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工程圈梁裂缝的分析与防治的论文

2024-10-02

略谈工程圈梁裂缝的分析与防治的论文(通用11篇)

略谈工程圈梁裂缝的分析与防治的论文 篇1

略谈工程圈梁裂缝的分析与防治的论文

1.裂缝状况

该工程基础圈梁及其以下所有工程已于3月20日施工完毕。因建设单位相关基建手续未办理完毕,工程周围环境未协调妥当,当施工单位准备砌筑1层墙体时,宝鸡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出面阻挡,工程已于203月30日全面停工待命。直到7月10日,建设单位办理好相关基建手续后,工程才重新开始施工。经工程监理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现场检查,发现个别纵横墙上基础圈梁砼有裂缝。凡是基础圈梁下有裂缝较长较大,裂缝自基础圈梁上表面沿高度方向向下延伸约为10-15cm,该裂缝经现场查验约为10处。为了保证地基基础稳定可靠,主体结构安全牢固,满足工程使用功能,我们组织邀请了建设单位、工程设计、工程质监、工程监理、施工经验丰富的专家和施工技术人员,现场仔细察看状况,认真分析裂缝原因,与会人员各执己见,畅所欲言,基本达成了共识。

2.裂缝原因分析

工地现场管理人员对砼基础圈梁早期养护不到位,失水过多。砼早期失水收缩裂缝最初是以裂纹的形式出现在初凝时,到砼终凝时,裂纹因为砼失水收缩而发展为裂缝。忽视砼早期养护,往往容易引起砼裂缝。这是造成砼基础圈梁细小裂缝不可忽视的原因。桩身钢筋笼主筋6φ12,螺旋箍筋为φ6@300,加劲箍筋为φ12@,夯击扩大头(现浇C25干硬性砼)约2m,桩的实际长度以满足进入持力层的.要求为控制值,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800KN,三击贯入度不大于100mm,干硬性砼体积不得小于0.5M3,基桩共计153个,已于年3月1日施工完毕。基桩施工完成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按照《复合载体夯扩桩设计规程》,采用可靠的测试方法对工程桩的桩身完整性及单桩竖向承载力进行检测,根据检测报告,基桩竖向承载力及变形均符合设计要求。由此可见,该楼地基基础工程稳定可靠,结构安全,砼基础圈梁裂缝不是桩基下沉不均匀引起的。该工程砼基础圈梁在没有上部砌体荷载作用的情况下,出现细小裂缝的现象比较少见。该砼基础圈梁自浇筑以来,因各种原因停工多达一年多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内,砼基础圈梁经过了冬天-10℃至夏天35℃温度变化,而工地管理人员对砼基础砖基础的,裂缝较短较小,裂缝仅为自上表面向下沿高度方向延伸约为2-3cm,该裂缝经现场查验仅为5处。凡是基础圈梁为砖砌地沟洞口时,基础圈梁下无砌体支撑处于悬空状态时,基础圈梁砼圈梁,在冬天滴水成冰的天气未采取任何冬季保温覆盖措施,在夏天烈日暴晒后突然降雨未采取覆盖养护措施,砼基础圈梁经历的温度变化幅度太大,砼内外温差较大,温度应力引起了砼干缩裂缝,这是造成砼基础圈梁细小裂缝的主要原因。

3.防治裂缝的措施

与会各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反复研究讨论,一致认为应立即采取可靠有效的防治措施,尽快消除砼裂缝引起的工程质量缺陷,防止砼细小裂缝继续扩大,影响工程使用功能,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我们按照“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和与会专家及技术人员结合工程实际,一起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案。在原砼基础圈梁上新作一道240×180现浇C25钢筋砼基础圈梁,配筋为4φ12,φ6@200。以保证房屋基础整体稳定性和刚度要求,满足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 实践证明,按此方案实施,整个质量缺陷处理稳妥可靠、效果很好。建设单位、工程监理、工程质监部门都十分满意。通过这起砼基础圈梁裂缝质量缺陷的处理,以下几条经验教训值得我们铭记在心。砼初凝时,开始淋水养护是预防砼早期失水收缩裂缝的有效方法。必须引起施工人员足够重视。砼的保温覆盖非常重要。为保证新浇筑砼有适宜的硬化条件,防止砼早期干缩产生裂缝,砼浇筑完毕后,当天必须及时浇水并覆盖,一般采用塑料薄膜、草袋、或毛布覆盖养护,保持砼表面湿润,不得使砼受冻或受暴晒。工程施工必须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而不能在各种基建手续未办好的前提下,冒然施工,时建时停,违背施工规范规定抢抓进度。在工程停工期间,一定要做好已完工程的保护工作。否则,容易引起工程质量缺陷,给施工方自身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略谈工程圈梁裂缝的分析与防治的论文 篇2

无论是什么结构的建筑, 几乎都存在抹灰开裂的现象, 大多数是因为温度变化引起的, 只是轻重程度的不同而已。

(1) 抹灰表面龟裂的特点是裂缝多而无规律, 裂缝较细但面积较大, 严重的会引起墙面空鼓, 若要返工成本较大。 (2) 在框架结构中, 填充墙体与梁柱接触面间容易出现水平和垂直裂缝, 这些裂缝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施工过程中不加以预防, 竣工后裂缝一旦出现就很难补救。 (3) 一些使用板型材料的墙体, 例如GRC墙板, 不同板块之间经常出现规则的竖向裂缝。 (4) 在门、窗洞口出现形状为“八”字形的裂缝, 裂缝沿约45°方向开裂, 框架结构和砖混结构均有发生, 而砖混结构多发生于顶层两端的房间, 而且裂缝一般较宽, 这种裂缝不仅仅是抹灰的开裂, 而是砌体的开裂, 出现后有时伴有渗漏现象, 危害较大, 一般是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 是较为典型的温度裂缝, 较难处理和避免。

2 出现裂缝的原因及技术处理措施缝

2.1 墙面抹灰龟裂

墙面抹灰完成后有时墙面会出现大面积细而密的呈龟裂状的裂纹, 分析裂缝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抹灰用的砂浆配合比不准确, 水泥用量过大致使水化热大, 干缩严重从而造成龟裂。 (2) 基层处理不规范或不干净, 从而导致抹灰砂浆失水过快而出现龟裂。 (3) 基层表面平整度达不到要求, 造成抹灰层厚薄不均或抹灰层过厚, 从而引发表面龟裂的发生。 (4) 中高级抹灰应该分层抹, 有时施工时为了赶进度或为了省工, 造成抹灰基层、中层、面层分层厚度不当, 压不密实, 从而造成龟裂。 (5) 与施工环境有关。抹灰环境通风好而且干燥, 通常又不注意养护致使砂浆失水较快从而导致严重龟裂。 (6) 填充墙体使用新型材料如钢丝网架聚苯乙烯夹心板, 这类板材几乎没有吸水性, 当不注意养护时将导致抹灰砂浆迅速失水而发生龟裂现象。 (7) 由于种种原因施工单位加快施工速度缩短了合理工期或业主入住后使用不当也可能引起抹灰层龟裂。

分析出原因之后, 预防的方法也就不难找出。

(1) 严格按配合比拌制砂浆。主要是控制水泥用量, 水的用量也要控制, 拌制砂浆前要进行试配, 使砂浆的和易性与保水性达到最佳。 (2) 抹灰的基层要认真处理, 方法必须得当。对于砖砌体来讲, 一定要提前1~2天用清水浇透, 至表面出现水光, 然后阴干, 手摸时有潮湿感时再进行抹灰。加气混凝土砌块与粉煤灰砌块则不需用水浇透, 只要在砌体上适当浇水, 然后阴干半天左右再进行抹灰。 (3) 在砌体施工时要严把砌体施工质量关, 控制好砌体表面的平整度, 特别要控制好砌体的垂直度, 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抹灰的厚度, 杜绝出现抹灰厚度不均匀, 从而可以大大减少龟裂现象的发生。 (4) 抹灰应分层进行, 严格控制抹灰的总厚度和分层的厚度, 中级抹灰平均总厚度宜控制在20mm内, 高级抹灰宜控制在25mm内, 外墙抹灰宜控制在20mm内。分层应该合理, 一般情况下中级抹灰分两层较为合理, 无论混合砂浆还是水泥砂浆, 底子灰厚度以1 3 m m为宜, 面层5mm为宜, 抹完底子灰后待六至七成干, 表面发白, 手压有坚实感, 但能留下手纹时即可进行面层抹灰。 (5) 抹灰的施工环境对于裂缝的出现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高温干燥的气候条件下施工应该将门窗敞口进行封闭, 必要时在地面上定期适量浇水, 或定期在抹灰表面 (八成干后) 喷雾, 天气异常酷热时, 最好用薄膜将抹灰面封死进行养护, 效果较为理想。对于象GRC板、钢丝网架聚苯乙烯夹心板这种吸水较差的新型建材, 则在施工抹灰前宜在基层刷一道界面剂, 成活后喷雾或封闭进行养护, 否则极易出现龟裂现象。

2.2 不同建筑材料间极易出现规则的裂缝

2.2.1 此类裂缝出现的原因

(1) 对材料的性能和特点把握不准或很难把握。如加气混凝土砌块吸水后膨胀较大, 失水后又大大缩小, 导致这种裂缝出现。 (2) 施工原因:组砌不合理, 砂浆的饱满度小于85%, 或者由于拉结钢筋漏放甚至不放, 浇水过多, 施工一次砌体高度过大, 砂浆标号低, 都可导致裂缝的出现。 (3) 设计原因:有的设计单位只是机械的套用图集, 而不是根据工程特点给出具体做法, 从而造成裂缝的出现。 (4) 温度的影响:由于各种材料之间的膨胀系数的差别, 必然引起结构热胀冷缩及内外胀缩不一致的变形, 因此也必然会出现裂缝。

2.2.2 预防此类裂缝的措施

(1) 由于加气混凝土和粉煤灰砌块出厂时含水率较高, 使用后砌块会因逐渐干燥造成体积的不稳定, 因此对于这种类型的建材, 施工单位应该提前组织材料入场, 杜绝边进料边砌筑的施工方法, 材料入场后不要随意堆放, 堆放时底部应垫起并防潮, 雨天还要覆盖以防吸水过大而引起体积的膨胀。 (2) 在组砌砌块时, 施工人员往往只注意水平缝砂浆的饱满度而忽视立缝砂浆的饱满度, 尤其是柱与砌块之间的砂浆不饱满, 饱满的立缝能阻止砌体变形, 减缓裂缝的出现。 (3) 仅仅设拉结筋虽能减少竖向裂缝的出现, 但效果不是很理想, 由于多方面的因素, 裂缝还是时有发生。 (4) 砌体的胀缩, 不同的部位是不相同的。往往是两头大而中间小, 因此在柱梁与砌块接触的部位易出现裂缝, 因此在抹灰前宜在框架与砌体接触面上设置双层钢丝网片。

2.3“八”字形裂缝

此类裂缝的原因分析。

温度变化:在相同的温度下, 钢筋混凝土的伸缩值要比砖砌体大一倍左右, 故在混合结构中, 当温度变化时钢筋砼屋盖、楼盖与砖砌体伸缩不一。由于上述温度的变化及线膨胀系数的差别必然会引起结构的热胀冷缩及内外胀缩不一致的变形。由于构件受到约束, 不能自由变形, 因此就不可避免的在墙体和构件中产生附加压力, 当附加压力超过墙体的承受能力时, 就会使墙体开裂。

预防和减少此类裂缝的技术措施:除按规范要求合理设置伸缩缝外, 主要应从设计与施工两个方面采取确实有效的措施。

摘要:裂缝是建筑施工混凝土结构中相当普遍的现象, 是长期困扰着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的一个技术难题。实践证明, 裂缝是不可避免的, 但可以把它控制在无害范围之内。本文分析、总结了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常见的裂缝形式, 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在工程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关键词:建筑施工,裂缝,原因,控制

参考文献

[1]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2]王寿华, 等.建筑工程质量症害分析及处理[M].中国建筑出版社, 2005.

[3]徐伟, 陈震, 等.建筑工程施工的智能方法[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7, 5.

建筑工程裂缝的分析与防治措施 篇3

【关键词】楼屋面裂缝;种类;成因

0.引言

裂缝的成因裂缝产生的形式和种类很多,要根本解决混凝土中裂缝问题,还需要从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原因入手。正确判断和分析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是控制和减少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最有效的途径。

1.楼屋面裂缝的种类及其特征

建筑楼屋面裂缝的种类。

(1)干缩裂缝。相对湿度越低,水泥浆体干缩越大,干缩裂缝越易产生。

(2)塑性收缩裂缝。混凝土在塑性收缩、硬化收缩、碳化收缩、失水收缩过程中易形成各种收缩裂缝。

(3)沉陷裂缝。沉陷裂缝的产生是由于结构地基土质不匀、松软,或回填土不实或浸水而造成的不均匀沉降所致;或者因为模板刚度不足,模板支撑间距过大或支撑底部松动等原因导致,特别是在冬季,模板支撑在冻土上,冻土化冻后会产生不均匀沉降,致使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

(4)温差裂缝。由于温度变化,混凝土热胀冷缩而形成的裂缝,此类裂缝一般集中在东西单元的房间以及屋面层和上部楼层的楼板。

(5)结构裂缝。虽然现浇楼板承载力均能满足设计要求,但由于预制多孔板改为现浇板后,墙体刚度相对增大,楼板刚度相对减弱。

2.钢筋混凝土现浇楼屋面裂缝成因分析

2.1设计方面

(1)设计原因①设计结构中的断面突变而产生的应力集中所产生的构件裂缝;②设计中对构件施加预应力不当,造成构件的裂缝(偏心、应力过大等);③设计中构造钢筋配置过少或过粗等引起构件裂缝(如墙板、楼板);④设计中未充分考虑混凝土构件的收缩变形;⑤设计中采用的混凝土等级过高,造成水泥用量过大,对收缩不利。(2)材料原因材料原因:①粗细集料含泥量过大,造成混凝土收缩增大。集料颗粒级配不良或采取不恰当的间断级配,容易造成混凝土收缩增大,诱导裂缝的产生;②骨料粒径越细、针片含量越大,混凝土单方用灰量、用水量越多,收缩量越大;③混凝土外加剂、掺和料选择不当或掺量不当,严重增加混凝土收缩;④水泥品种原因。矿渣硅酸盐水泥比普通硅酸盐水泥收缩大,粉煤灰及矶土水泥收缩值较小,快硬水泥收缩大。水泥等级及混凝土强度等级原因。

2.2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方面即商品砼成品的质量对楼面板质量的影响

商品砼的性能改善目前已普遍采用泵送商品砼浇筑,但受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各商品砼厂商以采用大粉煤灰掺量,低价位、低性能的外加剂及细度模数低、含泥量较高的中细砂作为降低价格和成本的主要竞争手段。因此建议有关部门牵头,尽快健全和统一对商品砼厂商的行业管理,并根据成本投入比例,相应和合理地提高商品砼的市场价格(特别是用于地下室和住宅楼面工程的砼),促使厂商转变观念,控制好原材料质量,选用高效优质外加剂改善和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值。建立好控制体系严格控制砼的用水量,不允许随意对商品砼加水;严格控制掺和料的用量;有条件时,在砼中加入纤维等抗裂材料。追求低价格、低成本而忽视了商品砼质量,导致楼面收缩裂缝增多。同时现场应逐车控制好商品砼塌落度检测,以保证砼的成品质量。

2.3施工质量方面

(1)混凝土施工过分振捣,模板、垫层过于干燥。混凝土浇筑振捣后,粗骨料沉落挤出水分、空气,造成表面砂浆层,它比下层混凝土有较大的干缩性能,待水分蒸发后,易形成凝缩裂缝。而模板、垫层在浇筑混凝土之间洒水不够,过于干燥,产生裂缝。

(2)混凝土浇捣时过分振捣会使混凝土的细骨料过多地浮到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浆层,引起表面体积碳水化收缩,导致混凝土板表面龟裂。

(3)施工工艺不当引起,致使支座处负筋下陷,保护层过大,固定支座变成塑性铰支座,使板上部沿梁支座处产生裂缝;过早拆模,或者在混凝土未达到终凝时间就上荷载,造成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变形,在混凝土早期强度低或无强度叫,承受弯、压、拉应力,大梁两侧的楼板不均匀沉降也会使支座产生负弯矩造成横向裂缝。

(4)后浇带施工不慎而造成的板面裂缝。科学、合理留置砼施工缝。施工缝留置应按有关原则合理留置,通常留置在剪力较小的部位,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范围内。对于双向板应根据其受力特点。按设计要求留置施工缝。

(5)楼面垫层内铺设的暗装水管、电线套管铺设不当,保护层厚度不足可能造成板面沿管线长度方向产生裂缝。

(6)混凝土的收缩湿度裂缝。混凝土处在温差变化较大的环境下,将会使其收缩更为加剧。混凝土浇捣后来及时浇水养护,这些裂缝也首先产生在较薄弱的部位,即板角处。

3.裂缝的预防措施

一般情况下,楼屋面裂缝表现为:表面龟裂,纵向、横向裂缝以及斜向裂缝。对于混凝土现浇板的裂缝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以减少或避免这些裂缝的出现:

3.1设计方面

(1)设计中的重点加强部位最普遍和数量最多的是房屋四周阳角处(含平面形状突变的凹口房屋阳角处)及房间在离开阳角1米左右,即在楼板的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末端或外侧发生45度左右的楼地面斜角裂缝,大开间框架结构的建筑中将更加明显),其原因主要是砼的收缩特性和温差双重作用所引起的,并且愈靠近屋面处的楼层裂缝往往愈大。从设计角度进行分析,其原因是现行的建筑设计规范侧重于强度考虑进行设计,否则配筋量将大幅度成倍增加(例如美国的配筋量就多于我国的1倍,而房屋的四周阳角由于受到纵、横二个方向剪力墙或刚度相对较大的楼面梁约束,因此在温差和砼收缩变化时,板面在楼板的配筋薄弱处(即在分离式配筋负弯矩筋和放射筋的末端结束处)首先开裂。虽然楼地面斜角裂缝对结构安全使用没有影响,。根据上面的原因分析,因此建议设计单位对四周的阳角处楼面板配筋进行加强,改为沿房间(每个阳角仅只限一个房间),全长配置,并且(即按照技术导则中的一、6条中的前半条文采用),凡采纳或按上述设计的房屋,效果十分显著,基本上不再发生45度斜角裂缝,已能较满意地解决好楼板裂缝中数量最多的主要矛盾。

对于外墙转角处的放射形钢筋,认为作用较小,其原因是放射形钢筋的长度一般不大(约1.2米左右),45度的斜向裂缝仍然会向内转移到放射筋的末端或外侧,而当采用了双层双向钢筋加密加强后,纵、横二个方向的钢筋网的合力已能很好地抵抗和防止45度斜角裂缝的发生和转移,在绑扎时常搁置在纵横板面钢筋的上方,导致钢筋交叉重叠,将板面的负弯矩钢筋下压,同时浇筑时钢筋弯头(即拐脚)容易翘起造成平仓困难,所以建议重点加强和加密双层双向钢筋即可。

(2)对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可通过调整基础的选型进行控制,如采取改用深基础及桩基础等方式以减少。

(3)在板角增加辐射筋。针对绝大多数裂缝产生于板角这一现象,在板角四周增设辐射筋,使产生裂缝的应力作用方向与辐射筋相一致,能有效地抑制裂缝。

(4)平面布置尽量减少凹凸现象和设置必要的伸缩缝。

3.2混凝土原材料质量

(1)选用合格的材料,配制符合质量要求的混凝土。对配制混凝土所用材料应严格检验,防止混凝土构件产生裂缝。

(2)合理选择原材料,严控配制混凝土所用材料的数量,建议采用“双掺法”施工。既掺和一定比例的外加剂和粉煤灰等材料,以减少水泥水化热,同时也减少水泥用量,使混凝土构件施工产生了很好防裂效果。工程建设中,在满足设计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用粗骨料、中低热和安定性好的水泥品种,降低混凝土水化热。

4.结束语

略谈工程圈梁裂缝的分析与防治的论文 篇4

1 因承载力不足产生的裂缝

由于砖砌体是脆性材料, 其抗拉强度较低, 因承载力不足而产生的裂缝, 很可能是结构破坏的特征。因此, 正确认识这类裂缝的形态特征是十分重要的, 这类裂缝主要产生原因有:柱、窗间墙高厚比较大的中心受压和小偏心受压;承载大梁的墙局部受压;轴心受拉或偏心受拉;砖挑檐的竖向剪力:墙柱的大偏心受压;砖平拱的竖向弯矩:砖过梁的弯矩和剪力共同作用。

2 基础不均匀引起的裂缝

(1) 正八字形裂缝:建筑物中部的下沉值较大, 建筑物形成正向弯曲而造成正八字形裂缝。 (2) NA字形裂缝:建筑物中部的下沉值较两端小, 建筑物形成反向弯曲而造成倒八字形裂缝。 (3) 斜裂缝:建筑物地基局部软弱, 造成局部沉降量过大而出现斜裂缝, 相邻的建筑物间距过小, 新建的高层建筑造成原有建筑不均匀沉降。 (4) 竖向裂缝:底层大窗台下的竖向裂缝, 主要是因为窗间墙下基础的沉降量大于窗下基础的沉降量 (因为大孔洞削弱墙重) , 使窗下墙产生反向弯曲变形而开裂。 (5) 水平裂缝:水平裂缝一般有两种。 (1) 窗间墙上的水平裂缝, 一般都在每处窗间墙的上、下两对角处成对出现, 沉降量大的一边裂缝在下, 沉降量小的一边裂缝存上; (2) 水平裂缝发生在地基局部塌陷处, 这种裂缝较少见。

3 温度变化引发的砖砌体裂缝

3.1 温度裂缝形成的机理简析

外界温度变化使组成房屋建筑的结构构件产生胀缩变形, 当这种变形受到其他构件的约束时, 就会在构件内部或相互约束的不同材料构件之间产生应力 (主要为拉应力和剪应力) , 当应力超过构件材料的强度极限时, 就产生了温度裂缝。

在使用两种不同材料的屋面板与墙体之间, 线膨胀系数a差异较大, 通常混凝土屋面板的线膨胀系数a1=10×10-6, 砌体的线膨胀系数a2=5×10-6。当两者以相同的温差升降时。由于线胀系数不同, 在接触面上将产生相对位移, 而这位移受到限制, 则产生剪应力。由于屋面受到阳光的直射, 通常屋面板的温度总是高于墙体的温度变化, 使得这种剪应力更大。当膨胀产生的应力大于砌体的抗拉强度tmax>ftk时墙体就产生斜向温度裂缝。当温度应力超过墙体的抗剪强度tmax>fv时墙体就产生水平温度裂缝。由于应力集中的原因, 就在门窗洞口四角产生竖向及斜向裂缝。而楼板的斜裂缝主要由于纵横双向框架梁受热膨胀产生推力作用于端角楼板上, 超过混凝土的抗拉能力, 产生了斜裂缝。

3.2 房屋建筑工程出现温度裂缝的修复

在发现温度裂缝时, 不要急于修复, 应观察到裂缝稳定后, 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措施, 若发现屋面保温层末达到热工要求和标准时, 首先应重新改做屋面保温隔热层, 以防止裂缝继续活动。鉴定裂缝的稳定方法是在裂缝内嵌抹水泥浆或贴玻璃纸,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判断确定。对裂缝的处理须从建筑的美观、强度、耐久、使用功能等方面并充分考虑到裂缝形成的机理, 从根本上加以治理。大致有: (1) 裂缝细小, 对房屋正常使用影响不大, 可暂不处理; (2) 裂缝虽细小, 但已造成墙面、屋面、楼面的渗水, 或对钢筋混凝土内的钢筋保护的需要, 可采用嵌补密封或压力灌浆进行处理; (3) 对于裂缝较大、较多又贯穿墙体, 不仅影响美观和正常使用, 还对房屋的刚度和抗震性能有较大的影响, 这种情况下可在裂缝墙体两侧用或Φ6@500钢筋网片, 并用Φ6@500的钢筋穿墙将两钢筋网片拉紧固定后, 外抹水泥砂浆或喷射混凝土以补强加固。

4 砌体材料本身产生的裂缝

如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灰砂砖等的砌体, 前者致裂的主要原因是竖缝砂浆难以饱满以及特殊的构造要求未能跟上。后者一般使用温州地区蒸压灰砂砖, 由于其本身对温差敏感、表面光滑等特殊性, 虽然外观、尺寸指标均较好, 但在实际使用中对严格的灰砂砖砌体施工规程不熟悉, 缺少使用经验, 导致除存在粘土砖常见裂缝外, 还常见在较长墙段中及外墙窗台下的竖斜裂缝。其机理可以认为: (1) 刚出厂的灰砂砖稳定性差。灰砂砖主要由细砂和石灰组成, 蒸压养护后, 一般不到一周即已出厂, 但根据生产经验, 灰砂砖在出厂的一月内其释放的热量较大, 存在着反复的化学反应过程, 而且实际上一时难以完全反应, 因此, 体积极不稳定。 (2) 对含水率有苛刻的要求, 据有关试验资料和使用经验表明, 含水率控制在7%~10%之间砌体可获得较好的粘结力和抗剪强度, 否则影响明显。 (3) 砖体表面太光滑, 粘结性能差, 特别是当含水率不当致使砌体砂浆强度低劣粘结不良后, 直接地导致了在缝间抗拉剪强度低下。预防的主要方法: (1) 确保使用前的稳定期; (2) 严格控制含水率; (3) 严格按温州地区有关灰砂砖操作规程和构造要求施工; (4) 改善砖面造型。如能切实落实这四类措施, 在目前大力推广使用墙改材料的今天, 灰砂砖还是有广泛的生产和应用潜力的。

5 其它裂缝

这些裂缝包括:混凝土构件变形导致的砌体裂缝, 如当挑梁上填充墙、梁相继同步施工致使挠度过大, 其上砌体产生内低外高斜裂及与外纵墙之间的竖缝等;砌体本身承载力不足如砖柱承载不足时在下部1/3高度处出现的竖缝;砌体构造要求不良如施工洞留置和拉结筋放置不当造成的洞边缝;施工质量差造成的缝, 如砌体通缝, 灰缝砂浆不饱满, 含水率掌握不当, 脚手眼设置不当, 组砌不当等。这些裂缝形态各异, 必须对症防治。

结束语

综上分析, 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温度裂缝问题必须从设计、施工、使用等各个阶段全面综合的分析, 以便针对性地采取预防、修复措施。只要有足够的重视, 方法得当, 温度裂缝发生的几率、严重性、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均能降低到理想的水平。治理的原则:凡已涉及结构安全且变化剧烈的, 应当机立断, 迅速采取相应对策, 排除动力源, 加固补强或作拆除返工处理;反之, 如变化趋缓、稳定、仅与外观和评定有关、修复后不影响使用, 则重点放在表面处理上。

参考文献

[1]张相宝.混凝土构筑物裂缝原因分析与处理[J].混凝土.

建筑工程墙体裂缝原因分析及防治 篇5

【摘 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建筑工程也不断的发展壮大起来。虽然至今我国的建筑行业已经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其中的砖混结构的混凝土建筑墙体裂缝问题就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一类问题,本文着重针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墙体裂缝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针对所表现出来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建筑工程;砖混结构;墙体裂缝;原因;控制措施

砖混结构建筑工程中的墙体裂缝是一种常见的质量通病。经过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在砖混结构建筑中,由于温度应力造成的墙体裂缝占到九成,而其他原因造成的墙体裂缝仅占一成。由于温度应力造成的裂缝主要产生在屋面板、女儿墙、挑檐及顶层墙体等部位。虽然温度裂缝不会对建筑结构安全产生太大影响,但是会对建筑的美观及正常使用产生影响,严重的甚至会产生墙皮脱落。墙体裂缝会对建筑整体刚度产生影响,造成住户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墙体裂缝会对建筑防水层产生破坏,引起屋面渗漏水,给住户带来生活麻烦。同时,也会对设计、施工、建设单位的声誉带来影响。因此,必须对墙体裂缝的成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内外处理墙体裂缝的研究成果,提出有效的防治控制措施。

1.建筑墙体裂缝成因

1.1温度因素

温差是造成建筑顶层墙体产生开裂的首要因素。这种墙体裂缝主要是因为建筑物的各个部位受热不均,从而产生的温度变形不协调,引起墙体开裂。温度裂缝的严重程度与环境温差成正比,环境温差越大裂缝就越严重,温差小时开裂也小,屋面保温隔热效果差的裂缝就越严重,保温隔热效果好的裂缝就轻。砖砌体与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大约相差一倍,在环境温差条件下,砖砌体产生的温度变形比较小,而混凝土产生的温度变形就比较大,这种变形差异会引起两者的相对位移,在建筑端部的砖墙内产生剪力和拉力,从而使得截面发生突变,产生应力集中,进而引起墙体开裂。

1.2地基不均匀沉降

建筑工程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是造成墙体裂缝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此类裂缝主要发生在软土地基上,一般是由于建筑地基土质松软,沉降不均匀,使得墙体收到较大的剪切力,若结构刚度不足,材料强度及施工质量不能满足要求,就会导致墙体的开裂。这种裂缝一般是由建筑物下部往上发展,裂缝指向于沉降较大的部位相一致,形成斜裂缝。若地基局部存在旧房、深坑、墓等均易造成不均匀沉降引起墙体开裂。此外,若建筑地基位于冻土层上,收到地基的冻胀作用也会使得建筑产生开裂。

1.3设计方面

在许多建筑工程设计中,虽然考虑了防裂缝措施,但是设计与规范不相符合,不能有效保障防裂缝措施发挥作用,或者缩短作用期限。由于在设计中没有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防裂缝设计,设计出现差错,遗漏结构荷载,荷载过大而截面尺寸过小,构造不合理,砌体受压面积不够等原因,造成结构自身先天不足。另外,墙砌体结构材料强度偏低,砌筑砂浆强度与砌体强度相差过大,不同砌体混合砌筑以及墙体强度与外墙砂浆强度差距过大等设计方面的不合理都会引起墙体开裂。

1.4施工方面

(1)在施工过程中未做好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砖砌体材料的强度低于设计强度,或者抗压强度虽能满足要求但是砌体长度过长,砌体砌筑完成后在中间部位自行开裂。

(2)在进行不同强度砌体的混合砌筑过程中,将不同的砌体材料配套砌块,形成各种砌体的组合砌筑,这样就会因为各砌体的材料强度、吸水率、热胀冷缩系数的不同造成墙体开裂。

(3)在砂浆的拌合过程中,砂浆拌和不均匀造成有的砂浆强度偏低、有的则偏高,甚至会因材料粘结量过少而造成强度极低。具体来说,在配料方面水泥多了砂浆强度偏高,砂石配多了则会造成砂浆强度偏低,水分过多则会降低砂浆稠度,增大砂浆的干缩量,影响砂浆强度的同时会引起灰缝位置的开裂。

(4)砂浆在砌筑施工中未能做到随拌随用,导致砂浆存放时间过长,在还没开始砌筑前就已发生了初凝结块,导致砂浆在使用时强度降低,对墙体质量产生严重影响,进而造成墙体裂缝。

2.建筑墙体裂缝的防治措施

2.1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

在沉降裂缝发生后,应在沉降发展趋于缓慢且呈减弱迹象时,在裂缝稳定后进行修复。裂缝修复一般使用水泥砂浆或树脂砂浆进行填缝处理,或者使用水泥进行灌浆封闭保护的处理方法。此外,在施工时,应注意加强建筑物上部结构的刚度,以提高墙体的整体抗剪强度。在砌体砌筑过程中应严格遵循规范规程,如改善砂浆和易性,润湿砖砌体,提高砂浆饱满度、强度,施工临时间断处禁止留直搓,增加砖层之间的粘结,在基础及各楼层门窗上部设置圈梁等措施都能有效提高建筑物的墙体抗剪强度。 当建筑物的沉降裂缝发展较快且趋于加快时,可加设临时支撑,以减少基础荷载,待进行基础加固后再进行裂缝修复。基础加固措施常采用增大基础面积,桩基础托换以及注浆改变土壤特性等方法。对于较为复杂的地基,可在基槽开挖后进行普遍钎探,对于查出的软弱部位应在进行地基加固后再进行施工。

2.2温差防护措施

(1)建筑物的屋面板受到阳光辐射较多,吸收的热量也多,因此,应在顶面板处增设空气隔热层或选用保温性能良好、导热系数小的材料作为保温层,对层面板的温度的进行有效控制。这样就会大大缩小屋面板与墙体之间的温差,有效预防顶层墙体产生裂缝。

(2)在屋面板的保温隔热层或砂浆找平层应分别设置分隔缝,间距不得超过6m,缝宽应不小于30mm。在墙体圈梁与屋面板的接触面处设置水平滑动层,材料可采用橡胶片或两层油毡夹滑石粉。

(3)在顶层圈梁上可设置一道40~50mm宽的遮阳板,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到钢筋混凝土圈梁上,以减小由于温差而产生的应力。

2.3加强对浇筑施工的控制

2.3.1降低入模温度

在施工过程中,可在墙体混凝土的拌合水中加入冰屑或地下水来降低拌合温度,如果外界环境的温度较高,可在施工现场用幕布、草席等对露天砂石进行覆盖,以避免或减少阳光照射,同时在施工前用水对其进行降温处理。

2.3.2控制内部温度

在混凝土构件内部预先设置冷却水管,通过冷水循环加快混凝土内部热量的散发,减少混凝土因冷却凝土产生的热量,保证墙体混凝土强度及良好的和易性。

2.3.3加强振捣

在墙体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一般采用二次机械振捣,在进行二次振捣时,应掌握好振捣的力度及时间,保持模板等建筑框架的稳定,防止混凝土因沉落而发生的微裂或裂缝。

3.结语

通过以上的叙述,墙体裂缝的防治工作还应该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共同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行。当墙体裂缝出现的时候,还应密切进行观察,并对其成因以及变化趋势进行判断,减少后期不必要的维护费用。如对结构安全产生影响,应及时采取疏散、加固不强或拆除返工等措施,若裂缝发展变缓且趋于稳定,可只进行裂缝表面修复处理。总之,只有在设计、施工及原材料控制中对各影响因素严格把关,认真执行设计、施工规范,方能有效减少墙体裂缝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孙卫东.工民建施工中墙体裂缝预防措施[J].现代商贸工业,2013(2).

[2]许杰.对建筑墙体防裂缝施工技术的探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5).

[3]马晓鹏,曹颖.建筑施工中墙体裂缝成因分析与防治处理[J].甘肃科技纵横,2013(01).

对砌体结构常见裂缝的分析与防治 篇6

杨晶

(黑龙江省八建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摘要】砌体结构是目前我国许多城镇多层住宅建筑广泛采用的主要结构形式,并在今后的一定时期内仍然使用。由于设计、施工以及建筑材料等多方面的原因,砌体结构会产生不同形式的裂缝。虽然说砌体结构建筑物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却可采取有效措施,将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关键词】砌体结构;裂缝;危害

1.砌体结构产生裂缝的类型与原因

1.1 温度裂缝

温度裂的变化会引起材料的热胀冷缩,当约束条件下温度变形引起温度应力集中够大时,墙体就会产生温度裂缝,最常见的裂缝是门窗洞边的八字斜裂缝,平顶屋面下或屋顶圈梁下沿压灰缝的水平裂缝,以及水平包角裂缝。导致平屋顶处温度裂的主要原因是顶板的温度比其下面的墙体高得多,而顶板的线膨胀系数又比砖砌体大得多,故顶板和墙体间的变形差在墙体中产生很大的拉力和剪力,造成墙体产生早期裂缝。

1.2 干缩裂缝

烧结粘土砖,包括其它材料的烧结制品,其干缩变形很小,且变形完成比较快。只要不使用新出窑的砖,一般不用考虑砌体本身的干缩变形引起的附加应力。但对这类砌体在潮湿情况下会产生较大的湿胀,而且这种湿胀是不可逆的变形。对于砼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砌体,随着含水量的降低,材料会产生较大的干缩变形。这类干缩 变形引起的裂缝在建筑上分布广、数量多、裂缝的程度也比较严重。如在建筑底部一至二层窗台边出现的斜裂缝或竖向裂缝;房屋内外纵墙中间对称分布的倒八字裂缝;在屋顶圈梁下出现的水平缝和水平包角裂缝。

1.3 其它裂缝

这些裂缝包括:混凝土构件变形导致的砌体裂缝,如当挑梁上填充墙、梁相继同步施工致使挠度过大,其上砌体产生内低外高斜裂及与外纵墙之间的竖缝等;砌体本身承载力不足如砖柱承载不足时在下部1/3高度处出现的竖缝;砌体构造要求不良如施工洞留置和拉结筋放置不当造成的洞边缝;施工质量差造成的缝,如砌体通缝,灰缝砂浆不饱满,含水率掌握不当,脚手眼设置不当,组砌不当等。

2.砌体裂缝的控制

2.1 裂缝的危害和防裂的迫切性

砌体属于脆性材料,裂缝的存在降低了墙体的质量,如整体性、耐久性和抗震性能,同时墙体的裂缝给居住者在感观上和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随着我国墙改、住房商品化的进展,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建筑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建筑物墙体裂缝的控制的要求更为严格。由于建筑物的质量低劣,如墙体裂缝、渗漏等涉及的纠纷或官司也越来越多,建筑物的裂缝已成为住户评判建筑物安全的一个非常直观、敏感和首要的质量标准。因此加强砌体结构,特别是新材料砌体结构的抗裂措施,已成为工程量、国家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房屋开发商共同关注的课题。因为这涉及到新型墙体材料的顺利推广问题。

2.2 裂缝宽度的标准问题

2.2.1实际上建筑物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此处提到的墙体裂缝宽度的标准(限值),是一个宏观的标准,即肉眼明显可见的裂缝,砌体结构尚无这种标准。但对钢筋砼结构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主要是考虑结构的耐久性,如裂缝宽度对钢筋腐蚀,以及外部构件在湿度和抗冻融方面的耐久性影响。

2.2.2对砌体结构来说,墙体的裂缝宽度多大是无害呢?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它还涉及到可接受的美学方面的问题。它直接取决于观察人的目的和观察的距离。对钢筋砼结构,裂缝宽度>0.3mm,通常在美学上是不能接受的,这个概念也可用于配筋砌体。而对无筋砌体似乎应比配筋砌体的裂缝宽度标准放宽些。但是对于客户来讲二者是完全一样的。这实际上是直观判别裂缝宽度的安全标准。

3.现有控制裂缝的原则和措施

3.1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控制砌体结构裂缝的实用方法,并根据裂缝的性質及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预防和控制裂缝的措施。从防止裂缝的概念上,形象地引出“防”、“放”、“抗”相结合的构想,这些构想、措施有的已运用到工程实践中,一些措施也引入到《砌体规范》中,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总的来说,我国砌体结构裂缝仍较严重,纠其原因有以下几种。

3.2 设计者重视强度设计而忽略抗裂构造措施长期以来住房公有制,人们对砌体结构的各种裂缝习以为常,设计者一般认为多层砌体房屋比较简单,在强度方面作必要的计算后,针对构造措施,绝大部分引用国家标准或标准图集,很少单独提出有关防裂要求和措施,更没有对这些措施的可行性进行调查或总结。因为裂缝的危险仅为潜在的,尚无结构安全问题,不涉及到责任问题。

3.3《砌体规范》的抗裂措施,如温度区段限值,主要是针对干缩小、块体小的粘土砖砌体结构的,而对干缩大、块体尺寸比粘土砖大得多的砼砌块和硅酸盐砌体房屋,基本是不适用的。因为如果按照砼砌块、硅酸盐块体砌体的干缩率0.2~0.4mm/m,无筋砌体的温度区段不能越过10m;对配筋砌体也不能大于30m。

3.4墙体开裂比较严重时,墙体开裂比较严重,为了增加房屋的整体刚性,则可以在房屋墙体一侧或两侧增设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5~C20,截面至少120mm×180mm,配筋可采用4Φ10~4Φ14,钢筋Φ6@200~250,每隔1.5m~2.5m(应有牛腿或螺栓)锚固件等伸进墙内与墙拉结好,并承受圈梁自重。浇筑圈梁时应将墙面凿毛、润水,以加强粘结。

3.5砌体过梁裂缝

对砌体过梁的裂缝,可采取增设钢筋2Φ16,填补高强度砂浆(M10以上),或增加钢筋混凝土过梁的方法。

4.结语

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防治 篇7

一、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

(一) 原材料质量问题

由于浇筑混凝土的原材料问题而造成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情况比较常见, 混凝土材料的质量问题一般为水泥质量没有达到标准, 或者添加剂中杂质多、细骨料、粗骨料等数据与技术标准不相符等, 这些都是造成混凝土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1]。

(二) 温度变化

混凝土同一般物质一样都具有热胀冷缩性质, 当外界温度在短时间内发生较大变化时, 混凝土温度也将发生较大变化[2]。此时混凝土将会由于收缩或膨胀而产生一个较大的力, 而混凝土本身并不足以抗拒这个力的作用, 进而就导致了混凝土出现裂缝, 这种情况在北方比较常见, 尤其是在秋冬季节[3]。

(三) 不当荷载

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 由于一些违规操作, 致使钢筋偏位严重, 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

(四) 施工工艺问题

混凝土在施工设计中受到较多因素影响, 因此由于施工工艺而引起的混凝土裂缝也分为较多种, 比较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 在进行混凝土搅拌、运输、振实等过程中, 由于操作的不规范而致使混凝土出现裂缝。

2. 在模板设计上没有科学性, 或者过早拆模。

3. 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 由于一些违规操作而导致钢筋被污染、而致使混凝土和钢筋发生碰撞, 继而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

4. 对混凝土的养护不注重, 致使混凝土的表面过早干燥, 这样混凝土的内外就会形成较大温度差, 混凝土就会出现裂缝。

(五) 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有和多种, 其中最重要的几种如表1

二、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方法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了解到,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出现裂缝虽然不可避免, 但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针对混凝土裂缝问题进行防治。根据以下资料以及工作经验对混凝土裂缝现象做出以下总结。

(一) 优化原材料

要想对混凝土裂缝进行防治, 首先要控制浇注混凝土的原材料。例如要对粗骨料的粗细加以控制, 对混凝土的浇注过程中是否存在碱反应进行检查;严格控制水泥的水化热;控制细骨料的空隙以及细骨料颗粒的规格;此外还需要对添加剂等材料进行严格把关。

(二) 规范工作人员的施工操作

在混凝土的浇注过程中, 首先施工人员需要按照设计要求制定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 在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浇注作业和模板工程两个环节的质量。在进行混凝土浇注时要进行充分的捣振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可以达到标准, 同时也要注意不要发生离析现象;对于模板工程来说, 施工人员在施工中要严格的按照技术标准以及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三) 采取一定措施避免出现不稳定沉降

想要减少地基的不稳定沉降首先要设计一个有效方案, 使工程的整体性和刚度都能得到一定提升。例如, 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考虑设计一些合理的沉降缝, 减少过长的大规模建筑;尽量使建筑结构趋于简单化, 减少由于建筑物本身结构复杂而导致不稳定沉降现象;在进行新建筑物设计时要充分的考虑新建建筑物对相邻建筑物的影响;在建筑物横墙布置上合理, 进而提升建筑物的整体刚度。

(四) 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将会直接影响混凝土质量, 因此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对混凝土的养护目的是确保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不会出现裂缝, 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能够满足设计要求。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差大以及混凝土表面干燥而引起的, 因此对于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主要就是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保湿以及降温。对于一般的混凝土我们通常采用洒水养护, 这样一方面可以确保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混凝土表面都是湿润的, 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混凝土的温度和环境温度基本保持一直, 避免因温度差异而产生裂缝。大对于一些大体积混凝土则需要采用一些其它方式对其进行降温, 主要因为大体积会混凝土容易出现集中水化热现象。主要的降温方式有:拆模后立即盖上薄膜、用湿麻袋将大体积混凝土和外界隔离等。

三、结束语

混凝土建筑工程的基本材料, 其对建筑物的结构和使用寿命都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因尽量采取有效措施减低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几率。混凝土形成裂缝的原因有很多种, 相信通过工作人员的不断努力, 我们会在不久的将来会解决混凝土裂缝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子强.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缝及控制措施[J].新建设:现代物业上旬刊, 2012 (10) :12-13.

[2]罗兆华.浅论关于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0 (8) :18-19.

略谈工程圈梁裂缝的分析与防治的论文 篇8

1 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1.1 混凝土原材料

混凝土质量受原材料和加工技术的影响, 其中原材料是最重要的因素, 如果建筑工程混凝土出现水泥质量差、骨料杂质多、外加剂性能不高等问题, 那么就会在混凝土的理化性质和工程性质上表现出来, 形成混凝土结构内外不同种类的裂缝, 进而影响建筑工程混凝土的结构与功能。

1.2 温度

混凝土对温度变化有着较为敏感的反应, 特别是混凝土在物理性质上会表现出热胀冷缩的特点, 如果出现温度的剧烈变化会产生混凝土结构内外和温度形变趋势, 进而导致应力的出现, 如果此时应力和拉力出现较大的差异, 就会在混凝土结构上出现裂缝,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 春秋两季是出现混凝土温度裂缝的高峰期。

1.3 混凝土收缩作用

混凝土在凝结的过程中会出现水分的蒸发, 在整个混凝土结构上表现出一定的塑性收缩。气候和环境越干燥, 混凝土收缩量就越大, 过大的收缩会引起应力的出现, 假如应力的大小超过结构承载的范围, 则会在混凝土结构上表现出收缩裂缝。

1.4 混凝土结构荷载

一些施工单位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 为了施工方便和缩短工期, 会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未达标准时就添加荷载, 这一时期混凝土结构的强度远达不到成品的标准, 过早的荷载会造成混凝土结构的开裂。

1.5 地基沉降

当建筑工程进行到混凝土项目时, 整个建筑结构的重量会迅速增加, 如果出现地基土质和桩基结构方面的问题, 会造成地基沉降, 而这些沉降会给建筑物带来形变, 导致混凝土结构受力的改变, 出现对混凝土有害的切力和剪力, 当剪切力在混凝土薄弱部位过大时就会出现裂缝。此外, 在北方由于冻土层的存在, 会给地基带来冻胀的影响, 形成对地基顶推和拉伸的外力, 这也会使混凝土出现裂缝。

1.6 混凝土施工工艺

第一, 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工艺没有有效、全面的执行, 导致混凝土性质出现问题, 进而导致出现混凝土结构裂缝。第二, 混凝土养护工艺执行不到位, 出现温度和湿度问题, 导致混凝土干缩和表面裂缝的产生。第三, 拆模时间过早, 导致混凝土外部和内部受到应力过大的影响, 在混凝土结构上表现出裂缝问题。

2 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

2.1 优化混凝土原材料选料和配料的过程

要严格控制混凝土材料, 对各种混凝土材料进行严格检查, 如水泥的水化热高低;粗骨料的粗细、质地坚硬与否、是否存在显著的碱性反应、杂质含量是否超标;细骨料颗粒大小、空隙大小;等等。科学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 预防温度裂缝产生。

2.2 规范混凝土施工操作

应该严格遵守混凝土施工的方案, 做好模板和浇筑两项重要作业的技术运用, 模板构造和强度要符合设计要求。浇筑过程中注意充分振捣以增强混凝土的密实性, 此外要对混凝土离析问题加以关注, 对于出现离析的混凝土要尽快处理, 不能直接用于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

2.3 加强混凝土养护

加强混凝土结构的养护是保证混凝土结构良好硬化的基础, 也是确保混凝土结构强度能够真正达到设计要求的根本。混凝土养护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混凝土进行降温和保湿, 对于一般的混凝土结构来说, 混凝土养护的主要操作方法是洒水养护, 这样既能保证混凝土在整个硬化过程中都是湿润的, 也能使混凝土温度逐渐降低到环境温度, 避免温度裂缝的出现。

3 结语

通过本研究对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研讨, 我们可以看到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的复杂性和影响因素的多样性。我们必须告别被动处理的传统做法, 要在建筑工程实际施工中展开对材料、施工和养护等方面全方位的技术控制, 从细节、关键上减少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降低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危害程度, 在确保控制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基础上, 使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达到预定的目标, 确保建筑工程混凝土项目使用性能和建设质量。

摘要:建筑工程出现混凝土裂缝是综合性问题, 传统的做法是对混凝土裂缝的修复和对施工人员的经济惩罚, 这样的措施虽然可以起到对混凝土裂缝的弥补作用, 但是不能够对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起到从源头上、根本上的预防与消除, 导致对于混凝土裂缝的长期被动局面。本研究从材料质量、温度变化、荷载、沉降、施工技术等方面分析了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原因, 提出了从原材料、施工技术和养护处理等方面防治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原材料,温度,施工技术,养护,荷载

参考文献

[1]蔺雨纯, 张志成.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成因与预防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15) :108-109.

[2]李跃彬.谈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防治[J].科技致富向导, 2011, (26) :57-58.

[3]李志明.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 2011, (15) :163-164.

[4]单建锋.浅谈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J].经营管理者, 2011, (16) :191-192.

略谈工程圈梁裂缝的分析与防治的论文 篇9

在水利施工过程中,建筑裂缝将会对设计承载能力、正常使用功能、建筑使用年限等產生巨大不利影响。因此。水利工程施工人员要对水利工程中的建筑裂缝给予高度重视,从根本上保障水利施工工程的有序进行。另外,一旦建筑产生裂缝,就会出现渗漏现象。虽然说,一般细微的渗漏对建筑安全和正常使用不构成威胁,但是渗漏的污水对建筑物的伤害是“致命”的。污水会直接腐蚀建筑物中的钢筋,破坏建筑物结构平衡,其后果不堪设想。

水利工程建筑裂缝及渗漏产生的原因

在水利工程中,引起建筑物裂缝和渗漏的原因有许多,主要包括这三方面:钢筋腐蚀引起裂缝和渗漏、施工技术不当引起裂缝和渗漏、温度改变引起裂缝和渗漏。下文就针对这三方面,对水利工程建筑裂缝及渗漏展开了详细探讨。

1.建筑物中的钢筋腐蚀而引起建筑裂缝及渗漏

在水利工程建筑中,常常因为钢筋混凝土本身质量存在问题,使得混凝土表面的二氧化碳层腐蚀而影响钢筋表面碱度,最终导致钢筋表面的氧化层破损。另外,建筑物中钢筋内的铁离子容易和混凝土中的水和氧气产生化学反应,使得钢筋混凝土周围膨胀,最终开裂引起渗漏。在水利工程中,一旦钢筋出现腐蚀现象,钢筋的有效面积就会不断缩小,钢筋混凝土的承载力也会随着不断降低,系统内的稳定性被破坏,进而引发建筑裂缝和渗漏。

2.因施工技术不当而引起建筑裂缝及渗漏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低下、施工技术不当、施工流程不正确也是引起建筑物裂缝及渗漏的重要原因。在水利施工前,如果没有将管件表面的锈痕清除掉,那么在管道和混凝土连接时,会出现粘不牢现象,容易引发漏水危机;在混凝土搅拌前,如果没有将止水带周围的灰尘、木屑等杂物清除掉,或者搅拌不均匀、固定止水带的方法不对,那么极有可能引起各种裂缝,进而形成渗水通道。所以,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对施工技术掌握得当,避免产生建筑裂缝及渗漏现象。

3.施工中温度的改变而引起建筑裂缝及渗漏

温度的变化也是引起建筑裂缝及渗漏的重要原因。因为在混凝土持续浇筑和硬化过程中,会发生水泥化反应而产生大量热,聚集在混凝土内部不容易散发。但是,混凝土表面的热量容易散发,这样一内一外温度散发程度不同而形成温度差,进而生成一定温度应力。当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和收缩力超过混凝土承受的最大限值时,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温度裂缝,从而直接引起建筑裂缝及渗漏。与此同时,在混凝土拆模前后,混凝土表面的温度下降巨快,一时间超过了混凝土表面所能承受的最大范围,表面出现裂缝,从而导致建筑渗漏。

针对水利工程建筑裂缝及渗漏采取的防治措施

近年来,随着水利工程建设的飞速发展,虽然对一些建筑裂缝及渗漏采取了措施,但是效果不明显。在目前水利施工过程中,建筑裂缝和渗漏还是水利工程无法逾越的巨大障碍,阻碍着水利施工进度。所以,对水利施工管理人员来说,及时采取水利工程建筑裂缝及渗漏防治措施是十分必要的。下文就具体分析了一些防治措施。

1.对施工材料进行最优配置

一方面,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施工要求选择相应等级强度的混凝土和水泥品种,尽量避免高强度水泥对建筑造成破坏。另一方面,在选择砂、石、钢筋等原材料时,要认真挑选质量合格的产品,并且按照施工技术标准添加掺和料和外加剂。与此同时,针对水泥混凝土坍落程度,要对原材料进行及时调整,使得现场维修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2.重视温度裂缝,及时采取措施

在水利工程过程中,温度裂缝是引起建筑裂缝及渗漏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针对温度裂缝,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防治。首先,可以改善骨料级配,并掺和硬性混凝料、引气剂和塑化剂,从根本上防治内外部温差过大,从而引起温度裂缝。其次,在搅拌混凝土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加水使得碎石及时冷却下来,从而降低水泥混凝土的浇筑温度,避免产生温度裂缝现象。

3.对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加强管理和控制

要想对水利工程建筑裂缝及渗漏进行防治,就要对现场施工进行严加管理和控制,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达到防治效果。比如,在混凝土分层浇筑期间,要注意用水冷却,并且设置薄壁冷却水管,以此来避免出现管道漏水和堵塞现象。与此同时,还要根据冷却水管内的温度,控制好流水量,防止内外部温差过大引起水管涨裂。所以,水利工程管理员要对现场施工管理引起重视,为整个施工过程顺利完成奠定基础。

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得知:建筑裂缝和渗漏是水利工程施工中一个最常见的问题,影响着整个施工工程进度。因此,水利施工管理人员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这不仅能够减少水的渗漏,而且能提高水利用率,缓解我国的水资源危机。另外,水利施工人员要进行全方位、多视角比较,对工程中出现的裂缝现象仔细分析和总结,用发展眼光采取一系列防治措施,为水利工程安全顺利完成打下扎实基础。

略谈工程圈梁裂缝的分析与防治的论文 篇10

可以导致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缝的原因有很多种, 经过总结分析, 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1 勘察设计方面原因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设计存在不足, 地质勘查不全面, 测量数据不具代表性等导致地质报告错误, 对设计进行误导, 都会成为引发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潜在原因。比如民用建筑楼板出现垂直裂缝可能就是因为地基沉降, 墙体主体下沉导致的应力裂缝。

1.2 材料方面原因

导致产生裂缝的材料原因主要是选择水泥不当或粗细骨料含泥量大导致, 还有就是材料的掺配比例不符合配合比要求。水泥和骨料中可能含有引起混凝土裂缝的有害物质, 如果含量超标就可能造成裂缝的产生。另外, 外加剂掺配不当、碱集料反应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裂缝的产生。

1.3 环境方面原因

混凝土材料受温度影响较大, 混凝土结构在温度变化较大时容易发生温度变形, 引起温度应力, 当产生的应力大于混凝土抗劈裂强度时就会产生温度裂缝。一般情况, 裂缝的宽度会随温度的变化有所改变。

1.4 混凝土材料的配制原因

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当是混凝土产生施工裂缝的主要原因。如果水灰比过大, 水泥水化后会剩余过多的水分残留在混凝土结构中形成水泡, 大大降低混凝土抗压强度, 同时在荷载作用下, 混凝土材料中的水泡及气孔会因为过度集中而产生裂缝。如果水灰比太小, 也就是水泥用量过大, 那么水泥在凝固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水化热, 导致水泥混凝土结构不安定, 也容易造成裂缝的产生, 因此在进行混凝土配制时, 要把水灰比控制在0.4~0.6范围内, 水泥用量最大不超过500kg/m3。

2 混凝土施工裂缝的防治措施

通过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原因的分析, 要加强混凝土裂缝防治,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2.1 做好踏勘工作, 优化结构设计

在设计之前首先对地基及周围环境做好勘察, 保证数据准确, 根据地质和勘察报告做好对建筑地基处理的设计, 防止因地基不稳或下沉引起结构产生沉降裂缝。混凝土结构设计时, 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选用强度不是很高的混凝土材料, 降低水泥用量, 适当增加钢筋用量, 避免施工中温度裂缝的产生。对于结构长度和体积较大的结构可设计永久性伸缩缝, 沉降缝, 解决裂缝问题。

2.2 做好混凝土浇筑过程控制工作

在混凝土浇筑前首先要明确混凝土浇筑数量, 容易产生裂缝的部位, 以及该部位与施工缝之间的距离, 混凝土运输距离、混凝土振捣方式, 浇筑时间等, 统筹规划, 合理调配混凝土, 避免因等待时间过长或混凝土供给不及时等人为因素造成施工裂缝的产生。在浇筑完成后, 由于骨料在重力作用下沉降, 上层混凝土骨料含量相对较低, 再加之混凝土本身有泌水性, 容易在表层产生收缩裂缝, 因此在混凝土终凝前, 要对混凝土材料表面进行二次抹压处理。当楼层建筑中的混凝土浇筑完24小时内, 应避免施工材料吊卸对混凝土结构造成的振动, 在混凝土达到终凝后方可分批吊运小型施工材料, 同时要注意轻卸轻放, 不能集中放置, 待楼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规定强度后方可进行楼层墙板或楼面模板正常支模施工。为了减少楼板裂缝的出现, 可在新浇筑的混凝土材料表面铺设木模板或脚手板等, 分散集中应力, 增强混凝土材料的刚度、减少弹性形变以及增强其抗冲击振动能力。

2.3 混凝土材料配制过程控制

在配制混凝土材料时, 如果骨料含泥量大, 会导致混凝土干缩性增大, 容易出现干缩裂缝, 因此必须选用合格的建筑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施工。水泥安定性也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的稳定, 因此在选用水泥时一定要先做试验, 选择安定性好的水泥, 尤其是在基础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 更是要控制水泥用量, 选择矿渣水泥等水化热较小的水泥材料。还可以考虑在混凝土材料中掺加外加剂和掺合料, 如高效减水剂、泵送剂、粉煤灰等, 既可以减少水泥用量, 又能增强混凝土材料的和易性、抗渗性、可泵性以及抗离析性能, 从而减少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出现。同时, 混凝土材料配比设计时, 管理人员和试验人员必须到现场实地指导施工, 综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 对混凝土拌合工艺、浇筑振捣工艺、砂石掺配比例等进行调整。

2.4 加强混凝土结构的养护

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工作是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又一重要环节。适当的养护温度和湿度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 防止内外温差大引起的裂缝, 还能降低混凝土结构自身温度应力, 减少温度裂缝的产生。尤其在大风天气, 混凝土表面水分流失过快, 容易发生干裂造成收缩裂缝, 因此要对混凝土进行覆盖洒水养护。遇到雨雪天气时, 可搭设防雨防雪棚, 同时还要注意雨水的排出, 防止雨水流入到基坑之中, 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

3 对已形成裂缝的修补

对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不仅要预防, 还要对已经出现的裂缝进行治理, 修补, 避免病害发展扩大造成更大的质量问题, 对建筑工程安全耐久性产生危害。裂缝根据性质可分为表面裂缝、深度裂缝和贯穿裂缝三种, 对裂缝的治理修复可针对裂缝种类进行。对表面裂缝可以做涂层封闭处理, 再利用混凝土材料处理细微的裂缝和网状裂纹, 使其通过毛细作用慢慢吸收修补浆液, 达到有效封闭的目的。对深度裂缝要进行灌浆处理, 利用高压设备将预先配制好的修补浆液压入到裂缝当中, 形成强度, 使裂缝闭合。对于贯穿裂缝等较大裂缝要进行封堵处理, 先将裂缝内杂质清理干净, 再利用高强水泥砂浆进行填充和封堵。

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问题作为质量通病一直存在,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裂缝问题还需要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监理人员等各方不断研究努力, 也是建筑企业不断追求的目标。目前看来除了掌握已有的预防措施外, 还需要对治理方法有一定的认识, 才能达到防治结合, 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

摘要:随着混凝土材料在建筑施工中的广泛应用, 建筑业越来越重视对混凝土材料的研究, 尤其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本文对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一些防治措施, 希望能对以后类似工程中裂缝的防治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防治

参考文献

[1]陈海英.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J].山西建筑, 2008.

[2]李子强.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缝及控制措施[J].新建设:现代物业上旬刊, 2012 (02) .

建筑砖砌体裂缝成因分析与防治 篇11

0.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建设迅速发展,其中以传统的砖、石等材料为主的砌体结构在工程中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由于设计或施工等原因,砌体结构房屋的墙体受温度和不均匀沉降等因素的作用,易产生各种形式的墙体裂缝,影响房屋的整体性、耐久性和正常使用,严重时会危及结构的安全。因此,在房屋的设计和施工中应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防止或减轻墙体中裂缝的发生。

1.因承载力不足产生的裂缝

由于砖砌体是脆性材料,其抗拉强度较低,因承载力不足而产生的裂缝,很可能是结构破坏的特征。因此,正确认识这类裂缝的形态特征是十分重要的,这类裂缝主要产牛原因有;柱、窗间墙高厚比较人的中心受压和小偏心受压;承载大梁的墙局部受压;轴心受拉或偏心受拉;砖挑檐的竖向剪力:墙柱的大偏心受压;砖平拱的竖向弯矩:砖过梁的弯矩和剪力共同作用。

2.基础不均匀引起的裂缝

(1)正八字形裂缝:建筑物中部的下沉值较大,建筑物形成正向弯曲而造成正八字形裂缝。(2)NA字形裂缝:建筑物中部的下沉值较两端小,建筑物形成反向弯曲而造成倒八字形裂缝。(3)斜裂缝:建筑物地基局部软弱,造成局部沉降量过大而出现斜裂缝,相邻的建筑物间距过小,新建的高层建筑造成原有建筑不均匀沉降。(4)竖向裂缝:底层大窗台下的竖向裂缝,主要是因为窗间墙下基础的沉降量大于窗下基础的沉降量(因为大孔洞削弱墙重),使窗下墙产生反向弯曲变形而开裂。(5)水平裂缝:水平裂缝一般有两种。①窗间墙上的水平裂缝,一般都在每处窗间墙的上、下两对角处成对出现,沉降量大的一边裂缝在下,沉降量小的一边裂缝存上;②水平裂缝发生在地基局部塌陷处,这种裂缝较少见。

3.温度变化引发的砖砌体裂缝

3.1温度裂缝形成的机理简析

外界温度变化使组成房屋建筑的结构构件产生胀缩变形,当这种变形受到其他构件的约束时,就会在构件内部或相互约束的不同材料构件之间产生应力(主要为拉应力和剪应力),当应力超过构件材料的强度极限时,就产生了温度裂缝。

在使用两种不同材料的屋面板与墙体之间,线膨胀系数a差异较大,通常混凝土屋面板的线膨胀系数a1=10×10-6,砌体的线膨胀系数a2=5×10-6。当两者以相同的温差升降时。由于线胀系数不同,在接触面上将产生相对位移,而这位移受到限制,则产生剪应力。由于屋面受到阳光的直射,通常屋面板的温度总是高于墙体的温度变化,使得这种剪应力更大。当膨胀产生的应力大于砌体的抗拉强度tmax>ftk时墙体就产生斜向温度裂缝。当温度应力超过墙体的抗剪强度tmax>fv时墙体就产生水平温度裂缝。由于应力集中的原因,就在门窗洞口四角产生竖向及斜向裂缝。而楼板的斜裂缝主要由于纵横双向框架梁受热膨胀产生推力作用于端角楼板上,超过混凝土的抗拉能力,产生了斜裂缝。

3.2房屋建筑工程出现温度裂缝的修复

在发现温度裂缝时,不要急于修复,应观察到裂缝稳定后,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措施,若发现屋面保温层未达到热工要求和标准时,首先应重新改做屋面保温隔热层,以防止裂缝继续活动。鉴定裂缝的稳定方法是在裂缝内嵌抹水泥浆或贴玻璃纸,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判断确定。对裂缝的处理须从建筑的美观、强度、耐久、使用功能等方面并充分考虑到裂缝形成的机理,从根本上加以治理。大致有:①裂缝细小,对房屋正常使用影响不大,可暂不处理;②裂缝虽细小,但已造成墙面、屋面、楼面的渗水,或对钢筋混凝土内的钢筋保护的需要,可采用嵌补密封或压力灌浆进行处理;③对于裂缝较大、较多又贯穿墙体,不仅影响美观和正常使用,还对房屋的刚度和抗震性能有较大的影响,这种情况下可在裂缝墙体两侧用或Φ6@500钢筋网片,并用Φ6@500的钢筋穿墙将两钢筋网片拉紧固定后,外抹水泥砂浆或喷射混凝土以补强加固。

4.砌体材料本身产生的裂缝

如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灰砂砖等的砌体,前者致裂的主要原因是竖缝砂浆难以饱满以及特殊的构造要求未能跟上。后者一般使用温州地区蒸压灰砂砖,由于其本身对温差敏感、表面光滑等特殊性,虽然外观、尺寸指标均较好,但在实际使用中对严格的灰砂砖砌体施工规程不熟悉,缺少使用经验,导致除存在粘土砖常见裂缝外,还常见在较长墙段中及外墙窗台下的竖斜裂缝。其机理可以认为:①刚出厂的灰砂砖稳定性差。灰砂砖主要由细砂和石灰组成,蒸压养护后,一般不到一周即已出厂,但根据生产经验,灰砂砖在出厂的一月内其释放的热量较大,存在着反复的化学反应过程,而且实际上一时难以完全反应,因此,体积极不稳定。 ②对含水率有苛刻的要求,据有关试验资料和使用经验表明,含水率控制在7%~10%之间砌体可获得较好的粘结力和抗剪强度,否则影响明显。③砖体表面太光滑,粘结性能差,特别是当含水率不当致使砌体砂浆强度低劣粘结不良后,直接地导致了在缝间抗拉剪强度低下。预防的主要方法:a确保使用前的稳定期;b严格控制含水率;c严格按温州地区有关灰砂砖操作规程和构造要求施工;d改善砖面造型。如能切实落实这四类措施,在目前大力推广使用墙改材料的今天,灰砂砖还是有广泛的生产和应用潜力的。

5.其它裂缝

这些裂缝包括:混凝土构件变形导致的砌体裂缝,如当挑梁上填充墙、梁相继同步施工致使挠度过大,其上砌体产生内低外高斜裂及与外纵墙之间的竖缝等;砌体本身承载力不足如砖柱承载不足时在下部1/3高度处出现的竖缝;砌体构造要求不良如施工洞留置和拉结筋放置不当造成的洞边缝;施工质量差造成的缝,如砌体通缝,灰缝砂浆不饱满,含水率掌握不当,脚手眼设置不当,组砌不当等。这些裂缝形态各异,必须对症防治。

6.结束语

上一篇:湿润的雨散文下一篇:人大代表述职评议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