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技术汇编

2024-06-06

河蟹养殖技术汇编(精选8篇)

河蟹养殖技术汇编 篇1

1.1水源充足,水质适用河蟹养殖技术

河蟹养殖只要水质适用,水量丰足,一般均可用为水源。如附近有工业废水排放,必须引起重视,必须对水质加以分析,看看有无对河蟹有害的物质。水质重点考虑的关键是控制关键点(ccp),可能的危害包括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水产养殖业对废水的标准已由WTO提出,这些准则可以作为水质的临界限值。根据我国《渔业水质标准》、《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标准确定水质是否适用。在充分收集当地的水文、气象、地形、土质等有关资料的同时,要充分结合各季节养蟹生产注、排水措施,确定水源水量是否足用。河蟹养殖技术

1.2 地势适当,交通便利河蟹养殖技术

不应片面追求平坦开阔而占用良田,尽可能选用无工厂、无污染的湖库岔来建设连片的河蟹无公害养殖基地。这样的地形,符合发展无公害养殖的原则,既能充分利用地势,做到自流排灌,又能收到节约投资,事半功倍之效。建场地点的土质,应保证建于其上的养蟹池底部不漏水,挖用的土料,应适于建造坚固的堤坝,不渗漏坍塌。建场的地点,不宜选在距离交通线过远的地方,以利养殖物资及养殖产品运进运出。河蟹养殖技术池塘建造河蟹养殖技术

2.1 面积河蟹养殖技术

池塘人工饲养也应选择较大的水面。面积大,受力作用也大,能自动增氧,有利于上下水层的对流,改善下层水的溶氧条件,有助于底层有害的气体及时逸出,一般以1公顷左右的池塘较适宜。

2.2 水深河蟹养殖技术

饲养河蟹池塘需要一定的水深和蓄水量,池水较深,容水量较大,水温不易改变,水质比较稳定,不易受干旱的影响,对河蟹生长有利。但池水过深,对河蟹和水草的生长是不适宜的。实践证明,常年保水0.5—1.5m水深较适宜。蟹池的排灌设施要完善,做到高灌低排,排、灌分开,每口蟹池水能灌得进,排得出,不逃蟹,旱涝保收,稳产高产。

2.3 地形

地形以东西向长方形为好,有利于饲养管理和拉网操作,日照长、受风面大。

2.4 防逃

河蟹攀爬十分迅速,有很强的逃逸能力。通常养蟹池中一根芦苇、树枝或一个小洞,均能成为河蟹外逃的通道。常有数只在防逃墙边搭“蟹梯”,以利地其它蟹逃跑。因此,必须在成蟹池四周要有牢固可靠的防逃设备,以防河蟹外逃,一般

用水泥防光墙、钙塑板、铁皮、尼龙薄膜、玻璃、油毛毡等,从而达到防逃目的。

3放养准备

3.1 清塘消毒

在养蟹池中,常有野杂鱼、水蛇、水鼠、水生昆虫和各种病原体等有害生物,它们不仅消耗水中的溶氧,而且有些会侵袭河蟹、争夺饲料,故应进行清池。目前常用的清池消毒药物主要有生石灰、漂白粉、茶粕等。清池一般在蟹种放养前10--15天进行,清池方法有干法清池和带水清池两种。如用生石灰,干法清池,每公顷用量为975—1125kg,溶化后全池泼洒。生石灰清池不仅能杀灭水中有害生物,而且能改善池底土质和增加水中钙的含量,这对河蟹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作用。此外,清池前还要清除池边的杂草,挖出过多的淤泥,以保持蟹池清洁卫生。

3.2 种植水草

水草既是河蟹栖息、避敌蜕壳的场所,也有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还是河蟹喜食的好饲料。在清塘消毒后,池水保持在20--30cm,待水温逐步回升,清塘药物消失后,即行种植水草。

3.2.1 水草品种

主要有轮叶黑藻、伊乐藻、苦草等沉水生物。从水草的品质来看,选择轮叶黑藻、伊乐藻为好,苦草次之;从生长季节方面来看,以伊乐藻为佳,以春秋季为最佳生长季节,可以早种植、早生长,从而可以早放蟹种,尽早饲养管理。3.2.2 种植方法

轮叶黑藻、伊乐藻以无性繁殖为主,以采取切茎分段扦插的方法,每公顷用草量150--250kg,行间距1--1.5m全池栽插;苦草是典型的沉水植物,其种子细小,插种前先用水浸泡10---15小时,用擦板搓出草籽,将草籽用泥土拌匀,泼洒即可。既可撒播又可条播,每kg草籽播种0.5公顷。

3.2.3 种植时间

轮叶黑藻、苦草在3月。伊乐藻在清塘后或早春。水草种植前,每公顷施用30--45kg复合肥作为基肥,让其快速生长。

3.2.4 覆盖率

水草覆盖率可达30%--35%,以满足河蟹的生活习性。种植轮叶黑藻、苦草等沉水植物的池塘,则需在池塘四周池边1m处设置水花生带,宽度2m。水花生带设置,在蟹种放养后进行。

3.3 投放螺蛳

活螺蛳肉味鲜美,河蟹喜食,是较理想的优质天然饲料。同时螺蛳主要摄食水中的浮游生物,可有效降低池塘中浮游生物含量,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利于河蟹生长;螺蛳的价格较低,来源广泛,可明显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在6一7月开始大量繁殖仔螺蛳,仔螺蛳不但鲜嫩,而且营养丰富,利用率较高,河蟹更喜食。池塘投放螺蛳时应该注意进行消毒处理,可用强氯精杀灭螺蛳身上的细菌、原虫,投放时应得螺蛳洗净,一般养蟹池塘每公顷投放2000--3000kg螺蛳。苗种放养

4.1 蟹种选择

选购蟹种要以长江天然苗培育的蟹种或长江水系亲蟹人工繁育苗种培育的扣蟹为最好,蟹种要规格齐全,体质健壮,附肢齐全,无病无伤,爬行活跃敏捷,身上无附着物,同一批选购的蟹种要放入同一池塘或围网中。

4.2 放养方法

严格把好放养关。配套培育的幼蟹如采取三级放养,可于春季前后放入大池;采取二级放养,可在蟹苗放养20余天、蜕壳两次后从蟹苗培育池移人成蟹池。具体做到:“一区”、“三改”、“三适”。“一区”,即设置蟹种暂养区,用网围一块养殖区,为大塘面积的1/10---1/5,将优质蟹种放入其中强化培育,待大塘的水草长至占整个塘面50%以上、螺蛳已繁殖一定的数量再放人大塘饲养;“三改”,即改冬放为春放,改小规格为大规格,改外蟹种为自育蟹种;“三适”,即适当的放养规格、适当的放养时间和适当的放养密度。放养规格一般掌握在每kg80----120只,放养时间宜早不宜迟,放养蟹种要求80%以上为自育蟹种。生产实践证明,自育蟹种的成活率、抗病力及长成规格明显优于外购蟹种。蟹种放养前先用6mg/L的高锰酸钾药液浸泡10--15分钟,再放入暂养区。

4.3 放养密度

对于水源充足、饲料丰富、饲养管理较好的池塘,放养密度一般控制在1只/m2左右。

4.4 放养时间

一般掌握在2月底至3月。蟹种放养,宜选择天气晴暖、水温较高时进行,以保证放养的成活率。饲料投喂

饲料是养蟹的物质基础,整个生长阶段,一方面可利用池塘中人工培育的水草和其他饲料生物,另一方面大部分饲料还需要人工投喂。

5.1 饲料来源

主要从两方面人手:一是水草、螺蛳等基础饲料的培育,二是人工投喂饲料。水草种植覆盖率一般都在70%左右,螺蛳在清明前后,投喂每公顷4500kg左右,8月份补充一次投放每公顷1500kg。在人工投喂上,按照“前期精,中间青”,“荤素搭配、青精结合”的科学投饲原则和“四定”、“四看”的科学投喂方法进行人工投饲管理。前后期以动物性饲料和河蟹颗粒饲料为主。中期以植物性饲料和水草、南瓜为主。坚持做到不投喂变质的饲料,及时捞取残渣剩饲。

5.2 科学投饲

首先要注意饲料质量。要求使用全价饲料代替鲜活饲料。配合饲料要求营养全面、成本低、饲料系数低、使用方便、诱食性好、不污染水质。其次要注意饲料投喂地点。投饲地点要适当,不可太多也不可太少。经常对投饲点进行消毒。第三要确定合理的投喂时间与次数。在傍晚适当多投一些。一般来说,少量多次的投喂方法是值得推广的。在疾病暴发的季节可适当减少投喂的次数。第四要确定合理的投喂量。根据不同规格、不同的养殖季节、不同的气候、不同的环境条件以及养殖状况来确定。注意不要使河蟹吃得太饱,也不要使其因摄食量不足而影响生长。在疾病的暴发季节,要适当减少投饲量,一般为平时的80%左右。病害防治

6.1 调节水质

整个养殖期间应采取“三调”措施。调新:即注换新水,5--7天注水1次,10--15天换水一次,高温季节每天注水6--9cm,315天换水—次。调优:即调节pH,将pH值控制在7.5—8.5之间。采用生石灰,每10--15天一次,用量每公顷每m水体深150kg,不但提高pH值,同时增加水体钙离子浓度,供给河蟹吸收。调活:即施用光合细菌调活水体,每公顷用量75—90kg,每半月施用一次,拌土底施或用水稀释全池泼洒。通过这三个调节,具体要求溶氧保持在5mg/L以上,透明度40cm以上,pH值7.5以上,真正达到“清、新、嫩、爽”的目的。调节水质的同时,还须调控水位,按照“前浅、中深、后稳”三个阶段来进行。3--5月水深掌握在0.5--0.6m,6--8月控制在1.2--1.5m,9—10月稳定在1m左右,高温季节适当加深水位,以防水温过高,影响河蟹蜕壳生长。

6.2 加强防病

河蟹疾病的防治,必须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坚持以生态防治为主,药物防治为辅大力推广河蟹生态养殖技术,达到不生病或少生病,不用药或少用药的目标。即使用高效、低毒、无副作用或副作用小的药物进行辅助防治。使用的主要药物有生石灰、二氧化氯、强氯精、硫酸锌、中草药等。用量标准:

生石灰每公顷1O---15kg,化水泼洒;二氧化氯每公顷3kg,化水泼洒;硫酸锌0.2g/m3,化水泼洒(均为1m水深用量)。中草药每百kg饲料添加1--1.5kg,制成药物投喂,连喂5--7天。防治方法:一是治病与治虫相结合(先治虫后治病),二是内服与外用相结合,三是西药与中药相结合,四是不同药物交叉使用,五是提前采用药物预防。种植水草、移植螺蛳是改善水体、改良底质环境两项重要技术关键。施用光合细菌控制有害细菌的生长与繁殖效果明显。日常管理

7.1 日常工作

主要包括“六查、六勤”,即查河蟹活动是否正常,勤巡塘,要坚持早、中、晚各巡池一次;查养蟹水体是否缺氧,勤做清洁卫生工作,以改善水质;查池中是否有敌害生物,勤清除敌害生物;查养蟹池塘中是否有软壳蟹,勤保护软壳蟹,可多投适口大块动物性饲料,使其尽快恢复体力,增强防御敌害能力;查河蟹是否患病,勤防治蟹病;查养蟹池的防逃设施,勤维修保养。此外,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保持蟹池环境的安静舒适,不要过多地干扰河蟹的摄食、蜕壳过程,喂饲料、打扫食场要轻,以提高蜕壳蟹的成活率。同时,还要切实做好养殖池塘档案记录。

7.2 常规检测

定期检测养殖河蟹的生物学性状,养殖池塘的水化指标,并做好记录。内容包括:水样的采集、处理与保存。一般采样应能代表蟹池水域的全面性,最好上午进行;采样次数多少可根据需要而定;采样深度应视水深状况,每隔一定距离采集一层,采取低温保存。渔业水质的分析项目主要应考虑与河蟹养殖关系最密切的若于理化因素。常规的标准分析方法是目前水质分析的主要方法。河蟹捕捞

8.1 捕捞时间

当性腺成熟的河蟹比例占河蟹80%时开始捕捞,一般在10月捕捞为好。

8.2 捕捞方法

主要有地笼捕捞法、流水捕捞法、簖箔捕捞法等三种。其中:地笼捕捞法为最实用捕捞方法。流水捕捞法:在进水口安一个网篓类的渔具,打开出水口,使水流动,河蟹即随水爬到篓中。注意两点:一点是一次放水捕不尽,应将池水放至0.2---0.3m深时再加水,然后又放水,如此反复循环多次;另一点是池水排放后,河蟹都出来后,在傍晚爬上岸至防逃墙边,这时可人工捕捉。

河蟹养殖技术汇编 篇2

为了提高幼蟹的成活率, 增加经济效益, 首先要培育扣蟹。为了使当年的幼体达到商品蟹, 目前大多采用塑料大棚暂养技术。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排水方便、不漏水、不渗水、淤泥少的池塘, 面积不宜太大, 水深不超过1.2m, 池形以东西向为好, 阳光充足。

在放蟹苗前15~20d, 用1 125kg/hm2生石灰泼洒消毒, 待药性消失后, 用80目的滤网进水, 培育基础饵料, 移植水草 (必须进行严格消毒) , 并设立必要的防逃设施。蟹苗入池时可适当浅些, 以利于提高水温和水中藻类、水草的生长。每天投喂饵料2~3次, 投喂豆浆、鱼、虾糜等, 应多投在周边浅水地区, 投饵料按体重的4%计算。随着幼蟹的生长应增加一些植物性饵料, 如浮萍等优质水草, 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水质调节, 掌握水质肥而爽, 换水时要勤换少换, 不要引起水温和水位的剧烈变化, 经过2个月左右的培育可达到扣蟹的标准。

2 成蟹养殖

2.1 池塘条件

池塘要求水源充足, 进排水方便, 水质良好无污染, 要求塘泥为粘土、沙土或亚沙土, 通气性好, 有利于水草和底栖昆虫、螺蚌、水蚯蚓等生长繁殖, 老池塘要彻底清淤, 淤泥不超过20cm为好, 池塘面积不宜太小。池塘水深常年保持在0.6~1.5m, 各处水深不一, 最浅处10cm, 池中可造数个略高出水面的土墩, 即蟹岛, 岛上可移植水生植物, 池塘不要太陡, 坡比一般在1∶1.5以下, 否则, 河蟹易掘穴, 且不利于晚间爬出水面活动, 也可建造人工洞穴。

2.2 移植水草

河蟹天然产量的高低, 主要取决于水域内水草和底栖生物 (饵料生物) 的多少。因此, 在养殖过程中种好水草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目前, 池塘养殖河蟹种植水草的种类主要有浮萍、满江红、水葫芦、水浮莲、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水花生等, 种水草除供蟹摄食补充维生素外, 还可以为河蟹提供隐蔽的场所, 同时, 可避免河蟹相互格斗, 是提高各期间河蟹成活率的一项有力措施, 另外水草还能吸收池中有害氨态氮、二氧化碳、有机物质, 释放氧气, 稳定水质。俗话说“蟹大小、看水草”。因此, 池塘养殖河蟹必须下大力气种好水草。

2.3 防逃设施

防逃设施多采用塑料薄膜, 也可用水泥板, 视各自的情况而定。

2.4 清塘消毒

一般在河蟹放苗前15d用生石灰清塘消毒, 用量为1 125kg/hm2。一方面可杀灭塘中敌害生物, 另一方面可改良池底, 增加水体中钙离子的含量, 促进河蟹蜕壳生长。进水后要及时施肥, 培育藻类和基础饵料, 透明度一般保持在40~50cm为宜, 如果发现有蝌蚪或蛙卵要及时清除, 以免争食, 为害幼蟹。

2.5 放苗

苗种以长江水系生产的蟹苗为佳, 要求规格整齐, 步足齐全, 体质健壮, 爬行活跃, 无伤无病。放苗时要注意温差。从外地购回的苗种不能直接放入池中, 应先在水中浸泡2~3min, 取出静置10min, 如此重复2~3次, 待幼蟹逐步吸足水分和适应水温后, 放入池中, 可以提高成活率。目前大多以混养为主, 特别是鱼、虾、蟹混养, 经济效益会更高。一般放养规格120~150只/kg的扣蟹在2.25万只/hm2以内, 如果条件较差或以养虾为主, 可适当减少放苗量。

2.6 日常管理

池塘精养的整个过程, 主要靠人工投喂饲料, 因此饲料的种类、优劣和多少对河蟹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 投饵时应坚持精、青、粗合理搭配的原则, 动物性精料占40%, 水草占35%, 其他植物饲料占25%, 饲料的种类主要有三大类:第1类是全价性河蟹专用配合饲料;第2类是动物性饲料, 包括海水、淡水小杂鱼、各种动物尸体、螺类、蚌类、畜禽血、鱼粉、蚕蛹等;第3类是植物性饲料, 如水草类、浮萍、水花生、苦草、轮叶黑藻等, 商品饲料类有山芋、马玲薯、谷类、麸皮、料糠等。河蟹的投喂要做到“四看”、“四定”, 即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蟹的活动情况;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河蟹养殖过程中要注意防逃, 由专人值班巡堤, 特别是下雨天更要注意。巡塘观察水色, 注意蟹的活动, 不要弄伤河蟹, 保持水环境的稳定。在性腺发育丰满价格合适时可排干池水拾取。

3 常见病害的防治

3.1 颤抖病

发病初期, 病蟹摄食减少或不摄食, 蜕壳困难, 活动能力减弱或呈昏迷状态。随着病程发展, 指节变红, 而且不断向上蔓延。螯足下垂无力, 步足连续颤抖、易脱落, 口吐泡沫, 不能爬行, 因此被称为“颤抖病”。防治方法:病蟹用外消和内服方法综合治疗, 外消药可用0.3mg/L的二溴海因等消毒药, 内服药用蟹抖灵等, 7d为1个疗程;全池泼洒生石灰, 调节池水成弱碱性。

3.2 黑鳃病

该病由细菌感染引起, 病轻时河蟹鳃丝部分呈暗灰色或黑色, 病重时鳃丝全部变为黑色。病蟹行动迟缓, 呼吸困难, 也有人称其为“叹气病”。防治方法:可全池泼洒生石灰预防, 用量为1m3水体15~20g, 夏季要经常加注新水, 保持水质清新。治疗可用生石灰连续全池泼洒2次, 每次用量为1m3水体20g;将病蟹置于2~3mg/L的恩诺沙星溶液中浸洗3~4次, 每次10~20min。

3.3 水肿病

病蟹肛门红肿, 腹部、腹脐及背壳下方肿大呈透明状, 病蟹匍匐池边, 拒食, 最后死在池边浅水处。该病主要是河蟹腹部受伤后受细菌感染造成。防治方法:养殖过程中, 特别是在河蟹蜕壳时尽量避免惊扰, 以免受伤;经常添加新水, 多喂鲜活生物饲料和新鲜菜叶。治疗可1m3水体用0.5~1.0g土霉素化水全池泼洒, 同时1kg饲料中添加1~2g恩诺沙星, 连喂3~5d为1个疗程。

3.4 蟹奴病

病蟹生长缓慢, 性腺不发育, 雌雄难辨。蟹奴严重寄生时, 河蟹肉变臭, 不能食用, 俗称“臭虫蟹”。该病极易在含盐量较高的咸水池塘中 (盐度在0.1%以上) 发生。防治方法:在蟹池中混养一定量的鲤鱼吞食蟹奴幼虫, 控制其数量。有发病预兆的池塘, 立即更换池水, 加注新水, 水源盐度要低于0.1%;把已感染蟹奴的病蟹移到淡水中。发病时可用200mg/L的硫酸锌浸洗病蟹10~20min。1m3米水体用0.7g硫酸铜硫酸亚铁 (5∶2) 化水全池泼洒, 杀灭寄生的蟹奴。

3.5 蜕壳不遂病

蜕壳时, 病蟹的头胸甲后缘与腹部交界处出现裂口, 但终因不能蜕出旧壳而死亡。患此病的河蟹一般周身发黑。防治方法:1m3水体定期用15~20g生石灰和1~2g过磷酸钙化水全池泼洒。饲料中添加适量脱壳素及贝壳粉、骨粉、鱼粉等含矿物质较多的物质, 并增加动物性饲料的比例 (占总投饲量1/2以上) ;在养蟹池中栽植适量水草;适时加注新水, 保持水质清新。投喂区和蜕壳区严格分开。发现软壳蟹, 捡起放在水桶中暂养1~2h, 待其吸水涨足能自由爬行时再放回原池。

摘要:介绍了河蟹池塘养殖技术, 包括扣蟹培育、成蟹养殖和常见病害的防治等方面内容, 以期为河蟹养殖提供参考。

关键词:河蟹,池塘,养殖技术

参考文献

[1]张凤琴, 贾丽, 班顺利, 等.池塘养殖河蟹试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1 (S2) :57.

[2]王志强.河蟹生态养殖新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4 (2) :355-356.

[3]郑建武, 张耀武.渔用饲料霉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 (2) :19-20.

河蟹生态养殖技术 篇3

一、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这是开展河蟹生态养殖的首要条件,具体措施如下:

1. 选好蟹池

蟹池应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注水方便,以新开池为好,面积10~30亩,水深1.2~1.8米,底部保留富含腐殖质的淤泥10~20厘米厚;池形最好为东西向长方形,以便于饲养管理和拉网操作;周围不应有高大的树木和房屋,以免遮挡阳光。蟹池四周要开挖宽2.0米、深1.8~2.0米的围沟,并根据面积大小在池中纵横开挖5~8条宽度不同的沟,以便河蟹栖息和年终的捕捉作业。

2. 清塘消毒

消毒工作要求在春节前完成,清淤消毒后暴晒15~30天。消毒方法:池内保留水20厘米深,亩用生石灰150~200千克,化水后趁热连渣带汁全池均匀泼洒,随即用耙均匀翻动底泥;也可用漂白粉、三氯异氰尿酸(强氯精)等清塘消毒,效果都不错。

3. 种植水草

蟹池中适宜种植的水草有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等,以伊乐藻生命力最强。这些水草均属沉水植物,具有多方面的优点和作用:①草质鲜嫩适口,营养丰富;②能在水中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增加水体溶氧量;③繁殖能力与再生能力强,能大量吸收池底淤泥营养,改善水质和池塘底质;④为河蟹提供遮阴、避敌、栖息、蜕壳的良好场所,相应地减少了河蟹活动量,从而降低了能量消耗;⑤可起消浪护坡作用,防止池埂倒塌;⑥有助于提高河蟹品质。

水草种植时间一般在春节前后至清明。伊乐藻和轮叶黑藻以无性繁殖为主,采取切茎分段扦插的方法种植,用量为15~30千克/亩;苦草以播种为主,用种量为0.1千克/亩。水草种植面积以水域面积的1/3~2/3为宜。如水草生长过密,可每隔10~15米留出2~3米宽的无草通道,以便行船和观察河蟹摄食活动情况。

4. 投放螺蛳

螺蛳在蟹池中既可摄食腐殖质、残渣剩饵和有机碎屑,净化水质,又可为河蟹提供天然动物性饵料。螺蛳要分两次投放,第一次投放在3月至清明前进行,投放量为150~200千克/亩,第二次投放安排在5~6月,投放量为200~400千克/亩。

二、放养优质河蟹苗种

这是开展河蟹生态养殖的基础,具体要求如下:

1. 做好准备工作

放养前沿池埂四周内侧建防逃设施,可选用加厚薄膜、玻璃、铁铝皮等材料。进排水口加装30~60目双层筛网,防止较大敌害生物入池。水草未形成优势的蟹池,在蟹种放养前15天用网片圈出1/10~1/5的面积做暂养区;水草已形成一定优势的可不设暂养区。

2. 确定放养模式

以河蟹为主,搭配放养适量青虾、鳙鱼、鲢鱼、鳜鱼、黄颡鱼、虎头鲨等,建立多品种生态养殖环境。

3. 选择优质苗种

蟹种宜就近购买,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爬行敏捷,附肢齐全,体表光洁鲜亮无损伤、无污物附着。

4. 适时合理放养

蟹种放养宜选择在2月底3月初、水温8~12℃时进行,水位控制在50~60厘米。放养规格为120~200只/千克,放养密度为500~800只/亩。蟹种先用3%~5%食盐溶液浸泡5~15分钟,或用10~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泡5~10分钟,再放入池内或暂养区。待暂养区外水草覆盖率为50%~60%时移去网片,暂养时间一般不超过4月底。

三、加强日常管理

这是河蟹生态养殖取得成功的关键一环,主要工作如下:

1. 科学投放优质饵料

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投喂的饵料主要有河蟹配合饲料、螺蛳、冰鲜鱼,另搭配投喂少量的大麦、小麦、豆粕、玉米等植物性饵料。

日常投饵,应“掌握一个方法、坚持一个原则、突出一个重点”,即“四定、四看”科学投饵方法,“精青结合、荤素搭配”的原则和“前期精、中期青、后期荤”的重点。具体操作:养殖前期(3~6月)以豆饼、麦粉、蚕蛹粉、鱼粉或以切碎的小鱼、轧碎的螺蛳与蚌肉为原料,混合成团粒投喂,或以配合饲料为主进行投喂;养殖中期(7~8月)主要投喂豆饼、玉米、小麦、马铃薯、南瓜、甘薯等;养殖后期(8月下旬至11月)则适当提高动物性饵料的比例(动物性饵料占50%)或投喂河蟹后期专用配合饲料。投喂次数养殖前期为每天1次,饲养中、后期为每天2次,上午投喂日投饵量的30%,晚上投喂日投饵量的70%。日投饵量3~4月为存塘蟹体重的1%~2%,5~7月为存塘蟹体重的3%~8%,8~10月为存塘蟹体重的8%~10%。日投饵量视天气、水温和河蟹摄食情况调整。精饲料与鲜活饵料隔日或隔餐交替投喂,均匀投在浅水区,坚持每天检查吃食情况,以投喂后3~4小时吃完为宜。

2. 水质管理

整个养殖期间,始终保持水质清新,溶氧丰富,透明度20~40厘米,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pH值在7.5~8.5之间。水位调控遵循“前浅、中深、后稳”的原则(即前期保持浅水位,以提高水温、促进河蟹蜕壳;中期特别是炎热的夏、秋季保持深水位;后期经常加水换水,始终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具体为3~5月保持水位0.5~0.8米,6月后逐步加深水位,7月上旬以后至8月底保持水位1.2~1.5米,9月以后保持水位1.0~1.2米。

当蟹池水质不良时,应及时采取换水或其他措施改善水质。一般春、秋季每15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10~20厘米深;6~9月每5~10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10~20厘米深,方法是先排老水后注新水。此外,5~9月每10~15天施用1次微生物制剂,再根据水质情况适当施肥。施用微生物制剂,可有效分解水体中的有机物,降低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保持良好的水质,特别是在换水不便的情况下或高温季节效果更加明显。微生物制剂可与生石灰交替使用,生石灰用量为10~15千克/亩·米,化浆后全池均匀泼洒,以调节水体酸碱度和增加水中钙离子含量,促进河蟹蜕壳生长。

3. 加强蜕壳期管理

此期坚持每天早、中、晚巡塘,并做好塘口记录。早晨巡塘时观察池坡上的残饵情况,同时检查防逃设施是否完好;中午巡塘时观察池坡上河蟹数量,并测定14时的水温;傍晚或夜间巡塘时主要观察全池河蟹的活动、摄食与上岸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

河蟹蜕壳期要勤换水,最好能保持微流水;饲料中应适量添加复合维生素和蜕壳素或贝壳粉、骨粉、蛋壳粉、鱼粉等,以满足河蟹对钙的需求。

四、开展生态防病

这是河蟹生态养殖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要遵循以下原则:

河蟹病害防治应以“生态防病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实行严格的清塘消毒、放养健壮蟹种、保持池塘良好水质、投喂新鲜优质饵料等生态养殖技术措施,有效预防河蟹病害的发生。在河蟹发生病害后,应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并注重蟹池水体的修复,以保证河蟹生长环境良好。对河蟹细菌性疾病,可全池均匀泼洒溴氯海因、二氧化氯或碘制剂等高效低毒的消毒剂,另在饵料中拌喂适量的诺氟沙星、大蒜素、维生素C和免疫多糖等;对河蟹纤毛虫病,可选用纤虫净(硫酸锌)、甲壳净(三氯异氰尿酸粉和亚甲蓝的复配物)等药物化水全池均匀泼洒予以杀灭。蟹池水体修复的具体方法:在病害治疗取得较好效果后2~3天,先全池泼洒1次水质保护解毒剂,然后根据水质情况适当增施1次生物肥并辅以适量微生物制剂。

无公害河蟹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篇4

一、环境条件

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实现“三通”(通电、通车、通讯);远离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等对渔业水质构成威胁的污染区;设置垃圾废物收集桶,定时清理;养殖场内不得养禽畜污染池塘。

二、池塘

通风向阳,池形整齐,规格为长方形,南北走向;池塘面积10亩,池塘环沟呈“口”字形,平均水深1-2米。池塘四周设置防逃设施,用加厚簿膜制作,埋入土中20厘米-30厘米,高出埂面50厘米,每隔50厘米用竹桩支撑,拐弯处呈圆弧状,内留出1米-2米的堤埂。

三、水质

1、符合符合农业部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要求,每年收获后排干池水,彻底清除过多的淤泥、充分曝晒,用生石灰和漂白粉等常规清塘药物消毒,清除过多的杂食性鱼类和有害生物,生石灰用量为100千克/亩,漂白粉用量为20克/米。

2、人工移栽种植水草。品种以芦苇、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藻等为主。在放苗前一个月进行清塘消毒,再进行水草移植。水草移栽距池边3-4米,水草间行株距1-2米,刚栽下水草时水位控制在50厘米以下,及时用复合肥1-2千克/亩,促使水草快速成活生长,6-7月控制水草覆盖面积占水体总面积的60%以上。

3、投放鲜活螺蛳。每年清明前后在池中投放鲜活螺蛳,每亩投放量为150~200千克,全池均匀抛放,可吸食水中浮游生物和有机质,同时提供鲜活饵料。

四、苗种

选择持有《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的苗种繁育场,选择长江水系中华绒螯幼蟹作蟹种,选优质、体质健康、附肢齐全、规格整齐的幼蟹。蟹种放养时间在10下旬至11月底和第二年的3月初至4月中旬,放养水温4-10℃,应避开冰冻严寒期。放养密度为每亩一龄蟹种400只-700只,蟹种规格每公斤100只-120只。

五、饲料

池塘中培育有螺蛳、水草等天然饵料,可解决河蟹部分饲料来源。投饲原则“荤素搭配,两头精中间粗”,在饲养前期(4-6月),以投喂配合饲料和鲜鱼块、螺蚬为主,同时摄食池塘中自然生长的水草。在饲养中期(7-8月),减少动物性饲料投喂数量,增加水草、小麦、麸皮、玉米等植物性饲料的投喂量,防止大闸蟹过早性成熟和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在饲养后期(8月下旬-11月),以动物性饲料和配合饲料为主,满足河蟹后期生长和育肥所需,适当搭配少量植物性饲料。颗粒饲料应按照河蟹生长的营养需要,符合农业部NY5072-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的规定。

六、药物

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药物。使用的水产养殖用药应保证“四证”齐全(国家兽药GMP认证、渔药登记证、渔药生产许可证、执行标准号),并按照规定的用法用量科学使用,遵守休药期。

七、病害防治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首先抓好清塘和苗种消毒关,再种植水草、移栽螺蛳,保证河蟹生长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高温季节前做好杀虫和水环境消毒工作,一旦发现病害及时对症下药,不用高毒高残留药物,确保生产的水产品无公害、环保。发现病蟹或死蟹要及时捞起,经技术员检测确定病因或死因后消毒并深埋泥土中。

八、生产记录

做好《水产养殖生产记录》:记录养殖种类、苗种来源及生长情况、饲料来源及投喂情况、水质变化等内容;《水产养殖用药记录》:记录病害发生情况,主要症状,用药名称、时间、用量等内容。生产记录应当保存至该批水产品全部销售后2年以上。

九、起捕运输

核对休药期,确保上市食用河蟹的药物残留限量符合《无公害食品 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的要求;起捕前15天内,不得使用化学药物;起捕前1-2天,停止投料。河蟹运输要求清洁无污染,运输密度合理,尽量在适当低温下运输。

十、养殖废水

描写河蟹的作文 篇5

今天,爸爸给我们买了好几只大大的河蟹。

河蟹翻过来,像一只大蜘蛛,它的外壳是青色的,在腿上有许多小细毛毛,在脚的顶端有一个锋 利的指甲。如果把它放在地上,它就横着走路。河蟹的`眼睛会转动,如果你碰它的眼睛,它就会马上把眼睛缩回来,一直等到你的手离开它那一双眼睛才伸出来。 (两只大螯很有特点,写出来就更好了)

我拿一根铅笔想试一试它的钳子有多厉害,于是,我把铅笔放在它的前面,它马上过来狠狠地把铅笔夹住,我使劲一拽铅笔,把它也给拽起来了!这时候它才把手放开,我一看,铅笔上留下来了一个深深的印儿。我想,如果我把手放在那儿,我的手早就分成两半儿了。

河蟹煮熟了之后是红色的,这让我想起一个广告,一个河蟹对另一个河蟹说:“哥们儿,你怎么这么红,被人煮了?”大家都笑了。河蟹很好吃,因为河蟹里面有又香又嫩的黄儿。

可爱的小河蟹作文500字 篇6

我家养了一只小河蟹。

小河蟹的身子是扁圆形的,左右两边带着一些绒毛样的小刺。眼眶是长圆形的,小小的眼睛就象一粒黑芝麻,不时地在眼眶里伸缩。河蟹有八只小爪子,又细又长,上面还有一些刺手的细绒毛。小河蟹还有一对力大无比的钳子,比它的爪子粗五倍。这个钳子可有用了,既可以做进攻和防御武器,还是进食的工具;小河蟹的腹部白白的,有很硬的甲,在尾部还有一个椭圆的盖子。

有一天,我准备给它喂食,突然我想:河蟹会不会跳呢?于是我便把小虾向下一放再向上一提,小河蟹不会跳只好把钳子举起来挥舞着向我要,可是我就是不给它,继续一提一放,一放一提,它好像生气了,把高高举起的钳子放下,在水里吐泡泡,好像生气地对它的小主人说:你明明知道我不会跳,还这样逗我,哼,不吃了!它用大钳子打着水,看来对我意见很大。我笑着对它说:对不起啦,给你吃好啦,不要生气了,我也不知道你真的不会跳嘛。我把小虾喂给它,它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我又给它喂了几只,它吃完吐着泡泡,好像说:谢谢你,小主人。我高兴地和它玩起来。

我又捉了几只小鱼,把河蟹和小鱼一起放进一个有水草的盆子里,心里想:这些小鱼可以陪我的.小河蟹玩,河蟹就不会孤独了。过了一天,我放学回到家,放下书包就去看小河蟹。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小鱼不见了!我一想:肯定是小河蟹干的!我生气地抓起小河蟹,对着它吼道:是不是你吃了小鱼?它好像很委屈地把眼睛伸出缩回,小爪子胡乱地挥舞着,一对大钳子高高举起好像在抗议,我更加生气,一下子把它摔到盆子里,水花溅起,惊动了水草里的小鱼,小鱼纷纷游了出来,我一数一只不少。心里觉得很愧疚,自己没有弄明白,错怪了小河蟹。小河蟹,对不起,我错怪你了。小河蟹在水里吐出一串一串的小泡泡,好像在说:没关系啦,没关系了。它又欢快地在水里玩耍起来。

河蟹井水控温养殖技术 篇7

1 放养前准备

1.1 池塘条件

在圩区地下水位比较高的区域, 选择水源充沛、水质良好、路通电通, 面积9亩左右的池塘6口, 池形长方形, 用玻璃钢做防逃墙, 塘埂坚实不漏水, 坡比1∶2。池中央为浅滩平台区, 四周留有沟形的深水区, 沟深1m宽2m。进、排水口设置在池的相反池埂上, 并设置60目双层过滤网。排水口设为活动排水口, 可上下排水。

1.2 挖井

池四方池埂上挖井, 每个池塘配7个井。井深以挖到水为准, 一般在20m左右。井口直径30cm, 固定好水泵后井口封闭。水泵为口径2.5cm, 功率0.5 k W的两项线电机, 每小时出水量8t。

1.3 清整消毒

干塘后清整池塘, 整修进出水口, 加固防逃设施, 暴晒池底至滩面龟裂, 再每亩用150kg生石灰溶解后全池泼洒消毒。

2 苗种放养

2013年1月20日, 选择体质健壮、活力强的本地培育的扣蟹, 规格50~55只/kg, 6口池塘放蟹苗70 000只, 另外套养4~5cm鳜鱼苗800尾。

3 生态设置

3.1 种植水草

种植水草可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水草既是河蟹喜食的好饵料, 又可使河蟹脱壳和躲避敌害场所同时又能净化水质, 有利于河蟹生长。池内水草占池内水面60%左右, 水体上、中、下均有水草分布。伊乐藻可栽插于埂四周及沿沟边, 沟内用金鱼藻。3月份滩面用薄膜围起来种植苦草籽、轮叶黑藻芽孢, 适量搭配一些金鱼藻、伊乐藻、水花生。

3.2 移殖螺蛳

投放活螺蛳既可清除残饵、净化水质, 又可作为河蟹优质动物蛋白饵料。3月6号, 6口池塘池投放活螺蛳10 000kg。

4 饲养管理

4.1 饵料投喂

坚持“四定”投饵原则, 科学合理投喂。饵料“两头精、中间粗, 荤素搭配”, 蟹养初期以新鲜小鱼和全价颗粒饲料为主, 中期以小麦、蚕豆为主, 后期投喂新鲜小鱼、玉米和全价颗粒饲料。日饵量, 初期为蟹体重2%~3%, 中后期为蟹体重6%~8%。

4.2 水草管理

5月21号滩面轮叶黑藻已长至20cm高左右, 两池同时拆除滩面围栏薄膜, 让蟹全池饲养。6月中旬, 使用“矮长素”泼洒于水草密集区, 调控水草生长速度在7~8月高温期不让水草长出水面被热水烫死, 若有水草长出水面, 要提前割茬, 控制水草高度。另外, 勤捞水面漂浮的苦草等残草, 防止败坏水质。

4.3 水质调控

4.3.1 水位调节

早春滩面水深保持10~20cm, 利于水温回升, 促进河蟹摄食, 同时也便于水草生长。随气温上升, 水位也逐渐加深, 到7月份加至最高水位。

4.3.2 水质调节

4月份开始选择晴好天气, 使用生物肥肥水, 控制春季青泥苔生长。每半个月泼洒生石灰一次, 将p H值控制在7.5~8.5之间。泼洒生石灰时, 做到尽量避开水草, 以防烫伤水草, 败坏水质。每20天施用光合细菌、底质改良剂等生物活性制剂一次, 调节水质, 改善底质, 降解氨氮和亚硝酸盐。

4.3.3 水温调控

当气温达32℃, 池内水温达28℃时 (水面下20cm深处) 开始连续夜间抽井水入池, 7个井水出口在池内呈逆时针方向。每天傍晚开始抽水, 井水温度13℃, 抽水时间10~12小时, 可以控制池内水温不超过28℃。若持续高温天气, 池内水超过28℃, 可延长抽井水的时间, 从而控制池内水温不超过28℃。

5 病害防治

井水控温养殖, 河蟹病害高发期的高温期间水体处于微流动状态, 且池内水温在26℃~28℃, 加之使用生态养殖, 水体环境好, 只需在6月、9月分别用纤虫净、二氧化氯杀灭纤毛虫两次, 水体消毒两次, 河蟹就很少发生病害。

6 养殖结果

12月6号干塘捕蟹, 收蟹7 480kg, 均重0.142kg, 每亩产蟹138.5kg。售价82元/kg, 产值61.3万元, 生产成本21万元, 水泵、挖井固定资产3.4万元, 年折旧10%按0.34万元计, 亩均纯利润0.74万元。

7小结

由于井水温度低, 使用井水微控温养殖, 7~8月份高温期间池内水温在28℃以下, 夜晚没有出现河蟹上岸现象, 河蟹摄食正常。井水流动, 促进池内水体内循环, 一方面可以维持高温期间池内蒸发量, 另一方面多余的水可上排水, 排出水面油膜和富集于表面的蓝藻, 下排水可排出池底有机质等代谢产物, 更好地维持池内良好的生态环境。

摘要:文章介绍了河蟹井水控温养殖情况。结果表明, 使用井水控温养殖, 高温季节池内水温不超过28℃, 适宜河蟹生长, 河蟹规格大、产量高、效益好。

高原河蟹生态养殖试验 篇8

[关键词] 河蟹;生态养殖;成功

一、概况

石屏县位于云南省南部,海拨1420m,年平均水温22.6℃,最高水温29℃,最低水温11.2℃,日照时数2135.5,光照充足,水资源丰富,水质清新,鱼类可常年摄食生长,是水产养殖的优良场所,近年来,河蟹养殖也随着水产养殖产业结构的调整从沿海引向了高原,且由于在养殖过程中采用野杂鱼、螺蚌、玉米等作为饲料,养出的成蟹肉味鲜美、回味甘甜,成为本地招待客人的佳肴和走亲访友的礼品,在周边地区成了一个深受欢迎的知名水产品。

二、试验情况

1.基础设施建设

(1)水草种植

本试验池塘面积30亩,位于石屏县宝秀镇赤瑞湖边,注排水方便,水源丰富,水质优良,无污染,水深0.8~1m,2010年12月进行水草种植,品种为赤瑞湖中生长的轮叶黑藻和水韭菜,水草在池中分布呈井字形,种植面积占池塘面积的50%。水草种植是河蟹养殖成功的基础,是河蟹生长、栖息、蜕壳、躲避敌害的重要场所,也是河蟹的补充饲料,又可改善水质,养一塘好草才能出一塘好蟹。

(2)防逃设施建设

防逃设施建设与水草种植同时进行,整个池塘四周用空心砖支砌两层,贴上两层20×10的磁砖,防逃高度达到40cm,塘角作特殊处理,去掉直角,呈平滑椭园状,力求光滑,防止河蟹攀爬。河蟹活动范围广且攀爬能力强,且成熟时有生殖回游的习性,防逃设施的好坏是河蟹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

(3)清塘

2011年1月3日放蟹苗前7d,用生石灰2400kg,平均80kg/亩,进行清塘,化水全池拨洒,目的是杀灭池中的细菌和寄生虫,同时又为河蟹的养殖准备钙质。

三、饲养管理

1.苗种投放,严把苗种质量关,购进苗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养殖成败

2011年1月10日由上海空运长江水系扣蟹进行投放,数量为3.5万只,平均规格5g/只,蟹苗规格整齐、基本无残缺肢、活动能力强、活泼健康。由于水草尚未长好,所有蟹苗用网围了约4亩的池塘进行暂养。这样的操作有两大好处:①有利于水草的开春生长;②由于蟹苗尚小、在小范围内便于管理饲养。到4月10日待水草长成,摘出网围全塘放开管理。同时套养了0.25kg的鳙鱼300尾,鲫鱼3000尾,用于控制水质及利用剩饵及池中天然饲料。

2.饲料投喂

每天按河蟹体重的5%~8%分早晚两次投喂,具体每天根据吃食情况和天气变化状况适时调整,根据河蟹昼伏夜出的活动规律,下午投喂量占全天的80%,1—4月份所喂饲料全部为赤瑞湖出产的野杂鱼,五月份以后随着食量的增大,加投部分玉米,经打碎、浸泡后投喂,同时收购一部蚌、螺切碎投喂,整个养殖过程共投喂野杂鱼3500kg、蚌螺10000kg、玉米3500kg。

3.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巡塘,掌握每天河蟹的生长吃食情况和水质变化情况,每月定期换水一次,水交换量约50%,定期不定期施用生物制剂EM调节水质,水体透明度控制在30~40cm,水质以有活爽的感觉为标准。

4.蟹病防治

每20d用千虫净和二溴海因分别全池拨洒一次,有效预防了病害的发生,5月7日和7月12日两次全池拨洒生石灰,使用量为30kg/亩,除有预防疾病外,还可为河蟹提供钙质,有利于河蟹的蜕壳生长。

5.注意防逃,每天检查防逃磁砖是否完好,有损坏及时修复。

⒍河蟹的生长是通过蜕壳实现的,通过观察,从5g扣蟹到成蟹养成共经过了7~8次生长脱壳,每次蜕壳增重从几克到十几克不等。8月份出现了最后一次生长蜕壳。

四、收获

经过10个月的精心饲养管理,河蟹逐渐成熟,体色变得青黑、蟹体丰满、足变硬,从10月1日开始,通过地笼捕捞的方式陆续下市,到12月12日干塘捕捞完毕。共收获河蟹1456kg,最大个体250g,平均规格140g。收获鳙鱼500kg,鲫鱼900kg。

五、经济效益分析

1.收入19.758万元,其中河蟹1456kg×130元/kg计15.828万元,鳙鱼500kg×6.00元/kg计0.3万元,鲫鱼900kg×7.00元/kg计0.63万元。

2.总支出共计11.925万元,其中①塘租2.5万元;②蟹苗2.8万元;③防逃设施3.5万元;④饲料2.725万元,其中野杂鱼3500kg×2.00元/kg,计0.7万元,螺蚌10000kg,计1.2万元,玉米3500kg×2.2元/kg,计0.825万元。

收支两抵,盈利8.733万元。

六、讨论

上一篇:国庆节假期安排下一篇:关于环保的政治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