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的诚信教育(共9篇)
浅谈中学生的诚信教育 篇1
浅谈中学生诚信教育
摘要:学校是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主战场,课堂教学又是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前沿阵地。对学生诚信教育理应,落实到课堂教师教学之中。各任课教师不能只教书,不重视育人。
关键词:课堂教学
诚信教育
教师
一、课堂教学诚信教育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显得非常重要。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对学生的诚信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1.教书多,“育人”少,教授知识与教育做人脱节。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做事先做人”也是社会所需人才的一个重要条件。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特别是诚信教育,需要小学、中学到大学一环扣一环的紧密相接。更需要所有任课教师与做学生工作的部门紧密合作。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的诚信教育作为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比较少的,不少教师只追求自己完成教学任务,忽视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只教书,不“育人”,教书与“育人”相脱节。
2.教书与育人分开。在中学,教书的一般是各科任课教师,“育人”的是政教处和班主任,这些机构很多时候只是起到管理作用,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时、质、量都有限。真正让学生不知不觉受到教育的仍然是课堂教学。问题是政教处或班主任跟各科任课教师的沟通极少,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与政教处沟通很难实现。而班主任跟任课教师沟通非常少,几乎为零。使中学生的道德成长长期处于一种无关照的盲区,形成不了系统的连续性的教育机制。教书的与育人的分开,各伺其职。
二、课堂教学在诚信教育中的优势
课堂教学是学校最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在校有一半的时间是在课堂里度过,课堂也就是他们主要活动场所,学生很信任任课教师,他们的行为、思想反映出来都是很自然、很真实的,教师如果策略得当,对学生的诚信培养是不经意中形成的。
课堂教学形式是多样的。各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是各种各样,由于这些课的教学内容不同,组织教学的形式也不同,其主要特点是教学组织形式松散,这就给学生创造出了自我表现的机会,不管学生表现如何,他们都在教师ide可控制范围之内,任课教师很容易发现问题并能进行策略性的教育,学生不会产生逆反心理。
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其实每一部教材都是一本很好的德育教科书,文科类教材自不用说,理科类教材也是一样,只要认识深入的钻研,把诚信教育当做自己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一定会有恰如其分的教材。加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措施,教学手段不断的求新,让他们不会感到疲劳,任何形式的诚信教育他们都很容易接受。
三、有效发挥课堂教学对学生诚信教育的作用
诸如改革德育内容、优化德育过程、建设德育队伍,加强纪律教育,建立并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构建良好的诚信环境等等之类的研究已经不少,也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但是,建立一个各方有效联系沟通的平台,发挥任课教师的作用尚不多见。教师在教学中遇到学生的一些行为动态需要跟班主任联系做进一步的工作很难。学生要找老师反映问题也难。要知道做学生思想工作本身就难,需要连贯性和持续性的工作,中间不能有脱节,有盲区。因此学校要建立一个以主管校长为中心的沟通平台,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作用。
各科任课教师是学生诚信教育的主力军。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各任课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最多的地方,学生不会在意任课教师对他言谈举止会有什么反应,他们的一些生活习惯自觉或不自觉的表现出来,此时他们表达的都是很真实的。任课教师如果能够把握机会,策略得当,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则收效最大。学生在任课教师面前是诚实的,说话是可信的。学校应该充分用好任课教师课堂教学之优势,做好任课教师的工作,将诚信教育作为任课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发挥主力军作用。
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师素质。教师工作性质特殊,必须要求有较严格的道德标准。但教师也是社会平凡的一员,也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他同样会受到来自社会的各种干扰,但不管怎样,教师也不能失去诚信做人的本质。因此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杜绝一切弄虚作假行为,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加强思想改造,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育人先育己,并通过课堂教学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因此教师不仅要花精力去备教学内容,也要花一定的精力去备如何育人,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和组织教学的能力,寓诚信教育与教学内容当中,实现教学与育人双丰收。
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将诚信教育溶于教学内容之中。和谐课堂的标志是“课堂教学井然有序,师生关系融洽,能相互理解,真诚交流,民主平等和公正共公平,大家能宽松宽容,充满活力,心情愉悦。和谐课堂教学环境具有感召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对于人的成长,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学业负担的减轻,诚信道德品质的养成都有重要的意义。”
把诚信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报、网络、宣传橱窗等载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诚信教育主题活动。学校团委,学生工作处等相关部门可以组织、策划、实施一系列大型的、富有创意的诚信教育主题活动,如
学生诚信现状调查;诚信主题橱窗展;诚信格言、故事征集活动;“诚信伴我行”征文;“诚信实话实说”沙龙活动等等,探索开展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只有让诚信深入人心,让诚信成为时尚,学校的诚信教育才会有健康生存的环境,才能促进全社会诚信风尚的建立。
参考文献:
[1]王向乐.试论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与外延[J].2009(1):
25―26
[2]明庆华.和谐课堂的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2006(2):32.
浅谈中学生的诚信教育 篇2
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它涵盖了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经济, 军事、科技和文学艺术等, 中学历史教学对学生诚信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体现在:
一、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含有诚信教育要求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经过数千年所孕育的中华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中, 诚信就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中华民族自古就是礼仪之邦, 历来重视对人际关系的规范, 概括古人的处世哲学, 尤以“诚”、“信”为要。“诚者, 天下之道也”, 以诚待家人, 以诚待朋友, 以诚待世人, 还有什么人间关系处理不好的呢?“信者, 立身之本也”, 在人际交往中, 只有守信, 才能取信于人, 才可能建立和谐的关系, 否则就无容身之地, 处处碰壁。在国际化竞争日趋激励,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的时代背景下, 在青少年人群中张扬诚信的美德就显得非常必要和紧迫。在历史教学中, 不难发现在许多历史人物身上或历史事件的背后都闪烁着诚信的美德。因此, 教师确立相关内容教学目标时, 就应该考虑到对学生诚信教育价值的渗透, 体现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学的要求。如:在设计中国古代史“商鞅变法”这部分内容的情感教学目标时, 除了包括“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和高度的社会历史责任感, 认识到改革的必然性和艰巨性, 树立为国家和人类的利益而奋斗的决心和勇气, 寻求历史进步的智慧, 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等之类的要求外, 还应注意通过“移木为信”典故的讲解, 让学生明白, 取信于民, 是历史人物取得事业成功的前提条件的道理。
二、中学历史教材中包含了大量诚信教育的内容
千百年来, 在古今中外历史上, 有许多涉及到诚信问题的典型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或至理箴言, 这些内容或隐或显的散布在中学历史教材中, 它们既是教师要完成的教学内容, 也是教师对学生实施诚信教育的素材。这些内容所反映的诚信问题有些是直接的或间接的, 有些是正面的或反面的。
比如有关诚信的至理箴言就随手拈来, “学者不可以不诚, 不诚无以为善, 不诚无以为君子。修学不以诚, 则学杂;为事不以诚, 则事败;自谋不以诚, 则是欺其心而自弃其忠;与不诚, 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如君臣不信, 则百姓毁谤, 社稷不守;处官不信, 则少不畏长, 贵贱相轻;赏罚不信, 则民易犯法, 不可使令;交友不信, 则离散郁怨, 不能相亲;百工不信, 则器械苦伪, 丹漆染色不贞。”;“臣 (魏征) 闻为国之基, 必资于德礼, 君子所保, 惟在于诚信。诚信立则下无二心, 德礼行则远人斯格。……不信之言, 无诚之令, 为上则败德, 为下则危身, 虽在颠沛之中, 君子之所不为也。”;“凡人之情, 莫不爱于诚信。诚信者, 即其心易知。……非诚信无以取爱于其君, 非诚信无以取亲于百姓。故上下通诚者, 则暗相信而不疑。其诚不通者, 则近怀疑而不信。”;“故君臣不信, 则国政不安。父子不信, 则家道不睦。兄弟不信, 则其情不亲。朋友不信, 则其交易绝”。“一诺千金”;“一言既出, 驯马难追”;“言必信, 行必果”;“人, 以诚为本, 以信为天”;“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一言九鼎”……
有关诚信的历史事件或故事更是数不胜数, “烽火戏诸侯”, “移木为信”, “完璧归赵”, “鸿门宴”, “三顾茅庐”, “鉴真东渡”, “西安事变”, “重庆谈判”, “九一八事变”, “卢沟桥事变”, “大跃进”, “文化大革命”, “拨乱反正”, “港澳回归”等等, 这些历史事件或故事都直接或间接与诚信有关, 可作为学生诚信教育的正面或反面教材。
历史教材中出现的诚信史料都是前人历经千百年提炼、传承至今, 能经得起任何世人的考证, 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和很强的说服力, 利用它们作为诚信教育的素材可以起到极好的教育效果。
三、历史学科讲求真实性的特点本身为诚信教育树立了正面楷模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 指忠诚老实, 不讲假话, 忠实于事物的本来面目, 不歪曲、颠倒事实, 光明磊落, 处事实在, 说话算数, 信守诺言, 讲信誉, 重信用。在一定意义上说, 诚实守信就是求“真”, 就是追求事物的本来面目。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就是讲究真实性, 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 给历史人物和事件一个公平、公正, 实事求是的评价, 这本身就是对诚信的一种很好的诠释。在日常的历史教学中, 教师有责任把历史学科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灌输给学生, 培养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真诚待人, 按客观规律办事, 养成求实、严谨的治学态度。历史学科相对其他学科, 对求实的要求更为直接、严格。
中学历史教学无论从学科教学要求、教材内容还是学科自身特点, 对帮助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诚信认识, 养成习惯性的诚信行为, 内化诚信的心理品质, 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加强学生诚信道德价值观教育, 既是新课标对每位历史教师本身的要求, 同时也是每位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历史教师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 更新观念, 兼顾教书与育人,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不断向学生灌输诚信的道德价值观。
摘要:诚信教育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一部分, 它是一项系统而细致的工作, 需要各学科教师共同努力完成。从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要求, 中学历史教材丰富的诚信教育素材及历史学科自身特点等方面, 体现了中学历史教学对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影响。
浅谈中学生的诚信教育 篇3
【关 键 词】 诚信;缺失;教育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来,人们将其作为为人处世、立足社会的起码条件,也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石。早在先秦时的儒家已提出“诚信”都是伦理学和哲学概念,以后才形成重要的理论概念。
“诚信”,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诚,信也”;“信,诚也”。朱熹说:“以实之谓信”,所以说:“信”的含义与“诚”“实”相近。历代当权者都以“诚信”作为维护秩序的重要工具。孟子说:“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大学》把“诚”成为圣贤们体察天意、修身养性和治国平天下的重要环节。荀子指出:“诚为政事之本”,《左传·文公4年》中说:“弃信而坏其主,在国必乱,在家必亡”。正如商鞅“立木为信”变法成;“烽火戏诸侯”西周亡。由此可见“诚信”的重要性,而且诚信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如忠、孝、仁、义、礼、智、信等都是其不同形式的体现,以“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为经营准则的百年、几百年的老店,各地可见。所以说,诚信也是企业、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批判地继承了“诚”个范畴、肯定了诚实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规范。诚实的主要的道德要求为忠诚、正直、老实。忠诚的主旨是对祖国、对人民、对正义事业的忠诚。正直是指为人正派、处事公正坦率。老实是指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可见诚实的道德要求,也是诚信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现就中学生诚信教育浅谈如下:
一、中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一些负面影响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涤荡,人们发现诚信在消退,拜金在滋长,利益取代美德,诚信让位于欺诈,在许多的人生天平上,沉下去的一端是:金钱、荣誉、才学、美貌,唯有诚信这端高高翘起,诚信变得轻了。商场上的尔虞我诈,短斤少两,假冒伪劣,媒体上的假文凭、假教授、假讲告……在物欲横流的物质世界中,金钱似乎是万能的,也是多数人仰慕与追求的,这些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的中学生的纯洁心灵是一种污染与侵蚀,从而将在社会中看到的、听到的用于自己的言行中,从而践踏了诚信的做人准则。
(二)学生家长与学校老师的教育失误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考上名牌大学,成龙成凤,只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与衣食住行,却忽视了道德品质方面的引导,学校老师未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重智育轻德育,应试教育凸显,只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升学率,以升学率的高低来检查学校的教学质量、老师的工作成绩以及学生学业水平,致使学生综合素质偏低,存在重智育轻素质的倾向。
(三)学生自身素质的缺失
学生自身素质的缺失是导致诚信缺失的直接原因,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是家庭中大人们的“小皇帝”,受大人的百般呵护、娇生惯养。他们成长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过度的溺爱导致他们普遍缺乏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责任意识淡薄、心理脆弱,养成以我为中心,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自私任性心态,追求名利而极少考虑社会责任,自私自利的思想使他们在面临义和利的选择时,往往会获利而舍弃诚信。
二、中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1. 作业抄袭或请人做,考试作弊。
2. 迟起床导致上课迟到,骗说是身体不适;冒充家长签署学校送来的需家长签名的汇报单,欺骗老师,欺骗学校。
3. 做错事、犯纪律、不敢面对现实、编造谎言、隐瞒事实真相、不承认错误。
通过调查表明:约有50%学生撒过谎;约有35%的学生考试作过弊;有31%学生抄袭过作业;有26%的学生经常说话不算数。
三、加强中学生的诚信教育
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个有远大理想、道德高尚的人,必然会举止端庄,言谈谦和……必然自觉遵循社会道德,公而忘私,助人为乐。”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理想、法制、品德教育,联系实际,明确学习目的,遵纪守法,遵守诚信公德,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而发奋读书。
2. 学校要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纠正重智育轻德育偏向,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3. 老师以身作则,身正为范:老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是文明之树的培养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只有高素质的老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所以要求老师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为人师表,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另外,作为学生家长教育子女,也该如此。“曾子杀猪教子”,也许值得借鉴。
4. 老师要以激励、关怀、尊重、平等对待有不诚信行为的学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中学生不诚信行为是常见的,老师要妥善处理好,既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又要使他们接受,达到教育目的,所以要注意方式方法。中学生的情绪尚未稳定,易激动,又易低落。从心理学角度考虑:批评和指责不会改变事实,反而会招致愤恨与情绪低落,对解决现实问题毫无益处;赞扬和鼓励、热情的关怀会成为进步的无限动力。可见,作为老师,用自己丰富的学识与智慧教育学生,对学生的作业、试卷、提问回答,多予表扬或激励性评价,以启迪思维、激发兴趣,同时尊重、关心、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兴趣、特长与不足,帮助他们克服缺点,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5. 营造诚信氛围,积极参与诚信实践活动:开展中学生诚信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召开诚信教育动员大会,发出《诚信倡议书》并利用学校广播、宣传栏、校报等文化阵地大力宣传,使学生明确在学校内开展诚信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营造诚信教育的良好氛围,积极组织诚信教育活动,可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专题报告会、专题讲座,也可举行《诚实守信承诺书》签名活动和“做诚实学生,创诚信校园”演讲比赛活动,让师生们言必行,行必果,诚实守信从我做起。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形成家校诚信教育的合力,促使诚信教育更广泛更深入地开展。
通过诚信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诚信对个人、社会的重要意义,从而树立诚信意识,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遵守行为准则和基本道德规范,让他们生长在一个明理诚信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诚信教育,提高整个社会道德水平,创造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肖周录,王永智,许光县. 诚信教育论[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2] 雍慧英. 品格的教育[M].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
[3] 侯一波. 一个都不能落 名师提升学困生的针对教学[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对中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 篇4
邮编 061800吴桥县职教中心 王文彬 联系电话 0317-73652
51近年来,诚信日渐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一种正在流失的资源。由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了社会上诚信危机的出现。青年学生耳濡目染种种不诚信的现象,给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尚未形成的他们造成了严重影响,如何加强对中学生的诚信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境地。
新课标的基础任务之一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诚信是人文精神中极其重要的方面。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每个公民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其中“诚信”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则突出强调了对未成年人进行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对中小学的诚信教育作了具体的要求,凸显了对中小学进行诚信教育的紧迫性。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中也提出了“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由此,我们认识到对青年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是国家与民族存亡的大事,是关系到国运昌盛的要务,因此,作为学校在新课标下加强对中学生的诚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对诚信的认识
1、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什么是诚信?诚,即真诚,诚实;信,即守承诺,讲信用。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通俗地表述,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哲人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为人之道,做人之本。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民间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古话,都形象地表述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品质。
孔子在《论语》中的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其中的“友谅”,就讲作为朋友或交朋友,要交诚实守信的人。明初著名学者宋谦借书的故事,清朝苏州吴县商人蔡磷字据存心中的故事,都是流传至今关于诚信故事的典范。(载于八年级《思想品德》53页,陕教版)。
2、诚信,是公民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14条规定: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答应他人的事要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借他人钱物要及时归还。不说慌,不骗人,不弄虚作假,知错就改。第48条规定:按时完成作业,考试不作弊。这就要求我们中学生从日常学习,行为习惯中养成诚实守信的品德。
加强诚信教育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需要。07年9月18日胡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全国道德模范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要以道德模范为榜样,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评选出的“十大诚实守信模范”就是全国诚实守信的楷模。
3、诚信是成功创业的根本。
张瑞敏掌航的海尔集团成功史,百年老店冠生园的破产悲剧,都最好的证明了诚信是发展事业最宝贵的资本。山东寿光“中国蔬菜之乡”的创业人,全国十大诚实守信模范——王乐义常说:“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自觉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多年来,王乐义始终把诚信作为立身之本,用诚实劳动获取财富,把自己的事业扎在了社会主义的新农村。
二、加强对中学生的诚信教育
1、“诚信教育”讲“三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思想政治课堂是对中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主阵地,实施诚信教育的主渠道,政治教师要担当起重任。现行教材中关于诚信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教师要凭自身的人格魅力、学识魄力,借鲜活的教材之力,让诚信教育的内容入脑、入心,让诚实守信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2、师表垂范,作榜样
教师要让学生讲诚信,教师必须是诚信的典范,要做到以诚育人,以诚待人,以诚服人,逐步确立诚信意识和行为的形成。教师的一言一行要处处讲究“诚信”,以高尚的诚信人格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作好诚信的表率和楷模。对待学生,教师要做他们的长者、朋友,理解他们的苦衷,同情他们的处境,宽容他们的过失,保护他们的天性,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在与家长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把微笑留给家长,用真诚对待家长,用爱心打动家长,还要自我约束,明礼诚信,言出必行,取信于家长,不请家长办私事,不搞有偿家教,不乱征订教辅资料,不接受家长宴请等。
3、让校园拥有“诚信”的清泉
有人说学校应该是一个精神特区,用时也应该有“诚信”的清泉。学校要以灵活多样的方法、丰富多彩的形式为载体,让诚信文化充满校园,如观看优秀电视片,听先进人物报告会,举办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故事会、班级辩论会,师生实话实说讨论会、征文竞赛等,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具有趣味性、吸引力的活动中潜移默化把接受教育、自觉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例如我校就发生过这样的事:06-8班的张悦同学在校外拾到1200元现金交还给了失主,该学生并未声张,当失主的感谢信送到学校,我们方才知道。我们利用这一次机会,利用身边的事例,开展了一系列学习张悦拾金不昧的精神,并加以拓展,开展了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的大讨论会,针对学生中“考试作弊”“作业抄袭”“说慌话”三种现象,在学生中展开辩论,提出克服的具体办法,组织学生观看2007年全国道德模范颁奖晚会,这些都在学生中引起很大的反响。
三、把诚信教育向纵横延伸
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向社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军事训练、科技发明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实践是第一的观念,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诚信品质。组织学生走上街头,清扫街道,到福利院献爱心,植爱心树的活动,可以使他们的身心在奉献中得以陶冶。通过组织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走出校门为社会服务,当学生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承认,极大的培养了学生们的责任意识。同时教师还要教育学生在家做一个诚信的好孩子;在学校做一个诚信的好学生;在社会也要做一个诚信的好公民。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 篇5
关于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做人的`内在需要,近年来大学生中出现的诚信失范状况表明,大学生诚信教育刻不容缓.本文通过诚信道德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以及针对大学生存在的诚信问题,分析大学生诚信失范的原因,提出加强新时期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几点建议.
作 者:薛文辉 作者单位:德州学院体育系,253000刊 名:中国科技信息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12)分类号:G64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教育
小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和研究 篇6
研究背景
进入21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以及社会主义的多元化发展,对社会道德环境和公民基础道德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中共中央于2001年十月颁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并以此作为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工程。宁波市人大会议也曾提出“打造信用宁波”的一号提案。
我们学校在加强学生道德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新世纪道德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来看,学校德育在观念、内容、途径和方式等方面都处于不相适应的状态。需要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以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对道德教育的新要求。诚信教育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整个公民道德教育的基础。一切良好道德品质都必然建立在诚信基础之上。诚信是现代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立身之本,是青少年、儿童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一个学校生存、发展和提高办学品位的需要。
诚信从古时候起就被列为了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但是当今社会我们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制假货、作假帐、说假话等等不诚信的行为充斥着我们的周围,我们的孩子也遭受着诚信的考验。这些不诚信的行为都会在学生的心灵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影响到孩子的一生,从而使“诚信失范”处于一种恶性的循环。所以说,教育领域的不诚信,其危害性是长远而又难以估量的。基于这些原因,要求我们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广泛而深入地进行城信教育,以此塑造少年儿童健康的人格。
有关概念和名词的界定
“诚信“从字面上理解并不难,是不虚假、守信用的意思。然而要准确把握诚信的涵义,采取何种策略来实施这项教育却有一定难度。美国著名学者查理德.T德乔治对“诚信”下过这样一个定义:诚信是指时时处处使自身行为符合道德原理与规范。很显然,这个定义所强调的是行为主体在所有的时空范围自觉自愿地履行行为与道德规范的一致性。其本质是让学生在接近他人、接触社会和认识自我的情感体验中获得道德的发展。然而,满足这种道德发展的环境却日益恶化,在现实生活中推行起来障碍重重。
诚信是一种道德价值的取向,它是古往今来的德育主题之一。先前,在思、孝、仁、义、礼、智、信中,诚信交叉渗透到各方面;诚信于君为忠,诚信于父为孝,诚信于友为义,诚信于民为仁,诚信于尊为礼,诚信于交为智„„千百年来,这一切在中国传统的道德教育中都是突出了再突出的。功能意义
一是有利于落实“以德治国”方略,使小学德育更好地适应入世的挑战和时代的要求。“以德治国”必须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吸收全世界各民族的先进文化融合起来,而当前的最佳融合点和融合途径之一,就是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学生中广泛深入地进行诚信教育,发扬诚信品德和诚信精神。
二是有利于充实德育内容,让小学生的道德基础打得更加扎实。万丈高楼平地起,全靠基础坚实,人之为人也是这样。木无根本不活,人无诚信不立。诚信是道德之基石,是立人之根本。在小 1
学阶段让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传统美德教育,特别是在德育中鲜明突出地充实诚信教育的内容,促使学生把道德基础打得更扎实些,增强抵御各种风浪和诱惑的能力,这是教育界应该积极承担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研究任务
着重解决两大问题:
一要解决“心目不一”的问题,要求做到真诚、诚实,言行与内心思想一致,不能口是心非,虚情假意。陶行知先生有个十分精辟的教育观点:“千教万教教人求真,于学万学学做真人。”“真、善、美”是做人的至高境界,三者之中,“真”是最基础的品德,没有“真”,其他一切美好品德都无从谈起。
二要解决“言行不一”的问题,要求做到重诺言、守信用,言行一致,不能言而无信,出尔反尔。我国自古推崇重诺守信者,“一诺千金”的佳话已传颂了几千年,“言必信,行必果”是历代品德高尚者的立身处世之道。然而,我们必须看到,尽管当今社会有更多的重诺守信的生动事例,但言行不
一、不守信用仍是普遍存在的一大道德问题。有人如此评说:“要是全中国的人都能遵守《小学生守则》就好了!”此话乍一听像是开玩笑,却一语中的,发人深省。诚与信相辅相成,无诚则无信,无信亦无诚。两者同为道德基础中“最深层次的一块石头”,是“基础的基础”。研究目标:
通过各种自主性实践体验活动开展城信教育,以解决学生存在的“心口不一”、“言行不一”的问题,培养“以诚待人,以信取人,以德服人”的优良品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完成诚信品德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最终实现道德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和谐发展。
研究的原则
(l)轰轰烈烈和扎扎实实相结合的原则。
(2)诚信教育和基础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3)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诚信教育和师德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6)诚信教育和日常行为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7)诚信教育和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相结合的原则
研究内容
1、文明礼貌教育。文明礼貌是诚信品质的外在表现。文明礼貌,包括各种场合的文明礼仪,文明的行为举止,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等。通过外在的文明礼貌行为实践,养成诚信的内在品质。
2、遵纪守法教育。自觉遵守社会、学校纪律和法规,是一个人良好社会信誉的标志。遵纪守法教育包括:遵守各种社会法规、教育法规和学校的各种纪律,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和个人的社会信誉意识。
3、真诚待人和诚实守信的教育。真诚待人、诚实守信,是诚信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包括真诚地理解,看待他人,善待他人,做人要诚实,人际交往中要信守承诺等。通过真诚待人和诚实守信教育,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体验自尊,提高个人的社会亲和力。
2
4、乐于助人的教育。乐于助人是诚信品质的体现。包括:富于爱心和同情心,力所能及、主动地帮助他人,把帮助他人视为自己的需要。通过乐于助人教育,提高关心他人的能力和积极情感体验。
6、言行一致和学会负责教育。言行一致和学会负责是诚信教育的本质要求和重要内容。包括:说和做相一致,对自己、对家庭和社会负责的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7、诚信立人教育。诚信立人是诚信教育的核心目标和内容。包括:确立诚信立人的意识,把诚信作为做人的准则。通过诚信立人教育,唤起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意识。
途径与方法:
本课题比较系统、深入地探索了学生诚信品质缺失的成因与对策、教育的途径、矫治的方法;并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分阶段目标,根据学生诚信品质形成的特点,制定教育的内容,并根据目标的达成评估学生诚信品质形成的成效。课题在内容上侧重于小学生诚信品质形成的背景调查、成因分析和对策研究,帮助全体学生获得适应与发展,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矫治的能力。
在具体实施中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分低段和高段进行,并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和方法。小学低段主要要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遵守诺言、说话算数的优良品质。由于这一阶段的少年儿童具有年龄小、自我意识不发达、自我能动性不强等心理特点,在良好诚信习惯的培养中,教师和父母要发挥主导作用。小学高段主要养成待人接物真诚的习惯和守时的习惯。这一时期,少年儿童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基本习惯已经初步形成。老师和父母在少年儿童良好诚信习惯的培养中,除继续发挥主导作用外,要增强其自我体验和实践的能力,发挥少年儿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现代德育观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景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新三中心论”。我们在开展诚信教育活动中十分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处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和谐发展。在学生诚信品质由“他律”到“自律”的社会化形成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培养和发挥作为道德实践主体的学生的自主性。
(1)我们特别强调让学生根据自身状况,自主设计承诺的形式,促进自主发展意识的增强。——“大声宣誓型”;学生们在升旗仪式、主题活动或开放性的场合中,面对大家,公开表示自己的决心,用集体的舆论树立目标、增强信心,促进了学生道德习惯的养成。
——“承诺书信型”:学生以书信的形式向家长、老师或同伴承诺自己想要自律的行为。如:“妈妈,你不在家的时候,我一定会管好自己的。”
——“格言自律型”:学生们根据生活习惯,结合自身的目标要求,选择或设计格言,并把格言制作在书签,提示卡、小挂件等物件上,随时提醒自己要履行诺言。
——“合同契约型”;契约合同由签约对象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如同桌之间的签约、学生与小干部之间的契约等,充分体现队员思想的民主、自觉与开放。
——“集体公约型”;队员们生活在集体中,制定集体的公约可以使队员的行为产生自我约束力,集体公约的制定将转变队员身上“自我中心”的行为倾向,如:《游戏公约》、《爱菊艺术学校诚信学生城信公约》等。
附:爱菊艺校学生诚信公约
3
1、不说谎话,勇于承认错误,知错就改。
2、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
3、公私分明,公家的东西不能归私人所有。
4、拾到东西要交公,别人的东西不能归自己所有。
5、努力学习,按时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抄袭。
6、独立考试,认真答题,不作弊。
7、答应别人的事要认真按时完成,做不到的事情不要逞强答应别人。
8、要守时守约,言而有信。
9、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做到老师在和不在一个样,校内和校外一个样。
10、尊敬长辈,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不欺骗父母。
(2)我们特别引导学生设计切实可行的诚信内容,以期提高学生践履的自主自觉性。
——“我和诚信交朋友”主题班队活动,通过讲故事结合讨论的形式,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例中受到启迪。加强了学生的观念,指明了行动的方向。
——诚信小日记。实验班的学生每人有一本诚信小日记,每周学生制订一个自律格言,每日记录自己的诚信表现,周末进行自我小结和自我评分。把诚信品质由他律慢慢转为自律。
——“诚信悄悄话信箱”,我们在实验班里设立“诚信悄悄话信箱”,学生可以通过信箱和老师建立亲密的联系,把心中的快乐、困惑传递给老师,老师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诚信现。
——“诚信章考评”,我们设立了诚信四级奖章,分级进行考评,达到四级奖章的授予“诚信小明星”称号。
在开展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还做到了“四个结合”:
一与师德教育相结合。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具体组织实施者,只有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一致,至少达到基本一致,才能形成合力,有效地组织开展教育活动。教师是学生的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率先做到。只有言传身教,不搞“双重道德标准”,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我们把诚信教育列为师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教师提出比学生更高的要求。
二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中中最具凝聚力和号召力的一面旗帜,爱国不仅体现在金戈铁马、保家卫国的壮举上,而且体现在我们平时的诚信言行中。我们教育学生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诚信不立,何以立国家?一个不讲诚信的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国领导人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大国,一定能履行好所作出的一切承诺。”显然,诚信不仅关系到一个人、一个单位、一个地区的信誉,而且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形象。因此,我们应将立人、立业、立国的道理贯通起来,将诚信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力求收到相得益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一滴水能折射阳光的七彩斑斓,举手投足可显示品德素养的高下优劣。“诚信立人”教育应见微知著,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不说谎话、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明礼守纪、拾金不昧等最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抓起,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教育方式如春雨润物,不轰轰烈烈搞运动。
4
四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诚信立人”教育应是开放式教育,不能封闭在校园里孤立地进行,要努力争取学生家庭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为此,我们印发《诚信现状调查表(家长卷)》以及在各种新闻媒体搞集中宣传等途径,使诚信教育形成了“三结合”网络,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问题讨论
一是教育工作者认识不尽一致。一个时期以来,受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反面事例的影响,历来视诚信为身家性命的知识分子中,也流行起“诚实人吃亏”的观念,有人甚至发出这样的疑问:“在机遇来临时,如果不守信用就可以轻易成功,那么,我们还背不背‘信用’这个沉重的包袱?”这种观念和想法在教师以及家长队伍中也有一定市场。
二是小学生缺乏社会生活体验,难以深刻理解比较抽象的道理,而且诚信美德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难免有反复,必须长时期坚持不懈地努力。
三是学生诚信品德的养成光靠学校教育远远不够,必须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势形成合力才行,而社会上以及家庭中对诚信的认识也不尽人意。
四是没有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也没有比较合适的教育参考资料和辅助读物。
浅谈教学中的诚信教育 篇7
一、诚信与市场营销
“诚信”, 即真诚守信。真诚就是指人的言行与内心思想一致, 心口如一。守信, 就是重承诺, 守信用。诚为基, 信为本, 承诺是银, 兑现是金。
“诚信”, 不仅属于道德范畴, 也属于经济范畴。现代市场经济就是“诚信”经济, 在这种环境下, 契约 (合同) 的订立和履行, 是以人的诚信道德为基点。要求企业在开展营销活动时, 既要竞争, 又要守法, 更要“诚信”。著名的北京老药店“同仁堂”, 店内有一副对联:“品味虽贵, 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 必不敢省人工。”正是靠着这份承诺, 同仁堂历经300多年风雨而不倒, 从一家普通的家族药铺发展为国药第一品牌。
再如国内家电龙头企业“海尔”而言, 其产品之所以能够畅销海内外, 一个重要的砝码, 就是“言出必行”的售后服务。显然, “信誉”已成为优秀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部分。
智慧总是和勤奋之人共处, 财富总是与诚信之人相伴, “诚信”对个人而言同样是至关重要的。
二、教学中的“诚信”教育
(一) 诚信缺失表现
1. 弄虚作假严重。
考试作弊屡禁不止, 学生考试作弊已经是普遍的不争的事实, 而且作弊者队伍越来越庞大, 手段也越来越先进, 即使采取电子手段干扰等方式, 还是出现了以赚钱、营利为目的的“职业枪手”队伍。学生改成绩单, 家长往往比较相信自己的孩子, 上当也不知道, 更不会深究, 然而这个问题不可小视。学生弄虚作假造成绩单, 不仅说明了眼下的不诚实, 而且我们又如何指望他们将来对人对事业做到诚实和勤勉呢?
2. 信用意识缺乏。
用一句“诚信危机”来概括并不为过, 据《姑苏晚报》载, 自2006年1月1日起, 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各商业银行建立的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实行全国联网, 目前已经征集了全国6亿人的信用信息。个人信用记录实际上就是一个人的“经济身份证”, 包括个人的房贷、车贷、消费贷款等情况, 一旦你有了信用污点, 将会寸步难行。
3. 人际关系淡漠。
在缺乏真诚与信任的社会中, 部分人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 而不愿意在生活中与人交往, 人际关系的淡漠, 造成了人们居住在同一栋楼房的对门邻居不相识, 同班同学间的不合群, 这些现象易引发人的心理疾病, 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加大。
(二) 诚信缺失原因分析
缺乏诚信, 实际上是社会、家庭、学校缺失诚信的一个缩影。导致诚信缺失的因素有很多, 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 外部环境影响。
一方面是来自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漫长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上, 虽然形成了诸如“言必行, 行必果”“人无信不立”等有关诚信的经典之句, 但是封建社会中的一些歪曲观念, 如“逢人只说三分话, 未可全抛一片心”等也流传至今, 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学生们的诚信观念。另一方面来自现实社会中的负面影响, 如贪官受贿、数字政绩等, 经济领域的制假, 文化领域的假文凭、假广告等, 社会诚信的缺失必然影响到学生, 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影响。
2. 学校教育滞后。
在高考指挥棒下, 部分学校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 德育工作依然是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忽视德育教育, 以分数论成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物欲横流, 社会诱惑力大, 不少学生抱着混文凭的目的读书, 连部分教师也难以控制, 很难静心进行学习研究。于是弄虚作假在所难免了, 给学校的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3. 家庭教育乏力。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也是根深蒂固的现在的“90后”中职学生是独生子女, 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起居, 忽视道德品质方面的引导, 任凭孩子自由发展, 有的家长甚至当孩子的面做一些有违诚信的事情。
三、诚信教育重建对策
加强学生诚信教育不仅是学校也是全社会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实践表明, 诚信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和通力合作。
1.营造氛围。我们的学生大都已习惯于“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 “诚信”教育是老话题, 又是新问题, 而我们就是要把“诚信”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在班级里加强宣传力度, 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 带领学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八荣八耻”, 开展“诚信”班会主题活动, 推动班集体诚信意识的提高。
2.加强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 两者缺一不可。从家庭教育来看:父母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做好表率作用;从学校教育来看:学校应高度重视诚信教育在学校的地位, 改变重智轻德的现象, 把诚信的意识渗透到教学环节, 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 实现学生由"他律式"向“自律式”转变。
3.完善机制。制度是带有约束性、规范性的, 学校的学生诚信档案, 通过完善的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实行电子化管理, 对个人进行诚信评估, 跟随其本人的人事档案, 实行奖罚机制。
最后, 让学生牢记:
商家没有“诚信”就会失去顾客;
个人没有“诚信”就会失去他人信任。
“诚信”是成功之本, 失信是失败之根, 让学生懂得, 诚信对他人而言, 就是对别人没有丝毫的戒备和猜忌之心;诚信对自己而言, 就是不管自己有多困难, 都会把事情做好, 这样互相信任才能演绎诚信的完美, 社会才能变成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俞晓莉.《“信任”实验》.《教师博览》.2006.2.
[2]龚雯.《市场经济需要诚信》.《人民日报》.2002.5.13.
浅谈中学生的诚信教育 篇8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现状;对策
一、大学生诚信的必要性及其现状
(一)是建设诚信社会的必要条件。调发展、良性运行的基础,是保持社会和谐的灵魂。每个社会成员的诚信品质组成了社会信用制度的道德保障。社会生活中的不诚信行为如果长期得不到纠正,那么将会产生强烈的连锁效应,会使不诚信的行为愈演愈烈,这必将对社会道德体系形成巨大的冲击,进而影响社会稳定,阻碍社会发展。由于大学生的受教育程度较高,并将对未来社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因而他们长期受到社会的特别关注,其诚信素质对社会其他群体的示范作用不可估量。因此,大学生诚信是建设社会主义诚信社会的必要条件。
(二)是社会主义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灵魂,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基础,是建立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证,也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激发了人们致富的热情,但同时利益的多元化趋势也日趋明显,经济活动的根本目的简化为尽可能多地获取经济利益,诚信这一道德底线一再被突破,其结果是人际互信关系淡化,诚信危机爆发。经济发展需要既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又具备诚实守信素养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生力军,其诚信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诚信状况。因此,大学生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三)诚信是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人无信而不立,诚信能使人立业、立德。社会主义诚信社会和诚信经济的建设,必将对公民个体的诚信提出新的要求。诚信将成为衡量公民的社会意识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是公民个体在社会和经济活动中正常生活的必要条件。面对现代社会的各种诱惑,大学生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诚信意识,培养自身的诚信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把握好发挥聪明才智、健康成才的机会。
可是当前部分大学生诚信意识淡薄,从总体情况看,有一部分大学生存在诚信意识淡薄、恶意挑战道德准则的问题。如.抄袭作业,考试作弊,剽窃论文。尽管现在高校对学生作弊的处罚十分严厉,但少生仍然绞尽脑汁去作弊,以至于每年教育部的德育工作会议都会把考试舞弊问题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同时,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对高校的道德教育也产生了负面影响。一些大学生把刻苦钻研、忠诚老实视为反常,而把弄虚作假、抄袭剽窃视为正常,甚至连毕业论文都成篇抄袭。这些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部分学生缺乏诚信,没有形成公平竞争的思想观念。
二、大学生诚信现状的原因以及对策
(一)原因。分析造成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原因,不外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观上,大学生自身诚信意识缺乏,对诚信概念模糊。由于当代大学生基本上都是80后、90后的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比较受宠爱,这样导致有部分同学考虑更多的是别人应该为他做些什么,很少考虑应该为父母、为他人、为社会做些什么,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极少考虑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因此他们对诚信的概念就十分模糊。
从客观方面来分析,主要源自四个方面的影响,这四个方面分别为: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教育体制的弊端、就业形势的严峻以及信用管理机制的缺失。
在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也让一些人们开始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这种大的社会环境下,就会导致一部分人不顾道德和良知,不择手段谋取不正当利益。因此,市场经济的冲击是大学生失信的一重要原因。
中国的教育体制将重心放在了“授业”上而忽视了学生德育的教育。尽管目前中国的大学生都设有“思想政治理论课”,但往往流于形式,很难谈得上提高大学生的德育水平,这其中包括诚信品质。
在正常情况下,就业形势也很严峻,而眼下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继续,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能否有所增加很难预料。这种情况下,有的大学生为了能够击退其他竞争者,在简历中注水,在面试时虚报自己的实力水平,失信于他人,失信于社会,也失信于自己。
(二)对策。第一,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培养诚信意识,诚信本身作为一个内省的素质,是人从自己本质内省,或者说是通过自己不断地通过克己复礼这样一个过程提高修养而能够得到的。如何帮助大学生把诚信转化为内在的修养,就需要学校重视诚信意识的教育。我们不能否认学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诚信教育的重要作用,但当前不容乐观的诚信状况必须引起我们对诚信教育的再思考,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模糊必然要求教育者寻求更有效的办法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为此,高校应在教育大学生过程中,重视“育人”,将德育放在跟学习成绩一样的地位上来,两手都要抓,两手到要硬。第二,结合社会现实,通过社会实践,转变学生观念,在加大诚信理论教育的同时,应该结合社会现实,通过社会实践、实地考察、实案分析等,透过社会现实帮助大学生厘清诚信观念。经济领域的制假造假、恶意坑骗、偷税漏税;政治领域的贪污受贿、卖官买官;教育科技文化领域的冒名顶替、抄袭剽窃等现象模糊和动摇了大学生的价值标准和道德判断。市场经济下人们我们不能认为社会没有信用而个人就必定没有信用,同样,也不能指望个人我们也不能认为个人都没有信用而社会有信用,在诚信建设上强调的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只有个人有了诚信,社会才能有诚信。第三,建立完整的大学生诚信制度体系,当前,我国社会诚信制度尚不健全,诚信记录制度、诚信评价机制、诚信奖惩机制、诚信监督机制等尚未完全建立。帮助大学生培养起清晰地诚信意识,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的引导,达到“自律”的目的,而建立完整的大学生诚信制度体系,就是要求通过“他律”来防止大学生的诚信缺失。
如建立诚信记录机制。诚信记录机制就是要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首先要做好宣传工作,使全校、甚至全社会都对此有所了解。建立诚信档案要科学化、规范化。诚信档案要把大学生个人的信用情况,如各种成绩、在校获奖情况、参与社会实践情况、在校期间的品行表现、申请助学贷款的还款时间和金额、欠费情况等在校期间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有专门的记录老师记录存档,并且输入相关个人诚信查询系统。采用“诚信记录机制”将使在大学生中开展的诚信教育进入良性循环,从而达到帮助学生树立诚信品质的教育目的,并对日后大学生进入社会生活时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参考。
还可以建立诚信监督机制。诚信监督机制是在建设大学生诚信体系过程中,必须要设有的一个强大的监督威慑力量,否则,诚信机制将形同虚设。诚信作为一种基本道德准则,重在对人们的行为方式进行规范和劝导,而诚信记录、评价、奖惩机制的过程并不具备刚性约束力,必须辅之以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诚信监督机制的建立完善,将会为其他各个诚信机制体系的组成部分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制度保证。
参考文献:
[1]薛雪. 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及教育对策[J].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2011.04.
[2]张颖香.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3]高云志.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
浅谈中学生的诚信教育 篇9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为了一己私利,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相互欺骗,尔虞我诈的不良风气,甚至做出一些违背道德的事情,这些从家庭,社会,甚至学校都对青少年产生了不良的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让现在的青山少年也变得自私自利,诚信在孩子心中已经荡然无存。【关键词】 家庭 社会 学校 培养 【正文】
以来就是一个讲诚信的国家,它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的标准。古人云:“人无诚信不立,国无诚信不稳”。在实施素质教育为主的今天,诚信教育尤为重要。
一、教育和诚信
诚信教育是指教育者按照教育规律,利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受教育者诚信品格所进行的教育,包括三层内涵:首先,指培养诚信之人的教育,即使受教育者成为富有理念和诚信品质的教育。其二,指教育本身是诚信的,即教育自身对受教育者、社会和国家是诚信的。其三,指教学自身的诚信,即在自觉和自在中教学诚信的教育。
诚信既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又是一种无形的财富,连接生活的纽带。诚信教育对于一个人,尤其是正在成长中的小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为了瞬息万变社会发展的需要所必须要进行的。
二、小学生诚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素质教育的口号在小学校园里愈喊愈烈,作为素质教育之根本的诚信教育也不甘示弱,成为一个具有时代性的话题。自然,小学生诚信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随着其教育的发展而日见凸现!据诚信内涵和意义的阐述来审视小学校园的诚信现象,会发现其中存在诸多诚信阻滞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有些问题甚至表现得相当突显。
2、通过具体分析,小学生诚信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是主观和客观共同影响的结果。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小学生诚信观念的薄弱。它是导致小学生诚信出现问题的主观因素。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贮备少,认识能力还处于发展时期,是非判断力低,意志品德不坚,遇到实际问题时,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随着核心家庭的剧增,孩子在家中常处于中心地位,容易造成很强的虚荣心。当孩子虚荣心遭到挑战时,也会出现不诚实的现象。
(2)父母的品行在孩子心目中有失楷模。中国有句老话:“不知其人观其子”,这说明以父母品行为标榜营造和谐诚信的家风,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在一项调查中,只有42.7%的孩子认为家长是诚信的!父母学历的巨大差别,不和谐家庭,还有现在由于旱灾,多数父母都去外面打工,留守儿童家庭增多等,家庭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都会为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严
重负面影响。
(3)教师在学生面前有失风范。教师是学生心中的一面镜子,他的一言一行都对小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今教师存在大量不诚信现象,比如,老师要求小学生要守时守纪,不许迟到、旷课,而老师就有上课迟到、下课拖堂的现象;老师要求小学生不许打手机,但有的教师却在上课时公然接打手机。这些不能以身立榜的行为,给小学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4)虽然教育在不断地喊“全面发展”。可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许多学校仍然是重智育、轻德育,表面上搞素质教育,实际上还是走应试教育的老路,甚至以智代德,对小学生如何做人缺少关注,道德教育名存实亡。
(5)社会环境的“潜移默化”。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社会大环境来看,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由于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法制不健全,使得部分经营者在利益驱动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制假售假等现象,经济中的虚假欺骗程度不同地渗透到社会的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从而扰乱了社会正常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造成了整个社会的信用危机。
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我认为诚信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让学生知道诚信的存在,并不断的从自己的言行上去感染他们。
一、家庭对诚信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刚懂事甚至刚出生时,就要深入浅出地进行诚信教育,引导孩子实事求是,分清是非,辨
别善恶,诚实守信。
1、家长要具有诚信的品德,做一个诚信的人。不对孩子说谎话,做到言而有信,欺骗会给孩子的一生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父母要在言行上为孩子树立榜样,以良好品格来感染孩子、熏陶孩子。
2、家长要对孩子进行有意识的诚信教育。“以诚待人,以信办事”,就是说为人要诚实,答应别人的事情要尽力做到。如今很多家长认为“老实人吃亏”而教唆孩子耍圆滑,终究造成孩子的诚信存在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对孩子进行有目的的诚信教育,对孩子高尚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至关重要。
3、家长要用心营造良好的诚信家风。古人云:“家风淳,子孙贤”,诚信家风是孩子成长的沃土。诚信品质的养成,要靠长期的熏陶。在家庭生活中,每个家庭成员良好的言谈举止,诚实守信的品质,特别容易潜移默化,相互影响,从而共同进步。由此可见诚信的家风是形成孩子良好的诚信品质不可缺少的因素。
二、学校塑造学生的诚信品格。
学校是教学的场所,更是育人的场所。诚信的学风、师风、校风对培养诚信之人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教师在小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1、良好学风的建立。把日常小事作为诚信教育的重要途径,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从细微处见风格,从小事中显精神。在学习生活中,向同学借东西要及时归还;做好人好事的情况,应不
失时机地给予表扬,让学生给学生提供和树立榜样,在相互学习中,培养小学生整体的诚信品质。
2、规范师风的约束。老师是诚信的领航者和实践者,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应模范地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与党的教育方针,与学校的教学工作保持一致,切实给小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应言行统一,表里如一,不失信于小学生,否则,教育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3、诚信校风的建设。诚信校风是一种环境、一种氛围,它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陶冶情操、砥砺德行的作用,并逐步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在诚信校风建设中要净化、美化校园环境,在学生学习中经常性地开展以诚信为核心的德育工作;以诚信建设为主题的辩论会、演讲会;组织寓教于乐的课堂活动等,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高质量的诚信校风以其较强的渗透力、影响力,帮助小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健全的人格。
三、社会打造孩子的诚信。
小学生的诚信教育仅依靠教育的力量难以实现其本质的转变,还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不断感染。在现代社会中小学生的诚信教育更离不开社会,需要社会的加强与优化。
1、借助媒体宣传和推崇诚信美德,充分发挥导向作用。社会媒体应根据自身特点,创造正确的社会舆论,以健康向上 的舆论引导人,并通过推典型、树榜样,形成以讲诚信为荣、不讲诚信为耻的舆论氛围,使诚信人受到表扬,使背离诚信的人受到舆论的批评,让诚信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
2、建立适当的立法机制。社会上一些人、企业或单位不讲诚信,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失信成本过低。失信者得不到严惩,守信者就得不到保护,对人们的行为起到了训导作用,从而“好人也会变成坏人”。可以通过立法来实现强制追究,使非诚信行为不仅受到道德的谴责,更有法律的制裁,从而保护守信者,严惩失信者,净化社会风气,让小学生在充满诚信的社会环境下成长,诚信代代传承。
【浅谈中学生的诚信教育】推荐阅读:
中学生的诚信教育09-20
浅谈班主任对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教育09-26
古塘中学开展诚信考试教育活动05-10
浅谈地理教学中学生多元智能的培养教育论文05-14
正钰中学诚信教育工作总结07-13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谈06-17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09-21
诚信的故事中学生满分作文10-28
浅谈德育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论文06-18
中学生诚信在我们身边的作文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