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议事会工作制度

2024-07-04

村议事会工作制度(精选7篇)

村议事会工作制度 篇1

嘎玛吉塘村党员议事会制度

一、农村党员议事会制度

所谓“农村党员议事会制度”,就是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农村党员按照有关议事规则、程序和要求讨论商议需由村党组织决策的重大事项,参与民主管理村级事务的制度。

二、党员议事会成员的条件

议事会成员应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思想政治素质好,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2、责任心强,乐于奉献,热心党的工作和社会工作,有作群众工作的经验;

3、有一定的议事协调能力、政治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能正确反映党员和群众意愿;

4、作风正派,办事公道,在党员和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和影响力。

三、党员议事会成员的组成村级党员议事会成员数由7-11名党员代表组成。

议事会设会长1名,副会长1名,秘书长1名。会长一般由村党组织书记兼任。副会长一般由政治素质好,熟悉党务工作,身体健康,在本村具有较高威望的老党员或离职的村党员干部担任。其他村“两委”成员一般不担任议事会成员。秘书长除具备以上基本条件外,一般由具有一定文字写作能力,能够胜任本职工作的正式党员担任。

四、党员议事会成员的产生

党员议事会成员应通过民主推选产生。基本程序是:

1、由村党组织确定党员议事会成员初步人选推荐方案。

2、召开村党小组会议,酝酿产生初步人选。

3、初步人选经村支部会议研究后,由党员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正式选举产生,并予以公公示。

五、党员议事会成员的任期

村级党员议事会成员的任期与村党组织班子任期一致。可连选连任,任期内原则上不对成员进行调整,如确需调整,须经村级党组织研究后,由党员大会表决通过,并将调整原因和表决结果报镇党委备案。

六、党员议事会的工作职责

(一)党员议事会职责

贯彻“重大事项党员先知道、重大问题党员代表先讨论、重大决策党员先行动”的要求,党员议事会的主要职责是民主协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重点是对村级重大事项开展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为村级党组织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具体职责是:

1、积极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上级党组织重要工作部署和决议措施。

2、讨论本村发展规划、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集体经济发展等。

3、听取村级党组织工作报告、计划和重大事务;

4、推进村党组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

5、商讨村公益事业、重大村务活动或财务收支管理。

6、听取、收集、汇总、反馈全村党员和群众对本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建议。

7、参与对村“两委”班子成员工作的民主评议和民主监督,并提出工作建议;

8、对已开展的工作进行监督,督促村“两委”积极完成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决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9、村党组织认为有必要提交党员议事会讨论的其他重要事项。

(二)党员议事会成员职责

议事会成员的主要职责除自觉履行党员义务,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外,还应认真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1、加强与党员、群众的联系,主动听取、搜集党员群众对村党组织工作和村务工作的要求和意见,主动了解和收集村情民意,做好群众工作;

2、及时、如实地向村党组织反映党员、群众的意愿,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3、议事会召开时,成员要充分发表意见、建议;

4、做好村重大事项、有关政策的宣传和解释够工作;

5、民主决策形成后,议事会成员要发扬先锋模范作用,带头认真落实,为村民做出表率;

6、认真落实和完成议事会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七、党员议事会的议事规则

1、议事会的召集和主持。党员议事会由村党组织委员会负责召集,村党组织负责人主持召开。会长和副会长主要负责联络议事会成员,收集成员的意见和建议。

2、议事会的议事时间。党员议事会原则上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因工作需要或二分之一以上议事会成员提议,可随时召开。召开议事会须有五分之四以上的成员参加,村级党组织委员会成员列席村级党员议事会会议。

3、议事会的召集原则。在村党组织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前,村委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前,要召开党员议事会进行讨论。党员议事会成员提议召开议事会时,村级党组织要对议事会成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梳理,适时组织召开议事会。

4、每次党员议事会都要形成议案,并做好会议记录。议事会议案作为村级党组织和村委会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其落实情况要在党员大会上予以通报,并上报乡党委。

八、党员议事会的议事程序

1、收集议题。议事会成员每月到索联系的党员群众中间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并与平时收集的党员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意见建议等以书面形式报村级党组织。

2、选择议题。召开村“两委”会议,对议事会成员提交的议题集中梳理,根据议题的重要程度和群众的关注程度,初步确定议题和方案。

3、确定会议。村“两委”在征得三分之二以上议事会成员同意后,确定召开议事会的时间、地点、议题,并提前一周通知议事会成员按时参加。

4、议事表决。议事会成员在接到议题后围绕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意见或建议。议事会上,每个成员应充分发表意见,摆事实将道理分清利弊,形成共识。议事决策时,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通过无记名投票或举手表决,经到会成员半数以上赞成,方可作出决议。议事会讨论情况及议案须形成会议记录,经议事会会长、副会长审阅签字后,建立专门档案(主要包括:会议通知、议题和议案、出席会议人员名单、讨论内容、表决结果等),经公示后,由专人存档保管。

5、“两委”决策。将议事会形成的议案上报村级党组织,作为村“两委”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村“两委”开会讨论决定议案落实,并召开相关会议,按照有关规定实施。

6、决议落实。本村党员必须坚决执行议事会作出的决议,个人若有不同意见可以保留或向上级组织反映,但未经党员议事会重新决议前必须无条件服从并积极执行。村级党组织奖议案落实情况及时向议事会成员反馈,并通过党务公开、村务公开等方式向全体党员、群众通报。

村议事会工作制度 篇2

事实上,为了提高村民自治制度的有效性,我国一些地区在上世纪90 年代就开始了微观层面的探索创新。如在山东省日照市的涛雒镇,就曾推行“村务大事民主公决制度”,以入户发放征求意见书的形式来替代集中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1]。而在贵州省习水县大坡乡罗家坝村,2005 年村民也自发成立了村民自治理事会来从事村级事务的集体决策[2]。不过,这些探索都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实行,“村务大事民主公决制度”由当地镇政府推动,而“村民理事会制度”仅限于特定村组,且没有建立起相关的配套制度,从而影响了新制度的可持续性。相比之下,村民议事会制度由成都市政府推动,并且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配套制度(如经费保障制度和分类供给制度)[3],因此在推行力度和制度保障上都有利于该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很多研究认为,村民议事会制度有效的结合了政府和村民在村级事务中的作用,为农民参与和监督村级公共项目提供了制度保障,它在公共服务项目的决策、监督和民主评议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村民自治中有效实现公民参与提供了制度环境[4,5,6]。杨继荣[7]认为,村民议事会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沟通媒介作用,它既是农民利益的代理人,也是村民委员会过渡行政化的矫正者;事实上,国外实践经验也表明,让当地居民提出切实需求并参与民主决策,能有效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需矛盾[8,9]。总之,村民议事会让村民更有效地参与到公共服务的决策之中,能够切实反映村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和偏好,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突破性。但是,制度实施的效果不仅与制度本身及其他外部力量有关,还受参与者个体特征的影响。由于农村居民文化素质相对不高,参与态度、意识、技能等方面也较为欠缺,导致村级公共事务参与度总体上相对较低[10,11],从而难以形成自主治理可持续性之基础的参与精神和公共精神[2]。利用微观调查数据进行的因素分析表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政治觉悟等村民个体特征都会对其村级公共事务的参与度产生显著影响[12,13,14,15,16]。因此,如果参与者本身受知识文化水平、参与意识等因素的影响,而难以有效参与一个有利于提升民主治理水平的新制度,就会影响其对新制度的满意程度,进而降低制度的实施效果。

目前来看,对成都村民议事会制度的相关研究,或侧重于从理论视角来考察这一新制度对基层治理带来的积极影响,或单一的分析村民对新制度的总体满意度,而少有从村民视角入手,分析村民个体特征对其理解和评价村民议事会制度带来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成都市区县农村地区居民对村民议事会制度评价的调查,从村民视角刻画村民议事会制度的实施效果,并利用LOGIT二值响应模型,分析村民个体特征对村民议事会制度知晓度的影响,利用对数模型分析村民个体特征对其理解和评价新制度带来的影响,可为进一步完善村民议事会制度和提升其实施效果提供有益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为了进一步探讨村民议事会实施区域村民对该制度的评价及影响因素,于2013 年2-4 月选取成都市区县的双流县瓦窑村、温江区笼堰村、龙泉驿区青台山村和成华区红花堰村等四个村作为调查目标区域,通过向当地村民随机发放封闭式调查问卷,就村民对村民议事会制度的评价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 200 份,剔除空白问卷、填写不完整问卷和无效问卷后,共获得有效问卷933 份。

在问卷设计上,重点关注村民个体特征(如年龄、受教育程度、政治关注度、获取村内信息的渠道)、村民对议事会的知晓度、村民对村民议事会运行的效果评价等。

1.2 变量选择

因变量包括村民议事会知晓度和村民对村民议事会实施效果的定量评价。村民议事会知晓度为二值变量(知道=1,不知道=0);村民对村民议事会的定量评价为百分制评分,共有472 个知道村民议事会制度的村民对其实施效果进行了评分,平均分为83.33 分,最高分100 分,最低分0 分,标准差为13.5。

自变量包括年龄(age)、文化水平(edu)、政治关注度(pol)。年龄分为六个层次区间,按区间分别赋值1-6,值越大表明年龄越大;文化水平用受教育水平反映,分为四个层次区间,按区间赋值1-4,值越大表明文化水平越高;政治关注度分为四个层次,按观看新闻的频繁程度赋值1-4,值越大表明政治关注度或对村级公共事务关注度越高。

1.3 模型设定

首先,考察村民年龄、文化水平和政治关注度对村民议事会制度知晓度是否存在显著影响。由于因变量村民议事会制度知晓度为0-1 二值变量,因而采用LOGIT二值响应模型进行分析,基本形式设定为:

式中:y表示被调研村民知道村民议事会制度的条件概率;age、edu和pol分别表示被调研村民的年龄、文化水平和政治关注度。

其次,考察年龄、文化程度和政治关注度对村民定量评价村民议事会制度是否存在显著影响。因变量为村民对村民议事会制度实施的评分,考虑到异方差问题,采用对数模型进行估计,模型设定为:

式中:score为知道村民议事会制度的村民对该制度实施效果的评分。

本文主要使用STATA11.0 软件进行相关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村民个体特征分析

97% 以上的被调查村民年龄在20 岁以上,这表明随机样本主要来自于具有独立判断能力的成年人;被调查村民中,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村民占比超过86%,而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村民不足14% ;大多数村民都较为关心政事,约67% 的村民经常观看新闻,21.44% 的村民“偶尔看新闻”,只有11.58% 的村民“几乎不看新闻”;而在村务信息获取方面,则主要通过村民之间的日常交流、村干部上门或电话通知和村公告栏三种渠道(表1)。

2.2 村民对村民议事会制度的总体评价

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村民议事会制度得以有效落实,村民对新制度的实施也给予了较高评价。对村民议事会制度的知晓率约为77%,但仍有23%左右的村民不知道村民议事会制度(表2),这说明在制度宣传和推广上有待进一步加强;约有76% 的村民认为议事会成员的选择过程“很公平”和“比较公平”;在对村民议事会制度实施效果的评价方面,75.7% 的村民认为效果较好,通过这个制度解决了一些以前不能妥善解决的实际问题,但仍有1/4 的村民认为效果并不理想,而在定量评价上,平均评分也达到了83.3 分。

类似调查分析也表明,村民议事会作为村级公共事务民主决策的组织机构,在实施后得到了村民较广泛的认可。2009 年村民对自治制度建设的满意度达到85.7%,对村两委、村民议事会、村民监事会在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的满意度达到了85%[12]。据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针对20 个区县6 001 户家庭的调查发布的《2010 年成都市新型村级治理机制建设情况第三方调查报告》表明,受访群众对村民议事会组建、选举和运行的总体知晓率高达95.98%,对议事会决定的公正性及议事会工作的总体满意度达到95.06%[17];另据成都市社会科学院的一项跟踪调查,村民认为议事会对村民意见具有代表性、认为议事会真正决定了村级公共事务的比例和对已经实施的公共服务总体满意度,分别由2010 年的76.2%、50.4% 和61.2% 上升到2011年的84.1%、57.6% 和66.2%[18,19];罗中枢[20]调查结果也表明,村民对议事会的满意度达到88.9%,且有62% 的人认为村级公用事务应该由村民议事会决定。

注:公平性评价、效果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三个问题只要求知晓村民议事会制度的村民回答。

综上所述,其他调查与本次调查结果都表明,村民对村民议事会的实施总体上较为满意,大多数村民认为该制度的实施在解决村级公共事务上发挥着积极作用,在议事会成员的选择过程中也体现出较好的公平性,但仍有较大比例的村民认为该制度的总体效果较差。

2.3 村民个体特征对村民评价议事会制度的影响

由于模型(1)估计结果没有直接给出模型中的参数φ,因而估计得到的系数只能判断变量的影响方向,不能比较变量影响的程度,也不能分析自变量引起的边际效应。为了比较年龄、文化程度和政治关注度对村民选择概率带来的边际影响,需要进一步计算边际效应。模型估计采用了LOGIT、LOGISTIC两种具体模型表达形式并计算了边际效应(表3)。其中,LOGIT报告系数,通过正负号可以判断影响方向,系数大小没有实际意义;LOGISTIC报告比值比(Odds Ratio,即OR值),如果OR值大于1,表示该自变量对因变量有正向影响,OR值小于1 则表示有负向影响[21];边际效应则可以看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

注:四次迭代后收敛;Pseudo R2=0.15,LR=152.01 ;***、** 分别表示在1% 和5% 的置信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

被调研村民的文化程度和政治关注度对其是否知道村民议事会制度有显著影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文化程度越高,知晓村民议事会制度的概率越大,且文化程度每提高一个层次,知晓村民议事会制度的概率会提高5.3% ;政治关注度越高,知晓村民议事会制度的概率也越大,且政治关注度每提高一个水平,知晓村民议事会制度的概率提高13.3% ;此外,估计结果表明村民年龄结构对村民议事会制度知晓率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村民议事会知晓率的高低与村民自身的文化水平和是否关心政事有关,文化水平和政治兴趣较高的村民,通常也对村级公共事务管理越关心。因此,农村地区居民的文化程度和政治关注度相对较低,是导致村民议事会知晓率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村民对新制度的知晓率,可能还与信息的有效传播有关。调查结果已表明,大多数村民获取本村事务信息的渠道是通过村民之间的交流和村干部主动通知,因而在对新制度的宣传和推广上,需要强化信息传递的有效性,以让村民更快更有效的掌握本村民主制度建设和村级公共事务的相关信息。

对模型(2)进行OLS稳健回归分析表明,被调研村民的年龄、文化程度和政治关注度对其评价议事会制度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年龄越大,对村民议事会制度的评价越高,且年龄层次每提高1%,对村民议事会制度的评分将提高8.4%(表4);文化程度越高,对村民议事会制度的评价越高,且文化层次每提高1%,对村民议事会制度的评分会提高5.1% ;政治关注度越高,对村民议事会制度的评价也越高,政治关注度每提高1%,对村民议事会制度的评分会提高8.3%。

注:R2=0.058 ;F统计量=10.84 ;***、** 分别表示在1% 和5% 的置信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

同时可以发现,村民年龄、政治关注度和文化水平对其评价议事会制度的影响力度依次递减。这充分表明,影响村民对村民议事会满意度的因素除了制度本身科学性以及其他外部因素外,还与本地村民的个人特征显著相关。文化程度和政治关注度较高的人群,往往能够更理性的判断制度改进带来的积极影响,从而愿意对新制度给予更高的赞许;而文化程度和政治关注度较低的人不能很好地理解新制度并对其缺乏信任感,导致满意度较低;年龄较大的村民或因感受到了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下的生活环境,更多的倾向于从历史角度进行比较,他们对这种过去没有的制度改进也愿意给予更高的评价。而较年轻的人群,更喜欢进行农村与城市之间甚至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横向比较,他们对这一制度改进的评价显得较为谨慎。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研究表明,超过3/4 的村民知晓村民议事会制度,且对村民议事会的实施效果较为满意,绝大多数村民认为该制度的实施在解决村级公共事务上发挥着积极作用,在议事会成员的选择过程中也体现出较好的公平性,但仍有较大比例的村民认为该制度的总体效果较差。村民文化水平和政治关注度对村民是否知晓村民议事会制度有显著影响,文化水平较高、越关心政事的村民更了解新制度,表明村民也更加关心本村公共事务。村民年龄、文化水平和政治关注度对其评价新制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文化程度和政治关注度较高的人群,往往能更理性的判断制度改进带来的积极影响,从而愿意对新制度给予更高的评价。

3.2 建议

1)进一步加强村民议事会制度的宣传工作,让村民充分了解该制度的特征和运行方式。由于村民议事会制度的知晓率并不高,仍有约1/4 的村民不知道该制度,同时,村民文化水平、政治关注度也是影响知晓率的重要原因,受自身因素的影响,一些村民还无法深入了解议事会制度的特征和运行方式。因此,有必要针对村民进行更有效的宣传,让村民充分了解该制度的特征和运行方式,让村民更有效的参与到村级事务管理之中。

2)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培养村民的民主意识和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度。村民自身的文化水平和政治关注度对制度知晓率及其满意度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在农村地区,当地居民文化素质不高和不关心政事仍是普遍现象。因此,要进一步通过提升教育水平和加强基层民主治理意识的培养,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激发其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管理的积极性。

3)优化信息渠道,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村民之间的日常交流和村干部上门或电话通知是村民获知本村信息的主要渠道,通过日常交流的方式,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容易出现信息数量和质量的损失,而村干部上门或电话通知又增加了沟通成本,从而造成村民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本村信息。因此,应加强利用手机短信、广播、公告栏等直接传递方式,构建多元化的信息传递渠道,确保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村议事会工作制度 篇3

[关键词]基层自治;议事中心;监督委员会;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  D6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5)03-0051-03

近年来,上海市奉贤区金汇镇党委以问题管理为向导、以矛盾化解为抓手,通过建立村(居)民议事中心和监督委员会开展基层民主协商,从而使全镇村、居的民主管理、自治制度得到不断完善,协商议事机制和工作载体得到不断发展,村、居两委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在依靠群众智慧和力量解决群众利益诉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 现状分析

上海市奉贤区金汇镇现有常住人口14.8万,下辖18个行政村和5个居民区,是较为典型的上海郊区小城镇。从目前全镇村、居群众自治面临的现状来看,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党组织“核心地位”有待加强。一是先进性不够突出。经济上,全镇现有经济薄弱村14个,18个村资产均不足1000万,其中5个村不足500万。干部方面,部分村干部不够先进,导致在换届选举中得票率较低。据统计,在2012年4月的村党组织换届选举中,67名村干部中,有15名干部的得票率不足90%。二是群众满意度不高。在全镇村干部的满意度测评中,500份问卷数据显示,尚有10.8%的群众对村干部表示不满意。三是村两委班子成员数偏少。当前,全镇共有人口13.3万,其中来奉人口8万,村两委班子成员数93人,即相当于每位村干部需要服务1430位群众,两者比例悬殊,致使工作上显得人手不足,很多时候有心无力,严重削弱了服务效果,从而影响了党组织核心地位作用的发挥。

(二)基层“民主实践”有待深化。一是群众参与村、居管理的愿望增强。许多村(居)民希望能够进一步了解和参与到管理决策中,在500人的调查问卷中,74.8%的村(居)民希望参与村、居管理,表达自己的想法。二是基层自治的需求加大。由于现有的基层自治管理模式、工作方法在实践中遇到不少困难,群众对加强自治有了更大需求。在“你对目前基层民主做法的观点”一题中,选择“希望有所创新”的选项达46%。三是监督工作力度需加大。随着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理念的深入人心,群众对于进一步加强民主监督提出更高要求。但近年来,全镇仍有多名村干部因违纪违法受到了党纪国法的惩处,监督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三)各类“疑难杂症”有待化解。由于历史遗留问题、矛盾利益纠葛、村务公开不及时等因素,自治管理的难度日益加剧。有些村、居班子决策与群众的意愿相背离,有些村村务不公开、不透明,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干群关系紧张,并激起群众上访甚至群访。由此可见,推进和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群众自治机制,健全一套简便有效的协商议事机制,培育一支经常性参与群众自治的骨干力量,充分发挥村、居党组织在价值引领、组织动员、支持服务、统筹协调,凝聚骨干方面的主导作用,就会在党组织、政府与村(居)民群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就会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二、具体做法

村(居)民委员会是组织基层群众开展民主自治的基本形式和主要平台,但从实践来看,并不能完全满足基层自治内容日益拓展、参与力量日益增加和自治形式日益丰富的需要。为了有效破解这一难题,镇党委组织进行了多次深入调研,认真总结提炼行前村、新强村、东星村等基层民主自治做法,提出了建立村(居)民议事中心、监督委员会的设想,并把村(居)民议事中心和“四议两公开”、“村级重大事项议事规则”、“党员议事会”等有机结合起来,在全镇范围进行推广。具体做法如下:

(一)精挑“议员”,扩大有序参与。议事中心能否真正发挥作用,关键是要有一批“想议事、会议事、并且能议成事”的议事会组成人员。在村、居党组织推荐的基础上,镇党委组织群众进行广泛推荐,重点在村(居)民代表大会代表、党员代表议事会代表、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骨干中,推荐产生了一批政治上靠得住、本领上过得硬、群众中威望高的村(居)民作为议事中心成员。初步人选锁定后,再经过村、居两委会,村(居)民代表会议等多种形式反复酝酿,最终确定议事中心正式成员。每个议事中心成员一般在10-15人,村、居党组织书记兼任议事中心主任,根据实际情况,又在当地有影响力、威望高的市区两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区管干部、优秀企业法人代表、来奉人员、镇机关干部中聘请1-3人担任顾问,真正将热心且有能力的人纳入议事中心,组建起了一个精干高效的协商议事团队。截至2012年底,全镇23个村、居全部成立了议事中心,共有成员255名,其中党员172名,群众83名,聘请顾问67名。

(二)广征“议题”,汇集民情民智。全镇建立了议事中心成员定点接访和走访制度,并组织议事中心成员通过参与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走访、“三带三百三问”大走访等,深入村组楼组,广泛联系群众,了解群众诉求,梳理形成议题。村两委则不定期将一些涉及村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征用、宅基地置换、大额资金使用等重大事项的决策,交给议事中心讨论商议,听取意见建议。自推行议事中心以来,共计讨论议题124个,80%的议题来自群众反映,已经解决的议题103个,21个正在落实中。如白沙村李家3组的70多亩鱼塘,原来属于集体所有,出租给外来养殖户养鱼。2010年土地确权后,村民提出提高租金,若养殖户不同意就无偿收回鱼塘,村两委请议事中心商议先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议事中心成员在接到议题后,深入实地了解情况,并多次召开议事会进行讨论,在平衡养殖户和村民的利益后,提出了村民和养殖户都欣然接受的解决办法,圆满解决了此事。

(三)规范“议程”,实现科学民主。根据规定,议事会必须有四分之三以上成员到会方可召开,主要程序为:通报议题,议题提出人对议题进行说明,议事中心成员讨论并充分发表意见,表决并当场公布表决结果。对由10人以上村(居)民联名提出的议题,通知提出议题的代表列席会议。对专业性较强的议题,邀请上级专业部门召开听证会,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群众认同度。议事过程中,村、居两委班子成员,议事中心顾问以及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可以应邀列席,共同参与议事,并监督议事全过程。议事会形成的决议事项须经与会成员四分之三以上通过方为有效,切实做到科学民主。如资福村在处置两间闲置厂房时,村两委对如何处置意见不一。议事中心商议后,作出了进行转制的决议,但在具体转制金额上又出现了分歧。议事中心再次组织召开由村民代表、企业当事人、镇相关部门同志参加的听证会,就转制金额进行集体商议,最终使闲置厂房转制金额增值60万元。整个议事过程公开透明,决策程序科学民主,处理结果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可。村书记说:“议事中心是我们村里的‘智囊团,是我们村两委决策的好参谋、好帮手!”

(四)落实“议效”,确保议有所为。一般说来,议事中心需在形成决议后的两天内将决议提交村、居两委,并同步通过公开栏、农信机、小组长会议、设立意见箱、调查走访等形式将议事决定及推进情况向村(居)民宣传通报,主动接受评议。对涉及一般问题和矛盾的决议,由议事中心成员通过走访联系,予以落实;对涉及较复杂问题和矛盾的决议,由村、居两委研究制定实施方案,作出工作部署,并借助老党员、老干部等村、居骨干力量予以落实;对涉及村级重大事项提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表决,必要时启动“四议两公开”程序予以落实。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对决议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促其真正“落地见效”。推行议事中心以来,全镇有10多起疑难信访事项通过商议得到了圆满解决,把信访的第一道防火墙建立在了基层,真正做到了“三个不出”:即一般矛盾不出组,较大矛盾不出村,重大矛盾不出镇。2012年以来,全镇23个村、居共组织召开议事、监督会议136次,讨论议题184个,其中,80%以上的议题来自群众反映,涉及的都是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同时,采纳群众意见154条,解决热点、难点问题60余件。

三、取得成效

(一)集中民智,提高了村、居两委班子决策的科学性。通过充分讨论,集思广益,集聚了党员群众的智慧,村、居两委班子制定发展规划时更加科学合理,减少了失误和被动,干部、群众上下一心,齐心协力促进了本辖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梁典村有条水泥路,由于出资方经营困难,路修到一半,无力再履行出资承诺,造成村民出行不便。路要不要继续修,要修的话谁来出资,成了摆在村两委班子面前的一道难题。但通过召开议事中心会议,收集民意,共同商讨,最终提议由村委会出资100多万继续修路。村民议事中心最大的好处就是在决策之前通过议事中心成员去了解群众的意愿,既减少矛盾又办成了事情。

(二)凝聚民心,激发了群众参与村(居)务管理的积极性。村(居)民议事中心和监督委员会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照多数人的意见办事,杜绝了一言堂现象的发生,努力让老百姓说话、让农民群众当家做主。而村(居)民做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议、自己干,提高了参与热情。新强村自从试点启动后,每次遇重要决策或重大财务支出事项,都要召开村民议事中心会议,主动接受监督或质疑。通过监督委员会成员按月对村集体预算执行、土地流转、资产收益、公益福利等财务事项进行审查,老百姓对于村党总支作出的“让每项决策都能在阳光下执行,让每项支出都能花在老百姓信得过的地方”的承诺,由半信半疑转为深信不疑。

(三)沟通感情,架起了干群关系的连心桥。村(居)民议事中心和监督委员会的成立,为干群经常性交流和村民参与管理开辟了新渠道,有效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通过群众质询、群众问干部答,使干部与群众的距离拉近了,群众对干部工作猜疑少了支持多了,干群关系更融洽、更密切了。

由此可见,发挥好村(居)民议事中心的作用,有利于改变村、居两委过于依赖行政方式开展工作和对上负责有余而对下关注不足的问题,在决策议事的内容上,增加了群众所提议题的比重;在决策议事过程中,让更多的群众决策议事;在决策事项实施过程中,更多地运用群众自己的力量去实现,激发了群众更加主动地参加各项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工作中。

四、发展思考

(一)成员构成有待进一步优化。虽然对议事中心和监督委员会成员的推选标准、具体条件等作了规定,但是由于当前人户分离现象较为普遍,议事中心和监督委员会的成员中,年龄超过50岁以上的成员比例达86%,年龄在20-35岁的中青年比例不到5%。同时,在议事中心和监督委员会成员中,学历和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文化程度高中以上的成员比例不足36%。

(二)工作内容有待进一步拓展。实践证明,议事中心在党组织引领下的群众自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解决问题取得了明显效果,在群众中有着较高认可度和赞誉度。但是从推行议事中心以来,各村、居普遍反映可议内容越来越少,事实上,这也可能是基层干部在思想上的一种束缚,没有把镇党委布置的工作和村、居发展的各项事项自觉纳入议事内容所造成的。

(三)群众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从单打独干到成为村、居两委班子成员的智囊团,议事中心成员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在群众宣传的深度、广度上还有待加强。需要共同思索、探讨如何使议事中心成员同时成为一名合格的宣传员,让更多的群众动员起来,参与进来,使群众自治的参与范围更广,受惠面积更大,效果影响更好。

村(居)民议事中心和监督委员会的成立,进一步加强了金汇镇基层组织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今后,金汇镇将努力完善议事中心和监督委员会制度。着重努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力度,规范制度文件。村、居党组织要把议事中心和监督委员会工作与村级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严格操作规程,不断完善议事内容、议事规则和相关制度,真正使党员议事中心成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践行科学发展观、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载体。二是优化结构,多元挑选成员。主要是从年龄、地域、行业、人数等方面进一步优化议事中心成员,增加来奉人员、知识青年等在议事中心的比重。同时,加强对成员在法律法规知识、科学发展理念、民主管理意识、成员自身素质等方面的培训,并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加以开展。三是提高实效,注重议事效率。密切议事中心、监督委员会成员与村(居)民代表、三农监督员、宅基地老娘舅等具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人员的联系,保证议事中心运行的实效性。注意把党的意图通过议事中心决议等途径,转变为农民群众的共同意愿和自觉行动,推动农村各项事业繁荣和发展。

村议事会总结范本简短 篇4

一、运行情况

议事会成立后,召开了会议对如何协助好村两委工作、如何做好产权制度改革工作、5.12地震救灾资金的发放等村重要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一是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和抗震救灾建房补助资金发放工作中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议事会成员积极主动收集村民的意见建议,并向村民传达、解释相关政策,取得了村民的大力支持和认可,有力推动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和抗震救灾建房补助资金发放工作的落实。

二是充分发挥监督职能,有效提升我村规范化建设管理水平。我村召开了议事会对村务、财务等村级事务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召开了议事会对我村20__年的财政收支情况和20__年的财务预算报告进行了审议,切实发挥了议事会的监督职能。

二、存在问题

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经商逐年增多,村民会议因法定人数限制无法定期召开。

三、解决措施

**村红白理事会章程(试行) 篇5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进一步整治婚丧陋习,推进移风易俗,打造美丽乡村,根据《华池县移风易俗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做到婚事新办、丧事俭办、其他事宜不办或简办,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经村民协商议事讨论通过,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本章程适用于本村红白事管理工作。

第三条

村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理事会成员及村民小组组长为直接责任人。凡村民办红白事,事主承办酒席前需向理事会申请备案并登记,理事会成员负责现场监督落实。

第四条

理事会的办公场所为高庄村部,要建立数据库,将违反章程规定的村民纳入负面清单,严格批评教育,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五条

理事会成员由村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差额选举产生若干名理事会成员。

优先吸纳“红媒”和“总管”、有威望又热心公益的老同志、年富力强的在职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参加。

第六条

经村“两委”从理事会成员中提名,交全体理事会成员选举产生理事长1名。理事会成员统一挂胸牌、佩戴“移风易俗劝导员”袖章。

第七条

理事会成员必须学习新风新俗,熟悉婚丧流程,能做好革弊立新结合文章,能严格自律、秉公办事。

第八条

理事会每三年选举一次,理事会成员可连选连任。

第三章

职责和任务

第九条

协助村“两委”积极宣传政策,严格执行上级整治婚丧陋习,推进移风易俗相关规定,引导群众治陋习、树新风;宣传新事新办、厚养薄葬的典型,做好事主的思想工作,及时制止办事扰民、污染环境等不文明行为和封建迷信活动。

第十条

积极宣传婚育有关法律法规,及时制止非法婚姻,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举报和制止未婚生育,婚内抢生、超生和非法鉴定胎儿性别行为。

第十一条

第一时间向婚丧事主宣传政策法规,主动提供相关服务,全程监督婚丧办事流程,控制请客范围,落实有关制度和规定。

第四章

婚事操办原则

第十二条

理事会要主动把关,预防和制止早婚私婚,举报非法婚姻,不得受理合法婚姻外的“婚庆”事宜。

第十三条

坚持婚事新办,引导群众主动废除

“看家”、“议话”、“二程”、“过门”、“过彩礼”等繁文缛节和陈规陋习,鼓励婚嫁只请一次客、摆一餐宴席。倡导集体婚礼、植树婚礼、旅游婚礼等现代简约、时尚、文明婚礼。

第十四条

不讲排场、摆阔气,大力倡导低彩礼、零彩礼,倡导取消索要首饰钱、衣服钱、零花钱等陈规陋习,不得索要楼房或买楼房钱、装修钱、车款等;婚事天办结制,不大摆宴席,不超范围请客,不搞搭台唱戏,不大搞婚庆装饰,不请乐队,不租用拱门,不走星光大道,不摆放鲜花,婚庆总费用控制在1000元以内。严禁耍新郎、新娘、公公等陋习;婚宴除亲属外,非亲属人员礼金不超过100元,且出席宴席人数要控制在200人以内。每桌宴席(含烟、酒、饮料)总价控制在500元以内,婚宴期间,严禁酗酒,严禁使用塑料餐具,严禁燃放烟花;迎亲车辆总数控制在8辆以内。

第五章

丧事操办原则

第十五条

理事会要坚决执行殡葬法规,主动协助村抓好殡葬管理工作。

第十六条

居民去世后,理事会要第一时间上门悼念,指导和协助安排丧事,为丧主分忧解难,监督执行有关规范请客要求,统一办事流程。

第十七条

要厚养薄葬,不大操大办,丧期不得超过3天,不倡导过三周年。送葬乐队不超过1支、人数控制在10人以内,治葬期间不得燃放鞭炮,不得使用塑料餐具,不得在街道、公路等公共设施停放遗体,搭设灵棚;严格控制席面桌数在20桌以内,每桌总价控制在500元以内,非亲属人员葬礼礼金不得超过100元。

第十八条

治丧期间,取消肉祭,可摆馒头祭,控制“纸货”数量,不超过7件,不提倡送鲜花花圈和挽幛,推广播放哀乐、鞠躬、默哀、佩带黑纱和白花等文明治丧礼仪,减少鼓乐队等项目的费用,逐步取消做道场、扬幡招魂等封建迷信活动。

第十九条

提倡骨灰深埋、撒散等生态环保的安葬方式。引导丧主到公益性墓地集中安葬,节约用地。土葬单人墓穴占地面积不超过4㎡、合葬墓穴每增加1人至多增加用地2㎡;安葬2人以下骨灰墓穴占地面积不超过1㎡、安葬3人以上墓穴占地面积不超过2㎡。禁止建豪华墓、“活人”墓。反对寄丧、搬坟等多次办丧陋习。

第二十条

倡导文明祭扫,采取通过召开追思会、网上祭祀、珍藏遗物、铭记遗言等祭奠方式逐步替代焚纸烧香。

第六章

其他事宜不办或简办

第二十一条

除婚丧事宜外,老人寿诞及商铺开业、乔迁新居、孩子满月、贺车、子女上学、参军、盖房上梁等喜事尽可能不办。如需办理,只准邀请自己的直系亲属,不得接受非亲属人员参加,不准接受非亲属人员礼金,宴请不得超过3桌,酒宴不得高于婚庆标准。

第七章

制度和措施

第二十二条

对无视和不遵守本章程规定在婚丧嫁娶及其他事宜中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和搞封建迷信活动的家庭,坚决予以公开处理。是党员干部的向上级组织反映,是群众的不但要通报批评上黑榜,而目不得享受村内的任何优惠待遇。同时,还要处以适当的罚金。对婚嫁从俭、公墓埋葬的家庭,在全村进行表彰,并作为推荐评选文明家庭、五星级文明户,优秀党员、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婆婆、好媳妇等先进典型的前提条件。

第二十三条

理事会要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不收受婚丧事主赠送的钱物。

第二十四条

理事会要研究殡葬、婚嫁工作,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服务质量。

第二十五条

设立移风易俗事务公示栏,主动向全村公示婚丧事务的事主姓名、酒席规模档次、花费情况等内容。

第二十六条

村民议事会制度 篇6

第九条 负责讨论决定属于村民议事会议事范围的村级事务,超出议事范围的应提交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会议讨论决定。

第十条 村民议事会负责讨论决定下列事项:

(一)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民议事会成员联名提出的议题;

(二)本村公共事务;

(三)涉及本村集体公益事业的事项;

(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灾后重建各项工作;

(五)听取和审议村委会的工作报告、村财务收支报告;

(六)涉及村民利益的其他事项,

第十一条 负责监督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议事会的决议决定落实执行情况。

第四章 村民议事会议事规程

第十二条 村民议事会坚持党的领导、民主议事、促进发展、维护民利的原则。

第十三条 村民议事会会议由村民议事会召集人主持,每月 日为村民议事会议事日,每月 日为村民小组议事会议事日。(一般小组议事日早于村议事日)

村党组织、村委会、五分之一以上的村民议事会成员联名提出,应当召开村民议事会会议。

第十四条 村党组织、村委会、村民议事会成员可以向村民议事会召集人提出议题。所提议题应不违背法律、法规和政策,并充分听取村民意见。

第十五条 村民议事会召集人应提前两天把议题内容告知村民议事会成员。

村民议事会成员应就相关议题征求所代表村民意见。

村民议事会讨论议题时,议题提出人应该到会进行陈述和答辩。

第十六条 村民议事会会议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到会方能召开。会议应对议题进行充分讨论,任何人不得限制村民议事会成员发表不同意见。

村民议事会会议作出决定时,应遵守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所形成的决定须获得应到会成员半数以上的`表决通过。凡涉及财务收支、土地权属调整、重大工程的事项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获应到会成员三分之二以上的赞成票方能通过。

第十七条 村民议事会讨论、表决议题时,应指派专人作出书面记录。

第十八条 村民议事会的工作报告、会议议题、讨论情况、表决结果和通过的决定等要整理立卷存档。

第十九章 村民议事会作出的决定,不能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不能违反社会道德和公平正义,不能脱离本村实际情况。

存在争议的,应当报请村党组织、镇党委或有关部门审定;对于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决定,村民议事会应当撤销或纠正。

第二十条 村民议事会作出的决定,应在本村范围内进行公告或公示,并提交村委会具体组织实施。

村民议事会应对实施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和督促落实。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章程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实施。

注意事项:

1、要根据实际情况明确细化,填入本章程红色部分。①需要提交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决定的事项,②需要议事会三分之二以上票决同意的事项,③议事会表决过半即可通过的事项。必须提出明确的分类,且这三者不能重复。

2、关于议事会的组成人数要确定,每个村民小组的席位要确定。

3、议事日要确定到天,长期坚持。

浅析我国监事会制度的完善 篇7

(一) 监事会制度的产生

首先, 代理成本理论是公司监事会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基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被认为是现代公司区别于其他形态企业组织的重要特点, 也是构建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基础前提。作为企业所有者的股东, 由于不具备经营企业的能力与经验或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 以及由于股东分散化导致的直接管理成本的无限增大, 需要将企业经营权交给专业管理人员来掌管、执行。因此, 股东与管理人员之间形成了私法上的委托代理关系。但是, 董事、经理 (代理人) 却有着自己的利益驱动因素。

其次, 分权制衡理论是指导公司监事会制度逐步发展与完善的依据。分权制衡理论本是由英国的洛克和法国的孟德斯鸠提出, 美国的汉密尔顿等人发展的一种政治学说。近代以来, 由于受代理成本理论和分权制衡学说的影响, 在公司内部组织机构设置上体现了权力分立和制衡的原则, 即公司的重大问题决策权由公司权力机构的股东会行使, 公司的经营管理权由作为公司业务执行机构的董事会行使, 公司的监督检查权由作为公司监督机构的监事会行使。

此外, 公司监事会监督权的行使以出资者所有权为基础, 监事会是由股东大会授权的, 它代表的是出资者的利益, 其所行使的监督权是以出资者的所有权为基础的, 是出资者所有权的延伸。因此, 监事会作为出资者监督权的主体, 是公司正确经营的保障。

(二) 监事会制度的作用

第一, 保护股东利益, 防止董事会独断专行。现实生活中, 公司规模尤其是股份公司规模越来越大, 出现了大多数股东的投机化现象, 即股东不再关心公司的经营状况, 更多关心的是自己在股市的投资收益, 因此股东以及股东会不可能有效监督公司的经营。正是基于此, 监事会凭借出资者 (股东) 赋予的监督权, 代替股东专职行使监督董事及董事会的职权, 成为了保护股东利益、防止董事会独断专行的必然选择。

第二, 维护公司及其股东的财产安全等合法权益。监事会制衡机制的工作重点在于监督, 而监督的最终目的也正是为了保障公司和股东的合法权益, 主要是确保财产安全的权益。

第三, 保护债权人利益, 防止损害债权人利益行为的发生。公司法规定, 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均承担有限责任, 而这种有限责任是以牺牲债权人的利益为前提的。公司财务会计的任何虚假记载都是对债权人的欺骗, 公司财产的实际减少也直接对债权人债权的收回构成威胁。法律为了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得到充分的保护, 设立了监事会制度, 监督公司的财务会计状况, 防止公司违法行为的发生。

二、我国监事会制度及其缺陷

(一) 监事会制度在我国的具体体现

2006年经过重大修改的公司法正式生效, 与原公司法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监事会组成上, 明确了职工代表的产生方式和最低比例, 提供了多种可选择的方式, 强化了职工代表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体现了职工民主参与的权力, 符合时代的潮流, 这也是我国公司法中一个鲜明的特点所在;在监事会的职权上, 新公司法作了较大变化, 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职权, 主要体现在扩大了监督对象、范围和手段, 这些新的规定在某种意义上要求公司的监事承担更多的职责, 发挥更大的作用;在监事会的任免上, 新修订的公司法对监事任免导致的原监事离职与新监事之间的衔接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根据规定因任期届满、监事任期届满未及时改选和提前离任导致监事成员低于法定人数时, 必须留任直至新监事接任, 以维护监事会的正常运转;在任职保障上, 新公司法可以说是填补空白, 新法五十五条和五十七条分别规定了通过财力上的保障和聘请专业机构协助保障两方面确保监事会的有效行使监督职责;在监事会的召集与主持上, 新法在旧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 新法五十二条第三款明确规定了三种情况下监事会召集的主体, 这样就可以避免监事会主席不能履行和故意不履行召集、主持监事会的情况;在监事会会议制度和监事问责制上, 新法五十六条明确规定监事会会议每六个月定期召开一次, 在特殊情况下监事会还可以提议开临时监事会议。此外, 还规定与会监事必须在会议记录上签字的规定, 有助于加强监事的责任感。

(二) 我国监事会制度的根本性缺陷

在我国监事会的监督和控制作用并没有在公司管理层中得到普遍认同, 事实上导致了监事会成了一种形同虚设的机构, 成为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一种高级“点缀”不可否认, 监事门并没有完全起到事前监督的作用, 反而唯董事长“马首”是瞻, 是有其必然的原因所在, 即有历史的根源, 也存在体制上的缺陷以及立法上的漏洞。

1、传统观念的束缚使得监事会制度不能被完全接受和认可

首先, 我国缺乏良好的商事公司传统。与西方国家的商事公司的雏形不同, 我国商事公司作为新生事物是二十世纪初期移植入中华大地的, 而且, 作为一种现代思潮, 一直未能得到较大的发展, 加之近百年来中国政局的动荡未能尽快培养出使之得到健康发展的土壤。目前我国不少公司制企业仅仅徒有其表, 内部组织机构设置混乱, 职权不清, 尤其是监事会虚化现象严重。在我国经济生活中要形成一种良好的商事公司传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无疑妨碍了我国公司中监事会制度的完善及其监督职权的行使。

其次, 公司监事会制度存在的理论依据和价值功效尚未被广泛接受和认可。一方面, “三权分立”“分权制衡”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政治学说, 在我国一直没有被完全接受。公司监事会制度作为政治学说在经济领域运用的产物, 虽然被《公司法》以立法的形式确认, 但仍有不少人思想僵化, 因循守旧。另一方面, 在实践中, 监事会制度的价值功效还不能为人们深刻地认识。有的公司将监事会搞成养老院、休养所, 认为监事会只是个“橡皮图章”, 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咨询机构。

2、立法上存在一些漏洞, 有关规定过于原则化

我国现行《公司法》虽然从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实际出发, 对公司监事会的设置及职权的行使做出了规定, 但有关规定过于原则, 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漏洞, 在实践中缺乏应有的可操作性, 未能通过立法确立起一种确保监事会监督权有效行使的法律保障机制。因此, 有学者认为, 我国现行公司立法存在较多的漏洞是造成公司监事会虚化的最主要原因。

首先, 监事会独立性不充分、权威不足。我国公司监事产生, 除了国有独资公司的监事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委派之外, 一般主要来源于企业内部。在这种情况下, 公司的决策者、经营者与公司监事均来自于同一单位, 原本就保留着一种残存的上、下级关系。在这种隶属关系未得到根本改变之前, 在原关系中处于下级地位的监事很难对仍为其上级的公司决策者或经营者大胆行使监察权, 否则他不仅有可能失去其监事资格, 还会使其在原单位的利益遭受损害。因此, 在监事任免机制和立法对监事因行使监督权可能受到的利益侵害未给予任何应有保障的前提下, 监督权的行使, 尤其是公司职工出任监事的监督权的行使便不具有任何现实的意义。

其次, 监事会激励机制不健全, 责任不明确。如前所述, 公司监事会监督权是由出资者所有权决定的, 是出资者所有权的延伸。监事本身作为出资者的代表, 理所当然, 出资者的利益就是监事的激励要素。在实际中, 公司监事的担当者往往是公司中的工会工作人员或中层职员, 要让他们对“上级领导”董事和经理进行监督是困难的, 或不敢监督、或无力监督。而在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 也没有一个制止监事偷懒、激励监事忠实履行监督职能的有效措施。

第三, 监事会人员的教育背景和专业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从教育背景看, 上海证交所的一份上市公司治理问卷调查, 该调查显示, 53%的公司监事会主席是大专学历, 一半以上的公司监事会副主席也是大专学历, 不到一半的公司监事是大专学历。从专业素质看, 许多公司监事会成员多为政工干部, 并无法律、财务、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由此可见, 在这种情况下, 要求监事会进行业务监督, 只能是空谈。

三、我国《公司法》中监事会制度的立法完善

新的公司法虽说在一定的程度上改进和弥补了我国监事制度的一些不足, 但并没有一步到位, 我国的监事会制度还有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具体地说, 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完善。

首先, 完善监事资格认定制度。以立法形式规定监事任职的积极条件和消极条件。监事会的人员和组成应当保证监事会具有足够的经验、能力和专业背景, 独立有效地行使对公司财务的监督和对董事和经理人员履行职务行为的监督。监事必须具有财务、会计、审计、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 具有与股东、职工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广泛交流的能力。选任监事必须对其资格进行严格审查, 确保监事有能力履行监督职责。

其次, 完善职工监事行使监督权的保障机制。为了真正发挥职工监事的监督作用, 就必须消除不利于其行使职权的因素。如前所述, 职工监事行使职权的障碍主要来自于相对董事、经理的从属地位。要改变这种从属地位是不可能的, 但可以通过一定的制度设计消除。这种制度主要包括: (1) 职工监事在任职期间, 非经选举产生职工监事的职工民主机构同意, 不得被开除、辞退或者解除劳动合同、工作岗位不得变换; (2) 职工监事离任后三年内非经职工民主机构同意, 不得被解聘或变换工作岗位; (3) 非经职工民主机构同意, 职工监事在任职期内和离任后三年内, 不得晋升职务、不受额外的加薪。

再次, 引进和建立外部监事制度。为了保证监事会的公正和独立性, 许多学者建议引进日本的外部监察人制度, 对于外部监事的任职最根本的要求即外部监事和商业银行及其主要股东之间不存在影响其独立性判断的关系。

最后, 健全监事会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提高监事的积极性, 增强他们的自主性, 可以考虑对监事实施一定的激励措施, 例如提高监事的报酬, 使其报酬与工作业绩相结合, 甚至给予一定的股票期权激励。另外, 监事为履行监督职能而必须的费用, 公司必须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 避免受制于经理层。在激励的同时也应细化监事的责任, 对于因工作失职而引起的损害, 应让其承担一定的责任, 对监督不力的人员进行应有的惩罚。

综上, 公司制度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公司监事会制度, 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公司职权部分分权制衡, 降低成本的必然选择。“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一名言深刻地昭示着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司监事会制度已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 我国公司监事会制度应当由点到面, 循序渐进。中国应立足于本国国情, 借鉴汲取他国监事会制度的优势, 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公司监事会制度模式。

参考文献

上一篇:工程质量事故调查报告下一篇:你终究会离开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