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自然疗法(精选8篇)
肿瘤自然疗法 篇1
2010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海药物研究所“拓扑异构酶II新型抑制剂沙尔威辛的抗肿瘤分子机制”被授予“2009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该项目由上海药物所丁健、缪泽鸿、蒙凌华、张金生、卿晨等完成。
DNA拓扑异构酶II(TopoII)是公认的抗癌靶点,其抑制剂如阿霉素是临床抗癌治疗的一线药物,但面临较严重毒性特别是骨髓抑制、产生耐药性及对肿瘤转移无效等缺陷。该所从我国药用植物红根草中分离得到抗癌先导红根草邻醌,进行结构修饰优化,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opoII抑制剂沙尔威辛(salvicine,SAL)。
该项目对SAL进行了系统的抗癌分子机理研究,证明SAL是以TopoII为主要作用靶点的多靶点抗癌候选药物,主要发现:1)SAL抑制TopoII的机制:SAL是非DNA嵌入型TopoII抑制剂,促进TopoII与DNA非共价结合、抑制链转移前后DNA再连接而不影响TopoII切割DNA;发现SAL与TopoII ATP酶结构域的ATP结合口袋结合,并与ATP竞争抑制TopoII,证明化合物抑制人TopoII的分子机制和结构基础;2)SAL诱导基因特异性DNA损伤和抑制DNA修复:SAL诱导细胞内活性氧产生,导致TopoII抑制和DNA双链断裂,使c-myc基因的P2启动子区域优先发生断裂,抑制c-myc的转录;SAL抑制DNA双链断裂修复酶DNA-PK活性并降低其催化亚基的蛋白水平;3)SAL的抗多药耐药作用,转录因子c-Jun的早期激活是导致mdr-1表达下调的关键;4)SAL的抗肿瘤转移作用;SAL经活性氧途径灭活beta1整合素、抑制RhoC信号转导通路是其抗转移的核心机制;5)SAL抑制端粒酶和TRF2、损伤端粒、导致端粒缩短。
I期临床试验显示SAL毒性低于现有同类药物,并体现出初步疗效;II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
肿瘤自然疗法 篇2
关键词:恶性肿瘤,中医自然疗法,经典理论
自法然疗是应用与人类生活有直接关系的物质如食物、空气、水、阳光、环境、睡眠以及有益于健康的精神因素, 如希望、信仰等来保持和恢复健康的一种科学艺术。人体自身保持内外环境和自身环境平衡的能力, 当人自身平衡破坏时, 人的自身有自我恢复的能力, 自然疗法正是这种依靠自身能力恢复平衡能力达到人体机能和心理健康恢复到自我健康的能力。而中医自然疗法正是这种疗法的最好体现[1,2,3], 笔者正是运用中医自然疗法治疗恶性肿瘤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中医自然疗法为什么取得良好的疗效, 笔者从《黄帝内经》这部经典著作进行进一步的理论探讨。
美国肿瘤协会统计了2012年全球的癌症负担, 于2015年发表于《CA Cancer J Clin》杂志上。对发达国家及欠发达国家来说, 癌症是个巨大的社会负担。根据GLOBOCAN 2012评估, 在全球范围内, 2012年大约有1410万例癌症病例和820万死亡病例。多年来, 癌症的社会负担已经转移到欠发达国家, 目前他们的癌症发生率约占全球57%、死亡率约占65%, 而这些比例将在2025年进一步增加。关于癌症的研究与治疗越来越受到中西医的重视。从目前研究来看, 癌症是一种多病因、多阶段的全身性疾病, 中医自然疗法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4], 在抗肿瘤研究方面取得可喜成绩。本院在近30年的临床工作中, 主要以中医自然疗法治疗中晚期肿瘤, 其中有很多癌症康复的患者, 笔者总结这些康复患者中医自然疗法的治疗经验, 对于此经验推广起到理论探讨的作用, 现总结如下。
1 理论来源于经典又对经典有所创新
《内经》有很多关于肿瘤的论述[5], 如《灵枢经·刺节真邪篇第七十五》中有筋瘤、昔瘤、骨瘤、肉瘤等皆因。后《医学心悟·卷一·医门八法·论消法》曰:夫积者, 成于五脏, 推之不宜者也。聚者, 成于六腑, 推之则移者也。后《医宗金鉴》有“乳岩”记载, 宋代东轩居士所著《卫济宝书》是一本外科专著, 书中有“癌”字出现, 其中卷七有“痈疽五发”之说:“一曰癌”、“二曰瘭”、“三曰疽”、“四曰痼”、“五曰痈”, 难治之积的致病虚邪侵入人体后, 其停留之处往往与经络血脉有关, “留而不去, 传舍于肠胃之外, 募原之间, 留着于脉。稽留而不去, 息而成积。或著于孙脉或著络脉, 或著输脉, 或著于伏冲之脉, 或著于普筋, 或著于肠胃之募原, 上连于缓筋, 邪气淫洗, 不可胜论”。
2 癌症的共性在于“气结痰淤”“癌毒内生”
肿瘤是一种常见病, 疑难杂症, 易长难消, 而又与一般疮疡不同, 但有良性恶性之分, 尤其是恶性肿瘤, 对人体的危害性比较大。恶性肿瘤可以发生于人体各个部位, 目前除了人的头发外, 其它所有的部位都发现肿瘤的存在, 所以癌毒流注侵蚀能力非常强的, 但是《内经》曰:“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癌症的共性在于“气结痰淤”“癌毒内生”, 所以如果人体气血津液充足, 脾胃肾气先后天之本稳固, 气血通畅, 痰湿瘀血就无从生, 癌毒就无从生。所以预防恶性肿瘤最好的办法就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愉悦的心态, 保护好自然环境, 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 从而增强人体正气, 癌毒病邪就无立身之地。
3 中医自然疗法四大疗法
3.1 扶正消积法
人之所以能完成人的正常的生理功能, 必须气血津液充足, 脾胃功能正常, 肾气稳固, 所谓《素问·生气通天论》:“《内经》所云“治病必求于本”, 即“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气可以化血, 血可以生气, 二者互相依存, 互相为用的, 脾胃后天之本, 肾藏精的功能需要后天之本脾胃的濡养, 否则, 脾虚痰湿内生, 痰湿凝聚成癌块。故无论是益气养血药物, 如黄芪、党参、白术、当归、仙鹤草、熟地、鸡血藤, 还是养阴生津药物麦冬、玄参、玉竹、百合、北沙参、枸杞子等, 以及补肾培本药物如肉苁蓉、何首乌、山茱萸、补骨脂等, 都有扶正消积作用。故《景岳全书·积聚》曰:“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有积聚之病, 盖脾虚而中焦不运, 肾虚则下焦不化, 正气不行则邪滞得以居之。”脾肾两虚不能胜邪, 邪气横行于体内, 形成肿瘤的病理产物痰湿毒瘀血热等。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扶正消积的抗癌药有确切的抑瘤作用, 其抑瘤机制主要为有助于机体免疫功能提高, 也就是提高机体免疫力, 刺激T细胞、NK细胞等可能来达到控制和杀灭肿瘤细胞, 还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诱导肿瘤细胞的分化, 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 抑制致癌物质等。从而达到控制和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6,7]。
3.2 败毒排毒法的应用机制
癌瘤的发生, 是人体脏腑气血阴阳失调, 六淫七情、饮食、劳倦、外伤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而这些致病因素在人体内导致气滞、血瘀、痰凝、湿聚、热积等多种“毒”, 毒聚成癌称为“癌毒”, 是癌症致病的病理关键, 在发病及病理演变过程中, 癌毒贯穿于整个肿瘤疾病发生、发展始终, 即使在病程后期, 正虚邪也盛[4]。《诸病源候论》曰:“夫体虚受风热湿毒之气, 则生疮。痒痛肿多汁, 壮热, 谓之恶疮。而湿毒气盛, 体外虚内热, 其疮渐增, 经久不瘥, 为久恶疮。”故“诸恶疮皆由风湿毒所生也。”就是指出癌毒是由风邪、湿邪、毒邪造成, 故只有去除这些毒邪, 方可治疗癌症。治疗有破瘀、驱毒、攻积之功。正如金元时代的张子和所言:“夫病之一物, 非人身素有之也。或自外而入, 或自内而生, 皆邪气也。邪气加诸身, 速攻之可也, 速去之可也。”治疗当于体壮的早期癌症患者, 使瘀化毒散, 《儒门事亲·凡在下皆可下》:“内经一书, 惟以气血流通为贵。世俗庸工, 惟以闭塞为贵, 又只知下之为泻, 又岂知内经之所谓下者, 乃所谓补也。陈菀去而肠胃洁, 癥瘕尽而荣卫昌, 不补之中有真补存焉。”通过笔者临床实践, 当癌症患者体质尚好, 尚耐受攻伐时候, 通过败毒排毒, 可以是人体的痰湿瘀血热毒排到体外, 促进癌症患者机体的康复。常用的“以毒攻毒”药物有:全蝎、蜈蚣、天龙、地龙、鸦胆子、生半夏、生天南星等等, 这类药物必须掌握剂量, 长期应用防治蓄积性中毒。
3.3 软坚散结法
恶性肿瘤其肿块密度比较高, 质地比较硬, 形态各异, 多在脏腑、气血、津液功能失调的情况下, 因肝郁、痰湿、瘀血、癌毒互结为恶性肿瘤的基本病理产物等邪气各相结合而致, 早在《灵枢·水胀篇》说“肠覃何如……大如鸡卵、稍以益大, 至其成, 如杯子状……按之坚。”软坚散结法是中医自然疗法的四大法之一, 在临床运用中疗效明显。自《内经》以后,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鳖甲煎丸堪称是软坚散结法的鼻祖, 后世多宗此方加减治疗各种恶性肿瘤。《医学心悟·卷一·医门八法·论消法》曰:“夫积者, 成于五脏, 推之不宜者也。聚者, 成于六腑, 推之则移者也。……医者以一消字视为泛常, 而不知其变化曲折, 较他法为尤难。”至清朝, 软坚散结法的应用更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加强, 《药治通义》曰:硵砂、槟榔之于气积, 干漆、鳖甲之于血积。皆是以软坚散结药为基础组方。本院很多经验方也是以软坚散结法为根本大法, 临床运用取得了明显的疗效。为什么软坚散结法能够成为治疗肿瘤四大法之一[8,9,10], 笔者认为无非这几条, 一是气的功能能够升降出入, 运行全身, 调节各组织器官功能。如果由于情志抑郁, 感受外邪等引起机体气机流通发生障碍, 就形成了气滞, 气滞血瘀, 日久就可以引起肿块。故理气散结是防治肿瘤的重要药物。二是痰是一种病理产物, 其产生原因很多, 如《仁斋指是方》中说:“人之有痰饮病者, 由荣卫不清, 气血败浊, 凝结而成也。内则七情乱, 藏气不行, 郁而生涎, 涎结为饮, 为内所因。外有六淫侵冒, 玄府不通, 当汗不泄, 蓄而为饮, 为外所因。或饮食过伤, 嗜欲无度, 叫呼疲极, 运动失宜, 津液不行, 聚为痰饮, 属不内外因。三因所成, 证状非一, 或为喘, 或为咳为呕为泄, 晕眩嘈烦, 心悸, 寒热疼痛, 肿满挛僻, 癃闭痞膈, 如疯如癫, 未有不由痰饮之所致也。”痰浊留在体内日久并形成癌毒。临证常见的化痰软坚的药物有:夏枯草、牡蛎、浙贝、瓜蒌皮、海蛤壳、胆南星、法半夏等等。不过里面最有代表软坚散结药物常用有鳖甲、牡蛎、土栾儿、穿山甲等。
3.4 思想劝导, 疏肝解郁
肿瘤患者由于社会及个体的原因, 对于自身患有肿瘤, 刚开始彷徨恐惧, 对此时最需要的是安慰和劝导, 中医一向重视人的心理精神因素, 《灵枢·寿夭刚柔》有道:“忧恐愤怒伤气, 气伤脏乃病脏”反之, “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 (《素问》) [8,9,10]。因此, 《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一曰治神, 一曰知养生……必先治神。”强调:“必先治神”“治神入手、”“治神为本。”主张:“告之、语之、导之、开之……”肿瘤患者在门诊或者病房相遇, 或者建立癌症患者俱乐部, 康复肿瘤患者现身说法, 同病相怜, 做好安慰与疏导工作。健康教育分享是最好的良药, 可以增强患者疾病未治好之前的信心[10,11,12,13]。
3.5 病证结合, 截断扭转
目前中医肿瘤临床实践实际是现代中医治疗中晚期肿瘤的前提, 必须在明确现代恶性肿瘤诊断, 给予放疗、化疗、生物疗法、姑息疗法等等, 其中综合疗法中, 中医的治疗恶性肿瘤时整体观念指导下, 中医辨证论治, 病证结合模式进行的。而截断扭转法是在治疗疾病时, 以病证结合模式防治疾病, 掌握中医特色, 迅速控制病势, 截断病原, 减少毒副作用的截断方法[14,15,16]。临证恶性肿瘤时, 常用到截断扭转法, 截断扭转法, 上可以追溯到东汉时代的《伤寒杂病论》, 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 均可以对咳喘起到截断扭转的作用, 只不过是各方针对的病证不同。在临床上常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 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胃癌的癌前状态, 而在此基础上伴发的肠上皮化生或者异常增生, 在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 被视为癌前病变。如何控制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向胃癌发展, 就可用白花蛇舌草, 该药具有清热解毒, 抗癌抑癌的作用, 故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向胃癌的进展起到截断作用, 同时也可使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情向好的的方向扭转[17,18]。
免疫疗法战肿瘤 篇3
“科利”毒素
说起免疫,或许很多人都能说道两句。比如人们常会认为,某类食物摄入有助于提高免疫力,经常发烧感冒要归咎于免疫功能的萎靡。这些看法有些来自日常生活的经验,有些源于对免疫学一鳞半爪的了解。不过,免疫功能赋予机体对抗疾病的能力,这几乎是人所共知的。
长期的进化赋予机体强大而系统的免疫功能,维护着机体的健康。直到现在,对于大部分传染性疾病,药到病除依然是一种奢望。对付这类疾病,除了依靠免疫力自行恢复健康外,更有效地是借助疫苗的力量拒敌于外。可以说,疫苗的广泛付诸实用,可谓医学史上最大的进步之一。
在疫苗的帮助下,鼠疫、流感、天花等曾经杀人无数的传染性疾病停下了屠戮生灵的脚步。人们在见识免疫之伟力的同时,也萌生出利用免疫学的手段对付肿瘤等非传染性疾病的愿望。
事实上,研究者在1890年代就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彼时的纽约有一位名叫威廉·科利(William Coley)的医生,因为精湛的手术技能而被医学界誉为“外科明日之星”。他遇到了一位因恶性肉瘤前来求医的17岁少女。尽管科利尽全力为其进行了截肢手术,去除了肉眼可见的病灶,但没过多久这名女孩依然因为肿瘤的转移不幸离世。
这一病例对科利打击很大,他试图突破原有的窠臼,找到治疗肿瘤的新方法。很快,一则恶性肉瘤被神奇治愈的病例给他带来了灵感。
这位幸运患者的病灶位于脸部。在之前的治疗过程中,肿瘤组织虽经数次切除,但每次都会复发,更加糟糕的是由于无菌理念在当时并未深入人心,这位患者手术创面还感染了化脓性链球菌。抗生素的发明尚待数十年之后,因此当时患者只能依靠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链球菌的侵袭。这时奇迹发生了,虽然链球菌导致的感染让这位患者不时高烧,但每次高烧之后,肿瘤组织都会缩小一些。在历经数次高烧之后,不但链球菌的迹象荡然无存,肿瘤组织也消失殆尽,患者最终痊愈出院。
受这一病例启发,科利雄心勃勃地开始了大胆尝试:向肿瘤病灶中注射链球菌。也许是幸运女神的眷顾,第一次尝试便大获成功,一位全身多处发生转移的肉瘤患者被完全治愈,并又健康地存活了26年,最终因心脏病离开人世。
科利的成功震惊了当时的医学界,人们将其制备的链球菌誉之为“科利”毒素。不过在接下来的尝试中,科利医生的幸运似乎用光了。虽然他猜测到此前的成功可能与免疫有关,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前期试验以及对个中机理的深入认识,之后受试者疗效参差不齐,甚至有两位病人命殒链球菌感染。
不过,肿瘤免疫治疗的先河自此开启,其潜力也被不断地挖掘,直至今天。
两面开花
就传统而言,肿瘤治疗的三大基石分别是手术、化疗和放疗。这三种方式发展到现在的确让患者获益良多,不过其“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缺陷也很明显,即在肿瘤病灶得到清除或毒杀之时,机体正常组织也受到了很大损伤。
而疫苗在对抗感染性疾病的征程中战功赫赫,将其改造成为治疗性疫苗来对付肿瘤是自然而然的想法。
众所周知,肿瘤细胞与人体正常细胞“同文同种”,只是前者一些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发生突变导致其“堕入深渊”。这些肿瘤细胞就如同机体内的“间谍”一样,不但“穿着打扮”与正常细胞多有雷同,而且在突变基因帮助下,还能避开机体免疫系统的监视。肿瘤疫苗的作用就是要调动免疫系统识别混入我方阵营的间谍,并召唤反间谍力量将肿瘤聚而歼之。
目前在此类疫苗研发中,最耀眼的莫过于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肿瘤疫苗。2010年,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该国“登德雷翁”公司一款名为PROVENGE的前列腺癌疫苗上市。在上市前的临床研究中,相较标准疗法,该疫苗治疗的患者多活了3~4个月。别看这短短几个月,对于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而言,已是大幅进步。
还有一个更新的病例:2011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拉尔夫·斯坦曼是树突状细胞研究的奠基人和开创者,尽管他在奖项公布前3天不幸因癌中之王胰腺癌而离世,但依靠其自行制备的树突状细胞不断向自身免疫系统报告癌细胞,斯坦曼虽身荷重症,但仍带癌生存了4年之久,远远超过平均水平。
如果说树突状细胞的作用是发送警报,那么免疫反应中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可谓针尖对麦芒的肉搏战,而且二者的结合就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样,非常之特异。借此特点制备得到的针对特异靶点的抗体药物因为具备高效低毒的特点,与传统化疗药物已呈分庭抗礼之势。
我们知道,肿瘤细胞的一个厉害之处在于它能不停地分裂增殖,而不像正常细胞那样令行禁止。背后的原因是前者对机体的调控信号装聋作哑,不断地自行发出生长信号。可以想见,这时如果通过某种方式卡断发送信号的线路,肿瘤的增殖速度必然会受到严重影响。
基于这一原理的抗体药物应运而生。1997年,针对血液肿瘤的“利妥昔”单克隆抗体就被美国药管局批准使用。过后不久,以实体瘤为攻击靶点的“曲妥珠”单克隆抗体也获批上市。迄今已有数十种抗体肿瘤药物付诸临床,研制中的更是多达数百种。
新靶点,新希望
肿瘤细胞要想在机体内安营扎寨,不但要躲避免疫系统的围追堵截,而且还要抓住机会壮大实力,扩展地盘。科学家通过细致研究了解到肿瘤的这些特点后,便把它们当作攻击的靶点,而免疫疗法正是发起攻击的利器。
《科学》杂志此次在评价肿瘤免疫疗法时,专门提到了PD-1/PD-L这对分子。PD-1就待在T细胞上,被称为受体,而PD-L则游离在细胞之间作为配体,这对配体-受体分子在2013年可谓大放异彩,堪称年度明星分子。
当初在PD-1/PD-L刚被发现那会儿,研究者误以为其与细胞凋亡有关,但此后发现它们的真正角色是帮助细胞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
那么,PD-1/PD-L是如何发挥这一作用的呢?在人体的免疫系统中,对付肿瘤的主要力量是T细胞。据估计人体内的T细胞种类超过一千万种,不同的T细胞针对着不同的病原。当T细胞识别出肿瘤细胞时,会迅速激活增殖并开展攻击。
肿瘤细胞也不是吃素的,它通过大量生产PD-L,使之纷纷与周边T细胞表面的PD-1相结合。这就好比冲锋枪卡了壳一样,T细胞此时会停止活化和增殖,肿瘤细胞也就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于是有科学家想到,如果针对PD-1/PD-L制备出一些特异性的抗体并注入机体,饱和式地与PD-1或PD-L相结合,使二者无法狼狈为奸,岂不可以化解这一难题?没错,根据目前研究结果,基于这一原理开发的药物对转移性黑色素瘤、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前列腺癌或肾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疗效。在黑色素瘤领域效果尤为显著,被很多专家认为是该领域近年来里程碑式的进步。
不过,尽管一个又一个进展为攻克肿瘤的蓝图添上更多亮色,但依然存在客观反应率的问题。也就是说,由于肿瘤异质性的存在,即便是免疫疗法也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可以说,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如同哈哈镜两侧的彼此,认识肿瘤与了解自身既是一段同步的旅程,也是一段漫长的征途。
肿瘤治疗评价 篇4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冯奉仪
一.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细胞毒化疗药是通过肿瘤缩小量耒评价其抗肿瘤作用,1979年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确定了实体瘤双径测量的疗效评价标准。20多年来,这个标准被国内外的研究者和研究组普遍采用,但WHO的标准存在如下问题:(1)由WHO确定可评价的和可测量大小病灶的改变混为一体,来判断疗效在各研究组间各不相同。(2)最小病灶的大小及病灶的数量亦无明确的规定。(3)PD的定义在涉及单个病灶还是全部肿瘤(可测量肿瘤病灶的总和)不明确。(4)新的诊断病变范围的影像学方法,如CT和MRI己被广泛的应用。因此,多年来造成了对于单个药物、联合化疗方案及治疗方法各研究组之间疗效评价存在差异而难以比较,往往导致不正确的结论。
针对以上问题,1994年EORTC(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美国NCI(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和加拿大NCI在回顾普遍使用的WHO疗效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以后又相继的召开了多次会议,讨论和完成尚未解决的问题,直至1998年10月在包括学术界、企业、官方当局的会议上取得了一致的意见。在WHO疗效评价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采用简易精确的单径测量代替传统的双径测量方法,保留了WHO标准中的CP、PR、SD、PD。RECIST首次在1999年美国的ASCO会议上介绍,并于同年的JNCI杂志上正式发表。
抗癌药物的疗效评价至少包括三个不同的目的:(1)在早期临床试验中,客观肿瘤疗效是试验药物或方案的预期目的,其结果是决定该药物或方案是否值得进一步研究的依据,体现在II期临床研究中。(2)在许多临床试验中,对于某一病种的特殊病人群体,是否获益是该试验的预期目的,这些临床试验常常需要随机对照或历史对照。在这种情况下,预期客观肿瘤疗效常用临床获益的其它方法代替最终研究目的(End points)如到死亡时间(Time to death、TTD)、到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生存、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包括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的症状控制。由于随机变量和选择的偏差、已知和未知因素的影响、在小样本和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是难而不受影响的,以致提供假阳性的结果。一个新药或方案的最初评价最有效和经济的方法是在充足样本大规模的III期临床研究前先进行小规模的试验。(3)肿瘤疗效是临床医生、病人继续治疗和研究项目是否继续进行的依据。1.肿瘤病灶的测量
(1)肿瘤病灶基线的定义 肿瘤病灶基线分为可测量病灶(至少有一个可测量病灶):用常规技术,病灶直径长度 ≥20mm或螺旋CT ≥10mm的可以精确测量的病灶。不可测量病灶:所有其它病变(包括小病灶即常规技术长径 <20mm或螺旋CT <10mm)包括骨病灶、脑膜病变、腹水、胸水、心包积液、炎症乳腺癌、皮肤或肺的癌性淋巴管炎、影像学不能确诊和随诊的腹部肿块和囊性病灶。
(2)测量方法 基线和随诊应用同样的技术和方法评估病灶。(a)临床表浅病灶如可扪及的淋巴结 或皮肤结节可作为可测量病灶,皮肤病灶应用有标尺大小的彩色照片。(b)胸部X片: 有清晰明确的病灶可作为可测量病灶,但最好用CT扫描。(c)CT和MRI:对于判断可 测量的目标病灶评价疗效,CT和MRI是目前最好的并可重复随诊的方法。对于胸、腹、和盆腔,CT和MRI用10mm或更薄的层面扫描,螺旋CT用5mm层面连续扫描,而头颈部及特殊部位要用特殊的方案。(d)超声捡查:当研究的End poinst是客观肿瘤疗 效时,超声波不能用于测量肿瘤病灶,仅可用于测量表浅可扪及的淋巴结、皮下结节和 甲状腺结节,亦可用于确认临床查体后浅表病灶的完全消失。(e)内窥镜和腹腔镜:作 为客观肿瘤疗效评价至今尚未广泛充分的应用,仅在有争议的病灶或有明确验证目的高 水平的研究中心中应用。这种方法取得的活检标本可证实病理组织上的CR。(f)肿瘤 标志物:不能单独应用判断疗效。但治疗前肿瘤标志物高于正常水平时,临床评价CR 时,所有的标志物需恢复正常。疾病进展的要求是肿瘤标志物的增加必须伴有可见病灶 进展。(g)细胞学和病理组织学:在少数病例,细胞学和病理组织学可用于鉴别CR 和PR,区分治疗后的良性病变还是残存的恶性病变。治疗中出现的任何渗出,需细胞 学区别肿瘤的缓解、稳定及进展。2.肿瘤缓解的评价
(1)肿瘤病灶基线的评价 要确立基线的全部肿瘤负荷,对此在其后的测量中进行比较,可测量的目标病灶至 少有一个,如是有限的弧立的病灶需组织病理学证实。(a)可测量的目标病灶:应代表 所有累及的器官,每个脏器最多5个病灶,全部病灶总数最多10个作为目标病灶,并 在基线时测量并记录。目标病灶应根据病灶长径大小和可准确重复测量性来选择。所有 目标病灶的长度总和,作为有效缓解记录的参考基线。(b)非目标病灶:所有其它病灶 应作为非目标病灶并在基线上记录,不需测量的病灶在随诊期间要注意其存在或消失。
(2)缓解的标准 目标病灶的评价 CR :所有目标病灶消失。PR :基线病灶长径总和缩小 ≥ 30%。PD :基线病灶长径总和增加 ≥ 20%或出现新病灶。SD :基线病灶长径总和有缩小但未达PR或有增加但未达PD。非目标病灶的评价 CR :所有非目标病灶消失和肿瘤标志物水平正常。SD :一个或多个非目标病灶和/或肿瘤标志物高于正常持续存在。PD :出现一个或多个新病灶或/和存在非目标病灶进展。3.总的疗效评价(见表1)(1)最佳缓解评估 最佳缓解评估是指治疗开始后最小的测量记录直到疾病进展/复发(最小测量记录作 为进展的参考);虽然没有PD证据,但因全身情况恶化而停止治疗者应为“症状 恶化”并在停止治疗后详细记录肿瘤客观进展情况。要明确早期进展、早期死亡及不能 评价的病人。在某些情况下,很难辨别残存肿瘤病灶和正常组织,评价CR时,在 4周后确认前,应使用细针穿刺或活检检查残存病灶。
(2)肿瘤重新评价的频率 肿瘤重新评价的频率决定于治疗方案,实际上治疗的获益时间是不清楚的,每2周 期(6~8周)的重新评价是合理的,在特殊的情况下应调整为更短或更长的时间。治疗 结束后,需重新评价肿瘤决定于临床试验的end points,是缓解率还是到出现事件时间(Time to event、TTE)即到进展/死亡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 / Time to death、TTD)如为TTP / TTD那需要常规重复的评估,二次评估间隔时间没有严格的规定。
(3)确认 客观疗效确认的目的是避免RR的偏高,CR、PR肿瘤测量的变化必须反复判断证实,必须在首次评价至少4周后复核确认,由试验方案决定的更长时间的确认同样也是合适的。SD病人在治疗后最少间隔6~8周,病灶测量至少有一次SD。对于以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为end points的临床研 究 并不需要反复的确证肿瘤大小的变化。(4)缓解期 是从首次测量CR或PR时直到首次疾病复发或进展时。
(5)稳定期 是从治疗开始到疾病进展的时间,SD期与临床的相关性因不同的肿瘤类型、不同的分 化程度而变化。缓解期、稳定期以及PFS受基线评价后随诊频率的影响,由于受到疾病的类型、分期、治疗周期及临床实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至今尚不能确定基本的随诊频率,这在一定程度 上影响了试验end points的准确度。
(6)PFS/TTP 在一些情况下(如脑肿瘤或非细胞毒药物的研究)PFS/TTP可考虑为作为研究的end points,尤其是非细胞毒作用机制的生物药物的初步评估。
(7)独立的专家委员会 对于CR、PR是主要的研究end points,强调所有缓解都必须被研究外的独立专家委 员会检查。4.结果报告
试验中的所有病人包括偏离了治疗方案或不合格的病人必须判断对治疗的疗效(Intend to treatment、ITT),每个病人都必须按如下分类 CR、PR、SD、PD、死于肿瘤、死于毒性、死于其它肿瘤、不明(没有足够的资料评估)。所有符合标准合格的病人都应包括在RR的分析中,所有PD和死亡都应考虑为治疗失败。结论是基于符合标准的病人,其后的进一步分析可在病人的不同亚群中,并提供95%的可信限间隔。
5.WHO与RECIST疗效评价标准比较见表2。表1 总疗效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标病灶 非目标病灶 新病灶 总疗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R CR 无 CR
CR 未达CR/SD 无 PR PR 无PD 无 PR SD 无PD 无 SD PD 任何 有/无 PD 任何 PD 有/无 PD 任何 任何 有 P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2 WHO与RECIST疗效评价标准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疗效 WHO RECIST(两个最大垂直径乘积变化)(最长径总和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R 全部病灶消失维持4周 全部病灶消失维持4周 PR 缩小50%维持4周 缩小30%维持4周 SD 非PR/PD 非PR/PD PD 增加25% 增加20% 病灶增加前非CR/PR/SD 病灶增加前非CR/PR/S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NHL疗效评价标准 多年来,NHL的疗效评价借用于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但这对NHL并不合适,很显 然NHL不同于其它的实体瘤,有其特殊的共同特征。各NHL研究协作组都发展了各自 判断RR和有效期的标准,但这些标准的差别无法具有可比性,为了确保临床试验间具有 可比性,促进研究者之间的交流,早在1987年,Dixon等提出NHL要用临床、实验室和 影像学的研究,统一疗效评价标准,特别强调CR率、生存、到治疗失败时间(Time to treatment failure、TTF)和CR复发时间,但由于始终未能提供几个主要end points的准确 定义,一直未能解决NHL统一的疗效评价标准。1998年5月代表肿瘤/血液内科、放射 学、放射肿瘤学、病理学的美国和国际淋巴瘤专家在回顾、复习了大量临床研究的基础上 进行了讨论、认可,取得了共识,制定了成人惰性和进展NHL的疗效评价标准。标准包 括治疗后CT扫描正常淋巴结最长径可达1.5 cm,CR/CRU(unconfirmed/uncertain)为疗后 肿瘤缩小 ≥ 75% 但仍有残存肿块。1.诊断、分期和重新分期(1)淋巴结活检 对可疑淋巴结足够的标本的活检是淋巴瘤最断所必须的。标本不够充足在区别惰 性与弥漫性淋巴瘤、纤维化或硬化病变、T细胞淋巴瘤、富B细胞的T细胞淋巴瘤或在淋 巴结仅是部分淋巴瘤侵及是困难的。(2)骨髓评估 疗前骨髓的评估对临床分期是重要的,采用双侧髂骨多部位活检取得骨髓侵犯从10% 提高到20%。在低度恶性淋巴瘤病人中,在鉴别骨髓侵犯与良性淋巴样增全是困难的,对 于淋巴瘤骨髓报告不仅仅是阳性或阴性,应描绘侵犯的百分比和淋巴瘤的亚型。(3)正常淋巴结大小 淋巴瘤病人的疗效评价是以增大的淋巴结及淋巴结肿块缩小为基础,因此多大淋巴结 属正常淋巴结是关键。通过没有恶性疾病病人的淋巴结活检、尸检和CT扫描大量的研究,一般情况下正常淋巴结上限考虑为1cm,但在不同的解剖部位如纵隔、腹部、盆腔是有差 别的。在NHL病人治疗中,有时候以淋巴结大小的变化评价疗效是困难的,淋巴瘤肿块可存 在正常结构,一个淋巴结可部分复发或全部复发。有效的治疗后肿块可缩小不消失,而是 正常的淋巴结;亦可因纤维化、坏死、炎症而导致增大;此外,融合成肿块的淋巴结治疗 后可变成数个小淋巴结,参考了英国Cotswolds会议确定HD病人正常淋巴结标准为 ≤ 1.5cm,使用最长横径能提供更准确的疗效。在治疗后的随诊中,有残存的肿块并不总意味着有残存的肿瘤,尤其是腹部残存的肿块物理检查可以是正常的,但有影像学的异常,没有其它临床和实验室疾病的证据,这些病人剖腹探查重新分期仅有部分病人有残存肿瘤。有研究者曾用“可能CR”的术语,腹部或纵隔肿块经历了缩小>50%,稳定了2~4月无其它可测量的病变应不妨碍其评价为CR。2.疗效评价(见表3)(1)CR:(a)所有临床上、影像学上可发现的疾病及疗前与疾病相关的症状、生化异常(如LDH)全部消失。(b)所有的淋巴结及肿块必须缩小至正常(疗前最大横径 > 1.5cm者缩小至 ≤ 1.5cm,疗前最大横径1.1~1.5cm者缩小至 ≤ 1cm)或两个最大垂直径乘积之和(Sun of products of greatest diameters、SPD)缩小 > 75%。(c)疗前CT扫描脾增大,必须回缩并物理检查不能扪及。疗前其它器官的增大如肝、肾考虑为淋巴瘤侵犯,必须有大小的描述。(d)疗前骨髓侵犯,需重复同样部位的穿刺或活检。目前,流式细胞计数、分子学或细胞遣传学的研究尚不常规作为疾病存在的依据。(2)CRU: 包括上述a和c且具有如下1个或2个特征。(a)残存淋巴结肿块 > 1.5cm但与疗前比较SPD缩小 > 75%,单个淋巴结与疗前融合肿 块相比SPD缩小>75%。(b)不确定的骨髓侵犯。(3)PR:(a)6个最大淋巴结或淋巴结肿块SPD缩小 ≥ 50%。所选择的淋巴结应该是:二个垂直 径能准确测量;尽可能在身体的不同部位;若纵隔、腹膜后受侵,应包括这些部位。(b)其它部位淋巴结、肝、脾不增大(c)脾、肝结节SPD缩小 > 50%。(d)除脾、肝结节外,其它器官的侵犯考虑为可评价但不能测量的病变。(e)骨髓侵犯作为可评价和不能测量的病变。(f)无新病灶。(4)SD: 缩小未达PR但不是进展。(5)PD:(a)任何疗前明确异常淋巴结在PR或无效时的SPD最小值基础上增加 ≥ 50%。(b)治疗期间或治疗结束出现新病灶。(6)CR/CRU复发:(a)任何新病变的出现或疗前侵犯部位增大 ≥ 50%。(b)疗前在短轴大于1cm淋巴结其最长径增大≥ 50%或超过一个以上淋巴结的SPD ≥ 50%。3.最终目的(End points)临床试验的end point 应包括无事件生存(event-free survival、EFS)或到治疗失败时 间(time to treatment failure、TTF),是指失败或任何原因的死亡;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到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和全部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其它的临床试验目的还有有效率(response rate)、有效期(response duration)、无病 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到下次治疗时间(time to next treatment、TTT)、与 疾病相关死亡(cause-specific death、CSD)。
表3 NHL疗效标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疗效 物理检查 淋巴结 淋巴结肿块 骨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R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CRU 正常 正常 正常 不确定
正常 正常 缩小>75% 正常或不确定 PR 正常 正常 正常 阳性
正常 缩小≥50% 缩小≥50% 无关 肝/脾缩小 缩小≥50% 缩小≥50% 无关 Relapse/PD 肝/脾增大 新病变或 新病变或 再发 新病变 增大 增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4 临床试验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的 疗效范畴 定义 测量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S 所有病人 任何原因死亡 进入试验
EFS CR/CRU/PR 失败或任何原因死亡 进入试验
PFS 所有病人 疾病进展或NHL相关死亡 进入试验
DFS CR/CRU 到复发时间 到首次复发时间
TTP CR/CRU/PR/SD 到进展时间 到首次进展时间 RD CR/CRU/PR 到复发或进展时间 到首次复发时间
TTT 所有病人 当需要新的治疗时间 进入试验 CSD 所有病人 与NHL相关死亡 死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随诊 诊断NHL复发最敏感的方法是镓扫描、物理检查、LDH,随诊的策略基于基本的影像学方法(X线、CT、MRI)和血液学检查。临术试验的病人在完成治疗后2年内,至少每3个月重新评估,然后每6月评估3年,5年后每年1次至少5年。随诊常规内容包括病史、物理检查淋巴结、腹块、脏器的增大和包括血细胞量和LDH的血液学检查。
5.特殊技术的应用 镓扫描、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ingle-photo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正电子发射断层(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等新技术已用于判断残存的肿瘤,但仍需进行前瞻性研究。MRI或免疫闪烁图可提高骨髓侵犯的准确性。
三、HD疾病的评估和分期
20多年来,国内外一直采用的Ann Arbor分期方法,但该方法并没有包含决定治疗方法和影响预后因素的病变大小、病变淋巴结部位的多少及新的诊断病变范围技术如CT、MRI的广泛应用。1989年在英国的Costwolds会议上病理学家、放射学家、肿瘤内科学家重新评价了Ann Arbor分期,并在此框架上进行了修正补充,用“X”代表巨大病变,巨大病变的标准是单个淋巴结或数个融合淋巴结最大直径 ≥ 10cm,腹部巨大肿块是单个淋巴结或数个融合淋巴结在CT、MRI、淋巴造影、B超上最大直径 ≥ 10cm,纵隔巨大肿块是在后前位X片上,纵隔肿块的最大直径 ≥ 胸椎5/6水平胸腔内径的1/3。由有病变的淋巴结直接有限地播散至横膈同侧邻近的淋巴外组织,为结外病变,局限的结外病变以“E”表示,广泛的结外病变为IV期。对Ann Arbor主要的修正是(a)CT扫描在发现、测量腹内及胸内病变与淋巴造影有同样的作用,确立了CT扫描在腹内病变的作用。(b)在Ann Arbor分类中,剖腹探查研究已证明肝脾临床侵犯标准不确切,CT扫描虽不如肝楔形活检或脾切除,但已增加了准确临床分期的可能性,对临床上肝脾侵犯重新定义。(c)巨块是预后不良的因素,确定巨块肿块的概念。(d)放、化疗后残存的影像学异常并不总是意味着有活动的肿瘤,引起了对不明确CR(CRU)的注意。1.疗前评估 应作全淋巴结外科活检病理检查,如其它部位存在可疑的淋巴结,尽量不作腹股沟淋巴 结活检。详细的组织学资料应获取病人年龄、性别、有否原因不明的发热及延续时间、原因不明的夜间出汗及其严重性、原因不明的体重减轻、原因不明的皮肤瘙痒及范围和严重性、一般状况(PS)、酒精性疼痛及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家族史等临床资料。实验室资料包括有各种细胞分类和统对数的血象检查、肝肾功能及生化检查、这些检查虽然不直接影响分期,但它与治疗的改变和指导其它可能疾病部位进一步研究。影像学检查应包括胸部X片、胸腹盆腔的CT增强扫描、两下肢的淋巴造影。
2.特殊情况下可考虑的评估方法 应包括同位素镓扫描、超声波检查、MRI及需要解决临床症状体症的其它扫描、骨髓检 查、经皮或腹腔镜的肝活检、CT指导下骨活检、经皮或开胸肺活检、任何结外组织部位的活检。剖腹探查一般在疗后进行。
3.临床分期(1)淋巴结侵犯:临床上可疑的淋巴结增大有理由选择病理排除;X线、CT、淋巴造影可显示淋巴结增大。(2)脾侵犯:与影像学不一致的肋下扪及或与影像病增大一致的扪及,既不是襄性病变也不是血管病变。(3)肝侵犯:至少二个成像技术证实既不是襄性也不是血管病变。(4)肺侵犯:缺乏其它可能,尤其是感染的放射学上实际侵犯。(5)骨侵犯:有X线改变支持或其它影像学症据(同位素、CT、MRI)的疼痛史或AKP增高。(6)中枢神经系统侵犯:脊髓X片、CT和/或MRI支持发现脑脊髓膜沉积物;(7)其它部位侵犯:其它结外部位的临床侵犯,只有在此部位相邻或近瑞淋巴结已知肿瘤侵犯(即E病变)可诊断。E的范畴可包括一个明显不连续,但从侵犯淋巴结区域扩展的单个结外病变,但不包括多个结外病变。4.病理分期 病理分期决定于特殊部位如:骨、骨髓、肺、肝、皮肤等的组织学证实。
5.B症状标准(1)诊断前6月内原因不明体重下降 > 10%。(2)诊断前1月内原因不明反复发热 ≥ 380C。(3)诊断前1月内反复夜间监汗。
6.分期标志 对于临床分期(CS)和病理分期(PS),有症状均注明“B”,无症状注明“A”。I~III 期为淋巴结疾病。I期:单个淋巴结区域或淋巴样组织如脾、胸腺、韦氏环侵犯。II期:膈肌同侧二个或二个以上淋巴结区域淋巴结构侵犯,侵犯部位的数目应标明(如II 3)。纵隔内所有的淋巴结数目考虑为单个淋巴结区域。III期:膈肌两侧淋巴结区域或淋巴结构侵犯,III1为脾、脾门、腹腔及肺门淋巴结侵犯;III2 为主动脉旁、回肠或肠系膜淋巴结侵犯。“X”:代表巨块疾病。“E”:代表结外病变。IV期:广泛的结外病变。病理分期:分别用M(骨髓)、H(肝)、L(肺)、O(骨)、P(胸膜)、D(皮肤)标明。7.疗后评价标准 CR:没有临床上、影像学或其它HD的症据,需考虑治疗的影响,如放射性纤维化。CRU:病人缓解情况不清楚,处于健康的状况,无临床上HD症据,但存在影像学异常。PR:所有可测量病变最大垂直径乘积缩小 ≥ 50%,无法评价的病变有改善,但临床上有 恶性病的证据,“B”症状缓解。PD:至少有一个可测量病变增大 ≥ 25% 或出现新病灶,无法解释的“B”症状重新出现。
8.随诊 完成治疗后,第1、2年每3月重新评估,第3年每4月,第4、5年每6月,以后每年 随诊重新评估,影像学检查的方法和部位应反映最初疾病的部位,相应的检查应包括任何 有关的症状和疾病可能复发的体症及治疗后长期并发症的判断。
参考文献
肿瘤医院口号 篇5
1、风光美如画,良医立天下。
2、牵手长春,拥抱健康!
3、高精尖服务,放心式承诺!
4、再燃生命之光,长春肿瘤医院。
5、医治疑难,播撒阳光。
6、您的健康是我们的头等大事!
7、国际化医疗,康复的希望。
8、引进国际医疗,挽留健康生命。
9、国际化的医院,园林般的环境!
10、强于综合,善于专治,精于医术。
11、为生命护航。
12、牵手世界,医泽万家!
13、尊重生命,专业人性。
14、尖峰医术,播撒阳光。
15、仁心仁术,生命有福。
16、健康生命,有求必应!
17、用最新科技,给他最轻痛苦。
18、精益求精,不“瘤”余地。
19、我们漂洋过海,是为了让患者脱离苦海。
20、做你信的过的专科医院!
21、尊重每一个生命。
22、敬畏生命,挽留生命!
23、国际化医疗,你的最佳选择。
24、集中外之长,予康复之春。
25、合作致远,生命灿烂。
26、用我所长,还您春天!
27、设备,技术一流的专科医院!
28、世界水准,健康平稳。
29、尖峰医术,誉满全球。
30、妙手仁心,健康关怀。
31、国际水准,绿色医院!
32、中外共携手,康复人生路。
33、让天下没有难诊!
34、生命不息,医术不止。
35、众志成城医术,再燃生命之光。
36、三甲园林标准,延续生命长春。
37、我们为您的健康而不懈努力!
38、预防全方位,关爱零距离。
39、长春肿瘤医院,领先科技医疗技术,医疗康复病患,健康永相伴!
40、尖峰技术,绝佳治疗。
41、专业园林式医院,只为健康着想!
42、合作延续梦想,用爱提升质量。
43、三甲园林典范,延续生命灿烂。
44、专业典范,健康相伴!
45、塑造生命可能。
46、生命延长,医你所想。
47、医治阴暗,播撒阳光。
48、走在技术前沿,只为你的健康。
49、为爱,为家人,勇前行。
50、入微服务,入心感动。
51、国际化医疗,肿瘤患者的福音。
52、为专业,更卓越!
53、用科技智造生命美学。
54、悬壶济世,春满世界。
55、精湛医术,享誉世界。
56、仁心精医,毫不容留。
57、医疗高科技,真诚心传递!
58、国际资源,尽我所能,生命助跑。
59、精湛医术,世界闻名。
60、因为专一,所以精湛。
61、综合全面医力,只为延续您的生命。
62、改善生存质量,生命重新绽放。
63、一流的技术,一流的设备,与国际接轨。
64、延年一流,绝不容留。
65、国际高水平,服务更人性。
66、杀菌无痕,福音长春。
67、长春肿瘤医院,患者心的春天。
68、专注为你,平安万家。
69、传达国际的信息,让患者了解医院的能力和魄力。
70、病痛克星,百姓福音。
71、消灭病菌,生命长春。
72、用科技和爱相伴健康。
73、给我信任,还您健康,选择一次,信任一世。
74、国际医疗服务,长春综合专科。
75、用我服务真心,还您健康身心。
76、让延长更有底气。
77、精湛医术,播撒阳光。
78、生命不息,遇见更好的.自己。
79、我们一起创造生命奇迹。
80、国际医疗,生命骄傲。
81、助力生命,生活添彩。
82、用技夺回生命,用爱赢得尊重。
83、国际合作,康复你我。
84、长春肿瘤医院,还给你春天般的人生。
85、悬壶济世,播撒阳光。
86、你的健康,由我呵护。
87、医治绝望,播撒阳光。
88、多一点把握,少一点痛苦。
89、有我的陪伴,更安心。
90、国际水准,关爱生命。
91、国际专科尖端,综合医疗服务。
92、长春肿瘤医院,结合海外资源,三甲人生。
93、信自己,创奇迹。
94、国际专业,生命卓越。
95、疹疗直通车,健康零距离!
96、用心一流,只为康复。
97、少点痛苦,多点欢笑,生命不留遗憾。
98、引进国际医疗,选择有效治疗。
99、用专业赢得信赖,让肿瘤君众治称臣!
100、为爱前行,为爱努力。
101、国际联诊,医无返痼。
102、不瘤烦恼,生存美好!
103、专业预防,生命畅享。
104、让生命从此享受长春!
105、攻克身体顽疾,医技重塑健康。
106、我们的全面 只为您的安全。
107、热爱生命,敬畏生命,拯救生命。
108、生命延续,健康可医。
109、科技延续生命,用爱服务一生。
110、您的健康,我们的使命。
111、三甲专科,海外设备,园林环境。
112、仁心仁术,全面呵护。
113、尖峰医术,患者福音。
114、让科技创造奇迹/让生命创造奇迹!
115、大医仁术,再燃生命希望。
116、人生不顺十有八九,一差二误不再有。
117、竭尽所能,只为生命。
118、国际合作,生命助跑。
119、您的微笑,我们的骄傲。
120、长春肿瘤医院,真诚服务无限。
121、肿瘤治疗典范,综合医院标杆。
122、一天比一天好,你会感受的到。
123、国际合作,照亮生命。
124、国际化医术,个性化医疗。
125、在这里,遇见更好的自己。
126、长春肿瘤医院,整合海外医疗资源,让你拥有健康未来。
127、与国际接轨,只为让你与健康接轨!
128、活得更久,活得更好!
129、用科技和爱,让生命健康精彩。
130、一天更比一天好!
131、没有绝望,只有希望。
132、国际合作高水平,学科整合延生命。
133、国际专科尖端,长春综合医疗。
134、悬壶济世、妙手回春是我们的一切!
135、综合医院新起秀 精湛医术有专攻。
肿瘤宣传活动总结 篇6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专家们对市民进行了体检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以及治疗等;市抗癌协会工作人员现场发放了防癌抗癌宣传资料;全国劳动模范周仕钧示范创新工作室和护士工作团队,免费为群众测量身体指标,进行疾病初诊、健康咨询等。活动中为市民作全身体格检查280人次,测血压290人次,测血糖260人次。
中国抗癌协会1995年发起并倡导每年的4月15日-21日为“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至今已是第23届。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肿瘤科主任彭顺清介绍,近年来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癌症防治形势严峻;对于肿瘤首先在于预防,对疑似肿瘤的病变要及早发现、检查和处理;患上肿瘤后,要选择多学科治疗方法有机结合的治疗方案彻底治疗,并保持乐观心态。只要平时饮食规律、正常作息与经常锻炼,癌症发生率将减少40%以上。
78岁的宋女士身患乳腺癌近,至目前没有复发,身体状况良好。她说,自己治疗上配合手术,放、化疗及中药调理,平时养花、画画、经常参加抗癌俱乐部的活动等;她的抗癌体会是不要把癌症当成不治之症,每天快快乐乐享受生活。
肿瘤自然疗法 篇7
近距离放射疗法(brachytherapy, BT)是肿瘤包绕正常组织区域进行小范围高剂量的放射线治疗,针对早期头颈部恶性肿瘤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与外科治疗的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6,7,8,9,10]。研究表明,尽管通过引入间隔期和计算机精确剂量测定可以明显降低近距离放射疗法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是还有4%~15%的患者会出现严重的舌及口底软组织和下颌骨损伤[6,7,8,9,11,12,13]。诸多报道显示BT是口腔恶性肿瘤一种有效的、可以替代外科手术和放-化疗的治疗方法,所导致的并发症也是能够被临床所接受的[4,14]。
1 针对舌癌的BT
BT被用于治疗舌癌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外部照射治疗引起的口腔功能紊乱,以及可以得到与外科治疗相同的生存率。在日本有一半的舌癌患者都处于早期,并愿意接受BT[6]。根据文献报道,接受BT的患者5 年的局部控制率为79%~93%(一期舌癌),70%~83%(二期舌癌)[6,11,12,15,16]。因为针对T1期舌癌的手术治疗可以得到很好的疗效和功能,因此目前T1期患者使用短期放射疗法的比率不断减少。
在日本,低剂量源(192Ir,137Ce或者198Au)和高剂量源(192Ir)都被广泛用于近距离放射治疗。Inoue等[16]报道,在14 名患有I~II期舌癌的患者中使用高剂量-BT疗法可以得到和低剂量-BT疗法相同的效果。但是也有报道[17,18],高剂量-BT疗法与低剂量-BT和外科疗法相比,其局部控制和患者生存率较低,同时建议要小心使用高剂量-BT疗法治疗舌癌患者,在治疗的同时需要建立最佳的长期疗效评估手段并密切监测。在2007 年,大约有2/3的舌癌患者都是使用低剂量-BT疗法。最近的研究显示[19],高剂量-BT疗法的优势是能够在目标区域集中高剂量的射线,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信息对放射区域的优化选择就能够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害。
关于影响接受BT的舌癌患者的预后因素的文献报道相对较少,因此目前仍没有关于其预后影响因素的一致性报道。通常情况下,年龄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20,21,22,23],但是目前仍未发现年龄对舌癌局部复发率的影响,而仅仅发现接受治疗的老年患者有一定概率过早死亡[24]。
早期口腔癌原发病损在接受治疗后1/3的患者会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80%的患者在BT治疗后18 个月内会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此外,研究也发现,舌癌的颈部高转移率和高死亡率与其外生性生长方式密切相关,外生性生长方式对其局部复发有着重要影响[25,26]。
2 BT治疗其他头颈部恶性肿瘤
在日本,舌癌以外的其他口腔癌发生率占口腔癌的50%。来源于口底和颊黏膜处的早期癌变可以通过永久植入198Au的小颗粒进行治疗[7,8],来源于咽后壁和侧壁的口腔癌也可以通过永久植入198Au颗粒治疗[9,10],有报道表明,使用198Au颗粒治疗这些肿瘤可以达到很好的生活质量,5 年存活率近90%[7,8,9,10]。手术治疗常常会造成组织缺损,高剂量的外放射治疗后常出现的并发症包括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口干症以及味觉损伤,这些并发症常常降低患者的治疗后生活质量。BT治疗这些部位的癌症后出现放射性骨坏死和/或口干症的发病率相对较低[7,8,10]。
3 BT与头颈部恶性肿瘤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关系
Schliephake等[2]对手术治疗后口底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他们发现在治疗3 个月后患者的机体功能明显下降,同时口腔功能、体型和社会交往能力及意愿也同样减低。de Graeff等[14]使用外科配合外放射治疗和单纯使用外科治疗方法,对患有口腔咽部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研究发现患者躯体功能明显恶化并且出现疲劳,但同时也发现他们的心理功能好转,头颈部区域的疼痛减轻;同时发现手术配合外放射治疗的疗法会引起更多的并发症和功能减低。也有研究报道,口腔癌使用损伤性更大的治疗方法后辅助放化疗,患者保存的躯体和心理功能比手术治疗配合持续放射疗法的效果更差[4,14]。Kessler等[4]推断手术配合辅助放化疗治疗后3 个月出现患者生存质量减低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放化疗严重的副作用;使用低剂量-BT治疗后患者得到的生存质量不同于使用辅助化疗的效果[4,5,14]。使用低剂量-BT治疗后1 年内患者可以获得较高的生存质量,仅仅会出现黏膜炎症,没有其他严重的并发症[5]。Yoshimura等[5]研究发现年纪较大和较小的患者接受低剂量-BT治疗后可以获得较高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发现,即使在肿瘤阶段没有受到任何功能性损害,全球T2~3期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要低于T1期患者。
4 BT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后的预后
颌面部血运丰富和特殊的解剖位置促使口腔恶性肿瘤常常发生早期颈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及部分远处转移,因此使用BT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后,内科医生需要预防的主要问题是头颈部肿瘤的转移、上呼吸道/消化道的继发肿瘤,以及放疗诱发的癌变。
有研究发现[25,26,27],目前约90%早期舌癌患者的原发灶都可以成功治愈,颈部淋巴结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死亡率可达45%;原发病灶治疗18 个月后约37%的患者会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使用颈部手术清扫可以控制65%的颈部淋巴结转移,它的治疗效果是外照射放疗的2倍。因此,除了躯体和/或心理存在缺陷的患者,当BT治疗后出现颈部转移时,建议患者使用颈部淋巴结清扫。到现在为止,没有任何研究报道进行关于预防性颈部清扫或者预防性颈部放疗的疗效对比。
在成功治疗头颈部肿瘤原发病灶后若干年内,常常出现呼吸道或者上消化道部位的继发性癌,有研究报道其发生率为2.3%,是头颈部治疗后第二常见的患者死亡原因,头颈部肿瘤患者最常见的继发性癌分别是食道癌和肺癌[28]。
在过去的数十年内,使用BT治疗头颈部癌症可以明显延长患者的寿命,明显降低辐射导致继发性癌的数量,其十年内继发性癌的发生率为1.6%,辐射导致的继发性癌变不能使用放疗进行治疗,只能通过手术方法进行治疗[29]。
5 结 语
BT可以有效控制头颈部区域的早期癌症病变,并且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针对头颈部区域的早期癌症病变,是否能够使用高剂量-BT疗法替代低剂量-BT疗法,其疗效正在评估。目前在成功控制原发性病灶后针对颈部淋巴结转移和上消化道、呼吸道继发性癌变的控制是BT面临的主要问题,需要通过对受治患者长时间的随诊观察进行解决。
摘要:近距离放射疗法(brachytherapy,BT)是指当癌变组织包绕正常组织的时候,在目的区域局部施放大剂量放射线的治疗方法。在头颈部恶性肿瘤治疗中,通过计算机计算放射剂量治疗后,可以明显减少下颌部硬组织和软组织损伤。为了有效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不仅要根据肿瘤的部位也同样要根据患者的身体和心理情况进行近距离放射疗法的选择。血运丰富和解剖位置原因促使口腔恶性肿瘤常常发生早期颈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及部分远处转移,因此使用BT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后,医生需要注意的是预防头颈部肿瘤的转移和上呼吸道或者消化道的继发肿瘤,以及放射诱发的癌变。
消融疗法让肿瘤烟消云散 篇8
氩氦刀 该方法可在60秒内将癌组织迅速冷冻到-140℃,持续15-20分钟后,又快速将冰球解冻,急剧升温至45℃,从而使癌细胞脱水破裂,小血管破坏,肿瘤组织缺氧坏死。冷冻探头的直径为2~8毫米,冷冻的范围可以用CT或超声监视。直径细的氲氦刀,治疗的范围适合于较小的肿瘤。肿瘤较大时则需选择较粗的氩氦刀。治疗过程比较安全,不过也有出现体温过低、血管瘘、血胸、气胸的报道。氩氦刀治疗肿瘤的应用范围较广,除肝癌外,已用于治疗肺癌、肾癌、脑瘤等,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我国已有10多家大医院应用氲氦刀治疗各类肿瘤近千例。
超声聚焦刀 超声聚焦刀是在计算机控制下,通过特殊的超声发射器,把数百束声波通过超声通道从不同的方向聚向肿瘤。在0.25秒左右可使肿瘤部位的温度达到70-100℃,从而造成肿瘤细胞的变性坏死。由于超声波不能透过骨骼,遇到空气散射,目前只应用于治疗腹腔、盆腔器官的肿瘤。
经皮射频消融 将射频电极插入肿瘤组织,利用一定频率的射频波,引发离子相互撞击并产热,使肿瘤组织坏死。对于直径小于5厘米的肿瘤,只需一次治疗,即可取得较好的疗效。经皮射频消融用于肝癌、肺癌、肾癌等的治疗。
无须开刀,对正常组织损伤小,较少影响靶器官的功能。主要用于实质性脏器的肿瘤治疗,如原发性及转移性肝癌、肺癌、肾癌、乳腺癌、子宫癌、前列腺癌、脑瘤等。适应范围:①不愿手术者,或年老体弱多病、主要脏器功能损害不宜手术者。②肿瘤直径小于3厘米,最大不超过5厘米,数目少于3个。③凝血机制无明显异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