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中议论文素材的运用

2024-06-30

课本中议论文素材的运用(精选6篇)

课本中议论文素材的运用 篇1

聚焦课本,课本素材灵活借用法

先让我们看一看某地模拟考试卷中的一道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春秋时代,鲁国有一条法规:凡是鲁国到其他国家去旅行的人,看到有鲁国人沦为奴隶,可以自己垫钱把他先赎回来,待回到鲁国后到官府去报销。官府还给予一定的奖励。

孔子有个学生到国外去,恰好碰到一个沦为奴隶的鲁国人,就掏钱赎出了他。回国后这个学生没有张扬,也没有到官府去报销垫付的赎金。那个被赎回的人把情况讲给众人,人们都称赞这学生人格高尚。一时间,街头巷尾都把这件事当作美谈。

孔子知道后,不仅没有表扬这个学生,还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责怪他犯了一个有违社会大道的错误,是为了小义而不顾大道。

请以“小义与大道”为题,自立文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这道作文题的最大障碍在于两点:一是审题,必须明确“小义”与“大道”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因为这是写作的前提条件;二是选材,必须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表现话题的内涵实质。

很多学生在拿到话题之后感觉无话可说,没有什么东西可写,认为我们“三点一线”的生活太狭窄,作文素材“贫乏”,该话题距离我们的生活太远。其实不然,我们十二年间课内所学的数百篇(部)文质兼美的文章(包括大纲规定阅读的课外篇目),这其中就既有古代的生活、现代生活和当代生活,也有幻想中的未来生活,尽管不是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但却是我们写作过程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源泉!

因此,聚焦课本,从课本中攫取写作的素材,是走出作文“素材贫乏”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也很值得我们重视。课本中可以用作作文素材的内容非常广泛,有课文作者、背景资料、课文内容、文中塑造的形象等等。从课本中选取作文素材以下四种方法值得借鉴:

一、照单签收

根据文章的中心,直接将课本中那些典型的、有说服力的材料运用到作文中,用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如上面的话题,语文课本中可以直录为作文的素材,正面的有不因为个人间情同父子之“义”而有违军令如山之“大道”的“孔明挥泪斩马谡”(《失街亭》);反面的有项伯因为要报答张良救命之恩的“小义”而私自通风报信,结果妨碍了项羽原计划攻打刘邦、一战称帝的“大道”等等。

除此之外,学生非常熟悉的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中也有“关羽为小义放走曹操,有违蜀希望统一天下之大道”“刘备为桃园小义而不听劝阻、仓促伐吴,结果落得火烧连营七百里,使蜀实力大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蜀攻取的脚步”等反面素材。这些素材都是典型而且生动的,这种方法运用起来也简便而且高效,我们所要做的工作就是选择、概括和分析。这种方法写议论文时可以采用。

二、变向行驶

课本中叙述的事件都是按一定的方向向前推进的,也都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结局,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方向,将事情按照我们设定的方向重新向前推进,那么,就有可能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而这一结果却又正是我们作文观点所需要的,这就是由课文内容“变向行驶”而得到的作文素材。

比如上面提到的《三国演义》中“华容道关云长义放曹操”,是“小义”有违了“大道”,如果直接记叙到自己的作文当中,那就成了套用、复述甚至是抄袭,毫无新意可言;但如果我们“变向行驶”,去写“华容道关云长大义斩曹操”呢?那就不仅符合本文的观点,文章也就有了新意。擅长记叙文的同学这种方法不妨一试。

三、旁逸斜出

一篇课文不可能面面俱到,它为读者留下了很多“空白点”,如果我们尊重课文并充分利用这些“空白点”,适当加以联想和想像,由课文中的某一个“点”向外延伸,使原本比较单薄的内容变得比较丰满,或使课文原本的“点到为止”变成“有血有肉”,这不失为写作时从课本中选取材料的另一个重要渠道。

在“小义与大道”这一话题的写作过程中,我们欣喜地发现,有学生在一篇题为《白帝城在哭泣》的文章中,根据刘备“火烧连营七百里”、最终落败白帝城这一事件,旁逸斜出,创造性地以刘备的口吻给诸葛亮写了一封信,表达了刘备对自己因为一味顾及“桃园三结义”之“小义”而做出有违“大道”之事的忏悔。整篇文章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结果获得了阅卷教师的青睐。这就是由课文旁逸斜出、由“点”丰满出“面”所带来的效果。这种方法多用于记叙文的写作。

四、反弹琵琶

这种方法主要适合于议论性文章。对课本中有关的人物、人物的行为、叙述的事件等等,众人都从某一个固定的、约定俗成的层面上去理解,但如果我们能够多作一点反思,换一种眼光或者换一个角度来思考,也许可以得到不同的甚至全新的结论,这就是作文素材选取过程中的“反弹琵琶”。

这种选材的方法,可以推陈出新,化腐朽为神奇,使作文材料新颖而不落俗套,同时,又可以彰显自己独特的思维,可谓一箭数雕。如果我们带着这种眼光去审视课本,那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远离黑暗的官场去过淡然宁静的田园生活是不是也可以说得上是为“小义”而放弃了“大道”呢?《信陵君窃符救赵》中的侯赢为报答信陵君的知遇之恩献“窃符”之策结果陷魏国于被动,不也是为“小义”而放弃了“大道”吗?如能如此,那么,你的作文就多了一份理性,多了一份睿智,多了一份深邃。

以上四点是作文从课本中攫取素材的有效途径,学会并熟练运用,可以帮助我们走出写作材料贫乏的困境。但是,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有一点必须注意,那就是绝对不能“戏说”

课文,不能出现像有些同学改编朱自清的《背影》而变成“父亲越过铁路去买橘子而违反了交通规则被罚款”这样的现象,反而弄巧成拙。

[范文] 大道之行天下为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小义;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大道。岳武穆饮恨**亭,谭嗣同喋血菜市口,是“天下为公”的民族之道最生动的彰显;陶渊明归隐田园,谢灵运纵情山水是小义的完美体现。

行大道者,是豪杰,民族之典范。千万年,汨罗江边踽踽的身影仍在徘徊,高歌于九天的英魂依然回荡盘旋。屈原,沧海横流中一根白芷,叹“约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的忠臣贤子,行大道之人!滚滚江水逝去,在他纵身一跃的刹那,湿的是古今千万人的眼,他的功勋,为时代铭记。是他,“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视死如归,傲然挺立如松的民族英雄。南宋的衰亡,我们也许不会扼腕叹息,而为文天祥民族气节折服的又何止是金兵?是的,是大道,使他们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行小义者,是贤良,人格之楷模。君子修身举性,宽以待人,正如“与善人居,如入芷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句古训一样,君子人格魅力是无穷的。她是一位弱不禁风的女子,却也是一位对古建筑充满执著热情的女子。林徽因,时代铭记她,共和国国徽的设计者,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为我国建筑史添上浓重的一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流芳四月天”,是她,英年早逝的她,瘦骨嶙峋的她却将不懈追求的足迹印在大江南北,为我国文物的保护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或许她只是行小义者,然而她的精神召唤的是一代学者的风范。

小义与大道并举者,是天地之英雄,人间之韶华。“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行小义,为李陵辩护,字字顿挫,掷地有声;司马迁,行大道,厉叱小人,直面现实,劝谏国君。紧接着,是一场浩劫,司马迁不幸获罪。在狱中,这位铁骨铮铮的男子汉将字字血汗的《史记》呈给世人,他捍卫大道,真实地表达他客观的评述,他坚守小义,将他对人物的好恶一一表明。作为一名史官,他似乎逾越了他的职权,将历史描绘得有血有肉,读来令人感叹,更令人敬佩!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小义不举公道岂在人心?行小义,举大道,是仁德之源泉,固国之根本,安天下之良策i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匹夫有责,岂独君子也哉?

课本素材活用

1.烛之武(《烛之武退秦师》)

适用话题 爱国、匹夫有责、口才与成功、艺高人胆大、有志不在年高、发现人才、成大事者应有一颗宽大的心 精彩运用 烛之武,一个须发尽白的老者,夜缒而出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当他拄着拐杖走进秦营时又是怎样的大义凛然?在国家危难面前,他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在强秦面前,他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他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义无反顾赴她的韶华在这满目的黄沙中消逝了,她的美貌在这千古的冰凉里黯然失色。回眸,是告别时的坚毅,是那凤冠霞帔后的祝福。船头,看着夜空中的皓月,水面上的点点渔火,不远处寒山寺的钟声一声一声地敲击着张继的心,有感而发,写下了《枫桥敌营的信心和勇气让我们敬佩。

2.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刺秦王》)适用话题 仁厚、情义

精彩运用 人心不是用武力征服的,而是用和平、仁爱。太子丹用仁厚爱人之心获得了樊於期的信任,同时也成就着丹的高洁品质。3.刘邦(《鸿门宴》)适用话题 机智、知人善任、把握机遇

精彩运用 虞姬的自刎,乌骓的投江让更多的人倒向项羽,鸿门宴上的刘邦似乎只是小人,听听汉家小儿高唱“大风起兮云飞扬”便热血沸腾,可历史的车轮证明了刘邦比项羽更能成就一番大业。4.项羽(《鸿门宴》)适用话题 鲁莽、有勇无谋、刚愎自用、听取别人的意见、沉着冷静

精彩运用 缜密的勇者,尤其要坦荡正义。歌德说,善良的人在追求中即使迷惘,也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项羽虽勇,终因心胸狭窄自刎乌江;李自成虽勇,终因贪图享乐断送江山;汪精卫虽勇,终因心术不正遭千古骂名。心胸坦荡满怀正义的善勇者才是苍茫尘世间的胜者。王蒙在《逍遥》一文中写道,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自己坦荡了才能逍遥地生活在尘世间。不论周遭诱惑多好,迷雾多少,内心总要点亮一盏正义的明灯。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适用话题 不拘小节

精彩运用 曾国藩以方圆谋人生,坚持着“定准方向,不把心思花在小事上”的信条;越王勾践,在失败后以当奴隶于吴为“小节”,卧薪尝胆,十年积蓄,一朝灭吴,最终成就了立国的大事;韩信不拘于胯下之辱,最终成了西汉的开国功臣。这些成大事者其志不在小,将目标放远,从大局着眼,不拘小节,最终获得成功。

范文示例㈢ 告别不是悲伤

张潇

当挥手告别,我们看见他们眼中坚定的信念;当转身离去,我们看见他们高大的背影。他们化离愁为和平;他们化离愁为奋起;他们化离愁为忠心。他们独步汗青文化时代!

文成入蕃

她回头,看见秀美的大唐江山在苍茫的古道上渐去渐远,她分明听见家乡那声声燕子的呢喃,那声声亲切的呼喊。但拭干眼泪,她告别繁华,告别亲情,去塞外播种和平的种子。

漫天的飞沙似在哭泣,枝头的苍鹰似在落泪,谁看不到文成公主那欣慰的面颊?

告别不是悲伤,是和平的彩桥。

勾践离国

战后失败的哭声仿佛还萦绕在耳际。他一身奴役装,站在城门下。身边是他心爱的城池,如今早已断臂残损。透透层层送别的人影,他没有看到悲伤,那双双噙满泪水的眼里是期盼,是支持。是的,他就此告别,坚毅地走向吴王的马棚。他可以受尽凌辱,但不会忘记卧薪尝胆。告别总延续着归来,归来是挥军而下的神勇,是青史留名的豪情。

告别不是悲伤,是坚毅的奋起。

屈原投江

独乘小船,渐渐远离了国都。楚怀王冷峻的目光还在脑中回荡。江水,冰凉地让人心寒,他早已无所留恋。站在江边,他看见了百姓们竭力挽留的神情,亦看见孩童高举《离骚》译读。足矣,受辱不如归去。这是生命最后的告别,他在笑,笑庸君,笑佞臣,笑自己的忠心终将名留青史。一跃,他被江水吞没。那是凄凉的告别,还是“路曼曼其修远矣”的延续?

告别不是悲伤,是感人的忠心。

鸟儿告别母亲,是去拥抱天空;落叶告别树枝,是去孕育希望;小帆告别海洋,是去接受挑战。

告别不是悲伤。【老师点评】

屈原投江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一个历史故事。作者用这个素材紧扣“告别”巧妙又新颖地诠释了其别样的意义。板块式结构,小标题的拟就,将三个不相关的材料连缀成文,告诉我们文成公主的告别牺牲个人,赢得民族团结;勾践的告别忍住悲伤,等待复仇时机;屈原的告别舍去肉身,留下灵魂永恒,因此“告别”这一平常情感在作者笔下有了更丰富深刻的内容。本文语言整齐有气势,读来朗朗上口,实为一篇佳作。

范文示例㈣ 如 意

乔银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张继的《枫桥夜泊》已经成为十岁的孩童都会吟诵的诗,而有多少人知道这首流芳百世的佳作的诗人张继,是在何种情形下写下这首诗的?

十载寒窗苦读,告别父老乡亲,年轻的张继怀着满腔的热情和十足的信心,只身进京赶考。考场上他绞尽脑汁,苦心经营出一篇文章,待到放榜之日,却发现名落孙山。落榜,无疑对张继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原本热情的心被这一盆冷水浇得刺骨地痛。科考的不如意意味着张继只能回家。回家地路上,船只夜晚在苏州停泊,心中地失落怅然让张继辗转难眠,坐在夜泊》这首流芳百世的名作。当年那些金榜题名的人,现在的人早已不知道他们姓甚名谁了。

如果没有了不如意,人们怎会记得有一座小寺庙叫寒山寺;如果没有了不如意,人们怎么会记得有一首诗叫《枫桥夜泊》;如果没有了不如意,人们怎么会记得有一个落寞的考生叫张继。

说到杭州,人们总会想到西湖和那一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继而会想到他的诗人——苏轼。那个二十二岁就拿到礼部考试第二名,二十五岁成为制科考试的百年第一的四川才子苏轼,步入官场后就遇到了一连串的不如意。

宋神宗继位后于公元1069年提拔了王安石为宰相,主持变法,可苏轼是反对派的,各种流言、污蔑都强加到了苏轼头上,因为有了政治上的不如意,苏轼便主动离京去了地方工作。正是因为不如意走出了京城到了地方,开阔了眼界,锻炼了他的思想情感,所以苏轼的诗写得更好了。

如果没有了不如意,人们就不会知道西湖还有个名字叫西子湖;如果没有了不如意,人们就不会知道对一个女子可以说“浓妆淡抹总相宜”;如果没有了不如意,人们就不会知道一个才子也是一个好官。

其实,生活中的不如意十之有八九,然而就看你怎样把遇到的不如意通过自己地努力将它变为如意,这才是最关键的。我们所遇到的不如意是一种磨练,就像我们不可以左右天气但可以左右心情,我们不能预见明天但可以把握今天。珍惜所遇到的一切的如意和不如意,在人生的长河中激流勇进。

【老师点评】

张继的《枫桥夜泊》是初中课本中的名篇,苏轼则是学生都熟知的文学家,作者巧妙地利用了两人在仕途上的不得志却都有不朽的文学成就这一点,提炼出“把不如意努力变为如意”的观点,进而提升到自己的人生哲理认识的高度上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专题训练

在教材学习中,也许有些情节引发了你的思考与想象,请你回顾自己熟悉的一段文字,提炼合理的观点,彰显主题。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

一、必须选择自己熟悉的篇目。熟悉的篇目才能驾驭得当,运用起来得心应手,观点提炼才能富有价值。

二、必须是能引发自己共鸣的细节。对自己有所触动、有所震撼的文字,才能够深入其骨髓,运用时也才不致偏离文本原意。

必须有所思考,提炼出明确的观点,并使素材为文所用。

【习作示例】 责 任 翟杨

我知道你是在为自己为朝廷写下自己的伤悲,写下自己的无奈。你的伤悲我明白,但你的无奈也让我痛惜。

河山正飘零,铁骑如水来。家国的耻辱让你痛心疾首,百姓的疾苦使你触目惊心。一切的一切都铭记在心,你知道该怎么做。

烽烟四起,你也骑上骏马奔向战场。起义,表明了你的决心和激情。你兴奋极了,你以为,收复沦丧的河山已指日可待,手段,也是屡试不爽的好方法。然而,长期以来形成的呆板的登场方式(诸如“翻开历史画卷”、“古往今来”)让读者望之生厌,极大地削弱甚至损害了历史人物原本光芒四射的风采。因此,我们不仅要写好历史人物,也要设计好人物的出场,让人物在大地、在长河、在天空、在书卷中,能够“海陆空”立体化多方式闪亮出场。

一、让人物在历史的“陆路”上飘然登场

1.从长长的历史甬道中走出,屈子带着一身凛然正气,带着满腹诗书才华,然而个性的棱角在世故的社会中又何以保全?

12.那个月亮湾,停泊着历史的古船。陆游的“楼船夜雪瓜

洲渡”,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蚱蜢舟”„„

13.岁月在历史的清河中沉浮,在历史的夹缝中挣扎的人们,一旦忘却了自我,一味地追求不合实际的理想,最终就会在白驹过隙,日月如梭中灰飞烟灭。东施效颦,力士谄谗,失去了自我,失去了本心。

三、让人物在历史的风雨中凛然登场

14.历史风雨冲刷了他们的颜容,却将那些“古来圣贤皆寂寞,只有‘勇’者留其名”的影像雕刻得愈发清晰„„

于是你南下与朝廷商议——准备南归。当你听说叛徒已将义军出卖,满腔热血的你,跨上战马,驰骋千里,斩下了叛徒的首级,义无反顾地率军南归。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你以收复河山为己任,你想借助朝廷这棵“大树”来一展你的雄心,一展你的宏图。

可是,你错了。不,不是你错了,而是你没想到临安的小朝廷根本就不是你施展才华的地方,朝廷也压根儿没想让你去施展才华!远方的战场牵动着你的心,让你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置身于“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的杭州街市,让你不知所措,心急如焚。

于是,你小心翼翼地献上了《美芹十论》,“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可你的谏书如石沉大海。镇江北固山上,有一座亭子。你只能每天站在那亭子里,隔江眺望那片你一直想亲手收复的土地,“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你把对敌人的愤怒和对朝廷的失望,化做了心头燃烧的火焰与万千的愁思,“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纵使“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又有谁能理解“凭栏意”呢?吴钩,那是吴国的宝剑,锋利无比,而如今又能用它干什么呢?无数次的北望而泣,无数次的面江而呼“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除了你,谁知你心?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你的伤悲我明白,可你的无奈我却不解。既然当初你能揭竿而起,今天怎么就英雄气短了呢?民族的大义还不能换得一个“忠”字么?

北固亭前的江水,涛声依旧。大宋江山的彻底葬送已是历史,辛弃疾,一个以民族大义为己任的汉子,你依然是我心中的英雄。

【老师点评】

辛弃疾是每个中学生都熟悉的文学家,该考生将教材入文,又有变通,以清醒的旁观者的视角审视这一历史事件,对辛弃疾这个历史人物边叙述,边做客观的评论。同时又独辟蹊径,将把收复河山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的辛弃疾和苟且偷安的南宋小朝廷放在一起对照来写,揭示了辛弃疾悲剧命运的根源。在材料的运用上,小作者灵活运用课本素材,不是大篇幅引用,而是择其精要语句,使文章语言更为精悍。

让历史人物“闪亮”登场

在高考作文中,请历史人物出来“作证”,是考生惯用的于是,为了皓皓之白,为了独醒于世,屈子选择了“悲壮”之路。在滔滔的汨罗江水中,他将自己洗刷得如此透彻清澄。

2.在历史的大路上,走过了太多丰富的生命。而瞿秋白的人生之路,从一个角度告诉我们,该用怎样的眼光去评定身边的一切。不是什么人即什么路,什么路即什么人。

3.在历史的巅峰上,他们岿然屹立。司马迁“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刚正不阿,留作正气满乾坤;幽怨忧愤,著成信史照尘寰”。正是太史公的凛然正气,才能使得他站在人生的高峰上呼啸:“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4.在历史的大树上,累累垂垂挂满了各类果子,正如人类历史的演进中各色人等共同登台„„

5.站在喧嚣的历史舞台,叩问涌动的风云,聆听先贤的足音。同是华夏文坛上的巨人,陶潜、屈子、李白却走出了不同的人生之路。究竟后人应沿着何人的路前行?

二、让人物在历史的“水路”上悠然登场

6.漫步于历史的沙滩,捡拾一枚枚成功的贝壳,上面写满了“双赢”。春秋的征战,战国的争鸣,群雄争霸,逐鹿中原。面对强秦的进攻,是双赢的智慧使廉颇和蔺相如相互配合,救赵国于水深火热之中,拒强秦于国门之外,同时,也使“将相和”的故事成为美谈,使廉蔺二人为后人铭记。

7.我的目光停留在历史的湖畔,流水潺潺,鹤汀凫渚。历史的风猎猎作响,我听到一句响亮的声音:“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一个老人的声音又从远处隐隐约约地飘然而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8.赤足走在水边,历史的潮汐荡涤着岁月留下的痕迹。拾起一片落花,那里有着一个绝美的世界。一曲歌,一个英雄的背影„„

9.历史的演进一如浪潮,总有新生的力量站到风口浪尖,擎起前进的大旗,同时,老迈陈旧的慢慢没入时间的深辨„„

10.沿着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有人选择坚毅,有人选择奋起,甚至选择了死亡。在茫茫人生之中,这样的选择可渺小,可伟大,他们无悔做了真实的自己。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

11.滚滚历史长河,许多英雄随波东逝,但那些民族的脊梁永存。为民疾呼的李白,为民请命的海瑞,为民呐喊的鲁迅„„

四、让人物从历史的天空中熠熠登场

15.在历史的星空中,张良与韩信如同两颗熠熠闪光的星辰。张良善谋略,韩信善用兵,二者配合,才有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成功,才有了汉王朝的统一兴盛。是双赢的智慧,使张良与韩信在汉朝树立了威信,建立了功业,使历史的星空中又多了两颗耀眼的星辰。

16.在历史的光芒中,我似乎看见蛮荒的远古朝代夸父那如飞的箭步,踏破尘土,踩碎荆棘,朝着那火红的太阳永不停息地奔跑着。

历史人物素材考场热用

综观近几年高考优秀作文,会发现一个很有研究意义的现象,那就是虽然面对不同的高考试题,各地的考生却一同把目光投向历史上那些震撼我们、激励我们的“经典人物”“经典素材”——李白、苏轼、项羽、屈原、司马迁、王昭君、杜甫、李清照„„

苏轼(会挽雕弓如满月)

经典素材

1.《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3.《蝶恋花》:“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4.《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6.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考场热用

是那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么?是那个“一蓑烟雨任平生,何妨吟啸且徐行”的行者么?是那个高唱“大江东去”的诗人么?苏轼,一个被宋神宗称赞为“才与李白同,识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在遭受小人泼来的污水,遭受贬谪后,忘却了所有的失意。他在黄州种地酿酒,“夜饮东坡醒复醉”,在黄州“倚杖听,江声”,写下“大江东去”。他总是那样的淡泊从容,他总是将所有的痛苦失意抛之脑后,铭记着世间之美丽。不然,何来“亲煮东坡肉”,何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旷达与豪迈?

——四川考生《那阵风吹过》

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

经典素材

1.李清照《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2.杜牧《题乌江亭》:“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3.王安石《乌江亭》:“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4.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5.蒲松龄:“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6.威震江东,历一代兴亡,自有光辉标吏册;歌传垓下,定千秋功罪,莫将成败论英雄。

司马迁在遭受宫刑这一奇耻大辱后,正是因为有了信念、毅力和追求的支撑,才使他完成了《史记》这一历史巨著。

——湖北考生《把握三角形的支撑》

王昭君(独留青冢向黄昏)

经典素材

1.杜甫《咏怀古迹(其三)》:“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2.李白《王昭君(其一)》:“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3.王安石《明妃曲》:“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四川考生《烟随风逝名随史流》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是太“入”了,忧国忧民、感时伤世,少陵的叹息绵长幽邈、一刻不散。“花近高楼”,他的心被伤了;登楼望远,他的忧思又在心头回旋。一个诗人小小的心胸怎容得下这么沉重的叹息!杜甫若懂得适时而“出”,诗中当更添洒脱吧。

——湖北考生《钓罢归来不系船》

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

经典素材

1.《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威戚。”

考场热用

当拔山举鼎的传奇褪色成一页泛黄的史册,当斜阳下汉家的小儿稚嫩地传唱“大风起兮云飞扬”,你终于远去,留下一个顶天立地的背影。也许你做了鬼雄,跨着随你而去的乌鸦,旌旗十万斩阎罗,你轰轰烈烈地死去,因为有诚信,为你殉葬。

于是,你不朽,你最终还是战胜了刘邦,以你的诚信,刺刘邦于后人的口碑之下!

——河北考生《题乌江亭》

起兵至今,他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难道这垓下一役,前功尽弃?他更承受不了虞姬沉重的话语:“霸王,你可知兵败势孤,原因在你自己。巨鹿大胜,你却活埋降卒二十万,称霸成阳,你却火烧阿房三百里,定都彭城,赐死子婴、黔布,亚父极力反对,你却执迷不悟,一意孤行。霸王啊,你可知西楚早已失尽民心!”

是夜楚歌四起,士卒离散,各谋生计,可怜虞姬,香魂一缕,随风而息„„

——河南考生《英雄》

司马迁(著成信史照尘寰)

经典素材

1.《报任安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2.《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4.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考场热用

泪已尽,心已碎,本以为你引刀自决:身已残,心已钝,本以为你引药自戕;朋友弃,亲人离,本以为你悲赴黄泉。而你却活下来,坚强如山,意志如铁,在那个信奉“士可杀不可辱”的时代,在那个推崇“名节重似命”的时代。

文王拘而演《周易》,你想起了父亲的临终之嘱;仲尼厄而作《春秋》,你想起了雄才多磨难;左氏失明而有《国语》,你想起了百炼成钢: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你想起花香自苦寒:韩非囚秦而作《说难》《孤愤》,你想起了英志尚未竟。

——安徽考生《月亮的正面和反面》

4.“青冢”墓碑: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5.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

考场热用

水仙花般的明眸,玫瑰花般的脸庞,罂粟花般的樱唇,夜色般的黑发,绝色美女昭君将自己定格在了茫茫大漠中,于是杜甫盛赞“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安徽考生《准确定位,彼岸开花》

拨开纷繁的是非,透过你耀眼的光环,我看见你的宁静,你的淡泊,你的坚贞不渝,你的忠于心灵。当华美的叶片都落尽,你白杨一般屹立的身影,清晰而美好。那一瞬,我忽然理解了你的选择,确在情理之中。

马蹄扬起细小的沙尘,折射着皎皎月光,折射出一个安宁而美好的未来。

——安徽考生《昭君出塞》

杜甫(天下寒士俱欢颜)

经典素材

1.《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4.《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6.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考场热用

看着你在成都郊外过着悠闲的日子,人们惊诧于你的轻松。你忘记了自己的不得志,却依然记得黎民百姓的日子。因此,你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心胸何等博大,爱民何等情深!你忧国忧民的情感,你宽广无边的胸襟,让后来人铭记于心。你的佳作,流传百世。“诗圣”之称,你当之无愧。

2.《醉花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4.《渔家傲》:“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5.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章有后主遗风。

考场热用

深阅读似茗,需细品,需在风静人定的夏夜想起那“留得残荷听雨声”的闲情:需在金风袅袅的黄昏想起那“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需在浩浩江水边想起那“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放,深阅读,是一种更贴近心灵的阅读。

——《深阅读之美》

读惯了李清照“寻寻觅觅”的婉约,“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儿女情长,那么。“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诗句,是不是如羽调商声转成黄钟大吕般出人意料呢?追本溯源,却是那离乱之世,家国之恨,才使这位柔肠百转的女词人对着滚滚湘江、一弯残月,把浅唱低吟换成仰天长啸。意外吗?不,这种变化是同情理紧密相合的。意外,是飘荡在情理玉颜上的一层薄纱,揭开了它隐隐约约的掩盖,情理便露出了最意味深长的微笑。

——河北考生《意外花开在情理枝头》

高考作文与经典素材对接,可使文章立意高远,尽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尽现其个性的气质才华。正如北大教授钱理群所言:与巨匠大师“进行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你们将触摸集中了人世大智大勇的高贵的头颅,融会了人间大欢喜、大悲悯、大憎恨的博大情怀的颗颗大心。这是燃烧的大海,你不能隔岸观火,你必定要把自己也烧了进去,把你的l心交出来。”

苏轼说:“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亦即此理。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同学们在积累经典素材时,应深入挖掘其丰富的内涵,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融进自我的主观感受,才能变古老的素材为鲜活的文字,用历史的厚重紧扣时代的脉搏,写出“熔铸古今、学贯中西”的考场佳作。

课本中议论文素材的运用 篇2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人生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觉得用这个来形容学生的写作过程最恰当不过了,对作文材料寻来觅去,最后才发现,“那人”原来是“课本素材”。语文课本是一幅浓缩中华五千年语言文化发展的画卷,若我们在作文中能够对课本上的素材进行活学活用,就会增加文章的文学含量,凸现文章的亮点。总结近年的教学经验,我确信通过有效运用课本素材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下面,我谈谈在作文中巧用课本素材以做到“妙笔生花”关键的几点:

一、分系列积累素材

《庄子·逍遥游》有云:“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可见储备粮食的重要性。要想在写作时能文思泉涌,妙笔生花,我们就要储存好属于自己的材料,让它成为可以随时调动的资料宝库。

1.人物系列

(1)名人系列:古代名人,如,孔子、曹操、苏轼、李清照等;现当代名人,如,鲁迅、冰心、朱自清、贝多芬、居里夫人等。

(2)文学形象系列:林黛玉、孙悟空、孔乙己、鲁滨孙等。

以上两个系列的人物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文学作品中,都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名人系列,他们原本就是伟大的诗人、文学家或政治家,他们名垂千古的故事本身就是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的诗文是在人生的重要时刻奏出的最强音,两者结合,让底蕴芳香四溢。我让学生在每个系列中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三个人物进行积累,按人物简介、经典事例、名篇名句、古今中外名人对其评价等做好文字记录,再搜集历年中考作文中与这个人物相关的作文,体会如何活用素料。

2.诗文系列:

主要是必背古诗文篇目中材料的整理。一般来说作文素材可大致分为理想责任类、意志品质类、道德情操类、吟咏事物类、生活情感类这五大类,让学生据此对课本中相关的诗文进行归类、整合。如表现忧国忧民、爱国情怀的有《过零丁洋》、《春望》、《岳阳楼记》等;表现学习态度和方法的有《〈论语〉十则》、《孙权劝学》、《送东阳马生序》等;表现淡泊名利的有《归园田居》、《陋室铭》、《桃花源记》等。

二、方法指导

孟子曰:“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更明确地提出写文章“须晓术”。为了高效快捷提高学生运用课本素材的能力,我研究了数本写作理论和技法指导的书籍,重点分析了中考高考满分作文,总结归纳出以下巧用课本素材的技巧:

(一)选用材料的原则:

适用、好用。“适用”指材料要有典型性,符合文章中心的表达;对学生而言,这个材料是他感兴趣的,熟悉的,用起来就得心应手,如男同学爱用曹操、诸葛亮、孙悟空,女同学爱用李清照、李煜、林黛玉等。“好用”指一些多面体材料,它可能很陈旧,但是它的切入点多,可横向拓展,也可深入挖掘,从不同角度深思,都能得到闪光的思想。

(二)作文中运用材料的基本方式:

总分式、并列式。总分式是文章最基本的方式,开头总说,然后叙述,具体交代,最后总结全文,点明中心。为使结构新颖,还可在前加题记,或在后补后记。并列式是指文章中引用二至四个材料,一般三个为宜,每个材料篇幅相近,共同表达一个中心。其中各个片段还可以用小标题的格式来呈现。

(三)素材活用技法:

1.穿越时空对话:

通过大胆想象,让古代名人穿越时空来到现代,创设某种情境,与故去的人物在虚拟环境中实现对话,描述他在社会现实中的思想和感情变化,表现文章主题。

四川省达州市2008年中考满分作文《对话“站起来”》就是运用了这种方法,作者巧妙设置场景与孔子、司马迁、刘邦对话,用两详一略的形式处理素材,创新地点明了文章主旨。

2.翻案历史人物:

对一些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我们可以标新立异,转换角度,活用素材,在充分尊重历史、文化、原著的基础上,敢于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通过自己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站在相反的立场上向传统观念质疑,阐发出全新的、发人深省的观点,达到对课本素材的创新使用的目的。但不能瞎编恶搞,肆意歪曲深入人心的艺术形象。

2008年山西省太原市中考满分作文《春分》一文,作者由“春分”这个节气联想到公正地看待“背上了千古骂名”的曹操,从选材上先胜一筹。内容上,作者从政治、军事、文学才华三个角度分析曹操的历史功绩,揭开了曹操辉煌的一面,穿透了一代英雄的灵魂,表现出一个中学生对历史的深刻思考,该文在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

3.代拟名人自述:

让自己扮演名人的角色,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来行文,可以偏重于记叙,虚构某个典故的场景;可以偏重于抒情,抒发内心的情感,把心中的话一吐为快。但这种体裁要求想象力要好,文字驾驭能力较强,所以,要量力而行。

2006年广东江门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作者把自己当成陆游来写,表达在困境中奋勇前进的主题,产生了别样的效果。

4.新编人物故事:

依作文主题选好素材,对名人或文学形象进行某一个或多个角度的审视,大胆想象,演绎新的故事,挖掘人物深层次的使用价值,表达出对人物的独到的认识,从而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行文更吸引人。

2005年中考满分作文安徽卷之《八戒得奖》就颠覆了猪八戒在读者心中心中陈旧的形象,标新立异,让人眼前一亮。

浅谈高中政治课本素材的运用 篇3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 案例教学 课本素材 课外资源

中国分类号:G633.2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师运用典型案例,指导学生深入情景,分析案例,明确观点,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以代表性案例为主线,案例形式表现多样,漫画、图片、小品表演等特定情境都可带入课堂。案例教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实效性强的潜在优势,因而成为今后教学的一种常态模式。然而在实际运用中,一些教师对案例教学的把握却出现了如下问题:

一、案例选用的误区

1、课堂教学中过分追求材料的“新颖有趣”,而有意舍弃了教材提供的素材

政治课内容充实,理论性强,很多知识是从“理论”到“理论”的层层递进,很多学生认为政治课枯燥无味,离现实生活太远,都是夸夸其谈的大道理。为了找回学生关注的目光,政治教师们往往煞费苦心,千方百计地寻找方法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为此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寻找最新素材充实课堂,应用新素材当然符合政治课时代性强的特点,但由此也产生了一种错误的倾向,认为课本所提供的素材比较陈旧,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课本素材就会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只有新颖有趣的材料,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故意舍弃课本素材,结果造成舍本逐末。

2、选用的教学案例质量不高,缺乏适用的、本土化的教学案例

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和依托,是自然生成知识的载体。正是通过对案例内容的阅读、思考、交流、辩论,达到思维碰撞、互相启迪。因此,案例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案例教学的质量。有些教师舍弃教材本身的素材,片面追求材料的新颖,但回过头却发现材料并不能充分说明教材观点,材料到观点的联系推导显得牵强。其实案例的选用最重要的是贴近学生实际,本土化的教学案例还有待开发。

3、选用案例的处理不到位,使得材料喧宾夺主

有些教师由于过分追求材料的丰富,也有些教师舍不得把自己找到的自认为比较好的材料舍掉,从而造成材料的简单堆积,未对采用的案例进行深入挖掘,反而冲击了教学内容,造成材料喧宾夺主,使得课堂变成了材料的展示场或故事会,尽管材料丰富新颖,教学内容的落实却并不尽人意。学生笑过闹过却收获不大。

二、案例选用误区原因分析

1、陷入对课改精神的理解误区

课改要求:“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部分教师简单地认为课改就是要引发学生兴趣,政治课要一改死气沉沉的现状,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积极性,片面追求案例的多样、新奇。这样只重形式而忽视内容的现象,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却忽视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性作用,忽视了思想政治课本身的思想教育意义。

2、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实践能力不足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如果使用案例教学法,其基本的前提条件就是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较强的教学艺术和组织能力。唯有此,才能真正达到案例教学的效果。但是由于大多数教师缺乏这种能力,因而在对案例的研究、学习和判断时就显得毫无力度,致使案例教学成为教学的补充和说明,案例启发角度比较单一,案例点评不够全面,不够深入,从而影响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在驾驭课本外案例时更显得力不从心。

三、案例选用之我见

1、“活”用课本素材

新教材中的案例可以说是“各付其职”,前面有引导学生情景导入的前导,中间有引出观点的桥梁,最后还有升华情感的素材结尾。但是面对这么多的素材是否都要采用呢,笔者认为:完全可以灵活处理,教师可以对素材内容进行增添和删减,还可以嫁接转用。但无论如何,案例的使用都是为自身教学服务的,一定要灵活处理。

2、“巧”用课本素材

用“活”课本素材时要注意,这并不是要求教师在处理课本素材时只是给其穿上一件“活”了的外衣,使其成为哗众取宠的装饰。把课本素材用活的同时要注意用“巧”,即案例呈现方式。

语言描述型:教师用规范的、精确、形象、生动、幽默的语言来叙述趣味性的历史故事、寓言故事、当前国际与国内包括本地区所发生的事件的有效情况与过程,相关的经济与政治等社会现象,并从中引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角色扮演型:把问题情景按教学内容编排成小品、相声、辩论赛等活动形式,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使他们获得真实感受和内心体验,学习知识,培养情感;

媒体展示型:应用教室中的多媒体设备展示图表、文字材料、漫画、歌曲、影视资料、图片等情境,体现了直观性、具体型、启发性与准确性的统一,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巧借”课本外资源

在充分考虑课本素材之后,教师选取教材以外的资源,应该体现“三贴近”,符合以下的要求。

方向性:选用案例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教育为辅。有些揭露社会阴暗面。丑恶面的案例并不是不能用,而应慎应、少用。

精准性:选用案例符合教学目标,结构严谨,事例充分,有深刻的启发性,案例既要有实际情况的描述,又要包含一定的问题.要让学生通过这些问题的判断、推理、论证,寻求问题的答案,从而启迪和开发学生的智能。

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这要求政治课教学中应用的案例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始终意识到他们所学的知识学有所用,能够应用于实践,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激发自主学习的动力。

总之,教材才是教学的立足之本。在对教材的运用上,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的设计者、开发者,通过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创造,让教材的内容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认知欲望。

參考文献:

[1] 赵剑军.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学园:教育科研,2012(4)

[2] 陈文翔.高中政治课案例教学法初探.新西部,2009(10)

[3] 刘玉华.高中政治课中如何运用案例教学法.考试周刊,2011(82)

高中语文课本作文素材 篇4

紧扣高中语文课本挖掘议论文写作素材

议论文写作素材的缺乏一直是困扰广大中学生的一个难题,对高三学生来说,广泛搜集课外写作素材已成为“天方夜谭”。我们可以从自己熟悉的六册教材入手,发动学生充分发掘其中的写作素材,进行多角度思维,思考材料可以为哪些观点服务、如何为观点服务,使课本成为议论文写作素材的“源头活水”。笔者曾经从以下七个方面发动学生进行过整理:家国天下篇、立志立业篇、求师求学篇、道德品行篇、生活哲理篇、评诗论文篇、情感爱情篇。(共发掘素材200余例)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对写作也起到积极的作用。现略举几例,仅供参考。

(一)家国天下篇

1、课文素材:①历史在前进中,不免有挫折,有迂回,有进退,有失败。自然也就不免有清谈者,有酣睡者,有摇头者,有叹气者,有彷徨者,有哭泣者。但是他们不是历史的脊梁,他们像蛛丝一般无力,绊不住历史的脚步。(刘征)②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服务观点:①谁才是历史的脊梁;②怎样做一个有历史责任感的中国人;③真正的爱国者。

2、课文素材:①假若我只是一只鸟,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艾青)②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裴多菲)③拜伦,为自由而战的歌者;拿破仑,为民族解放而战的英雄。

服务观点:①真正的爱国情怀;②对崇高理想执著追求的精神;③人生的价值。

3、课文素材:①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唐,西汉人,有才能却一直不受重用。汉武帝时选求贤良,有人举荐冯唐,可是他已九十多岁,难再做官了,后以慨叹生不逢时或表示年迈。李广,汉光武帝时的名将,多年抗击匈奴,军功很大,却终身没有封侯。后来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②周公吐哺:《史记》记载,周公在吃饭时多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为接待贤士人才而中途停止吃饭。曹操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诗句。

服务观点:①呼唤伯乐;②正确选才;③善待人才的作用与埋没人才的恶果;④改革用人机制,人尽其才。

(二)立志立业篇

1、课文素材:①封狼居胥:汉朝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现在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封山(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而还。后指建功立业。②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③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主,稍逊风骚„„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服务观点:①成大事者必立大志;②要有胸怀天下的志向;③不同时代、世界观的人志向不同;④立志关键还要有践志的豪情。

2、课文素材:卧薪尝胆:春秋时,越王勾践战败,为吴所执。既放逐,欲报吴仇,苦心焦思,置胆于坐,饮食尝之,欲以不忘会稽败辱之耻。(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服务观点:①忍常人之不能忍,才能做常人不能做的大事;②刻苦自励,发愤图强,才能成功;③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④直面挫折,勇敢崛起。

(三)求师求学篇

1、课文素材:①或作讲演,则甲已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毛泽东)②北大的传统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北大的学风为“钻研、求实、创新、向上”。

服务观点:①学习应当实事求是,刻苦钻研;②主观主义是学习的大敌;③谦虚、求实是学习的基本原则。

2、课文素材:①囊萤趁月:囊萤,晋代车胤家贫买不起油灯,夏季聚萤火虫于囊中,就其光而读书。(《晋书·车胤传》)趁月,南齐江泌家贫点不起灯,常在月光下读书。(《南齐书·江泌传》)②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服务观点:①学习应有“穷且益坚”的韧劲;②逆境出人才;③学问来自不懈的努力。

(四)道德品行篇

1、课文素材: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②1936年10月19日,鲁迅于上海逝世,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发地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

服务观点:①德怀天下的人,才是真正的伟人;②高尚的德行是世间最美的情怀;③要赢得别人的尊重,必须要爱人的德行。

2、课文素材:①负荆请罪:蔺相如凭“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 的机智与勇敢拜为上卿,官位在有攻城野战之功的廉颇之上,廉颇扬言要羞辱蔺相如,蔺相如退避再三,处处先考虑国家的危难而把个人恩怨放在脑后,打动了廉颇,廉颇背负荆条,上蔺相如府上请罪,结为生死之交。(《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胸怀。宽容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思想观念中,对异己要宽容;宽容不仅体现在人类之中,也体现在人与自然之间。(《〈宽容〉序言》)

服务观点:①过而能改,善莫大焉;②宽容是一种美德;③宽容是人与人友谊的桥梁;④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五)生活哲理篇

1、课文素材:①尼采自诩为太阳,光热无穷,结果发了疯。(鲁迅《拿来主义》)②苍蝇坐在车轮的轴心,嗡嗡地叫道:“车子的前进,都是我的力量。”(钱钟书《读〈伊索寓言》)③狂妄的人自称命运的主人,谦卑的人甘为命运的奴隶。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人,他照看命运,但不强求,接受命运,但不卑怯。走运时,他会揶揄自己的好处。倒运时,他会调侃自己的厄运。他不低估命运的力量,也不高估命运的价值。他只是做命运的朋友罢了。(周国平)服务观点:①自夸者终究要灭亡;②怎样做命运的主人(既不狂妄,也不自卑);③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应对人生的命运。

2、课文素材:人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对往事的追忆,对现时的把握和对未来的憧憬。没有回忆的人是残缺的人,干巴巴的。没有希望的人,就是绝望的人。希望是精神的细胞,是精神的白血球和红血球。把握不了现时的人是一个不能成其为人的人,是一个丧失了自我的人。(赵鑫珊《人是什么》)

服务观点:①回忆是抚慰精神的良药;②希望是人生前行的动力;③把握现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④人不能只是活在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中,更重要的是把握现时。

(六)评诗论文篇

1、课文素材:关于秋的句子:①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②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③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④秋并不是名花,也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郁达夫《故都的秋》)

服务观点:①世界是丰富多彩的;②一切景语皆情语;③不同的审美观照产生不同的情感。

2、课文素材:关于灯的名言:①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光明。②天暮了。在这渺渺的河中,我们的小舟究竟归向何处?远远的红灯啊,请挨近一些罢。(巴金《黑夜行舟》)③几盏灯甚或一盏灯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彻黑暗,可是它也会给寒夜里给一些不眠的人带来一点勇气,一点温暖。(巴金《灯》)

服务观点:①灯是光明的化身,更是理想的象征;②灯光虽然不能带来太阳一样的光芒,但可以给迷失的人找到心灵的家园。

(七)情感爱情

1、课文素材:宝黛的爱情悲剧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描写最生动、表现最成功的、意蕴最丰富、影响最深远的爱情故事。他们的爱情超越了世俗的功利性,表现为生活理想及自我实现意义上的志同道合,表现为不约而同的怀疑传统人生所规定的道路和终极目的。

服务观点:①伟大的爱情是发自灵魂深处的融合;②传统和世俗的束缚是爱情悲剧的根源;③典型人物离不开典型环境。

2、课文素材:①古代神话,有一妇人天天到山上望夫归来,竟变成了石头,人称“望夫石”。②《诗经·静女》中静女纯真而浪漫的爱情故事。③《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对爱情的追求及对丈夫始乱终弃的怨恨。

高考作文之课本素材 篇5

黛玉眼中的贾府,不仅是多姿多彩的,而且是纷繁复杂的。贾府也只是这个社会的缩影。人们由于身份、地位、境况以及素养的不同,在社会大舞台上,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学会观察社会上的人,学会观察身边以及周围世界不同的角色,能够透过其为人处世,言谈举止,了解其内心世界,从而对其作出正确的评价,决定自己应采取的正确态度,这是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描绘“人世百相”,展现形形色色、多姿多彩、纷繁复杂的人世百态,其目的在于“透视”,即透过表面现象看到本质,或真、善、美,或假、恶、丑,宏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2)愚昧与顺从——《祝福》

祥林嫂的命运是可怜可悲的,这缘于她思想上的愚昧与顺从。西方古代的奴隶尽管身份上为奴隶,但他们的灵魂决非奴隶。例如罗马帝国时代的斯巴达克斯。这是因为,希腊哲人的思想、基督教先知的思想,终将给他们带来反抗奴隶命运的智慧的启迪。而中国的奴隶,不仅世世代代身份上是奴隶,更可悲的是,他们的灵魂永远也摆脱不了奴隶的愚昧的命运。他们的灵魂,事实上永远都处于黑暗的铁屋子之中,他们终生终世都将无法看到天日,都将无法看到丝毫人类智慧的光芒。而在这黑暗中,只有智者才能点燃光明的火种。

(3)厄运与抗争——《老人与海》

面对厄运,桑提亚哥没有退缩。面对厄运,我们无须紧皱眉头、无所适从。坦然面对,这是明智的选择。我们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决不能让压力使我们屈服,而应当使生命因曲折而更加精彩。面对厄运,我们选择从容。既然我们选择了前方,就不怕风雨兼程。我们应当有顽强的毅力,所向披靡的锐气。没有人喜欢厄运,但厄运来临时,没有人可以逃避。一个清醒、理智、成熟的人应该正视命运的选择。

(4)尊重与生命——《动物游戏之谜》

现代动物学家注意到动物具有游戏的天性,虽然还没有确定的答案,但是承认动物在游戏,承认动物具有一定的智力潜能、创造性和多样的交流方式,承认动物也是具有智慧的生命体,这本身就是认识上的进步。这种进步带来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在生命伦理和生态环境等多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人类将因此重新定义动物,重新审视和动物的关系,进而重新认识自己。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真正懂得,地球不是人类独有的,动物一样是地球的主人。

(5)探索与发现——《宇宙的边疆》

从古代运用天文方法确定耕作时间,到现代对宇宙形成演变的种种假设,对宇宙的探索,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宇宙从何而来,向何而去;人类从何而来,向何而去,这些基本问题不仅具有科学意义,而且具有哲学的意味。而人生的宇宙又是一个什么样子?不能不令我们思考。

(6)严谨的科学精神——《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谈课本语言素材的整体利用 篇6

《英语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的颁布为我们的英语教学勾画出一幅新的发展蓝图。“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一总目标取代了这些年来大纲规定的“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这一提法;对学生进行“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大基础训练取代了原来提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两大基础训练;推出了九级英语教学目标和高中英语学分制评价体系;倡导“任务型”的英语教学途径。

河南高考对于考生的听、读、写有着较高要求。不同的能力要求也给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大挑战,即如在日常的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本的语言素材,通过合理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

一、立足课本,充分挖掘课文素材,巧设阅读训练

应该说,高中每单元一篇阅读课文所选的文章都是好文章、精品文章,它们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课文中所反映的中外文化习俗、世界名人传记、体育竞技比赛、饮食卫生习惯等等都唤起高中生的注意和兴趣。所以在课前一定要精心设计好阅读任务,以提高阅读的目的性和有效性,让学生通过完成阅读任务的方式获取语言素材。阅读课的课堂教学内容绝不能只停留在封闭的教室、狭窄的一本书里,而是要面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以拓宽阅读内容视角,摆脱传统的英语阅读教材的束缚,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做法之一:每周根据课文话题选择三到五篇难易适中、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的读物,打印出来发给学生课后阅读,并要求他们做相应的阅读理解题。做法之二:在高中开设英语作品选修班。首先从材料的选择上下功夫,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广泛开拓题材范围,从新近出版的英文报刊、杂志上精选阅读材料,也可采用一些有声读物和视听读物(VCD, MTV,Video tapes,etc)。做法之三:就本周话题进行演讲比赛。每个参赛者可以从不同角度发表自己的观点。口语中的句型结构和表达方式同时又为写作的提高打好了基础。

由于阅读材料题材与体裁的不同,因而在阅读中还可以从不同角度用各种不同的归纳方式归纳、理解材料内容,如可以归纳动词,显示事件过程;归纳文章人物,突出重点人物等等,从而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精读课文,理解语法点后以素材内容进行语法填空训练

在老师眼中看似简单的语法填空题对很多学生来说很有难度,这就要在平时抓好精读的训练。各单元语言素材除了训练阅读,我把它也当成了训练语法填空的素材。以人教版选修8第二单元为例,设计了如下语法填空题:Cloning is a way of __1__(make) an exact copy of another animal or plant.It has two major uses. __2__, gardeners use it to produce commercial quantities of plants. Secondly, it is __3__(value) for research on new plant species; and __4__ medical research on animals. Cloning plants is simple __5__ cloning animals is very complicated. Many attempts __6__(clone) mammals failed. But, at last the determination and __7__(patient) of the scientists paid off in 1996 with a breakthrough;第l、6题考查动词形式的正确使用,答案为1.making:6.to clone。第3、7题考查单词的词性,答案为3.valuable;7.patience。第2、4、5题可以从上下文给出的信息来作出判断,答案为2.Firstly;4.for;5.while。通过这种练习,学生会发现他们在平时的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没有用心去推敲文章中的句子表达。每个单元均结合本单元话题进行语法填空训练,让学生既有成就感,同时又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此种训练在时间上要注意:一定要安排在每个单元内容熟悉之后进行,也可根据内容特点把练习形式变成单句的填空练习。

三、结合各单元话题,开设写作题

写是高中生需要具备的一项重要语言技能,但是写作教学又是英语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很多学生写作时不知道如何入手。问题的关键在哪呢?实际上还是知识的输入不够,没有输入也就没有输出。其次,书面表达的训练素材多以各地模拟题或高考题为内容,没能和平时的课文语言素材建立联系,不仅增加了写作难度,而且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上一篇:7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下一篇:思念亲人的作文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