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鳢池塘养殖技术(共6篇)
乌鳢池塘养殖技术 篇1
乌鳢由于其生长速度快,能适应小水体及缺氧环境,具有适应性强、发病少、易管理、耐运输等优点,其肉质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养殖户和消费者的青睐,有着极强的生产和市场开发潜力。
1 池塘选择
单养乌鳢时池塘面积不宜过大,苗种池以60~100 m2,成鱼池以1 200~2 400 m2为宜,应多备小池以便分档饲养。池底要求平坦淤泥少,淤泥厚度不超过10 cm。水深1.0~2.5 m,水质清新无污染,符合渔业用水标准。新挖池塘要求塘埂不漏水,乌鳢善跳跃,应加固加高塘埂,四周应设置高为1.5 m左右的木板,以及竹篱笆、尼龙网等防逃设施。进水口应伸进池塘中,高出池塘水位50 cm。
2 苗种放养
放养的鱼种进行严格选择,成品鱼要求鳞片紧凑无脱鳞,没有反向鳞,皮肤不损伤,肤色通体亮黑,斑纹清晰,活泼健康。单尾体重应达2.5 kg以上,放养密度6 000~7 500尾/hm2,另搭配花鲢450尾/hm2、白鲢750~1 200尾/hm2,花、白鲢的规格要与乌鳢鱼种相当,以防被乌鳢吞食。苗种放养前均用3%的食盐水浸洗消毒10 min。
乌鳢也可与其他鱼类混养,如鳙、鲢、草、鲫、鲤、罗非鱼等鲤科鱼类。混养时,先放养其他鱼类,一个月以后再放养乌鳢鱼种,放养规格为其他鱼类鱼种大小的1/2以下,放养量约占池塘放养总量的3%~15%。混养时,一般放养较小规格的乌鳢鱼种,如先放养家鱼,迟1~2个月待家鱼长到6.6 cm以上时,再放养2.6~3.3 cm的乌鳢。
3 饲料投喂
乌鳢是肉食性水生动物,以野杂鱼为食,辅以少量的豆饼、麸皮等自配的混合料。但经过驯化的乌鳢可以吃食配合饲料,尤其是膨化饲料更适用喂养乌鳢。饲料中必须适当地添加一些有益生长的营养素,如半胱氨酸、亮氨酸等,配成乌鳢专用膨化饲料,具体配方是每吨膨化饲料添加半胱氨酸250 g,亮氨酸500 g,缬氨酸750 g。
放养后第2天开始驯化投喂,前10 d采用少量多次。4—6月份每天投喂2次,日投饵率为鱼体重的4%~5%。7—8月份每天投喂3次,每天8:00、11:00、14:00分3次投喂,第1次占全天用料量的30%,第2次占50%,第3次占20%,日投饲率为鱼体重的6%。9—10月份每天投喂2次,日投饲率减少到5%。
一般晴天15℃以下,日投饵量是鱼体重的1%;15~20℃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2%;20~35℃投饵量为鱼体重的3%。阴天或雨天应减少投饵且提早投饵,一般为每天2次,8:00, 12:00,投饵量为晴天的1/2。
4 日常管理
4.1 定期调水,增加溶氧
通常情况下,10 d左右注水1次。4—6月可15 d换水1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4~1/5;7—9月每周换水1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3~1/4。阴天、雨天、台风时更要加注新水。当温度达到30℃,水体出现大量微囊藻等绿色水华时,除注新水外,还要用水环境改良剂进行水质调节。
4.2 定时增氧,预防水体缺氧
增氧机开机时间应视天气情况而定,一般晴天在13:00—15:00开机2 h,以利于排除水体内的有害气体,促进乌鳢排泄物的分解。阴雨天在3:00—6:00开机3 h,以增加水体溶解氧,预防乌鳢浮头。
4.3 适当调整饲料配方,促进鱼体稳健生长
在养殖过程中,如发现鱼体“虚胖”现象,即身体粗短,头小,胸、腹粗胖,要调整饲料配方,减少粗蛋白、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动物蛋白和纤维素的比例,粗蛋白比例调到35%左右。同时在水体施用VC和免疫促长剂,以利于提高鱼的抗病能力,促进乌鳢健康生长。
5 病害防治
养殖过程中应遵循“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思想理念。4、5、6、10月每月用生石灰全池泼洒1次,7—9月每20 d用生石灰全池泼洒1次,用量为15kg/667 m2,既调节水质,又防治鱼病。
5.1 水霉病的防治
乌鳢水霉病容易出现在冬春季,病原体为水霉。主要是春季投放鱼种时造成鱼体损伤而感染水霉病,感染初期无明显症状,不易察觉到,随着病原体的蔓延,体表出现点状血斑,食欲减退,鱼体消瘦,病灶部位黑色素消退,出现灰白色区域,鱼体失去光泽,离群独游,有时停留于水面或水草丛中,相继长出絮状的丝状物,肌肉变成浊白色,组织坏死直至死亡。
预防和治疗方法: (1) 选择无皮肤损伤的健康鱼种,当天捕捞,当天放养,不能存于网箱。 (2) 鱼种放养前以0.5‰氯化钠和0.5‰小苏打混合液浸洗10min,或用硫醚沙星2 mg/L药浴3 min。 (3) 养殖池塘中发生水霉病,应采用“先去霉后消炎”的原则,第1天用硫醚沙星全池泼洒,1 g/m3;第2天用强氯精或聚维酮、碘消炎,0.3 g/m3或0.1 g/m3全池泼洒。 (4) 用30 mg/L福尔马林或30~50 mg/L高锰酸钾全池泼洒,均有较好的疗效。
5.2 碘泡虫病的防治
该病流行于5—8月,幼鱼和成鱼均有发现,病鱼在水面打转,体色发黑无光泽,腹部肿胀,幼鱼肾脏有少量的孢囊,白色圆形,成鱼整个肾脏全部长满孢囊。发病期间将鱼体用1 mg/L晶体敌百虫药浴3~10 min,每隔半个月用0.3~0.5 mg/L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
5.3 溃烂病的防治
鱼体表溃烂,以头部为甚,为圆形斑块,与鲢打印病相似,严重时可露骨,此病鱼仍可抢食,常被误认为是同类互残,错过救助时间而造成鱼的死亡,所以应引起注意。该病全年都会有发生,但以5-7月最为流行,病原为细菌感染所致。发病时可用季铵盐络合碘全池遍洒。由于乌鳢对硫酸亚铁有过敏反应,防治疾病时尽量不要使用硫酸亚铁。
5.4 出血性败血症的防治
主要是放养密度高,投饵过量、残饵未及时清除,腐败后污染水质而致病,病鱼的鳍基和下颌到肛门的腹部发红,有出血条纹,鳞片松散易脱落。发病期间要对水体做全面消毒,一般用20~25 mg/L生石灰全池泼洒,及时捞除残饵,定期换水,每隔半个月在饵料中拌入抗生素,如每千克鱼的饵料拌入金霉素10~20 mg,每天1次连投3 d,效果较佳。
5.5 腹水病的防治
乌鳢腹水病是近几年流行的最为严重的细菌性疾病之一。该病传染快,发病急,死亡率较高,给养殖户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乌鳢腹水继发病的危害程度甚至高于乌鳢腹水病,发病率90%以上,死亡率可达100%。乌鳢腹水病主要发生在夏秋季,水温为20~32℃。病鱼不摄食,体色发黑,大多在池塘边缓慢游动,不怕外界干扰。大多数病鱼皮下积水、竖鳞、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解剖观察,腹水清亮或淡红,肝脏土黄色,肠道出血。
防止乌鳢腹水病的发生,要以预防为主。一是细心操作,尽量避免对鱼体表的物理伤害,降低病原体入侵的机会。二是投喂健康营养的饵料,增强鱼体质,保证其对病原体的抵制能力。冻鱼饲料如果冷藏时间超过30 d以上,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则大大降低。如果颜色已发黄,脂肪酸败,则产生大量毒素,严重影响饲喂质量。
乌鳢腹水病发病迅速,且治疗不及时还会产生继发病,一旦发病应立即处理,视情况捞除病鱼、死鱼,注入新水或换水,同时投喂药物。使用新诺明、卡那霉素治疗乌鳢腹水病效果较显著,也可以全池泼洒生石灰50 kg/667 m2,连续3 d,视情况如有必要再施药2 d,配合药饵投喂效果更佳。
5.6 孢子虫的防治
乌鳢孢子虫病很明显的一个症状是鱼体腹部膨大,行动缓慢,常靠边游动。解剖观察,肝脏、脾脏有很多白色斑点,这是孢子体寄生的症状。防治措施: (1) 严格检疫,如发现有孢子虫的鱼种,不能作为鱼种引入。 (2) 采用“内治外消”的方法,使用“孢杀”每250 g药物拌饵料50 kg连喂1周,至鱼腹膨大消失为止。水体用辛硫磷溶液(曾用名:抗暴威)450 mL/hm2对水泼洒,防止健康鱼体感染。
6 成鱼捕捞
人工养殖乌鳢规格一般500 g/尾以上时就可以捕捞上市。因乌鳢是底层鱼类,一般生活于水体下层,在水体溶氧不足需上浮呼吸或寻找食物时才游到水体上层和水面吹泡换气或觅食,一旦受外界惊吓时即潜入底泥隐藏。因此,拖网捕捞起捕率较低,通常是干塘捕捉,如果网捕得法也可用网捕获。如需彻底捕尽池中乌鳢,必须排干池水后,用抄网或徒手捕捉。特别在与家鱼混养的池,干塘出鱼时,务必全部彻底捕清乌鳢,否则会影响第2年鱼种放养生产,以免为来年养鱼造成后患。
乌鳢池塘养殖技术 篇2
一、池塘网箱养殖乌鳢病害发生原因辨析
由于池塘养殖乌鳢不易捕捞、成本高,养殖户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采用网箱养殖乌鳢。池塘水域面积小,载鱼量大,水环境压力大,若管理不善水质条件会逐步变差,使乌鳢极易发生病害。经过综合分析,池塘网箱养殖乌鳢有以下因素易导致病害频发:
1. 乌鳢放养的密度过高。池塘网箱养殖乌鳢,养殖户为了提高养殖产量,大多数采用高密度养殖的方法,使池塘内单位水体鱼类数量超过其容纳量,若饵料供应不足和管理工作跟不上,就会造成鱼种个体分化,规格大小不一,经常发生相互撕咬,鱼体损伤严重,体质弱的个体增多,容易感染发病。
2. 饵料不符合要求。新鲜动物性饵料腐败变质、人工配合饲料霉变后继续投喂,新鲜野杂鱼等动物性饵料消毒不到位,人工配合饲料原料配比不合理、营养成分不全或超标,长期使用单一饵料等,都会导致池塘网箱养殖的乌鳢发生病害。
3. 投喂措施不科学。投喂没有做到“四定”,即定质、定位、定时、定量;饵料数量不足或投喂不均匀,频繁更换饵料,这些情况都可能会造成乌鳢营养不良、肠道感染、抗病能力下降,发病率上升。
4. 养殖管理不当。池水恶化时,没有及时移箱分养,除导致相互撕咬之外,还增加了相对密度;大量投喂动物性饵料,排泄物过量积累,池塘换水不及时,高温季节有机质分解加快,易导致池水水质恶化;水质过肥,在高温季节蓝藻大量繁殖,在水面形成水华,死亡藻类大量沉积于池底,腐败产生有害物质,进而危害鱼体;池水中的有害物质促进病原菌毒性增加,感染率提高,导致鱼体发病;水质败坏导致水体缺氧;病死鱼没有及时捞除或捞后乱丢,成为传染源;池塘注入的新水被污染,导致乌鳢中毒而大批死亡等。
5.水温变化所致。在池塘中设置网箱,要求春、秋季灌浅水,夏、冬季灌满水。若盛夏池水过浅,水温过高,乌鳢摄食能力会明显下降,时间一长,鱼体消瘦,抗病力下降;若冬季池水过浅,池水容易结冰,鱼体冻伤而感染疾病。换水时温差不宜太大,否则乌鳢容易产生应激反应而致死。
二、池塘网箱养殖乌鳢病害的预防措施
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有病早治”的原则,从增强乌鳢抗病能力着手,改善生态环境,控制发病率,提高成活率。池塘网箱养殖乌鳢的病害预防方法主要有:
1. 做好池塘的消毒工作,在网箱设置前排干池水,清除多余淤泥后对池底进行暴晒,再用生石灰150千克/亩化浆后全池泼洒,以消灭病原菌。
2. 加强鱼种的消毒处理,选择体质健壮、规格整齐的优质鱼种,下池前用食盐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等严格消毒。
3. 合理密养,适时分养,保证规格一致,网箱养殖最忌大小混养,一般每30天分筛1次,按不同规格分箱饲养。
4. 加强饲养管理,坚持“四定”投喂,动物性饵料一定要趁鲜投喂,配合饲料要营养全面、数量充足,确保吃食均匀。
5. 加强水质管理,改善水质环境,换水时温差不要超过4℃。
6. 加强水源监测,谨防被污染的水进入鱼池。
7. 放养、分养、捕捞、运输时,操作要谨慎细心,防止损伤鱼体。
8. 做好病害预防工作,坚持以生态防病为主,配合药物预防,发现鱼病及时治疗。
三、池塘网箱养殖乌鳢几种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
1. 赤皮病。这是池塘网箱养殖乌鳢最常见的病害之一,也是影响乌鳢生长的最大病害,尤其在放养初期乌鳢因不适应网箱环境,体表与网箱摩擦过重而发病。症见患鱼漂浮于水面,鱼体表局部出血、鱼鳞脱落,特别是腹部两侧有蛀鳍现象,行动缓慢,常常继发水霉病。防治方法: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在分养、捕捞、运输等生产操作过程中要谨慎,避免损伤鱼体。②选用三氯异氰尿酸、二氯异氰尿酸钠、二氧化氯、溴氯海因、二溴海因等消毒剂定期消毒。③口服鱼服康(主要成分为氟苯尼考)或鱼血康(主要成分为诺氟沙星、盐酸小檗碱以及中成药等),每100千克鱼用药250克或按照说明书说明使用,拌入饲料投喂,连服3~5天。
2. 水霉病。在水温较低时乌鳢易发该病,多在水温回升到18℃左右时暴发,尤其是乌鳢在网箱内急剧运动体表黏液缺失的情况下更易发病。感染早期无明显症状(潜伏期),随着病原体在鱼体内的增殖,鱼体表出现点状小血斑,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病灶部位黑色素消退,出现灰白色区域,鱼体表失去光泽。患鱼离群独游,有时停滞在水面、水草丛中、食台旁,体表相继长出絮状的菌丝体,组织坏死直至死亡。防治方法:①放养前清除池塘底部淤泥,用生石灰100~150千克/亩彻底清塘。②网箱培育鱼种时,定期清除残饵,冲洗网箱,清除附生藻类,增加网箱内外水体交换量。③池塘网箱养殖乌鳢时,避免冬眠期捕捞。成鱼越冬期,每15~20天用生石灰20~25毫克/升或福尔马林20~30毫升/升消毒1次。④发病期间用福尔马林30毫升/升或高锰酸钾30~50毫克/升全池泼洒,均有较佳的疗效。在使用福尔马林时,由于对浮游生物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所以要及时增氧。⑤鱼种分养、捕捞、运输后,要用3%~5%食盐溶液或在食盐溶液中加入等量的碳酸氢钠浸泡鱼种10~20分钟再放养。
3. 出血性败血症。发病原因主要是放养密度高,投饵过量和残饵没有及时清除。该病在每年的6~9月,特别是7月中旬至8月下旬的高温季节易暴发,乌鳢养殖的各个阶段均可发生。症见患鱼的鳍条基部、下颌至腹部发红,特别是胸鳍基部和靠近鳃盖后缘的体壁两侧有垂直鱼体侧线的出血条纹。个别病例有眼眶充血和肌肉充血现象,严重时腹部肿胀,肝脏淤血,肠道中空充血,体腔内有无色腹水。患鱼鳞片松散,容易脱落。此病亦有急性变化,发现充血症状后3~4天会出现大批死亡。防治方法:①冬季捕捞成鱼之后,清淤排污,彻底清塘,全面消毒。②选用新鲜无病的饵料鱼投喂,投喂前用3%~5%食盐溶液浸泡30~60分钟,然后用清水漂洗干净。③每隔15~20天,用生石灰22~35千克/亩或用含氯消毒剂(按说明书说明使用)消毒1次。④用福尔马林20~30毫升/升或二氧化氯0.5毫克/升全池泼洒,4~6天后重复1次。⑤口服鱼复康2号(主要成分为大青叶、白头翁、绵马贯众、大黄、黄连等)或鱼血散(主要成分为大黄、黄柏、黄芩、黄连等)均可,用量按说明书说明使用,可将药粉拌入煮熟的面糊中,待面糊冷却后再与新鲜动物性饵料拌匀、晾干后投喂,具有良好的疗效。
4. 腐皮病。鱼种、成鱼养殖阶段都会发生该病,发病季节主要在越冬后,往往继发水霉病,6~7月和9~10月为发病高峰期。症状似家鱼的打印病、烂尾病等,发病部位不定,多发生在尾部、身体两侧、口腔、后额等部位,病灶红肿、溃疡、化脓,发病1周后逐步死亡,传染率高,死亡率高。防治方法:①投喂新鲜动物性饵料或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②经常注入适量的新水,以保持水质清新,并勤换水排污。③定期消毒预防,可用福尔马林20~40毫升/升或氯制剂 (按说明书说明使用)全池泼洒;再按每立方米水用五倍子0.1~0.2克的量在食场四周挂袋;口服土霉素,2克/千克饲料,连喂5~6天。
5. 鱼鲺病。鱼鲺寄生于乌鳢体表,使体表黏液增加,容易并发腐皮病、水霉病,对鱼种危害较大,严重时可引起大量死亡。5~9月较为多见。临床可见患鱼极度不适,产生狂游、窜跳现象。防治方法:①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使池水药物浓度达到0.5毫克/升,最好在下午4~5时使用,效果较好。②用灭虫灵B型(主要成分为敌百虫、磷酸酯等)全池泼洒,使池水药物浓度达到0.5毫克/升,效果也较好。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省微山县傅村渔技站 邮编:277605)
乌鳢池塘单养技术 篇3
在经济价值上, 人们普遍把斑鳢作为进补食品, 乌鳢作为食用鱼;斑鳢的价格在香港市场上比乌鳢高30%, 在广州市场上高50%;在烹调上, 斑鳢不论是炖、煲、煎、煮, 味道皆香浓, 而乌鳢则只适于煎、炒、烧、烤, 如用于煲、炖, 则有腥味。
乌鳢和斑鳢虽然在地理分布和形态特征上有差异, 但人工饲养方法基本相似, 本文以乌鳢为代表, 介绍其池塘单养的主要技术:
1 池塘建造
(1) 地点选择:
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中性或微碱性、无污染、排灌方便、水温在30 ℃以下、底质为壤土的地方。
(2) 池塘规格:
面积以200~300 m2为宜, 面积大, 放养量多, 个体生长不均, 大小相残严重, 成活率低。池底以水泥底最好, 如是泥底可留淤泥10 cm, 不可太厚。水深1.5~2 m。最好保持常年微流水, 进水由注水管从池顶伸入池内 (离池壁30 cm左右) 行悬空注水。池埂顶部用砖或网围拦50~60 cm高, 以防乌鳢跳跃逃逸。在池塘四周水面种植80~100 cm宽的水浮莲, 既可供乌鳢避暑渡夏, 又可防止乌鳢跳出池外。
2 池塘消毒
在鱼苗放养前10~15 d, 用10~15 mg/kg漂白粉进行带水消毒, 或每667 m2水深1 m用生石灰75 kg对水趁热全池泼洒。
3 鱼苗放养
(1) 放养时间:
当年鱼种在5~6月份放养, 隔年鱼种可提前到3~4月份入池。
(2) 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随鱼种规格、饵料和水质而定, 一般每平方米可放养全长10~13 cm的鱼种10~20尾。通过每月1次的选别、稀疏, 最后放养密度控制在2~3尾/m2。
(3) 鱼种质量:
凡体壮、活泼、鳞片完整的均为优质苗;凡三角头、剃刀背、眼睛混浊、体表有外伤的均为劣质苗。同口池放养规格应一致, 否则生长差异过大, 易发生大小相残。
(4) 鱼种消毒:
鱼种放养前用食盐4 kg+青霉素80×104 IU/100 kg水, 经搅拌溶匀后, 浸泡10~15 min, 可有效地防止水霉病的发生。
4 饲养管理
(1) 饲料种类:
饲料有动物内脏、小杂鱼虾、蚯蚓、蝇蛆、昆虫和人工配合饲料等。其中小杂鱼虾如罗非鱼、鲫鱼、麦穗鱼、餐条以及花、白鲢苗种等, 饲养效果最好。小杂鱼虾可用专池培育或在乌鳢养殖池内混养, 让其自行繁殖, 供乌鳢食用。昆虫可用灯诱。在池中离水面1 m处安装一盏8 w的黑光灯, 灯旁设一块玻璃挡虫板, 让蝇、蛾、蚊、虫撞板后掉入池中供乌鳢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可采用鱼粉、鲜鱼糜、玉米粉、麦皮、花生饼、米糠等为原料, 将它们混合搅匀, 制成团块状投喂。具体配方:动物性饲料 (鱼粉、熟猪血、鲜鱼糜、动物内脏等) 占47%, 植物性饲料 (玉米粉、麦皮、花生饼、菜子饼等) 占48%~51%, 骨粉2%~5%。也可参照鳗鱼料来配制。
(2) 投喂:
初期投喂小杂鱼虾时, 要将饲料鱼切成适口的小鱼块进行投喂, 待乌鳢长大后饲料鱼不必切段, 可直接整条投喂。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应从小进行摄食训练。其方法是将人工配合饲料与水蚤或蚯蚓混合后进行投喂, 水蚤或蚯蚓与人工配合饲料的比例可按照3∶1→2∶1→1∶1→1∶2→1∶3→0∶10这样的梯度来调整。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中途不可混投小杂鱼虾, 否则乌鳢会专拣小鱼虾吃而不吃人工配合饲料, 从而造成饲料浪费、水质恶化。池中应设置饲料台, 坚持“四定”投饵原则。日投喂2次, 上、下午各1次。日投饲量为乌鳢总体重的6%~8%, 若遇天气突变如暴雨、高温、寒流等, 都会影响乌鳢的摄食, 应适当调整投饲量。乌鳢在水温25~30 ℃时摄食最旺盛, 7、8、9三个月为其生长高峰期, 可适当加餐加量, 但以当日能吃完不过剩为度。
5 日常管理
(1) 清洗饲料台:
每次在投饵前都要将饲料台上的残渣剩饵清洗干净, 否则会影响乌鳢的食欲与生长, 同时还会败坏水质引发病害的发生。
(2) 水质调节:
为防止池水缺氧和水质恶化, 提高乌鳢对饲料的利用率, 鱼池每天都要加注新水, 池水日交换量控制在20%左右, 透明度保持在25~30 cm。如遇闷热天气, 可开启增氧机。乌鳢摄食量大, 排泄物多, 池中易繁殖大量浮游生物和红虫, 为防止水质过肥, 每月用晶体敌百虫泼洒1次, 浓度为0.5 mg/kg。
(3) 选别分养:
乌鳢性凶猛、好斗, 为防止大小相残, 在饲养的前三个月, 每个月都要进行1次大小选别、稀疏密度、分池饲养。三个月后, 可将达到商品规格的个体捕起上市。
6 病害防治
(1) 腐皮病:
①症状:患病初期, 病鱼体表及其下层肌肉出现红斑, 继而鳞片脱落、尾鳍蛀断、肌肉腐烂, 并向纵深发展, 直至烂穿露出内脏。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 边缘充血发炎、溃烂、脓肿, 严重时口腔、头部也出现溃烂。发病1周后开始死亡。该病极易传播感染, 死亡率高, 是鱼种和养成阶段的主要病害。②防治方法:外消:用1 mg/kg漂白粉全池泼洒, 1次/d, 连续3 d;内服:复方新诺民 2~4 g/kg饲料, 拌匀投喂, 2次/d, 连续3 d。
(2) 细菌性烂鳃病:
①症状:病鱼离群独游, 头部发黑, 部分鳃丝粘带污泥, 严重时鳃丝发白、腐烂、缺损。②防治方法:外消:同上;内服:安定宝5 g/kg饲料, 拌匀投喂, 2 次/d, 连续3 d;或烂鳃灵5 g/kg饲料, 拌匀投喂, 2 次/d, 连续3 d。
(3) 粘孢子虫病:
①症状:早期感染粘孢子虫的病鱼, 体表无明显症状, 后期在病鱼的体表、鳃上可发现白色点状或块状的孢囊, 剖检观察, 肌肉和大部分内脏, 尤其是脾、肝和心脏, 都不同程度地布满大小不一的“小白点”;严重时, 肝、肾充血、浮肿, 皮下形成凸起的脓包, 挤破脓包有脓血状的粘质物流出。将小白点进行压片镜检, 可看到大量的粘孢子虫体。②防治方法:敌孢虫 (中草药制剂) 10 g/kg饲料, 拌匀投喂, 1次/d, 连续2~3 d。
(4) 溃疡病:
①症状:发病初期, 患鱼仅在背鳍基部出现一小块白色病斑, 随着病情发展, 病斑不断扩大、溃烂, 严重时背部两侧鳞片脱落、发炎出血, 丧失食欲, 或浮游水面, 或在水面打转, 终致衰竭死亡。取病灶肌肉组织制成水浸片镜检, 可发现大量圆锥形指状拟舟虫 (因其喜欢寄生在死鱼尸体上故又名嗜腐虫) 和运动力很强的滑走性长杆菌。②防治方法:内服:溃疡宁5 g/kg饲料, 拌匀投喂, 2次/d, 连续3天;或“鱼炎平”5 g/kg饲料, 拌匀投喂, 2次/d, 连续3 d。
(5) 肝、肾病:
①症状:病鱼离群拒食, 单独在水面侧游打转, 不久便死。肉眼观察, 鱼体外表完好, 无任何病变迹象。解剖可发现肝、肾出血、肿胀, 镜检未发现寄生虫。②防治方法:内服:安定宝5 g + 氨苄西林钠0.5 g/kg饲料, 拌匀投喂, 2次/d, 连续3 d。
池塘控温生态养殖乌鳢技术探讨 篇4
1 养殖条件与方法
1.1 池塘改造
选择江苏省南通黑沙水产品有限公司养殖基地池塘6口, 依次编号为1#、2#、3#、4#、5#、6#塘, 单口池塘口面积为10 800 m2。池塘长方形, 东西长, 南北宽, 长宽比为3∶2.2;池埂宽度为5 m, 埂内坡比为1∶1.3;池塘平均深度为4.0 m, 有效蓄水≤3.2 m, 塘底整平, 淤泥厚度<20 cm。每个塘有独立的进排水设施, 草皮护坡, 配1.5 k W叶轮式增氧机2台。
1.2 温棚搭建
1.2.1 打桩
一是池埂打桩。在池边的四周沿池埂用外径5 cm、长1 m的钢管下桩, 钢管间距为1 m, 钢管入土深度为0.7 m, 地面以上高度为0.3 m, 钢管与塘口平面约成120°的钝角, 并预先在钢管顶端管壁上 (横截方向) 打一对0.6 cm的小孔 (以便固定钢丝) ;二是池内打桩, 沿用圆木打桩。在池内南北向中线处用长8 m、直径15 cm的圆木 (由2根6 m长的木头绑结而成) 打桩, 木桩埋入池底50 cm, 桩顶高出池口平面约3.5 m, 每根木桩下部分别用两个小木棍支撑, 呈“小”字形。木桩间距为3 m, 在木桩顶端, 相相邻木桩之间有圆木连接固定。
1.2.2 覆膜
先在池的东西方向拉好钢丝绳 (直径4 mm) , 绳的两端固定在池边相应的钢管桩上, 尽量将钢丝绳绷紧。然后盖上透明塑料薄膜, 再在南北方向 (薄膜上面) 拉上钢丝绳, 方法同上。最后在钢丝绳交叉点用细铁丝固定薄膜, 固定处留有穿细铁丝的小孔, 以利于雨水快速入池, 减轻积水对棚顶的压力。池南、北两端各留8 m长的薄膜不用细铁丝固定, 以便揭膜通风。
1.3 药物清塘
5月上旬, 采用生石灰化浆浅水清塘, 生石灰用量为125 kg/667 m2。操作时, 尽量将石灰浆全面、均匀泼洒, 不留死角。清塘一周后, 向塘内注入新鲜河水, 加水深度约1.5 m。
1.4 围网区的设置
在上述已覆膜、消毒过的6口池塘的一端, 用50目的聚乙烯网片围成长110 m、宽4 m的网围区, 供乌鳢苗种培育使用。
1.5 鱼苗运输
共引购乌鳢“乌仔”苗40万尾 (2 600尾/500g) , 鱼苗来自广东中山市某乌鳢苗种繁育场, 苗种运输日期为2012年5月18—19日。乌鳢苗装运前预先“吐水”挤箱20 h。采用双层塑料薄膜袋充氧卡车装运, 苗种包装数量为300尾/袋, 包装袋放置在卡车车厢内, 厢内添一层密封的塑料布, 注水适量, 水中加冰, 起运10 h后换水一次, 运输时长25 h。
1.6 鱼种培育
1.6.1 鱼苗下塘
乌鳢苗运达后, 拆袋前, 先将装苗袋飘在塘水中3~5 min以调节温差, 然后在塘边进行苗种药浴, 方法是:将乌鳢苗倒入10 mg/L的KMn O4溶液中浸洗15 min, 然后放入1#塘的网围区, 水深约1.8 m。
1.6.2 投饵
鱼下塘后两周内, 每天泼洒饵料6次 (每间隔4 h投喂1次) , 饵料为“鱼糜+红虫”。
1.6.3 筛选
鱼苗下塘2周内, 每3~4 d筛选一次, 大、小规格个体分开 (在围网区分成几格) 。
1.6.4 分塘
鱼苗下塘15 d时, 个体平均规格达到300尾/kg, 此时要进行分塘, 即将乌鳢苗种从1#塘的围网区分散到2#、3#、4#、5#、6#塘的围网区继续饲养, 使得6口塘中的乌鳢苗种密度基本一致。其间, 塘水深度加至2.5 m, 饲料为:“鱼苗宝” (粉状商品饲料, 蛋白质含量45%) +鱼糜+红虫, 三种料混和后捏成团定点投喂, 并逐渐减少鱼糜与红虫用量直至只投喂商品饲料。分塘后10 d, 个体平均规格达到70尾/kg, 将各塘围网拆除, 进入商品鱼养殖阶段。
1.7 商品鱼养殖
1.7.1 饲料与投喂
试验成鱼养殖阶段所投饵料均为广东佛山市某饲料企业生产的“生鱼膨化配合饲料”。鱼种进入大塘后, 首先投喂0#料 (球状, 蛋白质含量43%, 俗称开口料) , 20 d后, 改成1#料 (饼状, 蛋白质含量42%) , 以后随着个体规格的增长, 适时将饲料改成2#、4#、6#料, 饲料粗蛋白含量≥40%。至当年11月底停止投饵。
1.7.2 温室的调控
鱼苗放养前 (5月上旬前) 开始覆盖塑料薄膜, 之后根据实际天气与温度变化灵活揭膜, 保持池水温度28~30℃, 当水温低于28℃时覆膜, 当水温高于30℃时则不覆膜。在覆膜阶段, 选择晴好天气中午, 将池塘南北两端的薄膜揭去, 通风1~3 h。
1.7.3 水质的调节
一是适时加换新水, 保持池水深2.5~3.0 m, 换水时先排后进, 每次换水30 cm左右。二是施用复合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 5—10月每10~15 d施用一次复合活菌水质净化剂 (以嗜酸乳杆菌为主的微生物复合剂) 一次, 生物制剂的有效活菌数≥5×109cfu/m L, 施用量为:每667 m2 (平均以1 m水深) 用0.5 kg该品稀释后均匀泼洒, 一般2d起见效, 7~10 d显效。三是适时开机增氧:5—9月一般睛天中午开机1.5~2.0 h曝气增氧。
1.7.4 底质改良
6—9月, 每月使用一次复合活菌底质改良剂 (复合芽孢杆菌为主导的多种微生物菌群及硝化细菌, 反硝化细菌, 活菌营养载体) 一次, 施用量为:每667 m2 (平均以1 m水深) 用0.5 kg该品稀释后均匀泼洒。
2 结果与分析
2.1 成鱼产量
当年12月中旬开始起捕成鱼, 经现场称重, 共出塘商品乌鳢209 901 kg, 个体平均规格达到0.773kg/尾, 出塘商品乌鳢总数约271 190尾, 从乌仔苗到商品乌鳢平均养殖成活率达67.80%, 平均产量达到2 159.48 kg/667 m2。
2.2 经济效益
项目直接生产总成本为212.7万元, 其中鱼种3.29万元、饲料181.92万元、药物1.19万元、水电2.53万元, 固定设施折旧11.14万元、人员工资12.65万元, 折合商品鱼生产成本为17.3元/kg。商品乌鳢平均售价为23.00元/kg, 销售总金额为321.85万元, 利润109.15万元。单位产值3.31万元/667 m2, 单位利润1.12万元/667 m2, 成本利润率约51.31%, 投入产出比为1∶1.513。
3 小结
传统的池塘养殖乌鳢, 多采用低值的小杂鱼等作为乌鳢饲料, 在高密度养殖环境下, 水质容易恶变, 引发乌鳢发病, 影响养殖成活率与效益。该项目试验中, 在生产季节采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与底质, 水体透明度基本保持在25~28 cm, 溶氧≥3.6mg/L, 氨氮≤0.57 mg/L, 亚硝酸盐≤0.19 mg/L。整个养殖期未见乌鳢发病死亡现象。
与南方地区相比, 长江下游地区由于年日照时间较短、总积温较低等原因, 当年繁殖的乌鳢苗一般需经两夏、两秋、一冬才能养成商品鱼。该项目采取塑料大棚调控池水积温, 克服了传统露天池塘养殖条件下生长期短的弊端, 提高了乌鳢的增肉倍数, 实现当年苗种当年养成上市。
池塘标准化养殖乌鳢技术总结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 水域概况
项目实施水域为东平湖区改造的池塘, 水质符合渔业用水标准。池塘面积从1.5~15亩不等, 水深2m左右, 集中连片、管理方便。但因地下水位高, 水温相对较低。
1.2 池塘清整
池塘要求池埂要高于水面0.5m以上, 未高出水面0.5m以上的池塘, 周围要设置栅栏, 或防逃网, 防止乌鳢跳跃而逃, 进出水口处要安装好防逃网。在鱼种放养前, 每亩用150~250kg生石灰全池泼洒消毒, 在放鱼前10d左右加注新水, 做好鱼种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1.3 苗种放养
鱼种来自东平湖自然捕捞鱼种和微山县鲁桥g=购进。鱼种规格一般20~350g/尾, 按规格相对整齐的鱼种放入同一池内养殖, 一般亩放3000~4000尾。规格较小的鱼种, 一般放入网箱内暂养一段时间, 当鱼体规格达到20~50g/尾以上时再放入池塘内养殖。人工繁育的鱼苗, 待精心培育至20~50g/尾以上后可放入池塘中养殖。
1.4 饲料选择
饲料选择海淡水小杂鱼。
1.5 喂养管理
1.5.1 苗种培育
人工繁育孵出的鱼苗刚出膜时, 体表无鳞, 全身覆盖着色素细胞, 漂浮于水面或侧卧于水草等悬浮物上, 卵黄囊约占体长一半左右, 富含油脂, 头部较小, 体长3~4mm, 这时幼鱼以卵黄囊为营养, 大约经过4d左右, 幼鱼开始摄食。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幼体, 要提供充足的饵料, 促进幼鱼的生长, 约出膜10d左右, 幼鱼能够在水中自由运动, 正常摄食。无论哪一种培育方式, 都必须在水面设置水草, 水草覆盖面积以不超过1/2为宜, 水草以水葫芦为最好, 以供乌鳢苗栖息遮荫。鱼苗培育可采用水泥池培育、网箱培育和土池培育。 (1) 水泥池培育:水泥池一般面积10m2左右, 水深0.5~1m, 池底向一端倾斜, 设有进排水系统, 有利于管理和操作。放苗前消毒, 注入新水, 培肥水质, 一般放400~500尾/m2。鱼苗下池后, 投饵应以浮游动物幼体为主, 做到少量多次, 保证鱼苗有充足的饵料。随着鱼苗的生长, 逐渐改成投喂切碎的野杂鱼, 同时要加强水质调节, 及时清除残饵和粪便, 经常加注和更换新水, 保持水质清洁。当鱼苗培育至5~6cm后, 要及时分筛, 大小分养。 (2) 网箱培育:一般采用敞口式网箱, 面积15m2左右, 由网目规格8~16目的聚已烯编织网片制成。设置网箱时以长方形为好, 距池底30cm以上, 同时要注意保持一定的箱距和行距间隔, 以保证箱内外水体的交换。鱼苗放养前10d, 应对培育池进行彻底清塘消毒, 培肥水质。一般放养6000尾/m2左右, 投喂饵料仍以浮游动物为主, 鱼苗长到5cm左右时, 可投喂鱼糜, 而后随着鱼苗长大, 逐渐投喂碎鱼肉, 要保证鱼种有充足的饵料摄食。 (3) 土池培育:土池培育基本方法与家鱼培育相似, 包括池塘清整、消毒、施肥、放养、投饵、分养管理等环节, 池塘面积不易过大, 一般0.5亩左右即可, 水深1m左右, 进排水方便;放养密度150尾/m2左右, 待鱼苗生长至3~4cm后进行一次分养, 也可一次性放养, 放5~7万尾/亩, 直接培育成10cm左右的鱼种, 但要注意如果苗种个体差异大, 要及时分养。
1.5.2 商品鱼养殖
乌鳢商品鱼养殖的方法很多, 有混养、套养、单养和池塘集约化养殖、网箱养殖等。本试验采用的是池塘标准化养殖。池塘面积1.5~15亩, 水深2m左右, 在池的四周有水草, 同时做好防逃设施。养殖前15~20d, 生石灰150~250kg/亩彻底消毒, 一周后灌水, 进水7d后放养鱼种, 鱼种放养前采用3%~5%的食盐水浸泡10~15min后再放入池中。放入同一池塘内的鱼种规格基本一致, 放养密度3000~4000尾/亩。鱼种放养后, 投饵要坚持“四定”原则, 设置饵料台, 在饵料台投喂, 以减少饲料浪费, 使鱼驯化形成条件反射。投喂的饲料种类为海淡水小杂鱼, 要求保证饵料鱼新鲜, 并定期对食场进行消毒。吃食旺季, 鱼种投饵量为鱼体重的8%~10%, 随着鱼体的生长投饵量可控制在5%~6%。投喂的小杂鱼必须清洗, 然后用3%~5%的食盐水浸泡消毒10~15min, 投喂方式以逐渐投喂, 随吃随喂, 做到大部分鱼吃饱即可停喂。加强日常管理, 坚持巡塘, 注意观察鱼的吃食和活动情况, 及时清洗食台, 注重调节水质, 特别是高温季节, 要经常加注新水, 具体视情况灵活掌握。
1.5.3 鱼病防治
疾病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有病早治的原则。在项目实施期间发生了水霉病、腐皮病, 对症治疗,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 水霉病:春夏之交, 在新湖乡刘楼村发生了该病, 发病初期, 鱼体表局部灰白色, 严重时体表象被一层棉絮, 病灶处充血或溃烂, 鱼体离群独游, 体质消瘦。采用30~50mg/kg高锰酸钾全池泼洒, 收到到了较好的疗效, 对于病情较重的鱼, 采用了5%的食盐水浸泡消毒, 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2) 腐皮病:一般发生在5~6月份, 发病部位不定, 病灶溃烂、红肿或浓肿, 严重的出现断尾、断鳍。采用1mg/kg二氧化氯全池泼洒,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 结果与讨论
2.1 结果
2010年养殖面积1866亩, 10月22日随机抽测新湖乡杨楼村养鱼池一个, 面积10亩, 产商品乌鳢21080kg, 鲢鳙2360kg, 合计23440kg, 平均2344kg/亩, 其中乌鳢平均2108kg/亩, 鲢鳙平均236kg/亩, 随机测量10尾乌鳢, 平均规格1.58kg/尾。10月26日抽测新湖乡渔场鱼池一个, 面积7亩, 产鱼18424kg, 平均2632kg/亩, 其中乌鳢16840kg, 平均2403kg/亩, 随机测量12尾, 平均规格1.36kg/尾, 鲢鳙1604kg, 平均229kg/亩。
2011年, 在认真分析总结上年经验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 重点进行了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 加强了鱼种调配, 确定合理密度, 加大鲢鳙放养规格, 加强信息沟通, 尽量增加养殖效益。项目面积达到3521亩, 其中新湖乡2212亩, 老湖镇362亩, 州城镇658亩, 宿城镇289亩。10月20日, 经专家随机抽测验收, 乌鳢平均3136kg/亩, 鲢鳙等其它鱼类315.6kg。共生产商品鱼12153083.6kg, 其中乌鳢11041856kg, 总产值20430.9万元, 纯收入6601.8万元, 平均3451.6kg/亩, 产值5.8万元/亩, 纯收入1.87万元/亩。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2.2 讨论
乌鳢池塘养殖技术 篇6
1 池塘选择及要求
1.1 池塘选择
采用浮床种植空心菜养殖乌鳢的池塘, 塘口地形宜长方形, 即东西走向, 池底平坦, 离水源较近, 水质符合鱼类养殖用水标准, 池塘土质以壤土、沙壤土为好。池中安装食台, 食台要经常清洗、暴晒, 保持清洁干净。一般不需要安装增氧机。
1.2 池塘面积
养殖池塘面积宜小不宜大, 小面积池塘比较容易管理和操作, 一般池塘面积为667~1 334m2, 水深1.5~2.0m, 进、排水方便, 进、排水管用PVC管, 进、排水口处设防逃栅栏, 防止敌害生物进入养殖池塘, 危害养殖鱼类。李红斌的养殖池塘共4口, 即苗种培育池1口267m2、成鱼养殖塘3口 (每口为1 067m2不等) 。
2 鱼种培育及投放
2.1 苗种培育
5月下旬至6月初, 从安庆市皖宜季牛水产养殖责任有限公司水产良种繁育场购进235kg的3~4cm乌鳢鱼苗, 投放到苗种培育池 (267m2) 培育, 经过20天左右的精心培育, 鱼苗规格达到10~15cm/尾, 然后转入到成鱼池进行养殖。
2.2 投放准备工作
放养前, 用生石灰75~100kg/667m2带水全池泼洒, 进行清塘消毒, 养殖池塘暴晒一周, 然后注水1.0~1.5m。
2.3 投放密度
养殖密度的多少应根据养殖水平、资金的多少、池塘的条件等来确定。李红斌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 投放规格在10~15cm/尾的乌鳢鱼种, 每亩2 500~3 000尾, 并可套养100~200尾大规格鳙鱼种。选择无风晴天, 投放时用3%~5%的食盐水浸洗鱼体5~8min后进行投放。
3 浮床工程
3.1 制作浮床材料选择
制作浮床的材料, 一般选用便于操作、经久耐用的PVC管材、毛竹等。
3.2 浮床制作、安装及固定
用直径10cm竹子或PVC管制成宽1.5m、长3m的浮床基架, 竹子或PVC管的两端要封闭, 再在基架上每隔30~40cm横向安装带培养孔长为1.7m PVC管, 培养孔的制作为每隔30cm的距离在1.7m PVC管上同一平面开孔, 然后安装好带培养孔PVC管、浮床基架等, 将组装好的浮床用绳索固定在池塘中。
3.3 浮床面积要求
采用浮床种植空心菜养殖乌鳢, 在考虑到不安装增氧机的情况下, 浮床的面积要多些, 应占池塘养殖面积的20%~30%, 相邻的两个浮床之间的距离为1.8~2.0m。
4 浮床上种菜
4.1 浮床种菜品种选择
浮床种菜品种很多, 如空心菜、茭白、芹菜、生菜等, 而李红斌通过多年的摸索和市场需求, 选择的是经济价值好的空心菜。
4.2 栽种时间及要求
4~5月份, 在无风的天气下栽植, 取带有两芽的空心菜植于浮床培养孔中固定即可, 每个培养孔栽植1~2棵。
4.3 蔬菜施肥及采收
在养殖乌鳢池塘种植蔬菜, 由于池塘高密度养殖乌鳢, 池水富营养化, 利用空心菜的根系吸收池水中的富营养物质, 李红斌的养殖池塘没有施用化肥。根据其长势和市场行情, 适时采收。
5 饲料投喂
5.1 饲料选择
全年投喂冷冻的淡、海水小杂鱼。饵料鱼来自沿海地区, 主要由新鲜的淡、海水小杂鱼冷冻而成, 价格是3 500元/t。
5.2 种养日常管理
鱼种培育时用面粉拌鱼糜投喂, 随着鱼苗的生长, 逐渐加大鱼糜的粗度;成鱼养殖初期, 对于规格较大的野杂鱼须切碎后投喂, 切碎的要求符合乌鳢的口径, 以利于其吞食。饵料鱼投放在固定的食台上, 采用敲击物体训食, 让其形成吃食的条件反射而不被惊吓。日投喂量一般为鱼体总重量的5%, 并随吃食情况而酌情增减, 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投喂要做到“四定”, 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一般春季日投喂2次, 即上午、下午各一次, 时间为上午的9:00~10:00, 下午为15:30~17:00, 摄食旺盛时, 傍晚可再投喂一次。每天早晚巡池, 细心观察乌鳢摄食和活动情况, 观察空心菜长势, 及时清除食台上的饵料残渣, 注意水质变化,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适时加注新水, 排放老水, 保持池水的透明度。
6 病虫害防治
浮床种菜养殖乌鳢, 很少出现大面积病害, 但在高密度养殖时, 也有出血病、腐皮病发生, 每隔15天用二氧化氯100g/667m2兑水全池泼洒。
7 种养效果与讨论
在养殖乌鳢池塘中利用浮床种菜的养殖技术, 充分利用了空心菜与乌鳢能够共生的特性。1) 乌鳢的排泄物和剩余饲料及小杂鱼都为空心菜提供了肥料;2) 空心菜吸收水体中的氮、磷、钾, 净化水体, 实现乌鳢高产, 保护了水体环境;3) 养殖经济效益好, 年均池塘养殖利润16 500元/667m2, 此项新技术值得推广;4) 浮床栽植蔬菜的面积有待提高, 即探索处理好浮床栽植蔬菜的面积与养殖面积的比例, 从而提高蔬菜和乌鳢的产量与质量。
摘要:乌鳢繁殖力强, 是一种凶猛肉食性鱼类, 贪食, 池塘养殖效益显著, 但高密度的养殖需大量投喂饲料而造成养殖水体严重富营养化, 破坏了养殖水域环境。通过对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仓房村李红斌在自己的3 468m2池塘中采用浮床栽植空心菜养殖乌鳢的技术总结, 着重介绍了乌鳢养殖池塘选择、鱼种培育投放、浮床工程、浮床上栽植空心菜、饲料投喂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 提高了乌鳢养殖效益, 摸索出一条新的路子。
关键词:乌鳢,浮床栽植空心菜,综合养殖,新技术
参考文献
【乌鳢池塘养殖技术】推荐阅读:
小体积池塘乌鳢高产健康养殖试验总结07-10
乌鳢养殖技术10-28
复合池塘养殖06-15
鳜鱼池塘养殖技术10-22
鱼类池塘养殖技术08-23
池塘网箱养殖黄鳝技术09-29
池塘网箱养殖泥鳅技术11-22
东北泥鳅池塘养殖11-05
工程鲫池塘养殖技术08-06
锦鲤池塘养殖技术论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