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文化第三次作业

2024-10-13

徽文化第三次作业(通用9篇)

徽文化第三次作业 篇1

《企业文化》作业

(三)(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突出个人能力和强调理性主义,是哪个国家的企业文化之特征?(A)

A.美国B.欧洲C.日本D.中国E 加拿大

2.下面哪种不是欧洲国家的文化特征?(B)

A、追求精神自由B、亲和一致的精神

C、人文主义和追求民主D、强调理性和科学

3.下面哪种种作用不是企业楷模所表现的作用?(C)

A、榜样作用B、聚合作用

C、主体作用D、调节融合作用

4.“工作效率高,有进取心”反映了企业家哪哪方面的职业素质和能力?(D)

A、才能方面B、特征方面

C、人际关系方面D、成熟个性方面

5.不为各种荣誉所动心,不为各种仕途所吸引,只求办实业。这是企业家应具备的哪种基本素质和能力?(B)

A、基本职业追求B、基本职业修养

C、基本职业意识D、基本职业能力

6.积极向上,努力把事情办得最好。这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哪项基本原则?(A)

A、目标原则B、卓越原则

C、绩效原则D、亲密原则

7.企业文化氛围由物质氛围、制度氛围和感情氛围等三部分构成,其中(D)是核心,它是企业文化最直接的表现。

A、物质氛围B、制度氛围

C、感情氛围D、文化氛围

8.“企业的办公室里洁净、井然有序”反应了企业文化氛围里的(B)

A.感情氛围B.制度氛围

C.物质氛围D.办公氛围

9.以下哪项不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基本原则(C)

A.亲密原则B.共识原则

C.统一原则D.绩效原则

10.在实践中,下面哪一项不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工具性要素?(CCD)

A.基本原则B.基本程序C.基本方法

D.企业形象设计E 具体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

1.日本企业文化的主要特征有(CDE)。

A 强调经营理念的重要性B 重视团队精神的发挥C学习精神

D忠诚精神E和谐一致精神

2.美国文化的特征有(ABCDE)。

A 个人主义B 冒险、开拓和创新精神C 自由、平等精神

D 实用主义E 物质主义

3.欧洲国家企业文化的主要特征有(AC)。

A 强调理性主义和创新、竞争精神。B 重视员工的参与管理

C 自由、平等精神D突出个人能力E实用主义

4.东方企业文化的特点主要有(AB)。

A 强调集权式管理B 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C 和谐一致精神

D 实用主义E 忠诚精神

5.西方企业文化的特点有(ABCDE)。

A 制度化B 讲究效力C 强调明确性D 重视物的因素

E 强烈的进取精神

6.企业楷模的作用有(ABCD)。

A 榜样作用B 聚合作用C 舆论导向作用D 调和作用 E 示范作用

7.企业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ABC)。

A 基本职业追求B 基本职业修养C 基本职业意识

D 基本职业道德E 综合管理能力

8.企业家的基本职业能力包括(ABCDE)。

A 预见能力 B 决断开拓能力C组织指挥能力 D 商业交往能力 E 反省能力

9.建设企业文化的方法有(BCDE)。

A 文化输入法B 教育输入法C利用事件法D领导垂范法E活动感染法

10.建设企业文化包括(ABCD)几个程序。

A 调查研究B 定格设计C 实践巩固D 完善提高E 总结稳定

三、判断正误

1.理性主义的企业文化根植于美国理性主义的民族传统,发端于梅奥的科学管理。错

2.日本企业的激励制度主要是着眼于个人,而不是团体。错

3.东方文化主要是以印度为发源地,对东方人的思维、价值观、伦理道德及管理思想影响很大,能最广的传播文化。对

4.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教育,但又不失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称为“和魂洋材。对”

5.企业楷模之所以受人尊敬和崇拜,关键在于他们是企业先进技术的代表。对

6.企业家不是企业的行政领导人,而是创新事业和冒险事业的组织者。对

7.企业家良好的精神状态对企业文化风格的形成有间接作用。对

8.目标管理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管理学大师德鲁克于1954年在《管理实践》一书中提出的对

9.传统管理重“绩效”,企业文化重“过程”。对

10.企业文化氛围由物质氛围、精神氛围和感情氛围组成。错

四、思考题

1.在构建我国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如何通过吸收和借鉴日、美及欧洲国家企业文化中的有益部分从而形成我国企业的特色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要防止落入三个误区。一是要防止务虚的、无效的企业文化。一些企业管理者在形式上搞出浓厚的文化味道,而在实践工作中却将所谓的理念束之高阁。这种将企业文化简单化、表现化、廉俗化、空泛化的做法,最终只能是短期效应、无效的企业文化。二是防止趋同的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学习、借鉴国内外的成功企业优秀的、好的做法是有益的、必要的,但一味盲目地照搬、简单模仿别人的管理手段、经营策略、文化口号、发展规划等,忽视了本企业的实际和特点,抛弃了本民族传统中优秀的文化,这样即使建成了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最终将会抹杀个性。三是要防止僵死的企业文化。有的企业在企业文化建立后,没有根据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条件的变化,及时对原有的企业文化模式进行深化与创新,恪守旧的理念与思维定势,势必使原本对企业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的文化变成企业发展的桎梏。这种差异性主要来自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1、东方企业文化的特点

(1)强调集权式管理;

这种管理有三个特点:一是“向心”,二是“求同”,三是“重人”。

(2)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

(3)重视运用社会精神的力量去形成共同的意识形态;

(4)鼓励在组织内形成一种家庭气氛,稳定员工队伍;

(5)十分注意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各项经营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更强调从整体上进行控制;

(6)更为艺术地应用含糊和微妙性来淡化组织中的冲突,达到和谐一致。

2、西方企业文化的特点

(1)制度化;

(2)讲究效率,强调科学性;

(3)强调明确性;

(4)重视物的因素;

(5)强烈的进取精神促使其有一种无限的扩展欲和侵略性。

3、东西方企业文化的比较与借鉴所得出的结论是:

1)不同于西方文化的其他文明同样可以孕育符合现代经济发展的企业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

2)企业文化具有民族性

3)企业文化具有普遍性的规律

4、重要启示

1)日本、美国和欧洲各国的企业文化建设表明,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与国家的经济现代化进程,都必然植根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之中

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3)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紧密相关

5、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1)管理是一种文化

2)文化是管理的母体

3)文化制约和影响着管理和管理的实践模式

4)任何一国的企业管理总是与本国的文化特色相结合2.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为什么要强调员工参与?

1、员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与实践;

2、员工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辨证关系:企业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人的素质的提高,会推动企业文化的进步。

徽文化第三次作业 篇2

一、从文本入手发现操控

准确来说, 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特定时期的译语系统产出的翻译产品, 即20世纪80年代的三个译本《第三次浪潮》, 其中又以1984年版本为研究的重中之重, 而非原作The Third Wave。翻译只是一个系统——目的语系统内的事实, 译者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为译入文化而非源语文本的利益服务, 更不用说是为源语文化了。本文中, 原作所起的只是位于原点的参照系的作用。明确这一点即可知, 本文对译文与原作之间的距离的探讨, 只是为了揭示其中的“操控”, 并非出于对于所谓译文“忠实性”“准确性”的关注。

首先从可观测到的事实, 即翻译文本本身出发:1983年初版时已删去整个第二十四章 (作者申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未来将汇合的观点) 和多处批判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小节和语句, 得以保留的挑战译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中有一些也被“弱化”翻译。1984年译本对初版时已经译出的、批驳马克思主义及其领袖的部分语句再做删节, 得以保留的部分强度被进一步“弱化”。1996年译本对删节的内容作了一部分修复工作。此三个译本出版时间不同, 但译者相同, 始终是朱志焱、潘琪、张焱, 译者主体性差异便可排除, 但译文呈现的面貌却不尽相同, 1984年译本受到的操控尤为严格, 对此不妨举几处实例来看:

例一:

原文:Correct in identifying this dehumanization of interpersonal bonds, Marx was incorrect, however, in attributing it to capitalism. He wrote, of course, at a time when the only industrial society he could observe was capitalist in form. Today, after more than half a century of experience with industrial societies based on socialism, or at least state socialism, we know that aggressive acquisitiveness, commercial corruption, and the reduction of human relationships to coldly economic terms are no monopoly of the profit system.

TT1:马克思正确地指出了人与人之间这种非人性化的关系, 但是马克思把这归罪于资本主义则是错误的。当然, 他写书时所能观察到的工业社会, 只是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一种形式。今天, 在我们对社会主义和至少是国家社会主义的工业社会有了半个世纪以上的经验以后, 我们知道, 贪得无厌, 商业腐化, 人与人之间关系堕落到冷酷无情的金钱关系, 所有这些, 并不是利润制度所独有的现象。

TT2:马克思写书时所能观察到的工业社会, 只是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一种形式。今天, 在我们对社会主义和至少是国家社会主义的工业社会有了半个世纪以上的经验以后, 我们知道, 贪得无厌, 商业腐化, 人与人之间关系堕落到冷酷无情的金钱关系, 所有这些, 并不是利润制度所独有的现象。

TT3:马克思正确地指出了人与人之间这种非人性化的关系, 但是马克思把这归罪于资本主义则是错误的。马克思写书时所能观察到的工业社会, 只是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一种形式。今天, 在我们对社会主义和至少是国家社会主义的工业社会有了半个世纪以上的经验以后, 我们知道, 贪得无厌, 商业腐化, 人与人之间关系堕落到冷酷无情的金钱关系, 所有这些, 并不是利润制度所独有的现象。

源文中托夫勒采用对比强烈的一对反义词“correct”和“incorrect”, 明确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个观点, 后又补充说明这是受其身处的时代所限。TT1较为充分地译出源文, TT2删去托夫勒明确否定马克思主义观点的这句话, 保留了后面补充说明的内容, 这样做明显破坏了段落的衔接, 删去的一句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到了1996年的译本TT3中, 被删节的此句又重新被修补回来。

例二:

原文:Finally, it is not, as Marxists claim, a crisis of capitalism alone, but one that involves the socialist industrial nations as well. It is, in short, the general crisis of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as a whole.

TT1:最后, 它并不象马克思主义者所声称的那样, 仅仅是资本主义面临的一场危机, 而是一场使社会主义工业国家也深陷其中的危机。

TT2:最后, 它不仅仅是资本主义面临的一场危机, 而是使社会主义工业国家也深陷其中。

TT3:最后, 它不像马克思主义者所宣称的, 仅仅是资本主义面临的一场危机, 而是使社会主义工业国家也深陷其中。值得注意的是, TT2删去了“as Marxists claim”, 而其他信息都予以保留, 可见不被容许的只是源文对马克思主义明显批判的语句, 而非源文批判的实际内容和观点。在对译文的意识形态的操控不那么严格时, TT3又将此句补充回来, 但是容易引起贬义联想的“声称”换成了更为中性的“宣称”。

例三:

原文:In Second Wave societies even political agitation was conceived of as a profession.Thus Lenin argued that the masses could not bring about a revolution without professional help. What was needed, he asserted, was an “organization of revolutionaries” limited in membership to “people whose profession is that of a revolutionary.”

TT1:在第二次浪潮, 甚至政治煽动也包括在专门职业之中。列宁主张, 没有职业革命家的帮助, 群众不可能进行革命。列宁断言, 其所需要的是“一个革命组织”, 成员只限于“以革命为职业的人”。

TT2:在第二次浪潮中, 甚至政治鼓动也包括在专门职业之中。

TT3:在第二次浪潮中, 甚至政治鼓动也包括在专门职业之中。所以列宁认为, 没有专家的帮助, 群众就不能进行革命。列宁主张, 革命所需要的是一个革命组织, 而这个组织成员, 就是那些“以革命为专职的人”。

这段源文的中心意思, 是第二次浪潮社会中, 甚至开展革命都须有专家的帮助, 这也是列宁坚持的观点。TT1将“political agitation”译为“政治煽动”, 而“煽动”多有贬义, 有怂恿之意, TT2、TT3调整为词义更加中性的“鼓动”。关于列宁言之凿凿的观点, 与TT1相比, TT3有明显淡化痕迹:源文口气较强的发话词“argue”和“assert”TT1译为“主张”和“断言”, 偏离不大, 到了TT3中就淡化成“认为”和“主张”, 口气明显弱化;“could not bring about a revolution”在TT1中是“不可能进行革命”, 到了TT3中淡化为“不能进行革命”, 虽一字之差, 接受者的阅读重点可能就此转移至他处;另外, 对于革命所需要的“一个革命组织”, TT1最早将“limited in membership to”译为“成员只限于”, 而TT3调整为“成员, 就是那些”, 排他、绝对地意味有所减轻。

显而易见, TT3为了弱化源文对译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而在选词上颇为审慎, 而反观TT2, 则采取最为“利落”的删节策略使这个观点不再与列宁代表的社会主义产生任何联系, 不可谓操控不严格。

二、结合社会-文化语境分析操控

单凭文本分析不足以验证假设, 若要剖析深层次的原因, 须联系意识形态因素, 将文本结合社会-文化语境。“权力与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控达到极致”的十年文革造成大陆“书荒”局面, 改革开放后出版界逐渐活跃起来, 但随着大量西方书籍的引进, 其中包含的资产阶级思想和一些挑战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引发了关注。1983年10月, 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二中全会上提出“思想战线不能搞精神污染”, 包括出版业在内的各文化行业由此展开了“清理精神污染”运动。1984年3月, 文化部出版局宋木文明确表示:“清除精神污染的目的, 在于在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轨道上繁荣和发展出版事业;精神污染要清除, 出版事业要繁荣”。这种一面鼓励引进外国优秀作品, 一面要求清除其中“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出版环境, 使包括三联书店在内的所有出版社在此时期都对译介作品的意识形态增强了把控, 解释了在首译本推出后的第二年就发行删节力度更大的另一个译本的部分原因。通过研究该时期《第三次浪潮》的内容和托夫勒的观点表态的材料看, 当时的政治中心系统认为此书有正面价值和参考意义, 但同马克思主义相违背。这样就传达了两个信息:第一, 此书与本土主流意识形态相违背;第二, 此书有阅读、研究的价值。于是, 出现了此番情景, 同年底及次年政治系统内部上上下下展开讨论, 媒体多方报道, 一时间炙手可热, 甚至一书难求。但是, 绝大多数“专业人士”的评论和解读都异口同声地称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并最终落足于“根本上说, 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相违背的”之论断。在这样的环境下, 出版社对新译本实施更为严格的操控, 似乎也就不足为奇了。

同时, 译者前言、出版社声明等副文本中也有1984年译本操控最为严格的明证。两个译本的“译者前言”中都有对中国未来研究会的简要介绍:“它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 以研究中国与世界的未来为己任”。反观原作序言里有这样一句:“当我十几二十来岁的时候, 我曾经是个马克思主义者”, 换言之, 托夫勒后来不再信仰马克思主义。可见, 译者十分清楚源文的意识形态与译者所维护的译语文化主流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是背道而驰的, 并以“译者前言”为阵地公然与之针锋相对。1984年译本的“译者前言”与首译本相比, 唯独增加了这样一段话:“从根本上说, 本书的观点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相违背的。……”不仅如此, 这个译本的书末更附上一篇“专业人士”的评论, 包含了“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 不得不借助于新产业革命论来达到安定人心、刺激需求、缓和国内矛盾的目的, 以度过这场危机”之类的观点。这种有意引导读者的接受角度的做法, 令人联想到“文革”时期“强制性地规定了读者对译作的接受角度……几乎每一篇 (部) 都会附上一篇或长或短的前言、后记或批判文章”, 可谓非特殊时期不可见, 对源文意识形态的操控意图显而易见。

三、结语

在这个案例中, 与译者相比, 出版社在对源文意识形态的操控上, 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沈昌文, 作为上个世纪80年代三联书店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在The Third Wave的译介中可以视为出版社的代理人。在两次采访中, 当他谈及《第三次浪潮》的删节时, 曾这样说:“作者提出信息社会的概念, 可是他用信息观点来批判马克思主义, 这怎么能批判呢?于是我又把它狠删”;“可是他用这个论点批评马克思了, 我把批评马克思的话全删了”。无论事实是“狠删”还是“全删”, 出版社在操控意识形态时的权力之大都可见一斑。但是, 权力大不等于不受制约, 出版社可以被称为被压制的“强权者”, 三联书店就被高放“告了一状”, 他把对《第三次浪潮》的删节描述为“把托夫勒这个反马克思主义者‘打扮’成马克思主义者, 这样引进外国著作是‘涂脂抹粉’”, 中共中央宣传部把这篇文章印在简报上, 要大家学习。这样一来, 三联书店的“错误”被通报了。沈昌文却说这个状告得“妙”, 他和高放“会心一笑”, “这告状归根到底成了我们俩商量好做的双簧, 这样以后上面没话好讲了呀”。甚至“此后引进外国著作时的删节便减少了”。

儒家文化与第三次工业革命很合拍 篇3

历史上数次重大的经济革命,都是在新信息通讯系统和新能源使用系统结合之际发生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也是一样,其核心在于互联网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结合并构建一种系统性、开放式、网络化的强大基础设施。

在这个过程中,具有系统思维和整体观念最为重要,如奥巴马也希望发展绿色能源和环保能源,他在方向选择上是正确的,但在具体实践中却很有失误,他以数百亿美元的投资,在一个州做电池工厂,在另外一个州做电动汽车工厂,两者没有联系,都是单独的、隔离的,没有整体设计的观念。

然而,作为古老的水利文明国家,中国与两河文明、埃及文明等相似,曾经发展了复杂的水利灌溉系统,有一些非常集中化的能源管理体系。这种早期的文明模式培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系统思维与整体观念,对中国突破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经济模式,理解与接受第三次工业革命非常有益。

中国极有可能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亚洲的龙头

在理解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时,东西方有很大不同。西方的亚伯拉罕觉得自己是受到了上帝的考验,要在地球上接受苦难;儒家和一些新儒家的思想则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实际上是相互依存的。

另外,东方的佛教也认为,人和自然是不能分开的,是一个共同体。在这种思想观念差异下,西方理念更多的是关于物资资本控制和管理之类,中国则强调对自然的贡献,强调与自然体系的和谐共存,特别是最近中共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基于这一系列的科学原则,中国极有可能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亚洲的龙头。中共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在某种程度上和《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所提倡的非常类似,都是倡导更为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并希望自己国家政府也能够有类似的认识。

如果在今后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中能够进一步融合儒家思想,可能会让这个学说有一个新的机会在世界发挥它的光芒,因为这个世界需要人和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注重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和文化”,具有推进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全球协作的现代意义

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是协作的时代,必须打造一个协作时代或者新纪元。

我们需要对一个共同的生物圈形成共识,全球化的跨国公司,包括政策制定者必须走到一起,突破地缘政治的局限,打造一个共同的社区。要把这个世界连接到智能社会、智能社区当中,每一个人必须更有协作精神、更有共享精神,才能够使共同协作化的智能社会实现互联。

中国传统的“和文化”,注重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对增强国家之间的合作与和谐共处、形成共同体意识很有实践价值。

对于国际化大城市的上海乃至全国,如何把握第三次工业革命关键是要把政府与公司都结合起来;同时按照五大支柱规则来布局生态结构。而智慧城市的建设,最重要的是要把五大支柱打造在一起,打造良好的基础设施,将能源、信息、物流与五大支柱联系在一起。中国的儒家文化认为人和自然是不能分开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与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的和谐共处的理念是紧密联系的。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精神要求,与中国和亚洲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个人责任感一脉相承

自启蒙时代后欧美国家就信奉个人主义,深信个人利益神圣不可侵犯,而亚洲人则仍然抱持一定的集体主义信念,认为个人是整体的一部分。

中国也是一个有集体主义传统的社会,中国的商业和教育传统模式中都带有强烈的集体主义色彩。而第三次工业革命要求每个人既是有能力、有企业精神的个体,又是可以合作形成合力,并回报给社会的整体,这是互联网的精神本质,似乎也与亚洲的传统哲学一脉相承。亚洲人可以很快地从欧洲学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观念,并将之本土化。

另外,这种集体主义强调整体观中的个人责任,能够有力推进更好的合作。

(摘自《社会科学报))2013年4月3日,胡晓鹏整理)

延伸阅读

“中国元素”对第三次工业革命很重要

演讲/杨建文

为什么中国比欧美更加重视“第三次工业革命”?根本的原因在于,这将关系到“中国梦”能否真正实现。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仅我们在关注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全球可能更加密切关注中国的经济动向,中国因素已被看成是新一轮产业革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对于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中国元素”的重视程度,甚至超过了我们自己。

所谓“中国元素”,按照目前一般的认识,可以分为三类。

首先是“固有元素”,如我们的国土面积、人口种类和数量、矿藏资源和能源、气候环境条件等。其中,对“第三次工业革命”产生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两个:一是人口,二是能源。中国内导向型和消费导向型的转型,将对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产生直接的重大影响。

其次是“文化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内容很多,儒、道、佛,尤其是儒家学说。不知什么原因,里夫金对西方主流经济学中的“惟利是图”原则深恶痛绝,相反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义利观”却大加赞赏。

除此之外,中国文化传承中的和谐理念、集体意识、公共服务,这些为西方社会所抛弃或忽视的东西,却可能成为后工业化时代不可缺少的因素。

最后是“当前影响”,即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人类发展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双向的,全球经济格局在变,对我们可能产生影响。我们做的事情,反过来对全球经济格局演变也必然会产生影响。而且这个影响不是短期的,而是持续的、长远的、深刻的,甚至在某些时间“中国元素”可能起到一些关键性作用。

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出版前后,反复表述了一个意见:尽管奥巴马实行了能源新政,但他很失望,因为美国缺乏统筹规划的意愿和能力;尽管欧洲具有了跨国合作的基础以及对能源、环境的重视,但经济长期深陷危机泥潭。相反,他对中国“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及成为“下一次工业革命的领军人”,却寄予希望。因为中国经济体量大、发展潜力大,机制体制改革的决心和空间都很大。西方有人断言“制造业不可能全部重回发达国家”,因为中国有13亿人,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第三次作业 篇4

(1)A公司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2009年6月28日以银行汇票从S公司购进甲原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100万元、增值税17万元。现材料已验收入库。

(2)假定A公司以商业承兑汇票购进该批材料,但至月末该批材料仍未运抵A公司。

(3)假定A公司以商业承兑汇票购进该批材料,但至月末该批材料仍未运抵A公司。

(4)假定7月3日该材料运抵A公司。

(5)假定6月30日该批材料已运抵A公司,但发票未到。根据过去交易的情况,确定甲材料的入账价值为98万元。

(6)A公司2009年6月末,汇总库存材料领料凭证,本期发出材料共30000元,其中:产品生产领用10000元,生产车间机物料消耗2000元,销售5000元,在建工程领用6000元(增值税问题略),为销售产品领用1000元,行政管理部 门领用6000元。如何编制会计分录?

2、计划成本法核算

某制造业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法进行材料核算。2009年7月份该企业原材料科目某类材料的期初余额为200 000元,计划单位成本10元/公斤,材料成本差异20 000元。7月10日外购该材料5 000公斤,单价11元/公斤,款项通过银行支付,7月11日该批材料验收入库。7月20日外购该材料5 000公斤,材料验收人库,但结算单据截止到月末仍未到达。7月15日、7月25日生产车间分别领用该材料4 000公斤(该材料增值税税率17%)。试对该企业7月份发生的业务进行会计处理。

第三次教案作业检查反馈 篇5

作业检查通报

10月23日,根据学校的安排,教导处对全体教师的教案作业进行了较细致、全面的检查。虽说是一次检查,倒不如说是一次学习更为准确一些。教案是教师教学态度和业务水平的体现,从教案检查中,我感受到了本组教师的敬业精神和业务素养。老师们认真深入的备课,富有匠心的教学安排,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规范完整的教案编写,潇洒飘逸的书写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了我很多教学上的启发。现在针对以上几方面进行简单反馈:

语文教案、作业检查情况如下:

主要优点:

1、总体检查情况良好,绝大多数老师能根据所任教材内容及所在班级实际,认真备课。大部分老师的教案较为完整规范,每个课时的教案能突出“三维”目标,渗透新课程理念,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2、大多数老师能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科学设计教案,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科学内容和进度,学习形式多样化,能根据实际适当拓展学科知识,学习方法指导科学有效。

3、大多数老师的教学准备充分,教案内容丰富翔实,重点难点突出,教学过程清晰,作业量控制合理,板书设计美观、科学。

4、教学反思有一定的量,在一些优秀的反思中,有老师做到了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在设计,真正达到了反思的效果。

几点提醒:

1、个别老师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或教学目标不完整,主要侧重知识与能力,对过程与方法,特别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所忽略,仍停留在“知识本位”阶段,较少融入新课程的理念。

2、部分老师的教案没有附录教学反思,或反思过于简单,只一句话、两句话就结束,成篇且深入思考的反思较少。这大概与语文学科本身备课量大、耗时长的特点,以及老师工作量较大等方面的原因

有关,可能也与老师对反思的忽略或没有养成反思的习惯有关。

3、个别老师的教案虽然内容非常丰富、详细,但可能仍应注意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科学取舍,适当整合。

4、极个别教案的内容似乎偏少一些,也略有些随意性,虽然教案不完全等同于课堂教学,但能规范科学些当然是好的。

5、要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并上缴作业,对于经常不交作业的学生要尽督促的义务,有必要应同家长联系,请求配合。

6、作业批改要及时、认真,学生的错误有必要通过各种途径给予改正。

数学教案、作业检查情况:

存在问题:

1、部分学困生作业本的保洁度差,老师们还须在学生书写、养成习惯方面加强。

2、作业的形式单一,教师作业布置欠变化,欠创新,分层作业没有体现出来。因为数学考试中总能有填空、判断,选择等题型希望老师在以后布置作业时注意形式多一些,练习量大一些。

3、五年级小课练学生用红笔修改有点不妥。

4、个别教师的小结、作业没内容。

建议:

1、加强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强化学生的书写格式。

2、作业的布置要有变化,有创新,既有优等生的思维拓展题,又有学困生的基础题。

3、因为数学考试中总能有填空、判断,选择等题型希望老师在以后布置作业时注意形式的多样化。

4、教学后记要认真思考后再总结,既要指出本课的成功与不足,又要分析并力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打算。

综合教案、作业检查情况:

(一)英语和品社

写明课题,三维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步骤清楚,教学课后总结,有课后的反思。备课时能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学习能力和认知规律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训练模式也比较多样,但比较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不够明显。整体印象较好。教材把握得当,创设实际的英语情景,贴近生活,教学过程清晰明了。强调重难点教学。

1、能按进度布置作业,作业设置量度适中,难易适中,上交率较高,且都能做到全批全改。

2、练习册和作业批改公平、公正,有一定的等级评定。教师批改要 求严格、细致,能够反映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做法及纠正措施。3多数学生书写字迹比较工整,整体印象好.存在问题:

1、科学品社作业没统一的格式,左、下、右没留空隙,特别是左边和右边写满。

2、从作业批语看,鼓励性批语有待探索。

(二)综合教育、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

各科任教师在教学参考资料比较缺乏的情况下,克服各种困难,按要求备足课时,做到格式规范,教学内容详细,能根据学科特点,把握好教材,在导学部分做到内容具体,教学过程清晰,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做到教学思路清晰、教学准备充分。能够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学生的心理感受.需要改进的地方:

1、最好能在每节课后对本节课的上课情况如果能进行简单及时的小结与反思,对教案进行修整,及探索新的教学将很有帮助。

2、在教学方法上要突出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学习。

3、注意突出学生活动设计,突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

4.对书写潦草的学生多进行思想教育,纠正其学习态度。

5.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多让其做一些基础的通过本次教学常规的检查,一方面找出我们的不足,另一方面也是我们互相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我们衷心地希望能通过这样的学习和交流,希望各位老师能取长补短,促进我们教学常规工作能进一步落实,改进我们的教学工作,使我们的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沙后河中心小学教导处

《铁路站场与枢纽》第三次作业 篇6

一、填空题

1.编组站根据其在路网中的位置、作用和所承担的作业量可分为。

2.若在一个铁路枢纽内设两个或以上编组站,根据作业分工和作业量可将其分为。

3.按各车场相互排列位置的不同,编组站布置图型可分为,和三种。

4.单向一级三场横列式编组站图型的主要缺点是,。

5.为提高单向二级四场编组站尾部编组能力,可采取,,。

二、选择题

1.在编组站所办理的各类列车中,以()列车占比重最大。

A、直达列车B、区段列车员C、无改编列车D、改编列车

2.一般位于铁路干线交会的重要地点,承担较多中转车流改编作业,编组较多的直通和技术直达列车的大型编组站,称为()。

A、路网性编组站B、区域性编组站C、地方性编组站D、综合性编组站

3.编组站图型中,“向”的概念是指()。

A、编组站所衔接的方向B、编组站所衔接的线路数量

C、编组站所编组的列车去向D、编组站的调车场数、调车设备套数

4.双方向编组站最显著的缺点是两系统间存在()。

A、主要改编车流B、改编车流

C、折角直通车流D、折角改编车流

5.当双方向改编车流量大,()量占改编车流量的比重小(不大于15%),且地形条件允许时或单向编组能力满足不了需要时,可采用双向编组站。

A、主要改编车流B、折角改编车流

C、折角直通车流D、改编车流

三、名词解释

1.本站作业车:

2.路网性编组站:

3.反接:

三、简答

1.编组站与区段站在作业和设备配置上有何异同点?

2.编组站的主要作业有哪些?

第五章

一、填空

1.调车驼峰可分为,三类。

2.调车驼峰包括。三部分。

3.驼峰调车场头部一般采用号对称双开道岔或道岔。

4.车辆在驼峰溜放中受到的阻力可分为、、和、四种阻力。

二、填空题

1.由到达场出口咽喉的最外警冲标到峰顶平台始端的线段叫()。

A、推送部分B、溜放部分C、推送线D、溜放线

2.由峰顶平台到计算点的线路范围叫()。

A、推送部分B、流放部分C、推送线D、溜放线

3.由峰顶平台到第一分路道岔的线路范围叫()。

A、推送部分B、流放部分C、推送线D、溜放线

二、名词解释

1.推送部分;

2.溜放部分;

三、简答

1.何谓易行车、中行车、难行车?我国驼峰设计中对三种车规定的车型是什么?计算重量是多少?

第六章

一、填空

1.高速铁路的修建模式有、、。

2.高速铁路中间站的布置图型有、两种。

二、选择题

1.我国发展高速铁路的修建模式以选择()模式。

A、改造既有线B、自成系统,新建高速客运专线

C、与既有线并行修建高速线D、客货共线高速铁路

2.根据我国高速线修建模式的特点及车站布置要求,高速铁路车站可分为中间站和大型()。

A、区段站B、编组站C、客运站D、货运站

3.由两列或两列以上开往同一个方向的普通货物列车合并连挂,首尾相接面组成的列车叫()。

A、单元式重载列车B、整列式重载列车C、组合式重载列车D、列车组合二、名词解释

1.重载运输;

三、简答

1.高速铁路的修建模式有哪些?

第七章

一、填空

1.客运站的作业包括、及三大项。

2.客运站的布置类型分、及三种。

3.货运站按办理货物的种类分为、。按服务对象分为、、、。

4.货运站按其与枢纽内铁路线衔接的不同,分为、。

二、选择题

1.顺列式铁路枢纽的特点是编组站与客运站()。

A、并列布置B、顺列布置C、平行布置D、分别布置

2.新建客运站应优先采用()。

A、通过式B、尽头式C、混合式D、高架式

3.客运站根据日接发旅客列车对数、日均()人数和旅客列车到发线数量,可分为大型客运站及一般客运站。

A、上车旅客B、下车旅客C、上下车旅客D、中转旅客

4.货运站按其办理货物的种类不同分为()货运站和专业性货运站。

A、公用性B、工业性C、综合性D、换装性

二、名词解释

1.铁路枢纽;

2.货运站;

三、简答

1.试论述客运站三种布置图的优缺点及其采用条件。

绩效管理第三次在线作业 篇7

1.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演进未经历()阶段:

A 业务业绩评价时期B 创新时期 C 财务业绩评价时期D 成本业绩评价时期

正确答案:A

2.财务业绩评价时期不包括():

A 以销售利润率为中心的财务业绩评价阶段 B 简单成本业绩评价阶段

C 以财务指标为主的业绩评价阶段 D 以投资报酬率为中心的财务业绩评价阶段正确答案:B

3.传统单一财务考核体系偏重有形资产的考核和管理,对()的考核与管理显得无力,已难以适应信息时代的竞争环境:

A 固定资产B 流动资产 C 资本资产D 无形资产和智力资产

正确答案:D

4.平衡记分卡设置的指标一般有():

A 10-15B 15-20 C 15-25D 20-30

正确答案:C

5.迄今为止,在《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前1000位公司中有()公司的采用了平衡记分卡:

A 20%B 30% C 40%D 50%

正确答案:C

6.平衡记分卡是()Robert S.Kaplan 与David P.Norton提出的:

A 麻省理工大学B 清华大学 C 美国加州大学D 美国哈佛商学院

正确答案:D

7.下列不属于学习与成长指标的是():

A 制造改善情况、废料降低情况B 财务系统状况 C 员工提案改善建议次数D 员工能力正确答案:B

8.平衡记分卡使用中,绩效考核的地位已经上升到组织的()层面:

A 战略B 管理C 操作D 实践

正确答案:A

9.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及其指标体系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是()的变化:

A 组织结构B 经营环境 C 市场环境D 客户心理

正确答案:B

10.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创新时期始于20世纪()年代:

A 70B 80C 90D 60

正确答案:C

11.目标管理的传播顺序为():

A 日本到美国再到西欧B 西欧到日本再到美国 C 美国到日本再到西欧

D 西欧到美国再到日本

正确答案:C

12.目标管理中设置的目标不超过()个:

A 3B 4C 5D 6

正确答案:C

13.标杆超越是国外()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经营管理方法:

A 19世纪70年代B 19世纪80年代 C 20世纪70年代D 20世纪80年代

正确答案:D

14.目标管理强调():

A 自我控制B 管理控制 C 行为控制D 过程控制

正确答案:A

15.最早运用标杆超越法的是():

A 美国施乐公司B 英国广播公司 C 中国海尔集团公司D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

正确答案:A

16.运用标杆超越设计绩效考核体系的优势在于建立以()为关注点的绩效考核标准:

A 绩效考核B 绩效沟通 C 绩效评估D 绩效改善

正确答案:D

17.绩效目标设定时,用()分解目标:

A 鱼刺法B 剥洋葱法 C 冰山法D 网络图法

正确答案:B

18.目标管理是由()最先提出的:

A 泰勒B 德鲁克 C 法约尔D 布莱克

正确答案:B

19.标杆超越是一个强调()的工具:

A 内向型B 外向型 C 主动型D 被动型

正确答案:B

20.利用组织绩效目标确定团队绩效的测评指标适用于():

A 当团队的组建主要是为了帮助组织改进绩效指标时

B 当团队的组建主要是为了帮助组织提高经济利润时

C 当团队的组建主要是为了帮助组织改善客户关系时

D 当团队的组建主要是为了帮助组织提升管理水平时

正确答案:A

21.团队的广泛使用,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是为了():

A 调节员工关系B 活跃办公气氛 C 保证组织的高效率D 节省管理成本

正确答案:C

22.知识型工作者的特点在于():

A 以脑力劳动为主B 他们比老板更了解自己的工作 C 以体力劳动为主

D 他们对自己工作的了解不如老板

正确答案:B

23.利用客户关系图的方法确定团队绩效的测评指标适用于():

A 当团队的存在主要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时

B 当团队的存在主要是为了满足股东的需求时

C 当团队的存在主要是为了满足员工的需求时

D 当团队的存在主要是为了满足任务的需求时

正确答案:A

24.最好的工作团队的成员一般不超过()人:

A 10B 11 C 12D 13

正确答案:C

25.利用绩效金字塔确定团队绩效的测评指标的出发点是():

A 明确绩效考核的责任B 明确绩效的层次 C 明确组织任务的分工D 明确管理的目标正确答案:B

26.团队存在的基础,团队凝聚力的源泉,团队能够成功的关键都在于():

A 合理的组织结构B 有魅力的领导者 C 互补的性格特质D 共同的目标

正确答案:D

27.对团队的考核就是对团队()的考核:

A 领导B 成员 C 服务D 绩效

正确答案:A

28.绩效考核时供考核双方使用的最简洁、最明确的沟通语言是():

A 数字化B 非量化 C 动态化D 量化

正确答案:D

多选题

29.平衡记分卡的制定原则有():

A 包括较少的、简单的、相关的指标B 不仅仅局限于财务指标

C 将战略目标、短期目标和年度预算相连接D 强调业绩的前置和后置指标

E 在公司的上下、左右寻求平衡

正确答案:ABCDE

30.平衡记分卡考核的角度包括():

A 股东B 财务 C 客户D 学习与发展 E 内部流程

正确答案:BCDE

31.平衡记分卡是在寻求()平衡的基础上完成的绩效管理与战略实施过程:

A 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之间B 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之间 C 指标的前馈指导和后馈控制之间D 组织的短期增长与长期增长之间 E 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之间

正确答案:ABCD

32.部门平衡记分卡的内容有():

A 部门关键业绩角度:设立这个部门,上级第一位的要求是什么?它与整个企业的关键业绩目标的关系是什么?

B 部门职能角度:工作固有的要求是什么,本部门必须完成哪些职能,才能在组织中做得更好?

C 岗位角度:在组织系统中,工作需要你做什么?即该岗位的主要工作职责是什么?

D 部门绩效管理角度:怎样管理部门,能使工作绩效提升?部门绩效的产生需要一定的工作管理,对促进和保证提高绩效的充分必要条件做得怎样?

E 创新学习角度:我们怎样提升能力以满足环境的变化?

正确答案:ABDE

33.平衡记分卡与传统考核方法比较,其优势在于():

A 消除了传统绩效考核方法财务指标单一考核指标的局限性

B 是考核系统与管理系统的完美结合C 以顾客为导向,缩短反应时间,提高质量,重视团队合作

D 是一个基于战略的绩效考核系统,发展和强化了战略管理系统

E 防止了次优化行为

正确答案:ACDE

34.内部流程指标体系有():

A 设计能力B 技术水准 C 制造效率D 安全性 E 新产品推出能力

正确答案:ABCDE

35.绩效目标的设定应注意():

A 目标必须是上下级员工一致认同的B 目标必须符合SMART原则

C 目标需要有适度的挑战性D 目标最好存于完整的工作任务中 E 目标越少越好正确答案:ABCDE

36.标杆超越法适用于企业的多个方面,如():

A 制定企业战略B 业务流程重组 C 解决内部问题D 组织学习E 更新观念

正确答案:ABCDE

37.在目标管理中,把工作按照重要性和迫切性可以分为():

A 关键任务B 重要又迫切 C 重要但不迫切D 迫切但不重要 E 既不重要又不迫切正确答案:BCDE

38.下列关于标杆超越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标杆是指最佳实践或最优标准,其核心是向业内外的最优企业学习

B 标杆超越仅限在全国全行业上寻找基准

C 该方法是一种间接的、片段式的、渐进的管理方法

D 注重比较和衡量

E 标杆超越法为企业设计绩效指标体系提供了一个以外部导向为基础的全新思路,它包含“标杆”和“超越”两个阶段

正确答案:ADE

39.以Campion为首的研究小组在1993年研究了金融服务企业的80个工作团队,结果发现团队绩效与()设计变量有关:

A 团队工作设计B 团队成员间的相互依赖性 C 团队的构成D 群体内运行过程E 情景因素

正确答案:ABCDE

40.知识型团队的特点有():

A 任务是创造性的,工作不是例行性、重复性的B 创造性的过程不容易控制,而且难以程式化,所以需要采用结果导向的思维

C 通过共同的价值观、公认的原则和绩效标准来加以控制

D 任务是模仿性的,工作是例行性、重复性的E 通过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原则和绩效标准来加以发展

正确答案:ABC

41.实施团队绩效测评时应注意():

A 绩效测评必须赢得团队成员的关注和认可,团队成员需要充分理解测评系统

B 确保团队的战略和组织战略保持一致

C 确保团队绩效测评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工作业绩

D 测评系统应充分考虑客户的意见

E 测评系统应详细描述每一位团队成员的工作

正确答案:ABCDE

42.高绩效团队的人员组成有():

A 具有互补技术专长的成员B 具有解决问题和决策技能的成员 C 具有善于倾听、反馈、解决冲突的成员D 具有人际关系技能的成员 E 具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成员

正确答案:ABCD

43.跨部门团队绩效测评应注意():

A 打破部门考核的标准,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跨部门考核体系

B 在业绩考核的基础上增加“过程考核”,由领导、同事对行为打分

C 跨部门团队的项目经理与人力资源部门合作

D 确保团队的战略和组织战略保持一致

E 作好非标准化工作

正确答案:AC

44.团队成员在()层次上都负有责任:

A 组织B 部门 C 团队D 子公司 E 个人

正确答案:CE

45.知识型团队的考核指标有():

刑事诉讼法第三次作业答案 篇8

一、案例分析题:

1.犯罪嫌疑人陈甲,男,30岁,农民,某县人大代表;陈甲父母早亡,只有一妹妹陈乙,22岁,从小由陈甲一手带大。陈乙与邻村青年农民刘某是中学同学,两人感情很好,私下相许愿结为终身伴侣。陈甲得知此事后,因嫌弃刘某长得矮小,配不上其妹妹,不同意陈乙与刘某来往,并将陈乙介绍给一退伍军人,某村养猪专业户。陈乙执意不从,陈甲因此事对其妹辱骂、殴打。某日,陈乙去镇上买化肥,路上恰逢刘某,二人边走边谈,终于约定待选好时间后私奔成婚,但不巧被与陈家同村的赵某窃听。赵某遂回家转告了陈甲,陈甲当即手提一根扁担赶往镇上,碰到陈乙和刘某后,将刘某赶走,并把陈乙扭回家中关在她的房间内。陈乙痛感与刘某的婚姻无法实现,于当夜在房间内悬梁自尽。次日早上,陈甲发现其妹自杀身亡,惊恐中身带一把杀猪刀,扬言要找刘某算帐。村治保主任闻知此事,为防止矛盾激化,立即通过电话向县公、检、法三机关作了报告。问题:本案应由公、检、法哪一机关直接受理?理由是什么?

答:本案应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理由是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属于自诉案件,刑事诉讼法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自诉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本案中陈甲采取暴力方法干涉其妹妹与陈乙的婚姻自由,致使陈乙自杀,已致被害人死亡,情节严重,不属于刑事自诉案,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应由公安机关先受理。

2、犯罪嫌疑人赵某,男,25岁,工人。赵某因盗窃公款潜逃,1998年1月4日,侦查人员张某在执行其他公务活动时,偶然撞见赵某并将他拘留。为了使本案的证据更充分,侦查人员张某、杜某于1月5日前往赵某所在单位,将本案的部分证人召集在一间办公室内,进行了询问。1月6日,侦查人员张某一人开始讯问赵某,讯问笔录如下:

张:你老实交待你的罪行,我们党的政策是“坦自从宽,抗拒从严”,不准你狡辩、抵赖。赵:我要请律师。

张:现在你不能请律师,侦查阶段律师不能介入。

赵:我抗议,你拘留我到现在已经两天了,还没有向我出示拘留证。

张:对你这种在逃犯,可以不出示。现在你老实交待罪行。

赵:我没罪。

张:你必须自己拿出充分的证据来,我们才能说你无罪。你若老实交代,说完了我们可以放你出去;你若顽抗到底,我们公安机关将从重处罚你。

在讯问过程中,张某多次打赵某的耳光,并罚赵某跪在地下

问题:在本案的侦查中,侦查人员收集证据存在哪些问题?

答:⑴、不应该将部分证人召集在一间办公室询问,而应个别进行,违反了刑诉法九十七条。⑵不让赵某请律师,违反了刑事诉讼法第九十六条规定。

⑶询问笔录开头首先应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为,让其陈述有罪的情节或无罪的辩解。而本案侦查人员开始就让其交待罪行,违反了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

⑷侦查人员拘留赵某,未出示拘留证,违反了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

⑸侦查人员让犯罪嫌疑人赵某拿出证据的说法,违反了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刑事案件举证责任在侦查(检察)机关。

⑹侦查人员有刑讯逼供行为。违反了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三条规定。

3.1997年5月初,某市检察院接到举报某省国有外贸公司经理苏庆挪用公款200万元的信件。检察院经立案审查认为,苏庆的行为已构成挪用公款罪,依法应予逮捕,即派本院侦查员将苏庆逮捕。同年7月,该案侦查终结,市检察院以挪用公款罪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1997年8月,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该案。辩护律师在庭审时申请传唤公司的知情人出庭作证。合议庭同意该申请,决定中止审理,并传唤证人到庭作证。证人到庭作证时,公诉人在质询中发现,苏庆还有以虚报差旅费的方式贪污公款的行为,且已构成犯罪。公诉人随即当庭指控苏庆另犯有贪污罪。辩护人以公诉人增加了控诉为由,请求延期审理。合议庭接受辩护人请求,决定延期审理。经重新开庭对检察院所指控的挪用公款罪和贪污罪进行审理后,合议庭认为,指控苏庆挪用公款罪证据不充分,因而不能定罪,但担心对此罪不予认定,检察院可能会提出抗诉,为此,将案件提请院长决定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审判委员会讨论后决定,挪用公款罪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成立,但贪污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认定构成犯罪。合议庭根据此决定,做出了判决:判处苏庆犯贪污罪处5年有期徒刑;挪用公款罪因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宣判后,苏庆即提出上诉,后又在上诉期满后要求撤回上诉。检察院对该一审判决未提出抗诉。二审法院审查苏撤回上诉的要求后认为,原判决正确无误,因此,做出准予撤回上诉的决定书。

问题:(1)检察机关在本案诉讼中有哪些违反诉讼程序规定的情况,为什么?

(2)法院在一审时有哪些做法不符合刑事诉讼有关法律的规定,为什么?

(3)法院在二审时有哪些做法不符合刑事诉讼有关法律的规定,为什么?

答:检察机关在本案诉讼中违反诉讼程序的情况有:

⑴、派本院侦查员将苏庆逮捕。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九条规定逮捕犯罪嫌疑人由公安机关执行。⑵检察机关以挪用公款罪状提起公诉,在质证时,发现苏庆有贪污行为,已构成犯罪,公诉人应请求延期审理,然后撤回起诉。重新起诉,而不能当庭指挥其贪污,因提起公诉是以挪用公款罪。法院只能依起诉书的指挥进行审理。法院在一审时不符合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的有:

⑴当辩护提传唤证人出庭时,决定中止审理不妥,应决定延期审理。

⑵法院以贪污罪判处苏庆有罪违反了刑事诉讼法。法院只能以起诉书指挥的罪状[名进行审理判决。二审法院做出的准予撤回上诉的决定书,违反了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九条规定。如认为原判决正确应做出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裁定。

二、问答题:

1、谈谈搜查的程序。

答:⑴搜查只能由侦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进行,其他任何人都无权进行。⑵进行搜查,必须向被搜查人出示搜查证。

⑶在搜查时,应当有被搜查人或他的家属,邻居或其他见证人在场。⑷搜查妇女的身体,应当由女工作人员进行。

⑸可以设置武装警戒或监时封锁。

⑹注意保护公私财物。

⑺搜查应当当场制作笔录。

2、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不起诉的条件有哪些?

答:⑴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在法律上不构成犯罪。

⑵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

⑶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⑷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⑸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撤回告诉的。

⑹犯罪嫌疑人死亡的。

经济法第三次作业(伍) 篇9

1. 简述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与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区别。

2. 简述外商先行回收投资的法定条件。

第十二次作业

1.根据新破产法,涉及债务人财产的哪些行为无效?哪些行为可以撤销?

2.什么是破产宣告?什么是别除权?

3.什么是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如何清偿?

4.简述破产程序终结的方式。

第十三次作业

1、什么是票据?票据权利有哪些?如何补救?

2、简述汇票的绝对应记载事项。

第十四次作业

1、什么是票据抗辩?有哪些种类?对票据抗辩有哪些限制?

2、什么是承兑?什么是提示承兑?

3、什么是票据的保证?怎样理解保证人责任与被保证人责任的同一性?

第十五次作业

1、什么是追索权?持票人在行使追索权时应满足哪些条件?

2、什么是本票?什么是支票?两者有何区别?

第十六次作业

1、不正当竞争行为主要有哪些?

2、简述专利申请原则。

3、案例:2004年2月28日,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告)与某外贸公司(被告)签订了一份买卖棕榈油的合同。合同约定由被告卖给原告海王牌棕榈油1.5万吨,总价款13000万元,交货时间为2004年3月10日以前,原告在收货后即付清全部货款;原告应于合同签订后5个工作日内支付被告定金3900万元;任何一方违约都要承担违约金,违约金比例为货款的4%;合同有效期从2004年2月18日至同年6月。合同还对棕榈油的质量及技术标准、包装等作了约定。

同年2月22日,该原告即按合同约定给付被告定金3900万元。与此同时,原告又与某食品公司订立了由原告供应海王牌棕榈油1.5万吨,总价款13650万元的合同,交货日期为同年3月15日。

同年3月20日,被告因无货可供,向原告提出终止合同履行,退回全部定金。原告不同意,要求被告继续履行合同,否则就承担违约金并赔偿损失。同年3月25日,被告单方面宣告解除合同,并退还原告定金3900万元及其利息136.5万元。原告因被告不能交货而不能履行与其下家买方的买卖合同,造成可得利润损失650万元。原告遂向法院起诉,请求判决被告双倍返还定金,承担4%的违约金520万元,并赔偿经济损失650万元。

问题:

(1)在本案中,原告支付的定金应为多少?其余的部分算什么?

(2)在本案中既约定有定金责任,又约定有违约金责任,是否可以同时适用?怎样

适用对原告最为有利?

上一篇:三4仪式之礼下一篇:问卷调查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