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基”入手培养农村基层干部

2024-08-13

从“三基”入手培养农村基层干部(共3篇)

从“三基”入手培养农村基层干部 篇1

从基层中培养农村基层干部

培养农村基层干部是地方党委的一项长期任务,如何选拔和培养,已成为新形势下农村干部工作的一项新课题。近年来,桂头镇党委从基层中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培养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从基础工作做起,积极寻求农村基层干部的源头活水。优化环境,营造氛围。桂头镇历来十分重视将农村基层干部的选拔作为经济建设的基础工作来抓,镇党委专门制定了《关于选拔培养农村基层干部的实施意见》。拓宽渠道,培植才源。一是积极做好农村党员发展工作,优先发展经济一线的生产能手、技术骨干、经济能人,从而为农村基层领导干部的选拔奠定坚定基础。二是注重吸收年轻干部,让思想好、素质高、能力强的同志进入领导层。目前,该镇村级领导班子中,年轻同志已占一半以上。在此基础上,经过进一步考察选拔,建立了村级年轻后备干部队伍和企事业单位年轻后备干部队伍,从而为优化农村基层领导班子结构提供了人才资源。

二、从基本素质抓起,注重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适应能力。加大培训力度,拓宽知识面。实践证明,培训是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的好途径,通过采取函授、送外培训、自己办班、跟班上岗、组织参观等形式,有力提高了农村基层干部的文化、政治和业务素质。近年来,该镇部分干部参加了党校、电大、成人自修大专、本科的学习和函授。加强实际锻炼,拓展接触面。为让年轻干部唱主角,党政部门主动给他们压担子,努力 1

拓展年轻干部工作的接触面,不断提高他们驾驭经济工作的应变能力。对一时看不准或有争议的年轻干部,采取试用制的办法提高他们经济工作的领导能力。对决定任用的干部不唯资历和年龄,重点突出“三看”,即看综合素质、看工作思路、看工作能力。加快换岗交流,扩大实践面。通过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换岗交流,使干部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三、从基层岗位用起,着力形成农村基层干部的培养梯次。基层是培养农村干部的最好课堂,能力的提高和丰富经验的积累就是来自于最基层。因此,该镇在选拔农村基层干部工作中,坚持让他们用工作实践,磨练意志、增强才干。农村干部在基层岗位工作一是接受锻炼,二是经受考验。把握尺度对年轻干部早压担子、巧压担子、压重担子,既能压出成绩,更能压出干好工作的信心。在培养农村基层领导干部过程中,对条件成熟的要适期录用,量才重用。该镇基层干部,大部分同志在基层岗位上磨练过,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且工作热情高,作风实,其中有许多同志先后受到了市县的表彰,他们的工作业绩普遍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群众的肯定和好评。

四、重视源头工程,鼓励人才到基层锻炼成长。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从基层和生产一线培养选拔干部,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注重在基层和生产一线培养锻炼干部,是我们党的干部工作的一贯方针和优良传统。在基层和生产一线培养选拔干部,就是在社会实践中、在人民群众中、在艰苦环境中培养选拔任用干部。近年来,该镇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一是不断加大政府、机关与企事业单位之间干部交流力度,坚持搞好党建扶贫工作,围绕中心工作和重

点建设项目选派干部到村委挂职。二是坚持抓好选调生工作,开展从基层选调优秀年轻干部到省市直机关工作,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三支一扶计划”。三是从农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农民中选拔村干部等等。这些措施促进了干部队伍建设,培养出了一批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基层干部,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得到加强,为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源头活水。实践证明,经受过基层锻炼的干部,做群众工作、处理实际问题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都会得到明显提高,在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时候,也更了解实情,更符合实际。

树立正确导向,形成干部从基层选拔机制

用人是风向标,用好一个干部,就树立一面旗帜。树立一个导向: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让安心在基层做事的干部学习上有劲头、工作上有干头、政治上有奔头。建立了一个机制:格外关注长期在基层和生产一线工作的干部,努力探索建立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选拔制度。搭建了一个平台:把促进科学发展、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作为根本出发点,引导和鼓励优秀人才面向基层就业,为他们到新农村建设主战场施展才干、建功立业创造条件。通过树立正确导向,努力遵循干部成长规律,不断拓展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党政干部的途径,激发了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今后,将加大面向基层和生产一线进行选拔的力度,遵循干部成长规律,从最基层抓起、从源头上优化党政干部素质和结构,研究建立从基层和生产一线培养选拔党政干部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

从“三基”入手培养农村基层干部 篇2

一、加强学习,挺纪在前,做合格纪检监察干部

从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提出“打铁还需自身硬”,到三次全会上指出各级纪委要解决好“灯下黑”问题,五次全会上强调“清理好门户”,再到六次全会上要求“保持队伍纯洁”,习近平总书记历次在中央纪委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都将纪检监察队伍建设作为关键性、基础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开展“守纪律、讲责任、强作风”主题教育活动,意在全面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下,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整体提升纪检监察干部的综合素质,为全面落实集团公司2016年党风廉政建设和纪检监察工作各项任务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工作保障。通过对《党章》、《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集团公司确定的《纪律和规矩100条》、新修订的《对管理人员实施责任追究的暂行规定》等作风建设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以及纪律审查纪律要求等内容的学习,深刻理解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党纪条规的精髓和实质,切实把党的纪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通过学习,更加明确履职用权和日常行为的准则和“底线”,增强自我约束意识,使自己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通过学习更加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政治敏感性;要廉政勤政,严实做人做事;要珍惜拥有,拒绝诱惑,远离职务犯罪”。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更要做到“打铁自身硬”,带头遵守党的纪律以及企业的各项制度规定,严格遵守审查纪律和保密纪律,要求党员做到的,纪检监察干部首先要做到,企业明令禁止的,纪检监察干部坚决不做,做遵规守纪的带头人。

二、加强学习,强化责任担当,种好责任田

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提出的要求。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纪检监察干部要不断增强责任意识、使命意识,把监督责任牢牢扛在肩上,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党的卫士、纪律的守护者,不仅要守好护好纪律,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更应奋勇当先挺在纪律的最前沿。对党忠诚、干净干事、敢于担当,是党对党员干部提出的新要求,这就要求纪检监察人员更好地适应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进一步提升聚焦监督执纪问责主业,履行好监督责任,强化担当意识。把监督执纪问责主业做实,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找准职责定位,提高履行监督责任的能力,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增强创新意识适应新常态新要求;积极探索实践“四种形态” 抓早抓小、动辄则咎的途径方法;抓好日常监督检查、效能监察、督察、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廉洁文化建设、党风廉政教育以及自身建设等日常工作落实,突出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和广泛教育。持续加大纪律审查力度,落实省国资委《纪律审查工作暂行办法》,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持续深化“三转”,成为组织信任群众满意的纪检监察干部。

三、加强学习,转变作风,践行“三严三实”

加强作风建设,也就是正人先正己,“打铁还需自身硬。”加强作风建设,要切实把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严守政治规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对党忠诚,自觉维护中央权威,维护政令畅通。坚持发扬民主,自觉遵守组织原则,执行组织决定。坚持党性至上,自觉坚定理想信念,把好“总开关”。坚持原则,自觉制止不良风气。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履职尽责,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共同营造守纪律、讲规矩的良好氛围,以实际行动巩固和维护从严治党成果。要抓住突出问题,强化监督执纪,在执行纪律上敢于较真。要认真清理反映党员领导干部问题线索,提出处置意见,及时向上级纪委和同级党委(党组)报告,坚决惩治腐败。要加大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反党的纪律案件的查处力度。通过立项监督,执纪等措施有重点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文明办案坚持以证据为本,树立法制精神,自觉敬畏法纪,自觉接受监督,绝不随意执纪、选择性查处或越权违规办案,确保每起案件都经得起历史考验。

四、结语

农村基层干部培养、激励机制研究 篇3

如果说我国的管理体系是一座金字塔,那么农村基层干部就是金字塔的地基与底座,是国家管理运行强而有力的保障,他们工作在一线,与广大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是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法规等各项事物的执行者,是团结带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新农村的领头人。党在农村的领导核心地位能否确立,关键在于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建立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培养和激励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一、农村基层干部培养和激励制度建设的现状

1、地区性的差异,导致干部素质的差距。

就全国而言,内地农村干部与新疆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差距很大,而新疆南疆地区与北疆地区的差异较大,这与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有着极大的关系。内地改革开放早,人民群众受教育程度普遍比新疆高,而文化程度的高低往往会影响到人们对事物的正确分析判断。新疆属于少数民族聚集密集的地区,加上发展较晚,农村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偏低,所以选拔出的村级干部学历普遍偏低。

2、工作模式僵硬,以经验执法现象严重。

受学历的影响,农村基层干部在对事物本质的认知程度普遍偏低,容易受视野与经验的影响,在处理繁杂事物时,往往以经验来做出决定,当无经验可借鉴时,往往无可奈何。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国家的各项政策法规在不断完善改进,如果干部不加强学习,及时掌握最新动态,再用以往的经验来处理问题,就可能起不到相应的效果,容易滋生各种问题纠纷,并且许多突发事

件无经验可寻,在处理这类问题时,那面就不知所措,无从抓起,导致问题上升,引发群众上访纠纷,甚至是越级上访。

3、人手紧缺、工作繁忙是制约干部培训学习的障碍之一。在看到主观原因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客观因数的影响。在南疆地区农村基层一线,普遍存在干部紧缺,人兼数职的现象,工作时间往往超过八小时,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没有双休保障等超长用工,导致干部无法抽出太多的时间进行学习,在工作、学习、家庭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强调主观因素的同时,也在不可忽视外在因素的制约。

4、干部待遇与工作量不相适应。

过去集体管理时,农村干部说话管用,地位高。现在,农村干部政治上权力不大,事情不少,工作量偏重,难度偏大,有的干部曾戏言,现在我们在群众中的处境是“有吃有用不靠你,市场经济不求你,有了事情就找你,处理不依我就骂你,无违规违法要告你”。而经济上收入也偏低,有的农村干部辛辛苦苦整一年,忙于村里工作耽误功夫不说,有时群众还不理解,挨骂挺多,任务完成不好,还要受上级领导批评,两头为难,受气不少。农村干部辛辛苦苦工作几十年,将青春奉献给村级事业,到头来连低保户都不如,这种反差亟需引起高度重视。

5、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与事业发展有差距。

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青少年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或外出经商,造成农村优秀青年人才外流严重,村级人才队伍出现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局面,有的村推来推去就那么三五个人,党员人数比重也偏低,年龄偏大。有些村班子不注重后备人才的培养,干部队伍结构不很合理,有时会出现断档现象,既制约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也严重阻碍着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结构的改善和素质的提高。村级组织选人用人的视野和空间受限制,村级领导班子后继乏人的问题凸现。

二、农村基层干部培养的方向

1、创新选人、用人的机制,鼓励大学生到基层任职。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多如牛毛,未就业人数也是相当客观,能否把这部分大学生引导安臵到基层一线上呢?既可以解决就业问题,又可以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2005年以来,针对基层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做出了许多探索,如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计划等,并对原有的一些措施如基层挂职、三下乡、西部计划志愿者等进行丰富和完善。但这些政策也面临诸多问题,如缺乏长期服务农村的激励机制、大学生“村官”身份的不确定性等。怎么办?一方面应当完善相关政策,激励高校毕业生长期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另一方面,必须创新工作思路,拓宽选人、用人视野。从“三下乡”到大学生“村官”制度,一个共同点是从外面为农村输入人才,而忽略了农村本地人才的培养。那么我们能否在招聘外来人才的同时,把握住本地人才呢?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制定相应激励政策,吸引本地人才到基层任职,为广大青年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服务家乡的平台。

2、从分发挥农村电大功效,倡导村干部接受再教育,强化后备干部培训。

在加大对人才的招聘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对现有农村基层干部的培养,利用农村电大、夜校等途径,对现有干部进行再教育,提升文化水平。尤其是加大对储备干部的培养,他们拥有其他干部无法比拟的优势,拥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应该利用他们在储备

期的优势,强化教育,夯实文化素质基础,打造良好接班人。其次,进一步健全后备干部选拔机制,采取公开选拔等方式,发现和培养一批以党员为骨干的优秀人才,着力把农村致富带头人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全面提高农村党员的素质和能力,特别是把毕业大学生、复员退伍军人、回乡知识青年、致富经商能人中的优秀分子纳入党组织视野,为新农村建设积蓄一支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队伍。

3、定期开展培训学习,提高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

应当不断强化培训基地设施的投入,充分利用现有的基层党校等培训场所,使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经常化和制度化。有针对性地定期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实用科技、市场经济等知识的培训。

4、针对不同岗位的干部,培养的方向有一定的侧重点。

传统培训的基本流程是:上级下达培训计划——组织部门组织实施计划——培训结束后总结汇报“三步曲”。这种流程的最大缺陷在于培训之前缺乏充分的培训需求调查,造成培训部门机械地组织培训活动,干部被动地接受培训教育,结果是培训效果不佳。所以,我们应该在培训方案制定之前进行深入细致的培训需求调查,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培训目标和制定初步培训方案,并把初步培训方案反馈给培训对象征求意见,再根据反馈意见对初步培训方案进行修正和完善,直到形成比较符合实际需求的方案。这种做法的重要意义在于培训已经从按计划培训转到了按需求培训上来,从传统的整齐划一的培训转到了适应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个性化、多样化培训上来,成功走上了“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用什么学什么”的科学化培训之路。依据村干部的年龄、文化、经验、本人现有业绩和所在的村情等方面的差异,尽

可能的安排与之相适应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尤其是在学习方法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创新。

三、农村基层干部激励机制的建立

农村基层干部处在生产第一线,肩负的任务重,面临的矛盾多,事无巨细全都管,非常辛苦。因此,对农村干部要改变过去重使用、轻激励的做法,坚持用事业留人和适当的待遇留人,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村级干部岗位应有的吸引力。

1、在政治上激励,让农村基层干部有“奔头”。一方面对那些长期工作在农村,公正清廉、奋力工作、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的村干部,实行重用提拔,解决农村青年干部政治成长问题,使村干部感到工作有奔头;另一方面要坚持树立典型,大力表彰农村优秀村干部,宣传他们的事迹,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和导向作用。

2、在物质上激励,让农村基层干部有“甜头”。对村干部实行工薪制和绩效工资报酬制。一是对农村干部工资统筹统发制,即统一筹集,统一管理,统一发放。二是把好绩效工资考核关。绩效工资数额由乡镇党委和政府根据村干部年终实际考核结果,将村经济发展状况与干部工资挂钩,对群众公认有突出贡献的于部要给以奖励。激励农村干部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使他们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从而达到强化干部管理、缓解干群矛盾更好地调动村干部积极性的目的。

3、加强探索,强化保障,解决乡村干部后顾之忧。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各地普遍落实了乡镇干部养老和医疗保险,部分地区开展了村(居)干部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农村干部离职后待遇保证不了,使部分村干部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干部工作无劲头,处于应付状态的重要原因。因此应积极推进农

村建立养老保险制度,使村级干部干有所为,退有所安,老有所养。具体来说,综合考虑村干部工作年限、工作实绩、离职原因等因素,制定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办法,采取组织拿大头、个人出一块相结合的方式,解决村级干部老有所养问题,安臵好他们离任后的生活,体现党和政府对干部的关心和爱护,也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4、支持村干部依法行使职权,大胆进行工作。要实事求是地评价农村基层干部的功过是非,公道正派地对待每一个干部。对坚持原则、努力工作的干部要给予支持,有了缺点要从爱护出发耐心进行帮助。对于打击报复村干部的各种行为,要旗臶鲜明地坚决制止,构成违法犯罪的要依法严惩。

上一篇:陕西高考保送生也要参加明年高考报名下一篇:学习黄大年和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报告