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互助资金工作实施方案(共10篇)
贫困村互助资金工作实施方案 篇1
XXX发展互助会管理组织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一个加大、两个提高、一个目标”的扶贫开发新要求,按照区会精神,结合XX实际,特制定XX贫困村发展互助会管理组织实施方案。
一、成立机构,规范管理(一)建立互助会原则
互助资金由贫困村村民自愿参加成立的互助会负责管理,在互助会内封闭运行,内设理事会,下设执行组和监督组分别负责其运行和监督管理,由区级扶贫、民政、财政、审计、监察和X共同监管指导,实行有借有还、周转使用、滚动发展、不得私分,以及入会会员入会自愿、退出自由、权利平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互助会设在行政村内,不得跨行政村设立,互助会为在区民政局登记注册的非营利性组织,不得吸储和从事非法金融活动。农户加入互助会必须是以户为单位,一户一人加入,一人一票表决制;必须缴纳基准互助金,可自愿增加交纳互助金(合理计息),壮大贫困村发展互助资金基数。同时,按贫困户优先扶持原则,减免贫困户入会缴纳的基准互助金,优先借款贫困农户发展生产,提高贫困户能力,增加收入。
(二)互助会会员及权责 1.互助会员资格
互助会会员为代表家庭的个人会员。申请加入互助会的会
会员大会的决议;缴纳互助金;维护互助会权益,保护互助会的共同财产;严格履行与互助会签订的借款合同,按时如数偿还本金和占用费;为同一互助小组会员申请借款签字担保,为同一互助小组会员不能偿还借款时代为偿还借款本金和占用费,但有权向其追讨债务。同时互助小组任一会员未能偿还借款或逾期偿还,其他会员不能获得借款;互助小组任一会员未偿还完借款,其他会员退会不能退互助金。5.会员退会程序
会员正常退会程序:入会会员一年后自愿正常退会,由会员向互助小组申请,经互助小组、互助会理事会讨论通过后退会,退还个人互助金,分配占用费节余。
会员除名程序:对不遵守章程、不履行会员义务、6个月以上不参加本互助会组织的活动、其行为给本互助会名誉和利益带来严重危害的会员,经教育无效,由常务理事会建议,会员大会半数以上表决同意予以除名,并办理退出互助会手续;被除名的互助会会员必须偿还借款本金和支付占用费,不分配占用费节余,且二年内不得入会。
会员死亡,可由其法定继承人办理入会手续后,继续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会员死亡后无法变更继承人,由会员家庭或互助小组申请,可按自愿退会办理。(三)互助会机构及其负责人产生、罢免
1、会员大会的召开及职权
(1)会员大会召开。会员大会是互助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法
人员1人。执行小组、监督小组工作人员由常务理事会讨论决定。
(2)理事会职权。理事会有八项职权:一是组织成员讨论通过互助会章程;二是依据互助会章程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三是执行互助会的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四是负责借款的发放和回收;五是负责互助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六是负责与互助会的上级主管部门和村委会联系和协调;七是按照项目要求,定期向互助会的主管部门提交报告、报表,并接受监督和检查;八是定期向成员大会、代表大会、监事会或村民大会报告互助资金管理和运转情况。
(3)理事会成员资格。理事长、执行小组组长、监督小组组长等管理人员资格必须同时具备如下条件:一是必须是互助会成员,责任心强,作风正派,无不良记录;二是长期在家,自愿担任管理工作;三是能阅读和会写字,并有良好声誉;四是管理人员之间无直接亲戚关系(三代内无直系血统);五是年龄不能超过60周岁。
(4)执行组职责。执行组有八项职责:一是执行小组在常务理事会领导下负责理事会的日常工作;二是依据互助会章程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三是执行会员大会的各项决议;四是负责借款的调查、发放和回收;五是负责互助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六是负责与上级主管部门、村委会联系和协调;七是按照项目要求,定期向互助会的主管部门提交报告、报表,并接受监督和检查;八是定期向理事会、常务理事会报告互助资金管
(6)监督组职责。一是监督互助会章程和规章制度落实情况;二是监督借款发放和回收过程;三是监督公开公示的程序和内容;四是接受互助会会员投诉,提出并落实解决问题的办法;五是向上级部门反映情况、意见和建议。
(四)互助会的终止与清算
互助会遇下列情况之一时,报请X政府、区扶贫办、区财政局、区民政局审定确认后方可办理终止。一是会员少于50人无法开展活动;二是与其它组织合并;三是互助金亏损四分之三以上,不能继续经营;四是经营活动消亡。互助会在确认解散后,理事会必须在30天内向会员和社会公告。互助会决定解散时,应由X政府、区扶贫办、区财政局与会员代表组成清查小组,对互助会的资产和债权、债务进行清理,并制定清偿方案报会员大会批准。
互助会共有资产按下列顺序清偿:一是支付清算费用;二是支付所欠职员工资或补助;三是抵偿会员缴纳的互助金和其它债务;四是将剩余资产由X政府、区扶贫办、区财政局收回安排用于其他贫困村互助会发展。贫困村互助会解散后今后不得再次组建互助会。
二、建章立制,强化管理(一)建章立制,规范运行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一个组织、机构健康、有序运行的制度保障,为保证XX贫困村发展互助资金顺利推进,各相关村党支部、村委会要积极协助互助资金管理机构从以下几个方面完
500元。互助会的资金资产,属村集体和会员共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侵占、挪用、贪污、私分。如发生上述违法违规行为,将由主管部门提请司法机关依法查处。
要健全现金日记帐、银行存款日记帐等,按照及时、全面、清晰等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来正确、真实反映贫困村发展互助资金的使用情况。
(二)资产管理与使用原则
1.互助会资金来源。贫困村发展互助资金由国家扶贫资金、入会会员缴纳的基准互助金和入股互助金(统称互助金)、社会捐赠资金、会员借款产生的资金占用费和存款利息、本互助会每年从资金占用费结余中提留的风险金六部分组成。村民缴纳的基准互助金总额占财政扶贫资金投入的比例不得低于百分之十五。互助会接纳外部无偿资助,均按接收时的现值入账,作为本互助会的自有资产,任何单位与个人无权挪用互助会资产。
2.借款人资格。一是互助会的会员;二是借款人家庭有劳动力;三是用于增收项目;四是接受过有关互助会章程的培训。同时具备以上四条件的村民可以向互助会申请互助资金借款。同时,互助会优先向符合上述条件的贫困户会员和妇女会员发放借款。
3.借款程序。互助会设立一般借款。互助会会员通过小组担保的形式,向互助会申请借款用于生产性创收项目,会员第一次借款额度不能超过3000元,以后可根据实际和理事会
认真作好借款审查计录。四是理事会与借款人签定借款合同后借款。五是借款人没有把借款用于规定的用途、把借款转借他人、用借款偿还其他欠款、用于赌博或其他违法行为的,理事会有权根据章程的规定,提前收回借款,并收取占用费。
4.还款程序。借款人还款时,将借款本金和占用费交付给互助会出纳,领取由会计开出的还款收据,并经理事长、执行组长、出纳和还款人签字生效。会计必须汇总每月收款,并制表公示。
5.逾期还款的处置办法
(1)延期还款和借款重置(以新还旧)。一是除非发生以下情况,不允许对借款进行延期:①发生人力不能控制的重大自然灾害;②借款人家庭会员发生重大变故,包括意外事故身亡、残废、重病。二是必须经超过一半以上的会员同意。三是同一笔借款,最多只能延期一次。四是逾期借款从逾期之日起,按合同占用费率上浮50%计收。五是不允许对借款进行重置。六是保留法律起诉的权利。
(2)对不能按时偿还的借款本金,由理事会确认逾期原因,并讨论决定是否同意延长还款期。
(3)在小组联保或第三者担保的情况下,小组会员或第三者应承担还款连带责任。在借款未还清之前,小组会员或第三者不得借款。
(4)对有逾期还款的借款人,在还清借款后的6个月内,不得再次申请借款。
并从其补助中扣除。
(2)风险准备金管理。互助会须建立借款风险准备金,用于呆坏账的核销。呆坏账的认定和核销,须提交互助会全体成员大会讨论通过,报X政府、区扶贫办和区财政局,由区扶贫办和财政局审查批准后,予以处理。风险准备金的标准为年底借款余额的百分之一加上逾期借款总额一定的百分比(借款逾期30—60天的,按20%提留;借款逾期61—90天的,按30%提留;借款逾期90—120天的,按50%提留;借款逾期120天以上的,按100%提留)。
三、加强领导,确保贫困村发展互助资金健康、高效运行 贫困村发展互助资金,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创新举措,是切实帮助贫困村群众增收脱贫的直接手段。因此,X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XX区XXX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行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X党政办、财政办、经发办、监察室、农服中心、文化服务中心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X经发办内),由经发办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各贫困村党支部、村委会也要加强领导,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和互助会的筹备组建工作,确保贫困村发展互助资金健康、高效运行。
贫困村互助资金工作实施方案 篇2
一、基本情况
2009年底莲花县采用竞争入围的方式在全县“十一五”76个扶贫重点村中选择5个试点村(良坊镇斜天村、太源村,神泉乡模背村,南岭乡长埠村,六市乡山口村)确定为首批互助资金试点村,占全县“十一五”扶贫重点村总村数(76个)的6.6%,试点地区农户数1250户,占全县农户总数50891户的2.4%,农业人口数5375人,占全县农业人口数208654人的2.6%。目前全县5个试点村共投入互助资金总计98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75万元(每个村15万元),农户入股资金23万元,入股农户586户,入股资金标准为100—2000元,已借款农户数695户,累计借款708笔,累计放款额108万元,其中最高借款金额5000元,最低借款金额为500元。互助资金扶持的生产发展项目共11类,受益人口人均新增收入390元,较好的体现了互助资金的生产性、效益性、发展性。
二、主要做法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为规范和加强村民生产发展互助资金管理,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试点工作,及时成立了莲花县村民生产发展互助资金管理领导小组。与此同时,乡镇及试点村都及时成立了领导小组,选定了精干、实干、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民主管理,规范操作。
五个试点村都通过本村全体村民民主选举产生公道正派、有责任心的村民组建的互助资金“理事会”和“监事会”,制定《“互助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资金的用途,借款期限,借款最高限额,还款方式及资金占用费的收取和使用等内容。理事会成员明确分工,负责进行项目的审核,风险评价以及资金的发放、使用和回收,并指定信息技术指导员和市场销售联络员,对借款户进行全程服务、跟踪问效。理事会行使互助资金管理工作并对互助社社员大会负责,接受全体社员、监事会及村民的监督,接受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接受上级扶贫、财政部门的指导、监督和检查。理事会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公布资金使用情况。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实行理事长管公章,会计管支票及帐本,出纳管现金收支,各负其责,建立总帐、明细帐、项目收益统计表、资产负债表,所有票据一式四份分别保存,帐务日清月结。严格借款流程,借款户必须填定申请,注明借款用途、项目规模、借款时间及还款时间等,申请公示3-5天或经成员会议集体研究后,由借款户出具承诺书,然后签订合同,发放借款,借款分为信用担保、3-5户联户担保、财产抵押三部分,为成员建立信用档案,做到前贷不清,后借不贷。如果特殊户到期还确有困难的,由理事会成员或担保人先行垫付。村民借款归还本息后,如有适宜的生产发展项目随时可申请再借款。
(三)明确奖惩,确保安全。
五个试点村都实行信誉评星制度,设立资金运作信誉评星表,借款户到期或提前还款付息的贴红星一颗,以后优先借款;借款逾期不还或挪作他用的贴黄星一颗,予以警告;赖账或造成集体名誉、财产损失的,贴黑星一颗,取消成员资格。同时鼓励成员获得收益后追加入股资金,不断扩大资金规模,并将此作为星级户及特殊信誉户评比的参考依据。同时县政府明确奖惩办法,规定每年由县扶贫办、县财政局对试点村互助资金的安全及其周转率和使用效益等指标进行考核,管理得好的给予奖励,管理不善的予以通报,限期整改。
三、主要成效
莲花县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实施以来,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对这项工作普遍认同。
一是激发了农户发展热情,增加了,村庄靓丽了,村民的群队意识,诚信意识、民主意识明显增强,发展生产、自主创业、团结互助蔚然成风,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该村村民如是说:“互助资金就是咱们贫困农民自己的小银行”。了农民收入,促进了产业化发展。农户一般情况不会主动到金融机构贷款发展经济。建立健全互助资金后,由于借款方便,手续简单,成本低,刺激了农户发展热情,不想发展的农户有发展内力和机会,发展规模小的逐渐扩大规模。如良坊镇斜天村,该村累计向98户发放资金18.6万元,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运输业,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受益农户年人均收入达3000余元,实现了小项目带动大发展,经济发展了,村民建起了新房,家家接通了自来水,户户建起了沼气池,有线电视全部入户,有的还开通了宽带网,全村环境整治
二是促进了农户生产方式和规模的改进。六市乡山口村是莲花县典型的高寒山区贫困村,平均海拔超过1000米,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由于缺乏资金,生产难以发展,全村处于“生产无资金,发展无信心,生活不宽裕”的状况。通过一年多互助资金试点,在山上实施土地整理900多亩,该村由过去“三无村庄”发展到现在“果园一片片,花生、玉米一行行,猪栏一排排,蔬菜肩上扛”的良好态势。该村农民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的丰硕成果,他们编的顺口溜道出了心声:互助资金真是妙,扶贫模式改变了,资金入户人欢笑,民主当家共管好,同心发展村改貌,谁也不愿做懒猫。贫困村民齐努力,小康路上快步跑。”
三是培养了一批新型农民,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通过互助资金的管理,提高了农民民主管理的能力,市场经营的能力,同时资金合作把农民连接起来,培养了主人翁意识,增强了团结互助意识。良坊镇太源村首批8户农户借款4万元,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到年底增收3万多元,人均增加纯收入258元。南岭乡长埠村贺式在互助社借款5000元,租用本村一废旧小学实行小规模养鸡,年底出售3万多只鸡,获利近3万元。神泉乡模背村实行每5户担保1户借款办法,首批放款8万多元,成规模配制水稻良种100多亩,每亩纯收达2000余元。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些生产发展项目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即适合低收入农户独立创业,又适合农户间的联合经营,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我县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良好的创业条件。
贫困村互助资金工作实施方案 篇3
2009年8月6日,由国务院扶贫办组织的全国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暨培训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范小建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由国务院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郑文凯主持,党组成员、政策法规组组长蒋晓华出席会议,来自全国28个省(区、市)、市、县扶贫办、财政厅、财政局的有关负责同志共190余人参加了会议。财政部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会议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2009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总结和交流互助资金试点经验,探讨改进的途径与方法,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互助资金运行模式和管理办法,稳步推进试点工作,确保其健康有序发展,为进一步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
(转自国务院扶贫办网)
蔡子津到赣县检查省直属单位定点扶贫工作
8月13日上午,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党组成员、纪检组长蔡子津,由赣州市扶贫办副主任卢致纈陪同,对省直属单位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局南昌办事处、江南信托投资股份公司在我县吉埠镇社建村,江口镇安平村的定点扶贫工作进行了检查,检查组认真听取了工作队员定点扶贫工作情况汇报,同时察看了扶建的各个项目。
通过实地检查,省市检查组的同志深有感触地说:省直属单位定点扶贫做了大量的好事、实事,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如果没有省直属单位定点扶贫,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步伐就没有这样快,新农村建设没有这样靓丽,贫困村的公路没有这样快硬化和宽畅,贫困村基础设施没有这样完善美好,定点扶贫工作利国利民。
(赣县扶贫办 廖乐映 张振秀)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向陕西震区捐资千万
8月11日下午,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博宥集团向陕西地震灾区贫困村灾后重建捐资仪式在宝鸡市举行。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谷永江,陕西省副省长姚引良出席捐资仪式。
据了解,此次由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博宥集团向陕西省地震灾区贫困村灾后重建的首批捐款1000万元,主要用于受去年汶川特大地震影响的陕西省地震灾区的宝鸡与汉中两市的5县2区、11个受灾贫困村的整村重建,帮助受灾贫困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支持灾区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捐赠仪式上,谷永江和博宥集团副总经理侯军霞向省扶贫办转交了捐款,姚引良代表陕西省人民政府也向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和博宥集团回赠了“扶贫济困,利国利民”的牌匾。
(转自国务院扶贫办网)
吉安市扶贫办全面开展督查调研工作
为全面了解掌握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上半年的实施进展情况,总结经验做法,查找问题,吉安市扶贫办组织5个工作组,于7月底8月初对全市13个县(市、区)的扶贫开发工作进行全面督查。
此次督查全面具体,细致深入,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督查的内容既有整村推进、移民扶贫、产业化扶贫、雨露计划、社会扶贫等中心业务工作,又有宣传调研、自身建设等常规工作,还有绩效考评、财政扶贫资金审计情况和强农惠农检查情况的整改等阶段性工作,非常全面;督查采取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现场查看、填报表格相结合等多种方式进行,特别细致。
从督查的情况来看,全市扶贫开发工作进展良好,各项工作任务均能做到时间任务“双过半”,并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比如吉安县中央彩票公益金项目进展顺利,遂川县高位推进移民扶贫工作,永新县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参与扶贫开发有新突破,万安县在重点村中开展绩效考评,井冈山市扶贫产业油茶初具规模等。同时,也发现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不足:财政扶贫资金投入难以满足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需求,一些工作各地发展不平衡,部分县在省级以上新闻媒体宣传报道扶贫开发工作力度不够等。
(吉安市扶贫办 谢江帆 胡桂永)
九江市开展农村贫困状况调查摸底工作
为了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新的扶贫标准制定后九江市的农村贫困现状,为“十二五”扶贫开发具体政策与措施制订和扶贫开发产生的效果及影响进行评估提供依据。从7月中旬开始,九江市扶贫办在全市10个县(市)范围内开展农村贫困状况调查摸底统计监测工作。由市办和各县(市)扶贫办分别组成农村贫困监测调查摸底小组深入到农户家中对其贫困状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摸底。调查摸底工作以自然村为单位采取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和开座谈会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48个抽样村确定的贫困对象进行入户跟踪调查,根据抽样调查的结果来分析确定全市贫困人口现状。调查摸底工作将于8月底完成。(九江市扶贫办 吴春锋)
大余县开展灾后重建家园“六比六看”活动
为加快大余县“7•3”特大洪灾后重建家园工作进度,着力改善受灾村镇人居环境,大余县在新农村建设中开展“六比六看”活动:一是比规划、看品位。主要比各乡镇、各挂点单位组织编制的灾后重建家园的科学性、实用性和美观性。二是比策略、看能力。主要比各乡镇、各挂点单位破解建房难题能力,谁的点子多、办法好,看是否采取“因地制宜、一点多策”方式进行帮扶,看是否充分调动全倒户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做到“群众主体,自力更生”。三是比支持,看力度。主要比各乡镇、各挂点单位对灾后重建家园工作的重视程度,看是否为灾后重建积极筹集资金和建材物资及落实到位情况;要求挂点单位帮扶资金3万元以上。四是比服务,看态度。主要比各乡镇、各挂点单位和挂点干部在灾后重建家园工作中的服务态度,看乡镇、挂点单位挂点干部是否认真履行职责。五是比质量、看规范。主要比各乡镇、各挂点单位灾后重建点的建房质量,看是否严把统一规划关、施工质量关。六是比成效、看进度。主要比各乡镇、各挂点单位灾后重建家园工作成效,看出台的支持灾后重建点的措施是否实、效果是否好、群众是否欢迎。
(大余县扶贫办 蒋 群)
峡江“整村推进”带来穷村大变样
峡江县福民乡宋家、巴邱镇北门、仁和镇官田、罗田镇江口4村都濒临赣江,农田易涝易旱,农田基础设施匮乏,村庄脏、乱、差,农民年人平纯收入不足千元。2006年,这4村被定为省级重点扶贫村。为彻底改变穷村面貌,峡江大力实施整村推进扶贫战略,带来村貌美、产业兴、民安乐三大变化。
在整村推进扶贫中,峡江县着眼长远,积极实施产业“造血”扶贫。扶贫资金重点投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几年来,共投入100余万元,为四个重点扶贫村修筑或改善水库7座,水渠4条20余公里,建设提灌站6座,新增灌溉面积4000多亩,为提升农业产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扶持贫困村发展一村一品,该县拿出40余万元对各村特色产业进行奖扶。目前,各村都因地制宜发展了自己的特色产业。北门村常年建有大大小小蔬菜大棚300余座;官田村每年种植烤烟450余亩,是全县有名的烤烟村;江口村利用冬闲田种植蒿菜,每年达1000余亩;宋家村三分之二的劳动力在农作之余到附近的工厂赚“外快”。产业的兴旺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去年,这4村农民年人平纯收入由原来的不足千元,跃升到3000多元。昔日的穷村农户不但甩掉了贫困的帽子,还逐步走上了富足安康的小康之路。
(峡江扶贫办 符三雅)
兴国县探索出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模式
兴国县按照“清洁卫生、无害处理、简便实用、群众欢迎”的基本要求,大力开展了农村垃圾处理及卫生保洁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实效,尤其是在依托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方面探索出了成功的模式。该污水处理系统聘请华东交通大学教授进行农村生活垃圾与污水处理生态治理的示范与推广,由农户化粪池(沼气池)、跌水、公共排水、生态渠道、氧化塘和人工湿地等部分组成。经过环保部门监测,平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节约成本达50%,氨、氮和磷的去除率均达70%以上,污水处理效果达到国家一级B类排放标准。
(兴国县新村办 李禄华)
崇仁县建立贫困农户日常帮扶机制
崇仁县各单位把扶贫济困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并结合帮扶对象实际,制定具体措施,做到“农忙送技术、农闲送文化、节日送温暖、灾后献爱心”,促使帮扶工作由帮临时向帮长远发展,由救急解难向致富奔小康深化,由单纯捐助钱物向既帮钱物又帮技术帮项目拓展。六家桥乡洪家村的贫困农户吴向阳家境贫困,县扶贫办了解后,开展了一系列帮扶行动,联系县里的一家麻鸡加工企业给他送来了鸡苗和鸡饲料,派技术人员与他结对进行技术指导,按保护价订单收购,使他家养殖的3000羽崇仁麻鸡在8月初出笼时净赚5000多元,他的儿子今年大学毕业,也在扶贫办的帮助下,到县里的一家机电企业就业,月工资1200元。
(崇仁县扶贫办 崔伟群 华子兴)
吉水超额完成“雨露计划”招生培训任务
8月10日,随着最后一名中高级技工培训招生名额的完成,标志着吉水2009年“雨露计划”任务全面完成。
吉水县今年共有“雨露计划”任务数431人,实际完成招生培训人数466人,超额完成35人。其中:完成贫困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培训220人、自主创业技能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00人、中高级技工招生46人,全面完成今年省、市指定院校“一村一名”中高级技工培训招生任务。培训班设有模具、数控、计算机、服装、畜禽养殖等十多个专业,结合短、中、长期培训、院校培训和上门培训等方式,学员可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灵活,实践操作性强,毕业学员供不应求。
目前,劳动力转移培训班学员有95%在本县实现就业,月薪都在千元左右。而参加自主创业技能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学员,许多被大型畜禽公司聘为技术骨干,还有一些回家后创办了养殖场,当上了猪倌、牛倌、鹅司令,不仅自己实现了创业梦想,还带动了大批村民就业,脱贫效果明显。基本达到了“培训一人,致富一户、培训一批,致富一方”的目的。
(吉水扶贫办 聂如钢 周 标)
乐安列入“连片开发”项目试点县
为探索财政扶贫资金与其他涉农资金整合使用的新路子,探索整村推进与连片开发相结合、扶贫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的好途径,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贫困农户稳定增收,经省扶贫和移民办、省财政厅批复,乐安县已列入全省2009年度“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项目两个试点县之一,该项目由中央财政投入扶贫资金1000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200万元,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社会资金5亿多元。通过试点,使该县油茶、蚕桑、茶叶等扶贫产业得到发展和壮大,试点区村容村貌整洁卫生,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长足进步,贫困面貌显著改观,其中油茶林达到20万亩、蚕桑达到2万亩,茶叶达到1万亩,试点区域农民人均增收600元以上。
贫困村互助资金工作实施方案 篇4
贫困村互助资金(以下简称互助资金)是指以财政扶贫资金为引导,村民自愿按一定比例交纳的互助金为依托,无任何附加条件的社会捐赠资金为补充,在扶贫开始工作重点村建立的民有、民用、民管、民享、周转使用的生产发展资金。开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是为了创新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机制,提高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贫困户增收,提高贫困地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组织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从而实现村民尤其是贫困群众可持续发展。
2009年,按照国家、省、市、确定的互助资金试点村筛选原则,竹山县秦古镇荆竹村、大庙乡黄兴村、得胜镇圣水村被列为省互助资金试点。试点启动以来,在县乡相关部门的具体指导下,三个村按照试点要求成立了扶贫互助社,选举产生了理事会和监事会,县民政部门依法进行了登记注册。三个村共发展入社社员233户,其中贫困户119户,贫困户入社率达到51%;三个村共筹集互助资金471600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45万元,社员入社缴纳资金21600元。截止目前,社员累计借款38.85万元。从多次检查结果看,三个试点村理事会、监事会工作认真负责,能够严格按章程办事,资金运作规范,管理精细,效益明显,能够担当起领导社员发展致富的重任。基层干部群众普遍反映这种扶贫模式简便易行,能够快速到户,扶贫效益明显。
一、进展情况
1、健全组织,制定章程。试点所在的乡镇高度重视,党委书记亲自参与,安排专人负责,成立筹备组,制定详细实施方案。县直相关业务部门加强指导。县扶贫办、财政局参与扶贫互助社从筹备到实施的全过程,利用有效形式,宣讲政策,发放资料,现场答疑,并监督选举产生理事会和监事会。为了真正体现社员们的意愿,“两会”选举采用了直选的办法,理事长、监事长、会计、出纳都是海选产生。老百姓非常看重扶贫互助社,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各互助社的《互助资金民主监督制度》和《扶贫互助社章程》,《互助资金管理使用办法》《理事会、监事会职责》等制度章程都是由社员大会讨论通过的。县民政部门按相关规定依法进行了注册登记。目前,三个试点村理事会和监事会都依据各自的分工,认真履行职责,组织和带领社员们发展生产,致富奔小康。
2、瞄准对象,重点重扶。贫困村扶贫互助社成立以后,瞄准扶持对象是关键。一个社资金量不大,不把握好政策,不瞄准对象,不依据章程办事,资金往往会跑边,而真正的穷人借不到款,享受不到扶持,扶贫互助社流入了形式。为防范于未然,三个试点村理事会和监事会在社员大会上郑重承诺,一定管好用好资金,严格执行“几借几不借”规定,资金重点向贫困户倾斜,并明确写进章程中。大庙乡黄兴村、得胜镇圣水村社员大会上还一致通过贫困户入社除不交一分钱,还享受资金占用费等优惠待遇。试点一年来,三个试点村贫困户社员借款达到一半以上,不符合借款的对象没有借走一分钱。从掌握的情况看,三个试点所发放的资金是安全的,借款户将资金都用在生产发展上,没有一例借来的资金喝酒赌博了。发放的资金也都能够按期收回,没有流失的风险。
3、强化监管,规范运作。县扶贫办、财政局联合对试点村《扶贫互助社章程》、《互助资金管理使用办法》等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进行监督,对台帐的建立、票据的使用适时进行指导和完善。先后对所在乡镇财政所所长、会计和扶贫助理以及村理事会、监事会成员进行了业务培训。与乡镇财政所签订了资金安全使用监管责任书。规范操作程序,明确了乡镇财政所对互助资金实行专人专账帮助和指导各互助社管理,对资金运行规程进行了统一要求。乡镇党委政府、财政所密切关注资金动向,做到该放的放,该收的收,该管的管,并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与此同时,县扶贫办和财政局还定期不定期的对三个村资金使用情况及借款风险进行监测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较好地解决了资金既敢大胆使用,又能保证安全的问题。用活了政策,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主要成效
一年来,在互助资金的大力支持下,三个试点村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特色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增强了发展的后劲。3个村新增茶叶面积300多亩,提档升级300多亩,新发展烟叶面积300亩,新增生猪6000头、家禽5000只。据测算,社员户平可以增收300元以上,明显高于未入社的当地群众。大庙乡黄兴村互助社成立以来,把贫困户社员增加收入作为重中之重,加大对这部分人的支持,在发展产业上做文章,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年时间,该村新发展烤烟面积300亩,产值达60多万元;新增耕牛20头,良种母猪30多头,羊100多只,猪300多头,产值达40多万元,两项可增加收入100多万元。该村社员黄治先借款1万元,种植烤烟60亩,今年预计收入可以达到8万元以上,比去年增长了3万元。社员黄森先借款1万元种植烤烟40亩,今年预计收入8万元,比去年增长了3万元。得胜镇圣水村是茶叶专业村,群众都以种茶为主,过去因缺资金投入,收入低,效益不明显,成立互助社后,大部分社员借款购肥投入,茶叶产量成倍增加,品质明显提高,社员收入比往年大幅增加,互助资金推动了茶叶产业更好更快发展。该村社员师利国借互助资金3000元,用于畜牧养殖,2010年元月购母牛一头,种羊2只,目前牛存栏4头,羊存栏8只,预计年底出售牛2头,羊4只,可创收6000元以上。社员刘志海借互助资金3000元,种植莲藕,按目前长势和效益分析,预计可创收2万元。秦古镇荆竹村有社员34户,理事会发放借款21户,其中20户发展茶叶。社员胡锦重借款5000元,买了一台茶叶修剪机,其余钱购了2000饼肥,今年茶叶收入达到20000元,比去年增长1倍。社员饶正良借款5000元,发展牲猪30多头,成为当地有名的养殖户,一举甩掉贫困的帽子。社员饶子良借款5000元,流转土地30多亩用于发展茶叶,明年见收后也可望一举摆脱贫困,步入小康。调查中,试点村社员普遍反映互助资金对他们生产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光是有了钱,更增强了他们生产发展信心和希望。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试点的效果看,互助资金明显的发挥了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资金量偏小,满足不了社员发展需求。一个村财政扶持资金是扶持15万元,社员自筹1-2万元,要借的人多,需求量大,有点杯水车薪;二是政策宣传有待进一步深入。由于资金投放有限,借款的人多,存在有部分社员已缴纳入社费却借不到钱的问题,导致部分群众对互助组织持观望态度。三是资金监管有一定难度,卡的过严资金借不出去,不能方便群众,发挥效益。不严又怕资金放出去收不回来,乡镇财政所资金监管压力大。
扶贫互助社是扶贫开发的好形式,也是新生事物,为了把好事办好,使贫困群众真正受益,我们将在认真总结2009年试点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组织、稳步扩大试点。同时,将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把握政策,加强管理,规范运作,创新机制,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率,重点支持产业发展,让这一政策充分惠及贫困人口。
贫困村资金互助社的运行模式分析 篇5
——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延寿县延河镇新发村为例
颜华 张鹤 米多
2012-08-27 10:10:30
来源:《农业经济》2012年第6期
摘要:通过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延寿县延河镇新发村资金互助社的调研,从资金组织形式、入社与退社管理、贷款还款制度、互助社日常管理及监督机制分析新发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模式,并提出其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资金互助社,运行模式
本文为黑龙江省哲学社科基金项目(10C014)和2012年黑龙江省教育厅青年骨干教师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是中国扶贫部门为突破贫困地区的农村金融约束,实现贫困农村地区发展而进行的一项制度创新。其基本做法是以贫困村为单位,通过财政扶贫资金与农户入股资金相结合形成滚动基金的方式,向农户提供手续简便的小额信贷,以解决农户特别是贫困农户在发展生产时所遇到的资金短缺问题(宁夏,2010)。自2006年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下发《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通知》以来,各省积极开展本地扶贫互助资金的扩大试点和全面推广工作。目前关于贫困村资金互助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问题指向、地位与作用、发展措施等方面,对于其运行模式的研究主要有张德元,张亚军(2008)通过对全国各种典型的农民资金互助社模式进行分析,结合“小井庄实验”的体会,提出了资金互助社发展的措施。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延寿县延河镇新发村资金互助社的调查,分析其发展模式,力求对农民资金互助组织的共性问题和基本发展规律作初步总结。
一、新发村资金互助社发展的基本情况
延河镇新发村位于黑龙江省延寿县县城西部21公里处,为贫困村,该村人口总数930人,农户总数230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数63户,贫困人口总数189人,领取低保的农户共有23户。全村共有耕地面积6000亩,林地面积1000亩。
延河镇新发村村级发展生产互助资金协会由村委会牵头成立,共79人出资组建,于2007年9月20日成立,注册资金41.1万元,其中政府配股、赠股30万元,村民投股11.1万元,互助社规定每个成员最多认购2股,该资金互助社坚持以三年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内社员数目“只减不增”的原则来经营管理资金互助社,现拥有社员73人。该社社员主要从事水稻、玉米、大豆三大作物的种植,农民贷款主要用于生产经营。
二、新发村资金互助社的运行模式
(一)资金组织形式
贫困村互助资金的资金组织主要体现为资金来源,是否量化为互助资金成员个人股份,以及互助资金收益能否用于对成员的分红三个方面。
新发村资金互助社由政府带动成立,投入财政资金30万元,农民入股11.1万元,资金互助社将社员的投入资金量化为成员的个人股份,同时根据成员身份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对于普通社员,享有每1000元一股的量化标准,而对于贫困户社员,享有赠股的优惠,即买一股赠一股。新发村资金互助社将收益的80%用于股东分红,而将其20%用于管理费用的支出(其中的70%作为公积金,30%用于财务人员的报酬及表簿、账本等办公费用)。同时,该互助社的分红额度较为稳定,基本维持在280元/股。
(二)入社与退社管理
新发村资金互助社遵循“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并且规定遵守资金互助社章程,有民事行为能力且长期居住本村的村民,经审查批准在缴纳一股股金的条件下就允许加入资金合助社,成为资金互助社的会员。在退出机制上,新发村资金互助社要求社员在入股3年后才可以自愿转让和自愿退股,在3年内不能自由退出。而针对社员中的贫困户,他们相对普通社员在入社标准以及月占用率上并无不同,资金互助社对其的优惠政策体现在股份的赠与上,贫困户社员享有买一股赠一股的优惠政策。
(三)贷款还款制度
资金互助社贷还款制度规定了贷款额度、贷款期限,占用费率、还款方式、是否需要担保以及担保方式等。新发村资金互助社的放贷业务仅针对本社的社员,而对非社员并不提供贷款业务。互助社社员贷款的上限一般为5000元,但如果由组长大力担保或者以往的信誉等级很高,也允许适当提高贷款额度。该资金互助社的最长贷款期限为12个月,月占用费率为8‰,而还款方式为到期偿还。在担保方面,该资金互助社采取“五户联保”的方式,即在成员农户中设立互助小组的办法,由成员农户自由组成五户为一组的互助小组,小组成员农户缴纳的互助金成为本互助小组资金,成员农户的贷款也由所在小组互助资金提供,其贷款上限为所在小组互助资金总额;互助小组一般还具有为本小组成员农户互助资金贷款提供小组联保的责任,小组成员的互助资金贷款由全体小组成员农户共同担保,当某一户贷款无法按期偿还时,由其他四户均摊进行偿还,并且小组其他成员农户在小组贷款未能及时还清时不能获得新的贷款。互助小组成员农户之间一般都有亲友或邻里的亲密关系,相互之间更为熟识,共同利益更为明确,监督动力也更为强烈,因此小组联保制度是一种更为严格且安全的担保制度。除“五户联保”的担保方式外,贷款社员也可以将自己的土地承包经营合同以及国家给予该土地的优惠政策及补贴均作为抵押。
(四)日常管理
新发村资金互助社由社员进行自主管理,资金互助社管理人员的确定、岗位责任、社员的权力义务以及其他日常运作的大小事务均由社员大会投票决定。该资金互助社的基本组织机构较为健全,管理人员、监事会人员的确定是通过社员大会进行投票选举的,社员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均实行一人一票制。一年一度的社员大会在年末举行,大会对当年资金互助社的运营情况、财务状况以及营业利润向社员报告,并针对资金互助社的重大决策进行表决,并对下一年资金互助社的运营进行计划和安排,互助社有较为完善而详细的章程。
资金互助社的管理人员是通过公推直选的方式选拔出来的,部分管理人员领取一定的报酬,这部分报酬会记入资金互助社的运行成本费用。新发村资金互助社的会长并不领取报酬。
(五)监督机制
1、内部监督。新发村资金互助社的内部监管具体体现为资金互助社所采取的各种资金安全与信贷风险防范措施。例如借款发放地点、是否采用集中的借款日或还款日、是否开设银行法人帐户等均是出于对大量资金特别是现金流动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的预防措施。而是否运用计算机进行互助资金财务管理(计算机管理软件在逾期贷款达到一定程度情况下会对全部资金予以冻结)和是否提取风险准备金(用于冲抵由于贷款无法回收所可能造成的资金损失)则体现为互助资金对于可能出现的不良贷款风险的预防措施。新发村资金互助社的借款发放地点均设在村委会办公室,且在当地的信用社也都开设了法人账户,而还款日主要集中在每年的12月20日至12月31日。而在信贷安全措施方面,该资金互助社均没有使用计算机财务管理系统,仍然采用手工记账的方式,但新发村资金互助社管理人员表示,他们今年已经购入一台电脑并准备在今年开始使用计算机来进行财务管理。在信贷风险防范方面,该资金互助社已从占用费收益中提取了一定比例作为风险准备金。
2、外部监管。新发村资金互助社接受由县扶贫办、财政局、村党支部、村委会组成的监督机构的随时监督。对贫困村互助社的外部监管主要包括对互助资金的注册管理、规范审查、财务监督、风险预防、技术指导与能力建设,其目的是赋予并保障贫困村互助资金的法人资格,保证贫困村互助资金的规范运行、安全运行,并提升其益贫与推动农村发展的能力。然而,在外部监管的过程中,也需要避免出现监管不严以及监管的错位、越位等问题,严防监管机构的过分干预尤其是行政部门的干涉,充分保障贫困村互助资金运行管理的民主原则。在财务管理方面,地方财政局会定期进行相关指导,而当地正规的金融机构以及上级协会均没有专业人员对资金互助社进行财务管理指导。而当地的财政局也会定期到资金互助社进行财务审查和监督,但对于资金互助社的内部的相关管理并没有太多的干预,而是让互助社社员进行了自主管理。
三、存在问题与政策建议
新发村农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生产资金短缺的矛盾,但在发展过程中其自身也呈现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贷款额度的限制、资金不足、法律缺失等方面。
因此提出如下建议:(1)充足的资金是资金互助社业务的前提保证,应引导本村村民投资,这样不仅可以让小额贷款需求的村民的贷款要求得到满足,也可以让有较大金额的村民的贷款需求得到满足。(2)定期对社员进行管理知识教育,提高他们的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3)明确农民资金互助社的法律地位,尽早出台农民资金互助社法。(4)持续给予优惠政策帮助贫困村建立健全的金融体系并帮助贫困村村民脱贫。(5)加强对资金合助社业务指导和监管。
参考文献:
[1]孔祥智等.农民资金互助社运行机制及其绩效阐释——基于江苏省步凤镇农民资金互助社的案例分析[J].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安全,2010
[2]宁夏.贫困村互助资金:操作模式、绩效差异及两者间相关性[D].华中师范大学,2011
[3]梅兴葆.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M]北京:金融出版社,2000
[4]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关于做好2008年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开发办[2008]37号文件,2008
[6]侯翔.资金互助社绩效评价:理论与实证分析[D].山东大学,2010
互助资金工作汇报 篇6
——羊山村互助资金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羊山村地处丘陵山区,全村1257户,33个自然村,人口4796人,其中农业人口近耕地面积6015亩,山场面积1800亩。近年来,我村在县扶贫办的关怀和支持下,已在包村等8个自然村先后进行了互助资金的试点工作。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村的互助资金项目工作全面启动、稳步开展,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互助资金工作进展情况
包村等八个自然村共259户,人口1255人,承包面积仅1382亩,是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山村,为改变这些村的落后面貌,适应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在上级领导的直接扶持和指导下,2007年来先后将包村等8个自然村作为村民生产发展互助资金的试点村,村成立了互助资金理事会、监事会,将互助资金工作纳入村委会议程,采取“两点法”筹资,即一是县政府安排专项扶贫基金,二是本着农户自愿的原则,村民每户缴纳100元,共同形成所有权为自然村所有的村民共有的互助资金,并严格按照理事会确定的借款程序放款,申请、担保人、共管小组审批、公示、签订合同等环节严格把关,规范放款。2011年包村等8个自然村累计互助资金总额为302150元,其中上级政府拨付基金260000元,村民自筹25900元,利息创收16250元。
二、工作成效
在上级领导的重视扶持下,村互助资金工作的实施,逐步解决了本村公益事业“事难办,钱难收”的问题,提高了农民自主创业的积极性,解决了农民的增收问题,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包村自然村村民钱扬云的苗木基地规模由原来的不足200亩扩大到800多亩,每年苗木销售收入在20到万元;养殖户朱吉安的生猪由原来的年出栏400头扩大到年出栏1000头;沙庄自然村种田大户朱启银,利用互助资金,购置了一台旋耕机,帮助村民耕种,不到一年就收回了成本;养鱼专业户刘得平利用借到的互助资金5000元,购买了精饲料,40亩每亩鱼塘增收400多元。互助资金的实施,给农户带来了真正的实惠,得到了农民的一致拥护,群众无不表示:互助资金富了我们羊山人,在产生较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互助资金的实施还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使得7个自然村安装了66盏路灯;5个村开挖了当家塘;购买涵管30多根,60多块水泥板,共建成水跳和捶衣埔10个,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受到了上级领导和群众的广泛赞誉,村里流传着一手顺口溜“羊山人不算富,户户通上水泥路,羊山人不是吹,走路双脚不沾灰,羊山人不是能,新农村建设率先行。”
三、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村在互助资金试点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与上级领导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足与很大的差距。
1、互助资金项目进展缓慢。协会工作人员都是村干部兼职,工作时间没有保证,加之互助资金项目账务管理难,工作量较大,环节较多,导致部分协会工作进展缓慢。
2、群众存在思想顾虑。互助资金是一项新事物,群众对这项新事物了解的不够多,还处于一种观望状态,并且部分群众小农意识强烈,追求利益至上,会员们普遍认为,既然已入会,就有权借款,否则就要求退股,置协会的章程于不顾。
3、协会借款资金总量不足。在基金额度下,实质性的问题解决不了,并且在户借款额度下,大问题解决不了。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上级领导要求,进一步查漏补缺,使互助资金在我村能够安全规范的运作,我们将从以下几点去抓:
一是继续搞好宣传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农民思想认识,动员群众参与,提高群众入会率,同时积极争取县扶贫办互助资金投放额度,努力实现全村各自然村都有互助资金。
二是严格按照程序和章程,确保互助资金的正确使用和安全运行。我村将继续做好互助资金发放和回收工作,既要使互助资金最大可能发挥效益,又要保证资金安全运行,健康发展。
三是加强对已实施试行的8个互助资金试点村的资金账务管理,实行专人专管,严格手续,定期公示,接受村民监督。
总之,我村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加大力度,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弥补不足,努力使互助资金这项惠民政策在我村能得到很好的落实。
贫困村互助资金工作实施方案 篇7
1 贫困村互助资金组织财务管理现状
1.1 互助资金来源
在江安县试点的资金互助组织均为一村一个, 每个资金互助组织的资金平均规模为1426.1133万元, 互助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扶贫资金及地方财政配套、成员入股资金。国家财政扶贫资金, 根据每个村的具体情况分配, 平均每村为10万元。平均每个组织的财政拨款、成员入股金、其他来源占每个组织资金规模的比例分别为73.9%、25.8%、0.3%, 财政拨款和成员入股合计占到了99.7%。可以看出, 互助资金少, 融资渠道单一。
1.2 财务收支状况
1.2.1 占用费收入。
互助资金实行周转使用, 故互助资金存入银行产生的利息或者贷款产生的收入就比较少, 过去的12个月里, 江安县全县15个实行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试点的村, 共产生占用费收入50416元, 其他收入如捐赠收入等一年累计1168元, 即收入共计51584元, 而全年费用累计为45158元, 费用主要包括管理成本和激励互助资金管理者的奖金等, 结余即利润为5258元, 平均村盈利350.53元, 每户可分得红利0.86元。资金的收益很低, 对非社员的吸引力不够。
1.2.2 贷款余额。
2010年江安县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以来, 根据2010年1月到2010年12月份江安县互助资金项目进度及借款质量表获悉, 全年一共发生了625笔贷款, 平均每个村一年发生41.67笔、每户发生0.2笔;一年下来累计发放借款总额为2269100元, 其中贫困户的借款总额为913700元, 占全部借款的60.3%。而年末全县贷款余额是57737元, 总的还款率是97.5%, 可以看出总的贷款余额很小, 农户基本上能够按时还款。由此可见, 互助资金组织借款的笔数并不高, 还有很多农户从来没有向互助资金组织借款, 说明还有较大发挥扶贫作用的空间。
1.3 财务管理岗位设置
在试点地区, 互助资金组织的财务管理过程中, 设立一名理事长、一名会计和一名出纳。理事长全面负责互助资金的财务管理, 财务开支由理事长一只笔审批;会计主要负责互助资金管理和财务核算工作, 将财务会计报表准时交到乡镇上;出纳负责具体办理现金收付、保管与银行结算业务。
1.4 财务管理制度
1.4.1 印章管理。
各种专用章采用“专人使用, 专人保管, 专人负责”的办法, 原则上互助资金公章由理事长保管, 财务专用章由会计保管、银行预留个人印鉴由会计、出纳分别保管。
1.4.2 风险准备金管理。
互助资金为借款资金建立借款风险准备金, 风险准备金的标准为年底借款余额的百分之一加上逾期借款总额的百分之二十, 坏帐注销提交成员大会讨论通过, 报告村委会并向县级财政、扶贫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由县扶贫办和财政局审查批准后, 才能注销。
1.4.3 现金管理和银行存款管理。
出纳具体负责现金和银行存款的管理, 提取现金经理事长同意, 提取或存储现金, 由出纳和至少一名理事会其它成员一起完成, 每次回收的现金, 在当天或次日存入互助社专用帐;互助资金不能存入以个人名义开立的银行帐户, 严格按规定办理银行存款、取款业务, 严禁签发空头支票。
1.4.4 收益分配。
收益主要来源于互助资金的占有费收入, 当占用费收入扣除办公成本和管理人员工资, 提取10%的公益金后就是净收益, 互助资金收益分配方案要经成员大会讨论决定, 可以不分配收益, 直接将所有的净收益转入本金。
1.5 财务监督机制
贫困村互助资金专设监事会负责监督理事会和会计出纳的日常管理事务。监事会从入社农户中民主选举产生, 通常选举七名监事, 负责监督财务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另外, 镇、县级财政部定期汇总贫困村互助资金的财务报表, 对财务工作进行检查。
2 贫困村互助资金组织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财务管理人员水平较低
贫困村村民文化水平相对而言普遍较低, 而全面负责互助资金财务管理的理事长大多是村上的书记或者村长担任, 但是书记或者村长又是村上德高望重的村民或者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的村民担任, 这样理事长财务管理知识可能不能满足业务的需要。出纳和会计通常是当地做过会计或者有财务管理经历的退休人员, 也可能不能胜任财务会计工作, 贫困村互助资金组织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降低, 不利于贫困村互助资金的良好发展。
2.2 财务硬件设施不完善
互助资金组织财务管理水平低下, 在硬件设施上表现尤为明显。根据调查了解, 目前我国西部偏远的地区, 大多数贫困村试点地区的会计核算都是手工记账, 基本上没有使用会计电算化, 更加少有资金互助组织使用电脑进行财务管理并具有基于电脑的风险识别与预警程序和使用在逾期未还借款达到一定量时电脑财务软件具有自动冻结全部借款的功能的财务软件。这表明, 互助资金风险防范机制还很弱。
2.3 财务风险监控机制弱
互助资金为借款资金建立借款风险准备金, 标准为年底借款余额的百分之一加上逾期借款总额的百分之二十。但是, 风险防范机制尚未完全, 没有建立呆账坏账风险机制预案。即使有的村在实行, 仍然有呆账坏账的出现。在财务管理指导方面, 互助资金组织主要接受财政部门在财务管理上的指导, 而较少得到正规金融机构的财务管理指导。
2.4 财务公开缺位, 监督乏力
目前, 贫困村互助资金组织财务公开透明度较低, 加上农户缺乏财务会计知识, 使得财务公开的目的并没有实现;“民有、民管、民享”中的基本原则并未得到充分落实, 赋权不充分, 不完整, 互助资金作为合作组织的功能得不到发挥, 有些地方互助资金社员的民主选举、民主监督只是形式, 没有实质性的落实。入股农户对互助资金财务管理的监督管理权利被架空。监事会成员由于没有报酬, 工作积极性不高, 这也使得监督乏力。
2.5 财务管理效率低
贫困村互助资金组织的财务管理人员通常负责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日常运行的会计核算, 很少对互助资金的使用进行规划。互助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扶贫资金和村民自愿入股, 资金的来源很固定, 财务人员没有主动去筹资以满足更多需要资金的贫困户的资金需求或者积极主动指导贫困户更高效的使用资金。
3 规范贫困村互助资金组织财务管理的建议
3.1 强化财务监督
完善内部控制, 努力防止内部人员控制资金互助组织, 要突出管理的民主性、透明度, 要充分赋权于民, 切实让农户参与互助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坚持定期公开账目, 落实好民主理财制度, 把集体财务活动置于群众监督之下, 将报表所表达的意思详细传达给入社农户;强化业务监督, 县级财政等部门要建立有权威的审计组织, 定期对贫困村互助资金财务的监督检查, 促进互助资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
3.2 完善财务硬件设备, 强化风险控制
强化风险控制, 要解决财务硬件落后问题。购买一些财务设备, 比如保险柜、电脑、财务软件等, 通过电脑软件来监测和控制可能出现的资金风险, 从而杜绝呆账坏账的发生, 有条件的互助资金组织可以实行会计电算化;另一方面, 完善资金管理机制, 制订呆坏账处理预案, 强化互助资金组织风险准备金制度, 比如提取10%的风险准备金, 用风险准备金来应对可能出现的呆坏账;加强对财务人员风险教育, 使他们树立风险意识观念, 明确互助资金的责任主体。
3.3 加强财务指导和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县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互助资金财务管理的指导, 规范村级互助资金组织的财务管理业务流程和操作方式, 引导互助资金财务管理人员向正规金融机构学习, 学习他们的业务管理流程;定期组织财务会计人员进行培训,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 必要时通过引进人才来解决农村资金互助社人才匮乏问题, 使资金互助组织的财务管理水平向正规金融机构靠近。
3.4 制定财务人员激励与惩罚措施
互助资金组织财务管理问题的出现, 原因之一就是财务人员的积极性不高。采取有效的内部激励机制, 使得有人愿意从事互助资金的管理工作, 当财务人员在工作中出色的完成某项工作, 比如一年下来在财务管理中没有出现任何问题而且严格按照财务制度规定执行工作, 就应该给予一点奖励, 如奖状;另一方面, 如果财务人员在贫困村互助资金财务管理过程中有违规违纪, 比如:挪用公款、公款私存等违规行为予以坚决处罚。就挪用公款而言, 在追回公款的同时给予违规财务人员50~1000元不等的罚款, 同时给予行政处罚, 严重者直接开除。
3.5 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贫困村财务管理人员要加强互助资金的筹划, 在资金正常周转与资金最大化效益之间达到平衡, 既满足更多农户对资金的需求, 又能够避免资金周转困难的局面, 更好地发挥互助资金与生产合作相结合的优势, 提高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 切实提高农户收益;另一方面, 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要力争减少办公成本, 能用两次的资源坚决不使用一次就扔, 立足于集体利益, 尽量减少运行成本, 提高互助资金的收益。
摘要:2006年5月, 国务院扶贫办和财政部联合开展“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 随着其在全国各地展开, 逐渐缓解了贫困村发展生产资金短缺问题, 贫困村农户融资难问题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但是, 从当前的情况来, 贫困村互助资金组织应加强财务管理。通过对四川省江安县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试点地区的考察, 了解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试点地区的互助资金组织财务管理现状, 并就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文化水平低、财务硬件设施落后、风险监控机制弱等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贫困村互助资金,财务管理,江安县
参考文献
[1]陆汉文、钟玲, 组织创新与贫困地区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的运行[J].农村经济, 2008, (10) .
[2]高荣霞, 我国农村资金互助社现状分析[J].现代金融, 2011, (04) .
贫困村互助资金工作实施方案 篇8
根据XX教发[XX]6号《关于做好XX年资助贫困家庭学生专项资金相关工作的通知》和XX财规[XX]1号《XX资助贫困家庭学生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文件精神,为切实解决我县贫困家庭学生上学困难,保障贫困家庭学生受教育的基本权利,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特制定《XX县XX年》。
一、基金金额
州财政每年给XX县下拨24万元,XX县按1:1配套专项资金24万元共计48万元作为XX县贫困家庭学生专项资金。
二、基金管理及用途
由XX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该项基金的管理与执行,并指定专人负责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该项资金主要用于资助XX籍品学兼优、濒临失学或难以维持学校学习生活的学生。
(一)资助范围:
学生户籍在XX县且已列入《XX贫困家庭学生信息库》的下列特别困难家庭的学生,可以申请资助。、义务教育阶段:非寄宿制学校的孤儿、残疾、大病、重灾及烈士子女。
2、高中阶段:在籍新增突发性的孤儿、残疾、大病、重灾及烈士子女。
3、大学新生:孤儿、残疾、大病、重灾及烈士子女,县文明办评选的“十星级文明户”家庭子女且被高职高专以上院校正式录取的学生。
4、特殊教育:教育局另行制定方案解决。
5、其他特殊原因造成的特别贫困或因突发遭遇自然灾害造成重大损失或罹患严重疾病的事件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限定申报时间。
(二)资助标准:、义务教育阶段和特殊教育学校贫困家庭学生按XXX元/生的标准一次性资助;
2、高中阶段贫困家庭学生按XXXX元/生的标准一次性资助;
3、应届高中毕业生考入高职高专以上院校,并被正式录取的贫困家庭大学新生,本科按XXXX元/生、专科按XXXX元/生的标准一次性资助。县文明办当年评选的“十星级文明户”家庭子女,一次性资助XXX元。
三、资金申请及评审程序、学生要向县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提出书面申请,填写《XX资助贫困家庭学生专项资金申请表》(附件1);并提供身份证、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学生本人开户的农业银行卡复印件、家庭经济困难的相关佐证材料,其中
(一)孤儿。申请学生应提供民政部门发放的证件或学生所在乡镇(办事处)的证明。
(二)残疾家庭学生。父母双方或一方系残疾人,并已丧失劳动能力的特别贫困家庭学生,分三类人群,即:农民和城镇居民属1—4级残疾者,城镇职工工伤属1—6级残疾者,复退军人属1—6级残疾者,其子女可纳入资助范围。申请资助学生应分别提供县市残联、人社和民政部门发放的残疾证,并经上述相关部门核查和学生所在村(居委会)调查确认。
(三)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的贫困家庭学生。申请学生应提供村/居委会及乡镇相关证明。
(四)家庭成员患有重大疾病的学生。重大疾病包括:恶性肿瘤、尿毒症、慢性活动性肝炎、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合并心衰、肝硬化、精神分裂症、糖尿病合并感染并出现严重并发症、痴呆等。申请学生应提供患者县级以上医院住院的诊断证明、住院记录、出院小结和住院交费收据等病情病史资料。
(五)农村或城镇低保户。提供发放的相关证件。
(六)其他特殊情况导致的贫困家庭学生(如父母一方死亡的单亲家庭,父母一方丧失劳动能力等)。
(七)大学新生还需提供录取通知书原件及复印件;
2、XX县资助贫困家庭学生专项资金工作领导小组将组成评审小组,分管局长任组长,成员由各单位校长、资助中心主任组成。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集中对申请学生资格、条件进行审查,按照家庭经济困难程度进行严格评审。
3、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将评审结果在XX教育信息网上按规定时间进行不少于一周的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呈报资助贫困家庭学生专项资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决议通过。
四、受理及公示时间
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每年10月8日至31日受理学生申请,11月1日至5日对评审结果进行公示;大学新生每年8月12日至30日受理,公示一周无异议后,资助中心通过学生银行卡发放受助资金。
五、资金发放
该项资金将严格采取收支两线专账管理。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将通过银行集中打卡发放受助学生受助资金。
XX县教育局
互助资金管理协议 篇9
1、互助资金由乙方全权决定,合理分配、管理。
2、乙方保证遵守互助协会章程,按章程规范、流程登记审核贷款人信息。
3、乙方保证资金专款专用,不得用于其他经费开支,不得对外放贷。
4、互助资金不得以谋取存款利息收入为目的而滞留在专户。
5、乙方资金管理人员必须按照财务制度及时办理每一笔业务,做到日清月结。
6、为监督资金使用,乙方愿积极配合和支持甲方实施财务检查和审计监督。
7、为提高资金监管效果,乙方愿按照甲方要求提供有关财务资料,反馈监管信息。
8、乙方不得开通网上银行业务,不得变相用其他形式办理个人或对公网上银行业务。
9、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县扶贫办各存一份,且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庙渠乡人民政府签字:
甲方:(盖单位章)
年月日
贫困村互助资金工作实施方案 篇10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农村减贫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 在城市化、市场化和全球化进程中, 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的发展仍面临很多问题, 如得不到健全的金融服务、产业化程度低、农民收入差距扩大、农民的欠组织化状态不适应市场化和全球化经济体系的需要等。在国家支农惠农资源大量增加的背景下,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是新时期扶贫工作探索的一项重点。
2005年6月, 国务院扶贫办确定在四川仪陇县开展“搞好扶贫开发,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试点工作, 探索新时期扶贫开发的新路子, 以互助资金为纽带的扶贫互助社是其中一项中心内容。2006年5月, 国务院扶贫办和财政部联合启动了“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 (以下简称“村级发展互助资金”) 试点工作, 探索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的新机制和新模式。随着试点的推行, 相关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探索也受到重视, 试点的制度安排通过增强贫困农民权利和激发农民主体性而在创新扶贫资金使用方式、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推动农民能力建设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成为关注的焦点。据此我们试图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 以河南光山、安徽霍山、安徽太湖等三县“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为例, 【注文1】根据实地调查资料, 专门从组织与合作关系的角度对“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的运行状况进行探讨, 试图揭示组织创新实践对扶贫与农村发展的影响。
二、“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的基本做法和组织理念创新
1.“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的内涵与基本做法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是指由政府安排一定数量的财政扶贫资金, 在贫困村内建立互助资金, 村民以借用方式周转使用互助资金发展生产。互助资金的来源有两个, 一是政府专项扶贫资金, 二是村内农户以自有资金入股或其他方式投入的资金。
关于互助资金的运行, 国务院扶贫办和财政部的有关文件只作了原则性规定, 主要有: (1) 试点村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 民主选举村民组成互助资金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组织村民共同制定互助资金管理办法, 并按管理办法负责借款的审批、发放、回收等具体事务。管理委员会接受上级扶贫和财政部门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并接受全体村民的监督。 (2) 试点资金存入农村信用社, 但不得以谋取存款利息收入为最终目的。 (3) 试点资金由村民民主管理、共同参与, 采取村内互助、有借有还、周转使用、滚动发展的办法。 (4) 试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贫困村农户开展生产性项目。 (5) 试点资金不得对外村放贷, 不得变成地下钱庄的资金, 不得用于管理委员会工作经费等支出, 不得私分、平分。在国家文件的基础上, 河南省、安徽省以及光山县、霍山县、太湖县分别出台了省级和县级文件, 就本省或本县“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进行了具体规定。
2.“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的组织理念创新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作为一种村级扶贫组织形式, 其直接创新之处主要在于将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权赋予农民, 其实质则是权利调整。它所传达的是一种注资赋权式新型扶贫理念, 蕴涵着积极的新功能。
首先,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提高了财政扶贫资金响应农户需求的效率, 是一种有效的资金帮扶机制。 (1) 与扶贫贴息贷款相比,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可以更好地瞄准农村, 瞄准贫困人口。扶贫贴息贷款一直是中央政府扶贫资金的重要投放渠道, 通常占到全部扶贫资金的一半以上。然而, 在商业银行管理贴息贷款的现有模式下, 贫困农户实际上很难得到发展生产所需贷款。例如, 在2005年的71.8亿元扶贫贴息贷款中, 农户贷款只占17.1%。与扶贫贴息贷款不同,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直接建立在贫困村中, 借款对象仅限于本村入股村民, 专门解决农户的资金缺乏问题, 直接瞄准了农户。 (2) 与投资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相比,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对农民的支持更直接, 提高了扶贫资金使用效率, 更有利于推动农民增收致富。新世纪以来, 国家投放到农村的各类财政资金大量增加, 其中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占有相当大比重。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投资额度通常较大, 但对农民增收致富所产生的是一种间接效应。“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直接支持农民发展生产, 平均每个行政村投入少量财政资金 (试点中为15万元) 就完全可能实现有效周转和滚动发展, 见效快, 且无需后续财政投入就可实现长期持续运转, 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其次,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是一条推动贫困地区农民能力建设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有效途径。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民主要从事小农生产, 农民的分散性特征鲜明。同一时期, 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 农业生产的市场化程度和农民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在日益一体化的大市场面前, 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局限性日益突出, 农业和农户显得越来越脆弱。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将农民有效组织起来, 增强其市场适应能力, 以便实现同大市场、大社会的对接与平衡, 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行政命令式地组织农民显然是行不通的, 也是农民所害怕的。以农业企业为龙头的市场化组织方式不能解决农户的弱势地位问题。“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强调的是农民的自主合作、自我管理和民主监督, 为农民提供了一条自我教育和自主整合的途径, 是推动农民能力建设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较好渠道。
组织理念创新所蕴涵的新功能是“村级发展互助资金”作为一种新型村级扶贫组织形式具有的潜在优势。潜在优势能不能转化成现实优势取决于具体的组织结构和组织过程。
三、现有组织框架与“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的运行
光山、霍山和太湖在推行“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时所采取的办法既有一致的地方, 也有不同之处。截至调查之时, 光山县以行政村为单位, 共建立5个互助资金试点, 平均资金规模为25.9万元。霍山县和太湖县主要以村民小组 (自然村) 为单位建立“村级发展互助资金”。霍山共建立互助资金154个, 平均资金规模为2.03万元。太湖共建立互助资金158个, 平均资金规模为4.08万元。与河南不同, 安徽在国务院扶贫办和财政部下文建立试点以前即已开始探索“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的运行, 有本省在实践中逐步建立起来并在全省推行的一些做法。
1.“村两委”与“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的运行
中国农村现有的最重要的基层组织是村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 即“村两委”。他们代理着政府在农村的很多职能。尽管光山、霍山和太湖在建立“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时, 有建立在行政村的, 有建立在村民小组的, 但不论哪一种情形, “村两委”均发挥着较大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
第一, “村两委”对互助资金管理委员会的组成有较大的影响力。首先, “村两委”在互助资金管理委员会的组建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如光山县有些互助资金管理委员会的成员是由“村两委”组织召开会议提名候选人后再由股民选举产生的。其次, 三个县都不禁止“村两委”成员兼任互助资金管理人员, 因而有不少管理人员是现任“村两委”成员。
第二, “村两委”为互助资金的启动与运行提供了经费及相关物质支持。由于互助资金的建立没有专项工作经费, 建立后资金占用费 (借款利息) 能用于办公开支的空间也极有限, 因而不论是在发动阶段, 还是在运行阶段, 相关的成本有很多是由“村两委”负担的, 包括宣传费、材料印制费、办公设施等。“村两委”所提供的经费与物质支持为其介入互助资金管理提供了理由。
第三, “村两委”有权监督互助资金的运行。光山县强调要发挥“村两委的保驾护航作用”, “‘村两委’定期听取互助资金管理委员会的工作汇报, 并进行检查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霍山县建立双层管理机制, “村两委”“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日常监测和评估活动”。太湖要求“村两委”坚持“指导不干预, 服务不包办”的原则, “监督资金共管小组的选举换届”, 督促其运行;互助资金管理小组定期向“村两委”汇报资金运作情况。“村两委”对互助资金建立和运作的强大影响力既有有利的一面, 也有不利的一面。但从长远来看, 不利的一面是主要的。它容易导致互助资金蜕变为“村两委”的附属经济组织, 从而难以真正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难以成长为真正自治性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互助组织。霍山县因出现问题而停止运作的4个基金小组中有三个与村干部滥用权力有关, 就提供了这一方面的教训。
2.NGO与“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的运行
已有经验表明, NGO的支持是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互助资金的建立和运行涉及财务与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大量培训与辅导, 政府一般很难提供这些服务, 也常常不愿意提供这类服务, 需要NGO的支持。实际调查中, 虽然有些县级政府制定了严格措施, 要求各政府部门和乡镇政府抓好试点工作, 但调查中仍可见一些部门和乡镇政府缺乏积极性, 就是这方面的一个明证。为解决这一问题, 霍山县在县一级成立了“贫困村村民生产发展互助资金协会”, 在乡一级建立了扶贫协会, 配备了项目辅导员。然而, 协会和辅导员实际上都是政府“配置”的, 会长由相关政府官员兼任, 主要是一种资源动员、部门利益平衡和风险分担机制, 不是真正独立的第三方, 其推动互助资金发展的作用受到相当程度的限制。太湖和光山则完全没有NGO组织参与, 相关的培训与辅导工作均由政府机构承担。在这种情况下, 相关培训均不到位, 互助资金的运行对政府的依赖较多。
3.地方政府与“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的运行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最基本的目标是扶贫资金到户, 但其根本创新还在于所蕴涵的赋权理念。这是一个复杂的权利关系重构过程, 其实现并不容易。
权利分割和权力边界的确定是赋权的基础。对于“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来说, 最重要的就是关于政府、“村两委”与互助资金间的权力安排, 这是由政府主导的制度建设工作。从光山、霍山、太湖的实践来看, 三个县在权力安排的一些重要环节上都或多或少有所疏漏或回避。资金的产权问题是涉及政府、“村两委”与农户之间权力安排的最重要环节。然而, 在这一环节, 光山未向村民明确说明;霍山与太湖强调资金“民有”, 实际上是集体所有, 并且政府有收回的权利。因此, 农户对互助资金的所有权被虚置了, 相应的受益权也不清晰, 政府向农户该放的权未放到位。互助资金管理小组成员的民主选举与监督是涉及政府、“村两委”与农户之间权力安排的另一个重要环节。这一环节在三个县也没有受到足够重视, 民主选举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尽管有文字性的阐述, 但没有制度和程序上的保障, 在实践中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借款利息、借款期限、还款方式、借款上限、借款资格等涉及的主要是农户与农户之间的利益与权力安排。这是不宜由互助资金内部自主讨论决定的事情, 应该由作为外部力量的政府给出明确的制度框架, 以便界定好农户间的权利关系及保护贫困人口的利益。但恰好是在这里, 三个县均给予互助资金成员过大的自主决定权, 使得实际制定出来的借款利息、借款期限、还款方式、借款上限、借款资格等方面的具体规定更有利于在社区民主实践中占据优势地位的精英, 为互助资金长期服务于社区精英而不是贫困人口开出了巨大空间。
总的来看, 三地政府所做的工作偏重于保障资金安全, 忽略了对农民的赋权, 这就使得“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的实际作用受到了很大限制。
四、农民合作与“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的运行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是政府支持下的村民互助合作组织, “村两委”、NGO和政府等现有组织框架是其外部环境和支撑, 农民是其主体。农民间合作、农民与政府的合作是“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运行涉及的重要内容。
1.农民间的合作
农民间的合作既是“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健康运行的条件, 也是其发展的重要目的。
建立并推行“村级发展互助资金”, 首先需要村民的参与和相互合作, 需要以一定的社会资本为基础。因市场化进程的侵蚀和以往的资源汲取型农村治理模式的影响, 农村基层社区的社会资本处于短缺状态, 这正是“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发展的一个关键制约因素。正因如此, 各试点县在选择村庄时均强调“民风淳朴”这种社会资本, 将其视为建立和推行“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的一个重要条件。为了评估社会资本状况, 霍山和太湖均引入了竞争机制, 其中太湖县更制定了细致的招投标方案, 组织各乡镇竞争试点资格。以政府投资为激励的竞争机制大大加强了农村基层社区的内部整合与动员, 激活了社区社会资本, 推动了村民间的合作。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的建立和运行, 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目标即促进农民合作与组织化程度的提高, 从而为农民走出“小农经济”困境, 适应市场化、社会化与全球化发展创造条件。首先, 互助资金可以为村民间的沟通和互动创造条件。借还款需要当事人与管理小组或其他入股村民的参与和协商, 这为促进村民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就此而言, 越能够增加村民协商沟通机会的借款制度就越好, 例如按月分期还款就具有这样的功能。然而, 光山、霍山和太湖的互助资金大多没有采取严格的分期还款方式。实地调查中, 光山的一个互助资金在建立起来后, 一次性将资金全部借给了股民, 借期均为一年, 管理小组成员基本上要等一年后再集中办理还款手续, 并同时办理新一轮放款手续。这种互助资金模式就无法真正起到推动村民组织化与合作的作用, 其解决农民资金短缺需求的功能也会大打折扣。其次, 互助资金可以为进一步的资源整合与产供销合作、社区公共生活建设提供契机。由于互助资金为村民的经常性沟通互动搭建了平台, 因而它实际上为公共讨论与信息交换开辟了一个空间。在此空间中, 村民能以很低的成本实现产供销、文化娱乐生活等领域的合作, 提升社区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组织化水平, 仪陇扶贫互助社的经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光山、霍山和太湖的互助资金因周转期长、日常集体参与式的管理活动少而不利于向这个方向的发展, 三地政府机构也没有重视到这一问题。第三, 互助资金可以成为村民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团结的有效机制。互助资金赋权于民, 让农民在干中学, 能充分激发农民的创造性, 推动农民在实践中认识到合作的价值与意义, 促进合作程度的提升。光山、霍山和太湖的互助资金在推动农民自我教育、自我团结方面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2.农民与政府的合作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中国大地上曾掀起一股声势浩大的“乡村建设运动”。然而, 这场运动最终仍然是其主要推动者梁漱溟所说的局面:“号称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 “本来最理想的乡村运动, 是乡下人动, 我们帮助他们呐喊。退一步说, 也应该是他想动, 而我们领着他动, 现在完全不是这样。现在是我们动, 他们不动, 不惟不动, 甚至因为我们动, 反来和我们闹的很不合适, 几乎让我们作不下去”。21世纪以来, 国家出台了大量支农惠农政策, 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 如何推动农民与政府的合作是其中一个大课题。笔者认为, 政府注入到农村的经济资源可成为政府与农民合作的桥梁。光山、霍山与太湖的实践均表明, 只要农民意识到政府所提供的经济资源确实可以为己所用, 他们就会真正行动起来, 积极响应政府的行动。因此, 农民与政府的合作, 主动权在政府。只要政府理顺自己和农村的关系, 农民就会非常主动地走近政府, 与政府合作完成建设农村、发展农村的伟大任务, 毕竟, 农村建设与发展关系到的是农民的切身利益, 农民具有与政府合作的潜在积极性和热情。
五、结语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蕴涵着两个不同层次的功能。其一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民发展经济所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其二是推动农民的能力建设和组织化水平的提高。两个层次功能的实现状况取决于“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的实践形态与组织运行过程。光山、霍山和太湖的“村级发展互助资金”不同程度地实现了第一层次的功能。第二层次功能的实现所解决的是包括贫困农村但不限于贫困农村的更深层次的问题, 对于整个中国农村的长远发展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光山、霍山和太湖均没有深入发掘这一功能, 其“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在推动农民能力建设、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上所发挥的作用还很不够。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两个层次的功能是在实际运行中实现的, 组织结构与运行过程中的细节很重要, 关键是要合理确定政府及其村级代理与农民的权力边界, 并搞好村民和村民之间的权利安排, 从而落实对农民的赋权, 保障弱势农民的权利。这些过程中, 政府占据着主导位置。光山、霍山和太湖在这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 在涉及向农民赋权的一些关键环节未能真正给予农民权利, 对农民间权利的安排也不利于保障贫困农户的利益。因此,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这一组织形式的创新理念没有在三地试点实践中得到充分的落实, 其实际效用受到很大限制。
注释
【贫困村互助资金工作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县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05-27
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方案06-20
贫困村扶贫互助社08-03
贫困家庭学生专项资金管理实施方案08-25
贫困村党建工作典型案例09-24
贫困生资助实施方案08-14
帮扶贫困户活动方案06-11
关爱贫困生活动方案07-18
贫困生走访工作经验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