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豆豆排队数学教案

2024-10-03

幼儿园豆豆排队数学教案(共12篇)

幼儿园豆豆排队数学教案 篇1

幼儿园豆豆排队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将收集的豆子进行分类、排列,并做记录。

2、积极探索,分析讨论,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教学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豆子(蚕豆、黄豆、红豆各十颗)。

2、双面操作板(前后一样,如图示。“0”是豆子的标记,分别表示蚕豆、黄豆、红豆)。

3、海洋球、乒乓球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师:看看桌上有什么?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

幼:蚕豆、黄豆、红豆。它们的名字叫种子。

二、第一次探索活动: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不一样。

1、讲解动作要领。

师:现在请你们做件事――给这些种子分分家(出示操作板,正反面一样,图示),猜猜第一条线上排什么?为什么?

幼:红豆,因为有红豆标记。

师:那第二、第三条线上呢甲

幼:黄豆、蚕豆。

师:排的时候要从红线开始,一个靠着一个,让它们站在线上。“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

三排全排完了,不要收,把数字记在后面的格子中。在幼儿进行操作时,教师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四层意思:要做什幺(操作目标),要怎么去做(活动规则),要注意什么(强调重点),完成作业的标志(自我检测的依据)。尤其是“一个靠着一个”和“站左线上”的要求,能排除不规范排列给比较、归纳以及形成正确概念所带来的干扰因素,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探索习惯。

2、幼儿操作,用种子在纸板上排队。

3、幼儿讲述排列结果,并讨论“为什么都是十颗,队伍却不一样长呢?”

幼A:因为红豆小,所以排得最短。

幼B:因为蚕豆大,所以排得最长。

幼c:因为黄豆不大也不小,所以排的队伍不长也不短。

4、小结:相同数量的种子,颗粒越小,排列越短;颗粒越大,排列越长。

让幼儿理解抽象的概念必须从操作开始、因此,安排操作活动,让幼儿先动手分、排队,观察具体、直观的现象詹,再动脑思考、比较,逐步理解物体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引导幼儿用“因为…、所以?”大胆、清晰地表达自己通过探索、思考后得出的.结论,帮助幼儿理清思路,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三、第二次探索活动:感知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

1、请幼儿把纸板翻过来,观察另一面。(出示操作板,正反面一样,图示。)

师:看看纸板上的三条线怎么样?

幼:一样长。

师:如果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队,想想,用的豆子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

幼A:一样。

幼B:不一样。

幼c:不知道。

提出设问,引导幼儿运嗣自己的经验去思考。针对幼儿的回答,教师不立即做出“对’’与“错”的判断,而是给幼儿留下悬念,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操作,激发英强烈的探索欲望。

2、交代探索要求,幼儿操作。

师:请你们用不同的种子分别在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列,看看它们的数量到底会不会一样多呢

3、讲述操作结果。

幼A:不一样多。

幼B:红豆用得最多,蚕豆用得最少。

4、讨论:“为什么排一样长的队伍时,红豆用得最多,蚕豆用得最少?

5、小结:队伍一样长时,小种子用的数量多,大种子用的数量少。

四、、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感知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1、教师手拿海洋球、乒乓球提问:如果用相同数量的海洋球和乒乓球排队,谁的队伍长?谁的队伍短?为什么?

幼:乒乓球小,排的队伍短;海洋球大,排的队伍长。

师:让它们排一样长的队伍,海洋球和乒乓球谁用得多?为什么?幼:队伍一样长时,大的海洋球用得少,小的乒乓球用得多。

2、游戏“走铡丝”

师:老师和幼儿一起走“钢丝”:从起点线处脚跟对脚尖走到终点线,数数你用了几步甲(师幼游戏)

师:为什么老师用的步子少,你们用的多呢?

幼:老师脚大,用的步子少;我们脚小,用的步子多。

从“豆豆排队”迁移至另一幼儿熟悉的“球排队”、再过渡到轻松的游戏“走钢丝”,启发幼儿结合生活实际,运用已学的知识经验、去解决新的问题。

幼儿园豆豆排队数学教案 篇2

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养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 但也有人认为养成教育不只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 还包括道德品质的培养教育。对于养成教育的性质, 绝大多数人认为养成教育是德育的目标。但我们认为, 养成教育既是德育的途径, 又是德育的重要目标。确切地说, 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幼儿形成良好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过程, 既包括培养, 又包括形成, 培养是途径, 形成是目标。对养成教育概念的界定无疑会影响养成教育的实施, 因此, 有必要对养成教育的实质做初步分析。养成教育的思想起源很早, 养成教育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养成教育的思想早在古代就有, 如在孔子教育思想中就有“少成若天性, 习惯成自然”。王炳照先生认为, “中国古代传统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人格养成教育”, 就是“教人学会做人”。养成教育思想被叶圣陶先生进一步发展 , 他曾经这样概括教育的本质:“‘教育’这个词, 往精深方面说, 一些专家可以写成巨大的著作, 可是就粗浅的方面说, ‘养成好习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它的含义。”

一、班级常规管理的含义

常规, 顾名思义就是指日常规则。幼儿园的班级常规管理是指在以班级为单位的这样一个集体环境中, 老师帮助和指导孩子建立一定的规则, 以保证幼儿在园日常生活、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的顺利开展。

二、班级常规管理的必要性

1.幼 儿 教 育 的 需 要

在幼儿教育中, “常规教育”是为了实现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目标, 让幼儿活泼又有序是常规教育的目的之一, 幼儿常规稳定才能保证幼儿在园健康、活泼地成长。常规看似无形因为它不像一次教学活动那么凸显成效, 其实它无处不在, 是保障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因此, 常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2.幼儿 发 展 的 需 要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正说明幼儿期是形成和培养良好素质的最佳时期。幼儿园不仅对幼儿进行教育, 而且为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使之为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良好的班级常规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幼儿园的日常管理中, 要求教师经常清点幼儿人数, 注意幼儿安全, 所以排队就显得尤其重要, 很多老师都为让幼儿排好队花了很多力气和脑筋。排队是抓好常规的一个起点。孩子进入学前教育阶段, 关键是要形成可以让自己得益终生的良好习惯。懂得按秩序排队是培养幼儿习惯的开始。

幼儿园的半日常规是我们一直要抓的, 在着手常规管理的过程中, 幼儿排队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因为大班是由插班生组成的, 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比较好动, 而自控能力又比较薄弱, 在和同伴近距离接触时, 情绪会突然高涨起来, 会因为不经意的触碰而引起同伴的不满或者误会。所以排队是幼儿最容易发生混乱的时间。然而幼儿要排好队, 教师的管理和指导是关键。

我们分两种状态管理幼儿排队:一是行进排队。一般在幼儿出操、散步、体育活动时会有行进排队。如果两个教师都在场, 那应该实行首尾管理的方法。如在我们大班出操, 总是一个老师在前面带队, 引领幼儿行进方向, 另一个老师在最后一边观察幼儿的行进情况, 一边提醒幼儿一个跟着一个走, 不要掉队。一直等到所有孩子都走到大圆圈上, 另一个老师才插到自己所带的小队。这时候, 跟在最后的老师非常关键, 要观察所有孩子的进程和状态。当队伍开始出动, 还没有轮到的孩子会有一个短暂的等待时间, 在等待时他们会和后面的同伴讲话, 或者被周围的一些事件吸引, 而忘记跟走。在行进的过程中, 孩子们非常容易被其他人或事吸引, 偏离行进队伍。再有幼儿的行进速度, 需要断后的老师关心和提醒。再如从外面回到教室, 带队老师在前面带队, 带到教室就应该管理好幼儿, 孩子们一般从外面进入教室有一种归家的放松感, 如果这时候听之任之, 就非常容易混乱。孩子有从众心理, 如果一进教室就告诉孩子做什么、怎样做, 那后进来的幼儿无需多说会跟着前面的幼儿很有秩序地处事。

如果只有一个老师, 那就应该随时注意整个队伍的情况。此时老师一定要在排前, 让幼儿明确行进方向, 不至于让他们感觉没有目标。同时也要随时注意整个队伍里的每一个幼儿, 及时提醒偏离队伍的孩子, 绝对不要在队伍的最后, 像赶鸭子一样。

二是静候排队。有时为了活动需要, 静候排队是不可避免的。静候是教育过程中最忌讳, 但是又不可避免的, 如在餐点之前, 一部分幼儿如厕洗手, 另一部分幼儿必须等待, 但是等待又不能听任他们随意交谈, 和同伴近距离的时候最容易出现状况。这时候就应该妥善安排好静候的孩子, 可以让他们玩一些手部游戏, 动作幅度不大, 不要因为游戏动作而触碰到同伴, 但是又有一点趣味性。或者可以讲一些小故事, 还可以让幼儿表演小节目、做做小游戏等。“无事生非”, 总之切忌让幼儿无所事事。

摘要:养成教育是目前教育界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 人们对它的解释大同小异。本文分析了班级常规管理的含义及其必要性, 具体阐述了如何引导幼儿养成排队习惯。

关键词:班级管理,养成教育,排队

参考文献

[1]幼儿教育, 2005 (03) .

[2]刘燕.幼儿养成教育经验荟萃.

我为豆豆“千挑万选”幼儿园 篇3

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豆豆在幼儿园很开心,我们全家都很满意。其实,选择幼儿园也没那么高深,我主要看中这几个标准:

看孩子平时在幼儿园的状态

这个状态不光是指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状态,更是指所有其他在园孩子普遍的状态。孩子们在这里高兴吗?他们呈现出的是一种刻意的教条的状态还是呈现出一个孩子应有的状态?这一点我认为是最重要的考察因素,因为一个真正尊重孩子的幼儿园绝不会整天把尊重挂在嘴里做成广告牌,而是体现在行动上。这个理念从哪里能看得出来呢?唯有孩子的状态是最好证据。

比如我曾经费尽周折带着豆豆去过一家很有名的幼儿园参观,当时孩子们正排着队玩滑梯。让我吃惊的是,在整个游戏区,三十几个孩子居然没有半点声音!老师沉默地在滑梯下接孩子,孩子们沉默地滑下,仿佛在完成某项任务一样,在他们的脸上我丝毫没有看到玩耍的快乐和欢愉。当时豆豆也很想去玩,于是自己插队跑到第一个去滑,我想,孩子们肯定会抗议的,凭什么你就可以不排队?没想到没有一个孩子说话,只有一个男孩子张了张嘴仿佛要说什么,但滑梯边上的老师沉默地看了他一眼,那个孩子立马把想要说的话咽到了肚子里!这个看起来不超过四岁的孩子有这样的自制力,这说明什么?如果孩子在老师面前是自由开放的,老师在孩子面前是温柔可亲的话,孩子能这样吗?我不想豆豆在这样的环境被压抑,果断放弃了这家幼儿园。

看教师的精神状态

说到底,教育就是一场修行,目的是为了孩子,但修的却是我们自己。如果一个老师的状态不好,她是不可能带领好这群孩子的,因为孩子不光吸收老师教给他们的知识,更吸收老师的精神状态。一个老师教了孩子们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老师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因此,我每次去幼儿园都会要求见一见主配班老师,观察她们的精神状态,看她们到底是那种自信淡定的人还是那种紧张焦虑的人。我相信一个老师的状态比她的方法和经验重要一千倍,只有一个轻松自然的老师才有可能营造一种轻松自然的氛围,纵使她非常没有经验,但跟着她,孩子们能学到如何从不完美走向完美,也能学到如何从错误中成长,这就足够了。

有人会说:“难道你不应该看看这个老师是不是真正尊重孩子、爱孩子吗?”其实尊重和爱这四个字人人都会写,人人都会说,可是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当我们去考察幼儿园的时候,哪个老师不知道我们是去考察的?难道她们还会在我们面前不尊重孩子吗?但是她们的精神状态却是想掩饰都无法掩饰的。一个精神愉快、注重自我修炼的老师必定是一个真正尊重自己的人,这样的人我相信她也一定能够真正做到尊重孩子、爱孩子。

看孩子上学时的状态

如果一个幼儿园,除开新入园的孩子,其他入园已久的孩子早上来很多都会哭的话,那么这个幼儿园一定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我家楼下就有一家据说还比较知名的幼儿园,我们小区居民都叫它“哭儿园”,每天早上上演无数场生离死别,这样的幼儿园能好到哪里去?虽然它就在我家楼下,虽然它的学费不足豆豆现在幼儿园的三分之一,虽然它名声在外,但我仍然毫不犹豫地排除了这家幼儿园。

说起来我去豆豆现在的幼儿园参观时,恰好也赶上了一个孩子哭,因为放学不愿意回家。那天我们去参观的时候正好是傍晚放学,一个孩子正跟着他姥爷在那儿大哭,我还心想:“难道这孩子今天放学就想到明天上学要哭了?”

没想到一问才知道,原来是这孩子因为还想在幼儿园玩不想回家而闹情绪。我一听乐了,这个幼儿园有点意思,再一看小院子里的孩子们,这哪是城里孩子啊,一个个晒得那叫一个黑,脸上泥巴兮兮的,滚轮胎的滚轮胎、爬树的爬树、挖土的挖土、踩水的踩水,再多的泥巴都掩不住他们纯真的笑脸。我仿佛瞬间看到了自己小时候的状态,顿时有种城中桃源的感觉,当即决定让豆豆上这所幼儿园了。

看幼儿园在父母成长方面所做的工作

幼儿园的作用对象绝不仅仅局限于在园的孩子,家长参与也是幼儿园工作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一个幼儿园再好,也需要家长的配合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个幼儿园再好,在孩子教养方面占据的作用也是有限的,绝大部分的教养责任在父母。所以,一个好的幼儿园应该是非常重视父母成长的,整个园的父母和老师应该都有成长的氛围,幼儿园也应该给父母成长的机会。

绝大部分父母在养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是有所欠缺的,这样的欠缺不应该受到指责,而应该得到帮助,接受培训。同时,由于工作的原因,幼儿园老师会比家长更懂教养,她们应该是能够引领着家长前进的,所以,现在一些好的幼儿园都会有家长培训课程,也有读书会、妈妈会、爸爸会等等。而这样的学习机会,既会增强家长对幼儿园的理解和信任,也会让家长之间成为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当幼儿园的老师能够带着父母一起成长,共同进步的时候,可以说,幼儿园就是大家的精神家园。在这样的幼儿园中,你可以看到家长之间的关系非常好,一起出去玩、一起学习、一起成长,那是一种志同道合者惺惺相惜的感情,这样的感情因孩子而产生,却不会因孩子毕业而终止。虽然这样的幼儿园相比起绝大部分幼儿园来说还很少,但我们应该为孩子选择那种更注重家园沟通的幼儿园。

幼儿园小班数学《水果排队》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范例和教师语言的引导,能发现实物交替排列的规律。

2.初步尝试按交替规律排列物体,并能边操作边讲述:一个xx,一个xx。

3.乐意帮水果宝宝排队,初步体验成功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水果:苹果、梨、橘子

2.图片:香蕉、橘子、苹果、梨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宝宝,看,谁来啦?(苹果宝宝)还有呢?(梨宝宝)

2.师:今天这些水果宝宝要出去秋游了,去秋游前要先排排队。

3.师:看,这是一个小红旗,水果宝宝们开始排队了,它们都排好了吗?它们是怎么排队的呢?(一个苹果,一个梨。。。)

小结:水果宝宝是一个隔一个排队的`。

4.师:瞧,它们又是谁啊?这些水果宝宝也要去秋游,但是它们还没排好队呢?你们能帮帮它们吗?它们又是怎么排队的呢?(一个橘子、一个苹果、一个橘子、一个苹果)接下应该怎么排呢,谁能来排一排。(请个别幼儿排一排)

5.出示条卡

师:还有水果宝宝也在排队呢,它们没有排好呢,我们帮他们排排好吧?(一个xx,一个xx)接下来排什么呢?(排一排)

二、幼儿排一排

1.师:宝宝们,后面还有很多的水果宝宝需要你们帮忙,你们能帮它们排排队吗?记住哦,两种水果要一个隔一个排。

2.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

3.师:我们来看看宝宝们帮水果宝宝排好队了吗?排的对不对?

请一个对的幼儿,集体表扬;再请一个错误的幼儿,帮助纠正。

三、秋游

1.师:水果宝宝们都排好队了,那我们也来当水果宝宝,一起排排队吧。(每人一个水果图片,共两种水果)

2.幼儿排一排

3.师:水果宝宝们,我们去秋游吧。

活动准备:

我在本班进行了科学教学活动,本次的活动名称是《水果排排队》目标是体验物体从大到小的顺序关系并能根据全范例,用重叠对应的方法,按大小给5个物体排序,操作完后能整理材料,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在活动一开始我用了情景导入,让小朋友们帮妞妞给果园里的果子排排队,小朋友们都非常有兴趣。我特别强调要从小红旗开始,可能是因为过于强调了,在说明操作规则时语言显得有些啰嗦,用词不够严谨。作为一名新教师,这一点我一定要多加注意,尽量减少无效提问的出现。说明规则后小朋友开始动手操作材料,大家都很专心在操作材料,小朋友很快就做完了,但是在换组的时候还有小朋友忘了收材料就到另一组进行操作了。最后是讲评,我显得有些急于收尾,没有等所有小朋友都收拾完我就开始讲评了,我应该耐心的多等一等,等所有小朋友准备好了以后再进行讲评。

通过这次观摩活动,我发现了自己在教学当中的很多不足,也看到了其他教师的很多优点,我一定要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改进,多向他人学习。

★ 幼儿小班数学教案:水果排序

★ 《种子排队》大班数学教案

★ 水果排序数学教案

★ 排队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 小班数学教案

★ 小班数学教案

★ 小班常规教案《排队》

★ 我会排队小班教案

★ 小班数学:瓶瓶罐罐来排队

幼儿园豆豆排队数学教案 篇5

思维能力的发展。

心理学家皮亚杰研究幼儿学箅思维,认为数概念是幼儿在事物问建立两种关系的综合,一种是类包含关系,一种是顺序关系,即幼儿思维中有非常原始的关于分类和排序的结构。分类同排序一样是幼儿学数学前的准备阶段。我在数学角准备红片片和绿片片,请小盟友帮片片排好队。有的幼儿已会按一规律排序,大部分幼儿还不知道按一定规律排序,为发挥排序促进幼儿思维能力发展的作用,设计了此活动。

1、第一层次:能独立地找出图形规律进行排序。第二层次:在成人的帮且力下,找出图形排序规律进行排序。

2、促进幼儿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

排序图(如图

1、如图2),在活动前贴在数学角上,幼儿人手一套排序的图形娃娃操作材料,图形妈妈图片一张,每人一串“项链”。

1、出示排序图,引起幼儿活动兴趣,找出图形排序规律。

(1)出示一位图形妈妈说:“我是图形妈妈,我有许多图形娃娃,今天妈妈要带宝宝去游乐场玩。宝宝们,你们快排卧们已经会按从大到小,从小到大给图形宝宝排队,看圆宝宝宝是怎么排队的呢?”

小结:圆宝宝与三角宝宝是间隔着排队的。

(2)“看,三角宝宝和方宝宝也排好了队走来了。”

提问:“三角宝宝和方宝宝是怎么排队的呢?”引导幼,出规律。

小结:三角宝宝与方宝宝也是间隔着排的。

(3)“图形妈妈正准备带图形宝宝离开家就听到了图j叫声,原来还有图形宝宝也排好了队”“看,这些可爱的图j是怎么排队的呢?”引导幼儿观察找出图形排列规律。

小结:圆宝宝、三角宝宝、方宝宝它们三个间隔着排酣

2、幼儿操作“图形宝宝来排队”,图形妈妈带着图形!游乐场。有的图形宝宝坐上了碰碰车,有的图形宝宝爬一梯,还有的荡起摇船„„玩的真开心!图形妈妈说:“时问我们该排队回家了,可只有排头的几个图形宝宝排好了卧妈可真着急呀。”“小朋友,我们图形宝宝排的队好不好?”

“x宝宝排在这儿!”

第一组按两种形状排序o△o△„„

第二组按两种形状排序△口△口„„

第三组按三种形状排序o△口o△口„„

小结:小朋友帮图形娃娃排好了队,图形妈妈真高兴!许多的项链给小朋友呢1

3、游戏“看谁站得对又快”。

请小朋友看清你的项链珠子,是怎么排列的,就站在.子排列相同的圆圈上,看谁站得对又快。

数学角中,提供木珠,各种塑料雪花片,图形片,可供{色、形状、大小排序。家长在家也可让孩子将鞋子、衣服、毛巾等按大小、颜色排序。

分类和排序一样,也是幼儿学数前的一种智力准备活动,一方面有助于幼儿学习数数,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本次活动按两种形状排序,幼儿在数学角已见过,有了一定的经验准备,排列起来就相对容易一些。让一部分能力强的幼儿按三种形状问隔排序,这样能让每个幼儿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这也符合发展性原则。小班幼儿的注意力易转移,动作的目的性不强,本次活动采用游戏的口吻,让幼儿帮图形妈妈把图形娃娃排好队,增强了幼儿操作的目的性,使幼儿的学习兴趣更浓,效果更好。

根据事物的某些特征排序,是幼儿期发展的一个重要逻辑能力,在排序活动中,幼儿要针对一系列物体某方面的特征,如长度、大小、重量等或物体之间的特定逻辑关系对物体的顺序进行调整。排序能力从小班就可以培养,但应当注意通过游戏的方式,并让孩子在手脑并用的操作过程中掌握排序的方法。该课题的设计符合小班幼儿的心理特点,幼儿在轻松的、“玩”的过程中练习了排序。

幼儿园豆豆排队数学教案 篇6

活动设计背景

本班有的幼儿在排队时特别活跃,不能快速进行排队,在排队行进过程中总是左右摇摆,使队伍歪曲,且学生在摆动过程中易摔跤,发生意外。

活动目标

1、学会遵守幼儿上学规则,以及生活中的各种规章制度。

2、为小动物的排队编号,试利用图片编故事。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遵守排队秩序,学会安全排队。

难点:看图片编号,试编一个合乎情理的故事。

活动准备

幼儿教学用书A 《排队买票》

教学挂图《排队买票》

活动过程看挂图,看一看图片里有哪些动物?

---小朋友仔细观察图中有哪些可爱的小动物?

---小鸡、小狗、小猪、小兔、小松鼠、长颈鹿、小老鼠、大老虎

2了解图中发生了什么。

---他们在哪里?干什么?

---游乐园,排队买票,去游乐园玩。

3给小动物们编号。

---看小动物们排队,给队伍排号,看看谁排第几?小鸡是第几啊?

---第一。

第二是……?

……

……

---长颈鹿是第几呢?

---(七嘴八舌答案毫不统一)

---不知道了我们就一个一个数。(老师指学生数)

---1、2、3、4、5、6、7。

---现在知道长颈鹿排第几啊?

/---第7。

---最后一个是小狗。

---以后我们不知道数字后面是几了,就从头数一数,这样就知道了。

再看图片说一说图片中发生了什么事?

---小狗要先买票,他欺负小鸡。

---那后来呢?<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

---长颈鹿把他调到后面去了。

---小朋友看图片讲一讲这个故事。(老师引导幼儿讲故事)

---听了小朋友的故事我们排队的时候可不可以插队?

---不可以,应该好好排队,一个一个地买票。

教学反思

幼儿在学习中理解能力其实很高,有的超出了教师的设想,他们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较成熟。教师应考虑到目前儿童的认知水平,适当提高对幼儿认知水平的情景假设。使教学最大程度接近幼儿最近发展区。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回应出乎老师的意料,他们能准确把握课本中的图片所提供的含义,并将其用语言表达出来。只有少数认知水平发展缓慢的学生不能及时了解课文的含义,在老师的引导下也能理解课文的内容,慢慢认识到课文背后的意义——遵守规则,不能随意破坏规则。从而教师引导学生遵守学校的规则,交通规则,以及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习惯。

通过本课程我应该及时纠正自己对幼儿认知水平的认识,针对本班不同儿童的发展设计课程,使每个儿童通过学习都有收获,有所发展。在教学中还应该加强教学组织策略的学习,使幼儿在学习中既能收获知识,又能收获快乐。

以后再上本课我希望能在课程中加入一个排队的游戏,让幼儿能及时学以致用,同时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幼儿园豆豆排队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找出图形排序规律进行排列。

2.培养幼儿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小朋友已会按从大到小,从小到大排列。

2.材料准备:幼儿人手一套排序的图形宝宝操作材料,图形妈妈图片一张,人手一串“项链”。

3.环境创设:数学角上张贴排序图。

重点难点:

1.在教师引导下找出图形排序规律。

2.按一定顺序排序。

动手操作,按排序

引导观察,找出排序规律

数学流程:

游戏巩固

游戏口吻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活动过程:

1.出示排序图,引起幼儿活动兴趣,找出图形排序规律。

①出示一位图形妈妈说:“我是图形妈妈,我有许多图形宝宝,今天,妈妈要带宝宝去游乐场玩,宝宝们,你们快排队吧。”“我们已经会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给图形宝宝排队。看,圆宝宝,三角宝宝是怎么排队的呢?

小结:圆宝宝与三角宝宝是间隔着排队的。

(2)“看,三角宝宝和方宝宝也排好了队走过来了。”

提问:“三角宝宝和方宝宝是怎么排队的呢?引导幼儿观察找出规律。

“老师这里还有一个三角宝宝和方宝宝没排好队,我请一个小朋友来帮助他们排队,谁愿意?”

小结:三角宝宝和方宝宝也是间隔着排队的。

(3)“图形妈妈正准备带图形宝宝离开家就听见图形宝宝的叫声,原来还有图形宝宝也排好对了队,”“看,这些可爱的图形宝宝又是怎么排队的呢?”引导幼儿观察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这里还有3个调皮的图形宝宝没排到队伍里,我请一个小朋友来帮助它们排队。”

小结:圆宝宝、三角宝宝、方宝宝它们三个间隔着排队的。

1.幼儿操作“图形宝宝来排队”

⑴图形妈妈带着图形宝宝来到游乐场,有的图形宝宝坐上了碰碰车,有的图形宝宝爬上了滑滑梯,还有的荡起了摇船。他们玩的真开心!图形妈妈说:“时间不早了,我们该排队回家了,可只有排头的几个图形宝宝排好了队,图形妈妈可真着急呀。”“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帮助图形宝宝排队,好吗?”

⑵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操作。

⑶人手一份操作材料进行操作。

小结:小朋友帮图形宝宝排好了队,图形妈妈真高兴!她带来许多项链送给小朋友。

2.游戏“看谁站得对又快”,巩固所学内容。

请小朋友看清你的项链珠子,是怎么排列的,就站在与项链珠子排列相同的圆圈上,看谁站的对又快。

教学反思:

我觉得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于是就需要教师在选择和设计数学活动时要多花心思,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学习。

在日常活动中,我发现有的幼儿已会按一定规律排序,但大部分幼儿还不知道按一定规律排序,为此,我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此活动。本次设计的小班数学《给图形宝宝排队》是要求幼儿能够按形状特征进行图形分类与排队的一次活动,为了更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活动的兴趣,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五个环节:黄蓝椅子间隔排队,引起幼儿活动兴趣-图形排队,找出图形排序规律-游戏“什么图形不见了”-幼儿操作“图形宝宝来排队”-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我用一红一蓝的板凳摆放引起了幼儿的注意力,用帮图形宝宝排队的情景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开始部分幼儿的的思维很活跃,能把自己的发现主动的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幼儿的能力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第二环节图形排队,找出图形排序规律。利用红花和一条直线的特征,进行依次出示圆形、三角形、圆形、三角形图片,让幼儿发现其图形的排序规律。大部分幼儿能够发现其规律,能够大胆的参与进来。!.快思.教案网!而个别有幼儿却说:“接下来是小花!”在红花的设计上有所欠缺,误导个别幼儿寻找图形规律的特点,或许可以不设计红花,只提供直线;这样让幼儿更加清晰观察;在第二个环节过程中,我和幼儿的互动比较的多,幼儿参与性也比较高。

在第三环节幼儿游戏“什么图形不见了”时,看着孩子们开心的游戏,我感到很高兴。孩子们能积极主动的举手想讲述哪个图形宝宝藏起来了,说明这节课的教育目标已经达到。在活动过程中,我将圆形宝宝藏起口袋中,借此将幼儿的注意力吸引集中过来,再请幼儿找出规律来排排队,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才是活动的主体,在活动过程中我及时表扬幼儿,幼儿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在活动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起来。

前两个环节中通过个别回答和集体回答提高表达的机会,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得到发展。但我也有做的不够好的地方,首先我的语言不够精炼,再是给幼儿动手操作的时间不够多。在今后的活动中,我将尽量做到最好,做到意简言骇,尽量给幼儿足够多的操作机会。

最后一点就是在集体操作时,我缺乏一点灵活性,活动有点死板化。一直围绕着圆形、三角形、圆形、三角形等等的规律进行教学,小班的幼儿能力也在逐渐的加强,我在考虑是否可以在多一些的图形,让幼儿更加灵活自主的去发现其中的规律,这样也让幼儿更加快速的掌握。

操作活动结束了,我用结束语结束了本次活动。是不是可以让幼儿把图形宝宝都收了起来,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幼儿良好的习惯。

每一次的活动,都给我吸取了很多的经验和指导自己自身存在的不足,希望自己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豆豆发芽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 篇8

1、在游戏情境中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特点。

2、尝试辨识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呦”,并运用肢体动作表现节奏“x xx x │ x -│”。

重难点:

辨识反复出现的固定乐句,并能运用肢体动作表现节奏x xx x │ x -│。

准备:

1、人手一块纱巾,音乐、录音机。

2、图谱一份。

过程:

一、 初步感受乐曲。

(教师和幼儿在腰上系一块纱巾听兔跳音乐入场。)

1、听音乐,找乐句。

①欣赏乐曲(接入场音乐后),教师随音乐节奏轻微摆动身体,当出现“咿呀咿呀呦”的乐句时,教师与幼儿目光交流。

师:呀,刚才这个音乐里只有一句歌词,你们听出来了吗?

师:你们的耳朵真灵。我们一起来和它打个招呼吧! “咿呀咿呀呦”好~!

②再次欣赏音乐。

师:呵呵,这个“咿呀咿呀呦”有点调皮,有时会出来和我们打招呼,有时我们等它好久都不出来。让我们仔细听一听,它到底在哪里?

(听音乐在“咿呀咿呀呦”处,拍手练习节奏)

2、看图谱,学习用肢体动作表现节奏。

①出示图谱,学习节奏。

师:宝宝们,瞧,妈妈买了什么好吃的?(出示图谱)今天来了那么多的客人老师,我们就烧好吃的萝卜招待她们吧。我们先来准备准备。

(引导幼儿用“洗一洗”、“切一切”、“炒一炒”、“吃一吃”的方式练习节奏。)

②用肢体动作表现固定乐句。

师:让我们跟着音乐把菜做出来吧。(跟音乐完整练习一遍)

师:咕噜咕噜,什么声音,原来是妈妈的肚子饿了,宝宝们呢?我们也给自己烧一盘好吃的萝卜吧。(跟音乐再次练习一遍)

二、 表现固定乐句的节奏。

1、听音乐,在固定乐句出现时,用来回拉动纱巾表现锯木头的情景。

①学习“锯木头”的动作。

师:今天好开心啊,可是妈妈有个难题,冬天到了,北方爷爷吹得我都冷死了。妈妈想去锯些木头取取暖,可是我一个人还不够呀,大家一起来好吗?(幼:好)(教师将纱巾拉直,带领幼儿去“森林”。)

师:森林到了,让我们一起锯木头吧。(随音乐自由表演)

师:你是怎么锯的,锯在什么地方?(引导幼儿学习动作)

师:看妈妈是怎样把这棵大树完全锯下来的。(教师完整表演一遍)

2、幼儿随音乐与客人老师合作表演。

①幼儿找“大树”随音乐合作表演。

师:妈妈请宝宝们,带上小锯子,去找一位客人老师做大树吧。(合作游戏一遍)

②教师简单小结游戏。

三、结束活动。

幼儿园豆豆排队数学教案 篇9

本资料由幼教廖老师分享,如需配套音乐请加扣扣:一零一四四八二八四一

◆游戏玩法建议

第一段:炒豆豆单圈变双圈两个合作炒豆子游戏,在游戏的最后包剪锤游戏中,根据输赢,分为双圈。

第二段:拾豆豆双圈变单圈分为两个角色进行互动游戏,小豆豆和拾豆人。

小豆豆听音乐变出不同的豆子造型,拾豆人看好豆子出现的方位去拾。

在第二段间奏出变回单圈,开始循环游戏。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在熟悉音乐的基础上,学玩游戏《拾豆豆》。

2、通过讨论、同伴学习、经验迁移等尝试创编与理解音乐规则。

3、在游戏“包剪锤”和“拾豆子”游戏中体验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活动过程】

1、复习拾豆子游戏。

指导语:我们一起来玩拾豆豆的游戏

和第二个小朋友玩了什么游戏?

2、学习幼儿第二段掌握拾逗人和小豆子之间的互动游戏。

指导语:妞妞很喜欢玩拾豆豆的游戏。

(1)观看示范

谁是豆豆?谁是妞妞?你是怎么知道的?

妞妞是什么时候拾豆子的?(豆子出现的时候)

(2)教师做豆子,幼儿做妞妞,练习拾的动作。

指导语:我来做豆豆,你们来做妞妞,我们一起来试一试。什么时候拾豆豆呢?注意豆豆出现的

时候就开始拾。

(3)幼儿之间分角色练习。

指导语:两个人玩游戏,怎样很快的确定谁是妞妞、谁是豆豆呢?我们刚才第一段完了一个什么输赢游戏?赢的人?输的人?那如果平局了怎么办呢?(快速商量)

3、掌握双圈游戏的玩法。

(1)站单圈,练习单圈到双圈的转换。指导语:猜拳游戏结束后,谁到里圈当妞妞?(在间奏的时候,妞妞定进来和豆豆面对面站好,变成双圈)。

(2)完整玩游戏一、二段,练习间奏出由双圈变成单圈。

指导语:马上我们又要站成单圈重新开始游戏了,怎样变成单圈呢?

(3)完整游戏3-4遍,讨论交换朋友的方法。

指导语:怎样才能拾到更多的豆豆呢?(妞妞向手腕花方向走一个)什么时候交换朋友?

幼儿园豆豆排队数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积极探索、分析讨论,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2.学习将收集的种子分类,排列并做记录。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份种子(蚕豆、黄豆、红豆各十颗),纸板,海洋球和乒乓球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教师依次出示红豆、蚕豆和黄豆)这些豆豆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们知道它叫什么?(种子)

二、第一次探索活动: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不一样。

1.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帮忙,帮这些种子分分家(出示画有三个标记的图片),让幼儿说第一条线上排什么?为什么?请一幼回答(排红豆,因为有红豆标记),那么第二、第三条线呢?(黄豆、蚕豆),排队的时候要从红线开始,一个靠着一个,让种子站在线上,三个全排完了,不要收,数一数,把数字记到后面的格子中。

2.幼儿操作,用种子在纸板上排队。

3.请幼儿讲述排列结果:红豆有几颗(十颗),黄豆有几颗(十颗),蚕豆有几颗(十颗),它们都是十颗,那么它们排的队伍一样长吗?(不一样)

4.讨论为什么都是十颗,队伍不一样长呢?(引导幼儿说出因为红豆小,所以排得最短,蚕豆大,排得最长,黄豆不大不小,排得队伍不长也不短。)

5.小结:相同数量的种子颗粒越小,排列越短,颗粒越越大,排列越长。

三、第二次探索活动:感知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

1.请幼儿把纸板翻过来,观察另一面,看看纸板上有什么(种子标记)并说说这三条线怎么样?(一样长)

2.如果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队,想想,它们用的数会不会一样多?(有幼儿说一样多有幼儿说不一样多)那么我们现在来排列一下,(教案出自:星星教案网)看看到底用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幼儿操作,并讲述操作结果:用的数量不一样多,蚕豆用得少,红豆用得多。)

3.讨论:为什么排一样长的队伍时,红豆用得最多,蚕豆用得最少。

4.小结:一样长短的线条,种子颗粒越小,排列时需要的越多,种子颗粒越大,排列时需的越少。

四、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感知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1.教师出示海洋球和乒乓球,若用相同数量的海洋球和乒乓球排队,谁的队伍长,谁的队伍 短,请一幼儿上来演示。并总结出:乒乓球小,排的队伍短,海洋球大,排的队伍长。

2.若让它们排一样长的队伍,海洋球和乒乓球谁用得多?请一幼儿上来演示,并总结出:海洋 球大用得少,乒乓球小用得多。

3.游戏:过小桥。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走独木桥,要求脚跟对脚尖从起点走到终点,数一数,比一比,老师用的步子多还是小朋友用的步子多?为什么?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主要在操作中完成,从线条的顶端开始,一颗挨着一颗,并且在线条上,给种子进行排队。我把线条分别用三角形、花、正方形不能的记号来表示,以防止幼儿视觉错乱找不到线条。在活动中操作,大多数幼儿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排队操作。通过这个活动帮助幼儿感知物体的数量、形状、空间位置等一些粗浅的知识,发展了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次活动由于考虑不周全,有一个不足之处就是材料的准备。我给每组孩子共同准备了一份操作材料,但孩子们不能很好的进行合作,再加上由于黄豆等种子容易到处乱滚,很多孩子排了半天也没排好,花费了不少时间,就连集体讨论时还在“锲而不舍”地排着,影响了活动的效果。事后我想到,可以用KT板,上面压上几道凹槽来让孩子们在上面给种子排队,这样种子就不会到处乱滚了。

幼儿园豆豆排队数学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积极动手操作,尝试用数字、符号记录豆子的数量及排列的结果。

2.初步感知物体的大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一样多的种子排列时,大种子排的长,小种子排的短;队伍一样长时,大种子用的少,小种子用的多。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的豆子。

2.一排豆子,2张排列卡

3.磁性黑板磁铁、记录单、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观察发现,有哪些豆宝宝。

1、引导幼儿观察盘中有哪些豆宝宝。

2、请幼儿将三种豆宝宝分类,感知并在集体中交流每种豆子的数量。

3、在第一张排列卡上记录豆子的数量。

4、讨论:在一张纸上同时记录三种豆子的数量、怎样记录才清楚

5、请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并在集体中进行交流。

二.队伍排到哪里——记得清楚,看得明白。

1、尝试让一种豆宝宝在第二张排列卡的线上排队。

2、讨论:队伍有多长?

3、鼓励幼儿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讨论拿掉豆宝宝后,也能让别人知道种子排的队伍有多长的方法。

三.猜测并实践——豆宝宝排队。

1、请幼儿猜测:让三种豆宝宝分别在第二张排列卡上排排队,从短线处开始排起,一个挨着一个,哪一种豆宝宝排的队伍最长,哪一种最短,为什么?

2、动手试一试

3、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4、讨论自己的操作结果,为什么?

5、鼓励幼儿大胆的运用数字、符号、图画以及表格记录排列的结果。然后积极交流自己的发现,说出原因。

活动建议:

区角活动:在科学区,比较自己收集来的其他豆宝宝,为他们排队,感知物体大小和队伍长短的关系。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幼儿园豆豆排队数学教案 篇12

设计意图“听辨音的强弱、高低”是幼儿应具备的音乐能力之一。音乐游戏活动“豆豆找饼干”,用卡通形象“豆豆”贯穿整节活动,创设帮助豆豆找饼干的游戏情景,让幼儿在听、想、找、唱中感知、表现声音的强弱变化。

活动目标1.能听辨声音的强弱变化,并根据距离的远近控制声音的强弱。

2.锻炼听觉能力和控制声音强弱的能力,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知识经验准备:对于远近的空间距离有初步的感知经验,初步学唱过《豆豆找饼干》歌曲(歌词附后);物质准备:卡通豆豆图片一张,卡通豆豆头饰一个,饼干10块,小鼓一个,饼干贴纸若干,布置森林场景。

活动过程

一、声势导入激趣1.动动手。教师变化声音敲击小鼓,提问:刚才小鼓说话的声音有什么变化?(从小声到大声)我们把膝盖变成小鼓,小手变成鼓槌,一起来学学小鼓的声音吧。

2.动动脚。教师交替变换鼓声大小(从大声到小声再到大声),提问:我们把地板变成小鼓,把小脚变成鼓槌,一起来学学小鼓说话吧。

二、练习声音的强弱变化1.复习《豆豆找饼干》歌曲。

出示饼干,师:这是谁的饼干?豆豆丢了饼干一定很着急,我们用歌声提醒他找饼干吧!

2.结合图片进行声音强弱的练习。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用强弱不同的声音演唱。师:豆豆在离饼干很远的地方,我们要怎么唱他才能听见呢?现在豆豆离饼干很近了,我们可以用什么声音来唱?(2)演示图片,练习声音的强弱变化。师:可是豆豆没有发现饼干,他又到别的地方去找了。如果豆豆离饼干又远了,我们唱歌的声音有什么变化?豆豆又走近饼干.我们唱歌的声音有什么变化?现在我们一起看着豆豆来唱一唱。

三、趣味游戏1.介绍游戏玩法。

师:我们也来玩“豆豆找饼干”游戏吧。豆豆的饼干会藏在一个小朋友的身上,小朋友要用歌声来告诉豆豆饼干藏在哪里。如果豆豆离饼干远,我们唱得大声;如果豆豆离饼干近,我们就唱得小声。不能直接告诉豆豆饼干藏在哪里.只能用歌声来提示。

2.分角色游戏。

(1)第一次游戏。师幼坐成大圆圈,请另一教师当豆豆,教师根据情况与幼儿一起唱,用不同强弱的歌声提醒豆豆找饼干。找到后,请豆豆说说是怎么找到饼干的,小朋友是怎么帮助豆豆的,进一步明确游戏的玩法。(2)第二次游戏。请一名幼儿当豆豆,其他小朋友用不同强弱的歌声提醒豆豆找饼干。(3)第三次游戏。请豆豆在“森林”里找饼干,其他小朋友边唱歌边拍手,用声音和动作进一步表现强弱变化。

四、活动结束师:今天大家都表现得很棒!现在请小朋友一起来分享今天找到的饼干吧。

活动点评本节活动教师巧妙地设计了“豆豆找饼干”音乐游戏,让幼儿获得听辨与控制声音强弱的能力。

第一环节教师运用声势导入,交替变换鼓声大小,引导幼儿倾听后用拍手和跺脚来表现声音的强弱变化,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经验准备。

第二环节教师将难点前置。观察距离远近并用声音表现强弱变化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敦师根据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创设游戏情景,并采取直观的图片演示来进行声音的强弱练习,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趣味游戏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教师循序渐进地组织游戏。先是简练、清晰地讲解游戏玩法与规则,再让一位助教当豆豆示范游戏.然后请幼儿当豆豆玩游戏。同时,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起到了支架作用,如在第一次游戏时辅助幼儿歌唱,第二次游戏时根据情况适当退出,第三次游戏时放手让幼儿来控制声音。

此外,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还善于关注个别幼儿,如一个能力比较弱的幼儿几次错过位置找不到饼干时,教师循循善诱:“豆豆找不到饼干着急吗?想想你刚才走到哪里的时候小朋友的歌声变小了?”同时,教师能够随机把控游戏的难度,体现了教学的智慧。

上一篇:六年级描写奶奶的作文下一篇:描写祖国山河的诗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