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美术创意课程

2024-06-10

深蓝美术创意课程(共9篇)

深蓝美术创意课程 篇1

深蓝美术创意课程

深蓝美术课程(微信服务号:slms2013)致力于2-7岁年龄段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深蓝美术课程秉承中国传统师德精神,寓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希望每名孩子在我们真心的呵护与真诚的期盼中,能用美得眼光去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教育理念:“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有别于传统以绘画为主的注入式教育。强调幼儿通过多感体验在多种多样的材料空间进行创意,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定势,开展趣味性强、自主性强、创意效果独特的美术活动。如砂纸画,裱糊画、凹版画、凸版画、泼墨添画、滚珠画、对印画、墨印子母画等。而且打破“绘画纸”的垄断,在塑料上、布上、石头上、玻璃上、木头上等等进行全新的立体建构,活动创意百出,工具材料改变以往单一的笔和纸,活动结果随意性和随创性较大,避免千人一面的作品展出,每次活动幼儿的作品各不相同,彰显个性。给幼儿园整体环境带来强烈的艺术感和视觉冲击力,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深蓝美术工作室里,孩子们是快乐灵动的小鸟,深蓝美术课程成为家长认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深蓝美术培养了一大批更具艺术气质、美术技能、先进理念的教师队伍,强大的研发保障,使得课程年年有新意,始终走在幼儿美术教育的前沿,深蓝美术课程能让宝贝们用画来讲故事,用画来记录成长,用画表达情感,是无声的诗,有形的话,这里是‘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的摇篮,是宝贝五彩斑斓的创意世界,让我们一起携手在宝贝们的心田播撒一颗想象的种子,种出多彩绚烂的明天。课程特色

特色一:一切皆可入画,一切皆可作画——奇思妙想的创意形式

水印墨添画、滴管画、盘子滚珠画、葫芦画、石头画、重彩画、墨印子母画、泥工浮雕画、湿纸混彩画、棉花画、吸管画、创意造型小手工等……

特色二:教案、范例、材料、工具、作品集一应俱全——贴心细心的创作保障

提供宝宝美术创作活动的所有工具:压图器、打花器、打孔器、订书器、工作垫、工作服、墨滚、花边剪刀、餐刀、绒棒、滴管、画笔等材料

提供每个学期美术创作活动所需的各种纸张和相应相应材料:生宣纸、高丽纸、皮纹纸、白牛皮纸、砂纸、刮画纸、吹塑纸、泡绵纸、手套等多达50于件。

每学期赠送宝贝“深蓝美术作品集”一本,用于珍藏宝贝的作品,记录宝贝的成长档案。特色三:天马行空,创意百出的课堂设计——创作过程原来可以如此美妙

种子发芽画: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教师带领幼儿开始春天的播种,涂胶(翻地松土)粘贴(播种种子、培土)绘画(出苗、长叶、开花),在情境中,孩子们体验着播种希望的快乐,自然的学习绘画技能,感受生活与美术融合的曼妙。

泼墨添画:一次泼墨成型后、孩子们以他非凡的想象在一样的图形上通过旋转添加,每一幅作品都迥然不同,带给您不一样的视觉享受。

版画:孩子也能做版画?是的,不但能做,而且凹版画凸版画都能做,不信吧,试试就知道它的神奇了。

特色四:美术作品装裱精美、尊重珍爱每个宝贝的创作——大幅多页作品集收纳纯真艺术 把宝贝的美术作品巧妙组合、合理展示,体现幼儿美术所反映的审美表现、审美创造、审美情感,让幼儿作品服务于幼儿环境,让幼儿环境童趣横生却不失优雅美感,并使每一个幼儿在环境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你的目标不是展示宝贝“最好”的作品。但是要代表所有的风格和水平,从涂鸦到细致入微的肖像画。当你这样做时,你已经给孩子提示了一个明确的信息,即你真的很尊重每个孩子的表达。课程理念

深蓝美术别具一格,这样说是因为它颠覆了传统的幼儿美术课程,变孩子只有临摹、模仿到真正让每个孩子自己创造,表现自我脑中的别具一格,幼儿不是绘画机器,不要让千篇一律的作品成为课后展板的唯一内容,不要让线描画、彩笔画、蜡笔画、水粉画等绘画活动代替美术课程的全部,不要用画的像不像去评价孩子的作品。你能想象每次美术活动后孩子的作品每人一种,不一样吗?深蓝美术能做到;你能想象砂纸、木棍、滴管、塑料、木铲、棉花等等也是“笔”,也是“纸”吗?不同于常见的幼儿美工活动,作品的艺术感强,时常让家长们惊叹到:“这是孩子做的吗?”“是的,就是您的孩子这样做的”,深蓝美术可以这样自信的回答您。孩子问:

“创造力,你躲在哪里?” 创造力说:

“我在你心里,我在你的脑子里。” 孩子问:

“你为什么不出来,让我看到你?” 创造力说:

“我从不躲起来,一会儿变成你画里的色彩,一会儿变成你捏的泥宝宝,一会儿变成你搭建的小木塔,一会儿变成你折的小纸偶,„„。” 孩子说:

“原来这就是你!” 创造力说:

“我和艺术宝贝永远在一起!”

我们始终认为:艺术从儿童开始,创造力的培养从尊重儿童、保护个性开始,艺术的活动直接作用于儿童创造思维和能力的形成。

创造力 = 创造性的独立思维能力 + 实现的能力 深蓝美术工作室培养的是------永远的创造力!我们为孩子建立了一个空间,在这里,有专业的互动式教学和快乐的艺术体验,在这里,孩子们最终获得的是: 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一种热爱艺术的修养; 一份敢于创造的勇气; 一生表达畅想的能力; 一颗感恩自信的心灵。

深蓝美术的独到之处是工具、材料、课程的三维一体,便捷、系统、新意是制胜法宝。使幼儿各种工具全接触,各种技法全体验,各种创作全尝试,各种创意全实现。深蓝美术真的这样神奇?让你的宝宝一试究竟!!

深蓝美术创意课程 篇2

笔者进行了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创造性地利用果蔬杂粮作为创作素材, 设计了系列手工制作活动,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独立、创新的精神, 提升了学习兴趣。果蔬杂粮, 蕴育出美术制作的无限创意。

一、材料发掘, 感受创意

观察, 发现材质之美。瓜果、蔬菜、五谷等对于学生来说, 因为常见往往疏于观察和思考, 大多数学生的认知仅停留在食用阶段, 缺少敏锐的发现美的意识。其实, 这些丰富艳丽的色彩, 奇特多样的形状, 甚至散发出的芬香气味, 尤其有待学生去细细观察, 去慢慢感受。教师或者家长应带领孩子走近自然, 去亲近这些原始、质朴的美丽:春天, 有冒尖的竹笋, 成熟的麦穗;夏天, 有挂须的玉米, 红艳的草莓;秋天, 有色泽鲜艳的水果, 形状各异的五谷种子等。看一看, 摸一摸, 从形状、色彩、光泽、质感、纹理等方面感受, 司空见惯的果蔬杂粮竟然是如此美丽!美好能唤醒创作欲望, 艺术和生活都需要有发现美的眼睛。

摆弄, 激发创作灵感。孩子制作的欲望和冲动与生俱来。教师的信手摆弄, 几块红薯做成肥肥的小猪, 鲜亮的草莓稍加雕刻成了可爱的面孔, 一个蚕豆荚和一根麦秆做成了展翅飞翔的小鸟……这样的示范一定会让孩子眼睛发亮, 面泛红潮:世界多奇妙, 双手真神奇, 散发着泥土气息的材料竟变成了艺术品!他们也在触摸和探索中迸发灵感, 对果蔬杂粮的手工制作兴趣盎然。

欣赏, 感受创意无限。给学生欣赏一些大师的作品, 或学生作品, 可以是实物, 也可以是图片。如形态各异的萝卜雕刻, 多姿多彩的种子贴画, 鲜艳夺目的水果拼盘……用大量可爱的制作, 新奇的想法对孩子来一个更为波澜壮阔的冲击, 拓宽视野和思路。生活里, 创意无限!

二、动手制作, 表现创意

培养孩子动手创作, 需要引导学生把握材质的造型、色彩等特点, 并尊重孩子的个别差异和学习兴趣, 用轻松开放的活动氛围, 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 巧妙多变的制作手法, 让其自我学习、探索、创新,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满足其发展需要。对引领学生在果蔬杂粮的创作中表现自己的创意, 笔者进行了以下实践和探索:

1. 给定主题创作, 凸显表现力

给定主题, 让学生根据主题选择材料, 展开联想进行创作, 重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特的表现力。夏天, 蔬菜丰富水灵, 我给定“蔬菜时装秀”的主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用一周时间构思、设计、制作。美术课上, 学生穿上自主设计的蔬菜时装惊艳登场, 造型别具一格, 颜色搭配和谐。服装“绿色夏日”:尖椒衫, 圆白菜裙, 西瓜帽, 豌豆手链, 小模特一身养眼的绿色, 给人扑面的清凉;“紫气冬来”:紫色的茄子切片, 做成小衫和短裙, 配上“粗犷”的冬瓜项链, 头上是一顶紫甘蓝做成的蓬松得夸张的帽子, 名字贴切, 设计大胆有范儿;服装“五光十色”:青、黄、红各色彩椒, 小西红柿, 大白菜, 颜色的炫丽搭配, 真把小姑娘打扮得花枝招展……造型、名字、颜色、创意, 无不让人惊叹学生的表现力。

2. 给定材料创作, 培养想象力

教学中, 教者也尝试给学生一些材料, 主题自定。同样的材料, 设计制作不同的作品, 富有挑战性, 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展现个体独特的魅力, 更能培养其想象力。

学生对萝卜的设计五花八门:有花、人像的萝卜雕刻;有萝卜组合做成的娃娃、飞船;有吊在窗前的萝卜盆景等。给学生水果, 学生有的做水果雕刻, 有的做水果拼盘, 有的做“水果捧花”等。学生把杂粮五谷的种子变成了:种子贴画, 种子项链, 种子珠帘……更有甚者, 一位学生利用家里开馒头店的技术优势, 把五谷磨粉做成糕点, 辅以形状、颜色各异的各种种子摆成装饰图案, 这样的作品已经跳跃了思维, 超越了设计本身的目标。学生的设计让人感叹, 不受约束的艺术想象力正是好的作品的基石。

3. 无限制创作, 训练生活感悟力

不定主题, 不限材料, 学生拥有更广阔的创作空间。教者此时更多的是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 学会发现, 培养对生活、对艺术的感悟力, 并转化为今后的主动感受、欣赏、创作的能力。

自由创作中, 有的学生特别选取了“长相怪异”的土豆, 做成了各种造型:弥勒佛、假山、海豹等。也有学生带来了鲜嫩的玉米, 给玉米须当了一回“美发师”:板寸头, 爆炸头, 麻花辫;黑发, 白发, 彩发……作品形象简朴灵动, 色彩纯粹自然。儿童对生活独特的视角, 细腻、敏锐, 挟带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和民间美术朴实新鲜的质感, 给人以无限惊喜。

三、展示评价, 延展创意

生活就是艺术, 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展示。学生缺的并不是创造力, 只是我们没有给他们更多机会。每件作品都是一次灵感与材料碰撞的结晶, 学生会很在乎。将他们的作品展示与评价, 是每个孩子所期望的。所以, 教师可以从选材、搭配、色彩、技法等方面, 多角度、多层面发现学生作品的闪光点, 给予正面、积极的评价、展示。各种形式的展览、发表, 或上传至网络, 让学生参与到评价当中, 分享别人的成功和经验, 做到共同发展, 以此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这不但有利于美术学习的延伸, 有利于学生对美术创作的持久兴趣, 同时还丰富了校园文化。

深蓝美术创意课程 篇3

关键字:5-7岁;创意美术;组织;个性

G613.6

5-7岁时期的每个孩子都具有浓厚的绘画兴趣,被称为儿童美术的黄金时期。画画对于这一时期的孩子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游戏活动,他们不会按照客观事物一笔一画的来描绘,而是更多的想要表达自己眼里、想象中的人和物。5岁以后的儿童对于“我”的存在有了较为明显的认知,自我评价能力有了多方面的发展,动手实践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有着极强的求知欲,好学、好问,对于创造也有浓厚的兴趣,偏向于喜好那些能满足创造欲望的手工类美术课程。

一、课程设置

根据该年龄段儿童的发展特点,课程设置方面应注意增加趣味性,将课程主题放在一个有趣的环境背景下,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更好地参与到课程中来。绘画工具应该尽量的多样化,不限制学生使用的材料种类和数量,体会不同材料在画面中的组织与碰撞效果。

同时注意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在课程中加入优秀作品赏析的环节,学会欣赏作品中的艺术风格、构架、技巧等因素,也了解画家自身的艺术风格、灵感来源及心路历程。

二、课程组织

如何组织一节儿童创意美术课程,我将自身校外实践教学经历进行阐述:

(一)课前准备。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可以直接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充分的备课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的筹划和精心的设计,一次次收集整理素材、确定教法,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必然会得到提高。在课前拟定一个趣味十足的主题是一节课能够成功的开始。在确定了主题以后,寻找相关的素材并按照顺序进行整理。例如为5—7岁的儿童美术课程拟定主题为“动物开会”,需要收集的就是各种小动物的形象,要求形象够鲜明,尽可能多提供动一些物形象,供小朋友挑选借鉴。美术教室内最好配备能插优盘显示图片的电视、电脑等显示设备,如果没有,就彩印出素材图片便于教学中使用。

(二)课上导入。

导入设计是教学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万事开头难”,一个好的导入设计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明确学习目标,形成学习动机,对一节课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当学生产生疑问需要新知识的开解。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向学生巧妙地设置疑问,有意使学生暂处于困惑状态,产生教学需要的“愤、悱”状态,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并活跃起来,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奥秘的强烈愿望,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好效果。在设计导入时要密切联系课程特点,有的放矢,选取合适的导入类型。导入的方式一定要足够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可以结合音乐、故事、舞蹈、抢答等形式展开,带动小朋友们积极参与其中,听清楚故事发生的背景。绘画的具体步骤以任务布置的形式展开,小朋友们接到任务逐一完成。

以“动物开会”的导入方式为例,首先让小朋友们抢答素材图片里面的动物分别是什么,回答他最喜欢的几种动物有什么。引导每个小朋友猜猜动物开会的原因,鼓励小朋友想出和别人不一样的原因。然后布置任务给小朋友,首先,挑选自己最喜欢的6种左右动物(出于每节课的时间限制,防止有小朋友完不成作品,在这里可以规定一下具体动物数量)进行开会活动;第二,为了体会不同的视角,本次课程带领小朋友体验以圆圈构图的形式,用来描绘小动物开会相对围坐的场面;第三,在动物中间的空白处写上开会的内容(不会的汉字可以用汉语拼音表达),增加画面的趣味性。然后重复任务内容,确保每个小朋友都领到了任务,按照一定的顺序展开绘画。

巧妙的开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环节。只要我们细心推敲、善于总结,定会使每节课都必须能引人入胜,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间指导。

小朋友們在接收到任务以后开始进行创作。在巡回指导的过程中,尽量不动手给儿童画范画,对于部分依赖性较强的儿童,要以鼓励为主,引导他从最简单的问题开始思考,或从一处他最擅长的细节处开始画起,提供他一种思考方式,而不是传授固有形象。对于想象力较好的儿童,适时加以表扬,引导小朋友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创意思维上,而不是具体细节上面。

指导过程中,重复一下任务安排,同时强调鼓励小朋友有更多创意加进绘画中,可以是想象中的动物形象及场景。教师可以设定一些有利于儿童表现自我的引导常用语。潜移默化地传递信息给小朋友绘画的目标除了快乐享受过程,还要充分释放心里的想法。

怎样指导儿童绘画是很多家长也关心的问题,正确指导方法不仅能锻炼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也是儿童增强绘画的信心,对绘画充满兴趣。指导过程中要结合不同阶段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儿童自身的能力,如果违背了儿童所处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用成人的眼光来苛求孩子,不进打消了儿童的绘画积极性,还会阻碍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自由发展,起到使得其反的作用。

(四)课后总结。

在儿童完成作品后,带领大家回顾今天的主题,给每位小朋友时间讲述自己画面中发生的故事,阐述一些情节的安排,孩子的画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听”的,即孩子的画是“听”了才能明白的东西。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画只有被“听”了,被理解了,他们才会有种表达的乐趣,他们的绘画行为才有意义。儿童画点评重在“表达”而非“技巧”,当家长和老师们跳出来纠正孩子“画的不对”的时候,未来的“毕加索”和“梵高”们就已经被扼杀了。

可以适当设置奖励机制,提高儿童绘画的积极性。奖励的方式不拘于物品,在一张纸上列出所有小朋友的名字,在每节课顺利完成绘画的时候都可以来领取一枚小贴纸,或者名字下面画上彩色的小星星,这些都是有效的鼓励办法。

三、 所有儿童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当一个孩子沉浸在属于自己的艺术创作时,能进入一种非常美好的精神状态,能够全情投入其中,并发挥很好的水准。

现代派的绘画大师中,很多画家的创造手法都是试图回归到幼儿时期,不断地从儿童画中汲取养分,有人甚至要花掉一生时间来寻回质朴、大胆以及略带稚拙的绘画风格。因此在指导5-7岁儿童进行绘画活动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好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接受他们描绘的世界与我们眼中的世界存在差异,并学会欣赏这种差异。

参考文献:

[1]吴有源.创意儿童画.上海书画出版社,2010.

[2]徐世政.儿童画创作教程.大连出版社,2013.

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初探 篇4

一、同课异策化

每个人都会拥有不同的个性, 个性在实践生活中, 它时常表现为一种特定的心理特点, 该特点的差异化比较普遍。这样的差异组成了精彩纷呈的世界, 使得世界生活更加精彩。个性化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力、学习气质、学习动力等等, 因为学生学习个性差异大, 教师在授课时需要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案, 这样可以做到因材施教, 使得教学质量提高。从美术本身特性观看, 美术它属于一种艺术, 该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它和现实世界紧密联系, 相连性因素组成当代人们熟悉的现实主义。很多艺术家深受现实主义影响, 他们的创作状态和创作态度由之初的现实印象, 慢慢地转向意象印象发展。美术课程学习是个动态的学习过程, 美术教学常常出现问题, 这主要是美术学习属于变幻不定的学习过程, 不论教师在课前做了怎样详细的教学计划, 在实际教学中, 它会因为课堂学习变动而发生改变。学习主体和学习客体会发生新的矛盾, 使得课堂学习呈现出活跃氛围。美术教师时常会任教多个班级, 教师要根据具体的班级情况, 制定出学习方案, 对特殊的班级应该寻找特殊教学方案, 实施“同课异策化”教学, 使得课堂学习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该教学方式兼顾了不同班级, 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 使得差异化的学生能够缩短差距。

二、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教师都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学习欲望, 他们有较强的学习潜能。在实际学习中, 可以将这些潜能发挥出来, 使得学习质量快速提高。开放、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将提高学生学兴趣。另外, 教师在教学时, 要认识到主体性问题, 定位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授课中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进行转化教学方式, 时常需要进行转化角色。教师有时候是课堂学习的主体, 有时候确实课堂学习的客体, 根据不同的美术课程进行转化。心理学家指出, 学习心理对学习质量影响比较大, 学习过程需要获得安全的心理, 需要获得自由的心理。这样学习才能保持在平稳的平台上, 不会因为学习出现困难而烦躁不已, 也不会因为学习取得成绩而骄傲自满。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 学生在构思图形时, 会不断的发挥想象力, 将最有创意的绘画定格下来。教师要给学生行动、情感、思想上的自由, 学生才会展开翅膀, 才会努力的飞翔。让学生自由发言, 允许学生对圣贤言论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也许是批判的认识, 但是教师也要尊重每个学生的表达。让学生形成自我感知能力, 对著作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

有条件的学校, 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 让学生讲述自己的作画的构思, 绘画的方法, 给学生带来自我展示的机会。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 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会相应的提高。美术学习需要拥有良好的氛围, 为学生带来创造和探索机会, 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学习, 他们会以平和的心态学习。在学习中能够冷静的看待问题, 能够准确的分析问题,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总是用条条框框的条例去约束学生, 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受到了限制, 这样不利于学生进行创作, 思维能力发挥被阻碍。而有经验的教师, 他们非常善于给学生进行“松绑”, 给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课堂氛围被活跃, 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观察很多小学生, 他们的美术作品, 他们在作画时, 通常是在愉悦的氛围下进行创作, 时常出现随心画的现状。而且, 在这样的环境下, 学生作画水平相对高一些, 绘制出的画质量比较好。然而, 学校总是常规性的约束学生, 学生绘画自由度缺乏, 学生只要越出雷池, 就会受到处罚, 这样的教学方式明显不符合当代学生发展需要。美术教学艺术性得不到体现, 和创新本质背道而驰。

三、传媒多层化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的载体, 教学媒体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美术随着时间不断发展, 渐渐地被人们称为视觉艺术。而且, 人们进行美术作品欣赏和创作过程, 主要是通过视觉来完成。视觉直观性主要展现为机理、线条、形象、色彩、质感、空间等等。美术直观性要求人们在进行创作时, 要注重其内在关联性, 确定出绘画重点。在进行艺术创作时, 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有了多媒体教学方式, 教师在课堂上形象生动的给学生展示图形, 学生更容易理解。而且计算机教学方式, 学生学习互动性和研究性更强。使得教师能够充分考虑了影响因素,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有了多媒体教学, 学生能容易理解教师教学目的, 能够深刻的理解艺术。课堂运用了现代教学方式, 教师授课压力也明显的降低, 教师可以拥有更多的时间和学生进行交流, 可以理解学生对美术的认识。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实现自身价值, 使得教学质量提高。

结束语:随着课改要求提出, 学校执行课改要求, 开始推行素质教育。创意学习是课改学习要求, 美术课堂对创意形成有重要作用, 教师要重视美术课堂学习。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在构思中提高思维能力。学生的空间感, 学生对美术的审美能力也会增强, 实现素质教育。

摘要:美术课堂对小学意境教学有重要影响, 它是培养学生意境教学的基础, 也是主要渠道。小学意境教学要实现“五化”策略, “五化”策略如果在课堂中得到实现, 学生学习创造力将得到培养, 学生会有丰富想象力。

关键词: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林艳容.如何构建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J].文理导航, 2013年3期

[2]程津锋.多媒体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探索[J].读写算 (教师版) :素质教育论坛, 2013年6期

创意美术促进幼儿成长 篇5

关键词:创意美术   促进   幼儿   成长

一、深入课改,互通有无

1.学指南,用指南

《指南》和《标准》作为国家指导性文件,教师正确理解和学习它们,是开展创意美术工作的关键。在美术活动备课时,我校小班组教师都会认真学习相关内容,利用班级的装修格局和班级主体背景的色彩,恰如其分地为幼儿打造说话环境,体现出环境的教育作用和幼儿的主导作用。如在设计主题墙时,教师充分利用米罗可儿的借形想象和色彩美学,给幼儿创造了温暖、充满童趣的世界;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根据主题内容,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从主题大环境、区域格局到区域材料,制订了图文并茂的游戏规则,尽显教师游戏理念的独特视角与特色幼儿园的独特文化,使“区域游戏”成为幼儿学习的源头活水。

在本学期美术特色联盟开放研讨活动中,通过领导、同事的讨论和分析,组员的配合与思考,笔者深切地体会到“创意美术特色教学,润物无痕”,并积极参与钟楼区幼教管理中心俞莉主任主持的精品课题研究培训活动,认真填写相关研训现状的调查问卷,领悟到了《指南》与《标准》对提升教师美术专业素质的积极性。

2.学经验,促成长

韦伯斯特说:“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这就要求教师利用一切机会,学他人之所长。在11月举行的“片区幼儿园骨干教师‘美术领域’评优课活动”中,为了帮助戴老师在美术课堂中有效拓展综合经验,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探究,整个年级组一起改课、研讨、制作。与此同时,我们年级组的三位美术骨干教师还进行了示范课,每位骨干教师都用自己独特的视野与方式,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美术教学理念,使课堂呈现出灵动、智慧的美,使听课教师在收获的同时也反思了自身的不足之处。

小班组成员进行了名师上课互动,每位教师结合自身优势,大胆发挥,勇于创新,有效调动了幼儿的课堂参与性,并举行了《幼儿创意美术活动的思考与实践》精华讲座。在11月举行的沈老师和薛老师的讲座中,笔者了解了“炫彩棒”的基本特点和技能技巧,在技能掌握环节,根据培训内容与要求,即学即用,实战演练。另外,薛红老师还与其他教师分享了参加上海骨干教师培训的学习心得,为组员对我们幼儿园创意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增添了灵感,为开展后续活动提供了新思路。

二、开拓主题,培养创意

主题背景下的创意美术,最能体现教师的智慧和学生的成长。如苹果班的《我爱我家》,就是通过美术渗透到各领域的形式,让幼儿认识自己的家人以及自己与家人的关系,感受到与家人一起生活的甜美,体验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并引导幼儿自己制作了小屋、全家福、小点心等创意手工制作,表达自己对家人浓浓的爱;橘子班的《小车嘟嘟》,通过汽车这一载体展开美术游戏活动,加深了幼儿对汽车的种类、用途、构造、发展的了解,让幼儿体验到了创意的快乐,获得了有益经验,培养了审美情操;草莓班的《糖果乐园》秉承“做中学”的教学理念,通过糖果这一媒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幼儿体验到创造美的快乐;葡萄班的《瓶罐进行曲》主题活动设计从“瓶罐大家庭”做到“瓶罐真好玩”“漂亮的瓶罐”“彩陶漩涡纹瓶”,从有趣到有意、从简单到复杂、从现实到艺术,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使幼儿逐步积累了经验。

美术不仅需要“美”,更在于“术”。教师只有采取正确、合适的教学方法,不断地变通与思考,才能让幼儿快乐地在做中学、在学中乐、在乐中成长。

参考文献:

[1]津守真著,刘洋洋译.幼儿工作者的视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黄瑾.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谢颖蘋.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案例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初探 篇6

【关键词】小学美术 美术课堂 创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07-02

在实际的教学中,美术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造力。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中,要去发现每个学生的不同之外,根据美术教材的内容,制定出科学而有效的教学方案。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美术课本身就具有其他科目所不可替代的优势,它主要表现在创造力和想象力这两个方面,与自身的天赋是息息相关的。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即使小学生无法完成一副完成的作品,但是在他们的脑海里会勾勒出无数个特殊的场景。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实施创意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内心的愿景,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广阔。

一、营造轻松的美术课堂

通过不断的实践教学表明,轻松而愉悦的课堂不管在什么样的科目下都能帮助学生认真学习。在一个轻松而又愉悦的美术课堂中,学生能够会随着环境而发挥出自身的创造力,这就需要美术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身体和心里上的自由;并且尊重学生的价值取向,正确地看待学生对不同事物的看法,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

例如:在进行《天上的云朵》这一样的一课时,美术教师可先做示范画出一个简单的云朵出来,然后让学生们画出自己印象中的云朵或者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云朵,并且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创新,把云朵编织成各种各样的形式。不管学生们画出的云朵是什么形状,是什么色彩,都不能去否定学生们的想法。反而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教室外面的走廊去观看下天空中的云彩是什么样子,并且对照自己画出的云彩有什么区别。尊重学生的创造,才能使学生更加大胆地去学习去表达。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美术教学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展现美术的特色,进行美术作品的鉴赏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生动而形象展现美术教学内容,并且可以采用灵活而多变的动态画面来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如在学习如何画面部表情这一课时,学生按照书本无法体会其中的窍门,只会觉得很难,更别说创作了。因此,教师设计了一个五官的游戏来激发学生们的学生兴趣,首先利用学生们喜欢的卡通人物,例如柯南,樱桃小丸子,哆啦A梦等作为背景,然后设计一些眼睛,眉毛,嘴巴的图案让学生们自己贴上去,当学生们将睁大的眼睛,张大的嘴巴贴上去时,卡通人物当即就发生吃惊的语气。当看到这样的画面时,学生们都跃跃欲试,还相互做表情。这样让学生很好的领会到了每一个表情的面部状态,还积极参与到活动中,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并且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开展“变废为宝”的美术课堂,引发学生的创意

环境保护是目前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的一个话题,目前我国也积极开展了环境保护的实践与研究。因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环保的习惯是教学中一个重要部分。将变废为宝的理念融入到美术课堂既能让学生们意识到资源节约的重要性,也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在我们的生活中会出现很多的“废物”,例如:旷泉水瓶、易拉罐、纸盒、纸箱、旧衣服、广告纸、铁丝、电线、绳索、管子等。针对这些“废物”,开展一堂变废为宝的美术活动,让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家里的“废物”变身做成一个一个的作品。当看到学生将铁丝做成了栅栏,将管子做成浇花的工具,将纸箱做成垃圾桶(并且画上了自己喜欢的图案),将旧衣服剪成碎条做成了一个拖把……当看到学生们的这些作品时,可以感到很欣慰,学生将“废物”变成了有生活中有用的东西,学生也明白了即使是“废物”也存在价值,并且让学生发挥自身的创意思维,将“废物”变成美观而实用的有价值的作品。将“变废为宝”的理念融入美术课堂的意义在于引发学生们对自然,对社会的思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所在的任何一个物体都是有生命的,不能将其轻易舍弃,要试着去热爱自然生活中的一切事物。

四、总结

在小学美术的学习中,学生们希望能处于一个特别而轻松的美术课堂。只有处于这样一个课堂,才能促进学生们的个性化发展,才能实现美术教学的目的。小学美术采取创意教学能够改变传统美术的刻板,能够锻炼学生的发展性思维,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能够保持着自身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提高自身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沈瑜.让多媒体凸显美术课堂生命的精彩[J]. 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 2014(13)

[2]阮昌奇.试论新课改下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方法与对策[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03)

[3]王晓琳.小学美术课堂实施创意教学的路径[J]. 课程教育研究. 2015(17)

多通道融合,让美术活动更具创意 篇7

一、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体现创意之美

丰富多样的生活材料、 自然材料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和欲望, 提高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发展幼儿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 还能让幼儿学会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中的美。

1.利用自然材料, 感受创意之美。

(1) 走进大自然, 选择自然材料。

我园有专门的种植园地, 这种自然区域里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天然材料。 于是, 我们经常带着孩子来到这里尽情嬉戏玩耍……孩子们穿梭于园地中玩捉迷藏的游戏, 采集果实, 收集树叶, 进行创意手工, 用收集来的玉米皮编成蒲墩, 再进行拼插, 用稻草、芦苇进行装饰, 这一切都是大自然赐给孩子们的礼物, 大大增强想象性、合作性与创造性。

(2) 利用“家长”资源, 挖掘自然材料。

活动中我们强调家园携手, 紧密配合, 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资源作用。 于是家长们带孩子喝喜酒后会每桌收集螃蟹壳、甲鱼壳, 洗净让孩子带来, 吃到田螺、螺丝等也会带来, 还有各种果实等, 家长和孩子一起送来, “老师, 这个可以让孩子做些什么手工呢? 那个可以教孩子怎么玩? ”

2.利用现有材料, 发挥创意之美。

(1) 生活材料探索

我们在班级里设立“废旧材料回收站”, 让孩子们养成随时收集各种生活材料的习惯, 将食品的旧杂志、 包装盒及果壳、蛋壳、石块等这些随手可得的材料清洗干净后带来分门别类地投放到收集箱内, 以备创作之用。 开展美术活动时, 将包装水果的泡沫网, 用颜料拓印, 在拓印形状上进行添画;将放置鸡蛋的蛋托充分利用起来, 粘上彩色纸浆做成漂亮的蜡烛杯;在蛋糕胚子上粘上深浅间隔的色纸做成别致的烟斗。

(2) 游戏玩具探索

材料和工具在美术教育中是孩子们学习、 创造的中介与桥梁, 运用特殊的美术材料、工具会使幼儿产生更浓厚的创作兴趣。 如水枪画、针管画、水枪、滴管都是孩子玩水的玩具, 我们往水枪里灌进颜料, 让孩子喷射作画;用针管装颜料, 进行染色创作, 把玩具变为工具, 能帮助孩子很轻松地把他们心里对世界的感知、对美的感受充分有创意地表达出来。

二、随机多变的游戏内容尽现创意之源

《指南》指出:“幼儿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以观察了解幼儿为基础, 要源于幼儿的现实生活, 既满足幼儿当前发展需要, 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与视野, 为幼儿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们充分遵循这一要求选择游戏内容。

1.根据相应季节选择游戏内容。

当农作物丰收时, 我们布置果实创意美工区, 并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作, 布置一座丰收屋, 用吹塑板刻出房子的形状, 再将各色贴纸贴在上面, 然后用核桃壳装饰成屋顶、黄豆粘成墙、南瓜装饰在门前, “农场一家”、“树根的故事”等, 一个个美术活动都被幼儿轻松愉快地“玩”了出来, 而且百玩不厌, 幼儿的创新意识随之大大增强。

2.根据幼儿兴趣选择游戏内容。

有一天, 我们在幼儿园散步的时候发现了一块大石头, 并把大石头带回了教室, 随机生成了“石头创意造型”的美术活动, 孩子们收集鹅卵石, 进行组合, 拼出了弯弯曲曲的石子路、房子、花朵、树等多种多样的图案, 又用橡皮泥给鹅卵石装饰上了五官和头发, 做成了憨态可掬的太阳娃娃, 把鹅卵石垒高做成了高高的楼房、宝塔等, 有的孩子拿起边上的颜料和笔画了起来。 不久, 这块石头就变得“五颜六色、色彩斑斓”了, 孩子们的创意真是无处不在。

3.根据主题活动选择游戏内容。

我们准备了一些蔬菜, 如青椒、莲藕、胡萝卜、笋等, 切合“丰收的季节”这一主题, 引导幼儿利用蔬菜的横切面进行蘸色印画, 当一块块蔬菜的切面在画纸上呈现的时候, 孩子们感到惊奇和兴奋, 他们运用吃剩的玉米滚出了彩虹的印记, 有的孩子制作了苦瓜鳄鱼, 用水果和蔬菜做出了很多好看的服饰, 添画几笔就是一个个漂亮的娃娃, 看, 身穿香蕉连体裤的姑娘, 穿着包心菜裙的姑娘, 穿着豆角比基尼的姑娘, 真是处处充满惊喜。

三、多元互动的组织形式体验创意之乐

多元互动指各种教育元素的互动, 多元互动策略指导下的活动, 教师、幼儿、家长形成交流、合作的关系, 使幼儿真正喜欢并乐意参加美术活动, 激发幼儿创意。

1.集体交流, 丰富创作经验。

有意识组织孩子进行集体交流, 让他们在交流过程中获得更多有创新的“闪光点”。

利用废旧牙膏盒制作楼房并添画完成作品《翠竹一条街》时, 先组织幼儿集体讨论:“翠竹一条街两边有什么建筑? ”鼓励幼儿把自己知识和经验分享给同伴。 “有好多小吃店、服装店。 ”“有漂亮的小公园, 有宽宽的水泥路, 旁边还有让人们休息的椅子。 ”“还有跷跷板、荡秋千、有吊环……”小朋友们高兴极了, 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积极地谈论着, 最后呈现的作品内容丰富、布局合理。

2.小组合作, 发挥组员创意。

进行小组合作创作, 让幼儿在交流合作过程中充分发挥集体创意。

为了让幼儿了解三原色的变化原理, 我们巧妙结合故事 《环游世界 》, 创设小黄人去旅行的情境, 引导幼儿运用牙刷、喷壶等清洁工具将喷水、挤色、刷色贯穿起来, 在刷色过程中自然呈现第三种颜色, 抛出 “他们会去什么地方旅行” 这样的问题, 唤起幼儿已有生活经验, 发挥幼儿想象, 拓展他们的思维, 有趣的故事情景中到处闪现创意的火花。

3.区域游戏,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区域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 我们在区域中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材料, 充分自我表现, 增强自主创新意识。 如“线条会跳舞”, 提供一条细软的直铁线, 让他们尝试将直线变成曲线, 孩子们在游戏中想象和创造出了各种曲线———电话线、山形线、鱼鳞线、波浪线, 最后玩构图游戏时, 幼儿就能创造性地运用这些曲线创作了, 他们大胆联想和再现生活经验, 使枯燥的线条变化活动变得趣味盎然。

4.亲子创作, 集合创意无限。

除了孩子, 家长也是艺术环境的参与者, 开展“亲子环保时装秀”活动, 鼓励家长们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 亲子合作、设计别具一格的环保时装……他们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废弃物品, 如废旧纸盒、大大小小的塑料袋、旧桌布、蚊帐等, 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后, 漂亮别致的婚纱、蓝精灵、孙悟空、超人、蝙蝠侠等一一诞生。

深蓝美术创意课程 篇8

紫砂壶的工艺美术主要通过紫砂壶器的造型以及装饰表现出来, 清代陈曼生的“十八式壶”集合了我国的绘画、金石、书法、诗词、 雕刻等传统艺术形式, 为一身所用。一把小小的紫砂壶, 在陈曼生捏、 塑、雕、镂之后, 脱胎换骨, 成为有了禅趣的艺术生命个体[1]。这些形态各异的紫砂“十八式壶”被创制出来后, 折射出工艺大师陈曼生的艺术才情, 以及他对紫砂壶艺的感悟。以陈曼生“十八式壶”为中心的紫砂壶创作群体, 不仅创制出一种综合的艺术审美, 还给中国的陶瓷工艺史册留下光辉的一页。本篇对陈曼生的“十八式壶”进行初步探究, 阐述“十八式壶”在紫砂文化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陈曼生的“十八式壶”开拓以俗为雅的趣味

1.陈曼生生平及成就。陈曼生, 名鸿寿, 字子恭, 又号老曼、曼寿、 曼云, 清乾隆三十三年 (1768) 生, 道光二年 (1822) 卒, 浙江钱塘人 (今杭州) 人, 能书善画, 精于雕琢, 以书法篆刻成名, 为西泠八家之一, 艺名昭显。著作有《种榆仙馆摹印》、《种榆仙馆印谱》等。约在嘉庆六年 (1801) , 陈曼生应科举拔贡, 后任溧阳知县, 溧阳与宜兴紧邻, 这就引出了文人县令与宜兴紫砂的密切关联。

“十八式壶”出于陈曼生之手, 他是清代著名的金石篆刻家、书画家, 由他设计, 杨彭年合制的紫砂壶被紫砂界的艺人们公认为经典之作。相传, 工艺大师陈曼生在溧阳任地方官时倾心于紫砂, 他构思出样, 请杨彭年等制壶, 然后他和幕客江听香、郭频迦、高爽泉、查梅史等作壶铭, 世称“十八式壶”。“十八式壶”到底是不是确指十八种样式的紫砂壶呢?其实不然。十八式不是确指的数目, 有可能是不足, 也有可能超过十八种。后世人之所以用“十八”这个数字, 也许是代表数目之多的习惯罢了[2]。陈曼生的“十八式壶”中, 较为明确的记载有“台笠壶”“、合欢壶”“、匏壶”“、井栏壶”“、方山壶”“、石兆壶”等, 这些壶器的设计没有雷同, 是陈曼生追求壶器造型艺术创意的结晶。

陈曼生制作的紫砂壶折射出文人特有的审美情趣, 他将书法的飘逸、诗词的意境、金石的质朴以及绘画的空灵等元素, 生动地融入紫砂壶创作中, 从而完成紫砂壶从工艺品到艺术珍品的自然转变, 同时使得文人紫砂壶升华为融合多种文化元素的艺术载体。历来对紫砂壶进行创新制作的陶艺家不多, 而以清代陶艺人陈曼生为代表的文人雅士, 他们汲取彩绘、书法、诗文、篆刻等艺术的新鲜营养, 融入紫砂壶创作中, 能使紫砂文化日益丰富, 且充实。陈曼生的壶铭切壶、 切茶、切情, 至今仍是紫砂界的标杆, 目前仍未有人超越。

2.陈曼生、杨彭年等文人、士大夫的洒脱智慧人生。饮茶, 可以说是折射出了东方人休闲活动的智慧。清代的陈曼生和他的友人杨彭年等名士们是饮茶的虔诚信仰者, 他们生活在青峰翠岩下、枯藤老树间, 或互斗机锋, 或棒喝交加, 或指天笑月, 纵情潇洒而风流。他们热爱生活, 不为权势所束缚, 心灵自由奔放, 行事果决豁达, 人生态度充满自信。这种信仰, 能使他们在遭遇不愉快时, 保持一种心灵的平和, 时时刻刻提示自己, 人如果能把功名的东西看淡一些, 自己的生活就会过得洒脱一些, 再洒脱些了。陈曼生、杨彭年等人以茶会友, 欣赏紫砂壶艺, 与其说是一种休闲生活, 不如说是一种生活智慧;与其说是泡茶、喝茶, 不如说是一种愉悦的心灵活动过程。

3.陈曼生“十八式壶”的趣味性。“十八式壶”不追求高华绚丽, 以平淡美为艺术极境, 这和陈曼生、杨彭年等人倾向理智、平和、稳健和淡泊有关。这些文人、士大夫们以俗为雅, 直接影响到他们创作紫砂壶的审美机趣。例如“井栏壶”, 它有这样一个典故。初夏的一天, 知己杨彭年来访陈曼生, 陈曼生在自家庭院中摆设酒席, 两人谈到紫砂茗壶的工艺制作, 心情大好。杨彭年问陈曼生, 最近制作紫砂壶有新的创意吗?陈曼生却摇头说“:近日公务繁忙, 未曾拾得!”杨彭年说“:勿躁!万物皆可成壶!”陈曼生说“:但求精!”两人喝酒喝得很欢畅开怀。在庭院的南边有一口深井, 一名丫鬟正在井边取水, 栏太高了, 水也深, 丫鬟取水的时候, 腰身弯得像一只彩色的虾子, 杨彭年和陈曼生两人看见就笑了。陈曼生紧紧盯着井栏与汲水丫鬟, 仿佛感觉到丫鬟的身子就像一只优美的壶把, 而井栏化成了壶身的样子。杨彭年看着陈曼生深思的样子, 就已经明白了他的心意, 于是杨彭年叫人送上毛笔和墨砚。 陈曼生当即在石桌上描绘出壶器的形状来。杨彭年问陈曼生“:此壶命为汲水壶如何?”陈曼生摇头说“:此壶天成, 唯曰井栏。”两人相视大笑。“井栏壶”寓意深井, 有如文山书海, 知识有如井水, 取之不竭。也告诫世人:学识有如人生必备之水, 唯不停汲取, 才能修身养性, 颐养天年。而陈曼生和杨彭年的知己之交, 是不是也像井那样深呢?“井栏壶” 造型简约, 以俗为雅, 在陈曼生手里首创, 并得到后世人的广泛认可。

二、陈曼生的“十八式壶”与禅契合的创意

1.禅的生活态度。禅是一个怎样的境界?《雪堂和尚拾遗录》中载有云演和尚的故事:舒州太平灯禅师颇习经论, 傍教说禅。禅是什么? 历代的中国人大都思考过, 然而能真正领悟其真髓的人并不多。多数的人生活在世俗中, 或生活激进, 或对现实表现为不满, 而自从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 深刻改变了中国人, 尤其是文人的生活态度以及生活方式。禅, 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地域化的结果。简单来说, 禅就是一种能随心所欲, 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2.禅趣与“十八式壶”有天然的默契。紫砂壶的创作题材来源于大自然以及日常生活, 而紫砂壶的使用又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因此, 紫砂艺术说到底是一种俗化了的艺术, 它既能使人赏心悦目, 增加心灵的愉悦感, 又可以融入人的感受, 使人的生活多了一种趣味, 这就是 “禅趣”。“十八式壶”多有涉及禅学内容的壶器题铭, 近乎禅机偈语。例如曼生壶有一壶铭, 上句是“:笠阴喝, 茶去渴。”下句为“:是二是一, 我佛无说。”弦外之音, 是用这把形状像极斗笠的茶壶, 这功能是二, 还是一了呢?此中玄机, 恐怕佛也无法解释。但这样生活, 却是过得安心、静心啊!禅趣和“十八式壶”这种天然的契合在陈曼生作品中多处体现出来, 又如陈曼生所制壶的另一处壶铭, 上半句为“青山个个伸头看”, 下半句为“看我庵中吃苦茶”, 青山与人的志趣天然契合, 自然流露出禅趣, 这是陈曼生制壶的一大创意;寄情紫砂壶, 融情壶中, 使紫砂壶器成为禅的艺术载体, 这是陈曼生“十八式壶”的又一美术创举。

三、陈曼生“十八式壶”一式一样的美术创意

陈曼生把自己的审美观念表现在紫砂壶上, 令人耳目一新。“十八式壶”大胆求索, 锐意创新, 一把一个款式。正是因为陈曼生不是千篇一律地制造简单器皿, 而是侧重壶体千姿百态的艺术创作, 所以, 它使人在喝茶的同时, 获得更加意韵深远的艺术享受。

陈曼生所制“十八式壶”, 其铭刻无论诗、文、画, 还是镂雕, 都不是隐藏的, 而是刻写在壶器肩部或腹部, 所占空间也比较大, 异常显眼, 他居然把署款的“阿曼陀室”“、曼生”“、曼生铭”, 或“曼生为七芗题”等字都刻在壶身最为醒目的地方, 显得十分大气。此外, 陈曼生不拘泥于传统紫砂工艺陶刻的做法, 他将紫砂壶底部中央的部位盖上 “阿曼陀室”, 而把制陶人的印章转移到了壶盖里面, 或是壶把下面的腹部, 比较隐秘, 如果不留意去观察, 很可能被忽略掉, 这也是曼生壶的美术创意之一。而自清代陈曼生开创书刻装饰于壶上以来, 使中国传统文化的“诗、书、画”三位一体与紫砂壶的设计合为了一体, 促使宜兴紫砂文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壶铭、陶刻等艺术、本身的文字, 以及画面极富意趣, 格调清新、生动, 且耐人寻味, 可见陈曼生创制的 “十八式壶”对后世紫砂壶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术创意是陶艺人的生存方式、人生态度与艺术原则, 也成为紫砂壶中所容纳的艺术修养与机趣。陈曼生对艺术的追求不拘传统风格束缚, 他将自我的心灵投射到大自然中, 进行观照自然界, 并创造出大量不同风格的紫砂作品来。“十八式壶”作为曼生壶的艺术代表, 其形态各异的紫砂壶式均给人以平息浮躁的心灵, 并传达恬淡的享受。更重要的是, 中国人的生活态度与生存方式, 历来就有融入自然、融入世界的情操。陈曼生开创的“十八式壶”, 在人与自然的契合中, 获得了永恒而真实的艺术生命感悟, 并能使人在品茶的过程与欣赏紫砂壶的美术创意时, 进入富有创造力的艺术境界, 顿悟人生的价值。

摘要:中国清代紫砂壶工艺大师陈曼生选择并开拓了这样一种极创意的紫砂壶制作——“十八式壶”, 使紫砂壶的生命艺术化, 或成为艺术化了的生命。文雅的“十八式壶”以俗为美的造型与装饰, 配合得极为妥帖, 显示出一种雅俗相谐的机趣之美。

关键词:陈曼生,“十八式壶”,美术创意

参考文献

[1]林文娜.禅趣在紫砂文化里静水深流[J].创作与评论, 2012 (7) .

“3+1”美术创意教学模式 篇9

长期以来,在美术课堂的教学中,美术课的教学方式一直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以教师的讲解传授为主,按照常规的教学模式一步一步地教给学生。在这种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下,虽然能够让学生学习到一定的知识与技能,但也会扼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不敢大胆去进行“创作”,而只是“模仿”。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这样认为:教师对学生的帮助主要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怎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善于发现问题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美术教育的创新模式势在必行。

二、概念界定

所谓的创意美术,即让学生在原始的绘画原则上思维取得突破的一种绘画方式。绘画亦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发学生智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还培养了学生表现美的能力。通过绘画,幼儿的手、眼、脑逐渐协调,对外界信息的把握逐渐丰富。

“3+1”美术创意教学模式中的“3”是教学的三个步骤:情境激趣、自主探究、创作实践,而“1”则是指:示范对比。这里说到的对比示范不光是指教师对学生的示范,也有学生自己和自己的对比示范,让自己有一个学习和进步的过程。

情境激趣:所谓情境,即情形、景象、境地的组合。课堂的情境包括课堂的场景和学习的氛围。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所谓情境激趣,就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反映儿童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场景以及与之相应的学习氛围。创设情境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内在的动力支持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是激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一种方式。

自主探究:自主探究学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自主探究学习具有很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创造性特点。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作实践:创作实践是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也是美术课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主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各种能力与素质在主动参与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示范对比:示范对比是指教师根据课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而选择设计的一个教学环节,其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学习的知识。这里的示范可以是教师进行示范,也可以是学生对学生的示范,对比则是指美术作品的对比,这里同样可以是学生和学生之间作品的对比,学习其长处,也可以是自己和自己的对比,观察和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三、理论依据

杨景芝《谈直觉与造型》一文指出:美术近年来,我国教育界进行了一次儿童线描写生的教学改革,以儿童的直觉为进行美术教学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认识能力、提高人的视觉造型创造力。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初步总结出4个教学环节:一是观察形象、情景体验环节;二是引导提问、巩固认识环节;三是幼儿创作、教师引导环节;四是作品欣赏、评价反思环节。这四个基本环节最主要的都是引导并激发幼儿绘画、思考的自主性。幼儿创意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掌握一些理论依据,这些理论依据包括:挖掘幼儿感兴趣的题材,丰富绘画内容;通过情绪体验环节,激发幼儿投入活动的兴趣;鼓励幼儿深入观察,丰富幼儿的经验;共同讨论作画方法,发挥幼儿的独创性;创造创造性思维的空间,发挥幼儿的创作潜能;进行鼓励式和个性化的点评和表扬,满足孩子的成就感。

四、基本程序

1.课程基本程序

“3+1”美术创意教学模式的程序主要有两个:

(1)情境激趣—学生欣赏—自主探究—教师示范—创作实践—教学评价

(2)“情境激趣—学生欣赏—创作实践—自主探究—示范对比—创作实践—教学评价”

2.模式操作

(1)情境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首先,了解学生,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从而培养其学习美术的兴趣。其次,让学生体验情境,通过参与各种游戏、表演、唱歌、听音乐、谈话、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在特定的气氛中主动积极地从事创作活动。

(2)学生欣赏

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的内容,收集一些和课堂有关的资料和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学生进行仔细观察,让学生观察教师从网上收集的一些精美的装饰画,那生动的造型、漂亮的色彩,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可以让学生对课堂有初步的了解和印象,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做准备。例如,出示单线条的一个圆,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然后在圆中添加一点,引导学生想象绘画的主体——橙子,这样通过点、线组成了立体的橙子的图形,使学生了解了点、线、面之间的关系,既引出了课堂的教学内容,又激发了学生观察生活学习美术的浓厚兴趣。

(3)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学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自主探究学习具有很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创造性特点。例如上文提到的以橙子为绘画主体的课堂,教师可以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把橙放大看看它的皮是怎样的?看上去像什么?——(通过触觉、视觉来了解橙皮的特征,并展开想象。)——(橙蒂)橙皮的表面突出来的一个圆点是什么?它的形状是什么?它像什么。进行变形想象。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进行联想和想象,这就是主动探究的一个过程,学生由橙子可以想到花朵,想到星星,通过发散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的意识。

(4)教师示范

理论联系实际是美术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教师要给学生进行示范观摩,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示范,拓展学生的思路,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人美版教材第2册《太阳》是一节手工课,我在上课的时候引入了教师示范。在课堂上,我先是引导学生欣赏了艺术作品中的太阳图片,了解太阳光芒和外形的多样性。然后我带领学生一起来制作一个太阳,使学生了解用橡皮泥制作太阳的基本步骤,让学生有章可循。最后,再带领学生欣赏多样的学生作品,拓展学生思路,打开学生想象的空间。

(5)创作实践

少儿美术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独创性,作为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加以改变,让学生分工合作,进行实践,这样既能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又能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体验到将创意变成作品的乐趣。仍以上面画橙子的课堂为实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将橙子进行横切和竖切,出示橙子的横切面和竖切面,引导学生对橙子的横切面和竖切面分别展开想象,进行创意,并把自己的创意画出来,出示各组的作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能力。

(6)教学评价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加以评价,并提出指导性意见。

学生互评:将学生作品进行公开展示,学生互相评价,提出修改意见。

这两种评价方式交替使用,一方面突出作品的主体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互相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体验到自身的成功,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3+1”美术创意教学模式的两个教学程序不同点在于第二种教学模式将教学评价这个环节提到前面来,也就是说先让学生画,画完之后通过教师指导或者小组讨论的方式找出问题,然后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师再示范,学生再重新创作,最后把学生的初次作品和修改作品进行对比,归纳出创意美术的创作方法。

五、模式评价

“3+1”美术创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和欲望,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践,学生主动参与美术活动的意识增强,美术创意意识朝着多元化发展,该教学模式为学生发挥潜能,实现素质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促使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个性。

实践可以证明,“3+1”美术创意教学模式教学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在美术课堂中应用只要教师设计得当,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创设各种参与情境,提供各种参与途径,学生是乐于接受和参与的。但是,“3+1”美术创意教学模式对教师的个人教学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教师对于课堂的活动安排和课前的准备要花大量的时间,正所谓“功夫在课外”,只有这样,课上才能做到“精讲”。课下,教师除了要全面地把握,精心地组织教学内容,还要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做到及时的反思和解决问题的思考,对教学要做到“有始有终”,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美术专业素养,因此,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美术业务素质。

参考文献:

[1]许立新,孙玉杰.浅谈儿童绘画教学的新领域:儿童直觉教育初探[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6(06).

[2]尹少淳.关于儿童美术的几个问题[J].中国书画,2007(07).

[3]杨丹.浅析如何避免儿童美术教育的误区[J].美术教育研究,2011(03).

上一篇:初一寒假里的一件事优秀作文下一篇:计算机控制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