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的原则(通用8篇)
政府采购的原则 篇1
政府采购的原则有哪些?
答: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公正、诚实信用原则。
政府采购的功能有哪些?
答:
一、节约财政支出,提高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强化宏观调控。
三、活跃市场经济。
四、推进反腐倡廉。
五、保护民族产业。
政府采购的方式有哪些?当事人有哪些?
答:
一、集中采购。
二、分散采购;在采购活动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各类主体,包括采购人、供应商、采购代理机构。
会计的基本特性:
答:
1、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2、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
3、会计具在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4、会计的本质就是管理活动。
会计的核算的具体内容:
答: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4、资本的增减。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缴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
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法人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会计期间分为:
、半、季度和月度,其中半、季度和月度称为会计中期。制度分为(也叫会计基础主要有):权责发生制事业单位会议经营业务采用和收付实现制行政单位会计采用(也称现金收付制或现金制)。他俩相对应。
会计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要素。前三者为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是资产负责表的基本要素。后三者为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是利润表的基本要素。
会计要素的计量:
1、历史成本、2、重置成本、3、可变现净值、4、现值、5、公允价值 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三大原则。
会计恒等式:资产 = 负责 + 所有者权益
利润 = 收入 - 费用
计算期末余额的公式:
资产类会计科目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负债及所有者类会计科目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本期贷方发生额 -本期借方发生额
政府采购的原则 篇2
历史的进步和形势的发展使地方政府面临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开始需要面对来自私营企业的正面竞争和内部的种种问题,这一切都使地方政府改善服务质量的设想成为必要。克劳斯比、马克·霍泽尔、海德等学者一直认为质量管理在政府可以很好地运用,因此在理论上做了大量工作。而史蒂文·科恩、罗纳德·布兰德和辛辛布莱那等人在政府推行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对这种运用的前景持乐观态度。对于质量管理在政府实施的作用和效果,史蒂文·科恩和罗纳德·布兰德认为有两个方面:就组织目标而言,“TQM能帮助政府组织实现它们的目标”[3];就工作过程而言,“TQM真正的成功之处不仅指它能解决类似的问题,还在于它使用的消除交流障碍的方法,使得问题没有机会出现”[4]。进而,他们将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概括为三大要素[5]:(1)与供应商协同工作以确保工作过程中使用的供应品符合要求;(2)持续地进行员工工作过程分析,以改进工作,减少不必要的返工;(3)密切与顾客之间的交流,以明确和理解他们的要求及对质量所下的定义。
结合质量管理观念和理论的发展,在此更具体地将地方政府质量管理的主要原则归纳为四种,即顾客满意、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和持续改进。
1 顾客满意——关注的焦点
质量管理强调“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6]。”顾客是决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服务于顾客并满足甚至超越其需要应该成为组织存在的前提和决策的基础。由此可见,顾客满意原则是质量管理的核心。
对于企业来说,顾客是可能购买其产品和服务的组织和个人;而对地方政府来说,顾客则是指直接或间接受其行为影响的公众。类似于工商管理中外部顾客和内部顾客的划分,这里所说的公众,既包括地方政府以外的服务对象,也包括政府内部得到前一个单位服务的后一个单位。如张成福等[7]在《公共管理学》一书中论及:“(1)外部顾客。指组织最后政策产出之直接受益者或者间接受益者,也就是行政机关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对象。一般我们称之为人民,或俗称之老百姓。(2)内部顾客。指公共组织内部参与组织管理和运作的成员,他们是公务员,是提供具体服务的服务者和行动者。”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产品的充足供应,顾客的选择机会和选择权力大大加强。为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要,生产导向型社会逐渐向顾客导向型社会转变。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也日渐为地方政府管理所重视和借鉴。与企业类似,随着社会环境的迅速变化和公众需求的日益个性化、多样化,地方政府也迫切需要改变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时只顾生产而不顾公众需求的方式,强化“为顾客服务、对顾客负责”的顾客导向。当然,与企业强调顾客满意的最终目的在于获取利润不同,地方政府强调顾客满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集体机会均等和公共利益,其实质在于回应顾客需求、为顾客服务、对顾客负责[8]。因此,它的基本内容应包括:了解公众的需求和期望,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确保公共管理目标与公众的需求和期望在沟通的基础上联系起来,测量公众的满意程度并提高地方政府对测量结果的快速回应性,树立“为顾客服务、对顾客负责”的组织文化等。
2 全员参与——成功的保证
全员参与是地方政府成功实施质量管理的保证。“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只有人员充分参与,才能使之为组织带来收益。”组织中所有部门和人员的工作质量直接或间接地体现为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因此,组织的质量管理不仅需要最高领导者的正确领导,更重要的是需要全员参与。
首先是领导的作用,这是全员参与的核心。这里讲的领导作用,主要是针对组织最高领导者的,但对于其他各层管理者,在自身管辖的范围内,也应充分发挥相应的作用。J.M.朱兰[9]曾在对大量实际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帕累托原理”,认为在所发现的质量问题中,究其原因,只有20%来自基层操作人员,而80%是由于领导者的责任造成的。ISO9000:2000标准也强调指出:“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所以,地方政府的质量管理要求领导层考虑所有相关方的需要,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体系;强化组织整体的质量意识,提高全体人员关注质量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为人员提供所需的资源、培训及在职责范围内的自主权;建立信任,消除忧虑。
其次是一般工作人员的参与,这是全员参与的基础。他们在具体的公共管理过程中负责提高现场的质量水平。运用质量管理方法,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简单地命令做这做那,而是要求他们思考并积极参与到运作过程中来。为此,地方政府应使他们了解自身贡献的重要性和在组织中的作用,让他们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承担相应的责任,结合个体的目标和制约条件客观评价其绩效,积极寻找机会提高他们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在组织中创造自由分享知识和经验的氛围。
3 全过程控制——绩效的实现
地方政府绩效的实现有赖于全过程控制,即过程控制和系统控制的有机结合。
首先是过程控制。“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质量管理理论认为任何活动都是通过“过程”实现的,公共管理活动亦不例外。这种方法通过分析过程、控制过程和改进过程优化影响质量的所有活动和所有环节,从而确保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因此,地方政府在开展质量管理时,必须着眼于过程,把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以更高效地服务于公众,得到期望的结果。
其次是系统控制。“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过程实施系统管理,不仅能促使目标的有效实现,而且还可以通过各个过程的协调运作来减少浪费,缩短周期,进而降低质量成本。这种思路应该体现在地方政府质量管理的方方面面,在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时尤其重要。
表一比较了过程控制和系统控制这两种方法的区别,并列出了各自在地方政府部门实施的管理要点,从中可以看出两种方法的区别与联系。系统控制着眼于整个组织系统,而过程控制仅仅是针对所需过程的管理。也就是说,系统控制属于宏观管理的范畴,而过程控制属于微观管理的范畴。显然,过程控制是系统控制的基础。
表一过程控制和系统控制的比较
4 持续改进——永恒的目标
“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质量管理的目标是顾客满意。如前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产品供应的丰富,顾客需求的个性化和复杂化趋势日益明显。为适应这种变化,企业不能仅仅满足于现有水平,而是必须树立不断改进的意识,才能持续获得顾客的支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质量管理强调质量的保持、改进、提高的过程始终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不能停留在原有水平上。因此,要求组织全体人员保持强烈的“怀疑精神”和“改进意识”,永远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地采取改进措施,持续地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与企业相比较来说,地方政府所处的环境更加开放,面临的要素更加复杂,也就更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决策和执行的结果更难以预测,因此,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质量同样也有一个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的过程。
基于这种认识,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应进行动态管理。其主要内容大体包括:(1)从高层领导和各级管理者做起,在全组织范围内营造必须持续改进质量的危机意识和氛围;(2)为组织员工提供关于持续改进方法和工具的培训;(3)使员工明了持续改进对个人和组织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使产品、过程和体系的持续改进成为每个员工的目标;(4)确定目标以指导、测量和追踪持续改进的效果;(5)及时承认改进的结果并对有关人员进行通报表扬和奖励。
有必要强调指出的是,在实际地方政府管理过程中,只有广大的一般工作人员才了解工作中的真实情况,才确切地知道妨碍工作科学有效进行的因素。根据W.E.戴明“将恐惧从工作场所赶出去”[10]的观点,为了能够及时发现出现的问题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必须允许员工们说真话,如讨论成功一样地公开讨论失败和不足,鼓励员工提出对工作改进的合理意见和建议。诚如史蒂文·科恩和罗纳德·布兰德所言:“管理部门应该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激励措施来鼓励员工们开诚布公地探讨怎样能更好地完成工作;它应当认真倾听各种意见,而不是据此将提出不同意见的雇员们列为‘朋友’或‘敌人’。”[11]
参考文献
[1]尤建新,张建同,杜学美.质量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3][4][5][11][美]史蒂文·科恩,罗纳德·布兰德.政府全面质量管理实践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6]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7]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8]王雁红,詹国彬.顾客导向型政府对中国的启迪[J].城市管理,2003,(5).
[9][美]J.M.朱兰等.质量控制手册(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79.
高校政府采购文件编制原则及要点 篇3
摘要:采购文件是政府采购工作中重要的文件之一,是采购工作的源头,文件编制的质量直接影响采购的成果及项目后期的实施,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对采购文件的编制原则及注意要点进行分析及阐述。
关键词:采购文件 编制原则 注意要点
自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政府采购工作不断深入发展,采购范围不断拓宽。高校作为事业单位,是实行政府采购的重要单位,高校政府采购已具备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实行政府采购首先面临的技术问题就是采购文件的制作。采购文件是告知潜在投标人(谈判响应方)采购项目的内容和数量、投标人资格条件、招标过程的程序规则、评标的标准和方法、主要合同条款等信息的载体,其质量对能否达到政府采购效益最大化的根本目的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具体操作中,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对高校政府采购文件的编制原则及要点作简要探讨。
1 采购文件的编制原则
1.1 合法性原则 所谓合法性原则是指采购文件的制作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是采购文件编制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原则。如果采购文件的内容不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就可能导致“废标”,给双方都带来损失。在编制实施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采购方式应合法,政府采购有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谈判、询价五种采购方式,应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合法合规的确定采用何种采购方式;其次采购内容应合法,一是供应商资格条件设置应合法适宜,不得设置过高资格要求排斥潜在投标人;二是技术指标及标准应合法,技术指标应当符合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技术规范及标准,不能套用特定产品的技术规格、不得带有倾向性或者存在排斥潜在投标人的其他内容;三是合同条款内容应符合《合同法》及相应法律法规的规定;再次采购程序应合法,采购文件中关于采购公告、开标、标书发售、澄清等日期设定应满足法定日期要求,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等严格按采购文件规定的程序执行。
1.2 公平性原则 所谓公平性原则是指采购文件中不得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不得对潜在投标人实行歧视性待遇。《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招标人编制的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的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违反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原则,影响资格预审结果或者潜在投标人投标的,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招标人应当在修改资格预审文件或者招标文件后重新招标。”只有编制公正合理的采购文件才能使采购人选择最适宜的中标人。只有公平才能吸引真正感兴趣、有竞争力的供应商。如果我们一直无视公平性原则,那么高校的政府采购便失去了招标的意义,今后高校的采购工作也必将陷入因没有足够法定人数的供应商参与而影响采购效率尴尬局面。
1.3 可行性原则 所谓可行性原则是指采购文件中标明的要求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能否按计划进行有效的实施。一个无法有效实施的采购文件,是毫无价值的。招标文件的可行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合并采购项目。高校采购项目种类繁多,合理的将一些相关设备合并采购是节约成本及时间的一个有效措施,但是若为了成本将相关性不大的设备合并采购则会适得其反,评标专家对部分标项不能做出最专业的技术评判,最终导致流标,重新招标反而增加了重复工作量,减缓采购效率。第二,供应商的资格要求。要提出合理的供应商资格要求,并不是越高越好、越多越好。比如一采购项目要求供应商必须为生产型企业,而市场上对于该类项目提供服务的多为销售型企业,如此规定导致供应商对此不合理的资格要求提出质疑,影响采购执行的进度。第三,具体评标方法及细则。评分办法及细则是评标委员会评审的依据,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若不然则会导致评审工作的中断,以致影响整个招标采购工作。比如,图书馆中文图书招标采购是确定几家协议供应商,其投标报价是图书的折扣率,若在评标方法中将具有50万元人民币以上等的相关项目业绩作为公司经济实力的相关条款,则不具有可行性,使评标过程无法执行。
1.4 严谨性原则 所谓严谨性原则是指采购文件所表述的内容要详尽完整,用词要清晰准确。采购文件编制的完善与否,对评标工作的进行、评标的质量和速度有着直接影响。采购文件内容应包括采购公告、投标人资格条件、项目名称、编号、数量、技术要求、投标报价要求、投标保证金要求、评标细则和方法、废标条款、交货时间、付款方式、验收标准、合同基本条款等等。这些内容中,有的在采购文件内不止一处出现,这就要注意前后的统一性和一致性,避免各部分之间出现矛盾,导致投标人对内容理解有歧义,从而影响投标人的正常报价。
2 采购文件编制注意要点
2.1 供应商资格要求确定 采购文件编制时要明确指出对投标人的资质要求,这关系到投标人是否具备报名条件,也是保证中标方具备供货能力的保障。资格要求主要包括投标人公司注册资金、相关专业资格证书、近年来业绩水平等,有助于直观、有效地反映投标人的服务质量、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等多方面信息,从而确保中标人的履约能力,从源头上降低招标人的风险。
但是在限定资格条件时也要注意合理性,既不能有歧视性或倾向性,也不能设定过高、超出实际采购需要,《招标投标法》第18条规定,招标人不得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或排斥潜在投标人,不得对潜在投标人实行歧视待遇;浙江省财政厅《关于规范政府采购供应商资格设定及资格审查的通知》第四条规定“不符合项目特定资格条件的供应商要求获取采购文件的,采购组织机构不得拒绝,并应允许其对特定资格条件的合法性提出质疑”。只有在满足采购项目规模和条件的基础上,合理合法的设定供应商资格要求,才能真正意义上发挥政府采购的作用,达到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及物力成本的节约。
2.2 技术要求的确定 技术要求是充分体现招标项目需求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技术文件,在编制技术要求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内容要全面。设备的技术规格书内容应当包括基本要求、技术参数、配置、附件、备品备件、售后服务期、安装及调试服务等内容;其次,关键技术性条款要求应清晰表达,比如某些不允许有偏离的技术指标应明确指出,加粗或以“*”标注,明确对此条款不响应则为无效标。采购文件技术参数除满足全面清晰的要求外更要注意不能具有倾向性的原则,采购文件中规定的各项技术规格不得标明特定的品牌、专利、特有技术参数等信息,这在高校政府采购尤其是专业类设备采购时尤为常见。比如通过特定的技术参数等方式间接的制定品牌,此时在书写采购文件时就要注意避免出现技术参数精确到某一数值的现象,可用限定范围的方式来代替,不大于或者不小于某一数值的表述方式均可有效的避免这种倾向性。对于某些重大项目也可在采购文件发出之前请相关行业的专家对技术要求进行标前论证,从而使技术要求更加符合招标项目的实际需求。
2.3 评标细则的确定 评标标准和方法是采购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评标方法不同,中标的结果也会不同。科学合理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应该体现出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以及体现招标人采购目标及要求原则。在编制招标文件时,应当根据招标项目的不同特点,选用最适合的评标方法。综合评分法以其简便易行而被广泛使用,其评分因素主要从应标公司的经验和实力情况、技术方案、服务承诺和优惠以及价格四个方面去设置,具体评审细则应包括各评分因素的选择和细化、权重分配、评分条件以及相应的解释。在细化设置原则上,评审细则应体现对项目的适用性、针对性、评分可操作性,应保证公平、规范、合理,同时要避免倾向性设计。对于特殊项目比如家具、军训服等需要实样的项目,其评标标准中更要对实样的评判进行说明。只有谨慎选择合适的评标方法,合理细化评审细则,同时保证公正评审,才能评定出最适宜的中标供应商。
综上,采购文件是政府采购工作进行的纲领性文件,是招标人和投标人必须遵守的准则,采购文件编制人员应予以高度重视,坚持合法、公正、可行、严谨的原则,仔细推敲、逻辑严密、认真审核,编制出高质量高水平的采购文件,促进政府采购工作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袁晶.浅谈如何提高招标文件的编制质量[J].科技信息,2014,5:273.
[2]苗凯.招标文件的编制原则[J].吉林农业,2010,7:228.
[3]魏周花.浅谈编制招标文件应遵循的几点原则[J].甘肃农业,2012,13:87-88.
[4]付德春,金奎万.高校招标采购中编制招标文件的几点思考[J].科技资讯,2012,21:209-210.
政府采购的原则 篇4
1、审计原则:遵守“公平、公正、公开;精益求精”的工作准则。
2、审计依据:
(1)《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基本建设工程预算、结算、决算审核办法》财协字[1999]103号。
(2)云南省审计政府投资审计中心规定的审计程序。
(3)《审计法》、《独立审计准则》、《建筑法》、《招标法》、《税法》、《财建(2001)591号文件》、《经济合同法》,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相关工程的文件标准和定额,施工及验收规范、标准图、通用图,和相关制度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文件。
2审计项目实施程序
1、接受项目审计委托
公司成立政府投资项目审计运行中心部门,指定项目负责人,负责本公司承担的审计任务,并根据现有审计能力以及政府投资建设审计项目的性质、复杂程度、工作量度和时间要求,接受项目审计委托,并与委托方签订项目审计服务合同书。
在签订业务合同书以前,审计小组应当预先开展以下工作:
(1)明确审计业务的性质和范围。首先要与委托单位和被审计单位对审
计业务的性质和范围取得一致看法,确定能否取得审计所需要的全部资料。
(2)初步了解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投资项目的投资额、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建设期,以及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范围、经营规模和组织结构、经营情况和经营风险、财务会计机构及工作组织,以及其他与签约有关的事项。
(3)评价自身进行审计的胜任能力。包括评价执行审计的能力,确定审计小组的关键成员,考虑在审计过程向外界专家寻求协助的需要与可能性,评价独立性,评价应有谨慎的能力。若自身不具备胜任能力,则不超越能力接受委托。
(4)与委托方商定审计收费。根据《云南省政府投资审计委托业务管理暂行方法》规定的标准,按照审计工作量的大小及费时的多少与委托方按实协商审计收费。
(5)明确被审计单位应协助的工作。包括被审计单位应备齐审计所需要的全部资料,被审计单位的相关人员对审计人员的询问、审查给予解释和配合等。
2、编制和审核项目审计计划:
根据项目审计任务的要求制定审计计划,安排项目审计人员。项目审计计划由项目负责人编制,在项目审计计划中明确被审计项目和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审计的目的、范围及策略;编写建设项目概况,审计工作进度及时间费用预算;确定项目审计小组组成及人员分工;具体审计程序、执行人及执行日期。项目审计计划编制完成后,由公司总经理对计划的合理性、可操作性进行审核和批准。
3、实施项目审计
审计程序按昆明市审计局规定的审计程序进行审计。
(1)向建设单位收集审计所需要的所有资料,包括:市计委概算批复,招投标文件、建设施工合同、设计变更及工程质量、工程项目送审的预算书、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形成的财务资料。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初审。
(2)进行建设项目现场踏勘,调查、核实该项目的基本情况。
(3)按有关标准、定额、规定对建设项目进行逐项审计,确定合理的工程造价。
(4)审查项目建设单位的财务资金状况。
(5)向建设单位取证核实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初步完成项目审计。
4、复查监督组根据审计资料进行监督复查。
5、完成审计
(1)整理、复核、评价执行项目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证据和工作底稿。复核的内容包括:工程造价审增、审减的原因分析是否准确,与计算表数据是否一致。竣工财务决算审计的计算表类是否完整齐全,数据是否清楚,表与文字数据是否一致。
(2)运用专业判断,综合审计过程中收集到的各种证据,形成审计结论。
(3)向建设单位出具项目投资初步审计结论,并取得反馈意见。
(4)根据初步审计结论及建设单位的反馈意见,经调整后出具最终审计结论的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的内容包括:对建设单位是否遵循基本建设管理制度,项目建设资金来源及到位情况,送审额、审定投资额、审增、审减额及其原因,概
算执行情况,资金节余及债权债务,项目投资效益等进行明确、清晰的分析评价对建设单位提出合理化建议。审计报告要求做到:文字表述客观实际,实事求是、简单明了,易于理解,数据准确清楚,文表数据相符。
(5)在规定时间内向政府投资审计中心报送审计报告。
6、审计资料立卷归档备查
建立严格的建设项目投资审计档案管理制度,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和记录建设项目审计情况,做好各类资料的归集、存档和保管工作,并按政府投资审计中心要求报送有关存档资料。对项目审计人员的约束与监督:
公司项目审计人员必须按照诚实守信的原则,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客观、公正、廉洁、高效地完成每一项建设投资审计工作。在审计工作中,严格遵守投资审计工作的职业道德行为准则,努力提高执业质量,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
政府采购的原则 篇5
汲传波先生通过对比上述对词汇文化义的界
定,提出:“词的文化义是词义中隐含的反映一个民 族的社会状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美情趣、思维 方式和心理态势等诸多文化因素的意义”(。我们认 为这个定义充分挖掘了对外汉语教学词汇文化义的 内涵和特征,首先它是对词义从文化视角考察得出 的结果,强调了文化的隐含性,他不是附加的,正如 魏春木先生所说“文化语义正是外部的社会文化因 素在语言中的反映和体现。因此,不能把文化语义置 于语义的从属层面,好像文化语义是附加的,可有可 无的。”)苏新春先生也认为“词的语言结构义文化 义关系是水乳交融地存在着,只有从不同的角度考 察,才可以将它们暂时分离出来。”*其次,它强调了 从文化的视角对词义的审视,而没有混淆语言与文 化这两个层面,有利于我们在判别一个词是否具有 文化义,和具有什么样的文化义。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给文化词汇下一个定
义,就是:汉语词汇中,从某一个或几个层面能够反 ·!“#·
映一个民族的社会状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美 情趣、思维方式和心理态势等方面的词汇就是文化 词汇。面对内涵如此丰富,面貌各异的文化词语,从 对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怎样对其进行有利于汉语 教学的分类?
” 文化词汇的分类:知识文化词汇、交际文化 词汇和普通词汇
众所周知,文化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如 何给存在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进行合理的分类,使之符合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是一个不易理清的 问题。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的因素的认识和分类 还是处于争鸣状态,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认为将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 文化的观点还是可取的。张占一先生早在!$%& 年就
曾经指出,“语言教学中的文化背景知识,从其功能
角度看,应分为两种———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并
作了阐释,赵贤州先生!$%$ 年也对交际文化和知
识文化作了解说;!$$’ 年,张占一先生在总结过去
对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讨论的基础上,对以前的定
义作了修正:“所谓知识文化,指的是那种两个文化
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不直接影响准确传递信
息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所谓交际文化,指的是那种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直接影
响信息准确传递(即引起偏差或误解)的语言和非语
言的文化因素。”所谓“直接影响”就是干扰信息准确
传递,并引起理解上的偏差和误解。二者的区别在于
“在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过程中对传递信息所产生的作用(功能)不同。⋯⋯知识文化因素是以‘知识’
(或文化内容)的形式参与交际,而交际文化因素是
以制约信息模式的形式来参与交际。要想准确的传
递信息必须首先克服这种制约因素。”张占一先生认
为,知识文化因素和交际文化因素并不相悖,“引起
交际误解的规约性的文化差异就是交际文化因素”。
我们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以参与交际的文化因素在交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或称功能)为标
准划分文化的属性是可行和可取的。直接影响交际的,就是交际文化因素,否则就是知识文化因素。
根据张先生的研究我们尝试提出:词汇根据其
涉及到的文化因素的属性,可以分为知识文化词汇、交际文化词汇、普通词汇三大类。知识文化词语主要
指汉语中涉及文化背景知识的词语,这些词语在两
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进行交际时,不直接干扰信
息的传递,引起误解。比如:京剧、故宫、长城、重阳
节、黄鹤楼等,如果汉语学习者不懂“京剧”这样的知
识文化词语可能会带来由于知识准备不足,所引起的某种不理解,一般不会造成交际方面的误解;交际
文化词语指那些涉及交际文化的,直接影响两个文
化背景不同的人交际时信息地准确传递(引起偏差
或误解)的词语。比如“乌龟”一词在汉语中除开其表
某种动物的本义而外,在某种场合是对人的侮辱性
称呼;而在别的民族往往是长寿的象征,交际中倘若
不明白汉民族对“乌龟”这种动物的心理态势,交际
就可能会出现问题。普通词汇就是在不同的文化中
都存在而没有特殊的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的词汇,比如山、水、树木等等。
我们认为从这个角度去划分词汇比较贴近对外
汉语教学的实际。有利于引起对外汉语教师在词汇
教学中充分注意不同词语的不同文化属性,从而采
取不一样的策略。对于知识文化词语,我们只要给学
生讲解清楚其知识文化背景,让他们懂即可;而对于
交际性文化词语,我们除了能够在教学指出给学生
而外,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们在实际使用语言的过程
中,不误用、滥用,不产生误解和偏差。对于交际文化
词语我们可以再举一例比如:“爱”这个动词,就我们
汉族人的感性体验来说,平常使用它来表达对一个
人的感情的场合是不多的,尤其是异性之间,如果说
“我爱你”,那么这两个人的关系应该是恋人。而如果
从英美文化的角度,普通异性朋友之间使用“()*+,-*.”,也是稀松平常,是“友好”的一种表达方式。因
此在给学生讲解“爱”的对象是人,尤其是异性朋友
时,如果提及中国人隐含的这样一种对文化心理态
势,欧美学生误用的几率相应会小许多。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上面对词汇进行这样的一
种分类处理,唯一目的就是便于教师和学生,尤其教
师在教学文化词语,对不同的文化词语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我们也看到,知识性文化词语在使用过程
中干扰的程度远远没有交际性文化词语。因此这要
求我们尤其需要从异文化的角度审视我们的汉文
化,找出哪些是学生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文化负
迁移”现象的词语。
我们的教学对象来自世界各地,因此和汉文化
相对应的异文化是千差万别的,因此上面提到的知
识文化词语和交际文化词语就不是一层不变,而是
因比较的两种文化其属性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进
一步说,对欧美文化圈学习者来说,属于交际文化词
语的,对处在汉文化圈中的日本、韩国等国家也许知
识普通词语而已。
& 对外汉语教材对文化词语的处理现状
第!$ 卷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 期
·!“#·
就目前国内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来看,精读课
本、口语课本、听力课本等主要课型所使用的课本,每课基本上都有生词表,词汇意义的体现主要是放
在课文生词释义中。从对这些生词的注释来看,基本
上停留在简单的词语对释阶段。对两种文化词语的文化内涵挖掘得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涉及,尤其是交
际文化词语的隐含文化义基本没有看到有所反应的教材。有的甚至连知识文化词语的文化内涵的必要
交待都还欠缺。比如目前使用得较为广泛的北京语
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年出版的对外汉语本科系
列教程中一年级《汉语教程》第一册(下),第”# 课:
《我打算请老师教京剧》课文中的两个知识性文化词
语:京剧和太极拳,生词表对这两个词语的处理分
别是这样的:“京剧(名)%&’(%)*+,-’(./+01”
“太极拳名23-%4567’ 21-%-561’ ”。从该课文内容
以及课后注释等来看,也没有对这两个知识性文化
词语的任何其他说明。也就是生词表中这两个词条的内容就是教材所展示给学生看到的关于中国“京
剧”和“太极拳”的所有内容。很显然的,这样的注释
意义不大,留给学生的文化知识空白还相当大。当然
了,我们可以说这是因为学生的汉语水平还不足以
领会所能给出的知识文化背景,文化引入的量和度
必须以学习者的汉语水平为基准,但是我们还是认
为,作为本课重点的介绍说明对象,不应该丝毫不涉
及有关的知识文化内容。类似的!89: 年北大出版的精读教材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不过该套教材中口语
教材在生词表后附上了一个注释,将知识文化词语的文化内涵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展示,比如:《中级汉
语口语》上册第十四课《我还是喜欢中国的民歌》
注释部分,分别列出了:《中华民谣》、《祝你平安》、《康定情歌》、藏族、《茉莉花》、蒙古族、《敖包相会》等 知识文化词给予了相应的说明,如《茉莉花》:流行于
江苏一带的汉族民歌。
我们知道成年的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之前,母
语文化在脑子里早已根深蒂固。在学习汉语的过程
中,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有差异的地方和表面相
似而实际不一样的地方往往是干扰汉语学习的因
素,造成“语际负迁移”和“文化负迁移”,因此对外
汉语教材课文词语的注释,如果能在研究母语文化
和目的语文化的对比的基础上进行汉语语义解释,必然能够有效的克服母语文化对目的语学习的干
扰,避免出现误用。再举个交际文化词语例子:北大
版《汉语中级教程》第一册第二课是《我登上了万里
长城》,其中有句:“这道又宽又长的城墙好像是一条
长龙,非常雄伟。”“龙”是这课中出现的生词,注释就
一个英文单词:“;01(.’”。我们这个注释完全对,但
是我们同时也知道“龙”这个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动
物,在英美文化中却是邪恶的象征,是凶残的爬行动
物。说某人丈夫很凶,可以用:<-= >6=?1’;-=
1;01(.’@ 因此学到这里,如果没有教师适时的对“龙”
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意义的说明,英美文化圈的学生可能就会觉得很难理解,中国人怎么会把长城
说成是一条凶恶的爬行动物———龙呢?在汉文化和
异文化出现差异,引起了误解的时候,必要的注释说
明是应该附上的。
以上只是举例性的对目前对外汉语教材对两种
文化词语的处理现状,虽然不能以偏概全,但由此也
可见一斑。
A 结语
众所周知,目前学界翘首以盼的对外汉语文化
教学大纲还在摸索之中,而文化的量化、分级等等确
实是很难处理的问题;同时如前所述大多数对外汉
语教材对两种文化词语的文化内涵揭示都显不足。
在这样的情况下:从词汇教学的角度,我们更应该坚
持文化阐释的原则。立足于和异文化比较的基础,对
两种不同属性的文化词语———知识性文化词语和交
际性文化词语,采用相应的处理方式,尽可能从各个
方面进行卓有成效的词汇教学。我们甚至认为,倘若
采用以语言为本位的文化大纲研制模式,可以从语
言的子系统———“词汇(语义)系统入手,揭示和阐释 语言的文化的文化内涵”。以利于和词汇大纲的有
机结合。
注释
!吕必松@ 关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问题的思考B CD @ 语言 教学与研究E!88$ F“)@
”吕必松@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E 国家教委对外汉语教 师资格审查委员会办公室!888E
#宋永培@ 中国文化词汇学的基本特征BGD @ 邵敬敏主编@ 文化语言学中国潮BHD@ 北京:语文出版社!88I 年
$王振昆,谢文庆@ 语言学教程BJD @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889@
%&’汲传波@ 词的文化义、交际文化义与对外汉语教学,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K,“$$!F!K@
&刘川,段跃萍@ 跨文化差异与词汇翻译载BGD @ 吴有富主 编,国俗语义研究BHD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889@(魏春木@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义位移研究B CD @ 南京大学学 报,!88L@ A)苏新春@ 论语言的人文性与词的文化义B CD @ 学术研究,!88!@ L@
何颖:析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原则之文化阐释的原则
*+,*+-
·!”#·
!“#卢伟$ 英美学生汉语学习中的文化负迁移% &’ $ 厦门大学 学报,(哲社版)!**+(+)$
!”$卢伟$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的文化因素述评% &’ $ 世界汉 语教学$!**,(“)$
参考文献
+!,张占一$ 试议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 &’ $ 语言教学与研
究,!**-(+)$
%” ’ 鲁健骥$ 对外汉语教学基础阶段处理文化因素的原则和 做法% &’ $!**-(!)$
%+ ’ 赵贤洲$ 文化差异和文化导入论略% &’ $ 语言教学与研 究,!*.*(!)$
%/ ’ 赵贤洲$ 关于文化导入的再思考% &’ $ 语言教学与研究,!**“(+)$
政府采购的原则 篇6
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是人们交际活动中常用的语用原则,有助于正确理解会话过程中的隐含意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了解语用学中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其在日常语言环境中的.运用,提高英语综合能力.
作 者:蒋琳 廖建英 作者单位: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21刊 名: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ENGDU AERONAUTLC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年,卷(期):25(3)分类号:H319.3关键词:合作原则 礼貌原则 大学英语 教学
政府采购的原则 篇7
1 政府卫生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1 评价指标设计方法
芬威克Fenwick (1995) 提出绩效评价的“3E”原则, 即绩效评价应包括经济 (economic) 、效率 (efficiency) 、有效 (effectiveness) 三个方面[2]。国内外学者根据“3E”原则对政府绩效评价做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 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 公平性 (equality) 也成为了评价政府绩效的指标之一, 福林Flynn (1997)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4E”的评价理念。随着绩效管理理论的日益发展, “4E”原则逐渐成为评价政府绩效的基本原则, 在国内外评价政府绩效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依据绩效评价的“4E”原则, 构建政府卫生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2 评价指标选取
结合多位专家的建议, 本文以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公平性4个指标为一级指标, 在此基础上, 分析选取评价政府卫生支出绩效的二级和三级指标。
1.2.1 经济性指标
经济性指标主要是指政府卫生支出。政府卫生支出可细化为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政府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政府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这3个指标。
1.2.2 效率性指标
效率性指标主要包括卫生服务可及性和卫生资源利用率两个方面, 卫生服务可及性可以从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和每百平方千米卫生机构的数目来加以评价。对于卫生资源利用率, 通过床位的使用率、医院平均住院日和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3个指标来加以衡量。
1.2.3 有效性指标
有效性指标是衡量政府卫生支出绩效的重要指标, 主要包括疾病保障水平、卫生服务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3个方面。疾病保障水平则是通过参合农民、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住院医药费用实际补偿比和城乡医疗救助人次来表示。卫生服务水平可以通过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和人均期望寿命进行评价。医疗服务质量是通过入出院诊断符合率、病理检查与临床诊断符合率、医院感染率和患者满意度4个方面来衡量。
1.2.4 公平性指标
1.3 指标权重确定
1.3.1 层次分析法原理
层次分析法简称AHP, 由美国运筹学家托马斯·塞蒂 (T.L.Saaty) 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正式提出。该方法是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 对问题进行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专家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衡量两两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 并合理地给出每个指标的权数, 最后根据权数计算出每个指标的权重。
依据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 设计评价指标权重专家打分表, 向高校和卫生部门的专家教授发放, 获取专家的打分结果, 计算指标的权重。
1.3.2 构建判断矩阵
以一级指标为例, 将专家主观打分的平均值形成判断矩阵, 用规范列平均法求权重, 相对于政府卫生支出绩效评价这个目标, 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和公平性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如表1。
1.3.3 一致性检验
以一级指标为例, 进行一致性检验, 计算对应的判断矩阵λmax=4.02625, 一致性指标CI= (λmax-n) / (n-1) =0.00875, RI为自由度指标, RI=0.96, 一致性率CR=CI/RI=0.009<0.1, 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同理, 依次计算出二级、三级指标的权重, 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最终得出政府卫生支出绩效评价指标的权重如表2所示。
由上表可知, 从二级指标的角度看, 卫生资源利用率、卫生服务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是影响政府卫生支出绩效的主要指标;而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对政府卫生支出绩效影响相对较小。从三级指标的角度看, 人均期望寿命、患者的满意度和卫生支出地区差异的基尼系数是反映政府卫生支出绩效最重要的3个指标。
2 江苏省政府卫生支出绩效评价实证研究
2.1 指标评分标准
依据政府卫生支出绩效和指标得分之间的关系, 可以将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分为三类[3]:第一类指标是政府卫生支出绩效和指标的得分成正比例关系, 该类指标得分越高, 表明江苏省政府卫生支出的绩效越好。以江苏省历年中指标的最高得分作为该指标的最优值, 设为100分。指标的最终得分为指标的实际值与最优值的比乘以100。第二类指标是政府卫生支出绩效和指标的得分成反比例关系, 该类指标得分越低, 说明政府卫生支出的绩效越好。以江苏省历年中指标的最低得分作为该指标的最优值, 设为100分, 当实际值大于等于最优值的5倍时, 得分为0分, 小于5倍时, 设定每一倍区间分值为20, 比如实际值是最优值的2倍, 则得分为60分, 以此类推;若最优值为0, 则得分等于100减去实际值。第三类指标是指标的最优值在某一标准区间, 指标的得分过小或过大, 政府卫生支出的绩效都不好。这类指标将其标准区间设定为100分, 低于标准区间的计分同第一类指标, 高于标准区间的计分同第二类指标。
2.2 指标的测算和最优值确定
2.2.1 经济性指标的测算及其最优值
从理论上讲, 政府卫生支出过多或者不足都不利于卫生事业的发展, 政府卫生支出应该存在一个标准区间。但是政府卫生支出投入不足一直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因此, 江苏省政府卫生支出应该按照第一类指标处理。政府卫生支出的比重越大, 越能体现卫生事业的公益性, 政府卫生支出的绩效也就越好。
2.2.2 效率性指标的测算及其最优值
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越多、每百平方千米卫生机构数目越多, 表明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就越高, 政府卫生支出的效率就越高;床位的使用率越高 (最高为100%) 、医院平均住院日越短、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越多, 表明卫生资源的利用率就越高, 政府卫生支出的效率也就越高。
2.2.3 有效性指标的测算及其最优值
参合农民、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住院医药费用实际补偿比越高、城乡医疗救助人次越多, 表明疾病保障水平越高, 政府卫生支出就越有效;婴儿和孕产妇的死亡率越低 (最低为0%) 、人均期望寿命越高 (江苏省以苏州市人均期望寿命最高, 为81.56岁, 设为最优值) , 表明卫生服务的水平就越高, 政府卫生支出就越有效;入出院诊断符合率越高 (最高为100%) 、病理检查与临床诊断符合率越高 (最高为100%) 、医院感染率越低 (最低为0%) 、患者满意度越高 (最高为100%) 表明医疗服务质量就越高, 政府卫生支出就越有效。
2.2.4 公平性指标的测算及其最优值
卫生支出地区差异基尼系数越小, 表明地区间的差异越小, 政府卫生支出的公平性越明显。国际上, 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 基尼系数应保持在0.2~0.4之间, 低于0.2说明社会动力不足, 高于0.4表明社会不安定。
资料来源:2009~2012年《江苏省统计年鉴》、《江苏省卫生统计年鉴》
2.3 绩效评价结果
根据上述的指标评分标准以及各指标的权重, 对江苏省政府卫生支出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计算打分。各级指标的最终得分和综合得分如表3所示。
2.3.1 总体情况
从2008~2011年江苏省政府卫生支出绩效评价的综合得分来看, 江苏省政府卫生支出绩效从2008年83.203分上升到2011年93.512分, 表明江苏省政府卫生支出的总体绩效逐年上升。
2.3.2 经济性指标
从经济性指标得分来看, 2008年江苏省得分为77.78, 2011年上升到100分, 其得分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这表明近几年江苏省在政府卫生支出的数量和规模上都加大了力度, 政府对卫生事业给予了高度重视。
2.3.3 效率性指标
从效率性指标得分来看, 江苏省历年都在85分以上, 这表明江苏省政府卫生支出的效率比较高, 但是具体到三级指标, 床位的使用率的得分仅在80分左右, 低于效率性指标的平均得分, 表明江苏省卫生资源利用率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2.3.4 有效性指标
从有效性指标得分来看, 医疗服务质量指标历年均在90分以上, 高于有效性指标的平均得分, 表明江苏省的医疗服务质量较高, 同时, 疾病保障水平和卫生服务水平的得分逐年上升, 表明政府卫生支出绩效在有效性方面也在逐年上升。
2.3.5 公平性指标
从公平性指标得分来看, 江苏省的历年得分都处于较低的水平, 2008-2010年的得分均在60分以下, 与国外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 这表明政府卫生支出存在不公平性, 江苏省各地区之间存在政府卫生支出明显不均衡状况, 但是得分历年呈现增长的趋势, 这表明这一状况已经逐渐得到改善。
3 对策与建议
3.1 增加政府在卫生领域的投入, 提高政府卫生支出的经济性
明确政府在卫生投入方面的责任,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可持续性的投入机制。强化政府在卫生事业领域的主导地位, 增强政府在卫生领域的投入力度, 切实提高政府卫生支出的经济性[4]。
3.2 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率, 保证政府卫生支出的效率性
卫生资源的利用率直接关系到政府卫生支出的效率, 因此, 政府和医院应该实施规范、科学管理, 切实提高医院的床位使用率、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等, 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得到更大效率的使用[5];同时, 通过合理调控, 保证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3.3 改善医疗服务质量, 保证政府卫生支出的有效性
一方面, 通过完善相关政策提高住院医药费用的实际补偿比来提高疾病保障水平;另一方面, 通过改善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来增加患者的满意度, 从而保证政府卫生支出的有效性。
3.4 合理配置卫生资源, 提高政府卫生支出的公平性
我国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同一地区不同等级的卫生机构之间在卫生资源的占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因此, 政府应该保证卫生投入的公平性, 加大对薄弱地区的投入, 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资源配置的不公平性, 促进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6]。
参考文献
[1]郭平, 洪源, 潘郭钦.多层次、立体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湖湘论坛, 2011, 6 (1) :91-96.
[2]John Fenwick.Managing Local Government[M].London:Chapman and Hall, 1995.
[3]刘叔申.我国公共卫生支出的绩效评价[J].财贸经济, 2007, 7 (6) :69-75.
[4]黄玉珊, 曾林淼.我国农村卫生改革政策系统回顾及绩效评价研究[J].中国循证医学, 2012, 12 (3) :293-304.
[5]张平, 胡凯.我国政府公共卫生支出与医疗体系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1, 3 (6) :404-407.
政府采购的原则 篇8
关键词:公共服务;政府;服务型政府
中图分类号:C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315-0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这为我国当前的行政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当今中国,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服务型政府的理念调整了公民、社会与政府的关系,为政府职能改革指明了方向,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如何更好地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因此,科学的理解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内涵、原则及目标,是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前提与关键。
一、服务型政府的内涵
服务型政府由服务和政府两个基本词汇组成。此处的服务,即公共服务,是公共部门以及准公共部门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提供公共产品的服务行为的总称。它是由以各级政府机关为主的公共部门所生产的、提供给全社会所有公民共同消费并且所有公民都能平等享受的社会产品。[1]“政府”二字,起源于唐宋时期的“政事堂”和宋朝的“二府”两词之合称,明代相关著作中就正式有了“政府”的称谓。关于政府的概念,目前学术界主流的观点有狭义、广义、功能意义上的政府三种类型。结合学界的主流观点和日常使用习惯,笔者认为,我们一般使用的是狭义的政府概念,即政府指国家行政机关。关于服务型政府的概念,存在许多不同的解释。在此,笔者采用李军鹏关于服务型政府的定义,即所谓公共服务型政府,就是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提供充足优质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现代政府。公共服务型政府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在政府管理方式方面,政府应将服务融入到管理过程中,为市场、社会和公民提供维护性公共服务;第二,在公共服务的供给方面,在提高政府服务的效率与质量的同时,政府应鼓励市场、社会和个人参与到公共服务的生产与供给中去,建设一个高绩效的政府;第三,在政府职能方面,社会性公共服务是政府职能的主体部分。
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原则
服务型政府是以公民为中心的政府,建构服务型政府作为一种全新的施政理念,必然要对传统管制型政府模式下的“官本位”、“权力本位”行政理念重新审视。因此,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人本主义原则
人本主义就是一切以人为本,从人的根本需求出发。在服务型政府建设过程中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自觉接受民众的监督与建议,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创造一个有利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最终实现人的价值。人本主义是文明社会的标志与推动力,也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核心价值理念。[2]
(二)公共性原则
公共服务的供给,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因此,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时,必须坚持公共性的价值取向,立足于不同区域的全体民众的根本利益,而非某些集团或部分人的私利,注重社会效益。
(三)公平正义原则
公平正义是古往今来人们衡量理想社会的标准之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价值取向。所谓公平,通常指公民参与经济、政治和其他社会生活所享有的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分配公平。正义的内涵与公平在很多方面存在着重叠,但区别在于正义更多的指向社会的是非观及荣辱观。服务型政府应该重视弱势群体改变自身命运的诉求,同时担负起保障他们最基本的生存权的责任。
(四)效率原则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壮大,市场机制被逐步地引入公共服务领域,“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取向深入人心。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在兼顾公平的同时,要通过鼓励竞争,提升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三、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目标
现代政府是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非基本公共服务的倡导者,没有服务就没有现代政府。同时,它还身兼整个社会公共服务的规划者与管理者角色。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必须以公共服务的提供为核心职能和目标定位。具体来说,当前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目标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健全政府公共服务制度体系
政府今后改革的基本目标和发展方向就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因此,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就成为了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人民群众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等方面基本需求,应逐步形成全面、系统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使政府始终处于制度的约束之下,能够为社会民众提供各类高效和优质的公共服务,使公共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德萨米曾指出,“两个人之间可以在能力上存在不平等,但是却并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他们可以在权利上不平等”。[3]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的同时,更有责任促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目前,我国政府公共服务的提供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不平等现象,城乡居民不能享受平等的政府公共服务就是其中之一。政府必须为农村居民提供与城市居民平等的、无差别的公共服务,甚至在必要的情况下,政府公共服务应该向“老少边穷”地区倾斜,使农村居民能享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平等的公共服务,从而改变城乡二元结构,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全覆盖,缩小城乡公共服务方面的巨大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
(三)结合国情,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服务模式
面对我国当前人多地少,就业压力大、老龄化、城市人口爆炸式增长等具体国情,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服务模式。中国特色的公共服务模式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基本社会性公共服务支出为主体”的公共服务支出模式,“多中心治理”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科教优先”的公共服务增长模式,“广覆盖、适度水平、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公共服务消费模式。[4]
作者单位:张雄风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张霞荣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覃阳扬 常德财经学校
参考文献:
[1]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7-18.
[2]董慧杰.服务型政府视角下的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學,2011:11.
[3]泰·德萨米.黄建华,姜亚洲,译.公有法典[M]田成有,许增裕.启蒙与抗争—西方法律思想选言.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4:133.
[4]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指南[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121.
【政府采购的原则】推荐阅读:
政府采购的困惑06-14
政府采购的财务08-24
政府采购档案的有效性06-30
关于政府采购工作的调研报告07-21
政府采购采购方式10-17
政府采购采购方式变更10-11
如何看待我国政府采购制度中存在的利弊06-06
关于政府采购工作中存在的调研报告06-21
电子资源采购政府采购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