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ysqli_fetch_assoc() expects parameter 1 to be mysqli_result, boolean given in /www/wwwroot/qikantianxia.com/e/action/CCYip.php on line 71
信息化外环境实施方案(精选8篇)

信息化外环境实施方案

2024-09-29

信息化外环境实施方案(精选8篇)

信息化外环境实施方案 篇1

**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方案

为了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和驾御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效能,锤炼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争取学校信息化工作有新的跨越,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目标

三、具体目标

四、当前现状

(一)硬件设施现状

(二)软件设施现状

(三)人员素质现状

五、需求分析

(一)硬件设施需求

(二)软件设施需求

(三)人员素质需求

六、实施策略

(一)硬件设施建设实施策略

(二)软件设施建设实施策略

(三)人员素质建设实施策略

七、保障措施

信息化外环境实施方案 篇2

1. 档案信息资源开放利用的含义。

对于档案开放利用的含义, 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第一, 档案开放。对于“档案开放”的含义, 人们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因此也就造成在处理相关事务时有不同的做法。明确档案开放的科学含义, 是正确处理档案开放、利用问题的基础。有一种观点认为:“档案开放, 是指将各级国家档案馆保存的可以公开的保密期满的档案, 解除封闭, 向社会公开, 供社会利用。”[1]216第二, 档案利用。档案利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档案利用指档案保管部门的提供利用工作和利用者的档案利用活动。狭义的档案利用是指利用者的档案利用活动。本文是从狭义的概念来比较研究中外档案利用中的异同。所谓档案利用, 在《档案法实施办法》中是指对档案的阅览、复制和摘录。这是从利用者具体的档案利用方式来定义的。另一种解释是:档案利用者通过档案利用工作系统查找、利用档案信息, 满足其利用需求的行为过程, 也是档案信息资源潜在的利用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

2. 档案开放利用的意义。

首先, 档案开放利用是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档案的开放利用是档案工作的目的, 也是档案工作前进的动力。其次, 档案开放利用是活跃经济发展的催化剂。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 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 社会对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产生或获得的资料、数据等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多, 作为政府信息重要组成部分的档案, 其可发挥的经济作用不容忽视。再次, 档案开放利用是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我国政府正由管理型模式向服务型模式转变, 在这种情形下研究档案开放利用, 有利于政府信息的合理利用, 还有助于提升社会档案意识和公众知情权意识。

二、中外档案信息资源开放利用的人文环境比较

人文环境内容中的思想观念、制度文化、社会心理、风俗习惯等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放和利用, 因此, 可以通过比较中外档案信息资源开放的人文环境差异, 借鉴国外经验, 来提高我国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1. 中国档案信息资源开放利用的人文环境概况。

受传统“秘而不宣”的档案保管思想的影响, 我国档案开放利用没有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下面从人文环境的内容对我国的人文环境概况做简单的介绍。第一, 思想观念。从档案的保管机构出发, 我国的档案工作者不重视档案的开放利用, 将档案工作的使命定义为保管档案, 这一思想本身就制约了档案信息的开放。从档案的利用者来讲, 公民普遍认为档案信息内容与自己无关, 缺乏利用档案的意识。第二, 制度文化。从我国现有的有关档案开放利用的法律制度来看, 只是笼统地规定了档案保管期限永久、30年、10年, 而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 档案的开放并不严格按照保管期限来执行, 档案机构随便延长档案保管期限的现象普遍存在。我国没有关于档案开放利用的明确法律制度, 只有地方性的或机构性的制度。由此可见, 我国档案开放利用立法也是不够健全的。第三, 社会心理。在我国, 公众对于档案的认识并不深刻, 并不了解档案是记录历史的原始记录, 甚至有的公众不知道什么是档案。我国公众对档案的不了解导致社会没有形成利用档案的意识, 没有营造利用档案的氛围, 更不用说能够出现利用档案的社会心理了。第四, 风俗习惯。档案开放利用率低, 与我国古代档案作为政治统治工具的历史息息相关。古代档案的作用导致了档案工作的性质, 即保管档案并保证其内容不泄露。几千年来, 我国档案工作仍然摆脱不了这样的保管习惯。另外, 档案的神秘性, 导致了普通老百姓对其敬而远之的态度。如今, 虽然我们处于信息公开的大环境中, 但是档案的神秘面纱仍然没有被公众揭开。

2. 外国档案开放利用的人文环境概况。

第一, 思想观念。15、16世纪,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伴随着历史评论的出现而兴起和发展, 欧洲历史学家对原始文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而不断地去叩击档案馆的神秘大门。国外档案的开放与民主思想有密切的联系。法国大革命胜利后, 为了巩固新生的资产阶级政权和维护公民的权利, 在1790年颁布的《国家档案馆条例》中首次宣布了开放档案的规定。虽然外国的档案开放利用之初也是为统治者服务的, 但是其接受档案开放的思想要早, 而且伴随着思想解放运动, 其对档案开放利用的活动也较频繁。由此可见, 外国档案开放利用的思想不仅出现得早而且渗透较深。第二, 制度文化。“需要知晓”是美国档案开放利用工作始终坚持的原则, 普通百姓只要提出合理的要求, 在不妨碍公众利益的前提下, 就可以查询档案。与中国档案开放利用不同的是, 美国档案开放利用的出发点是公众的利用需求。在英国, 各个公共档案馆是把向公众开放档案作为执行国家法律来对待的。在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家, 档案的开放利用率也较高, 凡开放档案无论对国内还是国外都开放 (涉及国家安全、个人隐私档案控制) , 利用者填写利用单, 写明利用目的, 即可查阅档案。第三, 社会心理。外国档案开放利用长久的历史, 使其档案利用意识十分强烈。“绝大多数美国人认为, 档案如不积极地予以利用, 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与活力———利用档案解决各自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已成为众多美国公民的自觉行动。”[2]18较之中国公众对于档案的陌生, 外国公众在利用档案的过程中体现了更多的主动性。第四, 风俗习惯。在国外如档案机构不满足利用者的合理需求时, 利用者可以对其进行诉讼。当公众不满意档案机构对档案开放利用的一些做法时, 公众甚至会举行游行活动以获得合法权利。公众档案意识的高低, 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档案开放利用工作的进度。美国的《信息自由法》甚至提出公众利用档案不受其形成时间的限制, 即使是保管在机关档案室的档案, 公众也有权利用。

3. 外国档案开放利用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第一, 思想观念。外国档案开放利用工作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论述。一是档案工作角度。首先应改变对档案工作的认识, 档案工作不仅应对档案实体进行保管, 还应认识到档案只有开放利用才能实现其价值, 应增强档案工作的使命感。二是档案利用者。应增强公众的档案利用意识, 宣传档案价值, 提高公众对档案的认识。第二, 制度文化。在法律制度方面首先应该借鉴外国档案开放利用的立法工作, 如美国有专门关于档案解密降密的法律制度, 这样不仅有利于规范档案工作, 还从制度上保障了档案开放利用的顺利进行。在制定法律制度时, 侧重点也应加以改变, 如我国重视的是档案内容的保密, 而外国档案工作者重视的是档案利用者利用需求的满足。社会环境的区域性、继承性、独立性等特点, 决定了档案开放利用社会环境的改善不是一蹴而就的。当然, 对于外国的先进经验, 我们也绝不提倡“拿来主义”, 我们应该结合我国档案工作的特点, 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 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推动我国档案信息资源的开放利用。它的改善不仅需要我国经济发展建设的支持也需要档案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作为一名档案工作者, 我们应该坚定信念, 做好为改善我国档案开放利用社会环境作贡献的准备。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外档案信息资源开放利用的人文环境进行对比, 深刻剖析制约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开放利用的原因, 从而吸取国外先进经验, 促进档案信息资源作用的发挥。

关键词:中外档案信息资源,档案开放利用,人文环境比较

参考文献

[1]潘玉民.档案法学基础[M].辽宁: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2.

信息化外环境实施方案 篇3

关键词 语文;阅读平台;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5-0138-02

1 前言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网络功能日趋丰富强大的今天,如何引导正在成长发育的学生正确面对网络,借助网络做好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快速成长,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2 要学会趋利避害

语文新课标中重点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学生喜欢玩电子游戏,如何让他们有一个绿色的学习平台,远离网络游戏?同时又能很好地利用好在信息课上所学的电脑知识,来完成语文课堂上阅读知识的课外延伸,增加阅读量,提高应对课外阅读分析题的能力?为此,笔者先在班内进行调查,发现班内80%的学生表示非常需要有这么一个平台,指导他们进行阅读,让他们在考试中可以少在阅读题方面丢分;17%的学生表示可以试着接受这一新鲜的学习平台,这个平台可能对他们有帮助,教师的指导能否及时到位,还是个未知数;4%的学生持观望态度,他们表示这个平台听起来像是对学习帮助很大,教师是否能坚持下去,教师的指导是否全面,还无从得知。看着面前的调查报告,琢磨着学生的话语,真是思绪万千。要想有收获,必须要付出。

要为学生搭建起一个传播正能量的平台 学生急需要有这么一个平台,要建立一个网站,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为了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看到自己预想的成果,首先想到现在学生都有自己的QQ号,于是利用有限的资源,利用班级的特点,建一个独到的班级阅读群——梦想飞翔,专门开拓阅读空间的平台就此诞生。在这个平台中,阅读材料专门由教师来根据学生的能力、提升的方向进行设计选择,学生可以在阅读群中进行阅读方面的讨论,也可以向教师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会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类,及时进行反馈。执行一段时间后,再次进行调查发现,全体学生肯定了这一学习平台对他们的帮助,这一想法和做法在学生这里得到全票的认可和支持。

学生认可了笔者的做法,另外还需要家长的支持和帮助。为了得到全体家长的支持,笔者及时召开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就学生在测试中丢分多的阅读题,与家长交换了意见。家长纷纷表示他们都知道孩子的阅读题是一个大难题,可对孩子每次考试卷中阅读题丢分严重的现象束手无策。他们还表示自己也没有能力帮助孩子提高这方面的技能。当给家长讲起建立阅读平台的作用时,家长一致表示同意教师的这一做法,还保证绝对同意让教师通过阅读平台来辅导学生的阅读,他们负责监督孩子执行,渐渐形成阅读文段由“教师设计→家长督促→学生执行→教师讲评”的模式。

这项工作得到家长的绝对支持,得到信息教师的全力协助。在设计题目时充分考虑到把学生现有的信息能力如复制、粘贴、改变字体颜色、下划线等知识充分运用到短文阅读中,让单调的文段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他们每天都催着笔者发短文材料。家长向笔者反映孩子已经对网络游戏失去兴趣,每天做完家庭作业后,第一项任务就是登入阅读平台进行阅读,看着孩子的表现,他们非常满意。

本班的陈同学,参加短文阅读平台后,阅读题的成绩直线上升,错题量日益减少。家长找到笔者一再表示感谢:“老师呀,我孩子的表现没想到会有如此提升,他从来只考二三十分,我还以为孩子笨,没救了,原来是我们的方法没找到,谢谢。”毕同学从笔者接手这个班那天起,就知道他每次只考十几分。和家长沟通后,家长主动替孩子申请了QQ号,加入短文平台,通过平台中短文阅读方法的指导和作文技巧的交流,短短半学期,他的成绩由原来的十几分甚至空白卷提升到及格线,下一次的家长会上,家长们主动为这个孩子鼓起了掌。

看着学生每天的变化,笔者也激动起来,学生不是只会利用电脑玩游戏,他们也会利用电脑进行学习,只要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到位,他们会利用好这一资源。

要为学生搭建进步的阶梯 随着课外阅读短文训练难度的增大,学生的应对能力也在不断提升,每天不再满足于教师设计的文段,他们不时地主动找笔者沟通他们在阅读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自己新的见解,希望得到笔者的肯定。当笔者表示首肯的时候,他们会为自己的表现欢呼雀跃。家长看到孩子不再沉迷于网络游戏,成绩不断提升,终于露出久违的笑容。

在阅读短文的过程中,渗透的写作技巧也让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随着作文水平的提高,有些学生的作文不断出现在报纸上,家长看到孩子的变化,纷纷向笔者竖起大拇指。就连一直对语文持有排斥心理、抱有偏见的宋同学,看到其他学生的变化,也向笔者提出加入的申请,对这个学生的加入既感到高兴,又感到有些不知所措。高兴的是这个学生终于对语文不再拒绝,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开始有所提升;可又不知道应该怎样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她跟上其他学生的节拍。就在这时,她的妈妈找到笔者,对笔者说:“老师,第一次开家长会的时候,我就回去给孩子说了这个平台,可孩子一直不同意加入,因为以前的某些老师一直说她笨。昨天回去给我说,她非常羡慕其他同学的变化,孩子告诉我说,你从来也没有说过谁谁笨的话,她也想加入。”笔者根据这个学生的水平,为她专门设计了比较适合她的短文让她阅读,她在短文阅读方面进步很大,逐渐能跟上大家的步伐了,语文成绩由原来的二十几分提升到及格线。她的变化令全班的学生都不敢相信,家长也高兴起来,家长说:“老师,没想到我的孩子也会这么出色。”

让信息技术渗透到高年级的课外文段阅读之中,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这一平台,帮助学生在阅读文段的训练中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在读中做,在做中思,在思中动手完成阅读题目的要求,同时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上网搜索自己所需要的其他类似的资料,利用班级阅读平台进行交流,达到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也为其他知识的学习奠定了技术基础。

3 结语

信息化外环境实施方案 篇4

环境监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实施

阐述了环境监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的构建目标,介绍了系统的.业务流程、总体设计及实施条件.提出建立环境监测LIMS系统,可提高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和质量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实验室信息运转效率和管理水平,更好地为环境管理服务.

作 者:沈艺 SHEN Yi 作者单位: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江苏,苏州,215004刊 名: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ISTIC PKU英文刊名:THE ADMINISTRATION AND TECHNIQUE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年,卷(期):18(4)分类号:X830关键词:环境监测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环境管理

信息化外环境实施方案 篇5

宝应县泰山小学实验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大量的信息通过书籍、广播、电视、网络等渠道为人们获得和利用,对人类传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面对时代的发展和冲击,传统教学媒体,如粉笔、黑板、挂图等,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如何将“传统教学与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相互补”,协调好传统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的关系,充分利用学校自身条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各学校提高教学水平的努力方向。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具有非常突出的优势,因此,过去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传统教学渐渐被人们淡化,甚至被否定。事实上,传统教学仍然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传统教学十分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因而可以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传统教学师生之间是在面对面的过程中进行教与学,教师的语言、行为、举止对于学生的人文精神与情感体验,都具有潜移默化的身教作用和深远的影响。这些传统教学的优势是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所难以替代的。再加上大面积学校不具备网络教学的条件,这就更需要充分发挥传统教学的优势。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实施以来,课程教学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崭新面貌,然而,不少教师面对呈出不穷的教育新理念,感到眼花缭乱、无所适从,课堂上已经出现一些令人尴尬的失衡现象:要么一味地追求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声、光、电的刺激和热闹的课堂;要么过分地依赖传统教学的经验;要么虽然意识到两种教学优势互补的必要性,可苦于找不到两者之间的切合点。

因此,研究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是很有必要的。

二、课题的依据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辨证观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不存在完美无缺的事物。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也不例外,它们既具有各自的优势,也存在各自的不足,因此必须正确地认识和合理地运用,才能真正服务于我们的教学。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传统教学主要靠教师利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些简易模型,通过单一的语言描述和身体动作来传授知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现代教育技术,它是指利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现代教育技术得到了蓬勃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已经成为推动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信息教育技术只有深入学科、深入教学、深入课堂,才能真正提

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应用信息教育技术手段,并不意味着排斥粉笔和黑板等传统教学手段,传统教学媒体与信息教育技术手段各有其长处,通过恰当结合,综合运用,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校以“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研究”为课题,就是基于我校的现有教学条件,希望通过二者结合的实践、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近几年来,我校建起了校园网,教师电子备课室、课件制作室、网络教室、多媒体电教室、多媒体阶梯教室等。校园网有外部接口并接入电信宽带,有教学资源库和管理系统等;建成的15套多媒体成套设备,平均三个教室就有一套多媒体设备;多媒体阶梯教室配有多媒体计算机、100″以上电动银幕、音响等设备;教师备课室配有多媒体计算机7台,扫描仪、刻录机、打印机等设备;信息技术日益广泛深入的应用,为学校提供了大量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为丰富学校教育教学手段,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物质保障。

三、研究课题的界定

“传统教学”:教师利用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些简易模型,通过语言描述和身体动作来传授知识

“信息技术”:指各种音像资源,如幻灯、录象、电视等;计算机软件,如画图软件、文字处理软件、教学评价软件等;网络,如学校现在使用的局域网络等资源。

“基于信息技术下的教学环境”: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中充

分的运用上述技术手段,将固定的、静止的、抽象的,肉眼看不到,看不清的,以直观、动态的加以表现出来、放大出来,让学生感知、理解。

“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即是在运用传统教学手段的同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投影、录像、录音、电脑课件、网络资源等优化学科教学,拓展课堂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喜悦,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四、课题关键词的界定

1、传统教学,是指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为代表的教学论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逐步发展形成的以“教”为主,并以知识教学为主要目标的“封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基本形式为教师主要凭借一张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张嘴巴进行课堂教学。这种传统教学先后经历过多次教育改革的冲击与变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外许多现代教育理论的渗入,尤其是教育技术的介入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冲击,使传统教学理论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但是其中以“教”为主的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及其形成的教学模式,仍然在不同程度上占着主导地位。

2、信息技术,包括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整合技术。它是指对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交流、应用的手段和方法的体系。它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手段,即各种信息媒体。如印刷媒体、电子媒体、计算机网络及其资源等,是一种物化形态的技术;二是方法, 即运用信息媒体对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交流、应用的方法,是一种智能形态的技术。信息技术就是由信息媒体和信息媒体应用的方法两个要素所组成的。

3、信息技术环境,本课题主要是指计算机多媒体为主的环境,以及网络环境,包括远程教育资源。

4、优势互补,本课题主要是指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在小学学科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互补。

五、研究的目标与内容(一研究目标

1、探索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在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互补的途径、策略和方法。

2、促进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结合典型课例的研究,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开发、整合教学信息资源,如专题学习网站、CAI课件建设。

(二研究内容

1、利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的特点,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突破教学难点、重点。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形式,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浓厚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增加获取信息的数量,延长知识的保持时间,优化课堂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传统教育为主,信息技术为辅,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进行学科实验的工具。对于一些受时间、空间、教学条件限制而无法进行

实际操作的学科实验和科学现象,运用信息技术以直观、动态的加以表现出来、放大出来,让学生能够充分感知、理解,从而拓展课堂空间,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体验探索的喜悦,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传统教学中渗透信息教育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结合不仅能为教师提供更多样、更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更主要的是它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为学生提供更多高质量的科学信息,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让学生自主选择自我感兴趣、或不明白的知识点,进行自主探索,自主上网,查找信息,了解知识的构建,为其终身教育打好基础。

4、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开发、整合教学信息资源。

五、实施的对象和方法

(一实施的对象:二至六年级,语文、数学、综合学科(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以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为主的研究方法,同时辅以调查法、文献法、个案法、观察法等方法相结合进行研究。

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选择课例,设计课案,上课听课,观察评议,反思总结;再实践,再总结。

经验总结法:在研究的每一阶段,不断对研究对象、研究过程、研究手段、研究效果以及相关因素进行总结提炼。

调查法,在课题的准备、实施和结题阶段,对实施对象(包括教师进行单项或综合的问卷调查。

六、研究步骤与措施: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三年,从2006年1月到2009年4月。半年的准备阶段,两年的实施阶段,半年的总结结题阶段。

研究时间:2006年2月——2009年1月 具体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6年2月——2006年6月

制订、论证课题研究方案和具体实验计划,申报课题,组建课题组,培训实验教师,搜集资料。

组织研究教师认真学习相关资料,论证课题的可行性,讨论和撰写课题的研究方案。

申报课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课题管理制度。确定研究班及重点观察样本,拟定课题研究计划。2.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06年6月——2008年12月

查找资料,分析总结传统教学及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各自的优劣势,探索二者优势互补的途径、策略和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谈话等形式展开调查,了解教师对传统教学及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做法和看法,分析现状,总结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没有实现优势互补的原因,形成前期调查报告。

组织实验课题实验,开展实验研究课教学设计和课堂交流评比,拍摄实验课教学录像,开展信息制作展评活动,总结调整实验方案,对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生进行测试分析,调查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在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课堂教学中,选定课例,共同设计课案, 骨干教师上课,大家听课,观察、记录,课后及时反思、评议,总结研究课中是否充分利用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各自的优势来弥补彼此的不足,形成初期研究成果。

在前一轮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总结的经验再选相同或相似的课例来设计课案,然后,再上课,再观察,再反思,再总结。

在研究过程中,注意收集、整理典型课例,形成文本和音像资料;反思总结研究得失,形成研究随笔和研究成果;开发教学资源,建立专题学习网站,开发CAI课件,充实教育教学资源。

课题组完成阶段研究报告,学校组织召开阶段成果交流总结会,总结交流研究经验,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8年12月——2009年4月

对照方案进行全面总结,进行论文汇编,资料汇编,做好实验报告撰写工作,做好评估验收准备工作。

进一步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形成成果,作好结题准备。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审定有关研究资料,结题。

七、课题检测项目及方法(一检测项目

1、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优势互补后形成的新型教学结构或教学模式。

2、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优势互补后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 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及其意义。

3、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效果。(二检测方法

问卷、书面考核、课堂调查、实践操作考核、个案分析、课堂观察等

八、课题研究机构和研究措施(一研究机构

1、课题负责人:学校校长鲁邦武,小学高级教师。

2、课题参加人员:课题主要参加人员有学校副校长、教导主任和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带头人或优秀骨干教师。课题协研人员是学校各级名师、各学科骨干教师。

3、课题顾问:扬州市教育局电教馆卜忠飞、宝应县教育局教研室邰性(二研究措施

1、学校进一步健全教育科研管理、研究机构,形成由“教育科研专家、学校领导、教师”组成的三结合的教研网络。

2、进一步完善科研设备设施,落实科研经费。

3、把课题研究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把开展教育科研与教师工作业绩、职称、晋级、评优挂钩,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扎实有效地进行。

4、教科室进一步完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教师学习培训制度》《科研奖励制度》,调动研究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课题研究工作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与教研工作当中,确保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有机结合。

5、定期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请有 关专家到校指导,通过多种渠道提高教师研究水平。

6、研究教师做到分工合作,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按时完成各种研究资料,包括研究计划、调查报告、典型课例、研究随笔、阶段研究报告、经验论文等。课题组及时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为提炼课题成果作准备。

九、预期成果与形式

信息化外环境实施方案 篇6

2011年外一科目标管理实施办法

为了更好的执行院领导下发的各项指标,完成本年度工作,杜绝医疗事故及科内职工出错,特作如下规定:

1、加强政治学习,搞好医德医风教育。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十七大精神,继续以学习“三个代表”及“八荣八耻”重要思想及国家有关卫生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政策为主,全面落实全区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提高我科整体服务功能和效率。结合自身实际,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职工思想道德教育做到常抓不解,树立“白衣天使”的良好形象和爱岗敬业思想、提高服务质量。

2、以“抓机遇、促进发展、构建和谐医院”为主题,以“三思四改五严六满意”为载体。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组织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义务劳动,积极参加献爱心和捐物活动,支持医院建设。

3、严格遵守医院下发的“四个不准”和“服务承诺”,如违犯以上规定任一条者,科内批评,并给予一定数额的经济罚款。

4、认真贯彻落实医院下发的文件和院办公会议精神,按时完成院里交办的各项任务,坚决执行医院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一切活动。开假证明,拿“回扣”者,发现一次扣50元,加倍按经济数额罚款。

5、尽量做到合理用药,如合理用药未做到者,科内提出批评,根据情节轻重罚款。如有收红包者,按医院规定的惩罚条款执行。

6、提高出院诊断合符率>92%,3日内确诊率>96%,甲级病历达95%

以上,处方合格率达97%,积极收入力争达到360万元以上,药品比例占总费用35%以下。

7、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落实岗位责任制,加强检查督促,使医疗事故及医疗差错发生率为零。

8、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每月进行一次业务学习,一次教学查房,全年计划科内在省级以上刑物应有3篇以上论文发表。不积极写医学论文、科研工作,未完成医院鉴定的责任书者,罚款20元,在中华杂志上发表者奖50元。

9、认真完成卫生对口帮扶任务,认真完成义务献血任务。

10、迟到、早退一次扣5元。

11、科内同志有吵架一次罚50元。

12、“三基”理论考试及技术操作达到80分以上扣10元。

13、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安全生产制度。

14、对获省、地表彰者,科内给予相应奖励。

15、争取在4月开展血液透析治疗。

外一科

信息化外环境实施方案 篇7

一、财务共享环境下管理会计信息化实施的作用

(一) 有利于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深化改革

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应用信息化的会计管理, 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成本的降低, 另一方面还能够加强企业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建设。在财务共享环境下实施管理会计信息化, 对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结构、工作流程等各方面都会产生影响, 企业在数据采集、财务管理以及管理决策等方面都会用到信息化的管理会计, 在实施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 企业自身也会不断深化改革, 从而促进企业在财务共享环境下信息化管理会计的全面发展。

(二) 有利于提升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与传统的企业会计工作相比较, 财务共享环境下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实现能够减少错误信息的录入, 还能够提升会计信息的统计质量, 增强会计工作人员的整体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从而推动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持续发展。

二、财务共享环境下管理会计信息化实施策略

(一) 在管理会计中应用大数据理念

信息化的发展促进了大数据的实现, 给会计人员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大数据在财务变革尤其是管理会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企业会计管理中, 通常会遇到票据真假无法辨识, 员工真实出差的时间无法掌控等问题, 在大数据的辅助下, 企业管理人员能够借助票据信息来判断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此外, 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管理会计可以为企业决策提供精确的信息, 将大数据理念运用到管理会计中, 有利于企业正确预测经济活动, 从而起到控制经济活动的目的。我国的会计行业中, 除了对一些杂乱无章的数据进行收集之外, 还需要筛选相关数据, 并且确定不同数据之间的关系, 因此, 财务人员需要全面了解各生产经营环节和要素之间的关联性, 在企业管理、业务以及内控等数据之间建立一种联系, 然后通过统一数据业务, 加强数据源的处理, 从而实现数据质量的管理, 实现大数据和财务管理的对接, 为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全面保障会计信息的安全性

在财务共享环境下, 企业实现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前提是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加强企业内部绩效体系的全面管理, 做好企业的成本控制以及各项预算工作, 在获取企业会计信息大数据的基础上, 提高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效率, 最终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财务共享环境下企业管理会计中使用的数据会储存在电子媒介当中, 为了增强财务共享环境下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实施效果, 就必须增强管理会计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为了增强企业会计信息的安全性, 首先应该设置管理会计数据信息的访问权限, 其次, 应该加大对管理会计信息使用人员的全面管理, 一些数据可以进行全范围的共享, 但是关系到企业机密的信息, 则需要设置访问权限, 通过对使用信息的安全性进行管理, 以此降低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最后, 企业应该注意相关软件的及时更新, 尤其是网络通讯以及会计管理系统软件, 做好软件升级处理, 加强相关硬件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从软硬件设备方面加强企业数据信息的安全性, 为企业的数据管理工作提供基础保障。

(三) 建立健全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

当前我国的会计人才队伍面临结构失衡问题, 大多数会计人员都是传统的核算型会计人才, 真正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会计人员数量相对较少。企业在实施财务共享模式之后, 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能面临着转型变化, 从核算会计到管理会计转型, 未来的企业发展中对核算型会计人才的需求量将会减少, 而对高端管理会计人员的需求量将会增加。要想有效应对市场对会计人员需求出现的这一变化, 必须加强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在企业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中, 注重于国内外会计行业协会之间的合作, 构建多维度的人才保障体系, 加强管理会计专业人员信息技术的培养, 增强他们的信息化水平, 从而推动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的维护和应用, 有效推动企业的发展。

结束语

财务共享环境下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实现是企业实现财务管理转型的主要手段, 将管理会计信息化同财务共享服务有机结合起来, 不仅顺应了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 同时也能够拓宽会计信息化理论基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企业要想取得良好的发展, 就需要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同时加强整合管理会计信息, 将大数据理念应用到管理会计当中, 还应该加强会计信息的安全管理, 通过权限设置增强会计信息的安全性。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作为会计信息化实现的基础和关键, 需要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的信息化水平, 同时构建多维度的人才保障体系, 为企业的信息化系统的实现提供基础保障。通过一系列措施, 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 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熊磊.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信息化有效实施策略[J].会计之友, 2015 (08) :7-9.

[2]刘亚鹏, 林婕, 张蓉等.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信息化有效实施的探索[J].中国商论, 2015 (19) :43-45.

信息化外环境实施方案 篇8

摘 要:智慧课堂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高度融合而产生的新型课堂,代表了未来课堂教学的发展与改革方向。物联网、云计算、泛在网络、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与完善为实现智慧课堂提供了可能。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界定了智慧课堂的内涵,追溯了智慧课堂的发展并概括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的特征,构建了智慧课堂的概念框架,期望能够为智慧课堂的实施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智慧;智慧课堂;概念框架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在社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以及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型的人才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社会需要更多创新型的人才,需要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作为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摇篮——高等职业教育,应时刻关注社会发展的需要,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技术应用人才。然而受中国传统文化及凯洛夫教育思想的影响,目前高职的课堂教学任然以“学科、教师、课堂”为中心,仍然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课堂,是对学生进行机械训练的课堂。如何让课堂教学通过知识的传递达成智慧生成的艺术的目的,如何让课堂充满智慧,是当今教育者共同的心愿。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课堂教学方式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种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新教育形态——“智慧课堂”悄然而生。而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泛在网络等先进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智慧课堂的实施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本文基于以上背景及现状解读了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的概念及特征,并提出了信息技术环境智慧课堂的实施框架,以期从本质上对智慧课堂的实施提出有意义的参考。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教育学教授马克斯?范梅南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的热销,智慧教育无疑是近几年来的热点话语,而信息技术作为实现智慧教育的平台无疑为智慧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虽然智慧课堂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官方定义,但智慧课堂的理念已日趋成熟,在教育界引发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潮。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智慧课堂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智慧课堂本质特征的研究。通过阅读智慧课堂、智慧学习相关文献资料,可以发现许多学者关于智慧课堂的内涵讨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智慧课堂是指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智慧为学生创建的自主的、活动的、情感的、生活的、趣味的课堂,从定义可以看出对其特征的描述主要是对教与学特征的概括。现有的智慧课堂的定义是由智慧教育衍生而来的,“主张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创建具有一定智慧的(如感知、推理、辅助决策)的学习时空环境,旨在促进学习者的智慧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对其特征的描述主要是从技术的角度来分析的,他们认为智慧课堂具有“资源分层共享”“实时内容推送”“学习情境采集”“智能学习分析”“即时反馈评价”“协作互动交流”和“移动通信互联”等技术特征。

二是智慧课堂环境构建的研究。智慧课堂环境是实现智慧课堂的根本保证,因此智慧课堂环境的构建对教育研究者来说亦是至关重要的课题。关注和研究智慧课堂的研究者特别是一些一线教师,已经开展了智慧课堂的实践,并尝试打造智慧课堂生态系统,构建适合培训学生智慧学习和教师智慧教育的空间与环境。如黄荣怀教授根据智慧课堂“智慧性”的本质特征,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富媒体等技术构建了“SMART”智慧课堂概念模型。

三是智慧课堂学习模式及案例的研究。尽管目前教育研究者在如何设计智慧课堂学习模式方面的探讨相对较少,但也有部分研究者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分析与实践经验。研究者们结合现有教学实际,将信息技术充分融合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智慧生长的目的。例如在《基于智慧课堂的学习模式设计与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人员设计了基于智慧课堂的学习模式,将学习环节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并将模式运用于实际的教学中检验学习的效果。

二、智慧与智慧课堂

(二)智慧与智慧课堂的含义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智慧是“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是“不断认知和思考的能力”。《牛津英语词典》里对“智慧”一词作了更详尽的界定:“对于有关人生和行为的问题能够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在目标与手段的选择中表现出判断的公正合理,能够真实判断什么是正确或适宜的,并有意去采取相应的行动;具有感知和采用最佳途径去实现目标的能力;具有认知判断能力强以及审慎的特点。”由此可以看出:首先,智慧是在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反思力、判断力和创造力,是智慧主体高阶思维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的内在驱动。其次,智慧有着向善求美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即利用知识和创造力达到利人利己的“善益”。

以上可以看出,它与强调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判断力的智力(Intelligence)不同,它是人类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而后者对智慧的影响较大。因此,要促进学习者智慧的发展,就需要为学习者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智慧教育应运而生。智慧课堂的构建是智慧教育环境下的一种新诉求,是实现智慧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什么是智慧课堂,目前国内外文献尚没有统一的论述,但从许多教育家的论述中,不难概括出智慧课堂的概念。例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学生学就是对于一切问题不是要先生产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似的经验。”智慧课堂从其目的上来说是指让学生用创新思维发现问题、用智慧方式解决问题的课堂,是促进学生智慧生长的课堂。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智慧课堂带来了新的契机,它在学习情境的创设、学习过程的互动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信息时代的智慧课堂与农业时代、工业时代的智慧课堂在基本内涵、方法手段、支持环境上存在差异。可以将智慧课堂定义为:教师运用教学智慧将信息技术融于课堂教学中,为学习者构建情境化、智能化、互动化的智慧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最终促进学生智慧成长的新型课堂。

(二)智慧课堂溯源

让学生到达最高的善——“智慧”是教育永恒的追求,关于智慧课堂的思想可以在许多著名的教育家的论述中找寻到它的痕迹。古希腊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教育应该是“通过认识自己达到获得知识,最终成为有智慧、有完善道德的人。”因此,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应该鼓励学生在自我认识中,去探索、寻找永恒的真理。而信息化环境下的智慧课堂可以追溯到1997年钱学森先生的所提出的“网络交换信息空间中的智慧科学”(Science of Wisdom in Cyberspace),即“大成智慧学”。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在2008年所作的报告——《智慧地球:下一代领导议程》在推进智慧课堂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较强影响力。报告中提出借助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移动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地球上“几乎所有东西——任何物理对象、过程或者系统——都可以被感知化、互联化和智慧化(Instrumented ,Interconnected and Infused with Intelligence)。”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许多新的概念在“智慧地球”思想的渗透下不断被催生而出。如美国的迪比克市与IBM在2009年9月共同宣布,将在未来成为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在“智慧”无处不在的时代大浪潮下,智慧课堂应运而生。

(三)智慧课堂的特征

课堂英文名“schoolroom”,是指教与学行为发生的场所,包涵学习者、促进者、 活动、资源、工具、设备六个要素。新一代信息技术催生了新的课堂形态——智慧课堂,与传统的知识课堂的相比,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智慧课堂在内容的呈现、学习内容的获取、交流互动等多个方面有着自己的本质特征:

1.情境感知性

物联网、云计算、数据挖掘等智能技术为智慧课堂提供了技术支撑,学习环境可以被感知,可以动态地记录学习过程,可以量化、表达和预测学习者的思维过程和学习需要。智慧课堂以情境感知为基本支撑,在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适应性推送的基础上为学生设计更具适应性、灵巧性的学习环境。智慧课堂的情境感知性主要体现在利用数据智能化挖掘技术和GPS、RFID、QRCode以及各类传感器感知数据学习者的个性差异(如能力、风格、偏好、认知)、知识背景、学习状态(如焦虑、烦躁、开心)、学习进度、学习需求以及学习所处的物理位置信息,可以使资源按需获取和使用,让不同的学习者达到知识与智慧的交融,最终到达创新思维能力提升的目标。

2.全向交互性

课堂活动的本质是交互,智慧课堂支持全方位的交互,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媒体交互。通过语音、身体等方式与多媒体设备或系统进行交互,系统可以动态地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为资源的智慧推送与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二是师生互动。通过面对面或者网络实现师生之间随时、随地的互动交流,促进深层学习发生。三是生生互动。通过面对面或者网络实现思想的碰撞与交流,协作解决问题。

3.学习体验性

从课堂教学的过程价值来看,课堂教学应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在智慧课堂中,因环境具有感知性、适应性、生动性等特征,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从而使学习者能够更加轻松地投入学习;在智慧课堂中,生动的学习场景、先进的设备和丰富的资源,可以引导学习者积极参与,从而在情境化、移动化、感知化的学习活动中灵巧、高效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在实际的体验中实现智慧的成长。

4.工具多样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习者提供了效能、信息获取、交流互动、思维认知、情境创设等丰富的学习工具,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学习者学生对概念本体知识、方法本体知识和应用本体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建构,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语义网络组织,让学生成为获取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最终实现知识的内化。

5.智慧推送

智慧课堂可以达成“学习资源按需获取,教与学可以按需开展”的美好愿望,按需推送是智慧课堂的另一重要特征,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兴趣、需求和知识结构适应性推送学习资源、服务、工具和人际关系资源。

三、智慧课堂的概念框架

新一代信息技术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催生了新的课堂学习环境,加快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拥有了更广阔的学习天地。智慧课堂是在智慧环境中开展的以学习者为中心,促进学生智慧生长的课堂。智慧课堂的概念框架如图1所示,体现了“需求智慧感知,资源和服务智慧推送,教师引导学生智慧生长”的思想。

从图1可以看出,物联网、大数据、泛在网络、智慧教育云平台等技术以及各种智能学习终端是智慧课堂实施的技术基础。物联网能够感知学习环境和学习需求,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数据挖掘技术通过推理学习者的学习特征,发现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并根据所分析的数据建立学习者学习模型,并上传到智慧教育云平台。泛在网络为实现跨情境的无缝学习提供网络保障。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需求设计教学活动和数字资源并上传到智慧教育云平台中。智慧教育云平台根据物联网所感知的数据以及大数据所计算出的学习者特征模型为学习者智慧化的推送资源和服务。

根据教学活动开展的地点不同,智慧课堂的实施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网络课堂。这种课堂可以由学习者主动发起,主动提出学习需求,在学习者主动学习的过程中系统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者的知识结构,智慧教育云平台中过滤出最优的学习资源推送给学习者。另一种是实体课堂。根据学习者的行为、感情等个性化特征的变化为学生推送相关的资源,教师利用这些资源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智慧生长。从智慧课堂的概念框架可以看出,新技术的出现为智慧课堂的开展提供了可能,但不是拥有这些技术的课堂都称之为智慧课堂。教师在智慧课堂的实施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利用技术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和资源并有效地的开展教学是学生智慧得以发展的关键,因此在智慧课堂实施的过程中,要防止“唯技术论”的发生。

四、结语

在技术的推动下智慧课堂正在成为信息时代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标”。智慧课堂需要一个庞大的系统支持,包括智慧学习环境、智慧备课、智慧评价、智慧资源推送等核心要素。高职教育的最终目标培养智慧型应用人才,因此在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打造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智慧课堂教学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吴永军.关于智慧课堂再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4)

上一篇:高考素材:青春的名言下一篇:汽车销售实习心得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