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格课教案小学美术

2024-07-25

微格课教案小学美术(精选10篇)

怎样设计小学微格课 篇1

【关键词】 短时;再现;表演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1

关于微格课,我们认为就是在时间、内容上都给予了高度压缩的课堂教学,是一种课堂教学技能交流展示的新形式;它是一堂课的微缩,也可以是一堂课中某个教学内容或某个重点环节的展示,目的就是通过模拟教学让大家讨论该怎样教。其特点是:一、时间就需要限制在15—20(或者10—15)分钟;二、听课没有学生参与,完全由老师自编、自导、自演,在台上唱独角戏。但是微格课的教学,可以很容易的考查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理念,以及对教学目标的把握情况、对教材的理解与驾驭,最重要的是可以预见该课题的教学效果。

微格课的具体过程和常规课堂教学是一样的,也就是教师在讲台上把教学过程进行展示,期间包括老师问题的提出、课堂活动的安排、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等过程都要再现。只不过由于没有学生,老师的这些设计都是在提出问题或安排后,假设学生已经完成了,教师只需要将下一个教学环节继续展示下去。也因为没有学生的真正参与,期间学生答疑或活动的时间是节约下来的。

微格课的关键在于要处理好“有”与“无”的矛盾。在微格课的做课现场,没有学生。但执教者心中不能没有学生。教师在微格课课堂上展示课堂教学的整个流程。教学流程中的“学生活动”,教师该提问提问,该布置布置,该指导指导,该点拨点拨,该评价评价。这些“过场”都要一一呈现。只是学生没有实际作,执教者只是假定学生已经完成、估计学生完成的程度和结果。这种估计是否恰当,这些建立在估计基础上点拨评价是否到位,要由专家评委做出判断。所以,要做到估计恰当、点拨评价到位,执教者就要在备课时研究学生,或设想教材所对应的学生群体的状况,做到“场上无学生,心中有学生”。

微格课中常出现的问题:

1.说课与讲课分不清楚。微格课是讲课而非说课。

2.教材、教案、课件与板书处理不当。教师不是拿着课本讲课而是在宣读教案,教案与课件内容不一致,把讲课当作是播放课件和讲解课件,板书内容与课件重复或呈现时间不当,完全没有板书或板书不得要领。

3.课件:过分强调课件的作用,用课件代替讲课,用课件代替板书;运用大量音效,影响教学效果;大量摘录课文原文,设计质量不高;不会正确操作,如在编辑窗口演示而不是在播放窗口演示;错别字和不规范表述;背景与文字的色彩运用不当,造成投影不清晰。

4.没有课改理念。教师一讲到底,没有学生的活动,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讲、学与练的时间比例严重失衡。

5.教案:要素不齐;不知道什么是“三维目标”,错误地认为“三维目标”就是“知识+能力+德育”;流程不清楚;教案、导学案和课堂实录分不清楚;排版随意,序列标注不规范;没有注明授课者单位及姓名。

6.因为无学生授课,教者普遍缺乏激情。

7.缺乏必要的反馈与评价。

8.课上得太“正”了,分析太多了,“问”的太多了,学生主体性太弱了。

9.艺体课示范不够。

10.讲得太精彩,学得太糊涂。

两个关键性问题:

问题一:无生上课与其它上课形式的主要区别

答:1.与普通课堂的区别。(1)面对的对象和地点不同。真实课堂的上课,教师面对的是学生。“微格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面对的是同行或专家;(2)观察、研究的对象不同。真实的课堂上,我们观察、研究的对象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且以“学”为主。“微格课”的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3)目标不同。常态教研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了解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改进的建议和意见,也为管理者评价教师、制定校本教研计划等提供依据等。“微格课”活动的目标则主要在于在教师招聘中选拨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前者侧重学校的发展,后者侧重教师个体的发展。

2.与说课的区别。说课的重点是“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更偏重的是教学的理论依据,针对的对象是同行或专家;“微格课”的重点是“如何教”。偏重的是课堂教学实际中教的方法和过程。对象仍然是学生,只不过由于现场没有学生,需要通过动作和语言进行虚拟和模拟。

3.与模拟课堂的区别。模拟课堂的组织形式与无生上课相同的是都是面对专家或评委,但模拟课堂可以将在场的人员“当作”学生,教师可以现场提问他们,他们的回答也要求尽量模拟学生的思维方式。而微格课不能提问现场人员,一般是通过手势示意请学生回答,再通过教师将学生可能的回答表述出来。

问题二:假如在进场后比较紧张;过程中找不到激情,怎么办?

答:1.无生上课的评委一般从考生一进入考场就开始关注,此时不提倡考生一进入考场就鞠躬,这样一方面给人感觉过于造作;另一方面显得自信心不足。提倡在进门前若比较紧张,可以通过深呼吸调整,然后昂首挺胸走向讲台,这一过程可以面带微笑地扫视一下评委,从容地整理一下讲台或上课过程中需要的器材,这里的整理在心理上也是一种调试,做好准备活动后,抬头微笑地问评委“是否可以上课了”,这是一种礼貌,容易获得好感。

2.“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一点同平常的课堂一样,但无生上课时间有限,所以课的导入要精心设计,不宜过长,并且在入场前,如果有条件可以将导入反复说几次,这样有了流畅的开端,自信心就容易增强。

3.提倡在上课过程中适当地做些动作,一方面显得比较自然,另外一个放开的动作也可以使自己变得放松,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4.要知道平常的课堂面对学生时,学生的积极参与会激发教师的激情,但无生上课面对的评委一般是“面无表情”,有时候甚至有皱眉或分神的动作,有的心理素质不太好的老师见此情景,自然就紧张起来,可能会认为评委对自己的课堂不满意,渐渐地就没有信心了。其实评委的“冷漠”是一种常态,可能你的课讲得很精彩,但他在外表没有流露和暗示。至于其它动作的产生,可能是由于前面有较长时间的听课,体能上的不足,导致自然的倦怠表现和不自觉的调节动作。其实,即便在“分神”的表情下,他的耳朵还是能够清晰地听到你的语言的。总之,不要受评委的表情干扰,本着“前面的考生或许还不如我呢!”、“只要有一线希望我就要紧紧抓住,不抛弃、不放弃!”的想法,坚持并积极调整自己。

几点建议:

1.教案前面加印上教学内容(教材),并设计的精美一点,可以引起评委的好感。

2.讲课要有激情。激情,激情,还是激情!

3.加强学法指导。不要滔滔不绝,要处处想到这时学生应该做什么,因为听者的重心放心你组织学生的“学”上面的。

4.必须要体现课改精神,必须要环节清晰,必须板书课题,必须要有课堂训练,必须要心中有学生,必须讲普通话,必须要拿着教材而非教案上课,必须要有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必须要制作课件并尽量事先预演,必须要控制好节奏与时间。

参考文献:

1.邹强;小议“微格教学”在学科教学法课程中的运用[J];咸宁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朱致瑛;历史新课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张莉;微格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小学美术优质课教案(范文) 篇2

《线条的动与静》教学设计 课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一、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学生,美术基础也比较好,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和发现线条的曲直在视觉反应上产生的静止和流动的感觉,并且能够运用粗细不同的、不同颜色的线条来表达情感。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美术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课。属于造型·表现、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是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使学生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观察、体验、对比、讨论等方法知道曲线与直线分别能够表示动与静的感受,并能够说出自己对直线与曲线的独特理解并进行有趣的创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观察力、表现力以及创新再造能力。

2、能用曲线或直线进行主题创作。

四、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美术学科的线:直线与曲线、绘画中线条的运用。

五、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道具、各种画笔、颜料、纸张。

教学过程:

自我介绍:

同学们,大家好!这节课我将带着你们走入奇妙的“线”的世界。今天我还带来了几位线宝宝,现在就让它们出来跟你们打个招呼吧!

一、创设情境:

1、师:现在先让我们看看这些线都分别叫什么名字吧!

设计意图:复习以前学过的线,直线、弧线、波浪线、折线

2、游戏:(下面让我们先来做个冰与水的游戏)

a、游戏说明:假如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是一潭清澈的湖水,老师的音乐响起你们的身体如湖水般随风荡漾,老师的琴声嘎然而止,湖面结冰了,身体要随着冻结,然后音乐响起,冰裂开了,春天来了,冰又融化成水。(学生游戏)现听音乐,在大脑里用线条记录你身体的动作,琴声停止后请同学说一说

小结:人运动时会产生不同的线条。如:老师的琴声响起你们的身体如湖水般随风荡漾产生的波浪线、老师的琴声嘎然而止,湖面结冰产生的直线和冰裂开产生的折线

b、问,这三种线当中,哪种是表示静止的,哪种是表示运动的?

3、全班交流教师归纳:

平直的线如:冻结的冰面、门框、墙角线还有马路等会给人以静止、稳定的感觉。如果我们表现静止的感觉就可以多用这样的线条。而各种曲线或让人感觉流畅或让人感觉激烈,适合用来表现各种动的感觉。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线条的动与静。(板书:线条的动与静)

二、积累资料,感受新知:(先让我们欣赏几组图片:)

1、欣赏中国古代及中外现代建筑,让学生了解建筑中直线条的运用:(分别播放古代建筑课件和播放现代建筑课件)说说这些建筑都运用了什么线?(指名说)师总结:平行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平直的地平线,有静止的感觉。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建筑中直线条的运用

板书:平直的线条——静止

2、问:生活中还有那些具有挺拔直线的物体?直线还能表现那些物体?怎样表现?(指名说,并用简单的线条画一画)

师总结(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总结,如果学生答不出来可以做相应的提示,如:公路、高压线铁塔、路灯、长江大桥等)并指导学生用直线表现简单的物体。(根据学生作品简单评价)

3、老师今天还给同学们带了很多漂亮的图片,同学们想不想欣赏一下?(播放课件:烟花、海浪)如果让同学们用线条来表现这些画面,你将如何表现?

设计意图:通过刚才的活动,体会生活中的线条运用广泛且丰富多彩,艺术大师们也恰恰利用了它的丰富多彩创作了不朽之作

4、欣赏大师作品:(播放课件并逐一作简单的介绍)

师:荷兰画家蒙得里安《红黄蓝格子》造型简洁,用平面、直线、矩形表现出规矩与自由之间的平衡;吴冠中《山水人家》用曲、直不同的线表现出村落静谧且充满生机;国家游泳馆――水立方,以不失中国传统的方形壁与梦幻般的水泡形成了鲜明的静、动对比;法国著名的埃菲尔铁塔也用曲、直不同的线表现了塔身的稳定与高度;敦煌的飞天壁画、城市中标志性的雕塑作品、民间剪纸作品及节日里舞龙的欢腾又给了我们极强的动感。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艺术家们用多样变化的动感线条和富有节奏、充满强烈的韵律感的艺术手法表现画家们丰富的思想内涵。

师总结:通过刚才的欣赏,我们了解到弯曲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蜿蜒的河流,有流动的感觉。

板书:弯曲的线条——流动

5、师:线有曲、直之分,其实音乐也有舒缓和欢快的区别,让我们听听下面的音乐,你能用你刚才认识的线把音乐的节奏表现出来吗?歌曲《小桥流水》,《小竹桥》学生用线表现)

三、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A、请同学们选用平行或弯曲的线条表现静止或流动的感觉的作品。

可用绘画(多样的绘画工具)、剪贴、剪贴添画等作业形式进行表现。

B、教师做简要示范。

学生绘画,课件循环播放图片。同时启发有困难的同学,展示、鼓励有创意的作品。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开拓学生思维,取长补短,相互借鉴,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并促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四、作品展示:

1、学生自评、互评

2、教师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最终目的是学生在评价后有所收获,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因此我采用互评的评价方式来肯定学生。并再次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思维拓展:生活中有很多以线造型表现的事物,比如现代越来越多的建筑采用曲线设计,给人以流动、延伸的感觉,例如:鸟巢、悉尼歌剧院、流线型跑车、甚至我们家里用的窗帘、床单和衣服上的图案也都用到了奇妙的“线宝宝”,只要我们善于用眼睛发现美,艺术尽在我们身边!

六、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板书设计:

2.线条的动与静

平直的线条——静止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第13课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关知识,知道学习并保护非物资文化遗产的意义。能够用自己的美术语言描述家乡的非物资文化遗产,并提出保护意见。

2、过程与方法

查阅和搜集我国非物资文化遗产的资料,从美术欣赏的角度感受和了解我国的非物资文化遗产。运用绘画、摄影和短文等多种形式,举办一次汇报展,表达对我国非物资文化遗产的感受和认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中提升自主学习历史、文化、艺术的自觉性和兴趣,增进学生对中华民族文明和历史的了解与尊重,积极参与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教学重点

了解非物资文化遗产的内容和形式,知道学习并保护非物资文化遗产的意义。教学难点: 运用美术语言表达对我国非物资文化遗产的感受好认识。教学准备: 课件 资料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库淑兰的影像照片。

提问:有同学认识这位农村老奶奶吗?

她出现在课堂上,和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有联系吗?请你们在教材31页上找到答案。

2、学生自主探究

3、认识大师

课件出示库淑兰的剪纸作品

(1)早起作品(1980—19890),简洁明朗,色彩绚丽(2)晚年作品(1989—2000),纯朴华丽,富有装饰美感 4,揭示课题

(1)什么事非物资文化遗产?

(2)对于我国的非物资文化遗产,你们都了解哪些?

(3)学生看教材33页的小知识

(4)教师小结:“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是我国2006年第一届“文化遗产日”的主题。

(5)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分析范例

教师以“惠山泥人”为例,引导学生欣赏非物资文化遗产的艺术作品。

1、惠山泥人是无锡三大著名特产之一,生产和销售都在无锡惠山附近,故无锡泥人又称“惠山泥人”

2、惠山泥人的发展:始于南北朝时期,明代发展到鼎盛时期

3、惠山泥人分“粗货”与“细货”两类。

三、合作探究

1、课件展示江苏的惠山泥人《闹天宫》、北京故宫漱芳斋戏台、昆曲《牡丹亭》、漳州木偶《青大花》、皮影《曹操发兵》等图片。

2、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之间潜在的联系。

3、雅俗共赏的戏曲:京剧。你了解哪些京剧艺术的知识? 木偶的制作与表演 皮影艺术的特色

4、杨柳青年画的

微格课教案小学美术 篇4

课题: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下册第六课《迷彩服》 教学构思: 本课主要采用游戏的情境化教学,以为小动物设计迷彩服(参加联欢会)为主线,贯穿于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以扮演设计师的角色,参与操作,展示作品,使学生体验了创作的乐趣与成就感。大量的媒体图片,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信息,使其发射性思维得以扩散展开。老师的手工演示,为学生提供了设计的主要技巧要点,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关爱动物、美化生活等情感性教育,学生能自主运用点、线、面的趣味化装饰,发挥了其自主能动性。教学目标:

1、情意领域:培养保护动物的环保意识,体验合作、探索、发现的愉悦,激发自信心和美术学习的兴趣。

2、认识领域:了解各种动物的特征,感受动物外表皮毛的花纹特点;探讨巧妙运用各种不同表现手法,有创意的表现“小动物的迷彩服”。

3、操作领域:通过探索用各种装饰手法自由创作动物的迷彩服,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教学重难点:

运用点、线、面元素为动物设计迷彩服。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教师直观演示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评比表扬法”、和“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 生:喜欢!

师:大家知道吗?有许多小动物很顽皮,喜欢捉迷藏,今天我们就来把这些顽皮的小动物找出来。看!这些图片中藏着哪些动物,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放图片)

师:你发现什么了? 这些小动物为什么这么难找? 生:因为他们身上有和周围环境很相近的花纹。

师:对!很多动物为了保护自己,身上都有跟周围环境相接近的图案与色彩,这叫保护色,我们还给他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迷彩服。动物们穿上了迷彩服,就能很好的把自己隐藏起来,不让敌人发现,在动物朋友中,不仅这几种动物身上穿着迷彩服,其它的动物身上也有,想不想去看一看?

【设计意图】针对三年级的学生比较好动,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较强的特点,采用了游戏导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满足他们的猎奇心理,激发他们的参与欲望。

二、发展阶段

1、(出示豹的照片)师:观察一下豹的迷彩服上有什么样的花纹? 师:对,这些花纹是点状的。(点)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身上也有点状的花纹吗?

师:(出示图片梅花鹿、长颈鹿)老师这也有一些身上有点的小动物,观察一下,这些动物身上的点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分析点的色彩、大小、排列特点。)

师:让我们再来看下一个。(随机展出课件图片斑马)。它身上的花纹是什么样子的?

师:我们把这些条纹状的图案叫线。(线)大家想一想你认识的哪种动物身上的花纹是线状的?

师:我这也有一些身上有线状花纹的小动物。观察一下这些动物身上的线都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图片老虎、鱼)(分析线的色彩、粗细、排列特点。)

师:在动物中,有许多动物身上有大块大块的颜色,比如说熊猫宝宝,你们看(熊猫、鹦鹉„„)它身上只有大块的黑色和白色,我们把这种图案叫面状图案。(面)生活中有许多小动物身上都有大块的颜色,有兴趣看吗?这些动物身上的面状花纹同样在颜色形状上也不一样。

师总结:看了这么多的动物,你觉得它们的迷彩服漂亮吗?它们身上的花纹主要有哪几种呢?

生:主要有点状、线状、面状的花纹。

【设计意图】看和观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看”缺乏目的性,而“观察”则应该是有序的,恰恰是这种有序的观察,能让学生对所观察物体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这种有序是老师教师培养出来的。所以在这一步的课堂教学中我起到了主导的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旨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师:春天来了,小动物们又都见面了,非常的高兴,决定举行一次聚会来庆祝一下,可参加聚会要穿新衣服,这可难坏了动物朋友们,谁来想个办法来帮帮它们呀!

师:孩子们真有爱心,我也很愿意参加到这次活动中来,我最喜欢憨厚可爱的大象,就让我为他先设计一身迷彩服行吗?

师:不过我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在我做的时候你要仔细的看,认真的听,一会儿你来告诉大家我是怎么做的。(做法)

2、老师演示制作方法 方法一:

第一步,我要先构图。一张作品的好坏构图非常关键,要把大象合理地安排在画面当中,千万不要太小,要大一些,这样才能显出大象的高大来。

第二部,装饰。画好了轮廓,我要开始为大象设计迷彩服了,刚才我们看了那么多的小动物,它们身上有点状、线状、面状的花纹,那大象身上可不可以有呢?

生:可以!

师:好,现在我就动手了,瞧,大象穿上了迷彩服,好看吗? 师:回忆一下刚才老师是怎样做的? 学生回忆制作步骤。(构图、装饰)

方法二:

师:老师这还有一种为小动物做迷彩服的方法,你们想学吗?

生:想!

师:那你们一定要仔细看认真听呀。第一步,同样是构图。要把大象画的大一些。第二步我要把大象剪下来,这叫镂空。第三步装饰。我另外拿一张纸,在上面设计图案衬在这张镂空的大象下面。我这里还有一些碎布头和毛线。我就用它们来装饰我们的大象。把布头剪成不同形状的面,在把毛线穿插其中。大家看用线和面组成的迷彩服就做好了。回忆一下刚才这只大象是怎么做的? 学生回忆制作过程(构图、镂空、装饰)

3、分组合作

师:哎呀,还有很多小动物没有迷彩服呢。你们想不想也试一试,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设计一件迷彩服?下面你们小组讨论一下,(出示课件)每个小组选出喜欢的小动物,集中你的创意,发挥你的想象。为你喜欢的动物设计一件漂亮的迷彩服吧!(学生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我强调了老师示范和范作欣赏。但课堂上并不会因为这样而抢夺了孩子们主体地位,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敢想敢说,但他们并不能很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愿,所以才这样的设计,让孩子们有一个可以借鉴和依靠的对象,让他们的创作有“据”可依,有“根”可寻,让创作更有灵感,更趋规范。作为老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作情境,让学生在一个自己觉得既舒适又惬意的环境中学习创作,会事半功倍的。

三、评价阶断

1、各组推荐学生作品在展示台上点评。(请学生来介绍自己的作品)

2、师:你们设计的迷彩服真漂亮,小动物们一定非常的喜欢。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你们一定会成为最棒的设计师,让我们一起来为将来的设计师们鼓掌祝贺。

有收获就会有成功,这节课我们尝到了设计的快乐。我们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来设计生活、创造美丽,使生活更加绚丽多姿。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让我们把美留下,把垃圾带走。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表现自己的展台,在这里让学生学会交流和表现,都能在同学面前大胆展示自己的作品。在交流评价中回顾总结,取长补短,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在此教师还有意的让学生整理工具和材料,其目的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方面的教育,使学生能关注别人,关注自己,关注生活的质量和生活空间。

授课人:丁元

2009.03.20

教学反思:

通过《迷彩服》的教学,我深深的体会到,要讲好一堂课,要当好一名好老师,是一件相当艰辛的事。下面我对本节课作以下总结:

1、《迷彩服》一课是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课程,大纲要求学生初步了解《迷彩服》的艺术特点、样式和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进行欣赏和创作。教师要利用课本上仅有的几幅彩图来说明问题,显然力度不足,而且形式非常多,在其基础上还可以变化派生出许多样式,这就需要课本外的工具来介绍迷彩服的艺术特点。本节课教学思想符合素质教育要求,能正确理解知识与能力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注重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正确处理好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特别是在导入和结尾中体现的更为明显,导入中我提到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件礼物,激起学生兴趣。同时提出我们不仅可以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迷彩服,而且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表现,才能创造出更美的美术作品进行了简单的拓展。

2、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明确 以游戏的情境化教学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本课以为小动物设计迷彩服参加联欢会为主线,贯穿于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以扮演设计师的角色,参与操作,展示作品,使学生体验了创作的乐趣与成就感。大量的媒体图片,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信息,使其发射性思维得以扩散展开。老师的手工演示,为学生提供了设计的主要技巧要点,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关爱动物、美化生活等情感性教育,学生能自主选择适当的材料进行点、线、面的趣味化装饰,发挥了其自主能动性。能生动、形象、直观地把课堂知识展示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创新,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下面以小学美术课《迷彩服》为例。利用课件播放各种迷彩服图片片段作为欣赏,并且以课本例图中选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使学生迅速融入学习情景,让学生了解了表现迷彩服的多种多样式。其中穿教师作品,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通过让学生自己(变一变亲身感受),这种形象生动的教学,令学生迅速地掌握绘画各种样式的迷彩服的区分和联系,提高学生对绘画的欣赏能力,激励其创作欲望,使其后的《迷彩服》创作中出现不少创意非凡的学生作品。课件运用联想的方法进行迷彩服的教学。每提出一个问题,都要让学生联想,经过这样快速的学习后,学生对迷彩服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然后绘画,加深理解记忆。图中主要有代表图形的按钮,单击按钮。这种学习方法比传统教学直观,易于理解记忆。通过《迷彩服》这个课例的实践,课堂效果非常好。可见,恰当地运用CAI,有利于教学过程的理解、记忆和创新,提高课堂质量。

微格课教案小学美术 篇5

件小学美术教案一年级下:03课民间玩具 [分析]民间玩具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以民间玩具为题材,引导学生欣赏学习。民间玩具是我国劳动人民为启迪儿童智慧、伴随儿童游戏玩乐而制作的娱乐用品,一般是手工制作而成,民间玩具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更,把它介绍给沉浸在电动玩具世界里的孩子们,既丰富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又让他们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小学美术教案一年级下:03课民间玩具

本课民间玩具具体作品介绍:1.肥燕风筝“五福捧寿”,产于北京,风筝色彩鲜艳,造型简洁对称,其制作主要有扎、糊、绘、放四个基本过程。2.泥咕咕,产于河南,中间滚圆两头细尖,可做成各种动物形象,尾部有一竖一正两个小洞,用嘴一吹。就会发出呜呜的叫声。3.布老虎,产于陕西,神态威风、可爱,造型简洁又有动感,头部纹饰多样,寓意吉祥和健康,既可观赏又可作枕头用。4.木马,产于云南昆明,可在地上滚动,曾在民国年间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其造型与色彩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5.蚂蚱。产于湖南,利用棕叶编织而成,南方各省均有棕叶编织艺人。

二、民间玩具教学目标

◆欣赏、了解民间玩具的材质、造型和色彩特征,启迪智慧。

◆用简短的话表达自己的感受,体现对玩具制作的学习欲望。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传统艺术、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设计

本课是一节欣赏课,强调学生在感性基础上认识和了解民间玩具的形、色特征,教师应尽量向学生提供较多的民间玩具实物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宽松的学习情境中掌握简单的欣赏评述方法。教学过程安排如下:

体验——审美——表现——迁移

利用身边易找的民间玩具让学生玩一玩,体验乐趣。在审美过程中可采用直观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仔细观赏作品,了解民间玩具的材质、造型、色彩、花纹等特色,领略、初步认识形式美基本法则,探究其制作方法,再给学生讲一讲关于民间玩具的故事,渗透简单的民俗文化知识。

学习活动的开展考虑突出自主的方式,让学生对自己喜欢的玩具作出简单的评价,可以单独讲述,也可以同桌之间或小组之间交流。

学习迁移、拓展体现在鼓励学生进行课后社会调查,去发现身边的民间玩具.去了解其间的故事、历史,甚至可以尝试去学着做一做。

作业要求:能用简短的话语表达观赏民间玩具的感受并能说出其特色。

四、教学建议

◆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教材,有的地区可以观赏为主进行教学;有民俗地域特色的地区甚至可以安排学生动手尝试制作简单的民间玩具;城市发达地区可鼓励学生在因特网上或书店查找关于民间玩具的资料,作最简单的社会实践调查。

◆指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作品应有的放矢.先扶后放,精讲有代表性的作品,重点介绍学生感兴趣却不了解的作品,可根据地方特色推荐当地民间玩具作为教学材料。

微格课教案小学美术 篇6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剪纸的方法和步骤。本课学习剪动物,重点学会用剪纸剪动物。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运用简单的手法剪出动物,学会用剪纸装饰纹装饰动物。

3、情感与态度目标:鼓励学生设计不同的动物,激发学生对剪纸兴趣。进一步提高对形式美的认识和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教学重点:了解并掌握动物的剪纸方法。教学难点:外形设计。教具准备:

示范作品、各种规格的彩色纸、剪刀、刻刀和胶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教师出示动物的作品,这是什么? 欣赏了图片你有什么感想?

一张彩纸、一把剪刀,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活灵活现地表现出自然中的万事万物,表达内心世界的美感。我们可以用剪刀代替笔,这就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剪纸。

这节课我们一同来学习用纸剪出美丽的动物,用装饰纹美化你所喜爱的动物。板书课题:剪动物

二、剪纸技能在动物中的运用。

1、生活中同学们见过各种各样的动物吧,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见过的动物吗?

2、提问:动物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你最喜欢哪种动物?为什么?(形状、色彩、花纹)

3、剪纸在动物中的运用。

师:每只动物都有不同的形状、色彩,它的花纹就是由不同的装饰纹组成。师:这节课我们就利用动物进行剪纸创作。

4、装饰纹在动物中的运用。

质疑:怎样能把手中的动物变得更漂亮?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动物,上面都用了哪些装饰纹? 讨论、交流。

3、教学制作方法和步骤(1)同学们拿出一张彩纸。(2)拿出笔在纸上画出动物的外形(3)第三用剪刀沿着笔画过的痕迹剪纸。

三、学生创作过程

教师布置作业内容及要求:下面同学们就按照课本上的图案剪纸与装饰上各种纹,设计一只具有自己风格的动物作品。要求大胆想象,勇于实践。让学生把作品拿起来检查、及时指出优缺点

四、展评作品

组织学生把作品粘贴到黑板上集体讲评

五、总结

剪纸作品无论是简洁的、还是复杂的、细致的都各有特色,都是同学们辛勤劳动的果实,我们要珍惜。

第二课时

课题:剪纸贴花

一、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唤起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纸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 :重点掌握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剪纸作品能力。

三、教学难点:正确把握纹样好连接与完整性。

四、教学准备:剪纸作品若干,各色纸,剪刀、刀子各一把,两开白纸两张;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

(二)课堂导入:

l、教师出示多种类的美术作品。(课件出示)师:这些都是什么美术作品? 学生回答:绘画、剪纸等;

师:哪些是剪纸作品?(学生回答,教师出示课件)

师:剪纸作品与其它美术作品有什么不一样,有哪些特点?生答:单纯、简朴、朴实、富装饰性。(教师板书)

师:今天老师与你们一起走近剪纸艺术。(板书课题:民间艺术――剪纸贴花)

(三)教学新课:

1、教师讲述:这些剪纸作品都出自农民之手,它不仅表现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事物,也反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2.请学生欣赏课本剪纸作品。欣赏的同时归纳剪纸的题材种类。(课件出示)

3.结合剪纸作品教师讲: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剪纸的样式很多,这是窗花、墙花、枕花、礼花等。具有单纯、简洁、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出示课件)4.教师将剪纸展示给学生 问:这些作品是运用哪些工具制作出来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剪刀、刻刀等)

5、让学生认真观察图1图2,指出阳刻时应“剪剪相连”,阴刻时要“剪剪相断”。再让学生观察图3图4,指出对错。经过比较议论得出画纹样时必须注意纸的连断的结论,突破难点。

6、用课件出示贴花的剪纸作品。

问:用什么方法能让这两幅剪纸出现多种色彩呢?(学生回答困难,教师可用半成品给学生示范,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板书)。

8、教师展示图

3、图4问:这两幅图的构成形式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贴上花纹使动物的形状更加美丽。

9、下面老师先尝试一下,你们看老师是怎样剪的。示范时配以讲解,注意扩展学生的思路。

(四)布置课堂作业,学生设计制作,教师辅导。

师:同学们,你们也想尝试一下吗?好的,看谁的剪纸作品最具有想象力。剪的时候要注意方法。(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展评学生作品

1、请部分学生阐述表现意图。

2、学生互评。

(六)师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并点题:以上学习的是剪纸的一般常识,剪刻纸来自民间、表现民间,我们要从民间剪纸中吸取营养,多看,多想、多动手,一定会创作出好作品。

板书设计: 剪纸贴花

微格课教案小学美术 篇7

[ 2010-3-17 17:39:00 | By: ZHOUZHOU ]

0

推第1课 纸片插接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了解新的手工制作知识及掌握基本的插接技巧。

2、引导学生在欣赏造型与色彩中勇于发表独特见解。教学重点:插接图形的造型设计。

教学难点:插接技巧的了解与掌握(插接方法与摆设形状)

教学工具:彩色卡纸、剪刀、示范作品、学生作品及精美艺术图片。教学过程:

一、授课

1、制作方法对比导入——点出课题

师言:小朋友们,我们在上几个学期的美术课中,上过很多的手工课,学到了许多新的制作方法。(请几个学生讲讲学过什么样的方法:粘、剪、卷……)。教师指出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制作方法——插接(纸片插接)。

2、欣赏、对比,发现新的纸工技法

欣赏制作精美的插接作品。(扑克牌插接、几何形插接、水果形插接及粘贴式的立体桥梁作品。)请学生观察这些纸艺作品与以往的手工课制作纸艺作品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在观察粘贴式的桥梁作品与插接成的纸片作品中引导学生对比发现两者有制作方法何不同之处)

这些作品都巧妙的利用了插接方法。(由学生回答、发现。)

3、观察范作:

师问:观察作品并告诉老师哪些比较好看,为什么? 生答:纸片的图形十分漂亮,颜色丰富,搭配和谐。

4、教师边示范制作,边讲解:

刚才我们经过观察,已经发现了这课要学习的内容——纸片插接制作的一些要点,现在老师把具体的制作步骤示范,让同学们进一步掌握其中的制作技法要点。

(1)设计纸片造型(由于时间较久,也可用简单方形代替,)(2)剪。

(3)研究插接方法(提醒学生先由设计作品的底座)(4)插接。

提醒学生插接的底座一定要牢固,可选择井字格形结构。(鼓励学生找其它更牢固又美观的插接方式。)若想插接得越高,底座建议做大些。

5、让学生先讨论,并分组动手先制作插接底座。

6、看看谁的底座最牢固,并把这个新发现方法介绍给大家。

二、布置作业:

1、学生可自行分组制作。

2、要求色彩搭配合理,插接牢固。

3、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视辅导,发现底座不牢固的立即给予指正、修改、加以巩固。

三、评价、作品展示、比一比:

选出造型夸张、拼接牢固的小组作品,比比看,谁的最有创意,谁最有办法,插得最高,由学生为主参评,小组间互相评价,讲一讲,这些作品的优缺点?相互交流插接经验。

四、教师小结

微格课教案小学美术 篇8

件小学美术教案一年级上:17课童年的手印 [教案]浙江省海宁市南苑小学周健老师的教案

■童年的手印小学美术教案一年级上:17课童年的手印

教材版本:美术(一年级上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湖南美术出版社 XX年7月第1版

XX年7月浙江第1次印刷

级:小学一年级童年的手印

时:40分钟

执教者:周健

教学目标:、体验玩泥压手印的乐趣,童年的手印陶冶和激发珍视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怀。

2、观察自己的手印,童年的手印基本掌握手印泥板的制作方法。

3、能表现出灵巧地拍压泥板,并有意选择手的姿势压出手印的制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童年的手印

教学重点:观察自己的手印,基本掌握手印泥板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有意选择手的姿势压出手印的制作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泥板等泥塑用具

学具:泥板或橡皮泥等泥塑用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准备制作用具,规范美术制作习惯。

二、导入新课、学生自由玩泥巴,体验泥巴的质感。

2、说说泥巴给你的感受。

三、欣赏感知、欣赏泥的图片,赏析世界各地不同颜色、质地的泥。

2、说说泥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泥与植物、与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3、播放摔泥巴,压泥板的。)他们在干什么?

2)为什么要摔泥巴?

3)怎样来压泥板?

4)为什么要压泥板?

4、学生尝试摔泥巴、压泥板,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动手能力差的学生。

5、观察压好的泥板。)你发现了什么?

2)为什么会有手印?

3)在手印上,你发现了什么?

4)这是谁的手印,看看掌纹。

6、学生尝试压手印。

怎样才能压出漂亮的手印?

7、你还能怎样压手印?

8、再添加些什么能成为一幅漂亮的“童年的手印”?

9、欣赏其他优秀的手印作品。)说说他们的创意?

2)他们的创意有什么蕴含的意蕴?

四、学生作业

创作一幅完整、有意义的“童年的手印”。

五、教师巡回指导。

、及时反馈、纠正。

2、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参与其中。

六、小结、展示。

、说说泥板手印的创意。

2、你打算将这幅有意义的“童年的手印”放在哪里?为什么?

[教案]转帖网友的教案

第十七课童年的手印

教学目标:、体验玩泥手印的乐趣,陶冶和激发诊视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怀。

2、观察自己的手印,基本掌握手印泥板的制作方法。

3、能表现出灵巧地拍压泥板,并有意选择手的姿势压出手印的制作能力。

教学重点:在泥巴上压出手的不同的形状。

教学难点:感受泥巴的感觉。

教学用具:彩泥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教师教儿歌:

小手小手真能干,又拍又压心花放。

边说,边跟着老师做手势。

放音乐,跟着音乐做不同的手势。

2、教师偷偷的在一小块泥巴上按了一个奇怪的手印。

请学生猜一猜是什么。

3、问:你们也想印吗?

要求印出具有独特个性的手印。

4、放音乐,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里玩泥巴。

教师巡视辅导。

5、鼓励学生找出各种身边可以来印的物品大胆的制造各种形象。组织学生相互学习了解。

6、学生继续完泥巴。

学生谈自己完泥巴的感受。

7、找出自己最喜爱的形象。

8、课堂小结:

请学生思考泥巴有什么用处?

引出进一步的思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环境,地球等

[教案]浙江海宁实验小学周志霞老师的教案

童年的手印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美术》(湘版)教材

一年级上册第17课

级:小学一年级

时:40分钟

执教者:周志霞

教学目标、体验玩泥压手印的乐趣,陶冶和激发珍视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怀。

2、观察自己的手印,基本掌握手印泥板的制作方法。

3、能表现出灵巧地拍压泥板,并有意选择手的姿势压出手印的制作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观察自己的手印,基本掌握手印泥板的制作方法。

难点:有意选择手的姿势压出手印的制作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泥板等泥塑用具。

学具:教材、泥板或橡皮泥等泥塑用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准备制作用具,规范美术制作习惯。

二、导入新课、学生自由玩泥巴,体验泥巴的质感。

2、说说泥巴给你的感受。

三、欣赏感知、欣赏泥的图片,赏析世界各地不同颜色、质地的泥。

2、说说泥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泥与植物、与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3、播放摔泥巴,压泥板的。)他们在干什么?

2)为什么要摔泥巴?

3)怎样来压泥板?

4)为什么要压泥板?

4、学生尝试摔泥巴、压泥板,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动手能力差的学生。

5、观察压好的泥板。)你发现了什么?

2)为什么会有手印?

3)在手印上,你发现了什么?

4)这是谁的手印,看看掌纹。

6、学生尝试压手印。

怎样才能压出漂亮的手印?

7、你还能怎样压手印?

8、再添加些什么能成为一幅漂亮的“童年的手印”?

9、欣赏其他优秀的手印作品。)说说他们的创意?

2)他们的创意有什么蕴含的意蕴?

四、学生作业

创作一幅完整、有意义的“童年的手印”。

五、教师巡回指导。

、及时反馈、纠正。

2、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参与其中。

六、小结、展示。

、说说泥板手印的创意。

2、你打算将这幅有意义的“童年的手印”放在哪里?为什么? 课

微格课教案小学美术 篇9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 第6课 地球的新生

课题:地球的新生 领域:造型 表现 设计 应用 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本课引导学生懂得关心和保护我们的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同时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生存空间。学生通过设计、制作保护地球的海报、自编小报、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地球是我们人类美丽的家园,懂得如何更好的保护地球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 2.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保护地球的海报、自编小报、绘制作品等表达自己的想法。 3.使学生懂得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保护环境的有心人。 教学重难点:应用各种绘画形式,如手抄报海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及对环境和资源的热爱,构图和版面设计的创新, 利用画面表达希望和建议的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演示 讲授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一些手抄报海报的课件装饰地球的材料 2.学生准备:收集分析环境情况及资料,水粉颜料水彩笔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导入新课,体会地球与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 (1)引导学生欣赏教师作品,感受作品所体现的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鼓励学生说说地球和人类的关系 A 语文自然等其它学科学习过有关地球生态环境的知识吗? B 你们已经有在课前做一定的资料收集和学习知识的准备工作,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那么要怎样保护环境呢? (2)以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将一个大地球贴在黑板上,请学生上前用教师准备好的材料装饰地球改变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使地球更美丽 2.通过绘画和制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创新能力 (1)出示教师设计的宣传海报,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是怎样表现地球的新生 (2)观察了解宣传海报的组成部分 A 文字 B 图案 C 色彩 (3)教师点评,引出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A画面 B标题 (主要构成) C文字(辅助说明) 教师略带讲解宣传海报常见的.艺术风格:1写实 2装饰 3抽象 4漫画 (3)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以收集分析环境情况及资料应用各种绘画形式,如手抄报海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表达希望和建议等方面进行讨论交流 (4)教师小结 A 设计要素:主题明确形式引人色彩鲜明构图单纯 B 制作步骤:确定主题构思构图充实完善 (5)引导学生发现其他表现手法(手抄报剪贴画宣传画等) 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平面设计知识和纸立体结构知识,设计制作,共同创意,主题内容形式统一,纹样文字美观协调,内容情调健康 (6)小组合作讨论制作形式及方法,教师指导 (7)小组汇报 现在请每个小组来介绍一下你们最有特色的想法,或者在讨论时遇到的困难哪个小组先来说? (8)学生设计与制作过程: A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扣紧主题设计制作 B 提醒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与同伴协商合作,发挥个人的优势取长补短 3.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欣赏评价 (1)以小组为单位,评选出有创意作品 大家都做得差不多了,哪个小组的同学先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注意听,吸取别人的优点,有更好的建议也可以提出来 (2)分组排练节目,准备下节课汇报演出这节课大家动动脑筋制作了各种手抄报宣传海报,现在老师请各组再排练一个有关保护地球的小节目,下节课来进行汇报演出。 第2课时 教学目标:汇报演出大家制作了各种手抄报宣传海报 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保护环境的有心人。 教学过程: 1.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欣赏评价 (1)以小组为单位,评选出有创意作品 大家都做得差不多了,哪个小组的同学先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注意听,吸取别人的优点,有更好的建议也可以提出来 (2)分组汇报演出大家动动脑筋制作的各种手抄报宣传海报。 2.教师小结 地球是我们人类美丽的家园,保护地球的环境和资源与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为了自己和子孙后代的幸福,我们应该时时刻刻从小事做起因为时间的关系,这节课就先上到这里,刚才你们看了别人的作品或听了别人的介绍后如果有受到启发,有新的想法,可以课后把它完成。 教学检测:学生作业

微格课教案小学美术 篇10

古建筑

小学美术教案五年级上册:09课家乡古建筑 [分析]家乡古建筑

一、教材家乡古建筑分析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家乡古建筑作为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到处都矗立着它的身影。尽管有的已经破败或只留遗迹,也是熠熠生辉,珍贵无比。家乡古建筑在我们居住生活的家乡,或多或少,总有值得我们珍视的古建筑:亭台、楼阁、寺庙、民居„„无一不在见证着文明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已成为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古代建筑虽历经沧桑而魅力依旧,受人景仰,得到保护。家乡古建筑更重要的是古建筑物上所承载的人文价值,让一代又一代新人不断去追寻、学习、传承,获得有利于人类社会更好发展的东西。在世人越来越重视开发利用文化与自然遗产价值的情形下,把《家乡古建筑》编入新教材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安排在小学高年级,与初中阶段的《门》、《远古的呼唤》等课有着密切联系并与之呼应。属于综合探索的家乡古建筑单元课。

在教材家乡古建筑编排的呈现上,分为紧密相连的三部分,也是有机的三个学习活动内容:观察描绘,制作体验,想象创作,有一定的层次性。1.观察与描绘,是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家乡某处古建筑作有意图的考察,并作简单的记录,比如材质、造型、建造年代以及建筑物结构等作较深入的观察,以加深对建筑物的了解,继而进行描绘。通过写生或记忆画古建筑,既训练了学生的造型能力,又使得学生更进一步对古建筑物的理解与猜想,体验、感悟古代建筑师和工匠是怎样想象构思、怎样画草图、怎样施工建造该古建筑的。2.制作体验。是让学生通过就地取材制作一幢仿古建筑物,并有所创意。通过体验陶泥捻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也是一次摸拟建筑师工匠的学习活动,获得传承的意义。3.在对古建筑较了解的前提下,将古建筑的有关故事用想象画形式创作表现出来,画一幅故事画,表达自己的悠思。因此《家乡古建筑》课目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可观、可记、可触、可画、可做、可思。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与指导下,可以获得非常好的学习活动效果。

教材所选用照片的内容,均体现了古建筑的一般特点和不同地域的多样性。《徽州印象》是摄影师沈越先生拍摄的一幅艺术摄影作品。画面将皖南民居特有的布局、形制和白墙黑瓦的古朴美呈现在你眼前,作为教材主图,可以细细品味,重点欣赏。《应县木塔》,又名佛宫寺释迦塔,塔身共九层,外观为六檐五层,塔平面呈八角形,底直径为30米。塔结构全由大梁、立柱与斗拱卯榫而成,未用铁钉。是现存国内外最高大的木结构楼阁式古塔。虽经历七次大地震却安然无恙。《拙政园》是苏州最大园林建筑,图为拙政园中的见山楼雪景,只是全园中的一部分,它巧妙精致,满眼风情。亭台楼榭,临水而建,是中国园林建筑的基本特色。漫步园中,廊、桥、曲径,一步一景,就像人在画中游,很是惬意。《黑龙潭》是丽江市郊黑龙潭公园里的风光,图中的得月楼三层四角,端庄俏丽,和五孔石拱桥相得益彰,在玉龙雪山的衬托下倒映潭中,显得特别美丽,是丽江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几帧照片的内容,远不能包括古建筑的各种类型和方方面面,教材只能是列举一二,获得一般的印象和感觉,还需要教师和学生另外收集更多样式的古建筑物图片以供学习。

教材的前导语试图说明家乡古建筑的类型众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较多的人文价值,值得我们去了解,去欣赏。前一个提示语和表格式填空,是告诉学生怎样观察欣赏,即看什么,了解什么。最后一个提示是为学习活动而设计的,是对古建筑有所了解后意犹未尽而进行想像画创作的提示,还需教师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进行拓展。

学习屋的内容显而易见。通过图示,了解什么是斗拱、横梁、柱、饰等。学生也可自己去了解更多古建筑的有关知识内容。此图是太原晋祠内的柱、梁、斗拱照片。

二、教学目标

◆了解古建筑的范围、常见类型、一般特征和有关历史典故。

◆体验并掌握线画古建筑的基本方法,能以泥为主要材料做一简约小亭。

◆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家乡人文遗产的情感联系和对家乡的热爱。

三、教学思路

本课为综合探索的单元课,涵盖的知识面很广,要学习的东西也很多,但不能任意拓展,只需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作一般性的了解和把握。在考察了解的基础上画画古建筑,用泥做一做仿古小建筑,获得感受体验,为往后进一步了解传承古建筑文化做准备。

在学习活动的开展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参观了解和线画古建筑,也可只画局部以降低难度,可以安排两个以上课时外出进行。外出进行时要有效组织和合理把握,避免流于形式;第二阶段,想像创作。在获得直观感受与了解的基础上,分别用一个课时进行泥做小亭子的作业和画有关古建筑的故事画。后阶段的学习活动重在过程与体验,不要太难。用泥做一个小亭子是合适的,尖顶加几根柱子,再刻画瓦片和装饰,学生会乐于习得。最后一个活动,是画故事,这个活动要根据本地古建筑有无典故而进行。没有典故则变通进行,教师自行安排还是可以的。

四、教学选择

外出考察调查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古建筑离校太远,或天气不好或安全原因不便外出,可以在教师做好充分准备的图片影像资料的前提下,改在校内进行。比如,教师事先拍成短片,合成解说,让学生间接观察了解,边播边巧妙设问,而后投影古建筑照片大影像线描画出,也会取得较好效果。

还可以将考察古建筑的活动提出详细具体的指标分发给学生,由家长择日带领前往,鼓励学生拍照、录像,之后交给老师检查。为后段学习活动开展做准备,在古建筑无典故传说的情况下,画故事的活动完全可以由老师灵活变通,如改为画古建筑上的图腾纹饰,可能更有意思。

五、教学建议

不便外出时,画校园内的仿古亭子或老房子也是可行的,在写生时不必强求形似和透视比例关系,画出些翘檐、斗拱、廊柱、琉璃瓦、青砖也是好的。

教师可演示写生线画建筑的一般步骤方法,力求简洁流畅,体现细节。

写生时,作业纸宜稍大,便于大胆下笔,游刃有余。

用泥做小亭子时,教师要为学生统一准备好泥,或将学生带到能做陶的地方去完成。

六、教学资料

亭周围开敞供人停留、观览的小型点式建筑,俗称亭子。一般设置在可供停息、观眺的形胜之地,如山冈、水边、城头、桥上以及园林中。以木构为最多,也有用砖石砌造的。如,长沙岳麓山的爱晚亭。

台榭夯土高墩称为台,台上的木构房屋称为榭,两者合称为台榭。是宫室、宗庙中常用的建筑形式。临水或建在水中的建筑物称为水榭,但已是完全不同于台榭的另一类型建筑。

楼阁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多层建筑物。楼与阁在早期是有区别的。楼是指重屋,阁是指下部架空、底层高悬的建筑。如武汉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

塔供奉或收藏佛舍利、佛像、佛经、僧人遗体等的高耸型点式建筑,又称“佛塔”、“宝塔”。塔一般由地宫、塔基、塔身、塔顶和塔刹组成。有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等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2.保持构架制原则。3.创造斗拱结构形式。4.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5.重视建筑组群平面布局。6.灵活安排空间布局。7.运用色彩装饰手段。

拉扑楞寺位于甘肃省夏河县城西1000米处,始建干清康熙四十八年,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之一,占地80公顷,规模宏大。

[教案]夏红专、范双老师的教案

课目

第9课家乡古建筑 年级 5年级上册 执教 夏红专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一、考察小结导人

师:我们已对家乡的古建筑进行了考察,了解到古建筑有各种各样的风格样式,具有共同的一般特点,你能说说吗?学生述说后 教师小结:

①造型优美,对称、渐变、顶有脊、檐翘等。②结构科学,斗拱、柱梁、不用钉子、稳固。③极尽装饰,檐、雕梁、画栋、窗饰等。在室内用多媒体设备或幻 灯演示。

二、引导分析

师:要画好古建筑,先要进行观察分析,把看似复杂的建筑物变得简单易于理解,如亭阁的屋顶,有飞檐呈流线却是三角形或梯形。其实它的各部分均可看成大小不同的△口。等形的组合,大家看是不是这样? 多媒体演示或打出灯片,电脑制作时用闪现功能或变色效果。

三、深入了解

师:提问,古建筑的很多细部是很科学的,也是有趣的。飞檐是怎样翘起的?重檐是怎样建的?斗拱是怎样结构的?梁柱是怎样连接的?连接、支撑、穿插、卯榫卯合、竹钉。也可利用多媒体演示,更好更快。

四、教师演示学生观摩

1.教师讲授线画写生步骤、要求:a.观察思考后构图定位;b.从屋顶处开始下笔;c.线条要流畅肯定,尽可能用长线画;d.画出些细部,看不清的想像完成。教师边指点实物边画。

可用大屏幕打出一清晰古建筑图片进行线描。

五、布置学生作业

1.在室外时教师安排学生自选一处建筑物或建筑物的一部分进行写生描画,注意组织好学生。教师旁观,对有问题的学生解惑、提示。

2.在室内时,则按古建筑照片进行线描。在室内用多媒体设备或幻灯演示。

六、作业相互观摩

1.在室外时教师将学生所画之作业集中摆放一起进行评价、比较与改进,对照实景能解决很多问题。

2.在室内画古建筑照片时,所画作业可以放在投影仪下打出,能更便于指出优点改进不足。

七、评价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全过程进行评价。1.学习工具的准备情况。2.学习态度表现;表扬与批评。3.学习效果的评价;知识获得怎样。

课目

第9课家乡古建筑 年级 5年级上册 执教 范双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一、新课导入

1.观摩一组线画古建筑的学生作业,诱发学生创作灵感。就造型“新颖、独特”方面引导学生作简短讨论。2.教师小结:建筑就像一首凝固的诗。中国的传统建筑从亭台楼阁到民居小院都凝聚着建造者的智慧,每一件作品就像同学们的画一样,既遵循一些共同规律,又显示着个人的独特思考,好作品于创造。多媒体投影仪或幻灯及灯片6—8张

二、引导分析

1.欣赏建筑陶艺小工艺品。

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几件陶制小玩意,有小亭、小塔、小屋、小桥。这些小玩意一般用来制作假山盆景和园艺造型装饰用品。它可以单独摆放,也可以组合运用。同学们从前面往后面互相传递着摸摸看看。看完了的同学请思考屏幕上的连线题。陶艺作品上这些局部用了哪种我们学习过的制陶方法:瓦纹亭柱塔窗桥面屋顶。2.指导答题,为学生创作做技术准备。

提出要求:分组讨论后派一位代表上讲台并用鼠标点击互相对应的两个词语。之后,老师分别请五位同学上台答题。3.小结。同学们有了过去的学习基础,又经过小组讨论,几位同学顺利完成了答题,老师带来的这些建筑小玩意的制作方法就这么简单。你们想不想也做一做? 打出连线题: 瓦纹 亭柱 塔窗 桥面 屋顶

三、布置作业

1.师:今天我们综合运用已有的陶艺制作方法,设计制作一件陶艺作品“泥做小亭子”。

2.教师提问。俗话说“方法都一样,造型各不同”,请想想你将设计制作一个怎样新颖独特的亭子来呢?把好主意告诉大家。之后,学生讨论。

3.教师小结。在刚才的讨论中,同学们表达了各自的创作思路,有圆顶亭,有四面、六面亭,还有双层亭„„好!老师期待着大家新作品的成功。板书: 泥做小亭子

四、学习活动开始

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陶泥及其他材料做小亭子,教师行间指导,解决有关学生的个别问题。作业所用材料及泥工工具

五、作业展示评价

1.请学生“一分钟简介作品”。2.分组观摩。

3.课的总结:作业方面、纪律方面。

4.并组织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摆到架子上晾干,以备烧制。学生作业

上一篇:永安中学“节俭养德”活动实施方案下一篇:毕业同学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