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基本结构(精选10篇)
文化基本结构 篇1
一、关于文化结构的讨论
从19 世纪中期以来, 前前后后有大量不同领域的学者, 从他们自身等各个方面对文化及文化结构这个复杂的统一综合体进行了反复详尽且深入仔细的研究和讨论。也得出了他们各自不同对于文化及文化结构的定义。在20 世纪50 年代早期, 美国的文化学家克鲁伯和克拉克洪就曾经详细的分析提出了160 多种有关于他对文化及文化结构理解的定义。 而他调查取材的对象范围也是比较大。有人类学家, 社会学家, 文化学家, 精神病学家等等一些有关的学者。所以其调查的结果即存在一定的相对性又同时存在着一定的包容性。 即便是到了现在各种文学体系不断完善且高质量发展的今日, 有关于文化和文化结构的定义仍然没有完全统一一致的看法及观点。
二、关于文化结构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分层
关于文化结构几个具有代表性观点说法的。例如国外著名的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就提出, 将文化这个大结构分解为三个部分。提出了著名的“文化三因子”说。其中马林诺夫斯基将文化分解为物质, 社会组织, 精神生活三个层次。并深入分析阐述了其客观存在的意义。在国内,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钱穆也曾提出, 说将文化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物质的, 也就面对的是物世界。社会的, 面对的是人世界。精神的, 面对的是心世界。也就是从主客观不同的层面分别对文化结构进行分解渗透研究。而王国兵在《文化视野与舞蹈高等教育研究》一书中有也提到“现主要的说法有: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分说;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 精神文化的三层次说;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 概念文化与价值文化, 风俗习惯与行为文化四大层次说;物质, 社会关系, 精神, 艺术, 语言符号, 风俗习惯系统说等。” 由此可见, 关于文化结构目前仍然存在着众多的定义和理解。
三、关于文化结构观点的独立对立性
关于文化结构的观点笔者根据文化的历史与当代的发展状况将其分为了四个层次。且四个层次之下同样还划分了几个小层次。这四个层次是相对独立存在的。四个层次之下的几个小层次也是相对独立存在的。每个层次所涉及涵盖到的领域也是不同的。例如笔者提到的婚姻与家庭文化中, 有的国家需要男女青年先试婚后再举行婚礼仪式, 女方在男方家居住一段时间, 在取得了男方家长同意过后才方可完婚。在中国还有很多少数民族还保留着一些原始的婚丧嫁娶习惯。
例如有的民族, 每年都会给适龄男女青年一次类似相亲的集会性质活动。参与活动的女方在指定活动范围内搭起属于自己的帐篷, 并睡在其中。 参与活动的男方可任意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帐篷进行入住。与女方共睡一夜。如果第二天两天情投意合, 即可联系媒人准备成亲相关事宜。如果男女双方并不感兴趣, 男方离开帐篷后第二天夜晚仍可重新选择新帐篷进行入住。直到找到何意的女方。 这种选择婚姻配偶的方式还是比较遵循人类主观意识的婚姻文化。当然, 不同于这种主观意识为主的客观封建制度下的婚姻文化也一样存在着。例如笔者书中提到, “据《后汉书·南匈奴传》记载, 汉元帝将王昭君嫁给南匈奴呼韩邪单于, 生了两个孩子。单于死后, 其前妻之子株累单于欲继收昭君, 昭君对儿子手继庶母的婚配关系产生抵触, 上书求归, 最终汉元帝要她从胡俗, 昭君只好从命, 后与株累单于生下两女。
可见, 文化结构其同种形式现象,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 以及不同地理区域, 不容文化发展程度下所呈现的仍是不同的社会现象, 也就是我们说的相同内容的不同表现方式。其相对独立性也就明显的存在。
四、关于文化结构观点的包容统一性
从整体上来看, 很显然的, 当文化作为一个庞大而复杂多样的大结构来说, 它其中必然涵盖了诸多各式各样的子结构。而这些诸多的子结构, 在他们各自的结构内部又还有分化为更多较为低级或相较更为低层次的子结构。例如笔者提到的“从文化的历史与当代发展状况来看, 可分为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 精神文化, 信息文化一个层次说。而其中物质文化包括了狩猎文化, 农耕文化, 工业文化, 吃住行等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包括了婚姻与家庭文化, 民族与国家文化。精神文化包括了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心理。信息文化包括了语言文字与广播, 电视与网络。”包括我们上面提到的制度文化中的婚姻与家庭文化。所有的这些我们称之为的子结构, 都是共存于整个文化大结构当中的。这些子结构在受到文化大结构的影响作用和制约的时候, 另一方面, 这些子结构也会同样的反过来作用影响和制约整个文化大结构。特别要强调的是, 这些文化大结构中的子结构同时共存在一种复杂多样多面的且相互作用的关系之中, 子结构与子结构之间他们相互作用影响彼此渗透, 从而更加强了其结构内部的联系与彼此的互相性。也正是如此的发展情况下。这些文化的的子结构才形成了自己相对独立完整发展且又相互关联的规律模式。并丰富包满了文化整个的大结构。所以说, 无论结构分支有多少或是多细。数量成百上千也好, 独立一支也罢。内容丰富多样也好, 单一也罢。但最终它的主干线路确实明确统一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整体统一, 而局部独立的辩证关系。
五、总结
显然, 如果单一的站在人类文化大整体结构的角度来看文化间的关系, 或是单一的从其中的一个小结构来看整个文化大结构的关系。我们得出来的结论会是不相同的且片面无说服力的。从辩证统一的角度来看待和理解文化其结构关系。这对于我们更为科学的认识和理解文化结构之间关系与其在发展进程中所处地位和其重要性, 以及文化结构同于其他子文化结构之间的复杂关系。从而将文化结构间关系梳理的更为清晰合理, 并将其研究推向至更高的艺术层次。
参考文献
[1]王国宾, 《文化视野与舞蹈高等教育研究》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年.
[2]彭吉象, 《艺术概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3]金秋, 《舞蹈编导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2.
算法与程序框图的基本结构 篇2
1.经典算法类
例1 一个人带着三只狼和三只羚羊过河,只有一条船,同船可容纳一个人和两只动物,没有人在的时候,如果狼的数量不少于羚羊的数量就会吃羚羊.该人如何将动物转移过河?请设计算法.
解析 任何动物同船不用考虑动物的争斗但需考虑承载的数量,还应考虑到两岸的动物都得保证狼的数量要小于羚羊的数量,故在算法的构造过程中尽可能保证船里面有狼,这样才能使得两岸的羚羊数量占到优势,具体算法如下:
第一步,人带两只狼过河,自己返回.
第二步,人带一只狼过河,自己返回.
第三步,人带两只羚羊过河,并带两只狼返回.
第四步,人带一只羊过河,自己返回.
第五步,人带两只狼过河.
点拨 算法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精确描述,有些问题使用形式化、程序化的刻画是最恰当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写算法时应精练、清晰地表达,要善于分析任何可能出现的情况,体现出思维的严密性和完整性.
2.顺序结构类
例2 画出从5个不同的数中找出最大数的算法的程序框图.
解析 记这五个数是[a1,a2,a3,a4,a5,]框图如下.
点拨 (1)各步中的[b]可能在每一步中都不变,也可能在每一步中都变,但最后输出的[b]是这5个不同的数中最大的数.(2)设计算法的目的是将它作为指令交给计算机去完成,当解决一类问题的算法一旦确定,那么它的执行顺序也就确定了.因而,各步只能一步接一步地执行,不能跳跃,也不能交换.
3.条件结构类
例3 设计算法判断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是否有实数根,并画出相应的程序框图.
解析 算法步骤:
第一步,输入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a,b,c].
第二步,计算△[=b2-4ac]的值.
第三步,判断△≥0是否成立. 若成立,输出“方程有实根”;否则输出“方程无实根”.
结束算法.
程序框图:
点拨 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需要计算判别式△[=b2-4ac]的值.再分成两种情况处理:(1)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2)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无实数根.该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分类讨论问题,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系数的不同情况,最后结果就不同.因而当给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时,必须先确定判别式的值,然后再用判别式的值的取值情况确定方程是否有解.该例仅用顺序结构是办不到的,要对判别式的值进行判断,需要用到条件结构.
例4 设计算法,求[ax+b=0]的解,并画出程序框图.
解析 对于方程[ax+b=0],应该分情况讨论方程的解. 对一次项系数[a]和常数项[b]的取值情况进行分类,分类如下:
(1)当[a≠0]时,方程有惟一的实数解[-ba];
(2)当[a=0,b=0]时,方程的解为全体实数;
(3)当[a=0,b≠0]时,方程无解.
联想数学中的分类讨论的处理方式,可得如下算法步骤:
第一步,判断[a]是否不为零.若成立,输出结果“解为[-ba]”.
第二步,判断[a=0,b=0]是否同时成立.若成立,输出结果“解集为R”.
第三步,判断[a=0,b≠0]是否同时成立.若成立,输出结果“方程无解”.
点拨 条件结构嵌套与条件结构叠加的区别是:(1)条件结构叠加,程序执行时需依次对“条件1”“条件2”“条件3”……进行判断,只有遇到能满足的条件才执行该条件对应的操作.(2)条件结构嵌套所涉及的“条件2”“条件3”……是在前面所有条件依次一个一个的满足“分支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才能执行此操作,是多个条件同时成立的叠加和复合.
4.循环结构类
例5 设计一个算法,求1+2+4+…+249的值,并画出程序框图.
解析 算法步骤:
第一步,[sum=0].
第二步,[i=0].
第三步,[sum=sum+2i].
第四步,[i=i+1].
第五步:判断[i]是否大于49,若成立,则输出[sum],结束;否则返回第三步重新执行.
程序框图:
点拨 如果算法涉及的运算进行了多次重复的操作,且先后参与运算的数之间有相同的规律,就可引入变量循环参与运算(我们称之为循环变量),应用于循环结构.在循环结构中,要注意根据条件设计合理的计数变量、累加和累乘变量及其个数等,特别要求条件的表述要恰当、精确.累加变量的初始值一般取0,而累乘变量的初始值一般取1.
1.在画程序框图时,如果一个框图要分开画,要在断开处画上( )
A.流程线 B.注释框
C.判断框 D.连接点
2.下图给出的是计算[12+14+16+???+1100]的值的一个程序框图,其中判断框内应填入的条件是( )
A.[i]>100 B.[i]<=100
C.[i]>50 D.[i]<=50
3.设[y]为年份,按照历法的规定,如果[y]为闰年,那么或者[y]能被4整除不能被100整除,或者[y]能被400整除. 对于给定的年份[y],要确定索是否为闰年,如何设计算法,画出其流程图.
4.若有A、B、C三个不同大小的数字,你能设计一个算法,找出其中的最大值吗?试给出解决问题的一种算法,并画出流程图.
4.应该先两两比较,算法和流程图如下:
[S1]输入[A,B,C];
[S2]如果[A>B],那么转[S3],否则转[S4];
[S3]如果[A>C],那么输出[A],转[S5],否则输出[C],转[S5];
[S4]如果[B>C],那么输出[B],转[S5],否则输出[C];
点析《细胞的基本结构》 篇3
1. 问题: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异同是什么?黑藻和蓝藻共有的细胞结构是什么?不含线粒体的细胞一定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吗?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 一定含有叶绿体吗?
2. 归纳。
在高考试题中, 该考点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且一般不会直接让我们比较二者的异同, 而是通过某些具体生物来考查。
能力提升: (1)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差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即没有核膜。 (2) 正确识别带有“菌”字的生物。凡是“菌”字前面有“杆”字、“球”字及“螺旋”和“弧”字的都是细菌, 如破伤风杆菌、葡萄球菌、霍乱弧菌等都是细菌。乳酸菌是一个特例, 它本属于杆菌, 但往往把“杆”字省略。青霉菌、酵母菌、曲霉菌及根霉菌等属于真菌, 是真核生物。 (3) 在带“藻”字的植物中, 蓝藻 (如蓝球藻、念珠藻、颤藻等) 属于原核生物, 单细胞绿藻 (如衣藻、小球藻等) 属于真核生物。 (4) 原核生物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因为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结构, 只进行无性生殖。 (5) 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的来源一般是基因突变, 因为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而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性生殖。 (6) 用纤维素酶处理蓝藻、细菌的细胞壁不能将其破坏, 因为上述细胞壁的成分中不含纤维素, 成分是肽聚糖。
3.例题:下列关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叙述, 正确的是 () 。
A.原核细胞具有染色质, 真核细胞具有染色体
B.原核细胞中没有核糖体, 真核细胞中含有核糖体
C.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真核细胞有细胞核
D.原核细胞的DNA分布于拟核, 真核细胞的DNA分布于细胞核
正确答案:C
解题思路: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 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原核细胞的DNA外无蛋白质, 所以原核细胞不具有染色质, 所以A选项错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含有核糖体, 所以B选项错误。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只有拟核, 其DNA存在于拟核中, 部分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有质粒, 质粒是环状DNA, 所以D选项错误。
技巧点拨:此题考查的是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点, 属于考纲识记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这一特点。
点析二: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问题:怎样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2. 归纳:
细胞的多样性使生物体的结构复杂多样, 而不同细胞具有的相似结构使千差万别的生物之间又有了相似性。生命活动几乎都是在细胞中完成的。
细胞的多样性体现在细胞的种类多种多样, 即使是同一种生物, 其各种组织、器官的细胞也不相同。
细胞的统一性体现在: (1) 同一个体的所有细胞都来自于同一个细胞; (2) 不同种类的细胞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等基本结构; (3) 细胞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4)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即使是病毒, 其生命活动也必须寄生在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中才能得以表现。
3. 例题: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中心体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B.蛙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 所以可用来提取细胞膜
C.与胰岛素的合成、加工、分泌有关的结构有细胞核、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
D.非相邻细胞间可以通过信息分子 (如激素、递质、淋巴因子等) 和细胞膜接触等来交流信息
正确答案:C
结构设计基本原则浅探 篇4
关键词:刚柔相济 多道防线 抓大放小 打通关节 建筑结构
1 结构设计的四项基本原则:
1.1 刚柔相济 合理的建筑结构体系应该是刚柔相济的。结构太刚则变形能力差,强大的破坏力瞬间袭来时,需要承受的力很大,容易造成局部受损最后全部毁坏;而太柔的结构虽然可以很好的消减外力,但容易造成变形过大而无法运用甚至全体倾覆。结构是刚多一点好,还是柔多一点好?刚到什么程度或柔到什么程度才算合适呢?这些问题历来都是专家们争论的焦点,现今的规范给出的也只是一些控制的指标,但无法提供“放之四海皆准”的精确答案。最后,专家们达成难以准确言传的共识:刚柔相济乃是设计者的追求。
1.2 多道防线 安全的结构体系是层层设防的,灾难来临,所有抵抗外力的结构都在通力合作,前仆后继。这时候,如果把“生存”的希望全部寄托在某个单一的构件上,是非常非常危险的。多肢墙比单片墙好,框架剪力墙比纯框架好等等,就是体现了多道防线的设计思路。也许我们会自信计算的正确性,但更要牢记绝对安全的防备构件是存在的,还是应该多多考虑:当第一道防线跨了,第二道防线能顶住吗?或者能顶住多少?还有没有第三、第四道防线?
1.3 抓大放小 “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是建筑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有人问:为什么不是“强柱强梁”“强剪强弯”呢?为什么所有构件都很强的结构体系反而不好,甚至会有安全隐患呢?
这里面首先包含著一个简单的道理:绝对安全的结构是没有的。一旦不可意料的破坏力量突然袭来,各个构件协作抵抗的目的,就是为了保住最重要的构件免遭摧毁或者至少是最后才遭摧毁,这时候牺牲在所难免,让谁牺牲呢?明智之举是要让次要构件先去承担灾难。“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如果平均用力,可能会“玉石俱粉”,损失则更大矣!在建筑结构中,柱倒了,梁会跟著倒;而梁倒了,柱还可以不倒的。可见柱承担的责任比梁大,柱不能先倒。为了保证柱是在最后失效,我们故意把梁设计成相对薄弱的环节,使其破坏在先,以最大限度减少可能出现的损失。如果梁柱等同看待,企图让他们都“坚不可摧”,则可能会造成同时破坏,后果会更糟糕,损失会更大。所以关键时刻要分清主次,抓大放小,也就是要取大舍小。
1.4 打通关节 在结构体系中,所谓关节,是指变化相聚之处,或变化出现的地方。不同类型的构件相接处,同一构件截面改变之处,是关节。广义上,诸如结构错层之处,体量改变之处,转换层亦是关节。关节无处不在,因为结构体系乃是变化的统一。外力突然袭来之时,对于单一的构件,力量的传递简明,因而容易控制。对于复杂的结构体系,关节的复杂性难于预测和控制,即使从理论上保证了每个组成构件的强度和刚度,但因关节的普遍存在,力量的传递往往不能畅通而出现集中甚至中断,破坏由此而发生。历次灾害表明,从节点开始破坏的建筑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如何打通关节?在设计概念里,要解决的是外力在结构体系内重分配的问题,要确保力量是按照各构件的刚度大小进行分配的,避免出现不合理的集中,最终达致静态的平衡。因结构形本为“静”,灭于“动”中。所有 “动”的因素对于结构均为不利。打通关节保持平衡的目的其实就是使其永远处于原始的静态,当力量不能畅通时,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的组成元素与元素之间的静态平衡一旦被破坏,结构变成机动,“动”即是死,即为终结。可见设计者是协调者,其任务是让所有互不相关的静态构件相聚之后依然处于静态(也就是使其保持常态),或者是处在相对的静态之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初步的了解一下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从而为我们设计的合理和安全也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顾克明等编著.公路桥涵设计手册.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3年.
[2]周承倜.弹性稳定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
[3]Ghali A. Neville A.M. Cheung Y.K. Structural Analysis, international Text-book Company,1972,胡人礼译,1978,人民铁道出版社.
[4]赵更新等编著.结构力学.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年.
浅谈句子基本结构的组合 篇5
基本句型1 S+V Millie is sleeping.
基本句型2 S+V+O Millie is reading a book.
基本句型3 S+V+P Millie is kind.
基本句型4 S+V+o+O Millie gave Amy a book.
基本句型5 S+V+O+C Millie calls her dog Eddie.
其中可用单词 (word) , 短语 (phrase) 充当基本句型的成分或修饰语。在这里主要讨论用从句 (clause) 充当基本句型的成分或修饰语, 以及由几个独立的句子并列连接起来而组成一个句子, 这种方式组合起来的句子, 实际上是句中有“句”, 是句子基本结构的又一种扩大。
注:以下文中S (subject) =主语;V (predicate verb) =谓语动词;P (predicative) =表语;O (direct object) =直接宾语;o (indirect object) =间接宾语;C (complement) =补语;M (modifier) =修饰语。
一、组合方式之一——并列句
前面说的五种基本句型都是简单句 (simple sentences) 。简单句一般只有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动词, 有时也可以一个主语共几个谓语动词, 或几个主语共一个谓语动词, 或几个主语共几个谓语动词。例如: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简单句并列连接起来的句子称为并列句 (compound sentence) 。并列句中的各个简单句彼此独立, 互不依从, 但它们表达的意思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并列句中的各个简单句通常用并列连词 (co-ordinating conjunction) 或标点连接起来。并列连词主要表示连接 (如and, not only...but also, neither...nor) 、转意 (如but, yet, however, nevertheless, while, whereas) 、选择 (如or, otherwise, or else, either...or) 、因果 (如for, so, therefore, hence) 等意思。例如:
His father is a teacher and his brother is a worker. (S V P+S V P)
他的爸爸是老师, 他的哥哥是工人。
I must go now, or I'll be late. (S V+S V P)
我必须现在走, 否则我就要迟到了。
It was a great day but we did not enjoy it at the beginning. (S V P+S V O)
这是很棒的一天, 但是开始我们玩得不怎么开心。
He is not only good at English, he is also good at maths. (S V P+S V P)
他不但英语好, 而且数学也很好。
He was watching TV while his brother was doing his homework. (S V O+S V O)
他在看电视, 而他的弟弟在做作业。
Either you didn't understand this, or you were not careful enough. (S V O+S V P)
你或许是没有理解这个, 或许是不够细心。
He hurried, for it was getting dark. (S V+S V P)
他急匆匆赶路, 因为天要黑了。
He liked the book very much, so I gave it to him. (S V O+S V O o)
他非常喜欢这本书, 所以我就把这本书给他了。
Modesty helps one to go forward, whereas conceit makes one lag behind. (S V O C+S V O C)
虚心使人进步, 骄傲使人落后。
Neither did tom read the words, nor did he write them down yesterday. So the teacher was not pleased. (S V O+S V O+S V P)
昨天汤姆既没有读单词, 也没有写单词, 所以老师很不开心。
二、组合方式之二——复合句
并列句是由两个 (或两个以上) 互不依从的简单句用并列连词或标点连接起来的。如果一个句子的某些成分或修饰语不是采用单词或短语, 而是采用整个句子结构, 这种句子称为复合句 (complex sentence) 。复合句所包含的两个 (或两个以上) 句子结构, 通常用从属连词 (subordinating conjunction) 连接起来, 表示主从关系。
在复合句中, 有一个句子结构是整句的主体, 这个结构称为主句 (main clause) , 其他结构称为从句 (subordinate clause) 。从句可以担任复合句的主语S (称主语从句) , 表语P (称表语从句) , 宾语O (称宾语从句) , 也可以在复合句中起修饰作用, 充当定语 (称为定语从句) 或状语 (称为状语从句) 。下面着重讨论从句在复合句中的作用。
(一) 主语从句
在简单句中, 担任主语的有单词 (如名词、代词) 、短语 (如不定式短语、动名词短语) 。在复合句中, 可以采用从句充当主语。试比较下列句子:
(1) The time for the meeting is still under consideration. (S V P, 名词作主语)
会议的时间还在考虑中。
(2) When to hold the meeting is still under consideration. (S V P, 不定式短语作主语)
什么时候开会还在考虑中。
(3) When we should hold the meeting is still under consideration. (S V P, 从句作主语)
我们什么时候开会还在考虑中。
引导主语从句 (subject clause) 的连词有that, whether (if) , 某些连接代词 (conjunctive pronoun) 如what, which, who (whom, whose) , whoever, whatever和某些连接副词 (conjunctive adverb) 如when, where, why, how等。
(二) 表语从句
在简单句中, 担任表语的有单词 (如名词、代词、形容词、副词) 、短语 (如介词短语、不定式短语、分词短语、动名词短语) 。在复合句中, 可以采用从句充当表语。试比较下列句子:
(1) Question under discussion is the site for the camping. (S V P, 名词作表语)
正在讨论的问题是宿营地。
(2) Question under discussion is where to go camping. (S V P, 不定式短语作表语)
正在讨论的问题是到什么地方去宿营。
引导主语从句的连词、连接代词和连接副词也可以用来引导表语从句 (predicative clause) 。
(三) 宾语从句
在简单句中, 担任宾语的有单词 (如名词、代词) 、短语 (如不定式短语、动名词短语) 。
在复合句中, 可以采用从句充当宾语。试比较下列句子:
(1) now my duty. (S V O, 词作宾语)
我知道我的责任。
(2) now what to do. (S V O, 定式作宾语)
我知道该做什么。
引导主语从句的连词、连接代词和连接副词也可以用来引导宾语从句 (object clause) 。
(四) 定语从句
在简单句中, 用来修饰名词的有单词 (如形容词、数词) 、短语 (如介词短语、分词短语、不定式短语) 。在复合句中, 可以采用从句来修饰名词, 这种从句称为定语从句 (attributive clause) 。定语从句一般都由起连接作用的关系代词 (relative pronoun) 或关系副词 (relative adverb) 引导, 被修饰的名词成为先行词 (antecedent) 。定语从句一般都要紧接在先行词后面, 汉语则经常把这种定语放在所修饰的名词前面。例如:
(五) 状语从句
在简单句中, 用作状语的有副词或相当于副词的短语 (如介词短语、不定式短语、分词短语等) 。在复合句中, 可以采用从句充当状语, 这种从句称为状语从句 (adverbial clause) 。状语从句的作用和充当状语的单词或短语的作用一样。例如:
上面最后一句的as soon as I can是一个状语从句, 它的作用和第一句的副词immediately以及第二句的短语at once的作用一样, 都是表示时间, 用来修饰动词will do。
状语从句通常由一个连词或起着连词作用的词组引导。状语从句可以放在句首或句末。放在句首时, 一般要用逗号隔开。试比较下列句子:
英语教学的基本结构探究 篇6
近三十年来, 我国外语教学中的主流思想是交际教学法。交际教学法倡导“流利优于正确”, “教语言而不是教关于语言的知识”等教学思想。这种教学法无疑是重交际能力、轻语法教学。笔者在多年的英语教学的实践经验中, 体会到, 语法不但要教, 而且还要教好语法, 不但要学, 而且还要学好。英语语法是最直接教授英语语言的科学。岂能不学!岂能不教!学习语法是枯燥中充满乐趣的。真学习进去了, 便会其乐无穷, 而且只有学好语法, 才是真正学好了语言。学好了语法, 学会了遣词造句, 学会了组成句子, 这样学一当十, 自己自动就会使用外语语词造句, 这样学会的是活的语言, 这才是真正的语言科学与语言教学。不教好不学好语法决不是良好的语言教学。
2 教授语言与语言的知识
不但要教语言, 而且要教语言的知识。语言是指外语的词与语句。而语言知识主要是指语法与语言点, 这一部分知识在语言学习中也是至关重要的。而且没有这一部分知识内容, 专门教授语言, 在学习语言中是站不住脚跟的。人脑的正常语言思维是在语言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结合中形成与发展的。仅仅教授语言, 便学不会语言。只有在语言的全面均衡发展中才能学会语言。这就是笔者学习语言即英语专业这么多年的切身体会。
3 英语语法成为教学的中心与主体
语法在英语学习与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不但要学, 不但要教, 而且要当作中心与主体来学, 来教。没有语法, 何谈语言!语法是最直接教授语言的科学。怎样说外语, 大部分是来自于语法。我在学习英语专业的过程中, 是非常喜欢学语法的。做了大量的语法习题, 看了许多语法书。语言能力不断提高。用词造句的能力不断提高。在精读、泛读、听力、语法等专业课的学习中, 语法成为学习的中心与主体。在精读教学的过程中, 语法当然地成为了精读教学的主体。
4 语法不但要记忆语法理论, 而且还要大量做语法练习题, 这样学会了语法, 学会了语言
语法理论一定要记忆, 不但语法理论要记, 就是例句也要记忆。记好了语法理论, 背好了例句, 然后就是做语法习题。学习语法主要就是这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学会了语言。不但学会了单词, 而且学会了说话。这才是活的语言。
5 应试与应用的结合形成新一代英语教学的全新理念与全新结构
应试与应用缺一不可, 不可偏废哪一个方面。这在英语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有的人片面强调应试, 结果不注重应用水平, 英语口语听力水平不行, 在现实生活中不断碰壁。而有的人片面强调应用, 不注重提高应试能力与水平, 在英语应试中摔了跟头。正确的语言学习理念应该是应试与应用的有机结合, 相互协调发展, “两点论”而不是“一点论”, 两点并重, 共同进步, 不能搞单打一。这种应试与应用结合的英语教学全新理念与全新结构, 是新一代的英语教学观, 是科学技术发展到现代社会而形成的全新的英语教学观念。
6 英语语言知识全面均衡发展, 形成共产主义英语教学的基本结构
全面均衡发展, 哪一面都不可偏废, 不可忽视, 这样形成共产主义英语教学的基本结构。英语知识与英语技能的共同发展, 不可仅仅提高英语知识, 而不提高英语技能, 导致哑巴英语与聋子英语。实质上就是英语知识掌握的基础上, 提高英语技能的过程。英语并不难学, 实质问题就是这一个问题。只要充分掌握了英语知识, 又真正地学会了英语技能, 在英语学习上是能够驾驭的, 能够使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7 英语教学基本结构的讲述
7.1 语音
语音是语言的入门。语音一定要掌握。在明了发音要领的基础上, 掌握基本的发音方法, 学会音之间的拼读成音。语音一定要学, 而且要学好。这是学好英语的基础与基石。掌握语音之中的发音要领, 明了口腔中的发音器官的各种组合, 不要求学生背诵语音的发音要领, 但要求学生学会每一个音标的基本发音即可。并且会进行语音之间的拼读成音。达到看到音标, 即知道怎样发音这一层面。主要的发音要领明了, 并学会拼读成音。基本上就是掌握语音。语音一定要学, 而且要学好, 这是日后学习英语的基础。如果语音没有学好, 英语之塔是不会牢固的, 英语之树是不会茂盛的。学语音主要是反复练, 反复读, 直到最后记住与自如。
7.2 语法
每一课第一步就是学习语法。那种忽视语法的做法在英语教学中是站不住脚的。语法一定要学, 而且还要学好。语法一定要教, 而且还要教好。教语法主要是语法理论的倒背如流, 例句的倒背如流, 讲解的倒背如流。教语法一定要背诵语法理论, 这有一些难度, 但是作教师的, 一定要克服困难, 刻苦记忆语法理论, 做到语法理论全在脑中。学习语法, 不但课堂上掌握好了语法理论, 而且还要做一道有一道的收获。掌握语法最终是要掌握语法讲解中的典型例句, 并且会推演地造句子, 学一当十, 会说英语, 这样才是学语法学活了, 学会了。
7.3 句型
句型就是语法的操练。学习句型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句型, 要背一定量的句子, 这样会说英语。是活的语言学习, 否则是死的语言学习。句型要求将主要句式全部背下来, 这样积累英语句子, 才是活的语言学习。不记句子, 光背单词, 是学不好学不会语言的。
7.4 单词
教师领着学生朗读单词, 让学生掌握单词的正确发音现象。教师首先要自己的发音非常正确, 如:辅音浊化与i ei现象, 都发音极准确、极到位。每一课, 教师都要带领着同学读生词。要养成这样的良好习惯, 督促学生学习掌握单词, 背单词, 走上学习英语的正确道路。
7.5 课文
7.5.1 A生词-B翻译-C语言点
A生词:讲英语课文, 首先要明了生词。生词是来自于单词表中的词汇, 是课文的骨头。在全部的课文讲解之前, 一定要讲生词。怎样的发音, 怎样的意思, 要向学生讲清楚。要让学生养成爱背单词的良好学习英语的好习惯与好方法, 要让学生明了背单词是多么重要。生词好比拦路虎, 记住一个生词, 即消除一个拦路虎, 学习英语又前进了一步。这样日积月累, 学好英语并不是梦想。
B翻译:翻译是自由的, 是不拘泥于一个固定格式的。同一句话, 有多种翻译。作教师的, 是应该将每一句话良好地翻译成汉语, 在翻译之中锻炼与提高教师的英语水平, 尽量不要看参考书, 自己独立翻译, 这样是教师应有的教学水平与学术水平。
C语言点:语言点的讲解, 教师应该要求自己背下来, 不看参考书, 自己用自己语言讲解语言点。语言点的把握要看参考书的内容, 不要自己编排。因为参考书上面规定的语言点, 往往代表一种水平, 是学生应该达到的英语水平的浓缩, 看参考书, 背参考书, 形成背诵的语言点的讲解。
7.5.2 拾出语言之上的知识, 这才是学语言
学习课文, 最终达到, 一翻开课文, 生词的全部知道, 语言点的全部知晓, 这样在语言之上拾出语言知识, 才是真实的学习语言。
8 英语教学在全面均衡发展中向前奋进。
英语教学涉及英语知识与英语技能。英语知识又涉及语音、语法、词汇。我们学习英语的人, 一定要立足全面发展的英语教学思想, 形成全面发展的英语教学与英语学习。英语知识与英语技能的全面发展, 英语知识与英语技能内部的也要全面发展, 这样学出来的英语与教出来的英语是活体, 否则是死体。学英语要全面发展, 教英语要全面发展, 整个英语在全面发展中向前奋进。
参考文献
文化基本结构 篇7
5800 是网络打印机, 可以通过网络连接一个和多个医疗设备及工作站。打印图像到时, 任务被存储在硬盘里进行排队, 根据打印的顺序和优先级进行列队打印。因为相机可以存储图像, 所以如果片盒为空或者机器暂时不能打印, 5800相机还是可以连续的接受打印任务。
2 5800相机性能
(1) 加热时间:仪器在30 min内完成从20℃加热到123.8℃, 预热完毕。 (2) 胶片:支持8×10、10×12、11×14、14×14、14×17五种规格的胶片。且每张胶片可打以下个图像:1, 2, 4, 6, 8, 9, 12, 15, 16, 20, 24, 30, 35个。 (3) 打印速度:50—70张每小时, 打小片速度快些, 打大片速度慢些。 (4) 多语言支持:可支持中文、英语、日文、法语、德语等十几种语言。
3 5800相机基本结构
5800相机是柯达所有相机中结构最简单的一款。整个机身高只有30 cm, 下面由一个架子托住。仪器主要组件包括: Pick-up/Feed 组件, 激光头和曝光传送组件, 密度计组件, DRE 组件 (包含主板和内存) , 硬盘, 电源, 加热鼓。
(1) 电路板。
5800相机的电路板都在仪器的右侧面。包括:FPM板, DRE板, 电源, 硬盘, 热鼓加热板, DPB板。DRE板是XP的操作系统 , 内含MIM Core、 MCS、VNC操作软件。功能包括:DICOM 图像输入功能, 图像处理, 图像信息传输到机械控制部分和激光曝光部分的功能。FPM板主要是用于控制电机、滚轴等的机械运动。DPB板是一个数据通道板。
(2) Pick up组件工作原理。
5800相机分上、下两个片盒。上片盒用来放小胶片, 支持8×10、10×12规格的胶片。下片盒用来放大胶片, 支持11×14、14×14、14×17规格的胶片。5800相机不能打乳腺胶片, 改进后的5850相机就可以。片盒上方各悬着一个Pick up, 主要部件有电机、气泵、气管、电磁阀、吸盘、滚轴等。气泵产生一个负压, 通过气管送到吸盘处, 吸盘把胶片吸起来后会抖动几下 (目的是防止胶片粘连) , 滚轴把吸起来的胶片夹住同时通过电机的带动一路送到激光头处。
(3) 曝光部分。
包括激光头, 旋转电机、位置传感器、滚轴等曝光传输通道。开机后, 激光头内部开始自检, 镜片开始旋转, 读取相关的参数。若不正常的话会报27-123、27-601、27-602等故障。
(4) 加热部分。
加热部分由以下部分组成:加热鼓 (和柯达8100、8150相机类似) , 热鼓加热板, 冷却排气系统、密度计等。仪器开机自检完后会先预热, 热鼓里的温度异常的话打出来的胶片清晰度也会异常, 偏差太多的话仪器会报警。密度计用于对胶片密度的矫正和打印后胶片密度的检测。胶片从激光头处打印完图像后送到加热鼓里加热, 再到冷却系统进行冷却, 再经密度计检测后就由出片口出来。
4 5800相机走片过程
胶片传输过程入下所示:片盒—Pickup组件—Feed组件—激光头—加热鼓—密度计—出片口。
5 5800相机常见故障检修。
5800相机如果出故障了的话, 屏幕上的红色报警灯会亮, 同时屏幕上会出现五位数的报错代码。有故障后加热鼓会停止加热, 也会停止打印胶片。部分报错代码的前两位数代表仪器出错的大体位置, 规律如下:
20xxx—仪器控制系统 (MCS) 出错, 21xxx—上面供片盒出错, 23xxx—下面供片盒出错。26xxx—曝光传输通道出错, 一般是卡片。27xxx—激光头错误。下面举几个常见的报错例子:
(1) 开机后仪器报“36-935”。“36-935”指前面显示屏与MCS通讯不上。不一定是显示屏有问题, 也有可能是硬件或软件出问题了。检查时从简单的先检查起, 先看看连接线松了没有, 或换盒胶片试试, 或观察一下电路板上的指示灯有无异常。也可以重装系统试试。
(2) 换了一盒新胶片后报“21-139”。“21-139”指上片盒胶片信息识别不了。每盒胶片底下都有一块圆形的像硬币大小的RFTag芯片, 用来纪录这盒胶片的信息 (比如胶片的规格和张数) 。供片箱底下有一块天线板给这块芯片通电, 及互相通信。如果天线板坏了的话也会报“139”的故障。现在新换了一盒胶片后报这个故障, 说明RFTag芯片坏了。再换一盒进去后仪器就不报错了。
(3) 仪器自检完后报“27123”故障。“27123”指激光头里面的旋转电机错误。可能电机坏了、卡死了或转速不稳定了都会导致激光里面速度不够而自检不过。但激光头里面的电机没法单独换的, 只能换整个激光头。
(4) 仪器报“27-604”故障。“27-604”指调整不了激光的动态范围。激光的动态范围是150~200, 若没在这个范围的话就会报“604”的故障。可以联机后校正动态范围, 若校正不过的就可能是硬件问题, 只能更换激光头。
(5) 仪器在打印胶片过程中报“26-325”。“26-325”指胶片在进激光头前卡片。激光头处有一个S8的位置传感器, 在一定时间内若S8传感器检测不到有胶片到的话就会报“325”的故障。说明要不传感器坏了, 要不胶片在激光头前卡片了。可打开仪器的侧边盖看胶片是否卡了, 卡了的话直接取出来。再关机重开看还会不会卡片, 若还是卡片的话就得检查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滚轴、皮带及马达异常都会导致卡片。最常见的情况是滚轴老化变形后导致胶片走的不顺畅卡片。
6 5800相机的优缺点
优点:5800相机结构简单, 而且电路板又少又集中, 这样很有利于故障的排除。而且价格便宜, 部件又相对少些, 保养及维修费用也相对降低。
浅析音乐课的基本课堂结构 篇8
第一步:组织教学, "双基"训练
组织教学通常的方法有:听音乐做律动、师生问好或师生谈话交流。双基训练结合本节课相关内容设计一些音阶练习、发声练习、节奏 练习或听辨练习, 同时也为新歌教学作好铺垫。如在低年级的音阶歌教学时, 我设计的练习是:小熊跳舞, 一只小鸭, 小猫小猫, 小鸟飞飞, 公鸡公鸡, 青蛙青蛙6 6 6, 小猴小猴, 小熊跳舞这些练习都可以自己创编, 自己设计。
第二步: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成功的导入能完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导入是一节课的关键所在。在音乐教学中常见的导入方法如下。
1.故事导入法
歌词, 是音乐的一种文学形式, 虽词语不多、篇幅短小, 却是学生与歌曲接触的第一步。因此, 在教学中把歌词转变为孩子们爱听的小故事, 在教歌前讲个生动有趣与歌曲有关的故事, 总能抓住孩子的心, 作为教授新歌的导语。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 情不自禁地对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学习的积极性随之提高。
2.儿歌谜语导入法
这种方式即学唱前用念儿歌或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新课, 如在教唱《小青蛙找家》时, 可以联系歌词内容改编成谜语:一位游泳家, 走路蹦又嗒, 说话叫呱呱, 小时有尾没有脚, 大时有脚没尾巴。并配上夸张的动作, 让小朋友们猜一猜歌中唱的是谁, 孩子一看动作就能猜出是小青蛙, 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这种导入方式最大的特点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引发学生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除此之外, 还有创设情境导入法、歌舞表演导入法、开门见山导入法、游戏导入法。
第三步:感知旋律, 了解背景
本环节根据歌曲表现的不同地域, 不同民族风情或不同季节变化, 借助一些图片、实物、多媒体或其他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该地域民族的民俗习惯、风光或民族歌舞, 同时播放本课歌曲音乐, 让学生在欣赏民族风俗的同时感知歌曲旋律。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歌曲背景和民族风情等,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尊重民族文化等感情。小学音乐教材中, 许多歌曲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每部作品都展示了一幅美的画面, 让人从听觉和视觉上感受美, 并根据作品进入音乐意境, 使他们在音乐意境中产生强烈的审美欲望, 提高审美能力。如《赶圩归来阿哩哩》是一首彝族民歌风格的创作歌曲, 曲调热情欢快, 又富有幸福、甜美之感, 整首歌曲如同描绘一幅秀丽的图画, 给人留下美好的遐想与回味。为了使学生体验到歌曲的情绪, 使他们情不自禁地参与学习, 并乐在其中,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配以介绍改革开放前后彝族人民生活的发展变化, 从绚丽多彩的城市风光到小城镇风情, 再介绍彝族山寨的风土人情, 配上该歌曲的伴唱录音导入新课。富有彝族特色的热情曲调使学生仿佛看到他们正载歌载舞地欢迎远方的每一位 客人, 这时学生情感已沉浸在作品美的意境之中, 同时表达出了想学、想唱的欲望。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体会音乐作品的内涵, 找出美的意境。教师还要善于引导他们学会把听后感受与大家交流、分享。
第四步:探索发现, 学习新知
1.教师范唱, 激发兴趣
在上个环节中整体感受了歌曲, 对歌曲已经有了初步的轮廓, 初步的印象, 接下来我们要再次播放录音或教师亲自范唱, 给学生全方面、最直观的听觉冲击, 让歌曲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可随伴奏音乐演唱, 可以边弹边唱或是边舞边唱, 民族歌曲建议采用这种方法, 既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特点的同时也感受到民族舞蹈的魅力。给学生以视觉和听觉的冲击, 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强烈愿望。
2.学习歌曲节奏
只要教会学生认识歌曲中出现的几种节奏类型, 只要掌握了这几种音符时值, 老师就可以逐步让学生学会自己击打节奏, 在欢快的击掌声中让学生掌握歌曲节奏, 这样学生学起歌曲来就会事半功倍。
3.朗读歌词
低年级的歌曲篇幅较小, 欢快活泼, 节奏感强, 可以选择按节奏朗读歌词。高年级就要因歌而异, 如《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这首歌曲是ABA型的三段式, 而且AB节奏对比明显, 我要求学生按节奏读, 其中“我们爬飞车那个搞机枪, 闯火车那个炸桥梁”这句速度快, 学生刚开始把握不好, 老师适当提示后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好节奏, 为歌词学习埋下了伏笔。但有些歌曲就不适合按节奏读, 可以要求同学们按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 读出自己的快乐、读出自己的感情。读的形式还可以每节课变换, 男生、女生接龙读, 指名读, 分组读或加衬词读像《如今家乡山连山》——妈妈告诉我 (哎) , 家乡没有山 (哦) , 我呀摇摇头 (嗯) , 拉着妈妈看来。增加歌曲一问一答的语气, 同时也能增强歌曲的趣味性。
4.学唱歌曲
在前面的环节中学生已经熟悉了歌曲的旋律, 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在老师提供伴奏的情况下自己把听到的唱一唱, 教师要适时鼓励评价, 指出不足之处, 难唱句教师可以重点指导。低年级可采用轻声跟琴哼唱, 如带la唱、带lu唱, 旨在让学生再次熟悉歌曲。
5.练习歌曲
练习歌曲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巩固歌曲,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 在学生学会了歌曲的演唱之后, 也可以让学生们自己想办法丰富歌曲的演唱形式, 有的说独唱, 有的说可以采用伴唱的形式……教师还可采用学生之间相互听唱、男女生分唱、边律动边唱、对唱、领唱、齐唱、轮唱等形式来练习歌曲。
第五步:表现歌曲, 实践创造
学生根据音乐旋律、音乐主题自创舞蹈动作, 相互表演, 不用要求动作如何到位, 如何规范, 快乐表现就好。还可采用乐器伴奏、同学合作表演, 或根据音乐强弱音的分布用手势表现等形式。这一环节的设计, 让学生在创编中培养创造能力, 分享与同学、老师合作的快乐。
第六步: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歌曲的教学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学生会唱歌曲, 一切手段和方法都是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然会唱歌曲也不是最终目的, 但学生首先必须学会歌曲,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 这就是音乐的拓展。
《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细胞膜的结构和主要功能。
(2)掌握各种细胞器的主要功能,以及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区别。
(3)理解细胞是一个有机统一整体,作为生命的单位必须保持完整性。
2.能力目标
逐步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培养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收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自主性学习、乐于合作交流、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细胞膜的结构和主要功能、各种细胞器的主要功能及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区别。
教学设想
1.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并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优化教学过程。
2.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良好学习气氛。
3.关注学生思维和创造能力,开放课堂,让学生深入到生命的微观世界,探索生命奥秘,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科学探索的精神。
所需材料
显微镜(24组),洋葱,西红柿,几种植物叶子,人体组织永久装片,载玻片,镊子,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
浅谈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结构 篇10
关键词:会计理论,会计准则,会计环境
美国会计学会1966年发布的《论会计基本理论》提出, 会计理论研究可以起到四个方面的作用:确定会计的范围, 以便提出会计的概念, 有可能建立会计理论;建立会计准则来判断、评价会计信息;指明会计实务中有可能改进的一些方面;为会计研究人员寻求扩大会计应用范围以及由于社会发展而需要扩展会计学科的范围时, 提供一个有用的框架。20世纪80年代以后, 各个国家以及一些会计国际组织开始研究并且制定、发布财务会计概念公告, 会计理论工作者希望会计理论能对会计准则的制定起引导或指导作用。目前, 国内外会计学界讨论会计理论结构问题的说法不一, 大部分采用了理论结构概念框架的方法, 即按照会计假设、会计职能、会计目标、会计准则、会计要素、会计环境、会计程序等构成来进行研究。
1 财务会计的客观内涵--会计职能
会计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和能发挥的作用, 它是会计的客观内涵。会计职能是与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对会计的要求密切相关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 会计在经济管理活动中的作用范围不断扩大, 会计职能也将不断增多。我国会计职能的研究是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 受马克思关于“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论述的影响, 对会计职能基本倾向于“核算”和“监督”两大职能。到20世纪80年代, 又出现了从“一职能说”、“二职能说”直到“八职能说”以至“全职能说”并存的局面。但这些研究始终以马克思对簿记的论述为基础进行, 没有考虑会计实践的发展, 因此不利于会计理论结构内容的完善。
从现代会计发展趋势来看, 会计的职能应总结为“反映”和“管理”两大职能比较合适。反映职能是指将会计信息向使用者进行充分的揭示和披露;管理职能是指会计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 包括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等。会计反映职能和管理职能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反映职能是管理职能的基础, 为管理职能的发挥提供服务, 管理职能是会计的固有职能, 是会计的首要职能。实践证明, 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越高, 对会计与管理结合的要求也越高, 会计管理职能也就发挥得越充分。不同会计人员由于其岗位责职不同, 一般地应分别发挥不同的职能, 这就为监事会和会计委派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2 财务会计的工作要求--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是财务会计工作总的目的性要求, 它是会计职能的具体化, 往往作为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由于会计目标和会计职能的内在联系, 西方会计学界强调会计目标, 我国会计学界则强调会计职能, 这是由于对财务会计体系运行的目的不同造成的, 是期望达到主观要求还是发挥客观功能。目前会计界普遍接受会计目标的概念, 但不同学派对会计目标的理解也有不同。如“决策有用性学派”认为, 会计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 “经济责任学派”则认为, 会计目标是反映和报告受托经济责任及其履行情况。我国会计准则中会计目标的定义是:为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外部投资者以及内部管理部门提供会计信息。目前, 世界各国大多采用决策有用性观点, 笔者也倾向于这种观点。原因在于, 财务会计理论结构问题的研究应具有前瞻性, 应该从长远观点出发, 以确保其框架的稳定和适用。
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 关键在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不同的国家和机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是不同的。如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表述为:相关性与重要性、形式与实质、可靠性、避免偏向性、可比性、一贯性、可理解性。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则强调相关性和可靠性。笔者认为, 既然财务会计的目标是提供有用的信息, 那么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应该是:相关性、可靠性和一贯性。相关性是决策有用性的最重要质量特征, 能保证会计信息使用者获得的是与决策相关的信息;可靠性能保证信息使用者获得可靠的信息, 避免虚假和误导, 以利于作出正确的决策;一贯性能使信息具有可比性, 保证多个会计数据具有相同的基础。
3 财务会计的技术规范--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是从专业技术的角度对财务会计进行业务处理提出的规范要求和判断标准, 是财务会计的一种技术规范。会计准则是会计实践工作经验的抽象和总结, 它又反过来指导和规范会计实践, 为会计人员处理具体业务提供操作规则。对于一个成熟的社会来说, 会计准则不仅是技术标准, 在其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带有经济性和政治性。美国的会计准则是世界上最具有代表性的, 为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促进资本市场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由会计学界开始明确提出会计准则的概念, 为行业会计制度的制定和国际会计协调确立依据。我国的会计准则分为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两个层次, 基本准则对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 具体准则就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和特殊行业的会计核算作出了规定。
从理论上看, 会计准则体系是一个较完整的体系, 但其相互之间还存在需要协调的矛盾。如真实性原则与谨慎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有用性原则之间都有需要协调的问题。
4 财务会计的具体内容--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按照经济特性对经济业务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 它是财务会计具体内容的基本分类。由于各国的社会经济环境不同, 经济管理要求也存在较大差异, 所以不同国家的会计要素项目是不同的。会计要素的划分应充分考虑项目内容的基本特征, 即项目的同质性、独立性和系统性。这是因为只有根据同型内容和同质特征进行分类才能够对财务会计的具体内容进行有效的分类核算;而各会计要素在其本质特征上又应该区别于其他会计要素, 这样才有其独立设置的意义;同时各个会计要素之间应存在十分严密的逻辑关系, 能充分体现会计等式的内在联系。根据我国的社会经济特性,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六项, 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为静态要素 (又称资产负债表要素) , 收入、费用和利润为动态要素 (又称利润表要素) 。只有明确规定了会计要素的内容, 才能规范会计实务, 会计人员才可能在极其复杂的会计实务中得心应手地进行业务处理。
5 财务会计的社会背景--会计环境
会计环境是指会计所处的各种客观条件, 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会计有其不同的环境状况。会计环境对会计思想、会计理论、会计组织、会计实务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力, 会计发展史上历次重大的变革和创新均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而会计的发展对会计环境也具有很大的反作用, 它往往对社会经济秩序的维持, 经济资源的配置, 财经法规的实施等起重要的影响。正因为如此, 各国会计学家都非常重视会计环境的研究, 往往将其作为会计问题研究的出发点。
会计界一般认为, 会计环境包括生产力环境、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三类因素。在会计环境各因素中, 对会计影响最大的是生产力环境, 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直接决定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发展水平。其次是经济环境, 包括经济管理体制、企业组织形式、所有制形式等, 它决定会计的研究方向。社会的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等上层建筑对财务会计实务和会计准则的确定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它能充分体现不同上层建筑的意志和思想。从历史的角度来看,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无不与会计环境相关。会计基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 又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而演进。会计与会计环境之间存在着双向的作用关系, 一方面, 随着会计环境的发展, 会计也日益发展和成熟;另一方面, 新的会计方法也可以促进或阻碍相应会计环境的改变, 进而能动地推动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水澎.中国会计理论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0.
【文化基本结构】推荐阅读:
民俗文化基本特征10-15
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什么08-10
茶文化基本知识09-26
企业文化基本知识(一)20083251732472208-29
晋文化内涵的基本特点09-11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08-28
倪家营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基本情况10-20
英汉基本色彩词汇文化意义相似的认知阐释-以黑色为例10-27
基本结构06-23
基本结构设计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