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洗钱风险管理制度

2024-07-16

反洗钱风险管理制度(精选8篇)

反洗钱风险管理制度 篇1

简析第三方支付平台反洗钱风险内控制度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网络支付平台快速蓬勃发展起来。然而,隐藏第三方网络支付平台的洗钱风险,随着平台服务的不断发展逐渐暴露出来。对于这种洗钱风险,建议从建立健全内部组织机构、细化非金融机构操作细则和流程、建立奖励机制等方面完善对非金融机构网络平台反洗钱内部风险控制制度,维护金融秩序稳定。

论文关键词 支付平台 反洗钱 内控制度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商品服务的流通和资金的流转都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为了满足社会对于网络资金流动及安全的需要,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网络支付平台快速蓬勃发展起来。然而,隐藏第三方网络支付平台的一些法律问题和金融风险,随着平台服务的不断发展逐渐暴露出来。在网络平台自身治理层面,平台自身洗钱风险内控机制不健全,加之网络平台提供服务的特殊性,很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洗钱的工具。对于这种洗钱风险,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积极应对新模式洗钱行为的冲击,预防网络平台洗钱的风险,更好地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

一、第三方支付平台洗钱行为概述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子商务支付结算工具,第三方支付平台凭借自身的便捷性、相对安全性、低风险性,同步快速发展起来,现在已经越来越多的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第三方支付平台为用户提供了类似于银行的小规模货币资金支付、结算、查询统计等服务业务。它既独立于买卖双方,也独立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平台利用自身信用为买卖双方提供担保,在降低交易风险的同时,提高了交易的成功率。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存在为整个交易过程提供了安全和强有力的信用保障,进一步繁荣和促进了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目前用户数量最大的是PayPal和支付宝,前者主要在欧美市场流行,后者主要在国内流行,用户过亿。

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已经从事部分准银行性质的业务,相关部门规章也明确要加强对其洗钱风险的监管,但是由于网络交易的隐蔽性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自身原因使得在松散的监管下,洗钱仍然成为可能。洗钱者往往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建立虚拟账户,使用虚假交易或不真实交易,很容易实现资金在不同账户的自由转移。在放置阶段由于无法准确得知交易背后的客户信息,洗钱者可以使用虚假身份轻松将违法所得进入商品流通领域中。在分层和整合阶段存在同样的监管缺陷和漏洞。当第三方支付平台参与到结算业务中时,平台直接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接,提供支付渠道,用户并不需要提供合情合理的证明材料来解释其资金超过某一上限或是短时间频繁多次出现资金流转行为的合理性。洗钱者很容易利用网络平台掩饰、隐藏非法资金的来源和性质,待这些虚假的交易完成后,违法所得摇身成为买卖交易所得,并通过和支付平台对接的银行系统流通出来。

为了保障在反洗钱工作中人力、物力、财力得到有效合理地配置,反洗钱机制能够高效有序运行,有必要在行业协会领导下,充分发挥非金融网络平台的自主性和自治性的特点,将国家的反洗钱法律法规原则性要求内化为网络平台内部风险控制制度的一部分,并细化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内部风险评估、管理机制,以明确岗位职责,加强内部监控。

二、建立健全平台内部组织机构

大多数第三方支付平台在成立之初,根本没有成立独立的反洗钱风险防控部门,这就造成了很大的风险隐患。故有必要合理规划设置反洗钱工作岗位组织结构,建立内部专员制度,为反洗钱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建议在行业协会统一指导下,加强第三方支付平台组织建设管理,根据网络平台不同模式特点,设置不同的但独立的内设机构负责反洗钱工作。第三方支付平台除了受央行反洗钱部门的纵向监督检查外,还应接受向内部独立部门的督促检查。独立的内设部门负责督促检查各项反洗钱制度和原则的执行情况,督促反洗钱义务的及时有效履行,对既存数据(大额或可疑交易数据、资金流动频率、方向、数量)分析的基础上对可能存在的洗钱风险进行评估,确立风险等级,尽可能预防和避免法律与金融风险。

由于通过互联网平台洗钱行为具有复杂性、隐蔽性、快捷性的特点,加上网络平台涉及业务面广,这就需要反洗钱工作人员既能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又精通金融业务与监管技能。因此在设立独立内部监督机构的基础上,招聘具有金融监管和网络风险控制背景专业人员,组建一支技能熟练的复合型反洗钱人才队伍,作为反洗钱专职人员,执行反洗钱的法律法规及行业细则,具体负责监督和实施有关反洗钱的工作,直接接受央行反洗钱部门的指导管理,并向央行反洗钱部门上报各类监管所需的数据和材料信息,确保反洗钱工作落到实处。

三、细化第三方支付平台反洗钱工作操作细则和流程

第三方支付平台按照相关反洗钱法律的规定,应结合自身业务开展情况,建立健全针对性强并具有操作性的反洗钱工作细则和流程,为网络平台履行相应反洗钱义务提供规范标准,促进反洗钱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建议第三方支付平台结合自身特点,因地制宜的完善细化反洗钱行为规范。由于客户身份识别、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对于反洗钱行动的顺利开展十分必要的。因此建议第三方支付平台至少在客户身份识别、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这三个基础方面完善工作流程和操作细则,确保通过网络平台的每一次交易、每一次资金流转都满足反洗钱法律法规的要求,实现监管全覆盖的要求。同时,建立反洗钱专职人员的绩效考核办法,明确其工作职责。定期对这些专职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培训内容包括洗钱犯罪最新动态、新的特点、新的监管要求,国外反洗钱识别、可疑交易分析等操作规程以及职业道德操守等),提高他们的反洗钱的风险意识和业务水平能力,确保反洗钱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完成,更好地实现反洗钱的效果。

(一)在客户身份识别方面

客户身份识别工作是“了解你的客户”(KNC,know your costumer)原则在反洗钱领域的具体体现。由于网络洗钱行为具有隐蔽性、虚拟性的特点,客户身份识别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反洗钱工作过程中,变得十分重要且关键,可以说是反洗钱第一关口。因此,各类第三方支付平台都要以严谨审慎的态度和工作准则,利用相关科技手段,对无形的信息认真进行身份认证,识别客户身份,了解客户的身份背景、职业特点、交易目的、交易性质以及资金来源,保证基本信息的真实准确性。在注册登记成为网站平台会员时,网站平台坚持实名制度要求,明确规定不得开立匿名假名账户。要求客户在注册时要提交真实姓名或者名称、有效身份证件种类、身份证件号码信息或企业注册资金、法人代表、营业执照信息,并与央行、工商、税务、公安等行政管理部门加强沟通联系,运用公民身份联网核查系统核查注册客户的姓名、照片信息,公民身份号码信息,辨别身份证件信息真伪,从源头上最大限度防范不法分子骗取开立假名匿名账户。

(二)在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方面

为了进一步促进反洗钱工作的顺利开展,所有第三方支付平台都应准确无误的提供网站平台的客户资料和交易记录作为反洗钱调查的证据材料。对此,网络平台应该加强对客户资料和相关交易记录的管理,妥善保存这些资料。第三方支付平台对其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储存和保管应该完全满足以下条件:一是资料和记录的保存应该达到央行反洗钱部门监管的最低形式要求;二是提供的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可以真实反映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交易情况。这一点对于网络平台非常重要,因为大多数网站数据都是以电子形式保存的,对此网络平台应该保证记载客户信息和交易的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防止客户身份信息和交易记录被恶意篡改、泄露、损毁和灭失。三是资料和记录的保存要持续一段合理的时间,以备随时完成央行反洗钱部门有关信息披露的监管指令。如果反洗钱调查工作在规定的保存期届满时仍然未结束的,资料和记录的保存要持续至反洗钱调查工作结束。

(三)在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方面

世界各国的反洗钱实践都已明确表明,不法分子为了达到洗钱的目的往往通过更加复杂的放置、分层和整合过程,以逃避刑事侦查机关的立案调查。第三方支付平台应根据本机构的客户特征和交易特点,制定和完善符合自身特点的可疑交易标准。总体来说,对于第三方支付平台从以下方面可以认定为可疑交易:(1)资金用于从事违法活动的。比如经过对资金用途进行合法性、风险性审查,网络贷款平台的借款人将资金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的交易。(2)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洗钱目的的,即资金形式上在网络平台经过多次复杂流转,实际上经审查,资金最终流入控制人或是关联人账户的。(3)能有证据证明此次的资金流转行为是网络平台交易双方恶意串通有意为之的。(4)无实体买卖支持的资金量巨大的交易,或是定期频繁的无明显经济或合法目的的具有规律性的小额交易。(5)其他不能提供相应资料证明资金用途、流向、来源的交易行为。比如在网络贷款平台中审核借款人的借款用途时,借款人无法提供相应的资料说明其资金用途,可认定为可疑交易。

四、建立反洗钱激励奖励机制

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追求利润的本性决定了它不会投入大量精力,主动进行反洗钱操作,仅仅为履行相应义务而完成反洗钱工作。这也就是反洗钱规定实施后,非金融机构反洗钱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所在。建议可以由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部门定期对非金融机构反洗钱各项工作进行考核评估,包括客户身份识别、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可疑交易分析报告程序等进行评级打分。对于表现突出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表扬,对反洗钱工作突出的机构按照贡献的大小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偿或奖励,并在网络平台新型业务开展中给予政策倾斜。同样的,从第三方支付平台自身层面,根据上述反洗钱激励奖励机制,结合自身业务实际,出台内部的反洗钱量化指标考核,做好员工反洗钱激励机制,调动平台内部反洗钱部门及工作人员的反洗钱积极性,间接地推动反洗钱工作顺利开展。此外,还可以参照我国检察系统查办贪污贿赂案件的奖励举报有功人员的做法(对于提供贪污案件线索的举报人,司法机关依照此线索查处了犯罪,检察机关依法给予贪污款项一定比例的奖励)建立按比例分成追缴黑钱制度,即对当非金融机构及反洗钱专员成功协助央行追踪调查洗钱案件,并且此案件被司法机关依法定罪后,可以将收缴的黑钱按照一定比例给予这些耗费大量业务成本、专项经费的非金融机构和优质完成反洗钱任务的反洗钱专员,作为补偿其执行反洗钱操作而产生的成本支出和对其的物质奖励,从而调动平台及其工作人员参与反洗钱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Reference

[1] Hua Li.MCS251 Series MCU practical interface technology [M].Beij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Press, 2003.[2] more than right.ATMEL89 Series MCU application technology [M].Beij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Press, 2002.[3] Wu Jinshu, Shen Qingyang,news.hicha.com Guo Tingji.8051 SCM practice and application [M].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02.[4] Cao Xiaofei, Wang Zhong Dong, yellow Jian, et al.Multi computer serial communication in monitoring system application [M].Wuhan: Wuh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Press, 2003.[5] yellow Shu, Liang Huibing.Micro printer program design [M].Beijing: Control Engineering Press, 2004.

反洗钱风险管理制度 篇2

关键词:银行,国际贸易结算,反洗钱,风险管理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走上全球化和专业化, 利用国际贸易体系洗钱已成为重要的犯罪渠道, 而自我国加入WTO之后, 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贸易中的结算方式也发生巨大的变化。在国际贸易经济交涉的背景下, 洗钱的手法错综复杂, 严重影响到国际贸易结算方式洗钱风险的监督和控制。因此, 研究银行国际贸易中的各种结算方式中存在的洗钱风险和风险管理策略, 对监管国际贸易结算方式中的洗钱风险及有效防范和控制国际贸易洗钱方式有着重大意义。

1 银行国际结算方式的洗钱风险分析

国际汇款业务主要的支付方式是SWIFT系统, 全称“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系统”, 是国际间银行转移资金的电讯系统, 虽使用广泛但缺乏客户身份识别技术, 导致洗钱风险和恐怖融资风险不断增加。

1.1 国际汇款检测系统的洗钱风险分析

(1) 银行开发的检测汇款信息的反洗钱检测系统是通过账户来获取数据, 对于大额及可疑的交易信息需要人工操作, 导致银行在向反洗钱检测中心上报数据的过程中存在漏报和错报, 致使大额汇款信息存在洗钱风险。

(2) 由于网络技术的有限性和局域性, 大部分的客户交易无法使得反洗钱数据得到实时监控, 有时洗钱组织会将大笔的资金分散成许多小额的资金通过不同的网点迅速的汇出国外, 使得国内银行监测系统难以实时监控客户的各项交易。

1.2 国际汇款制度的洗钱风险分析

(1) 我国银行现阶段实行的国际汇款业务主要在于业务上的技术操作和资金清算风险控制, 国际汇款业务的审批主要根据外汇管理政策, 对于有融资嫌疑的客户、业务关系和交易没有明确的规定和措施。因此外汇管理政策中就存在洗钱风险的空隙。

(2) 在进行国际汇款业务的境外汇款交易时, 需要对境外汇款人及收款人的身份证号、联系电话、职业或企业性质等信息进行登记。并根据《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第十条第二款之规定, 接收机构在办理汇出业务时对于未在机构开立账户的客户要求其填写相关交易信息以确保此笔交易可以跟踪和稽查, 但往往这些信息是缺失的。

(3) 在境外汇款交易时, 银行并未对国际汇款业务的汇出地或汇入地的地域进行风险等级划分, 导致客户存在洗钱风险交易的漏洞, 无法进行防范。

1.3 国际汇款外管政策的洗钱风险分析

自加入世贸组织后, 我国对外开放外汇管理政策是全力支持资本自由快捷流动的积极政策, 但在服务贸易政策和货物贸易政策上与反洗钱监控要求存在冲突, 具体如下:

(1) 服务贸易政策中规定不允许以分拆和虚构贸易背景来进行购付汇, 并且对于资金性质不明确的外汇收支业务仍然可以要求企业提供相关证明资料, 却没有硬性的规定, 对于反洗钱意识较薄弱的银行来说, 可能不会去审核资金的来源, 而存在资金会被刻意分拆以服务贸易的名义跨境的风险。

(2) 根据服务贸易项下第六条第九项规定:具有关联关系的境内外机构代垫或分摊的服务贸易费用:提交原始交易合同、代垫或者分摊的合同 (协议或说明) 、发票 (支付通知) 。所以对于关联机构而言, 可能存在伪造贸易合同或代垫协议, 虚拟支付通知。

(3) 服务贸易政策中关于支付境外红利的政策, 所支付的资金可能不是公司内部自有资金。

(4) 关于服务贸易政策中退汇的规定, 若退款人和原收款人不同, 仅凭进口合同、退汇相关说明及证明材料以及境外收款人或境内收款人的资金声明无法证明代付资金来源的真实性。

(5) 跨境资金流与货物流实行定期总量对比、评估、核查中存在的洗钱风险将远远大于逐笔核查的洗钱风险。资金流与货物流总体相匹配并不代表每笔外汇交易没有洗钱的嫌疑。

2 银行结算方式的反洗钱风险管理策略

(1) 银行定期重点检查相关企业的进口和出口业务, 在检查过程中注意进出口开证业务及收付汇业务是否存在交易对手相同, 品名及货物描述一致的情况, 是否有在一段时间内相同的收付款人资金交易频繁, 以此来判断和审查是否涉及非法资金转移。

(2) 在服务贸易项下、货物贸易、资本项下的结售汇审批中除了审核外管局要求的书面材料, 还需支行柜面提供的企业注册资本金信息, 来往资金交易流水, 关注企业注册资本金是否与企业的经营规模大相径庭。因此在服务贸易项下的结售汇审批需由银行专业的反洗钱岗兼职, 预防反洗钱组织。

(3) 银行需建立健全国际汇款业务的制度建设, 要求具体的操作流程和制度管理。特别是在与代理行签订协议时应严格按照我国反洗钱工作的法律法规来要求客户提供相关信息资料。加大对客户身份的识别力度, 完善每笔交易数据信息, 以便跟踪查询。

(4) 银行需建立健全国际汇款业务操作系统, 建立全方位的客户信息库, 并对客户风险进行等级划分, 对后续的客户调查提供技术和综合性的信息分析支持。并且加强系统安全的保障, 避免不法分子的入侵, 坚守岗位职责, 采取指纹授权或脸部扫描授权的措施。

(5) 对于银行内部的员工而言, 加强员工在国际结算业务方面的培训, 提升操作人员反洗钱的敏感度和对工作的重视度, 提高操作人员对可疑交易的综合判断和分析能力, 从而有效地防范和打击国际结算业务中潜在的洗钱风险。

(6) 加强对境外资金流动的监管, 加强对跨境现金的管理, 严厉打击携带或运输货币出入边境的洗钱方式。

3 结语

本文对银行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洗钱风险进行了分析, 并对反洗钱风险管理作出相应的策略, 但还有诸多的问题并未深入, 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洗钱风险管理是一项既艰巨又复杂的任务, 不仅需要国家政府机构的扶持和监管, 还需要国际组织的力量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相互配合, 有效地打击洗钱犯罪行为, 维护和净化金融系统。

参考文献

[1]文洁.商业银行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反洗钱风险管理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 2014.

反洗钱风险管理制度 篇3

关键词:反洗钱;POS机业务;银行卡

一、POS机业务与反洗钱简介

随着世界各地经济的发展,全球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通信网络技术的进步,“非现金结算”、“网络支付”等词语亦逐渐深入人民的生活当中,特别是典型银行卡业务当中的POS机业务。POS机,point of sales terminal,全称为销售点情报管理系统,具有现金或者易货额度出纳功能。POS机业务具有很多优势,例如POS机的安装成本以及维护成本较低;POS机业务能够更加地接近市场等等。但是在POS机业务给商业银行创造利润和给商户以及消费者带来结算便利的同时,它也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商业银行和收单机构管理不到位、非法套现事件不断发生且集团犯罪趋势明显。

二、商业银行POS机业务概况

(一)POS机业务的运作原理以及关联方的利益分成

POS业务是指由持卡人在商户或者其他机构收银柜台的销售终端机上刷卡消费所启动的银行卡交易,主要参与者包括:持卡人、接受安装POS机的商户、发卡机构、为商户提供账户管理的收单机构以及在发卡机构和收单机构不是同一机构的情况下提供网络信息或者跨行信息转接服务的网络平台企业。具体操作如下:

持卡人通过在商户收银台的POS机终端刷卡消费,向商户支付购物款项,为商户提供账户服务的银行——收单机构通过平台企业向该持卡人的银行——发卡机构发出信息,要求发卡机构从持卡人账户上支取购物款。在这个过程中,收单机构在货款支付给商户之前,从中扣取一个商户费用——通常称为商户扣率,该扣率的一部分作为收单服务费用由收单机构留取,其余部分由收单机构转交给发卡机构,这部分费用成为交换费。此外,发卡机构和收单机构分别支付信息转接服务费用给平台企业,即转接费;发卡人向发卡机构支付年费等。

(二)POS机业务的发展趋势

随着电子商务以及银行卡业务的急剧发展,POS机消费无论在我国还是国外都已经越来越大众化,。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中国每万人所拥有的POS机是13.7台,在韩国这一数字则跃升至225台,而在美国则高达179台。根据《2014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我国联网POS机具数量在2014年达到1358.12万台。随着社会经济以及互联网发展, POS机移动终端的结算消费方式将会更加普及。

(三)POS机业务发展衍生的不良后果

一个简简单单的POS机在连接着发卡市场和收单市场这两个市场之后还衍生了一堆灰色的产业:租赁POS机机具、代理POS机套现等。在分析这些灰色产业产生的原因时,我们有必要从POS机机具连接的两端进行剖析,毕竟一个巴掌拍不响。1、发卡市场:由于激烈的竞争和银行从业人员职业操守意识浅薄、业绩指标的考核压力等一系列原因,使得银行卡申请成为无门槛准入申请。在经济出现下滑、就业率下降的情形时,由银行卡造成的银行不良资产也随之升高,银行的经营风险也增大了。2、收单市场:目前,我国在收单业务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较突出的有如下几点:缺乏完整的银行卡定价机制;银行之间的无序竞争激烈;地区之间以及行业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另外,由于我国银行卡业务起步较晚,因此至今尚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银行卡专业化机构体系。这样就使得违背一柜一机,一机多卡原则、利润空间较大的行业或者地区POS机具重复布放严重、犯罪调查期间信息不对称等现象屡屡出现。同时,随着中国银行卡业务的不断发展,恶意透支、信用卡套现、跨国犯罪的案件也在不断上演,收单市场的风险管理日趋严峻。

三、商业银行POS机可能带来的洗钱风险

(一)反洗钱与POS机业务的关联

从使用POS机刷卡消费整个的交易过程来看,POS机刷卡消费是相当的便捷、快速,并且没有任何的第三方在场。而以往的犯罪案例证明了三个事实:第一,除非商户持本人信用卡在本店的POS机上刷卡,或者同一信用卡长期在固定一台POS机上进行刷卡,否则银行监测系统是很难监察到商户交易的真实性;第二,为应对《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管理办法》,洗钱犯罪者大可以分额度或者在不同地区、不同的商户POS机上进行刷卡套现,何况抵挡不了金钱诱惑的商户大有存在;第三,使用伪卡一次性套现,毕竟站在商户的角度上,目前对于识别银行卡的技术还仅限于肉眼识别,同时商户并不知道消费者是否为真实持卡人。

除了利用银行监测系统的漏洞以及金钱诱惑之外,犯罪者还擅于利用业绩考核、银行从业人员操守出现低地和POS机不定期走访流于形式这些缺点进行集团犯罪。集团内部各司其职——申请成为商户、扮演消费者、成立空壳公司、银行从业人员提供技术或者监测系统参数资料,从而使得整个犯罪过程具有专业化、针对性、识别高难度化的特点。

(二)反洗钱及POS机业务监管的缺失所导致的后果

反洗钱工作的缺失会对各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稳定产生不利影响。首先,在经济方面,由于洗钱活动中的资金流向是不遵循向最有效益领域流动的基本经济规律,因此其会破环资源的合理配置,削弱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另外,洗钱活动涉及的金额巨大,经常以数亿计算,因其脱离一般商品劳务交易的资金转移(外逃)例如贪污所得,会使得各国的财富流失。如果任由这种行为蔓延,则会严重危机全球的经济安全;并可以进一步蔓延到其他领域。

对于在POS机业务监管的缺位,同样会造一系列的问题。信用卡账户是银行与持卡人基于信任的基础上而开立的,但是持卡人却联合POS机商户捏造虚假交易以套现资金,既违反了协议也给自己的信用记录带来污点。另外,利用POS机套现的行为是游离于银行监管之外的,不仅违反了国家关于金融业务特许经营的法律规定还背离了中央银行对于现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最后,站在发卡机构的角度上,本来银行设置了高利息以及取现手续费来限制人们的透支行为,但是POS机套现则规避了这一限制,这样势必会使得银行经营出现问题,最终导致其声誉以及诚信遭受危机,进而影响日趋完善的银行金融体系。

nlc202309020104

而利用POS机进行洗钱犯罪则是给风险更大的可乘之机,直接将“炸弹”安装在银行里。当炸弹爆炸时,危机则从银行蔓延到国家、世界;当炸弹没有爆炸时,危机则从外围慢慢入侵到内部。因此,对洗钱犯罪的打压以及对POS机业务的整治具有重大的意义。

四、整治POS机市场与反洗钱工作的措施与建议

(一)加强对商业银行的反洗钱监管。加强工作人员对于反洗钱的意识,将“了解你的客户”原则贯彻于POS机业务的全过程。尽力做到申请前预防风险,使用中控制风险,发现风险后及时补救。

(二)建立反洗钱成本补偿机制和激励机制。将反洗钱过程中缴获的非法所得按照一定的比例补偿相关机构的反洗钱成本支出。另外,还可以在建立成本补偿机制的同时建立反洗钱激励机制,通过激励机制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非金融机构对于反洗钱的积极性。

(三)建立商业银行和收单机构间的风险信息共享。商业银行可以在通过收单机构来降低POS机的运营成本的同时对POS机实行专业化管理,而收单机构也可以通过商业银行来扩大市场覆盖率,增加商户留存度。通过这种联盟的方式将二者的利益捆绑在一起最终达到风险信息共享的目的。

(四)提高商业银行控制发卡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强银行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严禁银行人员为了业绩指标而疏于银行卡客户的准入资格申请审核。另一方面,提高银行卡的防盗防伪技术,预防不法份子盗刷银行卡或者伪造银行卡套现,减少技术性风险。

(五)提高收单机构控制收单市场风险的能力。与发卡市场相对应,收单市场中的收单机构也应该提高从事收单业务客户经理的风险防范意识,避免重商户发展轻商户入网资料审核。加大对POS机业务的技术投入以解决目前不能监测的POS移机、POS机解码等现象,总之增加犯罪份子的犯罪成本和犯罪难度,使得POS机的收单市场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六)完善金融立法体系和规范各方权利义务。在洗钱的角度上看,现金是洗钱中最常见的方式。在我国,现金使用的频率高而且关于现金方面的立法并不完善,这就给犯罪份子通过购置大量不动产或者开办现金流量大的企业等洗钱方式犯罪得逞提供可乘之机。另外,还必须规范各方的权利义务,进行综合的系统整治。总之,构建起一个联动威慑机制,使得犯罪难度及犯罪成本都加大。

参考文献:

[1]吴朝平高增安.我国POS收单市场洗钱风险与反洗钱对策研究.武汉金融[J],2012-4-24(9)

[2]郭亚文.国外POS机发展动向[J].信息与电脑杂志,2009(04)

[3]刘辰熙.利用POS机非法套现案件的启示[J].学术纵横发展月刊,2012(06)

[4]曹坚.惩治POS机套现犯罪需净化金融市场.上海金融报,2013-6-25(A13)

[5]王晶晶.我国商业银行反洗钱问题研究-从博弈论角度分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

[6]朱宝明.我国银行业反洗钱的成本与收益分析—从博弈论的视角[J].金融研究,2004,(4)

反洗钱风险管理制度 篇4

附:关于发布《期货公司反洗钱客户风险等级划分标准指引》的通知

关于发布《期货公司反洗钱客户风险等级划分标准指引》的通知

各会员单位 : 为了促进和规范期货公司的反洗钱工作,提高期货公司防范洗钱风险的能力,明确对期货公司反洗钱客户风险等级划分工作的要求,根据《反洗钱法》、《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等的有关规定,协会制定了《期货公司反洗钱客户风险等级划分标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指引》已于 2009年 12月 4日经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期货公司应当高度重视反洗钱客户风险等级划分工作,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参照《指引》的规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或修改完善本公司客户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二、各期货公司在进行客户风险等级划分工作时,应遵循“新老划断”的原则,对于 2007年 8月 1日至 2009年 1月 1日之间建立业务关系的客户,于 2009年年底完成风险等级划分工作;对于 2007年 8月 1日以前建立了业务关系,且 2007年 8月 1日后没有再建立新业务关系的客户,于 2011年年底前完成等级划分工作;对于 2009年 1月 1日以后建立业务关系的客户,在业务关系建立后的 10个工作日内完成等级划分工作。

三、各期货公司应于 2010年 3月 30日前将有关反洗钱客户风险等级划分标准以纸质文件和电子版文件方式(电子邮箱: yunyongheng@cfachina.org)报协会备案。

特此通知。

中国期货业协会 二○○九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期货公司反洗钱客户风险等级划分标准指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和规范期货公司的反洗钱工作,提高期货公司防范洗钱风险的能力,明确对期货公司反洗钱客户风险等级划分工作的要求,根据《反洗钱法》、《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等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期货公司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反洗钱的法律法规以及中国期货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有关自律规则的规定,按照客户的特点或者账户的属性,全面考虑客户地域、身份、业务、行业、资金规模、交易行为等可能对客户风险等级产生影响的因素,划分客户风险等级,并在持续关注的基础上,适时调整客户风险等级。

第三条 期货公司应按规定妥善保管客户风险等级划分的相关资料。

期货公司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对客户风险等级及相关信息予以保密,除法律、行政法规、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监会另有规定或客户同意外,不得将以上信息对外披露。

第四条 期货公司在与客户初次建立业务关系时,应将客户风险等级划分工作与客户身份识别工作同时进行。

第二章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第五条 期货公司应当按照客户洗钱行为发生可能性的大小,采取客观标准与主观判断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考虑各项风险因素,至少将客户划分为高风险等级客户、中风险等级客户及低风险等级客户,对不同风险等级客户应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第六条 客户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高风险等级客户:

(一)被列入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与洗钱及恐怖活动相关的黑名单的;

(二)中国人民银行要求期货公司协助调查或予以关注的;

(三)在日常交易监控中被报送可疑交易的;

(四)媒体披露存在洗钱行为或与其关联的个人或机构存在洗钱行为的;

(五)其他有理由怀疑其交易行为与洗钱或其他犯罪行为有关,需要列入高风险等级的。

第七条 客户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中风险等级客户:

(一)在客户开户或身份重新识别过程中,身份证件信息存在不对应、不完整、不规范、虚假、失效等情形的;

(二)客户在日常交易监控中被发现存在类似可疑交易特征,经核查为正常的;

(三)客户实际控制多个账户,但无合理解释的;

(四)客户显示出缺乏对风险、盈亏、佣金及其他交易成本的关注的;

(五)资产或交易行为与客户的身份、财务状况、经营业务等明显不符的;

(六)其他有理由怀疑客户交易行为与洗钱或其他犯罪行为有关,需要列入中风险等级的。

第八条 除第六条、第七条规定的情形之外,期货公司的其他客户为低风险等级客户。

第三章风险等级的审核与调整

第九条 期货公司应当按照风险等级对客户进行分类和管理,各风险等级的客户档案应当能够实现便利的查询和审核。

第十条 期货公司应当根据客户风险等级,定期审核本公司保存的客户基本信息,对风险等级较高客户的审核应当严格于对风险等级较低客户的审核。

风险等级最高的客户应当至少每半年复核一次。

第十一条 期货公司应当加强对高、中风险等级客户交易活动的监测分析。对于较高风险等级客户,期货公司应当了解其资金来源、资金用途、经济状况或者经营状况等信息,加强对其交易活动的监测分析。

第十二条 期货公司在对风险客户持续关注的基础上,有足够条件证明该客户风险降低时,可适时调低客户风险等级,客户风险提高时,可相应调高客户风险等级。

第四章附则

第十三条 期货公司反洗钱客户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应报送中国人民银行,并报协会备案。

第十四条 本指引由协会负责解释。

反洗钱风险管理制度 篇5

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

一、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概述

(一)概念

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是指金融机构根据其经营管理体制和自身经营特点,将国家反洗钱的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规定和要求,分解、细化落实到本单位相关的业务经营和管理中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方法、措施和程序。

(二)特征 1.对象的特定性

反洗钱内部控制的对象仅仅指反洗钱法律法规及行政规章所规定的义务主体,只对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起到约束作用,因而其对象具有特定性。

2.内容的广泛性

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涵盖的内容较为广泛,包括反洗钱内部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制和反洗钱工作操作程序等,具体应包括反洗钱工作机构的设置,必要的反洗钱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交易报告员的配备,对内部反洗钱工作部门及工作人员的评估、考核、奖惩、培训等制度。通过建立内容广泛的内控制度,使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机制得以完善,从而更好地履行反洗钱义务。

3.执行的强制性 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往往被作为金融机构内部管理中考核和评估、奖励和惩罚的标准和依据,因此具有执行上的强制性。由于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是对现行反洗钱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的分解和细化,在发生洗钱案件时,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往往成为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判断该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是否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参考因数。

4.形式的完整性

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从形式上讲不能是单一的某个制度规定,而必须是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既需要涉及各个相关部门、岗位和人员,还需要覆盖每一个业务环节和操作过程。该体系的健全,有赖于纵向及横向配套制度建设的完备程度。只有构建完备的制度体系,才能更好地降低合规风险,做到合规经营。

(三)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制定应达到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1.金融机构应将反洗钱工作要求融入业务工作程序和管理系统,使反洗钱成为金融机构整体风险控制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全体员工自觉维护自身机构信誉,防止本机构被洗钱犯罪分子利用的制度保证,从而避免或减少被动卷入洗钱活动而产生的法律风险、经济损失以及对自身信誉的损害。

2.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应能够保证本金融机构通过客户身份识别等基本制度,有效发现、识别和报告可疑交易,协助反洗钱监管机关和其他执法部门发现和打击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3.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应与金融机构的经营规模、业务范围和风险特点相适应,并具有根据自身业务发展变化和经营环境变化而不断修正、完善和创新的能力。

二、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金融机构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集中体现了金融机构对反洗钱工作的认识和执行水准,也是监管部门评价该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一项重要依据。金融机构应当本着风险为本的原则建立和健全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内容有:一是制定以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制度、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为基本的反洗钱内控制度体系;二是建立防范洗钱风险责任制,上至单位最高领导、每个部门分管负责人,下至每项具体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三是建立严格的内部审计监督和评价考核制度,将反洗钱工作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与奖惩紧密挂钩;四是建立反洗钱培训宣传制度,切实加强对内部员工的培训和对客户及社会公众的宣传工作,不断提高反洗钱意识和预防监控水平;五是建立反洗钱的协查和保密制度,金融机构应当积极协助人民银行开展反洗钱调查,配合有权机关做好账户的查询、存款的冻结和扣划非法资金等工作,形成打击洗钱犯罪的合力。

(一)客户身份识别制度

客户身份识别制度是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制度之一。金融机构在建立客户身份识别制度时,应将客户身份识别的要求渗透到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使客户身份识别制度更好地与业务操作规程结合起来。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应当明确客户身份识别的要求、方法、程序和措施,具体包括不同业务类别客户身份识别的要求、客户风险分类方法、一般客户身份尽职调查措施、高风险客户特别调查措施等方面的内容。为做好客户身份识别工作,金融机构应逐步建立黑名单库、白名单库、政治敏感人物名单库和高风险客户识别系统等。

客户身份识别是指金融机构在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业务关系存续期间或与其进行交易时,应当根据有效身份证件或其他身份证明文件,确认客户的真实身份。同时,了解客户的职业情况或经营背景、交易目的、交易性质以及资金来源等。客户身份识别是金融机构做好反洗钱工作的基础,持续的客户身份识别政策、程序、措施,是金融机构预防洗钱犯罪的第一道安全防线。

(二)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

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是预防和控制洗钱风险的重要措施,是金融机构履行反洗钱职责的主要内容之一。大额交易报告是指金融机构对规定金额以上的资金交易应当依法报告。可疑交易报告是指金融机构按照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向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报告符合可疑特征的资金交易。金融机构在履行反洗钱义务的过程中,发现客户交易的金额、频率、流向、性质等有异常情形,经分析认为涉嫌洗钱的,应当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提交可疑交易报告。有理由认为与洗钱、恐怖主义活动或其他违法犯罪有关的,应同时报告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和公安机关。

金融机构应明确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的工作流程、涉嫌恐怖融资可疑交易报告的情形与流程、涉嫌洗钱案件线索的分析、监测与报告流程等方面的内容。应当建立大额和可疑交易报送系统,实现“总对总”联网对接报送。发挥反洗钱数据系统对监测异常资金流动、挖掘可疑交易线索方面的功能,由系统自动进行信息匹配以及关联分析,并提供预警信号,帮助反洗钱工作人员及时发现违法犯罪线索。

(三)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制度

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制度,是指金融机构按要求在规定期限内保存客户的账户资料和交易记录,对发现、追踪并最终制裁洗钱犯罪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金融机构建立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制度,应当明确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的内容、期限、方式等具体要求。为实现客户身份资料的规范化、集中化管理,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客户身份资料管理系统,将经营活动过程中收集的客户身份信息及相关身份证明文件储存在系统中,有利于一线人员开展客户身份识别工作,有利于反洗钱协查工作中查阅相关资料。

(四)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分类制度

金融机构应当按照客户的特点或者账户的属性,考虑地域、业务、行业、客户是否为外国政要等因素,建立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分类制度,并在持续关注的基础上,适时调整风险等级。在同等条件下,来自于反洗钱、反恐融资监管薄弱国家(地区)客户的风险等级应高于来自于其他国家(地区)的客户。

(五)反洗钱宣传培训制度

开展反洗钱宣传培训,是提高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反洗钱素质的重要手段和内部控制制度本身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机构应当按照预防、监控洗钱的原则建立相应的宣传培训制度,明确反洗钱宣传培训的对象、内容、方式、评估以及档案管理要求。应通过宣传培训活动,提高内部员工的反洗钱意识和能力,使其掌握反洗钱的技术、方法,知悉自身反洗钱职责、权限和义务,以全面落实反洗钱内控制度。

(六)反洗钱协助调查制度

反洗钱调查,是指人民银行依法向有关的金融机构核实和查证特定可疑交易活动的行政行为。协助反洗钱调查,是指金融机构配合人民银行及其省一级分支机构进行反洗钱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文件和资料的行为。反洗钱协助调查制度对规范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开展反洗钱协查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反洗钱协助调查制度,明确反洗钱协查工作的组织管理、反洗钱协查的工作流程、协查账户的监控与冻结措施、保密规定、反洗钱协查资料管理等方面的内容。金融机构可考虑建立洗钱案件线索档案库,进一步加强涉嫌洗钱可疑交易线索的收集和处理。档案库中的线索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配合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调查涉及的线索;二是金融机构向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报告的线索。

(七)反洗钱保密制度

反洗钱工作具有涉密性,因此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反洗钱工作过程中应当自觉履行反洗钱保密义务。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依法履行反洗钱义务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应当予以保密;非依法律规定,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对报告可疑交易、配合人民银行调查可疑交易活动等有关反洗钱工作信息予以保密,非依法律规定,不得向客户和其他人员提供。

金融机构反洗钱保密制度应当明确反洗钱保密工作的组织管理、反洗钱保密文件和资料的保管、反洗钱泄密事件的处理以及反洗钱保密责任制等相关要求。

(八)反洗钱部门联系会议制度

金融机构应建立反洗钱部门联系会议制度,定期组织召开反洗钱工作会议,交流沟通反洗钱工作信息,分析本机构反洗钱工作形势,研究解决反洗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改进反洗钱工作措施。

金融机构反洗钱部门联系会议制度应当明确反洗钱部门联系会议的组织机构、主要职责、会议制度、工作规则以及会议议定事项的执行要求等相关内容。

(九)反洗钱监督检查制度

反洗钱监督检查,是金融机构及时发现和纠正反洗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防范反洗钱操作风险的有效手段和保障措施。金融机构反洗钱合规管理部门和相关业务操作部门应定期对本部以及下属分支机构贯彻执行反洗钱内控制度情况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通报、跟踪整改和责任认定。金融机构应当明确反洗钱检查职责、检查方式、检查频率、检查内容、检查要求、检查报告制度等相关内容。

(十)反洗钱内部控制评价制度

金融机构内部控制评价是指对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和运行结果独立开展的调查、测试、分析和评估等系列活动。金融机构应将反洗钱工作纳入本机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管理,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价。金融机构反洗钱合规管理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及其业务操作部门应对本机构相关部门以及辖属分支机构的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

金融机构反洗钱内部控制评价制度,应当明确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程序、评价方法、评价等级、评价报告、评价结果运用等内容。

(十一)反洗钱岗位职责制度

金融机构应制定反洗钱岗位职责制度,将各项反洗钱义务有效分解至各相关部门及其具体岗位,明确其反洗钱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以保证本机构反洗钱工作的顺利开展。反洗钱岗位职责制度应当明确涉及的部门、指定的岗位,以及具体的职责规定、责任追究等方面内容。

(十二)反洗钱业务操作规程

反洗钱宣传培训管理办法 篇6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使公司各级人员树立风险意识、法律意识,了解反洗钱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和要求,掌握必要的反洗钱业务技能,达到规范公司反洗钱培训与宣传工作的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本管理办法所称反洗钱培训与宣传,是指对反洗钱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知识进行培训和宣传。

第三条 反洗钱培训与宣传实行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反洗钱工作具体管理部门负责反洗钱培训和宣传工作的日常管理以及相关的组织协调工作,相关业务部门负责涉及本部门业务管理范围内反洗钱相关知识的培训与宣传。

第二章 反洗钱培训

第四条 反洗钱培训对象

反洗钱培训针对不同对象进行分层次的培训:

一、反洗钱工作管理人员。具体包括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以及反洗钱领导小组工作成员、反洗钱专、兼岗等。

二、公司相关岗位管理人员。具体包括承保、理赔、销售、财务等条线的管理人员。三、一线业务人员。具体包括直接面对客户的柜面客服人员和所有销售人员。

第五条 反洗钱培训内容

一、基础知识培训。包括洗钱及反洗钱的概念、特征、过程、手法、危害及其发展变化趋势;反洗钱的体系、战略目标、制度框架以及公司各部门在反洗钱体系中的作用、职责等;

二、法律法规培训。全面讲解反洗钱立法的过程,介绍有关条款立法的本意;深入宣导已颁发的反洗钱法规,全面掌握法规规定的各项大额和可疑交易标准;对国家新出台的反洗钱法律、法规和政策,及时组织学习和培训;

三、业务实操培训。结合国际、国内反洗钱最新动态和最新反洗钱案例,了解国际国内反洗钱形式和最新的洗钱手法,采用以案说法等方式,介绍反洗钱的经验与技巧,以及最新的反洗钱技术,对公司的反洗钱业务系统进行操作演示等,稳步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警觉性和反洗钱技能,特别是在实际工作中识别可疑交易的能力;

四、其它相关知识的培训。针对反洗钱活动的复杂性、专业性、国际性、隐蔽性和高智能等特点,加大对反洗钱关键岗位人员法律、财务、会计、审计、计算机、外语等相关知识的综合性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反洗钱人员的综合素质。

第六条 反洗钱培训方式

反洗钱培训方式遵循“不同对象、不同方式;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原则。培训方式可灵活多样,对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可采取专题培训、晨会、自学等多种方式。

1、所有员工每年应接受至少一次包括反洗钱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反洗钱业务知识等内容的培训。

2、反洗钱工作人员每年应接受至少一次包括反洗钱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反洗钱管理和技能等内容的培训。

3、新员工在入司培训时必须接受反洗钱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反洗钱基本知识的培训。

第七条 反洗钱培训管理

每年年初,要制定本机构的反洗钱培训计划。对反洗钱培训计划、培训次数、人数、内容、资料、形式、测试、考核以及培训评估等有关资料应及时进行归档、留存,以便于监管部门和上级机构进一步的评估和考核。各机构也应建立培训效果评估机制,确保反洗钱培训取得实效。

第三章 反洗钱宣传

第八条 开展反洗钱宣传是增加公司员工和社会各界反洗钱意识、营造良好的反洗钱社会氛围、推动反洗钱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举措。积极开展反洗钱宣传,有利于扩大反洗钱工作的影响力,促进反洗钱工作不断发展。

第九条 反洗钱宣传的对象主要是公司客户或是潜在客户,以及公司内外勤人员。

第十条 反洗钱宣传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洗钱活动的基本特征;

二、金融机构的反洗钱义务;

三、反洗钱的法律法规;

四、我国反洗钱工作的进展;

五、公司反洗钱工作的先进事迹;

六、其它要宣传的内容。

第十一条 反洗钱宣传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条幅、反洗钱知识介绍、反洗钱工作简报、反洗钱专栏等等。各机构每年至少开展一至二次反洗钱宣传活动,宣传工作要符合各级人民银行的相关要求。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二条 本管理办法由公司计财部负责制定、修改、解释。

第十三条 本管理办法未尽事宜,遵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实行。

风险为本的原则下提高反洗钱效率 篇7

一、风险为本的反洗钱监管及其现实选择

风险为本的反洗钱监管原则已成为国际上比较通行的监管方式。早在2004年, 英国发布的《反洗钱战略》中提出, “相称原则并作为风险为本方法的理论基础”, 即应根据洗钱风险大小采取不同措施, 合理配置反洗钱资源, 确保反洗钱制度的运行成本最小、效用最大。之后, 美国的金融犯罪执法网 (FinCEN) 将风险为本的监管方法概括为相关主体应“将最多的反洗钱合规资源投入到洗钱风险大的业务领域”, 即反洗钱规制范围内的义务主题应当科学准确地评估本行业、本单位、本部门面临的洗钱风险, 有轻重、有主见地履行反洗钱合规职责, 以有效监控和防范潜在的洗钱行为。风险为本的反洗钱监管原则可以简单明确地概括为:把有限的监管资源用在最迫切需要监管的目标上, 将监管工作的重点集中于风险较高的机构和业务范畴, 做到有的放矢。

2009年3月, 人民银行在反洗钱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建立和完善风险为本的监管体系, 这是我国目前反洗钱监管形式下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反洗钱义务主体由银行业迅速扩展至证券期货业、保险业, 反洗钱监管领域也急剧扩大。面对数量众多的被监管对象, 一方面对它们采取同一种监管措施或强度会显失公平, 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也无力做到全面、均衡地投入监管资源, 特别是基层央行面对金融行业分支机构日益增长的现象, 监管力量尤其显得不足。以景德镇市为例, 2009和2010年两年来, 金融行业机构的数量每年都以2%以上的速度递增, 到2011年9月止, 市区金融行业机构数量已达到30家。金融行业的发展, 要求反洗钱监管部门必须在摸清风险底数的基础上, 针对重点风险机构、风险领域, 优先投入监管资源。可见基于风险的反洗钱监管是目前形势下对金融行业实现广泛而有效的反洗钱监管的现实选择。

二、风险为本的反洗钱监管的流程

(一) 信息搜集

信息搜集是整个监管流程的基础。主要是指反洗钱监管部门通过工作文件、非现场监管报表以及实地调研等多种渠道收集金融机构信息, 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筛选, 选出与风险相关的数据, 再对原始数据进行初步的加工, 使其转化为能用以衡量风险大小的值, 为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二)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对识别后的风险进行量化的过程, 是整个流程的核心。风险评估主要是指通过设计一整套完整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 对数据进行分析, 得出评价结果。本文设计的指标包含了系统性指标、非系统性的金融机构产品和服务类指标, 以及合规管理类指标。运用各指标数据, 建立风险评估模型, 产生风险评估与预警报告, 全面、及时、准确地为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提供洗钱风险信息。

(三) 风险划分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 可对金融机构进行反洗钱监管分类。本文设计的评估模型得出的评价结果为百分制分数, 按照得分情况, 可将金融机构划分为4个评估等级:低风险、中低风险、中高风险、高风险。

(四) 分类监管

根据不同评估等级应施行不同的监管措施, 监管措施分为非现场监管、现场监管和非现场与现场监管相结合形式。非现场监管要求金融机构相关工作人员认真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及时报送大额可疑交易报告和非现场监管报表, 适用于低风险金融机构;现场监管主要有现场走访、定期检查、专项检查等方式, 适用于中低风险、中高风险以及高风险的金融机构。

(五) 处理措施

处理措施一般可以分为法律措施和日常管理措施。法律措施主要包括:限期整改、行政处罚、建议对相关人员进行纪律处分或取消其任职资格、建议监管部门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经营许可证。日常管理措施则包括:风险提示、约见谈话和其他管理措施。

风险为本的反洗钱监管流程如图1所示。

三、应建立的评价体系和具体指标

(一) 金融机构的业务系统的风险及评估标准

金融机构的反洗钱相关业务系统风险 (用A表示) 主要包括大额、可疑交易报告系统风险 (用a1表示) 和客户风险等级划分系统风险 (用a2表示) 。大额、可疑交易报告系统用于自动提取大额交易及筛选可疑交易报告, 评估风险标准:

1.是否按规定及时报送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 反洗钱监管系统中是否存在大量逾期未处理数据。

2.对反洗钱监控系统未抓取到的大额和可疑交易, 是否在系统中及时进行手工新增。

3.对客户明显涉嫌犯罪的可疑交易或其他重点可疑交易情况, 是否制作可疑交易专报及时报送, 重点可疑交易专报格式和流程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4.是否及时对洗钱风险进行分析监测, 预警和提示。

5.是否留存异常交易人工判断分析记录, 可疑交易报告理由是否充足, 描述是否具体、合理。

客户风险等级划分系统用于自动对金融机构所有有效客户的风险等级进行划分, 其评估风险标准:

1.是否严格按照系统操作流程和权限设定进行反洗钱客户风险分类的人工调整与审批。

2.是否对分类为高风险类别的客户开展尽职调查, 是否按要求妥善保存风险分类报表和尽职调查资料。

(二) 金融机构的业务品种的风险及评估标准

金融机构的业务风险 (用B表示) 是指某一金融机构开展所有业务的总体洗钱风险, 反映整个机构的业务风险水平, 可以通过单个业务品种风险 (用b表示) 的加权平均得到。单个业务品种风险是指由金融机构开展的每一项金融业务类型被洗钱分子所利用的风险。一般来说, 成本小、便捷、隐蔽的业务所面临的洗钱风险相对较高, 大额理财产品比小额储蓄业务的风险要高, 现金业务比转账业务风险要高, 网上银行业务比柜台业务风险要高, 趸交保费业务比分期交费业务更容易被洗钱分子利用, 频繁转托管业务比新开证券户业务风险更高等。

(三) 机构对反洗钱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风险及分类

金融机构对反洗钱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风险 (用C表示) 包括3个方面:一是内控制度建设与执行方面 (用c1表示) , 内控制度建设与执行情况的风险评估标准:

1.反洗钱内控制度内容是否完善。

2.是否对辖属机构反洗钱内控制度执行情况开展监督检查。

3.是否对内外部反洗钱审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

二是组织机构建设方面 (用c2表示) , 组织机构建设情况的风险评估标准:

1.是否成立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

2.工作职责是否明确并充分履职。

3.机构和人员变动是否及时报备。

4.是否配备专 (兼) 职人员从事有关反洗钱工作。

三是客户身份识别方面 (用c3表示) , 客户身份识别情况的风险评估标准:

1.是否按照反洗钱法规和监管要求识别客户身份, 留存客户身份资料, 核对并登记客户的基本身份信息。

2.是否组织开展客户身份资料信息维护工作, 开展持续的客户身份识别或重新识别客户工作。

(四) 金融机构对员工反洗钱业务知识的培训

金融机构对员工反洗钱业务知识的培训风险 (用D表示) 。有以下评估标准:

1.是否定期开展反洗钱业务知识培训, 即培训的频率与周期。

2.参加培训人员的占有率 (培训人数/单位员工数) 。

3.是否针对不同层面的反洗钱工作人员开展培训。

(五) 建立风险评估模型

建立总风险T的求和模型, 即

T=x1×A+x2×B+x3×C+x4×D, x1, x2, x3, x4为权重系数, 其中:0≤A, B, C, D≤100, x1+x2+x3+x4=1。

1.对a1, a2的各项评估标准赋予一定的分数, 可分别计算出a1和a2, A是a1, a2之和。

2.b用1-100之间的整数值来衡量, 即

B=b1×权重1+b2×权重2+……+bn×权重n (其中:权重为每一业务的业务量占整个机构业务量的比重) 。

3.对c1, c2, c3的各项评估标准赋予一定的分数, 可分别计算出c1, c2和c3, C是c1, c2, c3之和。

4.对D的各项评估标准赋予一定的分数, 可计算出D。

四、风险评价体系和指标在反洗钱监管中的应用

(一) 量化风险评估结果

根据模型计算出的T值, 比照划分的4个等级, 1~30分为低风险, 31~60分为中低风险, 61~80分为中高风险, 81~100分为高风险, 得出该金融机构属于哪一类风险企业。

(二) 设定监管策略, 制定分类监管计划

根据被监管机构的风险等级水平, 结合机构的规模及业务量大小, 设定监管策略, 决定监管措施和监管强度, 对不同的监管对象实施不同强度、不同侧重、有差别的分类监管, 合理配置监管资源。高风险等级的机构, 实施强化监测策略, 采取较严厉的严密持续监管, 包括定期会晤高级管理层, 对金融机构控制功能进行测试等。中高风险的机构, 应发出正式风险预警, 由被监管机构签署具体计划和措施, 并定期检查。中低风险的机构, 一般对其今后发展提出政策性建议, 并实施周期较长的临时性监管策略。对于低风险的机构, 则主要实施非现场监管, 并可以考虑一定的正向激励措施, 使风险评级变成一种激励机制。

目前本市反洗钱监管的机构有30家, 根据评估被分为以下几类, 见表1所列。

从表1的分类结果看, 我们对57%的机构主要采取非现场监管来了解其业务发展情况;对33%的中等风险业务机构给予适当的关注, 并针对其风险点实施抽查;将监管工作重点集中于10%高风险机构, 对其开展风险调查研究工作, 制定严格的风险防控措施, 并进行专项检查。

(三) 建立监管信息档案, 不断调整评估结果

反洗钱怎么反 篇8

流年不利,“洗钱门”持续发酵,让“走出去”的中资银行饱受困扰。先是去年6月,意大利检察官对中行米兰分行,提起洗钱诉讼;7月美联储发布执法公告,指责建设银行存在反洗钱漏洞;今年2月,西班牙搜查工行马德里分行,拘留行长等5名管理层人员;3月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拟升级对建行、工行伦敦分行的调查,重点检查反洗钱合规情况;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也在采取类似行动。

自从诞生了现代金融业,在银行业的加持下,洗钱三环节存放、掩藏与整合互相重叠,反复出现,大大加重了官方追查非法获益及其来源的困难度。国外又是如何反洗钱的呢?

美国《1970年银行保密法案》为世界上首部反洗钱立法。法律首创三大制度:一是明确金融机构必须保存客户的身份信息及其他信息;二是建立现金出入境申报和境外银行账户报告制度;三是国内银行业大额现金(1万美元以上)交易報告制度。

新法通过,激起美国金融机构强烈反弹。一家银行及其客户、加州银行业协会、美国民权联盟向加州法院提起诉讼,认为反洗钱规定违宪,请求法院发出禁令。从1972年到1974年,案件一路打到最高法院。最终大法官多数意见一锤定音:认定《银行保密法案》立法规范匿名交易合宪;宪法仅赋予银行拟制资格——不应从事任何秘密活动,不享有宪法修正案禁止个人自证其罪的权利。

1986年,美国立法首次规定“洗钱罪”。各国逐渐达成共识,国际反洗钱合作进入快车道。1988年,巴塞尔委员会通过反洗钱决议,确立各国银行“了解你的客户”原则。1991年,欧共体制定反洗钱指令,各国先后立法确立商业银行反洗钱法律责任。2007年,中国《反洗钱法》正式实施。

拿破仑有句名言:“金融家没有祖国,金融家不知道何为爱国和高尚,他们的唯一目的就是获利。”多年以来,国际上洗钱与反洗钱的“猫鼠大战”高潮迭起,从未停歇。从巴克莱银行到汇丰银行、从摩根大通到花旗,再到德意志银行,顶尖金融机构的“百年根基”近年来像遇到了“魔咒”一般,洗钱丑闻连环爆。

2004年,花旗银行(日本)因其分支机构存在协助犯罪团伙洗钱等行为,4家支行被日本金融厅勒令关闭。2010年,美国司法部指控,美联银行未能执行充分的反洗钱监控措施,导致3730亿美元贩毒“黑钱”从墨西哥转移到美国。劳埃德TSB集团被处以罚款1.6亿美元。

美国多次对外国银行以“洗钱”罪名进行罚款。美国金融制裁法规凭什么能强制施加于他国银行?为什么美国法居然能对发生在他国的金融交易发生效力?正确答案在于“长臂管辖权”。

911事件后,美国火速颁布《爱国者法案》,一举建立全球金融反恐和反洗钱监管架构。横空出世的第317条,“对外国洗钱者行使长臂司法管辖权”。由于经济犯罪通常都需资金支持或通过金融机构进行结算,任何国家的银行只要其经营国际业务,就离不开美元和美国金融机构。哪国银行不愿执行美国的反恐和反洗钱措施,其国际业务就可能被美国监管部门限制甚至关闭,损失难以估量。美元霸权下,各国银行只能乖乖就范。

客观而言,国内监管部门执行反洗钱法规多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不利于培育国内银行适应国际反洗钱执法日益严厉的形势。有鉴于此,4月5日,银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外运行风险管理的通知》,提出21条细化要求:严格遵守所在地法律法规、监管规则、反洗钱等方面的要求;加强对境外业务发现问题的整改、问责和惩处力度;建立境外业务重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制定责任认定标准,责任落实到人,强化责任约束。

上一篇:小学英语新课标培训讲稿下一篇:答辩状可以开庭提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