。农产品的包装管理都没有统一标准, 诸如包装材料不合格的事实时有发生, 这给农产品物流的其他环节带来一定困难。此外, 我国农产品各级市场上普遍缺少安全检验检测设备, 农药残留和有毒有害成分超标等问题严重。

3.4 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滞后

我国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建设滞后, 体现在农产品物流的各个环节上。首先, 分散经营的特点使得对于我国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对有效地科技信息的取得滞后。其次, 我国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发展还不能对农产品市场交易信息进行有效地采集、加工、整理和发布。虽然, 有相关部门发布了一些农产品市场信息, 但总体上说时效性差、信息质量低。

3.5 农产品物流专业人才缺乏

在我国, 专门从事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企业屈指可数。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的作用和意义重大, 但现阶段我国社会的认知度和认同度都不高。农产品物流人才的缺乏更加严重。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主要是规避一些市场风险, 同时达到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节约农产品流通费用, 提高农产品流动效率, 降低农产品的损失率。这一目标的实现最终还是由专业的物流人员来完成。

3.6 农产品加工开发落后

目前, 传统农产品物流绝大部分仍是未经加工的鲜销农产品。这些未经加工的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极易造成腐烂、变质, 损失巨大。据资料显示, 国外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例是3:1, 甚至4:1, 我国平均仅为0.8:1, 而重庆仅为0.3:1。由此可见, 我国农产品在加工开发业的发展空间相当大。

4 城乡统筹背景下发展农产品物流的重要意义

4.1 对农业生产及流通的意义

首先, 我国农产品品种繁多, 粮食或者农产品的跨区域流动日渐明显.单一的农村产业结构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发展农产品物流可以开拓农村市场, 挖掘农村消费潜力, 有利于效益的提高和扩大就业, 改变单一产业结构。其次, 发展农产品物流可以帮助农民了解有效地市场信息, 指导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 减少生产盲目性。最后, 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农产品种植专业化和区域化, 实现规模化经济。我国要实现城乡二元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 必须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 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和劳动力, 要解决这一矛盾需要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 以城市工业化带动新农村建设, 实现农民增收、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4.2 对农民生存发展的意义

长期以来, 我国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加之受金融危机影响, 大量的农民工返乡, 失业和隐性失业现象严重。发展农产品物流, 加工配送、维修、运输的专业化发展, 可以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同时, 农产品的物流创造了时间价值和场所价值, 尤其是加工附加价值, 为顾客提供了满意的服务, 必然会为农民创造合理的利润。

4.3 对城乡统筹发展的意义

城乡统筹, 就是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放在优先位置, 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发展农产品物流可以促进农村环境的改善、科技手段的利用、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收入的增长、生活的富裕, 都意味着新型农民的形成、城乡差别的缩小, 这应该是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之路。

5 城乡统筹背景下, 农产品物流发展对策

5.1 重视农产品流通市场的培育

一方面, 要按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与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的新要求, 在优势特色农产品主产区新建一批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另一方面, 做好农产品销地批发市场的规划与建设工作。只有合理布局农产品市场, 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功能, 才能提高优势农产品流通效率。健全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 提高农产品批发市场档次。

5.2 加强农产品物流载体的建设

加强农产品物流载体建设就应当建立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的物流体系。为保障农产品物流的健康发展, 就必须加大批发市场的监管力度。同时, 完善各项法律法规, 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农产品检疫监测中心和良好的综合配套基础设施, 这些都是我国现代农产品物流顺利运转所必须的。

5.3 制定农产品物流标准体系

农产品物流标准体系需要在质量、规格、包装等方面, 逐步建立起严格的、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实现农产品的分级收购、包装和销售, 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建议政府加大对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各级政府在加强对本地农业宏观管理的同时, 可以采取虚实结合, 择优选点, 抓点带面, 重点扶持的办法, 加快农产品物流的标准化建设步伐, 适应国际贸易的要求, 全面推广实施绿色物流管理, 如梁平张鸭子生产标准、奉节脐橙质量标准。

5.4 加快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

建立公共信息平台, 完善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 是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关键。一是可以建立业务网络, 利用网络技术对客户进行分类管理, 建立客户数据库, 随时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业务处理, 根据市场、需求及时组织加工和货源的采购、调运、分拨等;二是可以了解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农产品的供求状况、各地的生产加工与供求状况, 为农产品加工与物流协调运存提供指导。这样既保障了农业生产的计划性, 同时又可以通过网上订单、拍卖等多种方式, 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淑祥.中国农产品流通发展研究[M].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5.

[2]张淑荣.入世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北方经贸, 2005, (4) .

[3]张倩:浅议农产品物流[J].农村经济, 2003, 21 (9) :48~50.

[4]刘跃, 董爱君, 发展农产品物流与新农村建设的构想[J].甘肃社会科学, 2006, (6) :233.

[5]曹刚, 论当代农村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实现农村现代物流发展的策略, 科技信息 (学术版) , 2007, (23) , 45.

城乡物流 篇7

近年来,国家相继针对重庆市出台了系列特殊政策:2007年,确定重庆市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有力推动了重庆统筹城乡发展的进程和相应制度的构建;2008年,批准在重庆市设立内陆第一个保税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使重庆在我国整个物流的发展中成为一个新的聚焦点;200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国发3号文件[1],把重庆市发展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2010年2月,又批准在重庆市设立中国规模最大的保税区“西永保税区”,与“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构建起水陆空立体保税的“双子星座”,对重庆物流业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2010年5月,批准重庆设立与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同级的中国第三个副省级新区“两江新区”。这一系列政策正全面地推动着重庆经济发展,使重庆城市物流总量稳步增长。

但是,城乡发展在结构上的不平衡态势,使农村与城市两大市场相隔离,形成了重庆经济发展的新瓶颈。这种局势迫切需要重庆寻求突破城乡“二元”形态的思路,构建重庆城乡统筹双向物流体系,将传统乡村的“点经济”转变为城乡一体的“网经济”[2],实现重庆城乡经济共同发展。下文试图从城乡统筹双向物流体系的战略高度,分析重庆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各自物流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对二者进行战略规划和整合,构建城乡统筹双向物流体系,提出重庆市发展城乡统筹双向物流体系的两种具体模式,以推动重庆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促进重庆城乡一体化的全面实现。

1 重庆城乡统筹双向物流发展现状

重庆在社会物流体系建设中“重城区、轻郊区”,这种历史倾向最终导致了城乡物流的“二元”形态。自直辖以来,重庆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城市物流发展迅猛,相比之下,农村物流发展却滞后很多。由于农业生产的自发性和盲目性以及产品流通不畅、组织化程度低,使得农村物流与城市物流发展状况相差较大。事实上,现阶段重庆城乡物流仍然以单向为主,双向物流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城乡市场分割依然存在,只有局部区域实现了初步的双向流通。在此背景下,构建一个以实现社会与经济效益“双赢”为目的、符合农村实际、满足现代流通发展需要的城乡“双向物流”体系迫在眉睫。

目前,重庆农产品物流存在以下问题:(1)农产品物流中间环节浪费严重。与发达国家和我国发达地区相比,由于管理水平不高,重庆农产品物流中间环节浪费严重。据初步统计,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存储等流通环节上的损失率高达25%~30%,而发达国家此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内。(2)农村需求水平低。导致此问题的一大原因是农民的收入与城镇居民相比差距较大,远远落后于城镇居民。有关数据显示,2009年重庆市城镇居民收入比值扩大到3.37:1,绝对差距突破了10 000元,这使重庆农产品物流供给及需求水平低,农村市场发展缓慢,农村物流发展受到严重制约[3]。(3)专业人才缺乏。对于农产品这类特殊商品的流通而言,物流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现阶段重庆的农产品物流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物流操作人员的素质更不容乐观。此外,重庆市高校中只有少数开设了物流专业,并且,培养的物流人才几乎都面向城市,很少开设有农村物流专业或方向,这与重庆物流发展的人才需求特征不符合。物流人才的缺失成为重庆发展城乡统筹双向物流的障碍。(4)基础物流设施落后。农产品大部分属于低值品,但品种多,季节性强,这就要求需要运用一些特殊的物流方式进行运输,如冷藏运输、恒温运输等,进出口的运输产品还要达到国际标准,而重庆实际的物流设施严重滞后,技术要求跟不上,成为制约城乡物流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原因[4]。

2 城乡统筹双向物流体系的基本模型

城乡统筹双向物流体系是指与农产品销售物流和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物流相关的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其目的在于:第一,使农民能方便地购买到需要的日常用品及农资产品;第二,使农产品能方便快捷地以合理的价格销售出去,并且尽量减少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浪费[5]。农产品销售物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是农产品获得市场价值的过程;而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物流则是从城市流向农村,是农民获得生产资料,实现生产的过程。二者方向相反,虽有部分重叠,但是运输渠道和运输方式各具特点。

城乡统筹双向物流主要由物流主体、物流通道和物流功能三部分构成。物流主体就是物流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相关事务的实施者,包括供应链两端的农民和农业生产资料提供商以及供应链中间的物流功能服务提供商、各类零售终端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专业运销户等。物流通道是实施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物流主体选择的不同路径,它关系到农产品运输的效率、安全等,对于成功实施农产品物流至关重要。物流功能主要存在于各类物流通道的各个环节,具体包括农产品的装卸搬运、运输、储存、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处理等。

在农村和城市这两个不同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就是各种物流主体,他们根据农产品的特点和农业生产资料性质以及一些必须考虑的因素,如时效性等,选择不同的通道来完成物资的运输,这些便形成了具体的物流活动。笔者将这些物流主体和运输通道所构成的城乡统筹双向物流体系概括为下面的模型,如图1所示。

其中,农产品经农业组织协会、农村物流中心和城市物流中心配送到城市市场,而农业生产资料经城市物流中心、农村物流中心和农业组织协会配送给农户。在这个双向物流体系中值得提及的有以下几个关键节点:城市物流中心、农村物流中心和农业组织协会。这三者形成了整个模型的基本框架,在具体实施的城乡物流系统运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 重庆城乡统筹双向物流发展SWOT分析

重庆地处西南地区,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少数聚集地于一体,其市域相当于一个省域的框架,面积大大超出了都市的直接辐射范围[6]。重庆大部分是山区地带,地理环境复杂,城镇化水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寻求城乡统筹双向物流发展任重道远。在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对重庆市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赋予重庆新的使命,加快城乡统筹双向物流体系建设是重庆市实施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整体发展的迫切需要。只有明确了自身所处的实际环境,然后才能有的放矢。现针对重庆市构建城乡统筹双向物流体系的环境,运用SWOT法进行客观分析,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双向物流体系的建设工作。

(1)优势分析。

现阶段重庆市经济增长势头良好,交通建设明显加快。自直辖以来,重庆市政府充分认识到交通发展对经济的影响巨大,先后提出了“5年变样,8年变畅”、“8小时重庆”的等战略目标,逐一打破交通瓶颈,促进城乡经济发展,重庆运输能力初具规模。据不完全统计,重庆现有汽车运输经营户5 687户,其中大型货运企业515家,集装箱运输户9户,水路运输经营户达2 800家左右。储运方面,重庆市拥有189万多平方米的仓库,15亿公斤容量的粮仓,而且,越来越多的大型储运公司在重庆落户[7]。

(2)劣势分析。

农业产业化组织程度低,农民协会和经济组织少,且大多数已成立的农民协会没有真正地运作起来,正在运作的农产品协会或组织大多偏向于农产品的生产,而实现农产品销售的寥寥无几。物流人才缺乏,传统意义上的物流人员(从事运输和存储工作)已不能满足城乡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要求,人才问题已成为重庆物流产业发展的巨大障碍,解决这一问题已成为发展城乡物流业的当务之急。

(3)机遇分析。

随着“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的全面实施,国家邮政等系统的经营触角也在“进乡入户”,并已将农村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纳入自己经营的范围。根据国家商务部组织实施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重庆市政府结合实际重点实施“乡镇建连锁经营超市、村社建便民放心商店”的农村市场“双建工程”,而这是城乡双向流通体系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此外,继2007年6月重庆被国务院定位为“国家城乡统筹综合改革试验区”后,2008年国务院设立了内陆第一个保税港区——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2010年2月又设立了规模最大的保税区——“西永保税区”, 与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同级的中国第三个副省级新区——“两江新区”。这些政策将可带动全市,辐射西南片区,进一步提升重庆现代物流发展水平,也为重庆构建城乡统筹双向物流体系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4)威胁分析。

国内农产品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基本丧失价格竞争优势,对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产生了很大的冲击。重庆农村地区大部分分散在山区地带,消费水平普遍低下,农民居住地分散,物流运输距离长、成本高,这在一定时期会严重阻碍城乡统筹双向物流的发展。目前,重庆市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较以前完善了许多,但是至今仍未有一级农产品批发市场,正在兴建的重庆双福国际农产品批发物流市场也要等到2013年才能正式投入使用。随着重庆农产品产量的逐年增加和市场需求的与日俱增,迫切需要建立这样的物流市场。另外,由于重庆农村的地理环境特殊,农户分散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在物流体系中处于不对称的弱势地位。

4 重庆城乡统筹双向物流发展模式选择

鉴于重庆市目前农产品流通的现状和农民竞争力不强的实际情况,下面分别重点讨论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中心的城乡统筹双向物流模式和以连锁经营方式为框架的城乡统筹双向物流模式。

(1)以生产加工企业为中心的城乡统筹双向物流模式。

重庆地区农村市场发育不全,农村组织化程度低,致使农村不断涌现的初级农产品由于缺少畅通的渠道和途径,得不到城市和工业及时的吸收,出现了滞销;再则由于交通和农村居住地的不便,出现了农产品生产所需的农资得不到及时的供应等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可以充分发挥中间加工企业的作用,通过对农户有组织化地管理,构建一个适合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城乡统筹双向物流系统,具体模式如图2所示。

这一模式是将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作为物流“枢纽中心”,农户所需的农资产品和外销的农产品都经过生产加工企业而实现。具体运作方式为:农户和加工企业签订长期的购销合同,保证双方的利益。农户负责田间管理等一线生产活动的具体实施,加工企业则负责对广大农户提供资金、信息和技术支持,包括特殊农产品的保鲜、加工和储藏等,而农产品的销售一方面是加工企业通过本企业的直销连锁点实现,另一方面是供应给其他专门从事农产品销售的零售商或者大型超市,同时将消费者的反馈信息及时传递给负责基层生产的农户,以便及时调整市场战略,即“以市场为导向”。这种方式对农户、加工企业以及消费者三方都是有利的。

这种以加工企业为中心的双向物流模式,因其特殊的内部结构,在使城乡统筹双向物流变为现实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1)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生产活动的稳定性。一方面,农民的生产资料由加工企业供给,资金的问题也得到了保障;另一方面,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也得到了充分的供应,广袤的农村生产基地就是本企业坚实的原料采购地,与自建基地相比成本小很多。2)提高了农户的市场竞争力并降低了经营风险。单个农户在市场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毫无竞争力可言,而通过这种企业为主的联盟,农户的市场竞争力得到了极大地提高。由于农户与企业签订了购销合同,保证了农产品价格的稳定,因此不会由于市场的波动产生很大的影响。当然,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由于加工企业除了负责自身的生产、销售外,还要为广大农户提供农资产品、负责农产品的物流等,这在无形之中增加了企业的负担,使企业的规模发生膨胀,业务繁多,很容易由于规模过大、业务过多而出现“规模不经济”的现象。

(2)以连锁经营方式为框架的城乡统筹双向物流模式。

连锁经营是现代流通革命的标志之一,20世纪中期以来在发达国家取得了普遍的成功。近年来,随着商务部开展的“万村千乡”工程在全国各地顺利展开,重庆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乡镇建连锁经营超市、村社建便民放心商店”的农村市场“双建工程”,到2010年底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覆盖全市所有区县的897个乡镇和9 065个行政村[8]。这样庞大的销售点为构建城乡统筹双向物流体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可联合一批实力雄厚的流通企业建立以连锁经营方式打造城乡统筹双向物流体系,具体模式如图3所示。

这一物流模式以商务部开展的“万村千乡”工程为指导,以重庆“双建工程”构建的农家店以及供销社、农村专业合作社、邮局等为依托,以优惠的政策吸引大型生产企业参与,直接为各种农村直销点供货。具体流程为:生产供应商将城市工业品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配送到地区总店和乡村分店,地区总店负责乡村分店的管理、培训工作,分店负责销售服务,农户盈余的农产品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送到地区总店和城市市场,最终完成农产品和农资的双向物流活动。

这种以连锁经营方式为框架的物流模式,有如下优点:商品是由可信赖的生产企业统一调配,进而确保了商品的质量,避免了假冒伪劣商品流入农村。由于是直接配送,避免了中间商对消费者的价格欺骗,减少消费者的实际购买难度,同时企业也得到了实惠,可以通过这种连锁渠道将当地丰富的农副土特产及加工品纳入超市销售,增加了农户的收入,推动了农业产业化。不足之处:运费难以控制。由于重庆农村地处山区地带,有些乡村基层店距离生产地较远,增加了企业的配送费用,影响到企业的盈利;农资产品需求量不稳定,给企业销售带来风险。由于农资产品不同于其他日常生活用品,需求存在季节性波动,企业在制定价格时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制定合理的价格机制,确保销售正常进行。

5 结论

构建城乡统筹双向物流体系,是坚持城乡统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具体举措,也是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长效机制的根本。上文充分考虑了重庆市农村物流实际情况和现阶段的政策优势,针对重庆市城乡物流发展现状构建了以生产加工企业为中心和以连锁经营方式为框架的城乡统筹双向物流模式。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区域的实际情况作相应的调整,以便充分发挥每种物流模式的优势;同时,还应采取合适的方法避免不足之处,并以专业的精神对城乡物流进行物流流程再造,全力打造适合重庆本地特色的城乡统筹双向物流模式,以期缩小城乡差距,突破城乡发展的“二元鸿沟”,最终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2009-02-05)http://www.gov.cn/zwgk/2009-02/05/content_1222355.htm

[2]刘宝.我国物流发展的城乡“二元”形态及其破解思路[J].经济问题研究,2008(4):47-49

[3]袁明.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9(4):54-55

[4]林素娟.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西南地区城乡流通一体化体系构建[J].商业时代,2008(13):91-92

[5]姬文豪,王继红.关于连锁零售业在农村发展的思考:基于双向流通的视角[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9):58-60

[6]白志礼,段小梅,彭建仿,等.重庆市城镇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7]陆建渝.重庆现代物流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6):272-273

城乡物流 篇8

近几年来, 随着社会各界对物流重视程度的日益加深, 我国物流业呈快速发展趋势。2014年前三季度物流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3.4%, 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8.2%, 是河北省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但我国物流业在实现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 在结构上却逐渐呈现出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态势。

一、物流业包容性发展的内涵

2007年, 亚洲开发银行首次提出了包容性增长的概念。包容性增长是在“益贫式增长”和“分享式增长”理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与排斥性增长理念相反, 包容性增长最基本的含义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 其中最重要的表现就是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最初的包容性增长和减轻贫困有关, 更多的出现在人口问题、城市化问题和产业发展问题中, 现在其概念不断被引入到其他研究领域, 如环境科学、农业生产等领域, 包容性增长的涵义进一步被深化延展。

将包容性发展的内涵引用到城乡物流领域, 是指在物流业大力发展的环境下, 无论是城市物流还是农村物流以公平享受发展机会、共同参与市场、共同分享发展利益为核心, 以缩小城乡物流发展水平差距、发展农村物流提高农民收入、服务市民农产品消费为目标, 优化市场竞争机制, 促进农村物流业的发展, 实现利益“双赢”的目的。认真和深入研究农村物流和城乡物流包容性发展所需要的环境, 制定发展政策, 共同实现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

二、河北省物流业呈现出城乡“二元”形态

因为现代物流业的产生及发展是以城市为起点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 物流业在城市发展势头良好。河北省部分城市已认识到现代物流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制定了物流业的发展规划, 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 石家庄的功能定位之一就是要打造现代商贸物流基地, 把发展城市物流作为调整经济结构,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举措。

在河北省城市物流加速发展的同时, 农村物流发展却相对滞后, 存在较大差距, 使河北省物流业发展水平呈现出城乡不平衡的“二元”形态。农产品流通以常温物流为主, 绝大部分农产品未经任何加工, 在运输过程中技术落后导致损耗多。在农村消费品物流领域, 农民需要的工业品和日常生活用品的质量及供应也存在严重物流瓶颈, 农民购物难。

三、河北省城乡物流业差距的成因

(一)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

在城乡经济体制二元结构下, 农村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差距, 农村物流在农村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也很难得到发展。城市政府与农村政府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导致了基础设施的供给偏向城市, 缺乏对农村物流业的投入, 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落后, 城市物流与农村物流的差距逐步拉大。目前, 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薄弱, 无论是交通配送网络还是用于农产品储存的仓储设施, 造成了农产品的大量损失, 农村物流的发展没有最基本的基础保障。

(二) 农村物流信息化程度利用低。

城市物流信息网络已逐步完善, 但农村物流信息网络利用率低。现有的农业网站信息数量、质量和农民需求没有实现有效的对接, 如河北农业信息网每天都更新所属城市的市场信息, 但农民真正需要的市场信息可能找不到, 缺少动态的数据分析和预警机制。另外, 物流信息硬件设施落后, 因为多数农民本身的文化水平较低, 所以对于获取网络信息的能力就很有限, 若一些信息服务不太到位, 那就更不容易获取, 信息不能有效的到达农户, 只能靠市场的反馈信息, 就会出现滞后。同时, 农产品的鲜活易腐性和农作物的季节差异性, 使得完善的信息网络和专业性的农产品信息网站成为提高农村物流效率必不可少的前提。农村物流对信息化的要求甚至高于城市物流, 现在的农村物流信息化程度根本无法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

(三) 物流企业忽视农村市场的开发。

城市生产和生活消费具有空间上的集中性, 物流网络构建和实现规模化较为便利。由于河北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存在, 每家每户拥有土地面积较小, 所以单位面积内物流需求小, 地域分散性强。与城市物流相比, 农产品对运输、仓储等物流环节均有特殊要求, 农村物流的服务难度相对较大, 物流市场成本高利润低。再加上农产品收成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 表现出更强的脆弱性。物流资源整合较为困难, 形成了城市物流成本低和农村物流成本高的“物流二元结构”。许多物流企业试图进行城乡物流资源整合, 却一直未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考虑到风险和利润, 现有物流企业大多选择城市而非农村, 没有专业物流企业主体的推动, 农村物流发展相对滞后。

四、河北省城乡物流业包容性发展对策研究

(一) 统一河北省城乡物流发展规划。

发挥城市物流对农村物流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应将农村物流视为河北省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纳入物流业发展整体系统中, 制定出统一的城乡物流发展规划, 合理布局全省物流系统。在此过程中, 要强化政府的宏观规划与组织协调功能, 实现政府的有效干预。目前在国家层面, 已建立了由国家发改委等多个部门组成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来综合协调全国物流的管理体制与机制。地方也应加紧落实类似的跨部门协调制度, 根据实事求是、循序渐进与因地制宜的原则, 在宏观规划与组织协调等方面, 稳步推进城乡物流的一体化。

(二) 培育农村物流有效经营主体。

首先, 改革以小农为本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制度, 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各地应大力建设家庭农场, 在农村内部培育新型农村物流主体。鼓励农村个体企业、民营企业从事物流行业, 支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中的批发商、农村经纪人等转化为物流公司;扶持和改造传统的农村流通主体, 如农村的粮食系统、供销合作社、邮政系统等成立农村物流公司, 他们扎根于农村, 更容易成为能够适应当前农村物流需要的主体;其次, 要在城市培育更多面向农村的物流企业。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鼓励现有城市商贸企业、农业生产资料和日用工业品生产经营企业, 深入农村开展现代物流与配送业务。

(三) 加大对农村物流发展的财政与金融支持力度。

在财政政策上, 各级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物流发展的财政投资力度, 作为城市反哺农村的一个专项具体措施, 设立农村物流发展专项基金, 对农村物流的发展给予特别的支持。我们有对于城市物流专项的基金但还没有农村物流的专项基金。对从事农村物流业务的企业, 实施一定政策倾斜, 改善其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的利润低现状。在金融方面, 要明确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对农村物流的金融支持。适度拓宽农村政策性信贷资金的运用范围, 加大对农村物流的支持力度。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设立相应的险种, 开展农村物流保险业务, 对农村物流中的运输、仓储等风险进行承保, 并扩大农村政策性保险的试点范围, 推行政策性保险。

(四) 积极探索城乡物流对接新模式。

要重视城乡物流的有机衔接, 改造传统的流通模式, 创新城乡物流模式, 缩短流通环节, 畅通物流通道。运用供应链管理思想, 积极探索城乡物流对接的“农户+农业生产合作社+城市零售终端模式”、“城市农资生产企业+城乡配送中心+农村零售终端模式”、“周末车载蔬菜市场”等模式。通过创新农产品和农资物流通道, 密切各环节主体之间的协作, 合理安排好农资用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物流, 实现城乡物流无缝链接。总之, 只有实现城乡物流包容性发展, 才能真正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五) 建设物流节点和平台。

要建立农村物流节点、平台, 如田间冷库和物流集散中心, 可以依托农村小卖铺建立相对集聚的末端递送和收寄节点, 形成农村物流节点和网络的通道, 以往返运输环境的营造, 打造城乡一体化的物流服务系统。对于农村节点和网络的铺设, 可以通过调整“新农村”建设和“万村千乡”政策作用方向, 扶持其发展和鼓励物流企业参与。

摘要:通过分析河北省城乡物流发展现状,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从五个方面阐述提高农村物流发展水平的措施, 提出以包容性理念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城乡物流业,包容性,农村物流

参考文献

[1]常艳祺.“包容性增长”理念的本质及实现路径研究[J].学理论, 2012.11.

[2]张泽洲, 罗德志.重庆市供销合作社.关于供销合作社参与农产品流通的几点思考[N].中华合作时报, 2013.5.7.

上一篇:供暖管网管理简析下一篇:数据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