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班主任工作中的得与失

2024-08-30

浅谈当班主任工作中的得与失(通用14篇)

浅谈当班主任工作中的得与失 篇1

浅谈当班主任工作中的得与失

转眼间当班主任三年了,回顾自己三年的班主任工作,总结成八个字是:喜忧常伴,得失兼有。相信做过和正在做着班主任的老师们对这八个字都深有体会。回观往日工作,谈谈自己的得失。下面从个人和班级两个层面来谈一下我个人的总结。

一、个人层面

我个人认为当班主任可以用一句话形容,那就是“痛并快乐着”。刚工作我就直接担任班主任,我记得那会感觉很茫然,心里发怵,为什么呢?内地来的我们一是对学校情况不了解,二对学生现状也不了解,说实话有压力,但我无所畏惧,工作中就观察留意其他老师是如何管理班级,学习借鉴其他老师,三年的班主任工作,我失去了许多自由的时间、闲适的心境,由于个人经验有限,我在做班主任工作的过程中,常常忙忙碌碌、顾此失彼甚至心烦意乱,这样的时侯我对失去的自由和闲适倍感怀念。但任何事情的利弊都是相对的。从另一个侧面来看,我也得到了一个充分锻炼自己的机会,并使自己的管理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对于一个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而言,这是弥足珍贵的。并且当我看到学生一点一滴的改变,点点滴滴的进步时,我感到我也收获了很多,我由衷的为他们高兴,也为自己自豪。这样的时候,我又想既然努力没有白费,付出的再多也值了。在我的心情矛 1 盾时,我总是引导自己多想好的方面,给自己鼓劲。这样,当我在学生面前出现时,当我处理班级事务时,总能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我想,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情,积极的心态都是十分必要的。

二、班级层面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在学生思想方面,正确引导。

教师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利用好升国旗、唱国歌、艺术节,黑板报等活动,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做到对中华民族的认同。理科慢班的学生民汉比例几乎为1:1,在维护民族团结上需要每个人的努力,用实际行动去践行,通过民汉结对、同座位、同宿舍等形式,增进民汉交流,在其中学会尊重、学会理解、学会互助。并且班主任在班干部、评优、大型活动的分配上做到最大的公平。

我想,作为班主任,我们不可能每时每刻盯着学生、陪着学生,相对而言,抓住学生的心比抓住学生的人更容易,也更有效。

(二)、灵活运用校纪校规抓好班级管理。

管理主要针对学生学习、纪律、卫生,力求标准清晰、责任明确。班规的制定征求大家的意见来表决认定,对上课过程、自习状态、作业质量、课间纪律、卫生打扫都做出了明细要求,使他们在操作时有章可循。每个人犯了错误严格按班规惩处,久而久之时间长了学生犯错误自然而然知道怎么去做。

(三)、在事务处理方面,及时反馈。及时反馈的好处就是能有效的消除不稳定因素,有利于健康、稳定的班风的形成。对好的思想与行为及时表扬,就会使好的思想、行为得到充分肯定和巩固,对坏的思想和行为及时的惩戒,就能使坏的思想、行为尽早消灭,降低不良影响。但及时不是急躁,有问题也不可能一次就能斩草除根。曾经凭着满腔热血和万丈豪情,一心想让所有的学生做到完美,一心向学,远离错误、远离消极。后来却发现这一想法失之于理想,不但无法实现,而且不利于学生的管理,导致了一些不良问题的出现,后来我通过反思,通过与他们真心的交流,我终于明白:有些学生可能没有什么优点,但是他们需要关心、关爱,他们也希望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喜欢。对于这样的学生宽容和关爱,才是最好管理方式,多给他一些时间、一些机会,也许他就会还一颗真心、一个惊喜给你。再优秀的班集体也不可能不出问题,关键是出现问题后用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我也常常生气着急,但我会尽量的控制住自己的情绪,镇定的去想怎样才能解决好,而不是发牢骚生闷气。有时候情况比较棘手,我会给自己鼓劲,对自己说,如果连十几岁的孩子都“斗”不过,还做什么班主任!然后去积极的想办法。我一直要求自己处理完一件事,教导完一个人后,不仅要让他认识到错误所在,还要让他有改正错误,有积极进步的信心。

以上三个方面,还有很多细节做得不够。比如在学生思想方面,我针对学生全体的工作做的比较多,个人间的谈话交流还较少,其弊端就是师生个体之间缺乏情感上的交流,个别内向的学生感觉不到老师的关注,缺乏归属感,需要把交流工作做得更细致些。在管理制度 方面卫生工作做到了责任到人,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在最后一段时间里出现反弹的情况。说明制度上还存在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执行力度也还不够,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有待继续提高。事务处理方面还缺少经验,需要认真的向其他的班主任老师学习。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再接再厉,争取把这份班主任工作做得更好,拿出一颗真诚的、不知疲倦,也不能疲倦、不敢疲倦的心,为了孩子们有一个美好的明天保驾护航。

浅谈当班主任工作中的得与失 篇2

关键词:语文,得失,课程改革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分数不再是学生唯一的衡量标准。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应对学生多采取积极的评价, 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 如“说得真好”“你回答得很漂亮”“你真棒”等等, 这些评价语的运用使学生得到认同, 丰富了学生学习的情感, 让每个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增强了自信心。

一、课程改革首先是思想观念的更新

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方式和方法变革。教师要融入这个变革之中, 追求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 不只是多掌握一些知识, 拓宽知识面, 还应以教学主导者的身份从思想上发生变革。做为一名改革者, 首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 立足于学生的发展, 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新课程改革以来, 教师不再是从前的“导演者”、课程学习的“主宰者”, 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 学生人生的领路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堂的主人, 是教师服务的对象、教学活动的依据和“以学论教”的根据。因此教师应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创新为本的教学观念。

二、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由此可以看出, 语文教学中而应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 教师的教学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同时, 课程标准规定:“教学内容的确定, 教学方法的选择, 评价方式的设计, 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这些主张在这些年的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实践。走进教室, 我们会惊喜地发现:课堂上教师讲得少了, 学生积极发言的多了;课上开小差的少了, 学习的主动性高了;课前、课后打闹玩耍的少了, 图书馆、阅览室里的学生多了。过去是学生希望用学语文的自习时间来做其他学科的作业, 现在是学生要求老师增加语文自习课, 多搞语文活动。语文课程改革大大扭转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被动局面, 使认真、积极、主动成为许多学生共同的学习态度。

三、小组合作交流活动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改革前的课堂是老师讲、学生听, 老师是表演者, 学生是观众。自从课程改革以来将小组合作交流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置于课堂时, 课堂气氛活跃了, 学生思维打开了, 连平时不敢大声说话、胆怯自卑的学生参与课堂交流的意识都加强了, 因为在他们看来, 小组交流就是他们自己学习的王国, 可以尽情地展开想象, 尽情地发表见解, 没有了往日老师和同学的嘲笑、批评和挖苦, 他们在小组合作交流活动中可以尽享学习的乐趣。

当然在我们课程改革大步前进的过程中, 不免也有很多教师走进了误区, 甚至让课程改革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四、课堂过于“精益求精”失去了失去了原创性和真实性

课堂是通过教师的引领实现教师、学生、文本的多方对话, 从而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平台。而公开课更是教师平时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教学精华的集中体现。可是我在听了很多同行的课后有这样一个发现:许多人上课时总会竭尽全力将自己最精彩的一面呈现出来。但有时候, 这种“精益求精”的做法却有一种作秀的表现, 失去了原创性和真实性。

笔者曾听过这样一节课, 教师课堂语言佳句连连, 学生的发言也环环相扣, 整个教学环节浑然一体让人觉得缺少真实感, 每个学生都像是导演预先安排的演员, 台词都已背得滚瓜烂熟, 学生口中精彩流畅的语言却如同机关枪扫射似的单调而不带有一丝情感, 难以想象这是学生的真实见解。缺乏真实性, 课程改革便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五、表扬的评价被夸张的滥用, 失去了激励评价的真正意义

笔者在听课中经常可以听到老师的夸奖和赞赏。毫无疑问, 激励的评价很受学生欢迎, 能激起他们的成功体验和旺盛的求知欲, 对课堂教学乃至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都会起着很大的作用。但实践中, 有一些教师由于认识上的片面, 过分强调了评价的激励功能, 而不顾学生怎样回答, 一味地夸赞, 甚至对错误的答案也加以表扬。这种激励的滥用使课堂评价变得没有意义了。

其实, 评价应该是一个激励和纠错的共同体, 没有激励的评价是不实的, 没有纠错的评价更是荒谬的。其实好的纠错方法同样可以让人奋进。记得一次公开课上, 在分组讨论过程中, 有两个同学没在讨论教师布置的问题, 而授课教师只是扫了他们一眼, 平淡地说了一句:“我认为你们应该知道上课时该做些什么了。”老师宽容地指出了问题, 用目标引导了学生, 那两个学生顿觉失态, 低头不语。良好的课堂秩序一直持续到最后。

六、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于优化教学效果, 不能喧宾夺主

浅谈教学中的得与失 篇3

关键词:教学;得失

作为一名教师,教学是老师一生的课题。老师在每天的课堂教学里面,在讲解、提问以及组织学生参与小组谈论的同时,由于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深度,通过学生自己独立思考,个别学生会提出一些让老师意想不到的疑难问题。老师要能够在最快时间内,想到最正确的解答方式,把学生的思维引向问题的“结局”,达到维护学生的好奇心。

我在教学工作中收获与收益颇丰的。如我在讲解《礼貌显魅力》一课时,针对礼貌的重要性,我设计了一个环节;给学生出示两幅图片,一幅是:在美国珍珠港,这句话只写给中国人看!美国人的环保艺术很到家,在珍珠港景区,与园林互为一体的垃圾桶是很难发现的,为此,美国人特意在垃圾桶前写下这句中文告示:垃圾桶在此!据说,这是专门提醒咱们没有耐心找垃圾桶的中国人,而其他国家包括英国游客并没有这种“待遇”。另加一幅图是:请便后冲水,在泰国皇宫这句话只写给中国人看!去过泰国皇宫的中国人都会在洗手间看到这句中文提示,据说这是皇室人员专门盯住咱们经常忘记冲厕所的中国人,而其他国家包括泰国的游客并没有这种“礼遇”。之后我让学生讨论:为什么重视环保的美国人不惜破坏景区的和谐而写下这句中文提示,庄重的皇宫里本不应该但却出现了中文提示,为什么?学生起初情绪非常激动,说这是美国和泰国对中国人的歧视,是不公平的。我又引导他们找原因,学生发现这是由于一小部分中国人在国外确实有这种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以致世界上认为所有中国人都是这样的,由此可见礼貌的重要,所以每个人都要懂礼貌。我又接着问学生该怎样改变世界各国对中国人的看法,学生有讨论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该从语言态度行为等方面去做,很自然的完成了后面的教学;我又提示学生怎样使这件事更有力度,学生讨论得出该由国家从舆论上去倡导,行为上去规范,把初三的课程渗透了,使讨论上了一个层次,效果非常好。这节课能收到好的效果好在于我设置的情境抓住了学生的胃口,同时对学生引导及时到位,总是推着学生走。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总是在上完一节课之后才发现当时如果这样会更好,自己在教学中就有这样的感慨。如在讲解《我知我师,我爱我师》时,我事先没有给学生时间去采访老师,直接在课上对学生进行的调查。本认为学生与老师朝夕相处了两年,应该很了解老师了,没想到学生都是从班主任管理的严厉措施上谈,充满了对老师的不满,我又忙于为他们的班主任去解释,结果使教学走了样,没达到任何效果,使那节课很失败。我分析一下,失败原因在于我对学生太自信了,认为他们对老师很了解,事实是他们并不了解老师的辛苦;实际上是我对学生不了解,课前没有备好学情,课堂上出现了意料之外的情况又处理不当,使得教学失败。如果在课前对学生多一些了解与调查,课上再灵活机智些,本节课就不会这样了,但已不可能了。

总结我在教学中成功与失败的经历,我今后在教学中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第一,热爱学生亲近学生。

教育是用爱构建的,爱是教师和学生心灵沟通的基础。在面对突发问题时,从爱学生的情感出发,妥善地处理,使学生感受到爱的温情,从而“亲其师、信其道”。

第二,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要提高自身的知识的储存量,加强知识的广度、深度、系统性以及各种知识的联系,为教师在教学中广征博引、深刻论证、感化育人提供理论依据。还要学习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深厚的教育科学理论,这些知识使教师在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中发现并读懂教学中的困难和学生表现出的各种困难,并能做出机智有效地处理。

第三,要精心预设,准备生成;要创设情境,引导生成;提炼生成。

在备课时充分挖掘教材中可生成性内容的亮点,要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预设学生学习水平,估计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以及我的应变对策。在生成性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时代气息创设情境,要把社会热点问题或学生生活与政治课的理论知识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创设的教学情境具有时代气息,增强教学活动的吸引力,促使教学生成。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启迪学生思维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并通过巧妙地引导和点拨,让学生产生思维的“冲突”和观点的碰撞。

第四,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培养自己处理教学突发事件的机智。

(一)首先要培养教师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临场发挥能力。一是要扩宽教师的视野,学会转变教学观念;二是要有善于思考思维习惯,既要经常思考,善于思考,更要深入的去思考,提升思维水平;三是要学会多种多样的思维方法,既可形象思维,又可够抽象思维;既可聚合思维,也可发散思维,最后要养成创新思维意识的能力。教学生涯是一个动态过程,突发情况很难预料,因此在处理这类情况时需要老师拥有较为敏锐的随机应变能力,但是养成这种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在于教育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通透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实践,一切应变能力的形成皆是通过理论为依据,通过长久的积累经验,慢慢培养在不同教学情景下解决各种教学问题的实践性的能力。(二)着重培养教师创新能力和反馈能力。要充分体现出老师的创造精神,勇于标新立异,能够别出心裁地进行创造性的教学;还要去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让自己的教学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三)在掌握教材能力上面和语言表达上面下功夫。要看懂教科书的内涵,抓住教科书当中的重要部分和难点,理清框架,并且能够把知识点分解成最小单元,力求做到头脑中有目标,心中有教材,手中有方法,能够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充分的估计,并且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变准备。

第五,培养冷静理智的自制力。

在教学有时会受到来自意外事件的侵袭,教师应该学会克制自己以及培养耐心,采用理智控制感情,时刻保持冷静,千万不可以意气用事,并且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积极思考解决办法,稳妥地控制并消除意外事态的发展,做到机智灵活,绝路逢生,柳暗花明。

工作中的得与失 篇4

失去暂时的经济回报,得到上司的赏识和重用。我有个朋友刚工作那会儿,帮师傅做了个项目,事后师傅当即拿了1万元给她作为回报,可她婉拒了。要说在几年前,1万元对于刚工作的人来说是一笔巨款,连她的父母都认为有点可惜。但是她的师傅从此就特别信任她,让她负责一个小组,在工作上给予很大的支持。没过几年,她的职务就连跳几级,薪资自然也翻了几倍。

失去专属于个人的知识技能,得到和同事们分享的更多技能。现今人们都热衷于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技能,但有的人视之为独门秘方,不肯与他人分享。例如:师傅不肯真心教授徒弟手艺,深怕徒弟将来抢了自己的饭碗。然而,若是建立起良好的分享氛围,将众人的特长放在一起,彼此共享,那么众人的知识技能都会更加完备,也有利于团队的合作。

失去自己的休息时间,赢得客户信任和赞赏。如:有的员工利用自己下班后或双休日,为客户的需要提供额外的服务,使得客户感到心贴心的温暖。客户回报以加倍的信任与赞赏,放心地给予更多的公司合作项目。

失去专属于自己的功劳,获得更多团队成员的支持。无论获得多大的成就,都不是靠一个人的,更多的应归功于团队的功劳和凝聚力。当你取得一点成绩后,切记不要马上为自己邀功,而是要想到其间帮助过自己的团队成员,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向自己的团队成员表达感谢,多夸奖他人的帮助,这样更能展示你自己的人格魅力,并且为你将来的工作赢得更多的支持。

称赞中的得与失 篇5

在学校举行的同课异构活动中,我执教了《称赞》这一课,这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在小獾有点泄气的时候,小刺猬称赞了他,使他有了自信;小獾称赞小刺猬的苹果香极了,使小刺猬消除了一天的疲劳。可见,“称赞”的效果是多么神奇啊!整篇文章洋溢着时代气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文质兼美、语言典范,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一堂课下来后,回想起和孩子们一起渡过的短短的40分钟,品味着和孩子们的真心交流,感情的真诚碰撞,我享受到了快乐,尝到了收获的喜悦。现结合课堂教学环节,谈谈教学中的得与失:

一、创设情境,自主识字

生字认写分开后,认的多,写的少,如何让学生轻松地识记生字呢?我尝试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和生字多次见面,并教给一定的识字方法。我首先设计了“小刺猬”和“小獾”的名片,通过看图片,既让学生认识了这两种小动物,又复现了本课的生字。紧接着,让学生寻找生字的规律识记生字,如“猬”“獾”都是“反犬旁”,这类字往往形容四只脚的带皮毛的小兽。这样,学生就触类旁通了。

二、真诚称赞,微笑教学。

课堂上,我努力面带微笑,对学生每一个积极的表现都给予真诚的称赞,创设愉悦的氛围,如:课始,我对学生在复习生字环节时表现出的认真,利用自己的真诚的语言称赞他们,并奖励他们“搭乘小火车”(课件实现);课中,对学生的精彩发言均给予及时鼓励和评价。这样,课堂自始至终都充满了暖人的情谊。

三、读中悟意,读中悟情

朗读是二年级学生一项重点训练项目。为此,我引导学生从课文找重点词句,采用自由读、同桌对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指导朗读,使学生在多层次、多角度、多元化的读书中领悟到称赞带来的快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如: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找出小刺猬和小獾互相称赞的句子,“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和“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这两句话。通过抓重点词“真”“一个比一个”“香极了”等指导学生朗读,然后让学生加上表情读、动作示意读、同桌对读。老师在评价中不时地称赞和表扬学生,让学生体会称赞带来的好心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身临其境地朗读,体验人物的心情,我组织学生在文本上展开合理想象进行创造性的表演,并随机采访小演员受到称赞后的感受。

课文中,小刺猬和小獾的对话彬彬有礼,富有情趣,我采用了分角色配乐读的形式。音乐营造出一种童话般的氛围,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主人公的情感,通过情感内化,使学生在朗读中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回想上课的过程,我发现还有许多不足。如在讲到小刺猬的称赞带给小獾自信这个难点时,如果更深入挖掘一下,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当你有点泄气的时候,你得到过别人的帮助和称赞吗?那时你心情怎样?这样,不知不觉中,学生就能理解“泄气”、“自信”的具体含义。同时,学生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 “别人做得好,需要称赞,别人做得不好,更需要鼓励”的道理。

考试中的得与失作文 篇6

得,就是取得了哪些成绩(学的比较好的内容)嗯......学的比较好的大概也就是语文了吧!虽然只是九十二点五,但好在是全年级第一。我知道,跟其他学校比起来,我这种成绩实在是拿不出手,但是这真的是本次考试中考的最好的了!如果和其他学校比起来,我应该是倒数了吧!希望下次能考得更好,嗯,加油!

失,就是有哪方面欠缺(没有掌握好的内容)自我感觉英语和数学都没有掌握好。均未踏入九十分的行列。对于这点,我还是感觉自己上课走神,没有认真听造成的。本次考试的试卷还都挺简单,没有超范围的题目,也没有偏题、怪题,所以说,自己的原因很大。希望下次两门都能踏入九十分的行列!加油!

本次考试,得不偿失。经回家再三反省后,发觉是因为自己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课后作业也只是做了自己应做的那部分而已,也没有预习复习。所以以后要学会温故而知新,上课不走神,作业要多做!争取下次考得能更好!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得与失 篇7

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得”

1. 影片、录像变无形为有形, 开拓视界。

语言是文字的艺术。对文字的理解受到年龄、阅历、知识面等各方面的制约。语文视界宽广无边, 天文地理、上下千年, 自然风俗、政治历史, 大到无极宇宙, 小到精微心灵, 无所不有, 无所不包, 如果过分苛责学生的原因无益于语文学习, 还会伤害师生感情。多媒体的介入, 为语文学习打开了一扇世界之门, 可以为学生直接展示世间万物, 人生百态, 弥补学生自身知识面的不足, 拓展了学生的视界, 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动画FLASH变静为动, 直观生动。

古典诗词唯美、含蓄。仅靠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 他们很难身临其境, 体验内涵, 体悟情感。借助多媒体, 展现一幅幅画面, 时空交错, 昔日重来, 学生就可进入意境, 深刻领会。

3. 配乐朗诵, 变无声为有声。

语文是语言的艺术, 语言必须有声。借助多媒体, 变无声为有声, 可以营造气氛, 使学生把握文章内涵, 深刻理解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的介入, 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乐学, 好学不倦, 学习的效果自然良好。

二、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失”

1. 妨碍师生情感的互动。

传统语文课, 师生互动, 其乐融融。多媒体下的课堂, 课件统治课堂, 人性化的师生人际交流被冷冰冰的人机交往所替代, 它严重妨碍了师生情感的互动, 没有了思辨的火花, 没有了灵感的迸发, 学生很难留恋于墨墨书香, 获得真实的阅读效果, 获得滋补精神的营养。

2. 限制联想、想象力。

画面、声音直观生动, 但它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不及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 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从学生未来发展考虑, 要慎重使用。多媒体可辅助教学, 千万不可让它代替教学。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得与失 篇8

带领着一群天真浪漫的初中生学习语文。但不久就发现,我轻松放任的教学方式虽然看到了课堂上的活跃气氛,课后与孩子们玩成一片的其乐融融的景象,但并没有让我的教学成绩也同样的光彩照人。原因在于我忽略了初中生与高中生的差别。高中的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已初步形成,有着对自己未来的思考和追求,相对有着较强的自觉性和自我约束能力,教师在其中主要起着思想引导作用。而初中生,尤其是初预、初一的孩子,相对的自觉性和自制力都较差,老师在其中除了发挥引导的作用之外,最重要的还要发挥掌控和监督作用。在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和维持方面都必要有严格的要求,完善的规范,老师更是要在的关键的时刻作好严格的把关。所以放任自由的教学方式显然是不适宜初中生的。另一方面,因为自己的性格原因,导致与学生的关系相对会更加的密切,这本应该是件好事。但凡事“过犹不及”,过于频繁的接触,使师生之间失去了一种“距离美”,老师也因此失去了该有的严肃和庄重。所以现在明白师生之间还是需要保持一段适宜的距离的。

失,另一点还表现为“本末倒置”。这里的“本”指的是教学,这里的“末”指的是作业。每天埋头批改繁重的作业,压的我喘不过气来。学生做得多,做得累,也做得乏,老师改得多,改得累,改到后来确不见效果。把过多的时间用在批改一些重复、琐碎的作业上,用于教学方法研究以及文本研究的时间显然就少了。课上的不深入,教学方法死板、老套,做再多的作业也是“无用功”。所以,现在知道,作业不是求多而是要求精。选择一两项作业重点做,重点讲解和分析,达到的效果可能要好许多。这也就达到乐“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师教学模式上不断的寻求改变,教学方法也发生了灵活多样的变化,如:我在授课的过程中,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采取创设情境法,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采用启发诱导法,培养学生主动质疑的意识,让学生敢于提问,敢于发言,敢于表现自己,敢于标新立异,鼓励学生的创造性,采用讨论探究法,训练学生自主释疑的能力,鼓励他们进行合作型学习,培养他们的探求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能力,使他们在不断的学习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问题的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教授冰心的《纸船——寄母亲》这首现代诗,就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首诗是一幅优美的画,是一首动听的歌,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课文的配乐朗读,想象一个女孩子站在船头,望着愈来愈远的祖国,想着离自己越来越远的母亲,只有一只一只的折着纸船,把她抛向太平洋,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这样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描绘出自己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的内容,同学们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有的同学想象出了当时的冰心脸上挂满了泪水,还有的同学甚至想到与自己的父母亲人每一次离别的场景,这些都说明同学们已经融入了教学的过程;欣赏完了画面,我又让学生听了满文军的《懂你》这一首歌,这首歌同学们也许听过很多遍,但在那个特殊的场景下,大家都闭上了眼睛,仿佛和歌声融为一体,谁也不忍心去打破那種宁静,此时无声胜有声! 通过不断的尝试,我渐渐的寻找的了教学的乐趣。

我相信“有得必有失”这句话,生活是公平的,稍有头脑的人都会在失败中找寻到成功的启发和经验。在放任自由的教学经验的失败下,我学会了严格的要求,制定了一系列较为完善的规范。我也相信“严师出高徒”这句话,所谓“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我也明白了课堂的轻松活跃不是放任自由,在培养学生喜爱语文的基础上,恰到好处的启发和引导,同样可以形成高质量高效率,同时又轻松愉悦的语文课堂。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 篇9

摘要:俗话说“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教育的质量永远无法超越教师的质量,而教师的质量体现在课堂教学上[1]。课堂教学中,认真备课非常重要,常进行教学反思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教学是一个不断思考、不断反思、不断探索的过程,俗话说,每一堂课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再精彩的课也有欠缺、处理不当的地方,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完善和提升自我,设计出更适应学生的教案,以达到更高的教学质量。下面是笔者对《指数函数》一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与反思。

关键词:指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数形结合;能力;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7-0176-0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中重点内容是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函数的表示式,并根据形式判断出哪些函数是指数函数,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及辨析能力;画出指数函数的图像,并通过观察图像总结得出指数函数的性质;本节课的能力目标是通过图像总结性质,利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能力。情感目标是通过指数函数的有关内容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使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一、对学生的学情分析

本授课班级的学生是五年制大专一年级学生,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习惯和能力上有一定的欠缺,但他们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好胜心,动手能力较强,敢于接受新知识。大专一年级学生在初中已经有了一些相关函数的初步知识,对学习本节课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幂函数》,学习了幂函数的概念,画简单的幂函数的图像,通过分析图像总结出幂函数的性质,并利用性质比较了两个幂函数的大小。《指数函数》以同样的顺序给出了相应的内容,先学习指数函数的概念,再学习图像和性质,最后是应用。对比着上《幂函数》来学习指数函数,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接受。

本节课采取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启发诱导,教学方式是组织学生通过自主探讨得出结论。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两个问题,类比得出指数函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画出不同的指数函数的图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

二、本节课的教学地位及作用

指数函数是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之一,形式特殊,在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指数函数又是对数函数的反函数,是学习对数函数的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习中画出图像,利用图像总结性质,在利用性质比较两个函数值的大小,体现了数形结合的重要的数学思想。

三、对教学内容的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指数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难点是探讨底数的不同取值对函数的影响,根据实际情况,我将授课内容分为两次大课,一次大课是两节课,第一次课主要是初步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利用图像探究性质,并进一步熟悉图像和性质;第二次课是指数函数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过程

1.以实际问题为情景,引入新课。本节课以两个实际问题引入:

问题1: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显然一个这样的细胞分裂x次后,所得到的细胞分裂的个数y与x之间,构成一个函数关系,能写出x与y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吗?可以表示为y=2x。

问题2:一种放射性物质不断衰变为其他物质,每经过一年剩留的质量约是原来的84%。求出这种物质的剩留量随时间(单位:年)变化的函数关系。设最初的质量为1,时间变量用x表示,剩留量用y表示。可以表示为y=0.84x。[2]

引导学生观察以上两个函数表达式:两个函数的表达式中都有如下的特点:是幂函数的形式,底数都是常数,指数是变量x。结合这些特点总结出指数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函数y=ax(a>0,且a≠1)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R。底数有两种情况:01。判断是不是指数函数必须和定义的形式一模一样才行。在本节课的开始,以生活中的两个实例引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虽然抽象,但同样来源于我们熟悉的实际生活,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是把现实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加以抽象、提取,用数学符号和数学语言表示出来。这样的引入自然而亲切,消除数学的神秘和枯燥,增加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画图、利用图像总结性质。为了准确的画出指数函数的图像,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等步骤,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出下列指数函数的图像y=2x,y=()x,y=3x,y=()x。画图时,教师也在黑板上和学生一块画出图像,一方面让学生把自己画的图像和教师画的图像加以对比,起到模式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于画图有困难的同学起到了提示的作用。画出图像后,和学生一同找出每个图像的特点,得出这些特殊函数的图像的性质,再引导学生得出一般的指数函数y=ax的图像性质。让学生自己画图像,通过动脑、动手,加深了印象,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3]。对于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由于底数a的不同取值所引起的函数变化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不好把握。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比两种情况下的图像特点,分析随着不同的底数a的取值对函数图像的影响,找出规律,继而得出不同情况下的图像特点。然后再给出不同的底数的特殊数值,画出相应函数的图像,以加深印象。

3.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探索新知。在指数函数定义中,规定了“a>0,且a≠1”,这个规定是学生感到困惑的地方,为什么作这样的规定,如果不这样规定会出现什么情况?这是本节的一个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采取学生自由讨论的形式,学生通过互相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在讨论中互相启发,补充,在一系列生疑、质疑和解疑中达成共识。为了节约学生讨论的时间,防止学生漫无边际的想象,教师可将问题设计为这样的形式,对于底数的分类,可将问题分解为:(1)若a0且a≠1。学生通过自己探讨,彻底弄清了底数a的这一特殊规定,并明确了指数函数的定义域是R,无论x取任何数值,ax都有意义。通过一步步探讨下列问题,学生在讨论中豁然开朗,解除疑惑,这样能够得出结论所取得的效果,印象深刻,比教师直接呈现结论要强一百倍、一千倍甚至一万倍。

五、对本节课的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可取之处。指数函数本身非常抽象,不好理解,本节课由同学们熟悉的两个实际问题引入,一个细胞分裂问题,一个是放射性问题,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熟悉的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觉得数学不突兀、不枯燥,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息息相关,体现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强化了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强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画一些特殊指数函数的图像,分析总结出一般指数函数的图像,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本堂课从开始就组织学生有目的的进行观察、分析、总结得出指数函数的定义;在教师的引导下探讨了底数a的不同取值对函数的影响,从而明确了底数的特殊规定;通过观察图像总结出性质,一堂课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都在生疑、质疑、解疑,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与收获,比教师“满堂讲”效率高。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能力的目的。

2.教学中的不足。教师在设计学生讨论的问题时,由于事先设计好了题目,虽节约了学生讨论的时间,看似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实际上还是在某种程度上把学生限定在小框框里,教师的主导性还是太强,没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讨论问题时,有一部分同学在讨论,另有一部分同学只是附和,并没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教师也没把全体学生调动起来,没能体现课堂是全体学生的课堂。学生在画图时,虽然教师和学生一块画,但由于学生的基础不一样,仍然有一部分学生画不出,教师也没时间等,分层教学体现不理想。因为我们现在的教学是班级教学,一个班级大越45人左右,而基础参差不行,教师在设计过程中常常顾此失彼,这也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需要我们更进一步的改革和调整。反思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的特征,意味着教师必须对设计的教学活动进行自我监控、自我检测、自我反馈,对学生对接受知识内容及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中的每一环节进行反思,以便及时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对出现的问题和有知识欠缺的地方及时进行补救[4]。通过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反思与总结,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不断地提升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水平,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收获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增强自己的数学意识。

参考文献:

浅谈语文课堂上的得与失(定稿) 篇10

课堂是一门永远存在着遗憾的艺术。对于学生与教师而言,每一堂课都有各自的得与失。正常情况下,每一位教师都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多学多得,逐步提高学生的素养与能力。故此,如何让学生多得少失,也就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顺理成章地成为教师一生所要研究的课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也不例外。

那么,何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从专业角度说,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遵循语文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经历和物力的投入,达成语文教学目标和满足发展的需要,旨在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理性思维水平,增强教学效果,它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体现。通俗地讲,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发展,具体表现为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知少到知多。

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就以下两点谈一谈。

一、“一课一得”

小学课堂一节课的时长为四十分钟,语文课亦是如此。倘若,你想花两课时(80分钟)一个人阐述完一篇课文的所有要学习的内容,那么,即使你的语速再快,也不能够讲完。因为语文教材的文本是文学范畴,而文学是没有严格限制的,更无标准答案,这也正是语文课的与众不同之处。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一堂课让学生学习上有收获,能理解一个问题、明白一个道理、掌握一种方法,“一课一得”是启发式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所谓的“一课一得”,即是指在一堂课内完成一个总体学习目标,其它的学习活动都将围绕这个学习目标展开。“一得”应该是教师有自己的“得”,学生有各自的“得”,且这个“得”字不仅是得到知识,也可是引起思考,最好是引起了疑问。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刻体会到在同一时间内,你想要给的更多,接受的人反而得到的更少的道理。有那么一节课,本人生怕课文的哪个细小的知识点遗漏,生怕学生哪个字不会解释,便自己一一讲解,走入了眉毛胡子一把抓的误区。这堂课上,我拼命地赶,学生费劲地听,甚至有个别同学跟不上节奏而神游太虚,显然,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不佳。

吃一堑,长一智。在这篇课文之后的教学中,本人一直采用“一课一得”的教学理念。譬如,语文四年级上册的第二十八课《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是由两封书信组成的略读课文。本课课题富含哲理,内容富有教育性,但我着眼于此篇课文的特殊之处——书信格式。由于书信格式与孩子们的实际生活的联系并不是那么的密切,较多同学不会写信,因此,我想通过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得到书信格式的知识。讲授时,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围绕着三个问题展开学习课文的内容。在通读课文之后,中等水平以上的学生能够较快地回答这三个问题。紧接着,我将大部分时间放于学习书信格式。先介绍写信的益处,调动了学生写信的积极性。再根据文后的提示,让学生自主发现书信的格式和写法,然后,以小组的形式汇报并总结书信的格式。最后,布置了相关家庭作业:以张国强的身份给作家柯岩回信。隔天,再通过作业,检查学生是否真正地会运用书信格式。

作业显示,绝大多数同学能够较好地按照书信格式要求书写。故此,教师想令学生于语文学习上“多得”,应该坚持“一课一得”,让学生真有所得。

二、“主动得”优于“被动得”

西方教育家泰勒认为教育是主动的过程,是学生积极投入的过程。主动性教育是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主体性的实现标志着教育目的的顺利实现。教学过程就是发挥教师的主体性使学生完成知识学习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学生发展能力的过程。与此同时,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就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而言,所有教学方法都是外因,只有他们的主动性才是内因,如果不能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教育目标永远不可能实现。因此,学生主动地学习必定优于被动地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语文课堂中,学生们应该自觉地去发现语文美、研究语与文,探索语文世界。

其中,古诗是我国文学中最美的文学体裁,“一诗一画”,每一首古诗都藏着一幅幅美丽的画,所以,古诗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中最美的课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里有四首古诗,含有情景交融的送别诗。例如,李白所写的七言绝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短短的28个字表达了一种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同时又有一种开阔大气的意境。笔者在教授此诗时,采用了复习导入,再让学生利用工具书和参考书,自行疏通字义与句义,实现基本理解诗意的目标。接着,本人引导学生一起学习诗的意境。为此,我抓住了“孤帆、远影、尽、唯”等字,为学生创设情境,将作者的情感转化成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从旁观者的角色转为当事人的角色,感受李白的深情,从而体会两位大诗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然而,现实和理想总是有一定距离的,教学设计实施起来与实际有一定的出入。课初,学生能够拿出工具书和参考书,自行疏通字义与句义,但不到两分钟,我班的后进生A同学开始东张西望,不知道该做什么。于是我来到了A同学的旁边,辅助该生。过了一会儿,班级的纪律开始松懈,一些小声音出现了。于是,我停下来观望全班,看到大多数同学都抬起了头,便结束了自学时间,接着,让学生反馈自己的学习所得。我发现,优秀的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的含义,中等的学生则是翻看参考书,读答案,未能脱稿,较为不认真的学生就连出声回答都是困难。显而易见,优秀的学生拥有一套适合本身的学习方法,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的学习中,中等的学生则跟随着老师的步伐走,可是,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是应付着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而后进生则既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主动学习的态度,根本不知道该如何与教师交流,更不用谈什么课堂教学有效性了。

总而言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课堂应“一课一得”,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学,才能行之有效。

我的课堂教学得与失

今天,在全校教学工作会上,我奉命在学术报告厅为全校老师上了一节研讨课。说实话,面对这种场合的上课,我的内心是惴惴加惶恐的,作为一个年龄已不小的高中新教师而言,我的压力感是挥之不去的,再加上一种莫名的自尊的作祟,我真的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惶惑。上完课后,很多老师很善意的给了赞扬和溢美之语,其实,细细思来,我的这堂课存在着很多我自己不满意的地方。现作以反思如下: 优点:

学生的参与度很好,积极性很高。经此一课,我发现,你给学生创设一个怎样的问题情境或话语环境,学生便会还你一个怎样的惊喜。其实,今天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真的是令我惊讶!惊喜!震惊!震撼!我自问:这节课我作秀了吗?我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了吗?答案是:没有!绝对没有!我仅仅在昨天,很轻描淡写的告诉学生:“明天全校老师要听咱班的一节语文课,地点可能在学术报告厅,我们将共同学习周国平的《直面苦难》一课,请大家认真预习,将教学案的自主预习部分完成。”仅此而已,学生很多的见地和精彩,都是在短短的课堂之中激发的(学生的精彩发言,我将另文摘录),这一点是我最惊喜、最自豪、最值得骄傲的。不足:

1、对这节课的主旨分析,依然感觉不深、不透,走马观花。其实,我对周国平的这篇文章,读完之后,思考了很多,感悟了很多,他那深邃的思想,淡定的从容,诗化的语言,理性的解读,平民的视角……每一点每一滴都给了我别样的感受,引发了我深深的思索,但如何把我的这些思索和感悟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里和学生共鸣,我做的依然有太多太多的不足。

人生的得与失 篇11

人生的得与失,成与败,繁华与落寞不过是过眼烟云。而永远陪伴我们一生,如影随形、不离不弃的只有心情;如同呼吸,伴你一生的心情是你唯一不能被剥夺的财富。人活一辈子不容易,忧伤是活,开心也是活,既然都是活,为什么不开开心地生活呢?爱人即使分手了也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留下一脸的憔悴,留下满心斑驳的创始,等待自己的是郁郁寡欢和散落一片的无奈。到了一定的氛围,后遗症就会疯狂发作,发作起来就疼痛难忍,难忍的时候就会苦不堪言,就象刚刚愈合的伤口被一刀豁开,再愈合、再豁开,周而复始,流血的心,滴滴答答,生命多远就会滴答多远。深爱你的人是最珍贵的,全世界的金银财宝比起爱人那颗滚烫的心,也会粪土不如!亲了,爱了,伤了,疼了,他会笑中带泪,泪中含情!伤害了深爱你的人,那颗忧郁而又热情似火的心就会跌入冰冷的万丈深渊,遭受漫无边际的寒冷,也将会一去不复返,你也就丢失了无价的珍宝,不要!千万不要!温暖的胸怀才是深爱你的人栖息的地方。

心灵相融了,身体相融了,相爱着的人们啊,亲了就笑笑,哭了就擦擦,苦了就咽咽,累了就歇歇,伤了就舔舔。

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和爱,可他们迟早会衰老;孩子给我们满足和喜悦,可他们终究会长大;爱情给我们幸福和甜蜜,可我们必须付出一生的代价去呵护;金钱是水中的浮萍,时聚时散;美丽的容貌是绿树上芬芳的花朵,适时绽放、无奈凋谢;健康是魔术大师,能变睛也能变阴;繁华更像是梦一场,曲终人散,觥筹交错的热闹犹如水中影镜中花,没等看清,记住梦的内容,就醒了。原来,能伴随我们一生的是自己的心情哦!当你拥有一份好心情时,看天是蓝的,云是白的,山是青的,人是善良的,世界是绚丽多彩的;拥有一份好心情,唱唱快乐的歌,跳跳动感的舞,身体充满无限的激情;拥有一份好心情,有实现自己伟大事业的自信力量源泉;拥有一份好心情,任何年龄的容颜,都会被好心情照亮,美丽动人而魅力无穷;拥有一份好心情,能帮你获得学识,交结良师益友,把握机遇,缔造和谐,成就事业„„

要使我们天天都拥有一份好心情,必须心胸开阔,宽以待人。一个人有了宽广、豁达的心境,遇事就能拿得起,放得下,精神也会轻松而愉快,心境自然会美好而宽广,就能大度处世,平和待人,营造一个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

千万别小看心情,它能让天地为之动容,自然为之变色。同样走进大观园,刘姥姥开心,林妹妹伤心;同样的江水,李后主低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苏东坡豪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湛蓝夜空,一轮明月,有人举杯邀约,对影浅酌;有人黯然泪下,思乡情浓,总是故乡月最明。景无异,异的是心情。

“人可能没有爱情,可能没有自由,没有健康,没有金钱,但我们必须有心情。”如果你渴望拥有健康和美丽,如果你想珍惜生命中每一寸光阴,如果你愿意为这个世界增添欢乐与晴朗,如果你即使你跌倒也要面向太阳,就请锻造心情,让我们沉稳宁静广博透明的心,覆盖生命的每一个黎明和夜晚,我们可能无法逃避厄运或人生包含的棘手的问题,但我们可以从容豁达的去面对。

心情,是一种感情状态,是一个人对外界各种因素作用于内心的一种感知,心情的历练,是一种自我的超越;心情的锻造,是一种完美的追求。好的心情,来源于一个人能否守住一颗沉稳宁静广博透明的心。世间百态,物欲横流,不为诱惑所动,不为攀比所烦。自然心情就会好。让好心情相伴一生,这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拥有了好心情,也就拥有了自信,继而拥有了年轻和健康。就拥有对未来生活充满向往,充满期待,让我们拥有一份好心情吧,因为生活着就是幸运和快乐。给自己一份好心情,让世界对着你微笑:给别人一份好心情,让生活对我们微笑。

好心情不是先天的造就,也不是上苍的赐予,它是人格、品德、教养、才能综合指数酿造,它由渐悟而顿悟,由领悟到觉悟,它是修炼成正果。母育的是身躯,修炼的是心情。心情它需要不断呵护、调理、滋润和丰盈。

后来,一些想法不一致了,有了分歧就会吵架,人在生气冲动的时候最容易说出绝情、伤人的话,尽管说的那些话都不是真的,但爱人听了,心就会淌血,那些话就会象钉子一样扎在心上拔不出来,那是怎样的一些个夜晚啊!两个人在一起时甜蜜的细节会一幕一幕不可阻挡地簇拥着闯入脑海,两个人窃窃私语时的情话就会一句句反复在耳边响起。醉心的、苦涩的、甜蜜的、疼痛的、屈辱的、缠绵的、愤恨的„„这些感觉会疯狂地袭来,把流血的心摧残的支离破碎。漫漫长夜象黑色的魔鬼能将人无情吞噬,好不容易昏昏睡去,第二天醒来一睁眼,骤然又有无尽的痛苦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心中会闪出一个念头:永远地睡去多好啊!

强势领导的得与失 篇12

一个成功的领导者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对照美国大选,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外向、健谈、善辩、有掌控力、善于与人打交道。一谈起成功的领导人,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乔布斯、马云这样的,外向、强势、有掌控力。其实这是一个偏见,因为很多一样成功或更成功的人,可能会很内向、柔和且不具有攻击性,为什么我们看不到他们,就是因为从性格上说,他们不想让我们看到。一个强势的领导人天生具有“领导像”,这种领导具有的领导气质可以使他在逆境中奋进,创造属于自己的传奇,他们的优点主要在于:

1、源于自己内心一种强烈的驱动,他善于制定并描绘愿景,并能够把愿景传达给团队,由此打造一个卓越的团队。

2、具有很强的鼓动性和个人魅力,能够团结一批人向一个目标奋进。

3、具有领袖气质,善于用政治手腕掌控人心。这种领导即能让下属不感觉疏远,也不会让下属过于接近自己,以保持一种神秘的掌控力。当然,他们的缺点也非常突出。

一是固步自封,难以改变。一个强势领导人一旦形成定见,轻易不会改变。这就是所谓的“偏执”。如果这种偏执的方向正确,那么组织会获得巨大的成功(如苹果),如果这种偏执的方向错误,会给组织带来巨大的灾难(很多,却不为人所知)。

二是剥夺下属的思考力,不会培养接班人。现在很多爆得大名的老板或职业经理人,人们都会很怀疑一件事,他们离开的话,这个组织还能不能继续辉煌?三是王权思想严重,最终结果是下属都围绕着他去转,而不是围绕着组织的绩效转。山东某知名新能源集团,其一下属公司原来在外地办公,活得风生水起。可是自从被老板叫到总部基地办公后,公司立刻乱象丛生,据子公司负责人讲,其主要精力都用来应付老板让老板高兴,哪里还有精力去考虑公司事务。不独有偶,该集团另一外省子公司负责人曾感叹:“为什么我们还活得比较滋润(比其他子公司)?就是我们离老板远一些,不经常被‘关照’。”

一个领导人,无论内向还是外向,无论强势还是中庸,因为身居高位,往往会被自己的心以及自己的下属蒙蔽。只有那些能够真正反躬自省、不断自我更新的领导人,才是成功的领导人。

如何看待人生的得与失 篇13

前一阵子,因为一些事情,朋友给我发了一条短信,看了短信后,我整个人一下子又振作起来了,我确实要好好感谢她,没有她的短信,我可能还会一直沉浸在深深的懊恼当中。借这个机会,我把这条短信写出来,然后再谈谈我在事后得到的一些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短信的内容是这样的: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据传有一个特别灵验的水泉,常会出现神迹,可以医治各种疾病。有一天,一个拄着拐杖,少了一条腿的退伍军人,一跛一跛的走过镇上的马路,旁边的镇民带着同情的口吻说:“可怜的家伙,难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条腿吗?”这句话被退伍的军人听到了,他转过身对他们说:“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条新的腿,而是要祈求他帮助我,叫我没有一条腿后,也知道如何过日子。”

也许,拥有完满的人生是人们共同的心愿,但在实际生活中,情况往往不会如愿,每个人都会面对得与失,在这种得与失的情感变换中,有人能够找到一个平衡点,但是也会有人迷失。我认为得与失是不重要的,关键是要让你的生活充满亮丽与光彩。

失去是痛苦的,很多人会因为失去某些东西而耿耿于怀,他们往往没有用心去体会失去过后其实也有得到。比如说,夜幕降临的时候我们失去了太阳,但是晚上我们可以欣赏到满天的繁星;秋季来临时,我们失去了生命绿动,但却得到了丰硕的金秋;在成长的岁月里,我们失去了美好的青春,但我们走进了成熟的人生„„。生活,需要享受收获的喜悦,也该享受“失去”的乐趣。不要为了一时的失去而迷失了前行的方向。

得到往往会给人以喜悦,但得到后即将发生什么?没有人能够预料,所以,无论你得到了什么,都不妨时常这样问自己。这样,得到了的时候就会倍加珍惜,失去的时候也不至于无所适从。不必为“失去”而难过,因为世间之物本来就是去住无常。我们所能做、所应做的只是在“得到”时珍惜它。

学习为所失去的感恩,也接纳失去的事实,不要在乎人生的得与失,让生活充满亮丽与光彩才是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最应该做的事情,不要再为过去而掉泪,努力的活出自己的人生吧。

教育教学的得与失 篇14

——校本培训有感

新桥初中化学组刘卫荣 通过这次开学前的校本培训活动,我认识到:一个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反思。实践证明: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以下就是我对自己教育教学实践工作的几点反思。

一.教学目标的达成方面

新课标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三个维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过程中,我能够充分认识到后两者的重要性,也尽量想方设法地通过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渗透情感价值观的教育,但对于如何更好地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融合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教学过程的灵魂,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二.沟通与合作的组织方面

成功的教学应该形成多种多样的、多层面的、多维度的沟通情境和沟通关系,师生之间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有时我的教学会停留在“花架子”的表面形式上而没有进行真正触动学生心灵和精神的沟通;合作形式太过单一,机械呆板,比如小组讨论、小组实验、小组竞赛,追求表面的热闹和对答如流,而无实质性的合作。

三.教材的使用方面

上一篇:消防控制室人员管理下一篇:有关创先争优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