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学课程设计(共8篇)
学校体育学课程设计 篇1
《新课程中(小)学体育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6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体育教学设计
2、《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目标
3、兴趣
4、案例
5、案例教学基本环节
6、案例撰写格式
二、简答题(4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体育教学设计过程中的五大要素
2、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
3、案例的特征
4、案例教学的主要用途
三、辨析题(2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传统的教育观与现代教育观是一样的
2、案例与其他教学材料是一样的
四、观点论述题(2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谈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2、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具体要经历哪几个阶段。
五、案例分析(2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小明是某校初二男生,平时很喜欢体育运动,但就是不喜欢上体育课。
问题:作为教师(1)针对这一现象,你如何解决?(2)结合体育新课程改革,你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小王是一名初一女生,体型肥胖,平时不喜欢运动,对体育课不感兴趣。
问题:作为体育教师(1)对该学生你将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教学?(2)结合新课程改革,对产生该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
《新课程中(小)学体育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题一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6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答:体育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体育教学的问题,确定体育教学目标,建立解决体育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法,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2、答: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
3、答: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新体育课程在教学时应该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中心位置。
4、答:简单地说,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景的描述,在这个情景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一般是从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角度来描述,涉及学生是如何按照学校管理者或教师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一步一步向前运行的。
5、答:案例教学中有三个基本环节:即课前准备、课堂教学、教学评价。
6、答:案例撰写的格式有二种即:条列式、实录式。
二、简答题(4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答:体育教学的主体对象、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策略、体育教学评价构成现代体育教学设计的五大要素。
2、答:根据各个学习领域的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以及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以下要求:(1)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2)激发学习兴趣,运动形式活
泼;(3)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4)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5)简单易行。
3、答:案例应该具备这样一些特征:(1)案例讲述的应该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一个事例;(2)叙述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的情节,并包含一些戏剧性的冲突;(3)案例的叙述要具体、特殊。(4)案例的叙述要把事件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要说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5)案例对行动等的陈述,要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提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需要等;(6)案例的叙述要能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
4、答:主要用途:理解并掌握某一理论的原理或基本概念;了解实践中有关的典型事例;领会某些理论观念及道德两难问题;掌握某些教学及管理策略,达成思维的某些技能和习惯;扩大学生的想象力和视野。
三、辨析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答:不同。主要表现在(1)“教育”的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传统教育观念常常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不承认、不尊重学生的个性,对学生的差异持消极态度,使教学效果停留在三个1/3上(即1/3学生达到优秀;1/3学生处于中等;另外1/3则位于下等。)而现代教育观念相信学生“人人都能学”,承认、尊重和鼓励发展学生的个性,并认识到学生自信心、创造性、决策能力、自我控制和约束能力等方面的提高对社会和自我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3)现代教育观念强调教与学的辩证统一,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的辩证统一。(4)传统的知识教学观改为现代的发展教学观。教学活动不再停留在封闭式的知识传授和技能水平上,而是强调在知识技能基础上开发学生智力。(5)现代教育观念打破了以往单一的、面对面的集体授课方式,而发展为小组交互教学、个体化教学与集体教学等各种教学组织形式的合理选择或结合使用。(6)现代教育观念强调信息社会的资源共享。(7)现代教育观念特别重视目标和评价。(8)现代教育观念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的行为、教学内容和学生行为的相互作用,是一种复杂的知识性、社会性和心理性的交互过程,但不是不可预测的,经过系统的科学分析是可以找出其规律和模式的。
2、答:案例同其他教学材料是不一样的:案例的来源、案例搜集的过程、案例的内容、案例的测评、案例必须适时等等。
四、观点论述(2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答:教师可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运动器具、故事、案例、游戏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详细略)。
2、答:案例教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总体上可以分为课前准备、案例讨论前的热身、案例讨论、结论几个过程。
五、案例分析(2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答:根据体育新课程改革,有目的地改变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兴趣;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从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场地设施等全方位入手,以培养学生学习体育课的兴趣。(详细略)
2、答:针对肥胖学生,应制订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量身定制运动处方。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在看到减肥成功后,学生就会逐步对体育课感兴趣。平时在教学中,应以表扬鼓励为主,逐步增强其对体育学习的自信心等(略)。(2)主要是学生的心理在起作用,新课程改革是以学生发展为主体,鼓励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因此,作为体育教师重要的是减除她的心理障碍,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设施特别是教学内容上开设一些适合女生喜欢的项目,在课中应多用鼓励表扬的口语给予支持,相信她对体育课是会感兴趣的(详细略)。
《新课程中(小)学体育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题二
一、名词解释(6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体育课
2、课时计划
3、探究学习
4、自主学习
5、案例教学法
6、条例式案例格式
二、简答题(4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现代体育教学设计的一般特征
2、教学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3、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4、体育新课程对体育教学设计者的一般素质要求
三、辨析题(2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是相同的。
2、有人认为“中小学的体育课是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只要保证了必要的课时,就自然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自然地能够达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标。”请谈谈你的看法。
四、观点论述题(2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教学中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的发展。
2、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角色。
五、案例分析(2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设计一份简单的案例,说明你是如何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愿学、乐学。
2、在日常教学训练中,如何增强学生的健康水平与体能状况?并设计一个简单的案例加以说明。
《新课程中(小)学体育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题二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6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答:就是体育教师根据体育教学大纲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对相对固定的学生所实施的课堂教学活动。
2、答:也称教案。它是根据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的安排和要求,参照单元教学工作计划,并结合学生、场地、器材、组织教法、学法等实际情况制订的一节课的具体实施方案,它反映出教师对一节课的教学思想、业务水平、教学技巧和工作态度。课时计划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教师备课的主要组成部分和最终形式。
3、答:探究学习是一种学生主动研究的学习活动,是一种现代学习的理念、策略和方法。它强调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学习内容,通过个人及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适度的研究,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答:它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的。自主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自主支配学习时间和空间的一种学习方式。
5、答:案例教学法从广义上来说,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6、答:条例式案例一般包括:案例名、编写目的、事件、背景、解决、评析、相关连接等几个部分组成。
二、简答题(4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答:(1)体育教学的设计、开发、传递和评价是建立在系统理论基础之上的。(2)体育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对整个教学体系环境的分析上。(3)体育学习目标是用可观察的行为术语来描述的。(4)对体育学习者的了解是教学设计成功的必要因素。(5)体育教学设计研究和工作的重点放在教学策略计划和媒体材料的选择与开发上,即如何实施成功的教学。(6)评价是设计和修改过程的一部分。
2、答:(1)深刻理解课程性质,正确认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2)五个目标并重,充分体现身体练习为主的三维健康观。(3)目标制订要具体、明确、有层次和可操作性。(4)学校设置教学目标时,应考虑主体发展目标。
3、答:需要从两方面来考虑:第一自主性。课程标准突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学生的主体地位,它最主要、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他的自主性。第二创造性。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创造性主要是指在学习上能够灵活地运用知识,举一反三,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4、答: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头脑机敏、善于学习、乐于进行细致的脑力劳动。
(二)有很好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能力、能分析复杂问题并能辩别关键因素。
(三)热爱体育教育事业,对工作有责任感,以至于做出决策并承担责任,具有排除困难、克服挫折的信心和能力。
(四)为人诚恳,关爱学生,并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五)勇于改革和创新,并能正视自己的不足。
(六)具有较强的时间观念,能掌握教学设计进程。
三、辨析题(2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答:传统的课时教学计划频繁到使用“教学目标”这一概念,而《课程标准》中经常出现的则是学习目标。两个概念是否指的同一事件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教学目标是教师对教学的期望值,是教师期望通过教学达到的结果,而学习目标则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奋斗目标,是学生个人的期望值。由此看来,教学目标是一种整体性的期望,而学习目标则是每一个学生的期望。学生明确了这个学习目标后,可以根据自己的篮球基础,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基本技术进行练习。
2、答:“健康第一”是新课程改革以后十分强调的一点,当然除了体育课教学法以外,还应在早操、课外活动、课外训练等环节加以重视和强调的。体育教学除了体育场课以后,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是教学法的目的所在。“健康第一”除了在体育课及其他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外,家庭及学生本人、社区、学校等也应引起重视。
四、观点论述题(2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答:(1)根据学生身体条件、兴趣爱好、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确定学习目标。(2)用爱心改变学困生自我心向。(3)根据学生差异,加强过程评价和激励性评价。
2、答: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扮演以下角色:联络员式的教师、教练员式教师、场上核心式教师、示范式教师。
五、案例分析(2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份简单的案例。随着课改的深入,一些专家和教师引进和创造了许多新的课堂教学的方法,如主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竞赛激励法、创新教学法、游戏化教学法等,运用这些新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愿学、乐学,而且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答:在日常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引导学生理解体能的含义和作用。《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能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体能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相关的体能。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分等,后者包括从事运动所需要的速度、力量、灵敏性、协调性、平衡、反应等。(2)从思想上重视体能练习。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只有经过长期科学的、艰苦的锻炼,才能达到增强体质,发展体能的目的。(3)引导学生利用节假日的时间进
行有计划的锻炼。(4)以学生为主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强度大、体能消耗多的运动项目与技巧或游戏性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5)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和多样的教学方法。设计一个案例加以说明。
《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题三
一、名词解释(6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体育教学
2、水平计划
3、体育课时计划格式
4、合作学习
5、案例教学适用范围
6、实录式案例的格式
二、简答题(4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制定学期计划的要求
2、提高运动技能教学的途径、方法和要求
3、案例教学法的局限性
4、案例教学所需要的前提条件
三、辨析题(2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案例教学跟平时教学一样,教师无须进行刻意的准备?
2、案例教学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主要会出现时间控制不当的问题?
四、观点论述(2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现代体育教学观念的变化。
2、如何创设师生平等的良好课堂环境。
五、案例分析(2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设计一份简单的案例,如何通过参与体育运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2、请你设计一个运用新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的教案或教学片断。
《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题三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6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答: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过程。它是由教师的“知”内化为学生的“知”,由学生掌握知识到转化为能力并形成良好品德的过程。
2、答:《课程标准》对学习学段的划分是以学生身心发展特征为依据的,表现形式是水平学段,因此,现在的水平计划实际上就是学段(三年)计划。
3、答:课时计划形式常用的有三种:表格式、笔记式(描述式)、表格与笔记结合式。目前还有采用画图式、卡片式等。
4、答: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所倡导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通过参与者相互进行协作、交流、沟通、分享,达到互补、互动和双赢的目的的学习方式。
5、答:分为主要用途和次要用途。主要用途:即理解并掌握某一理论的原理或基本概念、了解实践中有关的典型事例、领会某些理论观念及道德两难问题、掌握某些教学及管理策略、扩大学生的想像力和视野;次要用途:激发或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6、答:具体内容实际上也涉及到背景、解决方法、评论。
二、简答题(4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答:预先确定各项教材的排列方法、每次课教材的安排要考虑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学习负担和身体的承受能力、一学期教材的安排要处理好纵横关系、各项教材的安排应考虑季节性。
2、答: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愿学、乐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多元功能。
3、答:第一:案例(特别是教育管理方面的案例)的形成过程往往花费较大,时间及精力消耗过多,并且需要进行现场核对。第二:案例教学对教师的需求较高,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第三:案例教学的效率有时较低。第四:案例往往是以较短篇幅的材料来涵盖相当长的时间历程,很难在内容与时间之间保持协调一致,而案例教学一般既要让学生了解过程,更要让他们领会内容,这两者常常难以兼顾。第五:案例叙述的是某一事件,案例与答案之间在事件的叙述上常常是不连续的,没有什么严整的结构,这样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技能等,也就难以汇总一个整体的框架中。第六:案例可能也会使得学生形成一些不正确的概括化认识。
4、答:条件设施、熟悉学生、熟悉案例。
三、辨析题(2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答:不,体育教师在准备案例教学时,主要是这样三个方面着手进行准备的:内容的掌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的组织。
2、答:还有缺乏准备、人际关系复杂、任务不明确等问题。
四、观点论述(2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答:强调促进学生健康而全面的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过程。
2、答:一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感受和选择。二要给学生充分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较大程度上给学生一定的学习自主权。三要注意谈话技巧,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只有教师真正转变观念,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才可能形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被充分调动。
五、案例分析(2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答:根据平时的教学情况,设计一份简单的案例。说明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作为学习领域的心理健康,《课程标准》将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等列为心理健康学习的重要内容。消除心理障碍,提高自尊自信;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渗透教学。
2、答:教师可以根据任课班级及具体的教学内容,自己设计一个运用新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的教案或教学片断(详细略)。
学校体育学课程设计 篇2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牡丹江医学院、牡丹江师范学院部分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定向运动的书籍和资料,为研究分析高校开设体育保健学课程的可行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分别随机抽取2所高校本科生各100名,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共计200份,实际回收196份(回收率98%),符合统计学要求。
1.2.3 专家访谈法
向专家、学者就有关大学生保健知识的掌握和体育保健学开展的可行性进行了咨询,以确保本文研究的科学性。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和SPSS13.0软件系统对所测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对学生的调查问卷进行常规数理统计。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体育保健知识来源和需求情况
大学生体育保健知识的来源途径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学校、书刊杂志、电视、网络、家庭教育。他们依次所占的比例为学校85.7%、书刊报纸52.5%、电视49.5%、网络58.6%、家庭38.8%,其中学生已知的体育保健知识来源于学校的最多,其次是网络、电视、书刊和家庭,说明学生体育保健知识大多数来源于学校,学校在学生体育保健知识传授中起到重要作用。对体育知识的需求调查发现,体育保健相关知识需求最多,说明学生对体育保健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体育保健课在高校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提高大学生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合理的体育锻炼极为重要,保健知识的获得,预防保健能力的培养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一项任务[2]。
2.2 大学生体育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
大部分的学生仅对于肌肉痉挛、中暑和运动中腹痛等小部分的简单的体育保健知识掌握程度较好,而对于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制定运动处方、包扎和止血方法、常见病的运动疗法等知识则相对缺乏,对身体锻炼时所出现的一些生理反应,受伤后的应急处理、二次损伤的防护等方面的知识、技能掌握非常少,而对学生体育保健知识测试中,发现学生体育保健知识试卷满分率为0%,及格率为56.1%,大学生这些都说明了大学生掌握体育保健知识的程度还是停留在一个较低的层次,还有许多问题急需解决。
2.3 大学生体育锻炼中发生的运动损伤情况
调查显示:196人中发生过皮肤表面擦伤的人数最多占64.3%,其次是肌肉拉伤和软组织损伤人占总人数的47%。同时调查还发现:由于学生不懂保健知识所以更加不懂如何应用这些知识指导自己的实践,发生二次损伤的现象也很多。特别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由于没有教师的监督指导,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又很差,运动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一些无法预料的情况,尤其是在较强对抗性运动中不可避免的身体碰撞都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拉伤和扭伤等。因此,向学生传授体育保健知识,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合理的体育锻炼极为重要。保健知识的获得,预防保健能力的培养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一项任务。
3 讨论
1. 学校是进行健康教育,传授体育保健知识的主要场所。学生的体育保健知识主要来源于学校,对选择学校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71.35%的学生体育保健知识来源于大学体育理论课的讲授,他们在学校里掌握体育保健知识主要是通过大学生体育理论教程中涉及的相关内容,但教学课时少,每学期只有4学时,而且实际授课情况不容乐观。28%的学生体育保健知识来自体育实践课中教师的传授,这种方式带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大多是在运动损伤发生后教师才提醒同学们注意的。还有0.75%的同学体育保健知识来自体育保健课,这是高校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这部分体育保健课程的教学缺乏系统性,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而定,教学内容随意,方法简单[2]。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应重视把医学知识和体育锻炼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体育保健的能力,培养学生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全民健康意识,使学生在学校期同能够自觉积极地学习和掌握体育保健知识,掌握体育锻炼的能力,逐步形成健身的习惯。以至走向社会后能够坚持终生自我健身锻炼,从而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3]。
2.大学生体育保健知识匮乏,自我监督能力差,开设体育保健学课程,增加体育保健知识势在必行。调查发现体育保健测试的满分率为0%,及格率为56.7%,掌握体育保健知识对于指导学生的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预防运动损伤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2005年发生在江西某大学的一件运动损伤致残事件,即一名大学生高位截瘫事件,这名学生进行跆拳道对练时发生颈骨扭、挫伤,因为没有及时就医,最终伤及神经,导致高位截瘫。如果这位学生和他的同学有一些体育保健知识、技能的话,早发现就不会导致如此可悲结果。有关专家指出.外伤所致截瘫中有约20%是由二次损伤所至,即应急处理不当造成的[4]。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体育保健知识,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和保护意识及防伤观念,还能将体育保健知识运用于实践中,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提高锻炼效果。
3.学生的自我保健和保护意识与防伤观念有待加强。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体育锻炼时不穿运动服和运动鞋,不进行必要的准备活动,运动损伤频繁发生。学校应在教育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并精通体育保健知识,合理安排运动量和强度的关系,防止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同时还必须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只有让学生了解人体生理变化规律,掌握扎实的体育保健知识并指导日常体育文化娱乐活动,才能使学生的体育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结论
在高校中开设体育保健学课程不仅是大多数大学生迫切需要的,同时也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在当前以人为本的时代,教育应不断改革,课程的开设应该更多地取决于学生的需要,还应该看社会及市场的需要。体育保健学虽然在我国刚刚起步,但却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关注,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健康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主题。体育保健知识的普及和运用,不仅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使更多的人自觉投入到体育运动的行列中来,而且通过教育培养,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和具有终身体育意识能力的体育健身参与者,以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肖文,余静.对大学生掌握体育保健知识、技能情况的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6):125-127.
[2]由娟,某高校2006级新生卫生保健与健康状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8,(8):1493-1494.
[3]于从茂.徐景文,普通高校开设体育保健学的思考[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2,(1):80-81
学校体育学课程设计 篇3
关键词:学校体育学; 课堂教学; 方法;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2-160-001
学校体育学是高等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培养各级体育教师组织与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所必须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只有牢固地掌握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提高驾驭开展的学校体育工作的能力。因此,必须重视在学校体育学教学中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断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把握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环节,充分认识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改革表面看好像是一种形式,其实质是教学观念问题。
1.转变教学观念是搞好《学校体育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前提。转变教学观念,确立新的教学价值观,要把教学着眼点从学校的时空转向受教育者终生,所以《学校体育学》的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法,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要引导学生把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2.提高教学质量是进行《学校体育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关键,教学方法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其关键在教师。因此,就必须认真地钻研教材,以教为本,并广泛地阅读,收集有关最新的信息和资料,全面了解当前国内外学校体育的最新动态,特别要注意吸收一些国外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想、新方法。
2.1选择教学内容和组织教材时,在不忽视教材给学生获取知识价值的同时,应重视内含于教材的文化价值,并利用教材中的文化因素去促进学生社会主义伦理道理观念的形成。
2.2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趋向为主线去设计教学方案,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生心理认识的统一;强调教学过程的内在逻辑性和外在的实践性的统一。
2.3在教学研究时,既要认真探讨理论教学的研究,更要重视实践教学的探索。要克服那种单纯追求学生的外在技能水平,打破以往的以运动技术传授为主线的教学体系,建立以运动实践为手段全面完成增强体质、发展身体活动能力、传授体育文化、培养体育意识和习惯、增强创新能力的统一协调发展的新的教学体系,同时要把理论教学研究和实践教学研究有机结合起来。
3.学生自主学习是《学校体育学》教学方法改革的保证。课堂内外学生能在多大程度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铸造素质,主要取决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学生学习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水平,而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只能在自主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
3.1学生的自主学习要靠教师的激励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是在自主学习的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的激励和指导,否则就不能持久。
3.2教学相长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一个人,正确认识和看待学生,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是搞好教学改革的先决条件。学生在教学中是学习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每一节课均提出一些问题和学生一起商量,共同探索,同时,还鼓励学生之间相互磋商彼此取长补短。这样有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融洽师生情感,有利于在轻松愉快之中搞学问,求知识,炼素质,长能力。
二、抓住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内容,认真开展教学改革
1.抓住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每节课上课前十秒钟在黑板的左侧板书3-5个“思考与讨论”题,内容一般为上节课教材中的重点或难点,也可为课外阅读到的有关内容材料或者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指导学生看材料(包括教材或资料)、想问题、写提纲。
2.认真抓好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的改革
《学校体育学》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一环就是把课堂内的理论教学与课堂外的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校体育学》教材本身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其教学才有生命力。结合教学实践,特别是结合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优课和本校一年一度的讲师、助教教学比武课的现场,把学生带出去实地观摩学习,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3.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进行教学手段的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方法比较呆板有很大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新的教学手段如“电视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都发展起来了。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
三、总结
《学校体育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这里仅是个人在教学方法上改革的一点初步尝试。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广泛开展,诸如在考试方法和方式上的改革,如何采用各种先进技术进行教学手段、方式、方法改革的探索,使《学校体育学》更好地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服务,面临的问题很多,深信只要继续加强研究不断探索,定会有更多更好的方法问世!
参考文献:
[l]郑贺.当前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现状与发展趋势[期刊论文]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
[2]李怀海,陈南生,陈传勇.从体育科研方法的发展趋势看当前体育研究应持的思维方式[期刊论文]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2(3)
[3]高菲菲.对体育教学方法研究现状的分析和评价[期刊论文]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03)
[4]胡敏.体育教学方法分类体系的现状与优化[期刊论文]湖北体育科技2010(02)
学校体育学课程设计 篇4
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分配以及选择必须要以国际的体育发展以及国内的体育人才需求为基准,同时在教学实际过程中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作适当的调整。对于必修课程的学科选择,不仅要开设基础体育课程,还要选择提高学生体育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课程。至于选修课的课程设置,尽可能多扩大选修课程的知识范围和种类,要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2加强与体育相关的课程研究,扩大专业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的高校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基础教育教学,由于就业面窄、竞争激烈导致专业学生就业率不高。而美国的体教专业课程设置在就业方面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开发与体育专业相关的其他课程扩大学生的就业范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国内的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可以增加其相关的课程,比如市场营销、娱乐等方面的课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就业范围,从而解决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3.3加强适合中小学的实用课程设置,重视教材的开发
高校目前所培养的体育人才目标主要是向中小学提供更多的基础体育教师。因此,在课程设置上,高校的课程设置上必须要与中小学的课程设置相对应,才能培养出更符合我国教学要求的教师。所以,课程必须要根据现存的教学需求来设立。比方说,日本的课程设置上有一门关于体育与卫生的基础课程,而目前国内的高校大多数并没有开设此课程,而中小学有这一门课程。通过这一点可以看出,我国高校的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与现实偏离,我们应当根据中小学的课程计划和需求来规划其课程,明确专业培养的人才目标。
4结语
目前我国的高校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基础教育教学,由于就业面窄、竞争激烈,导致专业就业率不高。同时在其课程设置上出现了忽视人文、自然科学的学科、课程安排上理论课与实践课脱离等问题,通过与其他国家的课程设置对比,提出了优化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加强与体育相关的课程开发、加强适合中小学实用课程的设置以及加强教育教学方法的教学等策略,从而改进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贺.内蒙古地区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系统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
[2]安宏.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启示[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6,33(2):143-146.
学校体育学课程设计 篇5
自主学练模式-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的窗口
从这个高度来说,对我们学校体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那就是如何站在培养造就体魄强健的`高素质劳动者,健民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问题,去开创学校体育的新局面.
作 者:吕凤艳 作者单位:河北省乐亭县大杨庄初中,河北乐亭,063600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420关键词:如何培养 劳动者 新局面
学校体育学课程设计 篇6
关键词:篮球;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设置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是国家后备人才的中坚力量,国家的综合发展需要高质量的硕士研究生人才。在我国体育学科中,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规模大,历史久,是我国高素质教学、高效训练和项目研究人才的重要来源。2014年12月5日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中,提出高度重视课程学习在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课程学习是我国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备环节,在研究生成长成才中具有全面、综合和基础性作用。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所设课程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其中,与体育相关联的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社会急需的课程安排较少。在美国和日本,综合性或跨学科课程设置的数量与水平成为衡量一所研究生院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他们采用“学分互换制”,研究生可以到同城或本校的学院获得学分,学习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的课程,保证了培养质量。重视课程学习,加强课程建设,提高课程质量,是当前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和紧迫任务。篮球方向硕士研究生是体育教育训练学中人数日益增多的专业,在国家、社会和学校的努力配合下不断稳定发展。但是,学校的课程内容设置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总体内容不够全面,偏理论知识,轻实践技能,使得学生在能力、素质和就业等方面出现下降的趋势。因此,必须进一步去完善课程内容设置,让课程内容设置与时俱进的同时,更好地发挥课程学习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我国部分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天津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山东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篮球方向的课程内容设置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需要,通过黑龙江省图书馆查阅、检索、搜集体育教育训练学篮球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设置在国内外研究现状等相关方面的期刊(报刊)、论文等文献资料,并对检索到的重要文献和相关资料进行深入的分析、归纳,为研究撰写提供指导。
1.2.2问卷调查法按照体育科研方法关于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我国篮球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设置的学生问卷。给每个学校专家发放问卷6份,总计60份,回收58份,其中有效问卷54份,回收率为97%,有效率为93%。学生总共发放问卷100份,每所学校发放问卷10份,回收问卷87份,有效问卷71份,回收率为87%,有效率为82%。
1.2.3专家访谈法在研究过程中,走访了高校体育院系的领导和主要负责制定本院系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专家,对各所高校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情况进行调查,征求他们对本研究中有关课程内容设置方面的意见。并向他们了解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篮球方向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的相关问题及近几年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1.2.4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
2结果与分析
2.1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篮球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培养现状、培养方案、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专业技术培养、论文质量和学生就业等方面的情况。同样,篮球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主要是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培养具体计划针对性进行规范,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体育教育训练学篮球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合理制定,有利于创建科学的课程系统,合理选择和安排课程内容,能更好的改善研究生的知识层面。
2.1.1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指课程开发的教育价值,为课程内容选择、课程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提供依据。我国研究生的种类繁多,按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可分为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按学习方式可划分为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学术型培养教学科研人员为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更加突出对应用型人才专业知识和专业应用能力培养的特色。但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的培养目标落实不到位,科研创新能力欠缺,导致总体科研价值偏低,学生的专业技战术能力和整体素质都有所下降。
与时俱进是当下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必须持有的一种态度,自然各所高校的培养目标也不例外。根据时代特征、社会发展需求和学校的综合情况去制定培养目标,为了更好的实现目标,严格完成各项任务,从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实践能力以及各方面综合能力等方面去调整培养目标。
2.1.2教学目标经过和专家学者的访问、交流,整合调查结果,如图1,具体目标应该按照掌握篮球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和增加篮球专业的技战术运用能力和经验;拥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熟练运用一些科研方法;掌握篮球专业基础理论和实践的教育教学能力;精神上培养顽强拼搏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培养裁判能力和管理组织能力,以这些教学目标为主,所占比例轻重各不同,科研能力比例稍微低些,所有的教学目标都应该努力达到,让学生在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协调发展,按照现代教学理念,全面塑造人才。
2.1.3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指导课程教学,为教学内容的安排做指引,具有引导作用。课程目标是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具体细化目标,具有一定的激励和控制功能,各所学校篮球课程目标的内容主要是:学习掌握基本基础理论、基本技术技能,增进身心健康;提高实践能力,掌握学习方法;锻炼培养坚韧不拔和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坚持以终身体育贯穿整堂课程的始终。
2.2课程现状
2.2.1课程时间安排情况体育教育训练学是研究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基本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学科,为田径、球类、操类等体育运动项目的教学和训练提供了科学指导和依据,为国家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它是体育硕士研究生专业中在人数上排首位的专业。篮球是一项历时悠久的运动项目,但是在具体的项目上国家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没有规定固定的教学时数和内容,大部分院校采用121~150个学时,少部分采用的是90~120学时,理论课时占据了大部分比例,实践课时只有少部分的比例安排,而且只有少部分学校有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实践课课时,多数学校都是导师督促学生或者学生进行相关篮球实战练习。
2.2.2课程内容开设情况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对培养目标的顺利完成有重要促进作用。在体育教育训练学课程中,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两种形式,扎实的理论基础可以指导实践技术完美完成,实践技术又可以促进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二者合理分配,才可以顺利完成培养目标。多数学校都是理论课内容较多,在实践课程上的安排较少。如表l所示,高校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中理论课占了较高比例,实践课的内容比较少,其中篮球基础理论中,概述、教学训练的基本方法和理论、科研等科目为理论课形式,理论课是一种在实际操作前学习的课程,目的是为了在学生头脑中架构理论基础,用扎实的理论去指导实践,基础的理论课时必须且必要的,但在体能训练、教学训练理论和方法、运动损伤的处理等方面,除了必要的理论课之外,更应该注重实践,在实践中强化理论,促进理论的发展,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理论的完美结合,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
2.2.3课程内容设置满意度情况教学课程内容就是人才培养的载体,是质量提升过程中的能量补给,课程内容的丰富多彩,形式的多样化及内容的时尚现代化直接决定了人才走向社会的质量规格,课程内容与人才的培养两者之间密不可分。图2中各所学校篮球方向硕士研究生对课程内容合理与否的态度中,可以看出61%的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安排比较满意,认为不太合理的学生占到了15%,说明课程内容的安排存在一些不周全的地方,学生认为不太合理。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就业类型主要有:教师、教练、体育部门管理人员。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主要来源于学校所教授的课程内容和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学习,知识的内容、质量和数量对学生以后的就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表2所示63.2%的学生认为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对以后的就业来说,都不够充足,22.4%的学生觉得可以成功就业。从中得出课程内容的安排存在欠缺,有一定的偏差。
2.3教材选用情况和考核方式与内容分析
篮球专业课程教材的质量是反应课程内容设置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教材是保证教学正常进行,保证教学内容顺利实施的稳定载体。国家对高校硕士研究生的教材没有统一的规定和标准,多数学校在研究生教材安排上,公共课程上会发放教材,但是在具体专业上没有教材,代课教师和导师会按照学校安排的教学大纲计划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
教材的缺少对于教学过程的主体和周围的课题都产生影响:使得学生减少对本门课程的重视,缺少对专业课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参考性工具;教师的教学范围和内容没有限定,不利于教师的课前准备和系统化的教学;不利于国家有关教育部门对教材的整理归档,阻碍对这部分理论内容的进一步研究。
考核测评是对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的一种方式,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判断。硕士研究生毕业时,都会进行论文答辩,学生会以自己的专业为主写一篇3~5万的毕业论文,经过开题、查重、盲审和答辩等,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通过的学生顺利毕业,没有通过的学生会延期答辩,甚至延期毕业。但是在篮球专业硕士研究生技术实践课方面的考核所占比重较低,部分学校没有实践技术内容的考核,学生会根据自己的个人意愿进行技术能力的提高学习。
学校体育学课程设计 篇7
1 《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高校的人才培养理念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社会需要大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 为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和重创新”[1]的体育教育人才, 我们的体育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的改革和创新。高校的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中, 教师教学中仍然存在以教师为重, 以教材为重的现象, 传统的《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 多以讲授法教学为主, 教师满堂灌,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自然教学效果不佳。教师讲得辛苦, 学生学得吃力, 不利于师范生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应用技能的培养, 造成学生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在毕业后实际工作中应用起来, 才发现困难重重, 很难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无法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多变、纷繁的教育问题。
《学校体育学》作为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和主干课程, 具有理论性与操作性的特征[2], 因此, 为了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增加实践内容, 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就成为现阶段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也是我们需要攻克的课题。
2 《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2 . 1 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人才的指向标, 体现着时代的需求。现阶段人才培养要求高素质、强能力的专业人才, 高校体育教学也应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 加强学生能力培养, 真正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2 . 2 体育理论课程教学理念的转变
体育院校在《学校体育学》教学中需要转变教学理念, 变应试教育为能力教育, 素质教育, 需要教师不断吸取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学习新的教育教学方法, 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 增加学生喜欢且有效的教学手段, 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 真正发挥以学生为主体作用。
3 《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执行策略
3 . 1 《学校体育学》教学课时合理化的划分
近几年, 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大的变革, 通识教育内容及课时加大, 专业课时压缩, 《学校体育课》的教学时数也进行了调整, 现课程教学时数为48学时。面对课时压缩, 学校体育课程也进行了相应的课时调整: (1) 为了合理规划课时, 对学校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将其分为学校体育概述、学校体育基本理论、体育课程及新课标、体育教学、课外体育几个知识板块, 由“章节式”教学转变为“板块式”教学, 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体系化。 (2) 为了体现《学校体育学》课程的操作性特征, 在新课标、体育教学、课外体育内容教学时增加了实践课时, 使教学形式更加丰富。
3 . 2 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中, 涵盖有很多与体育实践内容结合部分, 在教学中增加实践课时, 既可使课生动有趣, 又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教学中, 不再以师为主导, 而根据教学内容, 采用讲授式、讨论式、案例教学、说课、听课、评课、授课等多种教学模式, 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下,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体育课的负荷与密度教学内容时, 即可安排学生实践教学, 选择一位学生作为实践课授课教师, 部分学生充当授课对象, 课程作为听课对象, 余下学生听课, 制作体育实践课负荷与密度分析表, 并进行评课。通过类似实践课, 学生了解体育课的授课、听课、评课的内容及要点, 为其今后的体育实践打下基础。
3 . 3 引入新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引入多种教学方法, 根据各板块教学内容特点, 采用“研究式”教学方法, 将学生划分为6人一组的研究小组, 提前一周布置思考专题, 提供课下相关研究资料, 通过“学生课上参与课题讨论, 小组研讨, 师生互问, 模拟教室, 实践演练”等多种途径和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良好结合和演练, 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在案例教学中, 教师筛选合适的案例, 精心组织, 恰当的把握案例教学的4个环——节阅读案例, 个人分析;小组讨论, 形成共识;课堂发言, 全班交流;总结归纳, 消化提升[3]。
3 . 4 建立合理的《学校体育学》课程评价方法
改革学习目标, 建立合理的课程评价方法, 不再以单一的“笔试”成绩作为考核标准, 建立多元评价方法, 包括笔试、教案、试讲、说课、授课、实践能力等多方面, 综合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
4 《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结果
4 . 1 教的方面——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教学相长, 教学方法改革的实施者在于教师, 教学改革的效果也在于教师的敬业精神、专业水平和素养。为了上好课, 教师需要在课下进行大量的备课、案例准备、素材整理、资料搜集等工作, 正是由于有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教师在课上才能游刃有余的讲述教学内容, 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案例分析, 实践体育教学环节。通过体育教学, 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检验, 极大的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全面提高。
4.2 学的方面
4.2.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在进行《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改革后, 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教师的教学围绕着这一主体展开,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主动性, 成为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 使得教学不再是一成不变的讲授, 而是多样化, 学生参与到教学的环节之中, 师生互动充分, 学生学习兴趣高涨。
4.2.2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教学中, 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在学习中, 学生需要理论联系实践, 需要活学活用, 将书本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并对学校体育加深理解, 了解学校体育工作内容, 认识体育教学环节, 体会课外体育实施, 这些方面通过学校体育学的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 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4.2.3 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应用水平
在教学中, 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 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学校体育学》作为一门培养体育师资的专业课程, 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这也是一门需要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 学生在学习中, 将体育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能力融会贯通, 提高其综合能力。
4.2.4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通过教学改革, 教师乐于教, 学生乐于学, 师生互动充分, 课堂气氛活跃, 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师生良好配合, 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汉升, 季克异.《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解读[J].体育学刊, 2005 (6) :1-5.
[2]曲宗湖, 顾渊彦.“学校体育学”课程建设回顾与展望[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9 (1) :6-14.
学校体育学课程设计 篇8
关键词:采矿学 课程设计 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TD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b)-0093-01采矿学课程设计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是学生对大学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总结和完善,课程设计的合理性和质量完成情况对采矿工程专业学生能否高质量的完成毕业设计任务至关重要[1]。通过课程设计训练,能使学生掌握工程设计的主要程序和方法,通过查资料、设计与分析运算等实践,使所学知识巩固深化,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传统的课程设计方法存在一些弊端和不足之处,因此,教师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技术和方法指导学生做好采矿学课程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1 传统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设计学时不够
通过多年的课程设计指导发现,传统的课程设计通常是在课程临近结束时,教师才把课程设计任务下达给学生,由于学生是首次进行专业设计,在短短的三周内,造成学生们往往因为时间仓促而感到无从下手。在设计过程中,仅有少数基础好的学生认真做,绝大部分学生在头两周只是等待,最后抄袭别人完成的设计,严重影响了课程设计的质量。
1.2 课程设计手段不够现代化和多样化
熟练掌握CAD绘图技术已成为高等院校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但在传统的采矿学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一直要求学生用铅笔在图纸上进行绘图,导致课程设计的手段比较单一,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绘图能力及创新能力[3]。另外,由于采矿学课程设计的空间立体想象力较强,对于一些空间立体想象力较差的学生很难想象出平剖面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设计时感到困惑和迷茫。
1.3 指导教师指导时间得不到保证
近几年由于学生数量的增加,导致每个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数较多,导致学生能够得到老师的指导时间非常有限;另外,目前没有一个健全的指导教师考核制度,在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期间,有的指导教师仅仅来过一次,学生很难与指导教师见上一面,有苦难言,导致了许多疑难问题无法解决,最终导致课程设计质量低劣。
2 课程设计的改革方法
2.1 增加课程设计时间
由于采矿学课程时间目前只有三周,对于没有一点设计经验的学生来说做一份合格的课程设计很难,因此,可以在课程结束前三周把课程设计题目发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准备及足够时间思考的过程,不至于由于设计时间不够发生抄袭现象,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独立发现、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2.2 采用多样化的绘图手段
由于学生性格各异,有的学生喜欢传统的手工绘图,有的喜欢采用二维的CAD进行绘图,还有的学生三维绘图能力较强,因此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学生可以自选绘图技术手段。
2.3 通过图纸建立模型,通过模型修改图纸
由于采矿学课程设计是一门空间立体概念很强的学科,首次设计的大多数学生对于矿井的空间立体概念很模糊,因此,可以让学生按照图纸的比例建立实体模型,实体模型可以选用塑料管、纸筒、胶水等材料进行制作。然后通过实体模型对平剖面图进行修改,这样很容易建立起矿井空间立体概念,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图1为学生制作的采区设计实体模型。
2.4 课程设计试题库的建立
传统的课程设计是每个指导教师自拟题目下发给学生,这样就造成了不同指导教师下发的课程设计题目雷同或相似,学生的课程设计容易发生抄袭现象,为了杜绝这种现象,建立课程设计题库很有必要,从而保证学生独立的完成自己的课程设计。
2.5 指导教师考核制度的建立
建立一个健全的指导教师考核制度有助于设计学生得到一定的答疑解惑时间,从而保障课程设计有质有量的完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指导教师考核制度。
第一,要求每个指导教师平均每周不少于对学生进行两次指导,每次不少于2个小时;第二,设立一个课程设计教学督导员,课程设计教学督导员可以由采矿工程系系主任或副主任担任,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时,提前与课程设计教学督导员进行联系,从而保障指导教师的指导学时数;第三,课程设计结束后,由学生对指导教师指导情况进行投票,按照票数的多少进行排名,以便进行总结指导经验和不足。
3 结语
通过一年来采矿学课程设计的改革与实践,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大大提高,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完成任务和实践创新能力。另外,如何发现并改进课程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是值得每个教学工作者共同研究和探讨的问题。笔者就在采矿学课程设计教学指导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相应的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由于课程设计教学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仅指导教师一方面努力是不够的,它还需要学校、学生和企业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卫东,刘荣,李继婷.机械原理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S0):7-10.
[2]吴茵,龙春光,华熳煜.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改革探索[J].理工高教研究,2006(2):98-99.
[3]周新刚.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尝试[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增刊):180-183.
【学校体育学课程设计】推荐阅读:
学校体育学试题411-27
学校体育学选择题07-25
学校体育课程08-22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梳理07-16
学校体育课新课程08-28
学校体育新课程改革与发展12-01
学ui设计哪个学校好07-01
学校实践育人课程设计05-17
学校防火防爆课程设计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