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24-09-21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用8篇)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篇1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谈

内容摘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工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 的重要内容。健康的心理对于每个人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愉快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实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首先必须为心理健康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其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注重对学生讲授心理健康的知识;再者心理健康教育必需注重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此外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最后还必须利用形式多样的体育、美育和德育教育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这样,心理健康教育才会行之有效,收到的实效。

关键词: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工程,它融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精神医学等多种理论和技术于一体,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全面地、科学地实施才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健康的心理对于每个人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愉快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如果仅停留在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和心理咨询等方面,认为这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部,那就是很大的偏颇。为此,有必要对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诸因素作全面的分析,然后才能有的放矢地实施,从而收到最佳的效果。

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俗话说得好,和好人学语,和叫花学流言。一个中学生的家长整天对他唠叨,老师经常 对他批评、惩罚,家长和老师对其常常提出过高的他所不能接受的要求,就会导致该学生的焦虑、自卑和甚至智力下降。一个中学生如果生活在宽容、谦让之中,他就会学会宽容、谦让;反之,如果他经常生活在冷漠、嫉妒之中,就会变得冷漠、嫉妒。这些现象说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程度与状态,在很大程度会受到他所生活的环境影响,所以有人说:“健康的心理存在于和谐的关系之中。”不同环境的熏陶,将会给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努力营造有利于心理健康的良好环境氛围。为此,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首先了解中学生成长的经历、生活的环境,努力消除影响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加强正面引导,促使中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教育者可以通过谈话、启发、鼓励、激发等手段,诉诸于中学生的有益行为,让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情在中学生头脑中得到强化,通过移情、反向激励等方法,让中学生努力建立起美好的印象,以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状况趋向良好。比如父母离异的中学生缺少温暖和爱抚,可以用行动使他感受到温暖和关怀;过去因为成绩差而被人瞧不起的中学生,可以寻找该生一切优于他人的方面予以表扬,以增强他的自信心。某中学生获得荣誉后,让大家向他祝贺,既增强他的自信心,又增加他的情感体验。其次创设和谐的气氛、建立良好的关系。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老师之间都融洽和谐,真诚相待,团结互助,充满亲情。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之中,学生会在心灵深处受到无形的教育和潜移默化地影响,倘若缺乏这一点,一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应该指出,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首先要求教师从自身做起,要用自身良好的心理状态、良好的教育行为、良好的师德风范教育感染学生,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优化教育方法,注意以情感人。如果教师自身心理不健康,则将给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而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本身就是无形的心理健康教育。

以上所述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外部环境,与之相对的是人的自我心理环境,因为人 的自我心理环境不仅受到外部的影响,也受自我的影响,主要是指受自我暗示的影响。人们会常说,你要想学坏,周围环境再好,你也会变坏;你要想学好,外界环境再差,你也会变好;你认为自己能行,你就能行,你认为自己不行,你就不行。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两者之中,内因是关键。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的同时,更要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内部心理环境”——自我意象,如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引导、自我安慰、自我激励等,用“超我”来调节影响“本我”,用理性来引导潜意识。当然,往往由于中学生自我主宰和理性思维的能力较差,思想行为多情绪化,因而必需在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的同时帮助中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心理环境。

二、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注重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讲授

有一个中学生每次离家上学,明明自己已经把门锁了,可是他总要再回头看看,生怕没 锁。一次他从一本心理健康的书籍上了解到,这是一种心理疾病。于是他以后出门时在检查一下门锁后便叮咛自己:我已经把门锁了,不要再回头。这样,他很容易地矫治了自己的心理疾病。一名女中学生来了月经,心理非常紧张,整天神思不宁,父母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而细心的女班主任老师却引起了注意,经过了解,判断可能是由于该生的生理变化引起的,由此班主任便找了些青春期卫生方面的书给她看,并告诉她这是女性成熟的标志。经过学习和疏导,这个学生很快便克服了心理顾虑,恢复了原有健康心态。一个人懂得生理卫生知识和病理知识、医学知识,他就可以用这些知识来检查自己的身体,发现问题,及时治疗,这样他的身体就可以保持健康。同样,一个人如果掌握心理卫生、心理健康以及其它有关知识,他就可以以此检测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应该怎样才会使自己的心理更加健康。心理健康知识很多,以下是心理健康的一些最基础知识,建议老师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搞讲座等方式传授给中学生,帮助学生学习理解。

第一,心理障碍的知识:什么是心理障碍,心理障碍的分类及产生原因,怎样矫治心理 障碍,如何进行积极的心理调适、心理暗示等。

第二,心理健康主要表现:自我意识观念明确;情绪稳定,乐观豁达;同情他人、善待 他人,乐于与他人交往合作,友好相处;智力、人格、个性发展和谐;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 征等。

第三,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对心理健康的评价:(1)具有适度的安全感;(2)具有适度的自我评价;(3)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

(4)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

(9)在不违背团体的原则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常规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求能做到恰如其分的满足。还有与人相处的知识、乐观向上愉快生活的益处等相关知识。

通过对诸如此类为心理健康服务的知识讲授,让中学生能够较好的理解、掌握健康心理的意义和作用,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己的健康心理,使中学生自己成为一个“心理健康医生”,为自己也为他人诊疗保健。中学生还会由一个心理健康的受教育者变为一个心理健康的教育者,善待自我、善待他人、善待社会,这些知识就构成了中学生进行心理保健的基础,成为培养自我保健意识的源泉。这样,他就能在心理健康的道路上日益发展,在塑造理想的自我、培养高尚人格的过程中,展现自我美好的形象,也使自身得到快乐、安慰。这样做不仅能使中学生心理更加健康,还能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并使潜能得到充分发掘和释放。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是很丰富的,不仅专业教师要学,任何一个老师也要加强学习,否则就有可能出现自身知识缺乏,甚至心理不健康的问题。当然,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不能过多地进行空洞的说教,讲授过于抽象的知识,而应该针对中学生年龄特征,采用适合的方法,结合生动的事例,寓教于乐,让学生得到积极的体验和深刻的理解。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

思维对于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影响。生活中常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有的中学生看到其他同学高兴就会嫉妒,因为他心目中把自我与他人完全对立起来;与此相反,有的中学生则以他人的成功而引以自豪,因为他想,以自己的快乐为乐,快乐永远是有限的;以他人的快乐为乐,快乐才是无限的。同样是听到批评,有的中学生拒不认错,有的中学生则吸取教训,努力改正;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不同的中学生采用了不同的思维方式,错误态度来自于不正确的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的正确与否恰恰反映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积极的、乐观的、科学的思维,于已有益;而消极的、悲观的、错误的思维,则于己有害,它不仅伤害自已的心理,还会损害自己的身体。思维对于心理健康的作用,还表现在正确的思维方式能矫正人的不良心理,有利于塑造良好个性,而不正确的思维则会损坏人的心理,损坏人的性格,对人产生极大的危害。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注重培养中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教育者应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意无意地对中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教育,要引导中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努力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由思维来引导心理,培养积极的心态。比如,上劳动课时可以让中学生讨论以下问题:是多吃苦好还是偷懒好?怎样做才能体现自己高尚的人格?如何对待挫折、失败?如何对待成绩、荣誉?从而让中学生明白吃苦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吃苦能使人得到心灵的享受、人格的升华;勇于吃苦的人才是高尚的人;取得成绩、荣誉时应该保持冷静、不骄不躁:遇到挫折和失败时,应该想这是命运对我的考验,看我是否不灰心丧气,能否战胜它,我应该做强者,而不能做弱者。诸如此类的思维方式,常常表现为一种理性精神,它使中学 生正确地认识一切问题,正确地指导其行动。它不仅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地调节作 用,还有助于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心理修养,提升中学生的精神境界。因此说,培养中学生正 确的思维方式,对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无可估量的意义。

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例一:某中学生张三某件事没有做好,被老帅批评,感到很惭愧,并且深陷于自责之中,从此灰心丧气,不再努力;某中学生李四作业没做好受到老师批评,遭此难堪之后他竟把牙 一咬说:“哼,走着瞧!”;某中学生王五,同样是作业没做好受到老师批评,他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并且保证以后把作业做好,果然取得了出色成绩,反过来又受到老师的表扬。

综上所述,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要深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中,又不要仅仅局限于心理健康教育。既要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又要注意每个中学生的自身特点。既要注重心理健康知识的讲授,又要注意与中学生德育情操教育相结合。只有这样,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才会收到的实效,行之有效。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篇2

1. 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 学生从学校环境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和影响。因此, 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校园中亭阁假山、名人雕像、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校园里生机盎然, 繁花点点, 绿草茵茵, 学生在曲径廊亭中看书, 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 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 在愉悦中受到教育, 潜移默化地、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2. 创设育人情境, 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

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 而人的心理和行为又是密不可分的, 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 同时, 良好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 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 在日常行动中引导学生进行全身松弛训练, 即对肌肉做:“紧张———坚持———放松”的练习, 通过改变肌肉紧张, 减轻肌肉紧张引起的酸痛, 以应对情绪上的紧张、不安、焦虑和气愤, 保证全身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 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

3. 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在校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 许多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 有的还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师。学生通过咨询、倾吐和宣泄, 释放心理压力, 解决了心理困惑和矛盾。咨询的学生反映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压力过重, 造成考试自卑、抑郁、狂躁、恐惧等情绪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无法自制的不良行为问题;青春期困惑的问题等。

二、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

1.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也就是说, 心理健康教育单靠几个专职教师是不够的, 必须是全体教师广泛参与。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不断更新观念, 不断改变教学方式, 尊重学生, 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促进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调整。当老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 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理解, 学生喜欢你的课, 学习有了兴趣, 学业成绩就能提高;与老师关系亲密了, 也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 又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这将有利于完善学生情绪状态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2. 改变评价方式

学生的自卑心理大多来自教师对学生的主观评价。一些教师凭主观感情, 偏爱成绩好的尖子生, 对中层生漠不关心, 对后进生全盘否定, 出言不逊, 这无疑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及负面影响, 同时使一些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甚至对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应学习借鉴英国教育的优点, 英国的教师对学生评价时从不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词, 对学生一点点的进步, 都会被他们非常郑重地夸奖一番。我们对待每个学生都应一视同仁, 绝对不能挖苦、讽刺学生, 应以一颗宽容慈爱之心爱护关心学生。我们应学会赞美, 认识和接受学生个性差异, 尽量发现学生的成功之处和学习优点, 让学生在接受的赞誉中增强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并不断从中得到鼓励。

3. 教师还应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 教师除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 还应培养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教师始终生活在学生之中, 有责任和义务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心理指导。作为教师, 每个学期都应专门办个“问题学生”辅导站, 所谓问题学生, 除了学习差之外, 更多的是行为及心理方面存在问题的。

三、引导学生如何面对挫折, 提高心理承受力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 学生的心理问题, 学校只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矫正和引导, 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也尤为重要。可以说, 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碍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家长学校或家长会, 对家长进行理论、方法、技巧的指导, 甚至发放相关的阅读材料, 取得家长的合作, 帮助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 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 帮助孩子成才极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精心培养, 学校要与家庭紧密配合, 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理解, 时刻关注学生潜存的心理问题, 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 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 形成以家庭为核心, 教师、学校共同参与、教育, 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如学生应试心理差, 教师可引导家长要以平常心态看待考试, 家长的唠叨、在意、期望高, 都会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压力。再如青春期的性教育、人际交往技巧和意志力的培养等都需要发挥家庭教育功能。有些中学生有社交恐惧心理, 少与人交往, 害怕不被人接纳, 或嫉妒别人, 或看不惯别人, 或男女交往的困惑等, 家长应鼓励孩子多交友, 在择友上加以指导, 培养社交技巧;过多指责、约束孩子反而会使自己的孩子在社交中缺乏自信。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 应正确引导孩子, 加强交流, 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谈 篇3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普遍向前迈了一大步,我们老师、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下了很大精力,而长期以来,我们关注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身体,学业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往往忽略了与每个学生发展成长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问题。随着我们的学生在心理问题上暴露出的问题日益增多,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重要课题,应引起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心理障碍 健康成长

一、引言

随着人类步入二十一世纪,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在经济和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 培养出一批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人才非常重要。就目前来看,学校作为实施教育的主阵地,我们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能适应不同的社会环境,更主要的是要具有健康的心理。 健康的心理是人一生不断拼搏进取,不断发展的原动力。学生能否健康快乐地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是否具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世界。因此,在现代社会中,心理健康显得尤为重要。

心理健康,作为一项重要课题,值得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引起思考。

二、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

心理障碍是危害我国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突出问题。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决不是单一的。

(一)来自学校的压力

实际上,学生们最大的压力还是来自于学校,随着一天天长大,学生们的课业负担也逐渐加重,在学生们心里,当然期望自己是最优秀的,期望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欢迎。这时候,他们就会时刻担心自己被别人超越,担心自己的落后会被老师,同学嘲笑 ,每次考试,他们总是很紧张,害怕考不好会受家长的责备。

(二)来自家庭的压力

每一个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在孩子的教育上,当然也会非常严格,很多家长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吃过没文化的亏,因此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家长们及其所能地为孩子创设优越的物质条件,让孩子一心学习,这样,无形中,在孩子心里上增加了负担,他们害怕失败,害怕让父母失望,甚至认为自己的无能给父母丢了脸,自责心理随之产生。

三、如何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建立和谐、民主、互爱的班级环境

教育专家认为,环境对学生身心发展影响很大,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学校日常教育中。对于学生来说,接触最多的应该是班级,老师和同学。因此,班级人际关系融洽,民主,和谐就有助于师生间,学生间感情的成长,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领导者,作为班主任,要经常深入到学生内部,多找学生谈心,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并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在不断的接触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逐渐缩短, 抵触心理逐渐消失,在学生心里会有一种快乐的感受。

(二)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之所以会产生心理问题,主要原因是在某些问题的认识上会引起偏差,思想容易走上极端。 对于学生的思想偏差,我们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方法可以多种多样,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谈话法,通过与学生的亲自交流,可以了解一些信息,再逐渐深入了解并开导学生,另一种比较好的方式是定期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针对专门的主题,让同学们展开讨论,如,“以什么样的心态应对考试”,“如何看待社会竞争”等等,通过大家的讨论,老师最后给出总结,逐渐让他们认识到,我们所经历的这些挫折其实是一种成功路上的正常现象,需要我们用平常心和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同时,也可以起到自我调控的作用。

(三)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要蔑视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每一个学生来到学校都期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同学的欢迎,心理问题学生亦是如此。心理学研究发现,这些学生虽然思想偏激,但内心里仍渴望他人给予关爱和帮助,他们甚至比正常学生更要求进步,面对这样学生,如果我们老师不及时做思想工作,或看不起,甚至讽刺,挖苦他们,他们很容易走向极端。近几年来,我国发生了很多心理问题学生自杀事件,其中就有很多是因为老师或他人说了几句伤害他们自尊心的话,致使发生人命。所以,

对待此类学生,不但不能忽视,反而要更多地给予关爱。

四、总结

中学生心理问题不可忽视,我们教育工作者除了教书育人,更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早日提上工作日程,它应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展开,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多种多样,我们应采取的教育方式也可以不尽相同。总之,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尽我们所能地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

参考文献

1、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郑日昌,陈永胜:《学校心理咨询》,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林崇德等:《学校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版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篇4

赣州电大分校2012秋季 教育管理本科 姓名:赖志君 学号:1***5 指导老师: 谢学煜

内容摘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工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健康的心理对于每个人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愉快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实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首先必须为心理健康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其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注重对学生讲授心理健康的知识;再者心理健康教育必需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此外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最后还必须利用形式多样的体育、美育和德育教育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这样,心理健康教育才会行之有效,收到的实效。

关键词: 中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工程,它融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精神医学等多种理论和技术于一体,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全面地、科学地实施才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健康的心理对于每个人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愉快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如果仅停留在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和心理咨询等方面,认为这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部,那就是很大的偏颇。为此,有必要对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诸因素作全面的分析,然后才能有的放矢地实施,从而收到最佳的效果。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俗话说得好,和好人学语,和叫花学流言。一个中学生的家长整天对他唠叨,老师经常对他批评、惩罚,家长和老师对其常常提出过高的他所不能接受的要求,就会导致该学生的焦虑、自卑和甚至智力下降。一个中学生如果生活在宽容、谦让之中,他就会学会宽容、谦让;反之,如果他经常生活在冷漠、嫉妒之中,就会变得冷漠、嫉妒。这些现象说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程度与状态,在很大程度会受到他所生活的环境影响,所以有人说:“健康的心理存在于和谐的关系之中。”不同环境的熏陶,将会给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努力营造有利于心理健康的良好环境氛围。

为此,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首先了解中学生成长的经历、生活的环境,努力消除影

心的女班主任老师却引起了注意,经过了解,判断可能是由于该生的生理变化引起的,由此班主任便找了些青春期卫生方面的书给她看,并告诉她这是女性成熟的标志。经过学习和疏导,这个学生很快便克服了心理顾虑,恢复了原有健康心态。

一个人懂得生理卫生知识和病理知识、医学知识,他就可以用这些知识来检查自己的身体,发现问题,及时治疗,这样他的身体就可以保持健康。同样,一个人如果掌握心理卫生、心理健康以及其它有关知识,他就可以以此检测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应该怎样才会使自己的心理更加健康。

心理健康知识很多,以下是心理健康的一些最基础知识,建议老师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搞讲座等方式传授给中学生,帮助学生学习理解。

第一,心理障碍的知识:什么是心理障碍,心理障碍的分类及产生原因,怎样矫治心理障碍,如何进行积极的心理调适、心理暗示等。

第二,心理健康主要表现:自我意识观念明确;情绪稳定,乐观豁达;同情他人、善待他人,乐于与他人交往合作,友好相处;智力、人格、个性发展和谐;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等。

第三,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对心理健康的评价:(1)具有适度的安全感;(2)具有适度的自我评价;(3)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4)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9)在不违背团体的原则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10)在不违背社会常规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求能做到恰如其分的满足。还有与人相处的知识、乐观向上愉快生活的益处等相关知识。

通过对诸如此类为心理健康服务的知识讲授,让中学生能够较好的理解、掌握健康心理的意义和作用,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己的健康心理,使中学生自己成为一个“心理健康医生”,为自己也为他人诊疗保健。中学生还会由一个心理健康的受教育者变为一个心理健康的教育者,善待自我、善待他人、善待社会,这些知识就构成了中学生进行心理保健的基础,成为培养自我保健意识的源泉。这样,他就能在心理健康的道路上日益发展,在塑造理想的自我、培养高尚人格的过程中,展现自我美好的形象,也使自身得到快乐、安慰。这样做不仅能使中学生心理更加健康,还能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并使潜能得到充分发掘和释放。

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是很丰富的,不仅专业教师要学,任何一个老师也要加强学习,否则就有可能出现自身知识缺乏,甚至心理不健康的问题。

例二:中学生甲被别人撞倒,头跌破了,于是破口骂人;中学生乙在踢足球时腿被别人踢破了,因为确实疼痛,就情不自禁地恼恕,但一会儿他又高兴起来了,还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说:“没关系,我不怕疼!”没有对踢他的同学泄愤,自己也不生气。

由此看来,不同性格的中学生,遇到相同的事,其心理会呈现不同的反应。换名话说,心理反应与中学生的性格是紧密相关的。例一中的三个中学生对待批评和失败采取的不同态度,也取决于其各自的性格。张三消极的自弃,李四任性地对抗,他们在这件事上性格都表现得不好,而王五则很好。性格好就有好的结果,性格不好就有不好的结果;性格好就会显得很可爱,性格不好就会引起人的反感。例二中的两个中学生,同样是受到了其他同学的误伤,可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态度。第一个中学生很脆弱,并且以骂泄愤;第二个中学生则很刚强,尽管在事实上吃了亏,但在心理上却是胜利者。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很多,有的中学生喜欢记仇,有的中学生宽容大度;有的中学生好占便宜,有的中学生宁肯吃亏也不占别人的便宜;有的中学生刚强,有的中学生脆弱:有的中学生抑郁,有的中学生开朗;有的中学生孤僻,有的中学生合群;有的中学生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有的中学生在挫折面前却愈挫愈坚;有的中学生做错事严于自责,有的中学生做错事若无其事;有的中学生容人之长,克己之短;有的中学生妒人之长,容己之短„„上述事例中,哪个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哪个中学生的心理不健康,泾渭分明。而这种种心理表现,主要缘于中学生的性格。所以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考虑中学生主体的性格因素。

尽管性格是人比较稳定的心理和行动反映,但在人的着力纠正下,性格是可以改变的。英国哲学家培根说:“性格决定人生,而人是自己性格的设计师和创造师。”因此,说人有可塑性,在很大意义上是指人的性格有可塑性。美国哈佛大学的教育家们认为:教育学生最重要的不仅是灌输知识,而且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他们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性格,认为坚韧不拔的性格对于学生以后的成功是不可或缺的,其实这就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坚韧顽强本质上表现为一种心理品质。当然,我们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要使中学生坚韧顽强,还要让中学生学会宽容、豁达、仁爱、大度、幽默、冷静、沉着、刚毅、勇敢、适度忍让,要发扬自己性格的优点,矫正自己性格的缺点,让中学生从各个方面,在性格上能够完善自我,优化自我。所以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五、利用形式多样的体育、美育教育来实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某中学生身体孱弱,精神萎靡不振,茶饭不思,忧郁成疾。有人说:“健全的心理寓于健全的体魄之中。”健康的身体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和前提。心理健康学认为,身体健康

就会淡忘自己的利益得失,并将心思和精力用到学习中去,那他就不容易患上嫉妒、自卑等心理疾病,而心情坦然,自信自强;相反,一个中学生思想境界低下,他就会疑神疑鬼,心理变态,必然导致焦虑、自卑等心理疾病。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中学生,对父母有孝心,对同学有爱心,对困难者有同情心,对不道德的事有羞耻心,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关心同学,富有责任感,他的心灵永远受到美好情感和高尚行为的滋润,受到其他同学和老师赞美的抚慰,心理必然会健康;相反,一个不道德的中学生,外则受到同学的鄙视,内则受到心灵的谴责,产生心理疾病也是在所难免的事。

因此,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须同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培养中学生进步的思想、美好的心灵、高尚的人格、崇高的境界、丰富的情感,教育中学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勉、自励、自省、自律,一旦有了这些健康的心理,他们就难以滋生各种心理疾病。可以说,德育就包含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离不开德育的配合和支持。

七、综上所述,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要深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中,又不要仅仅局限于心理健康教育。既要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又要注意每个中学生的自身特点。既要注重心理健康知识的讲授,又要注意与中学生德育情操教育相结合。只有这样,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才会收到的实效,行之有效。

参考资料:

姚本先、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东方出版中心 2002年版 林崇德等:《学校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篇5

关键词:微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微信及大学生微信使用现状

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所推出的一款快速发送文字和图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手机应用软件。微信具有迅速广泛的信息传播、简易上手的操作方式及个性多样的创新模式等特性,这使它快速成为流行的即时通讯软件,自从20xx年11月微信项目正式启动直到今天,它已渗入教育、医疗、酒店、零售、百货、餐饮、票务等数十几个传统行业,使用微信正在成为一个全新的“智慧型”生活方式。到20xx年的第二个季度,中国94%以上的智能手机已经被微信覆盖,每个月的活跃用户达到8.06亿,20xx年12月28日,微信团队在20xx微信公开课上公布了《20xx微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微信日用户高达7.68亿,且还在不断增长。在众多微信用户中,由于大学生群体具备迅速接受和掌握新鲜事物的特性,使其迅速成为使用微信的主要群体,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一天时间内最少会打开一次微信的占比高达59.7%。当前微信已经成为大学生社交的一种重要方式。鉴于此,怎样将微信平台,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联系起来,从而使其更好的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便成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必须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二微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微信对大学生具有独特的吸引力,但同时也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了多种的影响。

(一)微信对其心理健康的正面影响

微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正面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

微信能够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由于微信聊天不受时间地域的阻隔,因而其只需要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及消耗部分流量就能在任何时候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参与小组互动讨论、在线咨询等活动,这种条件十分利于将心理健康知识渗透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

2.微信能够扩大心理健康教育受众面。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除了部分公共必修课程是面向全校新生开设外,只有部分在校大学生能够直接参与到团体心理辅导、心理主题班会或心理拓展训练中去,而微信平台能够极大的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受众面。包括那些有意愿报考的学生、甚至毕业生,均可随时关注并持续关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微信平台,从入校前到离校后都可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持续受益。

3.微信能够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与互动性。学生大多在课外的休息时间利用微信平台接触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通过过度专业的说教方式进行宣传,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甚至抵触情绪。因此在微信平台发布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不应等同于理论化和专业化的教材内容,而应该向通俗心理学靠拢,让学生以休闲娱乐的心情接触微信平台发布的心理健康知识或相关活动,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自愿选择内容进行关注。具有显著的网络虚拟特性的微信平台,这会使其不用考虑自己会因为表达不当言论而受到别人的当面嘲讽,使学生能够更加自由的在微信平台上即时抒发自己的看法,并在表达和互动中巩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4.微信能够满足大学生的心理情感需要。人际关系心理学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友情的需求程度非常高,通过交朋友拓展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当代大学生多为90后,依赖与独立性同时存在,开放与孤独同时存在,不擅言辞表达与敢爱敢恨同时存在是其的共同特点。与成人相比,他们缺乏丰富的人际交往经验,微信正好为他们提供了随时与外界交流的途径,在这个虚拟的微信网络中,大学生常把自己的心情“晒”在签名栏里,通过“附近的人”、“摇一摇”,让陌生人知道自己的情感或生活中发生的难题,进而使双方有共同的点来进行聊天,能够随时得到别人的理解与支持。于是,微信迅速成为他们倾吐心声和表达思想的最佳选择,有利于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5.微信能够增进信息的传播,提升大学生的知识面。不但可以运用聊天方式,微信的信息传播还可通过“朋友圈”的分享模式实现,大家都知道,朋友圈具有设置状态、上传照片、发表评论、相互分享、收藏等功能,通过发表文字状态、上传图片,大学生可以分享和转发别人的状态以使信息相互传送。通常分为两种形式,首先是大学生间进行信息互传,主要运用发表文字状态和上传照片来达到,照片及文字状态是本身的私人信息,因此通过这些信息的传递实现的是大学生间的交流;其次是大学生与外界的信息传递,这就涉及微信的另一功能――,公众号一般围绕一个主题发布信息,任何微信用户都可添加公众号,能最大范围地聚集信息,又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广泛传播,这种形式能够极大的拓展大学生的阅读面。6.微信能够提升大学生的主体创造性。当代大学生思想独立、创造性强。微信个性化的信息传播方式正好迎合大学生的个性特点。20xx年8月,微信支付正式公布以+微信支付为基础的全新微信平台商业模式,这让大学生拥有了一个新的创业空间。微信作为一种商业工具,也为大学生创业带来了新思路、新平台。

(二)微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微信在方便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使大学生对虚拟社交产生迷恋,对正常学习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微信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手机通信软件,其负面影响往往与手机网络一起出现,对微信产生上瘾症状的人如同“网瘾患者”一样,时刻离不开微信,潜意识里觉得不上微信就会错过重要信息,症状严重的人一会儿不上微信就会难受,有些人则会不断地刷新朋友圈,刷新间隔很短。大学生群体仍应以学业为重,这样的习惯会浪费他们很多宝贵时间。微信毕竟是一种虚拟的社交方式,部分大学生过度沉溺微信的虚拟环境,一定程度会造成对现实人际交往的忽视,形成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2.增加了大学生接触不良信息的可能性。大学生对手机媒体的依赖日益明显,但对不良信息的鉴别能力却较为缺乏。微信对大学生人际交流有促进性,但同时也对其接触不良信息的可能性有所增加。从调查数据发现,56.5%的大学生判断不良信息的能力在较差、一般间。3.使大学生活不再单纯而安全。调查显示,66.3%的大学生经常使用“摇一摇”、“漂流瓶”、“附近的人”这些微信交友功能,41.3%的大学生会对陌生人加好友的请求进行回应或主动与其招呼,24.3%的学生有过一两次与陌生微信好友见面的经历,甚至有些人会经常与微信好友见面。微信的这些交友功能在拓宽大学生交际面的同时也潜藏着危险。目前,微信交友功能已经引发了问题,媒体曾经报道过一些有关大学生使用微信而引发的犯罪案件,均与微信的交友功能有关系,这些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都是通过微信聊天的形式先去结识被害者,然后通过热聊慢慢取得被害者的信任和好感,最后在指定地点与其见面,再对受害者进行不法行为。

三发挥微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正面作用

微信的诸多特点如:省资费、时效强、方便快捷等,都给大学生带来方便、快捷与快乐,但同时也隐藏着诸多弊端。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如何发挥微信的优势,避免它的弊端,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呢?笔者结合实际进行探讨,并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公众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公众号应该是一个双向的学习交流平台,作用不仅限于单向的信息公布。它应该开放的、自由的、互动的发布更多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吸引他们的关注并积极参与其中。平台的建立可以考虑从两处着手:一是考虑建立高校各级部门的微信平台,以教学系、学院、或心理职能部门的名义管理此类平台,进行面向较广范围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二是考虑建立心理辅导员和心理健康老师等的个人微信平台。对比各级部门的微信平台,学生更有可能对教师或辅导员的个人微信平台产生信任感,从而产生微信互动的意愿。

(二)调动学生使用微信了解心理健康的积极性。调查发现,通讯是微信被使用最频繁的功能,其次才是公共平台浏览。大学生更多是进行娱乐休闲性质的微信浏览,缺少主动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学习的意识。如何使大学生意识到利用微信加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呢?笔者认为各高校可通过课堂的宣讲、成立校园专栏等方式进行宣传,着重提醒大学生学习利用微信等自媒体在课堂之外不断提升自己;强调通过微信自学心理健康知识对于提升自我心理健康水平的必要性。各高校还可积极探索多方合作,设立合理的奖惩措施,从外部调动学生积极性,比如与教务处、学生处合作制订相关规定:每学期在微信平台表现积极活跃、通过心理健康考核的同学可获得额外学分。

(三)设置迎合学生需求的微信平台心理服务。首先,公共平台发布的内容要形式新颖多样、贴近生活实际、及时更新内容、互动积极热情。其次,设计一些主题鲜明的网上心理团体辅导活动或沙龙,利用平台发布消息,选定参与群体,创建朋友圈,举行网络沙龙或团体辅导。与一般心理辅导相比,微信朋友圈可匿名、更隐蔽,容易引起一些有心理辅导要求但没有充足的勇气的学生参与。再次,建议开展网络咨询服务,尝试建立一支学生心理工作团队,他们由心理学爱好者和各班级心理委员组成,可以通过系统的培训使之拥有一些常用的心理健康调节技巧及普通的心理健康知识,通过考核的人员晋升为朋辈心理咨询师,他们既可以通过平台对需要的同学进行心理疏导,又能够具体负责微信平台的日常管理。

(四)保证微信平台的正面引导作用。微信具有虚拟性,容易因不便监管而不可避免地出现非理性甚至虚假言论等现象。在进行管理时,高校需要健全相关制度,倡导积极正面的网络言论道德,及时发现不良言论并进行过滤,保证微信平台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起到正面积极的引导作用。

作者:潘丹 单位:周口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周家华,王金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2]吕文静.微信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今日中国论坛,20xx(17).

[3]张祖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现状――挑战及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xx(35).

[4]管龙陵.论微信对大学生社交行为影响与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发挥[J].教育教学论坛,20xx(37):51-52.

[5]水永生.微信平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8(7):152-154.

[6]郭静静.自媒体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创新[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xx(7):25-27.

浅谈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篇6

黄陂区李集街泡桐二中 余秀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体质虚弱。因此,初中生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躯体方面的,而且应包括心理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受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个人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心理健康方面的比例在不断上升。特别是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凸现了出来。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及学校稳定的突出问题。因此,加强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刻不容缓。

一、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1、不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课程少,内容简单,生活上有家长照顾,学习没有压力。进入初中后,课程科目增加,内容难道加大,学习上开始感到吃力。由于农村初中学生大部分是住读,学生离开了父母,生活上没有依赖感。学生长时间地学习,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孤独、失意,心情烦躁。

2、学习压力大。由于当前教育发展不均衡,农村初中教育偏重于智力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农村学生学习方式单一,学生课业负担重,学生之间竞争激烈,考试的负担长期过大、过重。家长因望子成龙心切,在学生达不到考试好名次的要求,对学生的打、骂、指责、羞辱,都给学生加大了心理压力和紧张情感。而学生因个人生理差异、遗传因素等影响,每个人的认知水平、情感、意志、能力、记忆、理解各不相同,长期受考试排名的影响,造成学生心理压力大,整天焦虑不安。有些学生开始感到自卑、厌学,有的甚至逃学。

3、缺乏家庭监管,受到不良社会环境影响。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学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好坏、对错、是非判断力较弱,正处在一个生理急速变,心理育不稳定的阶段,其成长需要家长的关注和正确引导。而农村初中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学生”,由于亲情缺乏,监管缺位和家教缺乏,容易受到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沉迷于网络游戏,淡化现实的人际关系,养成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导致各种恶性伤人事件的发生。由于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学生意志力薄弱、畏难、怕吃苦、自制力较差。在学习成绩掉队后,对学习丧失兴趣,报无所谓的态度,甚至讨厌学习,没有老师家长的监督,就不主动学习。因此,他们在学习成绩、智力水平、身体发育、思想品行和心理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明显差于其他学生,而存在障碍缺陷的比例则明显高于其他学生。

二、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应解决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这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传道授业,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所在。传道之人,必须闻到在先;塑造他人的灵魂,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灵魂。教师劳动所具有的强烈的示范性,几乎表现在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其个性品质对学生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言行举止,给学生心灵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说,心灵的滋养比知识的传播更重要。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学生的秉赋、性格、贫富、贵贱不同而对学生区别对待。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从小培养他们民主的习惯,善于发现他们身上与众不同的闪光点,不抛弃每一个学生,培养他们自尊、自信、自爱、自重的品格。

2、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厌学在农村初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这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相处的关系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教师与学生关系紧张,相互间缺乏心理沟通,教师对学生缺乏关爱,就更加会加重学生厌学的现象。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主动关心、理解学生。与学生坦诚相待,多帮助、鼓励学困生,多走进“留守学生”的生活,多做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教师通过言语交流疏导,改变学生的情绪。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消除师生心理障碍的关键。只有融洽了师生关系,在相互理解、尊重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学生生动、活泼、健康的发展。

3、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助于学生系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日常必要的心理、情绪调节技术、技能。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我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未来劳动者素质和民族素质的重要举措。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不仅仅是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治疗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4、开展心理咨询。人的心理活动有其隐蔽性的一面,学生希望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来解决心中藏而不漏的一些心理问题。学校可建立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个别谈话、个别教育。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心理咨询技术,对有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诱导,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心理保健。在咨询的过程中,教师以平等、热情、友善、诚恳的态度关心咨询者,给咨询者以安全感,亲切感与信任感。帮助广大学生了解自己在心理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的各种心理异常问题,促进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在能力,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充分发展自我。

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但我们坚信运用心理科学这个有力武器,有计划地分布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能够具备较强的心理适应和心理承受能力,成为心理健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年来,我在教育工作岗位上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以“师德”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当一名好老师”作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在思想上,热爱祖国,积极上进。

我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认真参加政治学习,为了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我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并思考“我如何在自己的岗位上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我还深知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先身先之率,时时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努力使学生、家长能接受我、喜欢我。今年又是教师开展读书活动的教育年,我认真拜读了《给教师的建议》、《班主任工作漫谈》、《提高课堂效率》等文章,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适应新形势的教师。作为一名教师,我在注意自身师表形象的同时,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因为我深信良好的品行是每个人身上最美的东西,针对社会这一大气候和学生这一小气候,我把学生的德育、美育工作放到了最重要的地位。在工作中,我积极、主动、勤恳、责任性较强,乐于接受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我还注重文化学习。在不断的学习中,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业务能力都得到较快的提高。

二、在教育教学上,敬业爱岗,严谨治教。

把学生教好,让学生学有所成,是每位教师最大的心愿、最高的荣誉。对于课程改革环境下的教师,光有一桶水是不够的。在工作中,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抓住一切机会认真学习,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及教学管理水平。在校内虚心、主动地向其它老师请教,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更严谨。抓住学校安排外出听课的机会,虚心学习,不耻下问,及时消化,吸取别人的精华。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平时向书本学习、向身边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

总之,在这一学年中,我不仅在业务能力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我平时工作中出现需改进的地方也较多,如理论知识不够,论文精品意识不强;电脑知识长进不快。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扬长补短,不断努力。

三.在工作上,服从安排,积极主动

在教学两个班数学的情况下,的确有时感到力不从心。但为了搞好本职工作,不辜负领导、家长的期望,我一刻也不放松,坚持搞好教学、辅导工作,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对教学及时总结、反思。为了扎实地推进新课程,我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及时与教师探讨、交流。我们的学校无论是环境还是领导、教师都给人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团结的好感,所以在这样的集体中工作虽然有时任务较重,但心理上还是比较轻松、愉快的,所以工作上比较主动,希望自己能最大限度地为学校的建设献出微弱的力量。平时能及时把工作情况、问题、困难向领导请示、汇报。同志之间能做到顾全大局,服从安排,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沟通。

四.提高素养,加强计划落实

在不断的工作实践中,我深深地认识到,课程的改革需要我不断的加强学习、反思,提高自身的素养

1、我深知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先身先之率,时时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年初雪灾后,我带领全家积极参与扫除公路积冰活动;在今年全国冰灾和四川地震发生后,我时刻关注灾区人民,发动家人五次捐款,并时时以英雄教师事迹激励自己;

2、一年来,我乐于接受上级领导和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主动、勤恳、高度负责地完成各项工作;上学期,教两个毕业班和五年级的英语外,我还新接手了仪器管理工作,数以千计的各类仪器重新编档、规范管理上柜,仪器清理核查上报等工作提前完成任务。下学期,我校又合并了黄坡田小学,再加上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各班人数增至近六十人,我任教四个五六年级班级学生间个体差异更大了,任务越发艰巨了,我觉得更不能放松学习了,一年来,我坚持积极主动地区性参加市、区、校级的每一次教学观摩和专业培训,经常调课去兄弟学校听课学习,共听课共70余节,这一切的努力都只为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更上一层台阶,最终让农村的孩子们受益。

二、敬业爱岗,无私奉献

教师的教学态度对学生的学习风气起着重要作用。“民主治教,善待学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是我的教学思想。我每天早晨都提前到校,带领两个班进行早读,牺牲无数午间休息时间为学生补习英语;放学后经常走村串户深入学生家庭与家长共商培养大计。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已经成为我生活中最重要那一部分。

三、谦虚谨慎,团结互助

1、服从领导,听从安排,任劳任怨。由中学转调到小学后,我年年接手教毕业班。每接一个新班,我虚心向班主任教师学习班级管理,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育人方法,结合小学英语教学的特点,我摸索着将学生的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英语语言教学当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2、团结同事,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在xx这个温暧的集体中,我努力地做着一颗发光的“螺丝钉”。做好自己本职外,更热心帮助年轻教师成长,不仅经常认真听他们的上课,指导他们工作,而且在他们在工作和生活遇到难处时,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我自己全年没有请过一次事病假,只要别人有事,我就毫无条件地替他上课,为全体英语和艺体组教师做出表率。

四、严谨治教,锐意进取,1、我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不断完善教学行为,向课堂教学四十分钟要质量,每堂课都有精心准备,每次课后都有反复思索,每本作业都有认真批阅和阅后指导。

2、业余时间我坚持自学,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不断提升自己。今年内利用寒暑假和晚上时间我读完了《教书育人》《英语新教法》《教师新视野》《边走边想》等十多本专业书,并撰写了教学论文数篇,其中一篇被《中国教育》杂志评为国家级一等奖,一篇市级一等奖。下半年参加全市首届教师业务考试,成绩为a。

3、作为教研组长,为学校营造良好教学教研和学习氛围,全面提高整体办学水平,我出谋划策,身体力行。在学校领导的关怀下,“英语小喇叭”、“英语园”、“寄宿部英语兴趣班”等应运而生并取得显著的成效。短短三年,英语组多次受到市、局级领导和市区教研室的表扬。年底,我领导的教研组又被评为“区优秀教研组”。

今年我校毕业生英语统考成绩优秀,达到及格率100%,优秀率55%,平均分81.8,排名农村第一,遥遥领先。随即,我校的毕业生成为各中学的英语精英;今年九月的区英语故事比赛中,我校有十位学生获一、二等奖;今年十一月,区教研室抽考五年级英语,我校又出现满分成绩,这也是本次抽考全区八所学校考生中唯一的百分试卷。我校的英语特色已经成为农村教育的一束奇芭。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尤其我是个资历尚浅的教师,在各方面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还将继续向其他优秀教师,有经验的前辈学习,以不断提高自己。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如下:

(一)踏踏实实立足于本职工作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踏踏实实立足于本职工作,才能作到称职。

一个学期以来,我教学严谨,工作务实。课前,做好教学工作计划,坚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精心设计教案;上课,力求根据不同的学生,设计各种适宜各层次学生都能接受的问题,以求得发挥教学的最好效果。课后,及时批改作业。根据近年来,中考试卷扩大课外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比重的趋向,我因此特别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利用课余时间,寻找大量的资料,并不辞辛劳地把它们打印成字,印发给学生,及时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二)勤勤恳恳致力于对学生的培养

教学质量是关系学校前途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每一个教师教学工作的一把重要尺子。本学期,我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把全部的精力致力于对学生潜能的开发上。平时,牺牲自己的空闲时间,利用每星期一的午休为学生做免费的辅导或在教室里监督他们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营造了“争分夺秒”的学习气氛;为了在短期内尽快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坚持每星期至少额外布置一篇写作任务,如有佳作,就不怕麻烦,花费一定的时间把它们打印成文贴在教室里,供学生品读,并以此达到鼓励学生的目的。这样做虽然很辛苦,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部分同学的写作能力有明显进步,写作兴趣大大提高了,出现了“被动写作到主动写作”的可喜转变,我对此感到由衷的高兴。

(三)时时刻刻不忘继续学习

教育是创造未来的事业,它决定了一个有使命感的教师必须有创新意识。没有创新意识,必然缺乏竞争精神,所以教师必须要“活到老,学到老”。

本学期的教学任务虽然繁忙而又紧张,但是,为了及时吸收先进的教学信息,关注教学新动态,一有时间我就看一些教育教学书刊,上网找优秀教案„„。并积极外出听课,让自己随时充电,吸收新鲜血液,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为了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作好更充分的准备。

当然,在我的实践工作中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我想,这将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在下一,我会做好2010年个人工作计划,争取将各项工作开展得更好。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对于新教材,教学中发现教材在教学方面有几点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第一、教材难度降低,但实际应用面较宽,贴近生活的内容比较多。

第二、内容比较浅,但要求深。特别是相应的习题比较难,学生难以接受,表现在:例题

少,缺乏严谨规范,不利于模仿。

第三、内容缺乏系统性,具有不联系性,跳跃性较强。

第四、有利于智商较高的学生学习,对于中等偏下容易成绩下滑,分化比较早,使学生产

生厌学情绪,不利于学科的深化和拓展。

第五、对于未讲过的内容作业或习题中有超范围情况,如二次根号化简。

第六、例题与相应习题脱节,不利于学生的模仿和学习。第七、不利于课前预习和考前复习。知识点零散,不易感觉出重难点。

第八、教材内容比较灵活,适合与学生广泛讨论与探究。

针对新教材的这些问题,应采取措施,如下:

一、完善补充教材。

二、让学生学会记笔记,并准备错题本,和准备补充内容小本。让学生随堂记录和收集,利

于课下模仿和复习。

三、根据教学内容有选择的删减,使学生在学习感觉上平缓,易于接受分散难点,为后继学习作一些铺垫。

四、抓好基础作业、课外练习,详细重点讲解,让学生归纳方法,保留做题思路。

五、及时改错,要求改会、改懂,多方位突破重难点。

六、课内培优转差,分类作业分类要求,分组评比,提高学习积极性。

教学反思就是对过去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行为进行重新思考。作为教师在教学一节课或经历了一个阶段的教学后,只有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才能不断调整教学设计,不断积累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

教学反思应有“教”的反思和“学”的反思两个方面,仅就教师的教学反思而言,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应分为教学前、教学过程、教学后三个阶段。就学生的“学”的反思,主要是作业反思及测后反思。测后反思就是在测验之后,根据学生测验的成绩和答卷情况,审视测验范围内教学的得失。作业反思就是要求学生针对做题中遇到的困难,反思课堂、课中、课后的学习行为。它是有效讲评的前提。深刻反思、重视讲评是全面实现测试功能的关键环节。新课改在我校实施已有五年之久,在实际教学中,我通过在三个不同阶段中的不断反思,使我在新改程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方面有了提高。以下我就如何做好“教学”反思谈谈几点做法。

一.教学前反思: 对于每一节教材内容教学之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因此课前在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之下,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根据以往已获得的经验,学生的具体情况(如学生作业中反馈的情况,前一节数学课的情况等),对自己的教案和学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这样所写的教案能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把“以学生为本”这一新的教学理念渗透于教学的过程中。如我在 “地砖的铺设”、“图标的收集”、“打折销售”、“平行投影”等的授课中,要求学生在网上或在回家的路上或从行驶的车辆上面去收集一些图案和图标(并说明图标所表达的意思)、走入商场去了解一些商品如何通过打折销售进行促销、在太阳光下观察实物投影的形状等等,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前注意生活题材,创设的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人人参与,如:探究“如何测量旗杆”时,有的学生想到用记标志的方法量升旗拉绳,从而得到旗杆高度,有的想到用立小棍及阴影和旗杆及阴影的比例关系求解,有的想到把升旗绳拉成斜线后构成直角三角形求解等。教学中与学生探索各种方法的优点及局限性,并选用其中的一种方法承接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中来。问题从开放到归纳,从易到难,从生活到教材,由教师引领到学生自己探索思考,充分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的趣味和意义,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问题情景的设置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思维不经意中展开,让学

生感受到了数学趣味。

上课前,我认真地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应用做了充分的反思。经过课前的反思与调整,使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教学过程的反思: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古人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尽管课前对教案作了精心的设计,仍会存在有些课前没有考虑到的因素,课堂教学中仍会有突发事件产生。这时如果教师觉得学生未按自己设计的思路走,便强行打断,急于推出自己的思路,会造成学生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又因心中的疑问没有解决,必定影响下面的听课,久而久之学生参与的热情会降低,学生会出现上课能听懂,作业不会做的现象发生,没有主见,更谈不上创新,失去个性,只会被动接受。如课本例题:对反比例函数y=,当x<x时,其对应函数的值y和y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我在讲解这道题目时,直接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当k>0时,在每个象限内,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进行讲解。结果发现当讲完这道题目时,很多同学很迷茫,我赶紧调整思路,采用特殊值代入法,同学顿时茅塞顿开。同时也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有了真正的理解。

因材施教,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因此,我在教学时,经常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初三课本习题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6,其中一条边是6,求另两条边的长。我将此题进行一题多变。

变式1 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长为4,周长为16,求底边长。(这是考

查基础知识)

变式2 已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另一边长为6,求周长。(本题需要改变思维策略,进行分类讨论)

变式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另一边长为6,求周长。(显然“3只能为底”否则与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相矛盾,这主要培

养学生思维严密性)

变式4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求底边长y的取值范围。变式5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底边长为y,周长是16。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培养学生的发现探索精神,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不正确思路,教师不应回避,而应大胆鼓励学生继续下去,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学会思考与修正。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不断反思,使自己设计的教案更适合学生的现状,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高效率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三.教学后反思: 1、对教学行为的反思。从“得”的方面,重点反思这堂课的特色是什么。例如: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学习方式是否真正得到转变;教师是否真正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学评价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发探究欲望;是否营造了一个师生平等对话、人人自主参与合作学习的氛围等等。从“失”的方面,也要从上述的几个方面去审视,去查找问题,查找哪一个环节设计不合理,哪一个问题设计不科学,哪一个活动组织、指导不得力,合作不到位,等等;还要思考如何避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如何改进教学设计与教学行为,如何应对课堂教学中的突发问题,如何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上好每一节课,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等等。如在与学生探索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勾股定理)时,让学生观察图1,探讨正方形P、Q、R的面积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很多学生直接运用AC+BC=AB,得出S+S=S,这是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导致的结果。在老师的引导及一部分学生阐述自己思路的启迪下,同学的思维意识得到开放,于是有了如图

2、图3等的做法,课堂气氛变得十分活跃。

2、比较反思。作为教师,要善于向别人学习,经常听同行们的课,特别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的课,并以此为镜子来对照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行为,发现自己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成功和失败之处,探究优化教学的方法。

3、学生“学”的反思。教师应经常引导学生通过反思自己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情况有整体的了解,并从教师的评价、指点中得到启发。如,一次作业后,我就如下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对这次作业,你有什么感受?”“你有什么办法能使这次作业完成得更好?”“完成作业后,你发觉自己学到了什么?”等,让学生反思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是否达到要求,哪些是欠缺的,哪些是更新的知识,学生在反思中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因材施教,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再加上

一、两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思考意识。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让学困生,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课后习题不再加做,对于书中特别难的题目可以不做。

经过一次次的反思,我受益非浅,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会使我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通过不断地反思来提高自

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总之,作为教师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想想: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讲授内容是否清晰,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还有什么困惑等。把这些想清楚,作一总结,然后记录下来,这样就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经过长期积累,我们必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篇7

我认为学校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为了普及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充分利用广播、板报、班会、专家的心理讲座、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工作, 使广大教师、学生、家长了解了什么是心理学, 如何使学生培育良好的性格品质、开发智力潜能、增强心理适应能力、激发内在动力、维护心理健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二、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出发, 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 围绕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活动

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正确认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自觉而真诚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 为了能让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我们开展了以下活动。

1.建立学生资料档案。在班主任的帮助下, 我们经过观察和了解, 确定了一些具有比较严重困扰心理和障碍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并且进行跟踪辅导。对这些学生, 由本年级的课题教师每周进行一次详细的交流, 做好记录, 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 认真分析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以便提高后期教育的针对性。经过观察和教育, 大多数学生能正常地学习与同学交往, 心理认知能力与其他同龄孩子已相仿。

个案一:初一 (12) 班张某, 个性好动, 纪律较差, 作业不能按时上交, 并且经常和老师以及同学争吵, 攻击性和自我保护意识非常强。通过跟家长的沟通, 我们课题组辅导老师发现, 该名学生自小在老家跟随爷爷奶奶长大, 小学六年级才转学过来跟父母同住, 以前在老家并无攻击性行为, 学习也比较自主, 自律性也比较好。我们经过讨论研究, 从学生和家长两方面进行辅导, 对孩子独立意识过强进行疏导沟通, 引导家长对孩子心理变化进行关注, 多关怀孩子的心理进程。现在该生已经完全融入班集体, 再也没有出现破坏纪律和老师同学争吵的行为。学生评价:他上课认知听讲了, 下课也能和同学友好相处了。

个案二:初一 (9) 于某, 个性内向, 不愿与老师同学说话, 听课注意力不集中, 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在课题组辅导老师多次与其沟通后, 她才说出她不开心的原因, 原来她的父母经常吵架甚至动手, 最近又在闹离婚, 她在家庭环境中没有安全感。我们针对她的情况, 分别将其父母叫到学校进行心理疏导和沟通, 最后两人一同前来说明自己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会理性地解决问题, 不在家里当着孩子的面进行争吵。一段时间过后, 于某的心情明显转好, 上课还积极回答问题, 作业按时上交, 成绩也有明显的进步, 也在班上有了几个聊得来的好朋友。学生评价:性格开朗了好多, 肯跟我们玩了, 作业也能及时完成了。

个案三:初二 (10) 孙某, 性格内向,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作业写得不认真, 成绩较落后。多次沟通发现他抵触和课题组辅导老师沟通。家长过来后反映了一些基本情况, 父母做生意忙, 经常出差半个月到一个月, 期间给孩子钱, 孩子一个人生活, 而且孩子沉迷网络, 经常深夜还玩, 家长对其教育也不见成效。我们针对这种情况, 首先从家长入手对其进行辅导, 强调了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家长也认识到自己忽略了孩子的教育, 决心和老师配合共同关注孩子的健康发展。对该生我们也进行着辅导, 鼓励他多和其他沟通, 特意与其班主任通话, 调换了一个阳光学习积极的男孩做他的同桌。半个学期过后, 该名学生成绩明显进步, 性格也活泼很多, 网络游戏也不打了。学生评价:他现在跟我们说话了, 学习也比以前用功了, 还喜欢上打乒乓球了。

个案四:初二 (7) 班张某, 表现为个性偏激, 做事冲动, 以自我为中心, 曾因一件小事与爸爸发生冲突, 因而举起木棍砸向爸爸, 被及时制止。经有针对性的教育后, 现在家长评价:与人相处时能较理智, 对长辈尊重, 知道了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2.筹办专题讲座。为了使学生增强自我意识和行为控制能力, 学校可聘请心理咨询师举办讲座, 每学期不少于一次, 指导学生调控自己的心理。心理咨询教师致力于教育研究学生的心理, 借助讲座形式与广大学生交流, 让学生受益匪浅。

3.利用班会。通过跟班主任沟通, 每月在班会上进行统一内容的关于心理学健康教育内容。让学生认识心理学, 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让更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及自我调控的方法。

4.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 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学校成立“咨询室”, 学生可以预约时间与教师交流。高年级组的心理辅导教师还可以组织优秀学生成立咨询小组, 共同商讨成长中的烦恼。

(二) 增进学校与家庭的沟通, 优化家庭氛围, 使得学生能更加健康成长。

1.积极为家长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让更多的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 懂得如何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各类专家指导讲座, 让广大家长拥有稳定和健康的情绪、坚强的意志、不断完善性格, 从而更好地与孩子沟通, 教育好孩子。

2.协助家长组成家长会, 通过网络 (QQ群、微信) 、座谈等形式分享在教育子女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 以班级为单位在QQ上建立家长群, 家长可以随时与教师以及其他家长沟通。以年级为单位每个月围绕普遍存在问题, 开展家长们的座谈会。

3.对个别有心理困扰的家长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家长联系, 共同商讨解决办法。

(三) 与班主任沟通, 促进班主任水平的提高

浅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篇8

一、改变评价方式

中学生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时期,在這个时期特别是成人对他们的态度对其心理和个性发展至关重要。一些教师凭主观感情,偏爱成绩好的尖子生,一好百好的观点使家长和教师把智育孤立起来看待,不认为他们只是德智体有机整体的一部分,放松了对孩子的德育、体育方面的要求,放松了对学生的生活自理训练,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失去了其他方面的训练机会,对学生进一步适应社会生活十分不利。如此教育出来的学生即便是学习好,可是一旦离开学校他们的生存能力、道德品质很可能不如别人,或因此而蒙受压力,或出现自信心缺乏,或意志力薄弱。对后进生全盘否定,更是可怕,成人认为只要学生学习成绩差,他们便一无是处,成年人这种想法对学生是一种可怕的打压,他们可以因成人这种态度而丧失自信心,产生自卑焦虑情绪,甚至彻底丧失学习兴趣,最后破罐破摔,厌学弃学与学校、家长、老师产生对抗。所以我们对待每个学生都应一视同仁,绝对不能挖苦、讽刺学生,应以一颗宽容慈爱之心爱护关心学生。我们教师缺乏这种意识,对学生求全责备了,我们应学会赞美,让学生能不断地从中得到鼓励。 教师应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师除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应培养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二、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庭教育要有利于学生今天的发展,更要有利于学生明天和后天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家庭教育越来越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只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矫正和引导,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也尤为重要。心理障碍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取得家长的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成才极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养。

不要做爱的掠夺者。现代人的交往中有一种行为叫“非爱行为”,就是以一种爱的名誉对亲近的人进行的非爱性的掠夺。有许多家长经常对自己的孩子说:“我为了你,付出了多少,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可你对得起谁呢?为何不好好读书呢?”表面看来你所做的一切,是为了爱孩子,其实,我们是以一种爱的名义,进行一种爱的掠夺,去强迫控制孩子,让他们按照家长的意愿行事,这种不顾他人的感受,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长期以往,孩子产生了压抑感,失去了独立的个性。

考试前后不要打压。考试是检查自己学习效果的手段,不要单纯用分数来评定孩子的好与坏,通过对孩子多一些赞扬和鼓励,少一些批评和挖苦,点燃孩子在学习上的自信心。

女儿从入学到现在,考试前后我未提出任何要求,女儿养成习惯,主动与我聊起考试的情况,孩子中考时,我仍平静得涛声依旧,中考第一天晚饭时,女儿很纳闷地问起我:“妈妈,您怎么不问我考试如何呢?”我只是轻描淡写地笑了笑说:“不用问了,都写在你的脸上了。考完的学科不要再去想它,准备好精神,迎接明天的考试。”孩子在考试前后,他们正处在焦虑之中,做家长的应帮助他们调节心情,不要把惶恐不安的情绪带给孩子,不论孩子或家长都应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英国的心理学女博士说过一段非常好的话:“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上一篇: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下一篇:初三的学生代表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