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松机的结构设计和关键部位的分析

2024-07-21

深松机的结构设计和关键部位的分析(精选3篇)

深松机的结构设计和关键部位的分析 篇1

基于solidworks深松机的设计

【摘要】:为了进一步完善耕作系统,针对国内外现有深松机存在的深松度达不到要求、耕作阻力大、易堵塞及能耗高等问题,对深松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设计了适合在保护性耕作条件下进行深松作业的机械。通过对深松机工作原理和结构的分析与计算,确定了该机具各部件的总体布局,设计出适合动力配置的能对土壤进行高效松碎的深松部件及其结构参数。和对关键部件的有限元分析及其仿真。

关键词:深松机

有限元分析

一 深松的背景和好处及其种类

(一)深松作业的背景

在农业生产上,要想获得粮食丰产丰收,不仅需要有优良的种子,足够的肥料,控制病虫害的方法手段,还需要有先进适用的机械化技术做为支撑。

1、机械深松技术含义:是指用不同的动力机械配套相应的深松机械,来完成农田深松作业的机械化技术。机械深松的目的是疏松土壤,打破犁底层,增强雨水入渗速度和数量,减少径流,减少水份蒸发损失。由于机械深松是只松土、不翻土,作业后使耕层土壤不乱,动土量小,所以特别适合于黑土层浅、不宜耕翻作业的土壤。土壤实现机械深松,实际上是一场农业耕种领域内的技术革命,它正在变为一种使粮食增产最有效、先进的技术耕作制度而被人们认识和认可。

2、机械深松的背景及必要性:农业生产事实告诉我们,制约粮食增产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土壤的质量。据调查,在过去的30年中,我省大部分土地是以传统耕作方式为主,即小型农机具作业,连年耕作,导致土壤耕层只有12-15厘米左右,土壤板结严重,阻力不断增大,犁底层的土壤变得硬脆,一锹下去就会大块大块地开裂,同时厚硬的犁底层也阻碍着土壤上下水气的贯通和天然降水的贮存,小型农机具的连年作业,也导致了土壤中蚯蚓等生物的大量减少,土壤毛细管的破坏,土壤养分输送能力的破坏,难以维持植株正常生长对水、肥、气、热的需求;另外多年来传统的种植习惯---翻、耙、压,翻动土壤严重,不符合作物生长需求;另一方面机车多次进地,土壤压实,降雨径流现象十分突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明显不足。

据测定,小四轮机械灭茬,耕深6-10cm,多功能复式整地机也只有12-16cm。由此导致了土壤干旱现象逐年加剧,恶性循环,农作物只能在夹层陕小的空间中生长,根系发展没有空间,养份吸收不上来,造成农作物生长不良,抗风、抗旱、抗病能力不足。土壤板结,玉米根系不能深扎,应该说耕地质量下降,已成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性障碍因素。鉴于上述问题,在农业种植技术上,就必须进行改革,大力推广以机械化深松为主导的种植模式,这是在目前现有综合技术条件下,使玉米增产的最为有效的方法,实行以机械化深松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已是迫在眉睫。

(二)深松作业的好处:

实施深松作业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

1、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土壤经过深松作业后,打破犁地层,增加土壤孔隙度,增加了雨水渗透能力,有利于减少水土流失,较多地吸纳、伏雨和秋冬雨雪,增加土壤含水量。

2、改善土壤理化性能。深松增加了土壤通透性降低土壤容重,促进土壤速效养分和有机质的形成。

3、增加作物的抗旱和抗倒伏能力。深松改善了作物根系的生长条件,根系粗壮、下扎较深、分布优化,可以充分的吸收土壤的水分和养分,提高作物的抗旱、抗倒伏能力。土壤实施深松作业后一般能增产10—15%。

4、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较铧式犁旋耕机相比,作业效率高,铧式犁作业后还需旋耕,填墒沟,一般旋耕机作业两遍,而深松机一遍完成,一般3—4年进行一次,减少了拖拉机进地次数,减少了资源消耗,从整体来看降低了作业成本,是节能减排的一项重大措施;但是必须注意,深松作业的土地播种后,必须及时压水,防止出现去年秋冬突降大雪,冻死青苗的现象。

(三)深松机具的种类和特点

1、深松机种类和特点:机械化深松按作业性质可分为局部深松和全面深松两种。全面深松是用深松犁全面松土,这种方式适用于配合农田基本建设,改造耕层浅的土壤。局部深松则是用杆齿、凿形铲或铧进行松土与不松土相间隔的局部松土。由于间隔深松创造了虚实并存的耕层结构,实践证明,间隔深松优于全面深松,应用较广。

当前,在生产中应用的土壤深松方法主要有间隔深松、垄沟深松、中耕深松、浅耕深松、垄翻深松、全面深松等。

按作业机具结构原理可分为:凿式深松、翼铲式深松、振动深松、鹅掌式深松等。不同深松机具因结构特点不一,作业性能也有一定差异,适用土壤及耕地类型也有一定的变化。一般来讲,以松土、打破犁底层作业为目的的常采用全面深松法,以打破犁底层、蓄水为主要目的的常采用局部深松法。有些种类的机具兼有局部深松和全面深松的特点,如全方位深松机、振动深松机等。二

深松犁的结构设计及其关键部位分析

(一)深松犁的结构设计

1、深松犁的总体结构模型,如图1.1

1.1

2、主要部件模型的建立

各部件的简化模型建立 零件1的建模:

再打开软件后,点击草图开始绘制一个长方形,并绘制一个圆,各尺寸使用智能尺寸进行标注。退出草图后,使用特征命令,进行拉伸。在选择左边的一个面,另外创立一个基准面,在该基准面上绘制草图进行拉伸,最后镜像、倒角得到最终零件。如图2.1

图2.1

零件2 的建模:

点击文件“新建”,进入草图的绘制界面,选择一个基准面,开始草图的绘制,绘制完草图。退出草图,点击特征命令中的“拉伸”命令得到如图2.2所示的模型。

图2.2

零件3的建模:

点击文件“新建”,进入草图的绘制界面,选择一个基准面,前基准面,点正视该基准面,开始草图的绘制,绘制完草图。退出草图,点击特征命令中的“拉伸”命令得到该零件的基准模型。在拉伸面创建一个基准面,绘制一个四边形,对尺寸进行标注,退出草图,拉伸草图,最后倒角,完成模型。如图2.3

图2.3

零件4的建模:

点击文件“新建”,进入草图的绘制界面,选择前视基准面或者左视基准面,开始草图的绘制,绘制完草图。退出草图,点击特征命令中的“拉伸”命令得到如图2.4所示的模型。

图2.4

零件5的建模:

点击文件“新建”,进入草图的绘制界面,选择前视基准面或者左视基准面,开始草图的绘制,绘制完草图。退出草图,点击特征命令中的“拉伸”命令得到的模型,如图2.5。在如图所示的模型的前面,创建一个基准面,绘制圆,编辑尺寸,退出草图。点击特征命令中的“拉伸切除”,得到孔。对该模型倒角,完成模型。

图2.5

零件6的建模:

点击文件“新建”,进入草图的绘制界面,选择前视基准面或者左视基准面,开始草图的绘制,绘制如图2.6所示的草图。退出草图,点击特征命令中的“旋转”命令得到所示的模型。选取图中零件的左面创建一个基准面,绘制一个圆孔,标注尺寸,退出草图。选取草图,进行拉伸切除,得到圆孔。最后对轮子的外观进行编辑,渲染表面,完成模型。

图2.6

零件7的建模:

点击文件“新建”,进入草图的绘制界面,选择前视基准面或者左视基准面,开始草图的绘制,绘制一个u形草图。退出草图,在如图2.7的右面创建一个基准面,在该基准面上绘制一个长方形的草图,尺寸标注完后退出草图。在特征模块中的扫描出一个U形的实体,在实体上的左面创建一个基准面,在该基准面上绘制一个圆,拉伸切除一个圆孔。在该实体上创建基准面4,在该基准面上绘制圆,同样拉伸切除圆孔,完成模型。

图2.7

零件8的建模:

点击文件“新建”,进入草图的绘制界面,选择前视基准面或者左视基准面,开始草图的绘制,绘制完草图。退出草图,点击特征命令中的“拉伸”命令得到如图2.8所示的模型。

图2.8

(二)关键部件的分析

1、材料 材料属性

名称: 普通碳钢

模型类型: 线性弹性同向性 屈服强度: 2.20594e+008 N/m^2 张力强度: 3.99826e+008 N/m^2 弹性模量: 2.1e+011 N/m^2 泊松比: 0.28

质量密度: 7800 kg/m^3 抗剪模量: 7.9e+010 N/m^2 热扩张系数: 1.3e-005 /Kelvin

2、结构的离散化

对模型进行结构离散化,就是有限元分析的基础。结构的离散化也就是网格化,网格化就是将模型分成若干小方块或者三角形单元。对单元的每个节点进行计算作近似代替,并用位移插值函数算出每个点的相关特征。离散化的结构模型如图3.1

图3.1

3、载荷的施加

选择组

整个模型 单位

N

总和 X

1419.63

总和 Y

662.22

总和 Z

0.15934

合力

1566.49

表3.1

对模型的约束及其施加载荷,载荷的大小垂直于工作面,如图3.2。约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模拟约束,添加固定几何约束。

图3.2

3、算例结果(1)应力的分析

图3.3

由图3.3的结果可以看出,应力最小2.96374 e+004N/m^2,且最小应力出现最下端,由于此处的扭矩最小,古应力最小。

最大5.5640e+007 N/m^2,最大应力出现在最上端,由于最上端离作用点最远,扭矩最大,故出现最大应力。

由结果可知,最大应力远小于材料的屈服应力,故此能达到要求。

(2)位移的分析

图3.4

此模型可以看作是一个悬臂梁的受力分析。由图3.4可以看出,最小位移约0mm,且最小位移出现在最顶端。由于最顶端为固定几何约束,所以位移此处最小。

最大位移9.272e-002mm,由于此处离约束端最远,悬臂梁的长度最长,故此处出现最大位移。

由于最大位移为最大时,在工程实际问题中的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此模型能够满足工程实际问题的需要。

(3)应变的分析

图3.5 此模型可以看作是一个悬臂梁的受力分析。由图3.5可以看出,最小应变约3.181e-007mm,且最小位移出现在最顶端。由于最顶端为固定几何约束,所以位移此处最小。

最大应变1.979e-004mm,由于此处离约束端最远,悬臂梁的长度最长,故此处出现最大位移。

由于最大应变为最大,在工程实际问题中的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此模型能够满足工程实际问题的需要。

(4)安全系数的分析

图3.6 由图3.6可知,此零件在该模拟的情况下的安全系数的情况。最小的安全系数为3.96,最大系数为7443.10.但是该零件大部分的单元结构的安全系数都在最小值范围内,故该零件的材料大多数没有浪费,都能够发挥最好的性能。只有极其少数的一些材料安全系数过大,材料过于浪费。

总体上讲,该零件的材料没有浪费,都发挥到自己的作用。因此,在实际工程中,满足经济性的要求,节约成本。

4、结构的简化设计 设计洞察的观测

图4.1 对于所有工程设计除了满足基本的工程性能问题外,还要满足经济性,简单的说就是要节约成本,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要尽可能的减少成本。

由以上结果得到的零件,虽然能很好的满足工程的需要,也符合成本控制的要求,但是不是最经济的设计结构。由图4.1可知,蓝色部分的材料可以去除,可以节约材料外,还可以减轻结构的重量,便于搬运。此外,能满足最大限度的减少成本。但是,减少材料的同时要考虑结构的需要,不是所有蓝色部分的材料都去除。

三 结束语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得我们学会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更加符合现代化设计理念,与传统设计相比,设计周期缩短,成本减少,避免材料的浪费,为社会减轻负担。

深松机的结构设计和关键部位的分析 篇2

土壤深松是保护性耕作中一项关键技术,它是通过拖拉机带动深松机具作业,并通过深松铲对土壤进行切削与疏松作业。由于深松机不翻土而只对土壤切削和松土,因此它不会破坏耕层植被和土壤的团粒结构,从而保持耕层土壤的层次和土壤的自我修复能力[1]。热带地区深松的耕作深度一般要求35~45 cm,因而它能够有效地打破由于常年机具作业产生的犁底层,加深耕作深度,形成上虚下实的耕层结构,从而促进植物根系的发育,提高作物的产量;同时耕层结构的改善和耕层的增加还可以形成土壤小水库,雨季的时候可以起到蓄水的目的,旱季的时候可以为作物提供生长所需水分,从而实现土壤水分的自我调节,增强田间土壤抗旱、排涝的能力。

近年来我国北方部分省区在深松技术方面开展了大量的试验研究与示范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研究结果显示,通过转变传统耕作方法,大力发展深松这项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于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和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广东省也出台了相应政策补贴农机深松整地作业,但农民积极性还不是很高,最主要的原因是现有的深松机具适用性不高,杂草、作物残茬堵塞严重,导致耕作阻力大、能耗高。因此,针对热带地区设计和开发一种适用的降阻节能深松机具是十分必要的。

1 整机结构与工作原理

1.1 整机结构与参数

根据保护性耕作深松的农艺要求,即最低程度的破坏土壤结构,而进行最大程度的土壤有效深度疏松。据此,设计的深松机主要由三点悬挂、机架、切割机构、深松机构等组成,主要结构示意图,见图1。

机具的特点在于机架适用性设计,并安装有防堵结构的切盘,深松犁与机架联接方法采用螺栓连接方式,通过紧固和放松螺母及调节压板,使得深松犁左右上下可拆可调,简单、快捷、方便的调整到所需的工作深度,幅宽等。

整机主要技术参数如表1所示。

1.2 工作原理

机具作业时,三点悬挂接于轮式拖拉机上,随着拖拉机的前进,安装于机架上的深松齿和凿式深松犁柱逐步入土,达到预先由深松犁调整螺母和深松犁调整螺栓调整设定好的深度;同时圆盘切割盘跟着机具边滚动前进边切割由凿式深松犁柱拥高带走的土壤和杂草等残杂,使得作业持续有效的进行。深松犁采用深松齿加刃口犁柱的模式,大大降低了深松作业的功耗。

2 主要结构设计

2.1 机架的设计

机架按照多功能和通用型的要求,幅宽设计为240 cm,可满足不同用户使用和不同拖拉机动力配套安装3个、5个、7个等深松犁,也可实现深松犁布置成“V”、“一字”等不同型式;同时,更换深松犁安装甘蔗、木薯、菠萝等作物种植前用的开沟器,可完成相关作物种植开沟作业,实现了一机多用,提高机具使用率和适应性。

2.2 深松犁的设计与分析

凿式深松犁的深松入土齿部件见图2,主要由深松齿座、保险轴销、深松齿等组成。深松齿设计采用了30Cr Mn Ti耐磨材料制造,入土角设计为32°,入土水平距离为12 cm;设计保险轴销,当遇到阻力过大时,断裂破坏,可起到保护机具和拖拉机的作用,重新更换保险轴销即可正常工作。

入土原理:根据麦克基斯试验提出的简单楔对土壤的松碎模型[3,4,5],如图3所示。

深松犁的松土过程与楔子极其相近。土壤被禊面(深松犁)向前上方挤压、推动的同时,又被推挤向两侧移动,于是不断地产生剪切裂纹与松碎。松碎作用可以简化认为:楔面前方土壤保持不变宽度b,由下往上沿土壤的断裂面扩展至地表dd′;两侧土壤则呈扇形,沿断裂面扩展至地表odc及o′d′c′。被松碎土壤的断面则呈梯形斜面cc′。于是由图3可得其纵向松土范围L为:

式中a为松土深度,cm;α为深松犁入土角,(°);ψ为土壤断裂面的倾角,(°),其大小与a、α和土壤的物理性状等因素有关。

其横向松土范围B为:

式中,s为犁侧影响范围,cm;P为扇形松土范围的最火扩展角,(°)。

由此可知,在具体土壤条件下,影响松土范围的主要因素是松土深度a和入土角α。犁前与犁侧影响范围均随a与α的增加而增大。据试验当松土深度a超过有效松土深度后,松碎效果将明显下降;入土角α过大将使牵引阻力急剧增加。

2.3 切盘的设计

为解决复杂地块深松犁柱拥堵及进一步减少工作阻力,机具上设有一防堵圆盘切割刀,圆盘切割刀直径为52 cm,通过调整杆上下调节圆盘切割刀的切割入土深度,调节范围为5~15 cm,以5 cm为单位上下增减调整,以适应不同土壤性质需要。

3 试验分析

3.1 试验条件

技术设计与研发和推广单位于2016年4月13日在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一合作社连片地块进行了试验,测试工作由农业部热带作物机械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完成。该地块较平坦,坡度≤5°,红壤土,土质较粘重,无石块杂物,土壤平均含水率19.4%,土壤平均坚实度549.36 k Pa。试验过程配套804拖拉机,慢Ⅱ档(0.9 m/s)作业,试验效果见图4。

3.2 试验方案

试验按照行业标准要求,结合实际需求测试指标:工作效率、油耗、深松深度及地表平整度等。试验的仪器设备主要有卷尺、米尺、秒表、汽车拖拉机综合测试仪、测速仪、土壤水分测定仪、土壤紧实度仪等。相关指标的测试方法按照GB/T24675.2—2009《保护性耕作机械深松机》进行。

3.2.1 深松深度及稳定性

每隔2 m测定一点,每行程测定不少于10点,测定每点深度。并按如下计算公式计算深松深度平均值及其稳定性系数。

A行程的深松深度平均值

式中aj为第j行程的深松深度平均值;aji为第j行程中第i个测定点的深度值;nj为第j行程中测定点数。

B工况的深松深度平均值

式中a为工况的深松深度平均值;N为同一工况中的行程数。

C行程的深松深度稳定性系数

式中Saj为第j行程的深松深度标准差,cm;Vaj为第j行程深松深度变异系数,%;Uaj为第j行程深松深度稳定系数,%。

D工况的深松深度稳定性系数

式中Sa为工况的深松深度标准差,cm;Va为工况的深松深度变异系数,%;Ua为工况的深松深度稳定系数,%。

3.2.2 碎土率

五点法测定,每点取0.5 m×0.5 m的面积,测定小于5㎝的土块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

式中Gq为碎土率,%;Nh为小于5 cm的土块质量,kg;Na为测定区内土块总质量,kg。

3.2.3 地表平整度

五点法测定。在每点过耕后地表线的最高点,垂直于机组前进方向作一水平直线为基准线,取略大于一个机耕幅宽的宽度,分成10等分,并在等分点上作垂线与地表线相交,量出地表线上各交点至基准线的距离,以平均值表示该点的平整度。最后求出5点的平均值即为耕后地表平整度。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经实际测试试验、计算,相关参数结果见表2。

从表2可知:凿式深松犁生产率0.55 hm2/h,油耗25.3 kg/hm2,松土深度42 mm,破土率97.8%,以上均达到设计指标要求,经使用者反馈表现出较高的认可度。相关指标的测试均按照结构或参数调整后取值,实际作业情况可根据农艺需求有所变化。

4 结论

1)凿式深松机采用深松齿、深松齿座、保险轴销组合结构,与刃口犁柱及切盘结构配合,起到了降低能耗、有效缓解犁体堵塞的作用,利于深松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2)整机试验,运转安全可靠,生产率达0.55hm2/h,油耗为25.3 kg/hm2,松土深度42 mm,破土率97.8%,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

3)基于操作机手对于机具使用程度的不同,凿式深松机表现的工作质量、动力消耗等指标依然受到波动;同时,受现代农艺发展趋势的要求,机具进一步提高自动化程度及智能监控技术的意义重大。

摘要:针对现有深松农机具作业阻力大、能耗高、易堵塞及热带地区适用性不强等问题,研制了一款降阻节能凿式深松机。该机利用凿击原理,配合切盘及刃口犁柱等结构,能显著降低能耗、有效缓解机具堵塞。试验结果表明:该机结构相对简单,生产率达0.55 hm2/h,油耗为25.3 kg/hm2,松土深度42 mm,破土率97.8%,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

关键词:降阻节能,凿式,深松机,研制,试验

参考文献

[1]陈源泉,隋鹏,高旺盛.不同方法对保护性耕作的生态评价结果对比[J].农业工程学报,2014,30(6):80-87.

[2]李洋阳,刘思宇,单春艳,等.保护性耕作综合效益评价体系构建及实例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5,31(15):48-54.

[3]董学虎,卢敬铭,李明,等.3ZSP-2型中型多功能甘蔗施肥培土机的结构设计[J].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5);180-182.

[4]李霞,张东兴,王维新,等.受迫振动深松机性能参数优化与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5,31(21):17-24.

浅谈翼翅式振动深松机的设计 篇3

关键词:深松机 设计思路 工作原理

1 概述

目前,我国大部分土地长期使用化肥且不深耕,土壤出现了板结现象缺少空气和水分。而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需要有氧呼吸提供能量,所以板结的土地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现有旋耕机由于耕作深度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壤板结问题,所以国家提倡所有土地必须深松一遍,以增加农作物抗倒伏能力,起到保墒、丰产及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基于上述情况,我们适时开发设计了翼翅式振动深松机。现已投入批量生产。本文就翼翅式振动深松机的用途及结构设计做一简要介绍。

2 设计思路

紧紧把握国家大力和优先发展农业的大政方针,紧跟先进农业技术的发展趋势,采用机械化使土地深层得到疏松 ,为农作物生长创造良好条件。以此为思路进行机械的性能设计和结构设计,对机器的关键部件进行创新和优化设计,研制出了新一代先进的翼翅式振动深松机。

3 工作原理

翼翅式振动深松机是将拖拉机的输出动力由万向节传递到齿轮箱,通过曲柄、连杆使振动臂后端做往复运动,而带动犁体上下振动,实现往复运动,从而实现土壤疏松。该机采用了间隔深松的虚实并存技术,深松间隔为60cm。深松部分土壤疏松,孔隙度大,称为虚部;未松部分保持了地表覆盖、土壤团粒和结构完整的毛管,称为实部。深松使土壤的虚部和实部的空虚度相差10%以上,产生虚实并存效应。在虚部,土壤空虚度大,一方面减少地表径流,增加蓄水保墒,另一方面利于好气性微生物生长、繁殖,促进土壤有机质分解速效养分,可以使分解速度提高5.7%左右。在实部,土壤孔隙度小,水分养分呈毛管连续均匀分布,蒸腾快,温度变化平缓,有利于嫌气性微生物生长、繁殖。本设计对传动系统和曲轴、翼翅式立铲机构进行了优化设计,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性能。本机作业范围宽,工作效率高,为土地的整墒和恢复地力提供了宝贵时间,多点实验证明,虚实并存耕作可使农作物增产10%以上。

4 结构设计

翼翅式振动深松机包括立铲、翼翅、铲尖、变速箱、曲轴、连杆、摇臂、机架、关节轴承、双链轮、花键轴、梁体管及悬挂支架。结构要点是将拖拉机后输出轴通过万向节与变速箱花键轴相联接,变速箱内的一对弧形圆锥齿轮与一端带双链轮的从动花键轴联接,通过双链轮将动力传递给偏心轴;三段偏心轴分别装有连杆,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连接销轴和关节轴承与摇臂相连,摇臂与立铲通过高强螺栓联接,立铲上固定翼翅和铲尖。翼翅式振动深松机为一体式结构,采用五个立铲以人字形排开作业,立铲之间距离为500mm,机具左右对称,可与50KW以上拖拉机配套作业,每小时可耕作土地15—25亩。

5 技术路线

拖拉机自带的柴油机驱动→变速箱调速→链传动将运动分给各偏心轴及其立铲→多个立铲按工作宽度布局→深松耕作。

设计技术关键点:

5.1 该机的关键创新在于对深松铲的优化设计,若深松铲过大过宽则增加动力消耗,过窄易磨损,深松效果不好。因此经理论优化和实践比较,确定深松铲的宽度和厚度。在结构上能满足在所覆盖的范围内任意调节深度、宽度,在作物残茬、秸秆地表覆盖的土地上即深松不翻垡,又粉碎了所松土壤,满足了农作物生长要求。

5.2 变速系统与传动系统的优化和结构优化设计,采用往复运动,使深松铲在深松过程中振动,从而解决了动力消耗过大,深松效果差的问题。

5.3 深松铲的排列设计,采用“人”字型布局,既节省动力又提高了效率。

5.4 深松铲增加了翼翅结构,使深松效果趋于理想化。

5.5 架体总成的功能,根据土地干湿和软硬,通过偏心轴式立铲振动,使立铲在最佳高度上工作。立铲数量的调节,可在架体上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立铲数量,如拖拉机功率、作业宽度等,但必须对称安装。

5.6 相邻的两个立铲之间的距离可以为500mm,每个立铲往复振动,可将25-50mm的硬结土壤完全松透。

5.7 保护性耕作虚实并存,亦可用它打破犁底层、盐碱地、渍涝地、北方稻田等土壤的改良以及缓坡地水土保持、储水保墒和草原更新等。

5.8 深松深度可根据土地情况进行调节,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可操作性强。深松土壤效果更好。

5.9 同西方国家大型深耕机械比较,该机优点在于使用方便、维修简便、价格低廉、动力消耗低等。由于目前国内农机户大多使用中型拖拉机,因此该机得到了广泛使用。

6 结论

翼翅式振动深松机采用了间隔深松的虚实并存技术。由于虚、实两部分土壤的孔隙度、含水量、温度等差异,形成了土壤内部水、肥、气、热循环的小气候,促进了土壤水分、速效养分从虚部向实部水平运移。将作物播种于实部,使虚部速效养分经实部供作物生长吸收,既满足了其生长需要,避免了全虚耕层速效养分的无效流失,又实现了废物利用,将好气性微生物的代谢物在实部合成腐殖质保存起来,起到了培肥地力的作用。多点实验证明,虚实并存耕作可使农作物增产10%以上。该机比普通深松机效率提高20%以上、能源消耗降低15%以上,推动了农机科技进步与农作物大幅增产。

参考文献:

[1]农业机械设计手册.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农机具选型及使用与维修(宫元娟).金盾出版社.

上一篇:刮腻子刷涂料施工合同下一篇:我最熟悉的一个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