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金2013年排球考试

2024-05-25

广金2013年排球考试(共5篇)

广金2013年排球考试 篇1

1.发球技术动作有哪几种?

答:正面上手发球、正面上手发飘球、勾手发飘球、勾手大力发球、正面下手发球、高吊球、跳发球、侧旋球。

2.解放以来,我国男女排球队在技术上有哪些主要的创新?

答:“盖帽”拦网技术、“平拉开快球球”扣球技术、“前飞”“背飞”等“空间差”打法、单脚起跳背飞扣球、前快错位背飞技术等等。

3.准备姿势的目的是什么?稍蹲、半蹲、低蹲准备姿势动作要领是什么?

答:目的:为移动和击球做好充分准备,为达到更好的移动和为击球创造最好的条件。

稍蹲准备姿势:稍蹲准备姿势比半蹲准备姿势身体重心稍前,动作方法相同。

半蹲准备姿势:两脚左右开立稍比肩宽,一脚在前,两脚尖适当内收,脚跟稍提起,膝关节保持一定的弯曲。上体前倾,重心靠前,膝的垂直线应在脚尖前面,两臂放松,自然弯曲,双手置于腹前。全身肌肉不宜过分紧张,应适当放松,两眼注视来球,两脚始终保持微动。

低蹲准备姿势:低蹲准备姿势较之前两种准备姿势身体重心更低、更靠前,两脚左右、前后的距离更宽一些,膝部弯曲的程度更大一些;肩部垂直线过膝,膝部垂直线超过脚尖,手臂置于胸腹之间

4.发球时为什么会形成旋转和飘晃?

答:掌根平面击球,击球面积小,力量集中、短促,已造成飘晃。手臂挥动击球之前,用旋内削球动作,击球的一侧,使球在击出后产生侧向旋转飞行。、5.胜一分、胜一局和胜一场如何计算?

答:胜一球:当一方失误或任何其他犯规时,另一方胜一分。胜一局:先得25分并同时超出对方至少两分的队胜一局。胜一场:五局三胜制比赛,胜三局的队胜一场;三局两胜制比赛,胜两局的队胜一场。

广金2013年排球考试 篇2

2012年云南省中考改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从形式上将过去的毕业考和升学考两试合一,加上数学是省抽测科目,因此全省只有一份试卷.认真分析2012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对2013年的备考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2012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题以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为依据,体现了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维、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表现都进行了评价.总的来说,该试卷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题量适中,覆盖面广,立足对四基的考查

2012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卷充分注意了对《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经验的考查.如,代数部分重视对数、式、方程、不等式和函数的考查;几何部分重视对图形的基本性质及图形变换的考查;统计部分重视对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整理过程及用统计量进行推断的考查.下面笔者对试题所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列表分析(如下表).

试题所考查知识点的分析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2012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卷的题量适中,知识覆盖面广.通过对该卷进行质量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学生数学学习所达到的水平及存在的问题,从而可以进行总结和反思,调整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过程.同时,该卷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卷,能全面衡量和反映初中学生在数学学科方面是否达到了毕业要求,能为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提供依据,同时也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二)情境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注重模型思想的渗透

情境是数学问题的载体,有效的问题情境应是学生熟悉的、真实的和生动有趣的.教师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解决相关问题.2012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卷情境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注重模型思想的渗透,有利于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评价.

从2012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题的情境创设中我们不难发现,一方面,情境所涉及的社会生活面广.如,云南的旅游、人口普查、抗旱捐水,学生用牙习惯、摸球游戏、实物测量等.另一方面,情境呈现的方式丰富,包括数据表格、问卷表格、统计图(扇形图和条形图)、描述文字、示意图等.

《课程标准》指出:“模型思想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分为三步:首先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其次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最后求出结果并讨论其意义.这些包含具体情境的题目要求考生能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然后再运用相关概念和公式,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组),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我们不难看出,建模思想渗透其中.

(三)梯度设置,开放探究,着重对学生四能的考查

2012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卷紧扣对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进行思考的能力、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重点考查了学生的推理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数据处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它也适当设置了开放探究试题.通过这些试题,能对考生的思维能力、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有效地考查.如,题目10:“写出一个大于2小于4的无理数”,考查学生对无理数大小的估算能力及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又如,题目14:“观察下列图形的排列规律(其中▲、■、★分别表示三角形、正方形、五角星).若第一个图形是三角形,则第18个图形是______.(填图形的名称)▲■★■▲★▲■★■▲★▲…”是一道探索规律的题目,需要考生找出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主要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二、复习建议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限时性的考试,120分钟完成分值120分的题量,提高解题速度是提高成绩的一个有效途径.影响学生解题速度的因素很多,分析表明,大致有四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对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二是阅读及分析数学问题的方法;三是书写(包括画图)的速度;四是计算能力.为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速度,笔者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重视开头,师生配合,以习惯养成树“速快即胜”理念

在复习教学的第一节课中,教师除了摆计划,提要求,更重要的是树立观念.其中,“速快即胜”的理念是复习动员课上要树立的最重要理念.

开好动员会,抓好开头,不等于理念就树立起来了,更不用说一定会产生实效,这里最重要的一环是要将理念化为行动,而习惯养成则是落实理念的一个突破口.在备考的第一个月,师生应共同努力培养以下三种好习惯.①“养成作业计时的习惯”,即要求学生在动笔前记下当时的时间,结束时再记录一个时间.②“养成课堂练习比速度的习惯”,即学生在完成课堂练习时及时举手示意,教师不报告姓名而报告他们完成该题所用的时间.③“养成应考方案加速度的习惯”,即学生在每次模拟考试前所写的应考方案中对时间的要求应有纵向改变.例如,某同学在“3月数学月考应考方案”中写“10分钟完成1-7题(选择题)”,那么他可在“4月数学月考应考方案”中改为“7分钟完成1~7题(选择题)”.

2.会读图表,读析结合,加快从题目中获取信息的速度

大量的实践表明,制约学生解题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他们审题的能力较低.解决的办法是教给学生一套正确阅读数学题目的方法,让学生能快速获取全面而有效的信息.课改后,数学试题不仅情境丰富,而且呈现方式多样,出现了大量的表格和图形.有一次,笔者问一个学生:“你如何对待试题中的统计图表?”学生答:“瞟一眼.”这个学生的回答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他对试题中的图表不重视;二是他还没有掌握正确阅读图表的方法.

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读图表呢?笔者做了很多尝试.以下是笔者在八年级下册期末总复习时一个专题复习课的片段:

题目:(2011昆明19题)某校在八年级信息技术模拟测试后,八年级(1)班的最高分为99分,最低分为40分,课代表将全班同学的成绩(得分取整数)进行整理后分为6个小组,制成如下不完整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其中39.5~59.5的频率为0.08,结合直方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八年级(1)班共有名学生;

(2)补全69.5~79.5的直方图;

(3)若80分及80分以上为优秀,优秀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

(4)若该校八年级共有450人参加测试,请你估计这次模拟测试中,该校成绩优秀的人数大约有多少人?

教师:当题目有图时,我们如果先读“图”后读“文”,可以提高读图效率,要注意读图先读轴.

学生1:横轴表示成绩,单位是“分”;纵轴表示频数,即学生人数.

教师:读轴能注意到单位,很好.要注意频数是落在小组中的数据的个数,如果非要加单位,只能是“个”而不是“人”.你能读一读横轴的标注吗?

学生1:横轴一开始是波浪线.

教师:这有什么作用?

学生1:节约空间,……10分为一个单位长,从39.5分到99.5分,共标注7个数,六个单位长度.

教师:为什么从39.5分标到99.5分?

学生1:因为题目说最高分为99分,最低分为40分,分为6个小组……从39.5分到99.5分,正好涵盖了最高分和最低分.

教师:这样解读,真让我们耳目一“清”.纵轴以2为一个单位长度,标了从2到18共9个数据.谁能把观察到的直方图的特点给大家说一说?

学生2:已经画好了5个直方图,空着一个,待会儿肯定要补(教师对他竖起大拇指).5个直方图最高的18是第5组,有两个一样高是2,还有两个都是8……

教师:题目指出“39.5-59.5的频率为0.08”说明……

学生3:说明一二两组的频率为0.08,频数为2……不,频数分别为2,一共是4,……频率是频数除以总数,所以4÷0.08=50,总共有50人.

教师:非常棒!如果我们能迅速地从图中捕捉信息,加上对频率概念也十分熟悉,那么就能快速地得到结论,从而使解题速度得到提升.

由此片段我们不难看出,读图与分析是密不可分的,正确的读图是分析的前奏,是能否找到解题途径的关键.当试题中有表格时,我们也可以采用类似的办法教会学生正确阅读表格,在从题目中获取有效信息的同时进行快速分析,就能提高解题速度.如果我们忽略了对学生读图方法的指导和训练,提高解题速度的契机就会丧失.

3.爱画图象,联想分析,提高学生对函数问题思考迁移的速度

函数问题是初中学业水平数学测试中的热点问题,“数形结合”的思想是这类问题的重要考查点,同时也是解决此类问题的突破口.“函数无图,一塌糊涂”是笔者在函数教学时的口头禅.教师要在引导学生“会画”和“爱画”的同时让他们养成“见函数,必画图”的习惯,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做.

(1)要点齐备——会画函数图象

教师可在备考时明确提出画函数图象的要求.例如,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时要求标出直线与横轴和纵轴的交点坐标;画二次函数的图象时要标出顶点坐标和对称轴方程;图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函数图象时,还要标注函数的解析式.

要点齐备的要求看上去似乎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开始时也会使学生不习惯,会迟滞解题的速度,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形成良好的画图习惯后,对分析解决函数类试题速度的提升就会很有帮助.

(2)化为利器——爱画函数图象

案例:画函数图象就能解题

题目:(2011昭通20题)把抛物线y=x2+bx+8的图象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所得图象的解析式为y=x2-2x+3,则b的值为______

首先,教师可引导学生“按要求画出y=x2-2x+3的图象”,让学生“采用电影回放的方式,将y=x2-2x+3的抛物线向上平移2个单位,是什么样子?再向左平移3个单位呢?”学生尝试画出图象(如图2).教师追问:“它对解决本题有何帮助?”学生答道:“第三个抛物线的对称轴方程为x=-2,∴,∴由(在抛物线y=x2+bx+8中)a=1可得到b=4.”

本案例中学生有了“按要求画图象,直观快速解决函数问题”的体验,才能体会到教师平时要求按条件画图象的良苦用心.在函数复习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按要求画函数图象”进行到底,学生就会逐步发现画图象是解决函数问题的利器,就能真正爱上画函数图象,从而在掌握正确方法的基础上提高解题速度.

广金2013年排球考试 篇3

听力能力培养

笔者建议考生将这一阶段的时间控制在两个月左右(2013年1~3月)。这一阶段的备考任务相对轻松一些,考生可集中精力完成以下三项任务:①利用各种资源培养自己对听力的兴趣和听力敏感度;②积累常用的口语表达;③精听听力材料,模仿听力录音。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

1.利用各种资源培养自己对听力的兴趣和听力敏感度

这里所说的各种资源包括美剧、英文电影和英文歌曲等。这些资源多具有较强的画面感和场景感,能够刺激考生的听觉和视觉神经,激发考生听英语的兴趣和热情。笔者认为,美剧是这里利用价值较高的资源。因为美剧的剧集比较多,针对同一主题的词汇、词组或句子等会反复出现,既有助于考生掌握正确的语音和语调,也有利于加深考生的记忆,使考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其中反复出现的口语表达法。此外,以青春校园为主题的美剧中经常出现四级听力考试中所涉及的场景,比如校园场景、生活场景、休闲场景、旅行场景等,这些场景中出现的词汇和句子都可以作为考生备考场景词汇的补充资料。

笔者发现,有些考生在看美剧时会看中文字幕,这一点是不可取的。因为如果带着中文字幕看美剧,你的耳朵只会对英文的个别语音现象予以注意,比如忽高忽低的音调、奇怪的读音等,而无法理解整句的英文对白。有的考生可能会说:“不看字幕我听不懂啊。”其实,大部分人看第一遍时都不可能完全听懂,这就需要考生坚持反复听。笔者建议考生看美剧时每集至少看三遍:第一遍完全不要字幕,结合剧情听台词,听懂多少算多少;第二遍带上英文字幕,着重看自己没听懂部分的字幕,找出没听懂的原因,加强对陌生表达和语音语调的熟悉度;第三遍,选择不显示英文字幕,跟读对话,模仿对话的语调和语速,训练自己适应英文语调和语速的能力。如此坚持下来,考生对英语的听辨能力会大大加强。当然了,美剧只是可利用的资源之一,考生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英文电影、英文歌曲以及英文广播等多种资源来培养自己的听力能力。

2.积累常用的口语表达

据统计,老外平时说话时所用的核心词汇只有两千个左右。这些常用词的形式也都较为简单,但用法却非常灵活,很多是考生没见过的。考生平时在课本上学到的表达法大部分都是书面语,对老外常说的口语、俚语等接触较少。但常用口语和俚语却是听力考试中经常涉及的内容,比如2010年12月四级听力考试中考查了take a rain check (延期)这一俚语,2011年12月四级听力真题中考查了beat sth. (在某一方面胜过或优于某事)这一常见口语表达。这种与常见口语表达相结合的考查方式比较新颖,也许会成为今后听力考试的一种考查趋势,这就要求考生平时多积累类似的表达。

美剧、英文电影和英文广播中都包含大量的常用口语表达和俚语,比如“I’ll be there for you. ”(我会支持你的。)、“Good for you!”(你真棒!)、“I’m totally over her!”(我已经忘了她了!)、“I’d kill for a coke now.”(我现在非常想喝可乐。)等。考生要在看美剧、英文电影或听英文广播时,注意留意其中出现的这些表达,通过多听、多读的方式加强记忆。

3.精听听力材料,模仿听力录音

所谓精听,就是把听力材料以句为单位重复听,直到完全听懂每个词和每句话为止。要达到这种效果,考生通常需要把听力材料听上5~8遍(具体遍数依考生的听力水平而定)。考生在精听的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边听边模仿。模仿时考生要尽可能地让自己的声音接近音频中人物的发音、语气和语调。模仿可以让考生掌握老外说英语时特有的发音,比如连读、弱读、吞音和失去爆破音等。考生模仿得越接近,越容易快速听辨出各种语音。这种方法不仅能提高听力水平,还有利于练就一口地道的英音或美音。

精听和模仿的过程说起来简单,但坚持下来不容易,因为重复的工作是最为枯燥的。这就需要考生练就持之以恒的精神,从一遍又一遍的精听和模仿中寻找自己细微的进步,从自己渐渐的提升中体会坚持的快乐。

结合题型备考

经过第一阶段的能力培养后,考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听力敏感度,接下来很重要的一步就是要将听力能力与四级听力考试相结合,结合四级听力考试题型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考。这一阶段的时间可控制在两个月左右(2013年3~5月)。考生的主要任务包括两方面:①有针对性地背诵四级听力词汇;②对四级听力考试真题进行分类训练,总结出题规律和做题技巧。

1.有针对性地背诵四级听力词汇

所谓有针对性地背诵词汇,是指考生不要按字母表的顺序背单词,而是将四级听力词汇分门别类,然后以“类”记词。考生可按照历年四级听力考试所涉及的场景对词汇进行分类,然后按类别背单词。这样记单词有两个好处:一是有利于考生熟悉四级听力考试场景,在考场上听到类似的场景时能快速做出反应;二是将词汇放到场景中记忆,能增强词汇的形象感,便于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

四级听力考试中涉及的场景多与大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考生要多记忆与这些场景相关的词汇。例如,在校园生活场景中,考生需要记忆的词汇包括图书馆类词汇(librarian、periodical、journal等)、人称类词汇(graduate、undergraduate、postgraduate、senior、tutor等)以及课程类词汇(seminar、schedule、compulsory course、elective course、presentation、advanced等)等;在日常生活场景中,考生要背诵餐厅用词(recommendation、reservation、discount等)、酒店用词(suite、service、check in/out等)以及与健康相关的词汇(gym、overweight、diet、lose weight、terminal等)等;在工作求职场景中,考生要掌握与求职相关的词汇(applicant、consultant、resume、recruit等)、与待遇相关的词汇(benefit、social security、expense等)等。

nlc202309031911

考生若能很好地掌握场景词汇,应付四级听力考试的短对话和长对话应该不成问题。但四级听力考试的短文理解和复合式听写题目中还经常出现与经济、科技、医疗和教育等相关的词汇,这就要求考生也要熟练掌握这些类别的词汇。

对考生来说,在短时间内对上述众多词汇进行分门别类并非易事。目前市面上有一些词汇书将四级听力考试所涉及的场景的相关词汇以及与经济、科技、医疗和教育等主题相关的词汇进行了分类总结,这无疑能大大提高考生背单词的效率。笔者建议考生精选一本这样的四级分类词汇书来记忆单词(编注:考生可参考新东方考试研究中心编著的《4级词汇:词以类记》一书)。

2.对四级听力考试真题进行分类训练,总结出题规律和做题技巧

在这一阶段,考生可选取历年四级听力考试真题进行训练(最好选取较早的真题,较晚的留在最后模拟训练的时候用)。在做题时,笔者建议考生不要每次都按试卷上的题目顺序从头做到尾,而是按不同题目分类攻克。也就是说,考生可先集中精力做十来篇短对话题目,如此针对一种题型进行反复训练有助于考生发现这种题型的出题规律,进而总结做题技巧。完成短对话题目的训练后,考生再按同样的方法攻克长对话,接着是短文理解,最后是听写部分。当然,这四部分训练的顺序可依据考生的个人兴趣进行调整。

在分类训练的过程中,考生不应做完题、对完答案就算完成任务,而是要学会归纳和总结。这一步非常关键,直接决定着考生的备考效果。考生每次做完题目后,一定要将自己做错的题目标记出来,耐心地分析做错的原因:是因为遇到生词,还是因为遇到熟词僻“音”,还是由于陷入了干扰选项的陷阱?分析透彻原因后,考生要加强对生词和生僻发音的掌握,分析出题特点,总结辨别干扰项的方法。如此坚持下来,相信考生会在做题速度和正确率方面取得质的飞跃。

模拟冲刺

这一阶段距离四级考试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此时考生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精力做近几年的四级听力考试真题。这一阶段的做题与上一阶段有所不同,那就是考生无需进行分类训练,而是要按照考试中的题目顺序做题,完全模拟真实考场的场景进行测试。

每做完一套四级听力考试真题后,考生依然要按照上一阶段提到的方法,对题目进行归纳和总结。这一步考生可主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背诵生僻词汇和高频词汇,即将听力录音材料中所出现的高频词汇和生僻词汇全部整理出来,进行重点、重复记忆,最好做到听力录音材料阅读无障碍;二是分析做错题目的原因,扫清知识盲点,避免下次做题时犯同样的错误。

以上是笔者为考生打造的四级听力备考规划,其中每个阶段所占用的时间可依据考生个人情况而定。希望每位考生都能制定一个周密、合理的计划,并持之以恒地执行。预祝大家四、六级考试顺利。

To Be on the Safe Side

In a cinema during a performance one of the audience gets up, makes his way along the row of seats and goes out into the foyer (门厅).

A few minutes later he returns and asks the man sitting at the head of the row: “Excuse me, was it your foot I stepped on when I was going out a moment ago?”

“Yes, but it doesn’t really matter. It didn’t hurt at all.”

“Oh, no, it isn’t that. I only want to make sure that this is my row.”

广金2013年排球考试 篇4

1 关于四、六级考试2013年改革的正面和负面反响

对于2013年12月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部分高校专家叫好, 认为四、六级考试开始变得有“范儿”。而网上一项调查显示, 八成网友担心今后的四、六级考试难度会加大。北京新东方国内考试部总监周雷分析, 这是对四六级考试结构的一次重要调整, 涉及了四六级考试的每个部分。比如, 改革前四六级写作话题简单、写作字数要求少, 有时也会给出提纲。难度最多相当于雅思的Task1和研考小作文水平, 略高于高考英语写作。改革后, 四级样题中出现了图画式作文, 给出的漫画说明也是英文的。写作既要求描述图画, 还要给出观点。而六级样题中, Earth provides enough to satisfy every man’s need, but not every man’s greed, 这样的题目会让接触过雅思和托福的考生觉得眼熟。出题者给出一个观点, 让考生针对这个观点进行评论, 可以正着写, 也可以反着写, 但是要有例子论证, 有说服力。其要求已经和雅思接轨。

然而, 另一方面, 一提到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总会有一大批人扑上来指责一番, 取消四六级考试的呼声也一浪高过一浪。这不, 关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消息一出, 就再一次引发关于要“改革”还是要“取消”的口水仗。为什么一项英语考试会引起如此之大的争论?这争论恐怕不仅仅是关乎四、六级, 而是集中了人们长久以来对我国英语教学的不满。或许在大家心里有件事一直搞不明白:我们在英语学习上下了那么大的力气, 花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 为什么多数国人依然学得了哑巴英语, 抑或是中国人听得懂, 外国人不明白的蹩脚的“Chinglish”?细想起来, 我国的孩子在学习英语上所用的时间和精力可能是世界之最, 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硕士、博士, 都在学英语, 而且现在已经从娃娃抓起了, 两三岁的孩子连中国话还说不利索, 就已经开始念英语单词了, 家长们更是忙不迭地把孩子送进双语幼儿园, 为的是让孩子在今后英语学习路上能更加顺利一些。可当自己的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的时候, 人们心里的不平衡感便产生了, 对英语教学体系的质疑也就随之出现。其实, 语言是个很灵活的东西, 无论汉语还是英语, 都是用来交流的工具, 可现实是很多人即便过了英语四、六级之后还是处于“听懂的不多, 会说的更少”状态, 学了十几年英语却依然无法和外国人顺利沟通, 难以独立阅读专业英文书籍。可以说, 在英语教育上“费力不讨好”的结果伤了人的心, 如果再加上每到升学、就业、评职称时都不得不跨过的英语考试门槛, 则让英语最终变成了很多人的噩梦, 他们一次次被绊倒在前进的路上, 对英语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 对英语教学体系进行大规模改革有着强烈诉求。

2 四、六级考试改革路径

单从这次四、六级考试改革来说, 被延续多年的“完形填空”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式”英语考试的代表, 把它从考试形式中删除应该说是一次有益的改革尝试, 但因何此举赢得的赞许声微弱, 而吐槽声猛烈呢?或许面对人们心中如此之大的一个英语教育问题, 这样一个小小的考试改革在他们看来只能算是隔靴搔痒。而如何让国人不再把学英语当成一种沉重负担, 如何让那些在各种考试面前屡屡受挫的学生们重拾信心, 将是教育部门和有关专家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下面本人就此问题结合自己的认识提出几点看法。

2.1 降低四、六级考试的社会权重

要想真正降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社会权重, 首先需要找到社会之所以推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原因。回顾近几年四、六级考试改革, 起初, 2005年6月实行四、六级考试改革试点, 我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全面改革计分体制和成绩报道方式, 从原来的百分制改为710分的记分体制, 不设及格线, 不颁发《合格证书》, 只发放成绩单。紧接着, 从2007年起英语四、六级考试进行全面的改革, 重点加强对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测试, 增加了听力理解部分的题量和分值比例, 并新增了快速阅读理解测试。2013年12月, 英语四、六级又一次大幅度的改革, 取消完型填空题, 增加了段落匹配题和段落翻译题。纵观历次改革, 专家分析, 2005年的改革中取消证书的目的就是要降低考试的社会权重,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重要性被社会各界过度夸大, 部分学校将四、六级考试证书与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挂钩, 社会用人单位把四、六级考试证书作为一个新进员工的用人标准, 这些不可避免地导致很多学校为了盲目追求通过率和适当的教学效果而进行应试的教学, 而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对教师们的授课和学生们的学习都是不利的;此外, 少数学生为了获得理想的分数和成绩, 还在四、六级考试过程中采取各种各样作弊的手段;更有甚者, 少数不法分子竟然为了自身利益, 铤而走险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四、六级考试本身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所以, 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本身以及其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2.2 转变教师角色, 发展网络多媒体教学

长期以来,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沿袭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这种形式的教学只局限于课堂, 并且授课形式非常单一, 同时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极易造成填鸭式的课堂教学风格。因而, 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得不到全面的培养。所以, 教师角色需要转变。最近,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 以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视听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得到广泛的运用。与此同时, 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逐渐进入课堂, 有助于语言背景知识的介绍, 有利于形成鲜活生动的语言环境, 从而给学生留下深刻牢固的印象, 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另一方面, 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们在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对这些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改革大学英语教学, 才能更好地、更快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服务。因而, 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英语教师的角色只有从传统的“教书匠”向现代的研究型教师转变, 才能真正做到以变应变, 进而适应四、六级考试改革的需要。所以,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关键是从根本上转变英语教师的角色。

3 结束语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一项全国性的标准化英语考试, 最近这些年一直保持着极大的报考需求。相关数据显示, 2012年全国报考四、六级的人数超过1800余万 (其中6月为924万, 12月为938万) , 远超过当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的915万、考研报名人数的176万、国考报名人数的112万人。所以, 四、六级考试的改革一直以来也引起了众多专业人士和考生们的广泛关注。2012年大学英语四、六级已经进行过一次改革, 实行“多题多卷”, 首要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学生作弊行为, 而今年的这次改革旨在推动和促进学生更加重视培养英语的实用能力和综合能力, 这对于那些死学英语而不重视知识的实际运用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有部分专家认为, 2013年的这次改革主要是改革教学内容, 促使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英语应用能力的实际运用。然而, 英语四、六级改革, 如果只是局限在题型上的简单变化, 并不能真正改变什么。一味改变题型, 增加难度非但不能改变英语学习现状, 反而使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淡。有专家甚至指出, 教育部门对四、六级考试的改革, 无论是从试题内容上, 还是从考试形式上, 一直都只是治标不治本, 所以对四、六级考试的争议不应该是如何去改革的问题, 而应是该不该真正废除的问题。这也是在四、六级考试逐步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桂诗春.谈当前的外语教学[J].中国外语, 2005 (1) .

[2]韩苏, 温志.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之我见[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 (11) .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要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1-9.

[4]吴昌提, 林菊芳, 陈宁红.国内外形成性评价述评[J].现代远距离教育, 2009 (3) .

[5]谢飞厚, 周进.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 2006 (1) .

[6]张海燕.浅谈改革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反拨效应[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 2009 (2) .

[7]周志华.关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风建设的探讨[J].中国冶金教育, 2008.

广金2013年排球考试 篇5

(一)命题指导思想与理念

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要求,以基础知识为依托,在考查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注意考查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体现历史课程鉴古知今和独特的情感教育功能,渗透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充分彰显开卷考试的特点,发挥开卷考试的优势,注重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对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命题依据

命题以《课程标准》为重要依据,而不以任何版本的教材为依据。

(三)命题内容与要求

命题具体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部分内容)、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部分内容)、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部分。

命题依据《课程标准》,体现《课程标准》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注重基础性、探究性;保持试卷结构的稳定,在此基础之上求新求活;题目设置符合学生的思维和认知特点,整体难易适中,主观性试题答案开放。

在试题的呈现方式上,试题语言表述精练准确,背景材料设置科学合理,设问指向巧妙具体;注重考查学生的读题、审题以及历史思维能力,既体现中考选拔的性质,又有利于引导初中历史教学。

二、试卷结构

1.考试方式:开卷、笔试,学生可自带参考资料。

2.考试时间:50分钟。

3.总分值:50分。

4.整卷阅读量:约3800字。(含题干及提示语)

5.试题题型、数量及分值分配:

6内容比例: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侧重科技文化史的内容)10%;中国近现代史52%;世界近现代史38%。

在考查内容上,中国史部分的内容占60%,世界史部分占40%,考查重点是近现代史内容。古代史部分以考查中外文明交往为主,涉及河南乡土历史。

7.试卷难度:试卷难度适中,容易、稍难、中难、较难题之比为4:4:1:1,预设难度系数约为0.65。

三、试卷分析

(一)总体分析

各部分分值分配情况

1.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占总分的40%。

其中,中国近现代史12小题,世界近现代史8小题,考查内容基本按照“中国近代史一中国现代史一世界近代史一世界现代史”的顺序编排。选择题题干呈现形式丰富、直观,题目设计思路新颖,组合选择题数量适中,总体上难易适度。

2.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占总分的60%。

2013年中考历史非选择题部分,吸收了近年来题型探索的成功经验,借鉴了课改实验区历史学科评价改革的优秀成果,延续了题型改革创新的成功做法,继续淡化非选择题的题型分类,模糊题型界限,把列举题、材料题、图示题、问答题、填表题统称为非选择题。命题时,根据考查需要,灵活选择、组合题目形式,设计考查角度,最终达到考查目的,使试题的命制有较大的延展空间和灵活性。

(二)具体分析

1.注重考查历史主干知识,体现基础性、联系性和灵活性。

历史主干知识是指基本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阶段特征、基本观点、基本结论及其相互关系。这是历史学科的主体内容,也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内容,是形成历史学科能力的重要基础和前提。考查历史主干知识是河南省中考历史命题人员所长期遵循的重要原则,2013年中考历史试题更加注重这一点。对主干知识的考查以材料为主,材料形式多样,有文字、图表等。同时,把对历史知识的考查融入到专题和线索中去,注重考查学生的读题、审题能力,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宏观把握和整体感知,在体现基础性的同时,注重历史知识的联系性和综合性。

例如,第2题:下列历史人物中,既在军事上捍卫了国家主权,又兴办工业推动了近代化进程的是 ( )

A.谭嗣同 B.詹天佑 C.左宗棠 D.邓世昌

第1O题:1971年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同年中日两国建交。这些都体现了 ( )

A.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B.中国重返联合国

c.中国同欧美国家正式建交 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第17题:斯大林说过:“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由此可以看出,苏联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特点是 (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轻工业

C.优先发展农业 D.优先发展商业

第25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独立宣言》: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建立起得到被统治者同意的政府。任何政府,一旦破坏这些目标和原则,人民就有权利去改变它或废除它,并建立一个新的政府。

材料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自1863年1月1日起,所有叛乱诸州的黑人奴永远获得自由,可以参加联邦军。

材料三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1)材料一内容体现出的主要思想有哪些?

(2)材料二的规定体现了材料一的什么思想?该宣言的颁布起到了什么作用?endprint

(3)依据材料三,分析美国政府为什么要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上述三个文件在美国历史上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上述四道题以历史基础知识为着眼点和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历史主干知识的整体理解程度和宏观把握能力。虽然考查的角度从单一历史知识点出发,但是却把历史知识放在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或阶段性特征的背景中考查,对同一时期的不同事件或者不同时期的同类事件进行对比和联系。内容选取属主干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概括性,这既体现了历史的基本特征和初中历史教学的基本目的,又彰显了课程改革理念和开卷考试的基本要求。

再如,第9题:1984年青岛海尔集团成立,它以创新为核心,努力建立灵活、高效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同年,上海电声总厂发起组建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在本公司职工中发行股票。在政策上能够为这些企业的改制提供有力支持的是 (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一国两制”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14题: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拿破仑在其所征服地区都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这段材料反映了拿破仑 ( )

A.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B.发动了“雾月政变”

c.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D.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第18题:下面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 ( )

A.法西斯的暴行 B.德国侵略者的罪行

c.欧洲战场的残酷 D.封建统治者的残暴

上述试题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将对孤立的、分散的知识点的考查变为对知识的联系性、综合性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比较、迁移、综合运用;围绕某一话题或核心,对相对孤立的知识点进行重组和深化,以体现试题的综合性要求。

2.注重考查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能力,体现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

历史学科的特点是史论结合,因此学生在学习中要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对于初中学生来讲,养成良好的历史思维能力能够为高中阶段学习打下基础。2013年中考历史试题引入大量史料,注重考查学生读题、审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试题设计具有开放性,答案源自材料,材料佐证历史结论,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这既符合开卷考试的特点,同时又符合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

例如,第3题:“1903-1908年全国注册的新工业公司有265家,平均每年约44家。1912-1921年注册的公司有794家,平均每年约80家。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商业公司,1914年有169家,1915年增至206家。”该材料说明了辛亥革命 ( )

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结束了封建帝制

C.带来了社会习俗的变化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第11题:1986年3月,四位科学家向中央提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邓小平迅速批示:“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时作出决定,实施《863计划纲要》。材料反映了 ( )

①邓小平的果断决策 ②科学家的时代责任感 ③党中央的高度重视 ④“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第13题:某法律文件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由此可知该文件 ( )

A.结束了英王的君主身份

B.受到了伏尔泰启蒙思想的影响

C.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

D.保留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第22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举国哗然。战争的失败和民族的危亡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在最初的失望和震怒之后,“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材料二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

材料三《剑桥中国晚清史》:“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1)依据材料一,指出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指出哪些内容有助于思想文化的传播。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积极作用有哪些。

上述四道题以基本的史料为切入点,考查历史基础知识,考查学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学生在读题、审题的过程中需要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类试题设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在平时注重对史料的阅读、分析、归纳、整合,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试题的答案源自材料,具有开放性,符合历史开卷考试的特点。

3.引用直观材料和图片,引导学生提取信息、分析信息。

在历史复习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很多教师也要求学生画画背背,却很少与历史材料相结合,结果把丰富、生动的历史变为枯燥的考点集合。本次试题命制中,大量引用原始材料和原始图片,增强历史的时代感,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归纳信息以及从信息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变“死学、学死”为“活学、活用”。同时也是对《课程标准》中使学生“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经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要求的体现。

例如,第5题:某知识竞赛的试题中出现了这样一组词语:“华清池、兵谏、联共抗日、和平解决”,由此判断,该题正确答案是 ( )endprint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重庆谈判 D.西安事变

第8题:下列图片共同体现出的时代主题是 ( )

A.反抗外来侵略 B.进行三大改造

C.发展国民经济 D.巩固新生政权

第15题:工业革命开始以后,人们发现水力机器必须建立在河流旁,可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河流;风车又必须在有风的情况下才能工作;水力和风力的大小也因水流、风速等因素变化不定。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亟须解决的问题是 ( )

A.更广的销售市场 B.更多的工业原料

C.更好的机器动力 D.更大的生产场地

以上试题都是依托同基础知识相关的课内外引文设题,强调情境的真实、内容的新颖和视角的变换,让学生明白这些材料放在这里是为了加深对相关知识的阐释,也使试卷更有时代性。

再比如,第6题:“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叙述的长征历程中没有涉及的事件是 ( )

A.强渡大渡河 B.红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c.飞夺泸定桥 D.巧渡金沙江

第21题: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结合图片指出龙门石窟艺术主要受到什么宗教的影响?这一宗教发源于什么地方?

(2)两幅图反映了人类文明交流中的什么方式?从中国古代史中再举一个符合这种交流方式的例子。

(3)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龙门石窟属于其中的哪一类?

上述试题以历史图片为载体命题设问,并进行了由信息的单一化向复合化、静态化演进的尝试。第6题,引用毛泽东的诗词(作为长征的亲历者,其诗词带有史料的性质)作为背景材料,来考查长征的有关历史事实。很多学生会把“三军……尽开颜”误认为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实际上只要关注了本题所提示的时间,问题便能够迎刃而解。第21题,通过提供两幅图片,联系古今中外历史,最后落脚到史学研究的方法,如此既注重了对知识的考查,又体现了对能力的考查。

4.注重活化试题内容,体现时代性和现实性。

反映时代特点,关注社会现实,充分体现历史课程鉴古知今和独特的情感教育功能,是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的一个重要特征。让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审视现实,从现实的角度反思历史,不仅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的,更是学生终身发展应当具备的重要能力,因此也就成为了历史考试体现其社会功能价值的重要方式和历史命题立意的出发点。

例如,第1题:右图反映的事件发生的时期是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7题:1948年10月,一位被俘的国民党军官感叹道:“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由此可知他感叹的战役是 (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第12题: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唱的歌曲,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心声。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广为传唱,它们反映的时代心声是 ( )

A.自强求富 B.民主科学 c.和平建国 D.抗日救亡

第20题: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弗吉尼亚州北部的威林格突遭酸雨袭击,三天之内全城树木脱叶,花草枯萎,呈现一片灰白色。该事件凸显了人类在发展中面临着 ( )

A.资源问题 B.毒品问题 c.环境问题 D.战争问题

上述四道题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叙述形式,创设出一种不同于教材的新情境。试题情境源于文学和史学的融合,生动活泼,题干内容亲切自然,凸显了试题的人文性和现实性。命题角度和立意新颖,引导学生从现实中回望历史,从历史中解读现实,建立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用历史意识思考现实问题的习惯,同时联系了学生的社会体验,融入了学习历史的过程与方法,渗透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

5.注重三维目标综合考查,体现发展性。

实现三维目标是《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更是学生终身学习、长远发展的需要,属于历史学科的核心追求。2013年中考历史试题在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努力体现对学生未来发展有重要作用的基本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考查,体现了发展性。

比如:第24题: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一大批发明家在前人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致力于发明创造,带来了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请以右图人物为例写一篇短文,叙述他的贡献。(提示:内容应包括所属国家、时期、成就、影响等)。

该题以历史人物为切入点,考查了人类文明史的内容。从知识角度来看,涉及国家、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以及影响等;从能力角度来看,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述、概括等基本技能,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这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一种启迪和引导。

再比如,第2题:下列历史人物中,既在军事上捍卫了国家主权,又兴办工业推动了近代化进程的是 ( )

A.谭嗣同 B.詹天佑 C.左宗棠 D邓世昌

第10题:1971年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同年中日两国建交。这些都体现了 ( )

A.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B.中国重返联合国

C.中国同欧美国家正式建交 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历史教学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培养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013的中考历史试题仍然秉承这一宗旨,处处渗透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对于初中生来说,不需要武断的说教,不需要空洞的理论,事实胜于雄辩,这样的教育效果会更好。

四、对今后试题命制及教学的导向

1.重视基础性,加大力度夯实基础知识。

识记能力、理解能力、比较能力、归纳能力、识图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表述能力、迁移能力等对学生来说都需要养成,但最根本、最基础的还是掌握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所答史实不准确等都会影响学生得分。在考试中,试题的呈现方式稍微灵活一点,学生就不知从何着手,这突出地表现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不到位。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中考历史的基础性,加大力度夯实基础知识。

2.设置情境,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的考查。

2013年中考历史试题的突出特点是增加了历史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提取和分析信息回答问题。这样一方面贴近学生的心理认知,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感知、感悟问题情境中回答问题,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的考查。这是今后试题命制的方向,也是复习备考的努力方向。

3历史教学要重视本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能力。

“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最主要的特点,信息处理能力是最主要的历史学科能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史料的作用,以教材为依托,以课程标准为导向,引入有针对性的史料,培养学生对史料进行多方面准确解读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与逻辑的严密性。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历史学科思维能力,遵循历史与现实、史论与史实相结合的原则——实现了这一目标,实际上也就完成了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4.复习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审题能力、归纳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上一篇:主题班会校园清洁下一篇:说春联作文2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