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心理活动工作总结(共10篇)
社区心理活动工作总结 篇1
心理健康教育百场宣讲活动工作总结
永红街道清潭三社区
自2011年以来,清潭三社区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百场宣讲活动”,关心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长。截止今年11月份,我社区先后举办了8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宣讲活动,直接受益未成年人达1000余人,受到社区居民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心理健康教育是清潭三社区推行社区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心育已成为我社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今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今年来,我社区开展的多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宣讲活动中,平均每场的听众多达100余人。
社区积极联系共建单位,协调一致、密切合作。宣讲活动走进清潭中学,社区王瑛书记为中学生干部培训班上了一堂道德讲堂,联系初中生青春期的诸多特点,教育同学们如何健康学习、健康成长;宣讲活动走进东方村委,社区王瑛书记为东方小学的同学们上了一堂以“爱与责任”为主题的教育讲座,用平凡的小事告诉孩子们要学会感恩,争做一个文明的好少年;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走进清潭三社区,为清潭中学的同学们讲讲自己儿时的经历、身边的好人好事,风趣的言辞消除了他们年龄的差距,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社区勇于探索,在优势资源利用、形式载体选择等方面积极创新,在社区活动室定期针对未成年人举办大型宣讲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市妇联儿童部部长陈伊新,用母亲般的温暖关爱流动、留守、孤残儿童,15年来坚持实施“春蕾计划”,帮困助学,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道德教育课程;钟楼区检察院警官路俊琦针对未成年人的可塑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定期提供“阳光驿站”心理咨询服务,开展法制教育讲堂,让青少年在忧患意识中学习成长。
实践表明,“心理健康教育百场宣讲活动”这一创新的形式,符合未成年人对健康知识的需求,因而受到了广大未成年人的热烈欢迎。清潭三社区定将一如既往,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社区未成年人教育的首位,加强宣传,认真做好每一场宣讲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社区心理活动工作总结 篇2
关键词:社区工作,心理疏导,人文关怀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催生拓展着社区服务功能, 作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 要适应新时期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与时俱进, 不断实现工作理念的创新, 及时融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方法。
一、时代呼唤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融入社区
社区是联系党同人民群众的重要纽带, 伴随着我国不断推进的城市化, 社区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情况, 社区居民在利益协调、矛盾化解、需要满足、以及维护稳定等方面的诉求越来越多, 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价值也越来越重要。
从内涵上看,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特定的含义。人文关怀, 是指对人文精神的关怀, 是对每个人的生存状况、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关注, 核心体现的是以人为本, 关心人、尊重人。心理疏导, 从医学角度来讲, 心理疏导是一种治疗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方法;但从思想政治工作角度看, 是指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 帮助人们宣泄不良情绪、进行心理调适、消除内心过激因素和不平衡心理, 健康身心, 和谐生活。在社区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在理念上的进步、内容上的完善和方法上的创新。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应遵循一些基本要求。由于现代社会工作的快节奏和生活的多样化、社会诱惑多多、人的心理失衡增多, 精神压力加大, 许许多多的人在学习、工作中出现不如意、甚至怨天尤人, 他们渴望得到关怀和帮助, 无论是生活还是心理方面。可见,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大, 任务也越来越繁重。
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融入社区存在的问题
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的社区, 是各种社会矛盾反映和思想碰撞比较集中的地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社区居民越来越多地由“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 自由职业者逐年增多。同时, 随着户籍管理的松动, 社区集聚的外来务工人员。社区管理伴随着诸如下岗待业、住房拆迁、人口老龄化等大量社会问题出现;另外, 社会化服务的提高, 治安环境的改善, 社会保障政策的落实, 成为社区工作的新内容;社区居民的需求也出现多样化, 其物质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态势。随着我国社区的快速发展, 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中也存在不适应的问题:
1.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重视不够, 意识相对较弱。据来自国际心理治疗大会的数字统计, 中国大约有1.9亿人需要接受专业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可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心理和谐问题已成为社会问题, 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2.了解社情民意信息渠道不畅, 情感表达机制不衔接。当前, 我国社区已成为各种社会矛盾的交汇点, 居民利益的冲突点、心理问题的积聚地。社会的转型和变化, 使家庭、婚姻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中年人就业压力很大使得不少人焦虑、自卑;空巢老人易出现抑郁症状, 产生悲观情绪。
3.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覆盖率低。数据表明, 世界各国社会保障的覆盖平均覆盖率达60%以上, 发达国家达70%以上, 而我国的社会保障覆盖率仅为30%。稳定、系统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体系不健全, 社会保障管理体制还未能理顺, 内部管理层次不清的问题至今依然存在。
4.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不到位, 专业人员缺乏。在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 进行心理疏导, 需要掌握人文关怀方法和心理疏导技巧的大批社区干部, 以提升和社区群众沟通的能力;同时社区还要有专业机构及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专家, 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和心理服务, 而两这方面人员都欠缺。
三、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实现途径
(一) 理顺领导体制, 注重宣传引导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的深入开展, 能极大地激发人们参与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的热情, 在全社区营造亲情浓浓, 稳定和谐的社区氛围, 以强化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要以社区党委为依托, 理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领导体制, 充分发挥社区党委的作用。我国社区基层党组织, 是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践者, 在社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处于重要的地位。基层党委、政府要建立领导小组负责指导这项工作, 由党委副书记分工具体指导, 各社区党支部也都配有委员从事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 形成在党委统一领导下, 各方面齐抓共管的运行机制。同时, 还要加强典型宣传, 总结宣传推广各地的先进经验, 通过典型引路来推动全国社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 从社区服务切入, 以文化娱乐活动为平台
社区服务是在政府扶持下进行的一项工作, 它依托街道办事处、社区开展活动, 目的是满足社区居民各种生活需求。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以社区服务为切入点, 以为居民办实事为抓手, 密切关注弱势群体的感受和需求。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为群众办实事之中, 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贯穿在服务中。从社区居民的现实处境和切身利益出发, 从他们的生活困难、心理冲突和情感困惑切入, 根据对象的不同因人施治, 根据事情的轻重决定缓急, 从而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充分利用社区内的再就业培训中心、文化馆、老年学校等阵地, 传播人文关怀精神理念, 进行心理疏导培训。首先, 通过传播人文科学, 培育和谐理念与思维, 把矛盾保持在非对抗的范围内。其次, 通过培育人文精神, 如开展“邻里互助”教育, 使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更具人情味和亲和力。
(三) 配备专业人员, 构建工作网络
在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中, 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对我们的工作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一是要以专业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的办法, 形成一支以专家为指导、思想政治工作者为骨干、心理服务志愿者为主体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工作队伍。二是要充分发挥心理学会、心理健康研究会等社会团体的作用, 做好工作团队的指导和培训, 提高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各级党委政府要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研讨会、参观考察等活动, 加强对各单位政工干部心理知识、专业技能的指导和培训要采用多种形式请专业机构对社区干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培训, 使他们掌握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的方法和技巧, 提升和社区群众沟通的能力。同时所有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设立心理咨询门诊, 定点配备专业人员轮流接诊。各街道落实工作场地, 配备相关设施, 组织专兼职工作人员提供服务。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 要体现多层次特点, 实现网络化、系统化。其方式如开通心理咨询热线, 设立心理咨询室, 经常性开展心理咨询服务, 调适不良心理, 干预偏激行为, 提高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 使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和豁达的心胸来面对生活, 用合情合理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诉求。
(四) 建立保障机制, 实现共同参与
保障机制包括物质、组织和制度保障等机制。物质保障就是心理咨询硬件建设要确保, 进行活动要有必需的工作设备和必要的工作场地;组织保障就是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机构要健全, 为有效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提供人员支持和智力支撑;制度保障就是有力的政策要出台, 使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工作、学习和生活没有后顾之忧, 增强做好此项工作的信心。
共同参与是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的基础和前提。在社区共同利益的基础上, 通过参与机制, 促使社区居民自觉提出宝贵意见、积极参与社区活动, 在参与社区管理中提高了素质, 在提高居民素质的基础上强化自我管理。
(五) 把心理疏导与经常性思想工作结合, 实现工作常态化
社区心理活动工作总结 篇3
【关键词】团体心理咨询;社区戒毒;应用研究
1.戒毒治疗中实施团体心理咨询的理论依据和优势
1.1理论依据
心理分析治疗理论是由弗洛伊德创立的,主要是探讨个人在发展的过程中适应各种冲突的历程,从心理层面分析造成现在行为的原因。在心理分析团体中,可以为团体成员提供一种重新体验早年家庭关系的气氛,从而促使其深藏在潜意识里的东西浮至意识层面,强化自我使行为更符合现实,最终通过对个体人格结构的修正、学习新的行为而重建人格。
1.2团体心理咨询的优势
(1)团体心理咨询感染力强,影响广泛。
(2)团体心理咨询效率高,省时省力。
(3)团体心理咨询效果容易巩固。
(4)团体心理咨询特别适用于需要改善人际关系的人。这些优势都是可以弥补以往在戒毒康复治疗中的缺陷。
2.团体心理咨询的戒毒治疗理念
2.1戒毒人员的治疗理念
我国传统的戒毒模式中,认为吸毒人员是一群违法者,而在团体心理咨询中认为吸毒人员是毒品的受害者,是一群身心发生紊乱的病人,他们的每一个人都有强烈的戒毒动机,都愿意找到在社会、家庭中的正常位置,都渴望改变成一个正常生活中的人,他们也都需要得到帮助、信任和理解,来实现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2.2吸毒人员家庭的治疗理念
吸毒人员的家庭是他们最大最主要的支持系统,家庭的结构状况和关心支持程度,一方面将直接影响到戒毒人员的戒毒效果,对预防复吸将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另一面现在有许多的家庭在戒毒方面缺乏知识,很难与戒毒人员在戒毒方面进行探讨,有时还适得其反。团体咨询将戒毒家庭引入一个团体后,可以在团体中学习所想了解的知识,改变对吸毒人員的看法,相互交换不同家庭对帮助吸毒成员的不同经验,同时让他们体会到与人沟通的重要性,让他们感受到接受和理解是一个人的情感需要,并将这些经验和体会延伸到自己生活中,实现到自己家庭中的戒毒人员身上,从而使戒毒人员获得来自家庭的支持力量。同时团体咨询本身也具有治疗的功能,来修复一些存有危机的戒毒家庭,优化戒毒家庭的结构,真正实现家庭在戒毒康复治疗中的功能。
3.团体心理咨询在社区戒毒中的实践
3.1对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某街道和黑龙江省大庆市的社区戒毒人员。纳入对象本社区吸毒人员, 自愿参加团体心理咨询,scl-90量表提示人际关系、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无明显异常者。符合条件的对象共40人, 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 人。两组对象的性别、年龄、吸毒时间、家庭结构、收人情况、scl-90各因子分结果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2方法
第一次“相识”
(1)相互介绍、认识,了解大家在社区生活中的一些困难, 形成团体向心力。
(2)讨论咨询目标, 在团体咨询中的期望。
(3)形成团体心理咨询契约, 不要迟到缺席、活动过程中彼此尊重、活动内容对外保密、活动组员不私下联系。
第二次“我的生活事件”
(1)讨论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不顺心的事。
(2)在社区生活中有哪些困难。
(3)如果遇到烦恼我们应如何应对。
第三次“情绪调控 ”
(1)识别情绪与接纳情绪。
(2)当我们遇到坏情绪或者困难的时候一般怎么做。
(3)哪些做法有效, 哪些做法无效。
(4)总结归纳有效应对情绪问题的方法。
第四次“参观极地馆—增强康复信心
在极地馆参观过程中领悟“ 帝企精神” , 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仍然不屈不饶的繁衍生息, 增强戒毒康复信心。
第五次“健康工作、生活的开端
(1)探讨寻找工作的期望与困难。
(2)理性思考哪些工作适合自己。
(3)挖掘自我优势和长处:勤劳、坚持、精神信念等。
(4)提供。就职信息。
第六次“ 面试”
(1)探讨就职面试的时候遇到让你最头痛的问题是什么。
(2)激发团体一起思考如何应对。
(3)禁毒社工提供就职面试信息。
第七次“ 榜样的力量”
邀请已成功戒断。毒瘾并致力于社区的戒毒人员, 介绍戒毒经验与应对困难的方法, 提供给社区戒毒人员以榜样和努力目标。
第八次“ 收获经验、展望未来”
(1)总结团体心理咨询活动的历程。
(2)讨论对于未来的期望与计划。
(3)毕业仪式:为优秀学员颁发奖品。
3.3心理测量及评价工具
3.3.1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eale,SAS)
由Zung 1971年编制,SAS共20个项目, 我国常模总粗分(原始分) 均值为(29.78±10.07分, 自评总粗分的分界值为40 分, 标准总分为50分, 主要用于评定焦虑症状出现的频度和强度, 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
3.3.2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eale,SDS)
由Zung1971年编制,SAS共20个项目, 我国常模总粗分(原始分) 均值为(33.46±8.55)分, 自评总粗分的分界值为41分, 标准总分为(41.85±10.57)分, 主要用于评定抑郁症状出现的频度和强度, 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
团体咨询前后分别进行SAS,SDS量表的评估。每次活动后,(除参观和电影)发放反馈表, 对本次课程的内容、活动方式、活动效果、老师的水平4个方面共8个问题进行打分, 计算平均“ 满意度” 。
4.结果与讨论
(1)团体心理咨询为社区戒毒人员所接受。社区戒毒人员对于团体心理咨询活动形式较易于接受, 对于各次咨询活动的满意率均在80%以上。且满意度随着活动的开展逐步提升, 其中团体成员对于工作、面试的主题较为关心, 这间接表明团体心理咨询提升了团体成员的就业动力。
(2)团体心理咨询对降低戒毒人员焦虑情绪有较好的效果团体心理咨询开展前, 干预组与对照组在焦虑、抑郁、就业动力领域中均无差异。
5.问题及分析
(1)成员投入程度缓慢,在团体咨询开始时,部分成员由于对团体心理咨询的不了解,持着怀疑的态度来参加活动,导致在做游戏时表现出漫不经心的神态,游戏的分享不主动,紧张情绪不能一下子放松下来。
(2)在一些自我认识、自我探索练习过程当中,大多认为造成自己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吸毒,而不愿接受在人格上的缺陷,因此越往深层次探索焦虑感越强,甚至愤怒的情绪,出现了阻抗,妨碍了训练进程。
6.团体心理咨询在戒毒治疗的前景规划
(1)加大对团体心理咨询的宣传力度,扩大团体心理咨询在戒毒治疗中影响,充分发挥团体心理咨询的优势,把团体心理咨询当作一种主要戒毒与康复治疗手段之一,来帮助更多的戒毒人员修复心灵,树立戒除毒瘾的信心,成功回归社会,重获新生。
(2)在戒毒人员中开展广泛的心理问题调查,将所调查到的问题进行归类,分别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团体心理咨询方案,开展多类型多形式的团体心理咨询活动,形成一整套有效的团体心理咨询模式,让不同类型问题的戒毒人员都能够得到帮助。
社区心理咨询工作要求 篇4
1、应设立社区心理咨询室,并悬挂“社区心理咨询室”标识牌;
2、社区心理咨询师应有相关资质,并有资质复印件留存;
3、要有具体的工作制度、责任制度、管理制度、咨询室守则,并上墙;
4、咨询室环境应优雅、整洁,并按要求摆放好桌椅,来访者椅子和咨询员椅子不能正对面摆放;最好配有饮水机、纸杯等;
5、咨询室应有咨询记录本,并按要求完整填写记录;
6、咨询室应配有带锁的文件柜,钥匙由专人保管,文件柜内可放置心理咨询专业、科普读物、咨询档案、咨询活动记录资料等;
社区活动总结-书香社区活动总结 篇5
篇一:社区世界读书日活动总结2
社区世界读书日活动总结
2016年是第十五个世界读书日,为了进一步丰富大家的文化生活、推动学习型社区的建设,4月23日,社区开展了“社区读书日”活动,努力营造社区居民读好书的阅读氛围。
一、活动目的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第二次中央新疆座谈会精神为指导,以创建学习型社区为主线,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引导小区居民积极参与,读书尚学,全面提升小区居民的文化素质。
二、活动内容
1、看书读报一小时。4月23日上午,在社区领导的带领下,组织单位党员干部职工44人,到社区书屋读书一小时,党员干部根据自己喜欢书籍类型选出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阅读,针对自己一个小时看到的书籍里的内容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很多干部反映,由于长期伟德脑工作,现在让看书,里面的好多字都不会写,甚至不认识,干部党员赞成经常组织读书活动,以便丰富干部自身的文化知识。
2、世界读书日,允许外借。由于社区书屋里书籍有限、没有专职的图书管理员,为保证书籍的长期使用价值,是允许居民将书带离书屋,在世界读书日里,为了给书虫居民提
供过把瘾的机会,今天在社区书屋看书,允许外借,做好登记工作,今天共外借书籍12本。
3、开展书香社区征文比赛。本次活动针对小区退休党员干部,他们通过
看一把书将自己的深的体会、感想及收获都可写在文章中,此次共征集文章7篇,一等奖一名,有社区退休干部***获得。
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载体,是人类的良师益友,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落后,世界读书日活动已经结束,但是读书没有结束。
社区 2016年4月23日
篇二:福城社区读书节活动总结
福城社区读书节活动总结
福城社区围绕“书香润心灵,阅读促成长”为主题,在辖区内开展全民读书节活动,在社区形成了全民参与、全民学习的浓厚氛围。读书节活动,福城社区以市民学校为平台,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活动,以培养人人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同时社区把读书活动与党员的先进性伟德、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以十八大会议精神、社区建设做为学习讨论的主要内容;在青少年中开展题为“读一本好
书”、“找寻身边的好人好事”等阅读征文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爱祖国、爱社会、爱社区的责任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全民阅读日活动的开展,旨在营造浓厚的社区学习氛围,激发大家在业余时间多读书、多看报,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追赶伟德时代的步伐。此外,福城社区将进一步发挥社区图书室、伟德子阅览室等作用,为居民的学习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篇三:秀延街道办新城社区书香社区汇报材料
秀延街道办新城社区创建书香社区
汇报材料
打造书香社区、提升素质能力是建设学习型机关的重要内容,是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增强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社区提升人员素质、服务科学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意义深远,责任重大。根据新形势下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相
关要求,我社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书香社区、提高人文素养”为指导,引领全社区居民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培养浓厚的读书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营造人人热爱读书、善于读书的氛围,积极践行“阅读生活化、学习终生化”的学习理念。现将我社区在创建书香社区活动中的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结合社区实际,明确建设书香社区的目标
我社区明确提出了“建设书香社区,创建阅读特色”的发展策略,并写进社区长远发展目标中。
在街道办党委的大力支持下,社区工作人员积极倡导宣传“书香为伴”的思想,将朴素的“读书是一种需要”上升为“读书是一种有益的生活方式”,促进居民提高业务素质,享受阅读、享受伟德、享受人生。
是在居民中倡导“与好书交朋友” 的思想,以新颖活动、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载体激发居民的读书兴趣,培养居民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习惯,让读书渐渐成为社区居民的一种生活方式,提高自身知识水平。
社区心理活动工作总结 篇6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未成年人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为进一步加强我社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全面提高我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全面提高未成年人心理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颁发的为指导,以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为根本,进一步加强我社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组织领导、制度建设和积极开展未成年人心理辅导活动,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
二、具体措施:
1、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团队,强化其专业培训和指导,加强社区、家庭、学校共同教育的辅导体制;
2、开展专项课题,围绕“心理健康与学生全面发展”“问题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等问题,开展课题讲座;
3、结合社区实际,充分利用社区家长学校和心里咨询室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和心理咨询活动。
奥林花园社区工作站
社区肿瘤患者心理支持需求调查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在2005年11月随机对黄浦区9个社区1 174名现患肿瘤患者进行了需求问卷调查。对其中6个社区的2003-2006年间确诊的乳腺癌患者开展了心理状态调查, 随机抽取三个街道 (半淞、外滩、董家渡) 的患者定为干预组, 另三个 (老西门、小东门、豫园) 定为对照组, 掌握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
1.2 调查方法
需求问卷在参考有关文献的基础上, 根据社区医师在实际随访工作中所了解到的患者需求初步设计, 经由专家审校而成。分为一般项目 (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诊断期别、确诊时间、治疗情况等) 和患者需求 (心理需求、康复指导、健康教育等) 两大项20小项。由经过培训的调查人员向被调查者讲解调查表内容及填写要求, 让其在理解基础上进行自主选择。
乳腺癌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研究内容包括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心理关心支持来源、满意程度、目前心理状态等。针对干预组, 组建心理支持团队, 定期对其进行心理支持, 主要通过集中讲座和小型俱乐部方式。通过干预前后两次调查来评估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心理状态方面的改变, 干预组和对照组本身前后两次的心理状态的改变。
1.3 统计学处理
针对需求调查问卷, 用EPIDATA3.02建立数据库, 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学处理, 两者均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社区肿瘤患者需求
2.1.1 一般情况
2.1.1. 1 人群分布
男442人 (37.65%) , 女732人 (62.35%) , 男:女为0.60:1;年龄分布:30岁以下21人 (1.79%) , 30~49岁174人 (14.82%) , 50~69岁478人 (40.72%) , 70岁以上501人 (42.67%) 。
2.1.1. 2 职业分布
在职184人 (15.67%) , 离退休830人 (70.70%) , 下岗待业及其他160人 (13.63%) 。
2.1.1. 3 瘤别分布
顺位前5位分别为:乳腺癌219例 (18.65%) , 大肠癌216例 (18.40%) , 胃癌127例 (10.82%) , 肺癌61例 (5.20%) , 膀胱癌61例 (5.20%) 。
2.1.1. 4 治疗情况
手术1 011人 (86.12%) , 化疗545人 (46.42%) , 还有的采取了中药、放疗、对症治疗、免疫等治疗手段。
2.1.2 心理需求方面
在调查的1 174例患者中, 除6.01%的患者认为在精神、心理上不需要帮助外, 其余患者在精神、心理上不同程度地需要家人 (70.14%) 、肿瘤专科医生 (37.27%) 、社区医生 (7.82%) 和邻居同事周围人 (1.60%) 的帮助, 其中家人的帮助列为首位。
2.1.3 康复指导需求方面
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需要的指导和服务以来自康复医生 (77.56%) 为最高, 其次为来自康复护士 (32.06%) 、心理学家、精神保健专家 (29.66%) 、社会工作者或非专业志愿者 (11.02%) 。患者对康复需求的内容依次为治疗后的身体功能恢复 (54.11%) , 康复期心理支持 (32.26%) 和必要时的职业咨询 (18.04%) 。以上的内容可以看出, 肿瘤病人更需要来自家人、朋友的支持和来自医生护士的专业指导。由此可知, 病人需要的是身体与心理的双重治疗, 只有双管齐下, 才能使病人真正地康复。
2.2 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干预情况
2.2.1 一般情况
干预前乳腺癌患者共219人, 均为女性, 小于30岁的2人, 30~39岁的2人, 40~49岁73人, 50~59岁的82人, 60~69岁的59人, 大于70岁的1人。其中干预组105人, 对照组114人;干预后乳腺癌患者共208人 (失访11人) , 其中干预组100人, 对照组108人。 (表1)
在干预前, 对干预组和对照组乳腺癌患者年龄分布进行均衡性比较, 两者无显著性差异, 因而可作进一步的对照分析。
2.2.2 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效果评估
干预前, 干预组和对照组心理状态无显著性差异, 可作进一步的对照分析。 (表2)
干预后, 干预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说明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明显改善。 (表3)
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就自身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干预组有显著性差异, 对照组则无显著性差异。 (表4、5)
由此可知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明显改善, 并能排除时间因素造成的偏倚。
3 讨论
3.1 心理支持对患者身心康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癌症患者大多有明显的心理变化, 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恐惧、抑郁、焦虑等, 有的甚至出现明显的精神症状。本次调查显示, 乳腺癌患者经过干预后, 干预组与对照组分别在干预前后对比, 患者在心理状态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干预前后比较心理状态方面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而对照组前后两次在心理状态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提示在患者治疗、康复过程中同时给予心理支持治疗有益于患者积极地面对疾病和改变不良的行为, 有益于患者疾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2]。
3.2 适时心理支持可促进社区肿瘤随访工作高效开展
本项目中, 94%的患者需要来自不同层面的心理支持需求;乳腺癌患者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心理状态有明显改善, 这些提示在肿瘤随访中应重视心理支持, 面对癌症患者应及时、正确地了解其各种心理需求, 并应用相应的心理照护方法, 给予支持, 通过这样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 能迅速获取病人好感, 拉近医患距离, 缓解日益紧张的医患矛盾, 患者对随访工作的配合度、依从性会大大提高, 从而为更好更准确地获取随访资料打下良好基础。
3.3 尽可能地动员社会支持系统
癌症患者较比一般患者更需要身心上的关怀和照顾, 更加需要周围人群及社会上的支持和帮助[1]。从患者心理需求的对象看, 主要的支持来自于家人以及医生。家庭与社会是患者的精神支柱, 离开了家人和社会, 患者会感到精神空虚, 失去与癌症抗争的力量。在随访中首先应让患者家属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患者治疗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在病人产生不良情绪时, 应作为病人强有力的精神支柱, 使其在接受治疗过程中, 承受住心理和躯体上严重的反应, 同时也应争取社会方方面面参与到心理支持系统中来, 如临床医师、患者单位同事和朋友等。
3.4 针对不同癌肿, 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支持活动
在解决肿瘤患者共性的心理问题基础上, 针对特定癌肿所特有的心理需求, 及时给予相关的心理支持和疏导, 可采取一对一医患交流、患者同伴教育等进行个别疏导, 也可通过组建心理支持团队, 小型俱乐部等集中讲座或咨询, 开展心理疏导或抗癌经验交流等, 使患者正视现实, 认识生命的价值及其生存的社会意义, 从而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珍淑.浅谈癌症患者的心理支持[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3 (4) :230-231.
社区心理活动工作总结 篇8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在社区建设中,社区工作应围绕建设和谐社区文化、凝聚社区居民为核心内容,和谐社区文化建设要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从进一步挖掘社区居民潜能出发,探索社区文化建设的新思路。
关键词社区文化;心理和谐;非营利组织
中图分类号C9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09)112-0092-02
随着我国社会化进程的推进,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被广为关注。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在社区建设中,社区工作应围绕建设和谐社区文化、凝聚社区居民为核心内容。
1社区与社区文化建设
什么是社区?《辞海》(1999年版普及本)对“社区”一词的注释为:“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此词最早由滕尼斯提出。基本要素有:(1)有一定的地域;(2)有一定的群体;(3)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及相应的管理机构;(4)有满足成员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各种生活服务设施。” 社区的存在离不开社区文化,而社区文化又是通过社区居民的互动活动逐渐形成的。社区文化能使社区居民对社区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主动参与社区活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社区文化应该是社区居民在其所在社区内以共同认同的价值观为核心,为满足生活、学习、交往等需要而表现出来的文化活动和生活方式,包括承载这些活动和生活方式的物质载体以及由此形成的精神氛围,是长期形成的具有社区特点的各种制度、精神、文化活动、生活方式以及环境的总和,它是维系整个社区的价值观纽带。社区文化通过各种形式影响着社区居民行为方式和道德思想,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教育和约束着社区居民的行为。
建设和谐社会在社区的具体化就是建立和谐社区,而和谐社区的核心是通过社区文化的建设,提高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自治性,提高社区居民凝聚力,增强互助精神,改善社区人际关系,从而达到社区和谐的最终目标。因此,多样化的社区文化活动的有效开展是实现和谐社区建设的有效方式,通过社区文化建设的有形活动建立起具有社区特色的文化价值观,从而使社区居民心理能够达到和谐,建立新型的社区邻里人际关系。
2和谐社区文化建设功能的定位
和谐社区文化建设要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和谐社区的一方面就是社区心理和谐。心理和谐就是个体具有健康的人格,具体表现在对内能理性协调以及对外积极适应一种状态。 “健康人格的是一个人在积极适应环境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稳定的行为模式…具有健康人格的人必然是一个心理和谐的人,能坦然面对并积极适应任何艰难负载的客观环境。”。在个体心理和谐的基础上,形成的社区内的一种交互融洽的交往氛围和心态的总和就是社区心理和谐。如何促进社区心理和谐?这既需要社会环境的包容度,又需要个体自身的心理素质修养的提高。通过建立和谐社区文化,促进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发展是一条可行之道。“在城市社区文化日益分化的今天,构建和谐社区的社区人文环境,在社区文化的层面上实现社区整合,已经成为社区建设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1)从社区管理的角度来看,新社会环境下社会人对社区文化需求的明显的目的性。社区居民更多地关注健康、关注生活质量、关注社区环境建设和安全、关注家庭需求、关注社区交往等。社区文化建设应当与社区居民对文化的需求相结合,准确地将当前社区文化进行功能定位,既要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使居民乐于参与,同时又要引导和培育社区居民的文化意识。
2)从社区居民的角度来看,社区文化建设的功能应能够满足居民的现实需求,并能提升居民的潜在能力。笔者认为,目前社区文化建设的功能定位应以社区居民的发展为中心,以多样化服务为手段,以多层次的活动平台为依托,创建起全面而独特的社区文化社区居民通过积极参与社区文化活动,能够提高其个体的以下几方面潜能:(1)组织创新能力。(2)学习能力。通过社区中的各种文化活动,从各个角度针对不同层次的居民能提高其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3)交往能力。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解决人际交往矛盾,从而从心理层面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而社会发展的核心在于人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决定了社区发展不仅要满足居民在生活安全等方面的需求,还要满足居民在精神、文化、自我价值实现等方面的需求。”在当前应当以社区居民的需求为出发点,关注居民的利益,尊重居民的意思表示,以此为出发点组织和建设社区文化,吸引社区居民的参与,培育公共参与精神,从而实现社区居民自治,真正形成本社区的文化特色,促进社区居民的发展。
3当前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应当看到,在我们社区文化建设取得了许多成绩的同时,依然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
1)社区文化建设中居民参与意识不强。政府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积极性高于社区居民。根据李波等人的研究,从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人群来看,离退休的积极,在职的社区居民和青少年参与度较低。
2)社区文化建设的形式相对单一。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着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的倾向,如建立“市民学校”、“社区图书馆”等,但对这些硬件设施的利用率较低。文化活动方面相对单一,比较多的是采用健身器材的建设、定期组织文艺活动、旅游活动等。
3)社区文化资源的配置、开发、利用和共享缺乏系统的思路。社区文化资源的经费有限,配置比较简陋,同时对在现有投入经费不足的状况下,缺乏有效调动社区各方力量共同建设社区资源的系统思路,往往忽视了社区中的一些企业或学校在社区文化建设的作用。
4)政府对社区评估导向不合理。过于注重对硬件评估,而忽略轻居民对文化建设的感受。
5)缺乏居民之间多层次的沟通机制,缺乏团体文化,缺乏宣泄情绪的有效渠道(居民互相认可的居民节日)。虽然社区居民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划分为层面,可以从社会阶层划分,也可以从文化阶层划分,但这并不意味着社区居民应该固守层次感,否则,将不利于社区的和谐。当然,不同层次之间的居民缺乏沟通,原因多重,但应当看到目前缺乏多层次之间的沟通机制是其中一重要原因,因而也很难形成有相当稳定性的社区文化。当前,虽然社区也会有自己的一些节日,但大部分是是行政主导的节日,因而居民的参与度和认可度并不高,因此,居民也缺乏宣泄情绪的一种有效渠道。
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是:
1)政府主导型的管理模式尚未转变。政府主导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路和活动简单可行,但居民参与热情并不高。
2)社区文化建设的主导思路忽视了居民的需求。
3)社区文化建设主体的民主意识参与不够成熟。目前来看,社区居民的民主意识虽然在不断提高,但长期的“大政府、小社会”的管理模式也使基层的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意识比较薄弱,因此需要进行引导和培育。
4从进一步挖掘社区居民潜能出发,探索社区文化建设的新思路
在和谐社区文化建设中,我们应始终围绕着以社区居民的发展为本的宗旨,开拓思路新思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通过活动吸引居民参与,满足居民需求;另一方面,通过社团模式、建立多样的非营利组织,培养居民自主参与的意识。这两种模式又可以在内容上和形式上进行拓展,共同创建和谐社区的平等、和睦、诚信、合作的精神。
针对目前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探索建设心理和谐的社区文化:
4.1围绕居民需求,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开发内容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吸引社区居民参与
对于和谐社区建设,只有社区的文化活动人们乐于参与,才能进一步形成在活动中建立良好的居民之间的人际交往关系。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居民之间从兴趣爱好出发,形成特定的人际交往关系,促进社区心理和谐。目前,社区可以组织的活动需要更加多样化:
1)继续开展令居民满意而且感兴趣的健身活动、休闲旅游、社区环境建设。
2)继续深入开展适应多层次(年龄层次、收入层次、文化层次等)需求的活动。社区文化活动参与的年龄层次比较单一,对于针对在职的职工、在读的学生、在社区居住的流动人口等这些群体感兴趣的活动,相对比较欠缺。如对于在职职工需要解决的青少年托管、亲子教育等这些活动,可以通过开展社区互助行动来满足;对于社区居住的流动人口,社区文化也应将其覆盖在内,通过开展阶层互助活动形成阶层互动。
3)加强社区信息的宣传工作,尝试创建社区活动简报。通过简报的形式,将与社区居民直接相关的各种信息通过书面形式通报给社区居民,如社区开展即将开展的活动预告、社区已经开展的活动的进展情况、居民服务和需求情况等等。通过这种渠道,可以使社区居民知晓社区事务,关心社区工作。
4.2完善现有社区资源,拓展并创建社区文化活动平台
1)加强并完善社区教育平台。通过特定的教育形式为社区居民学习能力的提高而进行的教育。(1)从社区学校的教学内容上,可以更加丰富。针对居民的实际状况开展各类培训辅导讲座,开设兴趣类讲座班,使社区居民在情操陶冶,也可以开设技能培训类的课程。(2)从教育资源上,可以进一步拓展。对于教师资源,可以通过招募社区居民志愿者,也可以联系各类院校,让大学生走入社区,让专业老师走进社区为社区居民开设讲座,还可以联系社区内的各类机构和企业进入社区来开设讲座,从而调动各方组织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2)举办有社区特色的社区节日。举办受居民欢迎的各种社区节日,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民俗、节日,同时也结合本社区的文化特色,举办节日活动,如体育节、艺术节、互助节、青少年交往节等,通过节日缓解压抑的情绪,成为宣泄心理压力的重要途径,即能增进互相之间的交往,又有利于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发展。
3)完善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健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运作机制。目前我们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比较滞后,远不能满足社区居民对文化活动的需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应当包括社区图书馆、阅览室、各种兴趣活动室等。从运作方面,应该从资金、地域、制度上给予给多的优惠。通过政府投资、企业赞助、个人捐助的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
4)建立社区文化信息沟通机制。通过两种方式建立起日常信息沟通机制,一种是我们前面的社区小报的形式;另一种是通过社区互联网络建设,完善社区信息化建设和服务。作为社区管理者,目前应当关注并逐步开始着手准备电子社区建设的思路和设想,尝试着利用目前的网络建立起一些信息互动平台。利用网络平台,可以极大地吸引社区内各类居民的网络参与,尤其是文化程度较高、且年龄在40岁以下的居民参与。
4.3引导并鼓励建立多样的居民社团组织
在社区中更多地成立一些社团,这些社团是由社区居民自愿组成,是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组织。社区居民通过社团活动充分发掘自身潜力,丰富文化生活,实现民主管理。
1)引入非营利社团组织吸引更多居民自主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培育社区居民的自主意识,使非营利组织成为社区文化中心的核心中坚力量。
从政策层面给予支持。首先,社区管理者要认可这种社团组织的重要性,然后,建立起完善的政策配套来引导这些非营利组织的建立。如政府购买服务向这些社团优先考虑,社团活动中的资金支持、场地支持等,通过各种方式支持这些团体良好地成长。要积极向社区居民宣传社团活动,宣传相应的政策,及时发布社区需求状况,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居民群体申请成立社团。
从程序层面,规范非营利性社团的成立和运作。由于社团可以吸引社区居民参与管理,因而需要对社团进行相应的管理。社团的价值取向应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一致,社团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区居民的工作、生活、文化需求,活动能形成良好的社区人际关系。
从组织构架方面要全面考虑。针对社团的综合管理,应当事先建立起一定的组织架构,有明确的服务目的,有专职、兼职和职员者的完整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可以通过合理的渠道进行相互协调。对每一个社团可以作为一个项目来经营,并进行管理 。以下是一个社区资源中心的机构图,节选自案例《巴里敦社区资源中心》。
从这个组织结构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社区资源中心的自治组织的情况,受管理委员会统一协调和监管。目前我们引入社团时,也应该多借鉴各方经验。
2)引入志愿者机制,服务于更多领域。对于社区社团的工作人员,以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通过引入志愿者来实现其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如前面所举巴里敦社区资源中心的案例中,此中心有专职的工作人员约100名,兼职的大学指导教师有许多,还有更多的则是志愿者。再如美国蒙特立公园市的社区服务中心中,活动项目非常多样,工作人员占少数,大量的是由志愿者组成的工作人员。我们目前的调查表明,某街道的居民希望参与志愿者服务,但是志愿者项目和平台很少,因此,我们建议否街道可以将部分事务由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参与完成,如社区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也可以引进志愿者。这一方面可以形成社区管理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参与其中的社区居民志愿者的心理需求,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求。
需求是行为的原动力,心理和谐社区文化建设,一定要考虑社区居民的需求,通过各种平台满足显在的居民需求,同时要引导、提升并满足潜在的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为社区心理和谐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何东亮.心理学视野下的和谐社会[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6,3.
[2]周晨虹,杨庆立.和谐: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新境界[J].理论学习,2006,2.
[3]徐永祥,上海.社区发展论,[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4]李波,王丹,李林英,等.北京社区文化建设的调查与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6,4.
[5](美)Robet T .Golembiewsk , Jerry G.Stebenson 主编.非营利组织管理案例与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社区体育活动工作总结 篇9
一年来,**市体育局的指导下,在XX区委、区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我局以增强人民体质为出发点,坚持体育为人民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努力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实现了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目的。目前,我区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稳步前进,体育设施不断完善,体育市场管理日趋规范,进一步巩固了我区全国体育先进县的成果。现将2011年体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体育工作列入议事日程。
XX区委、区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体育工作,对党中央和国务院制定的体育工作方针政策积极贯彻落实,把全区体育工作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摆上了议事日程,区委、区政府确立了分管体育工作的领导。2011共召开了4次以上的区常委会和多次区政府常务办公会,专门研究体育工作,解决体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问题。
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也多次亲自参加全区大型体育活动,如:2011年“XX区元旦万人越野赛”、“绿道千人骑游”活动、“8月8日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2011年5月举行的“乐道香城行活动”,区四大班子主要领导亲自参加并与市民一起骑行绿道,为全民健身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进一步掀起了全民健身新高潮。
二、全民健身工作向前推进,社会体育工作再上台阶。
(一)认真实施体育惠民工程,圆满完成市上目标。一是按照市体育局的工作部署,全面完成了17个农民健身工程目标任务;二是认真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2011年共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56名,超过了市上下达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的标准。
(二)积极组织开展各类体育活动、丰富市民业余生活。1.认真开展XX区级全民健身活动:
一月,举行了XX区庆元旦万人越野赛,来自新都各机关、团体、镇(街办)、驻区单位及中小学校在校学生36个代表队近万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
二月,举行了XX区“我运动、我健康”春节文体大联动活动,区级机关、各镇(街道)、驻区厂矿学校等72个单位参加了本次活动,参加人数达15万多人次。
三月,举行XX区青年足球联赛,全区12支代表队共200余人参加了为期近1个月的比赛。
四月,举行了“运动成都、田园新都”“幸福成都、健康绿道”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生活体验日千人骑游活动,来自XX区各部门、各镇(街道)共1000余人参加了活动
五月,举行“乐道·香城”绿道行启动仪式,区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出席了启动仪式并与市民一道骑行绿道。
六月,举行“荷花节”健身活动,来自区级机关、各镇(街道)26单位,共2000余人参加。
七月,举行村(社区)健身活动比赛,来自各镇(街道)共13支代表队参加了比赛。
八月,举行了以“运动成都、幸福新都”为主题的“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开展了绿道健步走、毗河绿道骑游、全民健身巡游宣传等活动。九月,举行“劲浪杯”网球公开赛,来自区内的网球爱好者共100余人参加了比赛。
十月,举行XX市北片区老年门球邀请赛,来自金堂、彭州、XX县、青白江、龙泉等区县的代表队受邀参加了比赛。
十一月,举行了XX市XX区2011年“中塑杯”职工篮球赛,来自全区20余支队伍共200余名运动员参加了为期五天的比赛。2.认真开展镇(街道)、村(社区)全民健身活动:
2011年,我们按照市体育局工作要求和全区全民健身活动计划安排,先后组织开展了新都镇趣味运动会、斑竹园镇绿道骑游活动、大丰街道篮球联赛、新民镇棋类比赛等镇(街道)级全民健身活动30余次;组织开展了新都镇桂东社区健身气功展示、新繁镇滨江路社区健步走活动、清流镇黄龙社区乒乓球比赛、石板滩镇光明社区健身腰鼓比赛等村(社区)全民健身活动150余次。
3.认真开展XX区体育协会、健身俱乐部全民健身活动:
今年,我们指导XX区老体协、乒乓球协会、信鸽协会、陈师友健身俱乐部开展了健身活动展示、乒乓球公开赛、信鸽驯放、跆拳道邀请赛等全民健身活动20余次。
(三)积极组队参加比赛,成绩优异、硕果累累。按照市体育局的参赛工作安排,我区积极组队参加龙泉、锦江、崇州、青白江、都江堰等区(市)县全民健身特色活动,获得优秀组织奖;参加健身气功展示活动获得二等奖;参加自行车车迷健身节获青白江站团体第三名、个人第四名,温江站团体第七名及中国·成都第二届自行车车迷健身节优秀组织奖;参加“运动成都”2011年XX市第二届“体彩杯”健身秧歌、健身腰鼓比赛,分别获得冠军;组队参加XX市老年运动会,分别获得健身秧歌、健身腰鼓第一名。
三、竞技体育和竞赛活动协调发展,体育市场管理规范有序。按照市体育局、市教育局和团市委的要求,今年在全区中小学校开展了乒乓球活动月、排球活动月、百日游、田径班级赛等青少年八大主题活动,全年共开支比赛费用26.5万元,受到了市体育局及各级领导的高度赞扬。
我们还建立了以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为主的业余训练制度。学校常年坚持业余训练,乒乓球、排球、田径等项目已经成为我区的传统优势项目,升庵中学男子排球队在省市级的比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目前,我们建立和完善了XX区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各项管理措施和实施方案,全年按照实施方案开展工作,俱乐部已初具规模,常年开设乒乓球、武术、网球、排球、足球、田径等训练项目,已在全区建立了10余个分部(活动点),发展会员1850多人,全年参加活动的人数在25万人次以上。
我们还认真加强了游泳场所管理,确保无安全事故发生。一是认真开展市场管理人员培训工作,召开了游泳场所负责人培训会,下发了《关于做好XX区2011年游泳场所安全开放工作的通知》(新都文发〔2011〕47号),要求各游泳场所遵照执行;与此同时,我们还特邀XX区医院急救专家,在香洲半岛游泳池召开了救生工作现场会,全区15家游泳池负责人和救护员代表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二是全年开展了18次大规模的集中执法检查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165人次,车辆148台次,检查游泳池15处。在检查过程中,对于尚未开放的游泳场所要求其按照开放标准精心准备、积极申报;对于未经主管部门检查验收,擅自开放的游泳场所,给予停业整顿行政处罚。三是是开展了60次日常检查,出动人员115人次,车辆86台次,确保了今年我区游泳池安全开放,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四、加大体育投入,不断完善体育设施
我局采取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充分发挥体育彩票公益金的作用,逐步改造和完善全区城乡体育设施。
(一)积极开展绿道建设。
截止目前,全区共完成绿道建设约85公里(198绿道约34km、毗河绿道约25km,桂水绿道约10km、田园绿道约16km),完成投资约5亿元。其中,2011年完成绿道建设约57公里(198绿道约20km、毗河绿道约21km、田园绿道约16km),完成投资约3.5亿元。
(二)根据统筹城乡,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要求,不断扩大体育设施覆盖范围。我区先后已建设好健康绿道15条,健身广场52个,社区(村)晨晚练点152个,为市民提供了健身条件;另外,今年投资25万元,先后为各镇、村(社区)安装了6条全民健身路径、17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体育健身器材。
(三)加强体育中心设施建设和改造。
今年我局投入资金135万,对体育中心网球场、游泳池、体育馆、训练房、田径场、足球场、健身路径等进行了维护和改造。
五、加大宣传,强化法制观念,加强执法力度
(一)加强学习,广泛宣传。
自《全民健身条例》颁布后,我局多次召开全局干部职工大会,组织学习,并与相关部门联合召开体育工作会,对贯彻实施进行了安排部署:在区体育中心悬挂宣传标语12条、制作墙报8期进行宣传;在新都资讯、新都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多形式、多方位开展对体育经营业主的执法检查,进行《全民健身条例》的宣传。
(二)继续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督促检查。
我们建立了学校体育的专项督导制度,实行督导结果公告制度。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定期监测并公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加大对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并作为评价地方和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并将汇同区教育局对成绩突出的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2011年对全区中小学进行了3次大检查,所有学校都能按要求坚持上好体育课、做好课间操和眼保健操,坚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保证了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清楚地看到我区体育工作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体育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竞技体育优势项目有待进一步增加;培养后备力量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区体育事业的发展。
社区活动场所建设工作总结 篇10
西城社区下设14个居民小组,辖区共有2594户,实有总人数5942人,其中:常住人口5154人,流动人口788人。辖区有机关企事业单位38个,社区党员111名。2003年8月成立社区以来,社区党组织照“整资源、抓共建、促规范、筑和谐”的思路,坚持以社区工作“三有一化”为目标,以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社会为宗旨,全力推进社区活动场建设,进一步夯实社区执政基础。目前,社区已合理得到划拨一宗土地,面积875.47平方米,作为活动场所的建设。活动场所建设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主要得益于县委、政府和民政局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得益于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措施。办公大楼于2012年2月破土动工,现主体工程已完工(五楼已封顶),预计6月底交付社区使用。
一、强组织、筑阵地,将社区活动场所建设列入重要工作议程
西城社区成立初的办工场地是以收购旧居民房改装而成,面积69平方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区职能作用越来越大的情况下,社区办公场所设施简陋,严重影响了社区的外部形象,影响了社区服务居民功能的发挥,影响了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影响了社区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宜居宜业型城市的目标要求不相适应,与我县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居民群众的服务需求不相适应。
近年来,各级各部门充分认识到加强社区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是加强社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社区组织开展工作和活动的基本阵地,是广泛联系居民、组织居民、服务居民的重要窗口,是党员群众参与居务和党务活动的基础平台,因此把加强社区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提高到增强社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高度上来认识,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并根据《中国共产党云南省委组织部等六部门关于进步加强城市社区活动场所公用房及配套服务等基本设施建设的通知》(云民基【2011】3号)《云南省城市社区活动场所办公用房建设协调会议制度》(云社建办【2011】4号)文件精神要求。江城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策措施推动社区办公活动场所建设。成立了以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国土局、建设局等六部门,组成了以县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领导小组,建立社区活动场所建设协调会议制度,全面加强对社区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整洁合土地资源,积极推进社区办公活动场所建设
在社区办公活动场所建设的实际工作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主要是“规划选址难、资金筹措难、工作协调难”这“三大难题”,为切实加快社区办公活动场所建设的步伐,县委社区建设领导小组认真分析、积极研究,因地制宜、打破常规、多管齐下,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整合资源,共驻共建,成功解决规划选址问题。有些适合建设社区办公活动场所的地方与城市总体规划不相符;有些易显社区功能和形象的地段,位置较好却地价昂贵,社区无力购置;有些易于选址的地段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不便于服务居民;有些低矮旧房拆旧建新,而周围居民协调难。为此,我县坚持便民的原则,采取利用闲置空地、统筹公共用地等方式,不拘一格抓好规划选址。一是在辖区内老年活动中心旁有空余建设用地,并适合建设社区办公活动场所的,由规划部门采取直通车的方式解决规划用地。二是采取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方式整合利用建设用地来实施社区活动场所建设。三是和老干局协商好服务大楼投入使用后,综合会议室共同使用。西城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大楼于2012年2月1日开工,占地面积875.47平方米,建筑面积1229.38平方米。建筑方式:框架结构、五楼一底,主体工程于4月10日完成了五楼封顶。
(二)多种渠道筹资,以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县委、政府积极向中央财政、省委、市委、省民政厅、市民政局争取建设资金,同时,采取多种办法拓宽了筹资渠道:县财政投入一点、部门支持一点等方式,为西城社区服务大楼的建设共筹资240万,目前,建设资金已到位130万元。
(三)各部门积极协同,为社区建设大开绿灯。城区社区办公活动场所建设涉及部门很多,如、规划、土地、消防、环保、人防、建设、电力、卫生等部门,协调任务十分繁重。但是经过县委县政府的协调,在社区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实际工作中,凡是涉及到行政审批的,相关职能部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简化审批手续;凡是涉及到地方性审批收费项目的,相关职能部门全部实行零收费。预计2012年8月底,西城社区综合服务大楼将以“一站式”服务体系集便民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人大代表活动室、老年人活动室、社区资料室、工青妇组织活动室、青少年活动室、体育健身室、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残疾人康复室为一体的综合服务设施出现在为民服务的全沿阵地上。
【社区心理活动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横街社区举办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活动06-06
社区心理干预10-03
清塘社区2012年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计划11-06
社区心理学06-24
社区心理健康11-27
社区心理咨询室06-29
社区心理学概述07-24
成立社区心理咨询室06-28
乡镇社区居民心理健康08-20
社区老年心理护理心得体会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