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xz%zkfw关于我县工业经济调结构促转型的基本情况及对策建议
axz%zkfw关于我县工业经济调结构促转型的基本情况及对策建议 篇1
、.~ ① 我们‖打〈败〉了敌人。
②我们‖〔把敌人〕打〈败〉了。
我县工业经济结构现状 及企业转型升级的相关建议
如东县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0年3月15日)
县人大常委会各位领导及调研组相关同志: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人大常委会今年的重要调研议题,现将我县工业经济结构现状及企业转型升级的对策设想汇报告如下。
一、工业运行基本情况及产业现状
近年来,全县上下大力实施“龙头带动、规模培育、产业升级、自主创新、品牌建设、企业上市、人才强企、节能减排、银企互动和服务保障等转型升级系统工程,工业经济在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结构调整不断加快。
(一)从企稳回升的实绩数据看,实现了“三个好于、一个加快、一个提高”。即整个工业经济的增速好于GDP增速,规模工业利税增幅好于销售增幅,销售增幅好于产值增幅,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贡献份额提高。2009年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33亿元,增长20%,比GDP增长率快1.5 1 个百分点。全县三次产业结构由2008年的12.9:53.6:33.5调整为11.7:54.17:34.13,工业的贡献份额为43.3%,比上年提升了1个百分点。大量有说服力的数据清晰显示出2009年全县工业经济由低到高、持续向好的运行轨迹。
(二)从结构调整的积极变化看,呈现出“三个提升、二个优化和一个下降” 的可喜局面。“三个提升”即工业投入增量提升:2009年完成工业投入195亿元,同比增长34.5%,其中规模投入170亿元,同比增长34.5%,强生光电二期、纳百园化工、大恒固废等一批重点项目当年竣工投产,为工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重点企业入库税金提升:2009年,全县工业入库税金15.14亿元,同比增长8.14%。其中,入库税金1000万元以上企业25家,200-1000万元企业97家。中天科技集团入库税金1.25亿元,强生轻工集团入库税金超5000万元,铁链厂公司、九九久科技、通用机械、快达农化等14家企业入库税金超2000万元。骨干企业拉动力提升。2009年,全县861家规模工业企业中,有600家呈现生产增长,其中产值增幅超20%的企业有440家;税统销售同比增长20%以上的企业有152家。全年新增规模企业103家,累计总数达958家;新增亿元企业27家,累计总数达148家。2009123家亿元企业实现销售394.03亿元,同比增长10.2%,占规模工业销售的比重高达63.14%,同比提高了4.16个百分点;全县税统销售前100名企业累计实现销售150.15亿元,占全部工业税统销售总量的58.96%,其中税统销售同比增长的有48家。“二个优化”即工业内部 结构逐步优化,企业产成品结构优化。从行业结构看,以风力发电为主导的电力能源业和以光纤光缆为主导的电子信息业销售分别增长了23.66%和37.2%,装备制造业产值增长17.64%。从产成品结构看,全县高新产值和新产品产值分别达195.75亿元66.8亿元,占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分别比2008年提高了个2.51百分点和1.6个百分点。“一个下降”就是能耗下降。2009年,全县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4.6%,为全面完成“十一五”万元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三)从今年以来工业运行情况看,呈现出“总体趋向好转、增速逐步提升”的态势。1-2月份,实现规模工业产值135.42亿元,同比增长51.24%,占年计划16.92%。全县939家规模工业企业中,766家生产呈现增长,其中409家增幅超过50%;税统销售明显增长。1-2月份全县工业累计实现税统销售55.37亿元,同比增长41.9%,比上年同期提升52个百分点。939家规模工业企业中,有553家税统销售实现了增长,平均增幅达74.78%。掘港、马塘、河口、新店、洋口港经济开发区、长沙镇增幅超40%;工业用电持续上升。1-2月份,全县累计工业用电量2.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85%,其中2月份当月用电1.085亿千瓦时,当月总量及累计总量六县市排名第四。纺织服装、机械制造、轻工食品、化工医药、电子信息、冶金、建材业用电分别增长16.80%、19.60%、12.91%、27.71%、34.31%、222.07%和35.96%。
(四)从产业调整现状看,呈现六个显著特点。一是纺 织服装产业占比下降。2009年,全行业拥有规模工业企业223家,比2005年净增70家。“DD”牌毛巾获中国名牌,“春华”丝绸、“艾克”毛毯等3个产品为省名牌;“欧宝”羊毛衫、“万得”纺器等4个产品商标为省著名商标;岔河镇银河工业集中区经过近几年快速投入已初具规模,目前集中区内拥有标准厂房、附设用房35万平方米,入驻企业82家。2006年我县纺织服装及劳保产业列入全省重点产业集群培育。纺织服装产业在全县工业中所占比重由2005年的32.14%下降至29.1%。二是轻工食品产业稳健发展。产品销售收入所占份额由2005年的31.82%下降至2006年的29.6%、2008年的26.95%、2009年的24.71%,四年累计减少了6个百分点。三是化工医药产业初具规模。沿海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形成了以农药、医药及其中间体、新材料等三大类产品为特色的精细化工产业园区。区内现有农药原药企业和中间体生产企业43家,签约企业28家。目前,园区正积极申报国家“新型工业化农药产业示范基地”和省级“农药优先发展基地”。从近几年产品销售收入所占份额看,2005年化工医药产业占比仅有15.77%,2006年提高到18.06%,2008年又提升到20.57%,2009年受产品价格下降因素影响,销售占比下降至19.11%。四是机械电子产业不断壮大。全县机械电子行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99家。中天科技集团拥有电信、电力两大主营产品产业链、15家公司,特种线缆囊括了目前世界上最新产品和最新技术,数十个产品系列填补国内多项空白,并列为国家火炬项目和国家级产品,产品销售额 在我县电子行业中占86.22%。宇迪光学各种光学透镜、投影仪镜片及各类高精度放大镜镜片年产量5000万套件以上,其中背投电视使用之大透镜生产量为全国之最。石油机械板块已形成吊钳、卡瓦、吊卡、滚子补芯、水龙头等九大类20多个系列近2000多种规格的产品。2005年至2009年,机械电子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产品销售占比由19.47%提高到22.76%。五是新兴产业逐步形成。以构建绿色能源、大型石化、钢铁冶金、船舶制造等新兴产业基地为目标,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投入,初步呈现集聚发展的良好优势。风电、光电、潮汛发电、秸杆发电以及LNG电厂项目投入,为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打下了较好基础;全县电力能源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0.57%提高到2.31%,船舶制造业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0.22%提高到1.51%。六是高新技术发展加快。近年来,我县把加快科技创新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抓手,狠抓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至2009年底,全县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7个,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4个,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0个,高新技术产业累计实现产值198.22亿元,占规模工业总量31.18%,占比较2005年提高了10.21%,二、我县工业调结构促转型所做的主要工作
近年来,我们按照“保有效增长、促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明确了工作重点,强化了组织体系,加大了推进力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了规划引导。2008年,我们围绕重点企业转型 升级作了专题调研,组织编写的《如东县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发展规划》、《如东县化工医药行业转型升级发展规划》、《如东县机械(冶金)电子行业转型升级发展规划》、《如东县纺织服装行业转型升级发展规划》、《如东县轻工食品行业转型升级发展规划》,以及22个重点企业发展规划(研究报告);2009年,为进一步把握江苏沿海开发发展机遇,更加科学合理地建立起我县产业特色发展新格局,我们就全县工业产业现状与发展选择做了深入研究,撰写了《我县工业产业现状与发展思考》,为如东工业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加强新店镇健身器材产业园规划,如期完成了江苏省健身器材产业之乡申报、评审和确认工作。
2、强化了政策扶持。特别是2009年,我县工业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遇到了出口受阻、产品订单减少、流动资金紧缺、销售收入下滑、停产半停产企业增多等前所未有的困难和矛盾,为切实解决好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县政府及时出台了鼓励工业企业更好更快发展的8条政策以及科技创新、金融工作、质量兴县、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政策意见。工业项目设备贴息门槛从2008的700万元降至500万元,贴息范围从鼓励类放宽到允许类,企业做大做强的奖励门槛从2008年的纳税4000万元调整到1000万元。2010年,围绕调结构促转型工作重点,研究制订了保有效增长,促结构调整,实现全县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同时出台了2010年全县科技工作意见、节能减排“十一五”目标意见、“三名”创建工作意见、企 业信息化工作意见、扶持工业企业做大做强若干政策意见以及促进科技创新工作的政策意见;围绕转型升级,分别从企业上市、科技创新、品牌创建、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有效投入、规模扩张、财政贡献、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等10个方面出台了《关于评选工业经济十大典型的通知》。扶持政策方面,新增了市场开拓、小企业上规模、成长型企业等奖励。掘港、马塘、双甸、岔河、新店等镇区出台了工业经济工作意见以及鼓励工业做大做强、转型升级若干政策。
3、强化了部门服务。全县上下以帮扶服务为抓手,以增强中小企业发展信心为动力,建立健全了工业企业预警预测体系,形成了部门联席会议、镇工业服务站月度分析例会、纳税20强工业企业快报和挂钩联系100家重点企业工作制度,县各相关部门大力实施以“解难题、办实事、送服务、促发展”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厂房、设备、人才、生产、销售等发展难题。全年开展了企业生产订单、用电大户生产情况、停产半停产企业生产情况、成长型企业发展需求、50强企业增减变动、销售前100名企业运行状况、微小企业转型升级等10多项专题调查,研究制订了企业兼并重组、停产半停产企业开工、成长型企业发展、中小企业上台阶等政策意见。在化解企业融资瓶颈方面,建立金融、担保、应急互助基金联动机制,以县财政为主导的担保公司,注册资本由4000万元增资到1亿元,全年累计为56家企业担保2.6亿元,为17家企业解决“过桥资金”1.1亿元, 为60家重点企业解决用电预收金1000万元。
4、强化了企业家培训。2009年,先后组织了企业信息化培训、进行了《全球化和不确定性时代的企业创新及其路径》、《寒冬来临,企业为什么这么怕冷》、《新型管理者—总经理领导能力提升》、《营销过程与客户关系》、《金融危机形势下的企业竞争战略》等专题讲座,举办了会计法、税法、内部审计培训,随着各期培训活动的开展,我县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素质、创新管理的意识正逐步加强,许多企业把内训项目和培训所得有机结合起来,企业管理呈现蒸蒸日上的态势。
5、强化了舆论宣传。工业是如东经济的主体,也是如东经济发展的主要方面。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快慢和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水平高低,决定着如东经济的发展水平,近年来,我们切实加强了如东工业发展规划、激励政策、产业方向和重点企业重点行业转型升级的宣传力度。2008年,围绕工业经济保平稳促增长开展了重点企业积极应对金融风暴、加快调整品种结构、市场结构的宣传报道 ;2009年,围绕调结构促转型专题,开展了首季工业“开门红”和重点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市场结构、技术结构、人才结构、管理结构、品牌结构、投入结构、资本结构和节能减排等先进典型作了系列宣传,各镇区通过会议、广播、培训、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了政策宣传,营造了工业经济调结构促转型的良好氛围。
三、工业经济转型升级面临的主要问题
这几年,我县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总量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同时,产业特色不明显、结构调整不够快、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可持续发展能力差等问题比较突出,致使发展速度减慢,市场竞争能力削弱。
1、龙头企业少,传统企业和传统产品多,科技含量低。目前,全县工业能够提供完整功能性终端产品、面向终端市场、达到一定规模的行业龙头企业只有中天集团等少数企业,其余大多采用传统型生产模式,其产品的科技含量、附加值都较低,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较弱,与产业集聚和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差距较大。目前,全县工业仅有高新技术企业13家,高新技术产品158个,各级各类自主品牌企业59家,仅占规模企业6.89%,全县中小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不足0.5%。
2、主导产业不明确,结构调整进展慢,六县(市)差距拉大。在这一轮金融危机中,大部分企业和行业均呈现急剧波动,具有稳定增长并对全县经济发展起到主导作用的产业很不明朗,尤其在周边县(市)不断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主导产业突飞猛进的同时,我县落后了许多方面。如皋、启东的船舶制造一拍即上,一上即见效,其增量带动和产业带动作用十分明显,而我县如何抓支柱,促主导,调结构等问题一直在想,一直在说,也一直在抓,但思路不够清晰,态度不够坚决,行动也不够快捷。正因为相关产业规划迟迟得不到落实等原因,导致了六县(市)中的差距逐步拉大,2009年全县工业税统销售收入254亿元,只有如皋市的50%。
3、镇与镇,企业与企业之间,缺乏产品配套、上下游配套合作,关联企业少。95%的规模企业处于分散经营、各自为政状态,缺少上下游配套合作的生产方式,形不成一个完整象样的产业链条。现有医药化工企业,两头在外、品种雷同现象比较明显,抗风险能力较低,极容易出现生产大起大路、利润或高或低的现象;临港工业集中区与化工园区的发展规划各有侧重,但在实际执行中意见不够统一,甚至相互摩擦,相互拆台;占全县经济总量三分之一的纺织服装行业,仍处于原始代加工、贴牌生产状态,产品附加值不足4%,几代人传承的产业一直很难做大做强。
4、载体建设滞后,与产业发展的要求仍有一定距离。四大载体基础设施配套程度、建设步伐、管理体制等方面,与产业发展的需要还有明显差距。如东经济开发区供电能力不足,三期道路、集中供热、污水管网等配套设施,跟不上项目建设和企业运行的实际需要。洋口港临港工业区基础配套设施工作量较小,项目落户难度大。太阳岛仅新建了1个1万吨级的重件码头及LNG项目,形成产出还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沿海经济开发区工业用水、生活用水、蒸汽、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配套,在市场化运作、企业行为主导下,虽然解决了开发初期的实际问题,但出现供应不稳定、数量不足、价格偏高等诸多矛盾,增加了落户企业的运行成本。同时,区内学校、医院、职工宿舍,以及通讯设施、有线电视等不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重大项目落户。东安科技园区从2006年建设至今,由于投资主体与管理机制矛盾突出,加之长江供水不到位,目前只有开工建设企业11家,投产企业2家。各镇工业集中区虽然进行了规划编制,但因缺少资金投入和用地指标,建设进程缓慢,落户项目很少。
四、加快我县工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我县工业结构调整要以江苏沿海开发和县委、县政府“以港兴县”发展战略为指导,以进一步突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优势产业,不断提升传统产业,切实壮大新兴产业为目标,构建符合我县产业发展实际、具有明显产业优势和产业特点的新格局,并逐步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源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安全有保障的发展格局。
(一)以政府引导促进转型升级
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主体是企业,关键在引导。政府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有效的规划引导、政策扶持、行政推动等手段,积极推进工业经济总体实力的增强和发展水平的提升。
1、抓科学规划。建议县发改委结合本县工业实际,牵头制定企业、镇(区)、县三级2010-2015年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发展规划、目标、措施及各年量化目标任务;按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制定符合本县实际的产业招商目录,并向社会公布;同时,积极争取重大项目列入国家、省沿海发展规划体系。
2、抓组织落实。建议县成立工业经济转型升级领导组,由县委办、县政府办、发改、经信、科技、国土、建设、环 保、财政、工商等职能部门组成领导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经信委,各镇区要在切实加强工业发展服务站建设的同时,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县工业经济转型升级领导组办公室主要负责研究制定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和考核办法,抓好企业技改项目、要素协调和服务平台建设,分推进、检查、考评转型升级工作目标,分细化四大载体及各镇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配套设施投入项目,以强有力的组织推进体系,把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工作落到实处。
3、抓督查考评。县经信委按照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分量化规划,制订转型升级考核办法,作为工业经济“月督查、季点评”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将计划执行情况和考评结果纳入镇(区)党政领导工作业绩综合考评。
4、抓产业提升。大力推进产业高端化、规模化、品牌化,是我县工业调结构、促转型的一项重要任务。建议县委、县人大、县政协、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挂帅,围绕我县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的集聚以及县四大载体基础配套建设,抓好具体的落实工作。同时,相关部门要制订、修改、完善产业招商规划目标及考核体系,创新招商举措,大力度实行产业链招商,把临港产业、机械电子产业、重点高科技化工、绿色能源产业以及龙头型、基地型企业做大做强,以招商促调整,以产业促集聚。
5、抓政策扶持。认真梳理现有各类扶持政策,集中全县政策资源,向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集聚;信贷投放资金要重点向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改造、自主创新和节 能减排等领域倾斜;县财政应建立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引导资金,专项用于我县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发展以及重点行业结构调整、重点企业转型升级、重点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投入奖励。
(二)以现有产业调整带动转型升级
我县具有纺织服装、化工医药、机械电子、轻工食品四大产业基础,随着洋口港开发建设,大石化、新能源产业将有较快发展。建议在今后的发展中,将机械电子业定为我县主导产业,要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做大做强;化工医药应作为优势产业,要大力发展;纺织服装及轻工食品是我县的传统产业,必须在不断提升产品档次上做文章;新能源、船舶制造等临港工业是国家鼓励的新兴产业,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壮大。今后几年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是:
1、进一步突出主导产业——机械电子
首先,以重大项目投入为抓手,狠抓规模产出和快速集聚。一是抓好苏中电池二期、杰普生电力铁塔、如石机械智能钳等重大续建项目的推进;二是全面做好中天特种导线及宽带FTTX二期、明阳风电整机项目、迈克斯机械等一批新上重大项目的开工服务工作,加大协调力度,争取早开工,早建设,早竣工达产;三是切实抓好亿元以上在手(储备)项目的落户与开工,以大项目、大投入、大产出推动产业大集聚。其次,坚持以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为导向,做好重点企业上下游产品延伸工作。加快中天科技1平方公里产 业园的规划与建设,推进如东经济开发区四大产园启动工程,通过重点项目的推进,打造以中天科技为龙头的光纤光缆、电子通信器材制造产业群,以通用机械为龙头的石油钻探设备、机械铸造产业群,以掘港镇川林内燃机活塞、卓越锻造、港欣船舶机械、金友石油机械、泰城汽车零部件为板块的德国机械工业园,以南通贺明汽车工业装备以及南通爱普医疗器械公司等重点项目的尽快落户建设,打造新的风电设备和机电设备增长点产业群。再次,抓好重点企业科技创新。加快中天科技企业技术中心、如石机械企业技术中心、通用机械井口工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黄海汽配制动系统研究所、“宇通—南通大学”光学研究室、风电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重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步伐,力争在未来三年内,建成10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0个左右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个以上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个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以科技促发展,以科技兴产业。
2、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化工医药业
充分发挥现有基础优势、区域优势和“绿色”优势,坚持集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全力打造中国农药工业最具发展优势产业平台,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培育发展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投入规模大、产出效益好的精细化工产品。化工园区要在不断加快国家级农药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中国农药检测中心和区内化工产品销售网络平台建设步伐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产业规划框架,主要以市场前景好、生产规模大的农药和农药中间体 为主,重点发展吡啶下游农药及中间体、乙基氯化物下游农药、光气下游农药、含氟农药及中间体、氯乙酸、下游酰胺类除草剂、创制品种产业化、环保型农药制剂等八大产业链条。做好光气下游特种异氰酸酯和氯代酰基类中间体、医药中间体、其他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和高技术化工系列产品规划与建设,全力打造中国农药工业最具发展优势的产业平台。二是大力推进化工园区二期工程基础配套和区中园布局,增强园区承载产业发展的综合配置能力。在完善生活配套设施,进一步理顺“地、水、电、气、运”管理体制的基础上,一方面要按照“规范、完善、提升”的总体要求和八大产业链发展规划,做好区内园规划。另一方面要尽快建立中国农药检测中心和区内化工产品销售网络平台,为产业发展奠定更好基础。三是以重点企业为支撑,发挥产出功效。充分发挥快达农化、泰禾化工、维立科化工、利华农化等重点企业产出优势,大力推进总投资3.5亿元的4个续建项目和总投资6.47亿元的5个新开工项目以及在手待建的重大项目,增强大企业集团的集聚效应和产出效应。四是建立长效机制,严格环境监管。坚持源头控制、长远治理、科学发展不动摇。一方面以国家化工产业发展导向为指导,突出选商引资,严控科技含量低、投资规模小、经济效益低、“三废”治理能力弱的项目进区。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大中型骨干企业全面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ISO18000安全管理认证,实现环境、安全、效益三统一。五是加快洋口临港区大型石化基地建设,形成东西呼应、上下关联的发展格局。通过加 快洋口临港区基础配套投入,强化招商,努力把洋口临港口业区建成以炼油乙烯一体化为标志的大型现代化石油化工综合基地,以大型烧碱装置为龙头的氯碱生产基地和国家级原油进口中转、储备基地。
3、不断提升传统产业——纺织服装和轻工食品业 纺织服装以淘汰落后生产力,提升质量和打造品牌为重点,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形成以高档服装为主、融纺织、印染、面料、服装于一体的产业链。一是要重点加快推进银河工业集中区集生产、销售、研发、检验、检测、技术推广为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纺织服装业发展壮大提供发展空间。二是要细化产业分工。依托掘港、岔河、双甸3个镇的棉纺织优势,推动334沿线棉纺织集群发展;以世纪燎原、威尔斯等骨干企业为龙头,形成针织服装、睡衣集群;以强生轻工为龙头,打造世界第一劳保手套生产经营中心;以大东、楠桥为培育重点,打造亚洲最大的毛巾生产基地。轻工食品业要在完善新店健身器材产业规划,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广泛宣传“江苏省健身器材产业之乡”的同时,一方面要加大铁链生产企业技改投入,增加产量,提升高强度、高科技含量产品所占比重,巩固亚洲生产基地。另一方面要依托丰富的海洋产品和农产品资源,大力发展海洋食品、粮油饲料深加工、鞋类制造和家具制造产业,并通过深加工以及上下游产品补充,逐步形成一镇一品、各具特色的轻工食品产业集群。
4、培植壮大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结合港口开发,在临港工业区大力发展电力能源、大石化、钢铁冶金、修造船和江海物资联合运输业的同时,重点抓好(中水电)凌洋风电场、(中广核)近海风电示范项目、龙源15万千瓦潮间带风电场示范工程、(中广核)15万千瓦潮间带风电场工程、华润5-10万千瓦陆上风电项目、如东秸秆发电项目,太阳能光伏设备制造及发电项目的同时,积极推进并加快实施强生光电非晶硅薄膜电池扩建95MW和1兆瓦光电建筑(屋顶和幕墙)一体化并网示范、洋口港普及型非晶硅光伏电站项目,拓展垃圾发电、生物柴油、燃料乙醇、潮汐发电等新能源项目,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色能源基地。进一步加速开发金牛岛,大力发制船舶制造业。
(三)以三项工程推动转型升级
推进三项工程,就是以“项目投入工程、企业自主创新工程和规模培育工程”打造创新型经济集聚高地。
1、进一步加大项目有效投入。转型升级、创新发展都离不开项目有效投入。要进一步明确目标,强化考核,狠抓落实,紧紧抓住技术改造和招商选资两个关键,积极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构筑新兴产业发展高地。2010年确保完成工业投入超230亿元,其中新兴产业投入80亿元。
2、进一步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企业自主创新是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只有机制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人才创新,才能做大、做强、做优企业。要突出企业主体和市场导向,积极推进企业研发平台和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品牌、标准、专利和新品研发战略,加强政 产学研合作及成果转化,使高新技术更多更快地渗入如东制造业,确保新产品开发年增长10%以上,工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每年提升0.2个百分点,2010年规模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5%以上,占比达30%。在体制上要重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制度规范、上下协调、运转高效的企业组织架构,彻底打破传统家族式管理模式。在机制上要重点完善激励与约束相一致的用人机制,形成绩效挂钩、赏罚分明的分配机制,敢于投入、自主研发与引进设备技术人才、消化吸收相统一的创新机制,适应市场、用于突破传统模式的经营机制。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资本市场,引导企业股权融资、风险投资、兼并重组,加快实现企业产品经营和资本经营的结合。
3、进一步壮大规模企业。坚持扶优育小,引导骨干企业以资产、技术、品牌为纽带,通过兼并重组、强强联合、互相持股、上市等方式,不断做大做强,实现转型跨越发展。2010年,力争培育新增超百亿元企业1家,超20亿元企业3家,超10亿元企业6家,全年培育新增销售1000万元以上增长点企业223家,其中5000万元以上增长点企业30家,确保九九久科技成功上市,快达农化、通用机械进入上市归道。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持续推进个体户转私营企业,小企业转规模企业工作,采取综合措施,营造公平竞争发展环境,全年确保净增定报企业120家。
(四)以三个有力支撑实现转型升级
一是以人才培养为有力支撑,实现管理方式的转变。企 业家队伍年龄老化,中高级管理人才缺乏,技术人员青黄不接,是我县工业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问题。要着力抓好企业家、职业经理和技术管理人员三个层次的培训,深入开展“长青藤工程”、民营企业接班人培训班,继续举办“企业大讲坛”和总裁境外培训班,每年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确保超过3000人次。二是以两化融合为有力支撑,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变。注重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加快推广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经营、管理等环节的应用,大力推进重点行业两化的对接示范,引导企业应用信息化提升现代管理水平,逐步实现企业的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设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2010年,要力争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管理信息化达到52%以上。三是以高效服务为有力支撑,实现发展环境的转变。要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围绕企业反映比较强烈的安监、消防、环保、建设、电力等行政许可问题,抓好整体联动,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行政效能;要做好土地规划调整、利用、管理,为重大项目落户提供保障;要建立高效、便捷的“政银企保”运行机制,着力解决好重点企业生产资金、技术改造等急难问题;要加强镇(区)工业发展服务站建设。目前,工业服务站机构不独立、人员编制少、办公经费缺、骨干力量逐年流失、服务能力难以提升的问题比较突出。建议县人大将工业发展服务站建设纳入2010年重点督办或审议内容,从机构、性质、人员、经费等方面,把多年来一直想解决而一直未能解决的问题落实好,以增强基层一线服务、监测、管理功能,实现 主体经济和主体地位的协调与统一。
【axz%zkfw关于我县工业经济调结构促转型的基本情况及对策建议】推荐阅读:
关于我县农村五保户医疗保障工作的建议09-09
关于我县近期学习实践活动开展情况的汇报11-04
关于我县人口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的调查09-10
关于我县开展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专项检查工作的情况汇报05-25
关于我县道路旅客运输市场整体情况调研报告08-09
对我县工业园区发展的认识和建议08-29
我县人民调解工作的现状及对策10-08
浅谈当前我县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