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与生活

2024-06-14

家与生活(通用13篇)

家与生活 篇1

家与生活

“家”

一个温馨的字眼

一提到这个字

心里就会暖洋洋的

那种感觉妙不可言

就像一辆汽车

可以送你到很远的地方

父母是轮换开车的司机,我们就是乘客

到了父母年迈时

我们就当上了司机而父母则变成了乘客

噢!我的家

充实的生活――甜蜜的果汁

生活就像一台料理机/每个原件都有自己的个性/组合在一起。

时光推着你我转呀转/磨呀磨/周而复始/它磨圆了父母双方的棱角/磨光了岁月留 下的沟沟坎坎 磨就了家的百年和偕

噢!我的家啊!

那是一个理解奉献思念呵护的地方;那是一个宽容接纳和谐的.口袋;那是磨合欣赏忠诚沟通的境界;那也是我们艺术的美厂

真正用你的心你的诚实

你的优点,缺点,

你的成功,失败

去爱你的家时

才会醒悟

原来家就是多彩梦

那情纯如汁,就让我们用心创造

我们的家

姓名:李梦怡

学校:花都区圆玄中学七年级(3)班

地址;广州市花都区公益路华侨花园E座302室

生活家与工作哲学 篇2

“生活家”这个词,第一眼看去,会令人产生罪恶感。因为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所养成的价值,一向只有工作哲学,工作是人生第一要务,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稍稍闲下来,犯一会儿楞,罪恶感就会油然而生。好像生命被浪费了,被虚度了。现在,有人不但把“生活”作为一种正面的人生价值提出,而且还要成为“生活家”,这是对我们的工作哲学的公然挑战。然而,这种工作哲学,这种使用时间和生命的节奏,其实是大可质疑的。

将工作视为人生最重要的价值,至少是一种本末倒置,倒因为果。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过一种舒适、宁静、沉思的生活,如果短短的几十年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那就不虚此生。在人生的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旅途中,越早到达这个境界,就越早拥有人生的真谛。而工作应当是达到这个境界的手段。我们的工作哲学把手段当成了目的,不是本末倒置又是什么?

所有超过生存需要的劳作,都是这种错误哲学的后果。听说在希腊,曾经发生过一场当地居民与中国移民的冲突。原因是中国人的店铺在午休时间都不关门,而希腊人的生活非常懒散,中午会有长长的午休时间。由于中国人不休息,一直工作,就把生意全抢走了,逼得当地人也不得不加入竞争,不能再过懒散的生活,于是引起他们的不满。虽然希腊陷入债务危机,懒散的生活方式也许难辞其咎,但是他们的生活节奏和生活方式对我们的工作哲学不能说不是一种挑战。退一万步说,一旦可以满足生存的基本需求,超出部分的额外工作是否必要?这是希腊这个古老民族用它的社会习俗和生存哲学向我们的工作哲学提出的一个问题。

就像那个脍炙人口的渔夫的故事:一位渔夫在海边钓鱼,钓了几条就收了杆准备回家。一位路过的富人对他说,你为什么不多钓一些鱼?渔夫反问,钓来做什么?富人说:可以把多出来的鱼卖掉买一条船。渔夫问:买船做什么?富人说:可以钓更多的鱼去卖。渔夫问:钓更多的鱼去卖做什么?富人说:那你就会很有钱。渔夫又问:很有钱能做什么?富人说:那你就可以到处旅游,悠闲地躺在海边晒太阳。渔夫说:我现在不就已经悠闲地在海边晒太阳了吗?我总爱引用这则寓言,原因就是它提出了一个重大的人生哲理:我们应当过什么样的生活?工作挣钱是目的,还是快乐平静的生活本身才是目的。

家与朋友作文 篇3

我那时才开始上一个三年级,我的同桌是一个特别固执的女生,成绩也很差。一天,老师把语文卷子发了下来,耶,全对!我又把头伸到同桌那边去,去,80多分,真丢人!要知道同桌成绩差我就不能获得“三好学生”的荣誉啊!我立刻开始了往常的教育法:“又是80多分,你可真行!给你说过无数遍,要笨鸟先飞,下去要记字,背课文。你就是不听!贪玩好耍只能永远吃猪尾巴!也没人会瞧得起你!’’她听了,哇哇大哭,一下子跑出教室。冤家!真是又笨又差,还不听劝告,无可救药!我心里要有多气有多气!

我满腹怨气无处发泄,这时,远处又传来一声气壮山河的喊声:“我就是不听你的。”我想:我俩不是一类人,我们绝对成不了好朋友!想着,就又看起书来。可是,过了一会儿,她又跑了回来,对我说:“对不起,我不应该这样,你是在帮我。我以后都听你的,你多提醒我,好吗?”我听了,十分吃惊,那一刻,我无法像以前一般针尖对麦芒,不由自主地站起来,说“我太尖刻了!是我伤害了你。我没有向你道歉,而你却主动给我道歉,是你让我学会了尊重同学。”

每当我想起这事,我心里很欣慰,第一:是我让她改掉了固执这个毛病,第二:她让我学会了宽容,学会了共处。

家与朋友 篇4

我们虎皮鹦鹉家族的个头的都小小的。比起动物园里的“大鹦鹉”,我可能只有他们的五分之一大。我们虎皮鹦鹉大多数都是黄绿色和蓝色的羽毛(这两种颜色比较常见)。像我就是黄绿色的,有淡黄色的小脑袋,肚子和接近尾巴的地方是黄绿色的羽毛,尾巴就是全黑的,翅膀的羽毛是黑白相间的。我们的眼睛很小,就一丁点儿大,如果不用点儿心,可能还看不到我们那芝麻小眼。我们的嘴巴最好玩了,像个小钩子,用它吃饭、喝水、打架、玩游戏,可好用了。

我们刚到这个新家时,这屋子里有个“棕色的大毛球”,他不但滚得很好看,还会大声叫,在嚷嚷啥?我们反正听不懂。我们的叫声,又尖又细,“叽叽叽”的。而“棕色大毛球”的叫声明显是“汪汪汪”的,听了真让鸟吓得直哆嗦。

读《家与中国社会结构》 篇5

《家与中国社会结构》是麻国庆的一篇博士论文,这篇论文为如何写作一篇规范的论文提供了经典案例,在导论的篇幅里,作者提出选题的构思,他认为不同情境下的称谓体现家的特点,个人,群体,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可以用家的内在结构和其外延性来建构的,在导论中他提出了一些问题,比如家的特点,家庭的类型,关系,功能扩大以什么形式出现,家的运行机制和具体集团形式是什么,家与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的关系是什么;家,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如何?提出了一些他对家的问题之后,紧接着他便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在梳理的同时找出那些研究与自己正在进行的研究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做出了一个比较,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在梳理相关研究的部分,基本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以日本学者为主导的满铁《中国农村惯性调查》是着重对中国社会特质的调查,通过《惯性调查》作为文献资料,结合其他地区或日本国内的情况对比一些研究成果,日本的学者着重于描述中国农村村落层次本身的结构特点,但是理论升华不足。而杜赞奇,黄宗智等学者则是从文化,权力,国家的角度,以自上而下的国家的视角来探讨各种社会关系与文化网络同国家政权之间的关系。两种倾向的学者都注意到了亲族关系与村庄的分化,但对组成亲族关系的具体的宗族以及家庭内在机制描述较少。

第二个部分是宗族理论检定学派,主要以弗里德曼对中国东南宗族的研究与普里查德的非洲宗族模式进行对话来探讨宗族同国家的关系,但是对宗族内部动态的运行机制较少谈及。

第三部分是对于中国学者的研究建构,主要以费孝通的《江村经济》以及林耀华《金翼》为一个里程碑式的开端,构建了中国学者的研究视野,以家为出发点的同儒教化与土地制度探讨中国农村社会的特点。但是侧重功能与结构的研究,但对于功能与结构背后的变迁没有提及,这也是由于功能学派的自我设限是对于社会文化动态变迁的忽视与弱化有关。

然后便是提到了作者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

作者的研究思路基于两点:一:是以具体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为出发点;二是在动态中对寻求家与社会的联系性以及他们与整体社会和大传统的关系。

家庭与家户是构成社会结构的基础,家庭是以血缘为纽带衍生的“家——分家——宗族——姓”这样的一种体系;而家户则是以地缘为纽带的一套“村——乡——城——都会——经济区域”体系。

他将对家与社会结构的研究置于以Y轴表示家庭与社会的生产与再生产的阶序关系同X轴表示社会与国家脉络的“差序格局”的框架之中,并通过立足于田野调查,以及文献资料的多元化比较来实现他对于家与传统社会结构的互动性。在以下几个章节中,作者通过对家庭,宗族的概念,特点,内部的运作机制来试图说明这种动态的变化是如何实现的。

作者通过乡绅阶层为代表的大家族社会以及农民阶层的基层社会的分离与联系来展演大传统与小传统的联系的分离过程。大家庭的存继是经济基础以及父母在世为条件的,当这些条件弱化或者消亡之后,大家族可能会因为分家这种运作机制来实现家庭再生产,社会再生产,而家庭与社会的再生产又会反作用于传统农业社会结构保持其稳定性,所以小传统情境下的分家体现了大小传统的背离,但是实际上是一种有联系的分离。

其次分家又是形成宗族的基础,在中国传统社会的这种二元结构下,家族的兴盛

是以在这种二元结构中权力失控的形势下发展壮大的。

作者认为中国情境下的宗族就是综合血缘,地缘和利益的功能,典型以父系血缘为主线的血缘继嗣群,与基于契约关系的氏族不同,宗族是基于双系的血亲和姻亲关系,宗族的核心就是一个理想的被称为“服丧的等级序列”的亲属网络,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春秋以前的宗法式家族制度;魏晋时期至唐朝的世家大族式的制度;宋以后的近代家族制度,但是他们共同的特点却都是以父系血缘为主轴的,通过宗族分析宗族的标志,祠堂,族田,族谱的功能,宗族的结构和内部运行的机制:族与户两者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宗族的组织结构在形式上呈现分离,但实质运行却呈现一种统一的特点。通过对宗族对村落的权力上的集权,分权,自治的案例分析得出,宗族权力本应该是宗族内部的权力,与国家的权力并不发生直接的联系,但近代政治的发展,国家借组宗族的力量以达到权力控制渗透到村落内部中去,宗族通过融合和联合的方式一方面控制宗族内部的活动,一方面也通过村落政治参与到公领域之中去。

最终在结论部分,作者对于中国文化与社会来说立足于家——分家——宗族——亲族组织的分析以及家在变迁过程中相互动态的变化,相互的影响,或者因为社会的变迁而导致的后果或者应对的措施来看,一方面有着大传统对小传统的影响,而且可以看到大传统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但是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小传统也并非全盘接受,而是也保持着自身的独立性,甚至也会反作用于大传统,比如社会内部运行机制的分家,反而是维持传统社会结构的重要机制,因而在二元结构下的大小传统之间,不仅是大传统从上到下由大到小的投射,有时候也是从下而上,由小到大的折射关系。但应该注意到这种由分家而维系传统社会的机制会带来‘内卷化’效应,这在吉尔兹和黄宗智的文章中有着重探讨到。

对于体现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分继合”这一贯穿在导致社会不断流动的内部机制的特点,并不是绝对,孤立和对立的,而可能存在相互转换,且具有弹性,和模糊性的,正如费老对家的定义,他指出家的概念是伸缩自如的,它可以是一个核心家庭,也可以是包括近亲甚至远亲,一个家的规模和构成常常随着政治宗教经济的需求而固定,如果人们发现其核心家庭完成不了既定的各种任务,那么他就会扩大,加强与亲属的联系,将他们纳入家,甚至是非亲属也可以成为自家人。

两个农村妇女的家与国 篇6

造雷能手和她的两个丈夫

战争带给女人的影响和伤害,丝毫不逊色于男人,甚至,她们承受了比男人更多的磨难与残酷的折磨。女性天然的角色,决定了她们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所以,在战场上,在炮火中,每一个男人的牺牲,都意味着,有一位母亲失去了她的儿子,有一位妻子失去了她的丈夫,有一个女儿失去了她的父亲。

一个黄昏,我跟随一位朋友,到他们村子附近的另一个村子里,去采访一位老人。我们到的时候,这位老人刚刚去世了三天。她是一个造土雷的女能手,当年很具有传奇色彩,曾经用她亲手制造的两颗土雷,挂在屋子的门后面,炸死了两个进村扫荡的日本鬼子。

因为她的去世,我此行没有能见到她,采访她,最终也没有进到她的家里,去打扰她的儿子。她的家在村子头上,在通往村子的路口,就能看到她家的大门。这是11月初的傍晚,空气有点清冷,从她的邻居家出来,我站在渐渐被田野里涌来的雾气包围起来的村口上,对着她的家门口,看着被暮色一点点浸染着的、两扇普普通通的农家大门,心里和眼睛里,不断地在涌动着一股热流。我努力抑制了许久,才没有让那些热泪滴落下来。

1938年春天,在日本鬼子进入沂蒙山区之前,这位后来的造雷女能手刚刚结婚。在这个新家庭里,她会在鸡鸣中醒来,然后披衣起床,点亮油灯,在黎明真正到来之前,就开始操持一天的家务,为丈夫和他的家人缝缝补补,做饭洗衣,喂鸡喂猪。不幸的是,新婚的甜蜜还没有过去几天,似乎是在万物返青的一夜间,外面的战火也随着树叶的绽开,蔓延燃烧到了他们原本僻静安详的村庄。

敌人的枪炮声唤醒了一个个青年的热血。她新婚的丈夫,一个在父母眼里很“不安分”的青年,就是那其中的一个。他跑去参加了地方的一个抗日武装,放下手里一直习惯握着的锄头,拿起刀枪,跟随队伍打鬼子去了。

然而,仅仅过去不到一年,那个“不安分”的小伙子和他的两个队友,在去鬼子据点探看情况回来的路上,和鬼子遭遇了,结果被鬼子包围在了一座山头上,三个人全部在战斗中被打死。他的妻子,就这样,在抗战的最初阶段,变成了一位被子弹吞噬了丈夫的寡妇。

这对年轻的夫妻,连孩子都还没有来得及生育。又过了一年,这位孤独的妻子从悲痛中走出来,加入了妇救会,学习制造土地雷,并且成为了一名远近闻名的造雷能手。后来,在村里干部们的说服下,她嫁给了另一个先进青年。这个青年,同样是一名扛着枪的抗日战士。她和后来的丈夫,生育了一个儿子。但是,她的妯娌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头脑稍许有点不足的孩子”。因此,到了她的晚年,尤其是丈夫去世后,那个儿子,几乎就没有能力来照顾她。

也许正是由于这一点,加上实在无法忍受病痛的折磨,这位当年的造雷女能手,在她生命的最后关头,选择了自我了断,用一根绳子,把自己吊在了门框上。

离开那个被夜色包围起来的村庄后,我一直在想的是,这位造雷女能手,在她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她在想些什么?她有没有想起她的新婚,有没有怀念战争来临之前的那段安静岁月?假如当年没有日本人的入侵,假如那场战争没有夺走她第一个丈夫的生命,假如他们一直安静地生活着,生儿育女,那么她的晚年,一定是一个完全不同的际遇吧?

“汉奸婊子”的人生坐标

战争年代,沂蒙山区涌现出了无数的光辉女性,用乳汁喂养八路军伤员的红嫂明德英,为八路军养育孩子的沂蒙母亲王换于,以及后来在解放战争中涌现出来的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她们都是可歌可泣的沂蒙山区女性的优秀代表。但是,在她们共同经历的那个年代,同样还有无数被淹没在时间缝隙中的默默无闻的女性,她们或许会有着这样那样的人生“污点”,但她们一样卷在战争的洪流中,作出了她们的牺牲。

在《第五战区》里,我描写了好几位女性。其中,我花了很多笔墨,刻画了一个名字叫罗灵芝的女人。因为她的“不检点”,不遵守“妇道”,锦官城所有的男人和女人,几乎都在对她“另眼相看”。女人们的心坎里既恨她又暗自妒忌她,男人们既想得到她又相互间谈论着她,拿她取笑。在她的丈夫卢斯金赌博回来,冻死在路口之后,村里甚至没有人愿意站出来帮助她,把她的丈夫送进墓地。所有的人都怕沾染了她身上的“晦气”。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为生活所迫,要不断用身体为赌徒丈夫还债的女人,心里却从来也没有泯灭人性的良善和热情。她用自己的乳汁,救回了一个因饥饿在田野里昏死的孩子,并且一直用乳汁把他养护到十几岁;日军轰炸了锦官城,她执意要把一个泥哨子,放进被炸死的货郎的棺材里,尽管她和所有人一样,不知道那个货郎是谁,她只是坚信,棺材里有了这只从他手里卖出去的泥哨子,他的家人就会沿着这只泥哨子吹出的声音找到他;村里的一群男人扛起了枪,到穆陵关去协助海军陆战队员阻击日军时,她第一个买来香烛,用南沂蒙县最传统的祈祷平安的方式,跑到河边,为这些慷慨赴死的男人们祈求平安……

罗灵芝这个人物的原型,是我在采访一位92岁的抗战老人时,偶然听他说到的。按照辈分,这位老人说他叫“罗灵芝”婶子。在日本鬼子来到沂蒙山区之前,她靠卖烟卷瓜子为生。鬼子来了之后,生意不敢做了,庄子里的伪保长觉得她口齿伶俐,有见识,差遣她带着一群女人,按时到村中的围子里面去,给鬼子拆拆洗洗。她和一些伪军的关系也处得很好。由此,“罗灵芝”这个名字,在大多数村人的眼里,逐渐成了“汉奸婊子”的代名词,名声一天比一天臭。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名声极臭的女人,却利用经常进入鬼子据点做针线活,熟悉里面地形和伪军的优势,几次帮助抗日组织,把被鬼子抓去的人给救了出来。

“我就是她帮忙,从鬼子据点里救出来的。”那位92岁的抗战老人坐在沙发上,手上捧着一盒他在抗战时期的证书。

在后面到来的文化大革命中,“罗灵芝”被年轻的造反派揪了起来,脖子上挂着破鞋破锅和铁铲子,以“汉奸”的名义,夜以继日地进行批斗。她的丈夫有痨病,但一辈子嗜赌。她的儿子刚娶妻几个月就病死了,儿媳妇怀着孕改了嫁。儿子死后不久,丈夫也死了,但她一个人却很坚强地活着,一直活到了95岁,最后孤独地死在乡里的一家养老院……

“一切也许才刚刚开始”,这是《第五战区》中主人公对战争的懵懂判断。1938年的春天,战争和苦难像蝙蝠巨大的双翼开始笼罩着沂蒙山区,而这一幕还要持续七年。在几个月的采访中,每次行走在沂河岸边,我都会想起肖洛霍夫笔下的顿河,想起那些为了自由而横刀跃马的勇敢的哥萨克人,和他们伟大的哥萨克女性。

在这部小说里,因为抗战才刚刚开始,我还没有完成对“罗灵芝”和众多女性的的描摹。在接下去要创作的《第五战区2》中,我想,我会更加细致地描写沂河两岸的人民,尤其是那些伟大的女性们,在八年抗战时期经历的那些血与火的生活,全面呈现这些女性在那场战争的全部过程中,需要她们来完成的,属于她们的使命。

家与国作文500字 篇7

家与国家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家,国家何成;没有国家,家又何建?可以说,家就是国家,国家即是家。70年前,我们的家曾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劫难。一群“不速之客”无情的将它洗劫一空,并且满载着赃物高唱凯歌的离去,还留下了标志着我们这个家噩梦至此开始的标志——圆明园遗址。接着,一批又一批受到鼓舞的敌人不断地强行进入我们的家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我们的家人在他们的蹂躏下奄奄一息。一瞬间,歌舞升平变成了硝烟弥漫,欢声笑语换做了唉声叹气。我们能忍受着这一切吗?不能!于是,便有了一大批仁人志士为了我们共同的家而去奋斗,而这一战,就是八年……

但是!如今,我们的家已经日渐繁盛,往日的耻辱一跃变成了举世震惊的成就。从“青藏铁路”到“太空漫步”,从“神飞八天”到“蛟龙入水”……这一切的一切,都在说明我们伟大的家正在逐步从弱小走向强大,从落后迈向先进。所以,正是因为这一切,我们更需要去热爱这个家,并且继续用自己的知识与头脑去为这个家的改变而奋斗!

家是缩小的国,国是放大的家。祖国就是我们所有中国人共同的家。

家与国为话题的作文 篇8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有着英雄的气魄,滚滚黄河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它奔向黄海之边,它那修长宏伟的身躯,把这广阔的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它像是一道屏障,虽把南北两面分离开,但却无时无刻的保护着我们。它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出了中国上上下下50的历史文化。黄河与中国的文化一直在随时光一起流淌,它是我们的榜样,从它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大无畏、豁达的精神,它还有着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清楚的英雄气概!

就是这样一条滚滚向东流的母亲河,孕育出了多少中华英雄儿女啊!他们不怕艰苦,热爱奋斗;他们一点也不自私,热爱帮助别人;他们从不崇洋媚外,把中国视为自己最爱的土地。他们便是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红军,和向邻国及时伸出援手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还有那些在艰苦年代永不放弃的平民百姓,当然还有当今为了中国飞速发展而正在奋斗的上亿中国青年。

1934年冬,中国红军翻越了“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那个时候,他们饿了便一起吃一点点的稀粥,累了就睡在仅一尺宽的山路上,在石头堆里、杂草里酣然入梦,身边就是可以让人粉身碎骨的万丈深渊……在这条艰难的奋斗之路上,身为红军长征部队里一员的陆定一先生,写下了《老山界》这篇文章。在文中,他写到:“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因为确实饿了。”看来在那种条件下,红军的生活条件是多么艰苦呀!在他们当时吃起来十分香甜的粥,现在我们可能碰都不想碰。可也正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忍饥挨饿,才用生命与鲜血为我们搏来了现如今美好的生活。他们是多么值得我们敬重呀!他们的功劳永远地刻在了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他们的精神则永远刻在了中华儿女的心中,将永远流传下去!

家与学校的距离变奏曲 篇9

早上6点50分,温柔的阳光斜照到屋顶,一位老人提着书包饭盒,和一名女孩一前一后出了门。今天是开学第一天,常奶奶送孙女芸芸去上学,她们特地起了个大早,书包等用品早在前一晚就已备好。在通往学校的路上,芸芸遇见许多同学,他们大多由爷爷奶奶或父母领着,带着跟自己一样的装备。走到校门口,还不到8点,此时门外已围聚着大批家长。奶奶将书包饭盒递给芸芸,隔了一个假期再见着同学的芸芸有些兴奋,她接过东西就赶着往校园里走。等芸芸消失在视线外时,奶奶才放心地往回走。第一天,奶奶和孙女共同的上学路便结束了。

九月,同学们又开始家与学校的两头奔波。

芸芸只是众多中学生中的一个。第一天,奶奶陪芸芸走过,尔后还有百来天的上学路,需要她一个人走。她家离学校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走路大概不到一小时。但她跟大部分同学一样,似乎从没认真计算过家和学校之间的距离,除了面对数学书里相关的计算题时。

学校离家近,自不必说;学校离家远,学子们便如长途迁徙的候鸟,山一程水一程,来回辛苦奔忙。所有同学都在用距离,叙写着自己的成长历程。

百变序曲:

上学放学路有远也有近,面对家与学校之间的距离,同学们心中有百般感慨。

小百:上中学后,因为父亲工作调动,我只有离开家乡自贡,转校去江油市读书。要重新适应新环境,交新朋友,说实话,有点烦。

冯霞:为了获得更好的学习条件,我离开小县城考到南充市里读书。我能适应这里学习的快节奏,唯独不适应住校生活。不过已经跟家里商量好了,下学期在学校附近租房住,由外婆来照料我的生活。

小姐妹:家在宝兴县硗碛乡,莽莽大山深处。为了去镇上上学,我们早上5点多就得出发。虽然艰辛,但我们已经习惯了,而且一路上有夹金山美丽的风景相伴,并不孤单。

王宇:家与学校隔着两条街,每天放学后打一场篮球再回家。我很享受这样的学习生活节奏。

赵美翎:虽然家就在学校,但我对住校生活也有很大的兴趣。

听到同学们的感慨,似乎家离学校近占得很多优势。可是,细细体会,学校离家远则多了上学放学路上的乐趣,或是多了一段促进成长的历程。

缤纷主旋律:距离之间的故事

每一段距离,都有一段欢乐、苦涩、艰辛抑或平常的故事。在了解学校与家的距离之后,这些同龄人的故事讲给你听。

莫莉:回家的迫切与离家的不舍家离学校350千米。

距离指数:远

大巴疾驰在水泥路上。今天天气不错,可以透过明亮的车窗看到路旁不断掠过的白杨树,和远处的青山;临近傍晚,天色暗一些,就只能睁大双眼,努力分辨车窗上自弓若隐若现的影子。

爸妈是不是已经在车站下客处焦急地等着我了呢?奶奶是不是已经在家做好满桌好吃的饭菜?以前的,同学是不是正要拿起电话约我叫天出去玩?此时我归家的心情是急切的,脑海里有景象在不断翻腾。

这学期,老爸托关系,好不容易把我弄到省城一所学校来读书据说,在这里读书,成绩能提升至少百分之三十。但离家远,300多公里的距离。平时我住校,周末才两天假,一般去小姑家,只有等到月底那个周末,小姑会提前将我送到汽车站,让我坐大巴回家。

回家后,总觉得时间过得比在学校快,两天时间像手段高明的贼一样不知不觉就溜走了。星期日中午,妈妈帮我整理好书包,饭桌上一直给我夹菜,嘱咐我多吃点,最近我发现他们的口头禅变成了:“妞妞,你咋又瘦了?”吃过午饭,稍作休息,爸妈就送我去车站赶3点那趟班车。走时包比回来那会儿鼓了许多,妈妈在里面新添了衣物,还递给我一大包零食和水果。我虽然嘴上每次都抱怨东西太多,提不动,但到学校不足两天,我就会后悔,当时怎么不多带两包零食来。

车启动前,妈妈会等我坐稳,东西放好后,再站在狭窄的走道里陪我一会儿,直到大巴嘟嘟嘟启动,快出发时,妈妈才在司机的催促声中恋恋不舍地下车。有好几回,我看见车窗外,妈妈别过脸,靠在爸爸肩前偷偷抹泪呢。那时,我心里也酸酸的。

爸妈把我送到那么远的地方读书,他们也非常不舍吧。我叹口气,收起心中的不舍,看来回去得更认真地读书,决不能辜负父母来自几百公里外的期望。

曾添亿:英语角的误会

家离学校11个公交站 距离指数:居中

在英语老师沈老的帮助下,我和同学澄澄、大威在学校组建了一个英语角。每个星期二、星期五放学后和星期天的下午,会在勤学楼旁边的四角亭里,举行英语角活动,包括英语诗欣赏、朗读、对话等活动。

某天下午,沈老突然对我说:“小亿,以后星期二和星期五下午的活动主要由澄澄、大威负责,你可以早点回家。”说完沈老还笑着拍拍我的肩。我感到莫名其妙,回家的路上一直在想,难道沈老觉得我做事不够积极?还是我英语不够好?回家后,我很晚都睡不着,有些烦躁和失落,感觉自己被澄澄、大威比下去了。

第二天我顶着一双熊猫眼去上学,遇见沈老,憋不住问他原因,没想到他哈哈大笑,“你这傻孩子,多想了吧。那天听你班主任说,你回家要转两趟公交,得花一个小时呢。澄澄他俩就住在附近,最近天黑得越来越早,我就希望英语角不耽误你回家。”

啊,原来如此。“那我周末可以早点来吗?”“当然可以。”沈老点点头。

澄澄大威住得近有他们的优势,那我只有周末更勤奋一些咯。

赵美翎:珍惜拥有

家离学校50米 距离指数:很近

要说谁的家离学校近,那没有人比得过我。我爸是数学教师,我家就在学校边上那栋灰白色教师公寓里。

说到这,可能有同学开始羡慕我。其实这没啥好羡慕的,告诉你一个秘密,我不喜欢住在家里,我最喜欢的事反而是去学生宿舍,去同班好友们那里“蹭”住。我特别羡慕那些离家远的同学,放学后不用回家,可以三五成群,一起说笑打闹着回寝室。嘿嘿,没想倒吧。

今天放学后,得了爸妈的允许,我跑回家收拾好洗漱用品,就下楼和等着我的好友花花一起走向寝室。今晚就在花花床上挤挤一起睡。

晚饭怎么解决呢?同寝室的李兰辉从家里带来一把细面,我们把它拿到宿舍楼隔壁的学生食堂,让食堂阿姨帮我们煮好。拿碗盛好面,加点花花带来的香辣酱,哇,色香味俱全,再配上吃面时绝好的心情,这顿饭吃得格外香。

睡前寝室开卧谈会时,花花突然说:“我以前觉得住校生活挺辛苦的,要整理床铺,要打扫卫生,再冷的天衣服也得自己洗,晚上下课还没有一碗现成的饭菜……有时特别想家,想妈妈做的红烧排骨、蘑菇丸子汤……但一两周才能回去一次……”舍友们听了花花的话都陷入了沉默,但花花又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不过,跟大家住在一起,好有意思哦,比在家有趣多了,也能自由安排时间。住校生万岁!”

大家情绪又高昂起来,我跟着起哄:“万岁!万岁!”但那一瞬间,我有了份新的感悟:住校回家各有各的好,珍惜已拥有的。

理性尾声:距离不是问题

家与国的中学记叙文 篇10

翻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我们为什么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而不是像数年前身处炮火之中?这是各位先烈们的共同努力的成果,因为他们的心中,国家太平是第一位,没有独立强大的国家,怎能有百姓和平幸福的小家?,最耀眼的明珠——长城,记载了沧桑,现在又表现的如此顽强不屈;长江,那是祖国的脉搏,跳跃着永不枯竭的悸动,挥洒着无边无际的汗水;黄河,祖国的血液,它流淌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如此的骄傲和自信;五岳,祖**亲的手掌,一手撑起了天,为我们遮风避雨……

所有的耻辱和不幸都已成为过去,中华民族迎来了属于自己新的辉煌。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在国民的努力下,中国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进步,我们不再是几百年前的那个被别的国家欺负的“东亚病夫”。在奥运会上,体育运动员凭借自己的真本事,让中国一度跃为体育强国的队伍之中。五星红旗一次次高高飘扬在他国上空,激情四射的国歌让无数华夏儿女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祖国在我心中”这简单的六个字,说出了多少中华儿女的的心声。我们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的血换来的,正是他们骨子里的不屈之魂,才使得中国这个东方雄狮从沉睡中苏醒。这就是为什么要强国的理由,因为单只有家,国却衰败的如此不堪入目,国家和人民就会任人宰割。

家与国为话题的600字作文 篇11

过马路是他拉着儿子的手,在人行道上儿子挣开他的手。

“爸爸,考你道数学题:一棵树上三只鸟,第一天飞来四只飞走五只,第二天飞来五只飞走六只……问什么时候树上的鸟飞完了?”,儿子的眼镜亮亮的,在课堂上他可是一口就说出了答案,他有心和父亲比比,也有心再次得到夸奖。

说罢牵起儿子的手拐向另一个路口,儿子顺从的跟在他身侧,嘴上却嘲笑着:“爸爸,你这么算太慢了,你听我给你列一个方马上就算出来了……”

走过马路,又转到人行道上,儿子挣开父亲的手,扳着指头算来算去也百思不得其解,气恼地说:“爸爸,你没有告诉我路程!”

放学路上,是一份家与国的责任担当。

父亲沉默了,他那个年代没学过英语。

父亲看着道旁的楼房和前面蹦蹦跳跳的儿子,他的心忽的又明朗起来。“儿子,虽然爸爸不会说英语,但爸要告诉你,现在局势变化飞快,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也越来越高,你可要好好学外语,为我们国家走向世界做贡献。总有一天咱们也能把自己的民族语言带向世界!”

家与生活 篇12

毫无疑义,成功不存在偶然。无论个人的成功,还是企业的成功,都绝非偶然。长期以来,传统文化心理中一些不健康的因素常常左右人们滋生仇富心理,其表现之一是,人们常常把别人的成功看做偶然,看做运气好,而不善于承认成功者的素质和能力,承认成功者的历史必然性。尽管从个案上来看,有的创业者先人一步,勇夺商机,似乎存在偶然因素,实际上,发现商机而勇于行动本身就是一种成功的特质。因此,所有的偶然中都包含着必然,偶然只是一种外在条件,必然中存在的则是成功的内在条件。

何谓创业家

创业家起源于法文字“Entreprendre”,其意为从事创新和发展的人。从概念上说,创业家一词是由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伊(Jean-Baptiste Say)于1803年提出并加以论证的,萨伊认为:创业家能够将资源从生产力低的地方转移到生产力高、产出多的地方。

在中国,企业家群体的成长、崛起的过程,是与改革开放的历史阶段相联系的。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中,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三次重要变革,其代表人物也分为三种类型。第一次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代表人物是鲁冠球、汪海等。第二次发生在1992—1993年,代表性人物是柳传志、傅成玉等。第三次发生在1999—2000年,代表人物是马云、李彦宏、马化腾等。

企业家由两种人构成,一种是创业家,另一种是受雇于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前者是狭义的企业家,后者是广义的企业家。笔者所说的创业家,指的是公司的创始人,是事业的奠基者。经济学家把创业家定义为成功地创立了前所未有的新企业的人。从这个定义来看,创业包括“创”和“立”两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创”指的是把企业创建起来,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立”则指的是要使建立的企业发展壮大,这是一个从弱到强的过程。在现实中,有很多人只完成了第一个阶段,只能视为“创业者”;只有完成了第一个阶段,将企业带入下一个发展阶段的人,才够得上“创业家”的称号。

那么,创业家的确切定义是什么呢?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创业家就是以创新的方式将社会上闲置的生产要素组合起来,或者把那些效率低下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方式重新组合与改进,以此为社会,也为企业、为自己创造财富。创业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是财富创造与创业成功的基础,是企业家或者亿万富豪的前期化身。但是,成为创业家绝非易事,在现实中,仍只有一部分创业者能成为创业家。

创业家及其境界修炼

成为创业家需要经历哪些境界修炼呢?

境界修炼体现在一个人对自我生命价值的实现、人生需求层次的提升、事业目标的追逐向往等方面,在某种程度上,这既是人作为一个高级动物的自然本能,又是一个人的社会本能。境界的修炼因人而异,一个人对人生及其事业境界的追逐和向往,取决于他的生理、心理、社会需求及其价值观、人生观。那些对个人价值目标与事业方向明确的人,境界的修炼是一个积极主动和自觉自愿的过程;那些对人生目标不明确、事业动机不强烈的人,其境界的修炼可能需要经历较长的过程,甚至可能无法修炼成功。

创业家的境界修炼与角色定位,是企业成功的开始,也是随着企业成功之后作为企业家的第一重境界。一名企业主,自然有着明确的职业身份,这个身份也决定了自己的价值追求与事业目标,因而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企业主的境界目标。

往往,一个创业者总是对自己所要做的事情充满激情,对自己的创意、愿望及公司充满期待。一个创业者,如果没有明确的战略意图与市场目标,没有基本的物质基础及相对成熟的环境条件,其创业几乎很难成功。因此,作为创业者的企业主,要想使自己的创业取得成功,就需要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甚至从一开始就应该对自己进行角色定位与境界修炼。

创业者对自身的角色定位与修炼,对企业目标的设计,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创业者自身和企业的命运。基于成功企业的前提条件来说,创业者应该具备基本的成功欲望、冒险精神与角色意识,即应将自身定位为创业家。正如《孙子兵法》所云:“谋其上,得其中。谋其中,得其下。”面对市场,企业要从实际出发,而不是好高骛远,把目标设计得高一些,其结果才会更令人满意。

可以说,创业家的人格特质,对于创业成败的影响极大。创业的过程及成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对创业者的要求极高。且不论物质资源,对创业者本人的心理素质、身体条件、知识水平、工作能力等均有极高的要求。本文的创业家是指,在规范的组织条件下创建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公司的法律主体。创业对创业者的素质和能力要求是多方面的,在笔者看来,至少要修炼并具备以下能力:

第一,修炼敏锐的洞察力。市场机会总是稍纵即逝的,一位创业者缺乏洞察力,就缺乏对市场机会的发现,就谈不上创业。其实,今天的市场机会远比一二十年前要多得多,虽然未必比一二十年前容易成功。因为,随着今天社会财富的快速增加,人的精神需求更加丰富,这就为创业提供了空前的机会供给。但是,缺乏敏锐洞察力的创业者往往与机会擦肩而过。

第二,修炼果敢的决策力。发现市场机会之后怎么办?如何组织生产要素、如何整合市场资源、如何建立组织结构、如何创造产品或服务,如何设计商业模式、营销模式等?这些都要求创业者具备充分的决策能力,否则只会看着机会从身边溜走,或者因缺乏坚毅果敢的决策力而使创业遭遇失败。

第三,修炼开明的人事力。创业的过程就是用人的过程,创建公司就是搭台唱戏,需要各种角色。因此,较好的人事力是创业成功的基础,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没有足够的人力资源,企业的成功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历史上有许多用人制胜的故事千古传扬,其中“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如果没有诸葛亮就不会有三国鼎立。

第四,修炼灵活的筹资力。创业的成功需要各种资源,其中资金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在今天,创业已经不像一二十年前,一切都要依靠自己的资金。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市场的全球化、产品与服务的全球化、资金的全球化都在快速形成。各种新的创业方式不断涌现,各种新的组织形式不断产生,各种新的风险投资越来越多,各种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创业者只要拥有好的创意项目与赢利模式,各路战略投资者可能就会盯上你。可以说,今天的创业家赶上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而要在创业中成功,则需要掌握灵活的筹资能力,学会“借鸡下蛋”。

第五,修炼坚毅的执行力。执行力是创业者的个人目标,也是企业战略目标的根本保障。可以说,不管战略蓝图制定得多么宏伟而严谨,创业目标多么现实而动人,甚至其他资源条件统统具备,只要缺乏执行力,创业者就不会成功。所以,创业者及其组织不仅要有明晰的战略,有充足的资源条件,还要有严谨务实、坚持不懈、贯彻始终的执行力。

其实,正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及其参与全球化进程的伟大壮举,使自身享受到了人类文明福祉的同时推动着新的商业文明的进步,感召着一批又一批创业者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勇于创业、成就未来。

勇者及其境界修炼

勇者,是从中国传统文化及人生角色系统为企业主所进行的人生坐标定位。从企业立身境界管理模式出发,针对企业主境界修炼目标——创业家的要求,企业主可进行以传统文化为精神内核的人生境界修炼,这就是中国古代先哲们关于“勇者”的人生实践与道德修炼。

在中国哲学思想史上,道家讲“无为”的学说,儒家则讲“无所为而为”。依儒家看来,一个人不可能无为,因为每个人都有他应该做的事。然而他做这些事都是“无所为”,因为做这些事的价值在于做本身,而不在于做的外在结果。孔子说他自己:“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他尽了一切努力,而又归之于命。命就是命运,孔子指天命,即天的命令或天意。换句话说,它被当做一种有目的的力量。人们的活动,想要取得外在的成功,总是需要这些条件的配合,但是这种配合,整个看来却在我们能控制的范围之外。所以我们能够做的,莫过于一心一意地尽力去做我们想要做的事,不必计较成败,这样做就是“知命”。要做儒家的君子,知命是一个必要条件。所以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由此看来,知命就是承认世界本来存在的必然性,这样对于外在的成败也就无所萦怀。如果我们做到这一点,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也就永不失败。如果我们尽了应尽的义务,那么,通过我们的行动,此项义务在道德上就算尽到了,这与我们行动的外在成败并不相干。这样,我们将永不患得患失,因而永远快乐。所以,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又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知,智也。孔子的意思是说: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在儒家传统道德中,智、仁、勇是三个极为重要的范畴。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具备这三德,成为真正的君子,进而达到圣人的目标。

孔子指出:智的最高修为(炼)是不惑;仁的最高修为是不忧;勇的最高修为是不惧。虽然圣人是极高的境界,不易达到,但可以通过修行达成。因为,当一个人真正明白做人的真正目的时,他便会因为生活中的自我要求而心性提高、坦然面对人生的喜乐,也能锻炼出大无畏的勇气去面对各种人生困厄与命运考验。

勇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重要的人生范式与修炼境界。一位创业家如果没有勇敢的、大无畏的精神,就很难克服企业成长中必然面对的种种困难。古往今来凡有事业抱负的人,如果无法达到勇者之境界,也就很难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种制度创新,在其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必然存在许多问题,不同的企业家对它的感受和理解是不一样的。我们常常听到许多企业家谈他们的创业史,甚至是辛酸史,谈到曾经有过的困厄、艰难和不解,谈到社会,甚至政府曾经对企业,特别是对民营企业存在的偏见,致使他们很受伤。

综观30年来的中国企业史,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一批浸泡于市场、“先知先觉”的商人,他们没有资源,没有文化,“无知者无畏”的精神使他们面对复杂的商业问题,更善于采取简单的操作方法和思维模式以至离经叛道。对贫穷的蔑视,对金钱的欲望,使得他们勇于创新,勇于失败,从而谱写了中国商业史上令人赞叹的创业故事。

浙商是我国商帮的杰出代表。在中国的企业家群体中,有很多创业家就是凭着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吃尽人生苦头,历经挫折磨难,终于开创了事业的新天地。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曾经草根创业、白手起家的李书福可谓其中的佼佼者,李书福的创业与守业经历颇具代表性,从吉利企业的发展和创业者身上可以看出创业家(即勇者)的境界与特质。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色对位来讲,李书福就是一个“勇者”的典型。其敏锐的洞察力、果断的决策力、坚韧的执行力,都是他创业成功的优秀素质。创业艰辛并充满风险,李书福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但是,李书福却有着一种不怕输、不服输的精神,即便遭遇失败,也会让他越挫越勇。这种“勇者不惧”的精神正是创业家的优秀素质,也是后来李书福获得更大成功的原因所在。

(作者专著《境界管理:五重境界管理模式》即将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经管出版。更多的问题或探讨,请登录http://lupeikang.cmmo.cn)

(编辑:王文正 wwz83@163.com)

创业者对自身的角色定位与修炼,对企业目标的设计,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创业者自身和企业的命运。

家与生活 篇13

据悉,基地依托英德市粤海实验学校设立帮教辅助中心,中心设有心理辅导室(含辅导室、宣泄室、沙盘室、音乐放松室)、亲子交流室、运动场、教室、电脑室、娱乐室等。旨在对涉罪未成年人开展社会化、专业化的观护帮教活动,实现对涉罪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的无缝衔接。

据统计,广东清远英德市25岁以下的户籍人口约占总户籍人口的45.56%,其中未成年人约占户籍总人口的39.75%。未成年人刑事涉案人数占该院审结的刑事涉案总人数7.9%,涉及罪名主要是侵财和伤害类案件。

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办公室主任邓扬城介绍:“观护帮教基地开办两周以来,已经对司法机关移送的十几名孩子进行帮教,基地成立实际上是将社会调查、合适成年人到场、强制辩护、附条件不起诉、犯罪记录封存及心理疏导、司法救助等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措施逐步完善和落到实处。”

邓扬城还介绍说:“涉罪未成年人被帮教后,重新回到社会和家庭,家庭教育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英德市检察院将与相关教育机构成立家庭教育促进会,帮教基地与家庭教育促进会双管齐下,而达到治理效果。”

上一篇:小班主题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脚丫》下一篇:海南省人民医院医学检验部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