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模式论文

2024-05-19

一般模式论文(精选12篇)

一般模式论文 篇1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 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无论工作还是学习, 议论文写作都是非常重要而且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要想短时间内写出比较优秀的议论文, 熟悉并掌握几种结构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几种议论文写作常用模式, 以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一、并列式

并列式是议论文写作中最常用的结构模式, 指开篇先亮出总论点, 然后并列地从几个方面分别对总论点加以论述, 也就是说, 文章论述的主体部分由并列的几个分论点的论述构成。并列式的几个分论点常常放在每段开头, 充当本段的总起句和中心句, 并构成排比, 以强化作文的条理性。运用这种结构模式, 关键是能对一个总论点从不同的方面来加以认识, 并能够并列地分解出几个能说明总论点的分论点。下面以作文《人生之气》的写作提纲为例加以说明。

1.引出论点“人要有气”。

2.分论点一:人要有骨气 (事例) 。

3.分论点二:人要有傲气 (事例) 。

4.分论点三:人要有大气 (事例) 。

5.分论点四:人要有志气 (事例) 。

并列分论点的顺序可以灵活安排, 不过最好还是要考虑并列方面的轻重程度及其相互关系, 遵循由主到次的认识规律, 把最重要的放在最前面。形式上, 为了使文章的层次条理更加清晰, 可以在几个并列的层次或段落前面标上“第一”、“第二”……或“首先”、“其次”等表顺序的词语, 从而使读者一目了然。除此之外, 还应该注意两点:一是各个分论点之间是并列关系, 并列的几个层次间一定要避免相互交叉, 否则在论证过程中极容易造成思维混乱, 影响文章的条理性;二是分论点论述之和要等于总论点圈定的范围, 如果小于总论点, 文章的论证就不够充分, 缺乏说服力;如果大于总论点, 就容易节外生枝, 造成文章偏题甚至跑题。

二、递进式

递进式的结构模式是指遵循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 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 一层深入一层地论证中心论点。形成递进的方法有很多种:从现象说到本质;从可能性说到必然性;从经验说到问题, 再说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是什么”说到“为什么”, 再说到“怎么样”……递进式结构模式能使问题的剖析如层层剥笋, 步步深入。和并列式一样, 递进式也需要把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分论点, 不同的是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并列关系, 而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递进关系。为了使文章论证的递进关系更加清楚明确, 还可以在各分论点之间加上“不仅……而且……”、“……况且”等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形成过渡, 并以此反映并加强各层次间的递进关系。下面以作文《严于解剖自己》的结构提纲为例加以说明:

1.提出中心论点:要不断进步, 必须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2.分论点一:对自己要有自知之明。 (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前提。不了解“病”在哪里, 就无从下刀。)

3.分论点二:光有自知之明还不够, 还要勇于自我批评。 (这是解剖好自己的途径。不开刀, 就无从去“病”。)

4.分论点三:自我批评的勇气来源于对真理的追求和崇高的信念。 (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关键。不掌握开刀的规律, 刀就开不好, 也就难以真正去“病”。)

熟练运用“递进式”结构模式, 要求写作者掌握一定认识论和辩证法的哲学知识, 能在自己现有认知的基础上, 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地展开论证, 要求写作者思维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方面具有深刻和缜密思维。

三、对比式

对比式的结构模式是指通过对比来论证中心论点。形成对比的项可以是正面和反面、现在和过去、此事物和彼事物、同一事物的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等。对比式的论证模式可以使观点在对比中显得更加鲜明。在具体论证过程中, 我们可以把两方面事物加以对比, 或者是用一种事物来烘托另一种事物, 通过两个方面的对照, 突出说明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因此, 写作中通常的做法是对一个方面着墨多些, 展开深入重点论述, 另一方面着墨少些, 只起烘托、陪衬作用。掌握这种结构的关键在于在相互对比中阐明主张, 让中心论点在比较鉴别中得到充分而有力的论证。下面以作文《说“思”》的结构提纲加以说明:

1.生活中的两种人:勤于动脑的人;懒于动脑的人。 (态度对比)

2.不同态度的不同结果。 (结果对比)

3.不同态度的不同思想根源。 (思想根源对比)

4.应学习第一种态度, 做勤于思考的人。 (结论)

在实际操作中, 可采取这样的做法, 开篇提出论点, 紧接着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证。对于一个论点, 既可以从正面论述, 也可以从反面论述, 如果把两方面结合起来, 会使文章的论证更透彻、更有力。有些论点适合侧重正面论述, 结合进行反面论述;有些论点适合侧重反面论述, 结合进行正面论述, 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灵活掌握。

议论文的结构是否严谨, 条理是否清楚, 论证是否严密, 论据是否典型, 关键在中间段也就是论证过程的写作是否具有条理。结构、条理是议论文评分的重要细则, 因此, 写作议论文要尽量遵循一定的写作结构模式, 以确保文章条理清晰、中心明确。上面我们谈到的并列式、递进式和对比式是三种常见并且容易掌握的写作模式, 在议论文写作中, 上述结构方式常常交错使用, 一般是以某一种结构方式为主, 以其他方式为辅, 这样, 既可使行文富于变化, 又不会使文章杂乱无章。

参考文献

[1]张海德.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6.

[2]尚会敏.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08, (4) .

一般模式论文 篇2

一个完整的教案包括什么?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要以目标为核心

在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中,目的的设计是为了优化实现预期的目标,因此在看到备课题材时必须明确“要到哪里去”的问题。你接下来设计的师生的活动、教学的流程,媒体的设计与选择、教学策略的确定及其应用,都要围绕实现教学目标来进行,又都要受到教学目标的制约。问题二:

 备课目标的要求是什么?

普通的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行为与创新

■课时安排

■教学方法与手段

信息技术的学习可以采取项目引导、任务驱动、主题活动等形式,选取体验学习、模仿学习、游戏学习、探究学习、实验学习、设计学习、问题解决学习等方式进行个人的、小组的、集体的以及多种形式相互融合的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导向以策略为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其行为和情感变化反映出来,学习最终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因此教学设计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分析,在分析学习者一般学习规律的基础上,了解学生需求、初始能力、接受能力、个别差异等,对学习的外部环境与刺激及其内部学习过程发生和进行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加以统筹分析,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学情

教学策略是指在具体条件下,为实现预期目标所采用的途径和方法,也就是在明确“要到哪里去”后,解决“怎么到哪里去”的问题。教学策略包括教学组织策略、教学内容传递策略和教学资源管理策略三类。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结构程序策划、教学媒体材料设计与开发等,均属于教学策略的范畴。在教学设计视野中,教学策略是教学过程的综合解决方案,是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必须作为教学设计的重点。

教学设计要以反馈评价为调控

反馈评价是系统科学的重要方法。“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个系统只有不断地更新完善,才能保持持久的生命力。教学评价就是将学生的反应输出状态与预期目标相比较,看看“有没有到那里去”。它通过确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科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教学反馈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从而获得对教学设计方案和实施过程进行修改的信息,以使教学更加趋于完善。

需要注意的是,将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分解为诸多要素是为了便于深入地分析、理解和掌握。在实际工作中,应从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保证“目标、学生、策略、评价”教学设计四大基本要素的一致性,使其相辅相成,产生1+1›2的整体效应。同时也需注意到教学系统是开放的,教学过程是动态的,许多涉及的因素是变化的,教学设计工作应在科学的基础上灵活、创造性地进行。

问题三

 教学流程有哪几个大的环节组成?

1、课前准备

2、导入

3、主题探究

新授

4、练习

强化巩固 注意评价

5、总结拓展

教学环节

一、课前准备

什么是“课前准备”呢?说起来好象每一位老师都能谈出几点来,但是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课前准备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呢?

传统观点把课前准备叫做“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媒体„..现在,“备课”一词已经被一个新的概念所代替,它就是“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感的生命过程,对这样的一个过程,“备课”就显得比较简单,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既是一个复杂的物质准备又是一个理想的心理预期。

一提起教学设计,自然就要想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设计的文本化,是用文本形式展示的教学蓝图。所以,教案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思考;

1、对老师来说,教案的内容是有用的,切忌走形式。

2、体现不同的教学内容的特点、自己的风格

3、教案中体现的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积极互动的。

4、在重视“预设”的同时重视“呈现”。预设越完美,给呈现留的余地就越少,要适当设计“留白”,给学生自由发展让出空间。

在教学设计理论中,对课堂教学的过程的认识是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对教学过程的认识,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教学是一个“物理”系统(传统的观念),另一种观点认为,教学是一个复杂个“生命系统”。传统的教学观点认为,教学过程是线性的渐进过程,把教师的教学要素视为决定性因素,把教学过程视为刚性的过程,以追求教学“效率”为原则。在这重观点中是不具备成长的观念的。新的教学观点认为,教学过程中各种教学因素的相互作用的发展变化难以预料,具有不确定性,教学设计应该不应是完全预测的、精确的、而应是一般的、生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的话语,进行师生交流,这样,必然导致教学过程的不确定状态。教学设计应该是宽松的、灵活的、多少带有不确定方式,以容纳和利用意外事件,使学生获得深刻的理解。教师应当在学生的挑战(质疑、不解、发问„„)中使教学计划不断生成和实现。

二、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导入与该课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新课的导入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新课的开端,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

一般来说,导入新课,设计导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符合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导入,一定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导语,与教学目标无关的不要硬加上去,不要使导语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教学伊使的导语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必要而有机的部分。

2、符合教学内容。

3、从学生是实际出发。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来体现。因而导语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照顾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征。不要用过深的教学内容作为引语,否则学生无法接受。

4、从课型的需要入手。导语的设计要因课型的不同而不同。新授课要注意温故而知新,架桥铺路;讲授课要注意前后照应,承上启下;复习课要注意分析比较,归纳总结。

5、导语要短小精悍。一般来说两三分钟就要转入正题,时间过长容易喧宾夺主。

6、形式要多种多样。

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些基本导入的方法。

1、由问题导入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在章节教学之始,教师可以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形式多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或渗透本课学习目标研究主题。

2、由科学故事导入

3、由诗句、谚语、俗语导入

4、由学生身边实例导入

5、由社会热点导入

6、由多媒体演示导入

三、主题探究

课堂教学的第三个环节是主题探究。“主题”指课堂教学的主题,“探究”指师生对本课主题的学习和研究。传统的教学把这个环节称作“讲授新课”。

新课堂的主题探究环节的处理方法百花齐放,不拘一格。但新的主题探究的核心特点是“探究”,而不是“接受”,转变教师教的方式,转变学生学的方式,是这一教学环节的核心问题。“主题探究”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这一环节实施得如何,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如何进行这个环节的教学?恐怕一百个老师就有一百种看法。但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存在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但是,课堂教学确实有好坏之分别,我们不能固定一种进行“主题探究”的模式,但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主题探究”环节的优劣。

(一)、正确处理课堂教学的主要矛盾,巧妙的设置结合点

一堂课,无论讲授什么内容,不论采取哪种教学模式,都要遇到以下几对基本矛盾。

1、接受间接知识与亲历经验的矛盾

学校教育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快速接受间接知识的环境和路径。间接接受知识,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也是主题探究的主要形式。但是,不能因为强调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接受间接知识,进而否认学生在探究中“亲历”的重要性。亲历才能使一个人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才能体验获得知识的艰辛,才能实现立体收获,既收获知识,有享受了过程教育,体验了学习中成功的愉悦。

2、教师作用与学生作用的矛盾

教师是课堂教学、主题探究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引领者,教师的作用是毋庸质疑的。学生是课堂教学、主题探究的参与者、亲历者和跟进者,没有学生的作用同样没有教学的发生。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会使学生陷入被动,产生消极;过分强调学生的作用,就会使教学无序、低效。

3、学习目标的共性与个性的矛盾。班级授课的教学形式强调学习目标的一致,强调主题的共性,但共性包含在个性之中,没有个性也就没有共性。没有学生的个别学习也就没有班级教学的总体收获。这就是班级教学中“收”与“放”的关系。不收,共同学习就很难维持,不放,学生个人学习的积极性就不会被充分的调动。

上述矛盾几乎充斥着每一节课。因此,我们不能为了提倡探究学习,就 否认讲授学习,即便是在以探究为主的课堂里;也不能在承认讲授作用的时候,有意无意的拒绝探究的方法,即便是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中。“过犹不及”,这是一个基本理念。因此,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艺术,就在于一定条件下确定好矛盾双方的结合点。结合点找得准,课堂教学就能和谐进行,这样的课就是一堂好课。

(二)、学生的参与度是评价课堂教学效率不可忽视的指标

按照新课程的主张,教师与学生都是活动的主体,教材是教学的客体。因为教师的引导地位和成人优势,教师参与教学活动是不成问题的。要注意的是,教师的过度参与会抑制、排挤学生的参与程度。因此,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是课堂教学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个别教学、小组学习、动手做、自主探究等是提高学生参与度的重要策略和方法。在传统教学定势还十分牢固的今天,在知识考试垄断评价世界的今天,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参与。

四、强化巩固

强化巩固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巩固一般发生在主题探究之后。课有课的巩固,单元有单元的巩固。巩固的目的就是强化。但是强化不只发生在巩固阶段,强化往往与主题探究交替进行。那么如何搞好这个环节呢?

1、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巩固

理解知识是巩固知识的基础。要使学生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首先在传授时要使学生深刻理解,留下极深的印象。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理解知识和巩固、记忆知识联系起来。强调理解记忆,并不否定在教学中还应要求学生对一些知识做机械记忆。例如,英文字母,古诗词等。

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复习是巩固知识的主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需要,有计划地组织好复习,教师要向学生提出复习与记忆的任务,力求具体、明确;要安排好复习的时间,及时进行;要注意复习方法的多样化,运用提问、讲授、作业、实验等各种方法进行复习。要指导学生掌握记忆方法、学会通过整理编排知识、写成提纲、口诀帮助记忆。

3、提倡积极的强化巩固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变式教学来巩固,也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扩大加深原有知识和积极运用所学知识与实际来巩固,还可以采取变更学习的组织形式来巩固。这些方法与简单的复习相比较,是一种跟为积极的巩固,这个要求学生在巩固中前进!

五、总结拓展

老师们认为什么样的课堂总结是好的呢?“学生带着问好来,带着句好走”,所有的问题都得到圆满的解答,这样的一堂是我们曾经拍手叫好的。可是,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不能过于关注学生的认知,不能忽视学生情感,如果过于关注学生的达成,将会忽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课堂应该是让学生带着问号来,带着问号走。好的课堂总结,既能使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得到升华和总结,也能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拓展新的道路。

(一)、课堂总结的意义

1、对所讲授的知识加以总结、整理

2、深化概念、规律、反馈信息

3、设下伏笔,活跃思维,为后续教学服务

(二)、总结拓展的方法

1、画龙点睛法

老师在结束时,把精彩的片段或关键问题,或重要的方法加以精辟的概述,或设计成能发人深思的问题,能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升华。

2、置疑法

老在学生顺着自己思维走,准备结束新课的学习时,突然设置疑问,使趋于平静的课堂再起波澜。这种置疑也可以延伸到课外。

3、求异法

在课堂结束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前后联系,将一些有共同特点的内容的相异点列出来,进行分析对照。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加深认识。

4、衔接法

为了下节课的顺利进行,老师通常在结束一堂课时,向学生提出预习新课的要求

探究式教学模式实现的一般过程 篇3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我们要根据新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信息技术认知水平来创设问题情境。情境的创设方法是多样的,可以引用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或事例,让学生有真实直观的感受,将学生引入相关的问题情境中;也可以通过教师层层启发,共同发现问题;或者利用CAI展示探究成果,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

以高中必修课“报刊类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教学为例。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是对Word、powerpoint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或多或少接触过。上课时我将事先准备的历届学生的优秀作品“潮韵飘香”“广济桥的故事”“潮州风景”等电子报刊展示给学生看。选择这些贴近生活的报刊,目的是让学生有真实直观的感受,使学生易于进入相关的情境中,进而产生探究制作电子报刊的好奇心和兴趣。看到学生们对师兄师姐的作品啧啧称叹,跃跃欲试,我趁热打铁,抛出探究任务:“文化旅游节快到了,大家也动手来制作一份推介潮州的电子报刊吧!”这样,大家的积极性和热情都被调动起来,形成探究的动力。

2. 分析问题,理清探究思路

问题意识一旦激发,学生会产生好奇、怀疑、渴望探究的心理,这种心理驱使学生积极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在将探究任务抛给学生之后,是否放任学生自己去探索呢?这时,教师要视问题的复杂性、学生具备的知识水平等具体情况有效地去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分析探究问题,理清探究思路,使学生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碰到的探究任务比较复杂,如果缺乏有效的引导,学生可能会迷惘,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进行探究。如果引导过度,则会令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扼杀学生的思维。反之,若探究任务简单,则可让学生自主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上面的教学案例中,在提出让学生“做什么”的基础上,教学重点放在启发学生思考“该怎么做”。(见下表)

3. 动手实践,解决探究问题

如果说分析问题是解放学生的脑,那么这一阶段还要解放学生的手。在这个过程,学生从纸上谈兵变为实践操作,通过个体探索或合作研究等学习方式动手解决问题。此时,教师应从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来,及时了解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可通过视频演示、制作学习网页等形式给其“加餐”,介绍方法、补充知识、提供线索,让他们跟上大队伍。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则要侧重于启发思路,鼓励引导他们质疑、探究、创新。

在上面的教学案例中,学生已了解报刊的制作流程,准备实践操作时,我建议大家自主组成协作小组进行制作。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储备知识进行调配,避免出现操作能力过强或过弱的学生过分集中现象。协作小组各自行动,围绕“推介潮州”讨论确定设计方案和具体分工。巡堂期间,我发现有的小组同学或为某些板块的设置或为某一种方法的对错展开激烈的争论。此时,我尤其注重引导方式,避免直接指出答案和不足,否则会束缚学生的手脚,造成他们对教师的依赖。着重通过点拨来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例如有个小组确定的报刊主题是“潮州文化”,同学们已确定了“潮州文化渊源”“潮州戏曲文化”“潮州茶文化”几个板块,而对“潮州手工艺术”是否属于潮州文化争执不下。我没有直接点破,而是让学生了解一些潮州的传统手工艺术,如“潮绣”“木雕”“泥塑”等,让他们自己考虑这些工艺是否蕴含着潮州的特色文化。同学们最终一致决定增加“潮州手工艺术”这个板块。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我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鼓励他们不要局限于课本,要通过小组互助、借助互联网等多种渠道寻求解决出现的问题。与此同时,我还将一些相关素材、注意问题、操作技巧通过局域网共享,供同学们参考。我发现学生在经历了这个学习过程以后,能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能够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而且在知识与技能、学习方法的掌握上、思维方式上都有明显长进。

4. 总结评价,拓展运用知识

学生通过探究学习习得的知识往往比较散乱,缺乏系统化。如不及时梳理消化,则会令新知识不巩固,不利于知识的转化、运用与迁移。因此,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交流总结很有必要。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可以展示作品,介绍自己的观点,制作中的亮点;可以欣赏、评价他人的作品,提出疑问,得到启发,达得取长补短的效果。而作为教师,我们应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总结评价,肯定优点和长处,分析出现的问题,总结解决方法。激励学生继续开展课外探究活动,把探究习得的知识延伸到实践中去,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如学生完成“电子报刊的制作”后,我将学生制作的作品放上局域网展示。要求学生相互欣赏作品,交流心得体会和经验,然后给作品评分。作品由自评(占30%)、他评(占30%)、教师评价(占40%)三部分组成。在这个过程中,我及时点评部分有代表性的作品,指出操作中的闪光点以及典型性问题,梳理本节课习得的知识要点及经验。为促进学生新知识的拓展和运用,延续课堂的学习,我还布置贴近学生生活的探究题:自己选定一门学科课程,制作一本电子练习册。

企业信用等级转移的一般模式 篇4

我们可以将企业的信用划分为Aaa, Aa, A, Bbb, Bb, B, C七个等级.在对某行业许多企业多年采样后得出平均等级转移的概率, 组成一年期转移矩阵.

其中rij (i, j=1, …, 7) 表示信用等级为i的企业一年后到达等级j的概率, 而di8 (i=1, …, 7) 表示等级为i的企业一年后违约的概率.

令 (0, t) 是时间区间, 在时刻0, 某个企业处于等级状态Si, 在时间区间 (0, t) 内, 该企业可能不断地往返于状态Si和Sj之间, i, j=1, …, 7, 也可能到达一个违约状态.由一个状态向另一个状态转移取决于一年转移概率rij和di8, 它们的定义为:对任意ξ (0≤ξ≤t) ,

rijΔ+o (Δ) =Pr{在时刻ξ处于状态Si的企业将于时刻ξ+Δ处于状态Sj} (i≠j, i, j=1, …, 7) . (1)

di8Δ+o (Δ) =Pr{在时刻ξ处于状态Si的企业将于时刻ξ+Δ处于违约状态D} (i=1, …, 7) . (2)

假定一年转移概率rij和di8独立于ξ (0≤ξ≤t) , 从而这个过程是时间齐性的.为了方便, 定义:

rii=-[jirij+di8] (i, j=1, , 7) . (3)

所以1+riiΔ+o (Δ) =Pr{在时刻ξ处于状态Si的企业将在时间区间 (ξ, ξ+Δ) 内保持于Si}. (4)

时刻0处于状态Si的企业在时刻t处于另一状态Sj或违约状态D, 定义:

Pij (0, t) =Pr{在时刻0处于状态Si的企业在时刻t处于状态Sj}, (i, j=1, …, 7) . (5)

Di8 (0, t) =Pr{在时刻0处于状态Si的企业在时刻t将处于违约状态D}, (i=1, …, 7) . (6)

这些概率满足初始条件:

Pii (0, 0) =1, Pij (0, 0) =0, Di8 (0, 0) =0, (i≠j, i, j=1, …, 7) . (7)

先推导Pii, Pij, 然后利用它们去求得Di8.

考虑时间区间 (0, t) , 0和t之间的一个固定时刻ξ以及在时刻0处于状态Si的一个企业.假定企业未来的转移独立于过去的转移 (即为Markov过程) , 于是, 该企业在时刻ξ处于状态Sj而在时刻t处于状态Sk的概率为

Pij (0, ξ) Pjk (ξ, t) , (i, j, k=1, …, 7) . (8)

由于对不同的j, (8) 式的一些事件是互不相容的, 有

Pik=j=17Pij (0, ξ) Pjk (ξ, t) , (i, k=1, …, 7) . (9)

(9) 式是Chapman-Kolmogorov方程的一种形式.

通过考虑两个相邻的时间区间 (0, t) 和 (t, t+Δ) 以及概率Pij (0, t+Δ) 可以得到关于Pij (0, t) 的微分方程, 利用 (9) , (1) 和 (4) 可以发现, 对ij,

Pii (0, t+Δ) =Pii (0, t) [1+riiΔ]+jiPij (0, t) rjiΔ+o (Δ) ,

Pij (0, t+Δ) =Pij (0, t) [1+rjjΔ]+kjPik (0, t) rkjΔ+0 (Δ) , (i, j, k=1, …, 7) . (10)

将 (10) 改写成差商的形式, 并取Δ→0时的极限, 得到微分方程

tΡii (0, t) =Ρii (0, t) rii+jiPij (0, t) rji, tΡij (0, t) =Ρij (0, t) rjj+kjPik (0, t) rkj, (ijk, i, j, k=1, …, 7) . (11)

这是线性、齐次、常系数一阶微分方程组, 寻求如下形式的解:

Pii (0, t) =Ciieρt, Pij (0, t) =Cijeρt. (12)

将 (12) 代入 (11) 中, 给出:

ρCiieρt=Ciieρtrii+jiCijeρtrji, ρCijeρt=Cijeρtrjj+kjCikeρtrkj, 简化为 (ρ-rii) Cii-jiCijrji=0, (ρ-rjj) Cij-kjCikrkj=0, (i, j, k=1, …, 7) . (13)

由于 (13) 是线性齐次方程组, 仅当系数行列式A (ρs) =|ρsI-R|=0, (s=1, …, 7) 时, CiiCij才有非零解.解此方程可表示出所有的Pii (0, t) 和Pij (0, t) , (i, j=1, …, 7) , Pii (0, t) =l=17Aii (ρl) h=1hl7 (ρl-ρh) eρlt, Pij (0, t) =l=17Aij (ρl) h=1hl7 (ρl-ρh) eρlt, Aii (ρl) , Aij (ρl) 分别是一步转移概率矩阵中rii和rij对应于ρl的余子式i≠j, i, j=1, …, 7 (14) , 对于违约状态Di8:处于状态Si的企业可以直接由Si转移到违约状态Di8或通过状态Sj (j≠i) 转移到Di8.因为在时刻t处于D的企业可以在时刻t以前的任何时刻到达D, 我们考虑τ时刻附近的一个无穷小区间 (τ, τ+dτ) , 0≤τ<t, 在时刻0处于状态Si的企业在区间 (τ, τ+dτ) 到达状态D的概率是:

当τ在区间 (0, t) 内变动时, 对应的一些事件是互不相容的, 它们的概率由 (14) 给出.

因此, Di8 (0, t) =∫l0Pii (0, τ) di8dτ+∫l0∑j≠iPij (0, τ) dj8dτ. (16)

将 (15) 代入 (16) 式, 得

摘要:本文重点介绍了企业信用等级转移的随机模型, 由该转移过程为Markov过程, 构造转移概率的Kolmogorov微分方程并得出其显示解.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教学的一般模式 篇5

1.预习过关课

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了解本单元主题,认准字音,读熟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①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整体把握、提炼本单元主题。

②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要求学生正确认读,用心感受。

③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这一环节主要在小组内实施完成,教师辅以抽查的形式落实。④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要求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概括出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⑤交流有关资料。注意问题:

①预习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利用早读、语文自习以及课余等时间布置学生对课文进行自主预习,预习的要求是通读课文,画出认会生字词,查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查阅相关资料;第二步是预习过关课,主要对第一步预习情况进行检查、过关和交流。②随着年级的升高,预习要求不断提高,低年级以熟读课文为主,中高年级要作批注。

2.字词读写课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把本单元生字词及课文里的重点词语读会读好,初步感知意思并试着运用。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①回顾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②出示本单元重点词语(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将词语分类,如按课文分类,按词性或词语的感情色彩等来分,但不宜分类太多)。初步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这一步要求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读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初步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找到词语在文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谈一谈。③在正确认读的基础上指导书写学生认为难写的生字。

④从本课出示的词语中任选几个写一段话。要求在规定的时间(一般是五分钟)写出一段话,要求语句通顺,用词准确,写完后用两三分钟修改完善,然后展示朗读,教师做总结性评价。本环节由易到难,层层推进,根据不同年级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写话——修改完善——展示交流一步一个台阶,这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体现小学语文的学习特点。⑤拓展阅读。老师结合本单元的主题来选择阅读内容。以精品段、诗词为主。注意问题:

①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增强,预习过关课和本节字词读写课可以有机整合。

②写话练习时,在词语的选择上体现层次性,鼓励优秀的学生多选,基础较差的可少选。

3.课文品读课

改变过去一节课讲一篇甚至两节课讲一篇课文的传统教学方式,整合一个单元的课文,可以一节课学习二到三篇,一个单元安排一至二课时。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引导。课堂教学的过程可以是学完一课习得方法后,学生用学到的方法自学第二课;可以是每篇课文提出一个能贯穿全文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后集体交流。包括以下环节: ①导入新课后出示自学提示,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课文,然后集体交流,感悟并指导朗读课文。②谈学习收获。教师引导学生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写作方法两个方面谈。写作方法方面的收获要引导学生探究哪些方法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③片段练习。学习其中一种自己认为最值得借鉴和学习的表达方法写一个片段,要求用词准确,不写错别字,语句通顺,尽量写得生动。

④拓展阅读。选择一到两篇紧扣单元主题的文章给学生阅读,然后交流读后收获。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单元主题的理解和领悟,强化对一些表达方法的认识,增加了阅读积累。

注意问题:

①一节课学几篇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的多少和难易程度来决定。

②拓展阅读环节根据课堂学习情况灵活处理,可作为课后作业。4.拓展阅读课 学完课文后接着就是拓展阅读课,目标就是延伸学生的学习触角,增加积累,使学生在不断地积累中提高语文素养。包括以下环节:

①回顾单元主题。②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读主题阅读课本中的指定篇目,边读边圈点勾画,并随时写下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③阅读交流。读一读,谈一谈。学生读好自己画出的精彩片段,然后谈自己的感悟、体会或收获。谈的时候可以是就某一篇谈,也可以是就某一段某几段谈,形式不拘一格。

④写一写。选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读后感。5.主题习作课 紧扣单元主题,学习和借鉴课文的表达方法练习写作。包括以下环节: ①习作准备。就是提前告诉学生习作的主题,让学生观察、搜集和习作有关系的资料,为课堂习作做好充分的素材准备。

②读:小组内读观察搜集到的资料。③议:讨论交流习作方法。

④思:思考文章的整体布局和思路,列习作提纲。

⑤说:口述习作内容,同学互评,提出改进意见。

⑥动笔习作,修改完善。注意问题:

主题习作课共需两课时完成。6.综合实践课

一般模式论文 篇6

[关键词]化学教学 探究式 教学模式

在全新的新育思想指导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构建了“五阶段五中心”的基本问题解决的中学化学探究教学模式的一般程序,它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其内容如下。

一、呈现化学问题,以创设问题情境为中心

呈现化学问题,是模式的第一个要素和实施环节。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必须得到一个明确的任务,或者在某一情境中自己发现问题;教师必须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形成问题意识。因此,教师要把学生的学习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在教学实践中提出一些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

1.直接提问,激发兴趣,引导探究

有趣的问题往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能够很快地引起学生的兴趣。一个具有挑战性鼓舞性问题能马上激活学生的思维细胞,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并迅速将其带入愿意学习的思维境地。例如,在学习盐类水解时,可由家中蒸馒头谈起并提出问题:“面发了酸了怎么办?”(学生答:加碱。)“这里说的碱的化学成分是什么?”(学生答:碳酸钠。)“属于哪一类物质?”(学生答:盐类。)“它的酸碱性如何?可以用哪些实验加以验证?”进而教师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他们会从实验中发现“为什么碳酸钠溶液会呈碱性”“其他盐的酸碱性怎么样”等问题的答案,这样一来矛盾就自然地交到了学生手中,起到了激发兴趣、引导探究的作用。

2.利用实验,发现问题,引发探究

化学实验的直观性、生动性和变化性使其自身充满了探究的悬念,易引起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兴趣,这是教师经常采用的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利用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的适用范围很广,例如:元素化合物和有机物性质及其反应产物的验证性研究;按一定要求制备,验证物质性质的实验设计(装置、药品、操作);证明概念、理论或习题的有关实验探究;联系实际解决生活问题,创新实验探究等等。

3.通过一些探究性习题创设问题情境

所谓探究性习题,也称探索性试题,其特征是题目本身没有给出明确的结论,或是得出结论的方法,只是提出了可能,需要经过观察、分析、猜测、比较、归纳等科学方法,才能得出结论的一类新型试题。利用探究性试题创设问题情境的关键是教师身边有良好的探究性试题,本文在第三章中的纸笔测验对其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4.利用化学史料创设问题情境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化学史料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使教学不再局限于现成知识本身的静态结果,而且可以追溯到它的来源和动态演变的过程,揭示出反映在认识过程中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想,使学生学会到形成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科学方法。

5.结合生活、生产和当前科技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紧密联系生活、生产和当前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意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实践性和深刻性。

二、学生的信息搜索阶段,以收集资料为中心

学生明确探究任务之后,就要根据问题情境的要求收集相关资料。收集资料的方法很多,可以查阅课本,可以网络查询,可以通过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也可以咨询专家与伙伴协商交流。

搜集信息的过程和质量决定着问题解决的最终效果,如果资料收集不全或者收集的资料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就会导致问题解决的失败。收集资料的能力对于问题解决来说很重要,特别是对于陌生的具有创造性的问题而言,更是举足轻重。

学生收集资料的过程并不是简单地找出问题解决所需要的信息,同时还要对这些信息进行精制和组织,以利于问题解决过程中信息的提取和迁移。对资料的精制和组织就是把获得的资料与已有的知识用适当的线索联系起来,形成网络化认知结构。精制和组织的方法有:找出新资料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的联系,如上位概念、下位概念和并列结合关系;对学习材料列提纲,作图解或画概念图;理解新信息的涵义,对其进行分类和概括等。

三、学生的信息整合阶段,以形成假设为中心

收集完资料之后,就要促使问题初始情况,向目标情境的转化,就必須提出种种可解的途径、假设和目标。

情境假设,所谓假设是指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规律,对未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规律所做的一种推断和解释。假设不仅是一种方法,还是一种结果、一种思想。所谓“方法”就是指根据已知对未知进行推断和解释的思维过程,所谓“思想”是指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看待科学理论,随着科技的发展,当前被认为是正确的理论也有可能被进一步修正,甚至被推翻。所谓“结果”是指由推断所得到的假定性结论。

提出假设是探究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提出假设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注意对问题进行分析、了解。牢牢掌握问题的目标情境与问题的主要特征,将精力集中在问题目标情境上。学生可以是自己提出假设,也可以是合作提出假设。提出假设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既是整合已有知识的过程,又是超越已有知识,更新理解的过程。

四、解决问题阶段,以选择策略为中心

选择恰当的策略是问题解决中很关键的一步。从本质上讲,问题解决就是要通过合理策略的选择和运用,以缩短问题初始情境和目标情境之音质差距。这是解题的实质性步骤,常用策略有以下几种。

1.双向推理。双向推理即充分利用已知条件进行顺向推理,重视运用未知条件进行逆向推理。教学实践表明,顺向推理易被学生接受和掌握,逆向推理都难以践行。在进行逆向推理时,主要采取确立“子目标”的办法,帮助我们明确思维方向。一旦建立了子目标,我们就把难以捉摸的“总目标”转化成了与已知条件的关系更接近的从而容易解决的“子目标”,子目标成了我们的思维方向。在运用子目标时,一定要防止把子目标(未知条件)当成已知条件来思考。

2.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解题时,要注意克服定势,进行发散思维。所谓定势是指问题解决过程中,只考虑一种思路,一条道走到黑,钻牛角尖。实验发现,中等生和学困生解题往往只考虑一条思路,当这一条思路走不通时,就感到束手无策了,而尖子生总是考虑几条不同的思路,并最终在多次尝试失败之后找到一条正确的思路。因此,我们解决问题时,要思维灵活,从多种解度看问题,从多种途径寻找答案,这就叫发散思维。与发散思维密切相关的一个问题是,必须善于评价自己的思路,找出自认为比较好的一条,集中精力地优先加的考虑。我们称这种思维叫集中思维。发散思维只有和集中思维结合起来才是高效的创造性思维。

3.类比迁移。类比迁移指运用先前已解决问题的现在知识去指导新问题解决。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实际上是利用学生早已熟悉的事物,通过类比去同化新知识的学习,从而将陌生的新知识,新问题变成为学生所熟悉的可解问题。

五、师生反省评价阶段,以合作交流评价为中心

“协作”和“交流”不仅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要素,而且也是基于问题解决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此阶段中,要求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法,把问题的解决过程和结果显现给同伴,从中选取最优方案。这体现了新课程中三维目标的实现,也促进学习者进行自评,以便了解自己的不足与优势。从另一方面讲,对某一次问题解决加以总结和交流评价,交进问题解决者改进问题技巧,提高问题解决效率的绝好机会,也有助于学生学会合作,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帅保国等.论问题式学习中的“问题”[J].上海教育科研,2005(7).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初中名著阅读一般导读模式的构建 篇7

下面,笔者以《朝花夕拾》为例,就初中名著阅读一般导读模式的构建,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了解全书,浏览初读

名著一般篇幅较长,学生如果在课前没有做好充分的阅读准备,就很难吸收和消化课堂内容。因此,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安排,要让学生将名著泛读一遍,对全书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教师要教会学生科学制订阅读计划,合理安排阅读密度:一本书有多少页?计划在多少天内读完?每天读多少页?……这些,都要预先考虑,合理安排。

例如《朝花夕拾》由10篇散文组成,加上小引和后记,一共12篇。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每天读1篇,用12天时间读完整本书。

二、赏词析句,深入品读

名著包含的内容很多,无法在课上全部呈现,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篇文章引导学生细细品读。学生掌握了方法后,就可以在课后自行品读其他篇章。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散文最终要归结于一个“情”字。因此,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是教学的关键。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揣摩字词、分析手法、反复朗读等方法帮助学生体悟作者的情感。

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精读《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启发学生找寻、赏析文中容易被忽视的词句,从而深刻体会作者的情感。像“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既然来了,也就对她说了”这两句话中的两个“也”字,就值得让学生仔细品味:哪个重读,哪个轻读?其中有着怎样的潜台词?这潜台词中又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前后勾连,筛选串读

我们读名著,不仅要纵向一篇一篇地读,还要前后勾连,横向去读,也就是要把相关内容串连起来,对人物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理出一条人物性格发展和情感变化的思路来。

《朝花夕拾》由10个独立的篇章组成,学生读完后,感受很可能是零碎的,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串联相关内容。例如,可以设置这样两个问题:1《朝花夕拾》中还有哪些篇章提到了阿长?写了她的哪些事?2阿长只是温馨回忆中的一朵小花,鲁迅在书中还拾起了哪些美好的回忆?这两个问题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将书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串读,使他们看到一个更加丰满、真实的人物形象,从而更加深刻地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四、把握主题,分类研读

要想透彻地读懂一部名著,把握主题至关重要。而作品的主题往往又是复杂的,因此,要从内容上将其进行分类归纳。

谈集装箱场站管理的一般模式 篇8

一、集装箱运输的主要优势

中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始于20世纪50年代, 起步较早、历程较长、进展较为缓慢。近三十年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 铁路集装箱运输, 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铁路集装箱运输作为一种物流形式, 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 有五项优点:

1、便于实现装卸机械化、自动化, 加速运输工具的周转, 缩短货物送达时间, 提高运输工具的载重量和容积利用率。

2、节约包装材料、减少包装费用, 同时减少物流过程中的货损、货差, 保证货物安全。

3、便于堆码, 提高了仓库、货场单位面积的储存能力。

4、减轻或完全避免污秽货物对运输工具和作业场所的污染, 改善了环境状况。

5、长距离运输时运量大、速度快, 不受恶劣气候影响, 安全有保证, 准时性强。

鉴于集装箱有上述诸多优点, 作为集装箱管理人员, 有必要认真研讨集装箱场站的管理模式、方法。以便更好地管好用好铁路集装箱, 使铁路集装箱的运用更安全、更规范、更快捷。

二、集装箱场站管理的重要意义

集装箱管理是集装箱运输系统中极其重要的环节, 包括集装箱的备用、租赁、调运、保管、交接、发放、检验及修理等工作。做好集装箱箱务管理, 对降低集装箱运输总成本, 减少购箱投资, 加快集装箱周转, 提高服务质量, 提高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能力均具有重要意义。

铁路集装箱的管理按业务过程可分为:购置、维修、运用和报废四个部分;按管理层次可分为:全路的集装箱管理和场站集装箱管理两个层次, 也可以说是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 (“面”和“点”的集装箱管理) 。

全路的集装箱管理主要工作是根据货源流向和集装箱分布进行箱流调整, 保证装车站用箱需求;场站的箱务管理主要工作是集装箱的交接、保管、发放等日常运用管理, 是保证集装箱箱体良好、周转迅速的基础工作。

笔者侧重谈谈场站 (既集装箱办理站) 的集装箱管理。

三、集装箱场站管理的主要依据

运用管理是集装箱管理的重点, 依据《铁路集装箱运输规则》和《铁路集装箱运输管理规则》进行管理;报废是根据集装箱报废条件、依据《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办理报废手续。

本文主要阐述的是集装箱场站 (办理站) 的一般管理模式和方法, 因此, 主要依据是《铁路集装箱运输规则》和《铁路集装箱运输管理规则》。

论证

四、集装箱场站管理的模式和方法

集装箱场站管理主要有货区货位管理、进出站管理、装箱管理、装车管理以及运输组织管理。

(一) 集装箱的货区货位管理1、箱场等级分类

集装箱货场按年运量可分五等:

⑴特大型集装箱货场:年运量在100万t以上;

⑵大型集装箱货场:年运量为50万t以上, 不足100万t;⑶中型集装箱货场:年运量为30万t以上, 不足50万t;⑷小型集装箱货场:年运量为10万t以上, 不足30万t;⑸集装箱货区:年运量不足10万t。

2、集装箱场的设备配置

集装箱货场主要设施应有:装卸线、集装箱龙门起重机走行线、到发“门到门”箱区、掏装箱区、中转箱区、备用箱区、空箱区、待修 (定修和临修) 箱区、轨行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装卸搬运辅助机械、维修组、汽车停车场和生产、办公房屋等。先进的集装箱场还应备正面吊等现代化装卸机具, 开发和及时更新先进的管理微机及软件。

3、箱区的布置

⑴箱区的布置应遵循原则:

(1) “门到门”箱区应设置在集装箱门式起重机跨度内, 靠汽车通道箱列内;发送“门到门”箱区应设置在靠铁路装卸线的箱列内。

(2) 装箱区宜设在集装箱门式起重机悬臂下, 靠汽车通道的箱列内。

(3) 集装箱场为尽头式时, 20英尺和40英尺集装箱区宜设在装卸线尽头端部的集装箱门式起重机下。

⑵箱位的布置

(1) 用龙门起重机装卸时, 箱位宜纵向布置, 但当横向布置能增加箱位数量时, 也可以采用横向布置。

(2) 用叉车或集装箱吊运机械辅助作业时, 箱位布置应使箱的叉孔面对作业区, 作业区的宽度不得小于9m。

⑶箱位布置的有关间距

(1) 一箱组内两相邻箱位边缘间距:20英尺箱、40英尺箱为0.3m。

(2) 组间供工作人员走行道路的宽度应为0.6~0.8m;两箱门的距离一层堆码时为0.8m, 两层堆码时为0.9~1m。

4、箱体的堆码

⑴集装箱应固定作业场地, 分区码放, 与其他货物分开存放。

⑵必须关闭箱门, 码放整齐, 箱门朝向一致。⑶多层码放时, 要角件对齐。

(二) 集装箱的进出站管理

集装箱应采用门到门运输。托运人和收货人可使用自有运力或委托运输单位进行, 车站应提供便利条件。特殊情况下, 根据托运人、收货人要求也可在站内指定区域装、掏箱。铁路箱出站时, 车站应与门到门运输单位或托运人、收货人签订运输安全协议并收取保证金。

1、交接管理

交接重箱凭箱号、封印和箱体外状, 空箱凭箱号和箱体外状。箱体没有发生危及货物安全的变形或损坏, 箱号、施封号码与货物运单记载一致, 施封有效时, 箱内货物由托运人负责。

从车站搬出铁路箱时, 车站根据运单填写“铁路箱出站单”作为出站和箱体状况交接的凭证。车站应每日整理“铁路箱出站单”, 与站外存箱单位核对存箱数量, 及时催还未按时送回车站的铁路箱。

车站应按月清查站内外的铁路箱。发现账实不符时, 应查明原因, 及时上报。

2、交接责任

交接前由交方承担, 交接后由接方承担。施封有效时箱内货物由托运人负责。

3、交接问题处理

⑴车站在接收集装箱时, 检查发现箱号或封印内容与运单记载不符或未按规定关闭箱门、拧固、施封的, 应由托运人改善后接收。车站对交回的铁路箱空箱应进行检查, 发现未清扫或未洗刷的, 应在收货人清扫或洗刷干净后接收, 或以收货人责任委托清扫人员清扫洗刷。箱体损坏危及货物和运输安全的不得接收。

⑵收货人在接收集装箱时, 发现不符或有异状时, 应在接收当时向车站提出。

⑶铁路箱由于托运人或收货人责任造成丢失、损坏及无法洗刷污染时, 应由托运人或收货人负责赔偿, 责任人在“铁路箱出站单”上签认, 车站凭“铁路箱出站单”编制“集装箱破损记录”, 作为向责任人索赔的依据。自备箱由于承运人责任造成丢失、损坏及无法洗刷的污染等后果时, 车站应编制货运记录, 由承运人负责赔偿。赔偿费按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

(三) 集装箱的运输管理1、集装箱运输管理体制

铁路集装箱实行全路统一调度, 分级管理。公司、铁路局 (分公司) 的集装箱调度, 负责集装箱运输的日常组织指挥工作。

2、调度指挥

⑴集装箱运输实行全路集中统一调度指挥, 集装箱调度纳入全路运输生产调度系统。

⑵集装箱运输应按“合理集结、多装直达、均衡运输、减少回空”的原则组织, 以开行班列为发展方向。铁路局和公司要不断优化运输组织方案, 提高班列开行质量, 加快集装箱周转。

⑶集装箱运输实行优先审批计划、优先配车、优先挂运、优先排空箱的政策, 统计报表单独统计。

3、信息管理

集装箱运输建立全路统一的运输管理信息系统, 使用统一的票据、表报和电子单证, 实现集装箱运输动态管理和实时信息查询。集装箱办理站应使用全路统一标准的集装箱管理信息系统, 及时、准确录入集装箱承运、装卸车、出入站等信息。

目标:提高集装箱的利用率, 防止集装箱资产流失, 满足客户的运输需求, 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支持, 最终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内容:箱管系统的建设内容包括:实现集装箱采购、新箱投入、受理、装箱、承运、装车、发送、在途、中转、到达、卸车、交付、掏箱、修理、备用、报废、灭失等各个环节和过程的精确追踪和管理, 即对集装箱从“生”到“死”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全程追踪管理。

结论

五、集装箱管理需要严谨的管理模式

本文叙述了场站集装箱管理的一般模式, 除此而外, 严谨、科学的管理, 还必须做到以下3点:

(一) 符合本场站实际的制度和办法

以本文阐述的箱区管理、进出站管理、装箱管理、装车管理等为原则, 针对本场站的实际和特点, 制定各种办法,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货装分工负责制

建立装卸车作业中的货运员、装卸工组的分工负责制。货运员按章的进行监装卸;装卸工组在货运员的指导下进行装卸作业, 保证货物装卸质量, 提高作业效率。

2、场区包线负责制

货场内的货区、仓库或作业线路, 实行货运员包保负责制, 做到分工清楚、责任明确、保证货物安全。货运员对负责包保的区、库、线, 应做到掌握线路内作业车停留及货位使用情况、场站装卸车 (装掏箱) 监装卸工作、认真填记有关表、薄, 编制记录。

3、运输票据、货物检查交接制

建立登记簿进行签字交接。对货物 (车) 在承运、装车、卸车、保管、交付以及在中转作业中各作业班组间, 都应认真核对, 办理签证交接。

4、货物堆码、货位管理制

货场内的货物堆码, 应符合铁道部颁发的货物堆码标准及有关规定。货物堆码要做到稳固整齐。货物堆码制必须与货位管理制相结合, 保证货物安全和良好的作业秩序

5、取送车作业制

根据装卸作业、待装货物和货位情况, 确定取送车计划, 及时取送。送车要对好货位。装卸作业始末时间和取送车始末时间, 均应有汇报和登记制度。

6、站车交接检查制

为保证行车安全和货物安全, 对运输中的货物 (车) 和运送票据, 要进行交接检查, 并按规定进行处理。

7、门卫、巡守、消防制

明确巡守员 (门卫) 职责, 对进出货场的人员、车辆实行检查、登记制度, 建立消防设施的设置、使用制度, 确保货场安全。

另外, 还要制定消防应急预案、货车 (箱) 积压应急预案等各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

(二) 纳入集装箱管理细则 (或货运管理细则)

为规范管理, 根据场站实际, 将上述办法纳入集装箱管理细则 (或货运管理细则) , 主要内容应包括:

场站《箱细》分为总则、场站概况和货运设备、组织管理机制、管理制度、办法、检查与考核、应急预案等, 其主要内容是:

1、编制依据、适用范围、解释与修改、实施时间。

2、场站概况和货运设备:

3、场站货运生产组织管理:

4、货运管理制度、办法:

5、检查与考核:包括货运安全质量考核办法, 货运检查作业考核办法, 保价运输考核办法, 星级优质货场考核评比办法和日常考核办法。

6、应急预案:包括危险货物运输应急预案, 场站火灾应急预案, 货车火灾应急预案, 装卸车应急预案, 行车事故货运救援应急预案等。

7、修改一览表。

(三) 打造现代化的“精品”集装箱场站

一般模式论文 篇9

一、寻求合适资金清算模式的意义

在合适的特别是智能信息化的收入清分及资金清算模式找到之前, 实现多收入主体在某一项业务或服务上的联合显得不太现实。最明显的例子, 在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实现一票通行, 无缝换乘, 即乘客只需买一张票便可实现多条轨道交通路线换乘, 而在不同的轨道交通线路由不同的地铁运营商运营的情况下, 实现收入清分即在不同运营商之间分配一张跨运营商轨道交通线路的车票收入是难以想象的。再加上市政交通一卡通与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公交的业务交叉, 资金清算及收入清分的实现只能借助于信息化的手段。同样的例子也存在于需要发送方、中转方及到达方统一协作的异地物流配送行业。

采用合适的资金清算模式是化繁为简, 简洁高效的前提。设想一下, 有n家收入主体需要相互之间进行资金清算, 那么, 每一家清算主体都要和剩余的 (n-1) 家进行资金往来清算及对账, 合计起来将有n* (n-1) 次资金往来及对账。而他们之间进行资金清算及对账的标准很难统一, 往往无法按照统一的口径进行, 实际工作中将费时费力, 纠纷不断。建立合适的收入清分及资金清算模式, 并借助信息化的力量, 显得迫切且意义重大。

二、进行资金清算的前提

1、信息化网络平台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 借助于网络及信息的力量, 可以使资金清算变得更为简洁高效。在早年信息技术不发达的年代, 收入清分及资金清算大量依靠手工, 效率低下, 事倍功半, 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 清分清算结果依旧不能十分准确。

信息化网络平台的搭建, 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首先是尽量保证相关收入清分及资金清算利益主体网络联通, 保证各相关信息纳入到信息化网络平台中来。无论是同城或异地, 无论是借助于VPN或其他联网模式, 传递信息或同步共享信息是实现高效清分清算的必要前提。

为实现清分清算信息化, 量身打造一个适用的软件系统是重要的保证。收入分配的基本数据信息采集、数据分析与相关参数估计、收入分配算法的实施、收入分配的影响因素分析、清分结果出具与查询等功能都可藉由此软件系统实现。在此软件中加入收入清分模型, 实现收入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正确分配并出具结果, 是进行资金结算的前提和依据。

2、智能化信息采集介质

为实现清分清算信息化实现, 智能化信息采集介质的出现便显得顺理成章了。智能化信息采集介质是指能使每一次形成收入变化或资金流动的信息能够被采集和记录下来的介质。此种介质的信息采集当然也要依赖信息化网络平台, 他们构成不可或缺的依存关系。例如, 城市轨道交通采用的票卡, 在进站及出站时在闸机上刷卡, 各种进出站及消费信息便借助于网络信息平台被记录下来了。这种票卡便是智能化信息采集介质的一种。

如实际业务发生时无法用一种智能介质来采集信息, 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但必须保证标准统一, 信息来源唯一, 且全部信息都能纳入到信息化网络平台之中。例如物流企业广泛使用运单, 便可以采用运单信息录入到软件系统的方式, 再利用共享的网络信息平台, 使得异地的协作单位也能共享运单信息, 并利用运单号码信息的唯一性来控制信息和利用信息, 使得收入清分得以正常进行。

3、专门的清算机构

对于大型企业集团或有条件的企事业机构, 可以设定专门的资金清算中心。如铁道部就成立了专门的国际联运清算中心, 对内对外办理国际联运清算业务。其国内直接发生业务关系的单位为:各铁路局财务处、各铁路分局收入检查室、办理国际联运客货运输业务的车站、列车 (客运) 段及列车、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及各分 (支) 社等。中国民航也成立了专门的清算中心, 为我国民航政府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空管收费提供资金清算服务, 负责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机场管理建设费、航路费、起降费等的征收与清算、民航其他资金清算等。其年资金清算额超过百亿元, 清算对象涵盖了国内外400多家航空公司、机场、空管等单位。

但对于一些企事业单位来说, 由于资金量不大或业务相对简单等因素, 没有必要成立专门的资金清算中心, 可以采用由集团企业总部或某一个各方公认公平的一方来承担清算工作。采用后一种办法时, 需要各方签订合同条款, 详细列明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在有必要的情况下, 可以设立一个资金共管账户。

设立专门的机构或者商定一家机构承担收入清分及资金清算的职责, 意义不仅在于有一家能够承担收入清分及资金清算的主体, 更大的意义在于它要制定出一套标准, 以解决可能出现的争议, 并最终对争议进行判定和最后裁决。他最后出具的裁定结果具有权威性和公正性, 并能够让所有参与方共同遵守并参照执行。同时, 所有参与资金结算的n家单位不必再同时面对其余 (n-1) 家单位来进行结算或对账, 只需要面对清算中心或有权机构一家进行结算和对账即可, 大大减轻了工作量。

三、资金清算模式

在收入按照规定的标准采用模型进行信息化清分以后, 资金清算就是紧接着要进行的下一步工作。一般来讲, 资金清算可以采取的常见模式有两种, 即统收统支模式和差额模式。在这两种模式下, 所有参与结算的单位只需要面对清算中心或有权机构一家来进行资金结算和对账, 不必面对其他任何一家参与结算的单位。

1、统收统支模式

统收统支模式适用于采用收支两条线进行收支管理的单位, 或者想藉此集中资金, 统筹使用的企业集团采用。这种模式假设或虚拟前提是所有的收入都归企业集团所有或归某一有权机构集中归集后再行分配。其优点是能够集中大量的资金, 其缺点是为采用这种方法需要付出较大的协调成本, 目前采取这种模式的企业或机构虽然存在, 但并不多见。

采用这种方法, 在实际资金结算中, 所有资金流入的相关方要将资金全额上缴给清算中心或有权机构, 然后根据收入清分及资金清算的结果, 将归属于各方的资金另行划拨给各方。

用一个简易的表格来进行说明:

上表指清算中心或有权机构出具, 针对A单位收入上缴及资金划拨的结算表。应收A单位的资金项目包括A单位所有与清算业务相关的资金流入及应付给其他单位的相关服务费或其他酬劳。应付A单位资金项目包括在整个清算业务中A单位应分得的相关收入份额及资金份额。实际结算中, A单位应将合计AS的款项全额按照相关协议或规定先行划拨给清算中心或有权机构;清算中心或有权机构按照协议或规定再将合计AF款项划拨给A单位。这种方式即为统收统支方式, 也称为全额划拨方式。

对清算中心或有权机构来说, 可以借助网络化信息平台出具汇总所有单位的资金结算表, 格式举例如下:

表2可以总括反映清算中心或有权机构合计收取与划拨的各单位款项总额。

2、差额结算模式

在差额模式下, 假设或虚拟前提与统收统支一样, 也是假定所有的与清算相关的收入及资金流入都归企业集团所有或归某有权机构所有, 先集中归集再行分配。差别在于实际进行资金结算时, 各单位不再需要将所有资金上缴, 而是只上缴差额部分。以表2来举例说, 若A单位经过清分清算后的差额a为正数, 则A单位只需上缴给清算中心差额款项a;若B单位经过清分清算后的差额b为负数, 则B单位不需要向清算中心或有权机构上缴资金, 只需要等待清算中心或有权机构向自己划拨差额款项b即可。

理论上来讲, 如果只对收入进行清分分配, 不存在额外的服务或酬劳收费之外, 表2中差额的合计数t应该是零。

上述两种模式适用于大部分需要进行收入清分及资金结算的企业单位。总之, 随着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 不同企业各种业务与资金交叉点越来越多, 寻求合适的收入清分和资金清算模式, 可以大大简化工作流程, 提高工作效率。

摘要:一般企业需要进行收入清分及资金结算, 搭建信息化网络平台, 借助信息采集介质, 由专门的机构来进行资金结算,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资金清算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统收统支模式或是差额结算模式, 以大大提高清算效率。

关键词:一般企业,资金,清算,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国民航局.《民航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办法》空管业务补充规定, 2005;

[2]、铁道部财务司.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国际铁路联运清算办法,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2

一般模式论文 篇10

人才培养模式绩效评价是关系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管理与绩效改善。对绩效评价问题的研究包括: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及综合评价方法。基于服务地方经济的一般地方高校视角的人才培养模式绩效评价, 需秉承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充分考虑高校的办学层次、所在地区、所提供教育产品的服务职能等差异性;需克服绩效评价方式单一的弱点, 不断研究多角度评价的集成机制;需在静态评价为主的基础上, 增加动态过程评价方法。

本文试图通过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绩效评估理论和方法, 构建基于一般地方高校视角的人才培养模式绩效评价方法, 并以本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2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权重

2.1 基于一般地方高校视角的人才培养模式指标体系

人才培养模式体系, 以服务学生、注重学生利益为前提, 其中的培养计划应具有战略性与前瞻性, 同时重视学生个体的素养、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从而建立学校、教师、学生三方的信任合作共赢局面。

在人才培养模式绩效评价过程中, 应保证评价方向不产生偏差, 剔除难以量化的指标, 遵循绩效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要求, 进行系统分析和深入研究, 以保证评价指标的实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 并最终构建适用于一般地方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评价的指标体系。在参照其他一般地方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绩效评价的基础上, 从学校、教师、学生三方协同良性发展的前提出发, 依照指标选取的原则, 从资源利用效率 (基础条件) 、专业人才培养过程、质量反馈等三个方面遴选出测度一般地方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绩效评价的各指标, 遴选出由41个具体指标, 构成专业绩效评价三级指标体系[1], 见表1。

2.2 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

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人才培养模式的绩效评价同样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的时代特征凸显, 及学习、生活、生产、娱乐的全面智慧化、多元化, 绩效评价体系的指标将趋于数量增加化、影响动态化。也就是说, 即将从多个渠道获取到的人才培养过程及人才发展过程中的数据会越来越全面, 评价指标的数量也将随之增加;各指标对人才培养模式绩效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也将随之变化。所以, 从趋势上来说, 绩效评价中应建立权重的动态学习机制。

因此本文没有采用层次分析法等主观赋权方法, 而采用能够动态学习的客观赋权方法。采用熵权法[2]、主成分分析法[3]及BP神经网络方法[4]分别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然后采用算术平均法确定各指标的综合权重。假设有m个评价对象, n个评价指标, 指标数据矩阵为X=[xij]m×n。

2.2.1 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

熵权法基于信息论的基本原理, 根据各个指标的样本值中所包含信息量的多少来确定指标权重, 一个指标的信息熵越小, 该指标的权重越大。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的主要步骤如下:

(1) 使数据指标具有相同趋势, 公式为:Sij= (xij-xj min) (xj max-xj min) (高优指标) , 和Sij= (xj max-xij) (xj max-xj min) (低优指标) , 两个公式选择之一即可;

(2) 计算指标j的熵值:

(3) 计算指标j的信息效用值:dj=1-ej;

(4) 计算指标j的权重:

2.2.2 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权重

主成分分析方法通过矩阵变换的方式, 将高维相关的变量变为低维不相关的综合指标变量, 能够实现对数据集的降维。该方法不需要事先做假设, 可以有效利用评价数据, 而且分析结果由数据本身的性质决定。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指标权重的步骤:

(1) 对X进行标准化变换得到标准化矩阵分别为矩阵X中第j列的均值和标准差;

(2) 计算矩阵Z的相关系数矩阵R:

(3) 求R的特征值:解得n个特征值λ1≥λ2≥···≥λn≥0;并分别求出对应于特征值λi的特征向量Ei (i=1, 2, ···, n) , eij表示向量Ei的第j个分量 (j=1, 2, ···, n) ;

(4) 求各主成分的贡献率gi, 及主成分累计贡献率Gi, 其中;并确定k值, 使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0%以上:即Gi≥0.8;

(5) 根据累计贡献率准则计算主成分载荷:

(6) 求各主成分Fi:Fi=ETiX;

(7) 计算指标j的权重:

2.2.3 BP神经网络确定权重

BP神经网络是在1985年由Rumelhart等人提出的误差反向传播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是一种多层次前向反馈型神经网络, 该网络的拓扑结构由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组成。不同于主成分分析法, BP神经网络能够将过去的经验记忆到网络结构中。采用BP神经网络确定指标权重的步骤如下:

(1) 计算各层输出:BP网络的输入层包含n个节点, 对应指标体系中的n个评价指标;隐含层包含k个节点, 输出为Y;输出层包含一个节点, 输出为O, 期望输出用D表示。输入层到隐含层之间的连接权用V表示, 隐含层到输出层之间的连接权用Z表示。若激活函数按常规选用Sigmoid函数, 即:f (x) =1/ (1+e-x) ;则隐含层输出为:;输出层的输出为:将矩阵V、Z中的元素随机赋一个较小的初始数值;

(2) 计算网络误差:输入一个训练样本之后, 计算输出误差Ei, Ei=1/ (2 (di-oi) ) ;网络总误差为

(3) 各层权值调整:通过计算误差, 得到新的权值, 采用的公式有:

其中δo是期望输出与实际输出之间的误差;δjy是隐含层的误差;η∈ (0, 1) , 称为学习率;μ∈ (0, 1) 用来提高网络的收敛速度;

(4) 返回步骤 (2) 继续训练网络;

(5) 所有样本训练完成后, 如果E小于事先设定的误差阈值 (阈值设为一个正小数) , 训练结束;否则令E=0, 返回步骤 (2) , 重新依次输入所有的样本, 再次训练该BP神经网络;

(6) 计算指标j的权重:训练结束后,

2.2.4 指标体系综合权重

综合权重Wc由以上三种方法所求得的权重进行算术平均之后求得, 这种方法可以兼顾以往经验及样本数据本身的特性。

3 绩效评价方法

为了消除每届学生培养过程中软硬件条件的基础性差异对于绩效评价结果的影响, 采用齐次马尔可夫链方法[5]来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绩效评价, 以真实反映人才培养的质量及人才的发展趋势。

3.1 马尔可夫链基本思想

给定一个n维状态空间的系统, 随机向量X= (x1, ···, xn) , qt表示x在时刻t的状态, 系统在有规律的、间隔的离散时刻, 根据以前的状态值以给定的概率P转移到下一状态, P= (qt+1|qt, ···, q1) =aij≡P (qt+1|qt) , aij为转移概率, aij≥0并且。也就是说, 给定当前的状态, 未来系统的状态独立于过去的状态, 这个性质也称为齐次马尔可夫性。

将aij (n) 按行组成一个矩阵A, A称为一步转移概率矩阵, 经k步转移之后得到的概率矩阵为k步概率转移矩阵A (k) , A (k) =A (k-1) ∙A=···=Ak, 此时马尔可夫链逐渐处于稳定状态, 且与初始状态无关。

3.2 采用马尔可夫链进行绩效评价

计算每个指标的稳定向量, 得出所有指标的稳定矩阵F, F=[X1, X2, ···, Xn]T;则最终评价结果向量为Ge, Ge=Wc×F。

4 实例分析

评价数据取自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五届学生的所有8个学期的评价数据, 由上述三种计算指标权重方法确定出综合指标权重, 见表2。

接着计算每届学生每个指标的稳定向量, 得出稳定矩阵F, 并求出每届学生的Ge。若将评价等级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 对应的隶属度向量为[5, 4, 3, 2, 1], 则每届学生的最终评价结果值Rank为:Rank=Ge×[5, 4, 3, 2, 1]T。评价结果见表3所示。

马尔可夫过程的稳定状态表明, 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 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成长过程及水平与入学时的基础无关, 入学时的基础差异不影响采用马尔可夫链来进行培养模式质量评价的评价结果。由表3可以看出, 第D届学生的评价结果值最高, 说明该届学生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好, 培养效果最好。第C届学生的评价结果值最低, 需要仔细分析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关键问题, 以图改进。这一结论与实际情况是吻合的。说明本评价方法是有效的、可行的。

5 结束语

本文基于机器学习方法, 在同一个评价 (下转第27页) 指标体系框架下, 考虑环境变化及学生本身不同的差异性, 针对不同专业年级的学生使用客观赋权方法, 求出指标体系的权重;引入时间因素使静态评价变为动态评价 (确定评价指标在不同时刻的权重系数, 以反映时间序列中对象属性的变化) 。且学生入学时的基础差异不影响评价结果, 这对地方一般高校而言, 更加具备现实意义。

摘要:一般地方高校为地方各项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 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绩效是一般地方高校的努力目标。但是, 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指标具有不确定性、评价过程具有动态性。故对于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熵权法、主成分分析方法及BP神经网络方法综合确定指标权重, 使用马尔可夫链理论得出不同时间阶段内专业人才的发展趋势及综合评价结果。最后, 通过实例证明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关键词:一般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绩效评价

参考文献

[1]田原, 张俊娜, 贾建华, 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绩效评价研究[J].科教文汇旬刊, 2015 (5) :67-68.

[2]谢赤, 钟赞.熵权法在银行经营绩效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软科学, 2002 (9) :108-110.

[3]韩小孩, 张耀辉, 孙福军, 等.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J].四川兵工学报, 2012, 33 (10) :124-126.

[4]Rumelhart D E, Hinton G E, Williams R J.Learning representations by back-propagating errors[C]//MIT Press, 1986:533-536.

谜一般的普璞不一般的访谈 篇11

张原:主编交代过了,能让你应答自如的采访,不是好采访。再这样,就要炒我的鱿鱼!

普璞:汗。

张原:日后我会请你吃饭,只是这眼前,你得先保住我的饭碗才行。

普璞:……

张原:首先,第一个问题是关于你的照片。哼哼,不但我没有看过你的照片,《最推理》的关总上次去上海,拍了N多照片,居然其中都不见你。这还不算最夸张的,江湖上有传闻说,地球上没有一个活着的人手头上有你的照片,此言当真?

普璞:不。

张原:哦?谁有?

普璞:公安局档案里有。

张原:我只想问你为什么不留照片,要刻意神秘?

普璞:因为我想装神秘。

张原:能不能为《最推理》读者破个例,用文字给我们大家描述一下你的长相?

普璞:秃头,阔脸,酒糟鼻。

张原:晕,你知道这么说会伤害多少粉丝的心?

普璞:我错了,头没有秃,脸不算阔,鼻子也没有酒糟。

张原:这样并没有挽回多少……

普璞:那我要强调一下,上一次见到比我帅的是在1960年。

张原:还晕,这似乎更接近像第一个答案。留下一个悬念,问你下一个问题:你写这么慢,究竟在干什么?

普璞:慢慢地写。

张原:拜托,你如此喜欢冷笑话么?何其居心?

普璞:哈哈,居心就是,深刻领会你所说的应答不自如的精神实质呀!

张原:呵呵,面对这样的推理高手,冷不丁就会掉进其陷阱,发冷,挥汗。

普璞:那好吧,不难为你了,实际上,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本格推理长篇要写得快本身是件很难的事情。二是当我开始专职写作之前,我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要知道,这对我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它不仅会改变一个人的生活,也需要你在各个方面有良好的修为,它需要学习、积累和成长。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来进行这种角色转换。

张原:曾经听说过推理写作的难,今天才知道会这样难,但我发觉身边不少写手似乎都没经过这么痛苦的过程啊?

普璞:当然,这也是因人而异,如果写短篇也会轻松许多。我当时这么痛苦(怎么感觉像分娩)也是因为直接操刀写长篇的缘故。那时还没有任何推理杂志,甚至连肯发推理文章的地方都很难找到,所以就没养成写短篇的习惯。有的朋友直接写长篇很轻松,我很羡慕这一点。

张原:看来是《最推理》让你有了改变。

普璞:嗯,我确实很感谢《最推理》提供了这个平台,也希望《最推理》能越办越好!

张原:新浪得奖时你的心情是不是狂喜?

普璞:06年的陈年旧账咱就别提了吧。不过那时真的没有狂喜,就好像,有位大叔走过来拍了一下我的肩膀,和我说:加油,好好干!是这种感觉。

张原:你的少年老成或说少年持重再一次征服我,不过我知道你是国内第一个以本格椎理长篇获奖的人,也是第一个将本格推理长篇卖到台湾的人,听说最近《不可能犯罪》越南版权也卖掉了?能做到这么多第一个,委实不易啊。

普璞:越南方面刚谈妥了,不过这代表不了什么,只是我写的比较早而已。再则,如果能把书卖到欧美或日本,那种肯定也会让我开心。

张原:有评论家说,你是中国最好的推理写手,过去是,现在是,只要你肯继续玩下去将来依然是。我们主编说,要给大家看到你的东西,你就是中国最好的推理写手。

普璞:感谢她的鼓励,我知道她的意思,她是希望我把思想快速转变为文字。

张原:接下来的问题,你可以回答也可以拒绝。请问:你是不是不太喜欢福尔摩斯?

普璞:呵呵,说实话,我不喜欢的只限于故事,不限于角色。相反,我倒觉得福尔摩斯这个人物塑造得非常成功,非常具有魅力。

张原:你这么说不怕得罪广大的摩丝么?(普璞:还不是你让我说的)在以前就见你这么说过,那时你只是一带而过,现在能具体说一下为什么吗?

普璞:我是初中时阅读福尔摩斯的。它非常有名,但我尝试了几次却读不进去,以至于让我对此类小说都完全失去了兴趣。这可能是和我之前读了大量金庸古龙的作品有关。与金庸古龙相比,福尔摩斯的文字相对要晦涩了许多,这也可能跟我们的翻译水平有关,再经典的如果读不进去那也没办法。并且相对于推理,它更注重人物塑造。很多年后是岛田庄司的书让我改变了对推理小说的印象,我那时才知道推理小说原来是可以这样的。但福尔摩斯很容易让初次接触侦探推理的读者以为它就是其中的典范。老实说,我觉得它无意中对我进行了误导,让我对推理小说持有了很多年的偏见。

张原:哈哈,差点毁了一个椎理作家而多了一位武侠高手,很严重呢。不过,这可能和你喜欢本格推理有关?

普璞:也不是这样,有的社会派我也很喜欢,有的本格派我却看不进去。我看书对文字和故事均有一定的要求。

张原:哪位名家的本格作品你看不进去呢?

普璞:比如奎因的。在本格推理中,我偏好有漂亮诡计的,而奎因擅长的是逻辑演绎,故事和文字也不符合我的喜好。

张原:说到此,下一个问题就来了,比较敏感咯:就像你也有不喜欢的一些名家大家,若是碰到这样的读者,也不喜欢你的作品,你是什么心态,会怎么办?

普璞:一个作家如果没有这点起码的思想准备,他最好不要玩写字这个活儿。我很欢迎别人提意见,实际上我也在四处征询意见。但如果有读者真的不喜欢我的风格,我也不会强迫我或强迫他人做改变,我反而会建议他们不要再去阅读相同风格的我的作品,因为我觉得阅读是情投意合两厢情愿的事情,大家都开心就行了,无需勉强。在写作这件事上,首先我是想写我自己喜欢的作品,然后是给喜欢我作品的人写,但并不寻求让所有人喜欢。那不现实也没有意义。

张原:呵呵,这就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了。不过,只要是普璞的作品,每一个我都不会也不愿错过,斗胆问一句,普大师,您究竟芳龄几何?

普璞:哇哈哈,你这问题问得实在生硬直白,有失水准。

张原:可我实在好困扰啊。坊间传你11岁、27岁、35岁……还有的说,你孩子4岁,你还没有婚配,有的说你扎辫子,有的说你长发披肩,还有的说你是秃头……OMG,能不能告诉我,我相信谁的?

普璞:哦,我可怜的朋友,这么纠结,干吗不去问问关总。请千万不要妖魔俺,我实际经常和其他推友见面的,只是NO拍摄。

张原:眼瞅着又到了结束音乐响起,滚动片后字幕的时候,再问一下。你觉得写作中最大的敌人是什么?

普璞:生病和失眠。

张原:你经常生病和失眠么?

普璞:没有经常生病,但失眠的确困扰了我一段时间,以至于要靠药物才能睡着。最让我头痛的是一旦晚上没睡着,不管多累,白天我也神清气爽,无法入睡。这是一个很奇怪和痛苦的病理。幸好近年我都没怎么失眠了。

张原:呵呵,看来你二脉被真气打通了。《新七宗罪》我感觉诡计很漂亮,故事又很创新,我真的很好奇后面的发展,我一直在琢磨,这家伙是怎么想出来的?

普璞:故事的灵感我早就有了,它来得不知不觉。你看到的这个诡计是我们在qq群里聊天时,我突然想到的,脱口而出后他们都大吃了一惊。所以我建议写手当想不出点子时,可以和人聊聊天,进行思维的碰撞,可能会有不小的收获。

张原:你平时和推理写手的接触是不是很多?

普璞:是的,我和几个写手朋友共同组建了一个原创推理俱乐部,现有成员70人左右,都是推理方面的写手。原先的打算是想系统地帮助初学写作的新人,会涉及到写作教程,投稿,维权等各个方面,后来我还想传达一种“写推理可以很快乐”的理念,正是有这种理念,才继而创办了那份《嫌疑犯X的八卦》的电子杂志。

张原:难怪有评论说到普璞时定会在你的名字前添加一个定语:这是一个真正热爱执著推理的人。看来,中国的本土推理未来一片光明,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期待呀。能不能透漏一下,你将来打算干什么,下一部写作计划是什么?

普璞:实际上我有相当多的长篇构思,所以以后的写作将以长篇为主。再以后的打算还不知道,不过我希望近期我的作品能卖到欧美或日本。

张原:尽管普璞还是一如既往的神秘,他的冷笑话似乎让有些事还难辨真伪,但他对推理的热爱认真勤勉执著,对《最推理》读者的负责宠爱掏心掏肺,都已经从另外一个角度证实了,我们咫尺之间,他是怎样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他是胖是瘦,是高是矮已经不重要,对普璞,唯有祝愿,唯有祝福,唯有希望,唯有祈愿,唯有开怀,早日实现所愿!

普璞:谢谢!

张原:套用小崔的经典,请最后用一句话结束我们之间的谈话。

一般模式论文 篇12

专业的比较优势就是专业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人才的定位、学生的就业, 同时对专业建设、师资引进有重要的影响, 任何高校无不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对于一般工科院校, 常常在某些专业有较强的比较优势, 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较好, 但对于工科院校的经管专业, 就成了一个相对“弱势”的专业, 如何在激烈的就业形式下, 取长补短、错位竞争, 体现工科特色, 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是工科院校制定培养计划前必须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现行高校经管专业三种培养模式

国内高校的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的人才培养模式归纳为三种:一种以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综合性大学为主的“宽口径、厚基础型”模式;一种是以华南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理工院校为主的“实践技能型”模式;还有一种是以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财经类院校为主的“专业核心型”模式。

1. 综合型大学“宽口径、厚基础型”人才培养模式。

综合性大学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在管理、经济、法律、营销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和能力, 使学生掌握经济管理学的定性、定量方法, 具备分析和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基本能力。这些大学经济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一般涉及学科门类较多, 课程信息容量较大。如复旦大学, 要求学生要修读综合教育课程) 含思想政治类、计算机类、美育类等) 、文理基础课程 (含经管类、人文类、政法类) 、专业教育课程 (包括专业必修和专业选修) 和任意选修课程等四大类课程。

2. 理工类高校的“实践技能型”培养模式。

理工类高校在课程设置上体现了鲜明的理工特色。除了在经济管理专业中开设传统的经济管理类课程外, 基本上都开设一定的理工基础类课程。而且, 十分重视实践教学, 侧重经济管理管理方法和技能的训练。一些高校在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方面的投入较大, 并引入了较为先进的经济管理模拟教学软件, 重视营销工程和统计方法的训练, 加强和提升学生的应用技能。

3. 财经类高校的“专业核心型”培养模式。

财经类院校在财经管理类专业的教学和科研上拥有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师资力量。从总体上看, 财经类高校在经济管理本科专业及其课程的构建上, 一般都融汇了所在学校的其他财经管理类专业的特色, 做到以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为核心, 财经类专业基础课围绕着专业课程来服务的精神。这些高校一般除了开设经济管理专业方向外, 还较早在经济管理专业开设了物流管理等专业方向, 加大学生自主选择方向的能动性, 提高学生的整合竞争力, 以适应新的形势对学生培养的要求。

一般工科院校多采用第二种“实践技能型”培养模式, 但在人才培养定位趋同化严重。

三、一般工科院校“工科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1. 一般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般工科院校现行经济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经管人才的基本需求, 但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1) 专业课程设置不尽合理。一般工科院校是以专业为核心的三段式培养计划, 即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这种培养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强调基础课程和通识课的教育, 共性课程多, 实践训练少, 缺乏灵活性, 导致学生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差。在课程设置上, 由于忽略社会对经管人才的需求特征, 课程体系设计缺乏规范性和前瞻性, 存在课程内容交叉重复、课时过多与课堂信息量不大并存、选修课少等显著缺陷。

(2) 工科类课程教学方法比较陈旧。由于缺乏互动, 教师难以了解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 教学效果不佳, 因为课程基本上为文字描述, 学生自己可以通读整本书的内容。但是文字背后的实际内涵, 学生往往无法掌握, 也缺乏主动性去学习了解。因此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与学生进行互动,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3) 对工科课程的考评比较宽松, 知识考核评价方法单一。在对学生知识学习能力的考核上, 考核评价方法还比较单一。许多高校课程的成绩主要通过卷面考试成绩来反映, 考核内容通常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案例分析较为缺乏。具有创新性的实践过程考核、课程论文答辩考核、小组评价等评价方法还很少采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片面, 不能活用所学知识, 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社会对营销人才的能力要求脱节严重。

2. 工科院校经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模块化体系。

为保证经济管理本科人才的培养真正达到所确定的培养模式要求, 应采取切实措施对经济管理本科专业进行改造, 按照模块化的思想进行制定教学计划, 进行课程体系设计, 建立新型的课程模式。课程设置应当由公共课程模块、工科特色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专业方向模块、专业选修模块、实践技能模块组成, 其教学计划体系流程如图1所示。

公共课程模块包括为达到本科层次所必需的文化素养、政治素养、身体素质类课程, 这种模块化的培养体系注重基本素养和专业基础技能的培养, 突出专业的核心课程, 科学地构建经济管理大类共同的知识平台。据此设置专业方向课程群, 可以使学生根据行业需求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

3.“工科特色”经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模块化体系。

工科特色不能理解为工科课程与经管课程的简单迭加, 而是整合, 要从经管学院的角度进行系统分析和整合, 形成一套复合方案。复合方案的实施主要有三个障碍:经济管理专业学生中的文科生理科基础薄弱且学习工科知识的主动性差、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面广而使课程设置陷于深度和宽度的两难抉择、所复合的工科课程没有紧贴经济管理专业整体培养目标且师资难觅。

上海某工科院校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有工科特色的经管人才的培养方案。通过市场调研, 上海人才市场所需的经济管理人才一是要有综合的经管知识, 二是要懂得一定的产品知识或行业知识。

该校结合工科的办学优势和历年经济管理毕业生的大致分配去向, 选取该校的材料、化工、IT、机械、自动化、食品、建材等七个领域,

通过课程建设, 各课程建设小组都完成了课程建设任务, 包括一整套专门结合经济管理学生基础和人才培养目标而制作的课程说明、课程大纲、授课计划、教材或讲义、PPT讲稿等教学文件。尤其是课件思路清楚、制作精致、各有特色, 有的以动画形式再现了工艺流程和工作原理, 有的以大量的实物照片和现场照片让人身临其境, 有的以清晰的脉络介绍了产业的发展, 有的高屋建瓴地阐述了自己对产业发展的把握。

通过此轮建设, 很多主讲教师认为:虽然课时较少但相信学完课程后, 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沟通、选型、报价方面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会很有竞争力。所以, 虽课时压缩了20%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都有提高。在产品学课程的教学效果调查中, 学生反映“授课老师都用了一种最简单的方法令我们学到了广博的知识, 拓展了知识面”, 从事工作与所学的工科产品学课程毕业生谈到“在面试过程中我的这门课程的宝贵经历可以让我在公司老总面前表达许多涉及到机械专业方面的内容, 这同样也是我们面试话题的开始, 可以说这为我最后的录用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由于掌握机械原理知识可以对整个过程有相对专业的了解, 可以在整个营销过程中把握顾客提出的问题或要求并满足顾客的愿望, 最后达成合作双方利益共赢”。

如果把这些按学科建设的内容重新按照产品知识、产品工艺、产业发展、现场操作等四个专题进行组合, 课程建设的成果就可以构成了一个由若干个不同工科领域内容的讲座及其主讲人所组成的讲座库和专家库, 应用到具体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去时可以根据专业人才定位和人才市场需求, 由专业带头人按学科挑选或专题挑选, 甚至还可挑选几个讲座加一些外请报告另组一些短课程, 同时课程的管理和考核应设置责任教师以统筹协调。

工科特色模块不仅丰富了该校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 也对教学内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专业教师应指导学生怎么结合这些产品知识进行专业学习;所以不仅要求学生学习工科知识, 经济管理教师也应学习和理解产品学知识并结合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去。根据人才市场调研和国内外类似专业调研而制定的人才培养计划对设置什么产品课程提出要求, 产品学课程的教学反过来又丰富、提升了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学内容, 这样产品学课程和经济管理专业课程形成了良性互动的机制, 进而逐渐形成了该学院经济管理的专业特色。

四、“工科特色”经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1. 结合市场需求, 进行工科特色课程设置。

上一篇:锚网应用下一篇: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