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院感会议记录(精选8篇)
检验科院感会议记录 篇1
里田乡中心卫生院检验科院感管理工作检查反馈表
检查内容:
1、室内台面机器的清洁;
2、卫生用具一用一消毒,专区专用;
3、手卫生执行情况;
4、制度知晓抽查; 5.职业暴露管理
6、医疗废物管理
7、紫外线消毒登记及监测
检查时间:
****年**月**日 存 在 问 题 记 录
整 改 措 施 及 时
限
复检时间:
****年**月**日 持 续 改 进 效 果 评
价
检查时间: 年 月 日 存 在 问 题 记 录
整
检查人员:
科室负责人:
检查人员:
科室负责人:
检查人员:
(确认签字)(确认签字)(确认签字)(确认签字)
(确认签字)改 措 施 及 时
限
科室负责人:
(确认签字)复检时间:
****年**月**日 持 续 改 进 效 果 评
价
检查时间:
存 在 问 题 记 录
整 改 措 施 及 时
限
复检时间:
持 续 改 进 效 果 评
价
年
月
年
月
检查人员:
科室负责人:
检查人员:
科室负责人:
检查人员:
科室负责人:
(确认签字)
(确认签字)
(确认签字)
(确认签字)(确认签字)
日
(确认签字)
日
检验科院感会议记录 篇2
关键词:种子,检验机构,档案,记录
经过考核合格的种子质量检验机构, 具有出具有证明作用数据或结论的资质。所出具的结果需要一整套记录确认质量, 证明其可靠、准确。记录包括人员能力信息、设备状态信息、受检样品信息及检测环境信息等。以确认在样品检测过程中, 参与检测的人员具有相应的能力, 设备处于符合检验要求的状态, 样品状态符合检测技术要求, 制度环境和技术环境没有对检验形成不良影响。记录一旦缺失, 质量结果将受到质疑, 接受第三方审核时, 可能失去资质。
1 涉及检验结果质量的几个记录档案
1.1 人员档案
专业学历证明, 从业资格证, 培训记录。
1.2 检测仪器设备档案
仪器设备登记表, 验收登记表, 鉴定校准验收记录表, 期间核查记录表, 维护记录, 维修记录, 使用记录。
1.3 样品信息
样品来源记录 (扦样单或送样委托登记表) , 检测数据原始记录表, 检测环境记录。
1.4 管理记录
内部审核记录, 管理评审记录, 客户审核记录, 第三方审核记录。
2 记录档案作用
2.1 人员专业学历证明
证明经过相关学习, 人员有相应的专业知识, 具备胜任检验工作的基础知识。
2.2 从业资格证
人员在具有基础知识的前提下, 通过法律、法规、专业设备操作技术培训, 具备了从事种子检验工作必备的操作技能和法规常识;经过管理部门考核、行政许可, 具备了从事政治检验工作的资格。
2.3 培训证明
随着社会进步, 种子检验技术也在发展。通过继续教育培训, 补充了学历教育的不足, 了解掌握新的检测技术和政策法规, 人员可以胜任技术进步后的工作。
2.4 仪器设备登记表
汇总全部检测设备信息, 以期了解检验使用的设备, 符合检测种子技术要求。
2.5 仪器设备说明书
单个设备的全部资料信息。包含性能参数、规格参数、操作步骤说明、出厂日期、出厂编号、售后服务信息等。佐证设备适于承担检测工作, 遇到使用问题, 可以得到有效帮助。
2.6 安装调试记录表
记载设备初期启用, 外观检查、性能参数符合种子检验技术要求。新设备在未检定、校准前未发现外观和技术问题, 可以进行检定、校准测试, 拟投入使用。
2.7 检定校准记录
定期对设备进行计量测试, 确认符合说明书性能参数指标。证明在检查设备后, 经过测试和调整, 性能符合或达到了产品说明书标出的性能要求, 并且在一个检定周期内可以持续保持;另外, 设备经过维修后, 性能达到了产品说明书标出的性能参数指标。
2.8 设备期间核查记录
仪器设备在两次检定校准期间, 为了确认在此期间设备性能状态保持在校准时的精度而进行的核对检查, 通常利用参考物质进行。参考物质可以是经过检定的类标准物质, 像砝码、温度计等, 也可以是自制的恒重物。在仪器检定校准后测量参考物质, 记录测量值, 在期间核查时重新测量参考物, 比对参考物质的测量值的变化, 反推设备性能有没有变化。佐证在样品检验时设备性能处于合格状态。
2.9 仪器设备使用记载表
每一台设备的使用流水记录, 与样品检验原始记录的使用设备名称记录共同映证, 在检测样品时设备处于合格状态, 说明从该设备采集的原始数据是有效的。
2.1 0 仪器设备维修记录
检测设备在使用过程中, 由于零部件老化、使用不当或外部原因, 难免出现故障, 在设备上留下痕迹。记录设备故障内容、维修内容, 与检定校准记录映证样品检测时设备处于合格状态。
2.1 1 仪器设备维护记录
通过擦拭、清扫、润滑、调整等一般方法对设备进行护理, 以维持和保护设备的性能和技术状况, 称为设备维护保养。对可能影响设备运转部位除尘、除垢、加注润滑剂, 达到整齐、清洁、坚固、润滑、防腐、安全等要求。日常维护一般不作记录, 定期维护、设备润滑、冷却系统、密封系统清洁和空气循环系统清洁维护是需要记录的。设备的维护, 可以保证检测不受影响。
2.1 2 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记录
通过不定时的不同岗位的人员, 交叉核查工作, 排除可能存在的思维惯性导致的检验结果失误。
2.1 3 管理体系管理评审记录
阶段性工作总结通过全面回顾过去工作, 评估检验工作是否有必要对管理进行改进, 保证检验结果处于高质量状态。
2.1 4 管理体系外部审核记录
根据检验机构考核管理办法, 定时由管理机构组织专家, 对机构质量体系进行全面核查, 确认检验机构有检验能力的活动记录, 从另一侧面确认检验机构的检测能力。
2.1 5 供应商评审记录
检验机构对为检验机构提供服务的机构的服务水平和能力评价记录, 证明检验机构的配套服务是高质量的, 不会因为配套服务影响检验结果质量。
检验科院感会议记录 篇3
摘要:本文就农业气象观测记录薄表校对及检验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从而通过严格预审把关,确保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四性”要求,旨在进一步提高农业气象观测资料的使用价值。
关键词:定义;薄表预审;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S16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0.0063
农业气象观测报表记录是农业气象观测结果的原始记录,是具有长期保存价值的资料,也是做好决策服务最基础的数据加工资料,它的准确性、代表性、比较性、及时性决定着农业气象观测资料的使用价值。因此,在进行日常农业气象观测时,必须对原始观测的记录进行初步核查——预审,通过业务基础扎实、工作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把关预审,才能保证农业气象观测资料的四性要求。本文就农业气象观测记录薄表方面的一些校对检验方法进行简要介绍,供大家参考。
1 作物生育期
1.1 预审作物生育期观测薄基本表栏的填写
一般在每年开始使用作物生育期观测薄时,首先复查观测员对观测薄封面填写是否符合要求,是否与实际观测作物相符,包括作物名称、品种类型、熟性、栽培方式等,其次是地段说明、示意图等。
1.2 进入生育期观测时,预审做到旬清月结
在日常观测工作中,一般没有重要发育期时,按照旬清月结的原则复查观测记录,如果预计旬内会出现发育期和遇到需要测定密度、高度、生长量、产量等要素时,一定在发育期出现时复查观测记录,以免漏测、遗忘、多测等错误记录的发生,确保农业气象观测记录的完整性、及时性和准确性。
复查农业气象观测记录注意事项有:注意高度的变化,常规情况下高度是随着靠近成熟期而增加的,但因作物种类和收获果实的性质不同具有较大的差异,要客观实事求是的进行判断分析,避免盲目随从;另外注意调查点选择的代表性,与往年进行比较,分析判断调查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当观测地段或大田发生病虫害时应及时进行观测或调查记录,在观测和调查时应注意记录的格式,仔细理解农业气象规范中灾害种类和受灾特征,把握发生量级和预计受到影响后可能造成减产的百分比。气象条件评述,从热量、光照、水分等条件分析作物生长发育期间的适宜程度,指出不利因素和影响时段,对产量形成因素的影响等。
2 土壤水分观测薄表预审
土壤水分状况是指水分在土壤中的移动、各层中数量的变化以及土壤和其他自然体(大气、生物、岩石等)间的水分交换现象的总称。土壤水分是土壤成分之一,对土壤中气体的含量及运动、固体结构和物理性质有一定的影响;制约土壤中养分的溶解、转移和吸收及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对土壤生产力有着多方面的重大影响。土壤水分又是水分平衡组成项目,是植物耗水的主要直接来源,对植物的生理活动有重大影响。经常进行土壤水分状况的测定,掌握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对农业生产实时服务和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预审土壤水分观测薄表记录时,应注意薄表封面填写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地段说明,土盒自身重量备注等;土壤水分日常观测变化规律,根据季节、作物发育期、灌水、降水大小等基本条件客观分析判断,排除错误记录,确保观测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土壤湿度与田间持水量比较,做好备注;降水日期、降水量、灌溉日期、灌溉量的备注;两个逢8期间的发育期填写(如果出现两个或以上的发育期,按照先后出现顺序填写);特殊情况下如灌溉、降水等影响无法按期取土的备注;土壤水分变化分析,根据作物需水量和土壤水分实际变化分析适宜程度,指出土壤水分亏缺时段,对产量的影响,指出过湿或涝害时期造成的不利影响,简单描述作物生育期间灌溉情况及与往年的比较。
3 物候水文气象观测薄表预审
物候是指自然环境中植物、动物生命活动的季节现象和在一年中特定时间出现的某些气象、水文现象。对非人工影响或很少受人工影响在自然条件下的植物和动物的物候及气象、水文现象统称自然物候。对物候现象按统一的规则进行观察和记载,就是物候观测。物候现象是生物节律与环境条件的综合反映。从气象条件来说它不仅反映了当时天气条件,而且反映了过去一段时间气象条件影响的积累情况。物候观测资料可以预告农事活动,对作物引种、布局、园林建设、农业气象预报、情报,农业气候专题分析以及区域气候和古气候的研究,编制自然历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物候观测薄表预审注意事项:薄表封面填写的正确性;主要观测植物地理环境栏填写观测植物种植的年代,检查是否连续;木本和草本植物的发育期是否有矛盾,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候鸟、昆虫两栖类动物物候观测记录分清记录格式,观测记录始鸣和终鸣、始见和终见;水文气象,根据水文气象现象出现秩序,逐一记录,综合填入报表,注意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法;物候分析,综合一年来整个物候观测资料,与历年进行比较,综合评述。
4 其他注意事项
农业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英文简写为AgMODOS)已在基层台站使用。这套软件适用于人工观测方式的农业气象观测站、农业气象试验站的作物生育状况、土壤水分状况、自然物候和畜牧气象观测业务。因此首要的是做好参数设置管理,其次是做好数据验证输入,最后一点是要求观测人员必须保持相对稳定,严格执行观测规范及技术规定,确保观测质量提高。
院感小组会议记录 篇4
主持人:关贞营
参加人员:秦长增
高志军
酒爱静
杨雨芬
任薪潼 地点:护理站 时间:2013.3.16 会议内容:
针对这一季度院感工作进行总结,对今后工作提出要求及整改措施。
由于二甲复审工作的深入,科室在消毒隔离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体现在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分类明确,消毒液使用等方面,但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举例说明:
1、手卫生不到位,无菌操作前后不洗手,合格率低。
2、紫外线灯每周一次擦拭不到位。
3、消毒液能达到消毒作用,但浓度太高对工作人员伤害很大。
4、一次性物品存在过期现象。
5、处置室的医疗垃圾生活垃圾分类不清。
这些现象都是日常工作中常见的,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需要及时整改,整改措施如下:
1、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执行,人人六步洗手法过关,院感小组不定期的督导。
2、紫外线灯75%酒精擦拭坚持每周一次,院感小组每月一次监测。
3、消毒液规范配制浓度合格,院感小组成员每天监测。
4、定期查看一次性物品有无过期,如有发现及时更换。5要求医生换完药后一定要把垃圾分类放置。
检验科院感会议记录 篇5
时间:2月3日
地点:会议室
参加人员:院感委员会委员,李院长列席 主持人:王玮
内容:关于调整后院感委员会的职责学习会议摘要:
一、王玮:今天下午召开2015年第一次院感委员会会议,我把调整后的院感委员会名单念一下,xxxxxx,因为根据医院管理办法,院感委员会由院感科、医务科、护理部、临床各科室、供应室、手术室、药剂科、检验科、设备管理、后勤及其他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所以就由我们大家组成了委员会,主任由主管医疗的李智副院长担任。
现在我来说一下,咱们大体的分工,院感科负责传染病、医院感染诊断、多重耐药、抗菌素使用等、手卫生、医疗废物、消毒隔离知识、环境学监测等的培训,药剂科做好抗菌药使用统计及指导,及时通报使用情况,后勤部门做好医疗废物及污水工作。
前期各科把院感管理小组成员名单已经报到院感科了,下一步我们会对监控医生、监控护士进行培训,然后他们再对科室医生护士进行培训。
二、李院长讲话
院感工作是个良心活,看似只是产出没有回报,其实不然,做好院感,就是给医院省钱,要是发生院感事件,那我们可费钱了。今年我们要选出院感工作突出者,年底给予奖励。希望大家干好院感工作,辛苦了。
三、李智副院长发言
今年我们针对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问题要加大力度,每个月由药剂科统计门诊抗生素使用情况,病房由各位医生统计抗生素使用情况,交与本科监控医生,由监控医生交给药剂科,由药剂科交院感科。
四、各位委员发言
王文:
1、关于专护病房,留置尿管病人较多,如果发生泌尿系感染,应用抗生素好了之后,过几天又发生感染,是报一次还是两次?
同一病人不同时间发生相同感染,报两次。
2、臧主任糖尿病足的病号,打抗生素时间有些长,是不是糖尿病足都需要抗感染治疗?(待研究)
王玮总结:
要求各科室负责人要确实认识到院内感染的重要性,必须按照《院感管理规范》《消毒灭菌规范》等的有关要求切实履行监管职责,结合本科室实际及时把存在的问题纠正过来,严格控制院内感染发生提高医疗质量。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已不再是单纯的消毒隔离,还包括院感的目标性监测、病房、化验室和供应室等重点科室的管理、医护人员职业安全、抗生素合理使用管理等等。这需要全院医务人员共同努力、配合院感科人员完善各项工作。各科室院感负责人要与院感科多联系、多沟通,为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而通力合作。希望通过此次会议,促进我院的院内感染管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让观念变为行动,提高自觉性,提升执行力,从而真正达到“院感控制,你我共同参与”。
交通医院院感科
检验科质控小组活动记录2012 篇6
时间:2012-1
一、质量专题:
学习2012年室内质控要求和新的室内质控上报系统的使用
二、质量现状:
2012年江苏省临床检验中心要求:
1.采用新的上报系统上报室内质控数据
2.增加了参加室内质量控制的检验专业和项目
三、质量对策:
所有质控小组成员学习了2012年江苏省临床检验中心的有关要求:室内质控上报项目,临床生化项目为27项,甲状腺功能5项,肿瘤标志物3项,传染病标志物3项,血细胞8项,尿液干化学10项,逾期不报或漏报的单位将不得参加省级质量管理奖评先活动,也不列入“江苏省检验结果互认单位”名单中。不在通报中其它专业和项目仍按原要求上报,小组成员同时学习了新的室内质控数据实验室间比系统IQC Clinet的安装,下载相关资料,质控项目、批号、仪器、检验方法、质控品等的设置,以及数据的上传、导入和发送等。
四、质量结果:
全部质控小组成员了解了省临床检验中心2012年室内质控的有关要求,特别是新增室内质控类别和项目部分内容,同时掌握了新的室内质控上报系统网络的使用方法。
检验科质量控制工作小结记录
时间:2012-12
一、质量专题:
检验科质量控制工作月总结,2013年的质控计划。质控工作存在的问题。
二、质量现状:
1.检验科部分检验项目因各种客观原因以往未按要求做室内质控
2.少数人员对室内质控的规则、要求、数据分析、质控图绘制等室
内质控知识了解不够
3.室内质控的项目有生化、免疫(乙肝、梅毒、艾滋)、血常规、血
凝
三、质量对策:
以血糖为例,所有质控小组成员对有关室内质控的知识进行了全面地系统地学习。主要内容包括:
1.质控品的保存和使用
质控品应严格按照要求及时保存在-20℃以下,冰冻状态融化使用时,应轻轻摇匀。未用完部分可4℃保存,避免反复冻融。实验过程中应当尽量减少质控血清在室温的放置时间。
2.均值和质控限的确定
根据20次质控结果对数据进行离群值检验(剔除超过3s外的数据),计算出平均数和标准差,作为暂定均值和暂定标准差,以此暂定值作为下一个月室内质控图的均值和标准差进行室内质控。
3.室内质控图的绘制
主要采用Levey-Jennings质控图。质控规则主要有: 13s:1个质控点落在士3s之外;R4s:连续2个质控点相差超出4s范围;41s:连续4个质控点落在同一侧士1s之外;7x靶:连续7个质控点落在均值之一侧。
4.失控情况处理及原因分析
室内质控出控时,应填写失控报告单,由专业主管做出是否发出与测定质控品相关的批患者标本报告并分析及登记失控原因,要及时查找原因予以纠正。
5.室内质控数据的管理
室内质控数据的周期性评价:每月月末,都要对当月室内质控数据的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及累积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进行评价,查看与以往是否有明显不同。
四、质量结果:
检验科院感会议记录 篇7
周炫主任传达了国家近期的有关墙体屋面及道路用建筑材料行业及产品质量方面的产业政策, 介绍了行业发展前景, 在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挑战与机遇后, 周炫主任布置了中心和各委托工作站2016年工作任务、开发工作。他指出, 随着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下发的《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强制性国家标准《烧结墙体材料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砖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烧结墙体材料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等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和标准的颁布实施, 绿色建材与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 全面提升我国砖瓦行业的准入门槛, 促进行业清洁生产和环境污染治理, 推进行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势在必行。为了配合我国绿色建筑、绿色建材的健康发展, 加快我国墙体屋面材料及道路用建筑材料的生产企业及窑炉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技术工艺及环境保护技术改进和提高, 确保行业产品单位产品的能耗、能效和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对绿色建材、能耗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 中心将与各工作站合作进行有关企业能耗、窑炉热效率及大气污染物排放测评等环评技术服务工作。
他强调, 在我国“一带一路”经济战略的带动下, 各墙材质检机构在对企业开展实验室建设的业务以及生产过程中装备的生产开发和提高等工作的同时, 还可以介入国外工厂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国外的砖瓦生产企业需要一整套实验室的建设, 希望各质检机构能重视起来, 抓住机遇, 走出国门, 开发国外生产企业实验室的建设工作。
周炫主任还对2015年砌墙砖抗压强度设备总的经销情况及工作进行了总结, 并制定了相应对策, 应对2016年新的营销工作目标。《墙体材料当量导热系数测定方法》标准即将发布实施, 当量导热系数的检测工作将可逐步开展, “中心”将进行《墙体材料当量导热系数测定方法》标准培训工作。今后还要将当量导热系数的检验在相关标准中做出规定。会议代表们就设备销售模式及设备使用方面的相关问题展开了研讨, 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
周炫主任还就今后标准体系发生的变化情况做了讲解, 目前强制性标准要清理整顿, 以后涉及到安全性能的是强标, 其他均是推标, 所有试验方法将单独制定标准。标委会秘书长、教授级高工林玲介绍了标委会今年的标准制修订工作安排。《烧结砖瓦原料物理性能试验方法》、《屋面瓦试验方法》、《墙体材料中可浸出重金属的测定方法》、《烧结普通砖》、《烧结瓦》、《蒸压灰砂砖》、《触感引道路面砖》等标准制修订工作已经展开, 将于今年至明年全部完成。目前正在申请砖瓦窑炉热平衡计算等相关标准, 灰渣板、隔墙板、保温条板等标准的修订今年准备提出申报计划。会议还就《烧结砖瓦原料物理性能试验方法》、《屋面瓦试验方法》、《烧结普通砖》三个标准的草案征集了参会代表的意见。
中心教授级高工丁伟东总工程师向大家介绍了国家有关墙材行业方面政策的新动向, 烧结制品目前成为国家大力推广的产品, 在目前“禁实”的政策下, 发展应用建筑垃圾、污泥生产烧结自保温砌块, 是当前墙材行业发展顺应时势的必然选择。
重症监护室的院感监测及防治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入住我院ICU超过48h的全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共有患者1565例, 其中男941例, 女624例, 年龄范围2个月~81岁。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 医院感染按照2001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试行) 规定》的标准判定[3]。成立专门监测小组, 小组成员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与临床科室感染监测人员组成, 小组成员负责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病历、诊断结果、侵入性诊疗操作及导管留置时间、病情变化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 患者转出ICU后随诊48 h。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发生率
调查结果显示1565例ICU患者中有179例患者发生感染, 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1.4%, 其中下呼吸道感染占52.6%, 泌尿系统感染占23.8%, 血液感染占8.0%, 术后切口感染占4.8%, 口腔感染占4.4%, 其他占6.4%, 其中侵入性操作发病率占59.2%。
2.2 病原菌分布
医院感染患者共179例, 送检样本164例, 检测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4%, 肺炎克雷伯菌21%, 鲍曼不动杆菌18%, 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12%, 念珠菌9%, 其他6%。
3 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及预防措施
3.1 主要诱发因素
3.1.1 患者自身因素
ICU患者病情危重, 复杂多变, 多为各类休克、大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多发性重症创伤、多脏器衰竭、重大手术术后以及多种疾病并发症, 患者生理极度紊乱, 机体免疫力功能十分低下, 极易感染各种病原菌, 故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发病率较普通科室高。
3.1.2 侵入性操作
(1) 呼吸机诱发感染:机械通气是ICU常用的治疗设施, 呼吸机的使用容易引起肺炎, 称之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机械通气患者口咽部革兰阴性的主要来源是胃部细菌。机械通气时, 肺部正常清除机制产生障碍, 引起口咽部菌群的异常吸入, 诱发肺部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及病死率均高, 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是临床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4]。 (2) 插管诱发感染:留置尿管是ICU被人常用的措施, 导尿也是泌尿系统感染最常见的原因, 导尿管的留置为细菌提供了进入膀胱的路径, 造成了逆行感染, 另外, 细菌可定居在尿道周围或导尿管表面, 增加了泌尿系统感染的机会。
动静脉插管也是诱发感染的重要因素。随着中心静脉置管在ICU病房中的广泛应用,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已成为严重并发症之一, 成为一不接忽视的因素。插管部位的感染如穿刺点局部红肿、疼痛、伴随渗出液或脓性分泌物, 称之为导管相关性感染。对感染的诊断科观察是否有发热、寒战、血液白细胞计数升高, 如有感染症状还应对分泌物进行培养, 以确定感染细菌的类型[5]。
3.1.3 细菌的耐药性
滥用抗生素现象日益严重, 细菌的耐药性问题受到了高度重视, ICU患者由于住院时间长、病情危重、免疫功能低下、大量使用抗生素以及接受多种有创性检查和治疗, 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 普遍出现出多重耐药、高度耐药菌株, 给临床治疗带来威胁。
3.1.4 院内交叉感染
医护人员及陪护人员卫生意识淡薄, ICU患者病情严重, 须多个科室共同配合治疗ICU患者经常转科, 人员流动性大, 极易造成交叉感染, 应引起广泛重视。
3.2 主要预防措施
针对医院感染的诱发因素, 应采取以下措施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 促进患者快速恢复健康。
3.2.1 加强机体免疫防御功能
应摒弃不良生活习惯, 通过合理搭配营养, 适度锻炼, 给与患者适当保健方案, 增强患者体质, 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功能, 提高防疫疾病的能力。
3.2.2 规范医院消毒程序
认真执行ICU消毒隔离制度, 医护人员、陪护人员应学习卫生常识, 加强洗手, 注意卫生。
3.2.3 规范侵袭操作
加强医护人员的学习交流, 侵入性操作对患者身体功能损害较大, 医护人员应提高对侵入性操作危重性的认识, 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诊疗操作, 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认真执行侵入性操作无菌原则操作的技术及原则, 加强医疗器械的消毒管理, 并严格遵守各种导管、引流管的临床护理操作规程, 尽量缩短导管的留置时间, 以降低侵入性操作的感染率, 确保患者的安全, 降低患者的痛苦[5,6]。
3.2.4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多学习多交流, 临床医护人员应认真学习卫生部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正确掌握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如医护人员应掌握抗菌药物的用法用量、抗菌谱、用药途径、半衰期、溶媒、治疗用药疗程等, 避免用药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限制临床滥用广谱抗生素, 加强临床使用抗生素的管理[7]。
3.2.5 加强ICU医院感染监测力、监督执行力
从思想上高度重视ICU的目标监测, 明确其必要性, 及时分析医院感染的各种诱发因素, 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病发率。加强医院管理政策的执行力度, 保障优良措施的实施。
4 体会
ICU病房是抢救治疗危重患者的重点部门, 是容易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场所, 应加大监管力度。ICU患者伴有多种严重疾病, 是医院感染和产生细菌耐药的重点区域, 因此, 加强医院感染、病原菌监测、多重耐药菌的监测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对发生医院感染及多重感染的病例应做到早隔离、早预防、早控制, 尽可能遏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散播, 以污染源应加强学习和交流, 合理使用抗生素, 规范化各种有创操作, 减少各种导管的留置时间, 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率, 加强宣传教育, 使患者或家属了解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 配合医护人员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监测、诱发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分析医院感染的发病率, 分析感染诱发因素与防治措施。结果 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侵入性操作、细菌的多重耐药性及医院管理环节相对薄弱均可能导致医院感染。结论 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规范侵入性操作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 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加强医院感染监测, 加强医院制度落实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ICU,医院感染,多重耐药性
参考文献
[1]任玲, 周宏, 郑雯, 等.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与全面综合性监测方法的对比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16 (9) :995-997.
[2]Rozaidi SW, Sukro J, Dan A.The incidenceof nosocomail infection in intensivecare uint[J].Med J Malaysia, 2001, 56 (2) :207.
[3]胡必杰, 郭燕红, 高光明, 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参考版)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220-221.
[4]王力红, 石海鸥, 张京利.重症监护患者医院感染前瞻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2, 12 (4) :268-270.
[5]戚其学, 王春雷, 李艳玲, 等.1169例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所致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07, 17 (2) :290-292.
[6]邓钰, 吴守彩, 黄书会, 等.综合重症监护病房医院目标性监测及相关因素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0, 27 (1) :61-63.
【检验科院感会议记录】推荐阅读:
检验科院感监测制度07-06
检验科院感半年总结07-07
检验科持续改进记录06-04
进货检验记录制度05-30
新版锅炉内部检验记录10-16
液压电梯验收检验记录11-15
检验批验收原始记录11-18
一些检验批记录表08-17
路肩质量检验记录表11-10
关键件的进货检验记录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