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鱼养殖技术

2024-06-26

成鱼养殖技术(精选7篇)

成鱼养殖技术 篇1

成鱼养殖通俗来讲就是食用鱼饲养技术, 就是将鱼养殖成为符合市场食用规格要求的商品鱼, 池塘养殖草鱼成鱼, 既要求高产、高效, 又能够保证成年供给市场。本文在接下来的内容, 从池塘养殖要求、放养鱼种、饲养方式、饲料管理、日常管理几个方面, 就池塘草鱼成鱼的养殖技术进行了论述, 旨在为提高养殖质量提供理论借鉴。

1 池塘养殖要求

与苗种养殖池不同, 草鱼成鱼养殖要求面积在6670m2之内、深度控制在2~3m为最好。池塘内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出水方便、向阳规则。成鱼池养殖用小池塘改造后的大池塘、浅池塘改造后的深池塘、死水池塘改造后的活水池塘, 这样可有效节省养殖成本, 实现养殖资源的循环利用。

2 放养鱼种

一般来说, 年初放养13~17cm的草鱼种, 可在年底生长到体重达1kg左右的商品鱼, 年初放养尾重为500g左右的斤两鱼种, 可在年末收获到2kg左右的商品鱼。具体鱼中放养数量的多少, 还要综合考虑养殖环境、养殖管理水平、选择的鱼种等等。下面介绍几种放养实例, 仅供参考。

1) 商品鱼基地的精养塘以草鱼为主、每667m2净产1000kg的鱼种放养情况:放尾重50~400g的草鱼种350尾, 全长10~13cm的草鱼种120尾、夏花草鱼种450尾, 尾重5~100g的鲤鲫鱼600尾、夏花鲤鲫鱼500尾、尾重50~350g的鲢鳙鱼种180尾、夏花链鳙鱼200尾 (饲养期内轮捕轮放3次) 。

2) 一般高产鱼塘以草鱼为主、每667m2净产400kg的鱼种放养情况:放尾重50~400g的草鱼种350尾、全长10~13cm的草鱼种100尾、夏花草鱼种400尾、尾重5~100g的理鲫鱼种400尾、夏花300尾, 尾重50~350g的鲢鳙鱼种250尾、夏花250尾 (饲养期内轮捕1~2次) 。

3) 一般池塘以草鱼为主、每667m2净产300kg的鱼种放养情况:放尾重50~400g的草鱼种300尾、全长10~13cm的草鱼种80尾、夏花草鱼400尾, 后重5~100g的鲤鲫鱼300尾、夏花350尾, 尾重50~350g的链鳙鱼150尾、夏花180尾 (饲养期内不轮捕) 。

4) 山平塘等条件较差的池塘以草鱼为主、每667m2净产200kg的鱼种放养情况:放后重50~400g的草鱼种200尾、全长10~13cm的草鱼种200尾, 尾重50~350g的鲢鳙180尾、夏花200尾, 尾重5~100g的鲤鲫100~150尾、夏花200尾 (年底一次性捕捞) 。

放养鱼种要求规格大、品种齐、体质好, 放养时间要安排在头年的11~12月份, 最晚也不能超过4月份。在同一池塘内混养其他热带鱼种, 必须要在4~5月份投放完毕。此外, 无论是投放那一种类鱼, 必须要先行消毒之后再入池塘。

3 饲养方式

池塘草鱼成鱼有一次性放捕和轮捕轮放两种饲养方式, 第一种养殖方式适合鱼种来源困难、养殖条件恶劣、生产周期短、鱼池较为分散的地区;第二种养殖方式适合国内大部分地区推广, 可以说是今后池塘草鱼成鱼养殖的发展趋势。具体来讲, 第二种养殖方式又可细分为如下三种养殖方式: (1) 一次性放足鱼种, 成鱼分批轮捕上市, 留小捕大。 (2) 分次放养鱼种, 成鱼分批轮捕, 补小捕大。 (3) 分批轮捕成鱼, 套养鱼种。

4 饲料管理

在池塘内养殖草鱼成鱼, 所使用的饲料具有种类繁多、来源广泛、成本低廉等等特点。在选择饲料时, 可根据地方特点, 因地制宜地去解决。详细来说, 有如下三种可用饲料: (1) 青绿饲料, 具体包括水草、陆生野草、人工种植的饲草、无毒菜叶及树叶、萍类植物等等。一般来说, 使用水草做青绿饲料, 每投食100kg便可产生产1kg的草鱼;使用陆生嫩草, 每投食30~50kg便可产出1kg的草鱼。 (2) 农产品加工后的副产品, 比如说饼粨、糠麸、槽渣等。一般来说, 使用饼粨每投食3~4kg便可产出1kg的草鱼, 使用槽渣每投食15~20kg也可产出1kg的草鱼。 (3) 专用的配合饲料, 一般其粗蛋白含量在30~20%, 投饲2~3kg便可产出1kg的草鱼。

上述三种饲料饲喂方式各有不同, 对于青绿饲料, 由于其可长时间悬浮于水面, 由此可将其放置在三角形或者是四方形的木制或者是竹制的浮框内;对于农产品加工后的副产品, 可直接投食到固定的食台上。具体饲喂量的确定方法比较复杂, 需要反复尝试、不断调整、积极修正。在实际生产中建议采用经验法, 也就是说每天投食2次, 使用青绿饲料的话保证鱼群在3~4h内吃完, 使用副产品饲料或者是成品配合饲料保证鱼群在1h内吃完, 如此添加量基本上算是恰当。而且, 一般投服青绿饲料, 然后投食精饲料。

5 日常管理

除了大家熟知的投饲、喂肥等等, 及时巡查池塘, 定期检测水质, 做好疾病防控措施, 做好池塘日志等等内容, 也要列入到日常管理规划之中。

参考文献

[1]李勋业, 吴梅秀, 逯登明, 等.草鱼苗在青海提高成活率的技术[J].内陆水产, 2008, (11) :37, 58.

[2]夏传华, 张洪宇, 方洪昌.鱼池四级培育鲢鳙大鱼种高产技术[J].水利渔业, 1993, (1) :37-40.

[3]刘朋.草鱼不同混养系统有机碳、氮和磷收支及变动的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2.

成鱼养殖技术 篇2

1.1养殖设备

试验采用网箱中试基地的规格为18×9×6m3(2010-2011年)、12×6×4m3(2012年)标准化合式网箱,配备自动投饵机。

1.2鱼苗来源及放养密度

2010年5月24日,将项目前期工作培育的平均规格为269g/尾草鱼种2000kg,放养至1区1号箱(18×9×6m3、972m3),放养密度为45尾/m2(12.3kg/m2)。2011年进行大规格成鱼养殖试验。4月29日,1区1号箱放养4479kg,平均规格1250g/尾,放养密度为22尾/m2(27.6kg/m2)。5月28日,自吉林省土著鱼类良种场购入经检测合格的春片1000kg(平均规格81g/尾)放入1区2号箱。放养密度为76尾/m2(6.2kg/m2)。2012年利用自育鱼种,放养至4区1、2、3、4、5号箱(规格均为12×6×4m3、288m3),1.3试验管理

1.3.1饲料选择与投喂:饲料选择经GMP认证的“通威牌”草成鱼硬颗粒料(2010年)和“华隆牌”草成鱼漂浮颗粒料(2011-2012年),投饵机投喂。参照鲤鱼的投喂时间、饲料粒径及投饵率表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投喂。

1.3.2鱼病防治

1.3.2.1鱼病防治原则由于网箱养殖处在开放的水域中,水交换量大、水域条件不可控,使鱼病防治更加困难。防治原则:防重于治、防治结合;中西结合、内服为主、外用为辅。

1.3.2.2防治药物选择

①非国家禁用渔药。

②通过国家GMP认证的企业所生产。

③容易购买。

④疗效确切,价格适中。

⑤休药期较短,代谢快,残留少。

1.3.2.3给药方法内服:将渔药加在饲料中制成药饵投喂进行鱼病防治。药饵自行加工,按说明投喂。外用:将渔药用水稀释后泼洒在运输或养殖水体内,使水体呈一定的药物浓度进行鱼病防治。用塑料布或彩条布,在网箱外部紧贴网箱将网箱围起形成筒状,塑料布或彩条布上边吊在网箱架的内轨上,底边用鹅卵石等沉子垂下,向箱内泼洒或喷洒渔药,泼药后将塑料布收起吊于箱架内轨上;或不围塑料布、彩条布,在喂鱼时向鱼体直接泼洒或喷洒渔药。

1.3.2.4防治方法

①运输和养殖、转运过程中,小心仔细操作,尽量避免鱼体擦伤。

②鱼种运至卸鱼地点前10min,向鱼篓内按常规浓度加食盐或高锰酸钾消毒。

③5月上旬、水温15℃左右,鱼种入箱后,10%的氟笨尼考按3‰添加做药饵,连喂5d;同时,每次喂鱼时,用稀释30倍的百毒威3号(双季铵碘溶液)向鱼体泼洒,泼洒量视鱼量按说明而定。

④5月底前、水温20℃左右,用“三黄粉”做药饵,连喂5d。

⑤6月中旬、水温22℃左右,用5%的克血威(复合诺氟沙星)按5‰添加做药饵,连喂5d。

⑥7月初、水温25℃左右,用“三黄粉”做药饵,连喂5d。将“三亩灵”(复合二氧化氯)按说明兑好、稀释30倍向鱼体泼洒,泼洒量视鱼量而定。

⑦7月中旬,10%的氟笨尼考按3‰、肝胆舒按4‰、V(E+C)按2‰添加做药饵,连喂5d。⑧8月上旬,5%的克血威(复合诺氟沙星)按5‰、肝胆舒按4‰、V(E+C)按2‰添加做药饵,连喂5d。

⑨8月底,用10%的氟笨尼考按3‰、肝胆舒按4‰、V(E+C)按2‰添加做药饵,连喂5d。

1.3.3日常管理与监测定期清理网衣,保持网箱良好的通透性和形状。经常检查网衣和框架,如有损坏及时修补。每次投饵时,注意观察鱼的摄食情况,视鱼活动及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投饵量。定期对网箱人行道和工具进行消毒。每日检测水温1次,每15d进行生长测定1次,每年5、10两月份分别进行1次水质分析。

2.试验结果

2.1水质

集安市渭源水库地处集安市东南,是由中朝界河鸭绿江的主江道拦江而成的山谷型发电水库,流速30~60cm/s,每年鸭绿江汛期(7月份)水体交换量加大,导致水温偏低约10d左右,对网箱养殖有一定的影响。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渭源水库水质良好,符合《渔业水质标准》

2.2饲料用量

2010年1号箱饲料用量12500kg,饲料系数1.96;2011年1、2号箱,饲料用量分别为10700、17850kg,饲料系数分别为2.05、1.83;2012年1、2、3、4、5号箱,饲料用量分别为6221、8738、10903、11149、8682kg,饲料系数分别为1.96、1.87、1.76、1.92、2.03。

2.3试验鱼收获

2010年,草成鱼试验箱经144d(5月24日~10月15日)试验,成活率为90.0%,单产为51.6kg/m2,效益为259.1元/m2011年,1号试验箱经171天(4月29日~10月17日)试验,成活率为95.9%,单产为59.8kg/m2,效益为599.5元/m2;2号试验箱经142d(5月28日~10月17日)试验,成活率为82.2%,单产为66.3kg/m2,效益为361.7元/m2。2012年,1、2、3、4、5号试验箱经147d(5月25日~10月20日)试验,成活率分别为96.2、94.3、95.6、93.8、95.6%,单产分别为72.1、78.3、86、95.4、117.6kg/m2,效益为分别336.5、274、433.7、351.5、513.5元/m2,三年总效益33.52万元,3讨论与分析

3.1超额完成了项目规定的各项指标

经3年试验,项目共完成草成鱼养殖846m2(合同648m2),平均成活率92.95%(合同85%),平均每m2产鱼73.62kg(合同50kg),平均每m2效益396.2元(合同150元)。2010年草成鱼养殖162m2,成活率为90%,单产为51.6kg/m2,效益为259.1元/m2。2011年草成鱼养殖324m2,平均成活率为89.05(82.2~95.9)%,平均单产为63(59.8~66.3)kg/m2,平均效益为480.6(361.7~599.5)元/m2。2012年草成鱼养殖360m2,平均成活率95.1(93.8-96.2)%,平均单产89.88(72.1~117.6)kg/m2,平均效益381.1(274~513.5)元/m2,三年成鱼养殖总效益33.52万元。

3.2草成鱼养殖高成活率的原因分析

2010~2012年的草成鱼养殖试验结果表明,成活率最低为82.2%、最高为96.2%,养殖成活率很高。分析其原因,一是渭源水库水质清新、无污染,非汛期的透明度一般在130~180cm左右,网箱设置处的水深在30m左右,加上30~60m/s的流速,使得养殖区内的水质条件好,为草鱼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二是,内服外泼、中西结合的鱼病防治措施得当,选药准确、疗效好,从而提高了成活率。

3.3草鱼种不同规格及放养量对草成鱼养殖效益的影响

江西九连山西杂鲟成鱼养殖技术 篇3

一、鱼池条件

鱼池为八角形池(如实景图所示),面积90米2,墙体砖砌而成,厚18厘米,高80厘米,内墙粉刷。池底呈锅底形,由池边向池中央逐渐倾斜,坡度5%左右,鱼池中央为排水口,排水口下面安装排水管,口径160毫米,利用池外溢流管控制水位高度(如剖面图所示)。进水管口径110毫米,从鱼池上方沿池周45°切向进水,使池水产生切向流动而旋转起来,可产生波浪,增加溶氧量,并将残饵、粪便等污物旋至中央排水管排出。

二、水源条件

水源为山泉水,水质清新无污染,距离养殖场80米,可自流自排,流量120~150米3/小时,常年水温在18~22℃之间。山泉水经水渠引入养殖场过滤池过滤后进入养殖池。

三、清池消毒

鱼种放养前应将养殖池进行浸泡、清洗和消毒,一般用10毫克/升漂白粉溶液或3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或泼洒消毒。消毒后用清水冲洗,并认真检修进、排水设施,然后加注新水至40厘米深。

四、鱼种放养

鱼种规格为12~13厘米,体形匀称,鳍条舒展,鳃鲜红,体色呈黑色或黑灰色,腹部呈白色、无凹陷,游泳和捕食能力强。鱼种放养前用2%~3%食盐溶液浸泡消毒10~20分钟。放养时间为2014年3月6日,将鱼种放入两口充分消毒的鱼池,放养密度为18尾/米2,采用一次养成方式,中途不分池。

五、饲养管理

饵料投喂遵循“定质、定量、定时”的原则。定质:投喂鲟鱼专用饲料,颗粒大小应适口,营养全面,粗蛋白含量应在40%以上。定量:按体重的百分比投喂,以30分钟内吃完为宜。定时:每天投喂2~6次,投喂时间相对固定。同时,根据西杂鲟的摄食情况适当调整日投饵量,具体可以参照表1。

六、日常管理

1. 水质管理。养殖期间保持水质清新,水深25~40厘米,溶氧量5毫克/升以上,水温相对稳定在18~22℃,及时清除残饵和死鱼,每天至少洗刷1次池底和拦网。经常检查进、排水口是否堵塞,保证水流畅通无阻。

2. 投饵管理。认真观察鱼的吃食情况,不断调整投饵量,保证鱼吃足、吃好。定期检查鱼体生长情况并做好记录,使用的添加剂和药品均须记录在案,以备核查。

3. 病害防治。西杂鲟商品鱼采取流水养殖,水体交换快,水质清新,养殖过程中注意消毒、清洗、清残等,可有效防止病害发生。发病高峰期,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大蒜素以预防肠炎,并定期用聚维酮碘(PVP-I)0.5毫克/千克对水体消毒。

七、效益分析

1. 收获产量。从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养殖周期12个月,两口池共收获西杂鲟3159尾,成活率97.5%,平均规格1070克/尾,共计3380.1千克。

2. 投入情况。累计投入68 386元,其中:苗种费11 340元,饲料费36 046元(饲料系数1.24,饲料用量4191.4千克,平均价格8.6元/千克),人员工资12 000元,固定资产折旧费3000元,养殖池维护、药物、电等费用6000元。

3. 养殖效益。商品鱼按30元/千克计,两口池销售总收入101 403元,平均563.4元/米2,扣除成本68 386元,纯利润为33 017元,平均利润达183.4元/米2。投入产出比为1∶1.48。

八、小结

1. 场址选择要合适。鲟鱼为底层鱼类,有弱趋光性,其生存适宜水温为15~25℃,最适水温为21℃,养殖场建造在冬暖夏凉的山区,尤其适合鲟鱼生长。九连山地区具有丰富的流水资源,水质清新,水温适宜,该养殖场建在三面环山的山坳中,四周为生长茂盛的山林,夏季鱼池受阳光照射的时间不长,可较好地将水温控制在25℃以下,且冬季受风寒的影响较小,保温效果较好,利于鲟鱼摄食。

2. 鱼池布局要合理。根据山区的地貌依地势建造鱼池,可节约空间,降低成本。该养殖场根据地势建造梯级八角形鱼池,池体四面可连接其他池体,池体由池边向中央倾斜5%,通过排水管沿池周切向进水,使池水旋转起来,并在池角处形成波浪,可产生更多的溶氧,池水经出水口排入下一级鱼池,同时将残饵和粪便等一并排出。该养殖场充分利用流经的山泉水资源,省去了抽地下水和人工增氧的环节,与圆形池相比,更节省空间,建造成本也更低。

3. 苗种质量要可靠。苗种选择是鲟鱼养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其成活率直接影响着商品鱼养殖的经济效益。放养的苗种应选择规格整齐、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的个体,体长以12厘米以上为好,最好选用本地培育的苗种,其培育场条件、培育期鱼苗的摄食活动情况都可以现场查看,做到从源头上消除潜在危害。

4. 饲养管理要精细。西杂鲟抗病力强,病害较少,但也不能麻痹大意,日常要注意预防,科学管理,保持水质优良,放养密度要合理,及时清理残饵和病死鱼,定期清洗鱼池和拦网,防止擦伤鱼体。此外,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粗蛋白含量40%以上的鲟鱼专用料,确保养殖鱼类营养全面,体质健壮。

(作者联系地址:张建铭 曾庆祥 江西省赣州市水产研究所 邮编:341000;曾学平 赣州市渔业局 邮编:341000;邱智鑫 龙南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邮编:341700;潘翔鹏 龙南县九连山水晶水产品养殖场 邮编:341700)

成鱼养殖技术 篇4

关键词:河流养殖,小体积网箱,养殖技术,安徽五河

五河县天然水资源丰富, 近年来陆续开发了一些湖泊, 但广大的河流仍没有被开发利用。而在河流、水、湖泊及面积在2hm2以上没有被开发的大水面中, 可采用小体积网箱进行高密度商品鱼精养。现将其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1 网箱位置的选择

选择水流风浪适中、流速保持在0.05~0.20m/s、水深不低于2m、来往船只少、水质清新、含氧量高、阳光充足、水位稳定、没有污染的水域。

水面宽敞, 一般要求网箱面积与设置场所水域面积比为1∶60~100。

2 网箱的结构

包括网衣、框架、浮子、投饵设施及固定装置。 (1) 网衣:网衣用PE网线制作, 3股×3股, 网目1.5cm, 长×宽×深=2m×2m×1.5m, 网箱顶用2m×2m的黑色纺织袋缝死。 (2) 框架:上部用8~10cm毛竹制成2m×2m的框架, 下部用6号钢筋制成2m×2m的框架。 (3) 投饵设施:在箱底用乙筛布或塑料纺织袋制成1.40m×1.40m×0.15m的食盘, 食盘的边与网箱缝合或固定。网箱中心设有用直径7~10cm塑料管、竹筒或铁皮制的长100cm的投饵管, 顶部用竹木、铁丝固定在箱盖上, 投饵管顶端呈漏斗状, 便于投饵。 (4) 浮子:用塑料浮子或油桶, 使网箱高出水面10~15cm。 (5) 固定装置:竹框架两端用绳子与锚绳由转轴连接。锚绳长5~10m, 也可用50kg重的大石头代替铁锚。安装时, 离岸100m, 每5只网箱为1组, 箱距3m以上, 组距100m以上。

3 鱼种放养及饲养管理

3.1 品种

以鲤鱼、罗非鱼为好。规格40~50g/尾, 鱼种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

3.2 放养

时间越早越好, 只要水中不结冰, 即可下网箱, 10d后放苗, 水温要求15℃以上。放养密度1 500~2 000尾/只, 鱼种进箱前进行严格消毒, 但操作要小心;网箱要提前5~7d投入水域, 使其柔滑以减轻鱼种因摩擦受伤而死亡。鱼种放养前要进行多次拉网密集锻炼, 增强其体质, 鱼种进箱过数准确, 并做好相关记录。刚放养阶段, 如死鱼过多, 应及时补充, 同时进行1~2次网箱内水体消毒。

3.3 饲料

采用沉性配合颗粒饲料, 粒径2.5~3.0mm、粒长4~6mm。配方应根据不同鱼需蛋白质的量而定。

3.4 投饵

每日4次, 时间分别为7时、11时30分、15时、17时。根据资料, 水温在25~27℃时, 理论投饵率见表1, 根据投饵率计算出每天每次应投的饵量。实际工作中, 还需视水源、天气、摄食情况而定。

3.5 日常管理

(1) 要经常和定期检查网箱, 预防网破逃鱼、网箱变形、水质恶化、鱼病发生、鱼群浮头、敌害动物侵袭等。

(2) 鱼种进箱后, 伤重或死亡鱼应及时捞出, 并加以记录, 以便掌握网箱内鱼的存活数量。

(3) 在网箱设置区内, 要保证鱼群有一个良好、安静的生活环境, 要禁止在网箱设置区内划船、观赏、游泳等活动。

(4) 饲料配制和加工, 必须按配方和加工技术要求执行。加工好的备用饲料, 必须干燥后妥善存贮, 采取经常加工, 少存贮, 不使用存贮时间较长的饲料, 严禁使用发霉变质饲料。

(5) 要密切观察网箱内鱼群活动和摄食情况, 若出现异常现象, 应及时检查, 做好相应处理措施。

(6) 网箱设置区水位变化时, 要及时做好迁移网箱, 给鱼群一个良好的生活空间。

(7) 要清除网箱周围漂浮物, 以免损坏网衣, 检查网箱是否有附着物, 要及时洗刷和定期洗刷, 从而保证畅通。

(8) 网箱编号, 做好气象、水温、投饵、摄食等日常日志, 对于鱼种死亡和各种防治鱼病措施也要做好相关记录。

3.6 防病

(1) 加强饲养管理, 增强鱼的体质和抗病力。做好精心投喂, 饲料的粒径要大小适口, 严格按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执行。发现死鱼、病鱼要及时捞出, 保持箱内水体清洁, 水质清新、溶氧丰富, 以适合鱼群快速生长的需求。

(2) 保持饲料质量。饲料质量的优劣关系到鱼类生长快慢和体质强弱, 保证饲料质量非常重要。

(3) 日常操作谨慎, 严防鱼体受伤。鱼体受伤是感染鱼病的主要途径之一, 按规程操作是减少鱼体受伤、减少死鱼发生的有效手段。

(4) 做好鱼种进箱前消毒, 进箱后箱体内水体采用药物挂袋。

(5) 为了避免鱼病的发生, 定期用生石灰和漂白粉进行消毒, 7~9月定期投喂药饵, 预防肠炎。全箱泼洒时药量可大些。具体防治方法见表2。

3.7 防逃

经常巡查, 防止逃鱼。经常在网箱周围设置刺网和废旧拦网驱赶凶猛鱼类。

3.8 捕捞

成鱼养殖技术 篇5

1 人工繁殖

1.1 亲鱼选择

亲鱼直接从金湖县湖区捕捞的黄颡鱼中挑选, 具体要求:2冬龄以上、体色纯正、体质健壮、体形丰满、无病无伤、无畸形。雌鱼挑选个体为75 g以上, 腹部膨大, 仰腹可见卵巢轮廓明显, 生殖孔扩张、红肿、宽而圆, 用手轻轻挤压鱼腹, 腹部松软而富弹性, 体色较艳, 体型短粗的亲鱼。雄鱼挑选个体为100~150 g即可, 体型瘦长, 腹部不膨大, 生殖突尖而长、末端有细孔呈红色充血状, 体表条纹明显, 活动能力强。黄颡鱼的繁殖季节为5—7月份, 最佳繁殖期为5月中旬至6月初。

1.2 催产

雌雄催产比例为3∶1~5∶1, 注射部位为胸鳍基部, 注射方法为两针注射, 针距为18~20 h, 第1针注射1/3~1/2, 第2针注射余量, 当水温在25℃时, 效应时间为12~18 h。

1.3 挤卵

亲鱼注射催产剂后, 按雌雄比3∶1~5∶1的比例放入有微流水的池中, 并放入鱼巢等, 待亲鱼效应期后, 一般按照每2 h对催产的亲鱼进行成熟度检查一次, 轻压母鱼腹部, 生殖孔有卵粒流出, 即可进行人工挤卵。

1.4 授精

由于黄颡鱼精巢为树枝状, 人工是无法从生殖突处挤出精液, 所以在人工繁殖过程中, 通常采用杀雄鱼取精方式获取精子, 用剪刀将精巢剪成浆后, 用7‰的生理盐水将精浆清洗入盛有鱼卵的盆中, 充分摇晃让精卵均匀接触受精。

1.5 布卵

将卵巢放在水中, 用吸管或直接倾倒的方式将受精卵均匀的布设在卵巢上, 受精卵遇水直接粘附在卵巢上。

1.6 孵化

孵化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静水冲气孵化, 即:将粘附有受精卵的卵巢垂挂在孵化池中, 并进行冲气孵化;另一种是孵化缸孵化, 即:将受精卵采用滑石粉脱黏处理后在孵化缸中进行流水孵化。

1.7 管理

要防止阳光直射, 水温要求在20~30℃, 最好为25~28℃, 有条件的可采用加温方式。静水孵化24~30 h时, 要进行抖卵, 清除鱼巢上死卵或霉卵, 重新换池孵化, 池水温差应小于1.5℃。鱼卵脱膜后, 静水孵化池要及时取出鱼巢;孵化缸孵化脱膜后要及时虹吸出鱼苗, 放到静水水池进行培育。

2 鱼苗培育

2.1 鱼苗池条件

鱼苗池呈长方形, 东西向, 水源充足, 水质清新, 排注方便。面积一般以3×667 m2~5×667 m2为宜, 土质为黏壤土, 池埂宽实, 不渗不漏, 池底平坦, 淤泥为10~15 cm, 水深为1.2~1.5 m。

2.2 清池消毒

采用干法清池, 先将池水排干, 使用生石灰清池, 用量为100 kg/667 m2左右, 方法是加水化浆后趁热全池泼洒, 不留死角, 第2天用铁耙翻耙底泥, 使石灰浆与底泥充分混合, 以提高灭菌和清野效果。

2.3 生物饵料培育

在黄颡鱼苗入池前5~7 d, 注水40~50 cm, 投施经发酵消毒好的畜禽粪肥, 最好是鸡粪, 投施量为200~300 kg/667 m2, 水质较肥的塘口可减至100~200 kg, 新开塘口可增至300~400 kg。2~3 d后再追施EM菌、单细胞藻类激活素等, 增强肥水、净水效果, 7 d后可见池中有大量的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生物繁殖起来, 为刚入池的黄颡鱼苗提供天然开口饵料。

2.4 鱼苗放养

黄颡鱼苗入池前一定要试水, 以检验池中清池药物毒性是否已消失。取一盆塘中底层水, 放几尾鱼苗, 试养1 d后, 如果鱼苗活动正常, 说明毒性已消失, 方可放养。一般放养密度控制在100 000~150 000尾/667 m2。

2.5 投饵投喂

如果池内浮游生物充足, 黄颡鱼苗入池2 d内, 以摄食池内的浮游生物为主, 不需要投喂, 若池内浮游生物数量不多, 可用幼鳗料搅拌成浆或直接用鱼浆全池泼洒, 以满足鱼苗的营养需求。鱼苗入池2 d后, 用鱼浆和鳗鱼粉料搅拌成浆沿池四周投喂, 投喂量为鱼肉5 kg/667 m2、鳗鱼料1 kg/667 m2。鱼苗入池7 d后, 逐渐改喂黄颡鱼苗配合料。鱼苗入池10 d后, 直接投喂黄颡鱼苗配合料, 投喂量为3~5kg/667 m2。投喂方法是逐渐缩小投喂范围, 诱导黄颡鱼苗集中到食场摄食, 根据鱼苗摄食情况逐渐增大投饵量, 日投喂2次, 上、下午各投喂1次, 投喂时间为7:00—8:00, 17:00—18:00。

2.6 日常管理

黄颡鱼苗入池后, 将水深保持在50~60 cm, 每隔3~5 d注水1次, 每次注水10~15 cm。鱼苗入池15 d后, 用生石灰消毒1次, 用量为5 kg/667 m2, 将p H值控制在7.5~8.5之间, 透明度保持在25~30cm。鱼苗培育过程中应适时开启增氧设备, 保持池水溶氧在5 mg/L以上。平时应坚持勤巡塘, 每天巡塘3次, 早、中、晚各巡塘1次, 其任务是查看水质、水温、鱼苗的活动和摄食等情况, 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

经过20 d左右的精心培育, 鱼苗已基本长至3cm左右, 达到夏花 (寸片) 规格, 可以分塘进行鱼种培育。

3 鱼种培育

3.1 放养前准备

鱼种池要求与鱼苗池相似, 只是面积稍大一些, 一般以5×667 m2~10×667 m2为宜, 水深为1.5~2.0 m。鱼种池的清池方法与鱼苗池相同, 施肥培水措施与鱼苗池相似, 只是畜禽粪肥的投施量要多于鱼苗池, 一般投施量应达到300~400 kg/667m2, 水质较肥的塘口为200~300 kg, 新开挖的塘口为400~500 kg。以上准备工作应在夏花入池前10 d完成。

3.2 苗种放养

选择规格整齐、头小背厚、体色光亮、肌肉润泽、无伤无病、无寄生虫的优质夏花苗种放养。放养密度依据计划养成鱼种的规格确定。如果要求养成的规格大, 则放养密度相对要稀。反之, 放养的密度则大。另外, 塘口面积大、水质好、水位深、饵源足, 增氧好的密度可适当加大。一般黄颡夏花的放养密度为25 000~30 000尾/667 m2, 放养前需用浓度为3%~4%的食盐水浸浴消毒5 min左右。

3.3 投喂管理

投喂黄颡配合料。夏花入池前5 d, 用鱼肉糜拌配合料在池边一侧投喂, 逐步缩小投喂区, 引导黄颡苗种逐渐到食场摄食, 养成到食场集中“就餐”的习惯。夏花入池5 d后, 直接投喂配合饲料, 日投喂2次, 上下午各投喂1次, 日投饲率为3%~5%。投饲坚持传统的“四定”原则, 投饲量根据苗鱼生长情况逐渐增加。

3.4 水质管理

每隔半月换水1次, 换水量为20%~30%, 每月使用生石灰消毒1次, 用量为5~10 kg/667 m2, 适时开启增氧设备, 保持池水溶氧在5 mg/L以上。

经过3~4个月的精心培育, 夏花体长已长至8~10 cm, 达到1龄鱼种规格, 可以进入成鱼养殖。

4 养殖模式

4.1 池塘主养

黄颡放养规格为8~10 cm, 放养密度为6 000~8 000尾/667 m2, 放养时间在3—4月份。可搭配放养规格为50~100 g的花白鲢鱼种150尾/667 m2 (其中:花鲢50尾、白鲢100尾) , 放养时间在黄颡放养后15 d。该模式预计可出产黄颡鱼600~800kg/667 m2, 其他鱼类500 kg/667 m2左右。

4.2 甲鱼池套养

黄颡放养规格为10 cm/尾, 放养密度为3 000~3 500尾/667 m2, 放养时间在3—4月份。甲鱼放养规格为150~200 g/只, 放养密度为200~250只/667 m2, 甲鱼的放养时间在4月底至5月初。该模式预计可出产黄颡鱼400 kg/667 m2左右, 甲鱼100~150 kg/667 m2。

4.3 亲鱼池套养

亲鱼人工繁殖结束后套放黄颡鱼, 放养规格为30 g/尾以上, 放养密度为100~200尾/667 m2。预计可增收黄颡鱼10~20 kg/667 m2。

4.4 河蟹池套养

黄颡放养规格为8~10 cm, 放养密度为400~500尾/667 m2, 放养时间在4月份。河蟹的放养规格为50~100只/kg, 放养密度为500~600只/667 m2, 放养时间在2月底或3月初, 也可选择在上一年的冬季放养。该模式预计可出产黄颡鱼40~50 kg/667 m2, 河蟹70 kg/667 m2左右。

4.5 稻田套养

黄颡放养规格为8~10 cm, 放养密度为2 000~3 000尾/667 m2, 放养时间在5—6月份。该模式预计可增产黄颡鱼250 kg/667 m2左右。

4.6 藕塘套养

成鱼养殖技术 篇6

有关短须裂腹鱼的研究, 有人工驯养[4]、繁殖[3]、胚胎发育与仔鱼早期发育观察、育苗及疾病防治[2]等。短须裂腹鱼网箱培育鱼种和成鱼养殖的试验研究尚未见报道。为了开发和利用裂腹鱼资源, 促进电站库区渔业发展, 2015年云南省农业厅下达大理州渔业工作站开展电站库区裂腹鱼网箱养殖推广试验。本文以短须裂腹鱼鱼种为材料, 研究金沙江鲁地拉电站库区网箱养殖模式和养殖技术, 为该鱼推广养殖提供技术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大理州渔业工作站裂腹鱼原种场2014年培育的2龄短须裂腹鱼鱼种和2015年繁殖的1龄短须裂腹鱼鱼种。

1.2 试验地点

大理州鹤庆县龙开口镇朵美村金沙江朵美河库湾。该库湾为朵美河与金沙江的交汇处, 水域开阔, 底部平坦, 阳光充足, 饵料生物丰富;鲁地拉电站库区水量调节为周调节, 雨季水位变化幅度大, 水质浑浊;网箱养殖试验点年平均水温为15.12℃, 平均水深9.6 m。水温和水位变化见表1、图1、图2。

1.3 试验方法

试验方法参照《SC/T1006淡水网箱通用技术要求》《SC/T1007淡水网箱操作技术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标准, 1992) 。

1.3.1 网箱设置。

采用双层封闭式正方形聚乙烯网箱, 通过框架、浮桶、锚和绳固定为浮动式, 网箱长、宽均为5 m, 高为3~6 m, 网目0.8~3.0 cm。

1.3.2 投放。

(1) 2龄鱼种。养殖网箱规格为5 m×5 m×5 m, 网目1.2 cm, 2015年5月6日5号网箱投放6 732尾共119.81 kg, 平均体重17.80 g, 平均体长为10.5 cm;6月8日6号网箱投放10 000尾共142.00 kg, 平均体重14.2 g, 平均体长为9.64 cm。合计投放2龄鱼种16 732尾共261.81 kg, 平均体重15.65 g, 随机抽样3次测量22尾, 平均全长为12.31 cm, 平均体长为9.89 cm。

(2) 1龄鱼种。养殖网箱规格为5 m×5 m×6 m, 网目0.8cm, 2015年6月8日投养34 560尾15.62 kg, 平均体重0.45g;随机抽样3次测量30尾, 平均全长为3.28 cm, 平均体长为2.77 cm。

1.3.3 投饲。

投喂鲤鱼配合饲料, 鱼种放养后第2天开始投喂饲料, 初期投喂时用适度的响声将鱼群诱集再投料, 经过5~7 d驯食就能集中吃食。1龄鱼种日投喂4次, 投饲量为1.5%~2.0%;2龄鱼种日投喂3次, 投饲量3%~4%。饲料主要成分:水分≥12.5%, 粗蛋白≥30.0%, 钙0.80%~2.50%, 总磷≥0.90%, 氯化钠0.50%2.50%, 粗纤维≤8.0%, 粗灰分≤13.0%, 粗脂肪≥4.0%, 赖氨酸≥1.45%。

1.3.4 分箱。

2015年10月1日按规格大小将原5号、6号箱分为3口网箱养殖, 5号箱投放8 869尾共486.9 kg, 14号箱投放3 050尾共456.5 kg, 15号箱投放4 352尾共98.4kg;14号、15号网箱规格为5 m×5 m×3 m, 网目3.0 cm。当年鱼苗分为2口箱培育, 6号箱投放19 832尾共129.2 kg, 13号网箱投12 264尾共48 kg。

1.3.5 防病措施。

鱼种放养前7~10 d安装固定好网箱, 使网衣附生藻类, 网衣变得柔软光滑, 防止鱼体损伤;运输、放箱和洗箱时操作轻快, 防止鱼体受伤, 感染疾病。鱼苗鱼种放养时严格消毒处理, 定期投喂药饵和药物挂袋预防。

1.3.6 日常管理。

每日早、中、晚测量记录水温, 按照“四定”原则进行投饲;每日测量记录水深, 根据水位变化适时移箱;定期清洗网箱, 及时修补网箱。

2 结果与分析

2.1 网箱适应性

初入箱1~2 d鱼种跳动, 沿箱体四周寻求逃窜, 个别鱼体擦伤, 感染水霉病或头部被网眼卡住死亡;3~5 d后随投饲驯养能集群活动, 能集中抢食, 能觅食网箱上着生的藻类, 经观察网箱上着生藻类要少。试验点年平均水温为15.3℃, 水温范围为13~18℃, 摄食量大, 最高水温22℃, 吃食量减少, 最低水温9℃, 吃食量减少。最低水深2.8 m (网箱搁浅) , 雨季透明度1.2 m, 鱼种无缺氧无死亡。抽测生长情况, 5号箱90 d增重40.99 g, 体长增长3.8 cm;6号箱60 d增重23.4 g, 体长增长3.4 cm;13号箱60 d增重2.85 g, 体长增长2.23 cm。数据显示, 短须裂腹鱼可适应网箱养殖环境, 生长正常 (表2) 。

2.2 生长与成活情况

2.2.1 成鱼。

2016年5月21日实测验收, 5号箱产鱼7 052尾共715 kg, 14号箱产鱼为3 033尾共657 kg, 15号箱产鱼3 937尾共672.4 kg, 合计产鱼14 022尾共2 046.1 kg, 经12~13个月饲养尾重为145.92 g, 增重130.27 g, 平均体长为17.46 cm, 增长7.57 cm, 成活率83.8% (表3) 。

2.2.2 鱼种。

6号箱产鱼种19 125尾共503 kg, 13号箱产鱼种11 490尾共182.7 kg, 合计培育鱼种30 615尾共685.7 kg, 经12个月培育尾重为22.40 g, 增重21.95 g, 平均体长为10.06 cm, 增长7.29 cm (表3) 。

2.3 投饲情况

2龄鱼种经12~13个月饲养, 实测产鱼2 046.10 kg, 净产1 784.29 kg, 投喂鲤鱼配合饲料5 334.70 kg, 饲料系数为2.99。当年苗种经12个月培育, 实测产鱼种685.7 kg, 净产670.08 kg, 投喂鲤鱼配合饲料1 726.20 kg, 饲料系数为2.58。投饲量见表4。

(kg)

2.4 鱼病

短须裂腹鱼病害少, 有水霉病和肠炎病。水霉病常年都感染, 由于运输、放箱、抽测、洗箱时操作不当, 鱼体受伤被水生霉菌寄生继发感染疾病, 肉眼可见灰白色棉毛状物, 因个别感染发病未治疗。肠炎病是水库调水期间投饲不当过度饱食引起发病, 病鱼行动缓慢, 无食欲, 头部发黑, 腹部膨大, 肛门红肿突出, 肠道充血, 用土霉素拌药饵投喂治疗, 按照每100 kg饲料拌65~150 g土霉素, 连续投喂5 d。

3 结论与讨论

3.1 水温

短须裂腹鱼在电站库区最适生长水温为13~18℃, 与甘维熊等[2]研究结果最适生长水温13~17℃相同。本试验观察到水温达到22℃以上摄食减少, 水温低于9℃摄食减少。

3.2 放养密度

本文对短须裂腹鱼网箱养殖放养密度进行了初步探讨, 1龄鱼种放养密度为230尾/m3, 2龄鱼种放养密度为1.05 kg/m3;分箱后1龄鱼种放养密度为0.64 kg/m3, 2龄鱼种放养密度4.99 kg/m3。有关短须裂腹鱼的放养密度需进一步研究。

3.3 生长情况

2龄鱼种网箱饲养12~13个月, 体重从15.65 g长至145.9g, 增重130.25 g, 增重率832.27%, 昆明裂腹鱼网箱养殖投放规格为100 g左右的大规格鱼种, 经过11个月的饲养, 平均个体达580 g, 增重4.8倍[5], 两者相比短须裂腹鱼生长更快。当年鱼苗经12个月的饲养, 从体重0.45 g长至22.31 g, 增重21.86 g, 试验鱼体重为15.65 g, 两者相比网箱培育生长更快。

3.4 饲料系数

成鱼饲料系数为2.99, 苗种饲料系数2.58, 与鲤鱼网箱养殖相比, 饲料系数高, 其原因:一是饲料为鲤鱼配合饲料, 可能是饲料营养成分不能满足短须裂腹鱼的生长需求;二是短须裂腹鱼口下位, 吃食慢, 每次吃食都要翻动身体, 使饲料摊开, 造成饲料浪费。因此, 裂腹鱼专用饲料有待研究。投饲时速度不能太快, 应量少次多, 投喂时间30~40 min。

3.5 鱼病

短须裂腹鱼在网箱试验养殖的病害有水霉病和肠炎病, 而云南裂腹鱼、小裂腹鱼在池塘养殖中的病害有烂鳃病、赤皮病、水霉病、小瓜虫病、车轮虫病、三代虫病、指环虫病[6]。两者相比, 短须裂腹鱼病害较少, 没有感染斜管虫病、小瓜虫病[2]。

摘要:金沙江鲁地拉电站建成, 为渔业增殖和养殖提供129.45 hm2水面。以短须裂腹鱼为材料, 通过网箱设置、苗种投放和投饲管理, 进行鱼种培育和成鱼养殖试验, 总结裂腹鱼养殖模式和养殖技术, 为电站库区推广养殖提供技术指导。试验结果:投放短须裂腹鱼1龄鱼种34 560尾15.62 kg, 体重0.45 g, 平均体长为2.77 cm, 经12个月培育鱼种30 615尾685.7 kg, 尾重达22.40 g, 增加21.95 g, 增重48.78倍, 平均体长达10.06 cm, 增加7.29 cm, 增长2.63倍, 成活率88.59%, 饲料系数2.58;投放2龄鱼种16 732尾261.81 kg, 体重15.65 g, 平均体长为9.89 cm, 经1213个月饲养总产成鱼14 022尾2 046.10 kg, 尾重达145.92 g, 增加130.27 g, 增重8.32倍, 平均体长达17.46 cm, 增长7.57cm, 增长0.77倍, 成活率83.80%, 饲料系数2.99。结果表明, 短须裂腹鱼具有生长快、病害少的特点, 网箱培育鱼种和成鱼养殖效果较好。

关键词:短须裂腹鱼,鱼种,成鱼,网箱,养殖试验

参考文献

[1]褚新洛, 陈银瑞.云南鱼类志:上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9:300-301.

[2]甘维熊, 邓龙君, 张宏伟, 等.短须裂腹鱼的育苗及疾病防治技术[J].科学养鱼, 2015 (2) :10-11.

[3]刘跃天, 冷云, 徐伟毅, 等.短须裂腹鱼人工繁殖初探[J].水利渔业, 2007, 27 (5) :31-32.

[4]徐伟毅, 冷云, 刘跃天, 等.短须裂腹鱼驯化养殖试验研究[J].水利渔业, 2003, 23 (3) :16-17.

[5]周礼敬, 詹会祥, 何太广.昆明裂腹鱼网箱养殖试验[J].科学养鱼, 2012 (2) :36.

池塘主养无公害芙蓉鲫成鱼试验 篇7

1 试验条件

试验池面积10 005 m2, 底质为壤土, 保水性能好, 底泥厚度小于10 cm, 最大注水深度2.5 m, 东西走向, 光照通风条件良好, 进排水设施完善。养殖用水为深井水, 周围没有工业和生活污染, 水质条件良好, 清新无污染。池塘配备3.0 k W增氧机2台。

2 试验方法

2.1 放养前的准备

池塘在干塘后曝晒, 放养前10~15 d, 每667 m2用生石灰80 kg全池泼洒, 鱼池彻底清塘。放苗前水深达到1.0 m。

2.2 鱼种放养

每667 m2放养芙蓉鲫夏花鱼种3 000尾, 要求放养规格要一致, 要一次性放足。在5月10日前, 水温稳定在20℃以上时, 鱼苗下塘, 池水和运输鱼苗水温温差不超过2℃。6月1日前放养白鲢夏花1 000尾/667 m2, 花鲢夏花400尾/667 m2。

2.3 驯化与投饵

鱼种下塘3 d后, 开始人工投饵驯化, 先引鱼到料台, 再训练鱼上浮吃食, 经过一星期驯化即可形成上浮抢食。在饲喂过程中坚持“四定”、“四看”的养殖原则。投喂全价配合饲料时采用投饵机, 使饲料散落均匀, 分布面广, 避免了因鱼集中抢食而使规格偏小、体质弱的鱼吃不到或吃不饱。并特别注意饵料粒径的适口性, 随着鱼的长大调整颗粒粒径, 体重在50 g/尾时, 饲料粒径为1.5 mm, 体重在100~150 g/尾时, 饲料粒径为2.0~2.5 mm, 体重在150~250 g/尾时, 饲料粒径为3.0~3.5 mm。投喂次数平均为每天3次, 每次投喂时间40 min左右。5月份日投喂量按池塘鱼总量的2%~3%, 6月份按5%~6%;7—8月份按10%~15%;9月份按5%~6%。每次投喂以鱼吃到七八成饱为宜, 水温达到25℃以上的晴朗天气, 可以适当增加投喂次数和投喂量。遇到大风、暴雨、气压低时, 应停止投喂。

2.4 日常管理

掌握好水质变化, 5月份鱼池水深保持在0.8~1.0 m, 在鱼种投放以后, 每7~10 d加注一次新水, 6月底将鱼池水深加大到1.5 m。随着鱼的生长和水温的升高要逐渐加深池水, 7—9月每次加水20~30cm。晴天中午开增氧机2 h, 凌晨、暴雨后、气压低时及时开动增氧机, 利用增氧机搅动水体, 释放有害气体, 增加水体溶氧, 利于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 防止泛池和死鱼。在整个饲养过程中, 溶解氧保持在4~6 mg/L, 透明度保持在30~35 cm, 水体p H值控制在8.0左右。同时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 使用“肥水肽” (或芽孢杆菌、EM菌、反硝化细菌等) 微生物制剂可以有效的降低水中氨氮含量、减轻中毒和缺氧危险, 使池水始终保持“肥、活、嫩、爽”。

2.5 病害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和“防治结合”的原则, 平时做好工具消毒、食场消毒, 保证饲料新鲜。由于芙蓉鲫食量大, 在饲料中适当添加大蒜素、复合维生素、三黄粉等, 改善鱼的消化能力, 增强鱼的抗病能力。病害发生时, 应及时准确诊断病情, 做到对症下药, 选择高效、低毒、无公害的农药, 严禁使用禁用渔药, 并注意相应的休药期, 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3 试验结果

3.1 产量情况

试验自5月10日开始至9月27日结束, 共计捕捞芙蓉鲫成鱼6 984 kg, 花、白鲢秋片鱼种1 521kg, 平均每667 m2产量为567 kg。

3.2 效益

芙蓉鲫成鱼售价为12元/kg, 花、白鲢秋片鱼种售价为8元/kg, 总收入为95 977元。扣除饲料费、鱼种费、药费等支出, 总利润为28 365元, 每667m2利润为1 891元。

4 小结

4.1 生长速度快

芙蓉鲫夏花经4个多月养殖, 养成规格可达200 g/尾。相同条件下, 芙蓉鲫生长速度比彭泽鲫快57%, 比银鲫快35%。

4.2 抗逆性强

芙蓉鲫不易缺氧浮头, 抗病力强。因而耐操作、耐运输, 尤其在高温季节活鱼长途运输, 成活率可提高10%以上。

4.3 饵料系数低

芙蓉鲫食性广, 摄食能力强, 消化吸收能力强, 因性腺发育不发达, 所以吸收营养主要用于个体生长, 无论任何养殖方式, 其饵料系数明显低于其他鲫鱼。

4.4 肉质好

芙蓉鲫肌肉主要营养成分中粗蛋白含量18.3%, 高于平均水平18%, 脂肪含量3.68%, 4种鲜味氨基酸含量为6.9%, 所以营养丰富, 味道好。

4.5 卖相好, 经济价值高

上一篇:产业开放下一篇:微泵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