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让简单的应用文回归到初中课本中

2024-05-27

应让简单的应用文回归到初中课本中(通用2篇)

应让简单的应用文回归到初中课本中 篇1

应让简单的应用文回归到初中课本中

应用文是现代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文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用于事务活动或公务处理等方面的、具有固定格式的文体。它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是人们传递信息、处理事务、交流感情的工具,有的应用文还用来作为凭证和依据。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事情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应用文的功能也就越来越多了。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非常重视应用文写作。如秦朝李斯的《谏逐客书》、汉刘邦的《求贤诏》和诸葛亮的《出师表》等,这些都是现代应用文发展的雏形。应用文写作讲究的不是文采,讲究的是规范,代表的是威严和信誉。

但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应用文这枚小贝壳几乎快在初中教材上消失了。是不是现在已经不需要这些内容了,还是学生们都熟知这些东西,不必学习了?仔细一留意,情况并非这样。作为中学生来说,尚未步入社会,接触到的应用文并不多,日常用得到的也就那么有限的几个。但是就那么有限的几个,学生也是运用得乱七八糟,全然忘记了其相应的规范和要求。下面是我在日常教学中接触到的几个例子:

(一)一个八年级学生的请假条:

请假条

老师,我因有病特请假一天,希望能批准。

李昆

(二)学校大黑板上学生写的寻物启事:

寻物启事

我在学校里丢失了一个饭卡,有拾到者请与八(1)班张盼联系。

4月20日

-----------------------

类似的现象在我们的校园里比比皆是,还有那些令很多老师哭笑不得的所谓的检讨书————

检讨

我这次出去上网被逮住,违反了学校纪律,今后我一定不会再去上网,请老师原谅。

汪龙

为什么八年级的学生连一些最基本的应用文都写不规范呢?长期以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同时也隐约意识到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源。可能有的老师要说我是小题大做,现在淡化应用文教学,干嘛那么大惊小怪,更何况现在考试又不考这些内容,要求那么严干嘛?以后真用到时,到网上一查什么应用文没有,还用老师花时间说这些?如果说这是日常小事无关紧要的话,那么我再提供一个例子,相信经常代九年级语文课的教师应该还有这个记忆吧!

2006年的襄樊市中考语文试题综合性学习---<<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中最后一小题:

(2)以班委会名义给学校团委书记黄老师写一封邀请信,请他参加这次主题班会(限50字左右,格式符合书信要求)(4分)

“一封最常见的书信,哪个学生不会写呢!”当时老师们都不以为然。可是我们仔细回顾一下,当时有多少人得满分?徐老师在当年的语文中考质量分析会上还特别提到了这个题,并且说学生普遍弄不清书信的格式,诸如称呼不知道顶格写,署名和日期颠倒等,总之失分较多,并呼吁老师们要重视这些内容。这样一说大家就不觉得我是小题大做了吧?一封最常见的书信难倒了众多考生,以致痛失分数。作为语文老师,我们难道没有责任吗?我们要让这样的事情再发生吗?

那么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究竟何在?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新教材上现在忽略了应用文知识。过去的老教材后面专门附有学生应掌握的简单的应用文知识及范例,并且作为教材内容的一部分,纳入考试范围。而现在的教材删去了这些内容,考试也从不涉及。只是在《语文课程标准》的第四阶段(7—9年级)写作部分第5条中涉及有“根据生活的需要,写日常应用文。”相关的内容。也就是说应用文方面的内容基本上从教材上消失了。

2、老师日常教学对应用文知识的缺失。因为教材上没有了这方面的要求,语文老师们基本上也不在平时的教学中提及,至于学生请假条、检讨书上的不规范内容,也只是一笑了之,只是在平时一些作业中涉及时才想起来讲与此相关的应用文,但这些东西学生印象不深,听后很快就淡忘了,至于平常要用时意思表达到即可,格式就马马虎虎了,老师也不会在格式上深究的。事实上,老也没有哪个教师去深究的或是加以纠正。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导致学生不会运用这些基本的应用文,才会闹出笑话,自然也就会在考试时丢分。更不用说完成《语文课程标准》中“根据生活的需要,写日常应用文。”的任务了。

正是鉴于这些原因,我个人觉得应该让简单的应用文回归到初中课本中来,因为:

1、这是响应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初中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要求中就明确规定:“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应用文。”在教学内容中也明确指出:“学写一般的应用文。”教学大纲是我们教学的依据,也是教学评估和检测的依据。由此可见,我们应依纲办事,重视应用文的教学,加强应用文的教学。

2、加强应用文教学与训练,也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应用文的学习和写作正是“写”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长时间的训练可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应重视应用文的教学和训练。

3、重视应用文教学也是生活和今后工作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应用文在人们生活、工作中的应用频率越来越高,这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再说我们初中的培养目标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和培养劳动后备大军。因此,重视应用文教学是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作为一名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我切实感到应用文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为了保持语文这个大家庭的完整性,为了学生的长远着想,让这块缺失的土地重新回到语文大家庭的怀抱吧!

应让简单的应用文回归到初中课本中 篇2

一、历史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教学理念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的教学理念将取代以往的教学理念, 历史课本剧就是在此时走进课堂教学的。历史课本剧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创建情境, 学生通过出演历史人物参与历史课堂, 来达到教学效果提升的目的。历史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还处于一个摸索的阶段, 许多教师不愿改变原本熟悉的教学模式, 也会担心历史课本剧的教学应用到底会不会有效, 如果没有效果反而会影响教学质量, 这样的结果必然得不偿失, 于是大部分历史教师会因为这样的考虑而不愿做出变动, 继续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来授课。还有部分教师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但由于对历史课本剧接触不多且经验不足, 在运用历史课本剧来课堂实施教学时, 一开始的确是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活跃了课堂氛围, 可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而盲目使用历史课本剧, 学生对于课本剧也就逐渐失去了兴趣, 致使教学效果低下。历史课本剧当中最主要的是还原历史情境, 还历史真实面貌, 而学生在编写历史剧本时往往缺乏真实性, 甚至会出现与历史情节不相符的情况。

二、历史课本剧对初中历史教学的意义

1. 熟悉教材创作课本剧

创作历史课本剧是基于教材资料而展开的, 这就要求学生在编写课本剧的时候对历史教材有所了解, 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学生通过熟知著名历史人物了解重大历史事件, 而后收集资料, 分析编写出满意的历史课本剧, 在创作课本剧的过程中, 不断吸收历史知识点,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历史知识。

2. 辅助教学

历史教学当中还存在大量易于混淆的内容, 例如著名的历史事件、时间、人物等, 在开展历史课本剧表演活动时, 可将容易混乱的历史内容放在一起进行对比, 评价历史事件与人物, 概括历史情节, 使学生可身临其境地了解到历史事件的经过, 便于加深记忆, 让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 能够主动学习历史知识。

3. 有助于学生相互协作

学生共同创作历史课本剧时, 通过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完成课本剧的编写和呈现, 在此期间学生一起学习、进步, 参与讨论发表自我的观点, 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经过不断的改动创作出理想的作品, 学生合作意识得到加强。

三、历史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操作

1. 创作历史课本剧

首先, 教师按照教学方案, 让学生自行收集与教材资料相关的史料。教材是展开历史课本剧的前提, 也是课本剧的重要指导内容, 完整全面的历史课本剧需要收集大量的资料得以丰富。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博物馆等方面收集到历史资料, 同时学会查找相关资料。学生找到历史资料后, 结合教材资料开始着手编写剧本, 剧本的内容要与教材内容相切合, 理顺剧本整体架构、故事发展走向, 编写的剧本当中要包含开头、经过、高潮、结尾这几个重要部分, 整个剧本内容应有冲突性、矛盾性, 以便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编写历史课本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故事要与历史相符合, 正确客观地评价历史, 严格按照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创作课本剧。

2. 历史课本剧的排练与预演

学生拥有一个较完整满意的剧本, 接下来就可以按照剧本角色来分配人员, 这时就需要具有导演才能的学生, 能够仔细观察同学的特点, 然后将其与历史人物形象结合起来, 选择合适的同学扮演历史人物。也可从外形、气质等方面来进行选择, 例如《三国鼎立》这一课中, 可选择与曹操、许攸、袁绍这几个角色特点相符的同学进行排演。

3. 历史课本剧的演出与评价

历史课本剧是教学的工具,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教师在其中起到指导与推进课堂流程的作用。历史课本剧的演出充分调动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 教师只需适时地引导学生对该历史事件进行思考。例如《北方民族大融合》这一历史课本剧中, 始于北魏孝文帝改革, 学生创建出两种不同的历史场景,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于民族、文化、文明进行思考:历史的变动对人类生活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正确评价北魏统一与汉化前后人们生活发生的变化, 例如对通婚、服饰、书籍等方面进行客观的评价, 要让学生明白历史的进步就是人类的进步。最后教师对参演的学生进行评价, 对课本剧的表演给予积极评价, 让学生自由发言敢于说出观后感。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历史课本剧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通过以学生为主体来主动参与课堂的方式, 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 还学会了收集资料、编写与创作、表演等, 多方面能力得到提高, 使学生在整个活动中喜欢上学习历史。目前, 历史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我们相信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 经过对此不断的摸索和学习, 终会实现历史课本剧与历史教学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杨译.历史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12.

[2]王立波.历史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青年文学家, 2013 (30) .

上一篇:用兴趣激活历史课堂下一篇:讲贡献爱家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