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各校选修教学的做法

2024-09-29

高二各校选修教学的做法(精选5篇)

高二各校选修教学的做法 篇1

一中做法

10级唐诗宋词学习安排

“军旅边塞”专题:《兵车行》《雁门太守行》《燕歌行》《从军行》《使至塞上》

“抒怀壮志”专题:《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长恨歌》《无题》两首(李商隐)

“思乡怀远”专题:《旅夜书怀》《春江花月夜》《次北固山下》《月夜》

“音乐”专题学习:《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听蜀僧濬弹琴》

11级教学安排:

经过我们的讨论,打破原有的单元教学,教起来累,学起来也累。但是没有主题,以课本顺序学,不符合我们的教学理念。我们最后决定以教材为主,以人为本的原则,就近组合。学习中不同专题确立相关的学习目标,并且做到分散诗歌的鉴赏知识,从语言、形象、表现手法到思想情感逐一结合相关诗歌去例析。

拟制定如下的单元学习专题:

一、走近李白与杜甫专题。李白诗《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

杜甫诗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旅夜书怀》《月夜》

1、了解李白、杜甫的生平经历和诗歌创作的主要成就,分析李白、杜甫的人生经历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2、通过阅读,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色彩。

3、从炼字角度体会诗歌表达的艺术效果。

二、音乐诗专题学习:《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听蜀僧濬弹琴》

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所选意象如何传达的情感。

三、“军旅边塞”专题:《雁门太守行》《燕歌行》《从军行》《使至塞上》

体会诗歌的情感,把握抒发情感的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四、走近柳永与苏轼:柳永《雨霖铃》《望海潮》《凤栖梧》 苏轼诗《定**》《江城子》两首《浣溪沙》

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体会使用表现手法达到的艺术效果。

五、走近李清照与辛弃疾:李清照《声声慢》《永遇乐》《一剪梅》《醉花阴》

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体会使用表现手法达到的艺术效果。学习中不同专题确立相关的学习目标,做到分散诗歌的鉴赏知识,从语言、形象、表现手法到思想情感逐一结合相关诗歌去例析。

11级现当代小说学习

《中国现当代小说》选修共分四个单元,10届开始选修《现当代小说》,在授课的时候他们就大胆地删掉了课本上一些篇目,对单元进行重新整合。另外选择了《中国现当代小说选读》上的一些文章,如《白色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等。在具体上课过程中还对以前学过的篇目进行再整合,比如第二单元重点讲环境描写的时候把学过的《祝福》《荷花淀》中的景物描写整合进来,既是对以前学过的小说进行梳理,又将学生的小说阅读引向纵深

平度一中一直在推行“单元导学式”教学改革,我们将小说整合之后,都会先给学生至少3节课的自学时间(有的甚至一个周两个周都放给学生自学),然后小组讨论——学生展示——最后才是教师点拨。

一、当梦想照进现实

青春岁月专题:《家》《十八岁出门远行》

人物性格分析、塑造人物方法

二、尽凭斯人领呐喊

鲁迅小说专题:《故乡》《祝福》《狂人日记》

小说“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三、感受思想之深刻

鲁迅小说主题探究:《狂人日记》

主题探究四、一花一世界(最美女儿情)

女性人物专题:《边城》《受戒》(群体人物《荷花淀》、《讲究》)

人物分析五、一粒沙里看世界——微型小说鉴赏

注:篇目采用学生推荐然后教师整理后印发导学案的形式。(1)掀开人物红盖头:学习人物塑造的方法(2)瞬息万变的故事:学习情节的巧妙设置(3)曲径通幽悟人生:学习主题的深入探究

(4)看似闲云有真意:学习细节的认真分析(场景细节描写 服饰细节描写 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 语言细节描写)(5)练习创作微型小说

九中做法

首先,我把我们九中高二语文组前面的一些做法向大家汇报一下。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一 夯实基础知识。

作为高中语文教学,能力提高很重要,但基础知识更不能忽视。我们今年以《四点攻略》为载体,结合课本。充分利用学生的边边角角时间,把浩瀚的基础知识化整为零,每天让学生看一点,然后利用课前五分钟运用各种方式检查。有时是老师出题学生做,有时是一个学生出题全班同学做,有时是全班同学都是命题官,交流做,交流批阅。这样,学生既不感到累,也不感到厌烦,又夯实了基础知识。我们每周还进行至少两次的课前小练,练习题的内容主要是前面的几个选择题,练习的的时间主要还是课前10分钟。这样好像会冲淡了课堂的主题,但如果能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成绩,又有何不妥呢? 二 结合课文,开展多项活动,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学习了《我有一个梦想》后,我们让学生模仿着也写了一篇演讲辞,并且在班级内进行了演讲比赛,同学们都兴致盎然,踊跃参加,也收获了很多。像这次模块考试,最后的作文就是要求写成演讲辞议论文,对此,很多学生毫不陌生,作文充分体现了文体特点。三 多角度入手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

(一)素材的积累。学生议论文写作首先是材料的匮乏,翻来覆去总那几个人,那几件事。文章单薄而老套,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让学生从课内和课外入手,积累写作素材。首先将课本内涉及到的素材进行分类整理,如一个学生是这样分的类:

一、理想志向

二、恒心毅力(逆境成才)

三、爱我中华

四、崇高母爱

五、以民为本

六、学习问题

七、胸怀豁达

八、博爱情怀

九、仁义英勇

十、追求真爱

十一、人格独立

十二、对旧时代的看法

十三、尊老爱老

十五、说话的艺术

十四、勇于承担错误

课外素材积累主要依靠于阅读课。我们学校每周六的晚自习三节课是阅读课,我们给学生定了一些优秀的刊物,如《青年文摘》《读者》《文苑》《格言》《演讲与口才》等,这上面有很多鲜活的素材,能体现时代之音。每次阅读笔记,我们都提出明确要求,必须摘抄三个事例,有名有姓有事迹。后面加上自己的感想、体会。每次还必须摘抄三条以上的名人格言,要求背过。

(二)大胆改革作文批改。我们传统的评阅方式,教师对每篇习作精批细改,之后又费尽心思选取范文,评定其优劣得失。这不仅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且将学生置于一个十分被动的境地,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发挥不出来,学生动脑少、动笔少、收获少。从去年起,我们组就以刘翠芹为带头人,进行了作文批改的小课题研究。每次作文不再是由老师一人来批阅,而是进行了多种方式的作文批改的探索。第一种方式是互评。根据教师任课的实际情况,在同学之间开展了互评和班与班之间相互评阅的活动;第二种是小组合作评阅。即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评阅。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合作意识和讨论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三种是专门评阅小组评阅。这种评阅方式,一方面可以丰富作文课外活动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将评阅小组作为老师评阅作文的副手,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第四种是“自我评阅”,就是让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评阅。当然这所有的批阅都是在学生基本上掌握了作文评阅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有目的、有步骤的训练。动员学生参加评价作文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而又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地、恰到好处地贯彻到作文评阅中去,既解放了教师,又提高了学生的评价和写作水平。四 每天一张练字,提高书写水平。去年到胶南五中学习,我们取回了一部真经,就是这个每日一张练字。我们自己印的小纸条,印成作文纸的格式,每天100字,练字的内容主要是背诵内容和字音字形,这样就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既提高了书写水平,又巩固了基础知识。到现在,我们坚持了将近一年了。

下面,我就下个阶段选修文本的教学谈一点初步的想法 高二的选修课程,为老师的自主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打开了较广阔的空间。同时选修课在教材、教法和学法方面都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一时间上的安排是两单元唐诗,两单元《现当代小说》,这样交错进行。

二 教材的取舍。师生是教材的主人,不是教材的奴隶,教材内容的取舍权在师生,以学生为本灵活处理教材。有的重点内容可以集中时间认真研读赏析,有的内容则可一带而过,有的则完全可以自学,不必在课内讲析;哪些是学生感兴趣的篇目、愿意学的篇目就集体学,有的则可个别化处理。哪篇课文适于练的就练,哪篇课文适于讲的就讲,适于读的就读,不平均使用力量。大胆删减、砍削、整合选修教材。选修教材的难度大,容量大,若以传统经验和传统方法来教,教不完教材是必然的。所以上选修首先就要克服“不敢选”,“怕落下必要知识点”的思想。《唐诗宋词》的学习不以课为单位,而以作家或是各类别为单位,向“李白专题”“杜甫专题’”李商隐的《无题》专题””边塞诗歌“”山水田园诗歌”等。《现当代小说》就大胆的进行舍弃,像我们都不愿意读的《红旗谱》,学生怎么会喜欢读。可以增加一些学生喜欢的,又很体现时代特色的作品,向可以增加一点莫言的作品和当代另外一些名家的作品。

三 由点到面,由课内延展到课外,自主拓展学习。像《唐诗宋词》,在讲课篇章上,我们是选择典型精讲精学,其余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印发阅读材料,并通过练习、交流等方式进行督促检查和落实。像李白专题,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学习《将进酒》和《梦游天姥吟留别》,了解李白的创做风格后,再让学生自学《行路难》等几首诗歌。课外印发李白另外的名篇进行阅读,并就其中几篇设计几个练习题。像《现当代小说》,课内一起阅读莫言的《红高粱》,课外就可以印发莫言的另外一些作品做拓展阅读,加深对作家的认识。

四 长文短教。《现当代小说》一般选文较长,而我们的时间又很紧,这就要求我们不可能像必修那样面面俱到的去解读文本,必须有所取舍,有所侧重。有的侧重人物,有的侧重环境,有的侧重主题,甚至可以合并进行比较阅读。前些日子听了一中鉴伟老师的一节《现当代小说》的课,“当梦想照进现实”,就是比较阅读,很受启发。五 举一反三,迁移知识,提高能力。虽然不能将选修课上成必修课的补习课也不能上成习题课或知识归纳课,但选修课的确是必修的拓展、能力的提升、备考的准备。所以再选修课的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如何鉴赏诗歌,如何阅读小说,并且要通过一些问题的设置,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以上这些就是我们九中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浅陋的做法,请大家批评指正。

侨中做法

下面将我们侨中的一些值得保留的做法跟大家汇报一下 首先,提高学生对语文的重视程度,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以前社会上很流行这样的口号“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种提法在现在有点过时了,现在社会要求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和谐的交际能力,深厚的文化素养,而所有这些都要依赖语文,只有学好语文才能为自己的将来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组长开会时,多次强调要老师们做好对语文的宣传工作,语文是百科之母,学好语文才能学好别的课,现在是靠嘴吃饭的时代,语文要学,必须学,学好是必须的,语文是非常有用的,通过宣传为语文造势,提高学生对语文的重视程度。

在此基础上,我们自己重点抓备课,我们侨中确立的研究课题是高效课堂,主要是研究对课堂问题的设计,包括问题的层次、问题的难度、问题的深度,课堂上提有价值的问题,提高课堂的效率,使学生真正受益。

对学生我们确立了四抓目标

一抓书写,要求学生写好字,不求字体,只求端正。我们学生每人一本字帖,一天练半张纸,一天一交。并且还实行帮包政策,效果也不错。二抓阅读,包括课上的和课下,课上的课文,讲过的文言文,要学生读,形成语感,揣摩语句,读出其中的情感。课下要求学生找优秀的文章来读,优秀的文章来自老师下发的和同学推荐的,每周要求读一两篇.三抓听课,我们好多学生一节课基本都是低着头的,这就是典型的不会听课。该看书的时候就看书,但是老师分析讲解的时候要抬头看老师,眼睛看着老师时精力才能集中,所以课上我们在涉及到重点时,经常提醒学生看老师,学生眼睛时刻追随老师,才能提高效率,从而能跟着课堂动起来,动口、动脑、动心,动情。

四抓落实,形式多种多样,课堂上或提问,或听写,或学生相互检查。课下,让学生利用周记将出过错的重点知识加以整理,加强对学生的督促,将基础知识落实到位,避免出现手高眼低的毛病。

五抓思维,学生语文思维存在问题有这几种情况,有的思维不上套路,对这种情况老师要经常加以点拨,方法是经常提问。有的学生思维僵化,不会审题,我们就下发材料教授审题的方法。有的学生思考问题层次比较浅,我们就鼓励他们采用追问的方式看待文段,加深自己思考的力度。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还是有所进步的。

六抓后进生,实行分组帮包制。将全班学生划分小组,让学优生帮助后进生。

以上就是我们平时的几点做法,请老师们指正。关于选修课

我们选《唐诗宋词》 和 《现代小说阅读 》 《唐诗宋词》 我们计划按照单元来实施教学,按照诗歌特点把课本的诗歌分为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羁旅诗、思乡诗,然后再进行诗歌综合复习。

《现代小说阅读 》我们打算分专题进行,确立主题,将文章重新组合。

开发区高中做法

反思我们前段时间的工作,有以下几点做法收到了一点成效,在这里和大家交流一下。

1、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落实。我校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除了重视让学生积累基础知识外,还非常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为此,老师们想了不少的办法,除了小纸条检查法外,还让学生互相出题、检测、批阅、订正(同位、小组)。应该说绝大部分的同学参与其中,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2、有机整合文本内容,适时举办一定的活动。如在学习必修五的“爱的生命的乐章”时,我们除了在班级内举行了有关爱情的诗歌朗诵会外,还让学生进行了深入探究,写作了论述类文章。我们提出了两个论题,学生任选其一。一是就《孔》的爱情悲剧结合必修三的“观照女性的命运”,探究“中国古代妇女的命运”,形成自己的观点。二是结合本单元的读本中的《狼行成双》和《墓畔哀歌》,以“直面死亡爱情”为论题进行探讨。虽然学生的有些观点还比较幼稚,也不是很深邃,但通过这些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提高学生的素养也有一定的帮助。

3、关于作文教学,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老师们采取了读、抄、评、用的方法。先是老师选取范文印发给学生,让学生从几篇中选取一篇自己认为好的,抄到作文纸上。然后在上面写上眉批、总评,在下次写作中要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在上面用红笔标记出来。经过这样的训练,还是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学生自己说,本来自己不会写,现在大体知道怎么写了。老师们听了都很欣慰,学生有一点进步,作为老师我们就很高兴,也很知足了。

关于选修课的教学,我们打算这样进行:

首先说一下现当代小说的教学。说实在话,拿到这本书,我们组的老师们都很困惑,就这样的课文,就我们的学生如何施教。在这时,马主任给我们做了及时的指导,结合我们学校课改的实际,提出了让学生自己搜集作品,自己分析鉴赏,然后老师指导的思路。我们组的老师们经过深入讨论,计划如下:

1.确定本学段的教学重点是小说的情节和人物。(课文的顺序是人物、环境、情节、语言)

2.具体实施:先让学生找喜欢的作品,写出喜欢的理由,然后小组交流,班级展示。老师适时点拨指导,和学生一起总结规律方法。(于老师展示的就是这样一节课)3.拓展延伸:在总结规律的基础上再来深入阅读分析小说,体会其作用。印发高考题有关情节的考点,让学生做,自己出题,深化学习。

4.关于基础知识的处理:阅读时自己积累,然后集中检测。其次,唐诗宋词的教学我们打算这样进行:

1.让学生尽量利用早读时间完成重点篇目和语句的背诵。2.根据今年暑假培训的思想进行有机整合,分专题教学。如:李白、杜甫专题,边塞诗、田园诗、意象(音乐)等进行讲授。帮助学生梳理积累有关一类诗歌的风格特点,把握解读诗歌的一定方法。再通过一定的训练,提升学生能力。3.根据时间安排诗歌朗诵会或诗歌背诵比赛。(会考)

以上是我们的一些不成熟的见解和做法,不当之处还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国开中学做法

国开中学小说教学的优秀做法:1让学生自己找感兴趣的小说,联系课本上的小说,分析其情节和人物形象。2分析各年高考题中的小说,按照题目进行有的放矢地训练。

3,加大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自己找小说,甚至自己写小说,并让学生根据我们讲的现代文的做题技巧,自己出题,自己组织答案。除了继续学习上一级的优秀做法外,我们准备1加大选修唐诗宋词的背诵力度。2.增强对唐诗宋词意义的理解,并从课外多找一些唐诗宋词让学生分析。只有对唐诗宋词的理解增强了,才会更好地做题。3。唐诗宋词,分析高考题中涉及到的唐诗宋词,结合题目要求分析如何答题。4.学生自选唐诗宋词进行分析。

《书愤》教学案例(高二选修) 篇2

1、了解陆游的生平,知人论世及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

2、学习鉴赏诗歌的语言、表现技巧; 过程与方法:

1、了解陆游爱国主义诗歌的特点,学会把握陆诗的感情基调;

2、通过对南宋朝代背景的了解,掌握南宋爱国诗人和词人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陆游的爱国精神和人格力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难点:

学习鉴赏诗歌的语言、表现技巧,进而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2、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3、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4、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5、点拨法。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爱国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源远流长,“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每一个爱国人士的情怀,每当国家面临危亡时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屈原、杜甫和陆游是有代表性的三个诗人。在屈原的作品中我们学习了《离骚》,杜甫的作品中我们学习了《蜀相》,今天我们学习陆游的《书愤》

二、诵读指导:

1、教师范读: 书愤(其一)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七律一般就按2-2-3拍的节奏来读。本诗抻何韵?有什么好处?答:每联第二句押an韵,天成节奏和韵律,读起来回环上口,具有音乐美,给人以情韵流容的艺术感受。)

2、要求学生据此方法齐读、熟读。

3、解题:书,动词,记录,记下;全诗感情基调:“愤”。

三、写作背景介绍:

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

四、自学指导语

听录音,把握情感,再自行诵读;然后结合注释,和同桌交流对诗句的理解、把握。(时间十分钟)

预言(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篇3

《预言》教案

教学目的:1、领略现代诗歌的魅力。2、体味诗人高尚的精神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2、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3、品味形象生动的语言。

教学方法:1、诵读法。2、知人论“诗”法。3、提点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一、 导语设计

诗歌需要年轻,大家有没有注意过,一些著名的诗歌往往是诗人年轻时创作的,比如说海子的所有诗歌、陈敬容的《窗》……同样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诗是作者19岁时创作的,这首诗就是何其芳的《预言》。

二、课文赏析

1、何其芳简介: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1929年考入上海中国公学预料,曾发表新诗。1931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开始在《现代》、《文学季刊》等刊物上发表作品。1931年秋(19岁)创作名诗《预言》。(略添加何其芳艺术地位 “上承‘新月’,中出‘现代’,下启‘九叶’”。

是生命的玄思者,更具有一种现代的心智,更讲究一种艺术的克制、陶洗与提炼。将诗歌“戏剧化处境”。冷静而复杂的智性诗风。)

2、教师示范朗读,请同学们仔细听,回答这篇诗歌写了什么或表达了什么?

学生基本上不懂,于是教师讲述诗歌里隐含的故事

(此篇诗歌采用了希腊神话中美少年纳克索斯和回声女神埃科的故事原型,并且是以埃科的口吻来写一种热烈、痛苦而无望的爱情的浪漫主义诗歌)

3、要求全班同学在此前提下,齐声朗读全诗。

4、具体分析:本诗写的是一个令人心跳的约会,足音“渐近”到足音“消失”,人的情感也经历了一个大的起伏,全诗构思的焦点在听觉的产生和消失上。全诗据此可分为三层:

一、足音渐近。1

二、由足音而生发的猜测、请求、哀告、倾诉的心灵体验过程。2~5

三、足音消失。6

5、请同学按小节朗读,分析各小节。

1、开头,“我”以小夜曲般的柔美旋律,倾诉了期待已久的时刻的到来。幻想世界中年轻的神来到“我”跟前。

2、接着“我”驰骋想象的翅膀,写神所居之地的美丽、温暖,充满对其赞美。

3、劝神停止疲劳的奔波,别往前行,因为那儿充满阴森、恐怖。

4、当神执意前行时, “我”又愿和神结伴同行,用自己的歌声、手、眼睛给对方温暖、光亮。

5、年轻的神终于无语来去,既给 “我”带来梦幻般的暂时欢乐,又带来无限惆怅。

※ 读这首诗要抓住全诗构思与结构上的特点:前五节充满青春激情的对爱情的竭力渲染与铺写,与最后一节的突然翻跌,形成强烈对比:这不过是“无语而来,无语而去”的梦。抓住这一“全局”之后,再去细读各节诗,就可以发现,最后的“突转”,其实前面早有蛛丝马迹,形成一股青春激流底下的感伤的潜流,最后才喷发出来。了然于此,再去吟诵全诗,就会读出两种诗情明暗、虚实、起伏之间的丰厚的韵味。

(简单介绍何其芳早期爱情诗的部分情况:何其芳的爱情诗,立足于自己对爱情的憧憬、经历和思索,又净化了自己的不幸爱情,而趋向于对爱情本身的生命体验与感悟。想象已融入他的思维动作之中,他眼中的图案和色彩,潜藏着丰富的底蕴和象征意义。在爱情诗现代化的追求上,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写于1931年到1937年的《预言》是诗人迷茫、苦闷、幻灭、追求的连绵心灵变奏乐章。   卷一多为梦幻式的爱情吟唱。生活中诗人被他爱慕的少女抛弃过,爱慕他的少女又被他忽视了,这二者都属于海市鹰楼式的爱情,这种现实经历折射在诗中便使情思复杂起来,既在幸福中感受不幸,又在不幸中咀嚼幸福,有甜美的期盼,也有痛楚的相思,有温馨的怀想,也有清醒的失落,酸甜苦辣搅拌在一起难以名状。《预言》一诗把爱拟为“年轻的神”,“我”热切盼他来临表露爱恋,可她却“无语而来”又“无语而去”,消失了骄傲的足音,空留下“我”之惋叹与无望,这种爱尽管略显飘渺,却也是一首真挚炽热的向往的梦之歌。一般说来逝去的东西人们才愈觉其可贵,何其芳式的爱情,不同于至上的爱情肉感的爱情,它深情缝绪,细腻缠绵,蕴涵着真挚纯洁、健康真诚,既有“只是近黄昏”的悲凄,也有“夕阳无限好”的.妩媚,并且因其悲凉而愈显其美.毫不夸饰地说,在人心不古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这是一种令人温馨的可贵情怀。)

6、艺术特点:1、有完整构思:一序曲,一尾声,中间四个乐章,似一部优美的梦幻交响曲。

2、抒情诗中穿插情节(神的行踪)和“我”的内心独白,别具匠心。

3、开头神的突然而至,与结尾“我”的惆怅,首尾呼应得巧妙。

4、语言富于音乐美感:每节6行,大体一、二、四、六押韵,随抒情需要换韵。

5、巧妙的重复技巧:有时是“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 ”;有时是“ 告诉我春风是怎样吹开百花,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 ”;有时是“请停下,停下你长途的奔波”;有时又是“我可以不停地唱着忘倦的歌,/再给你,再给你手的温存”。总之,重复中又有变化创造出一种含蓄、朦胧的诗的意境。他后来回顾说,当年曾醉心于唐五代诗词“精致的冶艳”和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瓦雷里、马拉美、兰波等)的神秘和颓唐。

唐人绝句的丰富想象和意象连接的特殊境界给作者思维形成和发展以深刻影响。象征派诗,又给他用物象暗示自己情感以启迪。如诗中的南方,即温暖、自由、美丽的象征。

7、关于抒情主人公以及“年轻的神”的性别问题:年轻的神为?

1、爱神(女)2、女神并非爱神,而是命运女神。(孙玉石早期所持的一种观点)

3、纳克索斯(本教案观点,究竟如何理解贴切?本人主张,“诗无达诂”,允许学生自由想象。)

高二各校选修教学的做法 篇4

竺荷萍

教学思路:试图从标题入手,层层推进,深入腹地。

师:这篇文章看过两遍的同学,举手(学生举手)剩下的都是看过三遍的。(笑)

师:看了这篇关于上海人的小说,给它另加一个标题,能说说你的理解(学生自由讲解)生:我加的题目是闲人唠嗑,几个人讲话嘛。

师:唠嗑是东北话吧,这里是上海,这是东北版的标题。(笑)生:夜晚的诱惑,写晚上的情调。

师:有感觉了,电视剧看多了,社会上诱惑太多了。师:《围炉夜话》,这是一个有故事的标题,老师有下面这些疑问?(投影这是一群()人,说()话,做()事,过()人生?)同学们也会有这样的感受吧。《围炉夜话》四个字组合在一起,给我们读者的整体感受是什么?(学生自由谈,老师归纳(诗意、温暖、温馨)(家的感觉、小资情调、浪漫情怀这些关键词)师:标题中哪个字会直接给人温暖的感觉? 生:炉(师出示炉火的图片)生:围炉,围在一起很温暖。师:使用炉火的大概会是哪类人 生:精明、小气的人

生:会过日子的人。小市民。

师:确实,这是一群小市民。找出文章中关于炉火的描写,用你喜欢的方式朗读朗读。(学生自由寻找、老师相机点拨、注意其中的拟人手法,为什么会用拟人手法)

生:墙壁和地板上沾着黑色的煤屑,空气污浊而且干燥,炉子里的火在日光下看来黯淡而苍白。这样写为下文做铺垫。

生:唯有那炉膛里的火,陡地鲜明起来,热烈起来,激励人的身心。这是火炉边最温情脉脉的时刻,所有的欲望全化为一个相偎相依的需求,别的都不去管它了。完全把炉火拟人化,好像成了自己的朋友,很温暖。

生:这两段文字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炉火的温暖。

师:温暖侧重人的身体的感受,温馨侧重于精神和心灵。能说一个你生活中自己感到温馨的场面吗(学生谈体验)师:你能想到最烂漫的是

生: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师:歌词记得不错。确实,生活应该有一个温馨、诗意的场面,从《诗经》中的执子之手,与之偕老的浪漫,到宋词中的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的温馨。到现在的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

生:怎么爱你也不嫌多。(笑)师:关于这些小市民生活的温馨画面,是围绕一些主题的,有哪些主题呢?是股票还是淘宝? 生:谈论吃的,和穿的。还有人生。

师:这是些吃货,我们谈吃的就是吃的,穿的就是穿的,似乎和人生不沾边。谈论了哪些吃的内容。(学生能快速寻找)

高二各校选修教学的做法 篇5

王斌

教学目的:

1、把握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显而疏”)的语言特点。

2、体会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3、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4、了解这首词赞美江南,同时借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处,也反衬游子不能返乡的苦衷之意的思想。

教学重点:

1、熟读背诵这首诗,简要了解韦庄。

2、鉴赏这首诗似直而纡的表达艺术。

教学难点:

1、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2、了解这首词赞美江南,同时借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处,也反衬游子不能返乡的.苦衷之意的思想。

第一节

一、导入:

初中时我们曾学过白居易的《忆江南》,请同学背诵这首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这是白居易赞美江南的诗句,今天我们来学习韦庄的一篇赞美江南的词作《菩萨蛮》。

二、诗人及背景介绍:

1、韦庄: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人。唐代诗人韦应物四世孙。韦庄生活在唐帝国由衰弱到灭亡、再到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混乱时期。59岁举进士,72岁帮助王建创建“前蜀”小朝廷,并任礼部侍郎同平章事。他的诗词都很著名,因有反映黄巢义军攻入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在诗坛上与温庭筠其齐名,并称为“温韦”,是“花间派”词人的代表作家,著有《浣花集》。

2、花间派:

后蜀赵崇祚收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共五百首词,编成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取名《花间集》,后人将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称为“花间词”。花间词的题材,十之八九为花间月下,男女之情,还有极少部分是咏史征戍、行旅写景。风格以辞意婉约,香软浮艳为主。

3、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诗人早年浪游江南时所作。韦庄浪游江南时,共写了五首以《菩萨蛮》为题的词。这五首词的内容、情意、风格相近。这是其中的第二首。

三、感知诗歌:

1、指定学生诵读诗歌:

2、教师评点,并指导诵读技巧:

这首每两句换一次韵,且平仄重复回环,有复叠之美。诵读时平声音应拖长,稍做停顿;遇仄声时则应急促一些。

3、再次请学生诵读:

4、全班齐读:

5、学生合作完成词意的理解:

四、赏析词作:

1、词作开篇说到“人人尽说江南好”,那么大家结合词作说说“江南好”“好”在哪里?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2、归结起来“江南好”有三方面的“好”,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是哪三方面?

一言以蔽之,江南不仅风景美|生活美,而且江南|人更美。

3、正因为江南风景美、生活美、人美,所以才有了“游人只合江南老”的建议。大家有没有想过,人人都说江南好,这里的“人人”有没有包括词人自己?

没有。

4、也就是说,这是人们在做词人的工作,劝词人就终老在江南。大家想想人们是针对词人什么想法而做他的工作?

一定是词人想念家乡,萌生了离开江南回到家乡的念头。人人这么说,实际上是劝阻词人。

5、词人韦庄是北方人,游子思归是符合常情的事情。所谓“落叶归根”“美不美家乡水”。作为旁人或朋友劝止词人归家是不合常理的事,人们为什么不合常理地劝阻他北归?

词人一定有不能回乡的苦衷。

小结:所以词作开篇就由衷地表达了词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也很含蓄地表达了有家不能归的苦衷。这种写法我们称之为“似直而纡,似达而郁”(表面显得直率,其实情意曲折;口吻看似通达,而内容其实沉郁)。

6、“未老莫还乡”中“莫”是什么意思?

不要。

7、“莫”“不要”是表劝止的话语,那么这劝止的话语又是针对什么事情?

词人想回乡,朋友劝阻他“莫”。

8、所以“未老莫还乡”这句诗包含了三层意思,说说是哪三层?

词人想回乡。

朋友叮咛嘱咐他“莫”。

就是回乡的话也等到年老后。

小结:这五个字有三层意义的转折,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而其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

9、结合全词说说“还乡须断肠”的原因?

游人没到老年就不要离开江南回到故乡,否则一想起江南的美好景色和人物,就会后悔不及。(当然词作主旨只停留这个层面就对词作理解显得肤浅。)

诗人生活在唐朝末年,因藩镇割据,战争连连,曾在江南避乱达十年之久。如果这时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一定会有断肠的悲哀。

五、词作主旨:

这首词表面称叹、歌颂江南美景,实际是含蓄地表达思乡之情,反衬出游子有故乡而不能归返的苦衷。

上一篇:中石油加油员岗位规范下一篇:财务审计案例分析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