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意义

2024-05-18

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意义(精选8篇)

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意义 篇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范文大全

(可编辑)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深刻把握新时代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意义

山 课 件 5 k J.om 7 深刻把握新时代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意义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国家安全理论的最新成果,是维护国家安全的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远的重要意义。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色社会主义,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历史使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举旗定向,谋篇布局,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国家安全全面加强,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坚强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复兴进程曾多次被打断,给我们留下了深刻警示。历史机遇稍纵即逝,风险挑战如影随形。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接近奋斗目标,前进阻力和风险压力就越大。在新征程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跨越,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征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的错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航船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新时代提出新答卷。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确保我们党永不变质,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确保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满足,确保历史机遇不失之交臂,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滞缓打断,既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新时代提出的根本要求。当前,我国国家安全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安全风险挑战前所未有。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向第二个百年进军的目标要求,必须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把住人民日益增长安全需要的基本面,瞄准不平衡不充分的聚焦点,认清国家安全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立足国际秩序大变局来把握规律,立足防范风险的大前提来统筹,立足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大背景来谋划,牢牢掌握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交上人民满意的新答卷,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创新的重要方面

新时代提出新课题,新课题催生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实践。这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逻辑。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总书记高度重视国家安全,深刻总结国家安全的基本经验,科学把握国家安全的内在规律,敏锐洞察国家安全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刻揭示了中国国家安全的本质,实现了我们党在国家安全理论上的历4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史性飞跃。五年来,国家安全全面加强,国家安全体制机制之所以能不断健全,国家安全法律体系之所以能逐步形成,国家安全战略之所以能发展完善,国家安全能力之所以能显著提升,根本就在于有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指引。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一。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重要历史贡献。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既体现了“八个明确”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又与其他“十三个坚持”紧密构成了基本方略的科学体系,从国家安全角度科学展开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国家安全认识的新高度,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全新把握和长远擘画,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创新的重要方面。

山 课 件 5 k J.om 7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意义 篇2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是继承和发扬光荣革命传统、弘扬老区红色文化精神、践行党的宗旨、兑现党的承诺的战略举措,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加快老区发展不仅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 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是治国安邦的重大问题。帮助老区加快发展, 改善民生, 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

20世纪30年代,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赣南等地区创建的中央苏区即中央革命根据地, 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 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 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在革命年代,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 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为争取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作出了巨大牺牲和突出贡献。仅赣南苏区, 18个县、市、区和1个高新技术开发区中, 有13个苏区全红县;当时仅有240万苏区人口中, 参加红军的有33万余人;参加赤卫队、担架队、运输队等支前参战的有60余万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86859人, 赣南人就有6万人,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 平均每一公里就有三名赣南籍战士倒下。全赣南为革命牺牲的有名有姓的、民政部门登记在册的烈士有10.82万人, 占江西全省革命烈士总数的43%, 占全国烈士总数的1/16。一个地区, 为革命作出这么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在全中国是罕见的。可以说,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是新中国的摇篮, 没有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 没有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就没有新中国的建立。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同全国一样, 经济社会有了较大发展, 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人民生活有了明显改善。但由于各种原因,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总体上还比较落后, 群众的生活水平还赶不上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建设和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发展水平与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与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人民作出的巨大牺牲与贡献, 与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 都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与不协调。同时, 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 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这种精神, 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是以共产主义为核心的革命精神, 是民族精神与革命的高度统一。中国共产党人带领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人民这一段用热血和生命书写的辉煌历史和铸就的苏区精神, 以及遍布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各地的众多革命遗迹, 是革命先辈留给后人的宝贵历史财富, 是今天人们了解历史、学习先辈革命精神、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极好课堂。

没有老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农村的小康, 也不会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在新世纪、新阶段, 出台《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 把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加快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 让老区人民群众的生活尽快富裕起来, 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殷切期望, 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和胡总书记对老区工作重要指示、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是我们共产党人继承和发扬光荣革命传统, 弘扬老区红色文化的具体举措, 也是我们党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最直接、最生动的体现。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能丰富和完善国家的区域布局, 使众多国家战略在同一个平台上发挥出最大的整体效应。

目前, 我国的区域发展蓝图已经全覆盖, 从沿海到沿边到内地, 从东部到西部到中部, 从北部到南部到海岛。中央力图构建一个均衡发展、优势互补、互利互动、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 构建起一张既充满区域经济活力、又具有区域经济功能特色, 又能整体彰显综合国力的新版图。应该说, 这种区域发展战略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在这众多经济规划版图中, 有综合改革试验区、城乡统筹试验区和大城市圈试验区, 但革命老区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亟需试验和示范。而我国经济社会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之一, 就是革命老区人民的贫穷落后, 解决这个痼疾, 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改革和政策调整, 也急需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作为著名的革命老区,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 “人民共和国的摇篮”,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干部群众对苏区精神的世代传承, 老区人民群众思想积淀深厚, 勤劳朴素, 民风朴实, 干部作风好, 赋予了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牢固的思想和精神基石。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有条件、也应该成为这样的试验区。

另一方面, 新中国成立以来, 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领导同志, 长期以来一直十分关心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建设和发展, 关心老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对老区建设给予了政策上的很大优惠和照顾, 在人、财、物诸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援助, 使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各项事业, 得到了巨大发展。特别是党的第三代、第四代主要领导人都非常关注这方红土地, 先后来到赣南等原中央苏区视察, 带来了亲切关怀和巨大鼓舞。尤其近年来,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发展战略, 其中有中部崛起战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国家稀土规划等等战略都涉及赣南, 但对于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来说, 这些战略都显得比较分散和局部, 效应也将大打折扣, 急需国家在国家战略层面作整体的整合, 使它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协调的、全覆盖的完备的科学的国家战略。《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 必将有效整合存量资源、高效利用增量资源, 可以把各种投资、各类政策、各方面力量形成一个整体战略, 最大限度地在同一个平台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是着力改善民生、改变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面貌、实现江西加快发展绿色崛起的现实需要, 有益于国家不同区域的经济融合和协调互动。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地域广阔, 人口众多, 但经济社会发展仍然滞后, 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素质低、社会事业欠账较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乡村财力较薄弱、部分群众生活困难。2010年, 赣南全市720.46万农村人口中, 有215.46万人为年均纯收入在2300元新扶贫标准线下的贫困人口, 贫困发生率达29.9%, 比全国高出16.5个百分点, 贫困面广量大。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182元, 比全国、全省人均水平分别少1737元、1607元;与周边地市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 比广东韶关少2135元、湖南郴州少1026元、福建龙岩少2749元;与延安、遵义等著名革命老区相比, 分别少991元、2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最低的石城县只有2598元, 仅为全国、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3.8%、44.8%。据估算, 赣州要与全国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需要保持GDP年均13%以上较高增速, 全国只需6%。现实说明,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要加快发展, 实现全面小康, 需要建设的领域很多, 投资需求规模巨大, 任务艰巨, 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也绝不是靠赣南等原中央苏区自己或江西省一省之力可以解决的问题, 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和巨大的系统工程, 需要国家财力物力人力和政策的重点支持。把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从国家层面聚力发展, 既能促使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使千万老区人民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又能使江西省内形成两大板块南北呼应的良好发展格局, 加快江西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步伐, 进而为全国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 加快东部沿海地区传统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形成更加合理、有效的区域分工格局, 是国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取向和重要任务。从地理位置和地区关联性上看, 赣州位于赣、粤、湘、闽四省交界处, 向东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 向南对接“珠三角”, 向西联系“长株潭”, 向北服务于“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西北方有“武汉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 东北方有“长三角”, 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向中部内地延伸的过渡地带, 是中国最活跃的几大经济板块沟通的主要通道之一, 与南昌、厦门、广州、深圳、长沙距离均超过400公里, 连南贯北、承东启西, 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中具有极高战略地位, 理应担当起推动国内区域合作向纵深发展的重任。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 把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有助于赣州成为服务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物流走廊和我国“东业西移”重要的战略支点, 能够有力地支持沿海地区经济的战略转型, 形成中部地区“东融西拓”、“承东启西”的战略布局, 中国南部各区域将联成一体, 又各具特色。而珠三角地区和闽南三角地区企业也可以把赣州作为跳板, 实现向中部腹地省份的经济辐射。最终形成沿海与内地, 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东部与中部的协调互动, 从而助推中国经济的新腾飞。

总之, 为了各项事业的前进和发展, 应该将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去谋划, 去促进。《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已经发布, 我们坚信, 有了国家层面上的统筹规划和大力支持,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完全能够探索出一条革命老区扶贫开发、科学发展模式,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摘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是新中国的摇篮, 为中国革命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和牺牲。《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 标志着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赣南,振兴发展,国家战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网, 2011.11.5

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意义 篇3

农业生产风险的特殊性是农业保险政策的基础

农业生产存在自然风险的重大经济社会影响是农业保险政策的根本:首先,农业人类社会的衣食住行之本,即便现代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不断崛起,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整体比重逐渐下降,但是不可动摇的是农业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对于保证国家安全和稳定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有着根本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情况下农业所遭受的自然灾害不单威胁农业生产的进行,更会是一个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薄弱环节。

农业保险的发展符合政府利益是农业保险政策的动力

政府代表国家和社会整体利益,除了要加快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外,主要的职能是补充市场失灵,保障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推动经济协调发展和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国家和社会利益的最优化和扩大化。农业保险的发展使得农业和农村有了风险保障,对促进农业发展、助推农村经济增长和稳定社会起到促进作用;此外,农业保险的发展甚至会减轻政府进行灾难救助的财政方面的负担。因此,农业保险发展,政府将会大大受益。为此,政府可以通过对农业保险的支持与帮助,可以保证农业保险的正策化和扩大化,为国家整体农业方面的政策提供有效地保障,进而完成国家的整体意志。

农业保险自身特殊性要求农业保险政策作为保驾护航

作为准公共物品的农业保险,没有政府的保障和补贴,暴露在自由市场中,其供求根本无法实现相对均衡,绝大多数农业保险的险种需要政府的扶持才能开展起来。由于农业保险具有巨大的正外部性,因此农业保险的有效供给必须由政府提供补贴,否则農业保险的市场很难发展壮大。没有政策体系支持,农业保险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上寸步难行,国家保险政策是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基本前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调节是最基本层次的调整,而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与滞后性很快会表现出了,因而当市场主体的自发调节行为失去控制时,就会出现“市场失灵”,“看不见的手”将彻底失效。因此国家制订农业保险政策是自由经济下的必然产物,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农业保险政策中的法律政策是推动农业保险发展的制度保障

从国内外的农业保险开展情况综合看来,农业保险法律法规及其细节一般都是事先制订好的,因为没有基本的法律的法规,整体的农业保险体系根本无从开展,各个部门和单位也没有合理的政策进行协调和运行,政府宏观的调控是保护农民在保险方面权利的先行条件。历史上,保险业高度发达和经济发展最好的美国的农业保险在自由市场中业注定是失败的,最终还是依靠美国政府的主导才保证农业保险子啊美国的顺利开展。

政府自身职能的实现需要农业保险政策的保障

首先,政策性农业保险所涉及的对灾难的补偿资金数额巨大,其对于受到灾害的农民的有效补偿作用是其他任何手段都无法替代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可以避免政府为了对巨灾风险进行补偿而面临的巨大的资金方面的压力,因为毕竟农业保险的过程中农民是有缴纳一部分资金的,这是保险本身所带来的损失均摊的效用的发挥,这样灾难发生以后就可以避免财政收入面临巨大的压力和资金缺口,使得农业救灾的支出较为平缓。以2006为例,上海农业险保费收入8062万元而财政补贴大约是2100多万元,当年因大灾上海安信农业保险股份公司的农业保险赔款达8326万元,相当于财政通过2000多万元的补贴,农民得到了8000多万元的赔偿。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农业保险的赔付,政府的财政是肯定无法承担的。而且保险的赔付还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单方面盲目救助所带来的消极效果,不进行区分的全方位赔付只会是很多农民产生侥幸的心理,更加不会关注和重视农业保险的作用。另一方面,政策性农业保险可以保持农业经济相对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进而稳定国民经济。保险更是因为对于社会的稳定作用被称为“稳定器”。发展农业保险可以实施合理保护农业,农业灾害发生后有效及时地对损失进行偿付,农业生产可以较快的恢复和发展,防止农业再生产停止,这也就可以避免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实现灾后农业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消防安全的重要意义作文 篇4

“火无情,人有方”――消防主题班会

今天下午,翟老师给我们开了一次班会,班会的主题是――“火无情,人有方”。看到这几个字,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大火。老师给我们看了几张关于火灾的图片,看完这几张图片以后,我觉得火是无情的,火能为人类做很多有益的事情,比如烧水做饭取暖等等,这是好的一面,但是看到火灾后,我也看到了大火坏的一面。

老师给我们讲了许多关于火灾的故事,我想讲一个老师说过的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故事。美国有一次,一幢高于28层的楼被烧了,里面住了300多人,。为了减少这种事情,美国政府决定所有高层的楼房,必须加上淋浴装置。又有一次,美国一栋110层的高楼着火了,里面住着1.5万人,高楼上的淋浴装置开启了,大火被浇灭了,高楼里的1.5万人全部安全撤离。防火措施是多么重要啊!

911事件大量运用了先进科学技术,大大提高了救援效率。所以,我们要做好消防火灾的预防工作,让火灾远离我们!

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意义 篇5

枫朗镇中心小学苏新民

未成年人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涉及亿万家庭的幸福和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实施。保障少年儿童的安全,是家庭和教育工作的首要职责,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责任重于泰山。

一、开展安全教育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非观尚未完全形成。在当今社会背景下,一些成年人的价值观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给小学生造成了负面影响。小学生安全意识薄弱,部分学生行为失范,导致安全事故和违法犯罪案件居高不下,这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在未成年人中间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意义非常重大。

(一)培养学生做合格、守法的公民

据有关职能部门统计,青少年犯罪案件近年来不断上升,在校学生犯罪和青少年犯罪成为社会和舆论关注的焦点。虽然在校学生走上犯罪道路的是极少数,但却日益成为一个严

重的社会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因此,培养青少年学生自觉遵纪守法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为此,学校要组织学生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让学生自觉遵守、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用这些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言行,学会自我管理。

(二)教导学生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和他人

一段时间以来,各类无情的安全事故夺走了一个个年轻的生命,这更加要求我们要保证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教导学生学会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保护他人,这也是学校安全教育工作中的一桩大事。

在一些未成年人受侵犯的案例中,许多事件是因为未成年人不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而造成的。因此,只有学生善于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并自觉运用法律武器与犯罪分子进行斗争,才能从根本上保护自己,遏制违法犯罪活动,才能使我们的社会风气得到净化。

(三)学习更多的安全防范知识,学会自我救助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小学生的活动领域越来越宽,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他们的自身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从事的各种活动如出行、集会、旅游、体育锻炼等,都有可能潜伏各种不安全的因素,而青少年应付各种异常情况的能力是极其有限的。目前,社会治安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社会上还存在着违法犯罪现象,小学生遭到不法分子侵害或滋扰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此外,自然灾害(例如地震、洪水、风暴等)、人为灾害(例如火灾、重大交通事故等)的发生,同样会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构成威胁。

所以,对小学生进行自护自救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有关专家认为,通过教育和预防,百分之八十的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安全教育是公众教育,仅仅依靠社会、学校、家长对小学生进行保护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树立自护自救观念,形成自护自救意识,掌握自护自救知识,锻炼自护自救能力,使他们能够果断正当地进行自护自救,机智勇敢地处臵遇到的各种异常情况或危险。

二、开展安全教育有利于社会环境的净化

青少年是阳光、雨露、花朵,是家长的希望,是老师的骄傲,更是祖国的未来。如何才能让青少年成为国家的栋梁,如何培养、教育祖国的人才,这就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了。为此,我们要让所有的人关心、关注青少年的成长,为他们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一)健康信息的传播和接受

现实的中国社会多姿多彩,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社会财富积累可观,大多数人富裕程度明显提高,综合国力明显增强,电视、VCD 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一网(因特网)“网尽天下”的家庭也很不少。这些信息媒体给我们带来丰富的精神文化享受的同时,也把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带了进来。

因此,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生理和心理知识教育的同时,应引导学生有选择性地接受外部信息,从而提高自身抗“病”能力。学校和各级各部门,要治理好学校内部和周围社会治安,加强校园的安全保卫工作、为学生开办有益的活动场所,坚决打击危害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不法行为,切实保证学生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

(二)良好书籍的选择和阅读

有人说:“书犹药也,善读者可以医愚。”但是,不加选择地阅读书籍,不仅不能“治病”,还能“致病”。因此,在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阅读书籍同时,作为教师,还要指导青少年学生有选择性地阅读书籍,从而提高他们的自我选择和判断能力,达到净化社会环境的作用。

我国有许多古典文学和现代作品都有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作用,因此,教师指导学生合理地选择读书,有利于增强学生抗“病”能力。同时,社会各部门也要对在校青少年

经常出入的书店、书摊等要加强管理,坚决取缔不法行为。大力开辟社区、学校的阅读空间,组织各种读书活动,净化青少年“学习小天地”,让真正的“书香”弥漫在学生们的身边。

昔日“孟母三迁”,就是为了给孩子创造做人的良好环境。因此,强调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教育,对未成年人能否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让孩子们健康成长为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有建设祖国能力的人才,我们人人都要为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争做表率,争做贡献。

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意义 篇6

摘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统筹规划,增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做到未雨绸缪,综合解决安全生产问题。安全生产管理作为现代企业文明生产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日趋重要。从一定意义上说,安全生产管理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如何搞好安全生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是大家共同关心的大事。因此,正确理解与认识安全文化建设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管理; 教育培训文化建设;

安全生产是一项极其广泛复杂的工作。多年来积累沉淀的大量安全问题,短期内不可能全部解决,因此,可能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高危态势,仍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自觉把安全生产置于实践“三严三实”重要思想、提高执政能力建设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思考和落实。我们应该在思想上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统筹规划,增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做到未雨绸缪,综合解决安全生产问题。

安全生产是我们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也是社会、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对于保障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搞好企业生产经营,促进企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安全生产概念

安全,就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过程中或生产过程中的设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比如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和设备安全、道路交通中的人身和车辆安全等等。

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也就是说,为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害的发生,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保障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安全生产是安全与生产的统一,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

安全生产管理,是指企业为实现生产安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和激励等管理活动。简言之就是为实现安全生产而进行的工作。

所谓“安全生产”,就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避免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而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

《辞海》中将“安全生产”解释为:为预防生产过程中发生人身、设备事故,形成良好劳动环境和工作秩序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动。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将“安全生产”解释为:旨在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安全的一项方针,也是企业管理必须遵循的一项原则,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劳动者的工伤和职业病,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后者将安全生产解释为企业生产的一项方针、原则和要求,前者则解释为企业生产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动。根据现代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上述解释只表述了一个方面,都不够全面。概括地说,安全生产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使生产过程在符合规定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有效消除或控制危险和有害因素,无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发生,从而保障人员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使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一种状态。

“安全生产”这个概念,一般意义上讲,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料、环境、方法的和谐运作,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就是说,为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的,防止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设备设施免受损坏、环境的免受破坏的一切行为。安全生产是安全与生产的统一,其宗旨是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搞好安全工作,改善劳动条件,可以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减少职工伤亡,可以减少劳动力的损失;减少财产损失,可以增加企业效益,无疑会促进生产的发展;而生产必须安全,则是因为安全是生产的前提条件,没有安全就无法生产。安全与生产的辨证关系

安全与生产、效益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安全好了,才能保证更好地生产。生产中存在着一定的不安全隐患,与自然界作斗争,随时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所以处处都要警惕、时时刻刻都要注意安全。安全是企业生产的前提,生产又是效益的保障。谈到效益,我们总是想到利润、成本、资金、节支等字眼,很少有人想到安全。但越来越多的现实已经向我们证明,只有安全好了,才是最大的效益,安全不好,出了事故,企业和个人都将受到损失,效益又从何谈起?

二、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

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安全生产关系到企业生存与发展,如果安全生产搞不好,发生伤亡事故和职业病,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受到危害,生产就会遭受巨大损失。可见,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做好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企业盈利发展,事关改革发展稳 定的大局。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必将令个人、企业以及国家蒙受巨大的损失。

(一)、安全生产对个人的重要性

人是生产活动中的主体,无论是从科学技术生产力并不发达的旧时期,还是如今科学技术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的当今社会,人一直体现着重要的作用!而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必将会使人受到伤害,轻者受伤,重者丧命!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实施,独生子女将成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劳动力。这些人一旦发生伤亡事故和职业病,至少要影响三个家庭的正常生活,即使实行高额赔偿抚恤政策,也很难消除人们的悲痛和愤慨。因而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必将给个人、家庭带来巨大的伤害!

(二)、安全生产对企业的重要性

人们常说:“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正确理解与

掌握安全与生产的辩证关系,反对只见局部、不见整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把安全与生产完全割裂开来的片面的孤立的观点,这一点儿是非常重要的。就企业而言,经济效益是中心,这是企业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是全部工作的目的和归宿,但在具体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安全第一。事实上,一个企业安全生产如何,必然会影响企业的效益。企业发生事故总要或多或少造成经济损失和伤亡,还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去处理,这本身就是直接经济效益上的损失,效益上的损失。此外,由于工亡事故的影响,职工人心不稳,出勤难以保证,工作难以进行,这也是无法估量的损失。以及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在外的形象,影响人们对此企业的印象!这也是一笔无法估计的损失!由此可见,安全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但是也应看到,安全毕竟不等于效益,经济效益就能提高。事实证明效益与安全是企业的两项根本性任务。企业领导必须坚持两手抓,要以安全保效益,以效益促安全,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厚此薄彼。摆不正两者之间的关系,效益一时上去了,安全方面出了问题,也会前功尽弃;只抓安全,不抓效益提高,企业没有经济实力,安全投入便无法保证,安全自然也无从谈起。

(三)、安全生产对国家的重要性

安全生产是我们党和国家在生产建设中一贯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我们的党代表着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我们的国家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劳动人民是国家主人。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必须有利于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是根本一致的。人民的需要,最重要的莫过于保障他们的生存和健康的需要了。保护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安全、健康,是关系到保护劳动人民切身利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因此,当我们谈到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的时候,决不能忘记改善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在我国,不顾劳动者的安全、健康,盲目追求产值利润是决不允许的;为了个人发财致富去剥削他人,不顾劳动者死活,要受到法律制裁。所以,安全生产,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劳动保护写进了我国的宪法条文。安全生产还关系到社会主义安定和国家一系列其他重要政策的实施。安全生产搞不好,伤亡事故和职业病频繁发生,不仅使职工本人受到伤害,使企业的效益发展受到损失,而且使其家庭蒙受不幸,给成千上万的人民群众造成心理上难以承受的负担。对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就会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安定。因此说搞好安全生产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全生产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首要条件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生产力是由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两方面构成的。而在生产力中,人是最活跃的、决定性的因素,生产工具要由人去创造和使用,物质资料的生产必须经过人的劳动才能实现。因此,发挥人的作用,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对于发展经济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发展生产力,最重要的就是保护劳动者,保护他们的安全健康,使之有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神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另一方面体现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激发他们的劳动热情和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反之,如果安全生产搞得不好,不注意改善劳动条件,一旦发生伤亡事故和职业病,不仅劳动者的安全健康要遭到危害,生产也会受到巨大损失,更重要的是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挫伤。这样,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就会受到阻碍。由此可见,加强安全生产对国家的重要性。

三、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一)、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根据我国安全生产方针及有关政策和法规制定的、我国各行各业及其广大职工在生产活动中必须贯彻执行和认真遵守的安全行为规范和准则。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企业规章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可以把广大职工组织起来,围绕安全目标进行生产建设。同时,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和有关法规政策也是通过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去实现的。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有的是国家制定的,有的是企业自己制定的。1963年3月30日我国在总结了建国初期安全生产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由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1963]国经薄字第244号)。在这个规定中,规定了企业必须建立的五项基本制度,即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安全生产教育、安全生产定期检查、伤亡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尽管我国在安全生产管理上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这五项基本制度仍是我国企业必须建立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此外,随着社会和生产的发展,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发展,国家和企业在五项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又建立了许多新的制度,如安全卫生评价,易燃、易爆、有毒物品管理,防护用品使用与管理,特种设备及特种作业人员管理,机械设备安全检修,动火及防火以及文明生产等制度。

1、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原则

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原则是指企业各级干部和广大职工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在抓生产的同时要抓安全。

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原则是我国企业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国家和企业的职责,就是要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保证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尽一切努力在生产和其他活动中避免一切可以避免的事故;其次,企业的最优化目标是高产、低耗、优质、安全的统一。忽视安全,片面追求产量、产值,是无法达到最优化目标的。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不仅会给企业,还可能给环境、社会,及至在国际上造成恶劣影响,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体现了安全与生产的统一。生产和安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两者不能分割,更不应对立起来,应将安全寓于生产之中。生产组织者在生产技术实施过程中,应当主动承担安全生产的责任,要把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原则落实到每个职工的岗位责任制中去,从组织上、制度上固定下来,以保证这一原则的实施。

2、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建设,推进安全科学化管理

安全重在管理,管理重在现场,现场重在落实。生产活动是一个变化的动态的过程,作为生产活动主体的各类人员,由于受各类环境因素和自身条件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有各类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这就要各级管理人员、尤其是生产现场的班组长、跟班队长,要多督促、多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认真落实好班组长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类检查人员要深入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在办公室听汇报。同时,加大对各级管理人员的考核力度,一级管一级,下级对上级负责,层层落实好岗位职责,使生产现场控制在有序、平稳的状态中。

一是发挥好理念先导作用。心态安全是安全生产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最能体现安全意识。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只有心态安全才会行为安全,才能保证安全制度落到实处。以安全价值观为核心的安全理念是心态安全文化建设的灵魂。追求健康是人皆有之的基本需求,可是为什么在一些单位“三违”现象屡禁不止?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观念问题,就是没有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比如说,一些单位盲目追求效益,迫使或诱发本单位职工拼设备、拼体力,违章冒险蛮干;又比如,上级组织安全大检查是帮助下级查出隐患,预防事故,这本是好事,可下级往往百般应付,恐怕查出什么问题,查出问题便想方设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再比如,“我要安全”本来应是职工本能的内在需要,可现在却变成了管理者强迫被管理者必须完成的一项硬性指标。如果上述错误观念不破除,正确的安全理念不树立,那么,安全生产的建设就永远是一座空中楼阁。

二是发挥好宣传教育作用。安全管理的落脚点在班组,防范事故工作的终端是每一位员工,目的就是要努力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因此,如何认真地确立起每一位员工的安全意识,使之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根本性转变,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方针,营造“人人关注安全”良好氛围,必须拓宽宣传教育形式,建立起整体性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安全环境。通过电视、报刊、板报、标语、读本等媒体和安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歌咏文艺演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攻势,做到寓教于乐,使安全生产意识深入人心,安全知识广为传播,潜移默化地规范人的安全行为,培养人的安全心态。

三是发挥好亲情感染作用。从理论上讲,促使全员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宣传教育。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适应了职工群众对安全生产的内在需求,从主观上讲职工是愿意接受的。要解决安全问题入心入脑的问题,还应注重情感投入,可采用亲情教育法,时时提醒职工牢记亲人的嘱托;如为职工过生日,送警句,兄弟交心等方法,不失时机、潜移默化地向职工宣传安全思想;再就是开展安全共保活动,基层单位定期向职工家属发出安全承诺书,号召家属发挥好安全第二道防线作用,真诚邀请家属参加到安全共保活动中来。

四是发挥好管理规范作用。职工安全素质的高低与安全管理者的方法是有直接联系的。过去,管理者抓“三违”更多依赖的是批评教育和经济处罚。不可否认,批评和罚款能使违章职工的思想受到触动,但仅仅通过经济手段控制“三违”现象是不现实的。尤其是个别管理人员在执行制度过程中方法简单粗暴,很容易使职工感情上受到伤害,进而对安全管理人员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使经济处罚的有效作用大打折扣。为了增强管理效果,管理者应该在严格执行刚性制度的同时,注重柔性管理方法的使用。如在基层单位会议室设置“不规范行为警示台”,让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者站到台上,将违章经过及危害说清楚,促使其自我反思,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企业管理人员要发挥示范作用,当生产条件达不到安全、危害员工健康时,不得盲目指挥、违章指挥。尤其当威胁到员工生命安全时,要把保障员工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此外,要为员工创造优美、舒适的工作环境,确保员工心情舒畅、精力充沛地去工作。

五是落实制度“严”字当头。人即是安全工作的受益者,又是出事故的受害者,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从我们每个人成长的艰难性,可以看到父母之心难违;从失去亲人悲痛的难忍性,可以看到亲缘之情亦难违;从党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高度负责性,我们深知党心民心更不可违。因此,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是每一个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一个企业搞好安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从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作为基本出发点,看待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规范人的行为对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极其重要。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要抓好制度的教育和落实,使广大员工懂得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是用多少人的鲜血和生命及沉痛教训写成的,按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运作就是珍惜生命、珍惜父母的养育之恩,珍惜家人和儿女的情感。教育员工自觉用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把自觉执行规章制度变成大家的自觉行为。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规范人的行为要狠抓一个“严”字,要“严”字当头,要严制度、严标准、严明劳动纪律。特别是对那些日常违章人员,在对其做到教育的基础上,利用暴光、经济重罚等措施,督促本人增强安全意识和抓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同时,还要坚持好各级管理人员现场值班制度,如不能做到,不论涉及到谁,都按规定进行考核及处罚,从而增强各级管理人员抓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

六是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还要着眼于一个“全”字。综合治理,总体推进,要求各级领导都要从大局出发,牢固树立安全生产“一盘棋”的思想。值班、顶岗和一线指挥都要及时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问题。

(二)、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及安全文化建设,增强生产经营者的安全防范意识,在企业中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观。

1、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是确保企业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安全生产文化之路。安全事故的发生,除了员工安全意识淡薄是其根源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员工的自觉安全行为规范缺失、自我防范能力不强。应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坚持重安全意识、重安全规程、重安全行为规范、重细节养成;应以安全意识教育为先,以提高安全技能为重,以养成安全生产行为规范为目的;培养员工的安全行为规范,全面提升安全防范技能,确保安全生产。生产一线是企业安全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一是要源头参与,对于企业涉及到保障职工安全与健康内容的制度、规定,依法规范、强化责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二是要立足班组,提高职工自保互控能力。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安全生产最直接的承担者和参与者。要夯实班组安全基础,一方面要加强职工的安全知识培训,提高职工应变能力和安全技能,以适应岗位工作要求。另一方面要建立班组自保互控体系,以自保为主,互控为辅,不断增强职工保安全、反违章的内在驱动力。三是要突出重点,强化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围绕安全重点开展专项监督检查。采取职工代表定期检查、突击检查、巡回检查和跟踪追查等方法,增强监督检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及时下达红黄通知书,建立安全档案,追踪整改。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事故。加大对生产现场、生产设备、有毒有害作业岗点以及职工行为的监督检查和整改力度。

总之,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真正做到领导重视,措施落实、考核到位,严格奖惩兑现,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才能确保安全生产。从而在全矿范围内形成安全工作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促进矿区安全生产工作的稳步健康发展。

2、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观

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就是安全的价值观、信念、理想、最高目标、传统、风气、行为准则的复合体。安全文化包括三大要素:一是安全物质文化,是指安全设施、装备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品位和文化的价值。二是安全制度文化,是指安全的各种规章制度及条例等。三是安全的精神文化,这是安全文化最高层次、最具有活力的核心部分。安全管理干部队伍的意识、观念、道德、目标、精神风貌等构成了安全文化的主要内涵。属于安全意识形态的范畴。通过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确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把“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的经营理念贯穿于整个企业经营活动之中,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观,是搞好安全生产管理的前提。在实践中,有些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放松对安全生产的监管,加之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培训工作与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甚至发生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等不良现象,致使安全生产处于被动状态。正确认识安全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管理理论的价值与其有利于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观的重要作用,使安全生产管理与安全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渗透到企业所追求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等深层内涵中,重视安全培训,加强宣传教育,从而发掘出蕴藏在员工中推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强大力量,促进安全生产管理持续健康地发展。

3、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超前意识

搞好安全生产,要具有超前的安全防范意识,提前做好预防准备并付诸实际行动,防范于未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

3.2 长远意识

搞好安全生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要根据安全发展的需要,认真研究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制定长远的安全管理规划,认真组织实施,强化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工作,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

3.3 全局意识

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社会、国家、企业与员工的切身利益,必须树立全局观,从整体利益出发,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发生的矛盾,要以个体服从整体、局部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来处理与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

3.4 创新意识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需要,就必须大胆地对现有的安全生产技术与管理进行改革和创新,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促进安全生产管理全面健康地发展。

3.5 人本意识

人是安全生产管理中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要搞好安全生产,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让广大员工参与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制定,安全目标、安全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6 效率意识

搞好安全生产,必须从源头抓起,加大安全生产的科技投入,避免随意减少安全生产投入,削减安全成本的短期行为,预防安全隐患的产生,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效率。

4、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健全安全生产组织管理

安全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经营文化、竞争文化、组织文化。安全文化对安全生产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不同的信仰、价值观,会干扰环境和资源对组织的影响作用。因此,健全组织机构,强化组织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依靠人、尊重人,充分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职工投身于企业安全生产活动之中,是安全文化建设的精髓所在。通过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组织管理,明确与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职责,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组织效率,要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①成立安全管理委员会和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明确安全生产管理的组织分工与职责,实行分区分段定点包干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②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把安全防范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每个人;③建立健全奖罚制度,把安全生产与员工的业绩考评、晋职(级)挂钩,增强全体员工安全生产的责任感、紧迫感;④强化预防安全管理功能,堵塞安全管理漏洞,特别是要杜绝由于组织不健全、责任不明确、管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所造成的安全隐患和责任事故。

5、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

注重和讲求制度“硬管理”和文化“软管理”的有机结合,既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更是建立长效安全管理机制的需要。一方面是制度“硬管理”。通过健全与完善有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责任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设备与设施管理制度》、《防范检查制度》、《突发事件处理程序》、《值班后勤制度》等,从制度上规范安全生产管理,明确与落实安全管理工作职责,实现安全生产制度化与规范化。另一方面是文化“软管理”。我们知道,企业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必须依靠严格的规章制度。但是,管理制度再严密也不可能包罗万象,制度管理的强制性往往使得员工在形式上服从,而不能赢得员工的心,这也是不少安全制度流于形式,难以贯彻落实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通过文化“软管理”,促使员工认同企业使命、企业精神、价值观,从而理解和执行各级管理者的决策和指令,自觉地按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和制度要求来调节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的目的。

6、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实施预防型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文化不是现时的消费,而是一种有效的长期投资。它能促使企业实现管理资源优化与整合,达到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效率和增创经济效益的目的。预防型安全管理作为安全管理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现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需要,只有将预防工作做好,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才能有效地预防各种安全问题的发生,而不是等到安全事故发生,造成损失后,再做事后分析和善后处理。通过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确保预防型安全管理持续有效地开展,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从战略管理的高度,进行科学的安全管理规划,确立安全目标,制订安全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二是要对安全问题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警惕性,密切注意各种安全动态,采取预先防范的有效措施,对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行预测和评估,以确定危险的级别,进行分级管理,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预防和遏制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三是要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实施预防型安全管理的组织协调与实务操作的能力;四是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与培训,使员工明确实施预防型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投身于预防型安全生产管理活动之中,确保安全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安全生产目标管理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是指企业根据自己的整体目标,在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安全生产所要达到的目标,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去努力实现这些目标的活动过程。安全生产目标通常以千人负伤率、某万吨产品死亡率、尘毒作业点合格率、噪声作业点合格率及设备完好率等预期达到的目标值来表示。

推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不仅能进一步深化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体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原则,使安全生产工作实现全员管理,而且有利于提高企业广大职工的安全素质。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任务是制订奋斗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实行严格的考核与奖惩,以激励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加全面、全员、全过程的安全生产管理,主动按照安全生产的奋斗目标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落实安全措施,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企业和企业主管部门要制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计划,经主管领导审查同意,由主管部门与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单位签订责任书,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计划纳入各单位的目标管理计划,主要领导人(企业法人代表)应对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计划的制订与实施负总的责任。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特点是:强调安全生产管理的结果,一切决策以实现目标为准绳,依据相互衔接、相互制约的目标体系有组织地开展企业全体职工都参加的群众性安全生产管理活动,并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持久地进行下去,以此激发各级目标责任者为实现安全生产目标而自觉地从多方面采取措施。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目标体系的确立、目标的实施及目标成果的检查与考核,具体有如下几方面:

1、确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值。采用科学的目标预测法,根据企业的需要和可能,采取系统分析的方法,确定合适的目标值,并研究围绕达到目标应采取的措施和手段。

2、根据安全决策和目标的要求,制订实施办法,做到有具体的保证措施,包括组织技术措施,明确的完成程序和时间,承担责任的具体负责人,并签订有关合同。措施应力求定量化,以便于实施和考核。

3、规定具体的考核标准和奖惩办法。企业要认真贯彻执行既定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标准》。考核标准不仅要规定目标值,而且要把目标值分解为若干具体要求加以考核。

4、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必须与安全生产责任制挂钩,层层负责,实行个人保班组,班组保工段,工段保车间,车间保全厂(公司),企业保主管部门。充分调动各级组织和全员职工的积极性,才能保证安全生产管理目标的实现。

5、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必须与企业经营承包责任制挂钩,作为整个企业目标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行厂长(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租赁制和各种经营承包责任制的单位负责人,应把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实现 与否所受到的奖惩和他们的经济收入挂起钩来,完成则增加奖励,未完成则依据具体情况给予处罚。

6、企业及其主管部门对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计划的执行情况要定期进行检查与考核。对于弄虚作假者,要严肃处理。

(四)、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是指国家安全生产监察部门、企业主管部门或企业自身对企业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规的情况、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条件、事故隐患等所进行的检查。

安全生产检查按组织者的不同可以分为下列两大类:

(1)安全生产大检查,指由上级有关部门,如劳动部门、经济管理部门或企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的各种安全生产检查或专业检查。

安全生产大检查通常是集中在一定时期内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一般规模较大、检查时间较长,揭露问题深,判断较准确,有利于促使企业重视安全,并对安全生产中的一些“老大难”问题进行整改。

(2)自我检查,指由企业自己组织的对企业自身安全生产情况进行的各种检查。

企业自我检查通常采取经常性检查与定期检查、专业检查与群众检查相结合的安全检查制度。经常性检查是指安全技术人员和车间、班组干部、职工对安全的日查、周查和月查。定期检查是企业组织的定期(如每季度、半年或一年)全面的安全检查,如防火、防爆、防尘、防毒等检查。群众性安全检查指发动职工群众普遍进行安全检查,并给合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此外,还有根据季节性特点所进行的季节性检查,如冬季防寒、夏季防暑降温以及雨季防水等检查。

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查思想认识,查管理制度、查纪律,查领导,查设备,查安全卫生设施,查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查各种事故隐患等。

安全生产检查的方法较多,常用且有效的方法有:深入现场实地观察,召开汇报会、座谈会、调查会以及个别访问老工人,查阅有关文件和资料等等。

(五)、保障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

1、五同时

“五同时”是指企业的生产组织及领导者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时候,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五同时”要求企业把安全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生产组织管理环节中去。

“五同时”促使企业在生产工作中把对生产的管理和对安全的管理较好地统一起来,并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五同时”使得企业在管理生产的同时必须认真贯彻执行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及各项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健全本企业的各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安全卫生技术规范、标准、技术措施,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等,并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工作需要设置安全管理专职机构,配备专职人员。

2、三不放过

“三不放过”是指在调查处理工伤事故时,必须坚持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不放过的原则。

“三不放过”原则是在对调查处理工伤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责任者和群众的教育以及事故防范措施这三个方面指出的严格要求。这些要求也正是我们进行工伤事故的调查和处理的真正目的所在。“三不放过”原则的第一层含义是要求在调查处理工伤事故时,首先要把事故原困分析清楚,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不能敷衍了事,不能在尚未找到事故主要原因时就轻易下结论,也不能把次要原困当成真正原因,未找到真正原因决不轻易放过,直至找到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并搞清各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才算达到事故原因分析的目的。

“三不放过”原则的第二层含义是要求在调查处理工伤事故时,不能认为原因分析清楚了,有关人员也处理了就算完成任务了,还必须使事故责任者和广大群众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及所造成的危害,并深刻认识到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使大家从事故中吸取教训,在今后工作更加重视安全工作。“三不放过”原则的第三层含义是要求在对工场事故进行调查处理时,必须针对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防止相同或类似事故发生的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并督促事故发生单位付诸实施。只有这样,才算达到了事故调查和处理的最终目的。

3、三个同步

“三个同步”是指安全生产与经济建设、企业深化改革、技术改造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同步实施的原则。

“三个同步”要求把安全生产内容融化在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中,以保证安全与生产的一体化,克服安全与生产“两张皮”的弊病。

4、安全标志

安全标志是指在操作人员容易产生错误而造成事故的场所,为了确保安全,提醒操作人员注意所采用的一种特殊标示。

制订安全标志的目的是引起人们对不安全因素的注意,预防事故的发生,安全标志不能代替安全操作规程和保护措施。

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安全标志应由安全色、几何图形和图形符号构成。必要时,还要一些补充的文字说明与安全标志一起使用。国家规定的安全色有红、蓝、黄、绿四种颜色,其含义是:红色表示禁止、停止(也表示防火);蓝色表示指令或必须遵守的规定;黄色表示警告、注意;绿色表示提示、安全状志、通行。

安全标志按其用途可分为: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示标志。安全标志根据其使用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9种:

(1)防火标志(有发生火灾危险的场所,有易燃易爆危险的物质及位置,防火、灭火设备位置);

(2)禁止的标志(所禁止的危险行动);

(3)危险标志(有直接危险性的物体和场所并对危险状态作警告);(4)注意标志(由于不安全行为或不注意就有危险的场所);(5)救护标志;(6)小心标志;(7)放射性标志;(8)方向标志;(9)指导标志。对安全示标志要进行检查。该项检查是对所设安全标志同作业现场的条件和状态是否相适应的一种检查。

过去,我们从电视或报纸上看到许许多多生产企业由于不重视安全而发生的事故举不胜举,那些受害者死伤的惨状和家属们痛不欲生的场景,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伤害。对于我们企业来说,安全生产更是必不可少的。安全工作应放在一切生产企业工作的首位,企业应当以安全保障生产。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效益,安全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企业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当口,更要把安全第一落到实处,把预防为主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真正做到珍爱生命,安全生产。忽视安全隐患,必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说,唯有安全生产这个环节不出差错,我们的企业才能去争取更好的成绩!去创造辉煌的明天!为了我们的家人和亲人有一张欢乐的笑脸,为了我们的企业能蓬勃发展,请珍惜和尊重我们的生命,让我们时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始终牢记安全才能生产,生产必须安全,让安全生产始终铭记于我们每一位员工的心中。

[参考文献]:

1、基层工会宣传教育工作,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北京:2002年6月29日;

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意义 篇7

1. 加强小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

首先, 加强小学生安全教育是学生生命发展的需要。就小学生自身发展需要来看, 只有生命安全了, 才能谈教育、谈幸福、谈成长。而小学生的年龄阶段大多集中在6-13岁, 他们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在心理、生理方面尚不成熟, 阅历较浅, 生活经验较少, 面对安全事件时他们往往不具备随机应变能力去保护自己, 这不仅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还直接威胁到他们的生命安全, 特别是近年来, 小学生受侵害事件屡屡发生, 不仅小学生自身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也给了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了巨大创伤, 而加强安全教育, 让小学生懂得生命珍贵、学会自我保护、养成良好安全习惯将有利于他们生命的发展。

其次, 加强小学生安全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小学生好奇心强, 思维敏捷, 对什么问题都要问为什么, 具有很强的可塑造性。小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最为基础也最为关键的阶段, 而当今社会非常复杂, 小学生免不了会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 如果不及时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他们的思想、行为、心理很有可能就会出现问题, 所以说进行安全教育正是迎合了小学生的身心规律, 有利于提升他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健康水平。

再次, 小学阶段开展安全教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 有利于学生各种观念的形成, 培养其面临危险或灾难时的自信心和判断能力、自我保护能力、自救互救能力、对社会安全的贡献力, 这与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共同发展的目标相契合。另外, 小学阶段的安全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启蒙作用, 他们安全观念、意识和能力的形成为初中、高中、大学阶段的安全教育打下了基础, 同时, 这还有利于家庭、社会的和谐发展。

2. 加强小学生安全教育的有效措施

2.1 科学编撰安全教育教材

为了确保小学生安全教育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有必要编撰一套内容和功能全面、知识具体系统的安全教育教材, 对各种已有安全教育资源进行整合,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合理运用。同时应注意, 城乡、地区之间的安全教育内容存在差异, 不同时期的安全教育倾向也不同, 对安全教育教材的编撰应当坚持因地、因时制宜, 比如城市地区车辆众多, 人潮拥挤, 安全教育内容可倾向交通方面, 而近几年, 小学生意外安全事件逐渐增多, 学校还应关注对意外事件防范方面的教育;农村与城市所处地理位置不同, 环境不同, 其安全问题大多存在于农药、雷雨、用电、游玩等方面, 所以制定教材时应将这些问题考虑进去。

2.2 开设专门安全教育课程

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生安全教育有效性, 学校应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 开设专门安全教育课程, 保证课时, 将安全教育全面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 使学生安全意识、生命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潜移默化地形成。而专门安全教育课程的开设必然也离不开专职教师, 因此, 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设置专门岗位, 保证专职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安全教育;加大培养力度, 通过合理渠道提升专职教师的安全教育水平, 还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小学全体教师进行培训, 努力将安全教育渗透于各个学科教学中。

2.3 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

小学生大都活泼好动, 好奇心强, 兴趣广泛, 所以除了要开设专门的安全课程外, 还应根据学校具体条件和学生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 灵活采取各种具有互动性、趣味性且易于小学生接受的活动加大安全教育力度,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活动补充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安全知识。比如开展交通实践活动, 组织小学生体验交警工作, 体验正常的交通秩序, 强化学生交通意识, 使学生逐渐养成自觉遵循交通规则的习惯, 也可模拟一些违反交通规则的场景或交通事故, 让学生认识到不遵循交通规则不仅是一种违法行为, 还是一种对生命、对家人不负责的行为, 在此过程中, 教师和交警适当插入相关的交通法律法规和常识;每星期让学生制作关于安全知识的板报, 使学生在自己的动手过程中获得直观的安全教育;在小学中年级和高年级中开展安全知识竞赛, 通过演讲、绘画、写作、编写顺口溜等方式, 让学生加深对交通、消防等安全知识的印象, 使其安全意识在铭记这些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另外,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和互联网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已非常普及, 即使是小学生对此也并不陌生, 因此学校可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让学生提早接触网络资源, 了解更多网络安全知识, 提高小学生防范网络犯罪事件的能力。

2.4 构建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网络

小学生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要达到安全教育目的, 仅仅依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 家庭和社会也必须对此给予高度支持, 因此, 构建社会、学校和家庭共管的安全教育网络非常有必要。家庭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 甚至是终身的, 家长要做好安全教育就应提高自身安全意识, 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家庭环境, 做好安全示范, 通过对生活中各种场景的利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比如过马路时, 家长要遵循交通规则, 让孩子牢记红灯停、绿灯行;在家中, 不要用湿漉漉的手触碰插座、电视等家电, 而是通过正确的示范让孩子学会如何安全使用家电;另外, 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的安全教育, 与孩子共同参与安全教育活动。社会应积极完善有关安全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 各个部门应积极配合, 做好消防、交通等方面的安全宣传工作,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努力创建安全社会。通过构建社会、学校、家庭的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网络, 小学生安全教育成效将会大大提升。

3. 结语

总而言之, 安全与社会的和谐、学校的稳定、家庭的健全息息相关, 在各种新问题、新矛盾不断突出的今天, 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学生生命发展的需要, 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有利于深化素质教育, 也有利于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和谐发展, 因此, 我们应正确认识到安全教育在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意义, 通过有效的教育措施强化小学生生命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让小学生学会用安全知识去守护生命, 为其终身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摘要:在各种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不断突出的今天, 社会各个领域都开始重视安全问题, 作为安全教育的重要载体, 学校的安全教育就显得异常重要。小学生大都处于6-13岁, 这个阶段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 因此, 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小学生安全教育将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对于家庭、学校和社会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生,安全教育,重要意义,措施

参考文献

[1]罗京滨.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2, (11) :99-100.

[2]胡巧巧.安全教育:构建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守护伞[J].新课程研究.2013, (5) :42-44.

[3]任长明.班主任如何做好小学生安全教育[J].青春岁月.2013, (2) :276.

煤矿工会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意义 篇8

关键词:煤矿企业;工会;安全生产;重要意义;作用

伴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珍爱生命、关注安全,已经成为人民群众乃至整个社会的焦点,煤矿生产安全与人基本权利息息相关,更是尊重生命最为本质的需求。在煤矿企业日常生产和经营管理过程中,将煤矿安全生产作为目的,努力建设安全型的煤矿。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管理因素、环境因素、物和人的因素直接影响到煤矿企业生产安全。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关系到了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关乎党的各项事业发展,更关系到了整个社会的稳定。下面,笔者就探讨煤矿工会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意义。

一、煤矿工会的产生

煤矿安全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伴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煤矿安全被人们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中,煤矿企业的职工不再过于追求工资高低,对于矿井安全更加重视,也更加注重保障自身的权益。由此,煤矿工会应运而生,煤矿工会主要对煤矿工作平台的纠纷问题和安全问题负责。因为煤矿工人属于危险性很强的职业,该职业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煤矿工人的职业使煤矿企业必须要具有很强能力和很高素质的管理团队,管理团队对于煤矿企业工人的安全负责,并且从全局角度出发,保障煤矿企业职工的安全,进而使煤矿产业更加强大,为国家能源和生产安全提供保障,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作为煤矿企业工会的工作者,必须要严格锤炼自己,承担人才兴煤重要的任务,认真开展工作,切实做好管理煤矿工人和监督煤矿安全等工作。

二、煤矿工会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具有的重要意义

(一)执法维权

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遵循以人为本的重要原则,贯彻科学发展观,注重人民的核心地位。工人的权益更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对工人权益进行维护,保证工人依法享受安全生产权,国家和社会都十分注重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煤矿领域更要注重维护煤矿工人的安全生产权,煤矿工会的本质工作也是维护企业职工安全生产权。在参与日常安全监督和安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煤矿工会首先要对违反安全生产法规、安全生产规范、安全生产法律的行为,侵犯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等行为进行纠正。其次,煤矿工会如果在日常安全监督和安全管理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发现生产经营企业强令工人冒险作业或违章指挥等行为的时候,要及时提出解决的建议,煤矿企业也要对工会的建议进行及时答复。再次,如果工会发生威胁职工生命安全的现象和情况的时候,必须要组织职工从危险场所中撤离,煤矿企业也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最后,煤矿工会有权利根据法律法规开展事故调查活动,向相关的部门提出一定的处理意见,并且有权利要求对有关人员的责任进行追究。可以说,煤矿工会有权利、有责任和有义务对煤矿生产过程中,各种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进行处理,对涉及单位追责,对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进行维护,在煤矿的安全生产过程中,煤矿工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安抚职工

在矿难产生原因中,煤矿企业不正确命令和不正确指挥是重要的因素,有些时候,职工个人因素也会导致煤矿事故的发生。从科学、客观角度出发,人在一定时期里,心态活动趋向就是人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人的心理对于人的行动产生了直接影响。因此,煤矿企业的职工情绪以及职工心理对于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相关调查研究表明,煤矿企业领导的命令方式简单粗暴、管理方式不恰当、组长要求过于严格、企业福利发放不公平等都会使职工产生负面情绪和心理,导致职工消极怠工,进而引发矿难事故。这个时候,煤矿的工会要主动为职工开展全方位的心理疏导和思想工作。例如,煤矿工会可以通过职工大会、横幅以及展板等方式为职工普及思想政治知识,提升煤矿企业职工的思想层面和思想水平,激发职工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在实际的煤矿企业经营和管理过程中,煤矿工会的代表要常常深入到一线中,对工作成效进行仔细观察和认真调查研究,对职工心理情况和思想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对职工生活和工作进行关心和关怀,为职工解决困难,从职工角度出发,不断致力于改善职工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中。长此以往,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会有很大提升,职工工作质量也会得到显著加强,进而从本质上提升职工生产的安全性。所以,煤矿工会要对职工心理进行及时了解和关心,为职工工作的质量提供保障,发挥工会的重要作用。

三、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充分发挥煤矿工会作用的对策

(一)加强煤矿企业职工安全教育

为了有效提升煤矿企业职工安全意识,为职工安全生产提供保障,煤矿工会要注重组织和开展职工的职业培训活动和安全教育活动,为职工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进而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从本质上保证职工的生产安全。煤矿工会还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培训制度和教育制度,科学、合理地为职工安排安全教育和培训的时间,培训和教育的形式要多彩多样,使安全生产培训和安全生产教育工作趋于常态化、科学化、真实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这样能够从本质上提升煤矿企业职工安全生产的重要意识,转变职工的思想观念。

(二)构建起和谐的劳动关系

煤矿工会要将和谐劳动关系作为根本目标,将构建和谐关系作为工作的重要部分,遵循维护职工权益的原则和促进煤矿企业发展的根本原则,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进一步强化,对煤矿企业橱窗、报刊以及公开栏进行充分运用,对煤矿企业公开和宣传内容进行不断丰富,从本质上对煤矿企业职工监督权、参与权和知情权进行维护。从本质上加强煤矿企业职工权益维护的根本力度,建立煤矿企业职工代表巡查制度以及检查制度,充分组织煤矿企业职工代表到生产现场、职工宿舍和食堂等地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和巡视活动,注重对职工合法权益进行维护。开展煤矿企业主席对话会等活动,通过对话会、座谈会等沟通交流的渠道,广泛征求企业职工的建议,注重对煤矿企业职工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解决,为矿井稳定、和谐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健全安全监督和安全管理网络

为了有效保障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对煤矿企业职工合法权利和根本权益进行维护,煤矿工会要遵循以人为本的重要原则,将煤矿企业职工的安全和健康放在首要位置,通过群众监督,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工作。有效发挥煤矿工会在职工安全生产的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更好地依靠人民群众,做好安全生产等工作。煤矿工会要对群众监督工作的机制进行创新,通过对新问题、新情况进行不断地研究,不断探索解决的措施和方法,进而充分发挥安全作用,开拓进取,采取新措施,积累新的经验,具有创造性地落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保证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水平得以提升。

四、结语

上一篇:继续教育网络培训总结下一篇:秋思,秋思马戴,秋思的意思,秋思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