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公安经费保障(通用10篇)
落实公安经费保障 篇1
德格县公安局现将本次检查报告(征求意见稿)抄送贵局,望核实,并提出宝贵意见。
德格县财政局
德格县2011公安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检查报告
(征求意见稿)
根据州财政《关于2011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检查的通知》精神,公安经费检查组4人于7月24-26日,对县公安局2011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工作进行了检查,现将有关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政法转移支付资金结构安排情况(该项评分30分,无扣分)
2011年12月28日,财政按照甘财行【2011】89号文
件下达的公安保障经费,全额下达县公安局2011政法保障专项资金894万元(其中:办案业务经费391万元、业务装备经费503万元),并于12月29日专项拨款县公安局894万元,指标下达和财政拨款均在收到上级通知后30日内完成,指标金额、经费拨款结构均与上级下达数一致。
二、办案(业务)经费使用情况(该项评分13分,扣
2分)
德格县公安局政法保障经费按规定进行了专账核算,办
案(业务)经费审批严格,支出范围符合规定。
根据现场核实公安局财务数据,2010年累计结余129
万元,2011年账面支出办案(业务)经费353.6万元,其中接待费用61.3万元,2012年1-6月支出93万元,其中接待费10万元,截止2012年6月累计结余74万元,按2011年预算指标计算执行率为81%。
三、业务装备经使用情况(该项评分10分,扣5分)根据现场核实公安局财务数据和2011年省批复装备采
购计划,2010年累计结余933万元,2011年账面支出业务装备经费270万元、预付装备采购款369万元,2012年1-6月支出38万元、预付装备采购款212万元,截止2012年6月累计结余476万元,按2011年预算指标计算执行率为5%,按2011年采购计划核实实施项目8个,支付采购金额283万元,按支付采购金额计算执行率为56%。
四、本级保障情况(该项评分10分,无扣分)
2011年财政县本级安排日常运行公用经费、办案(业
务)经费及业务装备经费315万元,高于改革前保障水平。
五、附加项目(无加分)
德格县公安局高度重视公安政法专项经费的管理工作,积极完善各项财务制度,严格做到了专账核算,办案业务经费报销程序规范,审批制度严格,办案业务经费做到了专款专用。业务装备经费的管理由于采购计划的调整和上级主管部门统一采购项目的因素,执行不力,装备采购资金结余较 2
大,预付款较多,在采购过程中政府采购审批手续不够完善,希及时组织补齐相关采购项目审批手续,及时清理采购项目预付款项,清算采购项目,并按省批2011装备采购计划,及时组织装备采购,防止装备采购资金长期滞留或挪用现象。
德格县财政局2012-7-26 3
落实公安经费保障 篇2
一、公安后勤经费保障工作的现状和特点
(一) 保障的突然性
经费保障要紧跟业务步伐, 公安工作的特点决定了保障工作的突然性, 一旦发生重大事件或重大案件, 就应立即做到“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的军事化保障, 后勤部门应具有同出警速度一样的快速保障能力。因此, 经费保障的突然性始终寓于后勤部门的保障机制中, 是后勤常态化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 管理的专业性
后勤经费保障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作为后勤管理人员, 不仅要熟练掌握市场经济、财经法规、基本建设等知识, 还应具备财务、审计方面的专业知识, 特别是在各项管理越来越规范化的今天, 对以经费保障为主线的后勤工作专业性, 显得越来越重要。不精通后勤业务就不可能理好财、聚好财、用好财, 就谈不上保障有力, 管理规范。
(三) 内容的广泛性
公安机关是个大队伍, 警种多、社会管理服务面广, 经费保障工作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管管钱、管管物, 其实涵盖了许多行业所具有的工作内容, 具体包含财务工作、资产管理、装备被装、车辆、物业、营院、行政事务性工作、基建工作等服务保障工作, 涉及面广。同时, 后勤工作事杂面广, 大多是一些管理与服务并存的工作, 对内需沟通、指导的部门多, 对外需协调联系的单位多。
二、公安后勤经费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 公安经费不足在一定范围内仍长期存在
公安经费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同步, 财政预算拨款不足, 难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一方面, 办公用房建设、公安装备建设、办公自动化建设等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保证;另一方面, 公安运作成本逐渐提高, 如公安办案经费的大幅度增长、公安行政经费的不断提高等方面也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保证。政府“皇粮”只能吃半饱, 地方财政核拨公安办公、业务经费预算不足, 甚至出现办案人员千方百计弄清了案犯去向, 但因经费尚未落实, 无法到外地追捕的情况。
(二) 科技强警不到位
有些地方警务装备落后, 基础设施老化, 日常维护资金和装备更新经费难以保障。随着形势发展的需要, 金盾工程建设、社会防控体系建设、公安技侦装备购置、互联网络建设等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 给本来就十分紧张的公安经费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各种警用装备的购买、更新等都无法及时进行, 科技强警难以保证。
(三) 铺张浪费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
工作中花钱大手大脚、讲排场、不按规定开支等现象时有发生。少数单位不严格执行公务接待规定, 吃喝讲阔气、讲排场, 超标准或超范围开支, 导致实际支出超出预算, 从而挤占了一定比例的公安经费。
(四) 资源配置、重复建设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在资源配置上没有本着实用和高效的原则实行资源共享, 盲目攀比、贪大求洋。如在科技强警方面, 有些警种热衷于搞“另起炉灶”, 一味追求“高、大、精、尖”, 不能按照“支出合理、使用得当”的原则统筹规划。致使在实际工作中有些科技装备利用率不高, 未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重复建设项目多。在公安装备建设方面, 由于部门间的重复投入, 未能高效地实现资源共享和综合利用。
(五) 警力不足现象较为普遍
由于警力不足和公安工作的繁杂, 大多公安机关都聘请了一些文职、协辅警力量, 这些人员的工资和工作经费未能全额纳入部门预算, 在一定程度上也挤占了相当比例的公安经费。
三、改进公安后勤经费保障工作的对策
(一) 加强公安机关财务队伍的建设
高素质的后勤管理队伍, 是做好后勤工作的关键, 因此要把建设高素质的后勤队伍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要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后勤是管理钱、物的部门, 政治性、政策性很强, 后勤人员要具有务实的工作作风、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和诚实守信、廉洁奉公的道德情操;要充分激发财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鼓励财务人员为单位的经费保障献计献言、出谋划策, 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
(二) 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十分强的工作, 应尽量保持人员的相对稳定, 严把入口关, 把思想素质高、热爱后勤工作, 坚持原则, 勇于管理, 懂业务、肯钻研、善思考、自律意识强, 现实表现好, 有创新精神的同志安排到财务管理工作岗位上。要加强专业技能培训, 公安后勤工作涉及内容广泛, 不仅具有后勤自身的许多专业知识, 而且需结合公安知识开展保障工作, 专业性强, 因此要不断加强对后勤人员的业务更新步伐, 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 不断提高业务技能, 为其“充电”、“加油”, 提高业务素质, 真正做到善于理好财、算好账, 做到心中有数, 为做好后勤管理工作、当好领导参谋奠定坚实基础。
(三) 健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随着客观条件的改变, 与现行制度、规定有偏差的, 要与时俱进, 适时调整和修订适应新形势的管理制度, 确保制度的实用性。执行制度要严格, 坚持原则, 不得因人而异, 不讲关系, 不搞下不违例, 切实维护制度、规定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从而真正发挥制度的作用。
(四) 推进资产管理的规范化
随着公安机关的各种装备、专业设备不断增多, 对管好、用好资产、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后勤管理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实践“向科技要警力, 向管理要效益”的管理战略, 合理配置和整合资源, 充分发挥设备的使用效益, 使设备实现共享、共用、共建, 避免出现“小而全”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造成资源的浪费。不仅要重采购, 同时还得重保养, 尽可能减少维保费用。在清理摸清家底的基础上, 盘活闲置资产, 做到物尽其效, 既充分利用资源, 又弥补了公安经费的不足。
(五) 加大财务监督处罚力度
处罚是防范违法乱纪行为、规范财务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财务、审计、纪检部门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紧密协作, 本着对公安工作负责的态度, 克服怕得罪人的思想, 结合日常工作加大审计、监督力度, 对于所发现的违反财务制度的行为要坚决予以处理, 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单位负责人和相关性人员的责任, 决不姑息迁就, 加大违反的制度行为的成本, 从而达到“处理一个, 教育一片”的效果, 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 坚决杜绝内耗现象发生。
(六) 建立科学规范的公安经费保障机制
加快理顺现行公安管理体制, 建立和完善与公安工作相适应的公安经费保障机制。积极主动与财政部门进行沟通协调, 争取把财政预算安排的项目支出中的公安支出放到重要位置, 从而加大对公安机关的办案经费的保障力度。?做好预算是治本之策:要提高预算编制的前瞻性, 在调查研究、摸清家底、疏理业务的基础上, 广泛征求下属各业务部门的意见, 确定下一年度将要开展的工作、更新的设备, 尽可能把预算编细编全, 减少遗漏, 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七) 强化财务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公安机关必须加强内部财务管理, 努力挖掘内部潜力, 将有限的公安经费真正用在“刀刃”上, 充分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进一步建立健全规范公安经费管理制度, 在经费的保障、使用、审批等环节上严格把关, 规范资金使用, 提高财政资金的支出绩效。
(八) 增强广大民警勤俭节约的观念, 强化警务成本意识
要从紧控制各项支出, 杜绝浪费行为, “一手抓保障, 一手抓管理”, 精打细算, 开展厉行节约、防止铺张浪费行为。在科技强警经费的投入上, 一要讲究效益, 避免重复购置、资源闲置现象;二要对购入的科技装备要进行整合, 通过高科技含量装备的普遍应用, 提高工作效率。在日常工作中牢固树立“节约光荣, 浪费可耻”的观念, 自觉形成节约一度电、一杯水、一张纸、一滴油、一分钱的良好习惯, 努力使勤俭节约成为全体工作人员的自觉行动, 形成全员“厉行节约, 控制支出”的良好氛围, 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摘要:古语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公安经费是整个警务保障体系的基础, 是公安机关履行其特殊职责、完成使命的物质保证。文章根据目前公安经费保障的现状和工作实践, 阐述了目前公安经费保障存在的问题, 就如何改进经费保障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等进行了探讨。
落实公安经费保障 篇3
关键词:公安经费;财政保障;人均经费;公用经费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2-0212-02
1 现行公安经费保障模式的积极作用
1.1 充分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有力地保障了公安工作的顺利进行
按照现行的经费保障模式,各级公安机关经费主要由同级财政负担,充分调动了我省各级政府保障公安工作的积极性。根据公安工作的实际需要,积极筹措财政资金,及时、灵活地保障公安机关的必要经费,认真落实公安经费保障的特殊政策。从目前情况看,我省公安机关的人员经费、行政经费等维持机关正常运转所需的基本经费得到了有力保障,公安机关的办案经费、基本装备经费以及主要基础设施维护等重点项目支出经费得到了基本保证。特别是1998年以来,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增加财政支出等方式,进一步加大了对公安机关经费的保障力度。
1.2 公安经费保障增长速度加快
2000年以来,湖北省公安经费增长速度加快,无论从经费总量还是人均经费看,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具体数据见下表一和图一。
从表一可以看出,2005年与2000年相比,我省公安机关经费总收入(含交警)增长20.91亿元,增长幅度为77.39%,2000-2005年间,有三年经费总收入增长速度超过10%;而图一表明,2005年与2000年相比,人均经费增长2.37亿元,增长幅度为72.92%。
1.3 初步建立了专项经费补助机制
根据事权划分的原则,上级财政和上级公安机关通过一般性补贴或专项补贴方式,对贫困地区公安机关所需经费给予必要的支持,一定程度上调剂了地区差,缓解了这部分地区公安机关经费的紧张状况。2001年起,中央财政建立了对全国县级公安机关的转移支付制度,2005年转移支付金额达到14268万元(含省、市、县配套资金),重点对县级公安机关的装备费、办案费和三所(派出所、看守所和拘留所)房屋维修费进行补助,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基层的急需问题。湖北省从2004年起向全省政法系统基层机关转移支付3.5亿元资金,其中转移支付公安系统2.4亿元,主要用于补助基层公安机关人员和公用经费不足,在《公安报》头版报道,受到公安部的表彰。
1.4 公安经费保障机制日益规范严格
自1998年中央规定政法机关不再从事经商活动,公安机关与所办经营性企业脱钩后,原上缴主管部门的利润和管理费中用于补充经费部分,分别由各级财政部门核实后予以补贴。随着我省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财政部门逐步加大了对公安机关的经费投入,在安排公安机关预算时,按照预算内、外资金结合使用的原则统筹核定,不再与公安机关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款挂钩。
2 当前湖北省公安经费保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就湖北省情况看,武汉、荆州、宜昌、鄂州等经济状况较好的地区和省、市级公安机关保障情况较好、增长较快,而十堰、黄冈、神农架等贫困地区及县级公安机关的经费保障仍较为困难。总体而言,湖北省公安经费保障上还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2.1 财政拨款预算缺口较大,财政保障水平低下
目前我省许多地区的县级财政年初只安排公安机关的工资预算,不安排或极少安排工资外的其他经费,这使得预算外收入在公安经费中占比较大,公安机关的行政公用经费、业务经费和装备经费主要靠罚没款、行政性收费返还和自筹经费解决,预算缺口较大,“收支两条线”形同虚设。如2005年全省公安经费总收入47.93亿元中,财政年初预算拨款只有25.05亿元,近50%的收入靠罚没款(91740万元)、行政性收费(82712万元)和追加预算(54339万元)来保障。
财政保障力度不足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印证:
一是公安财政支出占全省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偏低。2003年全省公安机关财政拨款支出为22.42亿元,占全省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为5.05%;2004年全省公安机关财政拨款支出31.50亿元,所占比重下降为4.87%。而广东省2004年公安财政支出177亿元,占全省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为6.02%,公安财政支出的绝对数是我省的5.62倍,相对数也高出我省1.15个百分点。
二是财政保障率偏低,不仅远低于东部发达地区,而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2003年以前,我省公安机关经费的财政保障率一直在40-60%之间,而全国同期平均水平在80%左右,2004年以后这一状况有所好转,但与全国平均水平仍有一定差距。这充分暴露出我省公安经费来源结构不甚合理、非财政拨款占比过高的现实。具体数据见下表二。
三是公安机关人均经费偏低,而且在不同地区、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间差别较大。2004年全国公安机关人均经费支出5.86万元(不含交警,下同),我省人均经费仅为5.07万元,与最高的上海市相差7.04万元。在全国排名中,位次不仅低于东部发达地区,也低于重庆、广西、新疆等西部省份;2005年全省公安机关人均经费5.62万元,在17个市、州、直管市、林区中,最高的武汉市是最低的孝感市的2倍多;按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对比,分别为7.99万元、7.13万元和5.02万元。作为公安实战部门、主力军的县级公安机关人均经费仅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89%、省级公安机关的63%、市级公安机关的70%。具体数据见下图二、图三。
上述数据资料表明,我省公安经费财政保障总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财政保障力度的不足导致基层公安机关经费来源困难,许多派出所的经费依靠乡、镇财政开支。有些地方公安机关靠借外债维持运转,不仅影响了公安机关正常工作的开展,还引发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2001-2004年,我省公安机关外债余额一直居高不下,超过6亿元,直到2005年才稍有好转。具体资料见表3。
2.2 公用经费严重不足
2004年全国公安机关人均公用经费2.37万元(不含交警),东西部地区分别为3.40万元和2.11万元,我省仅为2.00万元,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还低于西部省份。我省县级公安机关人均公用经费更低,仅为1.77万元。具体体现在:一,许多县级公安机关行政经费严重不足,难以维持正常办公需要。一些基层公安机关因欠费经常被断水、断电、停电话,严重影响了日常工作的开展。二,办案经费严重短缺,民警个人垫资办案、集资办案的现象比较普遍。三,警用装备落后,交通工具量少质差,更新缓慢。全省看守所中没有囚车的占37.8%,看守所装备配备达标率仅为13.5%。一些地方的基层刑侦部门缺乏必要的刑事技术器材,更谈不上指纹识别、DNA檢测、枪弹痕迹等省公安厅要求配置的科技器材,警械装具和民警个人防护装备严重不足。
2.3 基础设施欠账较多
多数地方公安机关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缺口较大。一些基层公安机关基础设施简陋,没有会议室、食堂等。一些经济困难地区的公安机关甚至没有办公地点,只能租房办公。一些看守所、拘留所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已经成为危房。
2.4 部分地区民警工资和福利待遇难以保障
具体表现在:一,公安民警按照政策应当享受的一些福利如岗位津贴、加班补助、防暑降温费、防寒费、卫生津贴等,大部分县级公安机关无法兑现;二,无法报销民警的医药费。由于公安民警长期超负荷工作,生活没有规律,患病比例较高。由于无钱就医,许多基层民警患病后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尤其令人痛心的是,有些地方公安民警因公负伤也无法解决医疗费。三,民警工资不能按时足额发放,国家调资政策不能兑现。不少地方只给公安民警工资发放基本工资的前四项,少数地方连前四项都不能按时发放。
由于经费保障困难,一些县级公安机关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削弱了公安机关的社会职能,影响严格、公正执法,客观上纵容了违法犯罪活动,破坏了法律的权威性;导致了“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问题屡禁不止,败坏了公安机关的形象,也加大了队伍管理的难度。因此,完善我省公安经费的财政保障机制,特别是加大向基层公安机关的倾斜力度,将是今后我们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王立峰,刘明望. 公安装备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
[2]康学军,候荣华. 中国财政支出效率研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5).
[3]湖北财政年鉴[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2005.
落实公安经费保障 篇4
从#年开始,国家对西部地区农村实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这是党和政府关心农村教育,在“两免一补”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重要举措,是关心教育工作的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决策。对于###这样一个纯农业的贫困县来说更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影响深远的大事。为保证这项机制的深入贯彻落实,###纪检委、监察局、纠风办会同财政、审计、教育等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及时了解掌握情况,深入各农村中小学校调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推动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顺利实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基本情况
###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8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小学22所,在校学生9328人。义务教育阶段在校中小学学生8744人。
为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顺利实施,县财政严格执行自治区规定的经费补助标准,于2月28日将#年第一学期公用经费、学杂费补助共计59万元全部拨付到各乡(镇)财政所和学校帐户。其中学杂费补助资金39.5万元,按县城中学130元/人,县城小学和农村中学100元/人,农村小学70元/人的标准予以补助,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全部免除;公用经费19.5万元,按中学60元/人,小学50元/人的标准予以补助,已全部拨付到位。价值73.4万元的免费教科书在开学初全部发放到学生手中。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6.01万元已于4月份全部拨付到位。1月-6月,县财政公用经费补助共46万元,其中41万元用于玉尔其乡中心小学建设工程。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县主要领导及时听取县教育、财政部门的专题汇报。成立了了以政府县长为组长,分管教育的副县长为副组长,纪检、监察、财政、教育等部门负责人成员的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负责具体工作。并制定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方案》,对资金划拨、补助标准、纪律监督、违规处罚等方面作了详细说明。
2、加强培训,正确把握“新机制”精神
首先,教育局举办了由全县各中小学校长和学校财务人员参加的培训班,学习了《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发[2005]43号)和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对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的实施管理办法》(财教[#]5号)等文件精神。其次,各学校迅速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领会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精神和内容,深刻领会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大意义,准确掌握其主要内容、实施步骤和工作要求,增强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3、多种形式宣传到位
一是从县到局到校多层次召开会议,传达《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和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对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的实施管理办法》及《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二是利用县有线广播电视进行宣传,老百姓晚上打开电视就可以了解这一新的优惠政策。三是利用宣传品深入乡镇、村进行宣传,特别是学校在开学报名做到了“四有”,即有墙报、有横幅、有标语、有张贴画,并向每一位学生发放宣传卡片。
4、为确保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新机制的有效落实,把上级经费落实到位,使广大农村孩子和学校都能公平地享受到这一惠民政策,县纪检监察、财政、教育等部门将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作为督导检查的重要内容,要求各
学校严格按自治区统一规定的收费范围和收费标准执行,并将免费项目、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向社会进行公示。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各中小学校除按规定收取作业本费外,没有收取其它任何费用。
三、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
#年1月-6月,县财政共拨付公用经费59万元,寄宿贫困生生活补助6.01万元,伙食费2.7718万元。各中小学校公用经费支出合计46.1726万元,其中:办公费25.9829万元、水电费3.4189万元、电话费0.8813万元、维修费
4.1607万元、加油费0.6798万元、差旅费0.6026万元、培训费2.3043万元、劳务费0.7619万元、复印费0.7516万元、图书资料费0.4159万元、奖金0.047万元、办公购置费1.5631万元、其他费用4.6022万元。
从使用情况来看办公费、培训费、水电费、维修费支出较多,图书资料费、奖金费用支出较少。没有用于人员经费、基本建设投资、偿还债务和发放教师工资补贴、教职工福利等方面的开支。
四、存在的问题
1、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宣传力度不大,个别学校领导和教师对此项经费的拨付渠道、使用范围不清楚。
2、对一些符合政府采购条件的教学办公用品及设备的采购,没有向县财政部门提出申请,由教育局自行购买。
3、公用经费使用情况透明度不高,大多学校没有将公用经费的使用情况向师生和群众公开,缺乏社会监督。
4、公用经费的使用没有建立独立帐目,与业务经费、预算外收入等资金混在一起,不能体现专款专用。
五、几点建议
1、要进一步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改革的宣传力度,使党和国家的这一惠民政策家喻户晓。
2、要加强对教师和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对国务院和自治区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改革的配套规定、办法等,进行认真学习、吃透精神,严格执行。
3、各学校要严格公用经费使用范围,建立公用经费使用独立帐目,便于管理和监督。
安全经费保障制度 篇5
安全经费保障制度
1、经费保障制度是学校为安全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物质保障,确保安全工作各项措施贯彻落实的安全管理制度。
2、后勤在年终做好下年安全经费预算并报学校,学校根据情况在年初做好全年安全经费预算,并保障安全改造经费的落实。
3、学校每学年安排一定比例的安全工作专项经费,用于安全隐患整治、安全知识宣传、事故应急救援、先进个人的奖励等。
4、安全工作集体奖分配中,出现安全事故的责任人或拒不完成学校布置安全任务的教职工,不得分配安全工作集体奖,未按时完成学校布置安全工作任务或完成情况不好的将扣除部分奖。
5、学校对安全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个人,给予一定的安全工作专项奖。
6、学校应尽力保证安全工作专项经费逐年增加和投入。
拾万镇中心小学校
落实公安经费保障 篇6
春季开学初,国家教育督导团和全国保障办督查组深入到中部9省23个县的70多所中小学,听取了当地省、市、县政府的汇报,召开了多个层面的座谈会。督学们对这9省新机制实施情况的总体判断是:各级党委领导高度重视,经费基本落实到位,学校收费进一步规范,学校运转基本保障。
陈小娅在听取了各组的汇报后说,此次督导检查,是依据《义务教育法》的要求,依法行政,对地方政府履行责任,实施改革的情况进行专项督导。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中部地区人口多,教育规模大,是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关键。陈小娅用4个“基本到位”概括了各省的落实情况: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组织领导基本到位;宣传工作基本到位;地方分担资金基本上做到了“省拿大头”,经费也预拨到了学校,资金基本落实到位;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基本到位。
陈小娅说,新机制强化了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责任,使教育真正“回归”教育本身,学校可以把精力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了。新机制受益的是众多的农村师生和家长,这是最基本和最大范围的教育公平。
安全保卫工作经费保障制度 篇7
为了贯彻各级关于安全保卫工作“有钱办事,有人办事”以及“不发生因经费不能保障而发生重大事故”的指示精神,确保我校各项安全保卫工作均能顺利实施,真正实现上级提出的学校“发案少,秩序好,内部安全稳定,群众满意” 的目标,现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加强学习和宣传,不断提高全校师生对安全保卫工作在谋求发展的全局工作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1、坚持及时地组织学习和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文件,全面领会和贯彻其精神。
2、切实做到安全工作“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事事落实“一岗双责”。
3、“生命不存,何谈教育;稳定不存,何谈发展”,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全员重视安全保卫工作。
二、学校每学年安排一定比例的安全工作专项经费,用于安全工作隐患整治,安全知识宣传,事故应急救援,先进个人的奖励等。
三、依据安全保卫工作形势的发展需要,逐年增加安全保卫工作运作经费的预算额度。
语言文字经费保障制度 篇8
语言文字工作经费保障制度
为保障语言文字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经学校领导班子会议研究决定,拿出专项资金作为语言文字工作专项费用,给予语言文字工作经费保障。
一、经费投入:
语言文字经费开支范围:
(1)用于学校语言文字校本培训资料的出版经费;
(2)复印、打印等费用;
(3)文具费;
(4)校内组织各项语言文字活动,如:经典诵读比赛、书法比赛等经费;
(5)教师外出学习经费 ;
(6)学校购置教育图书、光盘以及各种培训材料费用。
(7)教师的加班费、教材费、专家讲课费等一切费用学校都是全力支持,100%的给予解决。
(8)语言文字工作教育科研课题资助经费。
二、经费管理
1、学校以学年度为单位划拨专款用于语言文字工作的考核与奖励。分学期考核,分学期划拨,在划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按实际所需款额划拨。
2、语言文字专款由财务室代管,经费专款专用。
村级运转经费保障情况的调研 篇9
报告
村级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的桥梁和纽带,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组织者和依靠力量。但是,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农村各项政策的调整,大部分村级组织运转渐趋艰难,捉襟见肘的村级财力、繁重的工作任务和纷繁复杂的农村各类矛盾,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村级组织运行中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表现在村级收支平衡难。取消农业税后,村级组织运转资金主要来自于上级财政转移支付,但有限的资金远远满足不了目前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需要。村级管理资金中除了支付村干部基本报酬和正常的办公经费外,还有开展其他工作如招商引资、疫病防治、粮食直补落实、征兵、选举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导是政府,主体是农民,连接政府与农民的纽带是村级组织。村级组织的作用发挥,也直接关乎着新农村建设的效果和成败。当前我镇普遍存在村级组织的作用发挥不明显,运转困难的局面。
一、村级运转经费困局的成因
(一)、村级组织普遍存在自身不能造血。收入来源少,出现收不抵支、日常费用难落实,公益事业难办,基础设施难建,债权难清收,债务难化解,配套政策出台滞后、集体难减负等困难。
(二)、村级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村级增收渠道窄。
1、各村主要是靠机动地发包收入来维持;
2、有些村靠出租出卖土地来增加收入,但是,拔苗助长的行为只能饮鸩止渴。
(三)、村组干部报酬偏低,工作难度大。村干部工资年收入为3至4千元不等,至于村民组长等年工资为200元-500元不等。因为村组干部加上事务繁杂,工作难度大,村组干部顾了工作就顾不了家庭。
社会事务性工作增多,村级开支不断加大。计划生育、创建文明村、综治维稳、粮食直补等一系列社会事务性工作重心下移,但相应的经费却得不到保障,村级为了完成任务,花钱费米,搞达标,迎检查,导致基层经费捉襟见肘。个别村,由于村级集体经济入不敷出,维持运转尚感困难,更无力发展公益事业,群众反映的一些实际问题难以得到解决,二、我的几点思考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如何确保在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前提下,有效化解这些难题?
1、推行“村账镇管”。各村财务集中报账、单据集中审核收支,实行“收支业务程序化、民主监管制度化、记账核算电算化、账表公开规范化”,坚持“超标准开支不入帐、超范围开支不入帐、无资金来源开支不入帐”。有效管住乱花钱、乱举债等行为,遏制村级不合规开支行为,规范农村财务管理,推动村级财务、政务全面公开,密切干群关系,形成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的良好氛围。
2、制定优化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村级组织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着力解善村级办公条件,增加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
3、积极清收债权、化解债务。各级党委政府要研究出台债权清收办法,积极落实中央化解农村债务的政策,认真开展资产清理和债权债务核定工作。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化解农村债务。特别是政府性债务,应研究切实可行的办法,制定化解计划,各级政府要将化解政府性债务作为一项硬指标来考核党政一把手,做村级债务化解的典范和榜样,促进全面完成村级化债工作。
4、减轻村组集体负担,完善配套政策。各级政府到农村开展各项工作,应尽量减轻村组负担,高效率高
质量地指导各村完成中心工作,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解决工作经费。特别是党在农村重大政策的落实,比如各项中心工作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应给予专项经费补助,多方筹资解决难题。
5、充分利用优势,招商引资共谋发展,增收节支。积极引进外地客商投资开发本地资源,引资兴办企业,增加集体积累,壮大集体经济,缓解收支矛盾。积极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和项目发展,争取扶助资金,发展老百姓受益的产业和项目,引导农民走产业化道路,增加农民收入。村级开支坚持公平、公正、量入为出原则,历行节约,不举新债,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在确保干部工资发放的基础上,压缩管理费用等非生产性开支,做到收支平衡,力争略有节余。以此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目标。
首善镇财政所
保障学校体育经费投1 篇10
自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印发以来,我国中小学学校体育教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对学校体育工作重视不够,发展缓慢,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还是在各地普遍存在。
中央七号文件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都规定:加大学校体育经费投入,为学校体育提供物质保障。并且明确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保证学校体育经费投入,把学校体育专项经费纳入年度教育经费预算,并做到与教育总经费的增长实行同步增长。中小学校的公用经费要按一定的比例专项用于学校的体育工作。
【落实公安经费保障】推荐阅读:
==交警大队贯彻落实省公安厅预防遏制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紧急视频会议精神工作汇报06-04
加强制度落实监察 充分发挥制度保障功能05-14
《妇女权益保障法》贯彻落实情况汇报09-30
公安厅长与市公安局长05-23
招警考试公安基础知识:公安工作的根本路线07-16
公安刑侦07-14
公安校园07-16
公安建设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