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精选8篇)
剑川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 篇1
剑川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
一、背 景
第一条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时期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对于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第二条 基本情况:全县辖8个乡镇、93个社区、村民委员会,2007年总人口171728人,其中农业人口155175人、36422户,占总人口的90.36%。国民生产总值100954万元,财政收入142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59元。全县卫生事业支出883.97万元,人均医药费用支出80.37元。全县医疗卫生机构129个,卫生人员670人,其中县级医疗机构3个,卫生技术人员203人;乡镇卫生院8个,卫生技术人员 152人;村卫生室88 个,乡村医生243人。全县病床数315张,全县医药费总收入1369.40万元,其中县级 731.71 万元、乡级359.69 万元、村级 278万元,药品收入占医疗总收入的56.04%。全县上年平均住院费用1128.75元,其中县级医疗机构平均住院费用1407.76元,乡镇卫生院平均住院费用772.53元,县级医疗机构的病床使用率为32.76%,乡镇卫生院的病床使用率为35.3%,上年住院率4.90%。全县总门诊人次211540人次、全县总住院人次6473人次,居住院前十位的依次是:剖宫产、冠心病、急性阑尾炎、正常分娩、子宫肌瘤、高血压、气管肺炎、胆囊结石、腹股沟斜疝。
二、目的与目标
第三条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解决我县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举措;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逐步使农民群众树立风险共担、互助共济意识;不断减轻农民的医药费用负担,进一步提高群众对卫生服务的利用率,提高农民健康水平;逐步建立健全农村基本健康保障制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第四条 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7年开始在全县推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力争到2010年使100%的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全县农民享有基本医疗保障。
第五条 医疗卫生机构巩固与发展的目标,卫生服务利用和改善的目标。进一步发展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卫生监督体系,切实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的软硬件建设,逐步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技术优良、管理科学、卫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络,不断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化的卫生服务需求,进一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使公众充分享有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同小康生活水平相适应,质量比较优良、费用比较低廉的基本医疗服务,切实增强卫生事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
三、原 则
第六条 政府组织引导,农民自愿参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广大农民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引导,通过各种有效形式,把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目的、意义、管理办法、参加人的权利和义务、减免补偿政策以及报销程序等宣传到千家万户,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强迫农民参加合作医疗或强制代垫农民参合费用。
第七条 体现互助共济,大病统筹为主。
要逐步使农民树立风险共担,互助共济意识。合作医疗基金按规定提取风险基金后,大部分用于大病补偿。
第八条 基金安全封闭运行,以收定支、略有节余。切实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管理,做到封闭运行,确保资金安全。按照《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会计核算暂行办法》、《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风险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进行管理。财政部门设立基金专户,经办机构负责审核支付费用,对基金实行收支分离,管用分开,封闭运行。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坚持以收定支、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既保证制度持续有效运行,又使农民能够享有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同时为保证公平,要制定合理、适度的补偿方案,以求年度资金略有积余,不至于沉淀过多,最大限度地使农民群众得到实惠。
第九条 保障弱势群体。
按《云南省实施农村医疗救助暂行办法》的要求:对五保户、持有《农村特困户救助证》的特困户应缴纳的合作医疗基金由县民政局根据贫困医疗救助相关实施办法给予补助。持有《残疾证》的农村残疾人个人缴纳的基金由县残联从残疾人劳动就业保障基金中予以补助。新农合减免、补偿后仍不能承担的医疗费用,由县民政局根据贫困医疗救助的相关实施办法给予适当补助。
第十条 体现便民利民。
合作医疗减免补偿程序和手续在保障基金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精简,以方便农民群众,提高合作医疗公信度。参合人在县域内,可以自由选择定点医疗服务机构就诊,并获得基本的医疗服务和相应的补偿。
四、管理组织
第十一条 成立由县长任主任,县委副书记、分管副县长任副主任,卫生、财政、民政、农业、宣传、审计、扶贫、人事、药监、残联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以下简称参合农民)代表组成的剑川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乡镇成立相应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各村民委员会成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领导小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的职责:
⒈负责组织、协调、领导、管理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⒉制定和适时调整《剑川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⒊筹集、管理农村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基金。
⒋审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年度工作计划,并定期进行检查督导。⒌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⒍解决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⒎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审计、纪检部门和群众的监督。
第十二条 县、乡(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分别下设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简称县农合办)和乡(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简称乡镇农合办),县农合办设在县卫生局,由卫生局局长兼任县农合办主任,乡镇农合办设在各乡镇卫生院,为县农合办驻乡镇的派出机构。
县、乡镇农合办的具体职责:
⒈在县、乡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承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日常事务。
⒉贯彻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决议事项。
⒊根据县、乡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总体规划、年度计划及有关规定,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⒋具体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管理,并定期公布使用情况。⒌转诊审批,审核医疗处方和医药费用并按规定据实进行补偿。
⒍负责本辖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总结、评估、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和反馈,每月定期向县、乡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报告工作。
⒎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的审核、发放,人员建档和资料管理。⒏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和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⒐接受群众来信来访及处理相关纠纷。⒑县、乡镇农合办人员人事、工资、经费等隶属县卫生局直管,县、乡镇合管办人员工资及待遇和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不得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中提取办公经费。
第十三条 成立由县纪委书记任主任,人大、政协、纪委、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人员和参合农民代表组成的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
剑川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的主要职责: ⒈对全县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情况进行监督。⒉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定期进行审计。⒊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监督。⒋对县、乡镇合管办工作进行监督。⒌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群众进行监督。
⒍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管理办法和相关制度进行审查。
五、参合者及其权利与义务
第十四条 参合对象及参合人享有的权利和义务。㈠参合范围
我县辖区内的农业户籍人口,只要遵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履行缴费义务,均可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原则上以户为单位参加。农垦系统、华侨农场、林场、各类开发区中属于农业人口的居民、因小城镇建设占用土地后既未安排工作,又未能参加城镇职工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农转非农人员,按照自愿参合的原则,可在户口所在地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㈡参合人的权利
⒈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定的基本医疗服务。
⒉在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按照规定的补偿范围及比例,享受医药费用补偿。
⒊监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使用及补偿的公正性、合理性。⒋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
⒌对违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定的行为进行举报或投诉。⒍对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价格进行监督质疑。㈢参合人的义务
⒈按规定时限如数缴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筹资部分。
⒉自觉遵守各项管理制度和办法。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补偿按1年1次运行,任何人(户)不得中途参加和退出。
⒊配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机构做好基本医疗服务工作。不得向医务人员无理提出不合理的用药或增加诊疗项目,不得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转借他人使用。
⒋自觉向亲属和周边群众宣传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相关政策、制度和规定,勇于抵制和揭露运行中的不良现象和不正之风。
六、基金筹集
第十五条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实行农民个人缴纳、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农民自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抵御疾病风险而履行缴费义务不能视为增加农民负担。坚持筹款额度与承受能力相适应、风险共担、互助共济的原则。
第十六条 县人民政府鼓励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委会对本村居民个人缴费部分给予适当补助。鼓励单位和个人捐款资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第十七条 个人筹资。根据我县的经济水平和群众的承受能力,确定农民个人缴纳的合作医疗基金为每人每年10元。
第十八条 政府补助。中央财政每人每年补助40元,省财政每人每年补助40元。
第十九条 筹资方式。㈠个人缴纳部分,由乡镇人民政府、村委会负责按户筹集,筹齐后以乡镇为单位交到县农合办并存入县财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账户。
㈡五保户、特困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交纳的10元由民政部门从医疗救助基金中予以补助;持有《残疾证》的农村残疾人个人交纳的10元由县残联从残疾人劳动就业保障基金中予以补助。
㈢各级政府投入的补助资金由财政部门一次性拨付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账户。
第二十条 农民个人未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各级政府均不予补助。
七、基金管理
第二十一条 各乡镇负责于每年第四季度组织各村民委员开展筹资工作,向农民收取个人缴纳的合作医疗自筹经费,出具专用收款单据给参合农民,并造册登记。各村民委员会于12月25日前将所筹集的合作医疗基金统一存入乡镇农合办收入账户,各乡镇农合办统一于12月31日前将基金上划到农县合办账户。
第二十二条 各乡镇农合办凭住院报销月报表、门诊报销月报表及相关的住院、门诊原始资料按月到县农合办核销补偿。各村卫生所(直接减免)凭用药处方及减免登记台帐按月到乡镇农合办核销补偿。县农合办按月向各乡镇农合办和县级定点医疗机构核拨相关的合作医疗费用。
八、基金分配与使用
第二十三条 现阶段的合作医疗制度要充分体现互助共济精神,以大病统筹为主,重点预防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依照“重点补偿大病,兼顾门诊费用”的原则,合理分配合作医疗基金。
㈠建立风险基金。从每年所筹基金总额中提取5%作为风险基金,统一上缴州财政社会保障基金专户管理。风险基金专项用于防止和抵御因补偿比例不当或突发疫病、自然灾害而导致合作医疗基金出现亏空或赤字等风险。风险基金提取总额达到当年筹资总额的10%后不再提取。
㈡门诊基金。用于参合农民在乡镇、村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发生医药费用的补偿。补偿比例为风险基金提取后的30%。
㈢住院基金。用于参合农民患大病住院的医药费补偿。补偿比例为风险基金提取后的70%。
第二十四条
基本医疗补偿范围:
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象因发生自然疾病或无责任人的意外伤害,在定点医疗机构门诊、住院所支出的药费、住院费、手术费、常规检查费、处置救治费等,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的范围、标准进行补偿。具体补偿范围依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第二十五条
药品补偿范围:
县级定点医疗机构按照《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县级医疗机构基本用药目录(试行)》执行;乡(镇)定点医疗机构按照《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乡级医疗机构基本用药目录(试行)》执行;村级定点医疗机构按照《云南省村级医疗机构基本用药目录(试行)》执行。
第二十六条 医药费用不属于补偿的范围:
㈠在非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或住院;未按规定办理转诊手续,自行在县外医院就诊及自行请医生会诊、手术所发生的医药费用。
㈡责任意外伤害(工伤、交通事故、打架斗殴、酒后致伤、自杀自残等)、急性酒精中毒、食物中毒、吸毒、戒毒、自杀、性病治疗、整容美容、功能恢复性治疗(假肢、义齿、义眼、视力矫正、气功疗法、保健性的营养疗法、磁疗等)、犯罪行为所致疾病导致的医药费。
㈢自购药物、非诊疗性药物、“基本药物目录”以外的药物费用。㈣婚检、计划生育手术、分娩后新生婴儿诊治、违反计划生育规定所发生的医疗费用。
㈤各种减肥、增胖、增高等项目的一切费用。㈥各种自用的保健、按摩、检查和治疗器械的费用。㈦各种留院观察、家庭病床所发生的医疗费用。
㈧就诊车旅费、救护车费、会诊费(住院远程医疗会诊费除外)、体检费。㈨住院期间的陪床费、手术病人安全保险费和本人要求享受的特殊病房、特殊护理费。
㈩CT检查、电子胃镜、彩超、核磁共振、伽马刀、超声碎石等。
(十一)法律、法规规定应由责任人承担的医药费。第二七十条 补偿比例: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尚处于初级阶段,筹资水平低,资金有限,资金补偿遵循大病补偿为主,兼顾广泛受益,以收定支,量入为出,略有节余的原则。
㈠门诊补偿。门诊费用补偿仅限于在乡镇、村两级定点医疗机构中补偿,乡镇以上医疗机构的西医门诊费用不予补偿。为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传统医学在诊治疾病中的独特优势,县中医院和县医院中医门诊部面向全县开放,对所发生的中医门诊费用视同乡(镇)定点医疗机构按35%的标准进行补偿,在村级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发生的门诊医药费用按40%进行补偿,支付封顶线为每人每年累计200元。村卫生所月平均处方值不得超过20元、乡镇卫生院和县级中医机构的月平均处方值不超过得30元。不发生门诊费的不予补偿。
在县级定点医疗机构门诊的基本辅助检查费用按35%的进行补偿,检验检查报告全县通用,单日重复检查同一项目的只限首次补偿。
㈡住院补偿。住院补偿实行按定点医疗机构级别确定起付线,按比例补偿和封顶补偿的管理办法。
在乡镇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起付线为50元,补偿比例为70%;在县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起付线为100元,补偿比例为65%;在县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起付线为300元,补偿比例为35%。支付封顶线为每人每年累计20000元。
对参合农民在一年内患同一种疾病连续转院治疗的,只可计算其中最高级别医院的一次起付线。㈢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高住院分娩率,对参合孕产妇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正常单胎顺产住院分娩实行一次性补偿。在县、乡镇定点医疗机构正常单胎顺产住院分娩的每例一次性补偿400元;剖宫产、重症难产按住院比例进行补偿。在县外定点医疗机构正常单胎顺产住院分娩按照同级住院补偿规定执行。在“降消”项目实施期间,持有“贫困孕产妇救助卡”的孕产妇,按“降消”项目实施方案在“降消”项目资金中给予一定补助。
第二十八条
参加了商业保险并符合新农合范围的参合人员,其减免报报销矣补偿比例按照新农合相关判定予以减免报销,商业保险报销与新农合减免报销按两条线运行,互不交叉。
九、就医程序和报销程序
第二十九条 参合人员在县域内,不受行政区划限制,可以自由选择定点医疗服务机构,但到县以上(或县外)住院,必须经县级定点医疗单位的主治医师和主管副院长签署转院意见并报县农合办批准后方可办理转诊及报销,危急重症病人或住外地的参合人可先转诊(就诊),后办理转诊手续。外出打工、经商,就读参合者在县外就诊的门诊不予补偿。住院医药费补偿按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补偿规定补偿;但为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和享受同等减免补偿政策,参合群众就近到相邻县医疗机构住院的(相邻县:鹤庆县、玉龙县、洱源县、云龙县、兰坪县),视同在本县内同级医疗机构住院,并享受县域内同级医疗机构住院报销补偿比例。
第三十条 补偿程序。
门诊医药费用报销,参合人员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到乡、村两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和县中医院、县医院中医门诊部就诊,门诊医药费用按规定实行现场减免。
住院医药费用报销,参合人员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在县、乡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实行现场减免;转诊到县级以上或县外医疗机构住院的,凭住院转诊证明、住院收据、病情诊断证明书、出院证、患者身份证(户口证)、用药清单等相关材料,回县农合办或户口所在地的乡镇农合办审核后进行核销补偿。
第三十一条 县外就诊补偿时限为出院后3个月,3个月后再申请住院补偿的原则上不予补偿,但确因外地就医交通不便、报销材料不全需补充、自然灾害等特殊原因造成的时间推迟可酌情考虑延期。
十、定点医疗机构
第三十二条 定点医疗机构确定的基本原则: ㈠方便农民就诊。㈡技术、功能合理。㈢机构属性平等。
第三十三条 定点医疗机构需具备的条件:
㈠具有卫生行政部门颁布的合法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㈡具有与医疗机构工作相关的专项医疗技术许可证和专项业务许可证(合格证)。
㈢医疗机构规章制度健全,业务管理规范。㈣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好。㈤医疗机构重视医德医风建设,社会评价好。
㈥愿意成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严格执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制度和规定。
第三十四条
确定定点医疗机构的程序: ㈠发布公告。㈡自愿申报。㈢组织专家进行评估。㈣文件确认。㈤动态管理。第三十五条 经审批,确定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如下: ㈠村级:各行政村卫生所; ㈡乡级:各乡镇卫生院;
㈢县级: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中医院、县血防分中心门诊部(血吸虫病及寄生虫病)、县疾控中心门诊(结核病专科);
㈣州级:州人民医院、州第二人民医院、州妇幼保健院、州中医院、州血防所、州疾控中心门诊部、大理卫校门诊部、大理学院附属医院、解放军第60医院。
第三十六条 定点医疗机构工作职责: ㈠为所有参合患者提供优质低廉的医疗服务。
㈡,严格执行用药及服务目录,因病施治,合理用药,努力降低参合农民医药费用负担。
㈢对参合农民就诊,门诊由县级中医机构和乡镇、村两级定点医疗机构按比例实行现场补偿,县内住院由定点医疗机构按补偿比例实行现场补偿。
㈣认真完成有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各种表、卡、帐、册,按时上报各种信息资料和报表。
㈤不断深化内涵建设,切实加强内部管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护质量。㈥加强职业道德、行业作风建设,在诊疗活动中,遵守用药限量、病种限价等有关规定。
㈦自觉接受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及上级部门的指导、检查和考核。
十一、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
第三十七条 管理规范:
㈠乡镇农合办按属地管理辖区内的定点医疗机构并与其签订服务协议,实行协议管理。㈡定点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诊疗服务规范、药品使用规范和费用补偿行为规范。
㈢建立审核制度,包括医疗费用审核和医疗服务质量审核。
㈣实行双向转诊制度。参合农民在县域内可以自由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参合患者在县级定点医疗机构治疗有困难的,到县级定点医疗机构和县农合办办理转诊手续,转上级医疗机构进行诊治,病情稳定后又可以返回县内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第三十八条 定点医疗机构对参合人员的医疗费用要单独建账,并有义务提供审核费用所需的诊治资料及账目清单。定点医疗机构要免费如实为参合者提供处方、病历、统一的住院收据、病情诊断证明书、医药费用清单、出院证和转诊审批表等相关报销证明材料。严禁开具假证明、假处方、假病历、假票据套取合作医疗基金。
第三十九条 定点医疗机构要在本单位的显目位置公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资料。公示内容如下:
㈠本机构医疗服务项目及收费标准;
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及价格标准;
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员就诊流程和减免报销规定; 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予减免报销的项目;
㈤定期公示在本机构就诊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减免和住院补偿情况; ㈥)县农合办规定的其他公示项目。
第四十条 定点医疗机构要不断完善内部管理监督机制,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收费,同时要认真接受合作医疗管理监督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和群众的监督,依法依规、公正透明开展诊疗活动。
十二、监督、审计与处罚
第四十一条 县、乡、村三级定点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公示内容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资料和管理规范进行公示;乡(镇)、村合作医疗管理组织每月应将辖区范围内参合农民门诊、住院医药费用减免情况进行公示,纳入村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定期公布,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第四十二条 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每年至少3次对县、乡、村三级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全面的监督、检查、指导。
第四十三条 审计部门至少每年1次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筹集、管理、运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第四十四条 管理部门及定点医疗机构违反有关政策、法规危害基金安全或影响合作医疗实施的,按相关政策法规查处。
第四十五条 定点医疗机构违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规定,超范围、超标准,多次补偿或错报、虚报、套取合作医疗资金而造成合作医疗资金损失,或者开大处方、假处方损害参合农民利益的,按相关规定严肃查处。
第四十六条 参合农民借证给他人或盗用他人合作医疗证的,一经查获立即没收合作医疗证,在本年内不得再享受减免、报销。
十三、信息管理
第四十七条 县、乡农合办、各定点医疗机构要做好有关参合信息、基金信息、补偿信息、管理信息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的收集、整理、反馈、发布及存档等工作;按省、州农合办的要求,统计、上报相关信息,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可靠性、及时性。
第四十八条 加强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实现县、乡两级数据传输、审核报销和基金管理网络化、现代化,提高管理效能。
十四、附 则
第四十九条 一个参合年度运行周期为1年,至当年12月31日结束。门诊补偿从2008年3月1日施行,住院补偿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第五十条 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职责,补偿范围、用药目录、资金管理、定点医疗机构管理、贫困医疗救助的详细规定将依据上级有关规定制定,作为本实施方案的附件另外行文。
第五十一条 本实施方案由剑川县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剑川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 篇2
重点扶持加强服务
河南省淅川县卫生局局长肖国明告诉记者:“保证‘新农合’基金得到有效使用, 使农民真正感受到参加‘新农合’的实惠, 是我们卫生主管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省、市补偿方案调整指导意见, 该县先后两次对“新农合”补偿方案进行调整, 使补助的标准逐步提高, 同时进一步拓展“新农合”
补助范围。如把门诊慢性病纳入补助报销范围, 凡在乡镇卫生院门诊就诊的参合病人, 在家庭账户资金用完后, 可享受25%的医疗费用补助。目前, 全县已累计补助门诊慢性病人达44.52万人次, 补助资金达650.19万元, 为不需住院但需要长期治疗用药的慢性病人解决了看病就医的难题。
为改善和提高农村医疗水平, 淅川县两年多来, 先后向县、乡定点医疗机构投入1200余万元, 购进直线加速器、核磁共振、电子胃镜、彩超、生化分析仪等先进医疗设备230余台 (件) , 新改和扩建门诊、病房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如厚坡镇卫生院迁入新址, 全新的病区, 崭新的门诊、病房大楼, 先进的医疗手段, 吸引了大批周围农村患者前去就诊、住院, 成为全市乡镇卫生院中的“亮点”。该县还按照达标村卫生室建设标准, 着力建设达标村卫生室, 加快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进程。目前该县已有71家村级卫生室经市验收达标, 76家基本达标。通过以上多方努力, 实现了农民“小病不出村、一般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疑难病症才到大医院”的目标。
勤于创新严格管理
“新农合”服务打“便民”牌, 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可。为了便于参合农民的就诊、报销, 该县从2007年6月开始实行全市“一证通”, 取消了农村患者到市级医疗定点机构住院的转诊手续。一年多来, 已有500余名患者在市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 享受到“一证通”的便利。另外, 到市外住院和在外打工住院的农民出院回县后, 都可直接到县合管办服务大厅办理报销手续, 领取补助资金。到市、县、乡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 出院后直接在医院“新农合”服务窗口就可办理报销手续、领取补助资金。上述措施, 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的就诊、报销过程。
同时, 该县在全县卫生系统深入开展“三优 (优化服务、优化环境、优良秩序) 一树 (树行业形象) 一满意 (群众满意) ”活动, 在“便民、利民、为民”上下工夫。县、乡定点医疗机构组织医护人员深入乡村、社区、学校, 开展“上门服务”, 并开展健康教育。在各医疗机构内设立党员示范岗等, 实行首问负责制、首诊负责制和专家查房会诊制, 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强化监管严于防范
淅川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主任杨建洪告诉记者:“一方面我们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把‘新农合’的好事办好, 赢得农民群众的信任, 另一方面我们严格落实监管制度, 保证有序发展。”
“新农合”制定了一整套基金管理、财务管理、资金补助等制度, 并强化对资金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省“六条禁令”, 加强对经办人员的监管, 杜绝经办人员违规操作。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日常监管, 严格控制医疗服务费用。每两个月组织人员深入各定点医疗机构督导检查一次, 并形成书面督导记录, 指出存在的问题, 提出具体整改意见, 限期进行整改。
该县认真执行国家药品加价办法和“新农合”《基本用药目录》规定, 要求目录外用药不得超过10%, 严禁开大处方、滥检查。对医疗服务费用高的进行通报批评, 着力减轻病人医疗费用负担。同时, 他们认真执行公示制度, 县“新农合”管理办每季度对全县补助情况, 各定点医疗机构每月对本村及本单位的补助情况, 以及意外伤害、补助金额达到6000元以上的在乡村两级进行公示, 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并加大稽查力度, 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 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对冒名顶替住院、村医透支家庭账户资金、县级定点医疗机构弄虚作假等可能出现的问题, 建立相应规章制度, 发现问题立即查处, 确保“新农合”健康发展。
剑川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 篇3
【关键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人口老龄化;现状;对策分析
0.引言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社会转型背景下,农村的养老问题越来越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长期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使中国家庭子女的赡养负担逐渐加重,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空巢”现象也随之产生。另外,随着城镇化的推进,绵延数千年的传统养老方式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党中央建立了一些养老制度,其中,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提出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政策,这一政策是我国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的惠农政策。
1.发展农村养老保险的意义
国际上一般把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10%的社会、或者将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7%的社会叫做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1.34亿,超过总人口的10%。其中65岁以上人口1.1亿,占总人口的8.5%,而且全国70%以上的老龄人口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老龄化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更为严重的是老龄化速度在未来的30年间将持续加速,这更要求我们要建立具体机制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试验并实施,成为取消农业税、实施农业补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又一重大举措,使“老有所养”的目标得以进一步实现。发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有利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的经济和社会结构,有利于扩大内需和国民经济发展。这同时也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要工作,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举措。
2.广西灵川县新农保实施现状
广西灵川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从2012年3月31日起全面实施,符合参保条件的应参保农村居民共有147015人,已参保106611人,参保率达72.5%。到目前为止,灵川县新型农保实施了将近一年半的时间,参保人数为154595,发放人数为38625,并结合相关政策,使更多的农村居民得到更大的实惠。国家基本限额十个人账户额,劳动保险与农业保险不能重复参保,银行或者农村信用社会按月将养老金打进参保人存折。为加快推进灵川县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发放工作,5月9至10日,灵川县分别在青狮潭镇、大境瑶族乡举行首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养老金发放仪式。各乡镇政府积极开展新农保相关业务,并通过海报等方式宣传。
3.广西灵川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实施存在的问题
3.1实施新农保的基础建设比较薄弱
由于应保人数多,人员分布广,再加上工作人员严重不足,且经办人员年龄偏大,业务水平有所欠缺,因此新农保工作任务繁重,并且时间紧迫。在新农保工作开展伊始要多层次、多部门共同操作,因此,部门之间互动机制需承受很大的压力,各个参与部门不能与劳动保障事务所进行良好的沟通协作,拖沓、不负责的现象时有发生,拖慢了新农保的工作进度。
3.2政策本身存在不足
为了鼓励参保农村居民多缴费,政策规定在年缴费100元,财政补贴30元的基础上,每增加100元,多补贴5元。这样的激励政策对擅长精打细算的农村居民来说,并不存在吸引力。现行政策对缴费超过15年每超一年增加补贴2元起到的作用很小,其对长缴多得的激励明显不足。由于激励不足,导致了许多家中无60岁以上老人的45岁以下适龄参保人员对新农保持观望态度,参保并不积极。
3.3农民对新农保期待很高但信心不足
通过各乡镇政府的有效、到位宣传,使农村居民加深对新农保的了解。随着更多的居民受惠,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对这项新政策给予了更高的期望。但是由于1992年民政部门推出的“老农保”政策未能顺利实施,这使部分群众对新农保政策的稳定性心存疑虑。例如新农保政策能否长久实施下去,以后政策会不会改变,补贴的资金能否顺利到位,参保资金是否安全等等。
4.广西灵川县有效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对策分析
4.1加强新农保的基础设施建设
新农保工作形成的全区联网只是局限在于新农保系统的信息联网,而新农保工作又是和其他部门比如公安局、农村信用社等有关联,因此建立和公安局、农村信用社等的互联网,形成工作上的信息互动。
乡镇一级的新农保工作主要由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进行,但是由于部分劳保所的工作人员不充分,很难开展这么庞大的工作。因此,可以调动全政府工作人员,并且采取必要的绩效评估机制,分配任务具体到个人,个人的工作完成数量和质量作为政府工作人员考核的标准之一。
乡镇政府是最基层的政府,很多的办公设备都是比较陈旧,而新农保工作又是一项与办公现代化紧密相关的工作,因此配备足够的新式办公器材如电子计算机、打印机等等,同时设立专门的新农保经办办公室,落实好新农保工作人员的工作经费补贴。
4.2完善政策本身,确保政策实施情况
在农民已经受惠的前提下,调高基础养老金及利率势必会增强农民参保的积极性,这也是切实的惠农做法,据此稍微提高参保额度亦将顺理成章,政府、农民可以达成互惠。社会不可能一成不变,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调高参保额度以及基础养老金及利率势在必行。
4.3加强政府的威信力,提高农民的参保积极性
随着农村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完全可以负担得起新农保每年100元的缴费。虽然新农保制度是一项重大的惠民政策,但在现实中很多农民还是存有顾虑的。因此,要想吸纳农民参与到新农保中来,政府和村委会要加大对新农保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强政府威信力,打消农民的顾虑,提高农民的参保积极性。
随着新农保政策在灵川县的全面实施,必须加强对基层政府工作人员的执行力,为民办事必须讲究工作效率,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建立服务性政府,才能增强基层政府的威信力。同时,政府要保证新农保政策的基本路线在短期内不会改变,并且农民享受更大优惠的趋势也要保持不变。
5.结语
新型农保政策,迄今为止它的价值已经得到了较好的体现,目前灵川县的参保人数已经超过全乡适合参保人口的91%,大多数参保人已经从中受惠,领到了养老金,参保群众反馈良好,满意度较高,基层政府的新农保工作也已接近尾声。政府应根据当前存在的问题,在政策实施的各方面做出适当的调整。在政府所能承受的养老责任范围与农民的期望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才能更好的提高农村生活水平,真正实现全面的利农惠农,更有利于新农保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经济导报——中国社会保障论坛,2009-9-25.
[2]中国社会保险学会网站——中国社会保障论坛,2010-1-12.
[3]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门户网www.gxzf.gov.cn,2012-11-20.
[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012-11-8.
[5]高海天,李金静.(吉林大学 吉林 长春130012).中外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比较研究.
剑川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 篇4
为巩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制度,进一步提高参合农民的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政策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参合对象及个人缴费标准
(一)参合对象。凡户口在本县行政区域内的农村居民都可以参加新农合,但必须以户为单位参加(以户籍人口为准)。已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或城镇职工医保的不再参合。外出务工人员在务工所在地参加了社会(职工)医疗保险的,可以同时参合(两种保障待遇之和不得超过医疗费用总金额)。父母双方都在本县参合,其新生儿可以在出生30天内凭出生证、户口簿、父母合作医疗证申请参合。
(二)个人缴费标准及缴费方式。2011年个人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30元,国家调整个人缴费标准时,按调整后的标准执行。缴费方式按《隆回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资金筹集办法》(隆政办发[2010]3号)执行。
二、住院统筹补偿标准
(一)住院补偿起付线
1、省、市、县、乡镇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补偿起付线依次为700元、500元、300元、100元;县(含县)以下、市(含市)以上非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补偿起付线依次为800元、1000元。
2、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住院补偿起付线为250元。
(二)住院补偿比例
1、省、市、县、乡镇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补偿比例依次为60%、65%、75%、85%;县(含县)以下、市(含市)以上非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补偿比例依次为55%、50%。
2、县中医院中药饮片(不含中成药)补偿比例提高5%。
(三)住院补偿封顶线
每人每年累计补偿不超过8万元。补偿金额计算方法:实际补偿金额=[(住院总医疗费用—自负费用)—起付线]x补偿比例。
(四)部分特殊人群、单病种住院补偿标准
1、农村五保户住院补偿标准。在县、乡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农村五保户,其基本医疗费用由新农合按规定补偿到位后,不足部分由民政部门按规定解决。
2、住院分娩补助标准。乡镇、县级定点医疗机构平产住院分娩分别定额补偿300元、550元;符合指征的剖官产定额补偿1200元;县外医疗保健机构住院分娩的参照乡镇卫生院住院分娩补偿标准补偿;病理产科可参照疾病住院补偿标准补偿。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一律不予补偿。
3、白内障手术治疗补偿标准。白内障手术治疗不分医院级别,单眼定额补偿1500元。
4、艾滋病住院补偿标准。艾滋病患者住院治疗不分医院级别,补偿比例提高到80%。
5、重性精神病住院补偿标准。经鉴定后,在魏源医院住院的重性精神病患者,基本医疗费用补偿比例提高到90%,另由民政部门解决10%。
6、尿毒症透析治疗补偿标准。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每次定额补偿300元;尿毒症患者家庭病床腹膜透析液治疗,经县合管办登记、核准后,腹膜透析液费按60%的比例补偿。
7、癌症门诊化疗、放疗费可参照同级医院住院补偿标准补偿。
8、器官移植术后的门诊抗排异治疗药费,经县合管办登记、核准后,按60%的比例补偿。
9、不育、不孕症,不分医院级别,按30%的比例补偿(必须提供准生证),限补偿1次,最多补偿5000元。
(五)农村儿童重大疾病救治标准
1、儿童先天性病救治标准。对患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狭窄、主动脉缩窄、法洛氏四联症、完全性大动脉转位7个病种,在省定点救治医院住院实施手术治疗的14周岁以内儿童实施免费救治,具体方案根据省文件精神另行制定。
2、儿童白血病救治标准。对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在省定点救治医院住院治疗的14周岁以内儿童实施救治,具体救治方案根据省文件另行制定。
(六)意外伤害住院补偿标准
1、无责任方的意外伤害,经调查核实后,按疾病住院补偿标准补偿。
2、自杀、自残、酗酒、打架斗殴、违章、违法、犯罪行为等造成的损伤,一律不予补偿。
3、有责任方且责任方已承担60以上(含60%)医疗费用的意外伤害(包括工伤、交通事故),一律不予补偿。
4、责任方没有承担医疗费用或责任方承担医疗费用不足60%的意外伤害(包括工伤、交通事故的双方)和不能提供确凿证据,调查取证困难,难以认定责任方的意外伤害,不分医院级别,按25%的比例补偿,一次意外伤害最多补偿2万元。
5、责任方或保险公司已承担的医疗费用与新农合补偿金额之和不超过住院总医疗费用。
6、骨折内固定术后,手术取内固定物,补偿最多不超过1200元。
7、对骨伤科材料费用在5000元以内的全部纳入补偿,5000—10000元的部分按80%纳入补偿,超过10000元的部分不予补偿。
三、门诊统筹补偿标准
(一)小额门诊补偿标准
小额门诊补偿不设起付线和补偿比例,每人每年最多补偿12元,可以以户为单位使用,家庭成员中的任一人可享受该户小额门诊补偿,该户小额门诊基金用完后,其他家庭成员不再享受小额门诊补偿。
(二)大额门诊补偿标准
单次疾病门诊基本医疗费用超过100元的,超过部分按40%的比例补偿,每人每年限补偿1次,最多补偿200元。大额门诊只能按单次疾病补偿,不能按累计补偿。
(三)特殊门诊补偿标准
1、补偿比例:特殊门诊医疗费用按60%的比例补偿,每人每年最多补偿1200元。特殊门诊按累计一次性结算补偿。
2、补偿病种:恶性肿瘤(癌症),白血病,尿毒症,肝硬化晚期,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梗塞及其严重后遗症,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心衰,心功能Ⅲ级),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癫痫,精神分裂症。
其他确需长期治疗的特殊严重疾病,经县合管办核准,可参照特殊门诊补偿标准执行。
(四)狂犬疫苗接种补偿标准 在预防保健机构、定点村卫生室接种狂犬疫苗的,定额补偿100元,纳入大额门诊补偿范围。在县疾控中心注射狂犬病免疫血清的,纳入特殊门诊补偿范围,最多补偿500元。
(五)将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管理和65岁以上老人健康体检纳入补偿范围,具体方案另行制定。
四、住院、转院审批和住院补偿结算程序
(一)住院、转院审批程序
1、参合农民可以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诊,但必须持患者本人合作医疗证、户口簿、身份证办理住院、转院审批手续。不按规定程序办理住院转院审批手续的不予补偿。
2、在乡镇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由乡镇专职审核员审批;在县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由县合管办审批。转县以上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由县合管办或乡镇专职审核员审批。一般疾病应在住(转)的当天输审批手续,危重急症病人可先住(转)院,3天内补办审批手续,逾期不予办理。
3、外出人员在外地非定点医院住院的,必须在3天内向县合管办电话报告患者姓名、住址、病情医疗机构及联系电话等,经核实批准后方可享受补偿,不报告登记或未经核实批准的不予补偿。
(二)住院、补偿结算程序
1、补偿结算时限。在县内和开通即时结报的省市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应在出院的当天到就诊定点医疗机构新农合窗口结算补偿;在县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特殊情况(急诊转院、死亡)可以10天内补办结算补偿手续;在未开通即时结报的省、市定点医疗机构、外地非定点医院住院的,出院后1个月内到县合管办结算补偿。逾期将自动取消,不予补偿。
2、补偿申报资料。参合农民申请补偿结算时,必须提供以下原始资料:患者本人合作医疗证、户口簿、身份证、疾病诊断证明、住院发票、费用清单、出院小结(实行“一卡通”后还需提供农户储蓄结算账号)。意外伤害患者还须提供能够证明其意外伤害原因、责任方及医疗费用分担的相关材料。保险公司、外地社会(职工)医保已结算补偿的,须提供结算单和其他符合财会制度的有效复印件。
3、补偿申请办理人。新农合补偿由患者本人亲自申请办理,患者本人不能亲自申请办理的,由其配偶、父母、子女代办,没有配偶、父母、子女的,由其兄弟、姐妹代办,没有兄弟、姐妹的,由村(居)委会负责人代办。由代理人代办的的,须由患者出具书面委托书,并提交代理人身份证及村(居)委会出具的代理人与患者关系的证明材料(与串者同一户品簿的代办人不须提供患者委托书和与患者关系证明材料)。
五、门诊统筹补偿程序及规定
(一)门诊统筹补偿程序
1、小额门诊、大额门诊补偿程序。小额门诊、大额门诊实行“即付即补”的补偿模式。参合农民在县、乡镇定点医疗机构、定点村卫生室就诊的,在就诊的定点医疗机构、定点村卫生室结算补偿,参合农民签字认可。
2、特殊门诊补偿程序。特殊门诊患者凭诊疗资料原件向乡镇专职审核员申请登记,乡镇专职审核员初审,汇总上报县合管办复核后再结算补偿;特殊情况可以在结算住院补偿时同时办理。
3、外出人员在外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的,可以回户籍所在地乡镇专职审核员处按规定申报结算补偿。
(二)门诊就诊及补偿申报资料
1、参合农民凭合作医疗证、身份证、户口簿就诊和申报门诊补偿。
2、申报大额门诊、特殊门诊补偿须提交疾病诊断证明、门诊病历、电脑打印的发票及清单、化验单、检查报告单等资料原件。
(三)门诊统筹补偿有关规定
1、小额门诊、大额门诊、特殊门诊分别在定点村卫生室、乡镇、县级定点医疗机构分级实施。
2、门诊统筹基金只能用于支付门诊基本医疗费用,不得返还基金。
3、小额门诊、大额门诊补偿只能由患者本人办理,其他人不得代办。
4、参合农民可以同时享受住院补偿和门诊补偿。
六、新农合补偿范围
新农合补偿病种、诊疗项目、药品范围按《湖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限制补偿的诊疗项目范围》、《湖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品目录(2010版)》执行,省规定需严格控制纳入裣的特殊诊疗项目、特殊药品由县合管办根据基金运行情况确定。
七、违规行为处理
新农合工作中的违规行为按《隆回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违规行为处理规定》(隆政办发[2009]4号)和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有关规定处理。
长武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 篇5
长武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卫生部、财政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补偿方案的指导意见》(卫农卫发〔2007〕253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巩固提高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原则指导意见》(陕政办发〔2008〕36号)、陕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协调小组办公室《关于全省新农合运行方案调整的几点意见》(陕合疗组办发〔2008〕3号)。咸阳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全市新农合运行方案调整相关问题的通知》(咸合疗组办发〔2008〕5号)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第二条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
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第三条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原则是:
1、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民承受能力相适应;
2、政府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并以县为单位统筹;
4、保障农民健康,重点抵御大病风险,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实行大病统筹基金与门诊统筹基金相结合;
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就医管理实行定点医院制度;
7、基金使用实行以收定支、收支平衡、适度保障、略有结余;
8、坚持“公平、公开、服务、受益” 的运行原则,为参合农民提供优质、高效、低耗、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第二章 参加对象及其权利和义务
第四条 除城镇职工和居民外,凡户口在本县内的常住农业人口均可自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第五条 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者享有以下权利:
1、享受规定的医药费用补偿;
2、享受规定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
3、监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4、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出建议和意见;
5、了解本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规定。第六条 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者必须履行以下义务:
1、以家庭为单位按时足额缴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承担的资金;
2、遵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关规章制度;
3、积极配合医疗卫生单位做好医疗预防保健工作;
4、检举揭发和抵制各种破坏干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人和事。
第三章 管理监督机构及职责
第七条 成立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县委、县政
府主管领导和卫生局局长任副主任,县委办、政府办、县委县政府督察室、宣传部、卫生局、计划局、财政局、农业局、民政局、审计局、扶贫办、计生局、物价局、教育局、广电局、信用联社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其职责是:
1、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方针、政策,结合本县实际审定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具体规定和措施;
2、负责对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领导;
3、负责对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运行中发生的争议、纠纷进行调解、仲裁;
4、负责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监督管理;
5、负责对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管理等机构的监督、指导。第八条 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具体负责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日常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决策、决定、工作计划的组织实施,协调解决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2、对全县合作医疗资金进行宏观管理;
3、组建医疗技术专家组,确定定点医疗机构,并对定点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和收费等情况进行监管;
4、对医疗费用报销情况进行监督;
5、对合作医疗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和培训;
6、对定点医院合作医疗科工作进行检查指导;
7、负责合作医疗政策、制度的起草、咨询和解释;
8、提出改进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建议,定期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汇报工作开展情况。
第九条 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中心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业务办理机构,其主要职责为:
1、合作医疗政策的宣传;
2、核发合作医疗证;
3、审核就医群众医药费用;
4、报销和结算参加合作医疗农民的医药费用;
5、编制定点医疗机构的资金支付计划;
6、筹集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
7、负责提出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的预决算方案;
8、汇总上报合作医疗统计数据及相关资料的归档管理;
9、完成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安排的其他工作。第十条 各乡镇政府成立乡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组,其职责是:
1、负责对辖区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行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解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2、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宣传咨询工作;
3、负责辖区内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的个人缴纳资金收缴、上解等工作;
4、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信息的统计、反馈与报告;
5、监督检查乡镇卫生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开展情况,坚持每月在乡镇政府和村委会政务、村务公开栏向群众公布参合农民住院医药费用补偿情况。各乡镇政府确定一名领导分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并确定一名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本乡镇新型农村合作医
疗工作,业务上接受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和经办中心的管理和指导。
第十一条 成立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有关方面负责人参加的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对县、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资金管理和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提出意见和建议。其职责是:
1、负责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监督工作;
2、监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收支情况;
3、监督检查卫生服务质量和费用情况;
4、监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者的就医行为;
5、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管理、实施方案、规章制度等提出修改意见;
6、利用公示、举报、投诉等形式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部门实施监督。每年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开展一次满意度调查;对群众反映不满意的医疗机构建议管委会对其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力的医疗机构建议管委会取消其定点资格。
第四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的筹集与管理
第十二条 财政资金来源:中央财政按参加合作医疗的农业人口每人每年补助40元;省级财政按参加合作医疗的农业人口每人每年补助22元;市、县财政按参加合作医疗的农业人口分别每人每年补助7.2元、10.8元。各级财政补助标准若有调整时以调整的补助标准为准.第十三条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自筹基金由县财政和各乡镇政府共同负责筹集。县财政负责落实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的配套资金。乡镇政府负责收缴辖区内农民个人应缴纳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
第十四条 农民自愿缴纳部分以户为单位每年1次缴清,下一的资金必须在本度的12月31日前缴清。缴费标准全县统一为每人每年20元。同时,以乡(镇)为单位由村委会负责参合群众的登记及填写《合疗证》后送县新农合经办中心审核,并及时逐户发放到参合群众手中。
第十五条 “五保户”、特困户应缴纳的个人费用(每人每年20元),由县民政局认定,通过农村医疗救助资金解决,并一次按标准将缴纳金额划拨财政专户。
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资助合作医疗。
第十六条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基金以县为单位
统一管理使用。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实行乡筹县管制度,专帐管理,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严禁挪作它用;按照国家财务管理规定严格管理,实行凭据承付,定期核算,定期清结,按季公布,按年审计,帐目公开,接受监督;
第十七条 在县信用联社设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收入、支出和财政专用账户,实行合作医疗基金专户管理。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会计制度》,严格落实“筹钱不管钱,管钱不用钱,用钱不见钱”的基金封闭式管理办法。合作医疗基金支付,必须严格实行由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中心编制计划,由县财政局、卫生局双印鉴审批,由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政专户划入基金支出专户,由支出专户分别支付定点医疗机构。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列入审计计划。
第五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
第十八条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实行大病统筹基金、门诊统筹基金相结合的办法管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分配比例为大病统筹基金占77-80%,门诊统筹基金
占20%,风险金占3.0%。风险金分三年提取,到10%后不再提取。2008年底前家庭账户上的资金,继续按原办法使用,用完为止,但不得强迫、诱导农民使用,也不得冲抵下个人参合缴费。从2009年起不再设立家庭账户。
第十九条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统筹基金使用范围:
1、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就诊住院,符合规定的药品费、一般检查费、化验费、影像检查费、手术费、材料费、普通床位费、综合处置费等;因外出打工或急诊在外地就诊住院的医药费。以上二类费用按规定的标准和比例补偿.2、对特殊慢病非住院实行凭票按比例补偿。
3、下列情形不属于合作医疗报销范围(1)、《用药目录》规定以外的药品费;
(2)、挂号费、伙食费、营养费、取暖费、空调费、电冰箱费、水电费、陪护费、输血费(属于报销病种急救用血例外)、救护车费、交通费、会诊费、点名手术附加费、自请护士特护费和超标准床位费;
(3)、高新仪器检查费,装配义肢、义齿、义眼、助听器费,理疗设备费,各种美容、健美及非功能性
整容费,各种减肥、增胖、增高等项目的一切费用,不孕症、性病及性功能障碍医疗费和人流引产住院医药费;
(4)、打架斗殴和吸毒、酗酒、自杀、他杀、自残、交通肇事、医疗事故、计划外生育、计划生育手术、职业病、工伤及其他有第三者行为所致的医疗费用;
(5)、各种自用保健、按摩、检查和治疗器械的费用,预防、保健性诊疗项目(如各种疫苗、预防接种、跟踪随访等),各种咨询费、家庭病床的医药费用;
(6)、出国或赴港、澳、台期间所发生的医药费用;
(7)、器官移植的各种器官源或组织源、血液透析、近视眼矫正手术、气功疗法、音乐疗法、保健性的营养疗法、磁疗等辅助性治疗项目;
(8)、治疗期间,凡与疾病无关的医药费、处方与诊断不符的药品费、超范围的检查费和无医嘱的药品费、治疗费、非临床需要而自己要求剖腹产分娩的费用、病员自购药品费;
(9)、省物价部门规定不可单独收费的一次性医疗及保健材料;(10)、其他按规定不列入我县合作医疗基金支付范 围的住院医疗费用。
第二十条 农民患病住院医药费用补偿的标准:
1、对于单病种实行定额付费,具体标准见附表;
2、不属单病种定额付费的,按省级、市级、县级二级医院、一级医院定点医疗机构分别设置起报点、起付线、报销比例和最高限额。标准为:
(1)省级定点医院三级医院起报点设置为5000元,省级定点医院二级医院设置起报点为3500元,报销比例为40%。(2)市级定点医院三级医院(含经省物价、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执行三级收费标准的二级医院)起报点设置为3500元,二级医院起报点设置为2500元。报销比例为50%。
在省、市医院住院纳入可报销范围的费用不满起报点的,参合患者全部自付,合作医疗不予报销;纳入可报销范围的费用达到起报点及以上者,全部纳入报销核算范围。起报点费用为一所定点医院的连续住院(间隔不超7天)发生的医疗费用,医院间费用不能累计。
小儿科(14周岁及以下)患者,在省、市级定点医院住院起报点按上述规定的60%执行。
(3)县级二级定点医院(县医院)起付线为200元/人次,报销比例为55%;
(4)一级定点医院起付线为80元/人次,报销比例65%;
(5)外出打工及外出参合群众急诊病人住院补偿比例为同级医院的90%。(6)因病情需要在省、市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参合群众,在县新农合经办中心登记备案后转院,急诊患者可电话登记备案。
3、住院前门诊费用
(1)在同一定点医院(乡镇卫生院除外)因本病门诊诊断检查并连续住院治疗的患者,其7天内的门诊检查费用纳入本院住院补偿范围。属单病种管理的病例,门诊检查费用按35%予以补偿。
(2)住院期间,因本院不具备条件,经本医院同意在其它医院产生的诊断性检查费用列入本院住院补偿范围。
4、新生儿费用补偿:新生儿可随参合母亲享受新农合各项补偿。享受时间从出生起至当年12月31日止。下必须以家庭成员身份参加新农合,方可继续享受新农合各项补偿。新生儿住院补偿只包括住院、诊疗、检查、药品等基本医疗费用,不包含生活(奶粉、尿不湿等)及与生活相关(宝宝纪念册、纪念币、照片、摄像、剪脐带、脐带血保存、胎儿纪念品等)和预防保健类的其它费用。
新生儿办理补偿的方法:家属持准生证、新生儿的出生医学证明、母亲合疗证,属县内定点医院出生的到就诊医院办理补偿手续,在县外定点医院出生的到县合疗经办中心办理补偿手续。新生儿随参合母亲享受新农合住院补偿费用与参合母亲分别结算。
第二十一条 特殊慢病补偿
(一)特殊慢病病种选择
1、特殊慢病Ι类
(1)、尿毒症三期肾透析(2)、恶性肿瘤放、化疗(3)、各类器官移植后用药(4)、白血病
2、特殊慢病Ⅱ类(1)、老慢支
(2)、心脑血管疾病康复期(3)、糖尿病伴并发症(4)、精神病
(二)认定程序
特殊慢病按下列程序认定并参与补偿。
本人申请(附二级及以上医院证明、病历及相关资料)——村委会、乡镇卫生院证明—县合疗办认定-乡村两级公示-参与补偿
(三)补偿办法
特殊慢病实行凭票按比例补助,补助比例为40%。特殊慢病Ι类补偿最高限额设定为4000元,特殊慢病Ⅱ类补偿最高限额设定为1000元。凡属上述特殊慢病须持合疗证、身份证(或户口薄)、处方和有效发票,于每年11月至12月上旬到新农合经办中心办理补偿手续,逾期不予补偿。
第二十二条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使用范围:门诊统筹实行“总额预付,包干使用,公开透明,就诊直补”,具体实施办法另文下发。
第二十三条 封顶线:参合群众的住院医疗各种费用补偿比例不受次数限制,每户每年住院医疗费用补偿封
顶线为15000元。对达到封顶线的家庭,不再设定特殊病例的再补偿规定。确有较重医疗费用负担的,提倡通过贫困医疗救助政策扶助。
第二十四条 二次补偿:
1、原则 住院补偿基金内结余超过5%时,进行二次补偿。补偿对象为获得住院补助尚未达到封顶线的家庭。
2、程序和方法由县新型农村合疗经办中心提出费用测算结果及具体方案,经县合疗办同意后,报市级合疗办批准,并向省合疗办备案后执行。方案要对二次补偿的对象、标准、资金做具体规定。补偿结果要进行村级公示。
第二十五条 健康体检管理
1、补偿金来源:
当门诊补偿金内出现沉淀时,可根据累计情况用于参合人员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
2、原则、程序:
健康体检提倡针对特殊人群进行健康体检或筛查,提倡一个家庭选一位代表参加的办法。
健康体检由县合疗经办中心提出具体方案,按规定程序报批、备案后方可执行。健康体检方案要求明确体检对象、体检范围、检查项目、资金预算等有关内容。
县合疗经办中心按照批准的健康体检方案选择辖区内具备体检资格和能力的新农合定点医院实施。方案执行要有质量控制办法和结果验收报告。对所有健康体检资料要妥善保管,以备查验。健康体检资金不得预拨各承担体检任务的单位,健康体检结束后按照提供体检单位的服务质量、数量和费用标准,结合验收结果一次拨付。承担体检任务的医疗机构要给予一定的费用减免或优惠。
第六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的管理
第二十六条 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服务机构的确定,采取择优选取,省、市定点医院按省市合疗办确定的定点医院执行。县级定点医院由县合疗办确定并签订协议。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动态管理,对定点医院住院参合患者实行动态监测。各定点医院对合作医疗工作的宣传、公示,门诊、住院参合患者医药费的报销、“直通车”、“单病种”执行情况、药品价格、服务质量等项工作开展纳入监测范围,并作为考核的依据。
第二十七条 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患病后住院,由定点医疗机构根据病情和诊疗常规确定。
第二十八条 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患病后,有自由选择定点医院的权利。在县境内原则上采取自愿、就近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诊住院,县内就诊住院不报县合疗经办机构备案。因病情需要转往县以上定点医院诊疗的患者,实行由患者或家属在转院前到县合疗经办中心登记备案制度。第二十九条 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外出打工或急诊在外地需住院治疗的,要在住院期间向本县合疗经办中心电话报告登记备案。出院后凭合作医疗证、住院病历复印件(加盖就诊医院公章)、诊断证明、医院住院费用发票、费用清单、打工单位证明等经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中心按规定审核后方可补偿。
第三十条 实行住院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制度,住院定点医疗机构管理细则另行制订。各定点医院要从严掌握适应症,杜绝乱开单。自费药品不超过药品总费用的10%。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要达到75%以上;二级医院平均每天每床费用不高于180元,平均住院日不超过10天;一级甲等医院平均每天每床费用不高于90元,平均住院日不超过8天;乡卫生院平均每天每床费用不高于80元,平均住院日不超过7天。病人出院时带药一般不超过3天用量,慢性病最多不超过7天用量。三级定点医院的药品费用不超过医疗总费用的38%。二级不超过45%。一级医院也要严格控制比例。自费药品费用、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每超过规定1个百分点扣定点医疗机构补偿费用1个百分点,自费药品费用超过10%部分的费用由所在医院负担,并由定点医院主要负责人返还患者。
第七章 补偿管理
第三十一条 各级定点医院住院医药费用补偿实行“直通车”,属单病种定额包干管理范围的疾病,住院时参合农民只交个人应负担的费用,补助部分待患者出院后由定点医院与县经办中心结算;属非单病种按比例补偿范围的疾病,住院费用先由本人垫付,待办理出院手续时由定点医疗机构审核后直接报销,按月由定点医院与县经办中心结算。所有医疗费用的结算都执行“二审制”,定点医院审核的由县经办中心复审,县合疗办随机抽审。然后由县合作医疗经办中心根据当月抽查审核结果,按照有关程序拨付定点医疗机构报销的资金。第三十二条 参加商业医疗保险等保障同时又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因病住院既可享受商业医疗保险报销,同时也可享受合疗政策报销,住院医疗费用发票及相关资料原件交商业保险部门。合疗报销时,可凭复印件核报,经办人员需标明原件去向。
第三十三条 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在县级以上尚未开通“直通车”的定点医院、外出打工或急诊在县境外非定点住院的,住院医药费用全部由患者先行垫付,出院后在两月内,将相关资料报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中心,按规定进行审核,然后在指定地点领取补偿。
第三十四条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标准、程序、范围等必须公开、公正、透明,实行公示制度,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必须按规定办理,优质服务。
第三十五条 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住院补偿必须的材料:
1、合作医疗证和本人身份证明材料。
2、住院诊断证明原件,属住院分娩的须提交有效的准生证明和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书复印件。
3、在县境内住院治疗的提供完整的住院病历原件(经办机构审查后退回),在县境外住院治疗的须提供住院病历复印件。
4、住院医药费用的正式票据及费用清单。
5、外出打工农民需提供打工单位证明,急诊入院的需提供急诊入院诊断证明。
第三十六条 参合患者出院后不按规定时限办理医药费用补偿手续,视为自动放弃,不再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中支付。
第三十七条 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中心对县内定点医疗机构每月结算一次,20日前支付上月应付医疗费用。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本方案自2008年7月1日起执行,原《长武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长政发[2007]6号)与本方案相应内容不一致的以本方案为准。
剑川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 篇6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2002〕13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3号)、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卫生厅关于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04〕21号)和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关于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穗府办〔2004〕44号)的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医疗共济制度。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是一件为民、便民、利民的大好事,是党中央、国务院稳定农村、关心农民、执政为民的重大举措,必须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为农民建立初级卫生保障体系,提高农民保障水平,缓解农村看病难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卫生差距,走共同奔康致富的道路。
二、工作目标
按照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要求,2005年,实行区办区统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80以上,争取建成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示范区;2006年覆盖率达85以上,建立起比较规范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三、组织管理
区政府成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负责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措施的制定、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设立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局内,负责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政策的执行,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实施指导和监督。委托专业管理服务机构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报销、审核和支付等具体工作进行管理。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负责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使用和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
各镇(街、区)要相应成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由镇(街、区)领导任主任,下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配备1~3人负责日常工作。经办机构的人员工资和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各村相应成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小组,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办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关业务。
四、基本内容
(一)建立全区统一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形式,实行全区统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的起止时间为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每年11月至12月为集中宣传发动和缴费时间。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实行全区统筹的时间定于2005年1月1日。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本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农民(包括按农村户籍管理的农村居民,下同),以户为单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筹资标准为:成年人每人每年100元,18周岁以下人员每人每年90元,其中,区、镇财政每年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的资助分别为人均20元(街道办事处纳入财政预算,由区财政统一核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中的成年人由村集体及个人负担60元,18周岁以下人员由村集体及个人负担50元,村集体及个人负担的比例由各村自定。今后将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和农民承受能力逐步提高筹资水平。
区、镇财政承担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资助补贴应纳入当年区、镇财政预算。区财政部门根据实际参加人数分别计算区、镇财政资助金额,并直接划入区财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专用帐户,其中,镇财政负担资助部分由区财政按财政体制进行结算。
村集体及个人负担的基金部分按一次性缴纳,并在下一前一个月内完成,直接划入区财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专用帐户。收缴工作坚持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原则,由区政府负总责,各镇(街、区)和村(居)委会具体负责收缴工作。区政府与各镇(街、区)签订任务书,各镇(街、区)与各村(居)委签订任务书,确保收缴任务的完成。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保大病、保住院为主。要坚持以收定支、保障适度、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合理确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支付比例和支付上限,加强基金的管理,确保资金合理使用、量入为出,节余资金控制在10~15范围内。要根据收支情况,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工作进行合理调整。
(四)鼓励实行补充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对农民实行的基本医疗保障,鼓励经济条件较好的村集体实行补充医疗制度,对农民进行二次报销。有条件的村集体和个人还可以参加商业医疗保险和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满足农民不同层次的医疗保障需要。
剑川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 篇7
2 0 1 2年是新农合制度实施十周年, 也是新农合制度从试点探索、逐步扩展到全面覆盖、参合农民受益水平不断提高的十年。它为八亿农民初步建立起了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为探索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障体系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一、覆盖面不断扩大
从2003年7月开始, 各地逐步开展了新农合试点工作, 全国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到2004年底, 全国31个省 (区、市) 有333个县 (市) 开展了试点工作, 参合农民8040万, 试点地区参合率为75.2%。到2006年底, 全国开展新农合试点的县 (市、区) 达到1451个, 占全国县 (市、区) 总数的50.7%, 参合农民达到4.10亿人, 参合率为80.7%。20 08年新农合覆盖了全国所有含农业人口的县 (市、区) , 参合人口8.15亿, 参合率达到91.5%。到2011年, 参合农民8.32亿, 参合率达97.5%。
二、新农合筹资水平稳步提高
2003年, 参合农民人均筹资标准为30元, 200 6年、2 0 0 8年、2 0 1 0年和2 0 1 1年分别提高到5 0元、1 0 0元、150元和23 0元, 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参合农民的人均补助标准从10元分别提高到20元、40元、120元和200元, 并对东部省份参合农民给予一定补助。全国新农合基金规模从2003年的40.3亿元提高到2006年的213.6亿元, 2011年的20 47.6亿元, 其中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从6.7亿元分别提高到4 2.7亿元和7 72.0亿元。
三、农民受益面和受益水平不断增加
2003年有760 0万人次受益, 享受到新农合补偿, 其中住院补偿255万人次;2006年有2.72亿人次受益, 其中住院补偿1594万人次;2011年底, 全国有13.2亿人次享受到新农合补偿, 其中住院补偿7032万人次。从2003年到2011年, 新农合累计受益达46.7亿人次, 住院补偿3.08亿人次。参合人口次均住院补偿金额从试点初期的690元提高到2006年的771元, 2011年的1894元, 实际住院补偿比从25%提高到2006年的27.8%, 2011年的4 9.2%。2011年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0%, 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 有超过60%的统筹地区开展了门诊统筹, 有效减轻了农民的疾病经济负担。
四、农村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率明显提高
根据国家第四次卫生服务总调查 (2008年) 数据显示, 与2003年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总调查比较, 农村居民两周就诊率增加了0.5个百分点, 两周患病未就诊的比例从44.7%下降到37.7%, 下降7个百分点, 其中, 因经济原因未治疗的比例从40.4%下降到28.4%, 下降了1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年住院率从2003年的3.4%提高到6.5%, 增加3.1个百分点, 应住院未住院的比例从3 4.7%下降到27.9%, 下降6.8个百分点, 其中因经济困难未住院的比例从76%下降到70.7%, 下降了5.9个百分点。
五、农村卫生工作得到全面推进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问题研究 篇8
关键字:农村;医疗;健康;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农村缺医少药的一般问题已基本解决。但是,由于多数地方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医疗费用完全靠个人支付,农民负担较重,因而出现部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许多情况表明,疾病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贫困又使疾病难以医治。2007 年,政府已在全国全面展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然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并不能完全解决农民的医疗问题,我们必须在更广阔的视野下来探讨这一问题。
一、农村合作医疗开展历史简要回顾
我国合作医疗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1969 年——1980 为第一阶段,为初创普及阶段,实行村办村管。当时全国办起了合作医疗站,农民依靠集体力量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根据各乡村的实际,按人筹款,统一使用,每人每年收款5 角至2 元不等,使用上实行免费或半费。在当时情况下,确实解决了农村缺医少药,医治疾病的困难,深受群众欢迎,参加群众达98%。
1980 年——1989 年为第二阶段,仍实行村办村管,主要是落实以预防为主的合作医疗。这一阶段,由于放松了对合作医疗工作的管理,加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土地实行双层承包制,失去了集体经济的支撑,合作医疗因经费困难而先后解体。
1998 年——2002 年为第三阶段,主要是探索推行农民大病住院的补偿,实行乡办乡管,主要是为农民报销门诊费用。由于政府支助资金量偏少,乡办乡管的统筹面有限,农民参合积极性不高,这次试点一年后以失败告终。
2003 年以后为第四阶段,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县办县管,以县为一个统筹单位,国家每年为每位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支助20 元,农民个人交纳10 元,其中8 元用于门诊报销,2 元纳入大病统筹,同国家资助的20 元重点解决农民住院费用花费过多的问题。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施行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与病人均有扩大医疗费用动力,门诊费用报销比例过小
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实行过程中多指定定点医疗机构,并且主要报销住院费用,而对于门诊费用,基本属于农民自费。我们就不得不面对如下的尴尬情况:一方面,医院所接受的住院病人越多,收入增加的就越多,而接纳门诊病人,收入增加则不多。另一方面,患者门诊费用几乎无法报销,而住院却能报销相当一部分。由此,不仅医院有强大的动力促使患者住院治疗,而且患者本身也不再因为住院费用而拒绝住院,尤其是对于那些介于门诊治疗和住院治疗之间,病人所须承担的费用相差不多的疾病。2005 年全国住院人数仅占诊疗人次的3.684%,即每一百个病人中只有不到四个住院,那么门诊费用究竟应不应该报销,值得思考。
(二)以低水平筹资换取“广覆盖”
新型合作医疗仍是一个筹资水平很低的保障制度,而低水平的筹资虽有积极的一面,但其消极的一面更是不容忽视。一方面,低水平筹资不会给农民增加过多的负担,而且让农民能够享受到最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不会因为没钱看病或者舍不得花钱看病而小病拖成大病,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从社会医学的角度看,这也是最符合成本效益的卫生投入。但是虽然低水平的社区筹资能最大限度地扩大覆盖面,但却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另一方面,筹资水平太低可能会是制约这一制度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的合作医疗试点之所以对农民参保的吸引力很弱,特别是对那些具有较好经济条件的农民的吸引力不大,原因之一就是与低水平筹资相对应的低保障水平,而这样低水平的保障不会很大程度上防止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的目的。
(三)造成医疗保障制度近乎瘫痪不只是城乡、区域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东西部地区、城乡差距扩大,已大到足以使得人们宁愿接受东部地区的低工资也不愿意去西部,宁愿在城市隐性失业,也不愿意去农村的乡镇卫生院。再者考虑东西部人口基数因素,虽然西部地区乡镇数目和乡镇卫生机构数目都高于东部,但是床位数和人员数却远远低于东部,每千农业人口卫生人员东西部相差0.44。由此分析可得:东西部农村卫生人员数量差距远大于城市,西部地区城乡卫生人员数目差距大于东部地区,这说明,西部农村地区目前确实存在比较严重的卫生人员短缺问题。但是,从在一些乡卫生院的调研情况看,这并不是问题的全部解释。事实上,乡镇卫生院还存在严重的无效率。乡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常常擅离职守,无故旷工,对待病人态度冷漠,尤其最近几年国家招聘了一批大中专医学专业毕业生,一方面缺乏诊断经验,另一方面无心在偏僻落后的乡村从事医疗救护工作,使得病人和当地居民相对不满。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潜在的制度设计缺陷
(一)公共部门监管成本大幅度上升,或导致监管的效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主要由县级卫生局负责监管实施。目前我国县级卫生局主要有八大职能:
1.宣传、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制定全县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2.负责对全县各医疗机构的审批、验收、签发执行许可证,并进行行政监督。
3.协调有关部门完成初级卫生保健的各项指标。
4.负责全县的卫生防疫、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地方病防治、结核病防治的管理工作。
5.依法对全县的食品生产、加工、经销单位和公共场所进行监督、审核、签发卫生许可证。
6.依法对全县的药品经销单位进行监督检查、签发药品经营许可证,对全县药品市场进行管理。
7.负责指导本行业的社会团体工作。
8.负责全县公费医疗管理工作。
在施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后,全县20-40 万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和报销工作又由县卫生局主要负责,即使在试行期间,有的县卫生局已经感到难以承受的压力,甚至不得不搁置其他工作,而全力投入到农村合作医疗事业中去,但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国开展后,我们能否保证县卫生局的工作人员们能够切实有效的让这项惠及八亿农民的制度发挥它的作用?是否需要设立单独的职能机构来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县级卫生局的职能是否需要重新评估和划分,以实现有效
的卫生监管呢?我们应该给以认真的思考。
(二)合作医疗的资金来源困境
在政府文件中有明确规定: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农民通过互助共济,共同抵御疾病风险的制度。举办农村合作医疗,要坚持民办公助、自愿量力、因地制宜的原则。筹资以个人投入为主,集体扶持,政府适当支持。农民个人交纳的费用是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的主要来源。可是我们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农民很难自愿把即使十元钱交给政府,农民在经过很多次欺骗后已经很难相信政府,即使是政府切实为农民服务的一件好事。不仅如此,在已经知道周围村民得到报销的情况下,甚至还有农民不敢去报销,他们相信如果他们在报销部门没有亲戚朋友的情况下是无法顺利报销的。这样,即使地方政府在具体实行过程中有一定的强制措施,我们只能表示理解,并且希望这种强制是温和的。
此外,从上面的文件我们可以看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经费主要由农民自己筹资,虽然中央财政每年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农民按人均10 元安排补助资金,但是我们无法知道这样能否满足合作医疗制度的长期连续的施行。认为农民应该出资的人认为:这是合作医疗互助共济的性质决定的。享受合作医疗保障是要承担相应义务的,农民必须自己要参加。只有承担相应的义务,才能享有得到政府资助的权利来。但是,确定合作医疗筹资标准一定要考虑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有人提出,为什么不由政府设立一个基金解决群众就医问题?实际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经体现了政府和集体的资金扶持,但政府和集体的资金是有限的,只有让大多数人参加进来,才能扩大合作医疗资金筹集能力。因此,除贫困人口外,对有能力的农户,应引导其自己出资参加合作医疗。即使少数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也不应该由集体把农民应出资的部分包起来,否则农民还是不能养成自觉参加社会保障制度的习惯,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也就不可能真正建立起来。
事实上,相对于农民需要缴纳的孩子的上学费用以及耕种土地需要的种子和化肥,这十元钱可能并不占农民支出的多少。但是随着通货膨胀和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于医疗需求和医疗成本的不断提高,政府是否会同时提高农民的缴纳比例呢?如果这种提高是在农民收入普遍较大幅度增加的前提下,我们或许能够接受,但是如果情况仍然像目前一样糟糕,或许我们真的应该寻求其他的筹资渠道。此外,在文章开头,我们提到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还必须承担每人十元的费用,众所周知,几乎所有的西部地方政府,包括省级政府都是连年赤字,有的甚至连日常的基本支出都无法满足,他们是否在长期中还愿意并且能够支付这笔支出?总之,在合作医疗筹资时我们应该主要考虑以下方面:(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2)社会卫生状况;(3)经济承受能力;(4)农民的支付意愿;(5)时间和地域的影响。
(三)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无限膨胀动力
政府模式包含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调整和稳定社会等职能,既专权慈善的政府模式。但是,还有一些其他的、并非想象中的慈善的政府的经济模式。其中比较著名的政治集权模式(利维斯坦模式)认为:政府的发展像一个怪兽。因为它被认为是由效用最大化、自我服务的政治团体、官僚、专家群体和院外集团组成,它更愿意按自己的意愿而非公众利益行事,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止其利益膨胀。虽然这种模式与实际情况相比过于简单和抽象,但是在政府中具有一定政治地位的人一般不会代表社会公众利益,却是不容否定的事实。尽管历史上曾经有过官僚为公众谋福利的记载,但是我们需要牢记:官僚们总是为自己服务的。预算规模大,能够使更多的人员在政府部门就业,政府的机构就可以得到不断扩大,升迁前景看好,工资和福利不断增加,地位和威望得到提高。在我国,目前除了更高一级政府以外,还没有其他机构或团体能够对这一行为进行约束,而上级政府也面临着机构扩大的利益冲动。如果不能在制度建立初始就设立严格的防护措施,这一情况将很难避免,最终使得公民和社会承担更多的负担和成本,影响经济发展。
四、关于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议和措施
(一)综合性的普遍保险制度
政府应该建立综合性的普遍保险制度,它要符合国家制定的最低保险金给付标准,并且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和技术进步定期上调最低限额。这种保险应该是普遍性的,为了避免“搭便车”,也为了使孩子们拥有更加公平的机会,就该强制每一个人加入这个体制。也就是说,我们在将来有必要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城市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合并,建立统一的、普遍的国民健康保险制度。有的人也许会以现在城乡差距过大、东西部差距过大为理由,拒绝综合性的普遍保险制度,但是恰恰是这种城乡区域差距才使得我们更有理由施行它。在城乡区域差距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人们的收入差距本来已经不可避免的扩大,如果不能施行统一的医疗保险制度,那么从一个婴儿甚至胚胎开始,出生于农村或城市、东部或西部就已经注定了不公平,他们所享受的医疗保障在初始的制度方面就遭到了歧视和抛弃。即使在考虑国家对西部有意识的财政倾斜情况下,这方面得到缓解,我们还不得不面对另一个头疼的问题,那就是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现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主要以县为单位,定点医疗机构主要以省内国有医院为主,具有报销权利的机构更是主要限于本县范围内,这种种困难使得流动人口尤其农民工很难及时得享受到应有的医疗保障。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历来在西方各国中也是难以解决的痼疾,但全国性的普遍医疗保险制度无疑会给他们带来最基本的福利。
(二)不同保健计划之间的竞争(只要可能)
虽然保险是强制性的,但是人们却可以选择不同的保健计划。医疗行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并不明显,因此没有必要建立大型的垄断性的组织,除了一些人口稀少的地区如西藏等,由多个医疗组织提供多个不同的保健计划和医疗服务,可以获取竞争带来的收益,扩大公民的选择范围,提高效率。
(三)合理的医生供给和住院治疗
【剑川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剑川县象图乡初级中学20109-27
陵川县石佛沟新型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简介05-11
陵川县关于鼓励和扶持大学生村干部在农村自主创业的实施意见10-25
遂川县食品安全检查工作方案06-30
淅川县贯彻实施食品卫生法工作汇报11-05
陆川县领导名单05-22
陆川县工业概述12-20
泾川县绿色食品10-20
青川县环境保护局07-08
沐川县教育局文件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