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小学数学获奖课例心得体会

2024-09-19

观摩小学数学获奖课例心得体会(共12篇)

观摩小学数学获奖课例心得体会 篇1

观摩小学数学获奖课例心得体会

通过此次培训,我观摩了一些小学数学获奖课例后,收获很多,大致总结如下

1、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

不管是哪节课,老师都能做到面向全体,尊重差异;主动参与,体验成功。成功是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情感体验。成功是学生的权利,帮助学生成功是教师的义务。

2、恰当的引导

新课标把教师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对教师“主导作用”的补充和发展。

3、“吃透”教材

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而在教材的应用上,教师所设的问题都从实际提出,而概念都从实际引入,并在小组活动中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只有具有数学意义的活动才是真正的数学活动,有些活动常常流于形式,华而不实,这样的活动可以减少甚至不做。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应是围绕某一个数学问题提出的。

4、提倡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课改以来,广大教师都在积极探索合作学习的方式,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有的合作学习只流于形式,把“合作”变成了“合坐”。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交流,除了要认真进行分组、组内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职责等工作外,具体实施时应注意:一是合作交流应建立在学生认知需求和交流需求的基础上。二是合作交流应以一定的时间作保证,并在学生进行了较充分的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没有独立思考为基础的小组合作交流必然是低效的。三是合作交流并不仅仅是学生之间,也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因此学生不仅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要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不仅使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得到培养,创新的意识也得到了发展。

5、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制作精美的课件,实现了真正的多媒体教学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并逐渐进入课堂得到广泛的使用,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的表现力,大大增强人们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它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能使教师更好的把握反馈信息,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本次活动中,上课的老师都用到了多媒体课件。无论是导入新课,新知识的学习,还是巩固练习等都采用多媒体课件形式贯穿于整个课堂,环环相扣,真真实实地辅助了整节课的教学。

观摩小学数学获奖课例心得体会 篇2

一、以旧联新, 搭桥铺路

如采用这种“温故而知新”方法, 在投影片的设计上要找准旧知识和新旧知识的联结点, 并因情况而异采用不同的方式。一种是联想式:如教《环形面积的计算》时, 可做一框两幅抽拉投影片。教学时, 先出示两两半径分别为5厘米和2厘米的圆, 让学生先计算出两个圆的面积, 然后启发学生想:圆的面积和环形面积有什么联系?能从两个圆的面积得出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最后老师演示抽拉投影片, 把两个圆重叠在一起, 形成两个同心圆。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投影演示, 理解了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用大圆的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 从而实现了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轻松扎实。

二、激发兴趣, 启动认知

创设情境, 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是激发学习兴趣, 萌发求知欲望, 启动认知的有力措施。如教《循环小数》时, 为了在课堂伊始使学生产生新奇感, 启动思维;同时也为分散教学难点, 一位老师制一框形象逼真、彩色清晰的红绿灯投影片。上课开始时将此片映出后老师让学生观察投影片。日常生活中有这种循环现象。数字运算中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研究。

这样的教学导入, 不但突破概念形成过程中的难点, 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兴趣。由形象具体的实物表象直接转入认识数字排列规律,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设障立疑, 激发思维

“学起于思, 思起于疑”。思维一般都从问题开始。在导入新课时, 可以适当创设“问题意境”, 提出疑问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积极思维。一位老师在教《长、正方形面积计算》时, 先出示3×5和4×4两个图形 (单位:分米) 。

让学生想办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有的学生说:用割补法, 把两个图形重合起来比较。有的同学说:用一平方分米的单位进行测量。老师在肯定了同学们积极主动精神后, 又提出新问题:“要想知道天安门广场的面积、我们国家的土地面积还能用这种方法吗?”同学们领悟到这种方法太麻烦, 不实际。“那么, 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求图形的面积呢?到底怎么求它的面积呢?疑问萌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新知识的探求。

四、设置悬念, 引导探究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 具有强烈的诱惑力, 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这是老师常用来设计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设置的悬念应具有“精”、”新”、“奇”的特点, 在技巧上则应“引而下发”、“令人深思”。

例如有一位教师教“三角形内角和”时, 老师在投影上出示一直角三角形玻璃板 (是用三块玻璃拼成的) , 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个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吗?”

学生对此感到新奇, 渴望得到答案。这时老师并没有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进一步引导探究。算一算:拿出自己的两个直角三角板, 算算每个三角板的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量一量:让学生用量角器度量一下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折一折: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正方形纸, 沿对角线对折, 得到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原正方形四个内角和的一半。然后老师打出投影把三角形玻璃的三个内角拼在一起, 帮助学生验证一下自己的探究结果。这种方法, 不仅令人耳目一新, 而是把学生引入不协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一个学习过程, 使学生获得思维之趣, 参与之乐, 成功之悦。

五、引导观察, 建立表象

实物、教具或投影比语言更有说明力和真切感。运用实物、模型或投影等, 有助于学生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化抽象为具体,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 直观鲜明地揭示客观事物的关系, 可以使他们获得较深的

这是教师导入新课通常采用的方法之一。如有位教师在讲“三角形的认识”时, 上课开始, 投影显示红领巾后告诉学生, 红领巾的形状是三角形。学生建立表象后, 让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实例, 教师也参与举例。

六、利用故事, 激发联想

针对小学生爱听有趣的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 在导入新课中, 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典故、迷语、趣闻等, 可以帮助学生开展思维, 丰富联想, 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识学习中去, 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一位教师讲“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课时, 老师说:“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 你们想听吗?”这时老师打开录音机:“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

一天, 天气特别炎热。师徒四人口渴难忍, 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大一会, 八戒抱着一个大西瓜回来了。孙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 每人一份。”八戒听了不高兴了。叫喊说:“西瓜是我找来的, 不给我六分之一, 也得给我五分之一。”悟空乐了, 赶紧切了五分之一给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着肚皮说:“我真傻, 为什么比应得的还少呢?”听完故事教师说:“你们能告诉八戒这是为什么吗?”这样的导入, 既生动有趣, 又蕴含着新知识。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与教学有关的趣闻、故事作为新知识的切入点, 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为课堂教学成功铺下基石。

观摩小学数学获奖课例心得体会 篇3

一、音乐合作教学的分类

音乐合作教学即在教师引导下,以小组活动为主体,通过各种互动形式达到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音乐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为了使音乐合作教学能充分溶人音乐课堂,以三维目标为依据,现把音乐合作教学归纳为三类实施方法:以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为主的合作表演法、以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主的合作游戏法和以培养学生过程与方法为主的合作探究法。

1合作表演法

音乐是表现的艺术,离开表演,谱面上的音乐作品无法转化为流动的音响,自然失去存在的意义。音乐表演中存在很多合作关系。例如:演唱与伴奏的合作,领唱与伴唱的合作,演唱与伴舞的合作,合(重)唱中各声部间、各声部内部的合作,表演者与观众的合作等。合作是音乐表演的特殊需要。因此,合作表演法是音乐合作教学中最常用、最普遍的方法,是音乐合作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合作教学的最大特征,也是获奖案例中使用率最高的一种方法。归纳案例有如下几类。

(1)合作演唱法

合作演唱法是一种吸引全体学生参与,带动胆怯、自卑、不善表演的学生,普遍提高歌唱表现力的最佳方法。合作演唱法的实施条件较简单,唯一的物质条件就是要求学习者嗓音健康,因此被广泛运用。具体实施途径包括齐唱、重唱、对唱、轮唱、合唱、领唱与伴唱等多种合作演唱形式,可根据学生现有的歌唱能力和教学内容酌情选用。比如,于老师在《花蛤蟆》(第四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评比二等奖)的表现中采用配唱形式,一组唱歌词,一组用蛤蟆叫伴奏,增加了歌唱的趣味性,使学生表现的歌曲形象鲜明;蔡红霞老师《夏天的池塘》(江苏省公开课一等奖)一课,围绕“夏天的池塘”这一主题展开生动活泼的“接龙唱”活动,既让学生有短小的单独表现机会,又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作品的完整性及协调合作的成功感。

(2)合作演奏法

合作演奏法是伴随着器乐进课堂而产生的一种推广性教学方法,其实施方法有重奏、齐奏、合奏、伴奏等。它丰富了音乐学习内容,增加了音乐学习的新鲜度,还能弥补因变声而产生的厌唱阶段。相比于合作演唱法,其实施要求较高,要选择易学易携的乐器。要待学生具有一定的器乐演奏基础后才能实施合作演奏,还要求教师有熟练的器乐表现能力。因此,目前中小学音乐合作演奏还处于发展阶段,主要以打击乐、口琴、竖笛或口风琴等简易乐器的合作为主。山东胡晓婷教师在进行《青春舞曲)教学设计时,采用了打击乐伴奏法,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分别用手鼓、萨巴依、碰铃、梆子、木鱼等,自编节奏。为这首欢快、明朗的歌曲编配多声部伴奏,学生通过合作实践亲自体验了新疆音乐及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

(3)合作律动法

合作律动法是一种将音乐与律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协作中各施所长、用协调的身体各部分器官尽情表达音乐感受的教学方法。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低年级阶段,合作律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情绪。在个体音乐表现能力呈现封闭性特征的高年级阶段,合作律动法能活跃学习环境,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夏天的池塘》中,教师用钢琴演奏乐曲《青蛙合唱》,学生则用“站立”和“下蹲”的姿势区别高低音,既锻炼了学生的听辨水平,又体验了青蛙的跳跃形象。

2合作游戏法

合作游戏法是提高学生集中度、保证音乐学习热情参与的一种愉悦性教学方法。其实施方法是围绕特定的音乐主题设计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合作性游戏(活动)中潜移默化地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如《跳竹竿)(第三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评比一等奖)一课,教师以跳绳为切人口,再围绕“跳竹竿”展开音乐活动,唱《跳柴歌)、跳竹竿舞,全班同学通过跳跃基本的左右左右竹竿舞步,集体体验到黎族音乐欢乐的情绪及其特有的节奏韵律。

3合作探究法

合作探究法是一种新兴的热门教学方法。它以探究相关音乐课题为载体,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讨论、分析等互动活动,促进音乐知识主动内化吸收的一种方法。与前两种合作教学相比,这是最有发展空间的一种教学方法。原因有三。第一,“探究”是音乐新课程倡导的新学习方式之一,与“音乐表演”、“音乐游戏”相比,“音乐探究”是一种新生方法,可借鉴的有效方法不多,科学的、多元的实施方法还在不断试验之中。第二,合作探究的音乐内容对学生有强烈吸引力。拉森特尔说:“音乐,就像神话和梦境一般扑朔迷离”,生活中有很多奇特的音乐现象极易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如:为什么音乐具有把人从神经紧张中救出来的非凡魔力?为什么废弃的易拉罐能发出如此清脆的声音?为什么陕北民歌听上去总是节奏自由、高亢悠长、且带有很浓的乡土气息?第三,音乐的文化性能为合作探究教学提供丰富的探究内容。音乐不同的民族特征、地域特征、时代特征、风格特征、表达方式以及音乐与社会生产、生活,历史文化,人文地理的密切联系又为音乐合作探究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探究内容。以《青春舞曲》为例,教师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可根据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差异,合理选择新疆音乐与江苏音乐的节奏比较、新疆的经典舞蹈动作、了解新疆特色乐器、从新疆民俗看新疆音乐、珍惜青春乐曲大荟萃、走进王洛宾等课题进行探究。

音乐合作探究的实施途径主要是以小组合作为主的生生合作探究。亢老师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汉族民歌》(第四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评比一等奖)在探究汉族南北民歌风格形成原因的环节,以67人的生生合作小组为单位,利用高中生已有的音乐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分别从地理环境、人群性格、地方方言角度探究风格形成原因。对于南北民歌知识的学习,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有利于音乐重难点知识学习,培养了学生音乐学习能力。

二、关于音乐合作教学有效运用的思考

以上是音乐合作教学的综述,主要介绍的是“怎么合作”。在课程改革后的音乐课堂中,“合作”已经成为音乐课堂新气象的重要标志之一,合作教学已经基本达到每个教师都竞相运用的普及程度。从表象上看,或许我们有些教师的音乐合作活动和上面的案例相差无几,那为什么教学效果却是南辕北辙呢?因为他们只是模仿、复制后的“形似”,而并没有从观念上真正理解合作教学,更不知

道如何科学运用合作了,所以达不到“神似”。衡量合作教学的运用是否恰到好处,归根结底还是教学效益,那就是,合作教学的运用,到底有没有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有没有促进音乐重、难点知识的学习,有没有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与合作精神。教学中某一环节所安排的合作教学是不是带来了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才是合作教学运用的根本目的。为了使合作教学有效运用,我们必须理清楚几个问题。

1音乐合作教学是为了学“合作”,还是为了学“音乐”

我用上图来解释这个问题。

图1左边表示,音乐合作教学是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某一或某几个环节。换言之,它是若干课堂音乐活动中的一种,音乐活动必须以音乐为载体,符合音乐的各种特征。

图1右边表示,因为进行了音乐合作活动,所以学生对于音乐的内容有了更清楚的了解,对于音乐审美增强了体验性,了解了如何学习音乐,增加了音乐学习的兴趣,也促进了生生的交流,增进了学生间的情感。简言之,通过音乐合作活动,在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同时,增进了学生间的人际关系。

由此我们知道,合作与音乐既是过程也是目的,具有双重性。从音乐合作教学的开展看,合作与音乐两个元素缺一不可;从教学结果看,音乐能力培养是显性目标、第一目标,合作能力培养是在音乐合作教学中潜生的隐性目标、第二目标。 根据上述观点,对照我们现实中的音乐合作教学。发现有不少教师一味强调合作,出现盲目合作的现象。表现有二。第一,合作泛滥。不考虑教学内容为合作而合作。能独立完成的简单学习任务,花费大量的课堂时间通过合作探究完成;音乐所描绘的情境,在音色、音强、配器上不符合通过合作来表现的,违背音乐内容而进行合作表演。第二,合作变质。音乐合作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促进音乐学习。但合作探究中不少音乐合作学习凌驾在音乐之上,只进行加强合作、学会合作的说教与训导的形式化合作学习,无视合作学习的内容,使合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这两种情况都是重合作活动略音乐本体的情况。在合作教学中,合作与音乐是相辅相成,互为基础的,合作是音乐合作教学的前提,音乐是音乐合作教学的载体。没有实质性的合作过程,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而这一实质性合作过程,只有溶人各种音乐审美、体验、探究活动,才是名副其实的音乐合作教学,才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和发展合作能力。

2音乐合作教学如何发挥最佳教学效益

(1)从内部条件看,促使合作教学发挥最佳教学效益的策略有

第一,呈现异质分组合作性,实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良性循环

合作教学是以小组为单位协同合作,为了体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思想,各小组间应该势力均衡,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发挥协作能力。若按照座位、学号、性别等自然合并,随机组合,势必使小组之间实力悬殊,淡化竞争气氛,因此,要在对学生的音乐表现、音乐基础、音乐思维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异质分组”的原则按一定的比例合理搭配学生,使之分工明确、有序合作、实现信息组合、智慧组合,发挥最大群体优势。

第二,以全体学生为中心,培养每个学生的合作精神

合作教学的最佳教学效益并不是把好学生学好,把差学生学掉,而是持有全体总进步的思想,“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合作学习目的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合作活动中享受音乐,培养交往能力。每一位学生包括缺乏自信、思维迟钝、不善言谈、五音不全的学生。合作教学中教师要一视同仁给所有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使每位成员以主人翁的态度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并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实现音乐教学的良性循环。

(2)从外部条件看,促使合作教学发挥最佳教学效益的策略有

第一,科学安排合作时间,创设美感合作空间

合作活动的时间必须以合作的内容为依据,教师在组织合作教学前应事先有所估算。合作时间和课堂时间不存在绝对的关系。不能因为临近下课就匆忙结束合作小组,也不能因为上课时间过于充裕而使合作小组无休止进行。因为时间因素所导致合作学习的“走过场”和“放任自流”都会影响合作学习的效率。

音乐教学以审美为核心,“美”应该体现在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合作教学更强调宽松和谐情境的创设。合作空间上,过去彼此分隔的“秧田式”空间环境抑制了美感的传递。可用半圆形、圆形、梯形、马蹄型、内外圈型的座位安排,这类空间安排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便于相互交流,也增进了音乐课的美感。

第二,音乐合作教学必须与其他教学方法相融合

音乐课程教学目标的多重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综合性,在音乐合作教学的实际运用中,不能仅孤立抓住合作教学,要以系统、整体、优化的观点整合各种方法。音乐合作教学中除了溶人歌唱教学、器乐教学、探究学习,还可以溶人创造教学。比如,学生可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群体的智慧制作沙球、排箫、笛子等各类简易乐器;可以利用铁皮、塑料袋、沙球、废纸、电灯等素材合作模拟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可以进行即兴节奏问答、即兴旋律接龙、即兴表演音乐短剧等。

三、结语

合作教学的引入是培养21世纪新型人才的客观要求,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里斯和福茨在新著<教育改革研究)中也断言:“合作教学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最大的之一”。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对合作教学进行研究与实验,音乐合作教学研究则源于世纪之初,实践表明,音乐合作教学中的合作表演、合作游戏、合作探究等活动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产生互相帮助、互相接受、互相信任的意识,能改善人际关系,使学生从小学会参与、学会交流。但从方法的理论基础以及系统性发展角度看,对于音乐合作教学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任重而道远。因此,对音乐合作教学的探究要实事求是、踏踏实实。

观摩小学数学获奖课例心得体会 篇4

动心得体会

为交流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经验,推进初中语文教学改革,xx省教育学会和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于xx市xx中学举行全省范围的初中语文童话寓言教学优秀课例观摩活动。xx年12月8日至10日来自全省的700多名语文教师会聚XX市xx中学,参加xx年广东省初中语文童话寓言教学优秀课例观摩活动。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观摩活动,我认为这是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学习寓言童话这两种文体的教学的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我抓住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认真听,详细记,用心去体会……以下是我的一点点感受和收获。

一、把握好文体特征进行教学,准确地制定教学目标。教学有一定基本规律,不同文体的文章,教学方法也不同,要提高教学效率,须因文而异,因文定法,根据不同文体,制定准确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的教学要达到的目的,目标对于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很强的引领性和规定性。教学目标准确了,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目标的达成更加高效。而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不能很快地把握文章的文体,准确地制定教学目标,形成基本的教学思路,影响了教学效果。正如还有12天就退休的XX市教研员曹殿成点评的时候说:“解析鉴赏守根本,便于学生会读文,方法奇葩要慎用,一奇一葩无所循。”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有文体意识,教会学生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阅读方法。

二、深挖教材,并能正确解读和使用教材。作为一个教育者,上好课的第一步必须是研究教材,备好课。本次活动中的几位教师,从讲课内容上,可以明显感受到对于所授内容的潜心钻研,从教学目标到具体的落实方法,从重难点的把握到突破,牢牢紧扣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活动,不但完成了基本的教学目的,更重要的一点是正确解读和使用教材。比如3号选手,寓言一般都有很多寓意,我们要抓住基本的含义,再多角度来讲。如童话《谁是最幸运的》刘毅老师没有抓住核心,一味强调最幸运,等文章学完了,学生又回到了原点,学生泛泛而谈,因为自己健全,在友好的班集体等就觉得幸运,而没有上升到生命的价值观的问题。15号选手就抓得很准。

三、教师角色发生了彻底的转变。新的课堂教学,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师不是纯粹的“教书匠”,也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我所感觉到的,这十五位上课的老师在课堂上不像是“老师”,反而像一位朋友,没有一味的去讲授知识,而是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引导,让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

四、教学方法的转变和课堂形式的多样化在这次观摩活动中,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教学方法的转变,教师不在是知识传授者,打破了传统的讲授法为主的课堂教学,而是综合运用了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各个方面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效果,在教学中,尤其给学生创设读写的机会和思考的余地,让他们有机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课堂中他们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少问几个是什么;让学生多讲一点,教师少讲一点;让学生多一点思考,少一点责备。采取各种形式的课堂活动来教学,充实了课堂,如:师生互动、并把歌曲和关于寓言童话的名人名言带进了课堂,增加读写的机会,真正实现了课堂形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原则。

五、教师们的设计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的,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人,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这次教研活动中,“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体现最为深刻,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并尊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结果,耐心聆听每一位同学的意见,适时给予鼓励和点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在静静地朗读,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地书写自己的故事,变被动为主动,转客体为主体。比如教师们的设计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的,学生是在读文章,不是在回答老师的问题,教师是引导学生,而不是控制学生,因为控制学生很容易,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不容易啊!如果学生只是配合老师上课,那就没有意义啦!

六、专家专业的精彩的点评,引发了现场众多老师的对童话寓言文体课堂教学的讨论和思考。这次观摩活动展示的是15名获得优秀课例的老师现场教学寓言或童话,他们经受住了考验,在上送省的100多节课题中脱颖而出,在现场做课中表现出色,获得优异成绩,得到专家的高度评价。我真的很感谢他们的辛勤付出,因为我从中受益匪浅,最主要的是专家给活动带来了专业的精彩的点评,引发了现场众多老师的对童话寓言文体课堂教学的讨论和思考。广东省教研室冯善亮主任在总结时,特意强调了寓言童话的教学一定要重视文本的解读和结合学情进行教学,把握好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度。

通过本次观摩,我深深体会到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也由衷佩服这十五位老师高超的教育教学水

平,从中,我对寓言童话教学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收获非常丰富。

小学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篇5

平定县第三实验小学 王子璇

今天我有幸观摩了郭素英、王有花的课堂,此次观摩学习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通过这次听课,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首先,郭素英老师在《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这堂课中,从孩子们身边熟悉的“太阳城”超市引入新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拉近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容易的引出“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其次,结合例题中具体情境,分析得出单价、总价、数量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为:单价×数量=总价;并从中引申出: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整个教学过程思路流畅、条理清晰、层层递进。最后,郭老师设计了既有新意,又有梯度的练习题,使学生当堂掌握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王有花老师在讲授《加减混合》这节课时,注重与学生沟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使学生迅速与老师拉近距离,投入到课堂中。在课堂开始时,王老师向学生们讲述了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复习连加连减的运算,为学习加减混合运算奠定了基础。通过一个故事,王老师创设了有趣的学习情境把复习旧知和探究新知很好的衔接了起来,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特点,通过动静结合地方式,使学生轻松且牢固地理解掌握了加减混合运算。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观摩两位老师地课堂,我认识到,在教学时要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愿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使学生对学习不再陌生,不再感到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 篇6

4月10日,我们一行人来到新区实验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我们的仔细聆听了四位数学老师的演示课,这些教师的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各有所长,形式多样,有的将知识点用一个故事情节串起来,有的将知道点分散到闯关的要求中,有的将知识点融入到游戏里……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

新课程实验教材注重了儿童心理学,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任何事物的兴趣不能具有持久性,注意力易于分散。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比如质数与合数是变化中不变的规律,数学是不断被发现的,并不是板钉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创设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二、学习内容生活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如:学习《百分数应用问题解决》时,庞冉冉老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抽象并理解,引导学生去找规律,提高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发现、探索百分数应用的过程。

三、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重视了以下活动:

1、重视操作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如《百分数的问题解决》创设了 “比一比”、“画一画”

2、等多个情境,激发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感受分数对应的整体“1”不同,分数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或具体数量也就不一样,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理解数学问题。

3、重视游戏活动。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如窦玉玲的《圆柱的认识》一课中,通过摸一摸、猜一猜、说一说等一系列探究活动,进行实验、比较、分析、猜想,使学生亲历,尝到成功的乐趣。活动二是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范宁老师讲的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这一环节,既与课始提出的问提首尾呼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又具有一定的思维难度与灵活,有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开放性。让学生从游戏中去体验,去感受规律,从而享有玩中学的乐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理解和发展,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吸引他们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4、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令我的眼界大开,领略了许多优秀老师的教学风采,为我的课堂教学增加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希望今后类似的活动还能有机会参加,我会将学到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小学数学观摩会体会 篇7

熊佳

10月15日---17日,我有幸在荆州参加了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在这2天的时间里,观摩了来自松滋黄杰小学刘佳老师、沙市区第二小学邵玲老师、荆州实验小学成林老师、石首市实验小学徐婵娟等7位数学教师的观摩课,并听了荆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夏井川主任的报告,及教研员的精彩点评,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通过这次听课,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注重与学生沟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

课前教师同学生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亢奋的斗志投入新授学习这一点值得学习。每位教师上课前都与学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话题,比如:你知道老师叫什么,你了解老师多少等话题,以示缓解学生的紧张感,为学生在课堂上正常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搭好桥、铺好路。比如刘佳老师在课前就问:“同学们认不认识刘老师啊?。”同学们大声回答。刘老师又问:“知道为什么你们要安排在这里上课啊?”就有学生回答:“因为我们一(1)班的孩子很听话,很乖。”学生正经的样子逗笑了全场老师。这样达到了轻松课堂的效果。

二、结合教材,创设有效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

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比如邵玲老师在讲解决问题时的情景导入就让学生观察图片的排队学生照片,一方面要学生数有几位学生在图片上,另一方面又强调图片中学生排队的好习惯值得我们学习。

三、学习方式生活化、艺术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如夏井川老师在讲《三角形的面积》时,利用学生喜欢的操作入手,让学生用准备好的一对完全相同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去拼平行四边形,得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结论。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实验去证明猜测,这也体现了数学的严谨性。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对学习不在陌生,不在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四、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

五、坚定了自己的几个认识。

(1)合理使用教材,大胆选取学生身边的素材充实课堂,能更好的体现数学的生活化。还要研读教材,要把这节课的内容放到整个教材体系中看它的结构位置,并思考它的基础和作用是什么?例如夏主任再讲《三角形的面积》这一课时,板书在黑板上的却是《多边形的面积》,夏主任就是分析了三角形面积是多边形面积这个体系中的一个内容。

(2)数学课堂必须体现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在黄丹老师的课上,就一直鼓励学生说一句话说完整,在解答出了答案要检查,这就体现了数学中的严谨的精神。在夏主任的课上也一直向学生传达转化的数学思想,让学生亲自动手去体会数学中的转化。

(3)数学技能的形成要有一定量的训练,通过训练学生才能像背乘法口诀一样达到自动化的效果。本着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大容量的原则编制系列练习卡,对学生的当堂训练很有帮助,这一点从徐婵娟老师的课中体会到比较深。

小学数学优质课观摩听课心得体会 篇8

——小学数学优质课观摩听课心得体会 10月28—30日我有幸到重庆市聆听由重庆市组织的“中南、华北、西南十省区市第七届小学数学优质课观摩交流会”。在此期间一共观摩了十个省区市的11节小学数学优质课。这次学习给我的总体印象是老师们讲的是各具特色,而且都充分体现了 “创新、自主、探索”的教学思想。无论是在知识点的讲解,语言的组织,教学设计的新颖,还是在启发学生的探究性思考上,都给我一种全新的感觉。

通过这次学习,我又增长了不少见识,积累了教学经验。经过这两天的思考和沉淀吧,我整理了一下听课材料和自己的思绪,简单谈一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新课导入,各有千秋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各有千秋。课前教师同学生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学习之中,这一点值得学习。例如咱们沧州泊头的刘芳老师利用魔术引入,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有的老师以比赛引入,还有的老师以欣赏自己家乡的美引入,欢迎同学们到家乡来做客,以此拉近自己与学生的距离,缓解学生的紧张感,为学生在课堂上正常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铺好路。

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注重学生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了新课标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真正体现出我们教师的角色是

“引导者、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路人”。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湖北武昌实验小学欧阳竞老师的《7的乘法口诀》这节课,在这节课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这节课,欧阳老师抓住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让学生利用七巧板自己拼出图案,再展示具有代表性的七个图案,根据图案完成表格,引导学生发现1个7是7,2个7是14……再根据学生的发现让学生写出乘法算式,1×7=7,7×1=7,依次写出,然后引出课题:7的乘法口诀。欧阳老师并没有急于教学7的乘法口诀,而是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让学生自己编口诀,在汇报编的口诀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根据哪个算式编出了什么口诀,这样在编口诀的过程中,就加深了印象。然后很自然地引出用口诀、记口诀,采用不同的形式记口诀,如:大声齐读、边击掌边读、同桌对口诀等。然后交流口诀的记忆方法。学生自己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去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三、课堂评价语言的魅力

奖励、激励,评价语言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老师们借助一些小的礼物或者口头奖励,对学生的成绩及时进行鼓励,积极地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如:云南的王吉慧老师上《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时,她非常善于表扬学生,很细心,特别

会捕捉学生亮点进行表扬、激励学生。如:把掌声送给第一个回答问题的小朋友。你真是一个细心观察的孩子。你很有创造天分。你的想法很有创意。能改很好,要是能说出它的意思就更好了等等。老师的评价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富有鼓励性,富有亲和力,多种评价方式都非常值得我学习。

四、数学源于生活

合理的情境创设,让知识易于理解。把数学知识放置到一定的情境之中,让他贴近学生的生活,越是离学生近的就越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尝试着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生活实践中,使学生能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愿望,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如:学习《7的乘法口诀》时,欧阳竞老师利用了贴进学生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帮助学生背7的乘法口诀。即俗话说:“不管三七二十一”、西游记中太上老君说“七七四十九天”和日历表。又如:湖南王智萍老师用学生经常见到的天气预报主持人播报天气时所站的“位置”来说明“黄金比”的美。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对学习不再感到陌生,不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五、与专家互动,引领教学新方向

专家精彩的答疑和互动,让我澄清了一些误区。如:在讲一些知识的初步认识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不能太深,要制定好教学目标,把握好重难点,不能为了出彩而加重知识难度。板书呈现

时机及时而且书写工整;重视课堂多元评价,及时诊断学生表现,调整矫正;学生活动表现应是主动而富有个性,尤其是学生的思维活动应是深刻而充分。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小学数学观摩课听课体会 篇9

4月29日,我参加了多彩课堂文化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听了几节数学课,感触颇多,受益匪浅。

先谈谈导入环节吧,各位教师可谓是别出心裁,设计新颖,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如:李赛老师的《数学广角——重叠问题》,在课初,李老师出示了一个脑筋急转弯,设置悬念,接着又以游戏导入,引导孩子发现问题——重叠问题。张昊鸿老师的《分数的意义》,在课的开始,张老师以故事导入,进而引出分数——1,接着让孩子们说说关于分数你都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4

道什么?立足学情,从孩子们的实际出发。申福明老师的《直线、射线和角》,申老师以生活中常见的激光手电筒为例,引出线段,打开手电筒进而引出射线,然后把两个手电筒并在一块同时打开进而引出直线等等。好的开始为整节课的顺利进行做铺垫。

再谈谈教学中教师的课堂组织及学生的参与度。现在的课堂教学更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状态、学习的自主性、学生的主体性,好的课堂能够让所有的孩子都参与进来。而这几位老师也都做到了,如:申福明老师,在讲授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时侯,让同桌相互说一说三种线的特点,然后再请同学班上展示;让孩子上台动作展示出这三种线,尽可能让问题更直观,更形象,让孩子们手脑并用,真正地动起来。卢慧利老师在讲授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时,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法猜测面积公式,接着小组合作验证,并出示合作的要求,最终孩子们自己说出了面积计算公式。陈甜甜老师的《神奇的密铺》,让孩子们经历了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观察欣赏等等。

本次课堂观摩,和以往不太一样,设置了观察团,从两个方面进行观察:(1)学习目标的续写。(2)课堂的观察,包括教师讲授时间的百分比,学生自学时间、小组合作时间、学生思考时间、师生交流时间、孩子回答问题时间、孩子参与程度等等的百分比。用具体的数字来说明孩子的主体地位是否得以充分的发挥。

观摩小学数学获奖课例心得体会 篇10

刘成

9月26日,我有幸与同事赴长沙参加“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活动中有名师精湛的课堂展示,专家精彩的讲座点评,真的是感受颇深、受益匪浅。几位名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对孩子亲切和蔼的评价、活跃的课堂气氛,让我充分领略到了数学课堂教学的精彩与魅力。

9月27日第一节课是由江苏省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蔡宏圣老师执教的《认识百分数》,蔡老师语言简洁,思路清晰,注重让学生动脑想,动手做,动嘴说,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培养,课堂教学效果很好,学生在课堂表现活跃,新知识接受快,掌握牢固。

第二节课是由北京市著名特级教师田立莉老师执教的《周长》,田老师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以运动的形式,让学生在运动中发现数学中的知识,课堂学生表现活跃,让学生既学习了新知识又锻炼了身体。

第三节课是有北京市著名特级教师钱守旺老师带来的《乘法的初步认识》,钱老师一步一步让学生掉入陷阱的方式,使课堂充满了乐趣,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师生互动构成了有效课堂。

9月28日第一节课是由北京市著名特级教师柏继明老师执教的《逆序推理》,柏老师注重数学课堂的反思,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课堂以方位判断为引,让学生理解“相逆”,又以算式让学生利用“逆

推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第二节课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徐长青老师执教的《烙饼问题》,徐老师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学习。课堂以“节约”二字开始,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应提倡节约。在突破重难点上,又以快乐的游戏进行,老师幽默的语言,生动的肢体动作,学生积极的参与配合。课堂显得轻松而又紧凑,学生的个性得以彰显。

授课完毕,就是聆听专家的精彩讲座。我有如下几点感受: 首先是从蔡宏圣老师的课堂与讲座活动中,我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进一步理解“数学味”这个词,要注重课堂的数学性,学生的思考性,以及教师授课的过程性,在传授学生知识的过程中,要合理利用时间,也要舍得花费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实践,更要尊重学生的每一个答案,有句话“错是好的反衬”更让我印象深刻。

其次是田立莉老师精炼的讲座,田老师联系自己真实的教学事例,让我体会了教师的伟大。一个伟大的教师应该是无私的,特别是对于学困生,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关爱与呵护,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作为当代教育工作者,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教师应尽的义务,也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我作为一名四年级的数学科任教师,班级里的学困生真是让我伤透了脑筋,听了田老师的讲座后,突然让我觉得他们也是有希望的,我将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更加尽心做好学困生工作,关注他们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兴趣,教给他们更合适的学习方法。

最后,徐长青老师的讲座:让教师做高度自觉的反思实践者,进一

步加深我们对课标的认识,促进我们教师自身教学能力及反思能力的提高。

听了专家的讲座,对照自己的课堂教学,我觉得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之处,并需要去改进与提升:

1、要不断加强自己的基本功训练,特别是课堂语言组织的能力,既能做到简洁明了,又能起到正确引导的作用。

2、要对每节课认真做好课前准备,这次听课活动中,教师都能采取不同的方式创设情景教学,既贴近生活又有创意,一是调节好课堂气氛,二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集中的注意力才是学生学习的最佳状态。

3、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既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更关注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探索、思考中学习,并对学生的汇报及时评价,尊重学生的答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多鼓励,多关注每一位学生,使学生课堂活动参与面大,争取让每一节课都充满活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此次的学习让我对自己平时的教学工作有了更深刻的反省,也定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多学习,多反思,逐步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观摩小学数学获奖课例心得体会 篇11

古典诗歌是我国文学艺术殿堂里一朵瑰丽的奇葩。怎样才能让学生走近古典诗词?如何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在这次学习中我找到了答案。

第一、熟悉背景,知人论世。

“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每一首诗歌,都有它的社会根源和时代特征。因此,老师必须介绍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个人情况,学生才能获悉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及感悟。例如,毛老师讲《水调歌头》时,适时介绍苏轼所处的时代、生平、思想和个性,努力还原出北宋那个特定的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环境中的苏轼,这样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才更加全面和具体,并且对诗人情感世界的把握也准确,从而与诗人产生共鸣。

第二,诵读吟唱,读出感情。

在诗歌的学习过程中如果缺少了朗诵,就如同歌舞缺少了音乐。诵读可以让学生领悟到诗歌丰富的内涵,体味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在读中还古诗以生命、活力。

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三步读到位”:首先,读好二三、二四节奏;然后,明确重音、语调;最后,带着感情来诵读。而且诵读的方式要多样化,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般来说,先由老师配乐朗诵,学生再自由读,最后由学生评价。学生在自我评价中逐步掌握朗读技巧。总之,古典诗词鉴赏教学离不开朗诵,朗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初步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从而品出诗的韵味、诗的情味、诗的意味、诗的余味。

第三、诗歌素描,展现意象。

古诗词鉴赏要落实翻译?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应有不同的做法,如果单单是直译,会使课堂显得单调,缺乏生气。本次观摩的课例,老师面对的都是水平较高的学生,他们都采用诗歌素描法,用描述画面的方法让学生了解诗歌大意。特别是陈鹏老师在《水调歌头》描述画面的环节中,别有一番新意。学生在描述画面的同时,陈老师用简笔画把诗中之意象画出来。学生在发挥想象之后,再直观地呈现诗中之意象,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大意。

第四、活用积累,收获新知。

指导学生赏析诗歌中重点语句时,教师可以引用学过的诗句指导学生品析。如林老师的《春望》,赏析“城春草木深”的“深”字时,请学生回忆学过有“深”字的诗句,再来理解《春望》中“深”的意思,正所谓温故而知新。

观摩小学数学获奖课例心得体会 篇12

杨文永

通过这次学校组织的学习观摩课,各位老师的讲课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课堂教学给我本人的教学抛了砖引了玉。他们的每堂课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师生间的对话朴实、自然、亲切,使我对新课程、新理念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他们的课,我觉得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新的课程理念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教师的设计理念新颖。鼓励了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构建了活生生的课堂,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一个建设者。课堂上精彩纷呈的对话,以师生作为读的主体,透过语言现象透视了文本蕴含的丰富信息。教师用一个教育者特有的敏感捕捉到了文本中最宝贵的教育资源,真正用活了文本,在学生深层的体验与感悟中提升了文本的价值。整个过程中,根本找不到老师说教的影子,有的只是学生灵动的激情和反

应,没有一丝的矫揉造作,只有水到渠成的自然生成。

2、重视了学生的朗读教学。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

读,利用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也加强了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3、注重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语感能力和思维能力。每位教师都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在学学习过程中,留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时间,学生不明白的问题都创设思考的空间和气氛,给学生思考的机会,让学生自主 探究合作学习,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注重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积累语言的能力,语言训练严格扎实。

二、教学的同时,也注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1、教师及时的表达提升了学生的表达质量。在学生观察体验最为深入之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将所见所感表达了出来。由于学生处于观察体验的兴奋点,所以表达自然精彩独到,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

2、教师的评价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回归真实。在教学关键处给学生留足了空间,引发其创造的欲望。师生间形成了相互尊重、相互信赖的朋友关系。

3、发挥想象,说出自己的特色。在新课程的学习中,学生要做获得知识的主人,主动的参与学习,积极的思考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堂中,鼓励性评语的使用和积极评价的效果。

1、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教学是一种沟通的艺术。教学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因此讲课教师都注意了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是

实施激励性口头评价的重要前提。

上一篇:甜瓜品种日本甜宝种植技术下一篇:马 课堂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