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税务案件审理中发现问题的思考与总结

2024-07-04

从税务案件审理中发现问题的思考与总结(共4篇)

从税务案件审理中发现问题的思考与总结 篇1

从税务案件审理中发现问题的思考与总结

税务违法案件审理是指税务机关对检查终结后,符合一定标准的案件进行审核和做出处理决定的过程,是税务机关内部执法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重点执法行为的事中监督。

在重大税务案件审理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例子诸如:纳税人不缴、少缴税、纳税调整不到位、税收政策执行不到位等问题,都是可以通过加强日常纳税辅导来避免的,也就反映出我们日常税务管理中的一些漏洞。例如:该局稽查局今年对XXXX汽车驾驶技术培训站XX年9月3日至XX年4月30日涉税情况进行了检查,发现该企业几年来一直不能正确核算收入、成本、费用,本次稽查也是依据该纳税人提供的《驾驶申请人清单》等相关材料确定收入。该汽车驾驶技术培训站从开业到我局稽查局实施检查时一直存在少缴税款行为,经检查共少缴应纳税款205982.98元。又如:该局稽查局去年稽查的XXX使用假发票案,XXX购买、使用假发票冲抵预付工程款少缴的税费:营业税31500元、城建税1575元、教育费附加945元、地方教育附加630元、个人所得税10500元、合计45150元;以及在日常管理中常见的利用往来帐户结转收入,部分营业收入长期挂往来帐少缴税款、税收政策不掌握,从而导致少缴税款、多提费用虚增成 本、虚增人员工资、免征的流转税未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等案例都不难看出日常管理中的问题。问题的出现有的责任在纳税人自身,有的责任在税务机关。纳税人自身的问题是被处罚承当经济责任,而税务机关的问题应承当什么?从以上几个案例背后折射出的问题不得不让人深思,应引起我们的重视。笔者认为今后工作需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改进,进而提高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和税务管理员的业务能力。

一是不断提升税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税务人员素质不高,对税收政策一知半解,使税收政策宣传、解释不到位,也能造成纳税人不缴少缴税款问题。因此管理人员应该加强业务学习,熟练掌握财务会计制度、相关法律、法规及税收政策规定,及时将税收政策变化情况通知到纳税人。要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选拨业务能力较强和工作责任心较强的人员从事税收管理员工作。加大对税务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使税务管理员业务知识得到不断更新。

二是提高税务管理人员责任心,做到在日常管理中发现问题。由于企业会计人员水平不同,对税收政策的理解存在偏差,形成许多非主观故意的不申报、不缴税问题,需要管理人员日常辅导工作做到位。每位管理人员应对所管理的纳税户申报纳税情况每个月或每个季度做一个查询统计,与上个月或者上个季度同期数进行对比,掌握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情况,加强纳税评估,及早发现问题。管理人员掌握企业 生产经营特点,与相关行业的有关经济指标对比分析,就能及早发现企业的计税收入、成本费用上是否存在少列或多列支的疑点问题,把可能发生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把加强税务管理落到实处。

三是充分利用重大税务案件审理优势,保证执法行为相对规范、统一。案审人员要较好地把握自由裁量权的正确运用尺度。如:在没有自由裁量权执行标准前,审理人员按照《税收征管法》的规定,在税收处罚中,一个违法行为,依据违法轻重程度不同予以行政处罚的跨度很大,从0.5倍到5倍。在现实工作中存在着同一税务案件,不同的人因其对适用法律的理解认识深浅不一,案情轻重的理解判断不一致,处罚结果会出现较大差异。对税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行使由于缺乏一个比较可行的参照标准,更多案审人员全凭工作经验审案,不难看出整个税务行政处罚缺乏层次千篇一律。通过重大案件审理制度,对一定数量案件的审理,以案例的形式为稽查部门在拟定税收行政处罚时提供大概的参照体系,尽可能体现过罚相当的原则。根据违法事实及情节,统一运用自由裁量权,对类似的处理、处罚决定,保证执法行为规范性、一致性。

四、加强发票管理,严惩使用假发票行为。从该局目前查处的税务违法案件中不难看出,发票违法案件所占比例还是相当高,当前社会上大量假发票的流通危害甚至堪比假 钞,严重扰乱税收管理秩序和财经秩序,威胁国家经济和税收安全,其背后反映出的问题是非常严重,应该引起我们每部位税务人员的重视和反思。因此,发票宣传的内容还应扩展,要加强假发票识别知识的宣传。要把打击制假、售假发票违法行为当作长期工作,坚持不懈地深入、持久开展下去,同时要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从重、从快、从严打击使用假发票的违法行为,维护国家的经济利益和税收法律的尊严。

五、加强税法宣传和纳税辅导工作,提高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以多种渠道和形式加强纳税服务宣传,利用办税服务厅、纳税服务热线、纳税咨询台、电子触摸屏等平台,采取发放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标语、播放税收政策等形式,将宣传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切实保证税法的贯彻落实。利用地税网站和办税服务厅等公共服务平台,将税收政策、执法程序、行政许可、行政审批事项等向纳税人公开。积极开展对纳税人的政策引导和服务,提升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

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努力提高税收管理员的自律能力。“规范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是贯彻落实《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和《税收征管法》的客观要求。依法治税、依率计征是税收工作的宗旨和核心,如果违背这个宗旨和偏离这个核心,将使税收工作走入误区。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税务人员牢固树立税法至上的观念,不折不扣的按 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的额度和程序办事,自觉做到公正、公平执法,依法、依率征税。决不能凭借国家赋予的权力“滥用职权”,收“人情税”或“模糊税”。同时还要及时掌握新的税收政策规定,了解熟悉企业财务会计处办法。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税收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必须切实加强职业道德和廉洁自律意识,自觉从思想上牢固建立预防干部违法违纪问题的堤坝,增强学法、守法、遵法意识,努力提高自身免疫力。

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办法(试行) 篇2

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办法(试行)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2001/02/17)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

《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国税发〔2001〕2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为做好重大税务案件的审理工作,规范税收执法,现将国家税务总局制定 的《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01年2月17日

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对重大税务案件的监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 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及国务院《关于贯彻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通知》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工作是指税务局对调查终结的、符合一定标准 的案件进行审核和作出处理决定。

第三条 重大税务案件的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 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案件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审理委员会)根据涉案金 额、案件性质、争议程度、社会影响面等确定。

按重大税务案件标准审理的案件达不到上年案发数10%的,须下调标 准。

各省移送重大税务案件的标准应报国家税务总局审理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第四条 重大税务案件的审理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遵循公 正、合法、及时、有效的原则。

第五条 重大税务案件由查处案件的本级审理委员会按本办法规定的职责 范围进行审理。

第六条 县级(含县)以上税务局设立审理委员会。审理委员会设主任一 名,副主任若干名,成员由税务局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审理委员会的办公室设在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

第七条 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

(一)负责审理审理委员会办公室报送的案件;

(二)作出审理结论。

第八条 审理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职责

(一)对稽查部门移送的案件进行初审;

(二)负责向审理委员会报送应由审理委员会审理的案件材料;

(三)承办审理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

第九条 各级税务机关所有案件稽查部门,在案件调查终结后,对符合重

大税务案件标准的案件,应在填写《重大税务案件审理提请书》后,将所有与 案件有关的材料一并移送审理委员会办公室。

第十条 审理委员会办公室在接到送审的材料时,应与送审单位办理交接 手续,共同填写《重大税务案件审理案卷交接单》。

我国税务行政复议救济制度研究

由审理委员会办公室填写《重大税务案件审理登记表》。

第十一条 审理委员会办公室受理移送的案件材料后,根据初审情况分别 作出如下处理:

(一)认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符合法定程序、适用法律正确,拟处理 意见适当的,在《重大税务案件审理意见书》上写明同意拟处理意见,报审理 委员会主任或主任授权的副主任批准后,以审理委员会所在机关名义制作税务 处理决定书,交稽查部门执行。

(二)认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不符合法定程序的,在《重大税务案件 审理意见书》上写明意见,报审理委员会主任或主任授权的副主任批准后,退 回稽查部门补充调查或重新处理;

(三)认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错误或不当的、或者拟处理意 见不当的,在《重大税务案件审理意见书》上写明审理意见报审理委员会审 理。

第十二条 审理委员会办公室在审理过程中可会同有关业务部门进行,各 业务部门应配合审理委员会办公室的工作。

第十三条 审理委员会工作程序

(一)审理委员会采取集体审理的形式审理重大税务案件。案件审理会议 由审理委员会主任或主任授权的副主任主持。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形成纪 要。

(二)审理委员会办公室应在审理委员会审理前三天,将有关案件材料送 发审理委员会成员。

(三)案件审理会议须有审理委员会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到会。

(四)召开案件审理会议时,审理委员会成员若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可 委托其他负责人参加。

审理委员会办公室有关经办人员、税务案件调查人员,可列席会议。

(五)召开案件审理会议时,首先由稽查部门汇报案情及拟处理意见,后 由审理委员会办公室汇报初审意见,审理委员会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作出审 理结论。

(六)审理委员会办公室根据审理委员会的审理结论,制作《重大税务案 件审理纪要》报案件审理会议主持人审批后,以审理委员会所在机关名义制作 税务处理决定书,交稽查部门执行。

(七)《重大税务案件审理纪要》的内容应当包括审理的时间、地点、主 持人、参加人员、案情、处理依据及审理结论等。

第十四条 审理委员会办公室对审理完结的案件材料,应及时退还稽查部 门归档。

第十五条 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审理的案件应在十个工作日内完成,经审理

委员会审理的案件应在一个月内完成。案情特别复杂的案件,可适当延长审理 时间,但最长不得超过40天。

第十六条 重大税务案件审理文书应按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统一格式印 制。

第十七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应在每年一月底之前,将上的重大税务案件审理情况及重大税务案件审理 统计表报国家税务总局审理委员会办公室。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文发之日起开始施行。

相邻关系纠纷案件的审理与思考 篇3

本文对日常审理相邻纠纷案件进行分析、研究,对相邻纠纷在理论和实务中相关法律问题的思考,做一个粗浅的论述。

一、对相邻权理论的理解与界定

相邻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的不动产所有人或使用人,在对各自所有的或使用的不动产行使所有权时,相互间应当给予便利或接受限制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不动产的相邻关系的实质是相邻不动产所有人或使用人行使其权利的一种延伸或限制,而从权利的角度讲,相邻关系又称相邻权。

1、正确理解“相邻”的范围及界定

有一种观点认为“相邻”是指两个以上不动产“直接相邻”或“直接相连”;而另一种观点将“相邻”理解为 “相邻接”、“相连接”、“附近”等的意思。我认同第二种观点,并且应当对“相邻”作广义的理解;所谓的“相邻”是指地理位置的相邻,既包括相连接的房屋、土地及其他不动产,也包括与只相邻的、附近的房屋、土地及其他不动产。不动产相邻关系的内容因种类不同而不同,但基本上都是相邻的一方有权要求他方提供必要的便利,使本人的不动产得到合理利用。

凡在不动产的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一方不动产与另一方不动产之间有相互利用的必要,均可视为是相邻关系的产生。但是,相邻关系的客体并不是不动产本身,而是相邻不动产所有人或使用人行使其所有权或使用权时所体现的利益。因此,在行使相邻权时,既要实现自己的合法利益,又要为邻人提供方便,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这是审理相邻权案件时要注意的问题。

2、相邻权调整的主题范围在审理是应该予以确定。

对于相邻权调整的主题范围,《民法通则》未作明确规定。一种观点认为,相邻权调整的主题范围主要是不动产的所有人和使用人,即适用物权中的不动产所有人或使用人之间,但对非物权的不动产所有人或使用人之间不适用;另一种观点认为,相邻权调整范围不仅包括物权不动产所有人或使用人之间,也包括非物权的不动产使用人之间。我认同第二种观点。这同样是审理相邻权纠纷案件要注意的问题。

二、相邻权纠纷审理时的难点与认定

1、如何界定相邻权与地役权

所谓地役权,是指土地所有人或者使用人为了自身利用土地的方便,而在他人的土地上为自己所设立的一项权利——通过利用该他人的土地来提高其自己土地的效益与价值,实现经济上或精神上的便利和利益。地役权具有从属性和不可分性等特点,而相邻权具有法定性。从传统民法理论和我国对相邻关系的法律规定来看,相邻关系与地役权的相同之处在于两者均是调整相邻土地权利人之间的土地利用关系而设的制度,然而,两者是两种不同的物权制度,不能互为代替。由于《民法通则》只规定了相邻权,对地役权未作规定,因此在审判实践中极易混淆两者的界限。

如果从以下方面予以界定,则可以使审判程序顺利进行:

(1)、从产生原因方面加以界定。这也是两者之间最本质的区别,相邻权由法律直接规定,是法定权利,直接对抗第三人,无须登记即可发生法律效力;而地役权是依据法律行为而取得,一般属于约定权利,必须经过登记机关登记,否则不得对抗第三人。同时,地役权也可以因遗嘱、继承9或时效等原因而取得。

(2)、从调整范围加以区分。相邻权调整限度较小,而地役权不但可以调节相邻土地之间的权力关系,也可以为不相邻土地权利人之间利用,其对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限制与扩张程度较大。

(3)、从存在的条件方面予以区别。相邻权存在的条件是权利主体的不动产必须是相互毗邻;既适用于土地的相邻,也适用于房屋的相邻;而地役权只适用于土地的相邻关系,并不受土地侍奉毗邻的限制。

(4)、从权利存续期间及是否有偿予以区别。原则上讲,地役权的期限既可以约定为有期,也可以约定为无期,还可以在订立地役权合同时尚不确定地役权期限,只约定适当的期限确定方法而待以后再行确定,但不可约定为永久期限。至于是否为有偿,则取决于地役权的设定方式和当事人的约定;而相邻权的存续期间是法定的,一般为无偿的。

(5)、从权利类型予以区别。地役权是独立于不动

产所有权或使用权之外的一种民事权利,是独立的用益物权;而相邻权既不是一项独立的民事权利,更不是一项独立的物权,属于不动产的所有权或使用本身的扩张或限制。

(6)、从是否需要登记予以区别。由于有法律的直接规定,相邻权成立及对抗第三人,均无需单独登记即可发生;而地役权是由其用益物权的性质所决定,其成立及对抗善意第三人的效力,必须以登记为要件。

(7)、从请求权方面予以区别。相邻权受到侵害后,不能直接以相邻关系提起损害赔偿诉讼,而应该以所有权的行使受到妨害予以诉讼;而地役权受到损害后,当事人可以直接提起地役权受损还的诉讼请求。

2、建筑物相邻权的审理

产生相邻权纠纷比较多的原因是由于在城市建设中,规划部门未严格依照规划标准履行职责,造成逾界建筑或违法建筑的出现;或是在旧城改造中不可避免的出现建筑物间距不足的问题而导致相邻采光、通风、排水等纠纷的发生。当这类纠纷发生后,在审判过程中,往往是以被侵权人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作为最后的选择。而由于到目前为止,损失赔偿标准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审判实践中都是由法官自由裁量,很难统一赔偿标准,造成当事人对判决不满意。

通过调研,在此我仅对逾界建筑和违法建筑相邻权如何救济与保护阐述个人粗浅的思考。我本人认为,对于此类案件应该区别不同情况而定。

(1)、对逾界建筑相邻权审理

所谓逾界建筑是指建筑物所有人超过准建土地使用范围或超越规划许可高、长、宽限度的建筑。对于逾界建筑,不应该一律判决拆除。对逾界范围不大,受害人又没有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制止的,可以参考德国,瑞士等国家“邻居应有相应的容忍义务”原则,一般可不判决拆除,以免影响建筑物整体性和安全性,法官通过价值判断和利益权衡,可采用支付赔偿金的方式处理。

(2)、对违法建筑的审理

所谓违法建筑是指建筑物所有人没有土地许可和建筑规划许可审批手续而进行的建筑。对于此类建筑,法院受理案件后应中止诉讼,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拆除违法建筑”的司法建议,待行政主管机关处理后在恢复民事诉讼。而对于只是审批手续不完整的,则可责令当事人补办,如按期补办了的,实体处理可参照逾界建筑相邻权予以处理;如行政主管部门不予补办,如属原告则裁定驳回起诉;如是被告,则按违法建筑予以判决。

3、相邻权的诉讼时效

从税务案件审理中发现问题的思考与总结 篇4

徐地税发[2007]132号二○○七年九月五日

各县(市、区)地方税务局、市地税局各分局、稽查局,市局机关各单位:

为规范全市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工作,提高审理质量和效率,现将市局制定的《徐州市地方税务局重大税务案件审理规则(试行)》印发给你们。

各县(市、区)地方税务局、市地税局各分局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工作可参照本规则执行。

附件:徐州市地方税务局重大税务案件初审表

二○○七年九月五日

-1-

徐州市地方税务局重大税务案件审理规则(试行)

第一条 为规范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工作,提高审理质量和效率,依据《国家税务总局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稽查局每年提交市局审理的案件,在时间上应合理安排,避免前松后紧。每次提交审理数以4-5件为宜。

第三条 稽查局提交审理案件所附证据资料,应按《稽查报告》发现问题的顺序编列序号,并在证据目录列示。原则上认定的每一个违法事实都应附列证据序号。

第四条 法规处在接到稽查局提交审理的案件5个工作日内进行编号、初审。并传递到各相关处室初审。原则上10个工作日内提请审理委员会审理。

第五条 各处室按下列内容及要求进行初审,填写《重大税务案件初审表》,并由处室负责人签字。

(一)一处:就《稽查报告》涉及的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各项地方税种的政策适用、计算过程、底稿及证据资料中相关数据的勾稽关系进行审核;

(二)二处:就《稽查报告》涉及的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政策适用、计算过程、底稿及证据资料中相关数据的勾稽关系进行审核;

(三)征管处:就《稽查报告》涉及的发票等涉税违法违章行为的定性、滞纳金计算是否正确等进行初审;

-2-

(四)法规处:就稽查程序是否合法、证据是否齐备有效、文书使用是否规范及偷税比例计算是否正确等问题进行初审。

第六条 各处室在初审时,如对《稽查报告》及卷宗有不清楚的问题,可直接与稽查局检查人员联系沟通。

第七条 法规处设专职审理人员审理案件,并就各处室初审意见进行汇总,就案件疑难分歧意见与相关人员协调沟通后方可提请案件审理委员会审理。

第八条 法规处负责在案件审理会议前通知相关管理分局参加审理会议;必要时,可要求被查单位参与旁听。

第九条 法规处在案件审理会议召开三天前通知审理委员会成员。原则上应由委员本人参加会议,必要时委员也可以带助手,如有特殊情况缺席会议,应事前请假,经审理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同意后可以授权本处室其他成员参加。

第十条 案件审理会议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主持人查明到会人员情况,说明本次会议审理的案件数及顺序,宣布会议开始;

(二)稽查局办案人员汇报案件查处情况。汇报时应简明扼要,避免照《稽查报告》宣读。重点汇报案件背景、发现问题、被查单位有无意见、政策有疑难需要市局定性的问题等几方面;

(三)各委员按照一处、二处、征管处、法规处顺序发表意见;监察室就案件涉及的相关人员有无涉廉问题发表意见;

(四)各成员就案件有关情况进行讨论;管理分局就案件情况发 -3-

言;

(五)主持人进行总结,并作出审理结论。

上一篇:农村幼儿园的发展下一篇:对长辈的端午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