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基本原则分析

2024-09-30

结构设计基本原则分析(精选12篇)

结构设计基本原则分析 篇1

1 整体参数的设定

开始结构计算时, 首先需要根据规范的具体规定和软件手册对参数意义的描述, 以及工程的实际情况, 对正确设置软件的初始参数。其中有几个关系到整体计算结果的参数, 必须事先确定其合理取值, 才能保证后续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这些参数包括振型的组合数、最大地震力的作用方向和结构的基本周期等。

1.1 振型的组合数。

在进行抗震计算时需考虑振型的数量。数量太少将使计算结果失真;数量太多, 不仅浪费时间, 还可能使计算结果发生畸变。《高规》5.1.13-2条规定, 抗震计算时宜考虑平扭藕联计算结构的扭转效应, 振型数不宜小于15。一般而言, 当结构层数较多或结构层刚度突变较大时, 振型数应当取得多些, 如有弹性节点、多塔楼、转换层等结构形式。

1.2 最大地震力的作用方向。

地震沿着不同方向作用时, 结构的地震反应的大小也各不相同, 使得结构的地震反应值最大最不利的作用方向, 即为最大地震力的作用方向。最大地震力作用方向可由设计软件自动计算输出, 如该角度绝对值大于15度, 应将该数值重新输入到软件的“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选项里并重新计算, 以考虑最不利地震力的作用方向的影响。

1.3 结构的基本周期是计算风荷载的重要指标。

如果设计人员不知道其准确值, 计算时可先设为缺省值, 待计算之后从计算书中读取其值, 并填入软件的“结构基本周期”选项, 重新进行计算。

上述的计算目的是将这些对全局有控制作用的整体参数先行计算出来, 正确设置, 否则其后的计算结果与实际差别很大。

2 结构体系的合理性分析

规范特别强调了整体结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结构进行整体分析是为了解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动力特性、判断结构的变形是否满足抗震设防要求, 以及进行构件截面设计。规范中用于控制整体结构合理性的指标主要是周期比、位移比、刚度比、刚重比和剪重比等。

2.1 周期比是控制结构扭转效应的重要指标。

周期比是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之比。限定周期比的目的是使抗侧力的构件的平面布置更有效更合理, 使结构不至于出现过大的扭转。也就是说, 限定周期比是使得结构承载布局合理。《高规》第4.3.5条对周期比的限值给出了规定。如果周期比不满足规范的要求, 说明该结构的扭转效应明显, 设计人员应增大结构周边构件的刚度, 降低结构中间构件的刚度, 以增大结构的整体抗扭刚度。计算软件通常不直接给出结构的周期比, 需要设计人员根据计算书中周期值自行判定第一扭转和第一平动周期, 然后计算得出周期比。

2.2 层间位移比 (位移比) 是控制结构平面不规则性的重要指标。

位移比为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高规》中均对位移比的限值作了明确的规定。需要指出的是规范中规定的位移比限值是按刚性板假定得出的, 如在结构模型中设定的是弹性板, 则必须在软件参数设置时选择“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以计算出正确的位移比。在得出的位移比值满足要求之后, 去掉“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的选择, 按弹性楼板假定进行后续配筋计算。

2.3 刚度比是控制结构竖向不规则的重要指标。

根据《抗震规范》和《高规》的要求, 软件分别提供了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比, 剪切刚度和剪弯刚度的计算方法。正确认识这三种刚度比的计算方法和适用范围是刚度比计算的关键。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比可用于判断地下室顶板能否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剪切刚度主要用于底部大空间为一层的转换结构及对地下室嵌固条件的判定。剪弯刚度主要用于底部大空间为多层的转换结构。

2.4 刚重比是控制结构整体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刚重比是结构刚度与重力荷载之比。它既是控制结构整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也是影响重力二阶效应的主要参数。如该值不满足要求, 则可能引起结构失稳倒塌, 因而设计人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2.5 剪重比 (剪力系数) 是抗震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参数。

剪重比是楼层剪力与其上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之和的比值。《抗震规范》中5.2.5节对剪重比的最小值进行了规定, 主要是因为对于长周期结构, 规范所采用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无法正确计算出地震力所产生的作用, 出于结构安全考虑, 因而规定了最小剪重比。

3 结构构件的优化设计

上述主要是针对结构整体合理性的计算和调整, 这一步则主要进行结构单个构件内力和配筋计算, 包括梁, 柱, 剪力墙轴压比计算, 构件截面优化设计等。

3.1 软件对混凝土梁计算显示超筋信息有四种情况。

1) 当梁的弯矩设计值M大于梁的极限承载弯矩Mu时, 提示超筋。2) 在四级抗震及非抗震时混凝土截面受压区相对高度ξ>ξb, 二、三级抗震时ξ>0.35 (计算时取AS=0.3AS) , 一级抗震时ξ>0.25 (计算时取As'=0.5AS) , 提示超筋。3) 当大于《抗震规范》要求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大配筋率2.5%时, 提示超筋。4) 混凝土梁斜截面计算结果不满足最小截面的要求时, 则提示超筋。

3.2 剪力墙超筋的情况。

1) 剪力墙暗柱超筋。软件中设定的暗柱最大配筋率是4%, 而各规范以边缘构件方式给出了剪力墙主筋的配筋面积, 没有最大配筋率。所以当程序给出剪力墙超筋的警告信息时, 可以酌情考虑;2) 当剪力墙水平筋超筋时则说明该结构抗剪承载力不够, 应予以调整;3) 当剪力墙连梁超筋时, 通常表明其在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抗剪承载力不够。规范中允许在地震作用下对剪力墙连梁的刚度进行折减, 折减后的剪力墙连梁在都会出现塑性变形, 即开裂。但在进行剪力墙连梁设计时, 应考虑其配筋是否满弹性变形时承载力的要求。

3.3 柱的轴压比计算。

软件在计算考虑地震作用下柱的轴压比时, 采用的是地震作用组合下的的柱轴力设计值;软件在不考虑地震作用下柱的轴压比时, 采取的是非地震作用组合下的柱轴力设计值。因此对于同一个工程, 考虑地震力和不考虑地震力时柱的轴压比计算结果会不一样。建筑工程中框支柱最大轴压比为0.68, 小于《抗震规范》的限值0.7。

3.4 剪力墙的轴压比计算。

为了保证结构在地震力作用下的延性, 新的《高规》和《抗震规范》对剪力墙的轴压比均作了限制。需要指出的是, 软件是按单向计算短肢剪力墙的轴压比时, 与《高规》中规定按双向计算短肢剪力墙的轴压比有所不同。工程底部加强区墙肢最大轴压比为0.48, 小于《抗震规范》的限值0.6。

3.5 构件截面的优化设计。

上述得出初始设置的构件截面和形状合理, 但还应进行优化设计, 使构件在满足受力要求的前提下节省材料。需要注意的是, 在进行截面优化设计时, 要考虑到构件截面的减小将对结构的周期、位移、地震力等一系列参数产生影响, 降低结构的整体安全性, 不可盲目地减小构件的截面尺寸。

结构设计基本原则分析 篇2

酒店设计进行室内装饰的目的就是营造一个自然、和谐、舒适而整洁的环境,满足顾客的消费需求。各种装饰材料的色彩、质感、触感、光泽等的正确选用,将极大地影响到室内环境。一般来说,室内装饰材料的选用应根据以下几方面综合考虑。

(一)建筑类别与装饰部位

建筑物有各式各样种类和不同功用,如大会堂、医院、办公楼、餐厅、厨房、浴室、厕所等,装饰材料的选择则各有不同要求。例如,大会堂庄严肃穆,装饰材料常选用质感坚硬而表面光滑的材料如大理石、花岗石,色彩用较深色调,不采用五颜六色的装饰。医院气氛沉重而宁静,宜用淡色调和花饰较小或素色的装饰材料。

装饰部位的不同,材料的选择也不同。卧室墙面宜淡雅明亮,但应避免强烈反光,采用塑料壁纸、墙布等装饰。厨房、厕所应有清洁、卫生气氛,宜采用白色瓷砖或水磨石装饰。舞厅是一个兴奋场所,装饰可以色彩缤纷、五光十色,以给人刺激色调和质感的装饰材料为宜。

(二)地域和气候

装饰材料的选用常常与地域或气候有关,水泥地坪的水磨石、花阶砖的散热快,在寒冷地区采暖的房间里会引起长期生活在这种地面上的感觉太冷,从而有不舒适感,故应采用木地板、塑料地板、高分子合成纤维地毯,其热传导低,使人感觉暖和舒适。在炎热的南方,则应采用有冷感的材料。

在夏天的冷饮店,采用绿、蓝、紫等冷色材料使人感到有清凉的感觉。而地下室、冷藏库则要用红、橙、黄等暖色调,为人们带来温暖的感觉。

(三)场地与空间

不同的场地与空间,要采用与人协调的装饰材料。空间宽大的会堂、影剧院等,装饰材料的表面组织可粗犷而坚硬,并有突出的立体感,可采用大线条的图案。室内宽敞的房间,也可采用深色调和较大图案,不使人有空旷感。对于较小的房间如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城市居家,其装饰要选择质感细腻、线型较细和有扩空效应颜色的材料。

(四)标准与功能

装饰材料的选择还应考虑建筑物的标准与功能要求。例如,宾馆和饭店的建设有三星、四星、五星等等级别,要不同程度地显示其内部的豪华、富丽堂皇甚至于珠光宝气的奢侈气氛,采用的装饰材料也应分别对待。如地面装饰,高级的选用全毛地毯,中级的选用化纤地毯或高级木地板等。

空调是现代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求装饰材料有保温绝热功能,故壁饰可采用泡沫型壁纸,玻璃采用绝热或调温玻璃等。在影院、会议室、广播室等室内装饰中,则需要采用吸声装饰材料如穿孔石膏板、软质纤维板、珍珠岩装饰吸声板等。总之,随建筑物对声热、防水、防潮、防火等不同要求,选择装饰材料都应考虑具备相应的功能需要。

(五)民族性

选择装饰材料时,要注意运用先进的材料与装饰技术,表现民族传统和地方特点。如装饰金箔和琉璃制品是我国特有的装饰材料,这些材料一般用于古建筑或纪念性建筑装饰,表现我国民族和文化的特色。

(六)经济性

从经济角度考虑装饰材料的选择,应有一个总体观念。即不但要考虑到一次投资,也应考虑到维修费用,且在关键问题上宁可加大投资,以延长使用年限,保证总体上的经济性。如在浴室装饰中,防水措施极重要,对此就应适当加大投资,选择高耐水性装饰材料。

室内装饰的艺术效果主要靠材料及做法的质感、线型及颜色三方面因素构成,也即常说的建筑物饰面的三要素,这也可以说是对装饰材料的基本要求。

(一)质感

任何饰面材料及其做法都将以不同的质地感觉表现出来。例如,结实或松软、细致或粗糙等。坚硬而表面光滑的材料如花岗石、大理石表现出严肃、有力量、整洁之感。富有弹性而松软的材料如地毯及纺织品则给人以柔顺、温暖、舒适之感。同种材料不同做法也可以取得不同的质感效果,如粗犷的集料外露混凝土和光面混凝土墙面呈现出迥然不同的质感。

饰面的质感效果还与具体建筑物的体型、体量、立面风格等方面密切相关。粗犷质感的饰面材料及做法用于体量小、立面造型比较纤细的建筑物就不一定合适,而用于体量比较大的建筑物效果就好些。另外,外墙装饰主要看远效果,材料的质感相对粗些无妨。室内装饰多数是在近距离内观察,甚至可能与人的身体直接接触,通常采用较为细腻质感的材料。较大的空间如公共设施的大厅、影剧院、会堂、会议厅等的内墙适当采用较大线条及质感粗细变化的材料有好的装饰效果。室内地面因使用上的需要通常不考虑凹凸质感及线型变化,但陶瓷锦砖、水磨石、拼花木地板和其它软地面虽然表面光滑平整,却也可利用颜色及花纹的变化表现出独特的质感。

(二)线型

一定的分格缝,凹凸线条也是构成立面装饰效果的因素。抹灰、刷石、天然石材、混凝土条板等设置分块、分格,除了为防止开裂以及满足施工接茬的需要外,也是装饰立面在比例、尺度感上的需要。例如,目前多见的本色水泥砂浆抹面的建筑物,一般均采取划横向凹缝或用其它质地和颜色的材料嵌缝,这种做法不仅克服了光面抹面质感平乏的缺陷,同时还可使大面积抹面颜色欠均匀的感觉减轻。

(三)颜色

装饰材料的颜色丰富多彩,特别是涂料一类饰面材料。改变建筑物的颜色通常要比改变其质感和线型容易得多。因此,颜色是构成各种材料装饰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设计原则分析 篇3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基本设计原则;分析

一、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

水利工程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对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此外,我们也应看到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所造成的影响。人类兴修水利工程的种种人为活动致使河流的多样性、流动性和连续性发生改变,水域的水温、水深、自流水边界、水域流速等自然规律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会对河流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我们必须对这些影响给予高度的重视。在未来的水利工程兴修时,应全面把握生态系统健康与社会经济需求两者之间的关系,做到水利工程在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的同时,兼顾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及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设计原则

(一)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生态水利工程作为水利工程的分支,首先要遵守水利工程的设计原则,保证工程安全性是任何水利工程设计的最基本的原则。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深入实际,充分考察水体的水质、水流等基本情况,进而充分考虑水对建筑物的侵蚀作用、对泥沙的堆积和搬运作用,同时还应全面把握河道走势的自然规律等。只有保证了工程的稳定性、持久性以及设施的安全,才能确保建筑物持久地发挥其功能。在保证了工程安全性的同时,我们还应对工程的经济性进行合理分析,力求实现资金投入最少、经济小于和生态效益最大化的基本原则。

(二)保证水体内部环境的多样性

相关调查显示,一个地区的非生物环境的多样性能够影响其生活群落的多样性。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种类多样,当地的生物种类也会日渐丰富,食物链的组成也将更复杂,这样生态系统对外界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越强。如果我们兴建的水利工程致使该流域内的水体内部环境日趋单一化,那么,就会导致水生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减少、食物链结构逐渐简化、生态系统日趋单一化,造成水体对外界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降低,自然净化能力逐渐下降,并逐步丧失其基本功能。所以,在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对河流的近期及远期的水文情况进行深入了解,掌握生物种类与生态环境间的关系,进而对设计草案组建数学模型,对其可行性、可操作性进行论证,从而保证水利设施的兴建能够拥有足够的丰富多样的环境,进而将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三)确保河流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

与传统水利工程相比,生态水利工程除了要保证传统水利工程的基本原则外,还需要在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保护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也就是要维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而在这一方面,人工建筑物所起的作用则十分有限,只有自然因素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后所形成的生态圈才具备良好的自我修复功能,发挥其作用。所以,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时,应尽量避免绝对化的人为力量,应充分将人为力量与自然的影响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利用生态系统的自设计功能和自组织功能,从大自然中选择合适的物种,形成良好的合力结构。这样,不仅仅可以取得生态系统保护及恢复方面的成效,还能降低工程的建设成本,降低工程造价,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四)确保河流生态系統的整体性

在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水体常被人为地划分成不同功能且相对封闭的小区域,影响了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极大地降低了水体内不同小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及物质交换速度,从而人为地破坏来河流生态形同的稳定性和整体性。生态水利工程在设计时,应充分掌握施工流域内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作用方式,尽最大限度地保持并恢复水体的原始状态,确保河流的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不受到外力的破坏,而不能仅仅是在工程结束后,单纯地对河道水文系统进行修复或是只对河岸的植被进行修复。

(五)确保建立完善的河流生态系统和水利设施之间的反馈机制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以成熟的河流生态系统为主要参照物,并充分利用生态学可的相关理论和环境工程的先进技术,力求打造一个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河流生态系统,从而保证工程设施内部的各自然要素可以在不需要人工干预的环境自发地进行活动,维持生态环境的稳定和河流水体的质量。通常这种自发活动的方向不是单向的,这种不确定性使得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应遵循一种“反馈调整”的设计方法,也就是说,在设计方案执行之后,仍旧需要对水体的环境进行长期的监督和评价,并根据反馈的信息对水利工程项目进行不断的调整与完善。

三、生态水利工程面对的新问题

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不仅仅需要考虑生态目标,同时还要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的实用性,所以,在保证水利工程设施经济效益和环境成本寻求平衡点的过程中,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原则需要不断地去适应日趋完善的评价标准以及新的生态水利工程同传统水利工程建设之间的协调问题,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以及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经验的不断积累,我们必能妥善解决好这些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

四、结语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旨在寻求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的平衡点。目前,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由于经验积累问题上的不足,其发展较为缓慢,但是随着人们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认识的逐渐加深,生态水利工程的发展前景将不可限量。

结构设计基本原则分析 篇4

1 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1.1 以人为本原则

为了有效而稳定地实现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理念, 在绿色建筑的设计环节, 要对建筑物的室内空气质量、热环境、噪音强度及其发生频率以及电磁场辐射强度等环境条件指标进行实测, 将实测的数据有针对性的对比和改进。在设计细节层面上, 绿色建筑设计建造与装饰过程要尽可能使用无毒或者低毒材料, 在入住使用前保障室内的甲醛、氡气等有害物质的空气含量达到环保约束条件下的标准, 确保业主使用的建筑物实体具有较为良好的环保性, 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以人为本的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

1.2 能耗最低原则

这里所说的能耗最低设计原则, 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建筑施工材料在其生产和运输环节实现最小的能源消耗目标;二是建筑物使用环节实现最小的能源消耗目标。

(1) 建筑使用过程中消耗能源最小化。建筑的使用过程时间跨度往往都比较长, 此阶段的能耗水平在建筑从施工到拆除整个过程中是最高的。想要有效而充分地提高绿色建筑节能水平, 就要以使用阶段为重点。秉持科学、系统、合理的设计理念, 提高建筑所有使用细节的整体节能水平。通过对建筑平面布局、体形系数和朝向等设计以及墙体材料与结构、门窗材质、屋顶的保温、隔热、隔音性能、冷热桥等部位的优化设计, 以实现有效改善建筑保温隔热性能, 降低建筑总体能耗的目标。

(2) 在建筑施工材料的生产和运输环节实现最小的能源消耗目标。这里所指的绿色建筑理念不仅局限于建筑物实体及其建设施工实践环节, 更是要回溯到建筑施工材料的生产过程中去。从源头层面实现更加具有实践发展特征的绿色建筑理念, 在满足施工项目客观性要求的前提下, 尽可能选择生产耗能低以及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建筑施工材料, 最大限度实现和保持建筑行业的良性与可持续发展态势。

2 现阶段绿色建筑物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建筑物的理解深入程度不够

绿色建筑物一经出现就引起建筑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 国内外针对这一建筑理念研究的学者数不胜数, 并且针对绿色建筑物的概念解释就有多种类型, 但综合这些概念分析, 发现其围绕的核心就在于根据建筑物所在区域的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建筑审美风格, 来协调建筑物与其他因素相互之间的关系, 最终实现建筑物与当地环境同住户之间的和谐统一, 并且实现建筑物节能、节水, 并对当地生态环境进行进一步改善。然而在现代建筑物的设计行业中, 有部分设计师仍然简单地认为只要建筑物中或者建筑物周围有绿色植被, 那么建筑物就是绿色建筑, 这种理解是对于概念没有深入学习和把握, 只停留在表面的一种做法。

2.2 绿色建筑物的实践少之又少

绿色建筑理念在我国的实际生活中推广的力度还不够, 大部分的绿色建筑只停留在学术期刊中, 以及国外先进的建筑理念或者先进绿色建筑物的介绍等方面, 并没有实际的建筑物建造实践, 缺少具体的环境测试等具体实践活动, 从而使得我国现阶段对整个建筑物的实践性建造稀少, 更是无法发现隐藏在建筑物建造中的各种实际性问题, 从而在一些极少的绿色建筑物的建造中出现大量无法解决的问题, 最终都不了了之, 更无法给建造工程企业以及设计师提供实践经验。尽管最近一段时间内, 国家开始大力强调绿色建筑物的重要性, 并且针对绿色建筑物给予大面积的推广, 但推广的范围只停留在商业建筑中, 没有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3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应用

3.1 重视气候环境和因地制宜

由于绿色建筑在设计中, 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当地气候环境的影响, 因此其房屋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其气候特征, 因地制宜的进行房屋建设。例如南方的绿色建筑可以尽量以气候调节为主, 做到冬暖夏凉。在建设时尽量就地取材, 减少材料在运输途中的能源耗损, 控制工程成本。房屋的建设应该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同时尽可能选择回收率高, 且耗能低的建筑材料, 提高其重复利用率。

3.2 采用节能环保型的建筑材料

房屋建设中应该尽量选择节能环保型的建筑材料, 即: (1) 对人体和环境无毒无害的材料。例如砂石、石膏、原木材以及滑石粉等, 这些建筑材料基本上对人体或者环境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无毒、无害, 在建筑中可以放心使用; (2) 低排放量的材料。例如胶合板、大芯板以及纤维板等, 这些材料虽然进行了加工合成, 但是这些材料也不会对人体和环境带来太大的影响, 属于环保型材料; (3) 低毒型的材料, 如环保型管材、环保型墙材、环保型漆料、环保型地材以及环保型墙饰等, 这些材料属于低毒性材料, 具有良好的环保效果, 可以在房屋建筑中予以应用。

3.3 合理利用环境资源

绿色建筑不会对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造成影响, 且能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进行房屋建设, 这是其优势。因此在房屋建筑中, 施工单位应该尝试利用自然资源来减少环境污染的产生, 例如可以利用风力机将风能转化成为热能、机械能或者电能等, 以供居民使用, 当使用风能为住户提供电力时可以通过蓄电池的储能能力, 确保在没有风能的情况下用户仍旧可以使用电能, 减少能源的耗损。

4 结语

综上所述, 绿色建筑设计在为人们提供健康环保的生活空间的同时, 还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

摘要:绿色建筑的设计工作是绿色建筑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基础。相关设计人员应该了解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存在的问题, 才能更好的结合气候环境, 利用环保材料, 因地制宜的做好绿色建筑设计, 提高建筑设计的质量。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基本原则,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军.分析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与目标[J].四川水泥, 2016, (10) :31-32.

数控加工工艺设计原则分析论文 篇5

摘要:工业加工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融合了最新科学技术的行业。随着现代化高速发展和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数控加工在工业成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极大地提高了工业加工的精准度和生产的统一规范化。数控加工技术近年来也朝着越来越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和改进。从技术层面来看,数控加工工艺需要的技术和专业度要求都比较高,它直接决定了后面的零件加工的规范,属于零件加工的准备环节。数控加工工艺设计是需要在电子程序编制完成之前就完成设计工作,确定好数据加工的设计方案,只有这样,后续的电子程序编程才能有所依据。既然数控加工工艺设计这么重要,那它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能有效地减少后期实际加工过程中的工作量,提高数控机床的编程效率。本文从数控加工工艺的设计原则和数控加工工艺设计的方法2个方面来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数控加工;设计原则;设计方法

数控加工工艺是在工业加工中一个比较大的进步。相比于传统的机床加工零件生产,它实现了将最新的电子数字信息技术同机械设备加工技术的科学合理结合。通过电子信息技术有效地将合理的编程指令发送给机械加工设备以完成加工控制,利用电子数控的最大优点就是它要比传统的机床加工技术更加高效,加工出来的零件参数都更加准确规范。电子数控的指令是将设计好的编程通过计算机传递给机械加工设备的,而数控加工工艺设计的方法和原则是这一设计工作最需要遵守和探究的两大方面,只有严格依据设计原则,不断地探讨和改进设计方法,编程才能发送更合理的指令给数控机床。从结果上来讲,数控加工工艺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零件加工最后成品的优劣,所以合理科学地完成数控加工工艺设计这一个前期准备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讲,数控加工工艺设计中最容易出现的失误就是设计方案和编程的不全面,在设计方案和编程中没有考虑到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从而导致实际加工中出现工作时间和成本的增加,甚至影响到零件加工的质量和规格[1]。

“生本化”教学设计基本特征分析 篇6

一、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

首先,要了解的是学生的知识水平.学生拥有学科知识和相关知识的程度,包括拥有知识的广度和拥有知识的深度.比如,学生记得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种解法(直接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配方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等),这体现了他拥有知识的广度.而他也知道这些方法之间的联系、转化与运用,这体现了他拥有知识的深度.其次,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他们的特定生活将成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基础.一是学生过去的成长经历,二是学生现实的生活环境,三是学生以往学习、做事或成功失败的体验.再次,要了解学生的能力层次(识记、理解、运用).我们学生的能力是有层次性的,对于某些知识点,有的学生老是记不住,有的学生记住了但不理解,有的学生理解了但不会用.最后,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情感状态.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从低到高分为生存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就教学而言,越往高一层次需要就越与教学有关,这应引起教师的重视.我们的教育对象中有的直率、热情、情绪激动、易变化,有的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易分心,有的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情绪不外露、注意力集中等.我们应通过各种途径充分了解他们的知识掌握程度、生活经验和心理情感特征,做到有的放矢,才使教学设计更有针对性,课堂教学更有效.

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生本化”课堂教学设计不再是教师“独唱”、学生“伴唱”那种大统一的教学模式,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理清学生的思想脉络,把握学生的思维走向,随时调节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促进学生知识有效生成.在课堂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积极地、主动热情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构建过程中去体验数学,感受数学,获得经验,让学生于快乐之中掌握知识,创造一个和谐、热烈、紧张、愉快的课堂气氛,尽量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促使他们去探究、验证自己的猜想.在“猜测—验证—论证”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科学性,获取成功的喜悦.如在学习课题《三角形内角和为多少》时,鼓励学生猜想不同类型三角形的内角和:这几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相等?这些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再让学生独立思考,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通过这些环节,使学生在不断思索、尝试的过程中,找到了许多办法来验证:有的用量角器量出每个角的度数再计算,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大约是180度;有的用剪拼的方法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成一个平角;有的把一个长方形对折,发现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验证后提出:“你进一步思考应如何证明?能否从验证的过程中得到启示?”在整个猜想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升华了学生渴望数学学习的情感,让学生感受数学、体验数学,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获得了不同的体验与收获,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得到充分体现.

三、充分展现课堂的教学生成

“生本化”课堂教学设计,注重取实去虚、真实自然,正视并有效利用意料不到的问题.在课堂上师生的思想情感能深刻、淋漓尽致地表达.因此,课堂再现的是师生真实而自然的生活情境.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要有深层次的关注;教师对课堂信息要有一定的敏感度,努力倾听和捕捉课堂中生成的学生资源;教师要对学生的信息及时进行分类处理,并作出准确的价值判断,向着“育人”目标不断调整和形成新的教学方案.这样,才有可能使教学的过程不断地得到生成和推进.比如,在讲授《多边形》一课中,教师让学生类比“三角形定义”给“多边形”下个定义.学生一:多条线段首尾顺次相连所构成的图形叫多边形.学生二马上提出:加上“在同一平面内”.教师马上追问:为什么?学生二:三角形三边首尾相连必定在同一平面内,而其他多边形就不一定了.教师抓住这个“生成”提问:能举个反例吗?学生二用四支笔做了一个“空间四边形”,其他同学点头表示赞同.此时学生三又提出了一个条件:这些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教师又及时捕捉了这个“生成”提问:能举个反例吗?学生三:画了一条线段AD,线段上有两个点B、C,就是说,线段AB、BC、CD连接成线段AD.四条线段不能构成四边形.教师及时肯定,全班学生赞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态生成出许多新资源,需要通过教师的倾听和捕捉、点拨和组织,使师生向着有效高质的目标“互动深化”地发展.

四、充分满足学生的探索欲望

在“生本化”课堂教学设计内容中,要给足学生合作探究的空间,给学生一个留下弹性时空,让他们主动去学习.这满足了学生与生俱来的探求欲望,兴趣将越来越浓.如果只按教师预设的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既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达不到预设目标.“生本化”课堂教学设计强调有效地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深入探讨,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通过动手、动口、动脑,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究知识的活动,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当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能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在问题解决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得到激發,他们会自然而然地主动投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其次,设置讨论交流环节.在讨论交流过程中,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相互促进.再次,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为每个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在自己的学习基础上,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认知水平和能力来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实现各种基础性“资源生成”.最后,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通过学生内在的知、情、意、行的亲历和验证,注重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充分体验学习的成功喜悦

体验是一种亲历探究的活动,是一种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学习方式.这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生本化”课堂能自动让学生生成一些新思想、新观点、新价值、新活动,让学生能想、能操作、能交流,因而能时时享受到成功带来的满足与喜悦,使学生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比如,讲授《矩形的概念》这一节课中,教师出示平行四边形道具,一条底边固定旋转这个平行四边形,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地探索与发现过程的经历,使学生在观察演示的过程中理解矩形的概念,主动交流,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了丰富的实践体验,教师培养了他们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精神.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得到的数学知识是终身难忘的,这样的成功体验是最快乐的.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倡导课堂教学“生本化”,并不意味着要抵制传统教学.事实上,“生本化”课堂教学只是教学活动的一个形式,它是教学艺术性的具体体现之一,惟其如此,才能使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才能通过教师有效的教促进学生有效地学,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建筑电气设计中节能原则分析 篇7

1 建筑电气设计的节能原则

众所周知, 建筑电气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在进行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时应遵循如下原则:第一、适用性, 在进行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时候, 要满足对于建筑物各个功能在用电方面的需求, 比如保证建筑道路畅通无阻的电梯、确保建筑物环境和照片条件良好的点灯等等所有的用电设备、仪器。第二、节约性, 在进行建筑电气设计时要与建筑物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并不是花钱越多、投资越大就能达到最好的节能效果, 这种做法反而会与节能理念背道而驰, 更大程度的浪费资源, 最好的做法是以最小的投资达到最有效的节能。第三、节能性, 要真正认识到节能的真谛, 合理的使用能源才是建筑电气节能的初衷, 电能被节约的部分应是无谓消耗的, 因此节能措施应具有针对性, 不应盲从节能。

2 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措施分析

2.1 合理确定照明设计方案

我们应该根据建筑照明设计有关标准、规范, 制定多种合格的设计方案, 并通过对这些方案的技术经济进行综合分析, 选出最合理的节能方案。例如:依据照明类型来进行分区, 将空调与照明组合起来, 控制好用电照明, 发挥空调、照明系统的作用。对于那些对照明要求高的地方, 可以设置多个照明点来满足要求, 这种混合照明方法还能达到改善光色的效果, 当然要选用最有效的混合照明方案。现代生活中, 利用计算机、无线通讯数据传输、扩频电力载波通讯技术、计算机智能化信息处理及节能型电器控制等技术组成的智能照明系统备受推崇, 它具有灯光亮度的强弱调节、灯光软启动、定时控制、场景设置等功能;其自动诊断、恢复、报警功能极大的提高了用电的安全性, 因此在选择照明设计方案时加入智能照明系统是建筑电气设计的必然趋势。

2.2 设计合理的供配电线路和系统

在对供配电系统进行合理设计时, 应综合考虑如下因素:包括用电设备的特点、符合布置、供电距离和符合容量。尽力实现方便操作、可靠简单的系统。在对高层及商业建筑等大量耗用电能的现代建筑的变电所位置进行确定时, 使高压对于负荷中心能够极其深入, 从而将配电半径内的线路损耗极大降低。对于变压器的台数和容量选择要合理, 在对变压器进行投切时, 灵活应对季节性变化, 使空载或轻载引起的不必要消耗掉的电能通过经济运行而减小。变压器型号可选择:SC8、SL9、S9等, 变压器的有功消耗会因节能型设计而被很好地减小。

2.3 采用高效率节能灯具

根据现场使用情况、工程性质、视觉要求、照明的数量以及照明质量等合理的选择建筑电气照明的光源, 不仅要满足显色性、启动时间等要求, 而且要选择效率高、寿命长、性价比高、快捷方便以及启动可靠性好的光源。控光效果好、效率高是建筑室内选择灯具的原则, 这种灯具节能效果还比较好, 而且投资、运行费用少, 单位面积耗电量低等效果。

室内照明灯具光束的宽度通过室内占空比来确定, 灯具的利用系数可以通过地面反射系数的计算来确定, 从而实现节能灯具的合理选择。由于LED灯的能耗仅为白炽灯的1/10、节能灯的1/4, 且寿命长达十万小时以上, 配光技术使LED点光源扩展为面光源, 增大发光面, 消除眩光, 升华视觉效果, 消除视觉疲劳;绿色环保, 不含铅、汞等污染元素, 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 因此在一般情况下, 直管荧光灯是最佳选择。

2.4 选用气体放电光源启动设备

在选用光源启动设备时, 要尽量选光纤照明和自然光, 这点是符合电气照明节能设计标准的, 将现代先进科技应用其中, 发挥其最大效用, 例如在控制开关、照明线路上做出合理选择。在现代城市, 高楼大厦越来越多, 这些高楼大厦普遍有很多大型玻璃, 针对这一特殊建筑群体, 可以通过大厦大型玻璃对自然光线的折射作用来满足室内照明, 这样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节能, 而且有益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建筑物地下室中采用光纤照明方法的时候, 可以很大降低用电消耗, 在能源、经济方面都十分受用。发光二极管具有耗电量低、寿命长等优点, 因此大量应用发光二极管可以大量的节省能源。节能性电子镇流器和电感镇流器是气体放电光源启动设备的最好选择, 它们具有功耗小、节能效果好等优点, 电子镇流器的使用过程中, 高次谐波的含量会增加, 对于供配电系统的危害比较严重, 设计人员需要着重重视。如果出现不良问题, 应该采取应急措施, 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损害。

2.5 变频技术节能

泵或风机在其运行过程中具有的富裕流量较大时, 可采用变频调速技术。变频器节能的方法在放空、溢流较少及满负荷运行的情况下不会有丝毫效果。第一, 采用冷却水泵。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 可到30%-60%。第二, 采用冷冻水循环泵。可采取数台循环水泵组成的控制系统, 实现3泵、4泵联用一台变频器。第三, 给水系统变频。恒压供水系统使智能建筑通常所采用的给水系统, 变频技术的应用使节能效果更加明显。第四, 电梯变频节能。电梯的动态可靠性由于变频调速技术的应用得到提高, 使电梯运行效率提高, 舒适感和安全感增加。楼宇自控就是变频技术的最好体现, 它是将电器设备进行在线监控, 通过设置相应的传感器、行程开关、光电控制等, 对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测, 并通过线路返回控制机房的中心电脑, 由电脑得出分析结果, 再返回到设备终端进行调解。

3 结束语

建筑电气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 要做到节能就必须牢牢把握住每一个环节, 因此, 在这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电气设计人员, 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全面、仔细斟酌, 精益求精, 不但要确保设计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等各种技术指标满足功能要求, 而且电气设计人员还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在建筑电气设计中广泛运用节能设计。

参考文献

[1]张敬涛.浅谈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主要内容及节能原则[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22) .

[2]林卓铭.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问题探究[J].科技致富向导, 2011 (9) .

基坑支护设计原则分析及应用 篇8

关键词:基坑支护,稳定,设计

0 引言

随着人们对地下工程需求的不断增大, 地下工程的基坑支护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因工程地质条件的千变万化导致了基坑支护的复杂程度也不断增大。基坑支护是建筑工程中经常遇到的一类工程结构。为了确保岩土开挖、地下结构施工的安全, 常常需要设置支挡结构。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 深基坑工程的项目逐渐增多。与边坡支护这种永久性的工程不同, 基坑支护是一项临时工程, 有人认为地下室完工, 基坑支护的任务就宣告结束, 所以, 基坑支护往往不被重视, 因而基坑事故频频发生。由于岩土工程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 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故基坑支护存在较大的风险性, 因而基坑支护设计尤为重要。

基坑支护包括放坡开挖, 挡土墙支护 (包括重力式挡土墙支护, 加筋土挡土墙支护和钢筋混凝土挡土墙支护) , 土钉喷射混凝土墙和锚杆喷射混凝土墙支护, 悬臂桩支护 (包括钢筋混凝土悬臂排桩支护和钢板桩横挡板支护) , 地下连续墙支护, 排桩支护, 深层搅拌支护, 土钉墙支护, 基坑内支撑支护, 上述两种或者两种以上方式的合理组合等主要形式。

1 基坑支护设计的主要原则

基坑支护因条件限制如造价高, 工期长, 技术复杂, 危险性高, 且对周边建 (构) 筑物和周围环境影响大而使得基坑支护设计尤为重要。主要应把握以下几项原则:

1) 确定合理的基坑支护安全等级。根据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及地下结构的影响程度, 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可分为一、二、三级, 对支护结构安全等级的确定可依据JGJ 120-201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确定。

2) 确定合适的基坑支护形式。依据基坑周边环境以及基坑支护工期和当地的施工技术, 选择适宜的基坑支护形式, 使基坑支护满足各方面的要求。

3) 选用合理的土力学参数。支护土体的土力学参数的选用对支护结构计算有重要影响。应根据当地经验和实验成果合理选用。

4) 明确选用的支护形式结构方案。适宜的支护形式, 选用合理的结构方案, 采用符合实际受力特征的计算模型, 是保障支护结构安全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支护结构方案可以通过技术经济优比获得。

5) 基坑支护的变形控制。很多情况下, 基坑的主要控制条件是变形。基坑的变形计算比较复杂, 且不够成熟。规范尚不能推荐一种满意的方法, 尤其对超压密土经验更少。基坑支护设计应按JGJ 120-201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的第3.1.8条规定控制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和基坑周边环境的沉降。

6) 完善支护结构的构造。支护结构构造是支护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构件最小尺寸, 最低混凝土强度, 最小钢筋直径, 构件最小长细比限制, 构件最小锚入长度等构造措施。

7) 施工要求。基坑支护施工及拆除顺序应与设计工况一致, 应遵循先支撑后开挖和替换支撑具备承载力后拆除的原则。

2 基坑支护注意事项

2.1 做好基坑工程的环境调查

基坑周边情况如临近建 (构) 筑物、地下建筑、地下管线、地下交通工程等设施。这些设施以及它们离基坑的距离对基坑支护的要求有重大影响。做好基坑周边环境调查并形成报告供设计施工评估和参考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基坑周边影响范围以内亦将修建建 (构) 筑物时, 一般先开挖基坑, 修建基坑内的建 (构) 筑物。待基坑内的建 (构) 筑物修建完之后, 再修建基坑周边的建 (构) 筑物。设计之前, 还应清楚场地的现状地形, 它与建筑总平面图有所差别。通过现状地形, 得出拟挖基坑周边各个位置的标高, 从而求出坑底与坑顶的高差。设计时, 基坑的外围边界不应超过用地红线, 包括基坑边上的排水沟及防护栏杆。基坑的底边线与地下室外墙应留有一定的距离, 给基础施工留出作业面。

2.2 地下水位控制

采用集水明排, 井点降水, 截水和回灌等措施, 使基坑地下水位在基坑施工期间降至坑底0.5 m以下, 使基坑支护和基础施工顺利进行。同时要采用相应措施使得基坑周边建 (构) 筑物不会因降水受到影响。停止降水时应保证结构物不上浮。在基坑内应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 用抽水设备将基坑中的水从集水井排出, 达到疏干基坑内积水的目的。

2.3 坑边荷载控制

基坑周边附加荷载应严格控制在基坑支护设计允许的范围内, 尤其是坑边道路货车载重量应依据设计要求得到有效控制。

计算水压力时, 应按有无产生地下水渗流的情况, 采用不同的水压力分布模式。地下水无渗流时, 作用在支护结构上主动土压力侧的静水压力, 在基坑内地下水位以上按静止水压力三角形分布计算, 在坑内地下水位以下按矩形分布计算。

基坑顶部一般应考虑施工荷载, 荷载取10 k N/m2。如基坑顶部有运送材料的货车通过, 荷载一般取20 k N/m2。基坑周边堆载不得超过设计规定。对于随挖随支的支护结构施工与土方开挖期间不得堆载。

2.4 其他控制

基坑支护应考虑地下水资源保护, 临边防护, 上下通道, 有效的检测措施, 同时还应考虑施工中可能采取的应急措施。

3 基坑的稳定性验算

各类支护结构均有稳定性要求。根据JGJ 120-201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要求包括:悬臂式结构嵌固稳定性;单层锚杆和单层支撑的支挡结构嵌固稳定性;锚拉式、悬臂式支挡结构和双排桩的整体稳定性;支挡结构的抗隆起稳定性;最下层支点为轴心的圆弧滑动稳定性;地下水渗透稳定性;重力式水泥土墙的滑动稳定性和倾覆稳定性;重力式水泥土墙的圆弧滑动稳定性;土钉墙的整体稳定性。

支护结构稳定性验算时, 根据地质条件和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基本相同的原则, 将基坑周边场地划分为若干区段, 统计土性指标用于稳定验算。当坡体内有地下水渗流作用时, 稳定分析时应进行坡体内的水力坡降与渗流压力计算, 也可采用替代重度法作简化分析。进行整体稳定性验算时, 可以采用圆弧滑动法。抗滑力矩与滑动力矩之比的最小值宜通过搜索不同圆心及半径的所有潜在滑动圆弧确定。当基坑面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土层时, 整体稳定性验算滑动面中应包括由圆弧与软弱土层层面组成的复合滑动面。

4 工程实例

4.1 桂芳佳园住宅小区基坑支护

本工程为桂芳佳园住宅小区基坑支护, 开挖平面形状为矩形, 长约213 m, 宽约94 m, 基底面积约20 022 m2, 基坑开挖深度为4.0 m~5.7 m。本次基坑支护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1年, 为临时基坑支护。拟建场地内单体及地下室基础采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项目用地周边环境条件较复杂, 基坑东北侧外围为山坡, 坡顶与用地红线水平距离约20 m, 高2 m~20 m, 坡度为64°, 详见图1;基坑西侧有三栋刚修建的高层建筑, 其中1号栋距地下室外墙14.5 m, 2号栋距地下室外墙8.9 m, 3号栋距地下室外墙27 m。基坑南侧有一水塘, 水塘内有淤泥。基坑及周边范围内无地下管线设施, 无架空线路通过。

基坑西侧由于离高层建筑较近, 不具备放坡空间, 故采用土钉墙支护方案, 详见图2。这种支护体系施工方便, 而且比较经济。由于基坑顶有约2.5 m厚的素填土, 故土钉尽量往下布置, 让土钉钉入下面的粉质粘土层, 更好地发挥作用。土钉的布置是否合理, 将直接影响到方案的经济性。采用软件进行计算时, 应多次试算, 综合比较, 从中选出最优的土钉布置方案。

基坑其余段由于土质较好, 且具备放坡空间, 故采用自然放坡。坡高约为4 m, 采用一级放坡。基坑东北侧紧邻山坡, 坡体稳定。计算时将山体的自重作为地面荷载进行计算, 稳定性满足要求。

4.2 阳光星辰小区62号会所基坑支护

基坑开挖平面形状呈矩形, 长约85 m, 宽约61 m, 基底面积约1 740 m2, 基坑开挖深度为4 m~8 m。拟建场地位于长沙市青竹湖镇太阳山路与星月路交汇处南侧。场地周边为拟建住宅, 基坑底离拟建住宅约15 m。根据湖南国建置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检查井坐标示意图, 拟建场地有废弃的管网, 管径约1 m, 管中心标高约为46.0。

方案一:由于基坑离四周拟建住宅较近, 基坑最深处有8 m, 故考虑采用排桩支护, 详见图3。该方案占用空间小, 土方开挖量较少。但锚杆长达15 m, 锚杆已经伸到四周拟建房屋的下方, 四周房屋基础施工时要进行避让。

方案二:由于基坑有深达12 m的人工填土, 土质很差, 打土钉或锚杆效果不好, 故考虑采用自然放坡。基坑有8 m深, 采用两级放坡, 详见图4。人工填土的粘聚力只有10 k Pa, 内摩擦角也只有10°, 计算时坡体的稳定不够。因此就在中间平台和坡底处采用花管注浆, 提高土体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该方案比较经济, 施工较方便。方案一的工期比较长, 由于项目的时间很紧, 方案二的工期较短, 故最终采用了方案二。

5 结语

基坑工程是一门系统工程, 又是一门风险工程, 工程技术人员应充分认识基坑支护工程的特点, 在设计时, 应认真调查基坑周围的环境, 计算时应充分考虑支护结构的荷载, 确定支护结构的稳定, 保证整个支护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也要控制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及其周围土体的沉降, 以确保周围建筑和地下管线的安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尽最大的可能做到设计合理, 又能节省造价、方便施工、缩短工期。

参考文献

[1]JGJ 120-2012,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S].

[2]GB 50330-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S].

[3]GB 50009-201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

[4]GB 50007-2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音乐课程设计的原则与案例分析 篇9

一、音乐课程设计的原则

(一)审美性:感受鉴赏

音乐课程设计应当抓住审美原则,音乐是聆听的艺术,通过聆听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在金亚文老师编著的《音乐新课程与示范教学案例》中,我们会看到很多成功的教学案例。其中有一节课《走进西藏》,就很能体现音乐的课程在设计上的审美性,这是一节高中音乐欣赏课。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生理、心理已经日趋成熟,通过对我国一些优秀音乐作品的审美体验,使他们增进对祖国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感。因此在对音乐课程设计时要引导学生提升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李存老师在讲授这节课上用一首歌和朗诵诗歌作为开场白,把学生带入到美丽遥远的西藏。“西藏被人们称为世界屋脊,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它与太阳的直线距离最短。”“魅力不仅来自于雪山、高原、宽谷和湖盆”李老师采用创设情境法,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着高原、雪山、蓝天、寺庙、青稞酒,也感受着音乐的美。

(二)综合性:交叉结合

音乐课程标准中的综合性包括了音乐与诗歌、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不同艺术门类的综合。在学习歌曲《保卫黄河》时,让学生通过对作者、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创作个性、标题、体裁的把握,不仅仅感受黄河给我们带来的震撼,通过对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的把握,了解中国的一些历史概况、当时人们所处的环境以及作者的民族节气,也通过《保卫黄河》了解我们的母亲河黄河的地里环境。我们在课程设计上可以通过地图、视频资料来展现黄河的具体位置,请同学们发言谈谈对黄河的了解。综合不仅仅单纯的指学科的综合,更有学科综合下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在课程设计上我们也要关注学生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使学生扩大自己的音乐视野,从而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

(三)创造性:思维变通

创造性体现在两个方面,课程设计的新颖性和学生的自主创造性。曹理先生在《音乐有效教学的成功展示——“第五届全国小学音乐课现场评选活动”》中列举了很多成功的教学案例,黑龙江省孙冠英老师执教的《木瓜恰恰恰》,“从节奏、旋律、歌词、情感等方面进行乐谱的分析比较,以恰当方式组织学生参与表演练习直至整体掌握歌曲。”把跳舞的动作“恰恰恰”应用在课堂中,在每句句末“恰恰恰”处做扭胯动作,以引起学生对特色节奏的关注。让学生在领会知识的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木瓜恰恰恰》特色节奏的含义。

课程设计如果设计不得当,过于注重形式就会忽略了实质,音乐课就会过于花哨而流于形式,学生音乐修养也达不到要求。也有一些没有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如设备、场地等,结果音乐课无法正常实施,类似的问题都是因为对课程设计把握不够,以下是对音乐课程设计的一些建议。

二、音乐课程设计的建议

(一)深入把握课程目标

目标的确定在课程设计中起着方向性的作用,如果目标过小,学生们的教育效果达不到,反之,也不利于他们的成长。我国音乐课程标准把义务教育阶段的9个学年分为3个学段,各学段的课程目标都有阐述,音乐课程设计也应当借鉴这些具体的课程标准,注意课程设计的明确性、可行性。同时在课程设计时体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

(二)合理运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不仅仅包括教师教的方法,还有学生如何学的方法。如果说教学目标起到方向性的作用,那么教学方法就起到了辅助性作用。好的教学方法能让教师大的课堂丰富多彩,也能使学生融入课堂曹理先生在《音乐教学设计》一书中就给出了大量的教学案例,从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设计、教学预测与调控到课程设计思路等等这些都有涉及。所给出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也值得我们借鉴。例如在讲到初一音乐教学计划时,“学习《魔法师的弟子》也可以先介绍故事、乐器、唱主题,再聆听全曲。”让学生在自由、和谐的气氛中学习。

(三)做好课程评价

课程设计状况如何、学生学习的情况怎么样,就通过课程评价显现出来。所以,课程评价也很关键。对于课程评价的设计类型有很多,可以通过课堂表现、学生的学习进度来观察,也可以通过口试、笔试或者学生的表演来获得。技能技巧类的课程评价设计:演唱《长江之歌》,任意选择自己喜爱的一段笛子曲进行演奏、十人一组合唱《保卫黄河》。事实类的课程评价设计:简述聂耳的一些作品及特点。发散性的的课程评价设计:通过学习巴赫你觉得那些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一线教师的经验还可以得出更多的评价方式,因此必须要多多吸收宝贵经验。

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与目标分析 篇10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原则,规范目标,可持续发展

1 绿色建筑内涵机理的论述

绿色建筑, 实际上就是在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过程中贯彻落实的可持续规划模式, 其需要设计主体时刻保持科学化设计思维体系, 同时善于结合多元化技术设施支持, 针对一切建筑可操作系统进行精确性验证评估。需要注意的是, 该类概念在不同机构、角度上的侧重点存在显著差异。结合美国绿色建筑协会公布的评估体系文件观察, 可以认定绿色建筑主张快速落实建筑材料灵活可靠性生产、运输、建筑、施工等生命周期的维护目标, 至此不断减小对周边生态环境的侵蚀效应, 令广大居住使用主体获得愈加舒适和谐的环境。

需要额外加以强调的是, 绿色建筑绝对不是简单定义的建筑类型, 而是一类健康的生活习惯, 在覆盖各类建筑基础上, 主张针对居民住行、生产等公共性活动秩序加以有机维护。

2 基础性设计规范原则和目标

我国经过对绿色建筑长久化的研究实践过后, 逐渐地提炼整理出一系列较为深刻的设计思想原则、规划方式。透过本质层面观察验证, 绿色建筑设计本身属于一类生态化伦理、美学、建筑发展观念, 因此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全面贯彻以下规范性原则和目标:

2.1 和谐性

建筑本身就是人类行为的一类影响结果, 包括空间选取、施工建造、后期拆除等工序流程中, 都存在较大规模的资源消耗和波动影响现象。因此, 日后绿色建筑设计要集中一切技术手段体现其独有的生态建筑体系、人员环境协调特性, 这便是当今我国绿色建筑设计中的核心指导原则。

2.2 适用性

结合以往实践经验整理论证, 在特地区域进行单体建筑项目实施过程中, 都有必要提前针对该类区域自然、经济、科技条件进行多元化验证评估, 包括地质、气候、民族风俗、建筑机理特性等, 总之就是充分可持续地利用各类分布性能源, 使得建筑材料发挥出应有的强度和持久特性, 借此抵御当地不同条件限制效应。

2.3 节约性

就是告诫建筑设计主体将大部分精力投射在节能省地结果之上。所谓省地, 就是透过设计规划层面着手, 针对既有生产、生活、绿化、交通等不同用地比例关系进行清晰化校验设定, 顺势大幅度提升当地土地资源综合开发沿用实效。相比之下, 节能原则, 便是希望利用蓄热等技术性设施, 提升既有能源使用效率, 包括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等, 避免以往过度浪费现象的重复滋生。另外, 在针对城市建筑进行开发设计过程中, 仍有必要联合特定区域气候特征, 进行太阳能形成运行规律系统化探析, 试图凭借太阳光和通风等节能控制途径, 减少对既有生态环境体系的过分侵蚀效应。

2.4 舒适性

一直以来, 我国现代城市建筑设计舒适性规范要求, 和内部资源占用以及能源消耗状况存在严重冲突迹象。尤其是在居住生活舒适性已经设定的条件作用下, 设计主体需要将施工材料蓄热与绝热性能、建筑结构保温与隔热性能、太阳能冬季取暖与夏季降温功能等, 加以协调化开发控制。

2.5 经济性

现代城市绿色建筑施工、居住应用、维修养护等工序流程, 都会牵涉极为繁琐的技术系统问题, 当中任何细节处理不当, 都将直接威胁我国社会整体组织体系协调性。尽管说大数量技术、成本投入, 能够映射出绿色建筑环境中人们生活的高尚水准, 但是绿色建筑功能、效率不单单完全依托高技术予以演变呈现, 归结来讲, 今后我国城市绿色建筑的核心发展路径, 便是及时融合适宜的技术、地方材料, 以及饱含地域生态人文特色的建造经验。

3 新时代下规范性设计要点补充

绿色建筑设计过程涉猎较多专业知识, 包括建筑、给排水、电气、暖通等理论内容, 一旦说规划选址确认过后, 绿色建筑设计质量将完全交由以上专业知识交织协调性决定。笔者经过长久化操作实践, 针对建筑设计期间需要关注控制的要点加以充分整理解析。

3.1 水系统构建要点

绿色建筑想要快速落实节水目标, 第一要务就是提升水资源利用实效, 调试要点便是将废水、雨水进行回收利用, 使得水环境系统透过原本的供给-排放模式朝向供给-排放-储存-处理-回收利用的循环利用的方向过渡扭转。单纯拿建筑设施外部的污水、雨水管线为例, 其应该尽量维持和场地道路规划的统一关联特性, 借此为后期管道开挖和维修工程提供便利性服务条件。

3.2 通风环境创造要点

创设出良好的通风对流环境, 构筑起和谐化自然空气循环体系, 可以说是我国现代城市绿色建筑设计的规范性守则。但现实中, 开发商在进行住宅小区设计构筑过程中, 往往将注意力集中投射在经济效益结果之上, 致使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大幅度提升, 对于人民更高层次的生活质量追求有着天差之别。为了确保通风线路直短和高速率等特性, 避免气流迂回路程和阻力效应, 笔者认为可以在内廊式进深扩大处理和节约用地基础上, 针对门窗进行相对设置;如若期间内廊式建筑走廊过长, 则可以在中间特定位置上进行楼梯间通风口设置, 如此一来, 便会形成过堂风, 令以往小区住宅中的通风不畅隐患得以快速消除。

另一方面, 太阳能综合式开发应用要点。主要是在进行建筑方案规划设计过程中, 密切配合排水、电气等专业性技术设施, 同时精准化演算出建筑物所需的集热器面积, 保证为建筑物体型、屋面形式科学化设计, 光热、光电集成热构件安装等工序, 提供可靠的初始适应条件, 令太阳能进一步自然地融入到现代绿色建筑设施之中, 而不再是一类有碍观瞻的建筑附属物。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尽管说笔者已经针对我国绿色建筑中的水系统、通风环境、太阳能开发应用措施进行适当的验证解析, 但是摆在我国面前的城市绿色建筑道路还是十分冗长, 需要相关建筑设计主体不断耗费较多精力去潜心钻研, 力求为今后建筑节能应用目标贯彻落实, 而提供更为可靠丰富的指导性建议。

参考文献

[1]朱萌.探究建筑工程绿色建造技术发展趋势[J].建筑知识, 2015, 13, (12) :69-71.

[2]张素萍.试论绿色建筑设计[J].低碳世界, 2016, 20 (1) :144-146.

结构设计基本原则分析 篇11

关键词:室内装饰;设计;原则;方法

1.室内装饰设计原则

建筑室内装饰设计的方法多样但却万变不离其中,即设计师们必须始终遵循和谐美、统一美、细节美与灵魂美的原则,才能在众多纷繁复杂的设计方法中依据建筑室内的结构特征、施工材料种类及科学的设计标准展开人性化、创新化的设计。

1.1立意与表达并重发展

一项成功的建筑设计如果没有体现标新立异的意境,没有表达深刻的设计灵魂,没有进行深思熟虑的探索及充分的准备便开始毫无章法的设计,那么必将导致建筑设计的失意、失真与失心。由此不难看出要想设计出成功的室内装饰作品,我们就必须以意为先、以境为准,促进表达与立意的并重发展。当然精巧的构思来源于对设计信息的足够掌握、足够了解,并需要经过周密的商讨与多轮、多环节的思考,这些均需要时间来完成,因此我们还可以开展边思考、边构思、变动笔的进程式设计,即促进笔意同步的协调推进,从而在设计前期及中期过程中使设计的立意与构思能及时明确,循序渐进的强化,从而最终形成一项有内容的设计作品。

1.2着眼全局、细化落实,注重细节的深入推敲

在室内设计实践中我们应充分遵循着眼全局、细化落实的原则,从室内设计的基本层面入手,树立高起点、高水平的设计理念,依据室内的使用特点、客观性质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并收集相关的设计信息,掌握必要的信息数据及资料,并充分考虑室内设计应满足人体的基本尺度要求、人流的动线规律及其活动范围特点,同时还应综合考虑室内所陈设家具及设备的固定尺寸,满足空间的各项功能使用需求。

1.3内外兼修,注重室内空间整体与局部的协调统一

任何建筑设计的效果及水平均来自于内因及外因的共同作用,因此在室内设计实践中我们只有注重内外兼修,将室内环境的内因及其与之相连的其他室内环境的外因进行紧密的相连与综合的推敲,促进室内各个空间整体与局部的相互依存与协调统一,才能真正做到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反复协调与充分完善,并突出各项设计标准原则,最终使整体室内的设计风格、设计标准、设计特性体现和谐、清新、一致与连贯的美感。

2.室内装饰设计方法

2.1充分利用色彩的功能。

室内装饰常利用色彩中的色相、明度和彩度三要素对人们视觉所产生的影响来达到某种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利用色彩的温度感可以营造特定的室内气氛。色轮上的红、橙、黄等为暖色,青、蓝、紫为冷色,暖色和冷色在人的心理上和视觉上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般地讲,在心理上暖色可以使人产生兴奋、热烈的感觉,因而适合于文娱、体育建筑。冷色则产生幽雅、宁静的感觉,适用于居室、阅览室、病房等。

(2)色彩的轻、重感主要受明度影响,一般暗色感觉重,明色感觉轻。正确运用轻重感可使室内空间达到平衡、稳定的效果。为了保持色彩稳定,越低处宜用越暗的色彩。自上而下,顶棚最浅,墙面稍深,踢脚板和地面最深。深色地板可以使房间显得稳定,并吸引目光向下看。

(3)运用色彩的距离感可以改变室内空间的尺度、比例和形态。距离感与色相和明度有关。高明度的暖色为进色,看上去能使物体与人的距离缩短;低明度的冷色为退色,看上去使物体与人的距离增加。同样的距离,暖色顶棚比冷色顶棚会使人感到近些;同样,暖色墙比冷色墙也会使人感到靠近。红、橙、鲜黄色几乎像是跃到眼前一般。对低矮的吊顶,则宜用退色。

(4)运用色彩的体量感可以改变室内空间。体量感主要与明度有关。明度越低收缩感越强,明度越高膨胀感越强。暗色柱子显得细,明色柱子显得粗。就是这个道理。任何一处深颜色都有缩减的效果,所以同样大小的房间,着暖色调比着冷色调感觉要小些。以上所述表明,一个房间实际的大小和空间是固定的,却可以用色彩来改变长度、宽度、高度的感觉。

2.2加强材料质感的作用。

室内装饰构造离不开材料,借助于材料质感的对比与变化能取得良好的装饰效果。材料的质感综合表现在形态、色彩、光泽、纹理、粗细、透明度等方面。可以归纳成粗糙与光滑,粗犷与细腻,浑厚与单薄,坚硬与柔软,透明与不透明等基本感觉形态。巧妙运用材料质感可以起到如下作用。

(1)空间的增大和注重装饰。在面积狭小的前室、门厅、过厅、短内廊等不长久停留的地段采用一片表面光滑、强烈反光的材料,如玻璃、镜子、磨光大理石、磨光花岗岩等,可使人感到开敞宽阔,扩大了空间。用光洁度高、质地坚实的金属材料,经抛光用于局部重点装饰,可以收到富丽、辉煌的装饰效果,如不锈钢的室内楼梯扶手,镀铬门提手,等等。

(2)物理效果的处理。材料表现质地不同,物理效果不同、对声、光、热的作用就不同。粗糙的表面反射均匀,并有吸收能力;光滑表面反射强,吸收能力小。影剧院的观众常利用这种性能处理音响问题。织物、(人造)皮革等常因它们的质感特点用于电台播音室、录像室等的地面、墙面。许多天然材料具有优良的特性,纹理奇异美丽,但价格常较昂贵。在构造设计中,往往利用视觉上的差错和联想做人工仿造,取得经济实用的效果。

室内不同的部位如地面、墙面、顶棚应根据使用要求采用具有不同质感材料。例如地面上要放置家具、设备,人要在上面活动,又不易于清扫,所以应采用光滑、坚实、耐磨的材料,如水磨石、大理石等;地面需要有弹性的房间可采用木地板;墙面,特别是下部分近在咫尺,人会去触摸,一般宜采用质地细腻一点的材料;顶棚人触摸不到,可采用相对松软的材料,例如做成抹灰顶棚、各种板材顶棚。

2.3充分利用纹理的装饰。

利用天然材料美丽的纹理,可以改变室内空间形态,烘托某种气氛。人造的装饰材料往往仿造天然材料的纹理,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直线的、曲线的、各种迥然不同的图案呈现出丰富的微妙的变化,只要合理运用便能增强生动的装饰效果,并可改变空间的视觉尺度。利用墙面的垂直纹理可以增加房间的视觉高度,利用水平纹理可以增加房间的宽度感,粗犷的或大图案的纹理将使人感到室内的空间缩小,而用精细的小图案的纹理会感到室内空间增大。

人造材料仿造的紋理可以做到以假乱真,且价格低廉。如人造大理石可以利用不同粒径和色彩的石子、级配成不同的纹理。塑料贴面材料可以做成木材的纹理。许多粉刷材料不仅能做出纹理,而且通过弹涂工艺会有立体感。

2.4加强技术的处理。

大面积装修如墙面、地面、顶棚等,为了方便施工,确保色彩均匀,防止由于物理、力学影响引起开裂,均宜分块进行。分块尺度、比例应匀称合理,分块的大小常与室内空间的大小成正比。为了加大某个方向的尺度感觉,可以将该方向作为分格的方向,构成长方形格子。为了加大进深感,可将长方形的长边与进深方向一致。构造上要求的设缝及画线处理,如做得得当将使空间取得良好尺度感而显得更匀称。结构上要求设的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变形缝)则宜布置在隐蔽部位。

3.结语

室内装饰设计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既需要从理论上对设计方法和设计原则进行一定的探究,又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总结,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室内装饰设计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玉红,姜祖明.浅谈我国当代室内装饰设计[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8).

[2]裘曙.现代室内装饰设计原则及其功能运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1(2).

住宅建筑设计原则及存在问题分析 篇12

关键词:住宅建筑,设计,解决措施

前言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住宅建筑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建设工程, 它的质量优劣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 甚至是生命财产的安全。而住宅建筑的质量问题主要是通过设计与施工两个层次进行剖析, 同时, 住宅建筑的原则也决定了此项设计是较为复杂并且涉及到全面系统的一项工作, 它会对建筑物的舒适程度、安全性以及合理性等方面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 在住宅建筑的设计过程中, 往往会存在各种问题, 在设计上出现一定的偏差, 对此, 针对设计中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层次分析研究, 从而提高设计的标准要求, 以达到理想的目标。

1 住宅建筑设计的主要原则

对于建筑设计来讲是一项具有非常强的综合性和政策性的系统工程, 它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 所取得的成果全面反映出社会经济水平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然而, 在设计住宅建筑时它除了必须要受到一些相关政策的约束以外, 必须还要遵循一些相关的原则性:

1.1 对于城市的规划主要包括对其进行总体规划以及进行详

细的规划, 在规划实施中的主要条例也是针对规划的要求, 而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民用建筑同作为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于它的设计原则必须要严格按照城市规划的具体要求以及总体安排实施, 同时也必须要进行全面的考虑城市规划对个体、群体的要求原则。

1.2 当前, 城市化进程在不断的加快, 而相比这下的土地资源就

显得尤为紧张了, 所以, 如何在城市空间和土地的合理应用上就起到了关键的因素, 意义重大。目前, 在很多城市里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 仍是一栋楼、一单位的格局, 因此, 就会缺乏一定的紧凑性, 所以, 在民用建筑的设计过程中, 主要就是提倡具有综合性的全面建设, 这样可以更好的利用空间, 并且提高土地的使用价值, 同时也丰富了艺术建筑的效果。

1.3 在对住宅建筑进行设计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的节能

性, 可以应用环保材料以及再生能源等提高房屋的冷、热性能。由于我国土地辽阔, 所以南北气候存在很大的差异, 对此, 在设计时应针对不同地区的温度气候突出其设计的特点, 以节约能源为基础, 选择科学的围护结构, 从而达到理想的节能效果。

1.4 在对住宅建筑进行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其综合的长远效

益。而效益主要指的就是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城市的环境效益等方面。作为建筑师必须要提高综合效益的设计理念, 不要只追求经济方面的效益, 应全面的评估建筑物的总体效益、建筑的使用寿命、社会价值以及环境因素等方面的综合性。

2 住宅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 在当前建筑市场日益竞争激烈的环境下, 如果没有雄厚的

技术力量, 没有配备专业的设计人员, 没有完善的质量体系保障, 作为设计单位会存在很大的生存危机, 与此同时, 作为设计单位如果在承揽业务时, 只为了追求更高的利益空间, 而忽视了对行业标准、规程以及规范等硬性的标准, 置之不理。甚至在部分的企业中由于没有良好的职业规范, 缺乏施工质量意识, 并没有对设计方案进行有效的深入了解, 不把关、不重视, 从而就会造成严重的损失。

2.2 对于设计的深度没有达到相关的规范要求, 而作为设计人

员在制作图纸时设计粗糙、偷工减料, 并且过于简单。在施工设计图中要求必须显示的大样图、系统图等相关图解有漏缺的现象, 对设计图的表述不到位, 内容细节不详。从而没有全面的反映出工程的全貌。另一方面, 设计当中的相关设计参数、依据、工程的类别以及安全耐火细数的等级, 如何处理防火消防等问题都没有在设计当中详细的说明。

2.3 没有足够的重视到节能设计的重要性。对于大多数的设计

人员并没有把节能设计用于建筑当中, 也没有针对相关规定引起一定的重视, 因此就会常常出现施工图纸的具体内容与建筑节能的设计要求不相符的问题。

2.4 在部分设计中, 设计人员因缺乏经验会在建筑的底层设计

为空间, 从而降低了抗震墙, 在大部分的砌体抗震墙与框架梁或者是抗震墙出现没有对齐的现象, 给结构体系出现不合理的问题。另一方面, 在一些建筑的设计中还会选用错误的抗震、场地分类等, 从而在整个设计中都出现错误。其次, 在有些设计中对于荷载的合理取值并没有按照要求确定, 出现错算以及漏算的问题发生, 综上所述, 如果在建筑设计中没有达到相关的要求标准, 就会存在非常严重的隐患问题。

3 对问题的解决措施

3.1 作为管理者必须把质量意识树立在第一位, 把设计的质量

作为企业发展和生存的最根本, 要充分的与市场经营相互结合统一。提高设计的质量也是企业得以发展根本, 源泉, 所以, 必须要提高树立建筑设计的质量思想, 全面培养建筑设计人员的责任心, 提高专业素质。建筑设计的根本就在于设计人员的素质要求, 所以, 作为企业必须要定期的为设计人员做专业的培训指导, 全面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 必须要全面了解建筑行业的相关内容, 掌握城市规划建设的各种规范要求, 从而更好的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3.2 要全面的加强提高设计的质量管理工作, 在当前的设计工

作中, 仍然会存在设计漏洞的问题, 因此, 在设计时必须要充分的注意到这些问题。住宅建筑主要是以实用为主, 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 它主要是通过艺术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建筑, 同时也要体现出建筑设计的适度环境等综合因素。此外, 在民用建筑的设计时也应充分的考虑到节能性, 利用自然通透的空间设计, 可以保持住宅空间冬暖夏凉的舒适环境, 对此, 在建筑的设计时要充分的考虑到其物质的功能性和实用性以及耐久性等, 所以, 在通过设计时在建筑的实用性以及耐久性方面可以多做思考, 对于民用建筑要多突出它的实用意义, 功能价值, 不能只单纯的重外观, 要重质量、重建筑价值的长远效益。

3.3 在设计的同时, 必须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对建筑方案要

进行严格的审查。如果设计方案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要求标准进行, 没有达到设计的主要宗旨时是不能建设的, 因此, 民用建筑设计必须要达到技术强制性的要求规定, 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安全与经济合理性。

4 结论

总之, 对于住宅建筑的结构设计则是非常全面、系统的工作, 要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就必须要从设计抓起, 同时作为设计人员必须要具备全面的理论知识, 设计思维具有灵活创新性, 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在设计时要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进行设计, 理解规程要求的真正含义, 从而提高建筑的设计水平, 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并发挥出最大的能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唐小凤.民用建筑设计中常见问题探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0 (4) .[1]唐小凤.民用建筑设计中常见问题探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0 (4) .

[2]周晓辉.民用建筑设计与施工中若干问题分析[J].科技与生活.2010 (10) .[2]周晓辉.民用建筑设计与施工中若干问题分析[J].科技与生活.2010 (10) .

[3]杨新德.浅析民用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应措施[D].中华民居学术刊.2010 (11) .[3]杨新德.浅析民用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应措施[D].中华民居学术刊.2010 (11) .

[4]卢晓轩.论高层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探讨[J].广东科技.2008 (01) .[4]卢晓轩.论高层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探讨[J].广东科技.2008 (01) .

上一篇:电动机Y-△降压起动下一篇:通信抗干扰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