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师得经费保障制度(共10篇)
学校师得经费保障制度 篇1
学校经费保障制度
为有效管理学校教育经费和正确使用经费,避免盲目浪费教育经费,做到合理合法。经学校教代会全体成员一致讨论通过,特制定以下经费管理制度。
一、学校的预算内外经费均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
后勤处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财务人员要求做到努力增收节支,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总务处负责加强对财务人员得管理和业务学习指导。二、由教导主任王转红分管财务工作,经费收支实行审批制度。
需要使用经费的必须逐层请示汇报到主管领导。一百元以下的由分管校长负责审批,一百到五千元以下的由校长审批,5000元以上由学校教代会讨论审批。三、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和财力情况,本着“量入为出,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收支平衡”的原则,合理编制财务收支计划,计划报经学校教代会批准后,财务部门要认真组织实施,确保计划圆满完成。
四、各项支出的原始凭证,经会计主管审核,内容真实合法,符合财务制度规定,并有经办人、验收人和有关负责人签字,最后校长经签字后方可办理支出,否则财会人员不准予报销。
五、严格遵守物价部门核准的范围和标准进行亮证公开收费,根据上级规定,各项收入使用财政统一规定收费票据,收费必须全部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
禁止任何部门和个人以任何名义向学生乱收费;严禁非财务部门和个人私自收取、存放资金,私设“小钱柜”。六、出纳、会计要独立分管经费和帐目,分工明确,尽职尽责。
提款数额较大(10000元以上)的经费需要有2人以上财务人员协助,保证资金安全,切实管好用好各项经费。七、凡是学校预算内、外资金的全部存入学校的公家户头,凡属于教育经费的一律不得挪做他用,各项专用基金严格按规定提取,分别核算管理,专款专用。
八、严格控制借款,因公借款,需以书面形式汇报所需的开支数额及相关说明,并经校长批准后方可借支,并按规定时间及时结算。
九、严格执行本条规定;
禁止动用教育经费变相或乱发奖金、实物、补贴等等。十、会计每月月末及时向汇报主管领导和校长汇报收支结余情况,总务处定期向师生公布有关经费的收支情况,主管领导定期对所属部门的财务工作进行检查监督。
学校师得经费保障制度 篇2
一、明确经费保障责任
“明确责任”即经费保障主体须明确自身在经费保障工作中的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规定、按标准加大对法院的经费投入, 努力提高经费保障水平, 确保法院履行职能的经费需要。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后, 同级政府本级预算安排的经常性政法支出不得低于改革前水平, 并应根据法院工作实际需要和财力状况予以增加。不得以中央和市级安排的转移支付资金抵顶本级政府应安排的支出, 并严格按要求安排使用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资金和项目补助资金。
二、实行分类保障政策
“分类负担”是指科学划分政法经费项目, 根据不同地区政法机关的特点, 确定各级政府的保障范围, 实行分项目、分区域、分部门的政法经费分类保障政策。内容涵盖以下两点:
1.分项目保障。
将政法经费划分为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业务装备经费和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四大类, 其中公用经费划分为日常运行公用经费和办案 (业务) 经费两部分, 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划分为办公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和业务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两部分。人员经费、日常公用经费由同级财政负担。办公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和各类基础设施维修经费由同级政府负担。办案 (业务) 经费、业务装备经费原则上由同级政府负担, 对法院设施、装备共建共享项目, 省、市财政予以专项支持。对于这一问题, 本文将在下面展开更深入的论述。
2.分区域补助。
要建立“以奖代补”为主的市级政法转移支付资金, 结合中央下达的“以奖代补”资金, 对行政区域内经济相对薄弱地区、相对困难的基层法院予以支持, 并向基层法院倾斜, 确保人民法庭装备齐全、设施完好、运转正常。
三、严格实行收支脱钩
“收支脱钩”是指要坚决贯彻落实有关收支两条线的规定, 切实加强法院收支管理, 确保收支脱钩、按标准全额保障。主要有两项基本要求:
1.要将法院履行职能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按标准予以保障。
各地区、各部门不得向法院下达或变相下达罚没收入指标, 不得将法院的经费支出与其诉讼费收入和罚没收入挂钩。法院诉讼费收入和罚没收入应按预算级次全部上缴国库。
2.法院应确保应收尽收、应罚尽罚。
诉讼费收入和罚没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组成部分, 法院应建立内控机制, 制定切实可行的制约措施和监督考核办法, 防止出现因收支脱钩可能产生的执法不严、应收不收、应罚不罚等问题, 造成诉讼费收入和罚没收入的非正常减少。
四、完善公用经费保障机制
“全额保障”是指法院应根据工作需要和财力状况, 适时调整法院公用经费保障标准, 确保司法工作需要。主要要做到以下几点:
1.各级财政部门会同同级政法机关进一步完善法院公用经费保障标准, 对公用经费保障标准中的日常运行公用经费和办案 (业务) 经费划分各自支出范围。日常运行公用经费标准要综合考虑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和财力状况, 参照当地党政机关的支出水平和政法机关的工作特点进行调整确定;办案 (业务) 经费标准要随着办案 (业务) 量和办案 (业务) 成本的变动适时进行调整。
2.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标准, 将法院公用经费足额列入部门预算。
3.法院要保证将财政安排的经费按标准、及时、足额安排到基层单位, 不得截留。
五、准确理解各项经费内容
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要求通过“以奖代补”、转移支付、补助人民法院办案专款等形式, 使法院的办案 (业务) 经费、业务装备经费得到有力补充。根据规定, “以奖代补”、转移支付资金补充的是办案 (业务) 经费、业务装备经费和其他专项补助经费。而要做好此项工作, 首先需要准确界定办案 (业务) 经费、业务装备经费以及其他专项补助经费的内涵、界限。其中, 办案 (业务) 经费是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根据法院工作实践, 笔者认为, 办案 (业务) 经费应涵盖以下几项内容:
1.办案费。
包括办案差旅费、法律文书印制费及发布费、业务消耗费 (“网上办案”及信息化办案设施、设备运行维护费、耗材费等) 、司法勘验、鉴定费、审判场地租赁费、押解执行费、死刑执行费、办案补助费、案件咨询费、聘用辅助办案人员费用等。此块费用, 在办案 (业务) 经费中所占比例较大, 处于基础性地位。
2.辅助性费用。
是指保障案件办理工作正常进行的一系列辅助性费用, 所含项目众多, 体系庞杂, 主要包括: (1) 陪审员费, 主要指人民陪审员因参加审判活动、培训活动而支出的的交通、培训、生活补助等费用; (2) 劳务费, 主要指聘请专家、调解员、联络员等各类工作人员的费用; (3) 法制宣传费; (4) 服装费, 是指审判服、警察服的制作、运输、保管、发放过程中产生的费用; (5) 专项调研费, 是指与审判和执行工作相关的专项调研经费, 包括调研过程中所需的各类费用, 调研结果评审费用及优秀调研成果奖励费等。 (6) 业务交流费; (7) 设备维护费、“两庭”维护费、邮电、交通费, 是指审判执行业务中发生的电话费、电报费、传真费、网络通讯费、专网租金、车辆燃料费、车辆维修费、车辆保险费、路桥费等。 (9) 司法救助费。
3.其他费用。
是指上述两类款项之外的一些必要费用, 主要用于激励和保障办案人员正常开展工作, 包括奖励款、办案人员保险费、举报奖励费、办案人员困难补助费、因公牺牲遗属生活补助、租赁专用设备费、专门人民法院所需的船舶租赁费、燃油费、看护费、登轮补贴等。
明确项目可使会计实践操作更有针对性, 支出可更为规范。其中也有支出项目交叉的情况, 可通过特列项目优于一般项目的处理原则, 针对性的列支开支。比如, 陪审员的交通费列支到陪审费, 这是特列项目, 而办案差旅费支出则为一般项目。
学校师得经费保障制度 篇3
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是一项长期开展、定期组织的活动,是一项系统性工作,稳定且充足的工作经费是支持竞赛活动健康开展的重要条件。但多年来,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竞赛工作的经费投入缺乏制度保障,影响到竞赛活动的深入开展。结合河南省竞赛工作实际,本文试就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竞赛的经费问题做一探究,以期为建立我省竞赛工作经费制度提供依据。
一、我省“文明风采”竞赛经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我省省级竞赛经费状况
河南省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为三级评选,即学校、市、省三级层层评选。省级竞赛工作经费来源于职业教育经费,列支“德育工作”项目。河南省在 2011年以前收取部分竞赛费用,由省教育厅另外安排费用补充不足。自2012年开始不再收费,竞赛工作费用全部由省教育厅安排。由于省教育厅的重视和省财政厅支持,我省省级竞赛经费解决得较好,保证了省级竞赛的评选工作有序开展,在全国竞赛中处于先进行列。
当前,我省省级竞赛经费存在的问题是:省财政拨付经费时间滞后,省竞赛办公室每年接到省财政厅德育工作经费都在10月份以后,与当年开展活动的时间不一致,常常造成当年的经费积压结转。
2.市级竞赛工作经费状况
据调查,目前,除个别省辖市单列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专项经费,大部分省辖市组织竞赛都缺乏稳定的经费来源。表现为:个别省辖市教育局安排有专项经费,能开展竞赛活动的宣传发动、组织评审、表彰等工作;多数省辖市从原有的职业教育教研工作经费中挤出一部分,用于竞赛评选工作。不少地方只把学校评选的作品收集起来,转报省级评选,其他工作难以开展。
省辖市竞赛经费困难的主要原因:一是一些教育部门对“文明风采”竞赛工作重视不够,没有把“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作为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工作;二是竞赛工作经费缺乏制度要求。“文明风采”竞赛活动发起于2002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有关部门没有明确竞赛工作经费来源及开支范围。省辖市教育部门缺乏把“文明风采”竞赛工作经费列入预算的依据,有的省辖市竞赛组委会办公室不清楚怎样申报竞赛经费,致使市级竞赛经费短缺,影响了竞赛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解决竞赛工作经费的政策依据
1.教育部关于竞赛经费的要求
2015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促进活动育人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各级“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的工作制度建设,逐步完善赛项设置、作品遴选、宣传激励等制度。要加强“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的组织领导和条件保障,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为“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的开展提供经费保障,活动经费从德育经费中支出。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关于组织开展第十一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4]02号)要求:各省应对竞赛活动予以经费支持。各校应将竞赛活动列入德育工作年度计划并给予经费保障。
2.河南省教育厅有关要求
多年来,河南省的竞赛工作通知也对解决经费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各地要高度重视竞赛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市教育局要安排专项经费支持竞赛活动。各中职学校要切实把“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作为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将竞赛活动列入德育工作年度计划并给予经费保障。
三、竞赛经费开支范围
经费是用于开展工作的,要确定竞赛经费开支于哪些项目,必须要明确竞赛活动都有哪些环节。从多年来全国竞赛和兄弟省市竞赛的组织工作情况分析,当前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主要有以下环节:宣传动员、组织辅导教师培训、征集和评选作品、制作发放证书、表彰奖励获奖个人和集体。要高质量地完成竞赛工作的各个环节,需要相应的经费给予保障。
2011年前,我省除按全国竞赛组委会的要求收取参赛费,省教育厅每年安排专项经费8~10万元。这些经费主要用于竞赛工作的宣传发动、组织教师培训、征集和评选作品、公布评选结果、制发证书、编印优秀作品选等项目。2012年起,我省竞赛工作不再收费,省教育厅每年安排专项经费20~25万元,并在完成前述项目的基础上,开通了“文明风采”竞赛网站。2014年,省教育厅新安排奖励经费30万元,用于表彰在全国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和教师,以及在省级竞赛和全国竞赛中获奖的组织单位。奖励经费的设立,使我省“文明风采”竞赛工作环节趋于完善,促进了竞赛活动深入开展。
四、竞赛经费编报要求
多年来,省级“文明风采”竞赛工作经费按以下方法编报:一是做好预算,每年年底,省竞赛组委会办公室做出下一年度工作经费预算报省教育厅,由省教育厅安排并报省财政厅列入预算;二是每项竞赛工作环节启动前向省财政厅提交经费开支报告,如组织辅导教师培训等。省竞赛办公室制订培训工作通知,通知中明确培训对象、培训人数、培训时间和所需费用,费用事前报批,事后报销。2014年,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省级财政教育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专项资金申报程序和使用单位职责。要求按照规定程序提出项目计划,做好项目的申报工作,要按规定对专项资金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专项资金需按财政要求在限定期限内使用完毕。专项资金结余年终统一收回财政,结转资金经省财政厅审核后可编入下年度预算。
五、竞赛经费开支的原则
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省级财政教育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要求,专项资金使用单位应加强管理,确保专项资金安全、合规、有效使用。
1.“文明风采”竞赛项目资金使用要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
严格控制项目资金的支出范围,杜绝不符合规定的支出,随时接受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及审计部门的检查、监督和审计,做到专款专用。
2.竞赛经费使用要提高效益
“文明风采”竞赛工作有时效性。为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制订经费预算时,要明确“文明风采”竞赛经费用于哪些项目,要详细说明开展活动的时间要求、资金用途、资金需求额度。省、市财政部门要及时拨付项目资金,为竞赛活动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经费保障。
3.竞赛经费开支要合规
报销用的发票必须是合法的票据。购买各种物品、材料的发票,必须有购货单位全称、品名、数量、单价和金额,有收款单位章印。不符合规定要求的票据,一概不予报销;报销程序要合规。报销单据必须有收款单位或个人的收款证明及签字。报销用的票据必须按财务规定办理:经手人签字,证明人签字,财务会计审核后报主要领导审批报支。
截至2014年,我省的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已举办九届,这项活动已成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声誉。期待我省有关部门根据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促进活动育人的意见要求出台文件,明确“文明风采”竞赛工作经费来源、开支范围等事项,使我省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竞赛工作经费申报和使用规范化、制度化。
党建经费保障制度 篇4
1、按照转移支付的数额,保证每村每年10000元的村级活动经费,不得截留、挪用,足额支付。
2、确保村干部工资报酬每半年发放一次,村干部工资每年有适当增长。
3、支持村党支部开展工作,重点工作单项给予支持。
4、乡党委每年维修两个村维修党员活动室,每村不少于1000元。
5、乡党委每年支付村党支部党建专项经费不少于1000元。
6、给予村党支部书记和党员培训经费不少于5000元。
通
知
各村党支部:
经乡党委研究决定于2012年6月20日上午9:30在乡政府召开“城台乡2012年支部书记专项述职会议”,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1、各支部书记按乡党委关于村党支部书记抓党建专项述职工作要求写好述职报告,于6月18日交乡党委审核;
2、会议参加人员:各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3、山城、坝口、城子、河东、拉甘驿、泉湾等6村支部书记会议述职、其他村支部书记书面述职。
反邪教协会经费保障制度 篇5
为了从根本上保证我校反邪教协会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一、学校反邪教协会领导小组必须每年划出一定经费用于反邪教开支,保证做到专款专用;
二、学校反邪教协会领导小组要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组织反邪教协会会员参加培训、领导者培训,在经费上给予保证;
三、学校反邪教协会领导小组要保证向反邪教协会提供反邪教所需的宣传材料、宣传栏以及人员外出学习的经费保证;
四、反邪教协会经费纳入学校办学经费统一管理。
五、本年工作经费预算
1、宣传栏设计:100元
2、工作小组活动经费:100元
3、四、五、六年级主题班会:100×3=300元
4、合计人民币伍佰(500.00)元整
学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汇报材料 篇6
实施情况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谢家集区第二中学,始建于1968年,学校占地面积23221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638平方米。现有2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192人,教职工89人,专任教师合格率100%。学校先后被评为省、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市标准化初中等。现将学校贯彻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情况汇报如下:
二、基本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制度
为落实好、实施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和教师代表为成员的义保经费领导协调小组。下设民主理财小组和民主理财监督小组,做到职责明确,互相配合,互相监督。
学校又制定完善了《财务管理制度》、《重大事项议事制度》、《来人招待制度》等相关制度。学校有章可循,按章办事,使得这项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提高认识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具体体现。学校组织广大师生学习义保经费政策的有关内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使得这一政策深入人心。教师通过学习,掌握义务教育经
费保障机制的具体内涵和精神实质。教师再向学生宣传。层层宣传,让大家都能了解,并起到监督作用,推进了这项工作的健康开展。
(三)加强预算管理,规范经费支出
一是严格编制预算。成立预算编制领导小组,从学校实际出发,编制预算,提交行政会议及教代会研究通过,并在公示栏公示,无异议后上报。
二是严格收费管理。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免除学杂费后,目前,学校除每生收取20元的作业本费和书本代办费外,不再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学校为杜绝违规收费行为的发生,每学期初,学校与班主任签订收费承诺书,学校收费管理还与教师的“先、优、模”挂钩,实行违规收费一票否决制。几年来,学校未发生一起违规收费行为。
三是严格支出管理。学校支出实行校长负责制,推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对于大额资金的使用,经学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公示一周,无异议后实施。
四是严格设备管理。加强校产管理,实行校产登记造册,强化设备的过程管理,严格购置、验收、保管、使用、交接、维修等细节管理。实行谁主管,谁负责。降低管理成本。
(四)落实“两免一补”,确保群众受益
进城务工子女享受同城待遇。进城务工子女与本地城市学生实行同一收费标准,没有向学生家长收取“借读费”、“赞助费”、“共建费”等。进城务工子女与本地学生在评先奖励、入队入团、课外活动方面做到了一视同仁。
三、运行成效
(一)有利于减轻学生家庭负担。
(二)有利于促进学校的发展。
总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促进了地区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促进了学校的健康发展,为教育公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安全生产保障经费管理制度(精) 篇7
第一条为了搞好本公司的安全生产保障经费(以下简称安保费管理工作,保障本公司的安保费用的使用切实的落到实处,确保本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生产法》以及xx地质矿山总局《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各项规定,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安保费用是指企业按照规定标准提取,在成本中列支,专门用于完善和改进企业安全生产条件的资金。安保费优先用于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及为满足和达到安全生产标准而进行的整改。按照xx总局规定,每年提取公司上年总产值的0.5-1%作为安保费;由财务设立安全生产专用账户,总体规划额度后具体分配到以下部门:办公系统、xxx等。
第三条安全生产费用应当按照“全公司统筹、确保需要、项目计取、规范使用”的原则进行管理。计划财务部应将安保费纳入各单位财务计划,年初和年中分别提取50%入安全账户,保证专款专用,并督促其合理使用。
第四条安保费应当用于以下安全生产事项: 1.安全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和维护。2.安全技术措施工程建设。3.劳动防护用品配备。4.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
5.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整改、监控支出。6.安全生产检查与评价支出。
7.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物品支出。
8.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备、设施支出,主要是指:工地、车间、库房等作业场所的监控、监测、通风、防晒、调温、防火、灭火、防爆、泄压、防毒、消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渗漏、隔离操作等设施设备。
9.进行应急救援演练支出。
10.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
第五条公司分管领导对安保费全面掌控。审批安保费提取、安全投入计划、经费使用报告、安保费提取和使用情况报告。
第六条各单位安全员应建立安保费管理台帐,记录安保费的费率、数额、支付计划、使用要
求、调整方式等。项目生产结束,多余的安全生产费用交回财务。
第七条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审核、汇总并编制全公司安全投入计划,监督检查安全投入落实情况,汇总并建立本公司安保费投入台帐,编制安保费提取和投入情况报告。
第八条计划财务部负责对安保费进行统一管理,审核安保费提取、投入计划和使用等,根据安全生产计划,做好资金的投入落实工作,建立安保费台帐,确保安全投入迅速及时。
第九条安保费实行专户核算。各部门应当按规定范围安排使用,不得挪用或挤占。结余资金结转下使用;安保费用不足的,超出部分按正常成本费用渠道列支。
学校师得经费保障制度 篇8
行政执法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一个重要手段,是行政机关的重要职能之一,只有继续解放思想,进一步加强行政机关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造就一支政治强、作风硬、业务精、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的行政执法队伍,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高标准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项工作也是政府法制工作的重要一环,只有全面的实施依法行政,才能发挥规范市场经济的作用,从而构建和谐社会。加强依法行政,加强行政执法,必须把完善行政执法经费保障机制作为一项基础性、全局性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第(十七)条规定:“市县行政执法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所需经费,要统一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要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罚没收入必须全额缴入国库,纳入预算管理。”为完善行政执法经费保障机制指明了方向,符合当前所倡导的创新改革之本,符合严格行政执法、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的要求。为了解梧州市行政执法经费管理状况,梧州市法制办公室课题组向市级行政机关、部分中直机关、部分县、市、城区行政执法机构发出了调查提纲及问卷调查表,并深入到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环保局、市工商局、岑溪市计生局等部门进行了实践调研。本文在此基础上,对梧州市行政执法经费保障的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行政执法经费无法落实对行政执法工作的影响、行政执法经费无法落实的原因、解决行政执法经费保障机制的对策与建议等进行分析探讨,为广西构建行政执法经费保障制度提供参考。
一、梧州市行政机关系统目前执法经费保障的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行政执法经费困难,是我市各行政机关所反映的普遍存在的问题。按照现行体制,据不完全统计,梧州市行政机关执法经费来源主要有三种:一是同级财政预算内拨款;二是同级财政预算外资金拨款;三是上级行政机关补助收入。对大多数行政机关而言,同级财政预算内拨款基本上仅能保证行政执法人员经费及少量的公务费,所拨付的人头经费中并没有单列执法经费,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地方,个别事业单位性质的执法机构所取得的预算内拨款则连执法人员经费都不能保障,执法人员工资收入过低的情况相当严重;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行政执法经费有时也不能按月足额发给。对于预算外资金,2001年前拨款是按照行政机关收入数额由各级政府按调控比例核发,有的县市调控比例很高。2002年1月初各级政府按照国务院国办法(2001)93号文规定,行政机关收取的费用全额上缴国库,但有的行政机关的预算外收入至今没有从预算内给予安排;有的虽然纳入了预算,但没有单列行政执法经费。对于有罚没收收入的行政部门,其罚没收入的返还要减去统筹部分后再予以考虑,至于统筹的比例,依各行政部门的性质而各有不同,最高的统筹比例是100%,最低的统筹比例是20%,多数介于20%-50%之间。2007年开始取消按比例返还的做法,改为在当年初对各行政部门做好考查计划,并按完成计划进度安排相应工作经费,对完成计划的则对超额部分进行分成。实际上,这种超额分成与返还罚没收入的做法毫无二致,其性质是一样的。对于追加经费,要求有执法项目,有项目才能追加,对中央、自治区级的项目,都作适当安排或追加。作为行政执法经费来源之一,上级行政机关补助收入更是微乎其微,并且具有不确定性,其表现形式是执法车辆或者专项经费,如环保部门监控中心运行经费。从总体来说,多数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经费保障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从统计的情况看,有的行政机关的执法经费得到比较好的保障,有的行政机关欠缺则十分严重。市财政部门认为,市级财政对公安机关的经费保障很重视,经费很充裕,对于公安机关,其经费按最低保障水平予以保证,预算内年人均经费达18000元,连同罚没收入的返还,2008年年人均经费达21000元,2009年年人均经费达30000元以上,其经费已得到较好保障。但公安机关则认为,一些执法经费仍没有得到保障,如嫌疑人体检费、鉴定费、住院费等费用即没有予以保障,一旦发生此类费用,则只能从人头经费中予以支付。而对于其他行政执法部门,由于不同部门之间的执法性质不同、工作量不均,财政部门对其所需行政执法经费则是适当安排,没有统一的标准。例如,对于社保系统的执法,2009年度安排了专项经费180000元;对于卫生监督系统,随着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执法权已转移给自治区级的部门,市级的卫生监督机构已无收费权,业务减少了,因此,执法经费也相应减少了。在环保执法系统,梧州市无城区一级环保部门,市级环保执法经费属全额拨付,年人均执法经费约为1998元,加上几个专项经费,全年环保执法经费约300000元,一些新增加的执法项目如生态监察、幅射源监察等则没有专项经费予以保障,监控中心无机构、无人员、无维护经费的保证,一些联合执法项目若凭预算经费则很难正常开展,执法队伍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自治区环保部门所举行的培训主要是针对有关企业,而不是针对环保部门的执法队伍。在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市工商系统的经费全部纳入预算内管理,由自治区级财政全额支付,其行政收入、罚没收入全部上缴国库,与办公经费、专项经费的拨付完全脱钩,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年人均办公经费25000元,其中执法经费年人均9000元,具体项目的经费安排比较细,超支则自负,因此,在经费使用上也远远达不到实际要求,例如食品安全检测项目,检测所用样品需要自行购买,由于经费所限,且地方政府没有负担任何经费,要真正检测到位与现实的要求还相差很远。县市区一级行政执法部门的经费保障与梧州市一级相比有较大差距,只有公安系统的经费保障与梧州市一级拉平。乡镇一级的行政执法则没有多少经费。
伴随行政执法经费的短缺,在行政执法过程中也存在各种执法违法的共生并存现象:
1、以罚代法现象尤为严重。个别部门在行政执法中,以罚代法现象比较严重。在查处土地违法案件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对于违章建筑、乱占乱建,往往采取以罚代批;对多占超占的,也是采取以罚代批。这些做法严重地影响了法律的严肃性及执法的公正性,同时也使原本短缺的土地资源大量流失,在新项目需要用地时,大大提高了土地成本。
2、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过于随意。在行政执法过程中,一些执法单位在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上,随便裁量、乱裁量、滥裁量尤为严重,特别是在基层的执法单位表现得比较突出,例如,一些执法部门的行政处罚决定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相对人的违法情节应处罚30000元,但在实际执行中只收回一半甚至只收十分之一,甚至更少,伸缩性太大。
3、执法程序不符合规定,出现大量违法行为。据调查,全市所有行政执法机关的执法行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程序违法问题,例如,把《行政处罚法》规定的一般程序的处罚当作简易程序处理,从而导致了行政诉讼的败诉。
4、一些执法单位相互推诿,导致行政不作为。由于法律、法规规定等方面的原因,出现执法主体的职权交叉的现象比较严重。据调查,全市所有的行政执法主体或多或少存在职权交叉情况,主要是城市土地管理与城市规划,道路管理等方面,再加上行政执法经费的短缺,因此,当面对一些违法行为时,一些执法单位往往相互推诿责任,导致行政不作为的发生,出现执法缺位的现象。而当面对另一些违法行为时,由于现实存在的行政执法的趋利化倾向,又产生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的现象。
二、行政执法经费无法落实对行政执法工作的影响
行政执法经费严重短缺对行政执法工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对行政执法机构的影响。一些县、市、区的行政部门执法机构不完善,人员不到位,或者执法人员少,执法力量普遍不足,监管工作疲于奔命。
2、对行政执法人员利益及执法工作的直接影响。执法人员是法律法规的直接执行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是否能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而不会成为市场经济规则的“黑哨”。行政执法经费不能按时足额发放,有的财政长期拖欠国家规定发放的政策性补贴和津贴,有的长期拖欠行政执法人员的差旅费,严重影响了行政执法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以及良好的敬业精神,不利于行政执法队伍的稳定和建设。
行政执法经费除涉及行政执法人员的工资待遇外,还涉及法制宣传教育、人员培训,配备执法工作必需的设备、器材,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办案津贴、交通补贴、通讯补贴、特岗补贴,行政执法人员人身保险,行政赔偿和补偿,行政执法专用车日常经费、执法巡查经费及维护保养等费用。行政执法经费保障不足,也使得行政执法队伍素质的提高成为空话。在我国当前情况下,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主要靠充分利用现有行政资源,不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与能力来保障执法公正。但培训经费不足、低工资低待遇的实际状况,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受到影响,有的执法人员失去了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不可排除有的执法人员甚至经不起严竣考验失去抵御外界金钱诱惑的能力,置党风廉政建设于不顾,以至徇私枉法,贪赃枉法,走上犯罪道路。这不仅损害执法的形象,而且最终损害的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建设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的执法制度也就无从谈起。
工作经费严重不足,执法装备较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近年来一些行政机关的职能在不断拓张,对地方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承担的责任在不断加大,难以得到经费的支持制约了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如因交通车辆紧缺不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错过调查收集证据的最佳时机,使整个办案过程处于被动。由于没有专门的行政执法经费,执法检查时发现的一些技术性问题,因为费用得不到保障,无法继续下去,只好草草处理了事。要开展各项工作不得不进行执法成本的核算,有时工作做得越多,执法单位的经费负担就越沉重。
3、对政府权威的影响。当前,违章占地、违章建筑、地质灾害等频发,由此引发纠纷增多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各级党委、政府对行政执法管理越来越重视,一再强调依法行政,加强管理。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重要执行者,其中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行政执法,这是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工作中,直接涉及人民群众具体利益的行政行为大多数由行政机关做出,各种社会矛盾和纠纷大多数发生在基层并需要行政机关处理和化解。行政机关能否切实做到依法行政,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政府依法行政的整体水平和法治政府建设的整体进程。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愈发展,法制化的进程愈加快,依法行政愈要加强。把依法行政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对行政执法工作也提出了更新的要求,而做好各项行政执法工作,一个首当其冲的事情就是解决行政执法经费保障问题。行政执法人员经费、办公办案经费得不到保障,行政执法人员不安心于工作,办公场所简陋,办案装备落后,不能保障行政执法工作的廉洁和高效,影响到政府执政为民的工作主题落到实处,影响政府权威。
4、对社会的影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步显现,人民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和政治参与积极性日益提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要求日益强烈,这些都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需要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许多重点工程纷纷上马或加紧施工建设,行政执法的作用就进一步凸现出来。一方面,要求行政机关加强效能建设,如在技术论证与行政许可方面可以提供更加快捷高效的服务;另一方面,也要求行政机关不能顾此失彼,不能因为加快建设而加剧违法现象,而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加大案件预防和查处力度,科学合理保护和开发资源和生态环境,不断提高行政执法对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护航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强有力的行政执法管理,不但难以组织和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难以有效地协调社会各方面错综复杂的关系,也难以根治违法行为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实行资源的统一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的各项规定就无法落实。作为行使这一职权的行政执法队伍,它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然而,由于行政执法办案经费短缺,行政执法缺乏最基本的工作经费,执法宣传、执法巡查、办案、清障拆违等各项工作都缺乏专项的行政执法工作经费,没有必要的经费来源渠道,缺乏必要的执法办案装备、工具。一些行政执法机构甚至暂时靠占用其他管理费解决大部分支出的,经费来源没有保障,更有很多执法机构因经费没有出处而影响执法工作的开展。这不但与行政执法队伍所担负的责任不相适应,也违背了行政执法部门收取预算外费用的初衷。
行政执法经费无法保障让行政执法部门的正常运转受到严峻的考验,一些基层行政执法部门交不起邮费、话费曾出现停电话等严重影响正常办公、办案的现象。由于经费有限,一些案件长期得不到解决,一些当事人上门催办案件,一些当事人到处越级上访,甚至起诉行政机关不作为的情形时有发生。如果连自身的生存和正常的执法经费保障都无法落实,那么,还谈何执法?这既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又给社会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5、对行政合理性的影响。一些行政执法部门行使自由裁量权不符合法律目的,没有排除不相关因素的干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行政管理背后的利益推手或者说是利益驱使。不可否认,在一些市县政府及其部门,仍存在着行政执法人员工资福利与行政执法罚没收入相挂钩问题。这一问题直接导致一些行政机关逐利而争事、无利而推诿。要么越位、错位乱作为,要么缺位、空位不作为;直接导致下达或者变相下达罚没指标问题的屡禁不止;直接导致法律、法规普遍规定的对罚没收入必须全部上缴国库,任何行政机关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财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向行政机关返还或者变相返还制度的真正落实。行政机关“热衷”(或者说不得已)与民争利,不仅丧失了公共属性,影响政府形象,有损政府信誉,而且势必会增加社会风险。而导致这些问题存在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行政执法经费保障机制不完善。
6、对行政公平公正的影响。按照现行体制,当前实行的行政执法经费主要由地方财政予以保障的体制,不利于行政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执法权。可以说,现行体制增加了地方行政执法部门对同级财政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级行政执法部门对下级行政执法部门监督的力度。如有的地方政府通过控制行政执法的经费来控制相应行政机关的业务工作,行政机关在办理具体案件中不得不看当地政府的脸色行事。有些地方政府因行政机关秉公办案影响了地方的利益,就以经费紧张等为名拖欠行政机关的业务经费,对行政机关实行的有关改善行政执法工作条件和执法人员生活待遇的措施不予支持。
7、对廉政建设的影响。由于现行行政执法经费保障体制存在先天性缺陷,使得中央三令五申的「收支两条线」的规定缺乏保障机制,多年来难以真正落实,收支挂钩、以收定支现象在许多地方屡禁不止,难免导致一些行政机关受利益驱动,为钱办案、越权办案,滋生腐败,损害公正执法。
三、行政执法经费无法落实的原因
1、对过去行政执法经费保障制度的缺陷没有正确认识。过去,由于政府对行政执法财政供给差额体制存在的弊端还没有足够的认识,甚至少数行政执法部门的领导也认为全额有全额的难处,差额也有其好处,例如随着行政事业收费金额日益增多,在财政供给差额体制下,经费来源渠道多,资金使用宽松、灵活。没有把思想统一到有利于行政执法的可持续发展上来,没有把认识提高到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上来。没有树立抛弃“鸡肋”,放眼长远的思想。结果给行政执法带来体制上的硬伤。还有些领导认为既然是上几届政府的事情就没有必要去纠正,提倡“无为而治”。其实从财力上分析,在财政收入没有跨过吃饭财政门槛的情况下,当时对大多数部门执法队伍都采取差额和自收自支的财政供给模式,还是情有可原的。而今各地财政总收入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如果说是财力不允许解决行政执法经费的财政供给问题,是难以自圆其说的。究其原因,要么是有关决策部门对行政执法根本不重视,要么是对中央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决策缺乏实在的了解。需要各级领导从思想根源上引起足够重视,拿出解决问题的决心。
2、对行政执法经费保障的意义认识不够,导致保障机制不健全。行政执法经费经费保障问题,在一些党政领导的心目中等同于一般行政机关的日常管理工作,认为行政执法也就是办办案,到纠纷发生地调查调查,指导指挥工作,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好象没有更多的工作可干。规范的行政执法行为,要求有关行政执法部门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章,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对行政执法环节、步骤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切实做到流程清楚、要求具体、期限明确。行政执法的绝大部分工作是办理大量的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密切相关的案件,通过处理相关案件,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得到切实保护,违法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制裁,经济社会秩序得到有效维护。行政执法工作在行政监督、解决行政争议、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行政执法经费的保障机制不健全,直接影响执法部门的执法公正与效率。尽管一些行政机关在办理案件中收了费用,但均全额上缴国库。财政不保障行政执法经费,就不能充分发挥行政执法在维护整个社会秩序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3、领导重视不够,行政执法经费得不到保障。领导对行政执法工作重视问题,当然不能讲只有行政执法部门重要,其他部门不重要,但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于一些县市的财政仍是吃饭财政,首先是保障吃饭问题。因此,行政执法部门收取的费用进财政后,有的政府首先优先考虑吃饭问题,其次再考虑部分执法经费问题。但是行政执法机关不能因为没有钱而不执法,否则,即违反法律、法规赋予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经济、社会和文化事务管理职责。行政机关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如果我们的党政领导把行政执法机关等同于其他一般行政机关,经费不倾斜,把行政执法罚没收入,当作是财政的收入,缴进国库,不管执法经费的落实,势必在社会上造成不良的影响,特别是对上缴罚没收入的行政执法部门极不公平。
4、管理制度不严,监督机制不力。在过去行政执法经费的管理制度上曾出现个别行政执法机关挪用执法经费搞经营,动用执法经费借贷给他人搞创收等违法行为,造成执法经费紧张的情况。在实行收支两条线后截留所收取的费用,不按规定上缴财政。这些都是我们在管理制度上把关不严,抓得不实造成的。在监督机制上也没有及时跟上,行政执法机关的监督工作,是自己监督自己为主,监督人员是本单位的,在行使监督权时,存在着放不开、怕得罪人的现象。另外,在经费管理上,行政执法部门是作为党政机关中的一个部门,没有被看成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经费保障只有个别单位在预算时偏高一点,有的地方则等同于一般其他部门。在经费具体管理上,绝大多数行政执法部门也受制于所隶属的行政机关,本身想用好管好经费很难。
四、解决行政执法经费保障机制的对策
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对行政执法经费保障机制进行改革。
1、提高管理认识,改革管理制度。
保证行政执法部门必要而充分的经费保障,是任何工作开展和事业发展的有效前提。行政执法机关作为国家在行政区域内按照法律法规行使职能的部门,要消除行政执法的趋利化倾向,确保执法公正、廉洁就必须由国家财政来承担其经费保障。唯有如此,才能割断行政执法机关及其行政执法行为同利益之间的“纽带”,才能堵住因利益驱使而衍生出的制度、机制、体制上的漏洞;才能消除行政执法部门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解决生存问题,而不遗余力地扩张自身的权力的现象;才能避免行政执法部门滥用职权,追求部门利益和部门保护主义的问题;才能杜绝各级行政执法部门“自找皇粮、自种皇粮”的问题。如果国家财政不承担行政执法经费保障责任,行政执法机关公正执法、严格执法的天平必将倾斜,不可避免地导致发生种种带有趋利动机的行政执法行为。
行政执法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执法权虽然由许多行政机关各自行使,但是其特有职能是其他任何行政机关或者司法机关不能代替的。因此,在经费管理体制上要进行大胆改革,要从现在的块块管理为主改革为行政执法工作专项经费,将行政执法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的专户管理,进行单独立项。这样才能确保经费管理的宏观调控和微观拨付的协调一致,促进行政执法效率的提高,体现出走真正意义上的公正,维护法律权威,确保法律的尊严。
2、加快行政执法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步伐。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制度,可从制度上、源头上治理腐败,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树立行政执法的权威。只有加快进行行政执法经费改革的步伐,才能推进依法治国的方略。在行政执法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问题上,应创新理念、创新机制和工作方式,跨越体制障碍,应设立行政执法工作专项经费,将行政执法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的专户管理,进行单独立项。建立这种财政体制具有以下三方面的好处:行政执法经费单独立项,能确保行政执法人员工资、补贴和办案经费得到保障,解决各地之间因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差别,行政机关的领导不会因为无钱办案而到处找钱办案。同时,能调动行政执法人员的办案积极性,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消除各个部门行政执法人员对各地之间因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攀比情绪。二是行政执法经费单独立项,能确保行政执法部门物质装备和执法人员培训经费的正常开支,解决行政执法部门物质装备落后,执法人员业务素质等问题。《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对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提出“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这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后盾,如不实行行政执法经费单独立项,不可能实现《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求达到的各项目标。如实行行政执法经费单独立项,则可以根据行政执法部门物质装备的需要的队伍建设的规划,根据财力情况按轻重缓急进行统一计划安排投资,执法部门的执法条件就能分期分批得到改善,也可以制止执法部门乱拉赞助,超负荷建设的情况,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行政执法经费单独立项,才能确保行政执法部门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才能改变以往行政执法经费由行政执法部门所属的行政机关供给,受制于行政机关财政状况的不利局面。
3、行政执法部门必须加强细化预算管理,以确保行政执法经费供给。为加强和规范行政执法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保障行政执法部门依法履行行政职权并顺利地完成各项执法任务,必须十分重视预算工作。行政执法部门应当会同财政部门编制年度行政执法经费预算计划:一是人员经费;二是办公经费;三是装备经费,拟定每年更新和添置执法装备、设施计划;四是专项执法经费,如拆除违章建筑、整治城市“牛皮癣”等,由财政部门对专项经费进行核审,报市政府审批。对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实行定员定额管理;对专项经费分清轻重缓急,做到量力而行,确保重点。
学校经费管理制度 篇9
1、中小学义务教育经费是指保证农村中小学正常运转,在教学和后勤服务等方面开支的费用。
2、支出范围包括:教学业务与管理、教师培训、实验实习、文体活动、水电、交通差旅、邮电、仪器设备及图书材料等购置,房屋、建筑物及仪器设备的日常维修、维护等。
3、不得用于人员经费、基本建设投资、偿还债务、非公务接待、购买礼品和其他馈赠等方面的支出。对不按规定使用义务教育经费的要依法严肃查处并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二、严格预算管理,积极实施预算编制规定。
1、中小学预算以独立核算的学校为基本编制单位,实行一个学校一本预算。
2、中心学校以下的村小、教学点及初级中学的预算由其所隶属的中心学校统一编制。
3、中小学校要坚持勤俭办学的方针,按照量入为出、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收支平衡的原则,合理编制年度预算,不得编制赤字预算,不得随意变更和调整预算,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基本支出预算要按国家统一的“目”级科目进行细化编制,
4、项目支出预算要充分论证,按轻重缓急原则合理排序。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和规范性。
三、阜南县地城镇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标准:
义务教育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总额不低于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
(1)一类支出项目标准:占公用经费支出总额的25%。
1、师训费:占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总额的7%。用于教师培训所需的差旅费、伙食费、材料费和住宿费等开支。不准用于公款旅游休假、疗养等与教学无关的支出。此项费用由中心学校统筹管理使用。
2、书报杂志费标准:占公用经费支出总额的1.5%。由村完小、初级中学管理使用。
3、专用资料费标准:占公用经费支出总额的1.5%。由村完小、初级中学管理使用。
4、图书资料购置费标准:占公用经费支出总额的2%。由村完小、初级中学管理使用。(年均增加不少于藏书标准的1%。)
5、仪器设备购置费标准:占公用经费支出总额的13%。由中心学校在全乡统筹管理使用。
(2)二类支出项目标准:办公费(不含书报杂志费)、水费、电费、邮电费、维修(护)费、印刷费七项支出合计占公用经费支出总额的比例为65%。村完小、初级中学使用60%,由中心学校统筹管理使用5%。
其中维修(护)费标准:房屋、建筑物及仪器设备的维修(护)费不低于公用经费支出总额的10%。由村完小、初级中学管理使用。
(3)三类支出项目标准:招待费、会议费、交通费、差旅费四项支出合计占公用经费支出总额的比例为10%。
1、交通费、差旅费:两项支出合计占公用经费支出总额的6%。由村完小、初级中学管理使用4%,由中心学校统筹管理使用2%。
2、会议费:占公用经费支出总额的2%,由中心学校统筹管理使用1.5%,村完小、初级中学使用0.5%。
3、招待费:占公用经费支出总额的2%。由中心学校统筹管理使用。
四、中小学财务管理
严格账户管理。中心学校按财政部门的规定开设账户,对中央和地方的义务教育专项资金进行专门管理核算。中心学校统一核算各村级完小和初级中学经费,按各完小和初级中学学校名称建立明细账,实行分户核算,统一管理。
(一)加强财务监管。
1、实施义务教育经费机制保障改革后,各中、小学严格按规定收取费用,不得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防止“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严禁私设小金库、公款私存。对各项收费、校办产业、勤工俭学、捐赠等收入全部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
2、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重大财务事项或单笔活动资金超出元必须经学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5000元以上的须报中心学校批准,1万元以上的报县教育局批准后方可实施。
3、严格核销手续。每张票据必须有经手人、证明人、审核人、单位法人签字并注明用途、所属类别,方可核销。
4、财务人员必须及时、准确真实、完整地记账、算账、结账和报账,确保会计信息质量。每年度末进行财务结算后,必须向学校班子成员及教职工公布账目,实行财务公开。并定期在校内外公布学校财务管理情况,接受师生和群众的监督。对账目管理混乱,违犯财经纪律的财务人员,要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严重者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5、严格控制单位的开支项目和开支标准,不得任意扩大开支范围、擅自提高开支标准。要遵照“专款专用、量入支出、勤俭节约”的原则办事。对不经教育局批准,擅自立项、扩大开支范围,年终出现新债务的学校,追究学校法人代表的经济责任。
6、健全财务机构,中心学校配备专(兼)职财会人员,各中小学配备专(兼)职报账员。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7、各学校财务人员每月到中心学校报账一次。
8、各中小学到中心学校报销的单据必须真实,如经中心学校或相关部门审核后出现虚假情况,追究经手人和学校领导责任。
9、各校长直接经手发生的票据,须由学校其他领导审核签字后方可到中心学校报销。
10、不得挪用各种类别项目资金。
(二)、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学校按规定编制学校年度预算;严格按批复的预算抓好执行,合理合规使用资金。制定学校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学校资产管理。对学校经济活动及财务收支情况进行控制和监督。定期公示学校财务收支状况。组织编制学校年度决算,进行财务分析,如实向上级教育、财政等部门反映学校财务收支状况。
(三)、完善监督机构。中心学校要成立经费使用监督小组,组长由党总支(支部)书记或工会主席兼任,对学校经费的使用管理进行全面监督。学校主要领导的直系亲属不得在本单位任财务人员或报账员。
五、严格资产管理,维护资产完整。
中小学校的资产是指学校占有或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中小学校要加强资产的核算、管理,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建立健全资产、物品的购置、验收、登记、保管、使用、交接、维修等内部管理制度,资产的出租、出借、出让、变卖、对外捐赠、报废、报损等,要经校委会集体研究后,上报县教育局、财政局审核批准。并设立专(兼)职公物保管员。具体要求:
1、大型资产购建需经学校领导班子会议决定。
2、各学校对固定资产、物品、材料每学期末至少清查、盘点一次,做到帐帐相符、帐物相符。
3、大型资产(学校各类基地、房舍、校园等)的处置(出售、报废等)相关文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其变价及残值收入必须入账,作为专用基金管理。
4、单位确认为呆死账的往来款项,必须经教育局审批后方可核销。
六、严格资金管理制度。
教育、财政部门加大对各学校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定期不定期地对各学校的财务收支进行检查,管好用好资金。对违纪违规人和事,将按有关规定严肃查究,从严处罚。
七、严格资金审计制度。
学校经费预算管理制度 篇10
为了加强学校财务管理,适应山东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财政集中支付制度)改革需要,本着“量入为出,事前控制,收支平衡”的总原则,有计划的调配使用教育资金,合理配置办学资源,安排好费用支出,保障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按照《预算法》和《会计法》的总体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预算编制原则
1、学校预算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权责结合”的管理体制。学校预算编制要遵循“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总原则,根据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和预算全校可能组织的收入情况,统筹合理安排支出项目,必须坚持“收支两条线”原则,在编制收入预算时,要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既要考虑经费来源渠道的增加和收入的增长,又要考虑实现收入增长的可能性,尽量避免赤学隐患。在编制支出预算是,要坚持量入为出、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在确保人员工资和正常运行开支的前提下,合理安排事业发展支出。
2、做好预算编制前期准备工作。要分析上预算执行情况,通过实际情况与预算的对比,摸索收支规律,为本的预算编制打下基础;要了解和掌握预算事业发展计划及其资金供需情况,以便安排支出预算时做到保证重点,兼顾一般。
二、编制和审批程序
1、支出预算分为基础为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两部分,支出预算首先要保证基本支出。编制基本支出时,应分为人员支出、日常公用支出和对个人及家庭补助支出三个两部分:人员支出应按国家有关政策、标准和编制人数等计算编列;公用支出有支出定额的,要按定额计算编制,无支出定额的,要根据实际情况测算编列。项目支出的预算要与学校发展规划相结合,其安排要做到“量力而行”,对于不能短期完成的项目要制定项目规划,分步实施。在编制项目支出预算时应分为“基本建设项目支出”、“行政事业性项目支出”和“其他项目支出”,在对申报项目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和严格审核的基础上,按照轻重缓急进行排序,并及时上报教委计划财务科。项目支出实行项目管理,要有执行项目完成情况报告、招投标制度、重大项目审核制度和绩效考评制度。
2、学校各科室应于每年12月30日前向财务分管领导报告本财务收支计划实施实行情况,并根据学校总体目标和本部门集体任务,采用零基预算方法,提出下一所需各项费用开支的性质、用途和金额,跨使用的专项资金应按进度分提出计划。
3、学校财务科根据本预算执行情况,汇总各科室提出的下事业经费支出预算,综合考虑增减变动因素,提出下收支预算建议数。
4、学校最高财务决策机构于预算1月份审议并通过预算方案。
5、按照预算方案,由校长办公会向各部门下达经费预算数,各部门必须于预算1月20日前将根据下达的经费预算数编制详细的支出计划,经主管校领导审签后报总务科,由总务科监督执行。
三、预算编制方法
学校经费预算要根据财力实现的可能性,参照以前预算执行情况,并结合学校事业发展需要进行编制。在编制时要区别情况制定各项经费的预算定额,使学校经费预算有据可依,防止预算编制的随意性,作到预算安排公正、合理、切合实际。个部门的创收收入及支出必须全部纳入学校财务预算,其收入纳入学校收入预算,支出部分根据使用比例分别列入学校和创收部门的支出预算项目。
四、预算的执行和调整
1、预算的执行。预算执行包括收入预算的执行、支出预算的执行和预算平衡三个部分。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既要积极组织收入,保证各项收入及时足额入账,又要合理安排支出,实现预算收支平衡。各科室负责人为预算管理执行负责人,各科室各项收入必须全部入账,纳入学校预算统一管理,绝对不允许私设“小金库”。一经发现停止其经费支出,按有关规定处理。
2、预算的调整。为保证学校预算的良好的执行,维护预算的严肃性,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原则上不予调整。如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必须按以下程序和权限办理:收入预算的调整由总务科直接办理,并相应增加学校预备经费;支出预算的调整无论数额大小,需逐级呈报审定。必须由部门出具书面报告,详细说明增加原因,经分管校领导签署意见报校长或办公会议批准后,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安排支出。
五、定项经费预算归口管理
学校预算编制按照归口管理的要求,严格区分各科室职权范围,按照事业支出列支的原因,定项经费由各个科室具体负责。比如:人员经费,学校为保障事业发展所必需安排的各项基本人员经费开支,包括职工工资、离退休职工工资、各类补贴、津贴、住房公积金、基本医疗保险、养老金、工伤保险、职工教育经费、抚恤及生活补助、班主任津贴、夜餐及加班及其他费用由学校人事科统一汇总上报。学校内聘教师、外聘教师兼课津贴、劳务费用的支出,临时工开支、邮电通信费、水、电、取暖、液化气支出、福利费、学生奖学金、招生宣传费、工会经费、学生活动及社团经费、团委活动经费、交通费、党委宣传费、党员活动经费、离退休活动费、学校日常维修费、校园绿化费、校园保卫消防支出、会议费、印刷费、计划生育宣传费、独生子女活动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办公费、临时工支出、科室报纸杂志订阅费、审计业务费、期刊补助费等、校刊印刷费等事业开支由各个科室归口管理编制预算。
六、其他事项
1、学校各创收部门要按照上缴学校利润总额的一定比例开支。
2、固定资产购置必须列入支出预算方可安排购置。购置固定资产需专人管理,货比三家、综合考察。
3、预算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核算,预算一经批准,各部门必须严格执行,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学校师得经费保障制度】推荐阅读:
学校工会经费审查制度09-11
党建工作经费保障制度06-02
课题组经费保障制度07-10
节水经费保障制度--dy07-20
实验教学经费保障制度10-28
中心小学学校经费开支10-17
创建零犯罪学校经费支出预算06-25
三和学校党建工作经费使用管理办法05-30
老湾中心学校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办法范文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