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我市人大工作和政协工作新局面

2024-05-25

开创我市人大工作和政协工作新局面(共8篇)

开创我市人大工作和政协工作新局面 篇1

在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时刻,市委相继召开全市人大工作会议和全市政协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全省人大工作会议和全省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我市人大和政协工作,并分别作出了《中国共产党##市委关于贯彻〈中国共产党##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的决定〉的意见》、《中国共产党##市委关于贯彻〈中国共产党##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的决定〉的意见》。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好这两个重要会议精神,扎实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地方人大工作不断加强,为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全党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科学总结了党的执政经验,提出包括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内的五个方面的执政能力建设,强调必须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加强和改善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支持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依法履行职责,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委要站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不断增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权;进一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把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是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种民主形式,既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又体现中华民族兼容并蓄的优良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优势。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人民政协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增强做好政协工作的自觉性与主动性。要把各级党委是否重视人民政协工作,能否发挥好人民政协在建设三个文明中的任用,作为检验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把加强和改善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同积极支持人民政协依照法律和章程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结合起来,按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切实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民主两大主题,推进政协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要积极主动为政协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不断增强政协组织的生机和活力。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人大工作和政协工作,使命光荣,地位重要,责任重大。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人民政协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全面加强自身建设;要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能;要以这次人大工作会议和政协工作会议为新的起点,万众一心、同心同德,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为实现##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加快崛起和更大跨越而努力。

开创我市人大工作和政协工作新局面 篇2

张仲秋指出, 近年来兽医工作形势总体良好, 各级动物疫病防控和卫生监督机构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在疫病防控目标全球同步化的大环境下, 各级动物疫病防控和卫生监督机构要准确把握兽医工作面临的国际国内新形势, 紧紧围绕《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 (2012~2020年) 》目标任务, 加强对兽医工作新常态判断研究, 树立动物疫病从“有效控制”向“净化消灭”转变的工作思路, 不断夯实兽医工作基础, 充分激发基层疫控和监督队伍新活力, 实现兽医工作的齐抓共管、全面推进。

张仲秋强调, 各地动物疫病防控和卫生监督机构要适应当前兽医工作新形势新变化, 进一步明晰工作方向和思路, 厘清中央和地方事权, 抓好疫病防控区域化管理, 强化兽医行业信息化应用, 扎实做好兽医基层队伍建设和基础工作。

张仲秋要求, 要加强法规调研, 做好顶层设计;强化体系建设, 构建新型兽医队伍;勇于探索创新, 以点带面推动疫病净化;加强疫控监督两系统协作, 形成工作合力;强化新技术应用, 提高兽医工作成效;增强工作责任感, 树立真抓实干新形象, 努力开创动物疫病防控与卫生监督工作新局面。

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篇3

与会同志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实质,并结合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省十次党代会精神,畅谈学习心得,交流学习体会。通过学习,大家对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决心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省十次党代会提出的总体要求和战略部署上,加强常委会及机关党的建设,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扎实做好当前各项工作,不断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为推进“科学发展、加快振兴,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聂文权在会议结束时做总结讲话。他指出,要深刻理解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高度和宽广视野,精辟分析了我国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科学阐述了事关党和国家全局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奠定了政治思想和理论基础,对于团结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满怀信心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具有重大意义。

聂文权强调,要全面把握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科学内涵。要通过学习讲话精神,继续坚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引领下继续前进,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定走科学发展之路的信心和决心,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必须正确处理经济规模与经济结构、经济数量与经济质量、经济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关系,通过更有力、更有效的举措,不断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水平;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多做抓基层、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不断完善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制度体系,为科学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开创我市人大工作和政协工作新局面 篇4

明主持

我市召开“双创”工作上半年讲评推进会

真抓实做 合力攻坚 提速增效 努力开创“双创”工作新局面

穆为民发表讲话 程志明主持

本报讯(记者蔡凯 曾庆芳)7月18日,全市“双创”工作上半年讲评推进会召开,通报创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对做好下步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市委书记穆为民强调,全市上下必须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纪律意识,自觉践行“三严三实”,真正做到“三准三专三聚三提”,认识要高、作风要硬、能力要强,真抓实做、合力攻坚、提速增效,努力开创“双创”工作新局面。

市委副书记、市长程志明主持会议并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出要求。

穆为民指出,“双创”工作是提升中心城区“两度两力”,打造大美南阳、活力南阳、幸福南阳的保障支撑,是落实“三严三实”的具体量化是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各级各部门要正视问题不足,注重创新,转变思路,努力实现由临时性任务、突击性抓法向常态化工作、长效性机制转变;由重管理向建管并重转变,以管理需要倒逼城市建设,以功能完善促管理提升;由重卫生城创建向“双创”联动转变,构建人与环境互相促进、相互提升的良性机制;由政府“一头热”向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合力共建转变。相关单位要按照“四个转变”要求,对上半年工作进行深入总结剖析,找准薄弱环节,汲取经验教训,研究针对性举措义无反顾地把“双创”各项任务抓实抓好,确保迎检成功。

穆为民强调,忠诚担当事上见,落实见效真本事。市“双创”工作指挥部要强化领导协调和专题督导,敢抓敢管,敢于督责,确保任务、责任、进度、督查“四到位”。各县区要党政同责、党政共抓,突出抓好改厕、垃圾收集、绿化等美丽乡村清洁家园工作。市直相关单位要主动作为,既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又要共下“双创”工作“一盘棋”。各街道、乡镇要抓到社区、村,落实好每一项具体任务,强力推进“双创”达标。市四大班子领导和市直有帮扶任务的单位要落实分包责任,切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确保“双创”工作顺利推进。市大督查办要把“双创”工作作为重点督查事项,定期督查通报。各级各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双创”工作在巩固中提升,在提升中前行,为群众提供一个舒适、安全、幸福的生活环境。

程志明要求,各级各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切实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迅速形成全市动员、全民动手合力创建工作热潮,坚决保证创建任务、标准、时限落实到位。牢固树立守土有责意识,思想上严起来,行动上实起来,敢于动真碰硬,对“双创”工作不力的要坚决追究相关责任。加强明察暗访,实施顶格问责,更加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力争早日实现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

会议通报了上半年全市“双创”工作考评情况,部分单位作表态发言。

开创我市人大工作和政协工作新局面 篇5

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不断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区委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号文件及省、市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换届以来全区

人大工作,研究部署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任务和措施,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善区委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推动全区人大工作再创新局面,为建设法治城区和“打造杭州rbd,构建和谐新城区”作出积极贡献。区委常委会对为这次会议十分重视,专门听取了区人大常委会党组的汇报,研究讨论了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的意见》。下面,我根据区委常委会讨论的意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坚持与时俱进,依法履行职责,全区人大工作取得新发展

换届后的三年多来,区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有力地促进了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充分发挥作用。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区委的领导下,牢牢把握全区工作大局,忠实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不断加强和改进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大力支持“一府两院”依法开展工作,为推动区委决策落实、促进我区三个文明建设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中心工作成效明显。牢固树立中心意识,认真领会区委意图,坚决贯彻区委决策,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坚持把民主法制建设作为根本任务,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区基本方略,加快推进全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有力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是监督工作扎实有效。紧紧抓住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监督工作,并不断改进监督方式,拓展监督范围,围绕重点工程建设、特色街区打造、背街小巷改善、为民办实事工程、四五普法宣传教育等开展监督,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一步规范了行政执法评议和述职评议,完善区人大常委会对任命干部的述职评议,开展了选民评议区人大代表等活动,监督效果明显提高。

三是代表工作逐步完善。始终把做好代表工作、发挥代表作用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建立了常委会组成人员分工联系代表、定期接待和走访代表等制度,切实加强与人大代表的联系;积极组织代表开展调查、检查、视察和评议活动,较好地发挥了人大代表的作用;不断加大对代表的培训力度,提高代表履行职责的能力,特别是对代表进行行政强制拆迁工作培训,组织代表参与到行政强制拆迁工作中,为积极稳妥推进行政强制拆迁、破解拆迁难题发挥了作用;切实加强代表议案建议交办、督办工作,努力提高议案建议解决率和代表满意率,积极为代表执行职务创造条件,维护人大代表的合法权益。

四是自身建设不断加强。人大常委会把加强自身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常抓不懈。坚持党组中心组等各项学习制度,加强对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人大业务知识的学习,注重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和社会热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不断提高决策水平和工作水平。始终着眼于人大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积极探索履行职责新途径,切实加强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建设。稳步推进街道人大工委建设,不断优化机关干部的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人大机构不断健全,整体素质和履职能力不断提高。

总之,近年来区人大工作与时俱进,有力促进了我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区委对区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是满意的,全区人民、人大代表是满意的。在此,我代表区委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同志们,向全区人大代表、向关心和支持人大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区人大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如一些领导干部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大工作的重要性还认识不足,缺乏主动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的意识;少数从事人大工作的同志适应新时期工作要求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钻研人大工作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等等。这些,我们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逐步加以解决,努力推动我区人大工作继续向前发展。

二、加强和改善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支持和保证人大依法履行职能

加强和改善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是党委的一项重要职责。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市人大工作会议要求,支持和保证人大依法履行职能,切实把全区人大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觉性。

第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客观需要。坚持党的领导同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根本上讲是一致的。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可以及时地把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成为全体人民的行为规范和共同行动,从制度上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大工作开展得如何、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体现了同级党委执政水平的高低和执政意识的强弱。因此,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必须从维护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坚持和完善这一根本制度的自觉性。

第二,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途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充分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的最好政权组织形式。实践证明,这一制度合国情、顺民意,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当前,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对于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人民民主具有重大意义。

第三,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打造杭州rbd,构建和谐新城区”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要在激烈竞争中稳步发展,实现“打造杭州rbd,构建和谐新城区”的战略目标,需要全区上下的拼搏奋斗。在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中,人大及其常委会担负着重要的职责。只有发挥好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政治优势,才能更好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动员和组织全区人民同心同德,共同奋斗;只有发挥好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民主法制建设主导力量的工作优势,才能不断推进依法治区,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只有发挥好人大及其常委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组织优势,才能更好地形成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只有发挥好人大代表分布广、素质高的人才优势,才能为“打造杭州rbd,构建和谐新城区”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

总之,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的实现,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我们要深化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本质特征的认识,深化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广阔前景的认识,充分发挥人大的作用,切实做好各项工作。

(二)加强领导,全力保证和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

尊重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地位,保证和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是党委对人大工作实施领导的主要任务,也是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区委应充分发挥核心保证作用,支持和保障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

第一,要为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要把人大工作纳入区委工作的总体布局,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健全制度,规范工作。一方面要健全区委领导人大工作的制度和机制。区委的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要及时向人大及其常委会党组通报,主动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涉及人大及其常委会职权范围内的,事先应向人大常委会党组通报。区委每届任期内至少召开一次人大工作会议,对一个时期的人大工作进行部署;每年要定期听取人大工作专题汇报,全面了解人大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另一方面要进一步规范区委与人大的关系。要坚持总揽但不包揽、协调但不代替,充分尊重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地位,使之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凡是应由人大或人大常委会决定的事项,都要依法提交并履行法定程序。区人大常委会要自觉接受区委的领导,涉及决定重大事项、加强监督以及人大常委会自身建设等重大问题,都要及时向区委请示报告,以更好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区委的决策体现落实到人大工作中。

第二,要为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和改进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关键是要支持人大依照法律的规定履行职能。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从各个环节上保障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区委对事关全局、长远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大事作出决策,同时还要通过人大及其常会作出决议决定;政府部门要主动提请人大或人大常委会对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进行审议、讨论和决定。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出决议、决定后,区委、区政府要加强协调和引导,促进决议、决定的贯彻执行。“一府两院”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宪法意识和人大意识,尊重和配合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司法公正;在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报告工作、办理代表建议意见和接受人大的视察、检查、评议等方面,要做到态度端正、行动自觉、措施落实。要坚持党管干部与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选举任免权有机统一,凡是党委推荐需要由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任免的干部,事先要征求人大常委会党组的意见,对于多数代表或委员不同意的人选,不能匆忙提出。凡是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任命的干部,在选举或任免前,不得对外公布,不得正式到职或离职;在法定任期内确需调整的,要事先征求人大常委会党组意见,并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

第三,要为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各级党组织及宣传部门要把人大宣传工作作为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加强对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的宣传,加强对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宣传,加强对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责的宣传,不断增强全社会的民主法制意识和人大意识。要深入开展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学习和教育,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主法制建设有关内容纳入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把人大制度的基本理论列入干部培训的内容,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自觉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

(三)落实举措,切实推进人大及其机关建设。

新形势、新任务对人大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切实加强人大及其机关建设。这也是加强党对人大工作领导的重要组织保障。

第一,要加强人大常委会的组织建设。根据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性质和自身特点,要进一步优化人大常委会的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特别是要增加熟悉、经济、科技、文化等工作的人才。要把议政水平和参与决策的能力作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选的重要条件,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所担负的职责任务相适应。要按照机构改革的要求和人大工作发展的实际需要,加强、充实、调整人大常委会工作委员会,并不断深化街道人大工委建设,积极发挥街道人大工委的作用。

第二,要重视和加强人大干部队伍建设。人大机关干部是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人大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纳入区委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进一步加大对人大干部的教育、培养、使用的工作力度,通过选调、培训、挂职、交流等渠道予以锻炼和提高。要切实加大人大与党委、政府机关之间的干部交流力度,注重从人大选派干部到基层和同级党政机关任职、挂职,采取切实措施有计划地实现人大机关干部和其他机关干部的双向交流。

第三,要切实解决人大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从人大工作的实际和需要出发,切实帮助解决人大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要在办公条件、工作经费、后勤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确保各项人大工作的正常开展。要为人大代表履行职责提供物质保障、时间保障和司法保障,支持各级人大代表依法执行职务。要维护代表合法权益,对妨碍代表执行职务或侵犯代表权利的事件,要依法严肃查处。

三、自觉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努力把全区人大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打造杭州rbd,构建和谐新城区”是我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中心工作。人大工作要紧紧围绕这一中心,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促进发展作为依法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

第一,要增强核心意识,自觉坚持在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坚持党的领导是人大行使职权、开展工作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区人大及其常委会要自觉接受区委的领导,坚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了解和领会区委的重大决策和部署,自觉围绕区委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要及时地通过法定程序把区委的重大决策和重要意图,变成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决定、决议,并保证其实施。要建立健全向区委请示汇报制度,重大问题和重要活动要及时向区委报告。区人大常委会党组要切实发挥核心保证作用,带领人大的党员干部以自己的模范行动,保证区委意图的贯彻实施,真正把加强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严格依法办事三者统一起来。

第二,要增强中心意识,依法履行职能。区人大及其常委会要紧紧围绕区委的中心工作,主动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依法履行职能。一是要认真行使好监督权。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丰富监督形式,完善监督程序,加大监督力度,增强监督实效。要进一步增强监督工作的针对性,把“一府两院”贯彻实施法律法规和人大决议决定的情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事关地方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监督工作的重点。要进一步增强监督工作的实效性,加强对监督事项的跟踪督办,敢于和善于运用质询、组织特定问题调查、罢免等刚性监督手段,督促解决一些久拖不决或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讲求监督方式方法,加强与监督对象的沟通协调,寓监督于支持之中,使监督的过程成为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过程,成为取得相互理解、彼此支持的过程,成为凝心聚力、推动工作的过程。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人大及其常委会特别要抓住现代服务业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及重点工程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开展监督,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要认真行使好重大事项决定权。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对地方人大行使决定权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正确认识和处理地方人大决定权与政府行政管理权的关系。要紧紧围绕区委的要求和重点工作,善于抓住我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法制建设等带有长远性、方向性、根本性的重大事项,抓住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搞好调查研究,并适时作出决议决定,规范和推动我区三个文明建设的健康持续发展。要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研究,积极探索行使决定权的内容和方式方法,制定相应的规范,努力提高议事质量和决策水平。三是要认真行使好人事任免权。坚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任免权和党管干部原则的统一,畅通用人渠道,明确用人导向,善于把党管干部与人大常委会依法任免干部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党和人民把好任免关。要进一步加强对被任命干部的监督,充分运用工作报告、法律考试、述职评议等多种形式,把对事的监督和对人的监督有机结合起来。

第三,要增强民主意识,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要进一步发扬民主,保障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民主权利,广泛集中正确的意见和建议,依靠集体的智慧保证职权的正确行使。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人大常委会的组织制度和议事制度,坚持集体行使职权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出的每一项决议决定,监督的每一个重大问题,都必须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规定来进行。对集体决定的事项,要积极做好工作,认真抓好落实。

第四,要增强群众意识,密切与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人大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切实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坚持群众路线,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要认真贯彻《代表法》,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代表工作,精心组织、不断改进闭会期间的代表活动,提高活动质量。要进一步拓宽代表知情、知政的渠道,通过组织代表视察、参观、调研等形式,使代表了解政情政务。要进一步深化“代表活动日”、代表向选民述职等活动,调动代表执行职务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树立和维护人大代表的良好形象。要进一步加强对人大代表的培训,鼓励人大代表为我区经济发展、维护稳定、城市建设献计出力,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

第五,要增强责任意识,始终保持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实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担负的任务越来越艰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工作者要充分认识自己光荣而神圣的职责,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决摒弃“人大无所作为、难有作为”的错误观念,满腔热情地投身到人大工作中去。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探索人大行使职权的方式方法,努力拓宽人大工作的渠道,不断提高人大工作的实效。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坚持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深入基层和群众,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做联系群众的模范、爱岗敬业的模范、维护团结的模范、廉洁自律的模范。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认真学习宪法和法律,努力探索和掌握人大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提高业务素质;认真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

同志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快打造杭州rbd步伐及构建和谐新城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合力拼搏、奋勇争先,不断开创我区人大工作新局面,为实现“打造杭州rbd,构建和谐新城区”战略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开创我市人大工作和政协工作新局面 篇6

同志们:

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中纪委x届x次、x次全会、省纪委x届x次全会、市纪委x届x次全会、县委x届x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9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部署2020年工作。下面,我代表县纪委常委会x次全体会议报告工作。

一、2019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完成情况

(一)坚决正风肃纪,服务经济发展。坚持把干部作风建设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主线。县级领导带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对和纠正“四风”。纪检监察机关加强对落实八项规定情况的监督检查,抓住重要时间节点,狠刹公款送贺卡、送节礼、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和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问题X个,处理X人。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三公”经费较去年减少X%。围绕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开展监督检查,对重大项目进展、上级督办或批示、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暗访,发现问题x个,下发督办通知x份,党政纪处分x人,效能告诫x人,诫勉谈话x人。围绕“狠抓落实年”活动集中开展解决“中梗阻”问题百日攻坚战活动,加大对“四乱”“吃拿卡要”等问题的整治力度,解决群众反映问题x个,行政警告x人,诫勉谈话x人,书面检查x人。围绕“百姓问政”“群众评诺”活动收集、解决群众反映问题x个,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发挥跟踪问效平台作用,完善x个重点企业环境监测点和x个效能直报点,x个县重点项目派驻了首席服务官。

(二)加强教育监督,规范权力运行。深化廉政教育,建立“廉政xx”网站,发挥网络监督和宣传作用;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夜校”活动,举办x场,受教育人数x余人;推进廉政文化“六进”工作,举办社县文艺演出、廉政书画展x场。开展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年活动,制定规章制度x大类x项。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x个单位主要领导向纪委常委会公开述廉;开展监督检查,对x个单位通报批评。全面实施“阳光xx”,加快推进县委县政府权力公开运行,投资x万元建成公开电子屏;加强廉洁自律和权力运行监督,开展审计项目x个,处理x人;建立健全“公务灶”制度,逐步实施公务卡制度;清理超标办公用房x间,x平方米。创新载体,投资x多万元建成x平方米功能齐全的行政服务大厅,x个单位x个审批项目入驻;完善110联动机制,全年受理群众诉求x万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度100%。

(三)严厉惩治腐败,增强办案效果。坚持把查办案件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主业。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信访举报x件(次),其中“三要”信访案件x件,对科级干部实施信访谈话x人。立案调查x件,结案x件,给予党政纪处分x人,其中科级干部x人、一般干部x人。通过查办案件,彰显了惩腐决心,提升了队伍信心。认真落实信访工作“五项机制”和“五个统一”,对历年案件线索进行全面清理,按照拟立案、初核、暂存、留存、了结五类标准进行处置。开展办案安全自查自纠活动,实现依法依纪安全文明办案。设置信访举报接待窗口,建成专门谈话室。建立查办案件督办机制和党员数据库系统,完善纪检监察机关与公检法、审计等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创新案件审理档案电子化管理,提高了案卷管理科学化水平。,(四)坚持执纪为民,维护群众利益。坚持把执纪为民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根本任务。深化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组织民评代表X人次参加了全市政风行风集中评议,充分发挥效能监督员、民评代表的作用。围绕城乡低保、保障性住房、减轻农民负担、教育乱收费等问题深入开展纠风治乱,查处在职教师违规推荐教辅资料X起,责任追究X人。深入开展囤地圈地、工程建设、行政执法、水利资金等专项治理,排查整改问题X个。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开展农村集体“三资”及村级干部执行财经纪律专项检查,查处违规资金X万元,查办案件X起,予以党政纪处分X人,提出整改意见X条。

(五)抓好自身建设,夯实基础工程。坚持正人先正己,把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来抓。完善机关内部协作工作制,实行书记、副书记、常委工作三级负责制。优化机关人员配置,成立三个案件检查室,加强办案工作。实行常委分包办事处、重点部门和重点企业制度。开展纪检监察干部“下基层,大调研”活动,征求意见X余条,解决问题X个,撰写调研文章X篇。加强绩效考核,在全县纪检监察系统实行绩效考核办法,完善考核内容、创新考核方式、严格奖惩措施,全县纪检监察系统争先晋位氛围更加浓厚。加强干部教育监督,加大干部交流力度,队伍活力不断增强。健全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机制,规范会议公文管理,厉行勤俭节约,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和会议费支出。在全系统开展会员卡清退工作,并郑重作出“零持有”承诺。

2019年,我县先后被评为全省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先进单位、全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先进单位、全市纪检监察工作先进单位。全县反腐倡廉工作能取得以上可喜成绩,离不开县委、县政府和上级纪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全县干部职工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县纪委常委会向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权力的监督制约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一些部门和党员干部不廉洁问题时有发生。二是作风建设仍需加强,少数党员干部担当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节俭意识还不够。三是一些重点领域监管的机制体制还不够规范。四是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反腐倡廉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着力加以解决。

二、2020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主要任务

2020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年,也是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科学推进XX老工业基地振兴转型战略部署的突破之年,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意义重大。今年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总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省、市纪委全会和县委全会精神,以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为重点,以深化干部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为主线,围绕中心、认真履职,攻坚克难、创优争先,努力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局面,为科学推进XX老工业基地振兴转型,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提供坚强的作风纪律保障。

(一)严明党的纪律,加强对重大决策部署的监督检查。一是加强对党的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要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财经纪律和生活纪律等各项纪律,坚决克服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现象。严肃查处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上级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不允许散布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意见,不允许公开发表违背上级决定的言论,不允许泄露党和国家的秘密,不允许参与各种非法组织和非法活动,不允许制造传播政治谣言及丑化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论。认真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严明组织人事纪律,严肃查处拉票贿选、跑官要官、违规用人等行为。广大党员干部要按照党章规定,做到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纪检监察干部要严格监督,坚决查处违反党纪行为。二是加强对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要围绕县委、县政府“三大格局”的总战略和“龙形经济带”的总布局,加强对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抓好发展环境优化,规范企业执法行为,全面治理涉企“四乱”等突出问题,完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制度措施,加大问责力度。深化“两转两提”,转变政府职能,加快行政审批改革,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服务企业发展,提升行政服务中心、行政效能电子监察平台建设。加大对重大项目推进情况和部门履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抓好各项保廉促效制度落实,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健全监督检查常态运行机制,建立贯彻落实重大决策部署长效机制。

(二)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持不懈正风肃纪。一是深化廉政教育。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党风党纪和廉洁自律教育,继续办好“廉政警示教育夜校”,在教育的覆盖面、针对性、制度化、实效性上实现提升。持续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发挥廉政教育基地作用,加快廉政文化精品工程建设。加强廉政XX网站建设,发挥权威发布、宣传教育、工作展示、投诉举报功能。做好网上反腐倡廉宣传引导和网络舆情的收集研判、应对处置工作。二是严格责任追究。要严肃查处党员领导干部到私人会所活动、变相公款旅游等问题。重点纠正领导干部利用本人及家庭成员婚丧喜庆、乔迁履新等名义,收受下属以及有利益关系单位及个人礼金的行为。严禁用公款互相宴请、赠送节礼、违规消费。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重点纠正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强农惠农资金等突出问题。严肃查处以权谋私问题,治理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和吃拿卡要等问题。加大惩戒问责力度,及时查处违规违纪行为。三是完善工作机制。要强化制度硬约束,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健全各级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机制,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制度。认真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继续实行“公务灶”制度,全面推行公务卡制度的落实。

(三)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一是加强组织协调。纪检监察机关要始终保持查办案件的高压态势,加强对反腐败工作的领导。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级纪委报告。完善反腐败协调小组职能,形成健全规范有序的工作模式。建立健全查办案件组织协调机制,加强与公检法、审计等职能部门在信息沟通、线索移交”疑难会商、手段互补、力量互助等方面的协作,形成查办案件的强大合力。二是提高办案质量。要严格审查和处置党员干部违反党纪政纪、涉嫌违法的行为。要着力严查五个方面的腐败案件问题:严肃查办领导干部贪污贿赂、钱权交易、腐化堕落、失职渎职案件;严肃查办执法、司法人员徇私舞弊、枉法裁判、以案谋私的案件;严肃查办严重违反政治纪律的案件;严肃查办群体性事件、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腐败案件;严肃查办商业贿赂案件。要严惩四类人员:严惩顶风违纪者、破坏发展环境者、不按规矩办事者、违反组织纪律者。要规范并严格执行党内审查审批程序,加强调查取证,强化纪律检查职能部门间的相互制约和监誓。优化“三结合”办案机制,着力提升案件线索发现、大案要案突破和办案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加强案件审理和申诉复查工作,认真履行审核把关和监督制约职责。完善案件审理电子化管理,发挥查办案件的惩治和预防功能。三是规范案件管理。全面推进信访举报工作五项机制,严格落实“五统一”接访制度。按照立案、初核、暂存、留存、了结五类标准,规范管理和处置领导干部反映问题线索。严格遵守审查程序和审查纪律,加强办案场所规范化建设。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廉洁办案,加强对办案全过程的监督管理。落实办案安全责任制,加强对安全事故的责任追究。四是发挥治本功能。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全面掌握党员干部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加强信访监督和诫勉谈话工作,对党员干部身上的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早查处。坚持宽严相济、县别对待,严惩极少数、教育大多数,真正严惩贪腐者、保护改革者、宽容失误者。健全重大案件剖析制度,发挥反面教材警示作用和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

(四)突出责任落实,深化惩防体系建设。一是抓好规划实施。按照中央、省、市意见,结合县情实际,及时制定《XX县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20—2024年责任分解意见》。加强组织协调、检查考核,健全督查、责任追究、考核结果运用机制,确保惩防体系建设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二是完善监督机制。科学配置权力"形成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杈相互制约,规范权力运行,强化权力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认真落实党内监督各项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认真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程序。对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抽查核实。推行权力部门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流程。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机制。加强舆论监督,运用和规范互联网监督,增强监督合力。三是强化责任落实。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担负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定期向县纪委报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各单位各部门主要领导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领导班子成员切实做到“一岗双责”。根据上级要求,及时完善我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办法,明确一旦发生腐败问题,相关单位部门和领导干部要承担的责任。要严格落实好“一案双查”制度,对发生的腐败案件、不正之风问题严重并造成重大影响的单位和部门,要有错必究、有责必追,既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也要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

三、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履职能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全县纪检监察机关要按照中纪委“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要求,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主业意识、责任意识,树立忠诚可靠、服务人民、刚正不阿、秉公执纪的良好形象。

(一)转变工作职能。要正确把握大局与主业的关系、惩治与预防的关系、管人与管事的关系、抓大与抓小的关系。要明确职责定位,把不该管的工作交还主责部门,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要优化纪检监察机关内部机构配置,突出办案力量、强化监督力量、整合预防力量。要削减和退出不必要的议事协调机构,不该牵头的不再牵头,不该参与的立即退出。

(二)优化监督方式。要严格落实纪委监督责任,对协助本级党组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不力,发生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的单位和部门,严肃追究责任。要把监督检查的切入点从配合主管部门开展业务检查转变到对政府部门履行职责的监督上,发挥好“监督再监督”作用。

(三)加强派驻监督。要明确派驻机构的职责任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保障。派出机构要加强管理,完善考核激励和责任追究机制。派驻机构要全面履行监督职责,加强对驻在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驻在部门要自觉接受监督,大力支持派驻机构工作。

开创我市人大工作和政协工作新局面 篇7

第一, 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 是广东主动适应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和发展大趋势、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的战略选择。遵循规律是抓经济工作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实质是生产力空间布局的调整, 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 对推动经济发展既是挑战, 更是重大机遇。“二战”以来的国际三次产业大转移都曾先后成就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第一次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 当美国集中力量发展新兴的半导体、通讯、电子计算机和自动化工业设备等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时候, 他们主动将技术密集度较低的纺织、日化、钢铁、造船、普通工业机械等产业向外转移。而日本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则通过积极承接美国的产业转移, 得以迅速跻身世界工业强国。第二次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 东亚、拉美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紧紧抓住发达国家向外转移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部分层级较低的通用技术产业的机会, 积极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 在微电子、家用电器、日用工业品、低端汽车、造船等领域迅速崛起, 造就了拉美的巴西、墨西哥、阿根廷以及亚洲“四小龙”相继腾飞的辉煌。第三次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 受到新技术革命加速发展的影响, 发达国家集中核心资源大力发展IT、生化、新材料、新能源、宇航等创造周期短、产业辐射范围大的高科技产业, 而将逐步丧失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重化工、消费类电子、交通运输设施等常规技术产业大量向外转移。这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流向是中国、印度、东盟以及东南欧等国家和地区, 这些国家和地区成为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的最大受益者。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抓住改革开放的先机, 主动承接第三次国际产业大转移, 经济社会发展领全国之先。广东充分发挥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先行一步的政策优势以及对外商贸活跃的市场优势, 积极承接发达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产业转移, 创造了广东从以农业为主、经济比较落后的省份, 一跃成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的奇迹。国内外的发展经验都表明, 准确把握产业和技术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适时主动推进产业转移,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客观规律。对产业转移地而言, 这是加速新产业形成, 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对于产业转入地而言, 则是发挥比较和后发优势, 加速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劳动力转移是与产业转移相伴随, 并反映工业化和城镇化特征的客观规律, 也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趋势。正确认识并主动运用这些规律, 我们就能够抢占先机, 把握发展经济的主动权。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作出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的决策, 正是审时度势、主动适应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大势和广东又好又快发展需要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 并非权宜之计。

第二, 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 是广东破解科学发展难题、实现新一轮大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 广东的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处于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时期。虽然广东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用“排头兵”的标准以及与先进省市相比较, 我们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人均发展水平落后。如广东的人均GDP明显低于江苏、浙江等地区, 近10年来年均增速在东部沿海省市中排在最后一位。又如广东每新增一个劳动力创造的GDP是12万元, 大大低于江苏的88万元和山东的22万元。二是环境资源压力加剧。广东以占全国1.87%的土地面积承载了占全国9.8%和4.1%的工业废水和废气总量。改革开放以来, 广东以投资翻8番、能源消费翻4番、环境污染与经济同步翻番的代价, 支撑GDP翻5番多。目前广东的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而珠三角在快速发展中付出了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三是土地瓶颈制约突出。目前, 广东的土地利用各项指标都已全面突破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到2010年止的新增建设用地规划总规模为2570万亩, 但这个数字已经被突破。从未来的发展看, 土地问题是广东面临的最大瓶颈。四是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十分严峻。2007年珠三角地区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 而东西两翼不足1800美元, 山区5市仅约1600美元。近年来两翼和山区发展有所加快, 但落后状况并未根本改变, 区域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城乡居民生活和公共服务水平差距等问题日益严重。五是社会管理压力加大。新中国刚建立时, 广东户籍人口才2780万人, 而2007年光流动人口就达1900万人, 全省常住人口约9449万人, 仅次于河南的9869万人。据预测, 广东的常住人口很快就会超过河南, 成为中国“第一人口大省”。以东莞为例, 户籍人口171万人, 外来常住人口694万人, 加上流动人口超过1000万人。广东人口不仅数量大, 而且结构素质也不够优化。省内农村劳动力初中以下学历的占80%, 没有经过任何技能培训的占80%。目前省内有500万-700万农村劳动力还没有解决就业。与此周时, 珠三角地区大约有2200万外来务工人员, 其中1600多万是外省籍的, 而由于珠三角地区产业层次不高, 外省籍务工人员中近七成是普通务工人员, 技术工人仅占三成左右。随着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 国家政策倾向于要求有稳定就业和住所的外来人口本地化。届时随着珠三角地区大量普通劳动力落户, 外来工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等一系列矛盾将十分突出, 必将带来沉重的公共服务负担和城市管理压力。而广东欠发达地区则面临工业化进程缓慢和大量剩余劳动力找不到出路的困境。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广东科学发展的巨大障碍, 这些问题不解决, 珠三角和山区及东西两翼的发展都将难以为继。如何解开思想观念束缚、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破解科学发展难题, 是广东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作为全省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的第一个重大成果, 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出的加快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重大决策, 正是破解上述发展难题的最现实选择和最有效途径。通过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 广东的珠三角地区才能把部分低附加值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出去, 实现腾笼换鸟, 腾出更大空间承接国内外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高附加值产业, 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 同时降低外来人口数量, 缓解未来面临的人口和社会管理压力。山区和东西两翼通过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和加强劳动力就业培训, 既能够加快产业发展和加速工业化进程, 迅速壮大经济实力, 实现跨越式发展, 同时也能够有效提高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和素质, 逐步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减轻山区和两翼地区发展的人口压力。

第三, 推动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 是广东近几年实践所证明的正确决策。近几年来, 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工作。从2004年省委、省政府首次提出珠三角与山区及东西两翼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以来, 广东积极探索推动产业和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不断加大支持力度。产业和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和一系列重要成果。一是园区建设扎实推进。目前广东14个山区及东西两翼地级市中, 12个市已与珠三角地区合作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24个, 投入开发建设资金45.87亿元。已签订合作意向项目483个, 意向投资额453.37亿元, 其中开工建设项目260个, 投资额138.62亿元。二是园区效益良好。2007年, 24个产业转移园已建成的132个项目实现产值64.70亿元、利税5亿多元。产业转移工业园已成为当地工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三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近年来, 省有关部门加大对山区及东西两翼公路、电源、电网建设与改造力度。特别是从2007年起, 省财政每年安排每个山区及东西两翼地区1亿元专项补助资金, 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投资环境。与此同时, 省财政对经省认定的转移工业园所在地级市给予4000万元的产业转移工业园外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补助。基础设施建设的大投入, 促进了山区和东西两翼以及园区环境的改善。四是劳动力培训转移扎实开展。通过组织实施“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计划”、“智力扶贫工程”等, 加大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 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2007年, 全省非农产业就业比重达到71%。今年一季度, 全省又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2万人。产业转移园成为吸纳当地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载体。五是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制定出台了《关于广东山区和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 (试行) 》、《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工作的意见》、《广东省产业转移园认定办法》等政策文件, 成立了省推进产业转移联席会议制度和农民工联席会议制度, 形成了一系列推动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工作机制和政策措施。随着产业转移园建设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逐步开展, 2005年以来广东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山区工业化、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 山区及东西两翼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速, 尤其是山区生产总值、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如河源市近几年来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加快推进珠三角产业转移的重要机遇, 加强组织领导, 以大力推进“一区六园”和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为载体, 积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 取得了显著成效。2007年, “一区六园”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7.5亿元、增加值86.9亿元, 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4.2%, 拉动GDP增长9.15个百分点。7个产业转移工业园提供就业岗位5万多个, 转移本地劳动力2万多人。7个产业转移工业园已经成为推动河源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撑。实践充分证明, 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以产业转移园区建设为载体, 大力推进产业和劳动力转移的决策是正确的。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 广东推动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的工作还是初步和探索性的, 各地发展还很不平衡。特别是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双转移的工作认识不到位, 有的缺乏远见, 主动性不高, 有的信心不足, 积极性不大;产业转移园区建设普遍存在起点较低, 产业结构不合理, 产业聚集度和关联度不高的问题;园区共建责任落实不到位,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配套服务体系不健全;劳动力转移就业进展缓慢等。总之, 全省产业转移的动力和压力都在加大, 趋势已经形成, 但推动产业转移的环境和条件还远远不能适应。为此, 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 充分认识加快推进“双转移”的重大意义, 切实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 切实增强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以更加振奋的精神和锐意进取的态度, 扎扎实实把“双转移”的各项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到位, 使全省的“双转移”工作迅速形成热潮。

突出重点, 狠抓落实, 推动广东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推进广东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 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 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为动力,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方针, 着力优化区域产业布局, 大力提高劳动力素质, 提升珠三角地区产业竞争力, 带动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加快发展, 推动广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 促进广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力争到2012年, 珠三角地区功能水平显著提高、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在办好现有产业转移工业园基础上, 再规划建设l—2个大型产业转移园, 形成一批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集聚效应明显的产业转移集群, 推动广东产业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开发, 劳动力素质整体提升, 就业结构整体优化, 本省劳动力就业比重提高, 农村劳动力在城镇就业以及向二、三产业转移成效显著。新增转移本省农村劳动力600万人, 组织技能等级培训360万人, 全社会非农就业比重达到80%。珠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显著下降, 人均生产总值增长率高于生产总值增长率2个百分点左右。力争做到三年初见成效, 五年大见成效。为此, 必须坚持政府推动与遵循市场规律相结合, 坚持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相结合, 坚持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相结合, 坚持产业转移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坚持产业布局合理与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相结合。在具体工作中, 要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 坚定不移地把推动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作为重大的战略任务来抓。

这次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 从重大意义、指导思想、目标原则、政策措施以及组织保障等方面对“双转移”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是一份含金量高、操作性强、政策措施有力、推动力大的指导性文件, 同时出台8个配套文件。为了配合和切实推动做好“双转移”工作, 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已决定从2008—2012年五年时间里, 拿出400多亿元资金, 从以下八个方面进行扶持:一是扶持欠发达地区完善基础设施。省财政对14个欠发达市和江门市每年每市补助1亿元, 五年共投入75亿元作为贷款贴息, 专项用于支持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争取带动10倍以上的社会资金投入。二是以竞争形式扶持欠发达地区建设产业转移园。省财政每年拿出15亿元分三个标, 每标5亿元, 通过竞标方式择优扶持欠发达地区3个示范性产业转移园建设, 五年共75亿元。与此同时, 按照“成熟一个建设一个”的原则, 通过竞争在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l一2个大型产业转移园区。三是加大力度扶持欠发达地区重点产业发展。省财政在整合现有每年安排的重点项目启动与战略产业培育专项资金7.5亿元的基础上, 每年安排10亿元, 五年共投入50亿元, 用于鼓励全省重点产业发展及促进重点产业在全省各市间的合理分布。四是实施政府有效引导的产业转移政策。省财政每年安排产业转移奖励资金5亿元, 五年共安排25亿元, 用于鼓励珠三角地区的企业加快向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转移。五是实施免费技能培训。省财政每年安排7亿元资金用于培训欠发达地区劳动力, 每年培训50万人, 每人每期培训四个月, 按每人1400元的标准给予经费补助, 5年投入培训资金35亿元。六是鼓励贫困农村适龄青年掌握职业技能。对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入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实行免学杂费和补助生活费政策。省财政每年按每人3500元的标准资助学杂费, 五年投入资金共11亿元。生活费补助每人每年1500元, 所需经费纳入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政策资助范围, 按既定分担办法由各级财政负担。七是以农田标准化建设减少农村单位土地使用的劳动力, 推动农村劳动力加速转移。整合现有农田建设各项资金, 实施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工程, 省财政五年共投入80亿元, 完成500万亩现代标准农田的改造。八是造新耕地挂钩置换, 增加欠发达地区可开发土地和支持解决全省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问题。省财政每年将从省级土地收益中筹集4—5亿元, 在预算中安排3—4亿元, 五年投入40亿元鼓励和引导市县积极采取措施增加耕地, 特别是加快对广东低效园地、山坡地的改造, 争取造新耕地200万亩以上。以上八项投入的资金达400多亿元, 加上省里已决定对东西两翼销售电价按茂名的现行电价水平、对粤北山区按清远的现行电价水平实行同网同价, 降低欠发达地区电价, 此项每年减少这些地区的电费支出约19亿元, 五年近100亿元, 则全省五年支持“双转移”的资金总额将达到500亿元左右。支持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充分显示了省委、省政府推进这项工作的坚定信心和坚强决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省委、省政府决策和《决定》的精神,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不折不扣地抓好贯彻落实。要结合实际深入做好动员部署, 切实理清工作思路, 找准发展定位, 探索出符合本地实际、具有本地特色的推动“双转移”工作的新路子。

(二)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抓好产业转移园区建设。

产业转移园是产业和劳动力转移的重要载体, 也是“双转移”工作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一是要切实加强园区规划。按照科学布局、合理设置以及高标准、高起点建设的要求, 坚持把园区建设与国家和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及城市和土地利用规划结合起来, 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开发、适度超前的方式规划园区建设, 努力做到“规划一片、开发一片、落户一片、成功一个”。目前还没有建立产业转移园的地区, 要争取早日实现产业转移园区零的突破。二是要促进园区产业的集聚发展。各产业转移园要按照总体规划确定发展方向, 突出主导产业, 实行专业化发展。要围绕延伸产业链, 推动上下游产业配套发展, 形成特色鲜明、配套完善的产业集群, 不仅做大还要做强园区经济, 使园区经济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和增长极。三是要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和服务。全省交通、电力、环保等部门要加大支持园区道路、供电、给排水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珠三角各市要严格履行产业转移园合作建设协议, 加大对口资金投入力度。产业转入地也要积极推进销售电价区域同网同价改革工作, 加大对产业转移园用地的支持, 努力降低产业转移园内企业用地、用电、用工等生产成本, 提高对转移产业的吸引力。产业转入地的外经贸、工商、国土、环保、消防、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 要简化行政审批程序, 推广一站式服务, 提高审批效率。要加快加工贸易联网监管公共平台建设步伐, 建立外经贸、海关、外汇、税务、检验检疫、银行等部门信息化管理体系, 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产业转移园设立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中心, 提高物流通关与监管效率。同时要积极引导珠三角具有实力的中介服务组织向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发展, 完善和提高承接地在出口报关、商品检测、物流、法律、会计、信息、咨询领域的服务水平。要大力改善产业转移园的金融服务, 加大对产业转移园的信贷投放力度, 努力为产业转移园企业提供高效便利的融资和结算服务。四是大力推进集约节约用地。要鼓励采取土地置换、土地使用权调整、改变土地用途等方式盘活用地。实行产业转移园单位面积投资强度最低标准, 推广多层标准厂房建设, 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要使产业转移园成为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典范和主要手段。五是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要大力推广河源等市产业转移园建设的成功经验, 进一步强化“既要金山银山, 更要绿水青山”理念。产业转移园要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 采取集中供电、供气、供热、供冷和环境污染治理, 提高节能减排水平。加大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不要在水源地和重要江河附近设立产业转移园, 防止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污染转移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产业转移园及入园项目要严格执行环境评价制度, 环保设施要与园区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投入运营, 确保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产业转移园建设同步推进。使产业转移园成为解决工业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的重要途径。

(三) 坚持产业转移与产业建设两手抓, 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

要通过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 推动全省产业建设上新水平。要制定区域产业转移规划和实施方案, 促进珠三角地区产业有序转移和东西北地区选择性承接。要加强产业指导, 珠三角地区要在积极推动传统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的同时, 积极发展产业链高端的项目, 加大力度发展新兴高增长产业, 要适当提高产业投资强度、能耗、水耗和排放标准, 限制低水平传统劳动密集型的新建或改扩建项目进入。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要设定符合当地产业发展的能耗标准、环保标准、技术标准以及安全标准, 对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产业转移项目给予重点扶持, 严格控制引进限制类项目, 严禁引进产业政策规定的淘汰类项目, 在转移项目的引进过程中要积极推动企业的技术和设备更新换代, 使产业在转移过程中升级。在推动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过程中, 要按照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 优先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要积极调整第二产业,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不断提升自主研发与创新的能力。要不断完善区域间产业配套能力, 重点发展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以通讯设备、汽车制造为主的现代装备制造产业群以及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群。要在继续吸收外资的同时, 大力发展本土配套企业, 尤其要鼓励民营配套企业加入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生产体系。要充分发挥广东沿江沿海地区运输成本及资源配套优势, 加快发展临港重化工业。

(四) 高度重视并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招商引资是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手段, 也是发达地区推动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以招商引资的大推进来加快广东产业的大转移、大升级。欠发达地区要把招商引资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最重要环节, 学习借鉴清远、河源等市的招商引资办法, 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招商引资。发达地区在推动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的同时, 更要高度重视和谋划好新一轮招商引资, 瞄准世界产业发展的先进水平, 积极承接国际高端产业转移。要更加注重招商选资, 根据本地产业建设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引进项目, 着重引进关联度大、带动力强、节能环保的龙头项目, 通过以大带小、以优汰劣、腾笼换鸟, 实现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同步推进。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 注重推动项目招商向产业招商转变。各地要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 找准本地的产业定位, 积极制定产业招商规划, 建立健全产业招商导向机制, 全力做好招商引导、产业对接等工作, 特别是要用主导产业招商、用特色资源招商, 形成产业集群和特色鲜明的产业转移基地。在今后广东举办的境外大型经贸交流活动中, 不但要重点推介珠三角的主导产业, 也要加强推介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特色和优势产业。要更加注重联动合作招商, 加强珠三角和东西北地区在招商引资方面的协作, 围绕共同的产业链进行联合招商。珠三角各有关市每年都要组织本地企业到对口的山区和东西两翼地区考察、交流与开展产业转移洽谈活动, 协助东西两翼及粤北山区举行大型招商活动。同时, 要主动向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介绍招商引资经验, 共享招商引资信息, 把招商渠道推荐给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

(五) 加强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

这次出台的政策很多是关于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鼓励山区和东西两翼劳动力转移就业的, 对支持山区发展和提高全省发展的质量都十分重要。重点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广泛深入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要坚持技工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两个轮子一起转, 加快农村劳动力培训。山区和东西两翼要鼓励本地学生就读当地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着力培养和输出具有较高技能和素质的劳动力;要积极探索联合办学方式, 吸引珠三角的技工学校和职业院校到当地办分校, 招收当地学生并输往珠三角就业。珠三角各市要认真落实省的规定, 各市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技工学校每年要拿出30%以上的学位专门招收东西两翼和山区学生, 并负责推荐在当地企业就业, 东西两翼和山区要主动加强与珠三角地区的沟通联系, 认真组织好生源。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劳动力技能教育和岗前实用技能培训, 组织实施好农民工技能提升、“一户一技能”、智力扶贫、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等工程, 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市场紧缺的中高级技工和熟练工人。二是多渠道多种形式促进本省农村劳动力就业。要把产业转移园作为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重要载体, 制订产业转移园吸纳当地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就业方案并认真抓好落实。产业转移园内的企业, 原则上大部分要使用当地劳动力。要及时了解和掌握珠三角地区的用工信息, 有计划有组织地做好劳务输出工作。要健全珠三角地区与东西两翼和山区对口劳务帮扶机制, 明确帮扶目标和责任。要积极探索企业招用本省农村劳动力的优惠政策措施, 鼓励企业招用本省农村劳动力。要加强转移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三是积极稳步推进鼓励优秀农民工入户城镇的工作。鼓励优秀农民工入户城镇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客观要求, 同时既体现了党委、政府对农民工的重视和关心, 也有助于鼓励农民工奋发向上、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有助于发展壮大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 具有积极的社会影响和重大的经济意义。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稳步推进这项工作。这次省里配套出台了《关于做好优秀农民工入户城镇工作的意见》, 各地也要结合本地实际抓紧制订吸引和留住优秀农民工的优惠政策。要为优秀农民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对符合条件的优秀农民工, 原则上应鼓励他们在就业地城镇落户, 要提供一定比例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给入户后没有住房的优秀农民工选购。

加强组织领导, 为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广东关于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的大政方针已定, 现在的关键是抓落实。各级党委、政府要统筹安排, 明确责任, 通力合作, 确保“双转移”工作取得实效。

(一) 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工作机制。

推动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是一项具有开创性和战略性的工作, 涉及面广, 工作难度大, 必须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统筹协调, 狠抓工作落实, 积极有序推进, 尽快取得突破性进展。各地各部门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中之重, 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行重点部署。要实行推动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一把手”工程, 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对相关政策要亲自研究, 对重大项目信息要亲自掌握, 对具体难题破解要亲自协调, 一级抓一级, 确保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要加大统筹协调力度, 充分发挥省产业转移联席会议制度和省农民工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 统筹指导全省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工作。各有关部门特别是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建立高效务实的协调机制, 要实施省市联动、政企联动、部门联动, 形成推进“双转移”工作的强大合力, 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各地也要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 抓紧组织编制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规划和工作方案。珠三角与东西两翼及粤北山区要加强联系沟通, 及时研究解决产业转移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共同协商制定并落实年度目标任务。

(二) 落实共建责任, 抓好考核检查。

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工作作为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要进一步加大产业转移园区共建力度, 落实共建责任。珠三角作为产业转出方要在园区规划、资金投入、开发建设、管理、招商引资和引导产业转移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山区及东西两翼地区也要积极主动承担责任, 改善投资环境、优化政务环境、提升服务水平。省经贸、财政、劳动保障、教育等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 对各地产业和劳动力转移进行专项督查, 特别是要对工作机制和责任制建立情况、政策落实情况、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重点督查。要强化对“双转移”工作的检查与考核, 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把推动“双转移”工作的成效与干部选任、激励有机结合起来, 对工作突出的园区、部门、企业, 给予物质和精神双重激励, 特别要让敢抓善抓“双转移”工作的干部政治上有进步, 经济上有激励, 工作上有舞台。要强化责任追究, 对重视不够、工作不力的进行批评和问责。

(三) 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营造良好的投资营商环境。

要根据广东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 结合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工作, 超前规划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加快建设高速公路、机场、港口和航道、铁路和轻轨等交通设施, 构建现代化的综合运输体系。加强骨干电源、电网和能源储备基地建设, 构建现代化的能源保障体系。要提高全省基础设施的共享水平, 推进珠三角与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交通对接, 提高欠发达地区的交通运输能力和质量。与此同时, 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改进机关作风, 简化办事程序, 提高行政效率, 为投资者和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要加强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着力营造适宜创业、适宜工作、适宜生活的良好环境, 增强地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开创企业政研工作新局面 篇8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众多行业和企业纷纷成立了政研会,如今已纵向成线,横向成网。政研会深入研究新形势新变化对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挑战和课题,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充分发挥了在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参谋助手作用。

当然,客观而论,我国企业党建政研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一些单位对于思想政治工作及研究还认识不高,重视不够,不注意研究和解决干群的思想问题,不善于把员工的精神面貌调整到最佳状态,对政研工作支持乏力,研究会势单力薄;一些政研人员责任心、事业心不强,研究能力较弱,深层次、根本性、敏感性的课题涉及较少;研究成果的推广渠道和手段比较单一,研究的方法比较传统,研究的精品力作不多,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还不够,与“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为距离较大。

当前,面临国际上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人们思想意识的日益多元多变、心理问题日趋突出,信息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新媒体的机会和挑战,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巩固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的责任更加重大、使命愈加重要。

基于此,在《中央宣传部、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调查研究的明确要求。在两办转发的这一重要文件中,专门论及研究会工作是非常难得的,既表明了对于研究会历史作用的肯定,也表达了对研究会在提高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中的独特作用的期待。《意见》要求:“各有关地区、行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要采取多种方式,深入开展企业舆情调查,跟踪职工思想动态,及时发现热点难点问题,探索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提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对策建议,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服务。”

上一篇:2020年圣诞节祝福语微信摘录30句下一篇:文化塑造人生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