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人员任命书

2024-10-21

安全人员任命书(通用7篇)

安全人员任命书 篇1

当今社会, “文化”已经成为一个极为普遍的词汇, 无论在口头上还是在书面上, 到处都可以听到和看到“文化”这个词, 但“文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已经是相当的不确定了。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A.L克罗伯和K.科拉克洪在1952年发表的《文化:一个概念定义的考评》中给文化下了一个综合定义:“文化存在于各种内隐的和外显的模式之中, 借助符号的运用得以学习与传播, 并构成人类群体的特殊成就, 这些成就包括他们制造物品的各种具体式样, 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 (通过历史衍生和由选择得到的) 思想观念和价值, 其中尤以价值观最为重要。”

追溯文化的起源, 可以发现人类的祖先为了生存、繁衍, 不断地寻求和创造避难的安全生存环境, 总结和发现安全活动方式, 学会安全生活的方法, 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获得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身心安全需求, 丰富并创造了悠久的人类文化, 因此, 一开始文化就包含着安全因素。伴随着文化的创造诞生了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体上讲, 安全文化的概念是在切尔诺贝利灾难之后形成的。然而, 在组织的行为、决策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该组织的信念和态度影响组织的安全行为, 这个观点不是现在才有的。20世纪30年代海因里希提出的多米诺骨牌理论就是基于这个前提:有利于事故发生的社会环境被排在导致一个事故序列的五个骨牌中的第一位, 然后才是人的失误、不安全行为等。在此之后, 人们在这个领域做了许多研究, 最终发展成了“安全文化”。

我国大部分专家认为:“安全文化是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

按照事故致因综合模型, 事故是社会因素、管理因素和生产中的危险因素被偶然事件触发所造成的结果。事故的基本原因或主要原因, 主要包括经济、文化、学校教育、民族习惯、社会历史、相关法律等因素。事故的产生过程是由“社会因素”产生“管理因素”进一步产生“生产中的危险因素”, 通过偶然事件触发而发生伤人和损失。

可以看出, 无论是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还是事故致因综合模型都强调了安全与文化、安全与管理之间的关系。

管理离不开文化, 也可以说不同的文化背景就有不同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而管理的进步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现象, 管理也应该属于文化的范畴。

煤矿安全管理就是煤矿安全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煤矿安全文化的氛围和背景或特定的安全文化人文环境也会形成或造就煤矿特殊的安全管理模式。煤矿企业的决策者、管理者、执行层者自己的安全的意识、态度、认知、信念、价值观, 以及他们所具有的安全物质环境及各自具有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都是煤矿安全管理的基础。煤矿安全文化不仅在安全科技的物质领域, 还在于人对安全的生理、心理、社会、道德、习俗、修养等无形的上层建筑的精神领域。

找到了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内在的逻辑关系, 作为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 应该怎样实施安全培训来实现培训目标, 达到提升煤矿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素质, 建设安全文化来支持煤矿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呢?

在对煤矿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的调查中, 发现他们都比较重视“装备”对安全生产的支持作用, 而对从安全文化建设上抓安全生产, 则不以为然。文化需要交流, 文化建设需要借鉴。按照“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培训的要求, 我们借鉴杜邦安全文化对一些煤矿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实施了《安全文化与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培训, 指导学员学习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的有关知识, 使学员认识到安全生产的保证不仅仅是安全投入的增多和安全设施的完善, 同时也是安全制度的进一步健全, 是安全管理的进一步落实, 是安全文化进一步建设和发展的结果。参训学员纷纷对安全文化、安全管理、杜邦安全文化和建设安全文化促进安全生产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1802年从法国移民到美国的E.I.杜邦开始建造火药厂。杜邦在第一个100年里, 主要是一家火药制造商。特殊的行业造就了杜邦对安全的高度重视。杜邦是世界上最早制定出安全制度的公司。1812年它就明确规定:进入工场区的马匹不得钉铁掌, 马蹄都用棉布包裹, 以免马蹄碰撞其它物品产生明火引起火药爆炸;任何一道新的工序在没有经过杜邦家庭成员试验以前, 其他员工不得进行操作等等。杜邦公司经过200多年的发展, 现在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化工产品供应商之一。同时也形成了严谨的安全文化———杜邦安全文化。

杜邦的安全宗旨是:“从科学出发, 一切事故均可以避免。”

杜邦的安全理念是:“安全具有显而易见的安全价值, 而不仅仅是一个项目、制度或者培训课程;安全与企业的绩效息息相关;安全是习惯化、制度化的行为, 影响到企业的组织变革、感召力和员工。”

杜邦的安全目标是:“我们坚信所有工伤和职业病以及安全和环境事故都是可以防止的。我们对以上各项的目标是零。我们将促进员工工作外安全。”事实上, 杜邦的安全目标已经成为今天美国安全生产的通用标准。

杜邦的“安全业绩”是“两个10倍”:杜邦的安全记录要优于其他企业的10倍;杜邦员工上班时比下班后还要安全10倍。例如, 1991年杜邦深圳独资工厂无工伤事故连续获得总部安全奖表彰;1993年, 杜邦—上海农化有限公司创下160万工时无意外, 成为全球最佳安全记录之一;1996年, 东莞—杜邦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荣获美国总部的董事会安全奖;美国职业安全局2003年嘉奖的“最安全公司”中, 有50%以上的公司就接受过杜邦安全咨询服务。

考察杜邦安全文化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

一是自然本能反应阶段:处在该阶段的企业和员工对安全的重视仅仅是一种自然本能保护的反应, 员工对安全是一种被动的服从, 安全缺少高级管理层的参与。

二是严格监督阶段:处在该阶段的安全行为特征是各级管理层对安全责任做出承诺。员工被动地执行安全规章制度, 管理人员严格监管员工的工作, 保证生产安全。

三是独立自主管理阶段:此阶段企业已具有良好的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把安全视为个人成就。

四是团队互助管理阶段:此阶段员工不但自己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而且帮助别人遵守, 不但观察自己岗位上的不安全行为和条件, 而且留心观察其它岗位上的员工。把自己掌握的安全知识和经验分享给其他同事。关心其他员工, 提醒安全操作。员工将安全作为一项集体荣誉。

杜邦把安全、健康和环境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 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善待员工, 二是要求员工遵守职业道德, 三是把安全和环境作为核心价值取向。在这种价值观的引导下, 杜邦建立了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每一位员工都要严格遵守安全管理的十大基本原则———

1.一切事故都可以防治;

2.各管理层对各自的安全直接负责;

3.所有安全操作隐患都可以控制;

4.安全地工作是员工被雇佣的一个条件;

5.所有员工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安全培训;

6.各级主管必须进行安全检查;

7.发现的安全隐患必须马上纠正;

8.工作之外的安全和工作安全同样重要;

9.良好的安全创造良好的业务;

10.员工的直接参与是安全工作的关键。

杜邦以安全文化为核心, 制定了十分严格、近乎苛刻的安全防范措施。正是这些苛刻的措施, 令杜邦的员工感到十分安全, 有效地保证了企业的安全生产。

杜邦安全管理的十大基本原则对我们所谓高危行业的煤矿企业实现安全生产有着具体的、现实的指导作用:

“一切事故都可以防治”, “所有安全操作隐患都可以控制”, 纠正和打消了许多人特别是私营煤矿投资人认为煤矿事故可遇不可防的错误观点和顾虑, 坚定了煤矿从业人员做好煤矿安全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所有员工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安全培训”, “安全地工作是员工被雇佣的一个条件”, 使煤矿管理人员更加意识到煤矿作为高危行业对“三类人员”实行安全培训和准入的意义, 只有通过有效的学习和培训, 才能使各类从业人员 (重点是管理人员) 掌握必须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只有人人具备参与危险识别和控制危险的能力, 才能做好安全工作。

“工作之外的安全和工作安全同样重要”, 在建设安全文化的过程中, 要树立安全业绩与工作业绩同等重要的信念, 把安全视为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并切实关注生产过程乃至生活过程, 进而有效地防范事故的发生。

“员工的直接参与是安全工作的关键”, “各管理层对各自的安全直接负责”, 抓安全生产不仅仅是投资人、安全负责人、安全员和安全机构的责任, 更是全体从业人员共同的责任, 要形成相同的安全价值观, 提高全员的安全风险意识, 在生产实践中, 建立“对照标准、规范运作、自我约束、互助提高”的安全工作模式。只要人人对他人负责, 一级对一级负责, 克服工作的随意性, 严反“三违”等, 就能把安全生产措施落到实处。

“各级主管必须进行安全检查”, “发现的安全隐患必须马上纠正”, 抓安全工作管理者必须率先垂范, 身体力行。领导者不仅要说会说, 更要能做会做;领导者既要组织开展风险评估, 识别安全风险, 制定严密的控制措施, 还要亲自深入到生产的各个环节, 加强现场监控, 经常开展风险和危害识别活动, 找出身边存在的危险源, 并迅即整改, 随时随地带头消除各种安全隐患。

安全文化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 左右着人们的行为。有什么样的安全文化, 就会有什么样的安全状态。安全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全过程加以落实。据美国劳工部发表的各行业事故率统计, 美国的采矿业已经成为比林木采伐、钢铁冶炼、运输和建筑业更安全的行业。我们有理由相信, 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 加强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形成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必定会推动我国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教材》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

[2].《安全生产管理知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年版

[3].《杜邦公司的安全管理和安全理念》杜邦中国公司安全管理顾问戴维明 (2004.5.14.)

人员大范围流动安全教育对策 篇2

1 安全教育面临复杂性

1) 年龄结构复杂, 项目组成员年龄范围从二十岁到四十岁, 年龄跨度较大, 人员在教育培训接受能力与培训意愿方面均有差别。

2) 知识层次复杂, 项目组成员学历从小学到研究生, 不同的知识层次对知识、教育的接受能力不同, 执行力不同。

3) 工作经历差别大, 有从事过高线生产人员, 有从事过高线生产相关企业工作、有从事专业相关工作、没有工作经历。

4) 人员数量多, 累计需要培训员工651人, 入厂时间主要集中在10月份、11月份、2月份, 单月最多培训269人, 人员数量多造成培训纪律、培训效果控制困难。

5) 培训周期短, 员工分批次入厂培训, 单工种培训周期约为3个月, 这就要求在短时间内达成培训目的。

6) 人员流动性大, 因员工工作经历、工作意愿及项目建设需要的影响, 员工岗位、工种变动频繁, 部分员工需要培训3-5个岗位。

7) 场所限制, 目前棒线厂有5条生产线, 其中4条高线、1条棒材, 因项目组人员为高线项目人员, 项目组651人需要安排到4条高线, 平均每条线162人, 每班每条线40人。

8) 教育培训人员限制, 班组级安全教育涉及到岗位, 依照人员配置, 平均每一位岗位工人需要培训一名项目组成员, 而目前棒线厂2010年以前入厂人员497人、2011年以前入厂人员549人、2012年9月份以前入厂人员611人, 依照惯例工种新人出师周期约为1年, 教育培训师傅约为549人, 需要培训约651人, 平均每个师傅需要培训1.18个项目组人员。

2 安全教育对策

针对存在的人员大范围流动格局, 结合安全教育面临复杂性, 如何有效开展、达成培训目的成为一个课题。

2.1 安全教育培训内容

结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及教育培训人群特点, 棒线厂营钢高线项目组成员培训分为三级教育培训:厂级安全教育、车间级安全教育、班组级安全教育。厂级安全教育内容主要有以下内容:生产性质和主要工艺流程;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主要措施;危险部位及其注意事项;安全生产的一般情况及其注意事故;典型事故案例;新员工的安全生产职责和遵章守纪的重要性;发生事故以后的紧急救护和自救常识;有关劳动纪律、工作行为方面的规章制度及要求。车间级安全教育主要有如下内容:本车间的生产性质和主要工艺流程;本车间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主要措施以及消防安全知识;本车间的事故多发、危险部位及注意事项;本车间安全生产的一般情况及注意事项;本车间的典型事故案例。班组级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工段或班组的工作性质、工艺流程、安全生产的概况和安全生产职责范围;新工人将要从事的生产性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其它有关安全知识和各种安全防护、保险装置的作用;工作地点的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的具体要求;容易发生工伤事故的工作地点、操作步骤和典型事故案例介绍。教育培训内容涉及到正常生产、异常状况、紧急状况的内容, 确保生产过程需求内容全面覆盖。

2.2 教育培训形式

教育培训形式有三种:理论教育、现场实际操作、应急培训。理论教育主要集中在厂级、车间级、班组级教育的第一步和确认释疑阶段, 通过讲解, 使员工初步了解、进一步掌握工作涉及机器设备、作业方式、环境信息、危险源及其预防控制信息、作业要求、常见事故及预防等方面内容。现场实际操作是理论教育的落实, 是使员工行为通过操作、发现问题、纠正提升的一个过程, 通过现场操作逐步发现存在问题并整改、促进安全意识的提升, 使员工行为符合安全生产需要。现场实际操作是一个过程, 是员工行为从学习到监护操作到独立操作的过程。应急培训是员工安全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员工是否符合生产需要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应急情况表现方面。为提升员工应急素质, 棒线厂从12月份开始分步骤进行各类应急演练, 初期主要开展预案学习、桌面演练, 后期开展功能演练、全面演练, 应急培训内容涉及飞钢、触电、煤气泄漏、煤气中毒、火灾等生产现场可能出现的应急状况。

教育培训安排。教育培训采用三级安全教育形式, 厂级安全教育、车间级安全教育采用集中式培训, 班组级安全教育采用集中式培训与分散式师傅帮带相结合的培训。厂级安全教育利用两天的时间进行培训, 分别讲解工厂现状及安全生产基本要求、生产现场及现场讲解、讲解生产现场状况及生产工作过程中注意事项, 考察员工对危险源及应对措施认知、安全生产要求等方面的认知。车间级安全教育利用三天时间进行培训, 分别为讲解车间安全生产要求及现场注意事项、参观现场、理论及现场要求进行讲解释疑。班组级教育培训中集中培训部分由班组长负责讲解班组职责范围、危险因素、安全操作规范, 主要是理论性培训, 集中培训完成后开展分散式师傅帮带培训, 分散式师傅帮带培训由师傅负责对学员进行实际操作培训。

2.3 教育培训责任制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明确规定了“厂级、车间级、班组级”三级安全教育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即:厂级教育由安环科具体负责, 车间级教育由主管领导组织实施, 班组级教育实行“班组长负责制”, 签订师徒协议, 采用师带徒的培训方式, 固定培训师傅, 严格落实部门、人员责任制。制定实施《营钢高线项目培训考核办法》, 将项目组成员顶岗率作为科室科长、车间主任、安环主任助理、班组长、师傅等相关人员考核指标, 促使相关人员积极、主动开展教育培训工作。

2.4 教育培训抽查效果检验

明确培训效果的复查方式, 新员工经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合格上岗一个月后, 分厂通过调阅档案、考核试卷、查看学习笔记、现场实际操作考核等形式, 跟踪检查“车间级级、班组级”安全教育开展落实情况及教育培训效果, 以“良好、合格、再培”三个等级进行复查新员工对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 以检验培训效果。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对培训效果差、员工培训内容掌握情况不好、员工实际操作不熟练的情况, 有针对性的进行人员重新培训、本级教育重新开展、三级教育重新开展、延长培训期限等方式, 确保教育培训开展有效、人员素质达标。

3 安全教育成果

安全人员任命书 篇3

----在新平县人大常委会颁发县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任命书大会上的讲话

政府办

按:2003年7月4日,新平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黄天东在新平县人大常委会颁发县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任命书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讲话对县人民政府各部门负责人依法行政、勤政为民,进一步增强民主意识、法治意识和公仆意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依法行政 勤政为民

树立人民公仆新形象

----在新平县人大常委会颁发县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任命书大会上的讲话



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 黄天东

(2003年7月4日)



同志们:

按照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县人大常委会依法任命了13名县人大常委会各委室负责人,24名县人民政府组成部门负责人,12名县人民法院正副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6名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这是我县政治生活和地方政权建设的一件大事。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新平县人大常委会颁发县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任命书大会,目的是进一步增强被任命人员的民主意识、法治意识和公仆意识,更好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实现强县富民的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按照县第九次党代会和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的要求,新一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是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要求,以“追赶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五年,是我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基础的五年,也是政府组成人员施展才华、大有作为的五年。能在这样一个重要历史时期被党和人民委以重任,对每一位被任命人员来说,都是值得珍惜的殊荣。在此,我首先向大家表示热烈的祝贺!下面,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对政府组成部门负责人提几点要求和希望。



一、接受人大常委会任命就是接受为人民掌好权、服好务的责任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宪法和法律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是同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这些规定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既是人民的代表机关,又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其根本职责是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依法行使国家权力。

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权,是地方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其实质是代表人民把国家权力授给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使其担负起管理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维护公民权利,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职责。在我们国家,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非经法律授权,不得行使权力。在座的55位同志接受县人大常委会的任命,实际上是接受县人大常委会经过法律程序代表人民授予的权力。这张任命书凝聚了全县26.8万人民的高度信任和殷切希望。大家要认真体会手中任命书的份量,珍惜和行使好人民交给的权力。检验权力行使好坏的标准,主要看生产力是否得到较快的发展,是不是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本届政府五年任期内,如果经济发展不快,人民的生活水平没有较大提高,预定的各项奋斗目标没有完全实现,那么,这个权力就没有行使好。

与权力对应的就是责任。权力与责任是相互依存的,从来就没有无权力的责任,也没有无责任的权力。政府不仅要行使权力,也要承担责任,权力越大,责任越重。把政府建设成为一个责任政府,这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理念。大家走上领导岗位后,应该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树立一个负责任的形象。强烈的责任感表现在三点上:一是要明确对谁负责,二是要清楚怎样负责,三是要处理好对党、对人民、对权力机关负责的关系。

对谁负责是一个原则问题,立场问题。行政机关是首长负责制,政府组成人员必须向政府首长负责。但从权力来源讲,政府组成人员手中的权力是人大常委会代表人民授予的,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对人民负责,把依法获得的权力看作是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把对政府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并落实到为人民掌好权、服好务上去。不仅要用好权、出政绩,而且要使这个政绩真正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重托。有了这种对人民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就有了搞好工作的强大动力,就会知道怎样去负责,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会得到很好的发挥,就会千方百计去克服困难,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好。增强责任意识还要把对党、对人民、对权力机关负责的关系处理好,把三者统一起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从根本上讲,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是一致的,对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也是一致的。同时,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能否切实对同级国家权力机关负责,是其能否做到对人民负责的重要体现。因此,我们不仅要对党负责,也要对权力机关负责,最终要对人民负责,要把这三者很好地统一起来,一致起来。



二、严格依法行政、公正廉洁,努力推进依法治县

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基本内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必须得到全面落实。我县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同样要使依法治县得到全面落实。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县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也是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途径。过去,吸引投资者主要靠政策优惠,而今天投资者更看重的则是投资环境,特别是法制环境。只有在一个统一、公平、公正的环境下,经济才会良性发展。而法制环境的营造需要行政机关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才能做到。因此,我们一定要增强法治观念,严格依法行政,努力推进依法治县。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法律素质。提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是法律法规得以坚持和贯彻的基础条件。接受任命书的同志都担负着一个系统、一个方面、一个岗位的领导职务,应当带头学法,掌握宪法、地方组织法以及与本部门职责相关的法律法规,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社会事务。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深刻领会法治的精髓,树立起对法律的尊重和信仰,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之上没有特权的法治原则,这是提高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的关键。只有对法律有了充分的信仰,就能做到不仅知法、懂法,而且用法、护法,敢于顶住执法过程中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干扰,增强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的坚定性。

二是决策、规划要依法进行。正确决策是各项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大家都是各单位的“一把手”,是决策者,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订规划、作决策,确保正确决策至关重要。在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完善和法律体系基本形成的今天,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依法决策问题。不依法决策,一方面损害了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另一方面还会带来不良后果,甚至造成重大损失。比如说,法律规定这个地方不能建房子,你不知道或是执意决定建,到时必须依法拆除,这个损失就大了。实际上很多决策要比建房子复杂得多、规模大得多。因此,依法决策关系重大,作决策、订规划一定要依法进行,要实行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建立完善重大决策的法律把关制度、重大法律事务的集体讨论制度和备案制度等依法决策的保障机制,依法规范政府的决策行为,保证决策、规划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避免主观性、随意性

和“长官意志”,将决策失误降至最低限度。

三是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依法行政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中国加入WTO,政府职能应当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上来,变无限政府为有限政府,变微观管理为宏观调控,变直接干预为间接管理,已成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当前我县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必须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改变“重审批、轻监督”的传统做法,改变“重收费、轻服务”的管理模式,把不应该、不适宜政府行使的职能还给市场和社会,尽快实现政府角色的重新定位,建立一个以法治为基础的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

三、勤政廉政,开拓进取,为实现强县富民而奋斗

县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了我县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就是要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切实更新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农业县、基础工业县、加工基地县”三大目标,按照“一个中心、两大平衡、三个重点、四项突破”(以县域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生态平衡、财政收支平衡,突出财源建设、招商引资和退耕还林重点,实现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结构调整、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突破)的工作思路,走“农业稳县、工业强县、科教兴县”的路子,做到思想更解放,措施更有力,精神更振奋,作风更踏实,成效更明显,努力实现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的奋斗目标,以“追赶式”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历史和人民把我们推上领导岗位,我们一定要不负重托,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县委领导下,勤政廉政,开拓进取,充分发挥表率作用,为实现这个奋斗目标而努力。

一是要做勤奋学习的表率。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首要的是进一步学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克服心浮气躁,潜下心来努力学习,做到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言论与行动相统一。要把学习与解放思想结合起来,适应实践的发展,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增强创新意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二是要做真抓实干的表率。加快新平县现代化建设,实现强县富民,政府领导人员既是组织者,又是实践者。现在大政方针已定,目标任务已明确,关键是要真抓实干,狠抓落实。领导职责不仅在于作出决策,更重要的在于抓好落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不是抓落实,反映着领导干部的责任感、基本功和精神状态,是领导作风的集中体现。各级领导干部要以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坚决做到率先垂范抓落实,加强督导促落实,改进作风保落实,确保实现预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和目标。

三是要做艰苦奋斗的表率。我们有理由为我县已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自豪,但我们决不能自满,决不能懈怠,决不能停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要走的路还很长,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还会很多。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牢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我们党的庄严使命,清醒地看到激烈的国际竞争给我们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我们肩负的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关键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弘扬艰苦朴素、勤俭建县的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修养,磨练艰苦奋斗的意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征程中经受新的考验,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

四是要做廉洁自律的表率。“公生明,廉生威”这句千古名言,言简理至,发人深思。

干部廉洁从政,直接关系人心向背和国家政权的巩固。反腐倡廉,要从我们领导干部自身做起,做到清正廉洁,一心为公。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理想信念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经常按照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规定对照检查自己,务必使自己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经得起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考验,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做到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灯红酒绿的侵蚀影响面前,一尘不染,一身正气。同时,希望大家还要把队伍带好,要建立长效的约束机制,切实纠正钱权交易、以权谋私和行业不正之风等脱离群众、败坏党风政风的腐败现象,使各自所属部门、单位的干部职工成为一支“团结紧、纪律严、业务精、作风实、效率高”的干部队伍。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赢得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我们的事业才会无往而不胜。



四、提高认识,摆正位置,自觉接受人大监督

人民通过国家权力机关把行政权、司法权交给“一府两院”及其工作人员,这些权力行使得怎么样,有没有滥用?如果行使得不好或被滥用了,怎么办?这都需要监督。任何权力都必须接受监督,这是人类政治实践的一条基本经验。在国家权力当中,行政权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最大,与公民关系最密切,司法权是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最后一道防线,当然需要监督。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这是人类政治实践的另一条基本经验。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其内涵与这条基本经验是完全一致的,表明我们党对权力监督规律的认识有了新的深化和发展。人大对“一府两院”进行的监督,是宪法赋予的权力,是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最高形式,其实质是对国家机关的权力进行制约,以保证国家机器按照人民的意志和需要运转,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社会主义民主原则。人大监督的内容,既包括对“一府两院”行为的合法性进行的法律监督,又包括法律监督以外的工作监督;不仅监督“一府两院”的行为是否合法,而且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是否有效。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大对行政、审判、检察机关的监督,既是一种制约,又是支持和促进,使其更加有效地开展工作。人大和“一府两院”分工不同,职能不同,但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因此,作为被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干部,一定要提高对人大监督重要性的认识,摆正位置,自觉地把自己置于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之下,凡是法律规定应由人大及其常委会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应依法提请人大及其常委会讨论决定;对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要坚决贯彻执行,及时报告落实情况;要认真办理大会议案和代表建议;依法纠正违法案件,维护法律尊严,确保司法公正;“一府两院”被任命人员要主动向人大常委会述职并接受评议,虚心听取意见,切实改进工作。县人大常委会每年对“一府两院”受任人员进行述职评议,是为了促进大家更好地履行职责,行使好人民赋予的权力。对于滥用职权和不称职的受任人员,人大常委会可以依法撤销其职务,收回所授予的权力。总之,希望同志们要正确对待人大监督,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习惯于被监督,这应该成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准则。一个习惯于被监督、自觉接受监督的干部,必定是一个负责任、可信任的干部,必定是一个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的干部。

同志们,今后五年是我县实现强县富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时期,我们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责任重大、使命如山的压力感,担负起历史重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恪尽职守,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真抓实干,为新平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保障医护人员人身安全的法律探究 篇4

近年来,暴力伤医事件频见报道,医院正常医疗秩序的维持和医护人员人身安全的捍卫问题日益突出。就医护人员而言,在医院工作场所受到人身安全的威胁,事实上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这种人身安全的威胁是一种广义的概念,根据其性质可细分为暴力威胁与非暴力威胁。

(一)暴力威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新的研究表明工作场所暴力威胁卫生服务》,医护人员在医院工作场所面临的暴力威胁可分为心理暴力和身体暴力两种。“心理暴力是指故意用力反对他人或集体,导致对身体、脑力、精神、道义和社会发展的损害,身体暴力是指以体力攻击导致身体及心理的伤害。”可见暴力威胁范围较广种类较多,具有易发性和复杂性。

(二)非暴力威胁

非暴力威胁,指的是不是由于他人的故意强制所造成的侵害,可以称之为“软威胁”。非暴力侵害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问题。在侵害程度上,相比其他医护人员,工作在临床一线的直接接触患者及其污染物的护理人员危险程度更高,并且“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各种有创医疗的增加,临床一线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几率也随之加大。”

(三)我国医院的现状

据《医院场所暴力伤医情况调研报告》(下称《报告》)调查显示,所调查的医院全部认为暴力伤医对医院有影响,96.8%的医院表示影响比较大或非常大,其中有78.1%认为该事件已影响到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与人身安全。近四成医护人员表示考虑转行,16%的医护人员“坚决不同意子女学医或从医”。在另一方面,随着暴力伤医事件频率的增加,近五年来暴力伤医所导致的医院财务损失也不断增大,影响了医院在增加设备技术等医疗力量的投入。根据调查显示,2012年,《报告》表示暴力伤医造成了医院财产损失的医院比例为68.2%,其中损失额在10万以上的已达11.8%。

从上述数据中不难看出,医院维持正常医疗秩序和医护人员保护自身人身安全的正当权益若长期得不到实现,一旦事件发生并恶化,影响到正常的医疗秩序,最终将侵害到患者自身的权益。

二、我国现有的保护机制及其利弊分析

现有法律制度和医院管理制度对医护人员已经采取了一定的保护措施,可以针对医护人员所受侵害类型的不同,将其分为应对暴力威胁和应对非暴力威胁的两类保护机制。但随着近些年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问题也逐渐暴露,反映了现有保护机制的不足。

(一)应对暴力威胁的相关保护机制机制

在实际案例中,暴力威胁绝大部分源于医患纠纷。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患纠纷解决目前主要有三条途径:自行协商、调解以及诉讼。

1. 自行协商。

自行协商,即以协商的形式,以意思自治为基础,双方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就医疗纠纷中的责任承担问题进行自行协商,对赔偿道歉等问题达成共识。相比其他两条途径,具有方便快捷、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且有利于事后医患间诊治关系的正常继续,并尽可能地减少了医院名誉的损失。但是自行协商作为一种基础的纠纷解决途径,其本身并不具有法律强制效力。并且,无法保证当事双方的冷静与客观,双方协商可能随时中断。而且在绝大部分医疗纠纷中,患方信息面狭隘、专业知识不足,可能出现医方凭借优势推脱自身责任,加剧了患方对医方的不信任,使双方矛盾恶化。

2. 调解。

调解指的是“由第三者出面,依据一定的道德和法律规范,对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进行劝说,使之达成谅解和让步,从而消除争端,改善相互之间关系的一种活动”。在调解上,我国目前正缺少医疗纠纷调解的资源,调解种类以行政调解为主。并且在现行体制下,医生属于“单位人”而非自由人,有资格参与调解仲裁的为医学专家、法医和医学会等,他们与医院和卫生行政部门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其是否在调解中能否一贯地保持中立性也令人心有疑虑。

3. 诉讼。

相比其他两条途径,通过法院判决往往更具权威性,民事诉讼也往往是医患矛盾寻求解决的最后途径。诉讼作为医患双方解决纠纷最后的选择,具有法律意义上的终结性。近年来法院受理的医患纠纷的案例也在不断增加,可是患者的举证困难等问题仍然存在。并且对医疗纠纷责任的认定往往是由医疗行政单位组织,由各医院的专家组成,即“运动员兼做裁判员”,难以确保结论的客观与公正。

(二)应对非暴力威胁的相关保护机制机制

针对医护人员面临的非暴力威胁,我国目前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予以防护。如卫生部发布的《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其中规定了“用人单位应遵循的职业卫生防护原则和履行的职责,提出了风险控制的具体要求。在卫生部印发的《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也对预防以及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问题做出了详细指导。但是由于医护人员面对的非暴力威胁具有不确定性,一旦受到侵害,所造成的身心伤害可能是难以承受的。

三、针对暴力威胁的应对策略

综上所述,我国现存的解决机制并不能满足医患之间纠纷解决的诉求,无法切实保障医护人员人身安全。对于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制度,必将失去人们对它的信任。在这里,笔者试讨论将医院工作场所划入“公共场所”,以及通过警务处的入驻,就暴力威胁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1.医院工作场所应划为“公共场所”。显然,医院作为一个公共可以自由出入的场所,已经具备了公共场所的实质属性。首先医院往往人流量较大,任何人都可以出入医院,具有公共性。而且医院由特定的群体组织负责管理,由政府部门监督,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医疗服务,同样具有社会性,理应明确作为公共场所受到法律保护。

当医院工作场所被明确列入公共场所范畴时,将产生相应法律效果,有利于维护医院秩序和保护医护人员人身安全,对当前猖獗的暴力伤医犯罪在法律上进行打击。首先,《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与第三十二条能够得到适用,特别是第三十二条中的规定,有利于加大对携带国家管制器具进入医院行为的处罚,预防下一步可能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

2.警务处的入驻应该普遍化、规范化。近日来,医院警务处的入驻在各地方大量试点,例如常州市自今年4月开展维护医疗秩序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以来,全市医疗机构共设置警务室23个、配备警务人员46名,其中16所二级以上医院全部设立了警务室。但若是要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仍然需出台《医疗机构治安管理条例》或修改相关法律法规予以规范。

3.医院应设立专门的部门和应对体系。医院应设立专门的部门,制定预防与应对的机制,建立从医院保安不定时巡逻、暴力事件发生时的第一时间证据保留、上报上级科室领导和医院院长、建立事件相关档案等一系列的标准化流程。同时医院应寻求公益律师或雇用咨询律师,就相关事件及时寻求法律支持,制裁相应肇事者。

四、结语

我国目前医疗资源紧张,医疗改革面临进一步突破,伴随着患者对医护人员的观念和要求的转变,医患矛盾的加重是这个阶段性时期的集中表现。除了由于医患纠纷引发的暴力伤害外,医护人员还要面临工作岗位上随时可能出现的职业性伤害,如感染病毒等。社会给予的高要求和自身工作的高危险,再加上岗位自身的高门槛,使医护人员群体承受着比以往更大的压力,因此需要更多社会公众的理解以及进一步的法律保障。

摘要:暴力伤医事件频发是当下争议较大的社会热点问题,折射出医护人员人身安全难以保障的困境。在现有纠纷解决机制未得到完善之前,首先应将医院工作场所划为公共场所,从法律上加强对暴力伤医行为的整治和处罚力度。文章通过对医护人员人身安全现状、我国现有保护机制等方面分析,探究关于保障医护人员人身安全的法律法规,以期对保障医护人员人身安全有所贡献。

关键词:暴力伤医,人身安全,医患纠纷,公共场所

参考文献

[1]世界卫生组织.新的研究表明工作场所暴力威胁卫生服务[Z].

[2]李可萍,庄英杰.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8年6月第43卷第6期.

[3]杨文.东莞市人民医院职业暴露情况分析及防护研究[J].当代护士第5期.

[4]中国医院协会.2003年-2012年全国医院场所暴力伤医情况调查研究[J].2014年1月11日.

[5]谭兵.民事诉讼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4.

[6]柯阳友,吴英旗.我国医疗纠纷解决机制之重构[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安全人员任命书 篇5

1 血站采血人员职业暴露的种类和原因

1.1 献血者健康征询体检中的职业暴露

长期以来, 人们一直视献血者为“健康人群”, 对健康征询体检中的职业暴露缺乏认识, 采血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不强, 由于近年来经空气飞沫或接触传播的高致病性传染病的频发如SARS、和现在正在流行的H1N1病毒, 体检医生和采血护士直接与每一位献血者接触, 如献血者为病毒携带者, 采血人员极易被感染, 在不知不觉中又传染给更多的献血者, 造成医源性感染, 直接威胁着采血人员和献血者的安全。

1.2 针刺伤

针刺伤是采血人员感染的最主要因素[3], 根据洛阳市中心血站对对一线采血人员利器刺伤的调查, 洛阳市中心血站2000至2008年从事一线采血的医护人员有55人, 其中有49人被利器刺伤过约占采血人员的89%, 这也是职业性HBV、HCV、HIV和梅毒等经血传播病毒感染的最主要原因, 已证实被带乙型肝炎病毒血液的利器刺伤受伤者感染率平均为18%, 被带HIV病毒血液的利器刺伤受伤者感染率平均为0.4%[4], 虽然采血人员都注射了乙型肝炎疫苗, 但也会有部分人未能产生足够高效价的抗体, 并且HCV、HIV现在还尚无疫苗, 所以采血人员应高度重视杜绝利器刺伤的发生。

1.3 皮肤黏膜破损

采血人员手皮肤破损或被利器刺伤未及时妥善处理和保护, 如初筛采手指血时初筛人员手指被刺破献血者血液经针刺处侵入伤口, 处理献血反应时针眼处的血液, 拔针时血液外流, 热合机热合时血样漏血, 留取样本时血液外溅、外溢或飞溅, 血样标本倾倒等, 血液通过皮肤伤口或黏膜造成感染。

1.4 医源性感染

由于街头采血车 (屋) 空间狭小甚至洗手条件不具备或水量有限、采血人次较多等因素, 不能完全做到一人一洗手, 初筛采手指血时, 由于献血者手指出汗或未擦干献血者手指血经常流到初筛人员手上, 如未及时进行彻底洗手和消毒, 继续给下一位献血者初筛时, 如果上一位献血者为病毒携带者, 下一位献血者被感染的概率极高从而造成医源性感染。另外初筛时所使用的微量加样抢和一次性吸头缺乏统一有效的消毒措施, 这正是普遍被忽视的环节, 可能直接造成伤口的细菌感染。

1.5 接触被血液污染的物品使采血人员被感染

采血车外出采血所带的消毒物品和水有限, 采血物品和台面一旦被血液污染, 不能得到彻底清洗加上献血者等待消毒不能按规定时间进行, 很难彻底杀灭病毒和细菌, 采血人员皮肤极有可能被残留的细菌、病毒感染。

2 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2.1 增强个人防护意识

首先要认识到采血人员随时都有被病毒、细菌感染的可能, 工作中应假定每一位献血者都具有感染性, 遵守普遍性防护原则, 将普遍性防护原则贯穿到采血的全过程, 克服麻痹思想, 严格规范操作, 不存在侥幸心理, 把采血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和医源性感染的概率降到最低。

2.2

在一些接触性或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期内, 要加强个人防护, 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 坚持戴帽子、口罩、手套进行献血者健康征询体检, 必要时穿隔离衣, 严防此类传染病的感染, 同时可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保护采血人员和献血者的健康。

2.3 针刺伤和皮肤黏膜破损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

首先要做好采血人员的业务培训, 使每一位采血人员熟练掌握利器的使用技术, 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按国家CDC要求采血人员应戴手套, 戴手套可减少70%~80%的感染, 养成戴手套采血的习惯, 它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皮肤与血液的接触量, 即使被针头意外损伤, 研究表明: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针头刺破一层乳胶手套, 采血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时减少50%以上, 切记不管在任何情况下, 不要把利器传递给别人, 不要把用过的一次性针头套回针冒, 勿将锐利废弃物与其他废弃物混在一起, 一旦意外被刺伤应立即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将伤口处的血液挤出, 同时彻底清洗伤口后用消毒液如碘伏进行消毒, 及时报告生物安全人员, 建立职业暴露后的健康档案并跟踪该献血者的检验结果, 如不合格者为哪一项不合格, 如为HIV感染者的血液应由专业人员进行风险评估, 以决定是否用预防性药物。

2.4 医源性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在采血过程中采血人员始终要高度重视献血者的安全, 如果采血过程中献血者的血液与采血人员的手接触应及时更换手套并彻底洗手, 确保不因采血人员造成献血者之间的医源性感染, 确保献血者的安全。

3 总结

采血过程中尽管存在着职业暴露的众多的危险因素, 但又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人”始终是采血过程各个环节的重要因素, 制定科学的防护措施和严谨的操作规程, 采血人员要增强防护意识, 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并遵守普遍性防护原则, 杜绝或减少医源性经血液传播疾病, 将职业暴露的危险性降到最低限度, 确保采血人员和献血者的安全。

摘要:目的 了解现行街头采血车 (采血点) 采血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以及对献血者的危险, 评估其风险并探讨相关预防措施, 确保采血人员和献血者的安全。方法 通过对街头采血车 (采血点) 采血工作现状的调查, 分析采血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 探讨预防职业暴露的方法。结果 采血人员应遵循普遍性防护原则, 加强采血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 制定科学的操作规程, 职业暴露重在预防。结论 采血人员严格执行相关操作规程, 职业暴露完全可以预防, 从而有效的保证采血人员和献血者的安全。

关键词:采血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医源性感染

参考文献

[1]汝光.对无偿献血者进行HBsAg快速筛查的效果初评[J].中国输血杂志, 1999, 12 (1) :12.

[2]殷大奎.认清形势, 加强预防控制艾滋病[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0, 4 (1) :35.

[3]严家新.艾滋病与义务工作者[J].健康报, 1997-12-05 (5) .

安全生产负责人任命书 篇6

兹任命XXX为XXX有限公司安全生产主要负责人。工作职责如下:

1、协助总经理领导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对分管的安全工作负领导责任,具体领导和支持安全部门开展工作。

2、组织员工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有关文件,主持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定期检查执行情况。

3、协助总经理做好安全生产例会的准备工作,对例会决定的事项,负责组织贯彻落实。主持召开生产调度会,并同时部署安全生产的有关事项。

4、主持编制、审查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并组织实施。

5、组织车间和有关部门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检查。发现重大隐患,立即组织有关人员研究解决,或向总经理及有关部门提出报告。在上报的同时,组织制订可靠的临时安全措施。

6、发生重伤及死亡事故,迅速察看现场,及时准确地向上级报告。同进主持事故调查,明确事故责任,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

7、具体领导有关部门做好女工及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工作,休息休假及工时管理工作和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工作。本任命书自2014年5月1日起生效。

XXXX有限公司

对作业人员的安全管控探索与实践 篇7

事故的发生是具有一定因果关系事件的连锁反应, 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发生是事故的后果, 隐患是发生事故的直接原因。按《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13861-2009) 分类, 引发事故发生的隐患由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之一或组合构成, 人的因素和管理因素与人的行为直接相关, 物的因素与人的行为间接相关。归根结底, 人的因素是安全生产事故的核心, 安全管理是对人的管理。因此研究安全问题必须从人的因素和人的管理入手。

田湾核电工程项目现阶段主要开展导流明渠、取水隧洞、3-4号机组减震沟负挖、小三通及边坡支护等施工。作业人员有500余名, 特殊工种与特种作业人员约占作业人员的1/2, 作业活动涉及海上爆破挤淤与石料推填、土石方爆破、起重作业、高处作业、电工作业、车辆运输、金属热切割、混凝土浇筑等, 虽工序较少、工艺相对简单, 但危险源种类多, 作业风险较大, 可能导致各种类型的事故 (见图1) , 若控制不力, 将会导致事故频发, 而且事故后果极其严重。

通过对田湾核电工程现场发现的隐患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 隐患分布如图2,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的因素占50%, 物的因素占37%, 管理因素占11%, 环境因素占2%。由此可见, 与人的因素相关的隐患超过一半以上, 有效控制人的因素是消除隐患和预防事故发生的关键。

二、人的因素引发的隐患分析

通过对田湾核电现场由人的因素引发的隐患进一步分析, 其主要表现形式为:

(一) 作业人员

现场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是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为因素。作业人员在长期作业活动中存在侥幸、麻痹、惰性等心理, 不正确穿戴防护用品, 不遵守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程序与制度, 不养成正确的操作习惯, 习惯性违章等。许多作业人员的存在反复违章的行为。

(二) 监督管理人员

现场的管理人员在进行监督时, 对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考核不严, 造成作业人员无证上岗, 未定期参加再培训;对现场违章行为没有及时纠正, 使作业人员不能清醒认知自己的违章行为, 逐渐养成违章习惯。

另通过观察发现:子项开工、复工阶段, 因准备工作不充分, 是人员违章作业的高发阶段;部分特种作业人员特别是劳务人员虽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 但不具备本工种作业所必须的安全常识, 如金属焊接工不清楚焊接作业时个体防护措施、交流弧焊机一次侧电源线长度 (小于5米) 、氧乙炔气瓶间的安全距离等。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 B/T13861-2009) 的分类, 在生产过程中因人的因素引发的隐患可归结为由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与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两中类组成, 每一中类原因又可分为小类与细类因素, 详见图3。可见, 任何细小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引发人的因素, 从而形成隐患。

三、对作业人员的安全管控探索

从图3可以看出, 对现场作业人员引发的隐患, 应分清是生理、心理的原因, 还是行为的原因。对于心理与行为的原因, 宜从人的内因入手, 通过教育、监督、检查、管理等手段来控制或调整;对于生理或客观的原因, 除需靠管理和教育的手段外, 宜从物态和环境的方面进行研究, 以适应人的生理客观需要, 减少人因失误。以确保作业人员具备本岗位所需的工作能力与持续、正确、高水准的工作动机:

(一) 采取针对性强的安全意识、岗位技能培训与考核

针对作业人员流动性大, 露天施工、立体交叉作业多, 施工中危险性大, 工作条件差, 不安全因素多且点多面广, 预防难度大, 安全意识缺乏, 技术技能差, 自我防护水平低等特点, 切实加强作业人员安全知识, 技术技能教育与培训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

首先要加强安全培训, 提高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和操作技能, 按岗位分工种进行技术技能培训和考核, 提高岗位的安全水平, 及时纠正个别人的不良行为, 对安全意识差的作业人员有针对性加强培训与考核, 把好作业人员入场上岗前的第一关。

其次要注意加强的是首次到现场且属零星务工的作业人员的岗前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有关统计资料表明, 这些作业人员是最容易发生伤亡事故的人群, 他们昨天放下锄头, 今天就在现场干活, 他们缺乏最基础的安全基本知识, 不知道现场哪里有危险。因此, 应重点抓好这些零星进入现场的作业人员岗前培训教育与考核工作。

最后, 要加强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工作, 特种作业人员涉及的作业活动, 危险性、危害性较大, 一旦违章作业、违章指挥, 可能造成的事故后果会十分严重, 应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 制定合理考核办法, 检测特种作业人员是否具备本工种的操作技能和较高的理论知识, 对场内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进行再授权。

(二) 合理的班组建设

进行合理的班组建设, 在考虑班组人员的搭配上, 为使团体行为安全协调, 应研究人员结构效应, 如需要考虑班组人数上限 (12人以下) , 班组长必须是施工承包商本单位的正式员工, 班组中熟练工与非熟练工的比例不小于1:1, 重点关注非熟练工人等。

(三) 强化安全技术交底和班前会

应细致做好安全技术交底, 分工种、分岗位、分专业、分工序, 对安全操作规程, 安全防护设施的使用等进行交底。技术交底应严格按照程序落实到每位作业人员, 杜绝形式主义。

应坚持抓好班组每日班前安全例会工作。班组长在分配工作时要按岗位、分工, 对照各操作规程、规范, 分别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警示教育和提醒, 要求班组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不违章作业, 有计划进行施工生产作业, 班组长应及时纠正个别成员在施工过程中的违章行为。

四、对作业人员的安全管控实践

(一)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做到安全责任到人

为保证田湾核电项目安全生产及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项目部在与现场合同参建单位签订了年度HSE责任书的基础上, 编制并发布了《HSE管理责任与目标》程序, 督促参建单位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 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 通过层层签订责任书方式, 使每位作业人员明确其安全生产责任。

(二) 大力推进现场人员标准化

根据中核集团发布的《核电工程建设HSE标准化图册》, 项目部编制并发布了《田湾核电工程项目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方案》, 组织现场各参建单位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程序标准化、人员标准化与物的标准化, 在人员标准化中明确:各类人员的资质/资格, 确保新上岗人员接受“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并考核合格,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取得岗位安全操作证书;督促参建单位编制关键工序 (如脚手架搭设与拆除、钢筋绑扎、模板支设、砼浇筑、焊接、起重吊装、爆破、动火作业等) 作业流程或作业指导书, 以有效规范关键作业工序和指导作业行为, 做到施工工序与作业人员有章可循。

(三) 构建特色的项目现场全员安全文化

1、安全文化宣传常抓不懈

强力营造现场浓厚的安全氛围, 使现场处处有醒目的安全文化标语、口号、警语和安全报警标志, 让作业人员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强烈的安全意识, 掌握必备的安全技能知识, 具有相当程度的安全预制能力, 判断水平, 应急方法, 达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及“我会安全”的根本转变。

2、抓好安全教育培训

督促参建单位大力开展针对性的专项安全教育培训活动, 如:针对特种作业人员、班组长、专兼职安全员、部门负责人的安全培训、新入场人员等。

对参建单位开展的专项安全教育培训活动, 不定期对培训活动进行见证, 对培训记录进行检查。在日常监督检查中采取抽查询问的方式, 对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效果进行验证, 凡发现现场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出现违章行为的情况, 均要求责任单位对相关人员进行再教育, 并针对未满足培训效果的现象上报原因分析, 直至培训效果得到有效改善。

3、加强信息交流与经验反馈

加强项目部各部门、项目部与参建单位的各类信息的交流, 密切关注施工活动中安全相关的信息, 组织参建各方开展安全生产工作交流。及时组织参建单位反馈内、外部事故事件经验, 组织各分包方宣贯学习总部发布《安全生产警示录》与《事故预警》。

五、结语

在安全生产中消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一项长期抓的工作, 根除人的不安全行为也是每一个管理者、操作者的应尽义务。在核电工程建设过程中, 人是影响安全生产最重要的环节。只有作业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安全素质和技能的同时, 辅之对人的关键因素进行有效管控, 现场的安全生产状况才能真正得到改善。

摘要:本文介绍了田湾核电工程现场的生产现状和田湾事故隐患的类型, 详细分析了人的因素引起的隐患, 探讨了对作业人员安全管控措施, 并总结介绍了对作业人员安全管控措施的实践。

上一篇:高中记叙文作文一件感动的事800字下一篇:英语作文50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