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全国卫生计生监督工作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通用6篇)
十三五全国卫生计生监督工作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 篇1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十三五” 全国卫生计生监督工作规划的通知
国卫监督发〔2017〕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人口计生委,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卫生计生委监督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为切实做好“十三五”期间我国卫生计生监督工作,促进卫生计生法律法规有效实施,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我委制定了《“十三五”全国卫生计生监督工作规划》(可从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下载)。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卫生计生委
2017年1月22日
“十三五”全国卫生计生监督工作规划
前 言
卫生计生监督工作是依法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保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卫生计生系统法律法规有效实施、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有力保障。加强卫生计生监督工作是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卫生与健康领域法治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推进职能转变、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内容,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的要求,加强综合监管制度建设,推进监管重心转向全行业,努力建设统一、专业、高效的卫生计生综合监管和执法监督体系,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良好局面,有效保障群众健康权益,是“十三五”时期卫生计生监督肩负的使命。
“十三五”全国卫生计生监督工作规划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和“十三五”期间深化医改规划要求编制,阐明“十三五”时期卫生计生监督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指导卫生计生监督科学发展的行动纲领。
一、规划背景
卫生计生监督工作主要是制定和组织实施卫生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监督检查的规划,依法组织部署和协调开展医疗卫生、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中医服务等卫生与健康领域综合监督管理与执法,依法依规查处违法行为。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党组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卫生计生监督工作取得了可喜进展。卫生计生监督体系进一步完善,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资源整合全面推开,基层卫生计生监督力量逐步加强,卫生计生监督网络已延伸覆盖到乡村。建立实施卫生计生监督人员规范化培训制度,组织开展全国卫生计 生监督技能竞赛和执法比武,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卫生计生监督信息化加快发展,行政许可、现场监督、行政处罚、一户一档、网络直报等核心业务管理系统升级改造有序推进,并顺利上线。建立综合监督工作协调机制,组织开展卫生计生监督稽查和绩效考核,行政执法行为更加规范,监管工作更加主动。监督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公共卫生监督抽检合格率稳步提高,医疗监督全面加强,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水平不断提高,计划生育监督工作扎实推进,中医药监督机制不断完善。
“十三五”期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依法治国方略全面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对卫生计生监督工作将提出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与此同时,卫生计生监督领域还存在着一些制约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一是卫生计生监督体系基础相对薄弱,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监督机构性质不统一、规范化建设有待完善,工作经费落实不到位,监督执法装备缺乏,监督队伍人员短缺,结构不合理,监督技术支持能力建设亟待加强,不能完全满足卫生计生监督任务的需要。二是卫生计生综合监管与执法监督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特别是面对健康相关新事物、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等新的监管领域,需要进一步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发挥协调作用,推进综合监管。三是卫生计生监督 工作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综合监管行政机构和执法监督系统的职责厘清和协同推进还要理顺,部门信息共享亟需加强,如何进一步发挥行业、第三方组织和社会监督的积极作用还要创新落实。
“十三五”时期,卫生计生监督工作正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机遇期,但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必须加快推动卫生计生综合监管和执法监督体系建设,明确监管行政部门和执法监管系统的职责,加强监督执法机构资源配置及规范化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和行政执法效能,确保卫生计生综合监管和执法监督水平得到提升。必须强化依法行政和依法监督,加强队伍能力建设,使工作落到实处,有效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必须完善综合监管机制,明确主体责任,落实重点措施,力争到“十三五”末,使卫生计生监督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更好地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供有力保障。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 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维护群众健康为使命,以监督检查卫生计生法律法规落实情况为动力,完善综合监管和执法监督体制、机制和制度,着力推进监督机构体系和能力建设,积极探索创新综合监管方式,不断提高监督执法能力和水平,为推进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依法监督、公正高效。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落实法定的监督职责,确保监督依法开展。规范监督执法行为,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执法,不断提高执法水平,推动卫生计生事业有序发展。
坚持综合监管,重点突破。坚持解决全局性、普遍性问题与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领域、行业问题相结合,增强综合监管工作的针对性,提高综合监管工作的社会效果,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坚持改革创新,完善制度。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突破思维定式的障碍,创新监管理念与监管方式,推进卫生计生综合监管和执法监督机制更加明晰和规范,提高综合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坚持协同推进,全行业监管。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围绕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的难点重点问题,加强整体联动,充分调动社会监督力量,发挥社会组织和第三方监督作用。积极推进形成政府监管、执法监督、行业自律、各方参与、社会共治的综合监督管理的新格局。
(三)规划目标。
按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深入推进卫生计生监督工作,主动适应群众健康需求,突出解决社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加强监督执法,有效遏制和减少损害群众健康权益违法行为的发生。以基层为重点,加强卫生计生综合监管和执法监督两大体系建设,大力提高执法能力,完善综合监管和执法监督保障机制。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完善卫生计生综合监管制度和机制,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到“十三五”末,建设一个统一、专业、高效的卫生计生综合监管和执法监督体系,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综合监管制度更加健全,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宏观指导、规划制定、部署协调、督导评估等工作,执法监督系统组织落实并完成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工作的具体任务,不断开创卫生计生综合监管和执法监督工作的新局面。“十三五”时期主要指标列表 指标名称 2015年 2020年 指标性质
医疗卫生机构监督覆盖率(%)74 90 约束性
农村集中式供水安全巡查乡镇覆盖率(%)74 90 约束性
学校卫生综合评价覆盖率(%)42 80 预期性
公共场所卫生量化分级管理覆盖率(%)64 80 约束性
国家双随机监督抽检覆盖全国被监督单位的比例(%)5 20 预期性 省级和地市级监督执法业务应用系统使用率(%)55 80 预期性
县级监督执法业务应用系统使用率(%)42 70 预期性
三、重点任务
(一)推进综合监管制度建设,依法依规实施综合监管。
1.推行全行业监管。着力完善综合监管法律法规体系,促进全行业监管,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加强综合监管机制建设,完善综合监管运行机制,做好职能衔接,增强综合监管合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信用体系建设和医疗卫生大数据应用,不断提高综合监管信息化水平和综合监管效率。2017年出台关于加强医疗卫生行业监管的指导文件,到“十三五”末,要逐步建立并完善以政府监管为主导、第三方广泛参与、医疗卫生机构自我管理和社会监督为补充的集中、统一、专业、高效的综合监管和执法监督体系,形成政府监管、执法监督、行业自律、各方参与、社会共治的综合监管治理的新格局。
2.深入开展法律法规监督检查。全面完成《卫生计生重 要法律法规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规划(2014-2017年)》和“回头看”工作。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监督检查工作协调机制,强化综合监管。推进监督检查结果运用,以检查发现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制定监督检查计划,细化评价标准和方法,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全面、系统检查,提高整治效果。坚持法律法规落实情况监督检查与法制宣传引导相结合,引导卫生计生全行业自觉落实法律法规要求,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专栏一 推进综合监管制度建设
完善综合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发挥政府在医疗卫生全行业综合监管中的主导作用,完善医疗卫生机构自我管理机制,促进行业协会发挥行业自律作用,构建社会监督机制,完善综合监管运行机制,加强综合监管信息化建设,提高综合监管保障能力。
(二)加大执法监督力度,有效维护群众健康权益。
3.加强医疗服务监督。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行医工作,加强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依法执业的监督检查,一级(含)以上医疗机构监督覆盖率每年不低于95%,严厉打击无证行医行为。采供血机构、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督覆盖率每年达到100%。强化医疗机构主体责任,落实和规范医疗机构自查工作,提高其自我管理水平。加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坚持“零容忍”,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对违法问题久拖不决、屡查屡犯的,依法从重处罚。及时组织查处社会舆论反映强烈、各方高度关注的重大违法案件,依法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对存在问题严重的单位和责任人,要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4.加大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监督。深入开展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监督工作,加大对预防接种、传染病疫情报告、疫情控制、消毒隔离制度执行、医疗废弃物处置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的监督检查力度。按照风险管理原则,推进对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分类监督综合评价,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传染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落实。
5.强化公共卫生监督。进一步加强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城市集中式供水单位每年监督检查全覆盖,加强农村集中式供水安全巡查,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监督档案,逐步提高监督检查覆盖率。全面落实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加强公共场所控烟监督工作。开展学校卫生综合监督评价工作,对传染病预防控制、饮用水卫生和教学环境等进行系统评价,促进学校全面落实卫生要求。加强消毒产品、涉水产品监督,督促生产企业和经营使用单位落实相关主体责任,建设完善产品生产经营和使用监督信息平台,及时掌握信息,提高监督效率。
6.提升计划生育监督能力。围绕计划生育工作重大战略和重要工作部署,明确监督职责,加强各级计划生育监督工作机构建设,充实监督人员,探索开展计划生育分类监督综合评价。建立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专项督查和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监督检查制度,完善计划生育监督工作机制。加强计划生育监督,到2020年对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督覆盖率不低于95%。强化“两非”等计划生育重大案件督查督办,提高部门依法行政和机构依法执业监督的能力。
7.加强中医服务监督。完善中医服务监督法规标准,健全中医服务监督执法工作机制,推动建立中医服务监督信息数据平台,重点加强对中医诊所、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取得医师资格人员的监管。整顿和规范中医医疗服务市场秩序,严厉打击无证行医行为,查处重大违法案件。加强中医服务监督执法力量,提高中医服务监督能力,开展中医服务监督执法培训和交流。
8.开展国家监督抽检。实施国家监督抽检工作,逐步扩大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国家监督抽检比例。建立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监督人员的“双随机”抽查工作机制。建立国家监督抽检网络信息平台,收集汇总监督抽检信息,掌握和评估总体情况。专栏二 国家监督抽检网络建设 开展国家监督抽检。包括医疗机构依法执业和传染病防治监督抽检;公共场所、学校和供水单位卫生监督抽检;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采供血机构、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和涉水产品生产企业监督抽检;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抽检。
(三)加强卫生计生综合监管和执法监督体系建设,强化执法能力保障。
9.构建科学有效的卫生计生综合监管和执法监督网络体系。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央编办和财政部等6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卫生计生综合监督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科学合理设置执法层级,强化顶层设计,筑牢织密网底,加快推进基层卫生和计划生育执法监督力量整合,充分发挥基层计生干部在卫生计生监督工作中的作用,在乡镇街道(卫生)计生办配备卫生计生监督人员,推动村居计生专干兼任卫生计生监督信息员。
10.充实配备监督执法人员。结合当前卫生计生工作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梳理明晰执法监督工作职责,明确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各级卫生计生监督机构、乡镇街道(卫生)计生办等各自职责。评估现有队伍状况,综合考虑辖区人口、工作量、服务范围和经济水平等因素,研究卫生计生执法监督人员配置标准,合理调整执法监督人 员结构,加强执法监督力量。
11.提升监督机构能力水平。开展示范卫生计生监督机构创建活动,全面推行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建设工作,推动各级监督机构的业务用房、执法装备、执法车辆达到国家规定的配置标准,促进卫生计生监督机构工作规范化,建立健全统一、专业、高效的综合监管和执法监督体系。专栏三 卫生计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工程
加强省级、地市级监督机构业务用房建设。各省份加强快速检测车辆等专业特种车辆配备,强化卫生计生监督机构现场快速检测设备、执法取证工具、现场执法记录仪等执法装备配置。
(四)健全监督制度规范,完善监督机制。
12.强化制度建设。以贯彻落实卫生计生法律法规为重点,加强重点领域和社会普遍关注领域违法问题监督执法制度规范建设,完善医疗机构、计划生育、中医服务、公共场所、消毒产品和涉水产品生产企业的分类监督办法和诚信档案管理办法,建立黑名单管理制度。推动被监督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自查制度。
13.探索加强监督机制新举措。强化防范和打击无证行医联动机制,建立完善多部门联合监督执法机制,完善与公安部门建立打击非法行医等监督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完 善与工商、教育、住建等部门的联合监督工作机制,巩固部门间的联席会议、联合执法、线索移交、情况通报等制度,确保监督工作落实到位。引导行业组织依法依规参与卫生计生监督。
(五)强化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
14.完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建立完善人才培养计划,以基层为重点,加强医疗服务(含中医)监督、计划生育监督等急需人才培养。建立人员规范化培训制度,健全培训质量考评机制。建设3-5家监督人员实训基地。推进卫生计生监督人员职位分级管理,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执法能力、工作业绩为导向的职位分级评价体系。探索建立“互联网+”混合式培训管理模式,监督员网络培训注册率达到100%。
15.规范行政执法。建立健全监督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督促地方健全落实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加强卫生计生监督队伍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建立健全监督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深入开展卫生计生执法稽查,投诉举报处理率达到100%,涉嫌犯罪案件移送率达到100%。全面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确保严格公正、文明理性执法。
(六)提升监督信息化服务水平。
16.提高监督信息化应用水平。完善国家和省两级卫生计 生监督信息系统,构建覆盖国家、省、地市、县四级业务应用的卫生计生监督信息体系框架。充分发挥省级监督机构在区域卫生计生监督信息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为老少边穷地区提供卫生计生监督信息化支持和服务。完善制度、标准和安全体系建设,规范监督信息化建设。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和服务为重点,深化信息采集、数据分析、行政许可、监督执法、投诉举报、网络培训、在线监测、公众服务等业务应用,推广信息化监督执法模式,配置和推进手持移动执法终端的应用。探索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卫生计生监督领域的应用。
17.加强监督信息利用。根据监督工作需要,进一步优化监督数据信息,加强对数据信息的挖掘与分析利用,及时掌握信息,提升科学分析研判能力。将相关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等纳入信用信息系统,促进卫生计生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内部外部相关业务系统信息共享及业务协同,建立完善信息交换、发布渠道,促进卫生计生系统内部监督执法与行政审批、机构校验等工作联动。以惠民服务为目标,推动卫生计生监督信息公开。专栏四 监督信息系统建设工程
基于国家和省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完善卫生计生监督信息基础设施、大数据资源体系以及监督机构业务应用系统,深化监督信息应用,加强监督机构手持移动执法终端、现场执 法记录仪等执法设备配置和应用。
(七)创新监督手段,推进社会共治。
18.提高信息化技术在监督中的应用。以生活饮用水、重点公共场所为主,扩大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范围,建立在线监测技术应用信息平台,为及时预警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依据。加强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应用,完善现场快速检测质量管理体系,规范设备管理和使用。健全现场快速检测方法标准,做好现场快速检测技术与监督执法工作的衔接配合,提高用技术手段在现场及时发现问题的能力。
19.推进社会共治。发挥各专业行业协会的作用,推动行业协会建立行业自律性管理的约束机制,不断提高自律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调动社会公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拓宽渠道,方便社会监督。
专栏五 创新监督手段建设工程
以生活饮用水、重点公共场所为主,逐步扩大传染病防治等领域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范围,建立在线监测技术应用信息平台,为及时预警和有针对性地采取监督措施、加快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依据。
(八)加大卫生计生监督宣传力度。
20.开展宣传教育。普及卫生计生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医疗卫生机构依法执业,引导百姓合理安全就医,提高百姓依法维护健康权益的意识。弘扬“公正廉洁、科学严谨、执法为民、护卫健康”的卫生计生监督职业精神,挖掘行业先进典型,开展广泛宣传,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引导和行业典型带动作用,树立卫生计生监督队伍良好形象,让人民群众和各相关部门理解支持配合监督执法工作。关注涉及卫生计生监督的舆情,配合宣传部门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对不实报道和传言予以澄清。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深入贯彻6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卫生计生综合监督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抓好各项工作落实。要将卫生计生监督工作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内容,完善卫生计生监督工作协调机制,明确综合监管部门和执法监督系统的各自职责。综合监管部门要统筹协调解决执法监督、信息共享、政策衔接等重大问题。执法监督系统要确保各项执法监督任务的落地落实。
(二)保障经费投入。卫生计生综合监管和执法监督两大系统所需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以及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等由同级财政予以安排。各地要根据机构和队伍整合情况,整合相关经费渠道,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 效率。推动建立科学合理的卫生计生监督执法经费保障机制,加大保障力度。
(三)强化督导落实。各地综合监督行政部门要根据国家规划,制定本地区卫生计生监督工作规划。加强规划管理,对规划实施进展、质量和成效进行评估,做好中、末期评估工作,及时采取措施推进规划的有效实施,确保规划实施效果。执法监督系统要提升执法监督工作的水平和业绩,为卫生计生综合监管提供强力支撑。要建立健全督办制度,将规划重点任务落实情况作为督查督办重要事项,并定期评估,将评估结果作为相关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十三五全国卫生计生监督工作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 篇2
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李朴民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前所未有。“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非常关键的五年,要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胜利实现,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确保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所以说“十三五”规划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编制好“十三五”规划的意义非常重大、影响深远。报请国务院批准,4月17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了全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徐绍史主任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对规划编制工作,特别是今年的重点任务进行了周密的部署,这标志着“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
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司长徐林解读了规划编制工作的热点问题。
一、“十三五”规划具有特殊重要的历史地位
对于“十三五”规划背后的重要意义,怎么说都不过分,作为我这个做规划的人而言,参与过国家“八五”计划、“九五”计划、“十五”计划、“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等多个规划的制定,我觉得这个五年规划确实具有特殊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一,大家都知道“十三五”规划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领导集体的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所以这个五年规划必须要体现新的领导集体对未来发展的一些重要的思路和考虑。第二,“十三五”规划也是实现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百年”目标,实际上第一个百年目标一个重要的规划,第一个百年讲起来应该是到2021年,但是我们这个是到2020年,这五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第三,“十三五”规划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最后的一个五年规划,这个五年规划编得好不好,对是不是能够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第四,“十三五”规划如果做得好,如果我们的发展比较顺利,我们就有可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
徐林指出,“十三五”规划大的环境和体制背景也在变化,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门提出了新的体制改革的目标,特别是要更好地体现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要通过规划的编制来落实这一点。再就是在国际环境上,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在发生一些变化,美国主导的TPP、TTIP这样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和投资规则对我们未来的发展也会具有深远的影响,包括现在的地缘政治也非常复杂。这种大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国内要素条件的变化、体制环境的变化,都对我们“十三五”规划编制提出了新要求。所以,“十三五”规划要能够更好地体现方方面面的新要求,我认为,确实具有特殊重要的历史地位。
二、“十三五”规划中会特别重视更好地发挥企业的作用
徐林认为,企业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主体,中国的经济发展,企业是很重要的参与主体,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企业的效率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整个宏观经济、关系到整个发展的整体质量。但是,企业也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受益,因为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市场就比较广泛,企业就可以在整个市场中去分得自己应该分得的一部分利益。所以我们在“十三五”规划中会特别重视更好地发挥企业的作用,因为这是中国经济增长或者经济发展活力的一个很重要的表现。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更好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实际上我们就是要更好地让企业作为微观主体在它的决策中起更加直接、更加自主的作用。当然,我们“十三五”规划是一个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的规划,它是体现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一个方面,在这样一种规划的大的方向指引下,企业可以在“十三五”规划的描述中去发掘自己的机会。
三、京津冀规划正和国务院及三地政府完善
徐林称,京津冀的规划是发改委的地区司做。据我了解的情况,他们目前正在和京津冀的三地政府和国务院其他部门一起完善规划文本,经过一定的程序之后,我想应该会按期出台。
徐林表示,“十三五”规划里我们提出了一个课题,就是要研究区域发展的重点,包括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我们是这么认为的,因为在区域发展的问题上我们过去经历了最早在沿海设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所以是沿海地区率先开放开发;后来又按照小平同志“两个大局”的要求,又分别推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等一系列的区域规划和政策。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应该说我们国家区域发展的差距已在呈现缩小的趋势,特别是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用人均GDP来衡量的相对的差距已经呈现缩小的趋势,这是一种非常积极的进展。但是我们也体会到,区域的协调发展不能仅靠区域规划和政策来推动,我们可能更多的需要通过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就是在全国统一大市场框架内,来更好地通过促进要素的自由流动,让市场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在这样的基础上,然后再通过政府区域规划和政策的作用建立一个协调发展的机制。
徐林认为,目前这样一种协调发展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所以“十三五”面临一个怎么更好地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的任务。特别是我们也注意到,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目前东部沿海地区转型升级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们考虑在“十三五”规划里面可能要更好地考虑怎么能够发挥东部沿海地区的优势,使得东部沿海地区在转型升级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更好地发挥带动全国转型升级的作用。因为,我们通过研究发现东部地区目前有更好的经济基础,GDP总量占全国的总量接近57%,东部地区每年产生的专利数量占全国70%多,东部地区劳动力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比全国的平均水平要高出近十个百分点,再加上东部地区在开放、在市场化改革方面也有更好的基础。
“我觉得可能‘十三五规划站在‘全国一盘棋的角度来说,我们在坚持原有的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的基础上,可能也要更好地考虑要发挥东部沿海地区的作用。因为没有东部沿海地区的转型升级,在我看来,就不会有全国的转型升级,所以它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是我们的一个初步的考虑。”徐林说。
四、“十三五”规划在资源环境、生态建设方面的力度,只会进一步加大,不可能弱化,更不可能“放水”
对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时候是否会在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方面“放水”、“放宽”的提问,徐林说:首先我要斩钉截铁地回答你,我们不可能在这个领域“放水”。记得总书记有一句话讲得特别好,他说“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我觉得现在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环境是一个很重要的领域,因为收入水平提高之后,人们更多的是关注生活的质量,关注他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下生活,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各地越来越多地出现一些为了环境问题而产生的社会性事件,这说明老百姓对这块的诉求是越来越高了。既然老百姓有越来越高的诉求,作为“十三五”规划不可能不响应百姓的诉求。所以,“十三五”规划在资源环境、生态建设方面的力度,只会进一步加大,不可能弱化,更不可能“放水”。
【本刊讯】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就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举行新闻发布会。
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李朴民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前所未有。“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非常关键的五年,要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胜利实现,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确保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所以说“十三五”规划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编制好“十三五”规划的意义非常重大、影响深远。报请国务院批准,4月17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了全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徐绍史主任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对规划编制工作,特别是今年的重点任务进行了周密的部署,这标志着“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
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司长徐林解读了规划编制工作的热点问题。
一、“十三五”规划具有特殊重要的历史地位
对于“十三五”规划背后的重要意义,怎么说都不过分,作为我这个做规划的人而言,参与过国家“八五”计划、“九五”计划、“十五”计划、“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等多个规划的制定,我觉得这个五年规划确实具有特殊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一,大家都知道“十三五”规划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领导集体的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所以这个五年规划必须要体现新的领导集体对未来发展的一些重要的思路和考虑。第二,“十三五”规划也是实现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百年”目标,实际上第一个百年目标一个重要的规划,第一个百年讲起来应该是到2021年,但是我们这个是到2020年,这五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第三,“十三五”规划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最后的一个五年规划,这个五年规划编得好不好,对是不是能够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第四,“十三五”规划如果做得好,如果我们的发展比较顺利,我们就有可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
徐林指出,“十三五”规划大的环境和体制背景也在变化,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门提出了新的体制改革的目标,特别是要更好地体现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要通过规划的编制来落实这一点。再就是在国际环境上,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在发生一些变化,美国主导的TPP、TTIP这样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和投资规则对我们未来的发展也会具有深远的影响,包括现在的地缘政治也非常复杂。这种大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国内要素条件的变化、体制环境的变化,都对我们“十三五”规划编制提出了新要求。所以,“十三五”规划要能够更好地体现方方面面的新要求,我认为,确实具有特殊重要的历史地位。
二、“十三五”规划中会特别重视更好地发挥企业的作用
徐林认为,企业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主体,中国的经济发展,企业是很重要的参与主体,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企业的效率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整个宏观经济、关系到整个发展的整体质量。但是,企业也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受益,因为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市场就比较广泛,企业就可以在整个市场中去分得自己应该分得的一部分利益。所以我们在“十三五”规划中会特别重视更好地发挥企业的作用,因为这是中国经济增长或者经济发展活力的一个很重要的表现。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更好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实际上我们就是要更好地让企业作为微观主体在它的决策中起更加直接、更加自主的作用。当然,我们“十三五”规划是一个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的规划,它是体现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一个方面,在这样一种规划的大的方向指引下,企业可以在“十三五”规划的描述中去发掘自己的机会。
三、京津冀规划正和国务院及三地政府完善
徐林称,京津冀的规划是发改委的地区司做。据我了解的情况,他们目前正在和京津冀的三地政府和国务院其他部门一起完善规划文本,经过一定的程序之后,我想应该会按期出台。
徐林表示,“十三五”规划里我们提出了一个课题,就是要研究区域发展的重点,包括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我们是这么认为的,因为在区域发展的问题上我们过去经历了最早在沿海设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所以是沿海地区率先开放开发;后来又按照小平同志“两个大局”的要求,又分别推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等一系列的区域规划和政策。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应该说我们国家区域发展的差距已在呈现缩小的趋势,特别是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用人均GDP来衡量的相对的差距已经呈现缩小的趋势,这是一种非常积极的进展。但是我们也体会到,区域的协调发展不能仅靠区域规划和政策来推动,我们可能更多的需要通过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就是在全国统一大市场框架内,来更好地通过促进要素的自由流动,让市场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在这样的基础上,然后再通过政府区域规划和政策的作用建立一个协调发展的机制。
徐林认为,目前这样一种协调发展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所以“十三五”面临一个怎么更好地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的任务。特别是我们也注意到,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目前东部沿海地区转型升级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们考虑在“十三五”规划里面可能要更好地考虑怎么能够发挥东部沿海地区的优势,使得东部沿海地区在转型升级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更好地发挥带动全国转型升级的作用。因为,我们通过研究发现东部地区目前有更好的经济基础,GDP总量占全国的总量接近57%,东部地区每年产生的专利数量占全国70%多,东部地区劳动力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比全国的平均水平要高出近十个百分点,再加上东部地区在开放、在市场化改革方面也有更好的基础。
“我觉得可能‘十三五规划站在‘全国一盘棋的角度来说,我们在坚持原有的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的基础上,可能也要更好地考虑要发挥东部沿海地区的作用。因为没有东部沿海地区的转型升级,在我看来,就不会有全国的转型升级,所以它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是我们的一个初步的考虑。”徐林说。
四、“十三五”规划在资源环境、生态建设方面的力度,只会进一步加大,不可能弱化,更不可能“放水”
对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时候是否会在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方面“放水”、“放宽”的提问,徐林说:首先我要斩钉截铁地回答你,我们不可能在这个领域“放水”。记得总书记有一句话讲得特别好,他说“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我觉得现在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环境是一个很重要的领域,因为收入水平提高之后,人们更多的是关注生活的质量,关注他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下生活,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各地越来越多地出现一些为了环境问题而产生的社会性事件,这说明老百姓对这块的诉求是越来越高了。既然老百姓有越来越高的诉求,作为“十三五”规划不可能不响应百姓的诉求。所以,“十三五”规划在资源环境、生态建设方面的力度,只会进一步加大,不可能弱化,更不可能“放水”。
【本刊讯】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就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举行新闻发布会。
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李朴民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前所未有。“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非常关键的五年,要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胜利实现,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确保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所以说“十三五”规划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编制好“十三五”规划的意义非常重大、影响深远。报请国务院批准,4月17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了全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徐绍史主任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对规划编制工作,特别是今年的重点任务进行了周密的部署,这标志着“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
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司长徐林解读了规划编制工作的热点问题。
一、“十三五”规划具有特殊重要的历史地位
对于“十三五”规划背后的重要意义,怎么说都不过分,作为我这个做规划的人而言,参与过国家“八五”计划、“九五”计划、“十五”计划、“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等多个规划的制定,我觉得这个五年规划确实具有特殊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一,大家都知道“十三五”规划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领导集体的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所以这个五年规划必须要体现新的领导集体对未来发展的一些重要的思路和考虑。第二,“十三五”规划也是实现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百年”目标,实际上第一个百年目标一个重要的规划,第一个百年讲起来应该是到2021年,但是我们这个是到2020年,这五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第三,“十三五”规划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最后的一个五年规划,这个五年规划编得好不好,对是不是能够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第四,“十三五”规划如果做得好,如果我们的发展比较顺利,我们就有可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
徐林指出,“十三五”规划大的环境和体制背景也在变化,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门提出了新的体制改革的目标,特别是要更好地体现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要通过规划的编制来落实这一点。再就是在国际环境上,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在发生一些变化,美国主导的TPP、TTIP这样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和投资规则对我们未来的发展也会具有深远的影响,包括现在的地缘政治也非常复杂。这种大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国内要素条件的变化、体制环境的变化,都对我们“十三五”规划编制提出了新要求。所以,“十三五”规划要能够更好地体现方方面面的新要求,我认为,确实具有特殊重要的历史地位。
二、“十三五”规划中会特别重视更好地发挥企业的作用
徐林认为,企业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主体,中国的经济发展,企业是很重要的参与主体,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企业的效率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整个宏观经济、关系到整个发展的整体质量。但是,企业也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受益,因为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市场就比较广泛,企业就可以在整个市场中去分得自己应该分得的一部分利益。所以我们在“十三五”规划中会特别重视更好地发挥企业的作用,因为这是中国经济增长或者经济发展活力的一个很重要的表现。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更好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实际上我们就是要更好地让企业作为微观主体在它的决策中起更加直接、更加自主的作用。当然,我们“十三五”规划是一个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的规划,它是体现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一个方面,在这样一种规划的大的方向指引下,企业可以在“十三五”规划的描述中去发掘自己的机会。
三、京津冀规划正和国务院及三地政府完善
徐林称,京津冀的规划是发改委的地区司做。据我了解的情况,他们目前正在和京津冀的三地政府和国务院其他部门一起完善规划文本,经过一定的程序之后,我想应该会按期出台。
徐林表示,“十三五”规划里我们提出了一个课题,就是要研究区域发展的重点,包括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我们是这么认为的,因为在区域发展的问题上我们过去经历了最早在沿海设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所以是沿海地区率先开放开发;后来又按照小平同志“两个大局”的要求,又分别推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等一系列的区域规划和政策。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应该说我们国家区域发展的差距已在呈现缩小的趋势,特别是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用人均GDP来衡量的相对的差距已经呈现缩小的趋势,这是一种非常积极的进展。但是我们也体会到,区域的协调发展不能仅靠区域规划和政策来推动,我们可能更多的需要通过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就是在全国统一大市场框架内,来更好地通过促进要素的自由流动,让市场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在这样的基础上,然后再通过政府区域规划和政策的作用建立一个协调发展的机制。
徐林认为,目前这样一种协调发展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所以“十三五”面临一个怎么更好地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的任务。特别是我们也注意到,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目前东部沿海地区转型升级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们考虑在“十三五”规划里面可能要更好地考虑怎么能够发挥东部沿海地区的优势,使得东部沿海地区在转型升级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更好地发挥带动全国转型升级的作用。因为,我们通过研究发现东部地区目前有更好的经济基础,GDP总量占全国的总量接近57%,东部地区每年产生的专利数量占全国70%多,东部地区劳动力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比全国的平均水平要高出近十个百分点,再加上东部地区在开放、在市场化改革方面也有更好的基础。
“我觉得可能‘十三五规划站在‘全国一盘棋的角度来说,我们在坚持原有的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的基础上,可能也要更好地考虑要发挥东部沿海地区的作用。因为没有东部沿海地区的转型升级,在我看来,就不会有全国的转型升级,所以它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是我们的一个初步的考虑。”徐林说。
四、“十三五”规划在资源环境、生态建设方面的力度,只会进一步加大,不可能弱化,更不可能“放水”
十三五全国卫生计生监督工作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 篇3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时期促进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规划》指出,“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我国老龄事业改革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的重要战略窗口期。要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着力加强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各方面工作,着力完善老龄政策制度,着力加强老年人民生保障和服务供给,着力发挥老年人积极作用,着力改善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支撑条件,确保全体老年人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成果。
《规划》提出,到2020年,多支柱、全覆盖、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有利于政府和市场作用充分发挥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备,支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的社会环境更加友好,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基础更加牢固。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0%,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政府运营的养老床位数占比不超过50%,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30%, 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0%,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口比例达到20%以上,老年志愿者注册人数占老年人口比例达到12%,城乡社区基层老年协会覆盖率达90%以上。
《规划》提出了八个方面主要任务。一是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医疗保险制度,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健全老年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制度,发展公益慈善事业。二是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夯实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基础,推动养老机构提质增效,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三是健全健康支持体系。推进医养结合,加强老年人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发展老年医疗与康复护理服务,加强老年体育健身。四是繁荣老年消费市场。丰富养老服务业态,增加老年用品供给,提升老年用品科技含量。五是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推动设施无障碍建设和改造,营造安全绿色便利生活环境,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的社会风尚。六是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发展老年教育,繁荣老年文化,加强老年人精神关爱。七是扩大老年人社会参与。培育积极老龄观,加强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发展老年志愿服务,引导基层老年社会组织规范发展。八是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完善老龄事业法规政策体系,健全老年人权益保障机制,加大普法宣传教育力度。
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到2020年,老龄事业发展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养老体系更加健全完善,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基础更加牢固。
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大幅提高、质量明显改善、结构更加合理,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更加方便可及,政府运营的养老床位数占当地养老床位总数的比例不超过50%,护理型床位占当地养老床位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0%,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0%。
统筹落实好医养结合优惠扶持政策,深入开展医养结合试点,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建立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与合作医院间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临终关怀一体化服务。大力开发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系列服务产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建设一批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
十三五全国卫生计生监督工作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 篇4
近年来,L 区卫生健康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健康中国建设战略部署,围绕“十三五”规划要求,坚持“大卫生”“大健康”发展理念,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推动全区卫生健康事业科学发展。
一、“十三五”执行情况
(一)深化医改稳步推进,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各级医改工作部署,持续推进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扎实推动医改工作有力有序进行。一是建立稳定可持续的投入机制。在全市率先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工资补助和一体化村卫生室运行补助资金全部拨付到位,确保基层有钱干事,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有效保障。二是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医共体、医联体,与省市级医院开展了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监护等,畅通紧密衔接的双向转诊渠道,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就医格局。三是提速智慧医疗建设。利用大数据、云平台、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公共卫生服务
与应急管理智慧平台,将疫情防控和疾病预防关口前移。推进智慧医院建设,推广应用电子居民健康卡,融合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等应用系统,实行预约诊疗、检查互认、电子支付、信息共享等便民惠民措施,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去年12 月份,全市基层卫生综合改革暨县域医共体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我区召开,我区的基层卫生改革经验获得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和大力推广。四是加强业务用房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二)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在空编补齐方面取得实效。组织实施公开招聘,对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专业人员,简化招聘形式,直接采取面试(技术操作)、组织考察等方式公开招聘。坚持“走出去、请进来”,邀请高层次人才通过对口帮扶、现场教学、讲座授课、疑难病例分析等“传帮带”形式,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骨干医师、青年创新型卫生技术人才。同时,选拔基层医疗机构业务骨干分期、分批到市人民医院进修培训,逐渐实现人才建设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
(三)完善重大疾病防治保障机制,持续提升疾病预防控制服务水平。坚持关口前移,以预警分析、监测指导、健康教育为基础,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做实应急演练,着力提升应急处置能力。2017 年3 月,成功创建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区,12 月成功创建国家级慢性非传染疾病防控示范区。投资75 万元建设L 区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基地,被中国健康促进与
教育协会授予“国家级健康促进与教育优秀实践基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区快速反应,科学应对,严把疫情输入关、扩散关、病例管理关,创新处置措施,得到省指挥部的充分肯定、高度评价。第一时间建设传染病医院(后备医院),提高了救治能力。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后,区人民医院、区疾控中心均新建PCR 实验室,提升了核酸检测能力。
(四)发展中医药事业,在技术推广中推动传承创新。坚持中西医并重,提高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能力,现拥有省级中医药特色基层医疗机构5 处,国家级中医基层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4家,市区级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112家。实现基层医疗机构国医堂全覆盖,开设中医药科室 96个,全部设立康复治疗室、中医病房,88%的卫生室能够提供4 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服务。
(五)扎实开展计划生育服务,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2016 年至2020 年4 月,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4.97,2020 年1-4 月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8.32,预计2020 年底前能够完成控制在110 以内的指标要求。
二、“十四五”规划意见建议
(一)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在疫情处置能力上再提升。针对抗击疫情“大考”中暴露出的问题,加快补齐公共卫生法治保障、现代化信息系统、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重大疾病救护制度体系、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公共卫生人才
队伍等方面的短板,构建“平战结合、科学有效、功能完善”的公共卫生和重大疫情防控体系,整体提升公共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制、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应急指挥“三个体系”。加快公共卫生应急处置中心和卫生应急能力提升项目建设,全面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抓好重点传染病防控、地方病防控、预防接种、职业病防治、公共卫生监测等,确保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处置率达到100%。
(二)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在医院发展转型升级上求突破。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扩大“医共体”“医联体”“专科联盟”“医疗集团”等成员单位和服务范围的基础上,建立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城乡医疗机构或专科之间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巩固和发展现有远程医疗协作,加强与上级医疗机构的合作,积极实施、引导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利用区人民医院综合优势,以及区妇幼保健院、内分泌专科医院、康复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等专科优势,提升专业化水平,逐步扩大服务半径,将专业、特色、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范围由周边镇街逐步发展到全市。在保证基础医疗的基础上,定位医院特色,促进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积极争取创建省或国家级特色专科。
(三)积极发展医养健康产业,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上做文章。依托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实施一批
十三五全国卫生计生监督工作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 篇5
单选题
1.()时期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单选题3分)
A.“十一五” B.“十二五” C.“十四五” D.“十三五”
2.()被誉为“中国的脊椎”。(单选题3分)
A.长江经济带 B.包昆经济带 C.珠江西江经济带 D.京广京哈经济带
3.“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增长下调到()左右。(单选题3分)
A.9.5%
B.8.5%
C.7.5%
D.6.5%
4.下列不属于三大区域发展战略的是()。(单选题3分)
A.珠三角经济带发展 B.长江经济带发展 C.“一带一路”建设。D.京津冀协同发展
5.“十三五”规划《纲要》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其中不包括()。(单选题3分)
A.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 C.重大战略任务 D.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6.()是指一个区域里产业、城市、人口的高聚集地。(单选题3分)
A.轴带 B.城市群 C.商业圈 D.经济圈
7.“十三五”期间我国以()发展为重点。(单选题3分)
A.珠江西江经济带 B.京广京哈经济带 C.包昆经济带 D.长江经济带
8.下列不属于世界级城市群的是()。(单选题3分)
A.北海道城市群 B.五大湖城市群 C.欧洲西部城市群 D.波士华城市群
9.在城市群中,一个城市的辐射半径应在()公里内。(单选题3分)
A.200 B.100 C.250 D.300
10.关于“十三五”时期天津的市情,下列表述错误的是()。(单选题3分)
A.从发展水平看,处于农业化后期向工业化期演进的阶段
B.从国民收入看,处于高收入社会门槛边缘向高收入社会迈进的阶段 C.从发展速度看,处于从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换挡期 D.从发展动力看,处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换期
多选题(我的多选题是全选的)
11.总书记对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意见是()。(多选题4分)
A.共抓大保护 B.生态优先 C.绿色发展 D.不搞大开发
12.《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的布局思路。(多选题4分)
A.节点支撑 B.轴向集聚 C.功能互补 D.区域联动
13.天津市“十三五”时期的重点发展任务包括()。(多选题4分)
A.建设管理高品质的现代都市、营造绿色宜人生态环境 B.共建共享美好生活、高标准建设安全天津 C.构筑现代产业新体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D.不断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14.“十三五”时期,天津市发展存在的短板主要有()。(多选题4分)
A.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B.金融创新优势尚需充分发挥、航运核心区服务辐射能力不足 C.产业结构亟需优化、创新能力有待增强 D.改革开放活力尚需进一步释放、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15.我国的“四纵”经济轴带主要有()。(多选题4分)
A.沿海经济带 B.沿边经济带 C.京广京哈经济带 D.包昆经济带
16.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大板块”主要有()。(多选题4分)
A.西部大开发 B.东北振兴 C.中部崛起 D.东部率先发展
17.“十二五”时期,天津市取得的发展成就包括()。(多选题4分)
A.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 B.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群众生活获得新改善 C.城乡面貌呈现新气象
D.城市功能得到新提升、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
18.“十三五”时期,天津市面临的发展机遇主要有()。(多选题4分)
A.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 B.积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C.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D.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19.“十三五”规划编制的世情背景包括()。(多选题4分)
A.国际贸易投资规则体系加快重构 B.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C.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 D.能源结构和版图变化影响深远
20.我国的“四横”经济轴带主要有()。(多选题4分)
A.长江经济带 B.珠江西江经济带 C.渤蒙新经济带 D.陇海兰新经济带
判断题
21.“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就是进入新常态
正确 22.我国的长三角城市群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正确 23.都市圈里可以没有城市群,城市群里也可以没有都市圈。
错误
24.“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为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保持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将是长期任务
错误 25.长江经济带属于流域战略而非区域战略
错误 26.“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第一要务是改革创新。
错 误 27.对于“一带一路”建设,《“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完善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以企业为主体,实行市场化运作。
正确
28.天津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一基地三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和改革开放先行区)定位,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
正确 29.“十三五”规划提出东北城市群,将辽中南城市群与哈长城市群合二为一。
正确
30.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百年目标,即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十三五全国卫生计生监督工作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 篇6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为科学规划、全面指导未来五年我省会计改革与发展,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中心工作,根据财政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十三五”时期会计改革与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期间,我省会计行业紧紧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中心工作,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十三五”时期会计改革与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一是宣传贯彻会计法律法规,开展执法检查监督,会计法治工作进一步加强;二是贯彻《关于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若干意见》(闽政办〔2011〕171号),会计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三是实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制度,会计信息质量进一步提升;四是实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单位风险防范能力进一步增强;五是研究探讨“三去一降一补”、“企业破产清算”、“政府补助”等会计处理问题,宣传普及管理会计知识,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聘请管理会计咨询专家,指导推动管理会计应用成效进一步发挥,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六是贯彻落实《福建
省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实施管理型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程和总会计师素质提升工程,推行会计考试无纸化改革,完善高级会计师评审机制,开展享受教授研究员待遇高级会计师评审试点,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会计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七是贯彻《关于加快发展我省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意见》(闽政办〔2010〕105号),出台《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会计专业人士担任平潭综合实验区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试行办法》(闽政办〔2014〕142号)和《台湾会计专业人士担任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试行办法》(闽政办〔2015〕98号),委托下放会计师事务所行政审批,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发展;八是闽台会计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深化;九是创新管理方法,会计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在肯定会计改革与发展取得成绩的同时,应当正视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会计工作的转型升级仍不能适应经济管理要求,高端会计人才相对缺乏,会计法治建设、内部控制建设、管理会计推广应用、会计信息化建设、会计诚信建设和会计监管工作等仍需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十三五”时期通过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创新方法等切实加以解决。
“十三五”时期,我省会计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财政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了
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为地方会计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我省平潭综合实验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州新区、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等建设的全面推进,为我省会计行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贯彻人才强省战略和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以及管理型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列入“海纳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计划,为加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另一方面,随着我省全面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实施质量强省战略,会计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会计的服务对象、服务领域、工作职能、工作手段、工作体制和工作机制都面临着重大转型升级,会计改革与发展任务艰巨而繁重。因此,在认真总结过去五年会计行业成绩经验的基础上,既要紧贴全国《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精神,又要契合福建实际对我省会计改革与发展作出规划,科学引导会计行业在未来五年健康顺利发展。
二、“十三五”时期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十三五”时期,我省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按照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福建发展总体要求,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中心工作,贯彻实施会计法制建设、会计标准建设、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会计服务市场建设,进一步
健全完善会计管理体制和机制,全面推动会计工作转型升级,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服务。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引领。更新发展理念,促进会计工作转型升级,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理论创新,破解工作难题,为会计改革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坚持强化法治。强化法治观念,运用法治方式,加强执法监督,把会计工作纳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依法推进会计改革与发展,形成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良好氛围。
——坚持服务发展。紧紧围绕“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强化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中心工作服务,为市场主体和广大会计人员服务。
——坚持开放合作。依托平潭综合实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推进会计服务市场有序开放,支持会计服务贸易加快发展,加强闽台会计交流合作。
——坚持人才重点。加强高层次会计人才培养,改善会计人才队伍结构,促进核算型会计人才向管理会计人才转型升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会计人才支撑。
(三)总体目标。
“十三五”期间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深入推进我省会计工作法治化、信息化、现代化。
——会计法制和会计标准体系贯彻实施更加有效。推动《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的贯彻实施,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切实落实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的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会计秩序,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推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体系、管理会计体系、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其他会计审计标准体系的贯彻实施。
——会计工作转型升级取得实效。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夯实会计基础工作,积极融合新技术、新手段,推动会计核算技术的优化升级;引导、推动管理会计广泛应用;探索会计信息资源有效利用机制,进一步推动各单位会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加强政策引导、经验交流,不断强化会计工作在信息利用、资本运营、价值管理、内部控制、风险防范等方面的职能作用。
——会计工作者执业能力明显增强。完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会计人才评价等政策并发挥其导向作用,促进广大会计工作者知识结构进一步优化、职业道德素养进一步提高、执业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培育造就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会计人才队伍。
——会计管理体制更加完善。按照依法行政要求,进一步理顺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团体)在会计管理方面的权责关系,进一步健全、完善以间接管理为主,法律手段、经
济手段与行政手段并用,有利于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会计管理体制。
三、“十三五”时期会计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加强会计法制建设。
1.完善地方会计法规、规章。在《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修订的基础上,修订完善我省的会计法规、规章,提高会计法规、规章的科学性、严肃性和可执行性,进一步规范会计审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审计执业质量。
2.广泛开展会计普法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会计法律法规和准则制度,广泛宣传加强法制、依法理财、维护国家财经纪律的重要意义,引导单位负责人和社会各界重视、支持会计审计工作,引导广大会计工作者学好用好会计法律知识、自觉树立诚信理念,努力构建学法、用法、守法长效机制。
3.加强会计监督检查。认真开展对《会计法》及会计准则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按照定期随机抽查与不定期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创新监管手段,主动公开检查结果,严肃查处违法会计行为,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研究建立会计诚信档案和会计“黑名单”制度,将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的诚信记录和单位会计信用信息纳入全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理顺会计监管机制,整合会计监管
资源,形成会计监管合力。
(二)贯彻实施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改革。1.贯彻实施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体系。加强政府会计改革宣传培训,贯彻实施政府会计准则及应用指南和政府会计制度,完善政府会计信息化建设,为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和健全完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奠定基础。
2.贯彻实施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贯彻实施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和社会保险基金、住房公积金、土地储备资金等基金(资金)类会计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加强非营利组织会计管理,促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三)推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有效实施。
1.加强企业会计准则宣传和培训工作。通过宣传、培训,提高企业管理层对会计准则执行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相关人员对企业会计准则的理解和掌握,增强职业判断能力,夯实企业会计准则有效实施基础。
2.加强对会计准则实施情况的指导和监督。健全沟通协调机制,加强与监管部门、有关企业及会计师事务所等沟通交流企业会计准则实施情况,指导企业持续提升会计准则体系的执行力和实施效果。做好小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施的监督、指导。
3.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专家咨询机制。建立健全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专家咨询机制,调整充实咨询专家队伍,改进
咨询方式,提高咨询水平,充分发挥咨询专家在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中的作用。
(四)推进管理会计广泛应用。
1.加强管理会计知识宣传。宣传普及管理会计知识,提高会计人员掌握和使用管理会计工具和方法的能力,促进核算型会计人才向管理型会计人才转变。
2.推进管理会计广泛应用。认真抓好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实施,鼓励和支持单位推广运用管理会计,通过开展座谈、论坛、课题研究等形式交流管理会计实践经验,发挥管理会计咨询专家在推进管理会计应用中的作用,建设管理会计案例库,为管理会计的广泛应用提供示范。
3.提升会计工作管理效能。以深入实施管理会计指引体系为抓手,积极推动单位会计工作转型升级,进一步发挥会计工作在战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营运管理、投融资管理、绩效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职能作用,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提高理财水平和预算绩效。
(五)加强内部控制规范实施。
1.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实施。贯彻落实《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加强对企业执行内部控制规范的政策指导,推进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规范。
2.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贯彻落实《财
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制工作,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执行内部控制规范情况的监督检查,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开展内部控制建设。
(六)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
1.不断提高单位会计信息化水平。认真抓好《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等制度的贯彻落实,不断提高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积极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调整完善会计信息系统,适应政府会计改革的要求。推动基层单位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系统的有机融合,推动会计工作从传统核算型向现代管理型转变。
2.提升XBRL在企业内部的应用。引导企业以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提升内部管理信息标准化,促进财务、业务数据的融合与互联,为企业运用管理会计提供数据支持,助推企业提升内部管理水平。
(七)大力发展会计服务市场。
1.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发展。不断拓展会计师事务所业务领域,支持会计师事务所拓展涉税服务、管理会计咨询、法务会计服务、内部控制咨询、企业注册登记等新型业务。推动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广泛采用特殊普通合伙组织形式,鼓励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优先采用普通合伙组织形式,适当、适度限制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关系公众利益的高
风险业务。指导会计师事务所加强内部治理和总分所一体化管理。研究扶持会计师事务所做强做大、做精做专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推动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做强做大,促进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健康、规范发展。
2.推进代理记账业务不断发展。加强对代理记账业务的政策扶持和业务指导,促进小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其他小型经济组织选择依法设立的代理记账机构代理记账,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3.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和其他会计服务行业的行政监管。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简政放权要求,简化会计师事务所设立审批和变更备案,做好会计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放管服”工作。加强政策协调,研究解决对会计师事务所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等问题,探索联合监管机制,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监管效能。加强对代理记账机构的事中事后监管,建立代理记账机构信息公示制度。探索会计服务业信用体系建设。
4.推进会计服务市场开放。鼓励会计中介服务机构开展跨境服务,规范会计师事务所跨境执业行为,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在我省企业、资本“走出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八)加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
1.完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评价制度。贯彻落实《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精神,修订《福建省高级会计师职
务任职资格评审办法(试行)》和《福建省享受教授研究员待遇高级会计师评审办法(试行)》,完善评审机制,改进评审方法,进一步提高评审质量和公信力。加强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务管理,确保考试各环节的安全。鼓励和支持会计人员参加职称考试和评审,发挥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评价对会计人才选拔、培养的导向作用,进一步优化会计人员结构,提高会计专业技术人才占会计人员的比重,提高中高级会计专业技术人才占会计专业技术人才的比重。
2.深化管理型会计领军人才培养。根据《福建省管理型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实施意见》,健全管理型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长效机制。创新选拔、培养机制,完善考核、使用制度,不断充实会计领军人才队伍。鼓励管理型会计人才报考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建立与有关人才管理部门的沟通合作机制,加强与人才所在单位的沟通,引导用人单位加大对会计领军人才的使用力度。建立会计领军人才库,积极向国有大中型企业、行政事业单位推荐优秀人才。鼓励会计领军人才学以致用,在管理会计应用、内部控制建设、会计信息化建设、会计队伍建设等会计改革与发展中发挥引领辐射作用。支持会计领军人才以问题为导向,开展课题研究。
3.加快管理会计和政府会计人才培养。加快推进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充分利用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总会计师素质提升工程、高层次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等,培养精于理
财、善于管理和决策的管理会计人才。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和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要求,加大政府会计领域人才的培养力度,造就与政府会计改革要求相适应的会计人才队伍。
4.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大力弘扬会计诚信理念,探索建立会计诚信档案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和行业自律,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修养和素质,进一步提高会计社会公信力。
5.加强会计管理队伍建设。加强对全省各级会计管理工作者的培训工作,指导、督促会计管理工作者不断更新观念、创新思维,改进工作作风,加强理论业务修养,进一步提高服务社会、服务会计人员的能力和水平。
(九)加强会计学术研究。
1.加强对会计学术研究工作的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指导会计工作者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会计中心工作实际,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开展会计学术研究。指导会计理论工作者深入改革实践一线,总结实践经验,形成理论指导,推动会计改革与发展。
2.加强会计学术组织建设。加强对各级会计学会的业务指导,支持学会依法开展学术活动,规范学会内部管理,努力把学会建设成为服务会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智库。不断改进学会会员服务,进一步提高组织凝聚力、增强社会服务力。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财政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要重视和加强会计管理工作,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确保规划纲要的有效落实,促进本地区(部门)会计管理工作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各单位要结合实际认真抓好会计组织体系、会计核算体系、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服务水平,更好地为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二)健全会计管理机构。各级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会计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会计管理机构,充实会计管理队伍,落实会计管理经费,为会计改革与发展提供组织、人力资源和资金保障。各级会计管理机构要增强服务意识,抓好服务窗口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完善会计管理工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三)积极营造规划纲要实施的良好社会氛围。各级财政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十三五”时期会计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任务,争取社会各界对会计改革与发展的理解、重视、支持,为全面深化会计改革、推进会计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四)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考核检查机制。各级财政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要对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并督促落实;要定期检查、评估规划纲要的落实情况,针对存在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十三五全国卫生计生监督工作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推荐阅读:
“十三五”护理工作发展规划11-05
三胡乡十三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07-13
十三五学校发展规划05-19
2十三五发展规划07-04
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06-11
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08-18
十三五水产业发展规划09-13
质监局“十三五”计量发展规划09-15
安徽省十三五发展规划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