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对策

2024-07-10

投资对策(通用7篇)

投资对策 篇1

中国投资银行发展的现状及其对策

摘要:目前,我国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这必然会加速催生资本市场中最活跃的金融中介机构——投资银行的诞生。投资银行在中国已经初见雏形,但还存在很多问题。市场化和加入WTO面临的竞争压力,都要求中国及早建立一个能够适应国际竞争的投资银行业。基于这一认识,本文对我国投资银行业的现状进行分析,与国际投资银行进行比较,提出我国投资银行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投资银行 问题 现状 对策 1.引言

20实际80年代以来,美国对银行业的发展实施放松管制,各大投资银行为了争夺客户和资金资源都相继进行了金融产品的创新。尤其进入2000年以来,各大投资银行的金融创新达到了几近疯狂的程度,美国金融市场的金融产品达到上万余种。各种金融产品将市场主体紧紧捆绑到了一块,结果这个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引发了一场席卷全世界的“蝴蝶效应”。此次金融危机使世界五大投资银行遭受重创,世界投资银行直接资产损失超过万亿美元。这引发了世界各国对投资银行发展模式的再次探讨,原来为大家所推崇的美国发展模式也并不是无懈可击的。投资银行是和风险所共存的,如何以最小的风险为代价来换取最大的收益,这是每个投资银行所追求的目标。由于受到国家的管制,中国投资银行的资产负债率较低,业务经营范围有限,所以未收到较大的冲击。但是必须看到,中国的投资银行缺乏完善的风险控制制度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这是中国投资银行未来发展所面临的巨大风险和挑战。如何有效地控制风险,将风险降低到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这是中国投资银行发展所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具备了完善的风险控制制度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2.中国发展投资银行业的必要性

中国自加入WTO以来,逐渐与国际接轨,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也不断提高,国内金融体系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投资银行不仅要面对国内的同行业竞争,还要面对来自国外的竞争和挑战。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发展投资银行业是完善自身的需要,同时也是积极融入世界的必然选择。

现代投资银行逐渐突破传统业务的束缚,其业务逐渐扩展到风险投资、项目融资、企业并购、投资咨询、公司理财、资产证券化、资产及基金管理、金融创新等,在现代金融体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投资银行是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助推剂,他不仅拓宽了投融资渠道,而且大大缩短了融资时间,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优化了资源的配置。投资银行作为资金需求方和资金供给方的中介,起到了很好的桥梁和沟通的作用,以最小的成本将资金的使用权和所有权相分离。现代资本市场的有效运作越来越离不开投资银行的健康发展。

(1)完善中国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的需要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金融市场也在逐渐发展完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中国的金融体系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弊端。中国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需要现代完善的金融体系作为支撑,而投资银行是现在金融体系中的关键环节。近年来,中国的融资渠道一直以中介融资为主,证券融资为辅,银行在整个融资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中国的银行主要服务于大中型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融资。中国浙江、江苏的地下钱庄盛行,这从侧面也说明了经济发展对金融中介的迫切需求。而这种私募资金的形式是被国家所禁止的。目前中国的这种融资体制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小微企业的发展,经济增长的潜力受到了极大地抑制。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此种局面,完善金融体系,使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形成有机统一体,才能更好地发挥金融体系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再次强调了完善现代金融体系的紧迫性,并公布了金融体系改革的若干步骤。(2)中资商业银行改善盈利模式的需要

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国内银行主要以利息收入作为盈利来源,中间业务收入在各大银行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较小。以美国为例,在2012年美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中,手续费收入所占的比重不到15%,并且还有继续下降的趋势。

由于历史原因,国内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利息收入,中间业务的收入在各大银行收入中所占的份额均较小。在2005年美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中,手续费收入占比不到20%,并且还有下降的趋势,大量的是其它非利息收入。这与美国的金融市场发达,商业银行投资工具众多以及混业经营有着很大关系。与美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相比,中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明显偏低,而且来源单一,主要来自于手续费收入。这充分反映了中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的特点,银行基本上没有来自投资银行业务、保险业务等方面的收入,只能依靠网点优势赚取结算、代理等收入。

3、投资银行的现状

投资银行业在我国的发展是从80 年代后期,为了适应证券市场的发展需要,应需而生。目前,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投资银行,但是大部分的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都涉猎投资银行的业务。而第一家中外合资的投资银行,是由中国建设银行,摩根·斯坦丁共同入股成立的。我国的证券行业和证券市场规模虽然扩张很快,但现阶段我国的投资银行业还处于一个萌芽式的发展阶段。中国的投资银行业是随着1988年证券业的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而开始进入起步期的,其业务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91年以前是以经纪业务为主;从1992年到1995年,经纪业务、发行承销和自营业务三足鼎立;1996年以后,新兴的投资银行业务进入蓬勃发展期。

4、我国投资银行存在问题

分析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投资银行业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

1、生存的市场环境有碍于投资银行的规范运作

与西方发达国家投资银行相比,我国的投资银行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它的产生与发展不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自然演进过程进行的,而是在我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之后,在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条件下产生的。由于我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构建之中,现有的经济体系中还保有许多传统体制的烙印,带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这就决定了我国投资银行在其发展中有许多先天不足。如原有的投资银行属于国有,大多数企业的领导人由金融机构委派,没有完整的法人治理制度。在历经产权转换和体制变迁的过程中,证券公司成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但法人治理制度没有健全,委托一代理关系不清,造成资产管理、经营管理混乱和界限不清,其中滋生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一切与我国投资经营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对投资银行业的高速发展显然不利,尤其不利于吸收新的投资主体。

2、基础薄弱,发育不足,竞争力弱

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时间短,资金基础相当薄弱。我国近百家证券公司中,注册资金大多数在一亿元以下,平均资金只有3000万元。一些信托投资公司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总资产虽已达数百亿元,但其业务分散,调配资金的能力有限。目前,各从业机构的资本规模已成为其拓展业务的重要制约因素,资金捉襟见肘的窘境时常出现。而且我国对信贷资金有严格的限制,这大大制约了投资银行从业机构的融资能力。随着我国加入WTO,外资投资银行必将进入我国的资本市场,各从业机构现有的规模和融资能力显然无法抵抗来自外国同行的竞争。

3、投资银行涉足的业务范围偏窄,金融创新能力偏弱

投资银行号称金融百货公司,其业务范围相当宽广。并且,投资银行业的特色之一是不断地寻找客户,开拓市场,满足不同层次的客户需求,创造市场,创造需求。而我国现在的投资银行业,业务多局限于证券承销、经纪和交易等传统业务,大部分证券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主要充当证券二级市场的经纪商和一级市场承销商,业务品种单一,各机构只好在承销和经纪业务领域恶性竞争,而对企业并购、项目融资、资产证券化等方面的业务则涉及较少,导致了竞争无序,开拓业务过于依赖“公共关系”的情况。

4、从业机构违规操作严重

我国现有的投资银行从业机构在短短十多年的时间里,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难免鱼龙混杂。一些机构违规经营,在股票发行承销过程中,帮助企业进行过度的上市包装,甚至弄虚作假,进行上市伪装;在二级市场上与上市公司合伙操纵,欺骗公众投资者,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在企业购并中肆意侵蚀国有资产,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由于运行机制与管理不规范,内部风险控制不严,违规自营、挪用客户保证金、透支和内部交易等现象大量存在,加之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部分人员职业道德低下、缺乏社会贵任感,为谋取一己私利,刻意钻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空子,甚至违法违规、铤而走险,严重危害着证券市场的稳定运行。

5、法律基础薄弱,金融监管力度不够

投资银行是高负债企业,其资金主要来源于外部投资者,主要运用于高风险的资本市场,属于风险密集的金融行业,个别投资银行的破产将通过“ 多米诺”的效应而危及整个国家的金融系统,甚至引发地区性或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因此,为维护竞争保护公共利益、解决因市场失灵而带来的问题,必须加强对投资银行的监管,以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6、投资银行业人才短缺

从投资银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其越来越成为高智力的金融咨询产业。投资银行向社会提供的是全面的金融咨询服务,出售的是智慧谋略,是高智力集体智慧的结晶,需要有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如金融工程师、投资银行家等。我国目前从事证券承销方面的专业人员太少,尤其是缺乏一支知识结构合理、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队伍。传统的承销业务尚有困难,对于创新业务只能勉为其难,引申业务无从谈起。即使我国已拥有了一支由证券咨询人员以及具有证券业务资格的注册会计师、律师等组成的数千人的专业队伍,但是从投资银行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来看,还存在着很大的缺口。特别是在加入WTO之后,外国投资银行的进入,将会使我国这方面的人才大量流失。由于投资银行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如何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已成为我国投资银行业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

四、中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思路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我国资本市场逐步开放,我国投资银行业也必将按照国际投资银行发展的趋势,步入规模化、专业化、多元化、国际化的轨道。为此,在吸取美国投资银行重大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投资银行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设与发展的思路,相信将有助于我国投资银行业更好地发展。

1、完善立法建设,为投资银行业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加强立法建设,规范投资银行的业务操作。针对我国法规不健全的现状,我国立法机关应借鉴西方投资银行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尽快出台一些规范资本市场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法规,如《投资银行法》、《投资银行管理条例》、《投资顾问法》、《企业兼并收购法》、《风险投资法》、《投资者保护法》等。

2、完善金融衍生品定价机制,加强对金融衍生品的管理

投资银行的金融衍生产品定价不明朗,购买者不能明确知道资产的真正价值。这也是美国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特征。投资银行只有深入分析资产价值,准确定价,才能使金融衍生产品很好地在市场上交易。只有建立完善的金融衍生产品定价机制,才能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3、注重加强金融风险控制

我国的商业银行可以开展的投资银行业务较多,风险分担结构复杂,相比较其他传统的代理类和咨询类业务,经营风险较高。同时,我国银行业整体风险防范水平较低,当前美国金融危机也给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敲响了警钟。因此要确保投资银行业务健康有序发展,国内各大金融机构就必须坚持“内控先行”的原则,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机构制度。

4、注重人才队伍建设,设计合理的人才薪酬体系

投资银行是智力密集型的业务,优秀的人才和有效的机制至关重要,尤其是过硬的专业人才队伍是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支撑,所以国内商业银行必须完善和优化组织结构,加快投行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同时,薪酬制度设计合理,能有效地规避过度冒险行为的发生,不会导致金融机构内外部的不和谐。

5、完善监管体系,健全监管制度

一方面,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尚不成熟,真正按市场经济运转的法制环境和调节方法并未形成,政府部门还习惯于用行政办法管理经济活动;另一方面,投资银行的专业管理水准和严格的内控机制尚未形成。在这种条件下,理顺中国资本市场监管体系,只能按照渐进原则进行。政府要尽快转换角色,从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转变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从金融市场的参与者转变为市场的创造者和支持者,促进金融体系市场约束机制发挥作用,促进信息的传播,增加市场上可供信息的公开化,规范信息披露制度和体系。

6、重塑公司文化,重视公司声誉

次贷危机之后,投资银行需重塑公司文化,重视信誉机制,维护公司声誉。随着业务收益越来越依赖于客户的信任,投资银行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要始终秉承以客户为导向的商业原则,保护投资者利益,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履行社会责任,给广大投资者及其交易对手树立诚实守信的公众形象。此外,管理层也应主动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密切与投资者的关系,增加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在实际行动中维护公司的声誉。

7、实行逆周期损失准备制度,未雨绸缪

为增加抵御危机的能力,建议我国投资银行应实行逆周期损失准备制度。在经济周期的繁荣阶段,由于资本市场繁荣,资本收益率相对较高,资产价格上升,这时银行应上调资产损失准备金率,既可以为防范危机准备充足的缓冲储备,又可以抑制投资银行在资本市场过度投机。相反,在经济陷入衰退、萧条,复苏阶段时,应降低资产损失准备金率,增强其应对风险和危机的能力。

投资对策 篇2

一乡村教育投资存在的问题

1. 基础教育课程实施中课程资源投资不均

目前, 我国乡村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上存在着校际之间、班级之间分配不均的问题。在经济较为富裕的乡村远远优于经济发展落后的乡村, 成绩比较优秀的班级远比成绩落后的班级所享受到的教育资源要多而且质量要高。政府的经济投入也是优先选择那些“重点学校”, 从而使一些乡村非重点学校仅在政府的投入上就丧失了先天优势。从同一学校来看, 学校在不同学科上的经费投入差距也很大, 语数外学科的投入占很大比重, 其他副科投入较少;重点班所占的教育资源也比其他普通班投入的大。

2.“示范学校”与“普通学校”间投资不均

“示范学校”是在“重点学校”被取消后而出现的代名词, 但其本质依旧是重点学校。“示范学校”享受了特别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政策, 如优先选择生源、师资力量、配置先进教育资源等。“示范学校”的特权间接地使教师和学生失去了公平享受国家提供的教育资源的权利。首先, 表现在教师之间的不公平。在“示范学校”工作的教师无论社会地位还是经济地位都明显高于“普通学校”的教师。其次, 学生之间公平缺失。示范学校的教育资源要比普通学校的教育资源优秀, 从而使示范学校的少数学生接受到了“特殊”的教育, 人为地拉大了教育的不公平性。

3. 教育投资对乡村教师和学生的不公平

从教师方面讲,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 由于我国的教育决策、编制都是由国家教育部门组织教育界的专家来进行, 所以绝大部分的乡村教师基本上没有参与教育资源分配的决策和编制权利, 其具体的过程与步骤都需要严格地按照规则标准、教育计划来执行。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只能呈现教育专家预先设定好的知识, 教师对教育政策过程的课程设计、选择等没有任何发言权。从学生方面讲,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 是教育的实践领域, 是教育活动真正发生的地方, 因而它的公平与否直接涉及个体的发展, 进而影响着整个教育领域内公平的实现。课程实施中的乡村学生所遭遇的不公平具体反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在课堂时间、空间资源分配上的不公平, 教师对待学生态度差异上的不公平等方面。

二乡村教育投资问题的解决对策

1. 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首先, 应建立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农村教育发展落后, 很大程度上在于农村教育经费不足, 因此, 建立完善的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是实现城乡教育发展的关键。国家应为乡村学校设立专项教育经费, 用于支付农村教师工资、福利待遇, 以及农村学校的校舍建设和修缮。其次, 制定合理的城乡教师定期流动制度。教师的数量与素质是决定教育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缩小城乡差距必须解决农村教师严重短缺与素质偏低的问题。从教师总量上看, 并不短缺, 但我国没有建立或没有认真执行严格的教师配置制度和教师合理流动制度。从而, 导致城镇教师偏多、农村教师短缺的状况。应促进教师合理流动, 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 提高教师资源的整体利用率。

2. 促进乡村民办学校的发展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 传统意义上的以国家教育为主要模式的公共教育开始转移, 教育体制结构发生变化。由于国情和人们观念的影响, 民办教育受到诸多的制度和政策歧视, 在与公办学校的竞争中处于不公平地位。我国民办教育在为我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为受教育者增加了选择学校的机会。针对目前这种混合、多元办学的教育体制结构政府要处理好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的关系, 支持民办教育事业, 将民办教育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制定共同发展战略。从而为不同办学主体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为社会增加教育资源、扩大教育公平等。

3. 探索新的教育资源分配方式

就当前情况来看, 我国的公办教育还不能满足大众的要求, 因此政府要不断地探索新的方式, 均衡教育资源。如采用教育券的方式, 教育券体制的原理是:改变政府对公立学校的直接补助, 把原本应投入到教育中的资金经过折算以券币的方式发给每一位学生, 学生凭券进行自由选择, 可到政府认可的任何一所学校就读。学校在收到教育券后, 凭教育券从政府那里兑换与券值等额的教育经费。此外, 政府还可用教育券制度把市场选择与公共融资教育结合起来, 提高地方办学的积极性, 扩大教育的选择权, 从而均衡教育, 推进全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摘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确保教育的公平对于全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尽管我国对于乡村教育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 但在基层学校中依然存在投资问题:师资的配备、教学资源的安排、软硬件的投入、快慢班的设置等。本文对于当前关于乡村小学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 结合前人对此类问题的研究进行了探讨, 从而为当下解决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乡村教育,投资,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曹晶.城市化进程中教育政策公平性探析[J].基础教育, 2013 (5) :25

[2]孟旭、樊香兰.我国基础教育投资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教育学刊, 2003 (4) :30

投资对策 篇3

【关键词】政府投资项目;控制;对策

就目前情况来看,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存在着十分严峻的问题有待解决,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不够严格,经常出现超支预算的问题;在项目决策上频频出现问题,直接影响到投资的效益、投资项目市场秩序紊乱等问题,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严重损失。为了确保政府投资项目的有效实施,将政府投资项目管体机制进行改革十分必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减少和杜绝腐败现象的出现,在政府投资项目上一定要加强控制,一旦政府投资项目在控制上疏忽,就会直接的影响到投资项目带来的效益。

一、政府投资项目存在的问题

1.政府投资项目对所需要的资金预算不够准确,预支的资金与实际需要的资金不符合,出现了违规违法的现象,有些项目批准总投资与账面反映总支出数差额十分巨大,严重超出了原计划对该项目的投资。前期在投资决策管理上失误,致使对投资控制加大了难度。政府在资金分配上不符合实际,不能够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2.如果对政府投资项目中必要的投资出现概算失误,就会进而造成严重的超概算。对投资前期政策处理、投资设计不到位,从而导致投资的资金不停地增加,项目完成工期延长,建设单位管理不够严格,控制制度不够明确,有些项目工程变更随意性大,签证不规范,带来严重的材料报废损失,使建设成本增加。

二、政府投资项目投资控制的相应政策

1.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控制,尤其是前期阶段对投资项目的估算。政府投资项目的前期工作主要是项目建议、项目选址、拆迁、设计图等准确的数据,项目的前期阶段对整个投资项目影响很大,当项目经决策确定后,设计就成了工程建设和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在初步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为70%~90%,投资估算和项目设计方向偏差,会致使投资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相关单位的前期工作一定要十分细致,对工程项目的特殊情况要考虑周全。加强可行性审核工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要有一定的经济性和适用性,地址的选定、规模的确定、设计方案等都决定着投资总额是否需要改变。审核工作人员对自己的本职工作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如果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报告缺乏科学性且估算所需资金不够准确,因此该项目不具有可操作性,致使政府对项目投资的规模无法较好的进行控制。所以一定要认真执行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报告的审核工作,减少决策上出现的失误,让政府投资项目更加趋于合理,进而可以更好地进行控制,制定出详细的控制指标,建立相关的监督机构。

2.提高设计管理工作水平,设计单位习惯按建设单位提供的立项投资额进行凑数,对建设单位为了项目顺利立项,故意少报投资、预留缺口等关键环节的设计随意应付,设计单位有时在初步设计中不考虑某些分项工程的设计,如室外工程、安全监控系统、零星附属工程等,但这些分项又是整个建设项目不可或缺的,造成后期政府投资项目的实际造价大大超出概算投资总额。项目审批的很多工作都是根据设计人员设计出来的方案开展的,应该使用相应的政策来规范设计人员的工作,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多实践多培训,在开始设计之前,收集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的资料,如水文、地质、当地环境等资料,多轮优化设计方案。设计人员必须要熟悉建筑材料、人工等涉及到的费用及相关价格的最新变动情况,要具备造价控制能力,一旦由于设计缺陷造成返工、材料浪费等问题,要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报告,初步设计方案和概算等资料,既要在政府投资项目控制的范围内进行编制,还要有一定的深度,这对项目审批工作人员和评审专家的工作能力有所要求,因为这关乎到政府的投资是否可以达到预估的效果。

3.控制费用的支出,减少不必要的支出。特别是在材料用量和材料报价上,材料在整个政府投资项目中所占的比重较大,所以要把握好施工的进程和材料的使用情况,控制好材料的用量,目前市场上的材料种类繁多,价格也都不同,所以对工作人员在材料价格估算上有了更高的要求,政府投资项目的材料采购人员要密切关注市场上价格的变动,对每个工作流程都要严格把关,将项目的预算控制在概算范围内,对项目工程的发生的变化要实时了解,减少损失,增加效益。建立投资控制体系,政府投资项目的规划、设计、招投标、施工等每一个环节,都会产生投资成本,要制定出一个科学的投资目标管理办法,增强工作人员的控制意识和责任。

4.政府投资项目要安全管理,有关管理部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建立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问责制度,规范政府投资的范围和行为,对重点的工程项目全程跟踪,发改部门牵头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稽查,确保在建设过程中万无一失。加强对项目在招投标过程中的控制,招投标的条件和合同要根据工程的实际规模来确定,保证内容清单的准确无误,减少项目投资的重复计算和遗漏现象的发生。政府投资项目各类施工,需要委托的评审、咨询、勘察、设计、监理、环评、评估等中介服务,以及需单独采购的主要设备、材料的,要严格履行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程序,禁止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转包和违法分包。

三、总结

总而言之,目前在政府项目投资的控制上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行全面有效的控制,如控制施工变更、控制工程造价、加强招投标管理等,建立全方位项目投资管理控制体系,从项目立项、设计、施工等工作环节综合控制,既要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也要采取有效的投资控制管理模式,从而大大提高政府投资带来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叶旭彪.政府投资项目投资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江苏商论2014(2):164-165.

[2]张涛.张莉.张利飞.政府财政投资建设项目投资控制问题研究简[J].施工技术2015(s1):689-692.

投资对策 篇4

2013-06-24 10:14

外商投资公司即外国投资者参与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包括外商独资公司、外商合资公司、中外合资公司、中外合作公司等。逾期出资行为即《公司法》第二百条规定的“未按期交付作为出资的货币或者非货币财产”行为。逾期出资行为在外商投资公司中较为普遍,这一情况不仅使外商投资企业无力承担其注册资本所对应的债务,损害了市场交易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也挤占了大量的生产要素资源,影响了地方经济发展。

一、外商投资公司逾期出资的主要原因

一些外商投资公司为追求知名度,或是为了争取当地政府的优惠政策而承诺超出自身能力进行出资。

招商引资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使得一些部门单纯追求引进外资的数量而忽视了引进外资的质量;相关法律、法规也为引进外资后的监管工作提供了变通执行的依据。

市场变化的不确定性或其他不可控风险,常常使外商投资公司经营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导致一些公司后续注资有心无力。这是外商投资公司经营所必然面临的风险,无可避免。

二、对外商投资公司逾期出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存在争议

《公司法》第二百条规定,公司的发起人、股东虚假出资,未交付或者未按期交付作为出资的货币或者非货币财产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虚假出资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罚款。执法实践中,由于对该条款的理解不同,产生了三种不同的处罚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该条款中的“未按期交付作为出资的货币或者非货币财产”行为,即逾期出资行为,是对虚假出资含义的解释和说明。因此,逾期出资是虚假出资的一种,不仅要受《公司法》第二百条规制,还要受《刑法》第一百五十九条规制,即虚假出资,或者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资,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虚假出资金额或者抽逃出资金额百分之二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罚金。

第二种意见认为,该条款中的虚假出资与逾期出资行为在文中是并列关系,二者不能等同。因此,逾期出资行为只能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而不能按照虚假出资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标准进行处罚。

第三种意见认为,如果逾期出资发生在公司成立的两年内(投资公司五年内),那么该行为就属于虚假出资;如果逾期出资发生在公司成立两年后(投资公司五年后),那么该行为就属于虚报注册资本。二者应当分别参照《公司法》和《刑法》中对虚假出资和虚报注册资本的处罚条款进行处罚。

为解决上述争议,国家工商总局在《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管理规定》第二十三条中作出下列规定:公司的股东或者发起人虚假出资,未交付或者未按期交付作为出资的货币或者非货币财产的,依照《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七十条予以处罚,即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虚假出资金额5%以上15%以下的罚款;公司的股东或者发起人拒不改正的,公司登记机关责令公司限期办理注册资本、出资期限变更登记,逾期不办理的,按照《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七十三条进行处罚,即处以1万

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公司成立两年后,其中投资公司成立五年后,公司股东或者发起人仍未交付或者未足额交付出资,且公司未办理变更登记的,按照《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六十八条予以处罚,即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虚报注册资本金额5%以上15%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公司登记或者吊销营业执照。目前看来,上述规定尚未完全解决执法实践中的一些争议问题。

三、对外商投资公司逾期出资行为实施有效监管的对策

1.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形成监管共识

相关监管部门应积极与地方政府进行深入沟通,力争在外商投资企业逾期出资的危害性以及监管的必要性方面达成共识,并获得地方政府在监管资源配置以及部门利益协调方面的支持。同时,促使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工作考核中不仅重视规模,更重视质量,从而形成逾期出资行为监管合力。

2.积极解决争议问题

由于外商逾期出资问题成因复杂,影响范围较大,社会反响强烈,因此处理必须谨慎。笔者建议处罚侧重于规范和教育,在规范和教育无力改变违法行为时再进行惩处,而在惩处上尽量避免按照虚假出资或虚报注册资本定性惩处。具体而言,可以责令逾期出资的外商投资公司限期补足出资;期满仍不补足时,再责令其限期进行注册资本变更登记;当责令注册资本的变更期限届满时仍不变更的,按照《公司法》第二百一十二条以及《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七十三条规定进行处罚。针对外商独资(合资)公司,采取上述方法后仍没有效果的,可以依据《外资企业法》

第九条的规定,吊销该公司营业执照。

3.对逾期出资行为进行风险管理

投资对策 篇5

一、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写作意义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是我国对外开放,加快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主动参与国际分工的积极举措。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和贸易投资自由化的推进,国际资本越来越成为重要的资源之一,各国政府都采取了积极的引资政策,加大了引资力度,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强大的竞争力,因此,本文的写作目的是通过对当前我国吸引外资的现状,以及全球化背景下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进行评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本选题对于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更好的服务于转变发展方式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对策分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

从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以来,外资大量涌入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间,中国采取积极措施吸引FDI,一举成为世界上吸引FDI的重要国家,在引资方面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FDI流入量十年来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2002年中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突破500亿大关,达到527.43亿美元;2004年突破600亿大关;2008年高达923.95亿美元。在长期的高速增长之后,2009年外商投资增速趋缓,开始呈现高位稳定增长的态势,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为900.33亿美元,同比下降2.56%,但与其它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所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总量仍遥遥领先。截至2009年底,中国累计利用外资项目68万多个,实际外商直接投资达到9426.46亿美元。

(二)专家、学者对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是利用外资的一个重要形式,近几年,专家及学者们对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争论。

王保国和宋湛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的区域分布不均衡特征非常明显,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部分,集中在广东、江苏、浙江以及几个直辖市。而且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的区域分布产业不均衡,高端产业占比少。

还有很多专家学者认为,我国引进外资方式中外资投向不合理,从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看,第一产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在全部投资额中所占比例一直很低,而制造业所吸收的外商投资比重明显偏高,加工工业的数量占比重较大。在第三产业中,商业饮食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吸收的外商投资比重很小。从技术密集度看,外资主要投向劳动密集产业,而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投资规模则相对较小。

除此之外,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引进的外资质量差,技术含量低。在我国不少地方 1

存在着片面追求数量、不讲究利用外资实际效益的倾向,导致外商直接投资项目的技术含量低,投资规模小,利用外资质量不高。

(三)专家、学者对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对策

针对上述提到的问题,专家和学者们都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来合理引导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大部分学者认为,应该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实现引资战略的重点转移。今后一段时期,要实施力度更大的产业倾斜政策和区域倾斜政策,进一步优化来华外商投资的产业与区域布局结构,实现引资战略的重点转移。在产业结构上,应本着着力提升外商直接投资质量、优化产业结构的目标,及时修订现有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从产业价值链角度细化产业指导目录,鼓励外商重点投向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环保产业,注重引进高附加值、高辐射力、低能耗和处于产业高端的外商投资项目,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的外资项目进入,要抓住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心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的重大机遇,制定和完善相应法规和鼓励政策以及整体协调管理体系,积极承接国际服务业的跨国转移。

此外,许多学者针对有效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提出建议,如加快技术进步与创新,实现从引资到引知的战略转移。在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上,应当将过去偏重于引进资金流量逐步转向以技术创新为重点,目前,应尽早制定必要的政策措施,适当鼓励外资兼并和收购国内企业,使国际上先进的企业管理方式得到较快的扩散,并鼓励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为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创造便利条件,促进科技成果投入市场,同时,要特别注意建立面向市场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和融资能力的企业集团,使其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重点支持一些关键性和基础性技术的创新基地建设,提高我国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以各种方式开展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一国能否有效地吸收外资,除了国际条件外,最重要了是取决于本国投资环境的优劣.三、对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对策分析的评述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外商直接投资(FDI)大量流入发展中国家。2009年,我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3435家,合同外资金额1935.1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900.3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4.8%、8.4%和2.6%。2010年1~2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163家,同比增长14.56%;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40.24亿美元,同比增长4.86%。中国连续17年成为利用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30年来,吸引外资年均增长20%,是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的2倍多,居发展中国家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近年来,外商直接投资在促进我国外贸出口、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弥补国内资本的不足、增加就业机会、稳定人民币汇率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毫无疑问,外商直接投资对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和增强综合经济国力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不容忽视的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我国从整体性短缺经济向结构性过剩经济的转变,虽然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依然强劲,但在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逐渐显现,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对此我们应给予高度重视。因此,笔者鉴于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探索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问题,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对策。

参考文献:

[1]王琼琼.我国FDI的区域竞争与非均衡配置.社会科学家.2010年,(11):114

[2]夏琳.中国服务业FDI分析.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年,(6):173

[3]沈桂龙.后危机时期的中国FDI环境约束、变化趋势与政策调整.上海经济研究.2010年,(8):25-27

[4]汪春.中部FDI的利用质量统计分析.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5):45-49

[5]王睎.外商直接投资在华区位分布的实证研究.现代商业.2010年,(35):49

[6]全国利用外资统计简表.国际贸易.2010年,(11):49

[7]林密.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及投资鼓励措施问题的探讨.商场现代化.2010年.(6):5-6

[8]邓利华.我国东中西部吸引外资条件的差异比较.现代商业.2010年,(6):224-225

[9]聂名华.完善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管理的对策思考.国际贸易.2010年,(2):57-58 [10]李义福.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及优化对策.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09年,(23)

[11]余茂辉.我国利用外资30年的经济效应与基本经验.池州学院学报.2010年,24(5):42-45

[12]国家外汇管理局河南省分局课题组.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年,(12):76-78

[13]Holz,China’s 2004 Economic Censusand 2006 Benchmark Revision of

GDP statistics: More Questions than Answers.The China Quarterly,193:150-163.C.A(2008)

[14]Kaaresvirta, J.,& Koivu , T.(2008).China’s inflationary pressures and their impact on inflation in euro area.BOFIT Online 1/08

改善人力资本投资的对策研究 篇6

一、我国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问题分析

1. 我国人力资本投资力度不足

首先我国企业人力资本存量不足:国有企业约20%员工的人力资本存量低于“临界点”, 30%员工的人力资本存量的产出与人力成本处于“平衡点”附近。可见, 我国企业管理与技术人员层的人力资本含量比较低, 现有人力资本存量严重不足, 亟待加大投资以积累人力资本存量, 否则企业将失去生存和发展的后劲。

其次人力资本投资减少。这主要表现在职工教育培训方面。中国各类企业在职工教育培训方面的投资严重不足, 与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本投资水平相比, 仍处于很低的水平。

2. 人力资本投资比例结构不合理

首先人力资本投资额与物力资本投资额相比, 其在总投资中所占比例很小。一方面, 人力资本投资占GNP的比重逐年下降;另一方面, 人力资本投资总体上远低于物质资本投资的增长。

其次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项目间的比例不合理。从国有企业教育培训投资、吸引人才投资和医疗保健投资三个方面看, 教育培训和吸引人才投资未能得到相应的重视, 而医疗保健投资却居高不下。

3.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管理与运营不完善

目前, 在企业人力资本管理观念上, 较多重视解决宏观环境问题, 对企业员工的因素重视不够, 缺乏“以人为本”的观念。企业内部缺乏尊重员工、关心员工、合理激励和开发员工的思想意识, 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未能被充分调动起来, 职工素质和潜能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和提高。企业拘泥于常规方式, 讲究专业对口, 身份对路, 因此使许多跃跃欲试的人受到压抑。在激励方式上, 企业的报酬激励以注重年龄为特征, 职工经济收入增长、人均住房面积增加、干部比例的增长都与年龄增长呈明显的正相关。

4. 对人力资本缺乏科学的认识, 人力资本核算工作缺乏科学性

长期以来, 我国企业由于对人力资源及人力资本的特征、作用和影响力认识不足, 从而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采用粗放的方式, 重视物质资本和货币资本的投入与自然资源的开发, 而不太注意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人力资本的投资。

二、改善人力资本投资合理性的对策分析

从存在的问题看, 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人力资本认识不足以及传统体制制约所造成的。当然企业自身也存在一些不利于人力资本投资的因素。从根本上改善我国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状况, 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 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

首先, 完善企业职工培训资金来源的制度化缺陷。具体讲应该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提取行业教育发展基金, 专款专用;二是确保企业职工教育经费至少按工资总额的1.5%提取和支出;三是解决企业间教育经费支出不均的问题;四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提高现有教育资源利用率, 建立企业发展教育基金等。

其次, 解决职工教育培训的投资——收益对称问题。在这方面应遵循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增强企业在教育培训投资上的积极性。

最后, 搞好教育培训制度的改革。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加强法规建设, 逐步建立起职业技能开发的法律、法规体系;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发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培训;根据市场需要, 调整培训结构, 发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培训;逐步实行社会化的职业技能资格鉴定制度。

2. 处理好人力资本投资与物力资本投资的关系

处理好物力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关系, 首先在理论上, 要建立总括性资本概念。总括性概念就是指“在解释经济增长时, 应比以往更加依靠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这一对台柱, 因为每一台柱都支撑着资本结构的一个重要部分”。当前解决我国存在的不重视人力资本的现象, 首要的就是拓宽人们狭隘的资本观, 建立总括性资本概念, 要在思想上、理论上都能协调好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关系。

3. 加强对人力资本投资的管理与运营

首先, 树立“以员工为中心”的思想。职工是企业的主体, 决策及执行质量的高低就取决于这个主体。因此, 企业必须尽快转变观念, 真正树立“以员工为本”的管理思想, 树立职工主人翁的观念, 树立只有依靠全体职工的努力才能成功地参与竞争的意识。其次, 要建立完善的吸引、选拔、激励、开发和竞争机制。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 应根据自身人力资源规划, 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统一的选才标准, 积极引入公开竞争机制选择人才并采用量化测评技术。在激励方面, 企业在运用精神激励的同时, 应发挥物质激励的作用, 改变目前企业内部工资福利发放基本平均的状况, 根据能力和业绩拉开报酬档次。在人力资本的开发上, 企业应进行一系列有计划的培训、教育和开发活动, 使员工的发展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最后, 企业应培育并强化企业文化。

4. 增强人力资本核算观念, 努力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效益

人力资本的开发与使用以及人力资本的积累, 不仅关系到一个企业的成败, 而且会影响到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可以说, 建立人力资本核算体系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 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建立人力资本核算体系, 可对人力资本投资与管理起到监督与服务作用;有利于对国家综合实力进行正确的评价, 更好地开展国际劳务合作, 开辟国际劳务市场;还可为企业领导者提供科学的人力资本决策信息;同时, 也可使我们进一步认清人力资本投资成本与效益的关系, 有利于人力资本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T.W.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92

[2]王建民:人力资本生产制度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

[3]朱巧玲:我国企业人力资本的现状分析[J].经济管理, 2002

经济回暖后的投资对策 篇7

2009年对甲国中小企业而言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危机似乎已经转过身去,“企稳”的字样频现报端。中国政府虚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初见成效,我国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总体形势开始向上。

但是,国际经济走势尚不明朗,外部经济依然严峻,我国长期积累的矛盾和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

围绕经济回暖后的中小企业投资对策与财富管理主题,关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及中国经济走势,中小企业的投资、融资、外汇,盈利模式,创新等热点、难点问题。9月4日,“2009年浙商财智论坛”在杭州隆重召开。众多政要、金融专家、业内人士济济一堂。启动头脑风暴,针对浙商在这个特殊时期的发展出谋划策,对当前的特殊经济形势进行了详尽的政策解读和形势判断,对企业的发展提供金融咨询、投资建议,为浙江企业在经济回暖时期的投资与发展谋求对策。

本属财智论坛由中国建设银行、求是《小康*杂志社、浙江省区域经济合作企业发展促进会三方共同主办。银行业翘楚、权威中央媒体、浙商企业界三方的有机结合昭示着本次财智论坛的高规格和影响力,以及本身的价值所在。

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陈敏尔专程到会参加论坛并讲话;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范—飞到会演讲,表达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重点关注。论坛由求是杂志社原社长高明光主持,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贺铿、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孙晓华、国家外忙管理局副局长邓先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局局长程秀生、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常务副会长陆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风英等众多财经主管部门领导、嘉宾以及专家就目前经济热点问题与三百余位浙江企业家代表一起互动、对话。

此外,中国建设银行总行公共关系与企业文化部总经理胡昌苗、建设银行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部副总经理梅雨方、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行长余静波、浙江省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促进会会长黄保苗,浙江省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促进会轮值会长曹志毅、浙江省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促进会轮值会长陈建龙以及《小康》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舒富民等出席了本次论坛。

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陈敏尔在致词中对论坛的举办表示了祝贺。他认为,当前我国的经济处在一个企稳回升、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当中,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一揽子政策正在积极产生效应。在应对危机过程中,浙江省见势较早,行动较快,在发展中致力于浙江产业结构的优化。浙商的自强与互助精神也让他们在危急中寻找转机、赢得生机,让我们对浙江企业、浙江企业家充满信任。

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在论坛上透露,到2008年底,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先后与941家优质中小企业签订银企合作协议,总金额达到577亿元,新增贷款530亿元,累计发放贷款2080亿元,建行和阿里巴巴开发的易贷通网络贷款平台,极大的促进中小企业贷款发展。“今后,建设银行将进一步扩展该平台,建成独立银行,专门面向网商中小企业,为浙江乃至全国中小企业服务。”

小康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舒富民说,小康杂志社出版的《小康·财智》杂志,以聚集财富人生为内容,面向商业发展前列的高成长性企业家和刨富群体,密切关注经济转型事件和人物,对创富智慧和创富过程进行解读。杂志立足于为企业提供思想、信息、方法等方面服务,精心策划了系列专题报道,此次举办2009浙商财智论坛,旨在为中小企业在经济回暖时期的投资与发展谋求对策。

浙江省区域经济合作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黄保苗认为,经济回暖后面临产业结构和转型升级等重大挑战,这次论坛所提供的信息为中小企业在经济回暖时期的投资与发展谋求对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经济是否在真正回暖?

世界经济不是复苏而是反弹。世界经济的真正全面复苏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在论坛上,多名国内著名经济学者均提出了这样的忠告。或许这一忠告能够让我们更清醒地面对中国经济的回暖以及下一步的出路。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贺铿认为,世界经济已经接近复苏边缘,但全面复苏会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从美国、英国等许多主要发达国家来看,现在经济当中出现的积极因素应该说是明显增多,但是这个过程要真正达到复苏程度又却不容易,因为这次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需求,由于财富缩水,财富效应突然减少,居民消费明显不足,面临的问题从供给方来讲是产能过剩,这个问题的调整是需要时间实现的,不是说复苏就复苏了,所以预计世界经济的复苏可能在明年上半年,那么我们国家的复苏应当是在世界经济复苏之后才能走向真正的复苏。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在发言中指出,世界经济的真正反弹是在明年,反弹结果就是世界经济真正复苏。实际上世界经济真正走入一个正常轨道是要到2011年底以后,很难说是否反复,这个时候的经济是不稳定的,是波浪式的,可能有反复的,也就是“w形态”。同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陆德亦在论坛上提出,要警惕经济的“二次触底”。

回暖后企业怎么办?

“每次大的危机过后,都会出现新产业兴起和发展”。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孙晓华在论坛发言中呼吁民营企业要把握历史发展机遇。每次经济复苏都离不开技术创新,我们要靠新科技和重大突破来推动经济新的繁荣,所以新能源、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节能环保、现代物流、高新技术等都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危机过后企业如何投资,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的决策者、专家,在论坛上为企业家们给出了鼓舞人心的答案。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邓先宏指出,中央一直重视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积极走出去投资。政府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境外投资。外汇管理局的系列新政策相继出台,简化程序,缩短相关手续的办理时间,方便企业的跨境交易。外汇管理方面,已经为企业的境外投资项目做好了支持的准备。

贺铿在论坛上提出,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面临主要困难是寻找新的市场。中小企业应当将战略目光转向中国的低收入人群,努力开辟广大的农村市场和中小城市市场,市场的容量应该是远远大于我们过去已经开拓的出口市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局局长程秀生在论坛上详细解析了企业的盈利模式。他强调危机之后企业更要注重盈利模式是否有创新的内容。企业发展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选择了一个正确的盈利模式。

企业应该怎么办?危机之后的商机在哪里?企业家们对台上专家提出了众多的问题,专家们的幽默对答让现场气氛异常热烈。下午论坛落幕,台上台下均有依依不舍之情,

相信在他们之间还有更多的头脑风暴以及对话在另外的会场展开,那也是本次论坛的胜利果实之一吧。

陈敏尔:政府、银行、企业携手共克时艰

当前我们的经济正处在一个企稳回升、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当中,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一揽子政策正在积极产生效应,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一揽子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政策措施是正确的、是有效的,浙江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当中的体会很深。

浙江在这一轮危机应对过程当中,见势比较早,行动也比较快,浙江经济以出口型、加工型、中小型“三型”为主,所以在金融危机过程当中,我们遇到的困难比较早,也比较多,从这个实际出发,浙江省委、省政府也比较早地采取应对措施,并且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方针政策,从浙江实际出发,扩大内需、增加投资、促进消费、改善民生等等。

浙江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当中始终把保增长与促调整结台起来,去年5月份省委省政府提出“标本兼治、保促调”的方针,浙江省经济发展在当下要保持平稳、保持适度增长,同时我们把更多注意力放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放到经济转型升级,特别是致力于浙江产业结构优化,要素结构优化,需求结构优化和空间布局结构优化,现在看来这一系列保增长、促调整的措施也日益见效。

我们还深切地体会到,应对危机一定要政府、银行、企业携手共克时艰、共同发展,政府、银行、企业一条船、一盘棋,我们企业充分发挥了浙商精神、浙商文化优势,企业自强、企业互助,在危机当中寻找转机、赢得生机,企业表现出了一种坚定性,转型升级的一种自觉性,我们深刻感受到浙江企业、浙江企业家是能够抗风险,能够迎接挑战的,是能够化危机为生机的,我们对浙江企业、浙江企业家充满信任。

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深切感受到银行、各金融单位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各类企业度过难关,不断创新金融服务组织体系、产品体系、管理体系。去年我们年初就给各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争取金融规模。后来实施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之后,我们又积极的和银行配合推动金融创新,特别是为中小企业的金融创新,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定要让我们中小企业得到实惠,所以国有商业银行积极设立专营机构,为中小企业服务,单弛核算、单独考核,这样的一个专营体系中小企业非常受欢迎,这其中建设银行也带了一个很好的头,并且不断开发一系列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量身定做的产品,中小企业在这一轮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当中越来越多的得到服务、得到关注,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形势,当然也是方兴未艾、任重道远。

金融为中小企业服务正在不断推动各个层面创新,特别是建设银行积极跟阿里巴巴配合,利用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网络平台,把银行传统信贷业务与网络现代电子商务两者相结合,探索、发展,培育网络银行,我们省市政府和建设银行,还有阿里巴巴共同出资,建立网络银行信贷风险池,如果网络银行贷款产生风险,我们在风险池里化解风险,现在已经做了很多探索,因为网络银行真正在网络上为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这是一个创新。刚才我跟中国建设银行的范行长会前也在共同探讨,如何携手推动这样一件好事。

前不久温家宝总理在浙江考察的时候我们也作了专题汇报,得到了充分肯定、鼓励,所以我们要加强网络银行探索,真正让我们中小企业可以从多个渠道获得金融服务,我们政府关键是创造环境、提供服务,为企业服务、为银行服务,对企业做好加法,增加它的生产要素,做好减法,减轻企业负担,乘法就是鼓励技术改造,除法就是促进企业淘汰落后产能、落后产品,所以我们政府将不遗余力、一如既往地为企业,特别是为中小企业服务,为企业和金融合作服务。

范一飞:建行与客户始终在一起

当今世界主要经济体为尽快摆脱金融危机阴霾,及早回到良性轨道而努力,中小企业或者民营企业的增长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部分,没有中小企业发展就没有现代工业文明,没有中小企业发展就没有现代经济发展,同样没有中小企业复苏就没有全球经济真正复苏。中小企业成为最具活力的体系之一,目前中小企业无论在数量、进出口总额以及实现利税等方面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突出地位,特别是其就业人数占到全社会就业人数的75%,创造的就业机会更是高达90%以上。浙江省作为全国民营经济大省和强省,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它们中有相当一部分正在脱颖而出,成为全国乃至全球行业龙头。

作为全球规模和市值名列前茅的现代股份制金融企业,建设银行始终把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视为最重要的战略目标,并作为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早在2004年我们就专门成立了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从管理模式、业务流程、产品创新、风险管理等方面出发,坚持以产品服务创新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建设银行推出了成长之路、速贷通、易贷通网络银行等主打品牌,推出供应链融资、联贷联保等数十个产品来满足中小企业需求。

目前建设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客户已经达到5.3万多户,占到全行贷款客户的88%。长期以来建行关注和重视浙江中小企业发展,先后于2002年、2005年、2008年三次与浙江省人民政府签订了中小企业发展合作协议,全力支持浙江中小企业发展,尤其是2008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建设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精神,再一次与浙江省人民政府签订中小企业发展合作协议,始终如一地支持浙江中小企业发展,到2008年底,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先后与941家优质中小企业签订银企合作协议,总金额达到577亿元,新增贷款530亿元,累计发放贷款2080亿元,建行和阿里巴巴开发的易贷通网络贷款平台,极大地促进中小企业贷款发展,我们将进一步扩展该平台,建成独立银行,专门面向网商中小企业,为浙江乃至全国中小企业服务。

中国企业家及社会各界成功人士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发生深刻变化,为了对广大高端客户及其家庭、家族企业及成员提供一体化全面服务,建设银行推出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业务,为财富保值增值、转移、传承等环节提供投资银行专户理财、资产配置、税务保险、信托资产咨询、艺术品投资与收藏等现代私人银行和差别化传统银行服务。同时提供私人健康管理、高尔夫俱乐部、国际紧急援助等高品质非金融服务,我们将充分整合全行资源,依托以社会专业机构和合作伙伴建立的综合业务平台,为中国企业家和广大高端客户提供优质跨领域、跨地区、跨国界的金融与非金融服务。

在过去的岁月里,尤其在面对经济困难的时候,建设银行与广大客户始终站在一起,同舟共济,建立起深厚情谊,为维护经济稳定发挥应有作用。

上一篇:画眉在等作文下一篇:小学生二年级作文我的校园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