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短文散文

2024-06-23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短文散文(共4篇)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短文散文 篇1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短文散文

对于大学的我,憧憬与梦想一直围绕着我,但是,现在的行为与做法,却完全背之远行。而我,也开始意识到,也许我真的遗失了什么东西,是否违背了当初的信誓旦旦,每想到这里,总会愧疚不已。

大学一个承载梦想的地方,我为自己设立一个个大学该完成的目标,随着时光的流逝,好像再多的誓言也抵挡不住时光的侵蚀,我的梦想誓言,在一夜之间被突如起来的爱情所打破,以至于让我措手不及。

我在前文也提到过,大学刚来的我遇到过一个女孩,可那根本就不值一提,没有真正的投入,更没有所谓的情感的波动。当我又一次遇到现在这个她的时候,带着青春的懵懂与纯情,给自己下了一个定义,她就是我要遇到的人。

时间与机会总像一个幸运的天使一样,上天巧妙的给我安排与她独处的机会,而我也抓紧每次细微的机会,以此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甚至有一种这样的感觉,一切为她的做的事情,都是为了博取她的欢心。然而这样的好景并不长,我开始慢慢的感觉她在疏远我,甚至,我开始以为自己是在自作多情。这样的困惑,使我无法自拔,苦恼与烦恼伴随着我。

我做出来一个决定,我要把我的想法跟她说出来,哪怕结果可能不是我期待的那样,但我还是准备说出自己的想法。

那天我和她漫步在刚刚被一场秋雨洗刷过的路面,夜晚城市暗黄的灯光将路面照得通亮,使我无处躲藏自己内心的秘密。我问了她这么一句话,你对我有感觉吗,我们之间有可能吗。我没有去多想,无论是任何结果我都会坦然地接受,她的回答也正如我想的.那样,没有给我任何的惊喜,至于细节我也不再过多的谈论。

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恋人成不了还可以做朋友。当时,我还真的信以为真,我天真地以为我们还能回到从前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还能相互之间彼此寒暄,携手互助。可事实证明,这只不过是我的痴心妄想罢了,现实给了我一记重重的耳光。我们就像一张纸一样,已经被揉成一团了,即使复原,也不可能回到从前那般。

对于这样的结果,显然不可接受,我没有任何的心理准备。但当我的室友去安慰我的时候,我心也就释然了。天涯何处无芳草,情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却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慢慢地随着岁月的流逝,我开始逐渐淡忘这件事情,回到正常的状态。甚至当有一天,回想起来的时候,还会会心一笑,这已经成为了记忆中一份美好而纯情的回忆。

也许,大学就是这样,不管是情感还是其他的问题,都是人生的调味剂。正所谓,人生是尝出来的味,不尝又怎会知道呢,只是那样的滋味,是不同的味道在一起罢了。

最后,我想这样的一句话再合适不过了,“剪不断,理还乱,没有离愁,却也是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短文散文 篇2

诗歌中的想象与我们一般意义上的想象是有区别的。那么,什么是诗歌中的想象呢?诗歌的想象在于“它是为创造艺术形象和意境而进行的再现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的思维活动;或者说是在回忆、联想过去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又克服这种经验的障碍而进行创造新颖、独特审美意象——意境的想象活动”。因为这种想象是基于生活经验,又高于生活经验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所以它不仅能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创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而且能唤起读者类似的生活经验,勾起读者相似的情愫。就这一意义而言,我们可以说,诗歌因想象而散发出耀眼的光彩,因想象而产生了打动人心的力量,因想象让我们品味出别样的滋味。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如何巧用想象的呢?就怀人的诗作而言,作者或作品的抒情主人公往往从所思念对象入手,通过高超的想象表达自己深挚而丰富的情感。我们比较熟悉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想象对方的谈资

在思亲怀乡的诗作中,作者或作品的抒情主人公,常常借助亲人的叮咛、祝愿或家人之间的谈话内容来表达自己浓烈的思乡怀亲的感情。

如《诗经》中的《陟岵》一诗: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哉,犹来无止。”

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上慎旃哉,犹来无弃。”

陟彼冈兮,瞻望兄兮。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上慎旃哉,犹来无死。”

这首诗歌抒写行役的小儿子对父母和兄长的思念之情。这首诗歌的高妙之处就在于借助想象中亲人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在抒情主人公登高思亲之时,似闻父亲说:“我的儿啊行役忙,早晚不停好紧张啊。可要当心身体呀,归来莫要留远方。”又似闻母亲说:“我的小儿啊行役忙,没日没夜睡不香。可要当心身体呀,归来莫要将娘忘。”还似闻兄长说:“我的兄弟啊行役忙,白天黑夜一个样。可要当心身体呀,归来莫要死他乡。”一声声呼唤,一句句叮咛,饱含了多少牵挂、多少爱怜啊。亲人的体贴和嘱咐更能激发起羁旅之人浓烈的思亲怀乡的情感,更会唤起他们思归而不得的惆怅和酸楚。

再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后两句:“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作者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家人在深夜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表现作者自己“思家”的愁苦和怀亲的真挚。

二、想象对方的心理

在怀人的诗作中,作者或抒情主人公借助对方的心理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浓厚而绵长的思念之情。

如杜甫《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这首诗歌写作者思念友人李白,同时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具体表现在“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中。“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当时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想象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作者;作者遥望江东时,只见春日里天边的云彩,李白瞻顾渭北时,只见远处暮色下的树色。身处异地,彼此相念。可见两位诗人的深挚友情,更见作者对友人的想念和牵挂。

再如李清照《一剪梅》中,“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也是独具匠心的佳构。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推想到对方也在害着相思病。夫妻二人互相思念着,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可见两心之相印,夫妻之恩爱。由此也越显彼此欲见而不得见的愁苦之深。

三、想象对方的形貌

作者或抒情主人公还可以在异地他乡推想对方形貌,通过一肌一容、一颦一蹙等形貌的刻画来表达自己的思亲怀乡之情。

如李白的《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多种说法,其中有一种说法是:“游子思归乡”。下面就这一说法稍作分析。

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想象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想象游子思念的那个“她”在暮色笼罩大地时因难以排遣思念“游子”的愁绪,由高楼而下,站在白石台阶上等待着“游子”的归来,但望眼欲穿却终不见踪影。“空伫立”写出“她”在冷风吹拂下久久站立,有所等待而不得的怅惘。而归宿之鸟的疾飞入巢,则更加剧了“她”的期待之情和相思之苦。这幅感人至深的画面是通过想象勾勒出来的,其实越是想象对方如何愁苦,就越是能够凸现“游子”思归之心切,思归不得之惆怅。

杜甫的《月夜》中的“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也是一幅想象的画面。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忆长安”。“云鬟湿”,“玉臂寒”,可见望月时间之久,望月愈久而思念愈深挚。除了思念之外,更多的是对丈夫安危的牵挂和担忧。而困居长安的杜甫对妻子、儿女的牵挂因这幅想象的画面显得更为深重。

四、想象对方的活动

基于生活经验的积累,作者或作品的抒情主人公通过想象所思对象的惯有的活动来表达对亲朋好友的思念之情。

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写身在异地他乡的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带茱萸囊。想必从前作者在家里时每逢重阳节总是有和“兄弟”们一起登高过节的活动。正是基于这样的生活经验,才有了“遥知兄弟登高处”这种过节活动的想象,才有了“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揣想。故乡的兄弟们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即作者本人,兄弟们该是多么遗憾和失望啊。其实,不能回到故乡与家人团聚,不能在佳节与兄弟们共乐,这应是作者的遗憾和怅惘。如此想象对方的佳节活动和对方的几多遗憾更加深了作者的思念之情和失望之感。

再如韦应物的《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中“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作者推想所怀念之人在空山的静寂中因怀念作者也是难以入睡,也是在夜幕下徘徊踱步……整首诗在推想对方秋夜的活动中收束,表达了异地相思的真挚而深厚的情感。

五、想象彼此相会

所思所想的人本来难以见到,但作者或通过有意的想象或无意的想象,让这种相见的愿望达成。由此表达出的情感或令人肝肠寸断或黯然销魂。总之,这类想象最能引发作者和读者心头别样的滋味。

如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的几句诗:“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与妻子王弗伉俪情深,但妻子不幸早逝,这给苏轼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梦境虽然不是作者的有意想象,但也是一种想象——无意想象。弗洛伊德认为梦境是愿望的达成。俗语有“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说法。夫妻感情深厚,乃至妻子去世十年之后她的形象还历历在目。阴阳两界,唯有在梦中遂愿。以上几句诗正是作者思念妻子,与妻子相见的愿望的达成。但见了面,为何不能相拥在一起,为何不能互诉衷肠,为何不能尽叙相思之苦呢?我们可以推想梦中的妻子还是年轻时的样子(王弗死时年仅二十七岁),而作者已是妻子去世十年后的作者了。作者已经是“尘满面,鬓如霜”,与其说这是作者生理年龄的变化使然,倒不如说是作者的境遇的变化使然。“王弗逝世这十年间,东坡因王安石的新法,在政治上受压制,心境是悲愤的;到密州后,又逢凶年,忙于处理政务,生活上困苦到食杞菊的地步。”

这种种悲苦的经历,使得作者显得有些早衰了。因此,即使梦中相见,妻子也不一定能认出自己;即使妻子能够认出自己,也因丈夫容颜的苍老和处境的悲苦心痛得无从说起;即使妻子能够认出自己,也因作者有太多的相思之苦和境遇之悲心酸到无法倾诉。“‘无言’,包括了万语千言,表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沉痛之感。”作者通过梦境或者说通过无意想象得以与妻子相见,但相见的场面却令人心碎。此情此境,化用古人一句诗就是:黯然销魂者,唯梦中相会而已。

别是一般秋味在心头 篇3

接下来,冲一壶淡茶,我们一起与作者欣赏故都的秋,细细品尝这浓厚而绵长的秋味。

一椽破屋,一抹碧绿的蓝天,几羽训鸽的飞声,丝丝缕缕从树叶底下遗漏的日光,或蓝或白的喇叭似的牵牛花……故都的秋“清”,作者笔下之秋何尝不清爽得宜人,何尝夹杂着杂质?作者用入画的手法淡墨疏笔就勾勒出秋的秋晨小院图的轮廓,让读者不知不觉做了画中的人,一下子就领会到了清静幽远,天高气爽的秋意。

作者是这样写早晨的槐树的:“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平静的语气,不露声色地调动了你的视觉和触觉,引发你的思绪,触动了你的内心,给你留下无尽的想象:这样的情景,这样的早晨,一种秋已来冬将至的清静以及对落寞人生的感慨之情油然而生。作者心细如针,明察秋毫:扫帚的丝纹都未能脱逃他的眼睛。古都秋的静啊,静得让人心颤。那遍地的落蕊啊,不是花,是作者那颗欣喜中带伤感的秋之心啊。

至于写秋蝉,秋雨更是给人一种落寞和悲凉的感觉。那叫了一个夏天的“家虫”只剩下衰弱的残声,“一层秋雨一层凉”的闲叹,声声敲击着在秋意中瑟缩的心。

作者用平静的心情,清冷的色彩勾勒了几幅秋景图,即使写到较为轻快温暖的秋果,作者也含而不露,放而不纵。在接近丰收的季节,在作者由衷地赞美北京秋天是一年中最美的黄金时间时,却舍暖色词语“黄金时间”而取西洋文字“GoldenDays”。

北京之秋可写的内容比比皆是,令人回味的景物举不胜举,即便不繁华,但却热闹;即便不多彩,也算是丰富。但作者笔下之秋为什么如此的“清”“静”“凉”呢?是作者对北京腹诽过多以致毫无好感吗?显然不是。在《北平的四季》一文中,郁达夫说:“前两年,因去北戴河回来,我曾在北平过过一个秋,在那时候,已经写过一篇《故都的秋》,对这北平的秋季已经颂赞过一遍了。”又说:“五六百年来文化所聚萃的北平,一年四季无一月不好的北平,我在遥忆,我也在深祝,祝她的平安进展,永久地为我们黄帝子孙所保有的旧都城。”

看来作者是怀着一颗热爱故都的心去赞美北平的秋的。但在他的笔下却为什么感觉不到颂秋的欣喜之情,反而是淡淡的悲凉、隐隐的颓废之情呢?在《北国的微音》一文中作者对一个日本记者说:“我的消沉也是对国家,对社会的。现在世上的国家是什么?社会是什么?尤其是我们的国家?”不难想象,作者笔下的“秋”味寄予了深深的家国之忧。清国灭亡,民国动荡,留学受欺,外敌入侵,使作者的内心倍感沉重和忧伤。

《故都的秋》首先作者写的是故都,昔日的繁华鼎盛,皇权威严,四方臣服,已不复存在,徒留给后人一份感慨。其次,此时中国东北沦陷后,日寇有进一步觊觎整个华北乃至全中国的狼子野心,此时的北平就像是风雨飘摇的浮萍。再次,他想到了自己坎坷的一生:三岁失怙,中年丧子,爱妻离异,母亲和兄长惨死,少年时代留学日本饱受欺凌,回到国内也经常入不敷出。在内外忧患的夹击之下,郁达夫的心中即便是对北京充满了无限的热爱和迷恋,但述诸笔端的也只能是无尽的悲凉。用一颗受伤的心去描绘一座昔日繁华而今风雨飘摇的故都除了悲凉更多的是忧虑。

不难理解,“故都的秋”融入了作者浓厚的个人际遇,民族沉浮,国家忧思,以致即便写赞颂北平城的秋景也显得内敛而冷静。那是历尽波折后的坦然,狂热迷恋后的淡然,曾经沧海后的静然,而挥之不去的是对国家的担忧,这故都的秋味不也正是处在内忧外患之中的民国之秋吗?

(作者单位 广东省恩平市郁文中学)

别是一般滋味在中秋作文 篇4

家乡的中秋一定是个团圆的节日。就算家人出差,也是要回来的。晚上一起吃吃月饼,聊聊天,赏赏那玉盘似的圆月,真是惬意极了。 说实在的,中秋最吸引我的,不是圆月,不是团圆,而是传统的食品月饼。我从小就极喜欢吃月饼,从阴历的八月初到八月末,我一直缠着妈妈要月饼吃。那时候因为嘴馋,逮着月饼就吃,也不管是什么馅的,现在想来还是有种可爱的、甜蜜的感觉啊。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开始挑拣月饼馅了什么蛋黄的、椰蓉的、红茶的`这些我都不喜欢吃了。

我的最爱是老式的八宝和五仁月饼。我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就觉得这些老式的各种果仁做成的月饼更有一种浓郁的中秋味道。每次吃的时候,我总将那月饼一掰,便成了参差不齐的两半儿,顿时周围都弥漫着若有若无的香气。那月饼,个头虽不大,但入手却有一种厚重之感,那上面的花纹也如有灵性一般,有一丝意想不到却极其吸引我的感觉。总之,这月饼对我来说就是好吃极了。 除此之外,中秋的一些平常事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回忆。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短文散文】推荐阅读:

一般现在和一般过去时08-13

一般表现05-13

一般管理06-14

一般企业06-14

一般适用06-21

一般市场06-24

一般作用07-06

一般技术07-07

一般程序07-26

一般讲解09-18

上一篇:电影中的励志演讲稿下一篇:美丽的绽放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